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2:31

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1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市场环境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各国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妥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交易价格,其最大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但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并未反映作为一个计量属性所应有的在时间界定、交易性质、交易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计量属性分别反映了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或方面;在时间上,要分清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交易性质上,要分清实际交易、假设现时交易和预期交易;在交易类型上,要分清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

前四种计量属性特征如图所示

特征

计量属性 时间区间 交易性质 交易类型

历史成本 过去 实际 投入

重置成本 现在 假设 投入

可变现净值 将来 预期 产出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将来 预期 产出

计量属性相比可知公允价值确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首先,它在时间界定上没有限定,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和未来的交易,因此历史成本常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现值是折现后的结果,可实现净值不考虑折现);其次,它的交易性质可以是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交易和预期交易;再次,它的交易类型可以是投入价值也可以是产出价值。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它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这一特征应是独特的,不能与被计量对象的其他特征有所重合。因此,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特征相当模糊,它涵盖了前四种计量属性的各自具有的特征,即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表现为不同的计量属性。FASB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它的出台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交易价格、有序交易中的脱手价值,同时该定义还强调了主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在公允价值确定中的作用。其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另外,还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层级(FairValueHierarchy)。FASB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估价层级系统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还提出了估价前提(ValuationPremise)理论,认为“持续经营”(Going2concern)和“在用”(In-use)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前提。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三、对我国的启示及对策

通过以上认识,笔者认为SFAS NO.157的正式将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在增强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缩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提高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出了合理的修订;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等级系统,包括对估价技术及参照信息的详细规范;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等级系统等。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应积极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虽然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已将公允价值纳入规范体系,但是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应借鉴SFAS NO.157的经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借鉴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模式(二)参考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框架体系

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SFAS NO.157)提供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框架(Framework),阐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目标、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期及过渡期等,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资产、负债及其运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估价技术(Valuation Technique)、估价技术参数(Valuation Technique inputs)、公允价值等级(Fair Value Hierarchy)做了详细的规范,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较为全面、清晰的阐述。我国可以借鉴FASB的经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不尽要经过理论界严密地逻辑论证,而且更要积极听取实物界的意见和建议。不尽要对公允价值定义、目标、确认与计量范围等要进行规范,而且更要在技术层面上,如估价技术、参数信息、公允价值等级和披露制度等进行更为详实的规范。

(三)积极地建立一个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环境

美国之所以能够单独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源于美国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制度规范。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地不断涌现,以及对信息相关性的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日益高涨,因此各界对美国会计理论界公允价值的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由此而诞生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名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因此,要在我国要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要从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市场监管等等,从而阻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企业利润,粉饰财务信息的后路。

(四)正视SFAS NO.157,结合自身,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SFAS NO.157的出台依托于美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完善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规制度,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可以说SFAS NO.157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而在我国,首先市场体系等各方面不完善;其次资本结构等也不健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股权分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再次,笔者认为SFAS NO.157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一定十全十美,如在估价技术方面,笔者认为除了市场法、收益法(现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之外,还应加上净值法(可变现净值法),以使估值技术更加完善;在公允价值定义上,SFAS NO.157采用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的脱手价值,而非入账价值。那么也就是说市场交易者销售还是购入资产或清偿还是转移负债都必须采用脱手价值,即在计量日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脱手价值)。这对于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而言,毫无疑问是“公允”的,然而这对于市场交易者购入资产或清偿负债而言,这样定义出来的公允价值是否“公允”,笔者觉得是否有待进一步检验?鉴于以上背景,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应联系本国的具体国情,稳步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从外因上来讲,在我国要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估价体系以保证企业价值的正确判断,但是,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机制,以及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地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利润”的真实性、可靠性。而盲目地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不尽不利于价值的“公允”判断,反而,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内因上来讲,在计量属性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目前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体系中包括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再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计量属性,还是暂时作为会计计量的一个方向或者说是目标,笔者觉得是否有待于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2

摘要: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且促使了会计学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实质的回归。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本文以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讨论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必要性。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提倡在会计和报告中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实证会计理论“计量观”认为,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以提交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已经日益成为会计人员的目标。更进一步,根据公允价值自身的概念和属性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管理会计学和理财学,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

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虽然不同国家和组织都对公允价值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但定义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FASB在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2004年6月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FASB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概念,对交易各方增加“熟悉情况和非关联”两个限定条件。近年来,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可见,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难度。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目前研究成果分析,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一方面,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涵盖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现行成本计量、现行市价计量、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计量 (谢诗芬 ,2002)。公允价值反映了发生在交易和事项中公平、允当的价格,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已经成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允价值应当作为所有计量属性所提供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另一方面,狭义地讲,公允价值又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能够反映模拟的市场价格,即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以近似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因其能提供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等在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具有不确定性而无法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相比之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为主要特征,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面向过去,因而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FASB在第7号财务公告中大力推荐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且提出应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特别是当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但具有和约规定或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就成为获取公允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公允价值的逻辑起点

“价值”是现值和公允价值共同的逻辑起点,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现值计量要求,成为会计学资产、收益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回归的重要手段,所以公允价值是实现价值型会计模式计量的关键。在经济学的定义中,资产是根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在未来所实现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价值变动的结果—-实质上,二者都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所以从经济学层面来讲,作为价值信息提供者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责任,而价值的直接计量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在现值计量难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会计学收益和资产概念不得不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计量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概念上。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变化,因为这种信息不及时和不能完整反映企业价值而日益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但是,随着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颁布以及对于公允价值以及现值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现值计量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为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公司理财观点的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延展

通过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分析,公允价值应当发生和存在于交易中,是一种交易价格――不论该交易客体或其同类产品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在于“真实与公允”(谢诗芬,2004),其他特征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公平性,是交易双方平等议价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具有全面性,其计量对象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公允价值得以存在的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不仅包括活跃市场也包括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虚拟的市场价格,即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并且全能够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虽然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财务会计学概念产生于交易之中,但是以上各种特征及其“价值”属性还是为将公允价值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其他许多学科领域中,如金融、保险、精算、投资、资产评估、资信评估、价值评估等,公允价值都得到重视和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许多经济管理学科变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对于和财务会计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及方法引入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对于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允价值与理财学

所谓理财目标,是指财务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理论界比较公认的企业理财目标――以股票价格代表特定利益主体的价值创造。不论理论界对于理财学目标的争论如何,它始终是建立在对企业价值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的。价值是联结理财学和会计学的根本纽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可以肯定的是价值是现财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正确地进行企业价值及其组成部分的计量和评估就成为了理财学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应用于理财学当中,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对资产、负债和收益进行计量的同时能够得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相关信息。

有些相关文献中曾提出,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包括会计上已确认与未确认的资产,如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企业估价绝不是将其全部资产的价值简单加总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对那些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现行市价与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整体与部分的加总不相等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观点是可接受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正确评估和反映必须建立在能够对于其组成部分,也就是各项资产、负债以及权益价值的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反之,不了解整体之中各组成部分真实的价值特征也就不能正确了解整体的价值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在运用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所应用的现值理论及技术,与广义上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现值计量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或者说可以将评价企业整体价值作为对单项资产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的延伸。

(二)公允价值与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从其演进过程和应用现状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企业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相比,现代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未来,为了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的预测――预计经济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提出各种经营方案供企业选择。所以说,管理会计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以财务导向的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转变为强调股东价值关键财务和经营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的众多战略性方法在内的复杂体系”(IFA,1998;IMA,1999),价值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这里实际上再一次提出了价值的计量问题,提供面向现值和未来的信息的价值计量绝不是仅仅依靠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成本计量体系所能胜任的,所以必须引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

四、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向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的转变。同时,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理财学、管理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由“价值”这一核心概念作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更进一步说,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体系,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因此,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必然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 Feb.2000, Published by the FASB.

[2] 谢诗芬, 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 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9;12~18

[3] 于永生.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财经论丛, 2005;9;90~97

[4] 黄中生. 论资产计量. 会计研究, 2005;4;15~21

[5] 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会计研究, 2004;6;17~22

[6] 葛家澍.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上海会计, 2001;1;3~7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3

关键字: 资产评估;会计;公允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014年财政部会计司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文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作了进一步详细说明,体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领域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会计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分析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2014年的会计准则第39号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即“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新定义的公允价值概念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相似,尽管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前后表述不一致,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第一,强调在公平条件下进行的交易或有序交易;第二,参与者有能力并且自愿进行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交易;第三,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对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基于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合理的评估价值。它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价值的合理估计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与相关当事人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并没有损害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区别

(一)假设条件不同

会计四大假设前提中,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密切相关的是持续经营假设,即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会持续经营下去,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应该是反应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的前提下,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客观公正的计量。而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四个假设是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和清算假设,资产评估的各种结果应该与不同的假设前提相匹配。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假设仅仅是资产评估中的一种,在假设方面,资产评估的外延要比会计更加宽泛。

(二)市场条件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因交易在主体市场或最有利市场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对评估主体最有利。而在资产评估中,市场分为正常市场和非正常市场,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可能是在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也可能是在非正常市场下的合理评估价值。在正常市场下,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更接近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而在非正常市场下,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有可能是有利市场,也可能是不利市场,因此,资产评估中,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要比会计复杂的多。

(三)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是在活跃市场的脱手价格,即市场价格。资产评估中常用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价值、投资价值、重置价值和清算价值,资产评估的市场价值的合理性是相对于评估时点整体市场而言的,即整体市场认同,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于整体市场上潜在的买者或卖着来说是相对公平合理的,而非市场价值只对特定的资产业务当事人来说是公平合理的,即局部市场认同。

会计与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相同之处

(一)计量对象的全面性

不论是在会计,还是在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不仅可以用于资产的计量,还可以用于负债的计量,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二)估值技术的一致性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用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中,也同样采取三种估值技术来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因此二者在估值技术上是一致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性

不管是在会计领域内,还是在资产评估方面,公允价值是个相对概念,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要进行重新计量,以确定其最新价值,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评估中也要根据需要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的动态性需要企业适时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

结论

公允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评估和会计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内涵和范畴要比会计中的广泛的多,从某种意义山来讲,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属于资产评估中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丰富性增强了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在实务中,专业人员应很好的理解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和会计领域的异同,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公允价值计量。

参考文献:

[1]韦群.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1,01:29-31

[2]欧阳文晋.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与会计工作中应用差异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102-103

[3]王炜.会计与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辨析[J].财会月刊,2008,33:87-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4

一、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但它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不是同一个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是按照计量信息的来源不同进行分类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以计量结果能否如实反映计量对象为依据对计量属性的分类结果。由于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是按不同分类标准对计量属性的分类结果,所以他们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叉关系。公允价值可能是历史成本,也可能是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现值,历史成本等,四种计量属性也可能是公允价值,也可能不是公允价值。其他计量属性只要符合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就可以成为公允价值,不符合就不能成为公允价值。

新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可靠取得并可靠计量。”从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为补充的模式。然而,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这种提法在概念依据上是混淆不清的,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起来,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将其并列起来,否则会误导会计人员,以为只有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是公允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都是不公允的。事实上资产在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往往就是它的公允价值,难道我们能说资产在取得时按历史成本计量是不公允的吗?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模式,在该计量模式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作为其他计量属性的选择判断和标准,其他计量属性作为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公允价值驾驭其他计量属性形式,其他计量属性形式体现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模式下的会计准则构建

1.公允价值在基本会计准则中的构建。会计实务是在会计规范约束下进行的,而会计基本准则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是制定其他会计规范的理论依据。不同的计量模式要求不同的基本准则内容。虽然我国在2006年对基本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但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仍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导致基本准则在某些方面很难做到逻辑一致。如决策有用性最重要的两个衡量标准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与决策相关,而历史成本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沉没成本”:可靠性要求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往往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而也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以公允价值基础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基本准则中的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然而,计量基础(计量属性体系中的主要计量属性)在基本准则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可以随意抽换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相关概念联系密切,在整个基本准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概念,因此,对计量基础的更换需要对基本准则中的许多内容作出相应调整。

就会计假设而言,目前基本准则中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依然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建立的必要前提。需要提及的另外一条长期被人们忽略的假设是“市场价格假设”。市场价格假设是指会计计量数据来自于因交易而形成的市场价格。这里所说的交易可以指形成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也可以指收入和费用的发生,资本投入与收回。市场价格可以是实际发生交易所形成的价格,也可以是估计交易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所有会计数据均来自市场价格;二是资产负债的价值应随其市场价格的变动而不断调整。一般来讲,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依据的市场价格假设只包含第一层含义,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所依据的市场假设则同时具有两层含义。这一假设的设定具有客观依据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而形成,事实上,企业经济活动大多数都表现为市场交易,有市场交易就离不开市场价格。之所以称之为假设,是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交易的事实并不存在,如接受捐赠和商品在企业内部转移等,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假设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市场价格假设对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方法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市场价格假设公允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就会计要素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影响较大。笔者完全同意新修订的基本准则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概念的调整。因为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资产持有收益也应作为收入。基本准则修订前收入的概念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基本准则修订前费用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由于收入与费用要素的调整,必然引起利润的调整,基本准则修订前利润的概念是:“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新修订基本准则对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概念的调整完全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也能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就会计确认、计量原则而言,“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及“配比原则”是现行的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的三项基本原则。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会计计量基础之后,这三项基本原则应更改为“公允价值原则”、“应计原则”和“配比原则”。其中,配比原则虽然在名称上没有改变,但在含义上却略有变化。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配比原则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应按因果关系进行配比,而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配比原则强调则是广义的配比原则,即营业收入与利得应与同一期间的营业费用和损失相配比。之所以要以应计原则代替实现原则,是因为实现原则是以交易发生为收入的确认标准,而应计原则则以事项变动或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确认标准,也就是说,按照应计原则,不仅要确认因交易而发生的“权责”变动,而且要确认没有交易基础的价值变动;不仅要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而且要确认未实现的收益。

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言,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和会计方法选择和评价的标准。无论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都应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清晰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不同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可靠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相关性。因此,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相对应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无须作大的调整,只要适当强调相关性即可。

2.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后,具体会计准则所做的变动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专门制定一项类似于SFASNO.15的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二是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基本要求,对涉及到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披露的各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以便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基本要求。

(1)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第一,在进行初始计量时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取舍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在初始计时时,哪种计量属性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更接近公允价值,就应以哪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即如果资产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其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形成于非货币交易,其同类资产的重置成本可能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如果资产形成于融资租赁,其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可能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

第二,在会计报告日,如果资产、负债的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动,必须按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对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所形成的利润和损失的处理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这里须强调的是报告日资产、负债价值发生的变动必须是重大的,如果是非重大的,也可用原来的历史成本近似代替公允价值。第三,应明确规定某一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对象所适用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和程序。第四,应在具体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5

【关键词】 概念框架; 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界率先对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F)做了大量的研究,如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78年到2010年共的八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1-8,以下简称SFACs),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前身)在1989年颁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以下简称IASC1989的概念框架)。2004年10月,国际两大最具有影响力的准则制定机构FASB与IASB召开联合会议,决定将改进并建立共同的概念框架项目列合项目的工作日程,以指导趋同会计准则的制定。FASB在2010年9月28日了共同概念框架联合项目第一阶段的成果SFAC8(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第一章和第三章),它将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定义为由描述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性质、职能和局限性的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连贯体系,它将带来一致的指导。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国际最新动态描述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

SFAC8是对SFAC1(经营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的代替,SFAC8的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趋同概念框架目标的范围扩大了。SFAC1中目标的范围是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在未经任何术语转换的交代,其余的SFACs就自动变成了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IASC(1989)的概念框架中仅涉及到了财务报表。虽然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但SFAC8中强调的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目标,而不仅仅指财务报表目标。第二,关注通用目的(general purpose)而不是特定目的(custom-designed)财务报告,且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目标适合于所有企业。SFAC8认为无论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投资什么样类型的企业,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仍然以最有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去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第三,鉴别了主要使用者,且主要使用者不需要分等级。IASC(1989)的概念框架和SFAC1中都没有直接辨别主要使用者。SFAC8认为主要使用者群体是无法要求报告主体直接向他们提供信息的现实和潜在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所以社会公众、监管者、管理者都不是主要使用者。第四,财务报告的目标明确按决策有用性(Usefulness Decision)定位,而受托责任观(Accountability)归属在决策有用观之中。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SFAC8也是对SFAC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代替,其改进如下:第一,区分了基本质量特征(Fundamental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和强化质量特征(Enhancing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强化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更清楚地说明了质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用如实表达替换了可靠性(Reliability)这个术语,且如实表达与SFAC2和IASC(1989)概念框架中可靠性包含的内容不一样。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谨慎性(Prudence)、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这些都是SFAC2或者IASC(1989)概念框架中可靠性包括的方面,却都不在如实表达中考虑。第三,明确了重要性(Materiality)作为相关性中与特定主体有关的一个方面,以及与其他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SFAC2认为重要性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约束,应该跟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一起考虑。IASC(1989)的概念框架虽然讨论了重要性作为相关性的一个方面,但没有注明重要性与其他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FASB在1985年12月用SFAC6(财务报表的要素)替代了5年前的SFAC3(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提出了十项基本要素且详细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随后,趋同的概念框架也继续讨论了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并对其不断修订和完善(如2005年11月、2006年2月、2007年10月、2008年6月、2009年3月IASB的会议,2006年4月IASB与FASB的联合会议等)。FASB在1984年12月的SFAC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对确认下了定义,并提出了四大基本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近年来,传统的历史成本早已无法适应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对资产与负债的计量越来越多地涉及未来现金流量或现值的运用。于是,相隔15年之后,FASB在2000年2月的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和2006年9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SFAS NO.157)是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先驱。金融危机时,面对包括金融界在内的各方对公允价值的质疑,FASB在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先后了4项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ASB Staff Position, FSP),包括FSP FAS 157-1、2、3、4,这些均成为2009年5月28日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Exposure Draft,ED)的借鉴。2009年7月1日,FASB将该日期之前和之后所有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公告列入《编纂专题820: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和披露》(Codification Topic 820:Fair Value Measurements and Disclosures)。2011年5月12日,IASB和FASB共同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和披露要求的新指南(Comm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这次更新将取代编纂专题820的大部分指南,标志着趋同项目的主要工作完成了。它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上更加清晰和一致,也是IASB和FASB共同回应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可见,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更加坚定了全面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信心。

综上所述,FASB与IASB正在努力合作构建一个前后逻辑一致、国际趋同并体现公允价值理念的概念框架。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没有正式的概念框架,只有近似的概念框架。有些人把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类比为我国现阶段的概念框架,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因为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视之。一方面,基本准则不仅在形式、内容和质量上与概念框架相去甚远,而且也没有对概念的内涵、外延、作用做深层次的论证。另一方面,成熟的概念框架,其内容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虽然会计准则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会计环境对概念框架的影响并不明显。成熟概念框架就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定理一样成为特定时空下的真理。此外,我国概念框架的研究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当今国际上的趋势是将会计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而我国目前仍强调的是受托责任观。又如国际趋同的概念框架已经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级系统划分清楚了并更加注重相关性,而我国仍将可靠性放在第一位,且没有进行层次划分。最后,计量属性虽然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未对它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也没有出台指导实践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甚至部分人仍停留在我国该不该使用公允价值这样一种抱残守缺的状态。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

对于我国正在拟定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完全脱离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另起炉灶,因为它与高质量的概念框架实在相差太远了。目前关于怎样构建我国的概念框架这个问题,国内学术界曾经探讨过很多方案。笔者认为,之所以当今学术界在构建我国概念框架的意见上有颇多顾虑和争议,无非起源于这样一个矛盾:我们希望能够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在国内建立能体现先进会计理论使之与国际趋同的概念框架,并且一旦建立后就长期不变。但不幸的是,以目前中国会计实务的发展来看,还没有能力制定符合那样要求的概念框架,即使制定了,又害怕那样的概念框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能指导我国的具体实践。到底如何同时满足既能与国际趋同又能指导具体实践这两项要求?笔者的设想是将我国的概念框架分为两个层次,且两个层次同时建立,即构建体现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理想层次

理想层次具有理想性、一般性、全面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一种相对超越我国现阶段环境因素的层次,但它可以成为评估现行准则与实务和指导未来准则与实务的基础和指南。这个层次能够使我国的概念框架与国际趋同。制定这个层次目前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难不等于将其拒之门外,应该迎难而上地将制定理想层次的想法实施下去。

(二)现实层次

现实层次具有可行性、灵活性、现实性、特殊性的特征。现实层次与理想层次恰好相反,允许常变。它旨在从准则、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概括我国某一特定阶段上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应遵守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准则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据。该层次可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指导具体实践的概念框架。

这样划分的原因是:首先,公允价值将被广泛运用的重要性。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国际以前的概念框架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允价值,从而受到批判并不断地在替换和修订,这就是为什么IASB和FASB正沿着“决策有用性―相关性―未来经济利益观―公允价值”的思路推导趋同概念框架的原因。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代替历史成本这一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其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跨国公司走进国内、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会计无国界。中国要想在当今世界立足唯一的办法就是融入国际,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我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实务操作更加规范,避免会计准则的随意变更和保证会计改革方向的正确,制定能够指导我国具体实践的概念框架任务已迫在眉睫。

如何协调好以上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学者认为以中国现在的国情制定理想层次障碍非常大也没有必要。我们不能说没有必要,只能说制定理想层次比制定现实层次要难一些,但很有必要。况且我们不需要一蹴而就地制定理想层次,只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暂时构建一个能与国际趋同的、大致的、初步的理想层次即可。重要的是现实层次以我国目前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制定的,优先制定这个层次。至于理想层次,笔者建议可以慢慢来,如先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出台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务应用中的经验和国际趋同的进展不断地补充和改进,待条件成熟之际制定完善的理想层次。只有把以上两者结合起来,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解决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

四、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纠正陈旧观念,改变态度

有些人认为我国的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市场越不活跃,使用公允价值的概率反而越大。这就更需要建立体现公允价值的概念框架。财政部和会计教育界应首先转变观念,再让广大会计人员尽早树立公允价值计量观。还有些人认为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人员相比在经验理性、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方式解决,关键是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和具体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加强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等。

(二)密切关注国际动态特别是联合项目的进展

准则的趋同本来就是一个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求我国在构建概念框架的时候借鉴和参考国外已有的做法,同时也要求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情况。一方面,我们不能迁就某些发达国家或先行者的利益,被动地遵守国际会计惯例或仅仅密切追踪国际动态,而应该全方位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参与到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去,如培养一批具备会计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去IASB、FASB工作,参与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如果国际准则制定机构想真正构建高质量、高权威、全球公认的概念框架,注意力不能只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上,也应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

(三)概念框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自1978年以来,FASB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陆续了7份SFACs。自2004年建立共同概念框架列合项目的议程开始到2010年该项目第一阶段达成一致共识并SFAC8为止又经历了6年时间,整个过程经历了将近30年。由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会计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FASB表示概念公告将会继续被更新和替代。可见FASB的概念框架也是在探索中逐步构建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国概念框架的建立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按照上文所述分两个层次同时制定。

(四)构建我国概念框架应当注意全面性和前瞻性

概念框架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包含所有的概念要素,才能长期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不仅要包括目标、信息质量特征、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而且也应包括将这些内容具体付诸应用的最后载体――财务报表及其编报和披露。此外,会计记录作为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程序之一,也应列入概念框架。还有会计环境的重要性也可在概念框架的现实层次中考虑。既然我国概念框架的终极目标是与国际趋同,建立公允价值的概念框架,而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市场。因此,概念框架也应注重长远目标、具有高度前瞻性,才能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小荣.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8(9):35-36.

[2] 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等级系统;基本准则;

2006年9月,FASB正式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新颁布准则建立了公认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会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背景和理论基础

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订过程中,FASB考虑到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及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范围的需要。该准则颁布之前,由于在FASB准则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报告企业应用这一定义的指导非常有限并且分散在不同的会计公告中,造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不一致,同时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难度。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建立的概念基础是FASB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SAFC2)《高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SFAC2中强调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鉴别不同经济事项间的异同。公允价值定义的基础来源于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六辑(SAFC6)《财务报告要素》中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反映由资产引起未来现金流入――未来经济利益,以及由负债引起的未来现金流出――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该准则结合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七辑(SAF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指导公允价值使用的各个部分,在准则中进行了阐述和重新审议。公允价值准则中,扩展后的披露范围要求企业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如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有助于进行投资和贷款等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目的是实现FASB财务概念公告第一辑(SAFC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中提出的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FASB在之前的会计公告中已经提出公允价值是具有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在继续遵循这一前提的同时,报告企业应当在其他会计公告和公告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下应用该准则,并且,准则没有提出新的计量属性,保留财务概念公告第七辑中提出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计量公允价值的现值五种计量属性。目前,新准则的出台必将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分析

新准则中保留了之前公允价值的定义中的交换价格观念,明确提出交换价格是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各方出于自愿在市场上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价格。从定义来看,用于确定公允价值的要点有两个:首先,公允价值是以脱手价格而不是买入价格为基础;其次,从拥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交易者角度来说,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是一种虚拟交易,交易发生的市场对于报告企业来说应是用于交换的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其中,主要市场是指报告企业能够最大数量、最高限度出售资产或转让负债的市场。最大获利市场即企业在出售资产时可以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和在转让负债时使支付金额最小化的市场,在确定最大获利市场时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作为收入的减项或支付的加项。

三、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在计量日,如果使用的资产具有实体的存在性、法律的许可性以及财务上的灵活性,报告企业运用市场参与者对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highestandbestuse)概念作为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资产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从长期来看,是市场参与者令单项资产或包括该项资产在内的资产组合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概念是由实际使用形式而不是报告企业预期的使用形式决定的。基于资产的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准则提出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估计公允价值的两类估价前提――在用估价前提和交换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当某项资产通过其他资产相互结合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的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在用”,并且“在用”即为该项资产的估价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某项资产单独使用时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则该项资产最大化和最佳化使用为“交换”,并且在计量其公允价值时应在交换估价前提下。 估价技术的选择应当由适应的市场环境以及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获得数据的充分性决定。计量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包括市场方法、收入方法、和成本方法:

1.市场方法。市场方法运用相同或可比的资产和负债的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或由其他市场交易产生的信息进行估价。市场方法经常使用来源于可比资产的一系列市场乘数来估计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2.收益现值方法。收入方法将当前市场预示的未来现金流入的期望值作为计量的基础,转换或折算成现值的技术。

3.成本方法。成本方法是以重置当前具有同样服务能力的资产所需要的金额作为基础,这种方法经常会参照资产的重置成本。市场交易者(卖方)收到的资产价格由买方获取或构建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替代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决定,同时要调整资产已经发生的折耗。

报告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估价技术时,如果利用活跃市场上相同替代品的价格对单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价,单一的计量技术对于报告企业来说是恰当的;但是其他情况下,报告企业需要运用多种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例如计量报告资产组合中每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要对单一资产的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估,并且计量结果应当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另外,报告企业选择使用估价技术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但是,如果估价技术变更后的结果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公允价值,变更估价技术也是可以接受的。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与等级系统

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计量而不是出于企业特定个体利益为导向的计量,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应当由市场参与者们用于为资产和负债价值计价的假设决定。在该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inputs)广泛地参考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和负债定价的假设,包括对于风险的估计,例如,计量公允价值时所使用的特定估价技术本身存在风险或是输入信息的固有风险。作为判断计量公允价值时参与者应用假设的基础,准则把输入信息分成两类:可观察输入信息(observableinputs)和不可观察输入信息(unobservableinputs)。可观察输入信息是以来源不受报告企业影响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或负债定价的假定。不可观察输入是以报告企业当前经营环境下可利用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获得的输入信息,反映了报告企业对市场参与者为资产或负债定价假定的估计。FASB定义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的意图是允许报告企业在其资产或负债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因此,报告企业不必付出过多成本用于获得独立于报告企业的市场信息。但是,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由于排除了交易中不合理成本而更加可靠,报告企业不应当忽视外部信息的重要性。计量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中,报告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运用可观察输入信息而尽量减少使用不可观察输入信息。 浅谈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体系的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会计;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公允价值理念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提出的,虽然这一理念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对其进行准确的概念进行总结还有着一定的难度。会计计量的关键就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选择的核心就是计量属性的选择,而公允价值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则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概述

1.公允减值的基本涵义

在当前的财务会计计量通常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关于公允价值的涵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中的一种解释是:当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金额,和不包括货币以及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1]。公允价值反映了价值概念的内涵与价值计量是一致的,能够体现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价值。

2.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公允价值作为经济学当中价值概念的财务会计表达的基本形式,它不仅是对当前的财务会计概念中的重点有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还能够对财务会计中的相关规范有着遵循。公允价值会计还是制度竞争的一个必然结果,公允价值会计师会计职业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倘若是想将财务会计的制度得到有效的完善,那么就需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对计量属性进行改变,还要能够通过公允价值来对财务会计的信息有用性进行提高。

二、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1.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分析

在公允价值的意义上不只是限制于复合会计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的确认理论上有着一定的争论,最为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和现金流量制方面。其中在权责发生制方面主要就是以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作为基础的。而在收付实现制方面刚好是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相对应,在现金流量制方面则是彻底的对交易观进行了摆脱[2]。

在公允价值理念和货币计量假设与公允价值理念和事项法会计理论方面对财务会计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会计理论,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事项法所要求的条件完全能够进行满足,从而实现价值法向着事项法的转变。

2.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方法探究

在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方法的探究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通常认为投入价值基础会比产出价值基础更为妥当,在当前的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收集公允价值基础所反映资产经济价值信息所获得的收益就比较的可观,在其具体的方法探究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在总额法方面,在有着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存在是通过总额入账或是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入账的问题,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销货款的公允价值应当是扣除现金折扣之后的余额,从卖方的角度来说基本会认为客户会在正常的折扣期限内进行付款,当然,净额法也有着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是从当前的财务会计软件的支持上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这些方面来看,应收帐款的净额法能够对公允价值理念得到显著的反映。

其次,在产出价值基础上的存货存量计价方法,这一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决定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金额以及销货的成本,在流量以及存量的价值方面又能够分为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是存货存量计价可以根据投入价值基础以及产出价值基础这两个基础进行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其二是存货存量期末计价调整。

再者,在先进先出法方面存货流量的收益没有各种方法的差异,由于账面存货始终是以产出价值来衡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同质不同进货期间的存货成本是一致的,都是以产出价值进行列示,也就没有存货成本流量计价方法的选择问题。

在加速折旧法方面主要能够分为变动费用法以及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造成的,直线折旧法以及变动费用法基本是没有对无形磨损进行考虑。在这三种方法主要是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发展的,对于固定的资产现时市场价值的公允反映还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所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还是需要通过公允价值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估价[3]。

最后,在全面公允价值会计法方面的金融工具领域,尤其是衍生的金融工具领域是公允价值最早也是最为全面的实施领域。在FASB以及LASC对于公允价值的整个探究当中能够看出,要能够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有效的完善,将其理念运用到实践当中,不要拘泥于传统历史成本模式的约束,在对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和项目的具体特点安排来实施,只要是符合投资者的决策需要,以及符合公允价值理念就有着可行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发展过程当中,影响公允价值的因素还有很多,所以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应对的措施,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为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加以有效的研究,就必须要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掌握,如此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学习,2012,(01).

[2]黄世忠.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11).

公允价值的概念篇8

[ 摘要] 在我国鼎力发展公允价值会计之际,为了对公允价值会计有更深入的熟悉,促进公允价值会计更健康地发展,本文从国际会计视角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通过参考国际会计发展层次,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利益动因,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协调方式,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考虑公允价值会计发展所碰到的题目。

[ 枢纽词] 公允价值会计;国际会计;发展

promot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int of viewwu shu( school of accountancy , hunan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79 , chi na)abstract :fair value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 in china .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 healthier development of fair value ac2counting , the paper studied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int of view ; then analyzed the real driving force of itsdevelop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development . it also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ion ways for fair value ac2counting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 development

2006 年2 月15 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五种计量属性之一, 在正式颁布的39 项企业会计准则中, 有20 项直接运用公允价值、16 项间接运用公允价值、11 项有估计公允价值的政策和程序。2006 年11 月1 日, 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公允价值计量和表露进行更具体的指导。我国已开始部门应用公允价值会计, 正向着全面公允价值会计的趋势发展。为了更好地熟悉和理解公允价值会计, 本文将从国际会计的视角,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发展。

一、国际会计相关理论概述国际会计理论包括会计国际化理论、会计国际协调理论和狭义的国际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的国际化是特定的主权国家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为翦灭本国财务会计信息对国际资本顺利活动的障碍, 逐渐地、尽可能地向国际公认会计尺度看齐的过程和结果[1 ] 。会计国际化的本质是对各国重要会计差异的协调而不是消灭, 即会计国际化的本质是会计的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协调的主体是与治理跨国经营业务有关的国际性组织, 客体是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重要差异, 目标是尽可能地缩小各国重要会计准则的重要差异[1 ] 。狭义的国际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特殊题目的会计。因为利益的驱动, 国际会计发展具有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会计国际化的本质和手段是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 主要是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际协调是狭义国际会计发展条件。因为国际会计主要是会计准则中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特殊考虑, 因此国际企业作为特殊群体对会计国际协调,特别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本国的会计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 包括国际企业) 财务讲演为国外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越大,换言之,国际会计对会计国际化的受益程度也越大。[1 ] ”因此, 从宏观到微观, 考虑因果作用的影响, 国际会计发展具有三个层次, 即从会计国际化发展、会计国际协调发展到狭义国际会计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 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家范围讨论和研究。我国所推行的公允价值会计是在鉴戒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提高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国际会计大环境的发展, 公允价值会计是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的, 因此有必要从国际会计发展角度审阅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

二、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利益动因

( 一) 会计国际化的目标从会计国际化的定义可以看出, 会计国际化之所以成为世界会计发展的主流思惟, 是由于会计国际化的目标是“于我有利”。因此, 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时, 老是要对国际会计惯例进行审核,老是期望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多国共享[1 ] 。利益需求无可厚非地成为会计甚至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中国,“于我有利”中的“我”是本国。那什么是有利? 什么是无利? 是要追求短期的利益仍是长期的利益? 是否包括潜伏利益? 在对利益的思索中不难断言, 根据可持续发展观, 只有长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才是本国会计治理部分发展会计的起点。而要得到这种长期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本国会计治理部分必需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明晰能够获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

( 二)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原因分析根据计量属性的不同, 会计可以分为历史本钱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与其他会计的核心区别是计量属性的选择题目。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计量属性艰难选择的过程。1998 年, 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准则, 并鼎力提倡在我国会计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到2001 年初,财政部以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严峻为由修订会计准则, 将原债务重组、非货泉性交易和投资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部门删除或尽量少用。而在2006 年2 月15 日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 公允价值计量又重新作为会计主要计量属性在多项详细准则中体现, 并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的力度比1998 年初始使用时还要强。固然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还存在诸多题目, 但是公允价值所计量的会计信息对财务讲演使用者的决议计划作用已毋庸置疑。毕竟是什么左右着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呢? 归根到底仍是利益。1998 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都已在部门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我国开始采用公允价值。2001 年,我国会计准则中回避公允价值计量,也是因为利益需要。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严峻的会计造假, 损害了社会利益,“救火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为什么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又对公允价值进行轰轰烈烈的宣传和采用呢? 同样也是利益的需要。前者是短期、不能持续发展的利益,损害社会利益的根源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而是监管机制、公司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方面的失衡,把公

--> 允价值计量给信息使用者带来的利益掩盖了。因此,造成回避、淡用公允价值只是权宜之计。而后者则是长期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有人质疑,公允价值难以计量、难以审计,采用公允价值将增大会计和审计的工作量,是否会得不偿失? 公允价值计量带给会计、审计乃至整个经济的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从政治上说,实行公允价值会计是我国加入世界商业组织的前提。因为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至今未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在反推销诉讼中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从经济上说, 实行公允价值会计是国际企业决议计划的需要。公允价值具备高度相关性和不失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能够向国际企业提供决议计划有用的信息, 降低其获守信息的本钱。从社会上看, 采用公允价值, 进步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了社会公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决心信念。会计国际化指出,要得到这种长期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本国会计治理部分必需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明晰能够获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显然,因为我国会计治理部分没有明晰获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我国会计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在利益的驱动下, 我们鼎力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而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体现了会计国际化的目标,即知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需求。

三、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协调方式会计国际协调方式包括先地区后全球模式、同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构建并编报双重报表模式或会计准则协调等,公允价值会计发展进程也需要运用了这些协调方式,在协调中促进其健康、快速、不乱地发展。( 一) 先地区后全球模式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 会计权势巨子机构的大协调和部门国家之间的小协调同时进行。例如,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成立业绩讲演国际工作组; 2000 年6 月欧盟做出财务讲演的战略性检讨, 建议所有欧盟成员国上市公司最迟从2005 年开始使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讲演的单一会计尺度, 并答应非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讲演。我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一直进行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流动, 其中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逐步采用。同时,因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等差异,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等相似的国家进行双边协调、多边协调或区域协调。这样的局部会计协调, 缓解会计国际协调和会计海内化、民族化矛盾,进步会计国际协调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国际协调达成共鸣,进行会计区域协调[2 ] ,探讨公允价值应用题目的解决办法, 循序渐进地发展公允价值会计, 减少其发展的阻力。

( 二) 同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国际协调包括会计准则协调和会计实务协调。因为会计准则可以指导会计实务,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又可以指导着会计准则的制定, 因此, 制定同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有效地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建立同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需要同一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原则。通过逻辑演绎, iasc 和fasb所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主要的计量属性。固然我国没有明确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我国财政部指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类似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且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主要的计量属性之一。由此可见, 我国将建立国际同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作为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的一种方式。

( 三) 构建并编报双重报表模式或会计准则协调在协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 会计国际协调可以进行构建并编报双重报表模式或会计准则的协调。构建并编报双重报表只是会计国际协调最初的形式,跟着国际商业的不断发展,构建并编报双重报表的本钱越来越高, 会计准则的协调才是可行的方式。协调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准则协调的产物, 其基本目标是本着公家的利益, 制定和财务报表应遵守的会计准则, 并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循,为改进和协调与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则、会计准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国际会计准则归纳世界各国很多会计惯例而成, 有较大的代表性, 对跨国资本活动、证券的跨国上市买卖,进步国际会计企业财务讲演的可比性、有用性等, 有很重要的价值; 另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颁布,也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治理靠拢,提供了更易接受的参照系[1 ]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会计国际协调互动发展的平台。iasc 和iosco 都要求有一套高质量、全面的国际会计准则,目标都是但愿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并使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可比性、有用性、充分性。有用性是指降低投资者对未来投资决议计划的不确定程度,充分性是指充分地表露一切与决议计划相关的重要事项。其中“未来决议计划”、“充分表露”、“决议计划相关”恰是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面向现在、面向未来、体现风险、体现不确定性的特性相吻合。会计准则协调或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完善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实行给予支持。在会计国际协调的大潮中, 公允价值会计借助协调方式在更深、更广范围内发展起来。

四、公允价值会计与狭义国际会计的共同发展

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协调促进国际会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国际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是因为会计分类尺度不同而产生的会计不同方面。国际会计主要是从会计主体考虑,公允价值会计是从会计计量属性考虑, 两者融合的部门是国际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考虑。会计的核心是计量,也只有国际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经济业务才能真正知足国际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高期望和要求,公允价值会计推动着国际会计发展。同时,跟着国际会计中对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 国际会计的发展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泥土。在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际协调的大环境下, 公允价值会计与狭义国际会计共同发展。

五、公允价值会计发展需考虑的其他题目

在国际会计的视角下,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还需考虑以下题目。

( 一)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国际协调分为会计准则协调和会计实务协调。准则协调力求消除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实务协调力求进步财务讲演的可比性[3 ] 。理论上高深和技术长提高前辈的准则, 假如与之服务的环境不相符合就不算是好的准则, 因此, 会计国际协调的落脚点在于实务协调,而会计准则协调只是手段。因此,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 不仅要从会计准则中予以规范,更要从实务中进行考察、研究和总结。

( 二) 公允价值发展中的发展会计学理念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在发展,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会计国际协调、趋同应当是一种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之间的双向互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在谈与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题目时曾指出:“为了消除双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终极的准则将取决于中国与谁的做法更恰当, 即在准则的趋同过程中将采用最为恰当的处理方法。”“发展会计学”是有关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学。发展会计学指出, 在会计国际化的初期, 协调只是单方面的, 当取得准则制定的话语权后, 会计国际化将变成双向的、相互融合的过程。由上可知, 跟着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际协调形式和内容的变化, 公允价值会计也应适时变化和发展。

--> /p>

[ 参考文献]

[ 1 ] 王善平. 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题目的研究[ m ] .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2 - 37 ,100 - 127 .

[ 2 ] 陈思维. 会计专业论文范文国际会计的区域协调[j ] . 审计与经济研究,1998 , (3) :44 - 46 .

上一篇: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策划书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