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4-01-19 17:41:50

城市治理工作

城市治理工作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好”主题,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以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进位争先、创出品牌为目标,着力在“六五”普法启动开局、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法治文化建设、执法示范点建设上下功夫,锐意进取,创新创优,求真务实,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局法治建设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法治创建、规范执法和科学管理的工作机制;开展依法行政和“六五”普法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行政理念体现在我局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全局干部职工、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依法管理、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高效。

三、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好”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转型产生的社会矛盾给城管执法工作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不是经济发展快了,社会问题就解决好了。全局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既是我们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和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基石。只有引导群众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自觉参与管理,领导、机关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文明、规范执法,我们的管理和执法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城市管理环境才能和谐。

1.高位总揽法治建设。各单位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好”主题,深刻认识抓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权益保障问题和公平正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之策,在部署、开展工作中强化法治意识,切实把法治建设纳入本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不断强化法治理念。各单位要始终把提高各类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放在首位。切实落实学法制度、执法培训制度和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法律学习日、执法人员任职法律知识资格考试等长效学法机制,通过学法考试、知识竞赛、学法述法、城管法治大家谈征文等活动,促进全局人员学法、守法、用法、尊法,崇尚法治,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理念。

(二)规范行政权力,深入推进规范廉洁执法

3.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做到行权有依据,用权有监督,执法有规范,始终把严格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放在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规范性文件除经过合法性审查,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外,还应当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由局办公会议集体审议。

4.有效监督执法行为。进一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政问责、法制机构(法制员)建设、行政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行政监督等措施,提高行政公信力。强化依法行政督查检查,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许可办理网上流程管理制度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三员”工作制度,大力推行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提高执法办案效能。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有序推行执法文书网上公开,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持开展执法检查、行政诉讼案件旁听庭审活动,强化执法人员防范行政风险意识,预防和及时纠正行政执法错案。建立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将岗位职责、执法信息、错案记录、考核结果、奖惩等内容纳入执法业绩档案,通过“一人一档、人随档走,如实记载、定期考核,分组建档、统一管理”的方法将执法业绩与执法证件管理相结合,与进职晋级相结合,强化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正当执法意识。

5.加强执法作风建设。各单位要切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理念信念、宗旨意识、依法执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严格执行《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做到着装规范、仪容规范、接待规范、执法规范、文书规范、送达规范。加强执法队伍的作风和廉政建设,严肃查处执法人员违法乱纪、徇私枉法行为,不断塑造城管执法人员公正文明执法形象。

(三)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公民城市管理意识

6.筹划实施普法宣传。筹划和实施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深化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丰富和完善法律“六进”活动,依托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把宣传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公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崇尚法治上,放在群众知晓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上,增强公民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公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努力使城管法律法规宣传富有成效。

7.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贯彻落实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法治文化建设年”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法治画廊、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公交港等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楼宇广告、电子显示屏、“三报两台一网”开展城管执法为民服务、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城管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以城市管理工作宣传为主题的群众性法制文艺活动,宣扬城管部门为民执法的工作实绩,不断提升城管执法的感染力。

(四)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

8.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大力推广“展览馆夜市搬迁”工作模式,加大行政劝导、法治宣传等综合整治前置工作力度,钝化、消除管理矛盾,为城市管理水平提档升级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针对城市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城市管理中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研究依法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道路、城市照明、城市桥梁等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综合化、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一岗双责”城管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由粗放型、防范型、突击型管理向法治型、服务型、精细型、长效型管理的转变。

9.和解、调解社会矛盾。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提供整洁、优美、便捷的城市环境。各单位要强化群众观念,深入了解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以建立行政和解、行政调解工作机制,为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路径,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行政争议。各单位班子成员、法制员、调解员、执法骨干要熟知政策法规,按照局《法治问题建档分析制度》排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容易诱发社会矛盾的法治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在处理行政争议过程中,要在依法管理、严格执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向管理相对人说明法理、事理,互谅互让,消除矛盾纠纷,使行政争议、管理矛盾不上交、不上访、不上庭,教育引导管理相对人依法办事、依法参与城市管理,做到案结事了。

(五)推进法治创建活动,为建设美好提供执法保障

10.扎实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各单位要认真回顾总结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按照局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完善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措施,落实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按照《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定量考核细则》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督查、自查,严格落实法治问题收集建档分析工作机制,全面收集、及时分析、有效解决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为建设美好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管理环境提供有力的执法保障。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法治建设工作基础

城市治理工作篇2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的逐步增加,人们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自然资源及能源,在生产及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及废弃物,产生量已严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发展伴随的主要环境问题

伴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城市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

2.1 大气环境劣化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导致煤烟型大气污染;大量的工厂集中在城市,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城市空气变得日益污浊;迅速的城市化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形势严峻;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大量的工地扬尘也成为大气污染源。在各种污染气体排放的同时,人们还在大量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城市里所拥有的植物净化空气能力远不及污染气体的排放速度,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环境劣化。

2.2 水环境劣化

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生存、生产、生活的基本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显现。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建筑和交通的发展,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和土壤对降水的净化作用呈现降低的趋势,城市地下水水质也在急速下降;当前我国北方有68.9%的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缺水的问题,许多城市存在着限时用水和限量供水的问题。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及城市河流及实地系统生态功能的丧失,导致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向,城市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退化,丧失了水环境的生态功能。

2.3 城市垃圾污染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城市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就工业垃圾来说,它的产生量大、比较集中,相对城市生活垃圾来说,无害化处理程度较高,但是它依然是城市垃圾的最主要来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垃圾混杂,不能得到良好的分类。由于目前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利用率比较低,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迟缓,大部分城市垃圾只能简单堆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放,不仅造成土地的侵占,而且造成大量可回收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危害还在于,城市垃圾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影响着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2.4 其他城市环境问题

除了以上大家熟悉的环境问题,噪声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道路交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第三产业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工业产生的噪音已经在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变电站、高压线、电磁波发射塔、雷达站、电视台及各种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各种电磁波辐射也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3、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

3.1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环境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污染加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建材、冶金、化工、石化和能源等基础工业增长较快,而它们恰恰是自然资源消费多、 “三废”产生量大的部门。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欠科学,许多重污染企业仍然设在人口日益密集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对相关企业进行整合,改变城市经济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提高生态农业、绿色工厂在农业和工业产业中的比例,从而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

3.2 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制度建设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入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运用法律手段使企业落实排污责任,通过增税或减税政策对污染企业进行调控,充分利用政策、制度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3 加强和完善环境监管及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事先监管,针对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加大全程监管力度,加强污染防范,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不再造成新的污染;加强污染治理,强化整改监督,确保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使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加强事后督察工作,防止违法排污现象反复和严重违法排污企业死灰复燃,切实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强主动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扭转被动执法的局面,将环境执法力量进行整合、明确环境执法地位、强化环境执法权威,建立监督有力、独立高效的环境执法体制,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污染治理。

3.4 加大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同期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并没有同步增长,因此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城市环境保护的配套设施是加快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大力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有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大对城市湿地的建设,推行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垃圾处理厂,统筹规划、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分类回收利用;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建设,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通过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从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5 提升民众环保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广大市民成为环境治理的监督员、宣传员和执行员。使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深入民心,形成城市环境由全体市民共建、共有、共享的良好城市心态。

4、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人们得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日趋恶化的环境污染,已对人们的生存、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道路上,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加强城市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西建.城市环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24(3).

[2]王艳龙.关于城市水环境存在问题的治理研讨[J].科学与财富,2013,(10).

[3]郭芳,刘少明.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2)

[4]王小萍.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法制环境[J].生产力研究.2003(3).

城市治理工作篇3

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包括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新建河道的护岸结构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XX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本文拟对原有城市河道的护坡结构进行分析,在充分吸收国外在河道整治方面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的经验基础上,探讨河道生态护坡结构新方法,从而为城市水利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提供参考。

一、原河道护坡结构形式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分析

(一)原河道坡面结构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护坡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

(二)原结构形式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原有的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它在约束水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作出了较大成绩,为广大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但是,其在对保护水的自然清洁和维持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影响较大。

1、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种景观,但是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的景观需求不相一致。昔日的碧水漪漪、青草幽幽、白帆点点的景象被坚硬的护坡和挡墙破坏得无影无踪,人们只能越过灰白高耸的混凝土挡墙才能看到有几条混凝土驳船在污浊黑臭的河里发出噪人的嘟嘟声。这与现代城市河道周边无论现代或古典的建筑艺术都极不相称,与周围环境也极不相协调。而且一旦这些结构遭到破坏以后,环境景观就更差了

2、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说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骨料)的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和水环境的影响,就是让人们长期生活在上述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侵害。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由于黑臭的河水、干燥的空气及生活环境色调的影响,人们的心情等遭到严重破坏,身体感觉缺少了活力,工作也失去了动力。所以说,原有的护坡及护岸结构形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原有的护坡和护岸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同时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物也因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就因一层坚硬的护坡结构而断开,生态环境因此而破坏,生态就失去了平衡。更有甚者,有的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还采用了全断面护砌的结构,后果就更加严重,趋向就更加恶劣。

二、生态护坡结构方法探讨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硬性材料的护坡和护岸结构对城市的许多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城市河道的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造有必要推行一种生态型的护岸结构形式。在现在各大城市大型河道整治的同时提出对原有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非常必要,下面就国内外一些经验和笔者的一些初步设想作一介绍。

(一)采用新型材料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必将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在国内和国外相继出现了一批用于生态方面的材料和技术,如水力喷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河道护坡结构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

(二)生态护坡方法探讨

1、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国内外对此研究也较多。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即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进行景观造景,在城市河道护坡方面可借鉴。固土植物可以选择的主要有沙棘林、刺槐林、墨穗醋栗、黄檀、胡枝子、池杉、龙须草、金银花、紫穗槐、油松、黄花、常青藤、蔓草等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可以选择芦苇、野茭白等,可以根据该地区的气候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2、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

(1)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主要由镀锌或喷塑铁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土组成。镀锌铁丝网笼容易锈蚀,在河道护坡方面一般不宜选用,而应选用耐锈蚀的喷塑铁丝网笼。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比较适合于流速大的河道,抗冲刷能力强、整本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避免了预制的混凝土块体护坡的整体性差和现浇混凝土护坡与模袋混凝土护坡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差的弱点,同时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坡的要求,即使进行全断面护砌,生物与微生物都能照样生存。国外在这方面已有较多工程实例。铁丝网笼可以做成不同形状,既可以用作护坡,又可以做成砌体挡土墙。

(2)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格栅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

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草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粘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固土网垫一般可由人工铺设,植物种植一般采用草籽加水力喷草技术完成。这种护坡结构现在运用较广,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围海大堤工程、上海化学工业区围海造地工程的护坡均采用了此形式。

(3)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主要是土工格栅进行土体加固,并在边坡上植草固土。土工格栅是以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经挤压、拉伸而成,有单向、双向土工格栅之分。设置土工格栅,增加了土体摩阻力,同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也迅速消散,所以增加了土体整体稳定和承载力。而且,由于格栅的锚固作用,抗滑力矩增加,草皮生根后草、土、格栅形成一体,更加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另外,现在又出现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的网片整体,在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3、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是日本近年在河道护坡方面作出的研究,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难溶性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混有高炉炉渣和硅灰的水泥、适量的细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保水材料常用无机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苔泥炭及其混合物。表层土铺设有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同时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在城市河道护坡或护岸结构中可以利用生态混凝土预制块体做成砌体结构挡土墙,或直接作用为护坡结构。

4、水泥生态种植基水泥生态种植基在国内国外均有研究。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固体物质主要包括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肥料、有机质及由低碱性的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等。在种植基固体物质间,由稻草秸秆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以便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在种植基内还可填充保水剂,保持植物在常日照坡面能很好生长。

5、土壤固化剂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在国外日本等国家应用于工程领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固化处理各种污泥。但固化剂做为我国90年代引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大面积用于河(湖)底固化尚属首次。固化剂是以水泥主体掺入特殊的激发元素后制成的,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固化剂中的水分子调节剂与土壤中的水分子形成化学键,对水分子有很强的吸咐作用,利用土壤稳定固化,其中含有微晶核,通过晶核配位,在土颗粒孔隙中生成针状晶体,填弃土体孔隙,形成骨架结构,固化剂中的固化分子通过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抗压、抗渗、抗折等性能指标。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遇到了防止水土流失需要硬质河底与水生物繁衍需要软质河底的矛盾,因此要求最好采用两者能同时兼顾的材料。解决上述矛盾,土壤固化剂就是其中较好方法之一。固化剂既具有硬化土壤表面与混凝土近似的性能又有松软的下层近似于土壤的性能,所以使用固化剂的结果能够使河底土层表面结壳,从而达到既固土保沙作用,又使底层利于水生物繁衍生殖,满足生态需要。

城市治理工作篇4

关键词:治理理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大党建格局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83-03

治理理论认为,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个人通过合作、协商等方式来进行的,该理论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针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从治理理论的视阈来探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多元参与的党建治理模式,能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为基层党建提供新的思路。

一、治理理论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价值

治理( Governance) 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支配、引导、管辖和操纵。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治理”代替“统治”,成为强势的政治学话语,挑战传统政治学中“统治”的独霸地位。对于“治理”的概念,目前全球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了二百种之多,但是有几点是大家公认的:第一,在主体方面,治理意味着政府组织已经不是惟一的治理主体,治理承担者扩展到政府以外的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第二,在主体间的关系方面,治理中的权力运行方向发生变化,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统治,转向上下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伙伴关系;第三,在运行机制方面,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网络组织,从事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第四,在行动方式方面,政府治理的策略和工具向适应治理模式要求的方向改变。[1]总之,治理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管理公共事务。治理理论强调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引入各种民间组织机构共同参与进来,也即是多元主体共治的思想,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确定社区党建的发展方向,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首先,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西方基层社会较高的自治程度与其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有紧密的关联。“公民作为现代国家的基石,需要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它可以表现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及相应能力。”这也是治理理论的运行基础。[2]因此,社区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加强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教育他们勤劳勇敢、诚实守信、文明大方、举止得体,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训练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

其次,社区党建主体从一元化领导到多元化主体参与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基层组织建设强调社区管理主体的单一性,治理理论要求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同理,加强社区党建要求社区党组织完善自身组织管理体制,聚集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事务,实现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之间找到最佳的均衡点,在此基础上实现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内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平等协商、分工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进程。

最后,社区党组织领导方式从行政领导向服务导向转变。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但是社区党组织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或者过度干预社区事务,将会丧失社区的自治性,降低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可,削弱党在城市基层的政治权威。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要转变理念,打破管理的思维模式,实现从行政领导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同理,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也要转变党建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其角色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构建党支部为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服务型组织体系。

二、当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社区党建不同于农村基层党建,其机构设置形式不是具有隶属关系的科层制结构,而是分地域设置党组织的形式,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难题。

1.各类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意识不强。社区党建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各类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意识不强。首先,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社区认同感缺失,参与社区党建动力不足。部分驻区单位党组织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单位党建工作搞好,社区党建不属于自己的分内工作;有些驻区单位党组织担心与社区关系密切了,受社区的管理和制约,顾虑参与社区党建事务多了,增加单位的负担。[3]其次,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意识不强。对于部分在职党员来说,“单位人”意识浓厚,“社会人”意识不强,认为社区党组织没有“刚性”权力领导和约束自己,自己没有义务参与社区党建;对于社区的流动党员、“口袋党员”或者下岗党员来说,成天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或者认为参与社区党建对解决自己的就业和生存发展问题没有帮助,不愿意参与社区党建。

2.社区党员数量众多,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出现了大量的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还有十多年来随着房地产改革出现的社区购房、租房党员。社区党员的数量众多,并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由于生活经历、工作方式和利益诉求不同,党员成分复杂。同时,除了部分离退休党员外,大多数党员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理论上不受社区党组织的管辖,管理难度大。驻区单位的党员和其它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隶属于所在单位,属于社区党组织管不着的群体;社区下岗党员面临生存困境,不太愿意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辖;社区流动党员,有的党组织关系仍然在流出地,有的在自己的“口袋”里,处于流出地管不着、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的状态。总之,城市社区党员尽管数量众多,但成分复杂,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关系松散,对社区党员影响力不大,党员服务社区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增加了党组织对不同类型党员管理和整合的难度。

3.社区党建缺乏持久的物质保障机制。高水平的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机制。但目前的情况是,社区党务人员的待遇较低,办公条件差,还经常面临“干了事拿不到钱,给了钱也办不了事”的尴尬境况。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社区的经费来源有限,上级主管单位拨付的经费,大部分仅够维持社区党组织的电话费、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活动经费严重不足,至于驻区单位和联建单位赞助则日趋减少,并且很难保障。另一方面,社会职能由政府和单位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将原有职能转换给社区的同时,没有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拨相关经费,导致社区承担社会职能的义务,没有相应财力和物力支撑。[4]

三、治理理论视阈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一种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社会管理格局,在强调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下,要求政府、各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符合治理理论关于“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基本属性。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需要构建多元参与的党建治理模式,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1.培养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化的治理结构,据此,政府、公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私有部门等可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营造党建工作新氛围,促进社区健康、和谐、文明、协调发展。因此,社区党组织要转变自身理念,培育服务意识,引导社区内的居民和其它组织共同培育社区意识,发挥党组织在领导社区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可见,社区党组织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弱化权力和管理理念,强化服务和参与意识,实现权力本位向服务能力本位转化,把自己定位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其次,加强社区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培育社区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目前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总体还比较淡漠,主人翁意识不强,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和参与力度不大。社区党组织要加强社区教育,着力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最后,社区党组织要做好联络协调工作,引导驻区单位培养共建意识,逐渐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2.多方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党建格局。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共治的思想,即在公共社会事务的治理中,政府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主体,要引入各种民间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中,社区党组织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党建格局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社区大党建格局的显著特点是参与主体多元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和其它党组织不存在隶属关系,不能通过行政力量支配其它党组织的行为,只有加强社区党组织成员的人格魅力和服务意识,才能获取其它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总之,由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各驻区单位组成的多方主体,在社区事务中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协同治理,体现了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

3.创新管理手段,实行分类化党员管理方式。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共享管理权力,通过多种管理手段来增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社区党建工作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各类党员实行信息化、分类化管理。首先,对于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所谓双重管理,是指社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单位取得联系,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做到“8小时以内单位党组织管理、8小时以外社区党组织管理”。社区党组织每年都可以开展“社区好党员”的评比工作,把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定期向其所在单位通报,把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依据。其次,成立专门的离退休党支部,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直接管理,组织他们定期学习,合理制定承诺标准和承诺内容,分配给他们看楼护院、邻里纠纷调解等任务,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服务社区群众的热情。再次,制定下岗失业党员管理服务制度。制定《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制度》,按照“工作下岗思想不下岗”的要求,建立党员登记、定期联系等下岗党员管理制度。[5]最后,成立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制度。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专线电话, 并积极为流入党员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总之,通过党员分类化管理,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

4.加强服务,建立综合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治理理论强调,根据公众的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同解决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增进、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从而确定社会管理对公众负责的公共责任机制。[6]这一宗旨可以用于社区党建工作中,社区服务是社区党建工作最主要的职能,在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要适应社区建设的要求,建立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体系。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增强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度及对我党执政能力的认可。首先,创新服务平台,全面、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了解群众需要是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前提。社区党组织要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居民区党员联络站、定期召开社区事务恳谈会等方式,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党群联系机制,全面了解社区事务,及时公布社区和街道工作情况,解答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向群众征求意见,解决居民生产生活问题。其次,拓宽服务方式,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提高党组织服务社区群众的水平。最后,丰富服务内容。在服务对象上,要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解决生计问题,帮助下岗党员和居民解决再就业问题,帮助老弱病残党员和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还要通过党员的各类温馨服务满足社区全体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在服务主体上,要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其联建、共建的相关驻区党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等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在服务的性质上,要构建无偿的福利服务和有偿服务等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5.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党建投入机制。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既包括多元化的党建主体,也应包括多元化的社区党建投入机制。针对目前办公场地、设备和活动经费紧张的问题,社区党组织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努力整合资源,创建多元化的社区党建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党组织有开展工作的阵地,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持续的资金来源。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和物资投入。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要在市、区( 市、县)委”。市、区( 市、县)党委和各级政府要下决心专门拨付一定的经费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专项费用,保障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经费、党务工作者的基本工资和正常的生活补贴,特别要建立流动党员工作专项资金,健全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党务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建立健全社区服务设施,解决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问题。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社区财力。政府拨款是社区党建工作物资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社区的资金投入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还应该拓宽渠道,通过增强社区自己创收能力、社会组织募捐等多种方式来增强社区财力。第三,通过开展协调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在共建工作中有效地整合社区内的所有资源,做到社区自身资源和辖区党组织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总之,社区可以通过上级拨一点,自身筹措一点,驻区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赞助一点以及社区硬件资源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努力扩大资金、阵地来源,解决社区党建办公场所、活动资金、社区党建工作者的办公经费和补贴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23.

[2]童建勇.治理理论视野下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广

西大学,2008:13.

[3]胡慧.社区党建区域化范式探析[J].理论月刊,2010,

(9).

[4]宋薇.城市社区党建资源整合研究[D].上海:中共上海

市委党校,2009:24.

[5]桐柏着力创建社区党建新模式[EB/OL]..

[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

城市治理工作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街道社区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讲话中提出“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这一目标,***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推进党建“连心、强基、模范”作用发挥,着力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和环境卫生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提升幸福感、得到真实感。

一、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

街道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用丰富的活动带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注重发挥正反面典型的双向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展和警示教育记录片等,以最直观的感受、最鲜活的素材为镜,追赶先进,反省己身。

今年3月,按照区委安排,各支部召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组织生活会,达到了红脸出汗、扯袖咬耳的目的,加强了班子的团结,促进了支部各项工作。真正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用了起来,开出了民主团结,为全体党员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找准问题画好“像”,深刻剖析把好“脉”,对症下药治好病,打下坚实基础。

在“七一”前夕,***街组织机关、社区党员开展“砥砺奋进新时代 党旗引领新征程”学习《谈治国理政》主题党日学习竞赛活动。 活动中,街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参与,大家热情高涨,仔细阅读试题认真思考,通过活动,营造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永远跟党走,同心永向党的信念,同时还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党员学习读本》发放到机关、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二、以划分网格、发挥作用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全街九个社区科学划分成不同的网格,每一个网格就是服务网、信息网、责任网,三网合一,层层落实责任,建立“网格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二)发挥作用,为民便民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党建引领,深化“一居一品”社区服务品牌建设,推进阶层党建特色创新。设立党员示范岗,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化信息互通、区域单位联建的街区党组织体系。

三、街道社区与驻街单位,联建联动,共建共享。

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我街党建工作联席会,辖区双报到单位27个,联席会成员单位有24个,委员单位7个,由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组成,联席会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召集,一季度召开一次。***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4月25日召开。            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以《***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组织辖区单位,开展双方共建项目党建实践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一会”“二建”“三单”“四共”“五事”“六联”开展工作,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融合中共赢、在共筑中发展。 截至目前,成员单位已上报共建项目清单二十余项 ,共建活动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城市治理工作篇6

为切实做好城市扬尘治理工作,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现将今年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切实将我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六必须”、“六不准”“六个百分百”工作要求做好扬尘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扬尘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大扬尘宣传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以及下工地现场召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时机宣传《XX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实施方案》要求,以建设相关单位第一责任人为纽带,切实将扬尘污染防治思想宣贯到工地每个从业人员;加强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宣传教育,以公众号、电视、新闻网站、安全生产咨询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意识。公布举报和投诉电话、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获取信息、参与监督的权利。从而让工地高度重视抓好扬尘治理工作,推进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倒逼企业履职尽责。

以春节复工、第一、第二季度质量安全大检查、扬尘治理专项检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每月一治”专项检查为契机,结合夜间巡查、工地日常监督管理,对照扬尘治理的工作要求,对中心城区、工业园区所有项目进行检查全覆盖,将扬尘治理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检查督查内容,对未落实扬尘治理工作的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工地限期整改,确保扬尘治理要求落到实处,对未进行整改或未落实整改的项目,我局采取停工“约谈”或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联合惩戒等方式,倒逼项目企业履行扬尘防治职责;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实施扬尘视频在线监测。

不断推进扬尘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工地扬尘污染监管,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区在建工地实施扬尘在线监测及视频监控的通知》,要求企业项目购买扬尘监控设备,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实时采集PM10、PM2.5、噪声等数据加强施工过程扬尘监管,同时通过实施远程监管,抓好工地安全管理、扬尘治理工作。

(四)现场观摩示范引领,推进扬尘治理工作。

以6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借鉴观摩赣州建筑工地标化现场治理扬尘的有益经验,结合实际,取长补短,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名义在财富港二期举办2020年XX县建筑施工领域安全质量标化工地暨扬尘治理现场观摩会,全县在建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共计310余人参加活动,通过扬尘标准化示范引领,为我县建筑安全生产态势、扬尘污染防治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

(一)对标对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扬尘治理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围挡率100%、主要便道硬化率100%、驶出车辆冲洗率100%、防尘抑尘洒水率100%、物料裸土覆盖率100%、暂不用地绿化(固化)率100%),全面提升我市建设工程扬尘管控水平,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督促工程参建各责任主体,特别是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落实施工扬尘管理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施工管理负总责,要保证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足额投入;

施工单位对建筑工地标准化施工负直接责任,开工前应编写标准化施工专项方案,制定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计划,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挂设安全警示标志和扬尘治理宣传标语;监理单位对建筑工地标准化施工负监理责任,督促施工单位各项标准化施工措施的落实。

(三)持续抓好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监督管理,对扬尘治理标准化示范工地要拉高标杆、提高要求;

城市治理工作篇7

按照《xx市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工作分工,市城管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力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在2016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将88个村纳入外包范围的基础上,2019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二期,截至6月24日,环卫二期达标通过验收村庄511个,已布置容器村庄476个,正在布置容器村庄35个,未申请验收村庄16个。十五个乡镇已完成一体化工作。其他村庄正在进行辖区垃圾自清工作,自清工作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纳入环卫一体化覆盖范围。6月底完成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届时我市全部615个村庄日产垃圾将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露天烧烤治理

我市建成区内严禁露天烧烤,所有烧烤门店全部发放《烧烤门店规范经营倡议书》,要求其必须规范经营,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在经营区域铺设地毡、地板革等防油污设施,防止对地面造成污染。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实行夜间错时执法,每日夜间抽调9名执法队员,对市区烧烤门店经营进行巡查,规范烧烤门店12家。

三、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

对我局所负责的所有施工工地使用机械全部进行备案,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控要求进行使用,杜绝冒黑烟、超标排放。

四、施工扬尘整治

对我局负责的施工工地严格要求,必须做到环保工作要求,所有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标运行,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五、道路扬尘综合治理

根据实时情况积极改进清扫保洁作业方式,全面实施主干道路保洁低尘作业方式:减少人工清扫,以捡拾作业为主,有效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调度洒水等道路抑尘措施,全力管控城区主次干道扬尘污染。增加洗路频次,洒水车每日凌晨4点至夜间九点半,分3个班次对市区所有道路进行洒水,全天不间断防治道路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3%。增加对省控点周边加大洒水频次,政府周边小街道、人行道增派小养护车对路面进行冲洗和维护,抑尘车每日早8点至中午12:00,下午1:30至晚5:30,6月中旬以来,采取全天候不间断抑尘治理,洗扫车对市区所有道路进行洗扫。3个巡查小组对辖区内进行网格化巡查,杜绝焚烧垃圾落叶行为。

六、垃圾露天焚烧管控

全面禁止焚烧垃圾,实行网格化管理,分区管控。xx公司做好宣传工作,所有清扫保洁人员严禁焚烧垃圾。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七、裸露地面扬尘治理

按照土地权属,市城管局做好国有土地裸露地块的治理工作,采取宜绿则绿、宜硬则硬的治理原则,消除负责范围内的裸露地块。

八、渣土运输管理

我市登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26辆,全部实现了密闭运输,并安装了GPS定位系统。执法人员,进驻建筑工地逐一宣传,并现场查验渣土运输车辆,强化渣土备案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渣土运输管理工作,每日夜间3名渣土执法人员,对市区建筑工地及沿途街区道路进行巡查,禁止违规渣土运输。累计查扣违规运输车辆9辆。

xx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城市治理工作篇8

为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整治扬尘污染,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根据《..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政发〔2016〕14号文件精神,..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建立长效机制,突出重点领域,优化道路交通,多措并举推进道路扬尘整治。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政发〔2016〕14号文件精,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城市建成区施工工地周边围挡、施工便道硬化、裸土及物料堆放覆盖、土石方开挖和拆除工程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100%”措施;通过开展城市道路扬尘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监管,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确保我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二、整治措施

1、严格审批程序,加强施工项目审查

渣土运输企业应当向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申请核准企业渣土运输资质,办理《..县渣土处置(运输)资格证》和《..县渣土处置(运输)营运证》。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业务股、渣土中队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提出具体方案和措施,要求施工方设置冲洗平台、配置冲洗设备、确定渣土消纳场所、渣土运输车辆全覆盖、渣土车上路前必须冲洗干净,运输的渣土不得高于车辆挡板等,经查验合格后提交城管局负责领导审批,待审批合格后,施工方才能按照相关规定施工、运输渣土。

2、规定渣土运输路线。

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根据建设工地所在位置,规定渣土运输路线,除特殊情况,渣土运输车辆不能在..路、..路、…路、..路、..路经过,在各道路路口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

3规定渣土运输时间段。

所有渣土运输车辆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学生上、放学时间段,晚10点至早6点县城内不得运输渣土。

4、加大道路清扫、洒水降尘频次。

环卫所要加强辖区内洗扫保洁降尘,每天安排6台扫地车在主要街道进行来回洗扫,每天在道路上作业时间不得低于5小时;每天安排15台洒水车在城区各主街道开展10-13次、支街4-8次洒水作业;安排8台高压清洗车对人行道、广场进行反复清洗,杜绝二次扬尘污染。在特殊情況下还适当增加清扫冲洗频率,保持城区道路清爽干净。快速冲洗、清扫渣输车辆的抛撒滴漏、带泥行驶的路段,最大程度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5、加强施工地点和道路的扬尘监控。

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在与长沙一公司协商、规划、预算治理扬尘检测系统的方案,待方案出台后,再写报告报有关上级部门审批。

6、加大巡逻查处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采取设置卡点、机动巡查等方式,严格查处余土运输车辆“三超一乱”(超载、超限、超速、乱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把牢扬尘源头防控关。

7、强化公众监督。

通过数字城管平台、举报电话、媒体接受公众举报和投诉,对不良行为的建设、施工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公示曝光,依法顶格处罚并监督整改。

8、抓联动,执法到位。联合公安、交通、环保等相关执法部门通过分区设卡、集中整治、相互支援等方式在城区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我县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的执法工作效果。

9、抓宣传,舆论到位。

上一篇:生命教育政策范文 下一篇: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