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51

泡沫经济的好处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1

关键词:经济泡沫;虚拟经济;投机;价值

中图分类号:F01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22-02

1 经济泡沫

1636年荷兰郁金香事件,让我们认识到经济中的泡沫。“泡沫”这个物理概念,从此被引入经济领域。此后三百多年中,泡沫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出现如: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网络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决定着经济的繁荣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经济泡沫同时还影响着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循环。

马克思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如果,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严重偏离价值;或者另一种表述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其基础价值,则认为存在泡沫。而暂时性的波动,短暂的严重背离,则非泡沫。泡沫虽然易破,仍能存在一定时问。

经济泡沫的载体不同,种类则不同。经济泡沫即可能存在于债券、股票等虚拟经济,也可能存在郁金香、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偏离,叫金融泡沫。金融泡沫也是最普遍的泡沫,是经济泡沫中最重要的一种。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经济泡沫讨论的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而通货膨胀分析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的最终结果都会变现出很高的价格,但两者是不同的经济现象。往往存在经济泡沫都会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可以存在于局部,而通货膨胀一般都针对的是整个社会。

2 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2.1 经济泡沫的形成

(1)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当市场上的某个子市场出现高利润时,这时投资者往往会蜂拥而至。可能还会伴有国外资金的介入。

(2)市场的不均衡发展。如果各个子市场均衡发展,与均衡利润相一致,那么资金将在各个子市场上均衡分布。一旦某个子市场过度繁荣,将会导致过多资金投入到该市场,同时将加剧该子市场的繁荣,也将会带动与之联系紧密的相关市场。市场的不均衡将进一步加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深。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目前一般将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增长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虚拟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通常情况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一致,这时经济将会良好增长,价格也不会背离价值。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离发展,那么泡沫将会形成,可能会出现虚假的繁荣。

(4)信息不完全。买方与卖方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资产的价格扭曲,从而形成泡沫。泡沫的另一种表述就是价格扭曲,通常情况下会远远高于其基础价值。买方往往处于信息缺失一方,对于风险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同时,卖方可能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些都将对泡沫的形成起到催化的作用。

2.2 经济泡沫破灭

泡沫形成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将看到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过程越快,泡沫膨胀越大。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时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并没有导致经济真实繁荣。泡沫形成后,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经济泡沫化程度越严重,其破灭后产生的破坏力也越严重。如果恶性泡沫形成,并且市场主体不及时采取措施挤出泡沫,一旦恶性泡沫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致命的打击。

根据价值规律,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价值,是可能长期存在的。但任何严重背离价值的价格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所以,恶性泡沫终将破裂,它没有存在的基础。

泡沫的破灭一般由外部力引起。经济泡沫是不断急剧膨胀的。通常情况下,不会是其自身破灭,而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经济中存在泡沫,则经济将呈现出一定得脆弱性,市场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如果市场机制不能抵挡住泡沫破裂的冲击,那么就将形成经济危机,出现大萧条。

经济泡沫破灭的前提是必须膨胀到一定程度。轻微的泡沫就如低通货膨胀一样,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价格可以偏离价值,但必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经济泡沫破灭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强大的破坏力,经济泡沫的破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缓慢的挤出泡沫,例如中国股市泡沫的破灭,监管当局不停进行干预,以挤出存在的泡沫。另一种破灭是,由于外部剧烈的冲击,导致泡沫突然破灭,比如泰国泡沫。

3 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经济泡沫既然存在,则必有它存在的意义。由于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被误认为它只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却并非这样。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并不是充要条件。经济泡沫并不一定导致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也不一定源于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关键在于其泡沫化的程度。美国的新经济被认为是存在良性的经济泡沫,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多年的一高两低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泡沫化低,因而能起到促进作用。而日本经济泡沫导致其经济发展一直缓慢,源于泰国金融泡沫的破灭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陷入经济萧条。

经济泡沫将会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泡沫的存在,导致了价格的扭曲。投机大于投资,价格不能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处于极度不均衡,从而市场自动调节效率下降,甚至是市场失灵。经济泡沫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泡沫通常都存在于特定的某个领域,一般为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多的资金投入这些领域,导致这些子市场投资过度,而其他领域投资不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济效益下降。经济泡沫将增加市场不稳定性。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波动加剧,经济脆弱性增加。

当然,经济泡沫的存在仅非只有它消极影响的一面,也存在积极影响的一面。经济泡沫能降低过度积累,提高经济的动态效率。如果资本过度积累,在缺乏技术进步时,边际产出下降。过高的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发展无益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社会越节俭,越贫穷。经济泡沫,尤其是金融泡沫,将会刺激部分投资者减少储蓄,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从而使经济达到黄金律水平。泡沫形成的挤出效应能防止虚假繁荣以及虚假增长。

4 总结

总之,经济泡沫对经济的作用取决于其泡沫程度化。经济泡沫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将经济泡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规避恶性经济泡沫,需从以下几点出发:

完善经济制度。泡沫的恶性膨胀往往是信息不完全的结果。完善经济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价格扭曲以及过度的投机。完善经济体制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羊群效应”。

提高监管力度。监管力度的提高,有利于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遏制金融过度创新,减少泡沫产生的可能性。金融过度创新,将导致风险增加,经济不稳定性增加。尤其提高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除了能遏制金融泡沫的产生,还能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好发展。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2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完全由国家决定,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泡沫,尤其以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热”为代表。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极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海南等地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国有些专家对泡沫经济的含义补充了新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中,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地过量生产或过量投入,造成了产品或建成项目的大量积压,也是一种泡沫现象。例如,我国1992年~1993年发生的房地产过热中,有的城市盲目地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去搞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了大量土地、房屋闲置和“半拉子”工程。又如,有的领导在近几年作发展国民经济报告中曾经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要挤掉水分和泡沫。有的领导还指出空置商品房的增加要特别注意防止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现象。以上新补充的内容,已不是西方国家讲的“疯狂涨价”那种泡沫,而是超过需要和可能的投入和增产而造成的大量积压,直至包括重复引进甚至引进“洋垃圾”而无法投入正常生产和使用等内容。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对于新兴的网络经济不要轻易以“泡沫经济”为其盖棺定论,新经济在增长阶段有一些“泡沫”是正常的。“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多泡沫―少泡沫这样的过程中发展的。”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二、研究虚拟经济的意义

研究虚拟经济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虚拟经济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而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规模还比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也仅相当于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也相对较小,真正利用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品种还较少,我国还没有像纽约的华尔街、英国的伦巴德街等那样大规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如何驾驭虚拟经济方面还缺乏经验,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在虚拟经济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在资金运用方面,对于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时间差,我们还有一些经验,而对如何利用流动性差、组合差、风险差,在收益性、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我们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们对如何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系统中的风险也缺乏经验。2003年1月末我国981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银行存款利率已一降再降,为什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就是不花呢?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百姓缺乏畅通、有效的投资渠道。而通过发展虚拟经济,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直接以钱生钱的门道,比如股票、期货、债券、货币、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市场,则居民储蓄的资金将有所转移。投资反过来又会刺激消费,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于国于民都有利。我们要认真研究虚拟经济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尽量防范和消除它的消极影响。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3

关键词:泡沫经济;现实研究;日本

一、引言

泡沫经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投机资本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示资产的价值,同时资产的价格和实体的价格发生严重的偏离。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急剧上升会给整个市场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因此泡沫经济的出现会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严重的灾难。同时,当泡沫经济消失后国家又会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出现是由于各种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的经济发展在泡沫经济出现的时候整体的发展还处在一种良好的状态[1]。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泡沫经济的产生会和经济运行状况产生直接的联系。由于日本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始终对未来抱着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因此疏忽了对风险的防范。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走上了正规,并且由于大量资本的积累从而导致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自身的积累资本投资于股票行业或者将资本投入土地扩张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日本的人口数量也在日益地增加。因此,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环境问题和住房问题等等从而造成了日本整个城市中的物价飞涨。

(二)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

政府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政府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的时候如果忽视了对实际的经济情况考察会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日本政府的错误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为跟上西方国家的金融政策,日本政府在当时制定了超低的银行利率政策。这一利率政策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应当在于遏制经济过快发展,而不是实行款松的银行利率政策,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广岛协议”则是这一政策的代表。这一政策使得日本经济急剧升温,各国加大日圆的持有量,造成日圆急剧升值。2.除了失败的金融政策之外,日本政府还实施了错误的税收政策。当时的税收政策针对会计记账方式进行革新,迫使大量的企业进行财务革新运动,希冀以此获取短期资金支持。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金融领域的虚拟经济通涉及到房地产等方面的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但是财务技术的革新使得企业追求虚拟经济中资产的增值而不是实体经济中的现金流量。

二、泡沫经济消失后的日本经济社会状况分析

泡沫经济消失之后日本为了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损失。20世纪末,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达到了空前的低潮。从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表明,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以10%的速度呈现正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以及随后的十年之内,日本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下降了6%。20世纪末期,日本的经济经济发展则进入了历史上的低潮时期。日本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同时,在2012年日本境内的七个大型的商社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了4.28万亿日元。因此,日本在海外的投资成为了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泡沫经济消失之后日本的相关政府部门开始逐渐向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过度。绿色的经济政策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泡沫经济消失之后的大多数日本民众开始对本国的经济恢复发生了严重地动摇,因而造成了日本大量的资金外流的现象。

此外,日本政府在80年带放开了银行经营的业务,其自由化倾向过度,主要集中于扩大银行的证券经营业务、国债市场、期货交易等等信托业务。这一自由化的金融政策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领域,进而被股票交易市场所渗透,促使泡沫经济迅速形成。而且,大量的证券公司屡次出现违规操作和暗箱操作,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当企业面临危机时,日本政府又缺乏一定的管理政策支持,大量的投机行为出现,一旦泡沫经济被捅破,各项资金链条断掉,使得经济大规模停滞倒退。

然而,泡沫经济消失后的日本经济社会状况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尽人意[2]。虽然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但是日本一直以来都是新产品的使用者。甚至连美国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深感惊讶。当美国的失业人口的总数达到了将近15%的时候,一些中产阶级的退休情况给美国政府出了一个很大的考题。但是,日本的失业率仅仅只达到4%,并且日本的人均寿命一直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泡沫经济的消失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59万亿日元,有学者指出,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日本并没有走入绝望的深渊,而是探索出了最美的惊喜。我们不难发现,泡沫经济消失后的日本虽然给本国的出口商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日元也在世界货币中获得了长久的发展地位。即使了泡沫经济消失之后日本人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亚洲以及世界中享有重要的声誉。2012年根据日本政府的相关数据报道,日本的人均消费指数上升到56.43%,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的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因此,泡沫经济消失之后的日本虽然遭受了许多的损失,然而也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泡沫经济的消失给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3]。泡沫经济的出现打破了日本的经济繁荣的神话。因此,日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对泡沫经济进行反思,从而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凯塞.沃尔夫“美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当代经济科学.2012,(2).

[2]冯维江,何帆.日本股票市与房地产泡沫起源及崩溃的政治经济解释[J].世界经济,2011,(1).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4

一、经济泡沫的存在性

经济泡沫存在性研究包括检验和测定两个方面。对经济泡沫进行科学地检测和测定,能够为进一步分析经济泡沫的适度性并且为有效地控制泡沫提供依据。

(一)经济泡沫的检验

现有的关于经济泡沫检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性泡沫方面。根据检验思路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检验方法:

1.间接检验

间接检验是在假设可以完全预见某一资产未来各期收益的前提下,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将收益的现值能够解释该资产市场价格设为原假设,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理性泡沫。

2.直接检验

直接检验是在理性泡沫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经济运行数据,直接验证某一过程中泡沫解的有效性。鉴于泡沫解的多重性,该方法仅在少数类型理性泡沫的检验中得到运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确定性理性泡沫和内生性理性预期泡沫。对于前者,Flood和Garber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们通过对德国20世纪20年生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研究,于1980年得出该市场可能存在着一个确定性泡沫的结论[7]。但是当引入理性预期后,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一结论。对于这一结果,Blanchard将其归因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资产基础价格的不确定性。直接检验中内生性泡沫的运用克服了间接检验的劣势,是泡沫研究中的一大突破。Froot and Obstfeld(1991)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实证分析,解释了美国股市19001988年的过度波动性。

(二)经济泡沫的测定

学术界对经济泡沫的测定可以分为三种思路,据此,可以分成以下测定方法:

1.基础值测度法

基础值测度法的思路是通过计算资产的内在价值,并与其实际价值相比较,二者的差异即为泡沫值。

现金流现值是对资产内在价值最好的反映,但在预计资产未来各期的现金收益和判断应选取的折现率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削弱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房地产类资产,对于股票类资产主要是市盈率法。

2.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比较法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比较法是根据虚拟资本偏离实体经济的程度来测定金融泡沫。相关指标主要是金融工具发行总量/GDP增长率和金融工具存量价值增长率/国民财富总值增长率。前者属于流量指标,衡量的是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国家或地区之间所处发展阶段和虚拟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该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泡沫程度。后者属于存量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泡沫程度,但国民财富较难衡量。

3.泡沫膨胀速度法

泡沫膨胀速度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经济泡沫运行状态的衡量。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用股票市值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来度量泡沫的变化速度[9],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股票市场而言,新发行的股票会影响股票市值的增长率,从而影响该指标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上述指标改为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增长率/GDP增长率,然后根据这一比值及其符号来判断泡沫程度和运行状态[10]。

二、经济泡沫的存在性机理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资产是通过有效的市场来定价的,其价格充分反映了资产定价信息,因而不存在泡沫。基于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通过放宽各种假设条件对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如果一个市场上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那么该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具体来讲,市场信息集I包含所有可获取的信息,任何个体都无法通过特定信息集I获取经济利润。有效性市场包含以下假设条件:首先,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无法通过单独的市场行为影响均衡价格,而只能按照均衡价格进行交易;其次,市场是无摩擦的,不存在交易成本和套利交易成本;再次,信息进入市场是随机的,可以被无差别地传递到所有市场参与者;最后,所有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实时的完全信息,做出一致的预期。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价格可以对信息变动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任何时点上资产价格都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因而不存在泡沫。但这些假设条件并不符合现实,也不存在完全有效的市场。根据市场的有效性强度可将市场分为弱型、半强型和强型有效市场,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三种市场中均存在投机行为,而这又是促使经济泡沫产生与膨胀的主要因素。

三、经济泡沫的防治对策

经济泡沫在形成与膨胀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但各种生产资源向泡沫资产领域的集聚,造成资源浪费,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13]。如果泡沫破裂,个人的财富会减少,企业资产将贬值。财富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下降,妨碍经济增长。企业资产贬值致使企业无法偿还银行借款,增加银行不良债权,恶化银行资产结构,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银行为降低风险会缩减信贷,这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导致企业投资减少,影响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资产价格暴跌会导致资金外流、本币贬值,加剧企业财务困境和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在更大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为了避免上述影响、稳定经济增长,本文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

(一)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引导投资者行为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完全有效的市场是不存在泡沫的,而市场有效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完全性、有效性和可获得性。因而可以通过强化市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规范和引导资产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来防治泡沫。具体来讲,在证券市场上,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监督,对利用内幕信息谋取利益、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惩;在房地产市场上,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强制性地收集、整理、并定期公布有关房地产开发成本、空置率、供需结构等信息。此外,还应鼓励投资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引导其投资行为。

(二)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实体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着资产的基础价值。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经营决策者自身能力缺陷、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促成了企业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资产价格与资产基础价值的偏离。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内部监管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如风险管理管理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等,这些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有效内部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自身行为。从外部治理而言,主要是银行针对企业利用贷款进行投机行为的限制。

(三)健全金融体系,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资产市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系中相关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金融机构具有放大资产泡沫的作用。健全金融体系主要是指健全金融监管机构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约束和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避免金融机构过分追求利益的行为。

(四)增强资产市场供给弹性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易于产生泡沫的原因在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为此,在证券市场上,政府可以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适时进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调节市场供求。当整个股市过热时,可以放宽股票上市和增资配股条件,增加股市扩容的速度,提高股票供给弹性[14]。在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土地等资源的特殊性而只能在必要时由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进行直接干预。但对于一般性的民用住宅,政府仍可以通过适度调整土地供给结构来增强供给弹性。

以上措施主要是对经济泡沫形成的防范以及泡沫形成后抑制泡沫膨胀,降低经济泡沫化程度的措施。而当经济泡沫破裂时,面临的是危机处理和经济的恢复与复苏问题。在经济泡沫破裂时,首要的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稳定,主要治理措施是通过增发货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债券筹资和债务重组等方式稳定银行体系。之后,通过适度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复苏。

四、结 论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5

[关键词]泡沫经济日本经济贸易顺差

2005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是2004年的3倍多。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民币必须升值”、“中国的汇率机制必须更具弹性”――这类“警示”性的语句在2005年度频繁出现在各类国际级会议中。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顺差,但是效果甚微。2006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远远超过了2005年。2006年中国又出现如此巨大的顺差将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2006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的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部分原因,并表明美国将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让人民币升值。纵观中国现在的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大的相似性。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之前,日本模式一直是一个经济奇迹的代表。但是正是这一奇迹的代表,经过泡沫经济后,经济衰退了整整十年。因此研究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

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1980年~198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这是后来导致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而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1141.97亿美元,这在美国产业界和国会山引起巨大反弹。2006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2.2亿美元,预计今年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比去年少,最近几年,中国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问题,中美贸易顺差只增不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增大。

2.外向型的发展战略

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依赖其制造业。在这一时期,日本制造业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发展战略。但是,日本制造业非常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进行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采用了投资驱动型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中国的产业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以出口加工为主。中国依靠这一发展战略,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不管是什么样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都不会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的长期发展还是靠内需,靠科技创新能力,但在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都还未能做到。

3.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

(1)银行体系的主导地位

为了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建立了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据统计,1975年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平均高达89.7%。为确保间接金融体系顺利运行,日本金融当局实行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我国股市长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成千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而长期低迷的股市造成流入资金不足甚至萎缩。虽然,2006年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我国股票市场呈现牛市格局,但是银行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与日本银行一样,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普遍缺乏效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的出口受到影响,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根据“卢浮宫协议”,日本的利率也必须下调,由于87年的“纽约股灾”,日本一直未能上调利率,其低利率政策持续了27个月,使得本来资金已很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我国长期以来也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而且货币供应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为了经济增长需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15%以上,而且国外资金的流入使我国的货币更为宽松。

4.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治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而政府对金融机构又过分干预,使得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且日本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虽然避免了被恶意收购,但是往往使得企业之间的协调多于监督;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使企业缺乏创新机制。尽管在制度和机制上与日本不同,但是“重协调轻监控”却是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企业治理模式上的相同之处。产权关系不清,行政干预银行的融资,以GDP考核官员政绩,以及腐败都严重妨碍监控职能的行使。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引起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三、日本经济给我国的启示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有一些泡沫经济的现象:如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以及房地产急剧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我国经济步日本经济的后尘。

1.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坚持以内需为主

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整体。别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政策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因此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内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石,我们应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2.金融自由化速度不应过快

我国银行体系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实体经济又缺乏投资机会,如果过快放开对直接融资规模的管制,银行资金很容易流向投机性领域,引发泡沫经济。我国加入WTO,当然要遵守开放资本市场的承诺,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利用WTO规则循序渐进。在国外金融机构涌入之前,采取对策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建立所需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律、监管以及会计和审计等。

3.定位政府职能,改善企业治理模式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而言,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严防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建立一套适合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息制度。

4.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5.要注意物价稳定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泡沫经济后,日本当局当时只注意CPI的涨跌,忽略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因而未能及时扭转政策方向。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也较为宽松,而且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我们应控制货币供给,不能到物价猛增时再采取对策。

日本由于泡沫经济,使自己失去了十年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避免我国经济重蹈覆辙。万一我国出现泡沫经济,我们的状况将不及日本,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泡沫经济前的日本,我国还未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教育和医疗费用、收入差距过大、官员腐败等问题。此前,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如扩大内需、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完善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疏导过剩的流动性,以预防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金融风波或危机等,这些政策也初见成效。只要我们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相信我国经济会在不引发泡沫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当心,日本泡沫经济中国重演[J].资本市场,2005

[2]孙家驹籍森:浅议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与启示[J].山东国际金融,1996(4)

[3]瞿强: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及其教训[J].金融论坛,2001(9)

[4]董登新:日本泡沫经济换来十年萧条[J].市场营销

[5]肖崎: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1)

[6]高柏:美元本位制与金融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2~20

[7]王凌云当心:日本泡沫经济中国重演[J].市场,2005(8)

[8]王志文刘卫江彭洁: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7)

[9]魏加宁: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J].西安金融,2006(1)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6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预警体系 

1 指标法

1.1 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当该指标持续增大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上升。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靡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很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

该指标的临界值可以由首付、利率、贷款期限、每年住房贷款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等估算出,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

1.2 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警戒线定为2,超过2时说明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现象。如1987-1990年间,日本存在严重的地产泡沫时,该指标平均值为3。

1.3 空置率

房地产出现泡沫时,会有大量房屋空置,故可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为:空置率=增量房和存量房中的空置量/全社会增量房和存量房总和。一般而言,该指标的判断标准是:空置率不足5%时,表明市场过热,极可能存在泡沫;5%-10%为合理区域;10%-20%为空置危险区;而当空置率大于20%时,则表明存在严重积压。

1.4 租售比价

反映房地产真实价值的是房地产的租金收益,房价变动可暂时偏离租金变动。但若长时间高于租金增长,则存在泡沫的成份。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从理论上说,计算租售比的方法是:假定将租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算出包括银行利息在内的租房总支出;同时也假定将买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够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再算出买房总支出;以租房总支出除以买房总支出,其结果就是住房的“租售比”。其判断标准可用下表来表示:

另外,还可以从房地产投资增值率和房地产贷款方面来计量房地产泡沫,但是总体而言,这两种方法不如以上四种方法应用广泛。

指标法的突出优点是所用数据通常相对比较容易采集,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房地产泡沫检测时,可以把那些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的指标,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价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性判别标准;其缺陷是,一些指标的标准多取自国际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同一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判断时,不同的指标之间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2 理论价格法(收益还原法)

理论价格法被誉为最符合房地产泡沫定义的判别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计算出房地产的理论价格,然后与实际的房价相比较,通过观察二者相背离的程度,来判别泡沫是否存在。

以收益还原法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价格法,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成为日本经济学家用以判定地产泡沫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泡沫是现实资产价格与实体资产价格的差,或是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所以衡量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在于测算出房地产的实体经济价格(理论价格)与现实价格之间的差距。收益还原的本质就是一个未来收益的贴现模型,即将未来的预期纯收益和预期售价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从而得到房地产的理论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地理解理论价格法的精髓:

理论价格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着困难。集中表现为:第一,折现率的准确数字难以确定。第二,收益还原法体现的是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现在的收益,通过折现来计算现值。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在当前的试点上难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做出准确的估计。

3 市场修正法

我国学者洪开荣(2001)提出房地产泡沫计量的“市场修正法”,即以物业空置率为基础,从房地产的供求差异出发,通过考虑各种相关系数因素来进行修正,从而估量出房地产泡沫的大小。其公式为:

房地产泡沫系数=物业总空置率 × 经济增长修正系数 × 产业贡献修正系数 ×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其中:空置率是根据年空置量与三年累计物业竣工量的比例;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上期的(1+GDP增长率)/本期的(1+GDP增长率);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上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本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 交易状况修正系数=上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本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

该方法作为房地产评估标准的基本理由是空置率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差异,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空置率指标反映了各种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的市场后果。房地产泡沫和物业空置率是对市场失衡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但它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该方法借助了资产评估中的修正方法,但是理论依据不足。 

4 统计检验法

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常见这种方法。其使用前提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是很厉害;二是数据样本要大。实质是利用计量统计学的原理对房地产价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当房地产市场上无经济泡沫时,房地产价格变化比较有规律,统计分析可以找到统计规律,而当经济泡沫存在时,由于经济泡沫使得价格大起大落,从而使得统计规律失常。国外的统计检验法根据检验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方差上限检验和游程或粗尾检验两种。

方差上限检验法以Blanchard and Watson(1981)为代表,他们认为,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增加价格p的方差,会减弱价格p与市场基础的决定因素X的相关关系。在不存在经济泡沫的零假设下,给定某些条件,就可以求出价格方差的上限。当经济泡沫出现时,这个上界条件会受到破坏。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7

关键词:泡沫经济;房地产市场;中国;日本

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起源于20世纪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开始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存在着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隐患。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以1980年为基期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 334.2,在短短的三年间暴涨了近2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从1986—1989年,日本的商品房价格整整涨了2倍。这种疯狂的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了其实际价值。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崩溃,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宛如空中楼阁一般轰然倒塌,股价和房价大幅下跌,对实体经济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日本的经济进入长期的萧条期。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对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日本的经济一直处在萧条期,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究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二战之后,日本用二十年的时间在战争的废墟上建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但是急速发展的日本,经济结构偏向于内需不足、出口导向型,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贸易处于顺差地位,积累了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也导致日本与欧美诸国的贸易摩擦不断。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本基础。

2.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出口产品大幅下降。为了维持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1986年1月30日基准利率为5%,到1987年2月23日已经降至2.5%,为当时世界上的最低水平。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获益”明显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资产价格上涨。

3.日本民众对地价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经济预期。日本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国家,土地资源少而人口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人们认为地价和房价一定会不断上涨。并且,日本的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在过去三十年间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地和住房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企业也预期市场对商品房的需求是呈现刚性的。利好的经济预期和个人对商品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4.政府监管和调控行为的缺失。在房地产泡沫产生和发展时期,日本政府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的发展。首先,在泡沫形成之前至泡沫形成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认为不应该干预地价和房地产价格,对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也不加调控。其次,日本进行的金融改革加速了金融的自由化,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降,致使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大大增强,各个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的融资取得大量资本。这些资本又成为推动资产价格特别是地产和商品房等不动产价格上涨的巨大动力。

综上所述,日元的被迫升值和日本国内长时间持续地低利率政策,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本,此时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只是具有了可能性。日本国内对地价和房价上涨的普遍而坚定的预期,以及市场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的预期,助长了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加干预,导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最佳政治和资本环境。最终,各种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房地产泡沫形成,对日本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分析

鉴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巨大危害,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忧心忡忡,大多数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征兆。理论界对中国是否发生房地产泡沫的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但是目前来看还是没有准确的定论。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化发展的倾向,并有演化成泡沫经济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称:“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越吹越大,房地产降温刻不容缓。”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则持乐观态度,认为: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看,我们充其量只能说,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周期波动的考验。原来扩张阶段形成的许多经营惯性有待调整,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的现实是没人能够否认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仍在争论之中,但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却已是定论。

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方面来分析,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情况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经济环境极其相似:

1.人民币升值。同日本一样,中国资进入21世纪也开始面对欧美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由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制造业发展迅猛,经济结构偏向出口型,使中国一直以来处于对外贸易顺差,形成了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导致欧美诸国的强烈不满,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并且逐步升级,对人民币形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自2003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从美元兑人民币8.0∶1,上升到目前的6.6∶1,升值了17.5%。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许多资本以国际游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另外,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沿海的出口制造业受到重创,国内的大量闲置资本也选择进入股市和房市。

2.城市化进程与房市预期。中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化水平在以每年1%~2%的速率增长。据联合国在2010年3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59%。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化建设,将对地价和房价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企业和居民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这样的刚性预期:土地属于稀缺且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个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土地价格只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越来越高,而不会降低。如果现在不买地买房,将来就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拥有。这个预期更刺激人们对商品房的需求以及企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入。

3.政府在相关管理方面的缺失以及土地制度不健全。政府在经营土地方面缺乏监管,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与房地产商及银行合作,把大量资产投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暗箱操作和政治寻租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行为的出现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国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由政府一次性收取出让金,这部分的收入进入财政收入,算作政绩考察的一部分。导致一部分政府领导人会超量开发和出让土地。目前,中国在房地产税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征税面比较窄,税制安排不合理等等,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起不到抑制的作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国内的经济结构都是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积累了巨额外汇,本币被迫升值,导致国内经济受挫等等。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日本当初被迫签订《广场协议》,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将日元升值到某一程度,中国现在虽然也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总的来说,升值的控制力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第二,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于20世纪80年代时期的日本政府,政府对经济发展过热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高度关注,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为房地产的过热发展降温,2010年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同时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实行了“限购令”,对房价进行调控。第三,经济结构的转变。2008年的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净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增加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频频出台,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大,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慢慢向“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转变。

三、结语

中国房地产的发展确实存在过热的现象,但是是否会发生像日本房地产泡沫一样的情况,现在下结论还言之过早。当前,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确实存在一些泡沫,但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之下,泡沫膨胀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和日本20世纪末期的现象有某些相似之处,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解决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明,吴亮东.透视危机:百年来典型经济危机回顾与启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松峰.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史鉴[j].宏观经济管理,2005,(6):57-58.

[3]赵辰.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及对中国的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情况,2006,(3):2-4.

[4]贾祖国.房地产: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借鉴[j].招商证券,2008,(7).

泡沫经济的好处篇8

关键字:房地产业 泡沫 风险管理 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57-0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聚焦点。次贷危机、迪拜债务危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决定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反之,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会诱发经济危机的产生。就中国本身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房地产泡沫都对国内经济有着显著影响。

一、世界房地产泡沫的特征分析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因此,房地产泡沫是一种表面繁荣的现象,其表现是房地产价格远远偏离了房子和土地本身所包含的真正价值。世界房地产泡沫的发展主要分为形成、膨胀和破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都有其一定的特点,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表1):

(一)房地产泡沫特征分析

1.房地产泡沫产生于繁荣的经济环境。纵观历史发展长河,几乎每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房地产泡沫大都发生在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经济体为追求经济的进一步扩张,一系列紧密的、投资活动持续不断,再加上政府的一些扩张政策又进一步推动了泡沫的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三次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泡沫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房地产泡沫、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及继日本之后,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其中,美国和日本都是发达国家,20世纪20年代中叶美国经济一片繁荣之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房屋建筑异常活跃,这是美国历史上房屋建筑极为兴盛的一个时期;90年代时,日本经济一片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不断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以泰国为代表,泡沫的产生也是经济的持续过热导致的。从单个经济体来看,发达城市更容易引发房地产泡沫,例如美国房地产泡沫期间,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城市的房价暴涨50%;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时期东京、大阪等城市房价的飙升。由此可见,房地产泡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房地产投资活动动机由长期投资转变为短期套利。楼市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人们将不再房地产视为一项长期的投资资产,而是非理性地将房地产作为一项短期投机活动的工具以获取暴利。房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其所代表的是一笔规模不小的财富。房地产开发商的大肆鼓吹、政府的刺激计划以及一些媒体不恰当的宣传使得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过分自信、盲目追捧,忽视了其价格上涨的不合理性。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正是由于一些投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盲目追逐,认为楼市价格仍会不断上升,购买了大量的垃圾债券以求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利润,最终导致了许多老牌金融机构的破产。因此,对于房地产投资活动,人们更多地应该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投资活动,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

3.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信号灯。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使得金融投资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开放和自由。但伴随而来的是金融风险的加剧。现阶段,国际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活跃表现,助推了楼市价格的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度宽松的金融环境给了国际游资可乘之机,大量热钱涌入这些国家,不断推高楼市价格,当楼市呈现一片海市蜃楼、投资者热情高涨之时,国际游资的迅速撤离使得一片繁荣之间化为废墟。由此可见,国际热钱为了寻求国际套利往往会影响目标国正常的经济运行,成为泡沫破灭的推动力。

4.政府的宽松政策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助推手。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政府的任何一项政策都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走向。不可否认,政府的扩张政策使得房地产投资活动日益加剧。政府对房地产的作用表现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所谓直接作用是指政府的刺激政策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直接效应。例如政府实施降息的刺激计划,这就意味着直接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大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热情。而间接作用则是指政府的刺激政策会给投资者传达一定的信号,从而左右投资者的决定。由于政府是执政者,直接决定经济走向,并且政府的决策也是依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因此,投资者就会自觉地按照政府的决策来选择投资方式。例如,政府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这势必就会使得大量的投资集中于房地产。此外,由于政府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在经济衰退期的决策可能到了经济繁荣期才会产生效果,这不但不是逆经济发展,反而进一步刺激了泡沫的不断膨胀。

(二)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1.适当的房地产泡沫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就有一定的阻碍,相反,微小的泡沫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房地产业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对于发展落后和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当的房地产泡沫能够刺激投资者们的投资热情,鼓励人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从而能够扩大房地产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生产总值,扩大就业率,实现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失衡地区而言,房地产也是调节均衡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落后地区的房地产业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的其他产业,如旅游、能源等产业。因此,适当的房地产泡沫正如微小的通货膨胀一样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泡沫膨胀阶段,房地产业及经济的运行秩序脱离正常轨道。当泡沫不断扩大,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会随之不断地放大和传递,并且超过正面影响。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房价就会不断上升,超过居民所能承受的范围,一方面直接导致居民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传递媒介将这种不利影响传递到其他行业。当一国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那么居民的有效购买力就会直接下降。房地产泡沫的传递途径也是多样化的,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美国房地产业欣欣向荣之时,美国房地产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发行了大量的债券,这些债券中不乏大量的垃圾债券,当两房公司倒闭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就会受到牵连,产生骨牌效应。直至今日,美国仍在发行大量的垃圾债券,2010年前9个月,美国企业共计发行1720亿美元垃圾债券,创年度纪录。金融市场有巨大的杠杆作用,投资回报丰厚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风险的产生,在当前金融环境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投资者选择失误,造成巨大的损失。

3.房地产泡沫破灭产生的连锁反应大于任何一类泡沫。房地产泡沫的实质是一种虚拟现象,破灭是必然的结果。但是,房地产泡沫又不同于其他资产泡沫的破灭,其破坏程度更深更广。就破坏深度而言,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最典型的案例。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得日本经济倒退十年,不止如此,直至今日,日本经济仍未走出泡沫破灭的阴影,始终处于低迷的状况。就破坏广度而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给全世界最大的警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先是导致了本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随后传递到亚洲、欧洲等地区,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甚至希腊等国都面临着破产危机。房地产泡沫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房地产已经成为了连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因此,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其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恶劣的。

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其高度的传染性和扩散性对经济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对待房地产泡沫的特性有助于有效地遏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扩散。

二、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是目前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判断泡沫是否存在,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得到相应的信息。参考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1.房地产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

对于不同的国家,这一比值会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其房地产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对于发展起步或加速发展的国家而言,这一指标可以相对高一些。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在房地产复苏和繁荣阶段前期会高些,可达到2-4。本文采集了自2001年至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及GDP增长率,得到下图(图1):

从图1中可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长率/GDP增长率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左右,最高曾达到3.46。可见,在我国房地产正处于发展繁荣时期。

2.空置率

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地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过度的虚拟需求,存在过度的房屋空置。2010年11月,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03.10,而2009年同期,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仅为96.87,由此可见,这一年来,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不适当的投机行为。

3.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它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房价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自2005年以来,房价的涨幅和居民收入涨幅基本保持一致的上涨趋势。

根据上述三项指标反映的信息可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做一个基本的判断,整体而言,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繁荣的时期,发展相对过热,但自2010年,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这种上涨趋势正得到有效地控制。由此而言,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发展还不成熟、发展趋势有欠平稳。

(二)我国房地产特点分析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确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又决定了繁荣背后必定存在弊端。当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1.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有效供给不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达到54.32%。而这部分农村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口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涨,但针对这部分人群所适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给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正是由于这部分人群对住房有着极大的需求,政府不断提出要加大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但实际房地产运营情况显示,国内房地产市场存在商品房供给过度、经济适用房供给不足的矛盾。

2.房价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房价的不合理性集中体现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以上海为例,有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房价每平方米上涨4000元以上,而同一年,上海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平米楼价上涨的幅度已经远超过上海人均月收入,此外,佑威数据显示2010年单价3万元/平方米的新房源可售面积占新房源总量的近17 %,而单价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新房源占到5 %。北京、广州、南京等地的房价也是居高不下,并且仍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与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由高房价产生了许多社会现象,例如“返乡族”、“蚁族”等新名词的诞生足以说明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3.国际热钱的涌入呈现增长趋势。国外金融市场、楼市呈现出了极大不稳定性,与此同时,国内政府一系列的刺激计划,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的国际投资者。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72494亿元,其中利用外资796亿元,增长66.0%。外资的增加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但也对我国金融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世界房地产泡沫对中国房地产的启示

从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国际房地产市场一个又一个泡沫的破裂足以使我国投资者和各类机构引以为鉴。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控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扩大:

(一)实施“两手抓”的监管措施。所谓“两手抓”的监管措施是指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共同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做到“杜内忧、防外患”。首先应是“杜内忧”,加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可以从土地的审批、银根的松紧、房屋的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要严格土地的审批,对于土地的开发用途、销售期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严格控制银行信贷,适当收紧银根,使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更加明显,尽可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对于房屋的建设,尽量做到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间接增加供给。我国房屋使用寿命平均为70年,但实际只能达到五六十年,即使如此也远不如欧美等地区,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房子使用寿命远超国内,至今仍有不少具有百年历史的房屋在使用中。“防外患”就是要求本国具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应对风险的措施。由于国外房地产泡沫可以通过多种传递途径进入中国,因此,“防外患”必须从整体出发,加强各方面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建立房地产风险管理体系。房地产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也显而易见,因此,有必要将房地产管理纳入一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正如其他风险管理体系,房地产风险管理体系也应包含预警机制、管理机制、防范机制、化解机制及监管机制等。通过建立一套相应的指标体系,将各类指数作为考察指标,如房屋出售价格和租金比、房价与收入比、房屋空置率、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等纳入指标体系,针对这些指标设定不同的风险警戒线,进行时事防控、监督和管理。同时,对于泡沫破灭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要有相应的化解机制,努力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房地产风险管理不应只是银行或者政府一类机构的责任,而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的稳健发展。

(三)积极发挥政府这只“背后的手”的职能。政府的特殊地位赋予了政府特殊的职能,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决策者,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通过对几次大的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不可否认,政府的决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政府有责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目前,我国强调拉动内需,正是为了减少“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风险;第二,政府应对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予以重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造经济适用房等房型,以满足我国大部分居民对房屋的需求;第三,相关部门必须出台措施对不合理的房价进行治理,对于靠房地产谋取暴利的企业应给予严厉打击;第四,对外国投资政府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以防国际热钱趁势进入我国房地产业,恶意炒高楼房价格,以紊乱房地产业的经营秩序。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准入和退出都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定。

(四)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保障经济的稳定运行。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还不成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还有待改善。首先应从体制、制度着手,处理好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是金融活动展开的支撑点,一旦诚信出现问题,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就会崩溃,为此,应当建立有关诚信的立法,持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诚信文化创建活动;第三,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控、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环节,尽可能地将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住,保持我国经济环境的相对独立性。

(五)树立投资者正确的投资意识。树立投资者的正确投资意识是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人们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及范围不断扩大。顺应人们日益高涨的投资需求,正确树立人们的投资意识,从源头抓起,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险。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公众宣讲活动,宣传金融基础知识;企业也可以深入群众,对公众的投资困惑进行解答;金融机构则有责任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到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和相关知识。房地产投资作为一项投资活动,不应企图通过短期的投机活动获取利润,而应当视其为一项长期持有的投资工具。投资者对待与之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也应该抱有谨慎的态度,不应追赶潮流、盲目跟从。

上一篇: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地下水特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