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 关爱心灵

时间:2022-05-02 03:23:09

关爱学生 关爱心灵

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似乎没有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当人们为各种功利所“熏染”时,很少有人停下来与心灵对话;当有些人为各式文化快餐填满时,很少有人去思考其中的对与错:没有精神底蕴和内涵的文化环境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新时代的教师应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想具体谈谈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发展观点,分析心理状况

人生过程即人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即人的素质发展。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变化很快,因此班主任切忌用固定的眼光,带着成见去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进行心理教育。

以智力为例,传统的观点认为正常人的智力发展到17岁止,智力落后儿童几乎是“无药可救”。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落后不仅仅是遗传基因的缺陷,或是后天脑机能的损伤,而“缺乏适当的教育也使儿童的智力发展迟缓,例如对适当的行为(如学习环境)缺乏奖励和指导,没有培养儿童的学习动机等。如果及时发现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现象,给予特殊帮助和训练,将能使大多数这样的儿童成为智力正常的儿童。”总之,只有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 心理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教育中坚持发展的观点,首先要求德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明确增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既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其次,要注意发展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学生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也要注意其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最后,要使心理教育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所谓“走在发展前面”,即心理教育的要求必须高于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要促进各个学生向心理上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否则,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就会因缺乏应有的锻炼而衰退。

二、平等尊重,关爱每一颗心灵

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心理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在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把其看做是独立有价值的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片金钥匙,是通往学生信任的一扇大门。只有让学生信任你,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从而尊重你。尤其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语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关心,才会放松心情,树立自信心,敞开心扉,被每个人所接受。有一次我调查一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专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不记名地向老师说说心里话,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都在白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如觉得体育老师不近人情,对学生太苛刻,总是偏袒女生,对男生要求比女生要高得多,希望体育老师能够一碗水端平;很多学生觉得美术课上得枯燥无味,建议老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方法上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希望考试科目教师作业布置灵活多变,甚至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发挥。为此,我为此专门开了一次交流会,主题为“你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孩子们发言踊跃,分别从教师素质、师德品质、外在形象等多方面谈到现代最受欢迎的老师具备的哪些条件。比如,觉得最受欢迎的老师应该善解人意、不歧视学生,能够关心学生,知识渊博,幽默诙谐,有气质,教学方法多样等。我对学生这种善意的建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当碰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都可以采取这种师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也肯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和学生取得平等,进行双向交流,就不应是独断专横的权威与单向教育。教育工作者应避免使用诸如“我告诉你,你听我说”之类命令式、灌输式的语气,而要来用“你的意思是……”“我觉得你应该……”等商量语气,应该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要主动接受学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并待之以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信任、坦诚、温暖等积极的情感,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往氛围,也才能真正实现 “情通理达”。

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寻找春天”的活动,某次在神龙公园进行“探险”活动之后准备返校时,我发现彭勋同学不见了,四处寻找,最后在公园门口不远的一张凳子上看到了他,同学们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彭勋!彭勋!”奇怪的是,他没有回应,转头就朝门口走去,我和同学们紧紧地跟在了彭勋的后面。回到学校,我悄悄地把彭勋带到了办公室,耐心询问他,但平日特别开朗的他始终没肯说出原因。最后我平静、温和地说:“今天很累了吧?今天晚上什么都别想,躺在被子里好好地睡一觉。明天想起什么了,随时可以找我聊一聊。好吗?”他点了点头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一见到我就把日记本塞到了我手中,我一看,才知道那天在公园,他想要方嘉伟帮他照相,方嘉伟朝他吼了一句:“滚开!”他去找王三桂,没想到王三桂更是让他难堪:“猪哦!不要烦我!”他这才一气之下走了,并且在日记中写下一句:“我与他们势不两立!”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处理不当,也许就会使他们的关系就此弄僵,使得矛盾加深。我叫住了彭勋,笑着对他说:“彭勋,聪明的你能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吗?”彭勋疑惑地点了点头。“你觉得你是他们所说的猪吗?”见我发问,彭勋愣住了,随即笑了笑,干脆地说:“不是!”“猪哪有你这么聪明?哪有你这么通情达理?对不对?”随即我给他分析了人在什么情况下通常会说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无心的话,并且把方嘉伟和王三桂喊到办公室一一询问、交流,冰释前嫌之后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三、活动创新,带动心理教育

学校、班级活动是载体,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进情感交流的一种桥梁。活动也是心理发展基础。要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学会社会性的交往,才能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个体的心理就只能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不可能在某一种或某一次活动中形成,它需要反复训练与练习。所以要想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关活动就应该循序渐进、不间断地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享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向社会,在社会中走向心理成熟。远足、烧烤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因为这类活动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所以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就能得到充分展示。记得有一次开展的烧烤活动就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自己分好组,打点行装、背着食品,没有家长送行,没有坐车,一路徒步来到公园。天再热,物再重,人再累,没有谁吭半句。一到目的地就“安营扎寨”,点火烧炭,而这些对很少光顾家务活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很陌生的。有的跟家长偷偷学了一手,还能应付。烟冒起来了,火着起来了,鸡腿烤焦了,香肠烤掉了……火熄了,油撒了,碗翻了,东西糊了……怎么办?要是在家里,东西一扔,算了。在这里,有了困难,只有自己克服。活动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得到了加强。 “学雷锋”活动月中,我布置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形式多样。月底进行汇报评价时,有的学生还拿出了自己的采访日记,当堂读着自己采访的“酸甜苦辣”。一部分学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斗争才战胜自己,勇敢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走向环卫工人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运送垃圾。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硬着头皮上去,第一句话我感觉连自己都没有听清,好在这位阿姨积极配合,不断鼓励我,后面就顺利多了……我尝到了采访的乐趣,也体会到了清洁工的辛苦。”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与外界的交流使自己也得到了一次锻炼。

四、特点不同,力求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哪片树叶完全相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像一片绿叶,都有各自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开展心理教育也必须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首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 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智都会有所差别。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我们要掌握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量体裁衣。二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因为每个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或者家庭贫富悬殊,或地位悬殊,或观点的偏激等,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学生之间就会造成攀比、排挤等不良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会蒙上阴影。

不经意读到女生李珍的日记,“我要减肥!”“我要做淑女!”这些文字老在我脑子里跳动。她向我阐述了一个女生青春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也开始失去自信了?是这个社会使她产生自卑了?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她可爱的面孔:高高的身材,白白胖胖的面庞,性格热情直爽,虽然有些大大咧咧,但活泼可爱。很多人开玩笑说她不像淑女,还称她为“胖妞”。可事实却是,她很匀称,也很漂亮。难道是现代学生的审美观有了问题?我不是常常把大文豪歌德那句“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当作口头禅送给女生了吗?在我的眼里,女生全都是不同颜色的玫瑰,多姿多彩,那些不碍眼的刺就是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有什么理由让她们失去个性?

寻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征得李珍的同意,把她的日记在班上读了一遍,也许是言由心声,文章真实感人,引得学生的一阵掌声和赞叹声。我让学生就这件事情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随后,我单独邀请李珍到我办公室进行面对面长谈,谈各自的烦恼,各自的快乐。最后,我塞给她一本书,这本书名叫《我要做我自己》,并且对她说:“李珍,这本书,我以前看过,现在介绍给你,我想你看了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过了一段时间,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付老师,我想我还是做不了淑女,干脆做我自己算了!”

在一次音乐会上,我被学生邀请到了音乐课上充当了评委。“信誓旦旦”扬言要做淑女的李珍唱起了动听的歌,表演了引人发笑的小品,那生动的话语,幽默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快乐、轻松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合唱室。试想,李珍真的变成了淑女,还会那么乐观、自信、有趣吗?这是一朵红色的玫瑰,热情、大方,浑身散发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有什么理由改变她的颜色和芬芳?我想:只要是玫瑰,总会开放的。

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后进生,因为很多原因,多元智能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家格格不入,在人群中显得自卑,沦为了所谓的“差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后进生一般是品德行为与学习成绩兼差的学生。在小学处于后进的儿童,只要教育得法,一般都能转化为个性健康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而所谓难教的学生,是无能的教师臆想出来而为自己的教育无能找借口。因此,为了保险起见,难教这个词经常被加上引号,这样做比较安全。” 所以,作为教师,从入学起,就要优化后进生转化过程,提供个性发展的公平机会,尽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要分个优胜劣汰,就必须处理“扬”与“抑”的矛盾。扬,指教师对后进生的表扬、鼓励和奖赏等强化手段;抑,则是教师对后进生的责备、批评以致处罚等负强化手段,对后进生应坚持以扬为主、抑为辅,要见微知著地捕捉闪光点,当扬则扬,该抑就抑,抑扬结合。 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承认学生之间发展潜能的差异,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因为学生每一个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冷眼嘲讽,带着偏激的眼光看待他们,应该一视同仁,给后进生多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和所有的学生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同前进。

五、积累成功经验,正确对待失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续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正因为这样,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取成功的基础上,能够勇敢地抬起头来,提高自信心,降低自卑感,拥有健康的心理生活,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多次经受失败的体验,就可能会丧失自信,情绪低落,就会变得偏激、孤僻,过度封闭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特长,发现每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确立适宜的目标,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周岳十分聪明,是个乒乓球迷,打乒乓球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学习老是偷懒。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体育老师撤掉了体育委员的职务。中午,他多次和我比赛乒乓球,但从未赢过。有一次,我故意输给了他,他的信心倍增,说他以后还能赢。我说:“你乒乓球打得这么好,就一定能把体育委员这个位置重新争取来,等你争取了,语文作业做好了,我再和你打!”他表现出畏难情绪,我又鼓励他说:“一个乒乓球打得好的人,证明他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一定是个聪明的人。以前是你没有把学习当作一回事,所以你没有学好。现在你把打乒乓球的劲用到学习上去,还有学不好的道理吗?”后来,他果真暗暗地把对乒乓球的自信心迁移到了学习当中去,数学成绩、习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在这个星期一,他把“寻找春天”活动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还像模像样地在诗题的旁边写上了“小诗人:周岳”。他还信心十足地告诉我,他要重新竞选班级体育委员这一职位。

六、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心理咨询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和一些教条化的道理,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趋向,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处理。高年级学生面对很多隐私问题,很难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便于及时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我设计了一份“心里话”日记本,善于用文字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同学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教师,我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疏导,或者约孩子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另外设立了一条心理咨询热线,我采用了班级QQ群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开辟了“付老师在线”的网络交流专线,孩子们有什么心理困惑或者苦恼不便于面对面倾诉,都可以在网上留言或者直接QQ交流。

每当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后,班级群里都十分热闹。孩子们或者倾诉今天的心情不悦,或者谈到自己外出的一次收获,他们利用这种交流的方式及时排解压力,倾诉情感,释放自我。班上有一个贫困生,平时不善言语,班上有几个男生总是嘲笑他穿着寒酸。他在QQ里给我倾诉了他的苦恼,我发现这个孩子虽然成绩不是很优异,但是他十分喜欢看书。于是,我利用QQ经常给他留言,鼓励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我还向推荐他各类有益的课外书籍。每周习作讲评时,我发现他的习作总会有一些精彩的句子令人惊叹。在一次习作讲评课上,我大胆推荐他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并语重心长地利用这一契机,开展了一次交流活动,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经济原因看不起同学,并让每一个学生回家阅读清贫的学生立志成才的故事。班上很多这样家境不是很优越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之后,纷纷在QQ上给我留言:“老师,听了您的一番话,我觉得其实家庭条件不富有没什么关系,我会努力读书,不辜负父母的辛劳。”还有一个条件特别好的男生留言:“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贫困生,没想到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同学,我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努力帮助这样的同学,帮他们树立自信,感受集体的温暖……”

通过周记和网络的作用,每当学生遇到难题,心情不顺畅的时候,我都会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孩子们喜笑颜开的时候,我会经常打开QQ,分享着他们美好的心情故事。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会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我提供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组织全班女生了解了女孩生理期怎么处理;让全班男女生学习“我的身体我做主”“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我想,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可琢之玉,不能放弃任何一块“顽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吧,关爱每一颗心灵吧,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陈章良,明天的比尔・盖茨。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

上一篇:让思想品德教学动起来 下一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