泡沫经济危机范文

时间:2024-02-08 16:29:15

泡沫经济危机

泡沫经济危机篇1

1. 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2.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

2.1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

(1)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本文由收集整理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各方面的追求逐渐升级。由于住房品质提高,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3)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住房购买力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大。(4)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房是资产,现在也变成了一种高值商品。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房价格上升。

2.2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

2.2.1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贷政策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约束条件。

2.2.2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地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2.2.3住房供给受建造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成,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态。

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

3. 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

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增加。短期内,由于住房供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交易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

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制。

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价下降。

4. 挤压泡沫的措施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4.1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4.2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4.3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转贴于

4.4利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市场,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世人很多警示,其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测和调控;其二是房地产更多的是用于解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的产品,而不应过分看重它的投资回报;其三是避免受高涨的房地产市场的诱惑和吸引,动用高利和高额贷款来购买或投资房地产。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建设代价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和提高房地产的附加价值;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诸多限制,帮助投资者建立房产投资信托,主要用于设立商业地产投资的互助基金;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以便于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比如高度限制,并缩短了建筑方案的审批时间,鼓励节能建材的大量使用。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日本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资金,增强了活力,减少了再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市民进入房地产的门槛,使日本的房地产业迈入了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周期。

结论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

泡沫经济危机篇2

关键词:经济泡沫;虚拟经济;投机;价值

中图分类号:F01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22-02

1 经济泡沫

1636年荷兰郁金香事件,让我们认识到经济中的泡沫。“泡沫”这个物理概念,从此被引入经济领域。此后三百多年中,泡沫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出现如: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网络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决定着经济的繁荣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经济泡沫同时还影响着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循环。

马克思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如果,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严重偏离价值;或者另一种表述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其基础价值,则认为存在泡沫。而暂时性的波动,短暂的严重背离,则非泡沫。泡沫虽然易破,仍能存在一定时问。

经济泡沫的载体不同,种类则不同。经济泡沫即可能存在于债券、股票等虚拟经济,也可能存在郁金香、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偏离,叫金融泡沫。金融泡沫也是最普遍的泡沫,是经济泡沫中最重要的一种。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经济泡沫讨论的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而通货膨胀分析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的最终结果都会变现出很高的价格,但两者是不同的经济现象。往往存在经济泡沫都会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可以存在于局部,而通货膨胀一般都针对的是整个社会。

2 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2.1 经济泡沫的形成

(1)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当市场上的某个子市场出现高利润时,这时投资者往往会蜂拥而至。可能还会伴有国外资金的介入。

(2)市场的不均衡发展。如果各个子市场均衡发展,与均衡利润相一致,那么资金将在各个子市场上均衡分布。一旦某个子市场过度繁荣,将会导致过多资金投入到该市场,同时将加剧该子市场的繁荣,也将会带动与之联系紧密的相关市场。市场的不均衡将进一步加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深。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目前一般将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增长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虚拟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通常情况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一致,这时经济将会良好增长,价格也不会背离价值。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离发展,那么泡沫将会形成,可能会出现虚假的繁荣。

(4)信息不完全。买方与卖方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资产的价格扭曲,从而形成泡沫。泡沫的另一种表述就是价格扭曲,通常情况下会远远高于其基础价值。买方往往处于信息缺失一方,对于风险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同时,卖方可能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些都将对泡沫的形成起到催化的作用。

2.2 经济泡沫破灭

泡沫形成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将看到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过程越快,泡沫膨胀越大。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时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并没有导致经济真实繁荣。泡沫形成后,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经济泡沫化程度越严重,其破灭后产生的破坏力也越严重。如果恶性泡沫形成,并且市场主体不及时采取措施挤出泡沫,一旦恶性泡沫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致命的打击。

根据价值规律,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价值,是可能长期存在的。但任何严重背离价值的价格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所以,恶性泡沫终将破裂,它没有存在的基础。

泡沫的破灭一般由外部力引起。经济泡沫是不断急剧膨胀的。通常情况下,不会是其自身破灭,而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经济中存在泡沫,则经济将呈现出一定得脆弱性,市场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如果市场机制不能抵挡住泡沫破裂的冲击,那么就将形成经济危机,出现大萧条。

经济泡沫破灭的前提是必须膨胀到一定程度。轻微的泡沫就如低通货膨胀一样,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价格可以偏离价值,但必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经济泡沫破灭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强大的破坏力,经济泡沫的破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缓慢的挤出泡沫,例如中国股市泡沫的破灭,监管当局不停进行干预,以挤出存在的泡沫。另一种破灭是,由于外部剧烈的冲击,导致泡沫突然破灭,比如泰国泡沫。

3 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经济泡沫既然存在,则必有它存在的意义。由于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被误认为它只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却并非这样。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并不是充要条件。经济泡沫并不一定导致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也不一定源于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关键在于其泡沫化的程度。美国的新经济被认为是存在良性的经济泡沫,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多年的一高两低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泡沫化低,因而能起到促进作用。而日本经济泡沫导致其经济发展一直缓慢,源于泰国金融泡沫的破灭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陷入经济萧条。

经济泡沫将会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泡沫的存在,导致了价格的扭曲。投机大于投资,价格不能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处于极度不均衡,从而市场自动调节效率下降,甚至是市场失灵。经济泡沫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泡沫通常都存在于特定的某个领域,一般为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多的资金投入这些领域,导致这些子市场投资过度,而其他领域投资不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济效益下降。经济泡沫将增加市场不稳定性。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波动加剧,经济脆弱性增加。

当然,经济泡沫的存在仅非只有它消极影响的一面,也存在积极影响的一面。经济泡沫能降低过度积累,提高经济的动态效率。如果资本过度积累,在缺乏技术进步时,边际产出下降。过高的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发展无益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社会越节俭,越贫穷。经济泡沫,尤其是金融泡沫,将会刺激部分投资者减少储蓄,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从而使经济达到黄金律水平。泡沫形成的挤出效应能防止虚假繁荣以及虚假增长。

4 总结

总之,经济泡沫对经济的作用取决于其泡沫程度化。经济泡沫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将经济泡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规避恶性经济泡沫,需从以下几点出发:

完善经济制度。泡沫的恶性膨胀往往是信息不完全的结果。完善经济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价格扭曲以及过度的投机。完善经济体制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羊群效应”。

提高监管力度。监管力度的提高,有利于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遏制金融过度创新,减少泡沫产生的可能性。金融过度创新,将导致风险增加,经济不稳定性增加。尤其提高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除了能遏制金融泡沫的产生,还能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好发展。

泡沫经济危机篇3

2007年至2008年,房地产泡沫与衍生品泡沫的破灭引爆了美国次贷危机。在此次危机中,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巨大效力,使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反弹速度均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但这种以制造新泡沫来掩盖旧泡沫的救火式策略,是极其危险的,增加了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现实资产市场风云变幻,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投机和泡沫的风险及危害,但是还是愿意投身参与到泡沫的吹捧之中。这一现象表明,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驾驭泡沫,能在泡沫的膨胀中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投机活动才如此盛行,泡沫才不断地涌现。历史上众多泡沫现象的教训,总是不足以给参与新一轮泡沫的人们敲响警钟。因此,游资活动与泡沫现象一直是令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问题。

随着金融产品不断被证券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和异常表现,使得人们对传统的资本市场效率假说产生了怀疑,同时,现实资产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羊群行为,更是对传统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研究》一书正是伴随着资产价格理论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本解读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之惑的理论著作。该书弥补了目前理论研究中对游资的定义及游资与泡沫之间关系研究的缺陷,介绍了西方泡沫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之与其相对欠缺的制度分析结合起来,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游资与泡沫现象的成因与机理。

该书从对游资的分析入手,首先,提出以流动性原则为定义的游资,认为游资就是流动性强的虚拟资本,通过对游资的内涵和外延的辨析,力图解决游资理论研究中的种种矛盾;其次,集中对当前最新的资产价格形成理论进行介绍,从随机性、噪声、非理性、信息不对称、心理、预期、羊群行为等多角度来分析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原因及机理;最后,探讨了存在多个资产市场下的国际投机性资本的流动机理,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深入研究中国存在的泡沫现象及其特有的体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泡沫的对策。

泡沫经济危机篇4

美国的“老路”、“覆辙”是什么呢?克林顿说,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多少工作机会,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克林顿警示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能走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泡沫式繁荣的美国老路和覆辙。

美国每一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每一次经济周期(商业周期)都离不开房地产这个“首凶”。在1923年-1926年间,美国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房价以每年超过一倍左右的幅度疯狂增长。1925年时,仅有7.5万人口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2.5万名地产经纪人。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房地产泡沫导火索引爆的。从1946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价值与GDP比例一直稳定在90%左右。从上个世纪80年底中期房地产泡沫又开始泛滥,到90年代末期开始被互联网泡沫掩盖一段时间后,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为美国GDP的172%左右。从1998年到2006年的8年间,美国的房价翻了一番,8年内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了150%。最为可怕的是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与金融纠葛交织在一起后被无限放大,使得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交替式被吹大,最终使得房地产和金融创造出的怪胎—房贷次级债券爆发危机,即:次贷危机,进而引爆了2008年至今还令人胆颤的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历历在目。使得全球经济大幅下滑外,引起迪拜危机、欧债危机等区域性经济金融危机频现。五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至今仍在低谷艰难徘徊,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还在显现。

从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发展历史看,每次经济金融危机都离不开房地产泡沫的魔影。只要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结果都将出现经济金融危机,最终是两个字—崩盘!世界经济老大的美国如此;曾经的老二日本同样如此。日本之所以被中国将其从老二位置拉下来,是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崩盘,中国房地产泡沫泛起。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说的更为尖锐:“这个地球上凡是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国家结局都是崩盘,尤其当房地产和金融紧密结合成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时,不崩盘那简直就不是经济。世界经济早已把中国的房地产列为崩盘之列。”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可以简单用两个指标来说明,一是截至2012年底,全国存量住房约179亿平方米,合计总市值约100万亿元;如果算上农村房产、小产权房和城市商用房产,总值约200万亿元,与GDP之比分别为193.4%和388%,分别高出美国2005年房地产泡沫达到历史最高点172%的21.4个百分点和216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产出根本支撑不了如此庞大的房地产价值。二是房价收入比已经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二三十之高,高出美国5-20个百分点。今年经济学新科诺奖得主席勒曾直言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中国房地产现在泡沫严重,如果和美国一样泡沫破裂的话,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打击。”

同时,只要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金融资源紧随之后是必然的。资本品包括金融资本一个基本规律是,向回报高、赚钱多的领域狂奔而去。只要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必有高房价,必有房地产暴利,金融资源等资本品必将蜂拥而至,挡都难以挡住。

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泡沫式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不仅创造不了多少就业机会,而且,使得吸纳大量资本蜂拥而至,大大减少了资本品在其他领域创造的就业机会。

同时,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结果使得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扩大了贫富差距。中国目前存在的巨大贫富差距,与依靠房地产行业赚取暴利的土豪;依靠内幕消息以及PE股权投资等在股市里一夜暴富的新贵不无关系。

更加严重的是,正如克林顿所言,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带来的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必须的,但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国家的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21世纪的核心在于如何创造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的经济。

泡沫经济危机篇5

关键词:资产价格;泡沫;宏观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35-02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现象与启示

资产价格泡沫(简称泡沫)一般是指资产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而持续大幅上涨、最终突然破裂的现象。历史上许多著名金融危机都与泡沫密切联系。源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持续18个月的大衰退,终结了美国宏观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7年空前的长期稳定状态,引发世界金融危机,其影响至今未绝。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日趋深刻,深入研究泡沫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二、资产价格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分析

1、货币政策与泡沫

一般认为,美联储长期低利率货币政策是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但背后逻辑并非一目了然。Mishkin(2011)介绍了货币政策的“过度冒险渠道(risk-taking channel)”传导机制:低利率提高过度冒险行为。因低利率刺激金融机构寻求高收益,投资者易产生货币幻觉,认为低名义利率表明实际回报也低,从而鼓励购买高风险资产;收入与估值效应导致机构冒险。若金融公司借短贷长,低短期利率增加净利息差幅,从而增加公司价值,利于公司增加杠杆的能力;低利率增加抵押品价值,从而增加放款能力;长期低利率增加了政策的可预测性,促使资产管理者低估风险;“格林斯潘看跌期权”增加了系统性风险,金融公司被鼓励追求相似的投资策略,增加了回报的相关性。

次贷危机前,Jackson Hole共识主导美联储,激励了泡沫的充分发展。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该策略行效良好,但在次贷危机中导致美联储无视资产价格大幅上升的警报,错失调控良机,尽管殷鉴不远。1996-2006年美国房价累计涨92%,超1890-1996年房价涨幅(27%)3倍,在2005年顶峰期房价涨12%,是同期实际人均GDP增速的近6倍,2008年初,住房抵押总价值约占GDP90%,且房价明显受不断增加的杠杆推动(莱因哈特和罗格夫,2009,chapter13)。日本住宅价格指数从1980 年的5800升到1989年20600(金德尔伯格,pp144)。

货币政策对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能力影响巨大。由于美联储的积极应对,1987年美国股市单日下跌20%,未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2000年网络股泡沫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70%,仅致8个月中等衰退(Evanoff, etc.,2012,chapter1)。但次贷危机表明,采用Jackson Hole共识政策的损失巨大,对信贷、杠杆双驱动的房地产价格泡沫与金融衍生品价格泡沫联合引发的巨大系统性风险的补救是有限的。

次贷危机促使美联储转变政策策略,对泡沫进行逆风向干预的策略得到认可,货币政策不仅要关注通胀率和失业率,还要关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Mishkin,2011)。

2、信贷与泡沫

信贷驱动型泡沫能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米什金,2010;瞿强,2007) 。

信贷的总量和结构对泡沫与金融稳定性至关重要。应深入分析和监控我国信贷资金结构,关注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分配,监控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的情况,以免造成泡沫(厉以宁,2010)。

信贷标准对泡沫也至关重要。次贷危机中,市场上形成一种降低信贷标准的激励,贷款机构和贷款经纪人为私利,不断降低贷款标准并放松审查环节以吸引新客户,开发出可调整利率按揭产品(ARM),该产品起始2-3年的利率很低、随后利率很高。贷款标准的降低强化了原本信用不好家庭的房屋需求,从而推动房价上涨。当ARM初期优惠利率结束后,违约率增加,使许多房屋重回市场,触发房价下跌(赫尔,2012,chaper8)。

3、金融创新与泡沫

证券化产品在次贷危机中起关键作用,深刻改变了金融机构和资产市场的业务内容、行为模式和风险水平,规避金融监管,创造出空前的系统性风险因素。①证券化提高了资产市场风险集中度。以房地产市场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极大增强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力。②证券化增强机构杠杆水平。次贷危机中,银行将按揭证券化,却又买入证券化产品,这是因为持有证券化产品所需资本金要小于直接持有按揭本身所需资本金(赫尔,2012,chapter8)。③证券化增强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化信用产品过于复杂,很难评估证券标的资产现金流,很难确定资产实际所有人,导致市场信息被破坏,进一步提升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严重程度(米什金,2010,chaper9)。④证券化深刻扭曲了金融市场的激励机制。银行更关注证券化产品销售,放松了对借贷标准审核,从而激励过度放贷(赫尔,2012,chapter8)。按揭发行机构、按揭经纪人、房产评估师、份额资产发行人、评级公司、金融机构交易员、保险公司追求私利,造成证券化产品质量系统性降低,资产风险系统性被低估,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⑤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发展增加资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CDS的危险在于一家金融机构违约可能给其交易对手带来巨大损失,从而引起其他机构违约(赫尔,2012,chaper24)。⑥金融创新是美国金融机构从国外有效借入大量资金的一个关键平台(莱因哈特,罗格夫,2009,chapter13),这增强了国外资本向美国金融市场流入能力。

4、 杠杆周期与泡沫

Geanakoplos(2010)首先提出用杠杆周期解释金融危机。杠杆周期是指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在资产价格暴涨时期杠杆变得太高,在价格不好时,杠杆又变得太低,结果导致在暴涨阶段资产价格太高,但在危机阶段资产价格又变得太低。他认为杠杆是美国抵押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主因,建议美联储在繁荣稳定时期绕过银行、以温和杠杆水平直接对投资者贷款,以干预私人市场的借贷杠杆水平,建议收集不同资产市场杠杆数据,以监测杠杆水平,进而对其调控来稳定资产市场。

Geanakoplos(2010)分析了次贷危机比以往金融危机严重的原因:①杠杆高于历史水平;②创新的信贷违约互换(CDS)在次贷危机中作用巨大,CDS成为杠杆工具并允许悲观市场参与者压低资产价格,是引发市场下跌的因素之一;③次贷危机由抵押证券与房地产双杠杆周期结合而成,双杠杆周期之间相互强化。当证券保证金提高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导致新抵押证券发行困难,进而导致房屋所有者再融资困难,进而造成违约概率增加,进而将提高住房首付金,进而房价下跌,进而造成证券更具风险,进而证券保证金变高,最终导致市场崩溃;④次贷危机中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承诺,导致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最终交出抵押品而造成整个市场价值的很大损失;⑤杠杆周期通过托宾Q效应对生产活动造成巨大潜在影响。

5、国际资本流动与泡沫

国外资金的大量流入,导致美国金融业规模迅速膨胀,从20世纪70年代占GDP的4%上升到2007年占GDP的近8%,金融业采用高风险商业策略追求高额利润,一旦美国超大规模经常项目赤字不可持续,将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给全球复杂的衍生品系统带来极大考验(莱因哈特和罗格夫2009,chapter13)。

6、非理性繁荣与泡沫

单纯由非理性繁荣驱动的泡沫完全来自投资者对资产市场过分乐观的预期,此类泡沫对金融体系的危害远远小于信贷驱动型泡沫(米什金,2010)。20世纪90年代科技股泡沫崩溃后未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明显恶化。非理性繁荣泡沫反映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其起因包括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丰富内容(席勒,2005)。

7、过度投机与泡沫

过度投机将导致对冲性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下降,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上升,使整个金融体系脆弱化,最终引发金融危机。过度投机一般是在货币和信贷扩张的助长下加速发展的(金德尔伯格,chapter4)。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鉴于泡沫潜在的巨大破坏性,我们应积极建立以经济持久稳定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全局统筹决策机制,综合考虑泡沫与经济发展稳定之间的联系,全局统筹货币、信贷、杠杆、金融创新、国际资本、非理、过度投机行为等因素相互作用对资产市场和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综合协调总量因素、结构因素、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产业层面的调控因素,注重资产市场激励机制和风险水平的监测和调控,注重资产市场信息建设,注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相互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向风险适度的方向进行资源配置,加强对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市场的监管,积极研究金融市场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行政政策等非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从根本上破解货币政策难于应对低通胀环境下资产价格泡沫的困境,增强我国对泡沫调控时机的把握,最终增强我国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调控能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健增长。

注释:

①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将融资分为三类:对冲性融资( Hedge Finance),预期收入流能偿还全部本息和本金;投机性融资(Speculative Finance),后期的收入流仅能偿还利息;庞氏融资(Ponzi Finance),后期收入不够偿还利息,债务不断增加。他认为经济中三类融资的权重是经济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四版) (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卡门M·莱因哈特,肯尼斯 S· 罗格夫.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Douglas D. Evanoff, George G. Kaufman and A.G. Malliaris. “New Perspectives on Asset Price Bubbles an overview”, In New Perspectives on Asset Price Bubbles: theory, evidence, and polic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February 8, 2012): 3-12.

[4] 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货币金融学(第九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Frederic S. Mishkin.How Should Central Banks Respond to Asset-Price Bubbles? The ‘Lean’ versus ‘Clean’ Debate After the GFC[J].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bulletin, June quarter 2011:58-69.

[6] John Geanakoplos.The Leverage Cycle[J].Cowle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 No.1715R. July 2009,Revised January 2010.

[7] 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第八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8] 厉以宁.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考—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并重[J].决策与信息,2010,(04):22-26.

[9] 罗伯特·J·席勒.非理性繁荣(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泡沫经济危机篇6

我说泡沫是财富,许多人将信将疑,若说股市楼市在多数时间内有泡沫,信者居多。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财富大部分是泡沫化的资产,我们在多数时间内生活在资产泡沫中。

在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的推动下,构成为资产泡沫主体的交易价值不断膨胀,又不断“蒸发”,这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之一。金融海啸袭来,超级富豪的财富急剧缩水,这是低收入群体感受不到的危机。反之,经济繁荣,资产泡沫膨胀,投资创业的传奇不绝于耳,这也是低收入群体不会参与的游戏。

实际上,亿万豪宅与普通住房的使用价值功能相差不多,但两个群体所承担的生活成本却大不相同。豪宅生活要支付较高的税负和较高的利息,还有其他关联成本,这就是资产泡沫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上海紫园三期的豪华别墅据说要开价8亿元,当时我也吓一跳,转念一想也合理,不免称赞紫园的经营模式。因为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紫园开价2亿与8亿有差别吗?

正如有人唱“天价”歌剧才有人等“地价”门票。浦东陆家嘴的汤臣一品就是这样一出好戏,开盘时每平米11-14万元的价格令人瞠目结舌,年初跳水价5-6万元也乏人问津,房东转营高价出租后很快就租掉三分之一。而当楼价迅速回升到每平米12万元左右的高点,也让那些在每平米9万元以下买汤臣一品的人也享受了资产泡沫的快乐。如果没有11-14万元的高价挺几年,也许至今也不会有9万元的成交价。既然我们承认贫富差别又痛恨贫富悬殊,那是否就应该承认有富人专属的市场游戏呢?换一个说法:富人睡一晚要花100多万元,穷人睡一晚只花几块钱,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不就在睡梦中扯平一些了吗!可惜总有些“学者”良心不安,非要把豪宅价格唱到“地价”之下,这其实是帮着富人穷吆喝,与市场经济论短长。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看,价格泡沫是对超额货币的分流。在经济学假设的市场空间内,MV=PY,即货币流通量乘以流通速度等于商品价格乘以实际产出。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超额发行的货币如果只有实际产出一个流向,中国目前高于25%的货币增长速度必然导致恶性通胀。好比一个供水口――政府以25%以上的流速注入流动性,3个出水口――一般消费品、奢侈消费品和股市楼市等投资品。超额货币的三分之一流向一般消费品,三分之二流向奢侈品和股市楼市,再把8%的经济增长代表实际产出增长,中国经济还会有通货膨胀吗?

在C20会议上,20国首脑讨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他们罔顾学者专家的主流观点,迅速达成了举债刺激经济的方案,并立刻获得了金融市场的积极回应:吹泡泡!随着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启动,经济复苏的“绿芽”在政府发票票“注水”的浇灌下破土而出,而全球经济迅速企稳反弹,使金融危机呼啸而去,传说中的海啸“第二波”也渐行渐远。

把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视为两大新兴产业的理论还没有被主流学术界所接受,但这可以解读为资产泡沫的宏观调节机制。金融海啸的源头就是经济的“虚实失衡”,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是酿成危机的罪魁祸首,化解危机的解药只能是政府“发票”,使居高不下的负债相对贬值,金融吹泡泡,使突然蒸发的财富相对升值。

泡沫经济危机篇7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危害;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091-02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增长,现代化进程加快,有些人买房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以谋取利益。鉴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金融机构过度放贷等特殊国情,必须加剧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一、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了市场化初级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化进程。现在的市场在产品供给和企业“市场类型和消费者”产品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房地产价格存在着潜在升值的趋势。对房地产未来价格的非理性预期造成投资者对未来房地产投资高回报的设想,过多的货币资本投入到有限的房地产买卖中,推动价格不断上涨,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二)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

房地产的高回报,使许多银行在贷款的操作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向开发商发放大量贷款,金融风险不断堆积,使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土地的稀缺性

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的行为买涨不买跌,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当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时,投资者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投机活动猖獗。一方面,地价上涨导致投资预算增加,在高地价市区进行投资无利可图;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地价持续高涨,土地作为人们心目中最安全、收益率最高的资产被大量保有,使得本来就稀少的土地大量闲置或者低度使用,土地投机的倾向日益凸现。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持有者与非房地产持有者、大都市圈与地方圈的资产差距越来越大,招致社会分配新的不公,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带来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二)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密切主要是由房地产业投入大、价值高的特点决定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就成为最大的买单者。而银行的倒闭不仅仅是这家银行自身的事情,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其他银行也面临挤兑风险。

(三)造成生产和消费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股价下跌,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企业倒闭意味着大量员工失业,即使没有倒闭的企业,由于收益的下降也要不断裁减人员。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居民对未来怀有不同程度的忧心,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扩大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以防不测。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

(四)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富人盲目购房进一步提高房价,导致社会下层人士买不起房,进而激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和谐,势必引起社会的不安。房地产行业进一步扩张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会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引发失业等社会不安状况的产生。

三、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

(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

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制定合适的政策,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的首要措施。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品两重性,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房地产建设的投资管理,根据收入的水平来确定投资规模,使房地产的产与销基本适应,不至于过多积压。其次,要加强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管理,防止过分炒高楼市使房地产泡沫剧增。最后,要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大力发展安居型房地产。同时,应加强市场统计和预测工作,从而使房地产行业成为不含泡沫的实实在在的主导产业。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控体系应当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作好参谋。因此,国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控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三)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切实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出现由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泡沫。要严格惩处各类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非法圈地、占地行为,避免为获取临时和短期的土地收益而擅自占用和交易土地,对凡是超过规定期限没有进行开发的土地,政府应立即收回。全面清理土地市场,坚决打击开发商的圈地和炒地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批租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四)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增加监管手段,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其次,要加强信用总规模的控制,不使社会总信用过度脱离实质经济的要求而恶性膨胀,从源头上防止现代泡沫经济发生。再次,要加强投资结构的调控,通过利率、产业政策等,引导资金流向生产经营等实质经济部门。最后,要加强外资和外债的管理,尽可能引进外资的直接投资和借长期外债。推动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银行流出的。因此,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投机资本。

结语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我国近两年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引起了各界人士对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的强烈关注。尽管目前决策层对遏制房地产泡沫过度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这只是防止了泡沫的继续吹大,而过去二年房地产泡沫所留下的后遗症却很难消除。其实,化解房地产泡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其真正成为危害经济的泡沫,危止于未萌。

参考文献:

[1] 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 李涛,伍建平.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Z].

泡沫经济危机篇8

资产价格泡沫是指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和不动产的价格)逐步向上偏离由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就业、收入水平等实体经济决定的内在价值相应的价格,并往往导致市场价格的迅速回调,使经济增长陷于停顿的经济现象。资产价格泡沫具有以下性质。

第一,“泡沫”一般产生于带有投机性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获取资产价格上的价差,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同时,由于资金周转周期短,表面上安全性大,银行也乐于贷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

第二,“泡沫”所伴的投资增长往往是虚假繁荣的表现。在“泡沫”产生的初期,资产价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使投资泡沫资产具有良好的盈利前景,特别是对获取差价的投机更是如此。这种诱人的前景必然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该泡沫资产。如,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省出现房地产泡沫时,海南省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的年增长率分别是162.55%,178.15%和89.72%。

第三,“泡沫”的扩大必然导致金融系统风险的加大,有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由于泡沫资产的价格包含对实体经济内在价值的偏离,因此很脆弱。当泡沫资产大量由银行贷款形成时,这种风险就必然成为金融风险,并导致该行业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如,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该行业完成投资额的年增长率在1994年至1997年分别是-1.42%、-32.05%、-56.34%和-52.94%,并在银行中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四,“泡沫”的产生和成长受制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形成对一种资产价格上涨的强烈预期时,投资者就会在这种预期的推动下将资金注入,该资产的价格就可能迅速上升,这使先前的预期得到证实。于是就会形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推动资金的不断注入和价格的不断上升,泡沫便由此不断膨胀起来。

二、资产价格与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之间的关系

在影响资产价格的诸多原因中,汇率变动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是一个具有互动关系的系统。在这里我们以日元升值后的泡沫经济为例来说明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的关系。1985年9月22日,为缓解美元高估所引发的巨额贸易逆差,西方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签订了“广场协议”。并开始通过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法促使美元贬值。此后,美元汇率从干预前的1美元兑240.1日元(1985年9月20日)下跌至1986年的150-160日元和1987年底121.25日元的水平。在此期间,日元升值近1倍,而且呈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随着日元的大幅升值,不仅出现经济过热和贸易顺差的迅速缩小,而且,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急剧飙升,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急剧膨胀。而此时日元银根仍然非常宽松,货币供应量继续大幅上升12%,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9年3月日本中央银行开始调高再贴现率为止。受日元升值后乐观情绪的影响,东京日经股票价格指数从1986年1月的13000点飙升到1989年底的39000点,1987年到1988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也高达60倍,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愈演愈烈;1985年到1990年,东京商业用地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分别上涨3.4倍和2.5倍。为遏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日本央行在1989年3月到1990年8月期间连续5次提高再贴现率,使再贴现率从2.5%提高到6%,并从1990年4月开始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总量控制。结果,银根大幅收缩,加速了资产泡沫的破灭。如,东京日经股票价格指数和房地产价格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开始出现狂跌。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殃及企业和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及坏账率上升,股票市场价值大幅缩水。此后,银行的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质量的双双恶化又导致进一步的信贷紧缩,日本经济因此进入历时12年的长期低迷和衰退。日本政府虽然从1991年7月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大幅降低再贴现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政策”,但仍未能刺激日本经济,日本经济陷入利率完全失效的“流动性陷阱”状态。从日本的情况可看出,日本之所以出现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泡沫,日元升值固然是其直接诱因,而后续的货币扩张和货币失控则成为泡沫膨胀乃至泡沫经济崩溃的深层原因。

人民币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也有一定关系。当前,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下,企业和个人资本项目下的结汇大量增加,居民个人外汇储蓄也大幅下降。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截止2007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2020.31亿美元。实际上,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内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最令人瞩目的是股票价格的上涨。截止2007年5月18日,上证综合指数已从2005年7月末的1083点上升到4030点,累计上升幅度为272.11%。虽然当前关于股市是否存在泡沫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我国当前金融领域存在过多的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流动性过剩主要源于持续的贸易顺差及由此带来外汇储备的激增。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影响下,加上低利率的环境和大量股民、基民的广泛参与,大量资金流入的结果便是国内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如果说房价上涨带来的投资机会只是让开发商从购房者身上得到更丰厚的利润,房地产市场只是少部分人的投资场所。那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股价上涨似乎可以让人人都可享受资本增值的盛宴。但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全民炒股”的快乐并不能掩盖其背后隐含的风险。一般来说,本币升值与资产泡沫总是如影随形,在本币升值过程中,资产价格总会出现大幅上涨的超常现象,直至逐步累积成泡沫。泡沫吹的越大,其后破灭隐含的风险也就越大。

三、防治资产泡沫的宏观调控措施

资产泡沫问题是虚拟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的过度投机。泡沫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一旦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危害,并且持续时间越长,破灭时对经济的危害越大,治理起来也就越困难。所以,对资产泡沫问题应是防重于治。

(一)对金融体系严格实施审慎监管。金融系统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金融系统出现问题,其产生的后果无法想象。如,美国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衰退,就是先从金融体系开始的。那场危机所带来的破坏至今仍是任何一次危机无法比拟的。相比而言,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就小很多,两者的区别就在于:1929年,美国银行体系处于高度风险之中,银证混业成为1929年后股市危机转化为金融系统风险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因此,危机一旦爆发,银行体系就很快崩溃。之后,为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美国通过立法等手段,将银行体系保护起来,使其没有直接受到纳斯达克崩盘的波及。金融体系的健康能保证在面临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时,仍能持续运行,不至于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加强银行的监管,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使银行参与泡沫资产交易的动机减少,而且可使银行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不良后果最小化。

(二)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就能较少地受到干扰。更能准确、及时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能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公众中形成较强的可信度,进而使政策实施成本下降。与美联储相比,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还有待提高。从理论上讲,泡沫破裂对一国经济的损害是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性的函数,也就是说,一个拥有良好银行监管的经济体,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所造成的冲击就有限。但对那些存在金融脆弱性的国家,泡沫破灭所导致经济衰退的成本将非常巨大。

(三)提高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这就要求一国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

摘要:资产泡沫是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的过度投机。泡沫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一旦破灭将对经济产生巨大危害。所以,对资产泡沫问题应该是防重于治。

上一篇:医药创新营销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卫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