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0 17:32:20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研究;银川能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07-02

根据中发[2004]16号,教社政[2005]5号和教社政[2008]5号文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精神,经过多年探索,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得以确立,理念得以树立,实践教学积极开展起来,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相辅业已成为共识。各个高校根据校本实际探索了实践教学的不同实现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随意性较强,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参与程度不足与低效问题。因此,构建实践教学内涵精准、形式合理,实效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育者理性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含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组织下,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途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基本理论、原理,从而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教学模式。”[1]首先,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形态的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体现课程形态,纳入课程体系,是课程体系中与章节内容教学等量齐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第二,实践教学是基于理论形态的教学。思政课在未确立实践教学制度前其最直观的感受是理论课。在引入实践教学之后,则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起到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桥梁作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实践教学不是也不能脱离理论教学,也不是泛理论的实践活动,它的任何实现形式必然以理论的精髓渗透于内,实践的形势表现于外。第三,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组织的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然是课程形态的,就得有配套学分、相应学时、一定场所,并且还要有严密的组织过程。即是说,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要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有组织者、实施者、要有科学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那么,什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内涵呢?从以上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探讨可以得出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基本含义。所谓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的类型化、模块化、实践化、应用化,它是与理论教学模式的并行相辅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性特点。首先,它是思政课的类型化、模块化。在五门思政课中,广义上看都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的模块化教学。因为每一门思政课都具有自身特点的教材体系、知识内容、理论侧重,每一门思政课都是一个类型,都可以设计为一个大模块。正是由于每一门思政课都有其特殊性,据此可以进一步设计出几个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小模块。第二,它体现了知识的应用化,理论的实践化。实践教学模块化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原则,而且可以贯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是不断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实践教学模块化表象上是方法层面的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从范围上要覆盖所有思政课,覆盖到全体学生中(本、专科学生)。但囿于每个高校思政课的校本实际,这种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则可在较为成熟的思政课中先改先试,总结经验,逐渐推广到所有思政课中。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实践教学模块化要有一个通盘、总体的考量。首先,教育者要通盘考虑各门课程的理论侧重,针对各门课程自身的不同特点形成模块化设计的基础。其次,要总体考虑单独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据此确定具体的模块内容与操作形式,既要突出本模块实践化、应用化的特点,又要体现本模块知识、理论侧重上的特色。最后,不论是大模块,还是小模块,实践教学的终极目的是知识的深入挖掘,理论的潜移默化,情感的凝聚升华。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要体现校本实际,创造校本模式。各个高校的思政课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传统,甚至是在教学和管理上形成了某种范式。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校本实际。一是要结合自然而然形成的教学传统,适当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因地制宜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块划分。二是在实践教学模块的的划分、内容难易程度上的确定要结合高校学生层次及水平,低估或者高估学生实际而盲目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做法都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错误表现。在尊重校本实际的基础上,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探索要勇于创造校本模式。所谓校本模式,即“在当今信息时代,高校立足于校园,立足于课堂,让小课堂浓缩大社会,在学校设计和教师组织下,通过课堂实践、科研实践或虚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知社会实践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探讨、回答和解决实践问题,帮助学生深化认识、磨炼意志,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感悟思想理论、增进政治认同。”[2]校本模式立足于学校教学与管理传统、学校环境和资源,因此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要挖掘学校本身的教学潜力,内化这些元素。校本模式要求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突出教师的主导、指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强的作用。这就排斥了“放羊”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程序化的规范管理充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参与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要体现出静态的模块特征和动态的知识、理论更新的教学运行于管理特点。所谓实践教学静态的模块特征是指模块设计的固化,这体现对实践教学理念的尊重和教学设计规范的执行,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不断往复的可资总结与提升的模块形式。所谓动态的知识、理论更新是指随着课程教材知识体系的变动和重组以及指导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体理论的创新而不断更新各个实践教学小模块的教学内容。譬如,2013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理论局的相关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编写组都对各门课程进行了修订。因此,要及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涉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块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三、银川能源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与实践

银川能源学院是民办高职本科院校,完整地开设了五门思政课。结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根据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正努力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在其中三门课程上先改先试,初步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基本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观念教育。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书本知识应用化的特点,以“道德法庭”和“模拟法庭”两个小模块进行。“道德法庭”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与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道德教学案例,提炼出辩题,划分出正反方,把学生分出若干组,每组都有正反方,教师对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观点凝练、辩论技巧的指导;把“道德法庭”移入教室,进行辩论,教师联系课程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最后点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模拟法庭”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与课程紧密结合、具有普法性质的焦点型刑事案例,将学生分为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被告组及证人组,各组分别选出担任法官、公诉人、犯罪嫌疑人、辩护人、证人、书记官、警官相应角色;把刑事法庭移入教室,庭审结束,教室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学生通过全过程参与性体验,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理论内化性的特点,以“影视教育”和“社会调查”两个小模块进行。“影视教育”模块,是指在教师主导下,精选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视资料,选择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组织学生观看。观看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观后感或者心得体会报告并发言讨论,教师认真批阅,按水平高低分别打分,进行全面点评,从而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国情意识。“社会调查”模块,是指教师结合课程知识与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设计调查主题,在校内外不同环境下分组围绕主题进行社会调查。个人写出调查心得,小组写出调查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交流,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把握。通过理论内化,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自觉树立“三个自信”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侧重于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回味式学习特点,以“读书悟人生”和“慧眼看事物”两个小模块进行。“读书悟人生”模块,是指在教师主导下选择马克思经典作家以及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思想的相关篇目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文章,提高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慧眼看事物”模块,是指根据课程章节内容,教师精心选择经典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看事物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校实践教学模块化的设计、实践在指导思想上严格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在课程教学组织上因地制宜,切合自身实际。首先,每个大模块的实践教学都撰写教学大纲,编入教学计划,这体现了对实践教学制度的尊重。第二,每个大模块的实践教学都划分学分,给予学时保障。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本专均划给1个学分,都给予16个学时。“道德法庭”小模块配以6个学时,“模拟法庭”小模块则配以10个学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本专科都划给2个学分,给予16个学时。“影视教育”配以6个学时,而“社会调查”配以10个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块划给1个学分,给予16个学时。“读书悟人生”小模块配以10个学时,而“慧眼看事物”校模块则配以6个学时。第三,所有类型化的实践教学模块均按照小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设计了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教材)和具有规范文本格式、可评价考核的实践报告。第四,所有实践教学小模块的评价考核均设定了分层级成绩考核标准,既体现了对知识、理论目标的考核,又体现了对情感目标的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0(8):41.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多年来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层次依旧较低,在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外部环境下,未来能否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能否保持良性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战略定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仅位列第48位。中国社科院的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也承认,中国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为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上发达国家大多已明确将高等工程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内来看,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突出以工程能力和素质为本、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旨在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制度化合作,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努力丰富高校实践教学内容,革新工程人才培养方法,优化工程人才结构,构建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该计划为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机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功能研究

“卓越计划”实施仅两年,学界开展的各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解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实施要求和基本原则;总结国内高校工程教育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梳理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卓越工程师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校企合作有效途径;聚焦创新工程教育评价体系等。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已高度认同转变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开展的各项研究数据详实、分析入微、对策细化、建议可行,有效凝聚了工程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中功能定位的研究十分匮乏,相关研究意识不足,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发挥。

1.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去分析定位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内在素质、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中载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2.提升实践活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扎实的实践活动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上,还包括学生的学科素养、职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责任意识和人际合作技巧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本质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志愿者公益劳动、企业参观、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亦是有效激发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卓越的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创新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1.当前思政工作中的主要弊端

“卓越计划”实施两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工作定势依旧存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其次,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差异化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辅导需求。再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支撑不足,尤其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制定学业发展目标、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新人格品质以及励志教育等方面,教育者缺乏有效的切入口和实施途径。此外,“3+1”培养模式下(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是毕业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2.“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第一,强化实践意识,突出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卓越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生产实习等平台资源,加强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体验,在实践中“转识成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形成创新的品质和人格,使学生的兴趣、个性、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增强思政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工具本位”倾向,过多地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人的本体价值,个性、独立、自由得不到普遍认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不断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等带来了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频出不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做到“三贴近”,关注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提升个性辅导针对性和能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素质等均衡发展。

第三,注重教育效果,提高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为一体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该群体中专家比例低,精英队伍辐射力度不够,加之部分教育者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致使实际教育工作中的盲点多、学科支撑不足、教育效果有限。在研究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和途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思政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注重思政工作者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调整、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工程学科兴趣和动手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实效。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压力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约束机制的不到位,使得企业参观、实习及联合毕业设计等环节时间不集中,实践内容一定程度上存有随意性,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校企合作易流于形式。“卓越计划”规定的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高校方面来看,可有计划地选拔教师到企业工作1-2年,承担学生企业实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衔接思政教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知识产权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268-271.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3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路径与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当前,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路径选择上,应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多方式的实践教学系列模式。

(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就是通过举办适应课程内容要求的课堂讨论、观看录像、即兴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录像、课堂演讲等。

1.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讨论课上既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自始至终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积极发言,并对课堂讨论进行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总结分析,及时修正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效的课堂讨论,既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起到明辨事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活跃气氛的作用。

2.观看录像。录像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直观素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每门课安排2-4学时的录像课并纳入授课计划。观看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就片中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要求学生在每次录像课后写出观后感。

3.课堂演讲。教师给出演讲素材,要求学生到讲台前围绕所给素材进行讲演,每次仅限2人,每人不超过3分钟。课堂演讲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而且便于他们加深对教材有关知识的理解。

(二)校园实践教学模式

校园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引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校园实践教学包括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等。

1.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展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部门通过加强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院系的通力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征文比赛、网络主页大赛等,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沟通协作、锻炼能力,加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形成,而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距离拉近,在大学生心中鲜活、生动起来,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2.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渗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社团是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倡并帮助学生办好社团内部刊物,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把社团办得有声有色。社团每次主题活动都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住时政热点精心设计,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觉自主的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社团逐渐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园。

3.举办专家讲座。为扩大学生校园实践的信息量,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作理论和形势政策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地发展规划及当地的现状、发展前景,让学生进一步看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家乡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向学生介绍当前重大理论前沿问题、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系统掌握并提高运用理论分析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社会为课堂,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社会实践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志愿服务等。

1.参观访问。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所谓参观访问,是指大学生在任课教师的直接带领下,去革命老区、工厂、农村、部队、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学习,以获取知识或信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访问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当前参观访问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升华理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假期时间,围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开展调查活动,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调研成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社会调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实践教学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保、企业管理、财政税收、交通、市场、诚信、农村改革、留守儿童、扶贫、农村社会保障等进行社会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不但全面真切地了解了国情民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浓厚兴趣。

3.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各种公益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勤工助学等;在学雷锋日等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开展道德宣传、文艺宣传、普法宣传、环保宣传等;开展扶贫助弱、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卫生服务、便民服务及文明共建、文化共建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路径选择。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开展和顺利推进,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创建实践教学基地

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战略依托,有了这个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经常性、持久性和规范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典型性、多样性的原则严把质量关。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的革命胜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图书馆、文化公园、歌剧院、美术馆、心理协会、琴棋书画中心等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落后地区建立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与残疾人联合会、捐赠站、救助站、福利院等建立社会服务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的实习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不仅成为他们了解国情和社会的窗口,更成为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最深的社会实践。

(二)确保经费投入

经费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学生多,范围广,工作量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交通费、通讯费、食宿费、场地费、门票费、资料费和外聘人员讲课费等费用。没有经费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无法顺利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从而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1]各高校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按照学分和学生人数确定经费投入比例,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监督环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检验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督促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成果、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效果这三个因素给出实践环节的成绩。在评判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时,把学生自评、学生学习小组互评、教师评分结合起来,按学生对该成果贡献的大小进行评定;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指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跟踪记录、实践接待单位的证明及反馈评价等进行评定;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如口试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与小论文、调查报告相结合等方式。这种综合考核能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公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可以保证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确定性、参与全员性和管理规范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来,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使其享有和理论课同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时间、场地、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保障,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把实践教学的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殿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社会实践教学 项目化管理

[作者简介]李乐霞(1977-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庆林(1966- ),男,江苏涟水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黄志国(1974- ),男,安徽宣城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三位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33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D/2011/03/045)和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度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主体间性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R-224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59-03

高职院校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思政课05年新方案,大力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力度,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重要窗口,成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和培养职业品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仍存在内容简单化,缺少系统性和意义性;参与精英化,缺少全员化和主体性;实施随意化,缺少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教学形式化,缺少实效性和辐射性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尝试利用项目化管理来指导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以解决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和优势

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项目化管理中系统管理的优势,把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作为管理对象,对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通过建立项目的规划、实施、考核、评估制度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最终实现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方法,有一套标准体系和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思路,使传统的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焕发出新生的活力。

(一)有利于保证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意义性

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十分强调目标的科学性(规划性)和意义性,目标不经详细方案规划,不经专家论证和比较鉴别不可能立项并通过。这就要求实行项目化管理的思政社会实践活动要在符合高职特点、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依托行业特征和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提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而又明确的目标。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参与率和学生学习主体性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操作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手包办、单方面安排实践内容,学生被动参加;组织实施多采取形式主义的参观、调查等方法,缺少对实践活动思想性的深度挖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积极性不高。项目化管理理念十分强调群众参与性,项目的完成强调群体积极性的发挥,又注重团队协作,因此要求围绕“项目目标”组建最有战斗力的工作集体,步调一致地进行工作。这就能使学生在选择实践项目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有利或不利因素等实际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方式,提高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和主体性。

(三)有利于确保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项目化管理要求项目必须有具体的行动过程、确定的完成期限和相应的经费预算。这就要求思政部制定实践性教学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目的、总教学时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体系;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合理规划项目费用。对每个学期选择的实践教学项目要制定专门的项目书,明确实践教学主题、实践教学方式和经费、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要求等,尤其是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安排,形成严密的计划。

(四)有利于提高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辐射功能

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性和意义性的统一,参与全员化和主体性的统一,组织灵活性和实施规范化的统一,实现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育的统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实践项目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思维方法得到训练,增强了创新精神;增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够科学、理性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国情;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了缜密思维、勤于思索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树立了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积极上进的态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的运作过程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2008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

(一)项目化管理下的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理念与课程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强化竞争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实施全员育人方针和倡导自主学习原则,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培养学生思考、学习、独立、协作的能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知行统一、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实施“12345”课程教学体系: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两个环节,即必修与选修两个环节;三种途径,即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中心、校园实践教学为平台、社会实践教学为补充;四自方针,即学生自选实践项目内容、团队与指导教师,自主设计方案和完成实践准备,自我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自行组织讨论总结;五个结合,即专业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等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知行统一。

(二)项目化管理下的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

完整的社会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包括立项指南与动员、立项申报与批准、项目实施与检查、讨论总结、结题验收和表彰评比六大环节。

项目化管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围绕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和能力训练。学期初,思政部教师根据已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库和组织编写的实践教学项目指导书,本学期不同年级学生实践项目立项指南,开展广泛、深入的立项动员;学生成立项目小组,自组项目团队和自选指导老师,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立项指南进行具体项目的策划,提交立项申请书,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立项申请书进行评审,必要时可召开立项答辩会,确定立项结果,未获批准的项目改进后仍有机会参加二次评审,获得批准的项目由项目小组预支部分经费,按照计划进行运作;项目化管理办公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进行检查、督促、指导,提供改进意见,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高效有序地进行;指导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做到同类实践项目的总结讨论深入到每个班级,以确保实践项目能够覆盖全体学生,增强实效性;项目化管理办公室要对学生实践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由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验收,对验收合格者下发剩余经费,对项目执行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实施;学期末,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部项目的表彰评比,总结经验,对优秀实践项目进行奖励,将有特色、有实效的项目发展成为精品项目、品牌项目。

三、建立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改革过程中,以“确保重点项目实施不受阻,确保广大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标,采取多项举措,实现了学校、社会和学生关系的协调发展,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思想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鼓励支持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为项目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动力支持。同时,组建专门的项目化管理组织机构:第一,成立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负责人和思政部主任共同组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成立由思政部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学生辅导员以及外聘社会专家构成的项目化管理办公室,作为项目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协调机构,负责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指导、协助沟通和客观评价,从而强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

(二)配备立体化的项目化管理师资队伍

实践指导教师是推动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主体,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为此,管理和凝聚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构成一支人员分布广泛、立体化的教学团队是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所在。功能互补、有机统一的师资队伍不仅有效弥补了思政部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落实了“全员育人”的方针,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极大地加强了信息沟通和管理,有效提升了教师对实践项目指导的针对性和办事效率。

(三)整合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开发实践项目资源

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立和持续研究,为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条件。首先,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中心。通过恰当的实践项目使学生了解不同专业、工作岗位对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行业发展未来;选择各院系建立多年的、成熟的专业实习基地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协助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承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以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的形式写出实践项目成果,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组织回校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些集思想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实践教学项目,能促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尽早进行职业定向,促进职业发展。其次,以校园社会实践为平台。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班团会、辩论演讲比赛、社团活动中,为之进行全程指导,提高实践项目的思想性和活动品质,助力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最后,以校外社会实践为补充。挖掘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的地缘优势,建成20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此为依托,先后组织开展“弘扬恩来精神、塑造精彩人生”“参观淮安经济开发区,体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暑期三下乡、服务社会”等多项实践教学项目。以高标准、多功能的网络化的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有着丰富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教育情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保障经费投入

社会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我院积极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的要求,按照不低于年生均15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并直接划拨到思政部,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下专款专用,使思政实践教学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和使用自由,保证了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各项目的正常实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建立健全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的各项制度

这是项目化管理的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首先,制定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项目库”,再配套编写实用、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形成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文件和资料系统。其次,与“项目规范”的实施配套,建立教学检查与监督调控制度、过程统计制度、经费使用制度、成绩考核评估制度等过程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实践教学规范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过程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系部学期实践教学项目安排、教师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严格按“项目规范”制订;按项目化要求检查监控实践教学项目、考核项目执行吻合率;按项目考核规范检查经费使用情况和实施实践考核与成绩统计分析评估等。这将有利于对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予以规范化,避免活动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总之,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为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相反,未来我们仍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继续加强对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的流程化管理,持续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增强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阳,汤兴荷,朱琰.高校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1-0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讲授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理论讲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环节都形成了统一的制度,教学规范,但理论教学枯燥,与中学知识有重复,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师生的教学兴趣,巩固教学成果,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学院特色,开辟实践基础,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新生的教学环节,各高校态度不一。有持赞同态度的,认为客观了反映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实践教学由学生工作部门、党委、团委开展即可,实践教学增加老师负担,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总之,实践教学的开展引起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内容与方式的重大变化,规范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政课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理论功底可谓深厚。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认为相应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内容老生常谈,学习兴趣不高,课下不看教材,作业网上下载,考试临阵磨枪,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上课是“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范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军训、创业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检查和巩固,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

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负担过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关于理论教学,已经形成完整、规范、系统的管理质量,在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也形成了监控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行实践教学,教师任务繁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班教学,一次课大概有100-150个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每个教师要安排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从教学基地的选择到活动的策划、学生实践,最后到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教师苦不堪言。这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很难纳入学院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学生的出行时间安排、费用安排都很难控制。实践教学从短期来看,安全保障成为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是由带队教师负责,还需要学校提供经费资助,大量学生的外出,教学效果很难保障,老师深感责任重大,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教师对校外实践活动顾虑太多,从而严重影响老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践目标、内容、教学大纲、成绩评定、监控体系等制度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门课的实践教学也涉及以上多个领域。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如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考核办法,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到位。老师安排社会实践具有随意性,很少向教学管理部门报告,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报告网上复制粘贴,小组活动中滥竽充数,实践成绩的评定很难反映真实的实践过程,缺乏规范和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的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在实践主题的选择、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学院、教务部门缺乏统一的指导。实践成绩评定中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教务部门也很少对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监控,认为这是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也很少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主题、形式、特色、效果进行评定,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多头管理,事倍功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时期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大学生实习、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共性,有相通之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著名企业都是实践教育的最佳场所。在现实中,学生部门、青协、团委、党委各自为政,实践主题重合,导致实践活动过多或过少,学生实践报告负担加重,效果不明显。

四、规范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思政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要把它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不可分离,必须有机结合。要求从全院的宏观角度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方式、课时,教学目标,各级部门从人、财、力等方面进行全力支持,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整体规范,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按照理论课的标准制定教学课时、教学大纲、实施办法、考核方式等具体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部门与教务部门、学生部门、团委、党委在实践教学中的职责,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实践教学,其他各部门开展自己职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到不重复、不浪费,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导原则、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成绩考评、责任归属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17-02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知不够。高就业率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最大的追求,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短期的高就业率并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而长期的高就业率首先来源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刻认知。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刻全面的认知,就不可能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重点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毕业之后能否实现就业,而对学生一生的职业规划不甚重视。相对来说,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比实现短期高就业率付出更多的人力财力,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可以说,这样的一种把短期高就业率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的短视,呈现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的认知程度。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地位相差悬殊。为了顺利实现毕业生就业,许多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生需求等确定的,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技能;不仅需要学生在职业态度和观念上发生转变,还需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职业理论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统一。这是需要贯穿于学生整个高职受教育时间的课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有别于其他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如此的差异性,使得其难以归类进常规的学科属性划分序列。因此,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造成了课程教育体系不完整,使得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空间和时间被其他课程挤占,逐渐走向边缘化。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在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就业工作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坚定为职业规划而努力的信念,为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世界的转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可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认识职业的机会,但是目前很少高职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结合起来。常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两张皮,互不干涉。其实,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两者在教育主体和教育目标上具有共同性,都是符合受教育者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两者教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都以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都试图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谋取一定职位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显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缺陷的,是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位。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在于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贯穿于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全过程。在新生阶段,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国情、社会、职业、自身和历史责任,为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在开展专业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成才、就业与人生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理清社会焦点问题思路,及时教育和引导,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毕业阶段,时刻不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认真及时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温暖学生,鼓舞学生。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应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改变目前该课程被边缘化的状况,尽快明确该课程的学科属性。严格按照教育部2007年12月发出的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教学要求》的规定,学时不少于38学时。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了多种要素的开放性系统,难以在短时间内认识和理解,而必须使之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重视,在比较长的时间里,逐渐成为教育客体稳定的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保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独立性,还要通过制度规范来提供制度保障,不能因学校主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学校主管领导的意志改变而改变。不仅要开展调查研究,还要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

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位,也离不开一定的经费保障。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关键是做好硬件和软件的准备。足够的经费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条件,也为教育客体充分理解就业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足够的经费才能为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办公经费、办公设备和办公场地,才能聘请高水平的有经验的人才为该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出谋划策,形成本校独到的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以及师资培养与课程研究,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进步。

(二)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教学改革。这样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重点,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与目标”。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既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又能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社会变迁实际,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使学生在双向交流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形成较高的解决自身择业、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同时,需要改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监管模式。高职院校应该选用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编写适用的教学大纲和规范的课程讲义。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包括生源条件、师资条件、学校硬件设施、学生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作出及时调整,进一步完善授课计划和教案。这些教材、大纲、讲义和授课计划,只有在有效的监管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对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确保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标杆,创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新的管理学生模式有利于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而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能充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成长阶段,自制力不强,但可塑性很明显。这就需要有效、可行的行为规范作为约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引导和激励。需要完善学生发展素质测评制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行科学全面的目标管理,在客观、科学和可操作性的测评制度下,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学生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共青团是植根于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与学生联系密切,应该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丰富校园活动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进而缺乏职业规划意识乃至在择业中茫然不知所措。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多种活动,比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和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讲座、演讲、座谈等,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组织多样化、系统化、规模化的职业实践活动,比如创业设计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和把握职业的需求,反思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和就业观念。

(五)以职业实践为导向,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人意识,深化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深化在校期间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有机会直接深入到社会中来,了解更为直观的职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了解更为具体的社会变迁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现状,体验最真实的职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态,进而有针对性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纠正不正确的就业观,纠正不正确的对人对事的观点和看法,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成长道路上的新飞跃。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走向社会。只有扎根社会的需求,认知社会的变迁,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切合学生的人文关怀需求,更加容易取得长效性。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求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好、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2005(2)

[2]钱焕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21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60

[4]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作者简介】赵杰民(1982- ),男,广西大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辅导员,讲师,职业指导师,硕士;刘 飞(1978- ),男,广西北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辅导员,讲师,硕士。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创新教学 研究

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实践教学在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重视和研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于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和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强调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当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状况复杂,文化基础、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不好;有的学生政治意识不强,思想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文明素养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途径,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广泛的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顶岗实习、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磨炼意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加大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既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又是职业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敬业乐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等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中纷纷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但不管如何进行调整与改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会突出一点,那就是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尤为如此,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主体教学,职业院校思想组织理论课实践教学承担了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是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政部门的积极探索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由于职业院校的条件限制和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等特点的限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有待加强。

近年来,职业院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实效性还有待于加强。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对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没有周密的安排和规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实践经历弄虚作假,实践报告东拼西凑。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许多院校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奖惩制度,实践教学评价随意性大,没有规定明确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和实践教学津贴,难以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加上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自制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学校稍有管理不严和组织不力,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在一些职业院校教师中,往往存在着用旧事例,讲新理论;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讲理论体系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底气不足等现象。作为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广阔的社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要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根据教学内容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全校性公共必修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较多的时间研究实践教学,不少教师的素质也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有的教师知识面较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欠缺。有的教师社会接触面不广,组织能力不强;有的教师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对实践教学方法、规律及特点把握不透。教师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所以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领导层有重视专业课教学而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倾向,在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主要偏向了专业课建设,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挫伤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有的教师习惯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是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上有偏见,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乏味,可学可不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付了事。学生普遍强调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专业实践课,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因而,职业院校端正办学思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先导。

(四)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薄弱。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完善好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但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对校外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不足,对当地教学资源利用不够,与本科院校相比,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十分欠缺。有的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也非常薄弱,更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无法利用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如此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缺乏社会资源的辅助和支持,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周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计划。

制订周密的实践计划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第一步。一个好的方案能够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行动依据,使师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围绕实践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实践效率。因此,职业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让思政课教师和学生都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和任务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目标、实践选题、实践时间、实践规则、经费预算、效果反馈及不同形式下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教学计划中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学分及课程安排,实践教学成绩等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范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程和教案。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套规范的工作规章制度,应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方法、内容与组织形式、实践的成果、相关人员的安排、部门协调和教师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教学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监督与检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严格的处理,促进和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工作。

(二)加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规范化的前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出了利用学校专业实习基地开展职业道德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创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整个实践教学引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比如,可配合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拓宽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类型,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的基地化,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各专业院系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并与各专业院系学生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共同完成。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有效合力。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定期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各行业对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使学生更容易将课堂理论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教化”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实现“知”与“行”的合一。

经费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加大和按照要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预算,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对于职业院校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费往往严重不足,学校的预算经费也是有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职业院校就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社会支持,校友捐赠等办法筹措资金,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

(三)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

要提高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合理运用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是运用较多和较早的一种模式,它主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原理规律、知识理论、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模拟等方法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围绕教材中的授课内容,教师做引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注入实践内容。

比如,案例讨论是职业院校教师用得较多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在运用前,教师要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出说明某些理论和原理的典型案例;学生要围绕相关内容做些思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围绕案例或交流有关信息,互相启发思考,发表相关看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可视情况做适当引导,但不表明自己的见解,以免影响学生发表观点。最后教师要进行相关总结,课后学生可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撰写心得体会上交。案例讨论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原理和理论的理解,又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选用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开展学生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学校的第二课堂及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或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研讨会、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参与组织实施,这是区别于学生校园自主实践活动的一个显著标志。

3.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模式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所进行的一种实践教学。职业院校有很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这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主要模式。同时,职业院校还与很多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胜地等签订了实践教育合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同学参观学习,让学生参与基地的有关生产服务活动,培养其职业道德,提升其综合素质。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突出了社会教育功能和学生自主学习精神,通过基地见习学生在情景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直接触动。

4.大胆启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场景是完全开放的复杂社会。相对于基地实践教学而言,学生面临处理问题的更加复杂,因此它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能够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也可以进行义务劳动,送科技文化下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观学习、慰问演出、挂职锻炼,等等。这些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做好实践教学前的充分准备,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职业院校教师在实施这种方案和教学模式时,既要明确学生的实践活动方向,又要做到对学生实践结果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较常运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四)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这既包括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又包括对学生的实践的考核评价。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评估,主要是考评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师是否及时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是否按照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及批改实习论文的标准计算。对学生实践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态度、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实践成果水平的考核。建立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并加以严格考核,是促进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实践,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郑向东.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J].社科纵横,2007(7).

[2]李木柳.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及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3).

思政实践教学计划篇8

关键词:协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23-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人才。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性与实践性教育并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诉求的体现。高校应全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多点交叉的协同创新互动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聚合效应[1-3,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协同效应[4-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了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协同创新的平台,将二者紧密的衔接起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从满足客体需要性出发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需要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社会适用人才的目标。具体地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共同达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标。二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对象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综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并为实现规划目标进行的合理设计,针对性非常强。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点和相通性,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第二,培养过程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实践的价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讲,实践性是它的关键指标,大学生职业素质、素养和心理、性格等培养都必须依赖实践,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协同发展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从单调枯燥和晦涩难懂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供职业素质培养和正确择业行为。第三,培养环节互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强调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个人与社会和集体的协调等,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践,二者交叉互补。

上述特点说明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者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策略

第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从思想上奠基,然后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正确、合理的选择职业,认真、踏实的对待工作,以努力工作为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大局为重,个人为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及时准确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内心需求,及时进行引导和心理咨询[9]。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借助主题活动来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形势政策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第二,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根据大学生培养各个阶段,制定协同发展总目标,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作为区域协同的子模块来设计,按照个体需要、平台需要和教育需要制订实施方案,全面覆盖所有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发展平台,对大学生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校外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业余活动等环节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培养自己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同时,通过协同平台可以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职业素养缺乏、职业偏执等一系列问题,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第三,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化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材设计方面,必须花大力气和高的代价构建若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团队,开发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编著符合实际需要的、知识新颖的教材和教案。经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同平台的教育,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到职业规划的进程中;通过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能够从职业规划和思想品德上都得到老师的指导,时时刻刻处于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当中,通过不断修正和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四,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是社会的人,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运行。高校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特殊社会,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大育人体系来协同进行。同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协同作战。(1)完善管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明确了高等学校要加强党的领导。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主要团体,学校党委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领导工作,构建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和思想教育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2)完善培养体系。就业部门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放在突出的位置,为此应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还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变性和现实意义,高校要投入专门力量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还应该加强重点教材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尝试建设就业指导学科体系。(3)完善保障体系。从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出发,按照功能模块和培养层次开发大学生培养软硬件系统平台,从职业倾向测试平台、就业体验和指导系统、模拟就业市场平台到大学生就业追踪平台系统、职业再教育测试及评估系统等,全面完善服务体系,使学生从一张白纸到社会适用人才、精英人才,全力实现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第五,个性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课堂教育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大学教育通常以共性教育为主,没有办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开展个性化教育。而新一代大学生受时代气息的影响,思想活跃,迫切需要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因此,根据现有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适时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既可以弥补共性教育的疏漏,又能迎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教育的正确方式。

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协同,人财物聚合,政校企融合,以个性化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以人为本,推动合格的适应人才的培养。

三、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品德建设展开,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贯穿始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平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和精神指导,以大学生个体为对象,找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方法和策略。二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合力育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有修养、懂专业的社会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

[2]湛风涛,逯登宇.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3):105-108.

[3]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6:3-15.

[4]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1-5.

[5]李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8-25.

[6]王英靓.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23-25.

[7]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6):40-42.

[8]张敏坚,张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6-159.

上一篇:个人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工地培训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