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5:35

信息共享管理

信息共享管理篇1

[关键词] 供应商管理库存 信息共享 风险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与信息共享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指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其原理是供应商根据下游客户的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它是以下游客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中,信息共享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能够使库存费用下降25%左右,这不仅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更使得信息共享成为实施vmi的前提条件。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下信息共享风险分析

1.供应商信息共享风险

(1)供应商信息共享过度风险。供应商信息的过渡泄露,给供应商带来的后果是使供应商的竞争优势减弱。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和下游客户的信息保密程度。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共享信息的保密对于供应商的重要程度。如果是十分机密的信息,如技术、配方等机密信息的共享,将会使风险大大升高。风险的概率一方面取决于信息共享途径的安全与否,另一方面取决于下游客户的信息保密程度。

(2)供应商信息共享不足风险。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关系到下游客户的利益。当供应商没能提供足够准确的信息时,就会给下游企业带来风险。当信息不足或不准确时,客户所选择的供应商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供应商。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将会有很多,也会很严重,如质量问题、交货延迟问题等。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供应商对于客户的重要性,风险的概率则取决于信息共享不足的程度。

2.客户信息共享风险

(1)信息共享过度风险。下游客户过度的信息共享将使自己更多的核心信息向外泄露,如生产计划,库存状态,产品技术等。此类信息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将给企业带来丧失竞争优势的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给对手带来机会的程度。越是核心的信息,越能给竞争对手带来更多的机会,从而给客户带来更大的威胁。而风险的概率则取决于信息网络的安全和供应商对信息的保密程度。

(2)信息共享不足风险。客户共享的生产、库存等信息如果不够详尽或者有隐瞒,供应商将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从而无法准确的管理和控制下游客户的库存。由于库存控制的不好,将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库存过剩,这种情况给供应商带来的影响是产品积压,影响自身运作,而对客户却不产生影响;另一种情况是库存不足,给供应商带来的影响要弱些,主要是交货延迟和缺货,而给客户带来的影响要强些,主要是供应短缺,无法按时向下游客户交货。这种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对于供应商控制库存的重要性。如库存这样的信息,如果共享不足,将会导致风险的提升。风险的概率则取决于信息共享的程度。信息共享的越多,越彻底,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3.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

(1)信息共享过度风险。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说,由于供应商管理库存下信息过度共享,将会使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发生变化。过度的信息共享会使各企业之间相互不信任,担心对方会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这种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重要程度,而概率则取决于信息共享程度和保密程度。

(2)信息共享不足风险。由于供应商管理库存需要足够的信息做支撑,因此,共享的信息不够充分,将会使供应商无法准确掌握库存信息,从而无法准确控制库存,导致供应链的供需结强度减弱,链条变得松散,竞争能力下降。这种风险的大小由共享的信息种类决定,而概率则有共享信息的程度决定。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下信息共享风险控制

供应商管理库存下信息共享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共享的过度,另一方面是信息共享的不足。这两方面对供应链的影响如表所示。

1.信息共享过度风险的控制

从表1可以看出,信息共享过度风险对供应链影响较大。针对信息共享过度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策略。

(1)加强信息技术安全与防范。应用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保证传递信息的安全。同时,加强供应链成员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教育,从意识形态上杜绝信息泄露。

(2)建立契约约束机制。下游客户最害怕自身信息的过量泄露。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契约机制,可以约束供应商,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3)改善信任关系。供应链中过度的信息共享有可能破坏供应链关系,因此,通过建立供应链中的信任关系,可以提高企业间的信任度。如可以通过建立信誉档案,将企业的信誉信息记录备案,从而改良企业间的信任关系。

2.信息共享不足风险的控制

(1)良好的协调机制。当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不足时,往往导致供应链条的松散,尤其是下游客户信息共享不足风险会增加较多。这时需要供应链有良好的协调能力,稳定供应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尤其是核心企业要发挥领导作用。

(2)合理的利益分配。企业的利益分配取决于贡献的大小,而信息共享中共享的信息越多,贡献也越大。为了让企业更多的共享信息,应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本文从信息共享过度和信息共享不足两个角度,分析了供应商管理库存下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种类,认为信息共享风险对客户产生的影响较大,对供应商产生的影响较小。最后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认为建立约束机制,合理分配利益等策略可以对风险进行较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沈厚才 陶 青 陈 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1)

[2]霍佳震 隋明刚 刘仲英:集成化供应链及其研究现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1)

信息共享管理篇2

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信息共享;信息管理

近年来,我国缺陷产品召回事件愈演愈烈,作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数量大幅提升,创历史最高,汽车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1132.56万辆,同比增长103%。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截至2016年共召回汽车1298次,召回数量3668多万辆[1]53。从召回数量分析,截止到2013年,我国9年共累计召回数量达到1000万辆;2014年和2015年累计召回数量达到1000万辆;但是仅2016年,召回数量就已经超过1000万辆。由于缺陷产品召回危机事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动量大且操作较为复杂,因此无法依靠传统的召回模式处理。为使缺陷产品的召回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必须采取创新的、敏捷的、高效的应对措施,实现企业绩效的整合,平衡各方面资源,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最终实现物流管理流程效率的优化。由于整个产品召回管理的基础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和源头,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缺陷产品信息并进行集中分析处理[2]174,才能及时、有效地对缺陷产品进行判定、缩短召回时间、提高召回效率。因此,构建缺陷产品召回的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敏捷物流管理

敏捷物流管理(AgilityLogisticsManagement)亦称敏捷供应链管理(AgileSupplyChainManagement,ASCM),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它能够把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终端消费者进行统一的整合,并以核心物流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形成一个整体的、高效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物流网络链条[3]18。敏捷物流体系建设有三个关键点:成本合理、标准化提高效率、信息化带来可视化。为了完成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敏捷物流管理需要多个企业围绕某市场机遇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快速的重构和调整,以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这也是它动态性的一个体现[4]115。敏捷物流管理能够将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重组,针对敏捷物流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信息的需求量,重构整条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运输与仓储、销售分销和客户服务等环节,并通过信息传输将敏捷物流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环节外包”达到整个物流的业务集成,实现物流管理的敏捷性[5]93。我国是经济大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有几个产业能够提供支撑,从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方面都要站稳脚跟。但我们现有产业,从技术、工艺、设备,以及后端的物流、营销等都有很大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产品创新性要求逐步提高,导致新产品投放周期逐渐缩短,这必将引发缺陷产品数量的增加。一旦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就将面临操作流程繁琐的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信息流动量大,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多[6]17。因此,引入敏捷物流管理思想,能够缩短缺陷产品的召回时间、提高召回效率,是实现缺陷产品召回信息共享机制的必然途径。

二、构建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本文运用敏捷物流理论思想,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框架,构建缺陷产品召回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是敏捷物流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将敏捷物流思想全方位地贯彻和落实到缺陷产品召回工作中,准确地描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系统,为指导企业缺陷产品召回的各项活动提供有力平台。其次,对企业而言,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入口是缺陷产品信息产生后如何快速制定实施计划,提高企业产品召回管理水平。构建缺陷产品召回的信息共享平台恰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和逆向物流管理能力,并协助企业完善产品后市场管理。因此,将敏捷物流思想贯穿于缺陷产品召回的全过程中,有利于企业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本文将传统被动收集信息转变为主动搜索缺陷产品信息,为敏捷制定产品召回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如图1所示,为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由上图可知,企业收集到缺陷产品信息之后,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迅速进入风险等级评估阶段,颠覆了传统产品召回管理模式。传统的缺陷产品召回决策过程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首先需要针对收集得到的缺陷产品信息进行初步调查、核实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并通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初步质量评估,然后才能启动召回计划;其次,根据缺陷产品召回的数量组建召回小组、风险评估小组进行实施计划的制定,最后才开始进入召回实施阶段。因此,该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简化了原有的召回决策流程、提高了产品召回敏捷性,体现了信息共享机制的优越性。此外,在缺陷产品敏捷召回决策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缺陷产品进行危害等级的评估,该过程重点是如何深入追踪产品缺陷信息源头,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危害等级分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召回风险分类标准和企业产品危害等级分类标准共同得出结论,并且在评估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召回事件对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的风险[7]。评估完缺陷产品的危害风险等级,直接进入产品召回计划制定阶段,该过程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与传统的产品召回计划制定过程相比,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的缺陷产品召回计划实现了敏捷性,规避了传统制定召回方案中的临时设定阶段。本文构建的缺陷产品召回的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在发现缺陷产品之前,就针对不同产品缺陷情境开发出敏捷召回方案库,一旦出现缺陷产品,需要实行召回时,直接根据不同的产品缺陷等级和召回风险等级,快速选取恰当的敏捷召回方案,有效地提高缺陷产品召回的敏捷性[8]69。

三、缺陷产品召回的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本文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出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如图2所示。敏捷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融合柔性的生产技术,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如图2所示,在敏捷物流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手段,以便实现及时性的召回决策、系统性的全局考虑以及阶段性的任务分工[9]26。首先,需要对缺陷产品召回进行信息确认,通过缺陷产品召回信息共享机制来制定缺陷产品召回计划,最终达到挽回企业声誉、敏捷召回缺陷产品的目的,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消费者投诉、售后服务反馈、政府的公告以及第三方维修机构的记录等来获取缺陷产品的相关信息,但是,当企业不确定某些产品是否存在产品缺陷时,就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产品召回进行决策分析,充分权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利益,并设定产品召回目的及计划,由此启动缺陷产品召回的物流管理流程,完成相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流程,。此外,信息服务技术也是构建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支撑。在信息通信领域,信息服务技术是综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服务技术等的产物,融合了最新的科技前沿技术信息,因此,在缺陷产品敏捷召回管理流程中,信息科学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10]100。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能够集成多个系统个体间的异构信息交换,协调互动多方信息将自动化孤岛、异类设备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机构连接起来,最终实现将准确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合适的时间,传递到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实现产品召回管理活动的科学决策。设计缺陷产品召回敏捷物流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必须立足于企业信息数据库,以计算机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内部与外部互联的网络通信系统,为企业实现产品召回信息集成、产品数据共享、消费者知识互通,进一步实现产品敏捷召回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针对企业对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过程中不主动、不敏捷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敏捷物流管理思想,实现了缺陷产品召回的敏捷物流管理,并构建了支撑其实施的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构建颠覆了传统缺陷产品召回决策理论,能够提前制定召回计划,使企业高效地应对此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顾客的伤害以及企业的损失。此外,本研究填补了以往相关研究的空白,对理论界和实践界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信息共享管理篇3

关键词:农村水利;信息化;云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5-0127-05

1 农村水利信息资源概况

农村水利信息资源按业务类别分别包括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信息、在建工程信息、日常办公信息、即时通讯信息等;按信息属性类型分则包括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时间信息等。

其中,反应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信息的空间信息是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之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空间信息(Spatial Information)指的是反映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通常图形是表示空间信息主要形式。理论上,任何地理实体都可以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图形元素形象地重构再现。空间信息通过与属性信息、时间信息结合向人们完整地描述地理实体。人们通过空间信息的获取、加工与综合分析,从而发现区域空间分布或变化规律。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信息应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农村水利空间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来自各类型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水利工程动态监控等业务应用领域产生的图片、视频、遥感影像及电子地图等。通过查询相关农村水利空间信息,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了解诸如某一灌区所处地理位置、灌区规模、灌区地形、覆盖的有效灌溉面积、灌区受益村等全面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决策。此外,空间信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还包括防汛决策支持、洪涝灾情评估等。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各级水利部门亦能够通过充分利用农村水利空间信息等资源实时地了解各地水利基础设施的分布及运行状况,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洪防汛解决

方案。

2 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的意义

经合组织(OECD)相关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世界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的人口比例将从2005年的44%上升至47%。当前农业用水约占全球用水量的70%。农业灌溉则是农业用水大户,也是全球单一领域中水资源使用量最大的。由此可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关乎水资源的未来。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共享是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随着我国水利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水利信息将会越来越丰富。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科学灌溉、节水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还可以在自然灾害预防、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等诸多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之一,未来农村水利信息资源不仅能在各级水利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必然整合入国家的电子政务网络,增强对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跨领域的信息支持,如能够为三防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各种洪涝灾害疏导路线及设施等。因此,实现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共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现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共享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进程,同时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3 影响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的因素

3.1 硬件环境因素

根据国家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我国农村水利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展。随着国家发展政策的推动与财政投入的加大,当前我国水利系统中上层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基层农村水利信息化硬件环境仍然较为薄弱。

“十一五”期间,水利部、省、市及县级水利部门已基本完成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并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及办公体系,但是县级以下的农村水利基层信息化硬件设施仍十分匮乏,即便是东部的江苏、浙江及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也依然存在农村水利基层硬件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中部及西部各省份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基层是数据的来源。基层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就无法全面监控各项水利工作开展,也无法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全面详细的农村水利信息。缺乏来自基层一线的足够丰富、翔实的信息支撑,上层再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各省的水利发展规划不断出台,推动着我国水利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我国水利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水利基层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有望得到逐步完善,从而夯实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3.2 空间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我国的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等系列科技发展计划支撑下,我国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网格地理信息系统、统计遥感、多元遥感数据综合处理与服务、空间信息快速获取与自动化处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应用、自适应空间数据引擎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截至2010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相关软件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造就了北京超图软件(SuperMap)、中国地大(MapGIS)、武大吉奥(GeoStar)等一批国产自主品牌软件,彻底改变了我国空间信息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

局面。

目前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及行业应用机构的共同努力,空间数据库技术在两种发展趋势上分别取得了一定突破:

第一种发展趋势是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是世界各大GIS厂商。目前较为常见的中间件技术产品有美国ESRI公司的ArcSDE、Mapinfo公司的Spatial-Ware、超图软件的SuperMapSDX+。实际上这里所指的中间件实际上并非硬件,而是一个软件。中间件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允许应用元素通过网络连接进行互操作,并屏蔽其下的通讯协议、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其他应用服务,营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使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于系统的上层开发,而不用过多考虑系统分布式环境下的移植性和通讯能力。

另一种发展趋势是空间数据库扩展技术。空间数据库扩展技术的主要发展力量是全球各大数据库厂商。当前较为常见的空间数据库扩展技术主要有Informix数据库的SpatialData-Blade、IBMDB2数据库的Spatial Extender和Oracle数据库的OracleSpatial等。

这两种空间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比较好的实践反馈。但是这两种技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例如,在当前众多数据库产品中,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维护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理想选择,然而实际应用中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直接实现对空间数据信息的管理维护操作并不方便,相对较为复杂的数据管理维护操作更是难以实现;而中间件作为软件在实际应用安装过程中经常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进行相应的调整,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完全取决于安装调试的软件工程师。鉴于此,在实际进行水利信息化系统架设时,通常结合项目需要及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3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云设备,即基础设施(IaaS);云平台(PaaS)和云软件应用(SaaS)。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典型的云计算提供商往往提供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访问,而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

云计算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云计算能够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必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困扰;其次,云计算对客户端的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软件使用服务方便;再次,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服务,能够跨越不同的平台;最后,云计算为今后使用网络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扩展潜力巨大。

3.4 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新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是云计算的存储模块,即虚拟化的、易于拓展的存储资源池。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系统使用存储资源池。

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组成。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通常由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大量存储设备连接而成。基础管理层是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访问层允许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3.5 制度与人员因素

目前,包括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在内的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水利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各项基层水利工作大多由水管员(往往是当地农民兼职,并非专职)开展。农村基层的水管员由于能力不够、精力分散和缺乏专业培训等原因,对水利行业专业技能与信息化作业的掌握存在明显不足。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深化,这种情况估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上农村水利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定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对信息采集设备的管理;二对是空间信息等水利信息采集过程的规范管理;三是对已采集的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三个方面包括了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产生到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其中,信息采集设备的管理及信息采集过程规范主要针对水利基层工作人员,而对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则不仅针对水利基层工作人员,还针对各级水利管理部门。结合国内外水利信息管理经验来看,主要的管理工作与职责由市县及以上的水利管理部门承担,基层所承担的管理工作极少。当然这需要取决于水利管理部门所采用的水利信息管理体系。

4 常见的两种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架构

在水利信息化的初期阶段,由于空间信息资源等农村水利信息资源存量规模不大、基层信息化硬件覆盖程度较低和基层信息技术人员匮乏等因素,因此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采用集中式管理架构将农村水利信息资源集中到某个信息存储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与共享。集中式管理架构的优点是通过将农村水利信息资源集中交由少量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操作,既提高了农村水利信息的管理效率,又成功地规避了水利信息化初期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不足与技术人员匮乏的弊端。从严格意义上讲,除了极个别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这种集中式管理架构通常并非国家层面的全面统一管理,而是局部的集中式管理。原因在于水利信息化的初期阶段,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由于技术、人员及现实环境的局限,无法实现全国水利一张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国家或地区会采用以某一区域作为中心控制节点的方式构建集中式管理体系,例如我国当前就是以省为区域中心控制节点,再由地区中心节点定期或根据上级水利部门需要将数据进行上传共享。在这个阶段,中央往往主要通过存量信息资源了解全国农村水利基本情况,而无法实现对全国所有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实时查询及管理。

随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发达国家在水利信息化程度较高阶段,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逐步将各个区域控制节点与中央水利管理部门连接,形成覆盖全国的水利网络,从而使中央一级的水利管理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全国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管理操作。这时候的集中管理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在信息资源互操作上较为有限、速度较慢,容易出错,其原因在于中央及各节点的信息系统并非是统一规划建设,且采用的开发技术、系统架构、硬件标准、接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致。

而随着水利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和云存储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水利信息资源将越来越丰富,信息资源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管理操作的复杂性与难度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现了全国联网的集中式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仍然难以满足这种庞大的信息管理需求。同时欧美部分国家通过进行水权改革,将水资源的管理与使用(主要指农业用水)划归各种地方联盟组织,如农民用水协会等,试图市场化手段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由此导致水资源管理权相对较为分散。因此欧美等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始采用分布式信息资源管理架构实现对农村水利信息的管理。分布式管理架构与集中式管理架构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应用的技术原理和管理思维。与集中式管理架构的集权式管理不同,分布式管理架构基于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构建各个区域节点,从而实现更快更稳定的信息采集、传输、运算分析等操作,形成一个高效的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环境,更适合与水资源管理权相对较为分散的情况。

总体而言,两种架构各有其产生背景与技术优劣势。集中式管理架构在水利信息化发展初期阶段,通过集中管理弥补了水利信息化初期基层信息资源管理的不足,较好地促进农村水利发展和水利信息化进程。而分布式管理架构更适用于水利信息化程度较高、水资源管理权相对较为分散的情况。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共享需求越高。分布式管理架构更容易实现对信息的共享与

管理。

5 我国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的

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村水利基层信息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按道理这种情况较为适合采用集中式管理架构进行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但是实际上,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割裂,我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且县级以上水利管理部门的网络覆盖已经基本全面实现,并由此形成了我国农村基层与县级以上水利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两极分化的局面。考虑到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推进,我国农村水利信息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与此同时,类似欧美国家的水权改革试点工作也在顺利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集中式管理架构能够在短期内满足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要求,但是中长期将成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全面深入推进的阻碍。

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结合我国农村水利信息化发展实际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分布式管理架构更适合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更能够促进我国农村水利空间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全面共享。从短期来看,分布式管理架构通过将信息的采集、传输、使用与管理分开,使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基础的信息采集与相关硬件设备维护,降低对基层水利工作人员要求,从而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基层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信息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从中长期来看,基于云技术构建的分布式管理架构更符合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促进我国水利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基于云技术的管理架构将计算、存储等需求分布到各个节点从而降低了系统物理硬件要求与数据管理操作的复杂性。通过云技术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使用便利的云端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更快运算、更大存储、高度共享的未来电子政务要求。

我国水利信息资源的分布式管理架构可以水利部为核心,以省级一级的水利管理部门为区域中心节点进行部署,充分利用省级部门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实现对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在硬件方面,除了部分核心硬件,基于云技术的分布式管理架构对大部分的基础硬件要求并不高,普通的信息硬件环境即可满足其要求。针对部分过于陈旧的设备,可通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面升级即可。对于采用云技术构建的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而言,大部分的信息元数据仍保留在以省为单位的区域节点中,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农村水利信息资源的跨平台共享与应用。

人员与制度方面则需要通过建立农村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及管理维护操作规范,明确农村水利信息化工作各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并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开展水利基层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村水利信息能够得到准确的采集、正确的传输,以及高效的管理与共享。

参考文献

[1] 郭玮.国外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1,(1).

[2] EliasFereres,and Mar′a AuxiliadoraSoriano.Deficitirrigation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Vol.58,No.2,2007.

[3] 姚寒峰.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践与研究

[J].中国水利,2008,(19).

[4] 科技部.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及软件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快速发展[J].遥感信息,2011,(3).

[5] 李水英.基于云计算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想[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8).

[6] 谢崇宝,张国华,高虹,黄斌.我国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研发现状[J].节水灌溉,2009,(2).

[7] 王亚华,胡鞍钢.中国国情与水利现代化构想[J],中国水利,2011,(6).

[8] 吴连勇.现代”3S”技术与水利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9,(6).

[9] 彭程,李京,廖通逵,刘纯波,刘扬.面向电子政务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06,(2).

[10] OECD.Water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 Outlook and Policy I ssues.2010,(3).

[11] Alberto Garrido,Javier Calatrava.Agricultural Water Pricing: EUand Mexico.省略/water.

信息共享管理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建立操作性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市容环境、路灯管理、市政养护以及城管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防患未然的应急处置防范体系。

二、工作原则

以预防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卫生污染突发事件纳入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把预防作为城镇综合管理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四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新开工的工地

建管所、蔚洲房产公司、路灯绿化所、拆迁公司、水利站:每月月底把下月要开工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厂房、房产开发、道路改造、拆除房屋、绿化种植、公园建设等)的地址、运输车辆线路、工地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告知城管中队、环卫所、交警中队。建管所、蔚洲房产公司、路灯绿化所、拆迁公司、水利站等单位要对施工车辆及驾驶员建立备案制度,并报至交警中队。交警中队对施工车辆安全状况、保险、违章纪录等进行核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车辆手续齐全方能开始施工,手续不全取消施工资格。职能单位责成施工方对所有运输车辆标明施工项目名称。

交警中队、交管所:加强路面管控,特别是加大对运输黄沙、石子、渣土运输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路面抛洒现象,如有路面污染事件发生及时告知城管中队、环卫所,并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城管中队:

1.工地开工前,提前介入,主动上门做好宣传工作,要求工地落实冲洗设施、加强驾驶员教育、文明运输避免路面污染产生,同时与工地签订《市在建工地文明施工承诺书》。

2.工地开工中,落实“一日三巡”措施,做到早中晚三次巡查,对于存在问题及时责令工地整改并予以行政处罚。

3.工地完工后,要求工地做好相关临时设施的清除,通过前、中、后的监控方式抓好工地管理。

(二)工地现场管理

建管所、蔚洲房产公司、拆迁公司、路灯绿化所、水利站:加强对工地、工程车辆、施工人员规范管理。提高各施工项目部扬尘污染的防治意识,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专人管理,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新入驻的企业

招商服务中心:每月月底将下月新入驻企业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报至城管中队和环卫所,城管中队主动上门宣传,发放环境卫生宣传告知单,规范垃圾运输处理和广告设置。

城管中队、环卫所:在工地开工前和新的企业入驻后,提前介入,主动上门做好环境卫生宣传工作,签订《生活垃圾有偿服务合同》,规范工地、工棚周边的生活垃圾运输处理。

(四)重大活动

城管中队:从源头入手,严控重大活动审批手续,将重大活动具体时间、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告知创建办、环卫所、交警中队、交管所和派出所。

交警中队、交管所:加强对重大活动期间车辆停放秩序的管控。

环卫所: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和事后现场清理工作。

派出所:提前做好维稳预案,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全镇机关、各企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进行装修、改造等要预先告知城管中队、环卫所,城管中队、环卫所要及时对接,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减少偷倒垃圾、抛洒滴漏事件的发生。

(五)动迁小区交房

蔚洲房产公司:有新的动迁小区交房时,提前2—3个月告知创建办,以便创建办指导好属地单位做好物业公司招投标工作。

(六)水环境

水利站、环保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水利、环保部门的水污染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合力,快速应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七)未纳入环卫保洁的企业

环卫所、城管中队、环保办:环卫所、城管中队、环保办三部门联动,查明未纳入环卫保洁企业垃圾去向,做好偷倒垃圾的源头管控。

四、工作措施

1.当发生突发环境卫生污染事件(如道路污染、严重乱丢乱倒垃圾引发卫生死角、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时,城管委职能部门要实现部门联动,建立快速处置方式,及时上报至创建办,并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整治突发环境卫生污染情况。

2.在本镇范围内实施,但隶属上级管辖的项目,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3.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应急工作;要转变被动待命、反应迟钝的思想观念,明确职责、真抓实干,确保应急工作措施常态化、规律化。

2.各部门要认真负责做好应急管理的有关工作,全体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要加强后勤保障、协调配合,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整体推进。

3.各部门必须按照应急措施的要求,全力做好各项紧急事件的预防、处置、保障等工作,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不延误、不疏漏,要本着临机决断、快速行动、有效处置的原则,主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推动市容环卫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信息共享管理篇5

>>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与实践 浅析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浅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探讨 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分析 基于大学城模式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探讨 SOA与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知识管理思想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究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类型与意义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与服务 关于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考 区域优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博弈分析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浅析 试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分析 构建基于统一平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Werner Reinhardt & Peter Te Boehorst. Library consortia in Germany[J].Liber Quarterly, 2001,(11):67-79.

[8]王芬.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简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6): 18-20,23.

[9]Sharon L. Bostick.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y consort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overview[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1,27(1): 128-130.

[10]Uma Hiremath. Electronic consortia: resource sharing in the digital age[J].Collection Building,2001,20(2): 80-87.

[11]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EB/OL].[2012-07-10]. .

[18]CIC/HathiTrust Digital Repository[EB/OL].[2012-07-10].#11.

信息共享管理篇6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在现代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做到依赖自身收藏或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丰富、开放的阅读需求,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要将图书馆的服务性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和构建组织管理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主要是作实体性馆藏,针对于纸质式书籍等实体而言,其馆藏的方式、对象都受到局限,阻碍了为用户提供完好、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交流的高需求。要想突破发展的局限,应用虚拟存储的新理念,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在该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愿景。该理念在信息服务上能够对信息资源在单元上实现虚拟存储,巧妙运用软件、硬件等网络技术,并对用户实施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而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给用户,解决传递虚拟文献问题。

2.信息技术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天职就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在传统运营方式下,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只是对资源的馆藏提升了重视度,主要是对实体文献进行馆间传输,缩小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但是构建网络式资源共享形式,借用局域网、广域网,在连通方面也制约了资源实现共享的步伐。伴随网络环境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趋势,将其带领进数字信息时代,进一步较强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例如:构建国家型图书文献馆,同时加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与创新的产物。

二、构建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因素

1.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保障其机构得以稳定、有序的运行,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构建具有有效性的管理机制,就应该现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理执行的支撑与保障。综合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而言,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支持,例如:电脑设施、相关运行款项等。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维持图书馆在管理部门间展开紧密性合作的有效条件,有必要要将其列入管理机制构建行列中。另外,该元素为构建管理机制工作提供护航的保障。

2.组织管理政策

基于对管理制度的分析,将其作为图书馆实现馆藏工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保障。然而其政策的基本元素,则在引领图书馆实现发展中具有重要导向的作用。该政策在构建方面,直接决定了其资源实现馆藏工作所涉猎的学科、种类、投放比例、构建规模等,展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构建方面的技术应用程度。因此,政策的差异性会使其馆藏具有不同管理导向,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此,应将管理政策作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标志。

3.组织管理环境

D书馆在传统管理方式的运营下,主要将行政作为管理的主体方式,进而运用管理制度去制约管理的各项行为,运用管理政策去指导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新趋势的影响下,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也重视起管理环境的演变,并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点、信息市场的变化情况。图书馆的现行馆藏工作逐渐向构建具有共享型资源平台演进,提升馆间对实体文献、虚拟文献的传输性能,进而反馈出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管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

三、构建资源共享组织管理的机制实现方法

1.提升对馆藏、利用的协调重视度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图书馆资源的馆藏、利用在协调方面的重视度,就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用户需求。对于图书馆内部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且具有较大的网络需求量,就应对虚拟资源存储的利用进行有效、慎重权衡。面对用户群体的需求,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准广泛搜集该类信息,进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对资源共享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现今馆藏资源实现共享的趋势,构建相应的共享平台。例如: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大型性资源数据库的合法使用权进行购买。此外,还包括网络实施的维护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在构建组织管理的机制同时,务必要权衡好馆藏、利用的协调度。

2.对图书资源有侧重性的取舍

信息共享管理篇7

一、财务共享条件下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1.财务共享服务是向企业各部门发送财务数据情况,将信息及时有效地汇报给各部门,保持财务信息的通畅。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如今的财务共享服务已经创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各部门将自己的财务数据统一汇报到平台上,然后由管理部门进行调配,并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后发送到各个部门。通过平台的信息共享,各部门获得了及时可靠的财务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掌握企业的最新的情况。

2.管理会计收集企业的信息技术,经过核算、统计、整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需要的能够对制定战略目标有参照作用的分析报告。这需要管理会计部门收集企业当前的各项工作数据,判断企业目前的收支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管理会计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者之一,因为数据的精确性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1.管理会计信息化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组织、运营情况进行采纳和精算,在采集阶段,就会对企业的各个工作造成影响。在分析调试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会影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管理模式,提出原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调研和收集信息工作,对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和提示作用。在收集整理提供信息阶段,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结论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照和依据,以进一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2.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采集的信息量越大,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就越好,企业前景的可前瞻性就越大。因此,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必须具备兼容性、具备可观察性、可实验性的功能。

3.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可以影响高层掌握企业的最全最准确的信息,高层的支持度将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状况和结果。另外,高层的理解与关注度也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进步。给予管理会计统计部门资金、人员支持,将有利于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正规化程度。而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越高,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的数据信息就越准确,从而保证企业战略性发展要求。

4.管理会计信息化会影响到的环境特性因素是指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压力是市场竞争必然的产物。企业感受的压力越大,那么创新的动力就越强,压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就是强制企业服从压力进行技术转型和产业升级。包括来自竞争对手、市场机制和政策动向等的压力,都会倒逼企业进行经营上的调整,以应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

三、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传统的人工数据统计方法,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低下,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庞大功能,实现了信息的高速计算和存储的功能的最大化。科技技术可以帮将这些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选取。将以往必须通过人工来计算和筛选的数据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不仅缩短了计算和存储的时间,而且也节约了人力,并且提供的数据参考更加科学和合理。

2.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会计信息化要求管理会计的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处理素养,财务软件统计分析工作非常熟练,确保财务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出遗漏。因此,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模式要求,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完善。

3.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传统管理工作模式,从数据采纳到位管理决策层提供数据分析报告,都实现了利用财务共享平台来完成的功能。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会计工作的良好结合。

四、结语

信息共享管理篇8

【关键词】ERP管理系统 信息共享 一体 财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91-02

一、中小企业管理状况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性质,绝大部分还采用家族式经营方式,而且有相当多的业主在经营中只注重经济利益,缺乏管理知识,管理意识不强,对企业内部监控不到位,管理比较混乱。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管理薄弱,即各岗位工作职责与制度不规范;二是财务管理不严肃,越权办事现象严重;三是物流与财务脱节,业务处理效率低,在营运过程容易出现发了货物但货款不及时收回、顾客下了订单而又不来付款取货的问题,导致存货积压甚至过期等;四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企业不同部门在运营中使用的相关基础信息不一致,出现对账、业务追溯、业务考核难等问题,极大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要解决上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功能,打造一个集采购、销售、库存、财务核算等业务处理于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加强管理,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自动转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二、ERP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优势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保证企业的业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及时传递和实时共享,对于企业清晰、准确高效的运作至关重要。

(一)使供应链处理流程优化

ERP管理系统将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了整合集成和优化,即将企业营运过程主要涉及的三大模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中小企业使用ERP管理系统后,供应链业务处理优化主要体现如下:第一,采购管理能进行未收货提醒;第二,销售管理除了可以进行订单、发货、结算等主要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外,还可以对销售的毛利进行预测和计算;第三,仓库管理可时时查看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第四,企业各部门利用信息共享平台能及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有效管理和控制销售价格,有效管理订单、发货、出库等,降低经营风险;第五,利用订单追踪功能让管理层快速了解每张订单执行情况,业务信息(单据)一录入,表明业务成交,其他部门即可共享交易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总的来说,中小企业应用ERP管理系统后,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切实优化了企业整个供应链处理流程,实现供应链与会计业务处理的优化和各流程无缝连接。

(二)使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优化

ERP管理系统中的财务模块和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采购活动、销售活动在输入订单和发票时进行三方匹配,自动生成准确无误的会计凭证,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烦琐的过程,几乎能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在处理运营业务的同时进行了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优化和简化了会计处理流程。

三、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平台的创建

(一)基础信息设置

ERP管理系统在应用时需要预先设置共用的基础信息,方便以后在使用时整个企业的信息保持一致。ERP管理系统基础信息设置主要是与企业具体情况和所用的ERP管理软件有关,不管是哪个软件,基础信息设置步骤大体如下,一是录入企业基本信息(含企业编号、名称、地址和电话、法人姓名、纳税号、银行账号等);二是录入部门信息(含部门名称、人员姓名、职务、分工、用户权限等);三是生产基本信息录入(含工厂编号、名称);四是录入仓库信息(含仓库、名称、性质等);五是录入客户信息(含客户类别、客户名称等);六是设置系统管理;七是设置并录入其他辅助信息;八是录入基础数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ERP管理系统信息与会计处理一般通过ERP的供应链采购、销售、仓库、应收、应付模块进行,因此,就需要在ERP管理系统财务模块设置相关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自动处理流程,以实现供应链业务发生业务时能自动生成相关会计记录,并及时传递到存货管理以及应收、应付核算模块。

1.库存模块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存货核算模块的后台,需要对仓库业务和存货进行相关设置,在出入库单据发生时,系统自动核对仓库增加或减少并进行相关存货的会计记录处理。一般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其中,原材料可根据情况设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备品备件、广告用品、动物保健、燃料(燃煤、燃油)等明细科目。

2. 销售模块会计科目设置。销售模块主要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自行设置。

3.应收应付模块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收应付模块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自行设置。

4.损益模块会计科目设置。损益模块会计科目主要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自行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完成后,在发生采购业务或销售业务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入库单或出库单,自动编制会计分录,交易信息自动传递到其他模块,自动进行记账和对账。采购管理模块或销售管理模块能自动生成采购应付款、销售应收款和往来账务核销提醒,对应收和应付账款进行控制和账龄分析,保证了应收账款的安全,降低坏账的发生率,同时也提供了应付账款的控制与分析,通过付款预测企业可安排合理的资金支付,保证资金使用效率。

(三)供应链业务处理流程设置

设置建立了基础信息和会计科目以后,还需对ERP管理系统供应链模块进行信息共享设置。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主要为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库存管理三个模块信息共享。其中采购模块主要包含采购订货管理、采购收货管理、采购退货管理、暂估入库管理等功能项;销售管理模块主要包含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管理、销售退货管理、委托代销货品等功能项;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含货品进出仓管理、领料管理、仓库盘点管理、货品调拨管理等功能项。因此,在进行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设置时主要对供应链这几个模块设置即可,例如对采购管理模块处理流程设置:采购订货管理―采购收货管理―采购退货管理―暂估入库管理等;销售管理模块处理流程设置: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管理―销售退货管理;库存管理模块处理流程设置:货品进出仓管理―领料管理―盘点管理―调拨管理;其他模块处理流程设置:入库单―仓库―其他出库单。其中库存管理模块的入库单和出库单一般是根据采购订货和销售发货生成,基础设置已完成了部门信息、客户信息、生产信息、仓库信息等基础信息录入,业务发生时就可以ERP系统供应链平成了相关的业务处理。

四、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在财务中的具体应用

建立了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平台后,企业整个信息系统就包含财务处理和供应链两大部分,覆盖了企业最核心的业务,通过供应链各模块和财务模块处理实现仓库、销售、采购、财务等职能部门信息集成,信息共享。

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平台在财务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第一步,录入业务基础信息(以采购开单为例),采购部门部发生采购业务,工作人员根据采购订单,在业务发生时及时在ERP系统中录入原始数据,并将其存储到指定的数据库中,即在ERP管理系统中的采购管理模块下选择引用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开单―审核采购开单―增加库存―转到库存管理系统中选择生成采购单据―填写单据编号―填写或选择供应商―选择结算方式―转到仓库―下拉选择原料库或成品仓库―录入单价―录入增加数量并保存。

第二步,财务部门根据采购部门所录入的采购信息,通过ERP系统的自动检测,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业务数据信息将会自动传输到财务处理模块中的应收应付处理模块,由系统授权指定的财务人员进入不同的子系统进行财务业务处理,财务人员首先是对该业务进行合法性审核,再对付款单和往来账进行审核并处理,审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凭证处理,再由审核人员对凭证进行审核并签章,点击记账功能系统自动登记总账和各明细账,并将信息保存。

第三步,财务部门利用ERP系统将财务处理后的业务数据自动进行编码并存储到数据库中,这时,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已实现了集成和共享。

第四步,管理层或其他部门需要某项信息时,即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信息的代码,系统便会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方便了管理层或各部门对每天的采购、生产、销售进行在线查询和分析,实现时时掌控生产经营情况。

第五步,总账管理人员或财务经理根据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处理,ERP系统即可生成各类汇总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

第六步,财务部门根据业务数据信息,利用系统中财务分析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为管理层提供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

中小企业应用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一体平台进行财务处理,所有的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报表均直接来自实际的业务数据,这样既可根据财务信息数据追溯查询业务单据,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形成企业内部数字化管理,还可时时了解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和资金流动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建立基于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既优化中小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和财务工作,还能不断强化中小企业内部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海东.现有ERP体系机构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

[2]李赛娟.基于ERP的供应链会计处理流程的优化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3]李方,邹能锋.基于ERP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报,2011(2)

[4]孙炜.应用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西部财会,2013(6)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范文 下一篇:关于全民健身的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