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2 17:19:5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1

由国家林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承担的镇巴县森林资源二类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于2009年9月完成并交付使用。该系统以esri arcgis engine9.2嵌入式组件为基础,运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技术,开发了具有独立界面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统计、显示等操作,是一个基于gis的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管理采用sql server 2005+arc sde9.2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 server或windows xp,安装数据库、arcgis engine9.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只安装arcgis engine9.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局域网环境下实现数据共享。

1系统主要功能

1.1 系统管理

1.1.1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为管理员、普通用户、操作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1.1.2 代码管理。系统提供行政区代码、地类、森林分类、权属、树种、林种等森林资源因子代码维护和管理。

1.1.3mxd图形转换。当服务器发生变更后, mxd成果图就打不开了,这是因为图形服务器的名称和路径变了,可利用mxd图形转换工具,将相对路径的mxd成果图转换为本机绝对路径成果图。

1.2 数据管理

1.2.1图形管理。将mxd格式的林相图、林种分布图、生态区位图、森林分布图导入对应的行政区,便于显示、浏览和查询。

1.2.2报表统计。标准报表功能,提供了《各地类面积统计表》、《林种统计表》等11种标准报表,可随意统计全县、乡镇场、行政村的相关数据,可导出excel、pdf、bmp等多种格式的文件。自定义报表功能,当标准报表不满足工作需要,可以结合关系运算符设定统计条件,可以得到需要的任何数据。

1.2.3文档管理。用户可以设置文档目录,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报告》、《二调方案》、《质量检查报告》、森林资源统计表以及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上传到相应的文档目录。

1.3 查询浏览

查询工具提供了单个、矩形、自定义查询模式,还有量距和面积计算工具,在小班面图层下,可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任意查询。

1.3.1 图形查询。通过图形查属性,选择单个或矩形查询工具,选择的图形高亮显示,属性显示区显示选择图形的属性数据。

1.3.2属性查询。通过自定义查询工具,选择查询数据字段与关系运算比较符生成查询条件,可以得到查询满足条件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1.4 统计分析

1.4.1标准报表统计。当小班图层数据被选中后,可以实现标准报表统计,生成固定格式的统计表。

1.4.2 自定义统计。当标准报表不能满足业务需要的时候,用户可以自己设置统计条件,实现自定义统计数据。

1.4.3生成统计图。统计分析工具内置了有林地、非林地、按地类、按权属统计生成柱状、饼状、面状等各种样式的统计图。

1.5 专题图制作

新建一个工程文件,用户可以添加等高线、行政区界线、水系、道路、主要居民点、林班、小班等各种类型的点、线、面空间数据,系统提供了林业图式符号库和预定义地类、林种、森林类别、林组等专题图着色方案,可以进行符号、线性设计、标注设置和填色,制图工具和图面修饰工具提供了绘图、文本、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网格等工具,可以实现专题图的修饰,通过定义图层显示要素,可以绘制全县或某一行政区的专题图。

1.6 电子沙盘与3d分析

虚拟现实现系统提供了电子沙盘和3d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演示。

2应用实例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使用1年多来,比较稳定,并在林业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1 镇巴县“十二五”采伐限额编制

二调成果的森林资源统计表不能满足编限需求,通过森林资

转贴于

源管理信息系统自定义统计功能,设定、修改统计项目并结合关系运算符设定统计条件,统计出了一般用材林、生态公益林按权属、起源、优势树种、分龄组的面积、蓄积数据,满足了“十二五”编限需要,保证了编限质量。

2.2 编制《镇巴县森林抚育补贴实施方案》

在编制《镇巴县森林抚育补贴实施方案》工作中,许多资源数据都是通过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自定义统计出来的,定义的条件不同,统计的结果不同,需要的数据都能统计出来。

2.3 编制专项规划

在编制《镇巴县长防三期规划》与《镇巴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生产规划》中,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查询定位宜林地资源、用材林中、幼林的空间分布,其它基础数据均可从系统中查询、自定义统计获取。在图件绘制方面,利用系统专题图制作功能,添加基本的地理信息数据、森林资源数据,利用制图工具和图面修饰工具,完成《长防三期工程区范围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森林资源分布图》、《长防三期重点项目布局图》、《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图》等图件的制作。

3 问题与建议

3.1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县级林业部门提供了基于gis的技术平台

实现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形数据、文档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可以快速、准确处理分析各类林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服务。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面。

3.2 操作员应具备较高素质,才能灵活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二要熟悉系统的因子代码,三要懂得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sql基本语句。因为系统的帮助文档很简单,又没有详细的《用户手册》或《操作手册》,部分操作员很难上手。

3.3 系统没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不够完备

可在sqlserver2005下进行数据库文件备份与恢复。

3.4 可能受arcgis eegine9.2功能限制,系统制图编辑功能较弱

例如:不能定义坐标系,不能新建图层(shape)文件,导出的dbf文件竟然是一个没有数据的空白文件;编绘的各种图件,无法导出矢量数据,只能保存为工程文件或导出bmp、jpg、tif格式的图片。因此利用该系统制作的图件,无法按上级部门要求报送shape矢量数据。

3.5 建议软件开发者调查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2

关键词:3S技术;森林调查规划;应用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利用的水平都比较低,很难建立可靠、精确的数学模型来对整个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律进行反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3S技术在林业发展中有广泛的应用,在3S系统中,RS―GPS、GIS―RS、GPS―GIS等方面的结合比较完美,能够将数据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进行统一的结合,提升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要加强以GPS、GIS、RS为主导的3S技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中的应用,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做到全方位,才能实现林业的发展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向精准化、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文浅述了3S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3S技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中的应用。

1 3S技术的概况

3S技术是遥感技术(即RS),地理信息系统(即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的统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3S技术在信息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兴起时间比较短,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各种森林资源的视图信息和森林的地理位置进行结合,同时和其他的计算机科学、几何学、多媒体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结合,将各种对象融为一体,并且对这些对象进行分析,将对象相关的各种图文信息都传递给用户,便于用户的使用。

遥感技术指的是从高空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一些电磁波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处理等操作之后,对各种现象进行远距离地测控和识别的技术。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分析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等,都可以应用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的,具有海、陆、空全方位观测、定位和导航功能的系统,GPS包含空间星座、地面控制以及用户设备三个方面,能够对被测对象进行点、线、面等位置信息的确定。精度高、效益高,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比如军事、民用交通、大地测量、土地利用调查、森林资源调查等。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三个方面融为一体的技术在森林资源的管理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以GPS、GIS和RS为基础,将其中的几个部分进行结合,可以构成功能比较强大的技术体系,便于对各种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3S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森林资源的调查利用中的发展过程大致有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是作为一种采集的手段,将各种森林资源进行收集,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相关的数据。第二个阶段是构建了森林资源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第三个阶段是通过各种探索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一些优化的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益和能力,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2 3S技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中的应用

传统的森林资源的规划和调查,一般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将森林资源进行分块,以一个个小块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的清查。这种方法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工作量大、工作效率比较低、调查精度也往往因调查人员的主观认知能力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效率,掌握更加准确的森林资源信息,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3S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建立相关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对传统的森林资源的调查方式是一种颠覆,也促进了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3S技术在森林资源的监测中的应用

2.1.1 遥感影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当前在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是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数据和法国的SPOT卫星数据,这两种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利用这两种影像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时,需要对地面的各种森林资源进行校正,图像合成、增强等处理,使得各种森林资源的影像图分辨率比较高。同时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影像和实地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地类、树种等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各种因子的遥感影像标志。

2.1.2 信息提取 在对各种森林影像资源中的信息进行提取时,可以以ArcGIS 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将之前经过处理的森林影像传入到系统中,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利用软件的编辑功能,建立相应的小班空间图形数据库,并且从影像上将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小班号、地貌坡度等立地、树种、森林资源的起源等各种信息因子进行提取和标注。

2.1.3 现地调查 在森林资源的调查中,要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选择小班进行现地验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地理位置的核实,以校正人机交互方式提取的各种森林资源信息因子,提高准确性。

2.1.4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了解之后,要建立一个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软件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对小班空间图像数据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保存、汇总等,以便相关资料的查阅和使用,同时也便于对森林资源的演替变化进行适时的监测、资源数据更新和管理决策。

2.2 对森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防治 森林灾害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很大,3S技术在各种森林资源灾害的监测和防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引入RS技术之后,由于一些设备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波段也比较宽,因此在一些森林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监测作用。利用遥感技术来进行灾害的监测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的光谱灰度值的变化来实现的,比如森林中的病虫发作时,树木会发生一些生理方面的变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将这些变化显现出来,以便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

2.3 在森林资源规划的决策中的应用 对林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决策对于森林资源有很大的影响,3S技术在林业决策和管理中也有应用,比如GIS应用于林业决策和管理时,基于其建立的方便直观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管理部门可以快捷而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管理措施。另外,还可以利用GIS建立决策、经营、预测等方面的模型,对林业资源的管理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案,提高资源管理效果。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规划中,为其提供了更加快捷、准确的调查、监测手段,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以后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其作用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许兰霞,冯仲科.“3S”技术用于森林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完善的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00(0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3

[关键词] 林政资源管理 体系建设 采伐限额 林地保护

林政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县林业建设和发展绿色产业能否顺利实施,同时,也是林业部门社会形象的直接体现。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特别对森林、林木及林地管理,进一步规范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和林地管理办法,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监督、监管和打击林政犯罪的能力,为保护森林资源和建设生态县服务。

1 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和主要成绩

林政资源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行使职权的法定工作,涵盖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政执法与木材流通监督检查、木材经营监督管理和林地林权管理及林权纠纷调处等内容,它关系到林业发展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目前,已全面实行和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森林、林木、林地依法登记办证、征用占用林地审核等一系列有效的林政资源管理制度。

1.1 林政管理工作机构逐步完善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设置了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基本形成了林政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林政管理队伍。设置有林政科、森林资源管理站、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林业综合执法队、森林分局各1个;木材检查站2个、森林派出所2个、基层林业站14个,从业人员达89人。

1.2 从1987年开始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在总结“七五”采伐限额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八五”开始对森林采伐消耗实行全额管理、分项控制,严格按照森林资源现状确定年合理采伐量,把商品材、农民自用材、增殖业用材、生活用材、工副业用材等所有采伐消耗都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中。“九五”期间,有效实施了森林采伐限额的森林消耗结构和森林采伐类型“双控制”的管理模式,使我县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和管理更科学、规范,为“十五”期间实现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凭证采伐林木、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木材,以及与采伐限额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根据《福建省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管理办法》、《福建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福建省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及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和《伐区调查设计成果送达林权单位公示和审批告知制度》等规定,把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山上、放在源头,进一步加强采伐限额管理、伐区设计管理、伐区作业质量管理、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管理,全县森林资源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

1.3 林地管理逐渐走上正轨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林地管理是林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森林法》、《森林法实施办法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发明电[1998]8号、国办[1999]9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征用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和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林地的职责权限。县级林业部门严格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组织编制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并认真落实林地保护制度,按照《福建省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根据法律法规,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核关,严格程序办事,使林地保护管理逐步加强,初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至2005年依法办理75起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共征收占用林地面积976.8038公顷,征收占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1236.9963万元,征占用林地依法审核审批率达100%。

1.4 林权颁证工作深入开展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的法律凭证。《森林法》、《森林法实施办法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林权登记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国家林业局颁发了《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办法》等部门规章,使林权管理逐步加强。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全省集体林林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 “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完善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新机制。

1.5 林政执法成效明显

十多年来,随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林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林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2005年底,我县依法查处了大批破坏森林资源林政案件1多万起,案件查处率达95%以上,收缴木材1.312万m3,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700万元。

1.6 木材检查站建设初具规模

森林必须凭证采伐和运输,木材运输管理监督成为林政管理重要一环。全县木材检查网络初步形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全县现有2家林业检查站,每年查处案件1000起左右,处理违法运输木材近0.5万m3、竹材约60万根以及一大批野生动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约2500万元。其中,大目溪林业检查站还被评为“省文明林业检查站”。实践证明,我县林业检查队伍是一支执法严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1.7 林政管理网络系统建设已进入起步阶级

为积极探索适应闽侯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要求的新路子、新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为强化森林资源监控手段,提高林政管理水平,从2002年开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软件开发与应用同步进行”办法开展此项工作,试点着手研制开发“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相继开发并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有伐区调查设计管理、采伐运输办法管理、伐区林木采伐管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管理等系列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各系统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林政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发证、统计的工作量。

2林政管理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采伐管理不够规范

采伐限额管理还不规范,森木采伐、设计、审批、验收不够严,存在乱砍滥乱伐现象。在林区必然存在着零星盗伐现象,特别是林木管护承包后,监守自盗问题较为突出。木材税费过重、产销区森木材价格倒挂,是导致伐区超界、过量采伐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尤其产销结合部和县际边界地区的伐区滥伐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商品材伐存在设计前偷砍一点、设计时少算一点、采伐时多砍一点的问题。

2.2 林地管理把关不严

在林地管理方面,个别把关不严,地方保护主义意识较浓,不同程度上存在未批先占或边批边占现象,也有不批也占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领导出面干涉,使林业部门压力增大,处理案件困难。

2.3 林政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资金投入渠道没有理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我县林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办公设施、办案设备短缺,技术装备简陋,工作效率低。林政管理手段落后,适时监督实效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致使一些案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计算机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普及率不高,微机建档不普遍,这与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2.4 非法运输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木材检查站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木材流通环节丞待规范。一些木材经营者借助黑势力,在木材检查站冲关冲卡,流通领域打黑除恶、清理整顿势在必行。车辆改装为路上偷运、逃脱检查创造条件。特别是铁路线长及水路运输无法检查,无证运输木材现象比较严重。

2.5 森林资源监督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许多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一些乡镇领导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人员指导思想不端正,法律意识淡薄,素质较低,作风不扎实,对新形势缺乏认识和研究,工作不主动。监督体制不顺,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2.6 林业管理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多

全县林业主管部门共有18个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执法人员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不能形成有效的打击合力,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林业生产秩序。各执法机制的职能相互交叉,严重损害了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形象。

3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

3.1 林政执法能力建设

整合执法机构,适当集中行政执法权。全面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建立健全重大森林资源破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对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通过技术装备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林政综合执法能力。

3.2 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全县林政管理业务信息网,制定系列数据、信息标准(类型、格式、交换等),开发“三证”、资源监督、林地林权管理和林政案件稽查等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林业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网。进行林政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建设,建立林政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的行政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将区域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及“三证”发放等融入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和其它投资建设渠道的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的硬件系统省级配备微机、数字备份设备、报表打印机和ADSL网络接入系统,县级硬件系统配备微机、票据打印机、报表打印机和MODEM(或ADSL网络接入系统)等。

软件系统建设遵循“立足生产,服务管理”的原则,县级林业局林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WEB服务为浏览器,获取有关采伐限额指标的分解和本局采伐限额的使用情况;录入采伐、验收、运输台账,向省厅发送发证请求信息,查询允许信息,计算机打印、发放采伐证、运输证和木材加工证;实时生成本局各类采伐、验收、运输统计分析报表。这些信息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林政管理情况,进行宏观调控、规划决策的依据。

3.3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建设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发明电[1998]8号文,特别是要按照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二)》,以及对毁林开垦和乱占滥用林地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加大林地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毁林和乱占林地行为。要严格把好各项建设占用林地的审核关,凡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而擅自使用林地的,要依法查处,不得发放林木采伐证,如发现擅自采伐林木的,按乱砍滥伐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蚕食林地、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坚决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定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关征占用林地的法律、法规。

3.4 采伐限额分区施策、分类管理

对公益林,坚持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严格限制采伐方式和强度;对商品林中的天然林,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采伐利用,禁止违规设计、违规采伐;对商品林中的人工林,采伐管理要依法放活,采伐年龄可以由所有者自行确定,并优先满足采伐指标;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原料林,除按照经营方案满足所需限额指标外,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列,上年度节余的,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另外,对天保工程区内的人工林及非公有制造林的采伐政策也要有所区别,做到宽严适度,依法满足采伐利用的需求。

3.5健全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系统,提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需要,县林业局应设置专业调查设计队伍,切实承担起全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任务。为林政管理提供全面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和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善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等各类必需的信息,实时更新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实现多方位森林资源信息的多用途分析和综合利用,形成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为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等服务,为林政管理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提高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4结论

随着林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新时期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林政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勇于开拓,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持、更新、培育、利用,使林政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肇锋. 三明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37-140.

[2] 叶功富,万泉,林远.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及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4):5-8,31.

[3] 卢春英.龙岩市森林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对策[J]. 福建林业科技,2005, 32(3):220-224.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4

【关键词】现代林业;发展分析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进入21世纪之后,林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报本性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因此提出了“精准林业”的概念,即指尽町能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有关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建立包括林业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核算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系统、计算机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远程通讯等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

1.林业新技术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足—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信息技术功能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①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②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③信息处理与再生: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要依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④信息施用: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2.数字林业的发展

2.1林业信息技术

随着DBMS的发展和完善.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时.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有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厂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

2.2数字林业的发展

进入2l世纪,“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楼案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内容不断丰富。信息量来源不断增加,并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70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林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现代林业管理模式

3.1网络技术的引进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建设厂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旷、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厂无纸化办公。

3.2粗放到精准的管理模式

围绕“精准林业”,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调查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二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C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楼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CIS将坡度图、坡向图、上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

3.3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

在发达省份的林业部门已经将GIS技术、ES技术、DS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4.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4.1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4.2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特别是“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监测网络,提高森林灾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率,实现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减灾增效,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因此国家林业局应宏观调控并加快国家林业局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类林业专业库、各类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设,促进林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4.3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产权;市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64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较小,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因此,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引导森林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1 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

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以及收益权是森林资源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致使森林资源的经营者未能真正拥有完整的森林资源产权,从而制约了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有效进行。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但是,却缺乏针对性的森林资源交易制度,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但是,约束范围较小、约束效果不明显,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有序进行。同时,由于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造成交易标准不统一、交易方式单一、交易层次较低以及交易监管不合理等问题。

1.2 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信息不完备

尽管许多县、市、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机构,并且通过网络收集和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信息。但是,大多数都针对本地的情况而言,的信息仅局限在本地区的管理范围之内,没有足够的权威性,信息来源不太可靠,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很多林区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林农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够及时、准确的运用网络技术获得有关信息。另外,由于电视、广播、林业部门等不重视森林资源采取交易信息的宣传工作,致使林农的信息量不足,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严重损害了林农的利益[1]。

1.3 缺乏规范的中介组织

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是一个复杂的交易过程,涉及交易主体的多方利益、交易对象的不同以及交易程序的进展,需要委托机构、价值评估机构、保险机构以及法律咨询机构等众多中介组织合理的提供市场服务,森林资源产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服务机构的多样性,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中介组织,制约了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活动的有效进行,致使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发展缓慢。

1.4 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成本较高

信息搜寻成本、合约签订成本、林权计量成本、违约监督成本以及寻求赔偿成本等是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市场范围狭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合约的签订方式不规范、仲裁组织的效果不明显等原因,致使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成本较高,损害了交易双方的利益。

2 解决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发展问题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法律法规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的发展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完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可以在原有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统一规范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条例和法规等,合理限制交易主体、交易客体的行为,以确保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活动的合法进行。

2.2 建立专门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信息平台

及时、准确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信息,能够增强交易的公平性、公开性,保障经营者的权益,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促进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活动的合理运行。例如,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发挥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作用,加大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信息的宣传力度,确保林农能够及时的了解和知晓交易信息,从而保障林农的收益。

2.3 培育专门的中介组织

由于森林资源产权交易需要经过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因此,培育专门的中介组织,简化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过程,是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交易时间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加快培育保险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法律咨询机构等相关中介组织,建立系统的中介组织,为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提供有效的中介服务,减少交易双方的成本,推动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的有序、稳定进行。

3 总结

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仅影响着森林资源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森林资源产权交易法律法规,实现森林资源产权信息共享,培育专门的中介组织,切实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健康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6

关键词:林政;资源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1

当前,阜蒙县林政资源建设工作正在稳步的进行当中,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在森林资源保护、林木及林地管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林政资源体系。从长远眼光来看,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目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林政资源管理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机构的职能正在逐步完善,森林管理、林政执法与木材流通经营监督管理等工作也在稳步进行当中,当前,阜蒙县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正在逐步走向正轨,林政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的进行,开拓新的思路,围绕着新时期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目标全面展开。

1.1 森林采伐规范化

长期以来,阜蒙县在森林采伐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规范管理落实不到位。乱砍滥伐的现象较为严重,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有森林退化的趋势,土地沙漠化严重,给当地的建设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林政资源管理部门开始逐渐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森林采伐方面加大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森林采伐的审批和验收更加严格,实现规范化管理,为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采伐限额,对于乱砍滥伐的现象予以严肃处理,防止伐区超界以及过量采伐的发生。尤对于县际边界地区更加不能疏忽,对于偷伐林木的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以实现森林采伐规范化的目标。

1.2 加大森林资源监督力度

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是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前森林保护的需要,加强的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视以适应新形势下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需要。根据当前阜蒙县的林政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森林资源监督,是阜蒙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2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

2.1 执法建设

阜蒙县林业各单位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行政处罚权,紧密协作,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加强执法建设,提升执法力度,以有效的维护林政资源体系秩序,形成完善的执法机制,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的执法能力。提升林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建设,完善相关技术装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政执法队伍,对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为林政资源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突发的事故和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予以应对,有力的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2.2 信息管理

在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当前,阜蒙县林业部门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形成阜蒙县范围内的林业综合管理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林业信息进行高效采集。传输和处理阜蒙县自己的林业信息数据库,为林政资源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林政资源信息化管理,对全县的林政资源情况有着更加直观和详尽的了解,对林政资源体系建设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改善林业生产

林业生产管理当中,要及时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建立完善的林业生产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管理,利用法律法规作为林业生产的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升生产效益,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阜蒙县林政资源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林业发展新形势下,朝着新的目标,促进阜蒙县林业的发展。

3 结 论

林政资源体系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建设的发展。在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林政资源管理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升林政资源管理水平。开拓林政资源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促进执法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完善的林政资源体系,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美,翟印礼,韩晓燕等.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3):269-273.

[2] 赵波,王东.论辽宁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1):51.

[3] 刘洋.辽宁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剖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2):74-75.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7

关键词: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森林风景资源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07-02お

1引言

Geodatabase是既hapefile、Coverage之后ERI公司推出的第三代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存储模型,是一种全新的建立在标准DBM之上的统一的、智能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为ArcGI管理和使用地理数据提供数据接口和管理框架,定义了所有在ArcGI中可以被使用的数据类型,例如:要素、栅格、地址和测量方法及其显示、访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方法。

本文中基于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的空间数据库,是建立在以ArcGI Engine10.2作为GI开发台,C#2012作为开发语言所研制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同时,空间数据库作为系统的心脏,为系统的数据储存、管理和各项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2研究区概况

2.1研究区概况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山脉中段,1982年9月,公园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4 810 hm2,森林覆盖率达98%。公园享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美誉。山体伟岸挺拔,石英砂岩大峰林地貌景观超凡脱俗、神奇壮观,集“雄、奇、幽、野、秀千姿风情,完美映衬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画卷。

2.2公园森林风景资源概况

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报告》为基础,对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进行总结(见表1)。オ

2.3数据来源

(1)空间数据:公园地形图数据,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图数据,森林风景资源控制点数据,道路、河流数据,公园边界与已规划功能区分布图等。

(2)属性数据:各类森林风景资源数据表,小班属性表,游客统计表,服务接待设施统计表,交通路线数据表等。

3数据库设计

3.1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就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在GI中,空间数据是以分层的形式储存和管理的。数据库将具有相同空间特性、表示同一类属性信息的要素放在同一层中,图层中的每个数据库记录对应一个要素,每一个要素类构成数据库中所对应的图层。

3.2属性数据库设计

属性数据是描述空间实体特征的信息,属性数据存储在表格中,是实现系统对森林风景资源要素属性信息查询、分析、统计和管理等功能的基础数据。

3.2.1森林风景资源信息表

森林风景资源信息表存储了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名称、所属类型、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海拔高度、特征数据、景点周围环境描述等信息。

3.2.2游览路线信息表

游览线路信息表存储了公园的旅游线路信息数据,包括路线名称、基本描述、路线长度、路线消耗时间、途径服务设施、所属的园区编号等信息。

3.2.3服务设施信息表

服务设施信息表存储了公园基础服务设施信息的数据,以宾馆为例,包括宾馆名称、等级、联系方式、客房数和床位数、工作人员数、建立时间、占地面积、房间报价等信息。

4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连接起来,一是空间实体要有唯一的识别符的字段,二是属性数据表里也必须存在与空间实体唯一识别符的字段相同的字段[1]。在ArcGI Engine里,可以通过IRelationshipelass、Istandaloneable等接口实现系统数据库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还可以通过这个唯一识别符的字段进行相互查询、检索。

结语

基于Geodatabase建立的森林风景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森林风景资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促进系统应用程序高效运行[2]。另一方面,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复杂、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数据为支撑建立的空间数据库,更具代表性,对森林风景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泽谦,彭智勇,李越.一种支持对象数据库高效查询处理的索引结构[J].计算机学报,2010,33(8):1446~149.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林业建设 林地保护 资源数据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74-01

一、数字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全省国有林区、乡镇集体林及有林行业森林资源数据采集工作,运行网络设备安装和调试,开发用于数据质量控制及代码转换的CS系统和WEBGIS的BS系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二维到三维等多角度了解和掌握全省森林资源信息。以空间分布图、统计表、直方图、报告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全省森林资源情况,全省的DEM影像制作并将全省的DEM影像瓦片化后存入磁盘阵列,SPOT5真彩色卫星遥感数据瓦片化入库,投入到我省数字林业三维平台的建设工作中,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整理林地资源数据包含了大兴安岭地区和森工系统以及农垦系统的小班信息,达到了全省疆域的全覆盖,同时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中的全省行政界限和大兴安岭、森工、农垦系统的经营界限也都整理入库,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

二、当前数字林业建设工作

1、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各处室和各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完整的数字林业规范体系。开发适用的业务应用平台,如开发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叠加防火专题数据,制作全省统一的防火扑火专题图等。

2、完成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地市、县林业局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调用林地资源和专题数据。在线查阅卫星数据、航拍数据及地形要素等各种资料。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林地资源数据年度更新,将经过人为活动的地块,如造林地、成林验收地、采伐、征占地等通过调查核实后更新;未经人为活动的建立数学模型,推算森林资源自然生长与消耗的数据进行更新,实现全省林地资源每年有新的图、表、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向地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明确了监测范围:我省市县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4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4、提升了监测水平: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采用2.5m高分辨率的卫片,坐标系统统一,小班区划更加精细化,各类境界线无缝拼接。在目前森林资源调查全面推行“3S”技术,实现调查卡片无纸化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PDA数据采集技术,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本着实用、简捷、高效、安全的的原则,构建适合黑龙江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特点的二类调查技术手段和方法,逐步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PDA上采集,数据网络传输、远程更新的技术模式,为全省林业基层经营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资源监测方面,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情况下,为分析我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体系存在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省级、县级监测提供小班级的资源动态变化,为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5、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6、拓展了监测领域:在全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监测、湿地监测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针对森林资源的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监测活动。2011年在我省森林固碳功能和碳储量调查完成后,利用构建的森林碳汇模型,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监测工作,反映我省森林的碳汇分布状况,形成全省森林碳汇分布图,使全省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延伸到碳汇领域。同时,还将实时开展森林健康、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等多功能监测,量化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全面反应森林的多种效益,为森林的经营提供多方面的评价。

三、建立全省林地数据库

黑龙江省市县国有林场在10年一个经理期内,基本实现一个轮回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国有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全省集体林仅在2008年依靠地方的技术力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建立了全省集体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本次规划通过采用2.5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底图,统一坐标系统,统一坐标精校正,实现省域内行政界线全覆盖、小班界线无缝拼接,统一了林地图面绘制标准,消除了行业部门之间林地重叠,地块遗漏现象,建立了全省林地“一张图”,实现了“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为全省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四、整合全省监测体系

上一篇: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 下一篇:商务英语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