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0:25:44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1

1.1课程内容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基础上,讲解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不同类型建筑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具体的设计专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法。虽然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包含了关于建筑设计的知识,但内容只有4学时,而毕业设计环节中涉及建筑设计的环节为4-5周。如果没有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内容对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设计知识做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那么学生将严重缺乏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完善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知识的内容体系。

1.2课程设置保证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建筑学类的课程有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美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较为独立,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缺少过渡和呼应。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开设可以将这些建筑类的课程统筹和协调起来,加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建筑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课程,学生掌握了建筑制图的标准和要求、建筑细部的构造要求及浅略的建筑设计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通过讲解理论性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具体题目的实践设计,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开拓视野、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地分析、解决设计问题。在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之后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建筑美术课程,可以有助于学生运用建筑美学原理强化建筑平、立面设计,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准确的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二维或三维图形,形成更直观的建筑表达效果,加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组合能力。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有助于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1.3课程开设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工程设计领域,建筑、结构和设备是紧密结合的三个部分,建筑设计控制着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舒适度和建筑外立面的艺术效果,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设备从水、电、空调三个方面来实现建筑使用的舒适度。这三个部分合作的好坏决定了建筑设计成果的优劣,因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建筑设计和设备设计的知识,以实现三方在实施工程项目时能合作共赢。当前,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大趋势下,更加迫切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设计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有助于拓宽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论素养,有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建筑方案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理论课时偏多,造成了学生实践设计课时偏少,从而无法实现老师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同时,在实践课时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较少,很多学生都是闷着头自己做。2)、学生在实践设计中,不善于查阅资料,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设计过程中,任务书中只规定了每种房间的面积,房间具体的开间和进深尺寸要由学生确定。很多学生在确定房间开间和进深尺寸时,不考虑房间的使用功能,只凭空想随意确定,最后设计出来的房间完全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其实只要学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房间的使用对尺寸的要求,并查阅相关的设计规范或建筑设计资料集,都能够确定较为合适的尺寸。3)、学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偏重建筑平面设计,忽略立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平面的设计,导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建筑立面的设计。同时,由于缺少一定的建筑美学基础,学生设计出来的建筑立面比较简单、呆板。最终出来的图纸往往是平面设计达到了深度要求,立面只是在平面的基础上生成的,毫无美感可言。

3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3.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重新定位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应该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偏重理论教学的思路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实践设计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教学形式由以老师集中的理论授课为主的转变为以学生进行多个专题的实践设计为主要内容,理论知识的讲授穿插在各个设计专题中。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形式下,老师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协助者、引导者,在学生完成各个设计专题的过程中一对一的辅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具体的指导,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中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根据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设计进度安排,并进行实践设计,最终完成专题设计的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3.2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中理论教学部分可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设计中的主要矛盾,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法,寻找设计的切入点。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为提高设计能力打下基础。参观加实例分析的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专题相关知识的印象。老师通过方案图片介绍多个相关建筑设计实例,研究其功能组织、立面细部做法、建筑形体与色彩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各个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其优缺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设计专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通过图片展示开展案例式的教学,也可以将上课地点移至真实的建筑空间内,更直观地从功能设计、形态设计、空间设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直接的接触和感受建筑空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3.3教学内容应选择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专题,严格控制设计进度

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深度和广度上无法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相提并论,因此课程内容应以大量性建筑作为设计专题以培养学生具备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将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学和设计中,不仅能够端正学生严谨和规范的设计态度,也能够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规范的良好习惯。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设计构思的过程要进行层层控制,严格检查各阶段设计草图,以实现学生在每个设计阶段都能有所收获。为保证设计质量,老师要严格按照设计控制学生的设计进度,,学生的最终成绩也应涵盖学生平时的表现。

4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方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实现将来与建筑设计工程人员良性的合作。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处在初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结合各个地区、各院校的不同情况、办学条件和优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探索,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改进创新。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装潢 改革 项目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2-01

经过近几年学生就业调查,发现学生对设计岗位力不从心,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产品设计能力的提高,现经过教研室教师讨论根据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该专业核心课《包装装潢设计》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改革,希望学生能提高产品设计能力,能真正从实践操作上有所提高,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设计整个流程以及要求并且能独立完成产品的整套设计。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以上包装装潢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分解,以理论讲授为主,然后布置相应的练习加强。但是通过近几年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知识很零散,不能很好的在综合练习中运用,所以导致后期的作品不能达到实际要求。

改革后:将包装装潢设计的视觉元素进行分解为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和标志设计,并且在实际案例中进行运用。最后以综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入实际项目,按照设计真实流程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版面设计和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两套产品的设计。具体改革教学过程如下:

1.教学目的

《包装装潢设计》让学生能够分阶段,分学期的学习包装装潢设计的专业知识,在前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具备综合思考分析能力,能够提出方案,筛选优化方案,独立且完整的完成各类包装装潢设计。

2.教学模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入的案例每年都会变化,一般都是来自于网络的征集作品。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程单元的实训任务,使学生身临其境,处于学习的实践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项目分为:项目1――包装文字编排与构图;项目――2小商品包装设计;项目3――系列化包装设计。每个部分以实际的产品包装项目来驱动,把知识点融合在项目项目驱动法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设计流程、分析产品特点,进行市场调查,确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材料,设计合理方便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强化学生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大量的设计素材,和学生分享优秀的设计经验,使学生从中吸取优秀的设计元素。

二、教学组织过程的改革

以项目――2小商品包装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讲解包装装潢知识要点让学生掌握包装装潢设计流程、包装装潢造型处理、包装装潢材料的选择、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图形文字、包装装潢结合后期工艺操作:规线、出血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以及视频和案例等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了解本项目的基本知识点

教师布置相应的包装要求如下:

(1)包装盒规格长:28cm*宽:19cm,厚/高:3cm(2)商品名:云片糕

(3)商标为“庙香”字体用华文行楷就可以了(4)产品配料表、营养成分、条码、QS、等文字说明请安排在盒子背后(5)外观要高端、美观、整洁、大气、底色要用大红色?比较艳丽的那种。产品是送礼的,礼品包装盒(6)正面添加的文字:上海特产、云片糕(字要大点)吉祥如意。、传统糕点、手工制作、健康素食。(7)正面还要添加?:上海R香食品有限公司。字样。

(8)4个侧面文字:上海特产、馈赠佳品,一面只要用上海特产或者馈赠佳品,不8个字都在一侧。(9)要提供正面、侧面、产品的立体图效果。

在项目解析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本次项目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完后进行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前期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定位此内容安排在校外进行市场调查,采用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完成产品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完成市场调研报告书。包装图形、文字、色彩、材料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学生分别根据调研结果完成包装装潢设计,完成包装装潢展开图,并且按照要求完成图纸上的出血线和规线。要求学生针对第三学期所学的设计基础对图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师生互相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改稿及学生修改,学生完成装潢效果图的初稿后教师进行指导,给出修改意见,每个学生改稿修改至少两轮。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

在师生共同探讨方案后学生进行成品制作,学生自形设计合适的包装结构,折叠纸盒要求打印成品并折叠成型,如果是固定纸盒,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开槽,最后将设计打印的装潢裱在纸盒上。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考核: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说明,老师完成考核(如引进项目,老师与企业一起完成考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形成性考核。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往课程教学实训项目和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注重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现在通过对课程结构的重构和整合,在岗位能力培养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实施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在“学中做、做中学”展开教学过程。课程组老师经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根据课程的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题讲座、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课程项目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项目化方案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通过课程改革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规模和工作模式,让学生尽快的适应企业的岗位的需求。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群;软件设计课程群

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培养人才的需要,很多高校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一些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但它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进行的,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层面上存在局限性。本文分析了课程群建设的内涵、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种以Delphi为应用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旨在建立更能体现培养目标的课程群体系。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现行各高校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多针对课程建设,研究重点是对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这种改革没有从课程体系大局出发,因此进行的是局部而不是整体优化。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课程建设造成课时不足。课程建设是对课程“点”的建设,每门课程都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会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内容多和课时数不足的矛盾。

(2) 课程建设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大系统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由于课程建设过分强调课程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大了课程间的距离,因此使学生很难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另外,由于受单门课程的课时限制,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因而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

(3) 课程建设不利于学生就业。由于课程建设局限于单门课程,因而在培养目标上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既不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缺乏一技之长,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课程群建设能够突破上述局限性,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优化群内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更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群建设的内涵

课程群一般以1门课程为基础,由3门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具有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的特点。课程群在形式上与课程模块相似,但它更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即大课程观念。课程群建设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1]。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课程群建设把传统教学组织的两层架构进化为三层架构,使技能要求独立于课程,形成目标明确的课程群层次,嵌在课程和培养方案之间。由课程群承载技能培养目标,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突显它们为针对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课程蕴含的技能定位,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技能的点抽象出来,在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教学的推进而递进、加深和拓展,逐步实现与培养目标的重合[2-3]。

3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构成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软件设计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知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经验不足等,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如前所述,引入课程群后,教学组织方式就深化为培养方案、课程群与课程的三层结构。软件设计课程群承载的是培养和提高软件开发与设计的技能要求。因此,本课程群由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和Delphi程序设计构成。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系学生入门的第一门语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面向过程编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一般问题,进行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分析计算机所加工的数据及其结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技术。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创建和应用数据库的技能。

软件工程是一门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教学内容覆盖软件的分析、设计、测试、管理和维护等各个生命周期,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Delphi是一款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学生以前学的主要是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思想和语言,算法的分析和设计也以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为载体,这就产生了经典的算法分析和设计与现代软件开发难以衔接的问题。为此,我们将Delphi应用程序设计纳入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群,做好算法的经典教学与主流面向对象开发平台的衔接,推进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软件设计教学[4]。

4基于课程群思想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实施方案

4.1组织方式

在教学组织上,一般高校都采用基于课程的教研室负责制,即一个教研室讲授几门课程。如果某个课程群涉及的课程分属不同教研室,则在课程前后衔接、教学内容的取舍、进度安排等方面均不易协调。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打破原来的制度,实行课程群负责制。

所谓课程群负责制,就是教学基层组织一般由课程群各任课教师构成,包括课程群负责人、各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及助教等。课程群负责人全面负责该课程群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课程群负责人组织确定课程群培养方案,协调各门课程的前后衔接;主讲教师负责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作业、实验、实践环节等内容,并负责实施计划、反馈意见、提出建议[5]。

4.2教学实施

下面以Delphi程序设计为例谈基于课程群思想的教学改革。Delphi是一种快速开发工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入门,因此做一些小系统时很方便,但开发规模较大的系统时,很多学生往往力不从心。

因此,我们基于软件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构想,对Delphi程序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Delphi应用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前一模块让学生掌握Delphi基于控件的软件开发方式,进一步认识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后一模块则依据软件工程的思想,以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为步骤,详细展示一个基于Delphi的商用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对Delphi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2.1Delphi应用基础模块的教学

该模块包括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基础、应用程序的框架设计、Delphi的窗体设计、Delphi的主要控件。这一模块内容较多,若逐一讲解,课时不够。对于面向对象的Pascal语言,我们与以前的C语言进行对比。在实验设计时,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经典案例拿过来,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以类和对象的形式进行封装。这样不但使学生增强了用Delphi进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主观体验,更使他们对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区别和联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应用程序的框架设计部分内容不多,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Delphi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了解了整个项目的主要构成及执行顺序,为进一步开发软件打好基础。对于窗体设计和常用控件,我们则以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教学。每一个案例都会重点覆盖不同的知识点,把循规蹈矩的基于知识点的顺序教学转化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案例式教学。

4.2.2Delphi综合提高模块的教学

该模块是从基础模块发展而来的。在学习Delphi程序设计之前,学生们已经学完数据库原理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本模块以一个纯商用软件工程为背景,以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为步骤,重点讲述从需求分析到系统的全过程设计与编码方法。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模块主要由系统概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技术准备、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等几部分构成。

(1) 系统概述:由系统概述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开发本案例软件的必要性及本软件的应用背景。软件案例一般是学生较熟悉的应用场景,如图书管理、教学管理等。

(2) 系统分析:学生通过动手调查和资料查阅写

出本系统的需求分析。

(3) 系统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成果,从功能模块的角度确定本系统的模块构成,确立系统的实现方案。根据数据库原理的知识,采用数据库建模软件,对本系统所有数据库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4) 技术准备阶段:教师以一个模块为例,根据系统开发时所用的技术,重点讲解技术实现过程,如启动窗体的实现、数据模块的实现等。

(5)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在教学中,教师以示范的形式创建启动窗体,登录窗体、主窗体和示例用的子模块,让学生对应用程序框架的搭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系统内各模块间的关系。教师还以一些模块的实现为例,指导学生掌握Delphi调试器的使用,并对软件开发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及其排除方式进行重点讲解。

本模块的实验教学以分组方式进行,组长为小组成员分配具体任务。小组成员以教师讲解的系统实现开始,首先创建系统框架,然后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逐步实施。各个模块开发完成后,再进行系统的集成。系统验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制作幻灯片,讲解他们对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系统的各个阶段,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和打分。这样,各个小组不但会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而且对系统开发中的技术实现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有更深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软件设计能力。

5小结

针对计算机系学生应用能力,特别是软件分析设计能力差的情况,在深刻分析课程群内涵的基础上,本课题小组提出一种以Delphi为应用平台的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方案,并付诸实施。该教改方案实施以来,学生的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本项目组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2008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2项;参加2008齐鲁软件设计大赛,获二等奖1项。虽然本方案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软件设计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后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仙. 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 江苏高教,2006(6):73-75.

[2] 陈林杰. 高职院校平台课程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0):38-39.

[3] 李冬.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45-47.

[4] 郭必裕. 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3):66-68.

[5] 王红梅,于德海,孙卫佳. 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63-65.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Group in Software Design Courses

LV Jia-guo, YAN Xiao-f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aozhuang College, Zaozhua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Aim at many problems in course system reform,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design courses based on Delphi is put forward. first, the content of courses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Delphi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courses group is discusse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method highly raised the student’s software design ability.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4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讨论了我校对大学本科阶段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改革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程;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课程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华东师范大学自1979年计算机系成立以来,就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及实践条件的限制,这门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随着PC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课程实践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外同类课程的教学经验,根据目前的教学条件,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面的课程设计方案。

2课程设计方案

多媒体技术方面国内外有不少教材,但覆盖的主要内容都差不多,其核心的主题如表1中主题列所示,而主要设计的内容如表1课堂实验考察的内容列所示。以往教学主要强调多媒体的概念的讲解,以及多媒体涉及的算法等,其中涉及较多的微积分公式、矩阵运算和复杂的概率问题。查阅以往的调查表,学生反应该课程内容过于枯燥,而且比较抽象和深奥。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率,该课程在保持传授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一下教学方式,通过课堂实验来增强学生对于多媒体概念的理解,并在课时安排上压缩了以往对某些算法及公式的详细推导,而采用实验对比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算法及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仔细研究那些推导过程,也鼓励他们研究与改进算法。

3实施方案

多媒体技术课程由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堂实践两部分组成。实践方面的实施方案采用NAS为主的硬件环境,学生最终要提交一份实验演示系统,架设Helix Server流媒体服务器,并利用SMIL语言进行布局和管理,编写简单的PHP脚本,以WEB的方式来远程管理流媒体服务器。

3.1实验内容

针对表1中的教学安排设想,针对应该完成的十大主题内容,相应的实践内容设计如下。

① 将图片和视频以CMY/RGB/YUV/YCbCr存储,观察高分辨率下效果;

② 通过电视、电脑、摄像头等设备理解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通过麦克风、混音器等理解声音数字化与MIDI;

③ 利用GIMP、MSPaint等工具查看不同算法下的图像的边缘轮廓等;

④ 利用ImageJ观看图像不同压缩率下像素频率分布图;

⑤ 利用Adobe Premiere采集,Vegas Video编辑视频和重现素材;

⑥ 利用Audacity录制音频并编辑,利用Sound Forge进行音频压缩;

⑦ 利用QuickTimePro,RealProducer及WindowsMediaEncoder

对视频和音频进行编码;

⑧ 配置Helix服务器,编写SMIL文本,实现多媒体动态网页,及了解流媒体的传输机制;

⑨ 利用Ekiga和Skype进行视频会议,考察手机接受多媒体的同步化、吞吐量、延迟、抖动和错误率指标;

⑩ 编写简单PHP脚本,实现内容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流媒体文件。

3.2硬件环境设计

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在架构上类似简单的个人电脑,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适合作为课堂实验硬件环境中重要的流媒体服务器和存储控制设备。网络摄像头作为廉价的视频采集工具,可通过路由器直接将视频信号存储在NAS中。话筒和音响设备作为音响的采集和重现工具,通过数字媒体适配器,将音频信号送入NAS中,并可以通过电视机观看最终的影音效果。扫描仪和打印机可以让学生手工修改某些图像或者加入自己的签名,而外接的USB硬盘和闪存可以作为镜像服务器,在NAS崩溃时进行恢复。USB不间断电源可以保证视频和音频采集过程不被中断,也可以确保NAS崩溃时恢复过程不被中断。通过支持多种协议(如NFS、CIFS、FTP、HTTP等)和多种操作系统的NAS,学生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手机/PC/Mac,在互联网上采用IE或Firefox浏览器就可以对NAS设备进行直观方便的管理。多媒体服务器硬件整体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硬件整体环境

3.3流媒体服务器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流媒体服务器,主要有RealNetworks Helix Server,Microsoft Corona Server,QuickTime Darwin Server,其中以Helix Server较为流行。Helix Server是整个流媒体架设平台的核心软件,通过Helix Server的建立,可以使浏览者访问服务器上的影音文件,由此实现网上在线视听。通过修改服务器的配置文件,定义服务器最大连接数,分配IP地址和端口号,启用缓存管理,添加用户和分发许可证等,可以利用RealProducer将原始的影音文件转化成多流的影音文件,这种文件是可以根据浏览者的网速而传送不同质量的影音文件,以适应用户的不同网速(如拨号上网、ISDN、局域网、DSL/Cable)。

在NAS上安装Helix Server,提高了资源信息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且成本低廉。Helix服务器的日志功能可以整合NAS的日志功能,提供全面的性能分析和故障排除,提供数据在线备份的环境,减少系统崩溃几率。

3.4多媒体同步集成语言的使用

SMIL(多媒体同步集成语言)是基于XML标准用来描述多媒体内容互动展示的工具。学生制作好多媒体文件后,可以通过SMIL布局模块,添加屏幕左上方偶尔翻转的电台标记或节目标记,在屏幕右下方不断滚动前置的微型广告,在屏幕的底端从左到右滚动某些特殊友情提示或其他信息。学生还可以通过SMIL的计时模块,执行基本配置文件处理DOM事件(如点击、鼠标移过,事件可以用来开始、中断和终止多媒体对象和时间容器)来实现交互式体验,利用提供的3种时间容器(eq、par、excl)对多媒体对象或时间容器的排序来实现同步。学生可以利用内容控制模块来个性化和预取多媒体对象,定义多媒体流之间的过渡效果(如淡入淡出)。

3.5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

多媒体课程的实验演示系统如图2所见,学生使用PHP开发内容管理系统(CMS),后台运行的WEB服务器是Apache,数据库是MySQL,学生需要扩展他的系统使其适应交互式多媒体对象的演示。在CMS中,样板参数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有请求需要时被调用填入预定义的样板中。样板处理器是CMS中的PHP脚本,响应来自WEB服务器端的CGI呼叫请求。由客户端提交的XHTML表单文件,最终生成SMIL文档。样板是SMIL文档,通过样板处理器从MySQl数据库中收集的样板参数,通过CGI请求中收集多媒体对象ID参数。基于效率的考虑,多媒体对象直接以二进制文件方式存储在网络硬盘上(而非以BLOB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上),通过SMIL文档调用,以URL链接的方式嵌入用户浏览的页面中。

图2 内容管理系统

这个项目建议用户端采用RealPlayer,RealPlayer比其他播放器有更多的优势:RealPlayer能安装在各类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Mac)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RealPlayer支持SMIL 2.0几乎所有的标准(QuickTime只支持基本配置文件)。图2的SMIL文档网页页面是生成的SMIL演示文档的屏幕截图,该页面的布局、内容等都可以通过用户提交的表单来定义。

随着时间或者通过用户的交互,演示页面不停的变化,可以通过底部导航栏来设置自己想看的图片、声音或视频。可以通过向左("")按钮来选择所需要的多媒体对象,标题栏的信息通过数据库取出显示在网页上,并且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变化的。通过这个Web版的管理工具,可以自由展示各种图片、音乐、影片等,并将文字、字幕等信息,并以自定义的方式同步显示。

4学生考核评价

通过废除传统的课堂的出席率,和减少期末的理论考试比重,引进同学互评和用户体验投票,使考评结果趋向公正。学生期末设计和制作的演示系统将面向普通用户,用户对该系统体验后,将对内容、版式、易用性、稳定性等进行综合投票。所有学生的作品以匿名的方式,用户体验投票采用匿名方式,而同学互评采用记名方式。同学互评由选修该课程的其他同学进行评估,采用评估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考核方式的最终结果。同时,每位学生都要面对其他学生的提问进行回答,而被考核的学生也有权向其他同学质疑对自己的考核分数是否能体现其课堂实践的相应水平,而所有评估资料(包含同学的评语等)都将被存档一段时间以便日后查看。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20-02

Analysis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Course Teaching Design

CHANG Juan

(Linfen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public basic course analysis, it expounded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ideas in five aspects: the nature and tasks of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arrangement, the design of course objectives, teaching media settings, teach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国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的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教学过程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育过渡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提供的课本教材、机房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中院校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学会至少一种输入法,学会操作电脑及简单的维护;熟练掌握Office套装软件中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使用及上网冲浪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就业为导向,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高、课程实训,即教、学、练、训融为一体化进行教学,以“必需”“够用”“会用”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舍去复杂、非实用的理论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专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分两学期开设,课内78学时。其中:课堂讲解18学时,上机实习48学时,定期辅导12学时。

2教学内容

紧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重点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办公软件的操作、国际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3课程目标设计

3.1能力目标

1)具有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2)具有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能力,学会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具有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能力;

4)具有利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及数据处理能力;

5)具有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及其处理能力;

6)具有上网操作能力;

7)具有使用部分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3.2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种汉字输入法;

2)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界面操作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管理操作;3)掌握Word文档的文字的输入和基本的编辑与排版、表格的建立及编辑;

4)掌握Excel工作簿的建立及编辑、公式及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查找、排序、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5)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及动画设置;

6)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简单使用;7)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4课程教学媒体设置及内容具体的安排

本课程内容及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等。

1)文字教材包括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

2)多媒体课件由代课教师自己制作。

3)模拟考试环境软件与文字教材相配套,向学生提供,其作用一是为了便于学生随时检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模拟考试的题目形式与无纸化考试的题目形式相近,为学生适应无纸化考试打基础。

5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进行,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的使用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课堂上课将讲解章节的重点、难点、要点;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再配合要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

3)完成思考题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6)使用模拟考试环境软件自测学习效果;

7)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必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学有所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伟艺,王惠兰.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4):17-18.

[2]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乃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意见[Z].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Z].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NIIT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07-0022-05

Introduce the case-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program design courses

1 Chen JianChao 2 Li Luo3Xiong Wei

(1.2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3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300)

Abstract: There is a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i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gram design courses widely. Teachers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prepare for each lesson and teach every knowledge seriously, but students have little eff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and discusses the Case-Teaching method’s feat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it is stressed that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methods must base on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kill.

Key Words: Case-Teaching methods, methods, NI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本科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与系统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计算机科学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研发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1]。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直接“拷贝”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不可重复重理论、重研发的教育思路,应该从企业实际的岗位素质能力、知识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重大改进。

1 脱钩――高职软件专业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目前很多学生求职时,企业问“你做过什么,你会做什么?”,而学生只能回答“在学校我只学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教学模式和企业需求严重脱钩的现象呢?

根本原因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2]。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仍然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讲个不休,学生记个不停,造成学生思维闭塞、学习被动;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命题考理论的多、考应用的少,一些学生靠几个晚上死记硬背就能考出好成绩;在教学评价上,只要遵守纪律、完成作业、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造成了教育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软件专业人才所必需的。

2 借鉴印度NIIT的成功经验,导入“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求实现途径[3]。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曾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等学科,用来教授他们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印度NIIT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教学法的精髓,它在培养印度软件专业人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印度的软件产业得以超常规地飞速发展,促使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

印度NIIT的MCLA方法――“基于榜样的学习设计”教学方法,是一种堪称经典的“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案例求解来完成的,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就将整个学期的案例背景阐述清楚,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完这一门课之后将能够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将学会什么技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教授要求将整个案例大背景划分为若干个能各自独立的“小”案例,每个“小”案例都是IT企业在软件开发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扮演软件开发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开发任务;然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讲授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最后,教师为学生作榜样,一步一步完成案例程序的开发。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要在紧跟着的独立实践课上,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CLA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它反映了印度对占软件产业大多数的“软件蓝领”教育的基本方法:重视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握精髓,解析“案例式”教学法

怎么才能实现“案例”教学呢?在这里以《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数据库应用”这一章为例子,详细讲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3.1 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 理解对象及其编程步骤;

* 掌握利用对象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3.2 提出问题:

针对上述要求讲述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认真着手准备一个贴近实际的(甚至是实际的)、能贯串所有知识点的案例场景。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个大型国际书籍销售中心――“唯思”书店,由于业务扩展迅速,原有的纸笔记录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业务规模了,他们急需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错漏百出的纸笔记录管理,因此,“唯思”书店委托你为他们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此系统服务于“唯思”书店的日常处理业务,包括供书目录、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客户管理、顾客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及网上书目查询功能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总设计师决定将这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其中四个功能交给你来完成,总括起来,你要完成的功能包括:

(1)图书信息管理

所谓“图书信息管理”,就是对书店的所有图书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每本图书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出版社是哪家、库存有多少、是哪个供应商供应的等等。总括起来,图书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归纳如下:

* 添加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例如,该书店刚刚从一个供应商里购进了一些书,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图书信息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修改;随着读者不断从书店买书,书的库存必然会改变,程序必须允许对图书的信息进行修改;

* 查询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

(2)… …

3.3 分析问题:

(1)要保存图书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修改等操作,最好的方式是设计一个数据表,通过数据库来存取图书的信息;

(2)建立的数据表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怎么样才能够连接数据库,对数据表进行数据存取呢?是Microsoft公司定义的专门用于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的模型,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

(3) 是有效的数据库访问模型,那么,如何使用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呢?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4) 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实现“唯思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管理功能。

3.4 解决问题:

(1)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一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设计数据表,并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中实现;具体步骤可参考如下过程:

第一步:根据案例背景,确定要保存的图书信息,划出ER图,如图1所示。

第二步:根据ER图,划出图书信息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第三步:根据数据字典,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创建出BookInfor数据表;

(2)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二点,简述对象的对象模型,介绍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三点,讲述Connection对象、Command对象、DataAdapter对象、DataSet对象等。在讲述这些对象时教师可以先打一个比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就好像是一个人和一座仓库,它们中间隔了一条河,人怎么样才能到河的另一边的仓库中取他所需要的货物呢?

这时学生回答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常规的角度来思考,并最后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这个“人”要想到河的另一边,那么他就必须要先搭建一条桥梁,这条桥一直连通到仓库里面。第二,“人”要请一个司机,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第三,“人”要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第四,“人”要在河的这一边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最后,教师进行点题,告诉学生Connection对象就是“桥梁”、Command对象就是“司机”、DataAdapter对象就是“货车”、DataSet对象就是“临时的仓库”。其实,在老师点题之前,很多学生就已经理解到比喻所指的是什么对象了,如何通过对象进行数据库连接以及连接的步骤也从比喻中一清二楚了。当然,在讲述各个对象的时候还应该清楚地讲述它们相关的属性和方法的使用。

(4)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四点,教师联系学生一起,示范如何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然后逐步编程完成数据库的连接;

第一步,搭建一条桥梁,通过连接字符串告知仓库的地址和门禁等信息:

Dim conn As New OleDbConnection("Provider=SQLOLEDB; User ID=guest; Password=guest; Initial Catalog=Book; data Source =Teacher")

第二步,请一个司机,通过SQL语句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

Dim comm As New OleDbCommand("select * from BookInfor", conn)

第三步,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

Dim da As New OleDbDataAdapter(comm)

第四步,在客户端的内存区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Dim ds As New DataSet

第五步,把货车上的货物卸载到临时仓库中,并给这批货物起一个名字,以便以后使用:

ds.Clear()

da.Fill(ds, "BookInfor")

第六步,创建DataGrid控件,进行数据绑定,即将外观显示控件和数据关联在一起:

dg.DataSource = ds

dg.DataMember = "BookInfor"

3.5 归纳,独立实践: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点的归纳和独立实践,要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对零碎的、无法纳入到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巩固知识。例如,针对上述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假设一个练习案例如下所示:

宾馆是人们出行常要住的地方,在客人预订房间时,客人会询问是否还有房间、房间的价格等有关信息,“黑天鹅宾馆”决定要建设一套“宾馆信息系统”来适用业务的发展。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宾馆房间的管理,例如:宾馆都有些什么标准的房间、宾馆各个房间的住客情况怎样等等。现在总设计师将这项开发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具体地说,你所开发的软件应该完成以下功能:

(1) 程序必须提供安全的登录验证界面,只能让那些有权限的人员使用本软件;

(2) 客房信息管理

所谓“客房信息管理”,就是对宾馆的所有房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宾馆共有多少间客房,每个房间的设施配置怎样、价格如何,房间是否有人在入住、是谁在住、入住的时间是何时等等。总括起来,客房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包括:

* 添加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添加,例如,宾馆扩建,新近又增加了50间标准房间,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房间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修改;某个人住房或退房,那么,就必须对该客人所住的房间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 查询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删除;

(3)… …

4 结束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教师的例子是在课前事先写好的,在讲课时整个例子、一大段代码,“刷”地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案例式”教学则要求在课堂上从需求到分析再到实现,一步一步完成,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例子,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结构非常清晰。

“案例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完全抛弃那种“老师高姿态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现象。讲课期间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互动性很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受到在整个讲课过程中自己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亲身体现、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很快能进入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古语云“教有法,而无定法”,“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一个举例,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握“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推动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一批适合软件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洛,吴绍根.基于印度培养模式的二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高教探索,2004,(2).

[2] 李众宜.试析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J].英才高职论坛,2006,(3).

[3] 徐建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正德学院学报,2005,(1).

[4] 吴绍根,陈建潮.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16

[5] 李洛,廖永红,陈建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收稿日期:2007-1-20

作者简介:陈建潮(1980-),男,广东清远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NIIT软件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技术;李洛(1956-),男,湖北武汉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兼软件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IT人才模式培养;熊薇(1980-),女,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高职音乐 音乐教学 高职教育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

高职的音乐教学发展十多年间,到今天为止,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模型,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上,依旧沿用着前些年的老样子和套路,缺乏创新。在近几年的音乐行业内,风起云涌,变化繁多,这样的课程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可用知识储备,造成了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竞争中的乏力,因而改革高职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体制很有必要。

一、当前高职的音乐教育与课程设计现状

(一)课程设计不符合社会需求

从课程的设计总体方案来看,目前高职的音乐教育课程不论是哪个小专业都出现了一种理论至上的趋势,与之相辅的是基础通识课的开设,这样,学生便从学理上和理论上掌握了自己专业的音乐基础,不过可惜的是,这样的课程在实践部分过少,通时的大量课时也使得选稀客的开设不够完善,内容也不够丰富,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发展和专业探索。另外,这样的课程设计与高职音乐教育的定位也有关系,高职的地位处于本科与中专之间,但是目前的教学却更多呈现出了一种中专延长、本科压缩的地位,没有独立的教学立足点。而通过课程设计的改革,我们是可以重新确定的,高职不是本科的压缩,更不是中专的延长,它直接对准的是社会的需求和音乐行业,也是本地的人才市场。所以,要解决学而不精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不够实用的问题,最好的、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从课程设计着手,改革课程设计方案,形成地域性、行业性和实用性与理论通时并重的课程方案。

(二)部分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事实上,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是笔者首先提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后,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士和教育界业内人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都提出了一些课程改革的纲要和方案,部分院校也进行了一定的课程体系调整。从当前的情况看,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主要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传统的“三段式”课程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直接承接本科教学方法,即包括通时、专业与实践三个部分,这时目前最常用的课程体系,也是最传统的一种,它保证了学生良好的理论和专业素养,提升了人文能力与水平,但却存在着与高职教学目标不够吻合的问题。第二种课程体系是与业内和部分公司联合开设的,这样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丰富程度,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尝试空间,当然,必须要提醒的是这种课程模式还处于探索当中,而且已经实行的学校音乐专业也不多,但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和好思路。最后,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的考核体系也是以理论为先导,纸笔考试为基本方法,这都是较为保守的,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培养。

二、新时代高职音乐课程设计方案

从当前来看,进行课程设计的总体改革难度较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笔者认为从小处先进行调整和试点是较为可行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在高职的音乐课程体系中,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比重来看,通识课是可以进行压缩,专业课也可以进行内部课程教学设计的调整,而若要整体调整的话,两方面是可以进行加强的,那便是课程的师生互动与选修课的开设。本部分也主要论述这两点。

(一)新课程设计中的师生互动创新

师生互动是新时代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课程与教学的最重要问题便是互动不够,方法过于传统和保守,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大大削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课程改革的核心便是改变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学生要能够根据每一门课程设计自己的目标,教师也应该从课程的开设中评估出总体的学生情况,这是加强教学效果与改革课程设计的前提。

(二)新课程设计中的选修课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数量并不够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很多学生希望了解而且与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内容都没有相关的课程开设,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认为这是“副科”,因而研究水平也并不高,长久以此,学生对于选修课也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态度了。事实上,这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选修课时对于专业课的合理补充和对于学生兴趣的拓宽,也是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小专业内深化、完善自己的重要窗口。笔者建议,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改变这一轻视选修课的现状,鼓励老师开设与社会联系密切的课程,同时可考虑一部分的选修课在之后的课程设计中升级为必修或者通时,这也是完善和补充课程设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结语

本文从当前高职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模式出发,探讨了三种较为普遍的课程设计模式与解构,得出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需要也必须改革的结论。并从课程设计改革中的师生互动与选修课开设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新时代高职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新方案。

参考文献:

[1]马琦.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3).

[2]佚名.南国吹来的改革春风――全国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讨会侧记[J].中国音乐教育,2001,(11).

[3]李晖.关于高职教育中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8).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 教学改革 方案设计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33-02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究其根源,一方面,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已不符合高职教育现代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简单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也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所谓“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全方位设计以学生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中提高技能的同时,把理论知识拓展到更高的水平。

一、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

(一)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是为商务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以专科层次为主,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且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扩招,各专业招生开始文理兼收,生源基础不一,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在“以岗导课”大前提下,设计以学生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课改方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使不同情况的学生强项得到发挥,弱项得到增强,达到扬长补短的双重效果。

2.设计内容。电子商务类的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且不同岗位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有针对性地对电子商务两大类别的岗位,即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和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三方面进行设计。

(1)课程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电子商务类的岗位要求。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定位,具体如下。能力目标:具备电子商务理念,熟悉电子商务项目运作的流程;能运用电子商务运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Internet环境下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经营和管理项目能力,有从事组织和管理电子商务运作、进行互联网创业的能力。知识目标:市场调研与分析,商业模式,商务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团队组织及人力资源配置;商务平台的选择与规划;商务业务及客户关系管理;评价体系分析。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自主学习、独立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沟通协调、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设计以6个项目模块为载体,并依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19个能力训练项目和22个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3)考核评价。基于“能力本位,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依据平时表现、过程表现、业绩成果三大评分内容,通过个人自评、本公司评价、同学间互评、教师综合评价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然后按照素质成绩占20%,过程评定占50%,业绩评定占30%算出总评成绩。详见表2。

(二)电子商务课程的校本教材设计

以课程改革的设计方案为依据,校本教材包括6个项目模块、19个能力训练二级项目、22个项目任务。全教材的组织主要以项目模块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引领,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项目任务和以任务引领的教学过程及内容部分的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五个部分展开。其中在相关知识部分,除应知的理论知识外,还相应地引入一些基础的操作,将理论知识融于基础操作中,在操作中引出更高层次的理论概念,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组织模式。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早在2007级学生的教学中已初步形成,在给2008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逐步实施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实践,于2009年作为院级课改科研项目立项。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完善了课改方案,获得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在2009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实践。教改后的课程教学,在开课前往往会增加一个预备的环节: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以团队的形式(5~7人)分成学习小组,办理开通网银业务,其目的是使教学中即将以成立公司的形式策划岗位、组建商务团队等实践环节得到顺利开展。

在应用实践中,学生通过现实调查、互联网上比较分析讨论,形成书面开办企业策划书;在通过电子商务实训模拟教学软件的操练来加深对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真实的Intemet网络创建公司,开办网络店铺等。以电子商务运作环境分析调研、互联网商务项目创业规划、互联网商务项目创业筹备、互联网创业实施-建设网店、互联网创业实施一网店商务运作及管理、互联网创业实施一网店客服及推广6个项目模块为载体层层递进,通过商务团队组建、商务产品的选择及定位、商品、开张公司等19个能力训练二级项目及项目中包含的22个任务,使学生能够从事企业创业运作的真实过程。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对于计算机类的学生则通过网页制作、创建电子商务网站等项目使其技术类的专长得以更大的提高,对于营销、管理类的学生则通过开办校园大学生超市、市场营销等项目使其营销、管理类的专长得以更大发挥。

上一篇:事业单位工作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