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全套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34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1

关键词:医疗机构 信用评价 特殊性

基金项目:浙江省康恩贝医院管理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AZHA-KEB333)。

医疗机构是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兼具商业、工业、服务业的一般特性。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的信用评价并不适用,目前我国已建立的一些分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细分也尚不完整、不彻底,建立健全、有效的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已逐步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事项。因此,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信用评价体系。

一、行业性质的特殊性

(一)在注重当前利益的同时,更注重长远的发展前途与潜质

当前,老百姓对医疗质量要求日益增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已初步建立,“药品零差价”、药品的统一招标采购已逐步开展。以上各项因素影响的都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当前的现状,它们对于医疗机构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都同样要求医疗机构不能仅仅考虑当前利益,而必需用战略的眼光去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在解决当前急救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人类康健的深远探索

医疗机构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医疗水平而停滞不前。医院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是否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提出的“科教兴院”是各级医疗机构正确的战略选择,紧紧抓住医疗科研这个环节,势必带动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以及人民医疗水平享受程度的提高。

(三)在注重数量上的覆盖面的同时,更注重医疗质量的改进

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也是与广大患者生命息息相关的关键因素。因此,医疗机构必需始终如一的致力于医疗机构的持续改进,把重视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全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导向和自觉行为。

(四)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

医疗卫生服务业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担负着治病救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

(五)在发挥两个基本点效益的同时,也注重内部的经营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前进、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业的市场化趋势将更明显,特别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加强,零距离的竞争将使我国医疗行业发生巨大变化。医疗机构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医疗市场竞争,把握好医疗机构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就必需引进内部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用新型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益。

(六)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内容及方法均不同于一般企业单位

2010年12月,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财务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会计平衡公式是“资产=负债+净资产”,这些方面均与企业的核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二、信用评价的特殊性

医疗机构的行业性质决定着其有着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的专业特色,也要求建立一套适时适用的信用评价体系来对它有一个公正合理的信用评价,以充分体现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特殊性。针对上述提到的医疗机构行业特殊性,本文探寻出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的特殊要求。

(一)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更应注重医疗机构科研成果的两个效益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投入产出的效益评价

医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是高风险的,一个成果往往是多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数项技术的综合体,需要大量的研究投入。同时,医疗机构的科研更应注重使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科研成果无法运用到临床实际,那么前期的大量投入换回来的只能是一张鉴定证书,对于医疗机构本身来说,这将面临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科研项目的成本效益风险进行评估。

(二)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更应注重医疗机构资源投资效益的评价

由于医疗机构机构技术含量较高,许多诊疗活动必需借助于一定的医疗设备才能完成,而目前,一方面卫生资源极度缺乏,另一方面卫生资源浪费现象又很明显。

(三)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更应注重医疗机构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价

随着老百姓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强,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风险日益提高,一例医疗纠纷往往给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损耗,某种程度上甚至会拖垮一家规模本身并不算大的医疗机构。因此,医疗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医疗机构的生存,有必要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安全进行风险评价。

(四)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更应注重医疗机构发挥社会效益、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方面的评价

我国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应具有双重效益:一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机构是公益性医疗福利保障体系的载体,具有社会属性。二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消耗,需要获得经济补偿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收益,即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五)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更应注重医疗机构内部经营方式与成果方面的评价

随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引进了有效的竞争机制,医疗机构要适应这一竞争,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引进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用新型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益。对内部管理也必需进行制度化管理、战略性策划、改革化发展。

(六)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中,应根据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的特点设计具有医疗机构特色的指标进行评价

应取消企业特有的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评价指标,配以与《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相配套的、适合医疗机构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业务收支结余率、均次费用、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员经费支出比率、药品比例等指标。当然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等通用指标可继续沿用。

医疗机构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有着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的专业特色,它迫切地需要有一套适时适用的信用评价体系来对它有一个公正合理的信用评价。因此,必需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医疗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4]。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评价相关医疗机构的信用状况。

参考文献:

[1]李乐波,尉晓红,朱晖.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J],2009,(6):140

[2]李乐波,马雅琴,朱晖等.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卫生经济研究[J],2010,274(5):45-46

[3]李乐波,刘翰林,楼欢欣.我国医疗机构信用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2006,1(10):44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2

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好事。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从2003年开始,我省在洛川、镇安、彬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共补助我省3个试点县983万元,省财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三个县参合人数已达到65万人,占三个县农村人口的92%,农民群众在治病方面得到了实惠,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年,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从原有的3个县扩大到11个县(不包括延安市自行试点的7个县),省财政将继续按照4、3、3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以确保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一年多的试点情况来看,3个县摸索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试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市、县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市、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配套资金安排不足、落实得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开展,也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面临支付的压力,挫伤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不折不扣的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并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保证正常工作的需要。

(二)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在试点阶段,三个试点县的合作医疗经办事务均由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参保人员有意见。随着这项制度试点面的逐步扩大和推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人数不断增加,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急需改进。

(三)筹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合作医疗缴费主体是分散的农民家庭,农民个人缴费的收缴难度大,收缴成本高,从今年起,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如何方便农民群众缴、降低收缴成本、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已成为当前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要积极探索采取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选择最佳的缴费时机,为新型合作医疗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四)有的县在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大病统筹”的原则。设立农民家庭账户在扩大合作医疗受益面,增强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合作医疗总的筹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照顾受益面和保证受益水平两者合理兼顾。因此,划入家庭账户的资金比例要适当。有的县不仅将农民个人缴费全部纳入家庭账户,甚至将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也划入家庭账户,削弱了合作医疗基金抵御大病风险的功能,不利于有效发挥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

三、扎实支持推进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中省要求。这次会议对*年扩大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严格按照省上要求做好试点工作。省财政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参照市、县资金到位情况、参合率等因素安排好中、省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对资金到位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的将严肃处理。对于有能力自费试点的市、县,也要加强政策指导,确保参合农民利益,确保政策不走样。

(二)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目前,三个试点县对合作医疗资金均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这是保证基金安全完整的一个有效办法。今年新增的八个试点县的合作医疗资金也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在此基础上,各县还应该按照“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的思路,积极探索合作医疗基金由银行管理的具体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审核控制机制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单病种定额结算办法。严格按照《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

和《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加强管理和核算。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财政部、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中央调整了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申报时间,为保证中、省财政补助资金及时下达,各地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完善中省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做好有关申请材料的上报工作,并进一步研究完善市、县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补助政策,及时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同时,各试点县要按照省上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并上交合作医疗风险基金。有关具体要求省财政厅、卫生厅将另行下发通知。

(三)及时足额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设区市以外的县,按每人每年10元补助合作医疗资金,省、市、县按4、3、3元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从3个试点县去年资金配套落实情况看,这个分担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落实的。市、县财政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合作医疗补助资金足额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对未按规定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的县,省财政将在第二年结算时相应扣减补助资金。

(四)保证合作医疗试点必要的工作经费。市、县财政部门在及时足额安排拨付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的同时,一定要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并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年,中央财政对我省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人员培训和经办机构设备在经费上给予了支持,我们将会同省卫生厅根据试点县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尽快制定下发管理办法,下达补助资金。

支持和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义不容辞,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3

摘要]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构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为切入点,对当前试点地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健全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构建;路径

一、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最受关注,也是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虽然对其改革路向众说纷纭,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退休人员逐步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83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131万人①。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广大农民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顺利实施。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风险的困扰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广大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就开展试点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及组织实施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4.9%,其中就业人口2.94亿,非就业人口3亿。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2.21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68万人),占全体城镇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万人①。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城镇居民仍然徘徊在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前的应势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毕竟还处于试点时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

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许多群众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都持欢迎的态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试点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也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2.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局部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许多试点地区还是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为主,最高报销上限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各试点地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门诊大病风险的同时,要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统筹解决城镇居民门诊费用问题的办法。

3.监督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仍有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也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制度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把门诊病人转化为住院病人,诱导病人过度消费医疗资源,造成参保居民住院费用增长。有的医院审查不严,个别患者冒名顶替套取资金,严重侵害了参保居民的权益。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方面,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在内的基金的收支监测预测预警系统,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内的内外部双重监督体制[1]。

4.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这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颇有微词;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当然,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要加进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务。

三、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誉为“国民保健服务之父”的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病人因没钱而拒绝医疗,这是任何文明社会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将之严格纳入到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设计上必须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筹集多渠道、费用缴纳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样化、保险服务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筹集机制

首先要完善筹集机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应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同时,中央、省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力度,以实际行动促进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拓宽筹集渠道。在将政府财政拨款和救助以及城镇居民缴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应不断在实践中拓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长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网络,构成科学简约、调控灵敏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以实现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调控灵敏、服务周到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广大县级城市可以借鉴河南舞钢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现实性的制度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较大的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地区,应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社会监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2]。

(3)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要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明确保障重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主要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中的广大城镇居民。在保障的重点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应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保障标准。其次要科学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待遇与缴费水平相适应,做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稳运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以便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3]。积极发挥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平台的作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医保机构同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要加快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形成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4]。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想健康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药品流动体制改革。这三个方面同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今后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要把供需双方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能力,提高其选择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5.建立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当中,要把对城镇特别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作为促进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合理结合起来。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专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基金,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由专门机构负责进行运营。通过此项基金,对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适当救助,以使比较困难的城镇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缴费参保、减免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福利医院及实行定额补助等办法解决。同时,要根据医疗救助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办法[5]。总之,要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城镇困难居民群体因病返困、因病致穷,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p79.

[2]许勇胜.关于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管理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p35.

[3]王振平.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p677~678.

[4]张琪.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7(2):p77~80.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4

关于印发《XX卫生院

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各科室:

现将《XX卫生院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XX卫生院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

XX卫生院

2021年11月2日

附件

XX卫生院

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

根据《四川省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宜宾市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防范化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风险,实施好我市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合法合规获取医疗保险基金,规范医疗机构管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立行立改”和“健全机制”两个方面,对医保基金获取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及时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规范诊疗和收费行为,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成立XX卫生院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及自查自纠领导小组

组 长: XX

副组长: XX

组 员: XX

职 责:积极履行整改和自查自纠主体责任,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建立台账,研究措施,明确时限,责任到人,切实整改到位。同时,同步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审计对照,梳理检查问题和风险,剖析问题原因,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管理,规范行为,防范问题发生。

三、审计整改及自查自纠重点

根据2020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对2020年以来串换药品耗材、串换诊疗项目套取医保基金等十二个方面的医保基金使用风险点进行重点自查和整改:

1.串换药品耗材套取医保基金;

2.串换诊疗项目套取医保基金;

3.定点医疗机构超标准收费;

4.定点医疗机构诱导住院过度医疗;

5.定点医疗机构重复收费;

6.公立医院违规线下采购高值耗材;

7.公立医院违规线下采购药品;

8.挂床等套取医保基金;

9.药品货款结算不及时(含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10.虚开西药等骗取医保基金;

11.虚开诊疗项目骗取医保基金其他违规收费问题;

12.其他违规收费问题。

四、具体工作安排

针对审计整改和自查自纠查出的问题,从纠正不规范行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能够立行立改的,要采取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措施,马上进行整改;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制度政策不完善的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不到位的,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改革措施,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具体整改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分2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XX副院长负责):清查摸排,立行立改阶段(2021年9月-10月)。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和自查自纠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及负责人,对照审计查出问题、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明确轻重缓急,在10月31日前,能整改的逐项整改到位,不能整改的,也要确定整改工作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如实填报问题整改工作情况。

第二阶段(XX负责):完成整改,健全机制阶段(2021年11月-12月)。在12月31日前要对审计及自查自纠查出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并认真分析查出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政策、机制、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手段,推进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

各部门、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此次审计整改工作,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违法违规获取基本医保基金的危害性,妨碍了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有效落实,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卫生院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大惩戒力度

针对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违规获取基本医保基金的行为,研究实施切实可行的惩戒手段和工作措施,充分利用正在开展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将基本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联合部署、协同推进。

(三)按时报送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指导

XX副院长牵头,XX科长负责于2021年12月25日前报送审计整改和自查自纠工作情况以及健全机制有关情况。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5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构建;路径

一、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最受关注,也是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虽然对其改革路向众说纷纭,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退休人员逐步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83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131万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广大农民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顺利实施。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风险的困扰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广大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就开展试点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及组织实施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4.9%,其中就业人口2.94亿,非就业人口3亿。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2.21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68万人),占全体城镇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万人①。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城镇居民仍然徘徊在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前的应势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毕竟还处于试点时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

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许多群众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都持欢迎的态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试点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也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2.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局部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许多试点地区还是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为主,最高报销上限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各试点地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门诊大病风险的同时,要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统筹解决城镇居民门诊费用问题的办法。

3.监督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仍有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也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制度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把门诊病人转化为住院病人,诱导病人过度消费医疗资源,造成参保居民住院费用增长。有的医院审查不严,个别患者冒名顶替套取资金,严重侵害了参保居民的权益。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方面,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在内的基金的收支监测预测预警系统,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内的内外部双重监督体制[1]。

4.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这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颇有微词;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当然,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要加进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务。

三、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誉为“国民保健服务之父”的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病人因没钱而拒绝医疗,这是任何文明社会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将之严格纳入到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设计上必须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筹集多渠道、费用缴纳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样化、保险服务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筹集机制

首先要完善筹集机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应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同时,中央、省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力度,以实际行动促进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拓宽筹集渠道。在将政府财政拨款和救助以及城镇居民缴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应不断在实践中拓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长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网络,构成科学简约、调控灵敏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以实现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调控灵敏、服务周到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广大县级城市可以借鉴河南舞钢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现实性的制度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较大的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地区,应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社会监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2]。

(3)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要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明确保障重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主要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中的广大城镇居民。在保障的重点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应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保障标准。其次要科学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待遇与缴费水平相适应,做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稳运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以便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3]。积极发挥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平台的作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医保机构同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要加快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形成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4]。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想健康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药品流动体制改革。这三个方面同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今后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要把供需双方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能力,提高其选择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5.建立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当中,要把对城镇特别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作为促进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合理结合起来。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专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基金,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由专门机构负责进行运营。通过此项基金,对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适当救助,以使比较困难的城镇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缴费参保、减免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福利医院及实行定额补助等办法解决。同时,要根据医疗救助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办法[5]。总之,要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城镇困难居民群体因病返困、因病致穷,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平.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p677~678.

[2]许勇胜.关于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管理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p35.

[3]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p79.

[4]张琪.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7(2):p77~80.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6

为了加强对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消除挂床行为,控制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确保我县新农合工作健康平稳运行,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全面提高新农合监管工作效率奠定组织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农合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卫生局成立了新农合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县合管办主任孟宪峰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副局长彭辉、县卫生局纪委书记张敬侠担任。检查组成员为局监察室、医政股、财审股负责人及合管办、稽查办全体人员。检查组每月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新农合专项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将作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县卫生局对院长目标综合考评和医疗机构执业资格许可年检的依据。

各医疗机构也要成立相关组织机构,认真开展自查,切实建立健全新农合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杜绝违规挂床、因未严格把关或医患勾结参合农民冒名顶替、门诊治疗出具住院发票、串换药品、出具虚假医疗文书等各种手段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发生,确保新农合健康平稳运行。

二、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稽查细则》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相关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诊疗规范、人员岗位职责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省各级各类医疗收费价格政策,要坚持“五合理”制度,杜绝乱记费、多收费、分解收费等不合理现象;人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增幅实现“零增长”、“负增长”;要严格遵守住院指标,不得擅自放宽住院标准、滥用大型检查设备和重复检查;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开车搭药、治疗和检查;严禁将门诊病人医药费用按住院医药费补偿;规范执行各类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使用规定。

三、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奖惩制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和资金合理使用

为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预防挤占、挪用、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县卫生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在开展新农合专项检查的同时,县合管办要加大对住院补偿情况、基金使用、公示情况“三检查”的频次。另外,局机关将抽调专业人员每季度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对病人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收费情况、病历书写情况进行核对,对病人个人信息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因监管不力,定点医疗机构经办人员(稽查员、专管员)、医护人员等发生违反新农合政策行为,除追回不当补偿款外,将对定点医疗机构处以所发生医药费3-5倍罚款,对问题严重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定点医疗机构及个人,视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制度和服务协议等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镇级医院负责人给予组织处理;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将责成其主要负责人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对民营医院三年不予受理申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7

一、实施范围和启动时间

我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县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统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暂不纳入实施范围。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于12月30日零时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省216种增补药物为现阶段我县使用的基本药物。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原则上不得再购进非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用药习惯,确保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二)执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制度。在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办法出台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基本药物在省确定的最高采购限价内仍按原途径采购配送。省里招标采购办法正式出台之后,按照规定要求实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三)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报销配套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属镇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属镇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不低于90%。城镇基本医疗保障按照省、市政策规定提高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住院药费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

(四)不断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需要。本着“科学、公平、节约、高效、规范”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市“综合配套改革、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统筹安排、多渠道补偿”的要求,建立健全经费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资主体责任,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收入减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级财政2011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贴,根据县财政预算计划,按月预拨付,年终总结算。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人事、卫生、社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绩效工资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实效,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改革成果的巩固。

(二)乡村医生管理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农村卫生室仍实行一体化管理,所使用的药品一律由乡镇卫生院供给,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15%。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诊,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5%。村卫生室不再向卫生院上缴利润。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按规定予以补贴。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所必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确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按照程序申请,由上级批准后增加。批准增加的药品按零差率销售。

(四)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须进行盘点。以12月29日24时为基准时间,24时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盘点准确,现存药物属于基本药物的,于12月30日零时起,一律按零差率销售;不属于基本药物的,或按零加成销售,或转给卫生室使用。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处理问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形成的历史债务4892万元,作挂账处理,每年有盈余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利用盈利逐年偿还债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对改革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现状,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搞好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财政局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政策和计划,落实政府投入;人事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工作,会同卫生局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药物报销办法并监督实施;卫生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组织上报采购及配送信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状况,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报销制度并监督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受理有关药品质量的投诉、举报并组织查处,制定零售药店基本药物实施制度并监督实施;物价局负责中标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监察局负责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查处;医改办做好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落实职责,积极搞好工作衔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财力保障。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统筹上级财政有关专项补助后,将资金差额列入预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县卫生局成立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和支出基数,规范收支项目和标准,规范收支行为,统筹资金统一核定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全部由县卫生局财务专户管理。

医疗机构全套制度篇8

一、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全面实现“一证通”,新农合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深入宣传发动,提高参合水平。去年十一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及早开始了新一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和资金筹集工作,对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印发明白纸、宣传栏、入村入户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动员和发动,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新农合政策,努力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和人口覆盖率。2009年,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100%,参合农民为134055人,参合率达到了100%。农民个人交纳新农合资金20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人均80元(区级37元、市级7元、省级以上36元),达到了年人均筹资100元标准。截止09年6月30日,区财政新农合基金收入专户共收到2009年底农民个人缴纳的参合资金268.11万,区财政配套资金496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94万元,省级以上配套资金430万元,共计1288.11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政策,规范工作流程。去年年底,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90号),在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统一报销比例和结算模式,并实行参合患者在全区就诊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证通”制度。区卫生局及各定点医疗机构单位深入贯彻文件精神,调整并印发了《2009年度新农合实施细则》。从惠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全面做好新政策、新办法的宣传及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完成了新一年度新农合信息调整,加强了对管理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层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新农合基本知识培训;让参合农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熟悉就诊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让参合群众明明白白就医,清清楚楚报销。今年1-9月份,全区参合农民就诊共减免补偿34万人次,新农合基金总减免补偿费用为880.7万元,占筹资总额的65.7%,其中门诊就诊减免33.4万人次,减免金额242.3万元;住院补偿5716人次,补偿总金额638.4万元,1-9月份全区参合农民住院补偿万元以上的30人,其中补偿2万元以上的7人。

三是严格基金管理,强化管理服务。为了确保合作医疗的规范运作,区政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了对各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重新修订完善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与市级定点医疗机签定了《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明确了医疗服务范围、内容、质量、价格、违约责任和处理措施,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了严格的比例报销制度,实行医院结算、合作办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制度。区审计部门定期对全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封闭运行。区及各镇(街道)人大、政协对新农合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指导工作的开展。设立了监督电话,定期将收缴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报销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管理使用中的公开透明,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在管理服务方面,实行了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把综合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印发了《关于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重新核定的通知》(*合办发〔2009〕3号),对服务不规范,审核报销存有问题的6家卫生所,取消其定点资格,提高了监管工作的实效性和监督力度。为切实做好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证农民群众身体健康,让参合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我们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查出的常见病得到及时治疗,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专案管理。截止目前,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10.7万人,查体率达到了80%。

四是完善网络建设,健全管理体系。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了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合作医疗、药品经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目前,我区定点医院与区、市新农合办公室已实现微机联网运作管理,住院参合病人信息达到了全市共享。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将管理软件安装到每一个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联网运作。通过人员集中培训,个别现场指导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村级管理网络建设,现全区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微机网络管理,由微机自动审核,现场报销,并由区新农合办公室实行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使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更加信任。

二、落实“三化”,定期督导,加强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基本健全。我区有126个行政村,68个城市社区,共计194个村(社区)。现有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中医二院等3处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分别承担着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中医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有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镇卫生院。按照我区基层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全区共设村级卫生所1*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6处。按照每500人口配备1名乡村医生和精简、高效原则,对卫生所医务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制度,全区村级卫生所共有乡村医生601名。从村级卫生所的分布情况和乡村医生配备情况看,已能基本满足当地农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社区建设管理部门将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纳入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新规划村、社区必须预留基层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区卫生部门依据国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坚持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原则,对全区所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合理规划,精简机构,提高效能。新一轮基层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卫生部门制定,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区村卫生所总业务用房面积达10276平方米,平均95.1平方米。所有卫生所达到5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值班室)分开的标准,91处卫生所地面铺设瓷砖,55处卫生所门窗使用了铝合金,65处卫生所内外墙壁用仿瓷或瓷瓦装修。并且积极开展“星级”卫生所创建活动。在市级村卫生所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区“星级”卫生所标准》。今年以来,累计投资256.6万元,新建村卫生所12处,改貌建设20处村卫生所。五星级村卫生所10处,其余98处村卫生所均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

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善基层就医环境。近几年来,村委会和卫生院加大了对卫生所硬件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村委会普遍加大了对村卫生所房屋建设的投入,83处卫生所由村集体提供,卫生院累计投入近300万元为卫生所增设基本医疗设备,新增氧气瓶、血压计、紫外线灯、病床等1700余台件,卫生所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的根本改善,为全区广大农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综合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邱家店镇中心卫生院迁址新建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省庄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基本完成。2个镇卫生院均达到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巩固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医疗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依法规范、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按照“项目化、指标化、责任化”的总体工作要求,实行局领导包保处镇责任制,每位局领导包保一个处镇,每周下基层调研、督导、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遇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一体化管理规范活动,以各处镇为主,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对卫生所长、乡村医生进行竞争上岗和聘任,使得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一批有德、有才、有能的充实到卫生队伍,进一步优化了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全区一体化管理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得以规范提高,为保障农居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基层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所有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至2010年城区卫生所(站)医务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法定执业资格。新进入基层卫生队伍的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士等国家法定执业资格。鼓励多种形式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全区村(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我区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配合,多方筹资,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新农合筹资工作难度大,筹资水平需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问题等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个别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还存在不规范诊疗行为,影响了新农合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是个别基层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条件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由于我区所处的区域位置,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偏高,部分参合农民缺乏互助共济意识,期望值过高,要求回报概率大,且直接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偏多,小病大治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是村级卫生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个别卫生所设施陈旧,需要更新和配套。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力度,强化服务理念,从深度和广度上做好宣传发动与资金筹集,不断完善合作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探索建立医、患、保三方有效制约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自管、自律、自控机制,努力控制医药费用水平。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农民医药费负担问题,使有限的合作医疗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切实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办好,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上一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下一篇:应急救援行业前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