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7 15:27:43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1

广州市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打击违法排水行为,鼓励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举报人)积极参与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治水办)负责受理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违法排水行为的举报并分派给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举报人予以奖励。

各相关职能部门依职权核实、查处市治水办移交的举报线索,并将处理结果报市治水办。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排水行为,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直接或者间接向自然水体和公共排水管网排放污水或其他污染物的行为。

第四条 下列行为属本办法规定有奖举报的违法排水行为:

(一)直接或者间接向市政管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倾倒排放垃圾、粪便、废渣、施工泥浆水、施工废弃物、生活污水、餐厅污水、污水处理后的污泥、未经处理的养殖废弃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废液、固体废物、工业污泥的;

(二)未依法办理排水许可证或排污许可证,或者未按照排水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向市政管网、河道、湖泊、水库等排放污水的;

(三)擅自停止运行、拆除、闲置、故意不正常使用防治水污染设施的;

(四)在畜禽禁养区内非法养殖的;

(五)其它对市政管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造成污染的。

因三防、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保障等紧急情况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排水的除外。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违法排水,提倡实名举报。举报人可以通过来电、来信、来访或网络方式等客观、如实举报,并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详细地址、违法事实、污染后果等情形及照片和录像、文字资料等相关证据。

必要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要求举报人协助进行调查取证。

举报人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举报:

(一)电话、传真举报。举报专线电话、传真号码(待定);

(二)来信举报。来信来函请寄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收,邮政编码:510640;

(三)微信举报。通过关注广州水务微信公众号gzsswj举报;

(四)APP举报。通过下载广州治水APP进行举报;

(五)电子邮件举报。举报人可将有关举报信息发送至进行举报;

(六)来访举报。举报人可直接前往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举报。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130号;

第六条 提供违法排水行为线索,经认定为有效线索举报的,每次举报奖励300元。

有效线索指提供了违法现象的发现时间、发现地点、违法情形等可供查证违法行为人具体情况的信息。

前款举报符合以下情形的,除上述奖励外,给予举报人如下相应奖励,奖励总额以100万元为限:

(一)被举报人因被举报事由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奖励举报人20万元;

(二)被举报人因被举报事由受到罚款类行政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的10%奖励;被举报人未受到罚款类行政处罚但受到责令停产停业类,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类行政决定的,奖励举报人10000元;被举报人因被举报事由受到前述以外的其它种类行政处罚的,奖励举报人5000元;

举报事项的处理结果同时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多项标准的,对举报人的奖励以数额较大者为准,但不累加计算。

对举报重大排水违法行为的举报人,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可以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及表彰。

第七条 下列情形的举报不予奖励:

(一)城管、环保、水务、农业、属地镇街、村委会居委会等单位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新闻媒体的举报或授意他人的举报;

(二)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单位移送、转送市水务部门或者市治水办的举报;

(三)被举报行为在举报前已为水务部门知悉,正在处理过程中,或已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举报;

(四)仅反映违法排水现象但未能提供有效线索的;

(五)未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的举报。

第八条 举报奖励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同一违法排水行为,有多人分别举报且举报线索相同的,奖励最先举报人(以受理登记时间为准);

(二)被举报的违法排水行为被查处结案后,再次涉嫌违法排水的,可以继续举报,经核实的,可再次获得奖励;

(三)多个举报人联合举报的,按照一案一奖进行奖励,奖金平均分配;

(四)市治水办与本市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对同一违法行为,举报人同时向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举报的,只奖励一次。

第九条 市治水办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举报受理:接到公众举报后,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群众举报事项,填写《广州市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受理表》(以下简称《受理表》),并予以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举报人。

(二)举报交办:受理人员对受理单中的违法排水行为进行分类,根据职能分工填写《广州市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交办表》(以下简称《交办表》),报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在24小时内交相关职能部门查处。

(三)现场查处:相关职能部门在接到《交办表》后,应及时派人到现场调查核实情况,如情况属实,应当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应当在调查结束后24小时内反馈市治水办协调处理。

(四)处理结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处理结束或行政处罚结案5个工作日内反馈给市治水办,由市治水办向举报人发放奖金,并向举报人通报处理情况。

第十条 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应在接到奖励通知15个工作日内,带本人身份证件及其银行账户到市治水办办理领取奖金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奖励。

委托他人代领的,代领人须出示授权委托书、举报人身份证件、及代领人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材料的复印件并提供原件以供核对,且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举报奖励经费纳入市水务局部门预算,按预算管理的规定安排和使用。

市治水办应加强对举报奖励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奖励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举报人对案件受理、查处、奖励等有异议的,由市治水办解释,解释后仍然有异议的,举报人可向监察部门投诉,或者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十三条 市治水办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保密纪律,对举报人信息保密,不得泄露与举报事项有关的任何信息。

第十四条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任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治水办负责解释。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2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举报人应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地址,尽可能对被举报人的违法事实、采取的违法手段等提供详尽的资料,不得故意虚构或夸大违法事实。对恶意虚假举报的相关人员,一经查实,依法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非故意、不知情或因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而造成举报失误的除外。

二、举报形式

以口头、书面、电话、电子数据等形式向我市文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及证据材料

受理举报后,文化部门必须告知举报人举报奖励的相关规定、领取举报奖金的要求及程序。

三、奖励范围

对举报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扫黄打非、文物等市场中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且举报情况属于文化部门管辖范围,经查证属实并由此破获有关案件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严格为其保密。

行政执法人员举报和行政执法部门直接查获的案件,不属本办法奖励的范围;文化、工商、公安等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四、奖励对象

1、举报奖励对象原则上限于实名举报人;但对匿名举报案件查实后,文化部门认为可以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酌情给予奖励。

2、对不愿透露姓名的匿名举报人,可告之其设置两组密码(密码姓名和领奖密码)代替,密码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合,并在密码前注明密码姓名和领奖密码,位数不限。领奖密码,举报人要自行保密,便于事后领取奖金。

3、同一案件被多个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但其他举报人提供的情况对查清该案确有直接作用的,可以酌情给予奖励。(举报顺序以“”违法案件专线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时间为准)。

4、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按照单人举报标准给予奖励,奖金按照举报人数平均分配,奖金由举报第一署名者或者第一署名者委托的其他署名者领取。

五、举报奖励条件

获得本办法规定的举报奖励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明确、具体的违法当事人;

2、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文化部门掌握的;

3、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并依法受到罚款以上处罚的;

4、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六、举报等级

根据举报者提供的举报事实的确凿程度、举报人的协助调查情况与查清的违法事实相符程度,举报奖励分为四级:

1、举报人对违法人员、违法地点、违法事实完全清楚,并能提供关键证据或直接掌握现场物证、书证并积极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证事实完全相符的为一级。

2、已掌握部分重要物证、书证,但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能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证事实基本相符为二级。

3、仅能提供查办线索且不能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的为三级。

4、仅为怀疑或推测性举报,经查证属实的为四级。

七、奖励标准

1、奖励给举报人的奖金,根据举报的不同等级,在该案罚没款入库总额的%以内掌握,分别按照%、%%、%-%、%-%、%以内的比例提取,但单案的举报奖励金,额度最高不超过元。

2、对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举报人的奖金,经同级财政部门特案批准,可以不受限额控制。

3、对无罚没款的举报案件,必要时可以酌情发给举报人一定的奖金,但一般不超过元。

4、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案件举报人的奖金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八、奖金兑现

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金待结案后由市文化部门向举报人兑现。

举报奖励经费由文化部门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拨付,文化部门建立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经费专款并滚动使用。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奖励举报有功单位和人员。

其他执法部门移交或联合查办的案件,需要向举报人发放奖励金的,可把奖励金交给有关部门发放,按照本办法履行审批手续,并向对方单位索取合法收款票据。

九、发放程序

举报奖金由负责查处文化市场违法举报案件的稽查队支付,按下列程序兑现:

1、应当在案件处罚决定生效并执行完毕后一个月内,按照举报人的申请填写《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对象和奖励金额,并注明有关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

2、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领奖通知后三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权利。

3、举报人领取奖金时,应当在《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上签名,并注明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的号码及填发单位。匿名举报人,文化部门将在网站和办公区域公布受奖举报人的密码姓名和领奖事宜。

4、《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由监察室制作并作为保密件保管。领取奖金款项的财务凭证由办公室另行制作,财务凭证只注明举报案件名称、编号和举报奖金数额及审批人、经办人的签名,不填写举报内容和举报人姓名及身份。

5、稽查队发放举报奖金时,可应举报人的请求,简要告其所举报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但不提供文化市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及有关案情材料。

十、经费管理

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奖励资金申报和发放的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有关财政规章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一、责任追究

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支付举报奖金时,应当严格审核,防止奖金被骗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除追缴奖金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1、利用职权,故意拖延发放奖励金、伪造举报材料、冒领奖励金,收受或变相收受举报人奖励金回报的;

2、挪用、侵吞举报人没有领取的奖励金的;

3、捏造举报人、指使或教唆他人冒充举报人领取奖励金的;

4、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3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的食品(含保健食品、酒类)、药品(含中药、民族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并依法作出处理后,应当给予举报人相应物质及精神奖励。

第三条县政府设立食品药品举报奖励专项资金,专款用于县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案件的奖励。

第四条县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并向社会公布举报方式、举报途径,具体负责全县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的管理及奖励资金的发放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权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来人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举报违反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六条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接到举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第七条对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举报,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第八条承办单位应自投诉举报受理30日内调查核实,依法办理,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第九条举报的受理、办理、协调、核查、反馈等环节,一般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全部办结;情况复杂的经举报承办单位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举报人和原受理单位延期理由。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举报内容经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属实,且进入行政处罚程序或者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办的,应当对举报人实行奖励。

第十一条调查属实的食品药品安全举报分3个类别:

一类举报。详细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并能够提供关键证据和票据,积极协助现场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

二类举报。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已掌握部分证据材料并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相符;

三类举报。举报人提供查办线索,但未对违法事实进行核实;经办案单位查办核实后,举报人的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举报奖励范围:

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及其委托人举报的;

属于申诉案件的举报;

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情形。

第十三条举报奖励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举报奖励对象原则上限于实名举报,对匿名举报并查处的案件,能够确定举报人身份,且举报人愿意领取奖励的,应当给予奖励。

同一案件由两个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第一时间举报人。其他举报人提供的举报内容对案件查处有帮助的,可酌情给予奖励。

两人以上(含两人)联名举报同一案件的,按同一案件奖励。

同一举报人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同一案件的由办理案件的具体部门负责奖励,不给予重复奖励。

第十四条举报奖励金额依据举报所属类别、涉案货值金额确定。

一类举报案件,按案件货值的5%至10%计算;按比例计算奖励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奖励。

二类举报案件,按该案件货值的3%至5%计算;按比例计算金额不足300元的,按300元奖励。

三类举报案件,按该案件货值的1%至3%计算;按比例计算奖励金额不足100元的,按100元奖励。

无涉案货物或货值金额无法计算、举报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可视情况给予举报人100元至1000元的奖励。

每起案件最高奖励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报请县政府批准的,不受此限制。

第十五条对于举报非法生产经营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人员,按举报奖励额度的上限进行奖励。

新闻媒体在公开披露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前主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作,提供案件线索或者协助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的,按本制度予以奖励。

第十六条对举报人的奖励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案件承办单位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移送司法机关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涉案货值和奖励标准予以认定,填写《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申报表》,提出奖励意见和具体金额,向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申报。

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收到举报奖励申报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举报奖励意见和金额的审核,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后,作出奖励决定并通知举报人。

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携带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领取奖金;委托他人代领的,应当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未申领的,视为放弃。

第十七条县政府每年设立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奖励专项资金50万元,专款专用(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的除外),滚存使用。

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应当定期向财政部门通报奖励资金使用情况,并接受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案件承办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如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被撤销的,食品药品举报奖励资金从案件承办单位工作经费中列支。

第十八条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应当建立举报保密制度,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将其姓名、身份、居住地及举报情况对外公布或者泄露给被举报对外和其他人员。

第十九条举报人应当实名举报并对举报内容真实性负责。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案件中、、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之日起施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15日的《县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同时废止。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4

第一条 为鼓励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严厉打击排放水污染物等行为,及时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举报人向市、县(市)环保部门举报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排污单位和个人故意违法超标排放污水的行为,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市、县(市)环保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设立举报中心,开设举报电话受理举报。经核实为有效举报的,由属地环保部门依法查处,兑现奖励。

第二章举报及受理

第四条 鼓励公众积极举报本市行政区域内涉废水排污单位和个人的下列涉水环境违法行为:

(一)擅自停运、闲置、拆除水污染防治设施,造成水污染物超标准排放的;

(二)污染企业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责令停产治理后擅自恢复生产,造成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

(三)新、改、扩建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擅自生产,造成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

(四)各级政府已责令停产、关闭的企业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恢复生产,造成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

第五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电话举报、也可以来信或者亲自到市、县(市)的环保有奖举报中心进行举报。

县(市)的举报通联方式由各县(市)自行制定在辖区公布。

第六条 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被举报企业的准确名称、详细地址及排污情形。

第七条 对于符合《市举报违法排放水污染物行为奖励暂行办法》规定有奖举报范围的,举报人应在举报违法排放水污染物行为时,同时提出奖励申请,奖励申请最迟不超过举报之日起3日。对于超过时限后提出的奖励申请,将不予受理。

第八条 受理人员接到举报和奖励申请后,应及时填写《举报奖励受理登记表》,转交查处人员;查处人员收到《举报奖励受理登记表》后,应当及时查处。

第三章奖励

第九条对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举报,经环保部门查实并对违法排放企业予以处罚的,按照不同情况标准给予举报人1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水污染物超标在1倍以下奖励100—500元,超标1倍以上2倍以下,奖励500—1000元,2倍以上3倍以下的奖励1000—1500元,3倍以上的奖励2000元。最高奖励限额为2000元。

第十条以下情况不属于奖励范围:

(一)因自然灾害、紧急停电等不可抗力的事由造成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造成污水超标排放,但排污单位和个人已按要求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举报前违法行为已被环保部门立案的;

(三)举报事实不清,或举报内容属综合性污染难以确定具体违法单位和事实的;

(四)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对象不明的;

(五)举报的环境违法行为在限期治理或限期整改期内的;

(六)本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庭成员举报的;

(七)新闻媒体已经曝光的。

第十一条同一违法行为有多人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联合举报的,由牵头人提出举报奖励分配方案,举报人共同分享奖励金额。

举报案件被查处后,该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再次出现本暂行办法第四条所列违法行为的,可继续举报并获取奖励。

被举报单位和个人有多项违法行为的,对举报人不累计奖励,以其中最高的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 对于符合本暂行办法奖励条件的举报,经查证属实,并依法给予处罚的,环保部门应当以保密的方式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举报人应当自接到领奖通知之日起60日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无正当理由逾期未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三条 举报奖励经费市级由市环保局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据实结算;县(市)由县(市)环保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据实结算。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举报奖励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将奖金的发放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应对奖励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保密管理

第十四条环保有奖举报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对举报人负有保密责任,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向外界泄漏举报人个人信息。具体规定如下:

(一)在举报受理、查处、奖金发放、资料存档等过程中,工作人员均不得泄漏举报人的有关信息,不得在公共场合议论有关事宜;

(二)举报受理材料必须按要求妥善存放,无关人员不得翻阅;工作人员应当在确保材料不外泄的情况下,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举报受理或办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伪造举报材料骗取举报奖金或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人或举报查处工作推诿、敷衍、拖延的;

(三)对举报事项无正当理由不予查处的;

(四)向被举报单位通风报信的;

(五)因工作失职造成举报人身份或举报材料泄露,或故意向被举报人(单位)泄露举报人身份或举报材料的;

(六)对举报人及近亲属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暂行办法规定的“以上”均包含本数,“以下”均不包含本数。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5

江西省新余市纪委、监察局近日出台了一项新政策: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凡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对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举证,一经确认为举报有功的,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 

按照这项规定,实名举报、举证经查证属实的,并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即视为举报有功人员。对举报有功人员均给予奖励,实行一案一奖,一次性发给奖金。具体奖励办法:一是奖励举报经济案件有功人员,按案件认定的违纪金额给予适当奖励。属法人或集体违纪的,按违纪金额的3%奖励;属个人违纪的,按违纪金额的5%奖励,实名举报又举证的加倍奖励,最高奖金至1万元止。二是对查实非经济案件或虽属经济案件却没有发生追缴违纪金额的举报有功人员,按被举报者受到撤消党内职务或行政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或开除公职处分,分别奖励举报人1500元、1700元、2000元。三是多人分别举报同一问题,奖励对案件突破起关键作用的举报人;联名举报的,视其举报贡献大小分别给予奖励。 

与此同时,新余市纪委、监察局还对群众实名举报、举证作出了三项公开承诺:一是优先办理,快查快结;二是严格保密;三是及时反馈。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6

第二条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实行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分级受理和首问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有权对其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向市、县(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全市统一设立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举报电话为:经*

第四条举报本市行政区域内安全隐患及安全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

(一)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有关单位或人员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隐瞒不报、拖延不报及谎报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商业企业、商贸市场、学校、医院、旅游、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未通过消防部门验收或存有危及人身安全隐患的。

(三)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隐患;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逃逸或伪造现场的。

(四)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电梯等特种设备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带病运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

(五)建筑安装施工事故、隐患。

(六)火灾事故、隐患。

(七)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运输中的事故、隐患。

(八)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未按规定进行评估、检测或未制订应急预案的。

(九)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的有关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或许可的。

(十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营业场所、仓库与员工宿舍或民宅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危及员工、居民安全的。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考试合格的。

(十三)单位或个人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开采非煤矿山的;单位或个人向已被停产停业或关闭的非煤矿山提供生产用电、爆破器材、设备等生产资料的。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十五)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仍安排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的。

(十六)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包装物、容器和运输工具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

(十七)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的。

(十八)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十九)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的。

(二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及指定接受某种服务的;在对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查、验收中收取费用的;对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不采取果断措施,或接到举报后不认真查处的。

(二十一)其他违反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对举报人举报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按照其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以下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一般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特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

一般以下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指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或造成轻伤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

一般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指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含1万元)、10万元以下或可能造成死亡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

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指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100万元以下或可能造成多人死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

特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指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或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

第六条对举报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经市、县(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调查核实,情况基本属实且相关职能部门事先尚未掌握监控的,举报人可获得奖励。多人多次举报同一事项的,由最先受理的部门给予实名举报的最先举报人一次性奖励,其他举报人给予表扬。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项的,奖金可以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

第七条对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一般以下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标准分三类十级:一般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奖励标准依次为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奖励标准依次为1000元、2000元、3000元;特大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两个等级,奖励标准依次为4000元、5000元。

奖励的等级划分依据为:

(一)举报内容或线索真实、详尽程度;

(二)挽回经济损失数量;

(三)事故、隐患整改的紧迫程度;

(四)可能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

(五)安全违法行为的涉案金额和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及社会影响。

第八条对举报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市、县(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报后根据自身职能和职责,进行核查处理。对于不属于本部门、本辖区查处范围的,应及时移送相关部门。省政府有关部门将举报件转我市有关部门受理和查处的,举报奖励适用本办法。

第九条市、县(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建立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登记、核查、处理、督办、统计和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领取奖金办法。同时,成立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评估机构,负责对举报人举报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评估分类。

第十条市、县(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对举报人举报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尽快组织核查,自受理之日起30天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市、县(区)安委会批准后可延长核查处理时间。对查实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对涉及的违法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核查、处理结果要及时答复举报人。

第十一条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走访等方式举报。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举报人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十二条市、县(区)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严格为举报人保密,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泄露举报人情况,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受到表彰或奖励的举报人应自接到通知之日起60天内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未领的,该款项退回奖励资金帐户,不予保留。根据举报人意愿,奖金可以选择公开或不公开领取。

第十四条举报人不包括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有特定责任和义务的人。

第十五条对举报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奖励均由市、县(区)安监局成立专门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实行一事一评、一事一奖。奖励资金按所举报的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的属地,分别由市、县(区)财政负担。

第十六条有关单位或个人对安全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安监、*、监察等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7

一、举报范围

在区辖区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同时具有以下两种情形时,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举报人)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工会组织进行举报:

1、克扣或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的;

2、该欠薪行为在3个月内未被举报或投诉过、未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查处的。

二、举报受理

3、举报人可直接到区、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举报,或者通过信函、电话、电报、电传等方式进行实名举报,并提供被举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相关证据(包括企业名称、经营地址、工资发放违法事实等)和举报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

4、举报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故意虚构或夸大举报事实,对恶意、虚假举报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将按有关规定,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5、工会组织在接到欠薪举报后,应及时把有关案件线索通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查处。

三、奖励对象和标准

6、欠薪举报奖励金的发放对象:区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存在欠薪行为的举报人(负有相应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除外)。

7、举报人所举报的欠薪行为,经调查属实的,视欠薪金额多少给予举报人一次性200-300元奖励。

8、对同一案件多人分别举报的,原则上只奖励第一举报人;同一案件多人联名举报,奖励金额按举报人数平均发放。

四、举报奖励金的管理和支付办法

9、欠薪举报奖励金由区总工会负责筹集、管理及审核发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举报的欠薪行为进行受理、调查和处理,并负责对领取欠薪举报奖励金的举报人进行资格审查。

10、对于举报情况属实并符合奖励条件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在确认属实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填写《区欠薪举报奖励金发放审批表》送区总工会审核发放奖励金。

11、区总工会应及时通知举报人凭举报时所登记的有关信息资料,并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证明材料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同时可直接提供本人银行账号,通过银行转账方式领取举报奖励金。

12、有下列情形的,视为举报人自动放弃奖励金:举报人在接到通知15个工作日内逾期不领取奖励金;由于举报人的原因导致无法取得联系的;由于举报人提供的银行账号资料不真实而无法拨付举报奖励金的。

13、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要加强举报奖励金管理,保护举报人。不得违规发放举报奖励金或泄露举报人的有关信息资料和举报内容,违者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篇8

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领域、环节、品种,坚持问题导向,以执法检查为支撑,以查办案件为抓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拉网排查,重拳出击,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集中打击违法犯罪。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件,深挖一批制假售假黑窝点、黑作坊,铲除根源。有效遏制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二是锤炼队伍。通过集中行动和强化执法培训,锻炼基层执法队伍,全面提升食药监管部门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制度。建立和完善投拆举报奖励、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刑衔接等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实现执法办案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一)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针对重点领域、环节、品种,排查线索,不留死角,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二)依法查处,及时移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程序,打大案,查要案,涉嫌犯罪案件坚决移送,从快从严。

(三)发动群众,加大曝光。动员群众举报,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每月都要公布行动进展,曝光案件,打出声势,坚定群众信心。

(四)倒逼督查,阶段推进。每月通报进展,鼓励媒体监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一)打击重点

食品领域:针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生产、经营环节,餐饮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材料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肉及食品等。

药品领域:针对以违法使用植物提取物、化工原料替代药用原料、不合格原料生产药品,以增重、染色、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生产中药饮片,以及从非法渠道购销药品、挂靠经营、走票、销售假药、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等违法犯罪行为。

保健食品领域:针对减肥、辅助降血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辅助降血压(调节血脂)等6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份和以中老年人为对象采取会议营销的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化妆品领域:针对违法添加和含有禁限用物质和超量物质生产化妆品;美容机构及会所销售、使用未经批准(含美白、除皱、注射类药品)和假冒化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医疗器械领域:针对经营和使用未经注册、未经生产许可的医疗器械,违法购、销、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锤炼队伍

通过从办案程序、文书规范等基本业务,到各类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工作方法等办案技能的系列培训和集中执法办案的实践,采取“传、帮、带”等多种培养方式,使镇食药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稽查队伍达到“快速稽查、分级稽查、大案协作、小案独立”的工作要求,提升稽查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

(三)健全制度

1.完善稽查办案各环节工作程序。镇食药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总局3号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完善从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件合议、行政处罚审批、执行、结案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执行。

2.完善稽查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投拆举报奖励制度、办案有功单位和人员奖励制度,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制度、黑名单制度等。

3.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在已有的行刑衔接工作制度基础上,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提前介入、信息共享、涉案物品检验检测和处置、案件研判等工作机制。

(一)动员部署、培训阶段(4月5日-4月15日)

1.动员部署。安排部署“飓风行动”实施方案,统一启动。

2.广泛宣传。镇在赤岩政府网公布“飓风行动”公告和实施方案,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等方式扩大投诉渠道,在街道、各村张贴“飓风行动”公告,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行动中来,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3.强化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村协管员培训,明确责任,熟悉行动内容、步骤、时间节点、信息报送等,明确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方法。

(二)集中打击阶段(4月16日-10月31日)

1.清理遗留线索、案件。对2015年3月底以前的群众举报等未办结的案件线索、“四品一械”抽检监测不合格产品未办结的案件,集中进行清理查处。

2.收集新线索。“飓风行动”期间,要高度重视投诉举报的案件线索,进行初步梳理、分析、研判,一般性的举报线索及时依法查处,重大案件线索及时上报县局,并展开前期摸排;获取的线索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对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上级交办、相关部门或业务股室移交的案件,要及时登记。

3.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各渠道汇集的新线索进行排查,重点针对专项行动中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对象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逐一进行执法检查和执法抽检。

4.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集中打击环节可按不同时间段,细化为针对“食品违法犯罪”、“药品违法犯罪”、“保健食品违法犯罪”、“化妆品违法犯罪”、“医疗器械违法犯罪”等系列集中打击行动,全面铺开与重点打击相结合,依次推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三)

总结和健全制度阶段(11月1日-12月20日) 对本镇“飓风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查漏补缺,形成总结报告,于2015年12月20日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结报告主要内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经验和做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镇政府成立“飓风行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镇“飓风行动”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李举臣同志担任组长,胡敏同志为责任组长,由何家雄、范木林、石太君、陈昌富、湛宣明、熊重军、王军、肖峰、何家隆、邓志全、石永安、屈胜利、刘昌庆、罗怀博、梅平、赵平、南吉铃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食药监所,胡敏兼任办公室主任,南吉铃负责日常办公。各自按职责分别负责日常监管中的线索提供、案件查处等工作,按照镇政府安排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二)密切配合,两法衔接。专项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联合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通知》(旬食药监发〔____〕35号)文件精神。镇食药监所、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要扭在一起,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新闻媒体关注、社会危害严重和影响恶劣的重特大案件,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要及时做好移送工作。

(三)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镇政府将“飓风行动”工作纳入各村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问题发现率、立案率、办结率为指标,每月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查办案件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活动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进展缓慢等不作为行为,或避重就轻、以罚代管、有案不移等乱作为行为,以案谋私者,要会同监察、检察部门严查责任。

(四)加强宣传,全民参与。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主动宣传,及时回应公众关注。鼓励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按规定给予奖励,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态势。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定期将查处的重大案件向社会公布,用接连不断的曝光和,展示政府的决心,提振群众的信心。

上一篇:优秀工会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基层干部工作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