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检测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2 17:26:02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1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站;防护管理;检测

根据《青海省格尔木光伏发电总体规划》,格尔木市将在东出口、南出口、格尔木河西、小灶火和乌图美仁地区建设5个光伏产业园区,293.2平方千米面积用地规划,规划总容量7258MW的安装。其中,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园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千米,计划机组能力3360MW;格尔木市南出口光伏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千米、计划机组能力62MW;格尔木河西光伏园区规划面积70平方千米,规划装机容量1960MW;格尔木小灶火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千米,容量504MW;格尔木乌图美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9平方千米,规划装机容量1372MW。

1 目前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现状

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辐射资源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大陆建设大型荒漠太阳能并网电站的理想场所。近年来,格尔木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光伏电站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格尔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防雷与接地装置安全检测等工作,成为保障光伏电站可靠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格尔木新能源光伏企业有32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发电站有63个,大多数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并投入运行当中。格尔木光伏电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开始于2013年,截至目前为止,申报检测26个光伏电站,受检企业装机容量累计为750MW,检测率为41%,还有37个光伏电站没有申报防雷检测,存在极大的防雷安全隐患。光伏电站易遭受雷击的部位有两处:太阳能电池板和机房。通过查阅竣工资料及现场勘查、检测,发现有的光伏电站其防雷工程设计较简单,接地电阻检测数据偏大,控制机房、逆变室等屋面接闪带制作安装及材料规格不符合规范要求,变压器机组防直击雷接闪杆高度不够,达不到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有的升压站、控制机房等屋面没有接闪带等防雷设施。有些汇流箱无保护接地。光伏电池方阵金属支架虽然牢靠焊接,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线路正负极均悬空、不接地,而且还有很多光伏方阵只有单边支架接地,有的控制机房没有设置雷电波侵入的防雷措施。有些光伏方阵设置的监控摄像头无接闪杆保护,有些机房内的防静电地板、控制柜等无等电位连接、无保护接地装置。在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对光伏电站防雷汇流箱、太阳能电池组、综合电控楼、逆变器室、升压站等设施的接地电阻值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出具详细的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光伏企业出具了项目整改意见书。

2 将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纳入防雷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管理,做好防雷安全科普知识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新媒体多种方式,加大对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

加强管理,做好雷电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新媒体等多种增加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方式加大对防雷知识的宣传。

(2)积极主动与光伏企业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让企业充分了解雷电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光伏电站防雷检测的必要性,让他们了解到雷击灾害可能带给企业的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让他们做到防雷必须要有“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防治结合”防护意识,让企业主动参与到防雷减灾的实际工作中来,积极申报对光伏方阵、汇流箱、逆变器室、升压站等变电设备的防雷检测工作。

(3) 监督检查,通过防雷安全执法检查,深入光伏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防雷意识,切实加强防雷规范措施,确保防雷安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主动申报防雷年度检测,杜绝出现雷击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光伏企业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更加“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4)加强行政执法,防雷减灾、雷电防护的规定实施。确保所有的法律、法规,完善行政执法制度防雷减灾组织,建立防雷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团队意识的执法程序。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加强防雷的行政执法,《条例》的实施,仔细检查实际操作防雷减灾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执行,加强监督,动态监管,积极监督,及时调查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5)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必须在防雷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各项检测活动。

(6)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防雷技术标准和法规,执行测试活动,应当出具检验报告后测试,并对提供的测试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科学、完整,确保服务质量。

(7)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防雷检测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转变思路,在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加强预警,切实做好当前的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减灾工作是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防雷和减灾业务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个伟大的责任,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角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创建一个新形势下的防雷减灾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军武,陶崇勃.国内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J].电气技术,2009(08).

[2]严陆光.构建荒漠地区大规模综合能源基地的设想[J].科技导报,2008(08).

[3]王斯成,等.中国光伏发展报告[R].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2

[关键词]雷暴 观测 服务

[中图分类号] P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293-2

1引言

雷暴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的放电现象,同时也指产生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雷暴中常伴有强烈的颠簸、积冰、电击、阵雨和恶劣能见度,有时还会出现冰雹,下击暴流,低空风切变和龙卷等强烈天气现象,是一种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天气。近年来,由于咸阳机场飞行流量的快速增长,雷暴天气对飞行正常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维持一个小时的雷暴,可能会导致数十架航班延误或返航备降,导致多个机场飞行不正常,甚至引发大面积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雷暴天气时飞行需要绕飞,给空中流量管理及交通管制工作也带来很大压力。因此空管、航空公司及机场各相关部门对雷暴天气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多年航空气象观测的工作经验,对雷暴天气下如何做好气象观测和服务进行思考和讨论,对目前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对做好航空气象服务工作,帮助空管运行决策发挥一定作用。

2咸阳机场雷暴气候特点

咸阳机场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中部,全年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季短。夏季机场受西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炎热多雨,雨后连续数日午后常出现热力性雷阵雨天气。据统计[1],咸阳机场年雷暴日较少,但时间跨度很大,从3月-10月长达7-8个月时间内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出现频次以7、8月最多,且春季多于秋季;年雷暴日数最多为13日(2005、2006年),最少为1日(1998年),累年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0.7天。从雷暴的日变化来看,下午到午夜是雷暴的高发时段,占到了所有雷暴发生时间的65%,中午发生雷暴的概率最低,只占3%;从雷暴发生的方位看,机场雷暴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北几个方位,超过60%,,天顶和南部次之,分别占10%左右。另外,当冷涡雷暴发生时,机场往往会连续2或3天出现雷暴,有时伴有暴雨、大风。

3雷暴天气观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雷暴天气时,观测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服务流程不够规范,信息通报有时不够及时;(2)发报错情增多。前者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并加强制度落实来逐步得到改善。而发报错情多在夏季有显著增多的趋势,约占全年错情总数的比例高达80%以上,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1)雷暴天气时往往需要发多份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服务咨询电话增多,有时还需进行集体观测,工作量大幅增加,观测员忙乱中发错报的可能性增大。另外经验不足或业务不熟练的观测员,可能会出现天气现象搭配不当或云组搭配不当等错误。

(2)雷暴天气时伴随着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各种气象要素发生剧烈变化,容易造成观测员心理紧张,导致发报出错。

(3)夏季强雷暴发生时,容易造成自动采集器因雷击而发生故障,从而造成报文的错项或不能按时发出。

(4)咸阳机场雷暴发生时间跨度大,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散发”性,对雷暴的观测和气象服务也会造成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初雷和终雷,往往天气表现较弱,如不及时进行换季学习,可能会造成漏报或因业务生疏而发错报。

4雷暴天气观测服务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改进和提升观测服务质量,具体如下:

(1)强化业务学习。在全员中开展观测相关业务规范、机场气候特点、天气学知识及卫星和雷达产品的识别使用等知识的培训,提高观测员综合业务素质,确保在出现复杂天气时,能够熟练准确的报文,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加强换季学习,及时转换服务思路,提高对雷暴等复杂天气的敏感性和警惕性。

(2)加强新进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新进人员应进行系统的航空气象观测知识培训,针对执照考试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在跟班实习阶段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考核,确保新进观测员顺利通过执照考试,尽快胜任岗位工作。

(3)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应急演练,使观测员熟知复杂天气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观测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加强天气监视。观测员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判识积雨云和雷暴,同时加强与预报员的沟通,提前发现雷暴的“蛛丝马迹”,及早做好准备工作,提高雷暴来临时发报的准确率;雷暴过境前后,密切关注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提前做好报文编发准备工作,及时认真检查报文,及时在纪要栏中记录有关天气现象,及时通知用户部门。

(5)加强雷暴后的总结性检查工作。进行近时天气现象的编发报及所有记录的复校工作,检查特殊报告是否按规定解除,检查纪要栏记录是否规范,如:出现雷暴、龙卷时,要记录雷暴、龙卷的出现,移动和消失方向(例: )。降雹时,应测量大冰雹最大直径,当冰雹最大直径在10毫米以上时,加测冰雹的最大重量并在纪要栏用文字说明。

(6)天气复杂时,加强主副班配合、检查,领班必须及时到岗,配合主班做好现场服务工作。按规定及时观测,经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对外提供服务。

5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在雷暴天气观测服务中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提高观测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包括人员岗位培训和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实习,以进一步提高观测员综合业务素质。

(2)加强天气监视,加强雷暴后的总结性检查工作,提高雷暴天气时发报的准确率。

(3)天气复杂时,加强主副班配合、检查,领班坚守岗位,配合主班做好现场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3

防雷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四项。首先是业务受理,业务受理人员在大厅受理业务;防雷装置施工图,用于防雷装置检测部门派工作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安装检测并编制检测报告;然后是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由防雷装置设计审核部门根据检测报告对建筑物等评估审核;最后是防雷装置竣工检测、定期检测以及工程验收等,由验收部门验收整个过程是否合格。整个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1)在防雷业务工作中更好的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防雷服务技术进行整合管理,减少失误和浪费劳动力;2)将所有防雷业务处理的流程规范化,实现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在节约经费、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办公效率;3)构建一个机遇WEB的B/S平台,提供信息供用户点击浏览的简单业务程序,提高工作复杂环节的便利性,减少重大错误造成的损失;4)信息系统操作界面与人员要有良好的互交性,且操作简易、安全、稳定,解决人工传送信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5)建立防雷信息资料数据库,对各项检测进行统一保存管理,以便上级领导可以随时查阅跟进,并加以审核指导,达到监督和促进防雷工作进一步发展。

2防雷信息化管理业务模块

2.1计算机防雷信息系统构成

现有的网络开发技术有两种,服务器/客户机(C/S)结构和基于intranet服务器/浏览器(B/S)结构,具有事种服务平台,可以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在降低通信费用的同时,又可以利用WebServer的SOAP通过HTTP解决客户端的异构、防火墙等问题,并实现异地访问、控制的性能。C/S严格定义了服务器的服务范围,把图形界面交客户端处理,而服务器只负责数据管理,但现代化较为成熟的C/S模式开发周期较长,用户安装和维护起来比较麻烦,系统管理较为复杂;基于WEB的(B/S)服务器,是以WWW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遵循TCP/IP通信协议,使任何一台具有Internet资源的服务器都能通过网站应用程序对服务器数据处理结果生产数据资源。

2.2B/S架构系统业务模块

该系统主要有:个人工作台: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划分自己的工作范围功能,并设置工作提醒;防雷检测:提供首次新建、定期等业务检测的全部功能,用户可在此进行受检单位预约、登记、工作安排、调整、定制等操作,并对其进行验收;雷电灾害:对雷电灾害的事故调查,评估、定制等功能;质量控制:对日常业务进行记录,对错误、违规行为进行纠正提醒,定期形成报表,错误、不合格的进行统计、质量分析等功能;资料管理:提供资料库的归档总结,文档的传输、下载、共享等功能;GIS系统:利用Google在线地图技术,对首检单位、隐患场所的位置、地图查询功能等,并可按单位性质在防雷类别进行分类显示,坐标查询方便对场所的维护。

3结语

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使防雷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使防雷上了一个新台阶,防雷信息化管理软件是在几年的防雷经验基础上开发的一款软件,其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具有简易可操作性,按权限进行功能分配,同时支持特殊情况下的“自定义编号”功能,可实现数据导出、报表打印等多项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功能。但在软件的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查询项目比较单一等,所以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使工作流程规范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防雷工作走向正轨、走的更远。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4

关键词 院内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 耐药性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7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来自我院住院患者2006~2007年分离的临床菌株,共收集大肠埃希氏菌(ECO)和克雷伯氏菌(KPN)共计546株。所用于质控的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氏菌ATCC700603为ESBLs阳性质控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为ESBLs阴性质控菌,均来自卫生部药品生物检定所。

培养基:分离鉴定培养基和MH琼脂干粉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细菌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药敏纸片: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氨曲南(ATM)、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亚胺培南(IMP)、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判断标准按照NCCLSI1999年版规定进行以敏感(S)、中介(I)、耐药(R)报告结果。

ESBLs测定:①纸片协同试验:按纸片扩散法在M-H平板上涂布细菌,在平板中心贴上阿莫西林/克栓(AMC)纸片,距中心纸片25mm处分别贴上CRZ、CTX、ATM纸片,35℃孵育18~24小时观察结果,在中心纸片和CAZ、CTX、ATM3种纸片抑菌环间出现协同,则初步判断ESBLs阳性。②确证试验:在涂布待测菌的M-H平面上分别贴上CTX(30μg)、CAZ(30μg)、CTX/CLAV(30/10μg)、CAZ/CLAV(3/10μg)纸片,37℃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即加克拉维酸和不加克拉维酸纸片的直径之差≥5mm,可确认为ESBLs菌株。

统计方法:采用WHONET-5软件系统。

结 果

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分离率2006、2007年分别为 33.3%、35.3%,克雷伯氏菌产ESBLs分离率2006、2007年分别为27.5%、35.5%。

ESBLs的耐药率:2006~2007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动态观察中发现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啶、头孢哌酮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常用抗菌用药均高度耐药,而且表现为多重耐药。见表1。

讨 论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氏菌是产ESBLs的重要菌株,由于大量使用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原因,近年来临床产ESBLs的细菌分布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临床感染重要致病菌,本院两年来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412株,ESBLs阳性率平均为34.3%,克雷伯氏菌134株,产ESBLs株平均为31.5%,和文献报道相同[1,2],大肠埃希氏菌产酶率高于克雷伯氏菌。产ESBLs菌株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不产ESBLs菌株,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呈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也达到 38%~78%,但有58%的产ESBLs株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敏感,因此,临床治疗ESBLs菌感染不宜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宜选用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药物。由于许多的产ESBLs菌株在体外不表达酶的活性,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出对氨曲南等抗菌药物部分敏感,按照NccLs规定,对于产ESBLs菌株无论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报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等单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因此,实验室应注重ESBLs的检测,以提供正确的药敏试验报告,产ESBLs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于产ESBLs肠杆菌细菌重点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药物。

由于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经质粒传播迅速等特点,很容易在细菌间传递播撒,导致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个体传播,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平均住院日延长,病死率增加,通过两年的检测,了解我院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产ESBLs的产生情况,及时快速地检测出ESBLs,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产ESBLs菌株的增多。

参考文献

1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我国178所医院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881-884.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5

关键词:防雷装置检测;规范化;业务系统;业务规程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on Normaliz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Work

Zhou Liwei1,Shi Feng1,Hao Mei1,Zhang Yuxia2

(1.Changji State Meteorological Bureau,Changji831100,China;2.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Changji Branch of XinJiang Company,Changji831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 the normaliz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system work based on the study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and software system of work.

Keywords:Lightning detection devices;Standardization;Business systems;Business regulations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本文简称防雷装置检测)是气象灾害防御中雷电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从国家和行业管理的角度对防雷检测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要求,提出了原则性和总体性的规划、规定和指导。在上述工作进行的同时,及时进行了国家、行业防雷技术规范标准的汇编、整理和发行工作,为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提供了技术和操作上的依据。但是,具体到业务工作实施、操作层面上,还有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使具体业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操作性、规范化,成为当前业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业务现状分析

简化的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流程见图1所示。

图1.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流程

从业务工作流程可以看出,通过对技术规范的研究,分析得出检测场所、场地、系统、设施的防雷要求,确定场所必须具备的防雷装置及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形成本次检测的检测方案。根据检测方案进行检测数据采集,结合检测现场勘查资料,确定各检测项目所要达到的标准,对采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检测评定结果。一次检测业务完成的准确性、科学性等质量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人员对技术规范的研究、掌握、理解水平。气象雷电灾害防御业务工作相对于观测、预报等气象业务,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新业务,大部分从事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系统接受过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导致检测业务对检测人员理论、实际操作水平要求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业务工作质量指标。

二、建立业务参考规程

建立业务规程首先确定业务工作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操作流程,然后确定在操作流程中应该完成的操作内容、遵守的规则、制度、达到的标准等工作,然后以某种容易理解、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形式清晰的表达,作为业务工作的参考和指导性准则。

我们在科研项目“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系统的研制”研制过程中,已经建立了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流程图,流程图对业务总体工作内容进行了说明和描述,并对操作次序进行了规定,可以说比较科学、全面的反映了检测业务的操作流程,通过论证、试用、修正、完善工作,可作为业务流程的参考方案。

目前的防雷技术规范有许多,汇编的技术规范内容比较庞大。可以从检测业务角度出发,结合本地区年平均雷电次数、地质条件等技术数据参数,有针对性的对业务经常涉及的场所、场地、系统、设施等,对技术规范相应内容进行集中研究、分析,确定必须安装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必须达到评定标准。然后,对研究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类、汇总,添加入业务操作参考规程,供业务工作参考使用。

三、建立业务软件系统

目前,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大都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业务工作信息数据的现代化管理手段。2.不能保证业务参考规程在业务工作过程中的贯彻执行。3.缺乏业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现代化解决手段。随着业务内容、工作量、业务信息量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对业务工作要求的提高,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高效、信息化的业务系统,同样是规范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

业务软件系统首先要保证业务规程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实现。业务人员在通过业务系统完成业务工作的过程中,由系统强制操作人员按照预先设计的正确流程进行业务工作,实现业务操作流程的遵守和落实。在保证业务规程流程的前提下,通过系统选择和合法性检测保证系统输入的正确性,然后系统按照业务规程规则、要求、标准对输入数据按照算法进行处理加工,最后输出结果,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业务按照业务规程操作、处理。

提供信息化、现代化的业务处理手段也是业务工作规范化不可获缺的部分。因此业务软件系统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建立业务工作信息数据库,实现业务工作信息的数据库存储、共享。2.完成业务工作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3.完成勘查表、采集表、评定表、评定报告、检测报告的生成和打印等实际业务工作需要。4.完成各类信息数据的查询和查询结果打印。

四、完善管理工作

业务的完成离不开具体业务人员的操作,一方面,应当对业务工作人员进行规程和业务软件系统的培训、学习,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减少人为操作因素造成的业务规程的不能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业务工作必须由人工确定、完成,因此,应当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学习,提高对规范的理解应用水平,和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结合规程和业务软件系统,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提高业务工作质量。

五、结语

我们就业务软件系统的研制进行了立项研究,同时,就业务参考规程的建立及在业务软件中的实现为研究内容,进行了可行性及前期内容的研究工作。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内容、技术、部门、人员众多,只有通过管理、科研、业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一系统工程得以较好的完成,希望我们做的有限的工作能为这一系统工程的完成提供启迪和思路。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6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detection theory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geotechnical testing methods :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nd demonstrates the praises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s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echnology in modern engineering through this analysis.

关键词:岩土工程;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分析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echnology;applic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64-01

0引言

地质雷达也称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反射来探测地下目标的一种高分辨率电磁方法,也被称为电磁波脉冲雷达法、脉冲微波法、脉冲无线电频率法等。由于探测地雷、地下隧道的需要,美国军方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对地质雷达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并从那时起地质雷达开始广泛应用于矿业,确定地下水位、土壤界面、岩性接触、岩石中孔穴、断层、层面节理和位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雷达在技术装备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抗干扰性、采样率和数据处理技术都有很大提高,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地质体调查、矿产勘查扩展到环境、考古等领域。其中,在地下水和土壤有机污染探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常有文献报道。地质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地表原位探查技术,能够现场提供实时剖面记录,图像清晰直观、工作效率高、重复性好。在地下水及土壤有机污染探测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经济效率,在圈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扩散通道及追踪污染源方面更具有全局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化探手段具有先期指导意义。地质雷达技术将在环境地质调查领域,尤其在以往涉足较少的有机污染调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段,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高效准确地位工程提供检测数据。

1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步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大的幅度增多,工程质量也成为各方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检测手段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施工水平,在此条件下,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无损检测。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直观、连续、准确、快速的非破坏性地球物理检测技术,近年来备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地基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探地雷达利用以宽带短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通过天线(T)由地面送入地下,经地层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地面,然后用另一天线(R)接收,脉冲波旅行时为:当地下介质的波速v为已知时,可根据精确测定得的走时t,由上式求出反应物的深度。波的双程走时由反射脉冲相对于发射脉冲的延时而确定。探地雷达根据自身发射的高频电磁波所产生的反射波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向地下发射中心频率为50~900兆赫的短脉冲电磁波和利用与发射电波的天线中的距离接受两个天线中点下面的物质反射的回波,雷达仪将获取这个剖面方向上的一定底质层间的反射回波图形。雷达仪结合钻孔对回波图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地质剖面的图形和地质资料。在岩土工程中,雷达的接收功率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敏感的因素是反射回波的界面深度。我们常常对地层浅层部位进行探测,接收的成功率和地质界面的反射系数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在地质中性质差的岩土界面有明显的反映。

2岩土工程中探地雷达的检测技术分析

在岩土工程施工的前期必须探测清楚影响工程范围内的基层岩土的物质分布情况及其物理力学的原理和性质。在现代的工程中,以往工程师主要指导探钻和工程试验的方法来完成工作。由于钻探是一种非常耗时间的工作,而且对工程的预算有很明显的制约,所以通过引进探地雷达,利用少量的钻探孔和探地雷达进行组合,用探地雷达的扫描准确探测出浅层的地质分布和变化,从而指导工程师的前期勘测。事实证明,探地雷达和钻探参照孔的组合是科学有效而且数据较为准确的。岩土工程中的勘探,是一种需要搞高确度的数据来支持的工作。许多岩土工程因为地层条件的制约无法进行钻探或是只能做有限数量的钻探孔,这时候图何用探地雷达获取地下岩土的土体分布情况的关键就落在在探地雷达对地质剖面的信息提取上了。通常情况下,岩土工程有一种地层连续性的特征,我们只要通过对工程周围的地质结构条件进行勘探,并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地层露头,就能够对探地雷达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工程的基岩若为均质火成岩,其地质剖面一般可以分析为:由上而下的表层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等程度风化岩、微风化岩、原始基岩。这种情形的地质剖面的反射波由上而下则依此可以进行如下解释:表层的积土和全风化岩的地层物质分布均匀,此地层内的反射波很少;强风化岩内则由于存在许多违背完全风化的岩石块,整个岩层与周围的介质属性有很大的差别,加之强风化导致的大裂缝,此层的反射波非常明显;中等程度风化岩层中,构造裂缝和风华裂缝的存在使探地雷达能够接收到较多的反射波;而在微风化岩层,少量的裂缝对岩体整体的性质不存在大的影响,所以,反射波相对集中,但也相对少;最后,稳定的原始基岩层,其岩体性质稳定;探地雷达对均质的火成岩的探测过程中,能够探测到一个集中的反射波地层带,这个地层带就是反射波和入射波相同的强风化岩层和中等程度风化层。对于粘土和沉积砂土等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土体结构,探地雷达在这些土地结构的剖面上能够获得明显的反射波,原因是这些沉积物的地层分层由着明显不同的电磁学性质。入射波通过介质――空气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有机土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明显的电性参数变化。空气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都非常小,而有机土的电性参数相对要大很多。所以在对沉积土层的岩土工程土体检测中,我们能够得到一组逐渐变小的典型参数,探地雷达在地表则能接收到与入射波相位截然不同的反射波。沉积土层多出现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在对长江三角洲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岩土工程检测中,通常会参照此探测原理。溶洞中往往填充着泥沙,而地下空洞中则是以空气为介质传导电磁波。溶洞的中介质以及溶洞的横截面形状使其电磁波的剖面图呈现出拱形的特征。地下空洞中的空气的介电常数小,所产生的反射波与溶洞的发射波相恰恰相反。溶洞的上顶面附近时反相反射波,而空洞的上顶面附近为同相反射波;溶洞的下地面附近为同相反射波,而地下空洞的下地面则是反相反射波。这两种地质结构的探地雷达的上下底面介质的反射波都是反相的。

参考文献:

[1]杨峰,张全升,王鹏越等.公路路基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研究[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江玉乐,张楠.探地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8.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7

本文作者历时六年,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应用了Moodle、libsandbox、Moss和Duplication四种利器,开发了将四者集成在一起的插件,实现了网络化课程管理,编程作业自动评判、编程作业雷同检测和中文报告雷同检测,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而且这些工具都是完全免费的。

1网络课程管理平台――Moodle

课堂面对面授课存在着空间与时间的局限。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这种局限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突破局限的较好路径就是降低教师对课程的影响度,让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为课程建设者――这在教育理论界被称为“建构主义教育学”。学生角色的转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即知识的传授),更可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建设者比接受者要经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在过程中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都不由自主地升华了。每个老师教完第一轮课后,都会感觉自己对该课程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就是因为教师的角色是建设者。“建构主义教育学”与我们的很多现行体制有矛盾,但我们尝试使用Moodle这个基于“建构主义教育学”理念而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后,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实践这个理论并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Moodl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在线课程管理平台,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既可以用来建设纯粹的网络课程,也可以对课堂授课进行有益补充。它拥有大量课程管理功能,课件、提供参考资料、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是最普通的,在线收作业、批作业最受欢迎,但这也仅仅是实现规范化管理,减少工作量,促进环保而已。最具特色的,是Moodle面向教学需求构造了一个多方式的交流、协作平台。标准功能模块包括论坛、投票、wiki、聊天室、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等,而且都为教学做了特别设定。比如论坛和wiki模块,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帖子和撰写的条目评分,分数和作业得分等可以一起计入最终成绩,达到鼓励交流和为课程做贡献的效果。对中国学生而言,羞于表达是一种传统,但在分数的刺激下,他们很乐意打破传统,在网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让论坛发贴的分数占期末成绩的5%,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个学期的网上讨论热潮。直接结果是教师被边缘化,几乎不需要参与讨论,学生自己的思辨带来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Moodle从1998年启动至今,数百名开发者持续为其贡献代码,已经拥有一个相当活跃的社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相当成熟、细致,以至于显得有些繁杂。它开放式的架构使我们可以更灵活地定制、扩展Moodle,基于它实现自己的特殊需求,比如将其他工具集成到Moodle中。以下工具就都已经集成进我们用Moodle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乐学网()。

2编程作业在线评判――libsandbox

ACM ICPC已经成为国内计算机专业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生竞赛,但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竞赛中,如它独特的Online Judge评判方式很适合在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在C语言课程中用Online Judge评判作业,效果惊人。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显著降低工作量,提高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学生来说,Online Judge自动返回的一次次错误就像一针针兴奋剂,刺激他们不断尝试,不达满分不罢休。得到满分后的喜悦与成就感,又驱使很多学生寻找更大的挑战。与之前不使用Online Judge相比,学生编程的热情明显提高,程序的完成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国内高校已相继建立很多用于ACM竞赛的Online Judge,但它们几乎都没有提供和教学过程的接口,不能方便地以作业形式布置题目,不能提供适合教学的评分策略,不能对成绩进行按需管理,甚至账号和学生本人的身份绑定关系也不十分确定。因此,我们将Online Judge的评判方式和Moodle集成,将哈工大学生原创的开源软件libsandbox(/projects/libsandbox/)作为评判核心,针对教学需求开发了一个Moodle作业的插件。作为的核心,libsandbox已经稳定运行多年,安全性已经受到足够考验,值得信赖。作业插件继承了Moodle作业本身的所有功能,又扩充出自动评分、评判历史和代码查看等特色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学生看到的插件界面如图1所示。

3程序雷同检测――Moss

抄袭是教学最大的敌人,所以才会有严密的监考。但平时作业如何监考呢?靠人眼比对数十甚至上百份作业是不现实的。斯坦福大学开发的Moss系统(theory. stanford.edu/~aiken/moss/)就是编程作业的监考,它能飞快地从数百份程序中精准地列出疑似雷同名单,并按雷同度排名,方便做进一步的人工审核。从我们的使用经验和统计结果看,相似度超过50%或相似代码行超过30行的作业几乎都存在抄袭行为。

Online Judge让学生努力编程序,Moss让学生自己编程序,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动力,威逼/利诱学生好好编程。我们还曾尝试在高年级课程中应用Moss,对那些习惯性抄袭的学生来说真是一场噩梦。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很多学生期末欣喜地表示,才知道自己原来也会编程序,是Moss激发了他们的潜力。

Moss客户端只是一个命令行脚本,将本地的源代码文件上传到Moss服务器,服务器处理后返回结果。我们开发了一个插件,将Moss和Moodle集成,可以在Moodle页面内直接将指定的作业上传,并对返回的结果进行格式化分析、显示。图2和图3是该插件第一版的效果。第二版正在开发中,将支持更多的格式化选项。

4中文报告雷同检测――Duplic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学生的大作业及论文以电子报告的形式提交,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但电子信息的易复制性也给学生抄袭带来了方便。有效地进行雷同报告的检测,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针对常见的学生报告抄袭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检测系统――Duplication,并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它的主要处理对象是电子格式提交的报告和大作业,内容是自然语言文本而不是形式语言代码的文档,支持.txt、.pdf和.doc等多种文档类型。它能减轻教师人工判定雷同的工作量,督促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作业质量。该系统目前还不能处理互联网抄袭情况,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问题。

我们采用和Moss相同的方式将Duplication集成进Moodle中,实现了在同一个界面内自由选择检测引擎进行雷同检测。

5结束语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篇8

记者采访得知,因该团雷达阵地都驻扎在远离城镇的高山上,有3个雷达阵地只能从最近的山脚下将地表水引上阵地饮用。因气候、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泥沙、胶体和微生物污染水质,官兵们结石及肠道疾病高发。空军、成空党委机关想方设法解决净水问题,仅2008年以来成空后勤部便投资100余万元,尝试滤芯式、过滤式等多种净水方式。但因一般净水设备达不到特殊水质要求,健康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雷达站只能为官兵购买筒装纯净水饮用。

去年5月,总后副部长秦银河带工作组到该团雷达站调研,得知此情后十分担忧。回京半个月后,便选派总后卫生部防疫局军事医学科学院3名专家赴雷达站实地考察。适逢雨季,专家组马不停蹄上高山,穿丛林,涉河流,一下车便查看水源,利用专业设备全面检测各项水质指标;一进连队即组织座谈,了解饮用水情况,掌握常见、多发病情。7天时间沿云南边境跋涉3000余公里。采集水样回京后,认真分析各站点水源水质数据,发现多项生化指标严重超标,专家迅速分析讨论形成了调查报告和解决方案。

“针对性研制设备仅供几个单位,成本是不是太高?使用效益是不是太低?”面对一些人的疑虑,总后领导坚定表示:“为兵解难,不以人数论缓急。只要对官兵健康有益,成本效率再高也要做。”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科发中心副研究员刘红斌,立即带领攻关组投入阵地净水设备的“量身打造”。考虑到普通净水设备过滤时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被滤去,根据各雷达站水源水质特点,特别采取超滤冲洗、纳滤冲水等多种过滤手段保留了钙、锌等微量元素;考虑到从山下引上阵地的地表水受客观条件影响水质变化无常,专门增设了在线监测系统,随时显示水质变化,设备根据变化自动调整净化参数。

一项项爱兵细节,融入这特殊的科研之中。去年12月初,“专供”净水设备研制成功。12月14日,军事医学科学院2名专家便抵达成空雷达某团安装设备,培训管理人员。新年伊始,阵地官兵全部喝上了“专供”的放心水、健康水。

上一篇:股权激励机制优缺点范文 下一篇:扬尘治理方案审批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