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重的关爱才是真关爱

时间:2022-10-09 09:21:54

浙江省某校教师打了七岁的学生,致使学生脸部淤青。该教师称该学生经常随意拿同学的铅笔、铅笔刀、练习本,甚至零花钱。这个学期已有多位学生家长和学生向她反映此类事情。她曾和该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但好像并未引起对方足够重视。“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她记住不要再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打学生,明显违背了师德规范。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划出“师德红线”,教师有“体罚学生的;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等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出现教师伤害学生事件,教育部划出“师德红线”很有必要。良好的师德必须以一个良好的制度来规约,只有制度“在场”,师德建设才有保障。

不过,也有教师对划出“师德红线”不理解:“打学生一巴掌,是为学生好,还要处分我?”“这不让做,那不让做,那我还要不要对学生负责?”

这需要我们从动机上来分析。教师碰触“师德红线”,从动机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出于不良动机导致的师德失范。对于这类教师,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净化教师队伍。第二类,出于良好动机,但造成了触碰“师德红线”客观结果。在教育实践中,这类好心办坏事的事例不在少数。有这种行为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往往带有浓厚的家长色彩,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干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实,学生首先是作为社会人的,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马卡连柯曾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所以在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如果没有尊重,学生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尊重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先于关爱。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我们的教育需要有温度的关爱,但关爱必须以尊重为基础,没有尊重的关爱往往会逾越“师德红线”。所以,教师需要关爱学生,但更要善于关爱学生。

总而言之,师德建设需要“师德红线”作为基本保障,但更需要的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硬性规定只能起到基本的约束作用,要想真正提高师德,还得从教师自身、教师内在出发,基于尊重去关爱学生,这样才能把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TCL健康中国 关爱家人 下一篇:“幸福”之花遍开“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