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2:09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学校 爱心 教育

爱心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从教育学生的角度看是指教师热爱学生之心,把学生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即师爱,它至少包括:细心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我们教师是否有爱心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因为学生在校长期受到老师的教育熏陶,老师的行为、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模仿。日积月累的影响其结果是学生在老师的爱中学会的是爱,在老师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在信任中学会的是信任,在理解中学会的是理解。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导向影响在班主任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假如有位爱心浓浓的班主任从学生入学时就接手班主任的工作,直至学生毕业,那么这个班的学生想缺乏爱心都难。我们从教育经常旷课的学生是否从爱心的角度去教育学生的效果就可得到证明。假如一位班主任是采用校纪班规来规范、教育学生,对其批评和处罚,扣操行分,罚扫地。另一位班主任采用和风细雨的教育,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和解决方法,在教育中既体现关爱,又指出旷课的严重后果,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二种做法都可能会杜绝学生的旷课不良行为,但采用第一个方法,学生是为了不受到班主任的处罚而不再旷课,教育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长期坚持处罚型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思想中逐渐形成不违纪是为了避免处罚的简单看法。运用第二个方法的教育效果是,面对老师的深情教育和适当的处罚,学生不好意思再旷课,认识到旷课对自己的不良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与此同时,守时、向善、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在爱的教育中伴随产生、形成。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

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倡导教爱;二、培养友爱;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2

然而,对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金钱贪婪的目光与行为,使一些人对人生的态度、需求和所追求的目标产生了分歧,对传统的道德、良知与“爱”产生了困惑、怀疑甚至是摒弃。时下,“老人摔倒无人愿扶、无人敢扶”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不愿扶的人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不敢扶的人缺乏关爱他人的信心,摔倒被扶却反咬一口的人缺乏社会基本的道德和良知。面对如此种种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爱”的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必要和必须的;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父母、长辈、老师以及全社会的“爱”,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付出自己的“爱”。

“爱的教育”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与数理化相比,体育课――“豆芽课”的帽子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的认识存在偏见与排斥心理,加上体育运动的苦与累,更让不少孩子望而却步。要让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爱”,从而学会“爱”,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并且要付出更多的“爱”。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已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亲身体验去感染学生;通过向学生讲述篮球明星―-姚明、飞人刘翔、网坛一姐李娜、乒坛女皇邓亚萍等体坛名人的成功经历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用亲情般的爱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苦与累中学会坚强,获得自信,化苦累为乐,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良好基础;用严格的爱保证学生远离危险,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学习习惯,安全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体验与成就感。

体育课在很多人看来学生是最自由的,纪律是最松散的,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事实上恰恰相反,体育课对纪律的要求是最高的,对教师的责任心要求也是最高的。不少学生会觉得体育老师凶、很严厉,他们不知道,老师的严厉正是源于对自己的爱,那是一种严格的爱。严格地要求课堂常规,严格地安排课堂教学,严格地要求课中的教学事项,严格地考虑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动作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发生危险后最基本的处理方法与措施,以确保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欢乐与健康。

“爱”是一门艺术,宽容是“爱”的精髓。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易犯错误,也许是动作上的错误,也许是行为纪律方面的错误等等;教师需要严格要求,也需要宽容对待,要给学生认识错误的机会,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体育运动时时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耐久力、承受力,常常在某种程度挑战着个人的身体极限,需要个人的拼搏和奋斗精神,更需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友爱、友情、和谐相处,互学互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产生的正能量有时甚至可以超过教师的说教。学生在运动游戏中,通过团队协作取得成功后获得的喜悦和成就感往往能很好融洽同学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友爱互助理念。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耐心开导,讲清是非,通过同学间互学互助的例子,让学生懂得有爱才会有友情,有了友情就会有朋友,有了朋友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爱和欢乐。在课堂游戏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友情关系自由组合分组,或者在分组中帮助学生间建立友情联系,让他们在游戏运动中友爱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从中体会友爱协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绩。

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与情感。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爱,一定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爱似一粒种子种植在体育教学中,它必然生根发芽。课堂中众多不经意发生的事,却随时将爱带在身边。例如:有人摔倒了,立即将其扶起;有人流血了,递上自己的纸手帕;跑动中碰撞了或被球砸了,说声对不起……,这等等都无不体现了爱的教育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中溶解,爱的教育使得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更完美的活力,爱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常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不渗透着爱的教育。“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幸福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儿处处开遍。”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善爱学生

班主任无不想把班工作做好,总希望带出的学生人人听话、班风学风良好的班集体。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检讨起来虽能找出一大串主客观因素,但症结何在?症结在于我们教者能否给予学生真诚和爱心。

有人会说,谁不知道关心、爱护学生?哪一位做老师的不爱自己的学生?其实,这里所说的爱,是个怎样的“爱”的问题。爱,必须是挚爱:挚,真挚、诚心、热忱。很多老师也口口声声说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视老师为“第二父母”,可自己有无视学生为子妇女弟妹?“是”,就能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真情感染人心。只有与学生心心相印,才能架设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亲近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爱,还要讲究方法。棍棒教育,我们并不否认其动机,但结果可想而知:一味对学生批评指责,不见得能使其心悦诚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一味的“溺爱”,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把握好爱的度,即善爱,可以说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呢?

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

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也可谓用心良苦。可有些学生就是“其令不行,其禁不止”,不能正确地对待老师的“严”。完全是学生的错吗?不一定,教师虽然付出了爱,可还没有达到“善爱”的程度。上进的优生能理解班主任老师的“严”,然而对于一些“差生”来说,则“作用力越大,其反作用力越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因势利导,是无的放矢。因而了解每一位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

高中生正处于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的矛盾发展阶段。学生之间、学生自身矛盾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全面地、立体地、动态地分析学生的优点、缺点。充分地调动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形成三者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而,做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摸清学生情况。

如看学生简历,向前任教师了解学生表现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学生情况跟踪档案。一般来说,班主任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情况,对照成绩,将学生分类。

一类是“三优型”(即家庭优、成绩优、品德优)。

二类是“贵族子弟型”(即家里有钱或父母有些社会地位,而疏懒于读书)。

三类是“缺少家庭温暖型”(即父母关系不好、父母离异或一方病故)。

三类的共同教育是关心、鼓励、诱导,但各有区别。第一类可以是以“面”的形式教育、鼓励,因为他们的发展是“良性的”。第二类则要分析家庭情况,要诱导他们充分利用家庭的条件,挑战困难,而不是结识懒惰,平时多给他们小小的“甜头”,给他们信心。第三类,班主任既要以父受、母爱,同时也要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他们,结合家里的“特殊性”,给予特殊的“照顾”、“关心”。总之,要随时“跟踪”学生,注视学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教育,才是真正的爱。

二、要善爱每一位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到把爱的种子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就是既爱“差生”又爱“优生”,出现问题细心查处、公正对待,不要凭印象来评判其行为。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教育起来就很难。

如 2006届学生小李,生母早逝,父亲又外出打工,继母对他不闻不问,渐渐养成独来独往,放荡散漫的坏习惯。无心向学,并结识了一帮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经常出入网吧、游戏机室,旷课是家常便饭,且到处惹是生非,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无药可救,纷纷摇头,同学们也逐渐疏远他。我接任他的班主任后,发现他是个智力好、个性强的人,且喜好运动。于是我决心敲开这块“顽石”,平时,有事无事都与他套近乎,拉家常,以取得他的好感。同时,选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因势利导,为他补习功课并亲手掏钱给他购买学习用具及相关资料。家访时,想方设法努力转变其家人对他的态度。在他生日时,发动全班同学给他买礼物,做生日蛋糕,当时,他面对老师及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动地哭了。终于,他彻底地改变过去吊儿郎当的坏习气,断绝了与原来那帮坏朋友的来往,融入了同学当中,遵规守纪,努力学习,并带领班里的同学二度夺得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总分第一名。在期末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总之,学生各异,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是爱“差生”,就不太容易了。教师的责任、教师爱学生的目的是塑造、培养好全体学生,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只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情绪考虑爱学生的问题,而要从全体学生的利益出发,既爱“金凤凰”又爱“丑小鸭”,这样才是真爱。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那样:“教师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的愉快的事情。”

三、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如果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种爱的话,同样,尊重学生也是一种爱,它比前者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因为他涉及的是人的心灵、人格的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可见自尊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否则,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会毁掉一个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在批评一个学生时别急以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以教训的口吻训斥学生:“你懂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太笨了!”、“你简直无可救药了”之类的话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平等相待,以平和的语气,真诚地指出缺点或不足,建议他怎样做好,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觉得班主任老师可亲、可敬。对于后进生尤其要注意这点,凡是对他们采取体罚、打骂,以至设“特座”、评选最差生等做法,都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是对他们人格的不尊重,结果会毁掉他们的前途,所以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多给他们的鼓励和期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爱是源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当学生为教师的真诚爱心所感动时,爱的磁场便会产生,班集体便会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道德观念和自律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比起强硬的“准与不准”的管理办法来,收效可能慢点,但却真正持久而有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会主动配合,甚至对教师的批评也会觉得是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丁有宽老师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师者就应以一片诚挚的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收获教育丰肥的硕果。

参考文献:

[1]王焕章.简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5期

[2]刘博能.小学生在校心理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2年第7期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4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阶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校教育中灌输爱心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一个好的个性品质,使他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将这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最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下面结合我多年从事教育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尊重别人的人格,不取笑残疾人,对长辈要有礼貌,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私人习惯和隐私等。同时,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独具魅力的特点和优点,用欣赏的态度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乐意在心情愉悦中接近他人。

二、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引导孩子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帮助孩子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学会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孩子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三、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要懂得“感恩”。懂得感受父母的爱,体会到老师的点点关爱,同学的丝丝真情,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还应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通过实践教会孩子应该这样做,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渐渐地他们的心胸变得豁达,待人平和,友好。

四、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

爱惜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因为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代替,不能更新,所以拥有了生命就得精心爱护它,珍惜它,这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而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因此也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安全,吸毒,还有形形的犯罪。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情感态度,使自己的生命个体适应和社会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生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不论是一句话或一个眼神,都会让受助者铭记于心,当别人无心伤害自己时,学会原谅别人,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尊重别人的人格,你可以不赞同别认得观点,但你不要挖苦嘲笑对方,与人和平共处,主动接受他人关爱的同时奉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

五、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让孩子学会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文明守纪好公民。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人类社会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孩子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帮助孩子建立起乐于助人的观念。并且要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孩子的内心体验和实际行动,要告诉孩子,当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携扶老人;当乘公交车见有抱婴者或老人不便时,应主动让座;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教师; 基本条件; 爱; 教育之本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60-001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爱是教育之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奉献,爱学生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不存在真正教育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尊重、理解是爱,宽容、信任是爱,民主、平等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爱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在体育教学中,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还有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带着爱心进行教学,学生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一、用爱的眼睛发现学生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告诫教育者“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在体育课上,我们教师更要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求知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我们班李强,他有点胖,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爱找各种理由偷懒。有一次我在上掷垒球课,发现他从没有这样认真过,很努力的在练习,但因为方法没掌握,总是投不远。我乘机走到他身边,手把手的教他。他很快领会了动作要领,结果他是全班掷垒球最远的一个。于是,我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我发现他的目光自信了。下课后我故意让他收器材,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边走在他身旁。一边和他进行了这样的对话:“以前上课为什么光偷懒?”“怕累。”“今天你感觉累吗?”“有点累,但我很高兴,很快乐。”“要想玩的开心、快乐!就要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嗯……”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像李强那样虽然聪明但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孩子来,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

二、用爱的行为影响学生

体育教学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夏天上课时天气较热,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三、用爱的鼓励调动学生

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其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体育教师关爱学生的情感能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小学生年纪小,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最信赖老师,对自身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教师积极的期待会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支持,让学生获得自信。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前滚翻时,有位女生总是找不到翻滚的技巧,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使用“你真棒!”“太好了”“相信你能行!”……等一些鼓励的语言,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和学生谈心,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直观优势,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激励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动作。

四、用爱的真诚宽容学生

宽容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隔阂的良药。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往往在体育课上很兴奋,难免会有学生违反纪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正确把握尺度,既要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又要以宽容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递实心球时,有个女生练习时心不在焉。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故意没再理睬她,这时,同学们正好把球传递到她,因为她没来得及腾出手去接球,球掉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吵前面的同学,并哭起来了。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

五、用爱的热情感染学生

教师带着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会使学生感到愉快,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也会出现烦恼、悲伤、激动的情绪,例如上课时一些学生违反纪律,会使教师产生焦灼情绪。如果把这些情绪带给学生,就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师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除干扰。例如,进行投掷教学时,学生往往不听教师口令,容易造成不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的心情会变得很坏,大发脾气,结果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6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热爱学生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对学生未来负责。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师应该以苦为乐,勤勤恳恳,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对家长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对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3.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做到: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爱;爱心;教育教学;环境;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27-01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今家长对于孩子也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下,使得大多数幼儿在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心理倾向。这是现行教育的一种病态,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老师,爱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因此“爱心”教育迫在眉睫!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感受爱的存在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孩子一天中在园时间较长,和老师接触也较多,感受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轻轻的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女孩梳漂亮的小辫;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等,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爱。

2、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就要学着付出。

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朋友,帮别人卷衣袖、系鞋带等,看到后都及时给予表扬,给幼儿发五角星,并教育其它小朋友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1、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教育活动不仅是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在游戏活动体验中“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

3、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 幼儿的天性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三、创设“爱”的环境

1、添置自然角 让幼儿时刻注意关心动物和花草,教师应该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幼儿,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

2、营造爱的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爱。

五、家园一致,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多“爱的教育”的盲区,比如绝大多数家长在“爱的教育”的根本理念上就存在极大的偏差,他们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会“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道德根植于生活,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中接受德育,体验爱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分物;爱护动植物,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关爱学生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情感教育;关爱差生;全面发展

正文:在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因成绩差,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而被视为差生。他们常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的教育结果是差生更差,甚至严重危害社会。因此,关爱差生,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我从多年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关爱差生的必要性,下面我就如何关爱、转化差生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好多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是因为他们在自己暂时落后与失败的情况下,在家长、老师长时间的轻视、冷漠情感下,自己看不起自己,破罐破摔,在各方面都放纵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抓住学习以外的各种活动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我班有一名男生学习较差,长相平平,不善言语,但从家访中得知他从小就学习美声演唱,而且得过奖。元旦汇演将要到来,我鼓励他来一个美声独唱,果然一曲未了就把全班同学给震住了,后来他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的文艺演出,从此以后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位同学比原来活泼了许多,学习上也比以前主动了。

二、给学生以宽容

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心态。如我班学生熊某成天调皮捣蛋,我接班后不几天,他就打架了,当时以为教育一下就了事了,没想到几天后又打架了,火气冲天的我把他狠狠训了一顿,自以为这下没事了,可没几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班里的学生告诉了我一个不知的事实:上初二时他天天要打架的,现在已经好多了。我的心里明白了,于是找来熊某,先表扬他比上学期有进步,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再明确告诉他打架是不文明的,老师愿意看到一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现在的熊某对于打架已经开始陌生。所以说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三、运用集体与舆论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集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成长需要集体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他们就会更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贡献力量。健康的舆论使学生更信任集体,更依赖集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责任感。在这个事件中,我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片让班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对不良的言行进行集体抵制,也教育了违纪的学生。这样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爱学生就必须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这是人之常情。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难免会有学习较差、纪律观念淡漠、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便成了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要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应该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将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欣赏他们,信任和鼓励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给以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对他们的行为上的反复,给以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不能感动的学生。感动是最好的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老师,就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

五、关爱每一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的社会角色本身,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他们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作为一名教师既要爱优生,也要爱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怀教育的学生。对聪明勤奋的倾注满腔热情,对迟钝、调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关爱来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用爱的甘露来涤荡精神污染,把后进生一个个变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把家长认为不可能教育的“低能儿”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总之,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开始,是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下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上得到全面发展,让教师的关爱播散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杨金卫, 陈晨. 关爱" 差生", 夯实校园和谐之基[J]. 星星, 2007 (4).

[2] 马巧艳. 关爱差生, 时代对教育的呼唤[J]. 现代教育科学: 教学研究, 2011 (6): 98-98.

[3] 罗静. 教育更应关爱差生[J]. 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0 (6): 99-100.

[4] 邓云霞. 关爱 “差生”[J]. 青年文学家, 2009, 10: 098.

上一篇:艺术学就业方向范文 下一篇:医保信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