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1-12 17:28:17

药剂学的定义

药剂学的定义篇1

方剂是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一定的规矩(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明确其用量,使之层次分明,切中病情的药物配伍组合。从概念上看,自《内经》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以来,“君臣佐使”已经被公认为指导组方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其作为组方原则受到了质疑,如第7版《方剂学》把“君臣佐使”作为组方结构而非原则,代之以“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1]。但也有人对此观点提出质疑[2]。这种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关于“君臣佐使”在阐释方理、指导临床遣药组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现拟对“君臣佐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探讨,进而论述方剂学“药群”概念的引入及其意义。

1 “君臣佐使”理论的局限性

就方理而言,方剂学界对某些方剂君臣佐使的划分还存在很多争论,如芍药汤是否以芍药、炙甘草汤是否以甘草为君药之争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再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有的教材认为麻黄和石膏共为君药[3],有的则认为麻黄为君药、石膏为臣药[1]。而从临床实践看,“君臣佐使”的理念难以具体实施,操作性差。临床医生在处方时,更多的是侧重药群的使用,如见到温热邪毒而致发热、咽喉肿痛、头痛、舌红、脉数的热毒证,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群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再加上清利咽喉头目的药群如桔梗、甘草、牛蒡子等,而很少、也难以对每个患者的处方都进行君臣佐使的划分。

因此,笔者认为,把“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原则和组方结构都有其合理性的依据。但如果方剂学组方结构中引进“药群”的概念,对于阐释复杂方剂(大方)、临证使用和组成复杂方剂似乎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 “药群”概念及其与方剂学“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关系

2.1 关于方剂“药群”概念

方剂的“药群”是指体现一定治法、针对某病或某证的药物集合。引进这一概念后,某些具体的方剂就可以看作是“药群”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药群从组成上看可能是一些药物的组合或者基础方剂,功效上可能是功效相近或相反的药物集合,主治上可以划分为“证药群”或“病药群”。如八珍汤,按照组成可分为四君子汤药群和四物汤药群,按照功效可分为补气药群和补血药群,按照主治可分为气虚证药群和血虚证药群。

2.2 “药群”与“君臣佐使”的关系

“药群”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完全没有意义,二者不可以互相代替,君臣佐使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2.1 药群中存在君臣佐使 “药群”概念提出后,方剂可以看作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针对具体病证、由不同药群构成的有机整体。诚然,我们也可以把方剂看作一个系统,是在组方原则指导下组成的有机整体,由若干个小的系统(药物)构成。一首方剂的功效不等于各个单个药物功效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具特色药物组成的功能有机体[4]。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方剂这个有机整体中存在着不同的系统(药群或基础方剂),因此,药群中也就存在着君臣佐使药物。如清瘟败毒饮这个方剂中就存在清气分热药群(白虎汤)、清血分热药群(犀角地黄汤)和清热解毒药群(黄连解毒汤)3个基本药群(基础方剂),而每个方剂中都有其各自的君臣佐使药物。

2.2.2 方剂中存在着君药群、臣药群、佐药群 就具体病证而言,很少有单一病证者,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兼病或兼证;与之相对应,针对具体病证的方剂就存在着针对主要病证的药群(君药群)和针对兼杂病证的药群(臣药群、佐药群)。如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也就是说这首方剂的主治病证存在着肝郁主证、血虚和脾弱兼杂证,重在疏肝,兼以健脾养血,其相应的药群则为疏肝解郁君药群(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甘草,实际上为四逆散加减)、养血药群(当归、白芍,实际上为四物汤加减)和健脾药群(白术、茯苓、甘草、煨生姜,实际上为四君子汤加减)的臣药群和佐药群。因此,方剂中药群存在着君、臣、佐等地位的不同。

3 “药群”概念提出的意义

3.1 有利于剖析方理方义

自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把方剂按照君臣佐使进行剖析后,君臣佐使成为阐明方理的主要理论框架,但某些方剂君臣佐使的划分还有很多的争论。如果引进药群的概念,其争论自然迎刃而解。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在第5版《方剂学》中芍药作为君药[5],而在邓版《方剂学》中则以黄连、黄芩作为君药[3]。如果采用药群进行方理解释,就可以划分为清热燥湿药群(黄连、黄芩、大黄)、调气药群(木香、槟榔)、行血药群(当归、肉桂),这样既可忽略君药之争,不会使整首方剂失效,而且使方剂的结构更加清晰;同时明确了以芍药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机,以黄芩、黄连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因。

3.2 有利于指导临证遣药组方

临证组方、用方是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如果一个医生每天面对50甚至100个患者,开出的处方都要考虑君臣佐使的话,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难以实行。但是,如果医生抓住主要病证和兼杂病证,在“药群”概念的指导下,就比较容易且能迅速拟方,而不必考虑君臣佐使。如对于夏秋之交,脾胃伤冷,水湿内盛,水谷不分而出现泄泻如水、小便不利的病证,只要抓住湿困中焦脾胃和湿盛膀胱气化不利,就能确立化湿和胃和利水渗湿的治法,并自然地把平胃散药群和五苓散药群和在一起构成胃苓汤处方,而不必去费时费力地考虑君臣佐使,从而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3.3 有利于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目前中医方剂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按照君臣佐使进行拆方研究重在阐明不同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很多方剂尤其是药味较多的方剂,其君药难以确定,而采用“药群”的概念后,就比较容易进行拆方研究。如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进行拆方研究,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研究,就显得杂乱;而按照药群划分拆方,可以将其划分为治少阳病药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实际上为小柴胡汤加减)和治阳明病药群(大黄、枳实、芍药,实际上为大承气汤加减),这样就相对简单明了。

3.4 更好地体现依法统方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方中有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从治法角度看,方剂也可以看作不同治法的载体;反之,创立新方,就要善于把不同治法进行组合。如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把疏肝法和活血法进行有机结合创立了血府逐瘀汤(方中有四逆散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的加减)、把补气法和活血法进行结合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方中有当归补血汤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加减),这两个方剂都成为临床疗效突出的名方。

总之,“药群”概念的引入,可大大简化方理,明确方剂的结构,对于弥补君臣佐使理论之不逮,阐释方义、指导临证遣药组方、创制新方和拆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5.

[2] 林 渊.对《方剂学》7版教材中方剂组方结构的质疑[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60-61.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7.

[4] 都广礼,刘 平.方剂组方中的系统方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 38(11):40-41.

药剂学的定义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药物的代谢产物水平与时间关系的过程,并研究为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模型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药物动力学已成为生物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它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我校中药药剂教研室的重要专业课,是我校药学、中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论,原理,并运用于实践中。与其它课程如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实验课程一样,都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动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药理、分析等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出现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院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进行改革。此举对提升我校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2]。主要初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进实验内容,延长实验课时

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得以巩固,但是不同于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项目明显偏少,课时只有16个学时,且要求在两次实验全部做完,单次实验过长,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开设一次实验在原定计划学时内均有拖延,由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特殊性,取样时间不能中断,实验延续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计划。针对此情况,按照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一套较高水平的实验讲义,从基础验证到综合创新实验,继续保留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溶出度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改进创新性试验项目如血药法测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测定生物利用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原理,内容,为够较好的为今后的个人学习发展夯实基础[3]。

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模式

以往实验都是由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讲义,而实验讲义都是统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学生照搬实验讲义,思维无法创新,囿于原定的条框,限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存在学生忽视实验原理,直接机械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数据不懂如何处理,实验报告毫无新意可言,这种被动的接受照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更新实验数据软件,完善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是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实验数据处理模式为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教师课堂演示,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应用,到现在正在计划购买新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打算让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浓度时间关系,以及判断房室模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开设班级从原来的药学专业,增加到了中药学、药物制剂以及制药工程等专业,而且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增长较快,而目前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施凸显出不足,因此增设实验室,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进实验内容,对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100%完成,同时加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台。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于课程中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思考,灵活运用,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积极性,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時,以兴趣及求知欲望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摘要: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实验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了提高,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动学,系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动力学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药物的代谢产物水平与时间关系的过程,并研究为提出解释这些数据的模型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药物动力学已成为生物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最主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它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我校中药药剂教研室的重要专业课,是我校药学、中药学和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之一,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

本科教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基本理论,原理,并运用于实践中。与其它课程如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实验课程一样,都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动手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药理、分析等学科知识,实验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出现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院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进行改革。此举对提升我校本科毕业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深远意义[2]。主要初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改进实验内容,延长实验课时

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得以巩固,但是不同于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项目明显偏少,课时只有16个学时,且要求在两次实验全部做完,单次实验过长,时间安排不合理,往往开设一次实验在原定计划学时内均有拖延,由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特殊性,取样时间不能中断,实验延续到了中午,甚至下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课程计划。针对此情况,按照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写一套较高水平的实验讲义,从基础验证到综合创新实验,继续保留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溶出度的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改进创新性试验项目如血药法测定药物生物利用度、尿液法测定生物利用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的实验原理,内容,为够较好的为今后的个人学习发展夯实基础[3]。

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模式

以往实验都是由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讲义,而实验讲义都是统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学生照搬实验讲义,思维无法创新,囿于原定的条框,限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另一方面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存在学生忽视实验原理,直接机械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实验数据不懂如何处理,实验报告毫无新意可言,这种被动的接受照搬,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更新实验数据软件,完善实验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是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原有的实验数据处理模式为学生通过计算机计算,教师课堂演示,再指导学生进一步应用,到现在正在计划购买新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打算让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浓度时间关系,以及判断房室模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生物药剂与药动学实验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开设班级从原来的药学专业,增加到了中药学、药物制剂以及制药工程等专业,而且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增长较快,而目前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施凸显出不足,因此增设实验室,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已是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改进实验内容,对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100%完成,同时加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台。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加深了对于课程中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理解,能够独立分析思考,灵活运用,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积极性,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時,以兴趣及求知欲望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伟,尹莉芳.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5,34(8):485-487. 

[2]贾永艳,李民,祝侠丽,黄海英,周宁.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12,9(11):162-163. 

[3]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47-49. 

(通讯作者:杨晶 袁林祥) 

药剂学的定义篇3

【关键词】流程教学法流程图药剂学特点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建立在化学和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多学科交叉、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记忆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药剂学教师可根据各章知识点不同,技能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交叉教学法、流程学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发现,中职药剂学学生普便认为药剂学这门课内容多、杂、散,听懂容易,记忆较难,灵活运用难,考试更难。笔者认为学生出现易学难记,思路不清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原因有多主面;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此问题,主要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因素及课程特点有关。

1、分析问题原因:

1.1学生方面

1.1.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中职学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的药剂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大体上相同,但仍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中职主要培养的是能适应岗位工作,理论知识够用、模仿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基层药学工作者。在考评一所学校业绩中,必定有就业率的硬性指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要就业工作,必需考取“上岗证”,故此学校在教学上重视基本剂型、基本理论的讲授,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实行理论与技能教学并重的原则上,仍以知识性为主。

1.1.2学生自身素质差异

中职学校因入学门槛不高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普便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合理等制约因素。

1.2课程特点方面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新药开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知识点多而分散,各章节之间没有太多的连贯性,系统性不强,关联性弱;记忆性强、叙述性强,具有文科特点,使学生有恐惧感、无兴趣、无复习欲望,无重复记忆,加之方法不当,致学习效率低。

2、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

2.1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复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药剂学文字内容多、散、乱,系统性不强,易学难记,学习效率低。经过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所谓“方法用对,事半功倍”!为了能让中职药剂学的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流程教学法”[1] 来复习,把零散知识点系统化、连贯化,易学易记,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效果好。

2.2流程教学法特色

流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工业药剂学各章教学内容的共性(各剂型的教学都包括定义、特点、组成、辅料或基质类型、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项内容),突出图表简明扼要、便于识记的特点,将共性内容联系起来,个性特点区别记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2]

编制流程图是“流程教学法”的核心。根据剂型制备工艺流程将内容进行编排,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行系统化、连贯化,增强系统逻辑性,同时统领整章内容,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展开联想、记忆、掌握与运用。

在运用流程教学法的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可能与学生的预习内容不相一致,与教材编排内容顺序不同等,常使学生不知学习内容在哪里,产生混乱。有时在新剂型教授中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此法,学习效果却较好,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剂型知识己基本了解,有整体认识,理解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较容易通过主线(工艺流程)复习,穿插相关知识点以展开联想、加强记忆。

2.3复习中应用流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流程教学法将每种剂型的内容划分为三部分,(1)剂型内容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及掌握程度;(2)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辅料种类及作用,以表格形式简要列出;(3)制备工艺,按剂型的制备流程顺序展开。下面以注射剂为例介绍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内容简介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等渗调节计算;制备工艺流程 2、熟悉大输液种类、质量要求、制备要点 3、了解粉针剂特点、原理、工艺、存在问题(二)注射剂定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质量要求(表格形式简要列出)

(三)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将难以掌握的零散理论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总结、构建层次分明的框架结构图,将复杂繁琐的制剂制备过程制作成一系列流程图,学生复习时一目了然,能促进理解、联想与记忆。可见此法在中职药剂学复习中应用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龙晓英. 流程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9.

药剂学的定义篇4

关键词:执业药剂师;队伍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31-01

1 影响执业药剂师发展的因素

1.1 执业药剂师法律地位不高:《规定》明确指出:执业药剂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剂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GMP、GSP规范中,均未直接提到执业药剂师。在相关药品监督管理文件中,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所必须具备的人员条件要求,大多是“执业药剂师或依法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技术监督管理中坚力量的执业药剂师,并非法定的、必须的和唯一的强制性要求,有关规章“刚性”不够实施的法律基础薄弱,职业准入控制形同虚设,是执业药剂师资格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的重要因素。

1.2 资格考试及继续教育内容缺乏专业特性:目前,我国的执业药剂师考试及继续教育内容覆盖了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学科专业和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域,参考的药学人员感到考试内容过于宽泛,考试难度大。继续教育的内容在具体执业过程中适用性不强。一方面:我国执业药剂师资格制度起步较晚,相应的执业药剂师资格考试与继续教育工作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目前,部分地区的执业药剂师培训中心与全国执业药剂师培训中心不能同步进行,所开展的继续教育与执业药剂师知识的需求还不适应。虽然《执业药剂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对执业药剂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内容、管理办法等事宜做了规定,但还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地位,从而影响了执业药剂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国的执业药剂师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对药品执业药剂师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达到执业药剂师继续教育的预期目的。

1.3 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执业药剂师资格制度,执业药剂师队伍中执业药剂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形成。还不可忽视的一是执业药剂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够强,有的不履行执业药剂师的职责,有的甚至还弄虚作假;二是有的执业药剂师缺乏自律意识,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影响执业药剂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执业药剂师执业权益保障与义务履行缺乏有力的监督。

2 新时期执业药剂师发展

2.1 明确加快执业药剂师立法:药剂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它是连接病人、医师和药物的纽带,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的关键因素。而执业药剂师承担的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关键药学技术业务领域的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的任务。进一步完善职能定位与明确法律地位是当前执业药剂师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完善执业药剂师的职能定位是落实执业药剂师执业的基础,也是执业药剂师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对执业者的知识能力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药学领域不宜设立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主要是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和社区医疗药房,对从业者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共性,主要职责是确保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药品生产领域,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与流通使用环节相去甚远。因此,需要加快执业药剂师立法,重新对执业药剂师进行科学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执业药剂师队伍建设和确保药品质量与人民用药安全。

2.2 完善执业药剂师考试、注册和继续教育制度:执业药剂师职业是关系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保证药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特殊职业。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通过资格考试制度认证药剂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本国的药学教育密切联系。如日本侧重于药学基础内容,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重视专业技能操作。而我国现有的执业药剂师考试内容和形式较单一,考试内容与所从事职业的工作不够吻合,难以达到考试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执业药剂师资格考试中,应结合药学实践,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领域的执业药剂师,采取分门别类的针对性考试,以达到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的目的。

执业药剂师制度是国家对药学这一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公共利益的职业化从事这一职业的技术人员实行的一种职业准入控制。执业药剂师的注册和继续教育是执业药剂师获得执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但目前,还普遍存在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甚至有的单位不支持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这一制度还没有引起社会和执业药剂师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该在有关法律中,强调继续教育的强制性和执业药剂师地位的必要性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明确其职责,才能以法管药,依法执业。

2.3 盘活执业药剂师存量,引导合理流向:执业药剂师的执业活动涉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是社会对药学职业的期望。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药剂师对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品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执业药剂师一方面数量不足,分布失调,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执业药剂师资源闲置。政府部门应采用动态的执业药剂师使用政策,盘活执业药剂师存量,引导执业药剂师向最需要,也最缺乏执业药剂师的药品零售领域流动,配套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执业药剂师到中西部地区执业。同时,鼓励更多的药学技术人员加入执业药剂师行列,迅速壮大执业药剂师队伍,确保我国药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4 加强执业药剂师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特定社会伦理思想和社会期望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是调整职业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和规范。在现代社会中,药剂师和医师一样,所从事的是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药剂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身体健康。

药剂学的定义篇5

    【论文摘要】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单方或复方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肌肉和静脉推注的灭菌制剂,与传统的中药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起步较晚,但以其起效快、剂量较准确、疗效可靠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难于制定,2005版《药典》共收录四种:“止喘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灯盏细辛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

    1.1 患者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与药品质量及用药剂量无关,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1.2 剂型与给药途径 中药注射液作为中药开发的新剂型,由于改变传统的给药途径,未经胃肠吸收和肝脏代谢灭活,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1.3.1 中药注射剂大多数是提取混合物,质量不稳定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

    1.3.2 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导致批间差异。

    1.3.3 工艺条件不一致导致同品种不同厂家不良反应差异。

    1.3.4 质量标准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不能保证质量。

    1.3.5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微粒数不同程度的叠加,引起药品不良反应。

    1.3.6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为复方制剂,其中许多成分的药理作用不清楚。

    1.3.7 中药原材料来源广泛,品种质量不一。

    1.3.8 随意加大剂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1.3.9 稀释剂选择不当、滴注速度与不良反应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的药量过大可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

    2.1 应改变中药无毒或小毒的偏见 无论医生或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改变“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认识到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疗效作用、安全性等已不同于传统汤剂,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不能完全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应强调其“注射剂”的概念,即使用上的安全性。

    2.2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 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跟踪,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加紧实施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管理,能对中药注射剂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做出准确的说明,减少批与批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

    2.3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高度警惕可能的不良反应,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严重后果发生。中药注射剂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但也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如清开灵注射液虽为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但只适用于温邪人里、内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和小儿痰热惊厥等。

    2.4 按规定使用中药注射剂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不能随意加大药物用量,应注意药物配制浓度,并按规定顺序配制,同时按规定方法加药,尤其是粉针剂应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输液中,避免造成药物性微粒增加,导致ADR发生。

    2.5 规范进货渠道,严把药品质量关,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怀疑为药品质量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做出处理。药师应坚持下临床,协助医生查明不良反应的原因,收集本院不良反应的患者,上报ADR监测部门。临床药师应监控本院不良反应数据库,逐渐找到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以咨询临床用药。

    2.6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应符合(GAP)和(GMP) 只有生产企业严格按照《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和《药品质量生产规范》(GMP)标准生产中药注射剂,才能保证药品质量,以杜绝由于注射剂质量问题造成的不良反应。

    2.7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由于受原料产地、气候及制剂工艺的影响,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差异较大,仅针对中药的某个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有效控制中药注射制剂的质量。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代替原来以主要药理成分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的办法,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8 加强宣传,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些中药生产企业鼓吹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有些厂家不愿意把潜在的不良反应写入药品说明书中,造成社会上对中药不良反应认识的误区。因此医药工作者有义务改变人们对中药的错误认识,使之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一客观认识,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总之,中药注射剂是一个复杂的制剂,其安全性有待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防止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是今后共同奋斗的目标及方向。

    参考文献

    1 丁水平,杜光,方淑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思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505.

    2 王玉荣,刘静,黄祥.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1):50.

    3 王丽雪,李力,陆丽珠.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6):374.

    4 顾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辽宁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5 周远大.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重庆医科大学,2007:11.

药剂学的定义篇6

[关键词] 癌症疼痛;多瑞吉;奥施康定;疗效;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b)-0107-03

目前,癌症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有70%~80%的癌症患者到了晚期均有疼痛出现,其中60%患者为中、重度疼痛。疼痛让肿瘤患者情感和心灵饱受折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因此,有效地控制癌性疼痛、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多瑞吉和奥施康定均为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疼痛均适用。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使用多瑞吉和奥施康定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共11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为57岁。其中肺癌42例,胃癌15例,肠癌14例,乳腺癌10例,食管癌8例,前列腺癌6例,宫颈癌、肾癌、肝癌、恶性淋巴瘤和原发灶不明骨转移癌等共15例。此临床观察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以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癌痛进行评估: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0~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2]。本研究中,中度疼痛35例,重度疼痛75例。疼痛类别(以疼痛症状明显处为计):骨痛48例,内脏疼痛30例,神经痛17例,软组织痛15例,其中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性疼痛24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多瑞吉组、奥施康定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分布、疼痛强度及性质、体力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均有细胞学或组织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②癌性疼痛强度4以上(即中度以上疼痛);③KPS评分≥40分。排除对疼痛程度不能自我评估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①多瑞吉组56例:未使用过吗啡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66)4.2 mg(25 μg/h),外用,72 h后换贴;对于使用过吗啡的患者,多瑞吉剂量(μg/h)=每日吗啡剂量×0.5。使用方法:选择肩胛、前胸、后背或等处皮肤,首先洁净皮肤,启封后立即贴于皮肤,使贴片与皮肤紧密接触,务必使贴膜与皮肤平整、牢固粘贴,更换下一贴时另换其他地方。②奥施康定组54例:未使用过吗啡者,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96)10 mg,口服,q12h;对用过吗啡的患者,奥施康定剂量=每日吗啡剂量×0.5。根据疼痛缓解的情况调整剂量,将疼痛缓解至NRS 0~3。多瑞吉组3 d进行剂量调整,而奥施康定组1 d后进行剂量调整,若出现爆发性疼痛或短期效果不理想就使用短效吗啡针剂处理,下一次药物使用时剂量做相应调整。治疗中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及其他反应给予通便、加强胃肠动力等对症处理。若出现难以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则停止给药,视为治疗无效。用药前后记录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观察2周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项目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疼痛分级(NRS标准) 由受试者进行疼痛评价。首次用药前记录疼痛分级,用药后,每天上午10∶00记录疼痛程度以及前1 d疼痛缓解持续时间。

1.4.2 止痛效果判定 全组均在用药15 d后进行评价,0度为未缓解;Ⅰ度为轻度缓解,疼痛减轻1/4;Ⅱ度为中度缓解,疼痛减轻1/2;Ⅲ度为疼痛明显缓解,减轻3/4;Ⅳ度为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缓解率(%)=[(中度缓解例数+明显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100%[3]。

1.4.3 生存质量改善判定 采用Karnofsky(KPS)评分法评价患者用药前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日常交往及食欲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比较用药前后评分有无差异[4]。

1.4.4 不良反应 记录用药后有无嗜睡、精神异常、头晕、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按WHO标准观察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程度及出现的时间及转归[5]。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痛疗效评价

①多瑞吉组:用药前中度疼痛19例,重度疼痛37例,疼痛程度NRS为(7.5±1.6)分,治疗后NRS为(2.0±0.8)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3例,中度缓解16例,疼痛缓解率为89.3%。②奥施康定组:用药前中度疼痛16例,重度疼痛38例,疼痛程度NRS为(7.2±1.5)分,治疗后NRS为(2.3±0.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22例,中度缓解14例,缓解率为88.9%。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一般状况改善情况(KPS评分):多瑞吉组用药前为(57.0±8.9)分,用药后为(75.5±5.8)分;奥施康定组用药前为(58.3±9.6)分,用药后为(74.3±5.9)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P <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所有患者开始用药后,整个疗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精神依赖,无呼吸抑制、成瘾发生,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对症处理可控制。有些患者不良反应在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见表4。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及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通常是主观的,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应答反应,同时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疼痛对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等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25%~30%新近诊断的癌症患者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同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率高达70%~80%。有大约30%的癌症患者临终前严重疼痛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目前用于控制癌痛的药物有多种,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7]。

目前,多瑞吉是唯一可使用的阿片类透皮贴剂,成分为枸橼酸芬太尼。芬太尼与吗啡同样为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力是吗啡的75~100倍,因为分子量小,同时脂溶性好及刺激性小,所以适合于透皮给药。初次用药后6~12 h达到血浆峰浓度,12~24 h能达到稳定血药浓度,每隔72 h更换1次同等剂量药物,能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其生物利用度高达92%,因而非常适合于慢性癌性疼痛的治疗。找到合适的剂量后,72 h换药1次的低疼痛提醒度,让患者因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8]。

多瑞吉的用药部位是皮肤,因经皮肤吸收,因而无肝脏的首过代谢,所以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另外芬太尼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在血液中有较高的储备能力;芬太尼为高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微量产生高效镇痛效果。芬太尼吸收,不受消化道内pH值、食物及药物在肠内的移动和移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特别适用于消化道症状较多、需要禁食或无法进食(如晚期食管癌)的患者[9]。

不过,多瑞吉用药后6~12 h达血浆峰浓度,12~24 h达稳定血药浓度,每隔72 h更换同剂量药物,所以剂量滴定不方便,需要多次使用即释吗啡针或吗啡片后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剂量。本临床观察中,使用多瑞吉组患者剂量滴定过程中使用即释吗啡的量略多于奥施康定组。多瑞吉是通过皮肤吸收,如果患者出汗较多,将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因而影响疗效,所以此类患者不适合使用多瑞吉。

奥施康定是一种半合成的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它是采用独特的AcroContin控释技术所生产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有以下特点:①AcroContin控释技术,使其具有双相吸收模式,其中38%药物为即释,可在1 h内起效,起快速镇痛作用;62%药物为控释,平稳持续镇痛达到12 h。②奥施康定口服生物利用度达60%~87%,具有使用方便、高效的特点。③奥施康定是阿片受体激动剂的单一制剂,无封顶效应,用药24~36 h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临床应用过程中剂量滴定调整快捷方便。④奥施康定受年龄、肾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好,但对于肾功能损害者仍需注意药物代谢缓慢所引起的药物蓄积[10]。

本研究中,多瑞吉疼痛控制缓解率为89.3%,奥施康定缓解率为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瑞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占10.7%,便秘占19.6%,头晕占8.9%;奥施康定组分别为恶心、呕吐占18.5%,便秘占22.2%,头晕占12.9%。数值上奥施康定组高于多瑞吉,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大多不良反应出现于开始用药的第1周内,随着时间的延长,机体能逐渐耐受。有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在经过对症处理后仍能继续用药。

从本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多瑞吉或奥施康定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都有理想的止痛作用,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瑞吉在疼痛控制上略优于奥施康定,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奥施康定,而且多瑞吉特别适用于消化道症状较多,需禁食或无法进食(如晚期消化道肿瘤及并发肠梗阻)的患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不同癌痛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用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药物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达到为肿瘤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Lu L,Zeng J,Chen Y. Quality of reporting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nducted in China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11,11(6):871-877.

[2] Hjermstad MJ,Fayers PM,Haugen DF,et al. Studies comparing numerical rating scales,verbal rating scales,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s for assessment of pain intensity in adult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J Pain Symptom Manage,2011,41(6):1073-1093.

[3] 张冠中,谢晓冬.刘大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72-74.

[4] Terret C,Albrand G,Moncenix G,et al.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or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PPT)? That is the question [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1,77(2):142-147.

[5]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

[6] Elkins G,Johnson A,Fisher W. Cognitive hypnotherapy for pain management [J]. Am J Clin Hypn,2012,54(4):294-310.

[7] Plante GE,VanItallie TB. Opioids for cancer pain:the challenge of optimizing treatment [J]. Metabolism,2010,59 (Suppl 1):47-52.

[8] Elsner F,Zeppetella G,Porta-Sales J,et al. Newer generation fentanyl transmucosal products for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cancer patients [J]. Clin Drug Investig,2011,31(9):605-618.

[9] Bilen A,Ali A,Alkan I,et al. Comparison of transdermal fentanyl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elders [J]. Agri,2012,24(3):111-116.

[10] Ravera E,Di SS,Bosco R,et al.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tablets after transdermal-based opi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non-cancer pain [J]. Aging Clin Exp Res,2011,23(5-6):328-332.

药剂学的定义篇7

临床药学是对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研究的一门药学学科,其主要是对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时发挥最高疗效的方法。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临床药学中开展对药学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最普遍的解释。这一学科从出现开始,就走过了不同寻常的道路[1]。即便最近几年医学界不断提升了对临床药学的重视度,临床药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处于失衡状态。更不能说临床药学中对药物调剂的研究,根据这些,本文作者对临床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1临床药学的发展

临床药学最早提出是在美国,我国也在这一时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1964年,全国药剂学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几个主任药师首次建议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因而可以看出我国对临床药学的研究相对较早[2]。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对临床药学的研究较早,但是发展却即为缓慢。直至1987年,我国才正式的对12家重点医院批准作为全国临床药学工作的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极大程度的加快了医疗机构重视临床药学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国家中药管理局以及卫生部颁布的规定中明文规定三甲医院必须实施临床药学工作,因而将其列入考核内容中。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加深,步伐逐渐增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合理应用药物的情况,合理用药必将引导临床药学发展出一片广阔的空间[3]。

2临床用药现状

依据我国新华社2008年调查研究得出:全国由于药品不良事件和反应引起人员死亡的数量可达到24万,与每年道路交通引起死亡的人员、工伤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数量总人数相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临床用药上具有很多安全隐患,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现今医疗行业中,10%左右的医疗问题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这主要是因医生的医术虽然精湛,但是缺乏临床药学方面的知识,药师虽然了解相关的药学知识,但是因职业分类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干预[4]。加强药物调剂工作以及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医疗行为不断的延伸,也是保证向患者提供合格、合理药物的重要保证,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来说意义非凡。

3如何进行药物调剂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药物调剂工作属于药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工作是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执行的,对相关的药品进行调配。当然,这一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其要求负责药物调配的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对其进行药品调配时,要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认真核对,如发现存在问题,应立即与医生联系,确定没有错误后才可将药物交到患者手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药物的标签进行认真核对,核对标签是否与医生开具的处方相一致。为了预防患者将药品拿错,药房的负责人员要分类存放相应的药品,具体说就是将消炎类的药物全部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如果真的需要对药品进行调剂,可以直接到这个区域进行调剂,经过核对后可以很快的将药物交给患者,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再次拿错药品的几率[5]。现今,大多数医院为了有效的降低药品调剂出现错误的几率,在核对药品名称和种类时,固定安排两名药师进行反复核对,这样就能够将药品拿错的几率进一步降低。这是因这种方法临床效果较好,大多数医疗机构效仿了这一方法。

容易出现药物调剂差错的另外一个环节是医嘱转录的过程,绝不可以根据个人经验将已经包装好的药物随意发放给患者,应根据医嘱对药物进行调剂。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服药的时间进行关注,例如注意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假如医嘱没有做出特别的叮嘱,应嘱咐患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服药。另外,药品质量是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药师需要定期对药房内的药品进行检查,查看有效期,如有过期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在发放药品时应先发放近效期的药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4小结

药剂学的定义篇8

【关键词】医院药械科;管理模式;科学管理;人工测算

1绪言

众所周知的是,医院的药械科是根据医疗、预防以及科研的需要而提供药品、制剂、器械以及卫生材料,并配合指导临床合理的进行用药的部门。它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供应保障部门,而且还是一个负责临床药学工作以及药事组织管理业务的技术性的科室。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医院药械科对于整个医院的重要性意义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而医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给医院药械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挑战,在现时,如何有效的分析药械科的管理经验,探析适应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药械科管理模式,是我们在现时必须认真关注的一个问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医院药械科的传统管理模式研究

传统的药械科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其一是“事务型”,这种管理模式将药械科的工作重点放在对药品的采购、调剂、制剂以及器械和设备的维修的基础之上;其二是“企业型”。“企业型”的药械科管理方式就是以药品制剂的生产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时期的实践检验,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运营已经从根本上不利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以及技术服务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在管理内容上还是管理形式上,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改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医药科学的完善与发展其实也在促进和影响着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

3.医院药械科的新型管理模式探析

上一篇: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范文 下一篇:交通运输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