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53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1

关键词:民航服务;职业教学;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一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包括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等。本文就当前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意见,以期对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启示。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从根本上转换教育观念。

目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里已经明确指出,一定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民航服务这门学科还有许多不足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些学生,当他们抱着这种态度上课的时候,很多课程内容就很难继续下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不但没有兴趣还觉得学了没有用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得起来,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民航服务专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开设民航服务课程时,应该先给学生上一堂专业课程学习动员的课。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差些,所以与其想着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才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不如我们先推他们一把,纠正一般人对这些专业课的误解,让他们意识到课程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只有他们真正正视了,学习的主动性才会高一些。上课时候有兴趣,接受内容就更容易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充实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是恒久的,也不会像艺术课那样充满了想象和绚丽。我们的叫课堂内容要立足于企业的,立足于生产。这就需要我们的民航服务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课本里的内容,还要学习企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与此相关的行业知识也要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就充实课程内容方面做以下2点分析。

1、从整体上来讲,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活动,授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生动、有趣味的教学。当然这就必须得加强教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对授课教师采用学生评教、教务查评教、教学督导听课评教等方式督促教师在备课、授课等环节中更加积极、努力、认真;同时加强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荣誉、资金、升职等方面的奖励等,从而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增加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知识素养,使之应用于课堂,使课堂焕然一新。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靠授课教师去完成,所以在教师的培养上决不能吝啬。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2、从细节上来看,就是对课堂的多元化设计。对于当代的职业大专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老师需在课堂设计时进行创新改革。如拓展创新教学时空,在教学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空间上,由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在形体训练课,礼仪综合实训课中,老师们不再拘泥于室内教学,广场、路边、花园、密林等等都成了教学场地,还为校园内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耐受力。

三、让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要有很好的工作技能。在课堂上,我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培训。民航服务行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服务行业,它对服务的标准越来越具体。每一步的实践都要好好做,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做好。民航服务行业是要直接面对顾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基本的礼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所以要把每一点都尽量做好。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社会需求。比如说,在进行基本素质的简单礼仪实训中,需要塑造衣着得体、形象气质佳、热情、和气、诚恳、耐心、礼貌、大方得体、善于沟通的个人形象,教师本身做好这些,在做示范的时候就能为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参照模板,学生实训起来就更加容易。另外在实训课中,老师们可以改变以课本为媒介,以单一讲解、角色扮演为手段的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轮流、个性化岗位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地面服务实训课中部分同学轮流扮演问询员、票务员、安全检查员、值机员、乘务员等身份的民航员工,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扮演不同的旅客来考验民航员工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沟通应急能力。同学们根据原本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旅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岗位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对一”的岗位化教学。同时让学生真正能把知识转换成全方位的技能。

为提高学生的形象气质、增强民航服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还应采取多元整合,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如形体训练、礼仪实训、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训练等类似的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让其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链条,同时课程之间环环相扣,资源共享,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后,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专业课程特色,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同学们最专业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打造,即发挥了教师的潜能,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个性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创新活动,需要学校的战略上的高度规划、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资金的保障、加强教师的管理、培训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多管齐下,才能全面提高民航服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为中国民航业培养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高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2

摘要: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这种关系由服务者、被服务者和服务环境三元素组成,其中,服务者是影响服务质量的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对服务水平具有决定作用。优质服务需要具有优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服务人员,而素质是一个人品格、性格、文化教育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品格是决定个人素质的关键因素。而且空中乘务是一个需要和不同人群广泛接触的服务行业,是各航空公司及整个民航运输的窗口,这一服务职业的特点,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服务水平;个人素质;职业素质;优质服务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可以说,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二)个人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个人素质如何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是思想、道德、修养意识方面。其次是学术渊博、业务能力强,善于处理各种技术含量高的难点以及复杂、攻关项目。最后还包括身体素质好,能胜任各项工作。

(三)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二、职业素质与空乘服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空中乘务员服务质量的好坏,与航空公司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在“全国乘客话民航”活动中调查显示,大约有46.2%和28.3%的乘客认为空中乘务员的优质服务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和有利于促进公司经济效益。这说明客舱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

和生存。

三、优秀航空乘务员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仪表素养

仪表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对仪表的总体要求应当是:仪容整洁,举止大方,端庄稳重,不卑不亢,态度诚恳,待人亲切,服饰整洁,彬彬有礼。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仪表素质:空乘仪表要整洁、空乘仪表要朴素、空乘仪表要高雅。

(二)提升内在素养

1.提升自身气质,完善个人形象

(1)积累广泛知识,增加道德水平和智慧厚度。空中乘务员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数学、物理、外语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成为令人欢迎的空中乘务员。

(2)展开开朗的个性,广交各界朋友。善于先开口和别人打招呼;讲究礼节礼貌,特别注意告别他人时一定要有必要的寒暄;与人交流时多用肯定的语气和肯定的语言。

(3)待人和善,处事大度。当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产生分歧时,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再认识,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做事留余地。

2.提高工作能力,储蓄发展力量

(1)培养空中乘务员的能力。空中乘务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空中乘务员的气质。是指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3)培养空中乘务员的人物性格。空中乘务员由于服务工作的需要,随时要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乘客接触,所以必须具备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耐心等良好的性格特征,空中乘务员要有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包容心、责任心和耐心等性格品质。

(三)提高职业道德

1.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空中乘务员工作的热爱不是一时的,当自己理想中美好的空中乘务员生活被现实辛苦的工作打破后,还能一如既往地主动、热情、周到、有礼貌、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做好工作。

2.要加强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在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民航企业最关心的是旅客和货主,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旅客,就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3.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在飞机上不仅仅是端茶送水,而是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

4.用心、用情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心并展示真实的情感。一名优秀的乘务员,她的用心应来自于航班中一些十分琐碎的事情,都是平时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四、结论

以上就是我对空中旅客服务的一些自己的见解,我们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应该了解旅客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优质服务。旅客需要的是尊重、舒适、用心的服务,就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使民航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冰梅.民航空乘服务技巧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2-6,32―42.

[2]谢更杰.城市公共交通[M].北京,1998(6).

[3]黄永明,张晓明.民航概论旅[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7.

[4]王丽丹.空乘的职业素质[M].东方航空报,2005(8).

[5]高宏.空乘服崭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8.

[6]约瑟芬.艾夫主编.卓越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3

航空服务专业群包括空中乘务、空中保安、航空会展等相关专业,是民航类院校的特色专业,肩负着为航空公司输送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及民航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对民航事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只有审慎分析当前航空服务专业群的学生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民航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法。

1.学生数量增加,文化素质不高,管理频度增加近几年,由于严酷的竞争、招生指标的压力和区域的差异,许多高校不得不放低录取的要求,从而导致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呈现出整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许多学生的文艺特长突出但文化成绩偏低,外形靓丽但素质不高,学生日常管理中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数量上升,增加了管理的频度。

2.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和行业文化的了解,管理效果欠佳通过对2014届空乘空保学生在入学初的调查发现,仅有53.33%的学生比较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仅有33.33%的学生知道且了解职业素质和行业标准。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航空服务岗位仅仅是对学生外形条件要求高,其他的职业素质和文化内涵只需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获得。这样的误区实际上是与当前航空企业更加理性、按需设岗的形势是不相匹配的,也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对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不相符合。这样的误区更导致航服专业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自觉性和配合度下降,管理效果欠佳。

3.学生个性突出,纪律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增加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大多经过高考前的专业面试,外形条件比较突出且大多拥有文艺、体育特长,有些学生家境殷实。所以他们在学校往往能够迅速成为各类社团、学生组织中的佼佼者,使得其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容易出现自我膨胀和自我标榜的现象,造成整体纪律性的下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在如何实施和加强素质教育存在着“另起炉灶式”和“嵌入式”两种路径选择。“另起炉灶式”是通过设立专门的素质教育课程或独立于专业教育外的素质教育体系;“嵌入式”是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思想,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相较“另起炉灶式”,“嵌入式”路径能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将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有机结合,能考虑到实际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具有可行性。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采用的就是一种“嵌入式”路径。它将行业标准与素质养成有机契合,以岗位用人标准、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托,是一种按照学校全面建设的需要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的管理,它比常规管理内涵更丰富,要求更严格,影响更深远。岗位专业化管理共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大模块,各个模块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1.基于行业标准设定目标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不仅强调技能高,更强调素质高。结合当前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空勤人员的行业标准,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制定了“三大素质养成”的目标体系,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更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1)思想素质养成。《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对乘务员的职业守则做了以下规定,即“遵纪守法,诚信守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证安全,优质服务;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团结友爱,协作配合。”针对行业标准,岗位专业管理制定相关措施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养成,努力培养“品行正、修养好、纪律严”的航空服务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逐步把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单一地帮助学生就业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上,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其不仅技能突出,而且在核心价值观的选择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知荣知耻的价值取向。

(2)职业素质养成。民航业是高风险、高技术应用和国际化的行业。航空服务及空中保安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特点表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强烈的安全意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团队精神。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从学生的仪表仪态到内涵建设,从学生的着装要求到团队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方案。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学生对行业标准的认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及对职业前景的规划,努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实现育“人”与育“才”统一、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身体素质养成。身体素质是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基础。航空服务不同于一般服务,特别是空中作业的空乘空保岗位更不同于普通的地面作业,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民航总局第101号令)中明确指出Ⅲb级和Ⅳa级、Ⅳb级体检合格证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对乘务员、航空安全员等工作人员的体检要求做了规定,心率、视力、脉搏等不达标者是不能够从事此行业的。岗位专业化管理结合行业标准,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协调能力,使之成为符合航空公司的招聘条件、适合空中作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在身体素质养成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依据目标体系设定内容体系,促进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行业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契合需要知识层面的理论教学、能力层面的文化活动和检验效果的顶岗实习。岗位专业化管理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校企合作训练”和“习惯养成训练”三大模块。其中既涵盖了打基础的理论教学,又涵盖了谋提升的文化活动,也涵盖了检验成效的顶岗实习,共同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容体系。

(1)岗位技能训练。通过走访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反复调研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84号)等行业标准,我们设计了岗位技能训练课程。每天早上6:50———7:30,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按照专业由不同的指导老师带领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涵盖礼仪姿态的站、立、行、走、微笑、引导、问候,体能训练的立卧撑、单双杠、跑跳跨立。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融入《民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手册》和《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的理论学习,使师生对基于行业标准的素质教育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不断内化效率、竞争、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

(2)校企合作训练。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增强岗位专业化管理的效果,及时检验管理的落实情况,巩固提升训练成效,岗位专业化管理采用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校企合作训练方式。①引进来:通过邀请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校企文化有机融合。例如,学院每学期召开岗位专业化管理动员大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讲解企业实际需求;每学期举办岗位专业化管理汇报展示和“空乘空保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观看并给予建议。②走出去:通过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等方式增强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互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长效共赢机制。例如,学生通过校园招聘的途径在三年级奔赴国航、南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参与实习,再如选派学生作为礼仪志愿者参与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广州市“一奖两会”、电商论坛等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使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的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为学校扩大了声誉。

(3)习惯养成训练。行为习惯也是职业素养的外显和外化,这一点也决定了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制定了《内务评分标准》和《制服日着装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每月由学生代表和素质导师组成的内务管理大队不定期的抽查,结果及时整理反馈学生,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同时还制定了一周考评制度和仪容风纪规定,进一步完善岗位化管理方案。

3.基于契合的可行性设定保障体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标准和高职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着相通的意蕴,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源流,在操作中有着相融的环境,这些都为两者的契合提供了可行性。为有效保障岗位专业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学院巧抓行业标准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从环境营造、师资培养、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了对岗位专业化管理的实施保障。

(1)环境营造。学院通过在学生中征集标语的方式选择了师生评价较好的文化标语,例如“优秀是一种习惯”“秉承民航精神,放飞蓝天梦想”“于云端绽放花样年华———我的梦里不是梦”。通过将这些标语悬挂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为了增强航服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场感觉,促进学生对民航行业规范和文化的认同,学院还设定了每周二、周五为空乘空保制服日,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统一着装,同时制定了《制服日着装标准》,对学生从头花领带佩戴到制服穿着都进行统一规定,并提出在制加强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2)师资培养。岗位专业化管理实行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双向管理的模式,同时聘请社会、企业的劳模、优秀管理人才、技术能手、优秀校友等为兼职职业素质养成培训教师,建立由学院领导、素质导师、专业教师、兼职培训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增强对素质教育、行业标准的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学习了解民航文化,建立民航强国的共同愿景。

(3)管理方法。通过高年级担任低年级训练导师的“梯队式管理”、在各年级设立训练中队长、小队长担任学生助理的“自我式管理”,转变学生“要我学”的意识,逐步在航空服务专业形成“我要学”的共识。同时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全员实行“日考勤,月汇报,学期总结”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助理实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根据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的要求提供学生考勤情况,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基于行业标准的岗位专业化管理模式自2011年10月实施以来,经过182名2014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和2015届468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成效明显。

1.职业教育特征得到彰显,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岗位专业化管理是一种以民航院校的大背景为前提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更加贴近民航行业标准、贴近学生就业需求,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管理的传统方法,将校企合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习惯养成中,使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对管理方式的信服度,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2.学校管理效果提升,更加符合行业要求探究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如何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相对接,保证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和对行业的适应性,是行业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岗位专业化管理贴近行业、贴近学生,在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使行业院校更加清晰企业需求,从而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了企业元素。

3.高职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更加符合企业需求以2014届空乘空保毕业生为例,他们通过一年的岗位专业化管理,一次性通过国航实习招聘面试的学生数量达到64人,占到整个年级数量的35%,比未参加过岗位专业化管理的2010级空乘空保专业学生同比高出近15%。截至2013年8月,通过国航、南航、海航、东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实习招聘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33人,占整个年级的73%。截至2014年7月,11空乘空保除去未能按时毕业学生外就业率已经达到100%。这些数据说明了岗位专业化管理对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和企业对学生的认可。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4

一、依据显性的课程学时来分析

20世纪初期美国接受了大量的欧洲难民,这里面有很多是学龄儿童,存在就学问题。由于他们的来源庞杂,美国教育部门为了从中筛选可造之才,就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检测,并以此为依据把他们分成了不同水平的班组。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也实施了分层教学,而中国的分层教学在20世纪90年开始实施(冯淑霞2013)。通过梳理分层教育的大概脉络我们可以知道,分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的生源情况。回过头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分层教育,在某些高职学校实施分层教育的最大诱因,是招生渠道的多样性带来的培养压力。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艺术类提前招生的专业,比如空中乘务专业,实施单招和统招相结合,造成了生源的良莠不齐。不同于美国的是,在中国高职院校里,我们对学生实施分层的依据不是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大多以英语成绩为主要标准。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分层教学改革为例,在2011年学校对空中乘务专业的新生进行了分层,依据为高考英语成绩与入校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加权,然后将男生按照成绩的好坏分入两个班(1、2班),女生依据成绩的高低编为四个班(3、4、5、6班)。1班英语成绩好于2班,3班英语成绩好于4班,依次类推。根据不同的英语成绩,生成的六个班级是固定的行政班级。分层教学的本意是好的,因为若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之间的知识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差距太大,会极大牵扯授课老师的精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可是分层教学若以单一课程的简单成绩测试为依据,那么也会带来很多的疑惑。

首先,可以简单地以英语成绩作为编排行政班级的依据吗?我们先通过显性数据来做分析。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课程培养计划,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其中对专业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共计有11门,包括民航基础知识和民航服务英语等。其中民航服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民航的深度结合,共计开设四个学期,190个课时,民航基础知识等其它十门专业课程共计344个课时,民航英语课时占11门专业课程总课时数的36%。

由表1和表2不难看出,民航服务英语在空中乘务专业专业课程里的比例较高,达到36%左右,而课时量排名第2的客舱服务所占比例只有13%。在专业课程里,民航服务英语的比重比较大,地位显耀,课时总量远远比其它课程多。但是,包括民航服务英语在内的所有英语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比例只有16%,并不高,无法说明英语类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回溯到高中,国家通过分值对英语在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英语分值也只占高考总分值的百分之14%。综合所有的显性指标来衡量,可以确认以英语为依据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编班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二、依据隐性的能力培养目标来分析

课时量的对比是显性的,但是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比较是隐性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因素或者叫智力因素,主要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一种是情感因素,或者叫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组成(高隽、郝雅楠等2013)。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认为英语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情感定力。我们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是否以拥有这两种语言能力为至高目标呢?答案若是,那么对他们的培养,又与高职院校里外语外贸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有何差别?若不是,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当我们重新分析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发现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客舱服务、机上急救处置、机上安全检查、客舱安全管理等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这些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它们延续有我们中小学劳动课的血脉。具体以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学习者要通过模拟的真实环境,来学习自备梯、机门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要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学习者不光要对演示示范有很强的认知,也就是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对机械和设备的驾驭这一点完全不同于语言学习中的记忆模仿和重新输出。

三、企业的视角

我们很难评判民航服务英语所力求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所要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否存在主次的地位区隔。进而言之,无论是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能力,还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力求通过培养赋予他们的新能力,不应该有本质上地位上的区别。人类作为社会属性极强的群体,同时作为有着莫大潜能的生命体,需要不时的嵌入到多个不同的职业群体中,也存在多向度发展的可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已生成或将要生成的能力。但学校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特别是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任何一个专业都为学生设置了通识性、专业性、特色性的课程,其中所设置的专业性课程所力求达到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最核心的,往往构成了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最重要的职业源动力。而制订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依据的,是这个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具体而言,空中乘务专业未来的主要工作岗位就是民航客机上的空中乘务工作,以波音737-800为例,典型单级客舱布局满载时189名乘客,对应的乘务员6人,其中包括一名履行管理工作的乘务长,全程服务旅客的只有5名乘务员。一般的国内航线,飞机靠停廊桥后,乘务员的第一项工作是开舱门,在舱门两侧迎候乘客;第二步为引领乘客入座,并帮助有需要的乘客放置行李;第三步是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第四步是演示特殊情况下,应急设备的使用,比如救生衣、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第五步当飞机处于巡航状态时,向飞机上的乘客提供餐食和饮品服务;第六步回收餐饮垃圾;第七步在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等特殊情况下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广播;第八步飞机落地前友善提醒乘客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第九步飞机落地舱门打开,欢送乘客。在这九个步骤里真正使用英语进行广播服务的只有第四、第七、第九个等三个工作流程,也意味着在国内航班服务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流程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服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我们在这个专业里如此强调英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思考的框架逃脱不了教育者被浸染的教育圈的条条框框,一个专业该怎样设计课程,课程设计得怎样才算合理,这些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当然假如借助不同角色扮演者的视野,或许我们可以把问题看得更加透彻。将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空中乘务员放在舞台中央,我们会发现注视舞台的不止有我们院校的老师,还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他们对未来的乘务人员有怎样的期许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航空公司希望招录怎样的空中乘务人员?就性格而言,所有服务行业都希望招入阳光、自信、乐观的年轻人,但是为何这个行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高于其他服务行业。比如航空公司在对新员工的招录中,会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英语成绩的好坏是被录取与否的重要指标。再往回追溯,所有的空中乘务专业院校在招收学生时,都有企业与行业的专家在座,他们也同样极为重视这些高中生的英语基础。而那些在座的满头银发的退役空姐门气质不凡,英语地道流畅。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民航业内从事空中乘务工作,要成为一个气质不同凡响的优秀乘务员,必须在培养和招录阶段进行严苛的筛选。民航企业不光想招录性格合适之人选,也想为自己的企业锻造培养极高资质的优异空乘,他们在未来所承担的不光是国内航班的飞行,还有国际航班的飞行,针对的服务对象不光有普通乘客,还应服务高端乘客。依此标准来解读,英语语言作为一门外语,在一定年龄层次应该具备相当的基础,否则后续培养投入惊人,同时学习外语者若无一定的语言学习天赋,想达到英语学习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

四、结论

行业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并有着雄心勃勃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行业对新人的英语有这般高的要求。假如我们把学校教育当作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加油站,把学校的学历教育当做企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一部分,那么当然,我们不可以单纯地按照课时比例,各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均衡性等指标,来妄议英语学习对学生长久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站在学校办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角度,我们自然尊重和理解,学校在某些专业因为生源来源渠道的多样性,采取以英语成绩为标杆,对生源进行分层教学的做法。可是,我们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而非企业,站在教育的角度从生源的准入,再到分层教学的设立,都应该有相当的反思。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5

关键词:航空服务;课程开发;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51-02

2015年起,湖南航空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黄花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即将完工,T3航站楼即将开始建设。而基于区域经济和民航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按教育部最新的高职专业目录,将原航空服务专业调整为空中乘务专业。其专业面向针对性会更强,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一、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发及实施现状分析

长沙航空职院自2007年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一贯贯彻校企合作办专业的思路,已有了与深航、川航等航空企业合作的基础。校企全方位合作贯彻人才培养体系,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注重突出职业能力全面发展,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健全职业人格养成、职业精神提升和职业素养提高。

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提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工作要求展开分析,目前专业教学品质提升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因素,进一步降低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转变传统专业课程按学科化课程设置的课程设置思路,不断提升对接岗位能力开展教学实施的针对性。

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机制建设

1.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专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学院通过开展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跟踪及情况统计等,广泛邀请合作企业共同论证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岗位面向。将原有空中乘务方向及地面服务方向按工作领域重新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涵盖航空服务典型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参照行业企业及IATA等行业协会岗位标准调整职业面向,集中涵盖空中乘务员、客运服务员、值机票务服务员等航空服务典型岗位。

2.广泛邀请民航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技术能手,开展专业对口岗位(群)工作分析。进一步分解岗位要素,提炼能力培养要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工作,深度分析专业面向岗位,按照航空服务产业岗位细化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服务产业价值增值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对航空服务专业群涉及领域开展全面市场调研,通过对湖南机场集团、深圳航空等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的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明确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分析民航企业共性岗位任务,明确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劳动对象及工具、工作与管理办法、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关性等,提炼典型工作过程共性及特点,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特性,为后续选择学习载体,及确定学习内容提供指导。通过以上分析全面掌握民航服务典型岗位工作特性,只有从岗位特性入手来开展教学改革,后续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

3.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归纳职业能力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1)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教师一线岗位直接顶岗形式,体验岗位能力组成要素,归纳提取在职业情境中相互关联影响的职业能力,将其组合成具有完整过程的任务或项目集,这是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单元的原始素材。(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专业学习领域。确认典型工作任务的是专业学习领域开发的关键。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工作过程载体。代表性指项目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完整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领域,就可完整掌握一种作业方法,或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比如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学会BSP自动出票软件基本程序、打票操作、证件识别方法并不是一个项目,完成一次完整的旅客订票环节才是一个项目。在航空服务专业领域我们要认识到,部分工作任务是独立的工作过程环节,本身就具有典型性,但部分工作任务的甄选比较困难。这取决于任务环境复杂性、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岗位知识域的复合性等。

4.开发系统专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方案,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包括操作标准和质量标准)、工作方法(包括工具和对象、组织形式)开发系统专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典型性:学习领域是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的提升和深化,其教学内容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职业能力。设计的教学与训练项目必须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2)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最终职业岗位。在学习领域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始终遵循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的职业成长规律。各层次或同层级学习领域的开发,均需明确学生前置知识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基于岗位能力形成课程的支持。(3)针对性:课程项目化或任务引领化是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每个学习情境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任务环节。课程需具有真实情境的教学场景要求,并推动信息化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线下至线上的一体化教学训练接口。

5.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航空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航空服务产业的相关性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航空服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深度对接航空服务与管理产业群一线岗位,调整航空服务产业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解构、重构专业群课程结构。按照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全方位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真实模拟工作岗位,组织教学实施,构建的课程体系图如下。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引入优质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和项目教材,建立合作共享型课程体系。按照“职业素养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岗位适应和创新能力”的形式,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标准、新成果,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坚持“教学做一体”,广泛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重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6.校企共建“基础能力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群四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导向,构建“基础能力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习过程由企业一线能手兼职和学校专任实训教师共同指导,按照企业用工标准进行考核,做到“真实企业环境”、“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职业要求”。

7.建设“能学、辅教”的情境式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以工作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及知识点为单位,综合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流媒体载体,建立专业群素材库。校企共同确定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及资源标准,建设集教学、培训、自主学习、服务的一体化共享型资源库,营造灵活、高效、逼真的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好地在实践中检验,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依据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素材库的基础上,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将关联的素材参照岗位工作流程结构化组合构建项目任务(或学习单元),形成自主学习与教学功能为一体的“情境式”网络课程。并将建成的优质核心专业课程资源上传至职教新干线等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建设包括岗位信息库、专业建设标准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专业素材库等一系列专业群共享资源并上传至职教新干线等公共教学资源平台,以业集群及同行共享。

三、体会与思考

1.航空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应科学分析航空服务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与民航企业校企协同构建“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2.将对应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作为专业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根据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3.校企合作可以加强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阶段的教学实施和共同管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冯玮.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广西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J].大众科技,2015,(12).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6

[关键词]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U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74-01

1 前言

伴随我们国家经济的迅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里面所占据的比例日益提升。民航运输服务是整个服务领域所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民航业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的民航运输不单单是运输领域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同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同时促进了对于民航人才的大量需求。

2 当前民航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质量意识薄弱

从整体层面而言,我们国家的民航业依然有着非常严重的计划经济 身影,其领导人员并未完全意识到市场竞争,依托国家的宏观干预,航空业并未完全对外公开,然而若完全开放国内的航空业,其大多数的航空企业将会面对关停的风险。目前我们国家的航空企业和其它国家的航空企业之间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全球航线的竞争力层面表现突出。比如:新加坡、日本等国的航空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不言而喻的,在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国家民航企业的服罩柿坷砟钜廊恍枰不断增强。

2.2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此处所提及的素质所指出的综合素质,对于空乘服务人员的选取所执行标准的苛刻程度是外界所公认的,然而此苛刻大多展示在身体层面,然而在文化内涵层面依然有着非常多的不足,主要展示在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的缺乏,同时非常多的空乘服务人员所展示的微笑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并不自然的感受,有着较强的职业化倾向,并且非常多的空乘服务人员均是由空乘院校毕业的,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对较少,无法和乘客实施有效的沟通。按照2009年国际民航对外所公开的一份统计数据能够得知,中国民航的整体服务品质在全球航空市场中位列第50位,处在相对较后的位置,服务是由空乘人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偏低与服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偏低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2.3 航班晚点现象严重

航班晚点评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晚点率;第二,平均晚点时间。我们国家民航运输业以上两个标准均展示出了不断增加的态势。在最近几年时间内,我们国家民航业的航班正常率有一定的降低。在“十五”阶段,航班正常率是82.1%,在“十一五”阶段,其数值减少到了81.5%。在2010年的时候,航班正常率降低到了75.8%。航班晚点率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航班的平均晚点时间有一定的提升。

2.4 消费者缺乏话语权

消费者在民航运输服务中处在弱势的一方,缺少相应的话语权。第一,由于民航体系本身的原因造成乘客误机的一些状况,需要由乘客自身来买单。第二,在服务遭受严重损害的时候,在补偿层面并不具备主动权。民航局在2004年颁布了一项规定:由于航空企业本身的原因而导致航班较长时间晚点的时候,航空企业需要考虑为乘客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然而航空企业能够按照此规定明确相应的补偿标准。第三,在客户自助服务环节里面,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差错,均需要由顾客来买单。在2011年的时候,消费者协会所对外公开的航空服务业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的是:网络订票个人相关信息输入错误,没有办法进行修改,按照有关规定,只可以退票以后再次购买。如此的处理方式便需顾客承担由此所导致的退票费用等等。消费者话语权的缺失必定会造成民航服务品质无法获得监管与增强,产生恶性的循环。

3 提升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的对策

3.1 增强对服务质量标准的认识

航空运输服务品质标准体系的创建对于推动我们国家航空服务的标准化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国家航空运输公司的服务管理有所差异,服务质量同样不是完全相同的。经过设立相应的服务质量标准,以使公司在服务质量层面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杆,加强服务品质。显然,服务质量标准是在某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国家与社会对于服务质量所提出的需求。需要进行航空运输服务的公司完全遵循。公司具备相应的逐利特性,单单依托公司本身来实施标准难以完成,需国家相关机构由行业稳定发展与维护顾客合法权益的层面,增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管力度,保证公司将标准落实当作本身服务品质的最低限制,同时由本身发展的层面达到服务质量的不断增强。

3.2 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

需要完善意识同时关注对于在职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在职培训在西方国家的公司里面存在了较长的时间。其将对于在职人员的培育看作是公司生存与不断发展的核心所在。明确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好坏对于最后的培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之时需要考虑公司的具体状况。如此,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上岗以前、上岗中以及上岗之后均可以接受培育,始终维持获取大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体的培训内容需要融合实际,同时和工作有较大的关联,针对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理论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充分了解乘客心理

若想提供较好的服务,便需要具备对乘客提供服务的真诚与热情,并且还需要完全掌握乘客的心理。人们的心理活动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作为一个民航空乘服务人员,更加需要由乘客的一言一行里面把握乘客的心理,了解乘客的具体需求,达到嘴勤、眼勤、手勤以及腿勤等等,尽可能的满足乘客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使得乘客能够产生家的感觉。

3.4 创建用户监督体系

创建用户监督体系,是民航运输服务规范化、程序化、体制化,加快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需求。用户的监督管理在政府机关、公司、用户以及社会这四个层面间创建了联系,经过乘客、机组、货主以及专家等四个层面对于运输服务品质进行评判,对企业进行监管。用户监督体系是整个民航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

4 结语

我们国家的民航运输业不断发展,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的增强,然而从整体角度来看,民航运输服务的品质依然相对粗糙,唯有关注服务的细节,地面服务和客舱服务品质相互链接,才可以使得乘客的服务体验获得加强,进而提升乘客对于民航运输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吴军.论服务链整合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J].空运商务,2007(04).

[2] 张比岫.对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5(01).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7

关键词: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和关键之一,则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学生竞争力、体现高职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

由于学校教育与企业活动在性质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上的脱节,这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都有着严重影响。民航高职教育的发展又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我国民航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发展报告说明,民航企业面临着高技能人才数量培养不足的局面,为了尽早实现“民航强国”战略,应对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民航事业的有利契机,必须加快对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并加大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内涵解析

通过对机场、火车站、大型活动安检等企业、机构的调查研究,听取企业的“声音”,了解其发展需要,结合对国内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的个案分析,总结提炼出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含义和范畴。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构成应包含三个基本层次: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应当具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匹配的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在整个能力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劳动者胜任工作、赖以生存的本领;素质能力是一种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以及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需的行为能力。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可以被细化为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养成的习惯性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力量,如气质、言谈、修养等;职业技能突出能力本位,是指具体针对岗位的工作能力,如操作技能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服务技能、礼仪与修养、聆听与沟通能力、外语技能、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学和自我提升能力等。

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职业能力培养要走出一个误区,既职业能力培养仅停留在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上,仅仅是通过训练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调研过程中,用人单位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学校不如企业专业,因此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可以放到企业去做。而企业欠缺的是员工综合素养提升的师资,以及综合素养提升所需的时间。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上,势必要将改革的重点聚焦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

(一)通过课程“项目教学”打造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平台

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也被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对某个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中,引入“项目教学”课程的开发和方法的运用,主要基于以下的考虑:

首先,项目课程以职业能力养成作为课程目标,它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使课程可以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其次,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会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这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职业素质养成过程。第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由教师主导学生配合设计“学习情境”,形成小组或团队学习的组织形态,使学生间的“过程评价”成为可能。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从“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的转变,无法完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能够满足这种对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在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设计上,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民航安检基础知识》和《安检业务实务》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试点,将“项目教学”课程开发和运用与学生职业能力综合培养提升较好地进行结合。这两门教改课程突出“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战性和效果的应用性,教师对于教学情境和项目活动的设计立足对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的体验,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等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实际锻炼,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一举多得。

(二)形成“实战式”学习理念,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知行合一,教、学、用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改革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拓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并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立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并且在此前提下,探索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实践技能的结合点,进一步提高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各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知名度稳步提升,承办的国内外大型会议、体育、文艺、展览活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显著提升。并且随着国际国内安全意识的增强,大型活动的安检服务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积极推行与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调校内外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把专业课程实训、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紧密衔接,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多次参与到像2014年北京APEC峰会、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常州国际花博会等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世界级大型会议、活动的安检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实践锻炼既是学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实现了教学与实训、实习与就业环环相扣的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三)注重体现行业色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民航或大型活动安检服务保障是服务行业和窗口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敬业、爱岗、服务大众的职业精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坚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精神成人,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提炼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服务绅士淑女”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与品牌文化五大系统彼此呼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在这样深厚广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逐渐养成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与思考

总结提炼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其中的启示和创新之处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知行合一,工学一体,校企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学校和企业不仅共同培养学生,而且共同培养企业的员工”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双赢”的职业能力合作培养体系。

第二,立足学院特色,坚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注重宽厚知识、构建集群模块,力求学生能力全面协调的发展,避免一般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急功近利。

第三,在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上,既保证了“质量”,又突出了“特色”。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立足市场,依托与行业内的企业、机构的合作,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这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确立和培养过程中校企要充分合作,构建“双赢”的职业能力合作培养体系,实现校企双方育人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在学校教育方面,要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从“质量”和“特色”两个角度做好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婷婷. 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为例,新校园,2014.

[2]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篇8

关键词:机务维修;职业素质;机务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27-03

作者简介:余振华(1983-),男,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470)

十二五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截至2014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370架,比上年增加225架,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3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798万人次,增长10.7%,全行业共有运输航空公司51家,比上年底净增5家。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飞机的维修保障,国内飞机维修业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中国也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飞机维修市场,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的民航机务维修工程人员。民航机务维修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三高”行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作风、身体等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现状

(一)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

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民航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具备扎实的飞机维修理论基础,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肩负着民航人才特别是一线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重任的民航高职院校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机务维修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根据我国民航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行业发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需求特点,将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计划。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提高机务维修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推动机务维修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现状

1.民航机务维修人才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

按照中国民航局《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全行业在册飞机数量2370架和增幅225架,以飞机维修人员与飞机架数人机比(20~30)比1的国际惯例计算,单是飞机引进一项,光2014年就需要净增机务维修人员4500人以上。目前,我国现有民航院校的实际培养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前几年我国从国外购买飞机订单的兑现和今后C9飞机项目成功,机务维修人才的缺口将进一步增大。但现实中,目前我国民航院校机务维修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又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远没有跟上民航业发展的“春天”。问题就在于当前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能适应民航维修企业的要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维修企业不愿意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更多地从同行那里挖墙脚高薪聘请成熟的机务人才。

2.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有待加强

企业到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期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通过对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和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2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以下信息:

(1)在调查“企业希望学生加强哪些方面职业素质的培养”时,有52.8%的调查对象希望加强专业素养培养,有39.5%的希望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59.1%的希望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2)在调查“在校学生是否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时,有76.6%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3)在“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哪些综合素质”的相关数据中,有95.9%的调查对象注重诚信素养,92.3%注重法制和纪律观念,82.3%注重学生干部经历,72.1%注重在校期间奖学金方面,95.6%注重英语A级和四级等英语能力,83.5%注重党团等政治素养。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对机务维修人才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训练外,更注重人文素养、诚信、法制和纪律观念、英语能力等综合性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民航机务维修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意见》同时还明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结合民航机务维修业的特点和实际,笔者认为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指的是在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机务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等职业技能,还应纳入民航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和职业荣誉感教育、职业作风教育等模块。培养民航机务维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应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并遵守民航安全生产法规和岗位职责,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敬业爱岗、作风过硬并珍惜职业荣誉的机务人。笔者认为,可以把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分为职业道德系统知识、机务人职业道德、机务维修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务精神培育等五个模块。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实习全员全过程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中进行民航安全和法规教育,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机务维修的职业特点,在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机务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在毕业生实习实践过程中侧重机务人作风养成。

三、机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一)机务精神的内涵

所谓精神是指一个人或团队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不同的行业经过文化的积淀孕育了不同的行业精神。具体到民航机务维修行业,机务人有属于自己的机务精神,它是几代机务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总结各种经验教训,逐渐形成的优良风貌,包括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作风习惯三个方面。对于整个民航维修行业来说,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务精神的概括和提炼。通过对各大民航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调查和思考,笔者认为机务精神总体可概括为32个字:“敬岗爱业、诚信务实、认真负责、遵章守纪、严谨规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这32个字是机务队伍的思想内涵、行为、以及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

(二)培育和弘扬机务精神的路径

1.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对机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对民航企业来说,安全=效益,企业应将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机务从业人员的最核心要求。对机务人员来说,守护安全是天职,责任意识决定安全的根基,良好的作风是实现安全的保障。

对于民航企业机务维修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结合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安全、责任、作风三个方面来提炼出自己的机务精神。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发现老机务人精神闪光点,举行机务精神大讨论,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机务精神。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在新员工入职教育中引入践行机务精神大讲堂活动,可以进一步弘扬机务精神。对新员工的教育,具体可细分为:

(1)机务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民航业、机务人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讲授机务维修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

(2)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教育――涉及与机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民用航空法》《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条文。

(3)机务作风的养成教育――挖掘老机务的典型案例,对机务精神进行广泛宣讲,以老带新实现机务精神的传递。

2.民航院校准机务人员对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民航院校作为机务维修从业人员的摇篮,是机务人才培养的首端,应从机务专业在校学生开始努力造就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准机务人,让机务精神进入校园,生根发芽。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维修类专业为例,在机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1)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新生入学教育”“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校外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把安全教育作为大学第一课。在“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程中着重结合机务维修中的真实案例和民航法规讲述安全对于民航的重要意义。在“校外实习”课程中,让每一个机务专业的学生进入机务维修企业一线,接受机务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2)建立基于行业标准的准机务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通过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凝练出具有行业特色和学院特点且师生员工认同的“机务精神”,通过举行机务技能大比武、民航知识竞赛、机务大讲堂等活动,让学生铭记机务精神。

(3)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营造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有:将32字机务精神写进教室和实训车间,解读机务精神制定64项学生行为准则,打造民航企业文化长廊,组织学生到机务车间参观,等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航机务维修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优良作风的高技能人才。民航企业和院校培养出职业素质好、安全意识强、作风严谨、专业技术过硬的机务人是建设民航强国的人才保证,需要全行业、全体从业人员和各民航院校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2014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I1/K3/201507/P02015071051961 7340682.pdf.

[2]陈律.飞机维修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367.

上一篇:大学生工作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小学继续教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