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0 23:35:27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以打造“四个林业”、建设生态县为目标,以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优化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质量,为我

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作贡献。

二、建设目标

通过林业生态县建设,确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最终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总体目标是:到*年,4个镇以上达到创建标准;到2009年,8个镇以上达到创建标准;到2010年,全县各镇均达到林业生态县标准,建成林业生态县。围绕总体目标,重点抓好东江、韩江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治理水土流失、绿色通道、城区周边绿化等生态工程。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促进宜林荒山,火烧迹地造林绿化,残次林和低产林改造,创建稳定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富山、富民、富行业和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三、创建标准

(一)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

(二)林木蓄积量: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连续3年年净增率达4%以上。

(三)生态功能等级:生态公益林中一、二类林比例达80%以上。

(四)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95%以上。

(五)保护区体系: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重达9%以上。

(六)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绿化率95%以上。

(七)城区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

(八)村庄绿化:村庄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

(九)林地保护管理:林权证发放率达95%以上,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连续三年达100%。

(十)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三年控制在O.05%以下;病虫害成灾率连续年控制在O.5%以下;连续3年无重大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和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林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案件。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以镇为单位,按照《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检查验收办法》进行自检,达到要求后,由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申报。申报材料包括:①镇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总结报告;②镇自查报告;③镇创建林业生态县规划;④镇创建林业生态县自查统计表。

(二)检查审核。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核组按照《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检查验收办法》进行检查审核,检查审核合格后作出审核意见。

(三)审批发证。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检查审核合格后报县人民政府,由县人民政府审批并颁发达标证书。

(四)上报。全县各镇达标后,由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上报有关材料,申报“林业生态县”建设达标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县建设的认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对建设林业生态县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的良好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林业生态县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对林业生态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曾路明县长担任,副组长由陈小杰副县长担任,成员由钟建政(县府办)、邓妙香(县林业局)、徐惠鹏(县公安局)、甘集麟(县农业局)、贺良先(县环保局)、黄利鹏(县国土资源局)、黄海斌(县水务局)、刘清照(县教育局)、黄廉基(县财政局)、黄清香(县发改局)、李进强(县规划建设局)、叶惠能(县电视局)、汤冬平(县气象局)、傅作荣(县旅游局)、陈建春(县科技局)担任。同时成立林业生态县建设审核领导小组,组长由邓妙香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杜荫辉、陈体浓(县林业局)同志担任,成员由陈法庆、叶育才、周碧光、张天科、黄泉丰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创建林业生态县的指导、督促协调和审核等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工作议程,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具体工作由镇林业站负责,将各项建设任务抓好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业生态县建设任务。

(三)完善林业生态县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确保林业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

(四)认真落实林业管理目标责任制。各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广东省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和《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目标责任制》,加强资源培育与林地保护管理,为创建生态县创造条件。

(五)稳定并健全林业基层机构及队伍。林业基层队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骨干,发挥着落实生态建设任务、组织工程实施、科学技术推广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林业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需要。

(六)加大林业生态县建设科技支撑力度。林业生态县建设要贯彻科技优先的原则,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建设规划要通过林业及相关行业专家的评审、论证,并经政府(或人大)批准后予以实施。要注重林业科技成果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转化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造林技术,搞好封山育林,加强工程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七)建立政府投入和激励机制。要将林业生态县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落实专项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当地政府为主,林业建设投入占财政支出的1%以上。财政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要按规定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对实现创建标准的先进镇,县将给予适当奖励。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通过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以山地森林为主体,城镇、乡村绿化相协调,通道、村庄、公园、广场、河流、社区、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相互交融,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搭配合理,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城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力争2009年实现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目标,2010年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

(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以上,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220万亩,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二)道路、农田、水系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以上。

(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重点以质量提升为主。

(四)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以上,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内有休闲绿地;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

(五)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城市森林的自然度达到0.5以上。

(六)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保持在92%以上,义务植树登记卡建卡率90%以上。

(七)森林功能有效发挥,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00个/cm3;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到60%以上。

(八)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以创建森林城市活动为载体,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城市森林,进一步统筹城乡绿化,坚持量质并举,不断提高绿化总量和森林自然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之路,不断健全森林生态功能,为构建生态和谐新*服务。

三、活动内容

(一)大张旗鼓地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及相关内容的宣传;通过学校、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组织开展摄影比赛、文学创作、编发简报等活动,丰富宣传形式。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森林植被建设和保护活动,确保创建工作家喻户晓,进一步浓厚工作氛围。

(二)全面深入地开展绿化提升活动。重点抓好以下七项绿化重点工程:

1.“910”绿化精品建设工程。在城区公共绿地、环城景观林区、城区庭院、居住区、公路、乡镇所在地、村庄、农田区和厂区等9个领域分别建设10个绿化精品项目,共计90个绿化精品项目,进一步带动国土绿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4471”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广场、游园、街道、公共绿地、水体、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的绿化水平,增加乔木量和森林斑块,丰富绿化树种,合理搭配灌、藤、花、草,按照近自然森林的理念提高森林自然度和绿化覆盖率。

3.百万亩森林生态屏障保护工程。采用封、管、造、补、抚并举的手段,建好管好62.3万亩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和10万亩本市级公益林,同时保护好村、镇周围近30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尽快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使水库、河流得到有效保护,城镇、村庄人居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4.“百村千户”绿色家园建设工程。以镇、村公共绿地建设和农户庭院绿化为重点,结合村庄整治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绿化,实现围村有生态防护林,街道有景观林,庭院有观赏树,乔、灌、草科学搭配,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的目标。全市所有行政村的中心村都要进行一次绿化提升,建成*市以上绿化示范村100个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5.千里景观长廊建设工程。在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特别是旅游线路两侧开展边坡绿化,消灭裸土;在通道迎面坡山体培育阔叶树种为主导、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较高的森林景观。

6.千里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对原有的农田林网体系进行提升改造,消灭缺株断带现象。

7.千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在全市各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提高森林火灾自然防控能力,保障生态安全。

(三)广泛持久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好百村万亩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程,切实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绿化成效;积极探索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等义务植树履行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四)一丝不苟地开展森林保护活动。要加大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树木移植、野生动物猎捕等活动,加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严格保护古树名木。

(五)科学有效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提高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全力做好科技推广工作,每年组织森林城市建设科普活动不少于3次,培训林农不少于2万人次,确保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创建工作,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关注森林”委员会和市绿化委员会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林业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市“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和市绿化委员会要高度关注创建工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配合和支持工作。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明确创建工作班子,为创建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加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宣传,利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信息平台、专题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切实提高市民对创建活动的认识,提高市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森林城市建设要求高,任务重,为确保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分头负责落实(见附件)。其中,绿化项目要做到林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科学栽植,管护制度和人员双落实;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立体绿化率1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每个认建基地面积10亩以上,每个认养基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或树木20棵(古树名木5棵)以上。各责任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四)多元融资,加大投入。创建项目建设经费由各建设主体承担,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充分整合资源,将创建活动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绿化。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创建公共活动,重点用于宣传、会议、培训、申报、考评以及部分项目扶持等。

(五)加强督查,搞好评比。要建立创建工作督查队伍,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并对各单位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发动(20*年上半年)

建立健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机构;及时举行创建启动仪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编制创建工作方案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责任单位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各责任单位在4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二)落实措施(20*年—2010年)

各责任单位根据各自的目标任务,按计划分步实施各项创建活动。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及时掌握创建工作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通报活动情况。邀请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领导及专家指导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

(三)申报验收(20*年和2010年)

20*年申报省级森林城市,2010年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按申报要求编写申报材料,制作音像资料,准备验收资料和现场,迎接评审组考核验收。

(四)总结表彰(20*年—2010年)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出台了《关于*年度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发展“一镇一品”、“特色基地”、“水利建设”、“大户培育”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激励政策,我们积极引导,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具体规划:1、农业企业争取上一个新的台阶,绍兴县和兴茶厂力争产值上亿,争取有更多企业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绍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绍兴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优秀成长型农业龙头企业。2、筹建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社。3、提升农庄经济水平,建设农家乐示范村、示范点。4、加强“一镇一品”特色基地建设,以“一荤三素”为主,即新扩建山地蔬菜基地、吊瓜子基地,新引种美国提子,大力发展长毛兔产业。5、积极申报“中国香榧之乡”,省级森林公园。6、积极实施“兴林富民”战略,争创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和县级“兴林富民”示范基地。7、全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加速村庄绿化建设。8、积极抓好“新时期治水工程”等。有关现代农业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及时与上级局办加强联系,加强沟通,争取上级局办的支持。

二、加强农业生产安全

我们主要抓了森林防火、动物防疫、防汛防洪工作、农机生产安全,并落实有关责任制。

三、积极争创中国香榧之乡

经多方联系,在组织好有关申报材料的基础上,于20*年6月2日邀请到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有关专家到稽东镇实地踏看,了解有关香榧园区建设、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情况。

四、继续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落实好单季水稻高产示范方车头、大桥各一方,加强对小舜江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大桥村建立绍兴县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落实浙江省农业厅农业推广基金项目,进行测土配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注重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山地蔬菜、吊瓜子基地建设,新引进150亩美国提子,抓好长毛兔生产,洋中村长毛兔基地成为全县最大的长毛兔基地。

五、加快“兴林富民”建设步伐

规范落实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1个、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1个、县级“兴林富民”示范村2个,并在此基础上,将积极争创省级“兴林富民”示范镇。全镇落实初制茶厂优化改造4家,名优茶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3月初组织妇女主任及有关名茶能手等赴御茶村参观取经,“稽东”牌名茶获省茶博会金奖,“越州”牌名茶获茶博会银奖。全镇07年上半年茶叶总产量1350吨,产值2051.95万元,其中名茶265吨,产值325万元;大宗茶1085吨,产值726.9万元。07年新购置名茶机械280台,全镇新发展香榧基地1500亩,河岸绿化7500米,公路绿化7.5公里,上半年供应蚕种150张。

六、积极抓好新时期治水工程

落实山塘水库除险加固5座,总投资42万元,已完成2座。农民饮用水项目3个村总投资39.81万元,已经动工;小流域综合治理5个村,总长3280米,总投资149.5万元,已经动工;车竹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总投资428万元,已完成70%;全镇溪流保洁工程扎实开展,落实好山塘水库的各项制度。下半年工作为上报大王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42万元;上报山塘水库除险加固5座,上报小流域整治项目3个村,做好集镇水厂、蝙蝠岩电站的验收。

七、其他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加强生态区建设与保护,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

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目前我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1982年微山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南四湖鸟类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又在积极申报部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市有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峄山自然保护区和十八盘自然保护区。我市建设了南四湖、泗河源头2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现都已取得了阶段性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环保局《关于在全省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环保监管力度,及时将文件转发给了相关县市区环保局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一步将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我们也及时将自查情况上报了省局。

2、推进了生态示范区及生态县(市、区)建设。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市,金乡、微山2县获得部级态示范区命名;兖州、邹城、曲阜3市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督促各县市区做好生态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各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的质量和进度,除泗水县外,其他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并经人大批准实施。

3、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绿化美化相结合的风景线、生态线。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建成城市沿河休闲场所,进一步搞好道路绿化带建设,形成城市生态走廊。

4、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夏收、秋收到来之际,下发了秸秆禁烧的文件,与监理站一起开展现场检查活动。重点在104、105、327国道、京九、京沪、兖石沿线及嘉祥机场附近。

5、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为做好*年度省级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度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导有条件的乡镇立足本地实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督促乡镇切实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帮助有关乡镇因地制宜地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有关技术问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为做好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的通知》。加强对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指导,坚持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指导乡镇按照有关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2005年,我市共创建全国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邹城市北宿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汶上县汶上镇、次丘镇、郭仓乡,鱼台县王鲁镇、张黄镇,邹城市唐村镇6个乡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在此基础上,*年,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新兖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及梁山县拳铺镇、任城区接庄镇、微山县留庄镇、韩庄镇及汶上县南站镇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乡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生态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还不理顺。生态市建设的理念还未能做到深入人心,在一些地方并未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生态建设的有关政策还不到位,规范性文件支撑不够,工作尚未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存在的工作机构薄弱、人员编制偏少等问题,

3、生态市建设的技术与资金支撑不够,一些影响生态市建设的技术缺乏突破,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化肥、农药的减量化替代技术,农产品的无污染加工技术等。生态市建设是一项与经济双赢的工作,但在启动阶段,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4、结构性调整的任务艰巨,这其中即包括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如需要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品、技术与行业,又包括对农林畜牧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调整种养结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在建设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具备申报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条件的积极申报,在建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创造升级条件。我市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部级自然保护区,今年有望升级成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峄山和十八盘在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做好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加大南四湖、泗河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力度,确保达到预定建设目标。加快南四湖自净功能研究,建立人工隔离带,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建成尼山部级森林公园、十八趟省级森林公园、峄山地质公园,建成梁山、泉林、九仙山、安山寺省级风景名胜区。

2、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已命名的生态示范区根据规划目标抓紧实施,争取在规划年限通过验收;未获命名的县市区继续申报,将我市所有县市区都建成生态示范区。

3、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市在总结以往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特点,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科学整合城镇布局,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优化乡镇工业结构,建设乡镇工业园区,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污染集中治理和监控。积极开展创建部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促进县级市向中等城市发展,小城镇向中心镇发展。按照生态市总体规划指标的要求,制订并实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城镇和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明年重点抓好兖州兴隆镇、任城区李营镇、泗水泗张镇、曲阜姚村镇、微山韩庄镇等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一批文明生态村。

4、大力发展生态居住示范小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拆除违章建筑,改善居住条件,优化服务网络,治理社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楼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大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都要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推广应用环保材料,在工程质量监理中增加室内有害物质控制的内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人居环境。

四、拟采取措施及工作建议

1、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克服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短期行为,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障生态保护规划的实施,力争使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区域的生态破坏得到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加快生态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支持,明确环保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职权,确立保护主体(开发者)的职责和义务,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行政手段体系和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生态保护。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规与标准,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不允许毁坏林地,污染水资源,浪费土地,违者必究,对不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区,要做出规划,创造条件,实行异地开发和安置,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加强生态保护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生态保护统一监督能力。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生态保护执法提供支撑基础。增加工作经费,在投资计划、科研立项、国际合作等方面,向生态保护倾斜,连续扶持几年,使之成为力量。

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分级登记和备案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生态破坏限期治理与定量考核制度、生态破坏状况定期公布与公众监督制度。开展对生态保护的定量考核,济宁市生态监督年报,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和市直部门联合检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整体推进工作的实施。

5、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依法保护研究开发成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推广规范化的技术规程,组建生态监测网,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站。

6、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作出长期安排。积极争取利用国外资金,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要优先考虑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四、建议和意见

1、建议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环保部门综合协调与监督工作,计划、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建设等部门要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

2、建议建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抓紧开展生态功能区划,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林业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造林绿化工作

我们以春秋季造林、退耕还林(匹配)、海防林、环城林等重点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等工作为重点,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兴林富民”主旨。

1.全年造林共完成造林18380亩,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造林任务。其中海防林工程造林5000亩,退耕还林(匹配)工程造林5600亩,其它造林1970亩。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县以“三个百万亩”造林工程为重点的秋冬季造林已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6410亩。

2.沧州市环城林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已经上报市局,该工程共涉及我县6个乡镇,53个村,总长度164.9公里(两侧合计),造林任务9028亩。

3.种苗工作。今年,我县符合条件的育苗户已办证67套,办证率达98%。对调进调出种苗进行严格检疫,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和“一签两证”制度,及时查处违法案件。工程造林用苗一律实行招标制,杜绝人情苗、关系苗。目前,我县现有苗木2013亩,新育苗木403亩,总产苗量1202.3万株,可出圃苗木1172万株,基本实现了100多个品种搭配合理,生产管理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

(二)、红枣产业工作

*年,我们以提质增效为工作重点,以小枣烘干房建设、品种结构调整等技术措施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搞好红枣标准化生产和奥运果品安全监督,做好果品产业各项工作。

1.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含量。将过去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的技术路线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技术路线。全年完成树体改造3万亩,加大全自动物理灭蛾器、粘虫胶防虫治虫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应用有机生物菌肥、壳聚糖有机生物可溶性叶面肥,达到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我们重点抓了朴寺、东村、史贾村、前冯村、北白塔村、小许庄、吕楼等重点示范村,并辐射带动了全县60万亩枣树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

2.以提高红枣品质为中心,强化提高枣农的收益。一是改良劣质品种。今春我们组织各乡镇对10万亩枣树园中的约5万株的劣质枣树进行了品种改良,二是鼓励枣农采用减少应用防落素等提前成熟的技术措施,对自然成熟的枣果进行分期采收;引导群众采摘鲜枣上市,增加鲜食枣、加工枣的销售,降低集中采收带来的风险。三是大力建设小枣烘干房。通过短时间烘干使小枣内部水分迅速蒸发减少小枣采收后霉变、浆烂所造成的损失。*年,全县共建326间烘干房。四是加强与气象、电视广播部门的协作,为枣农在采收期间提供比较准确的气象信息和应对措施,同时还制作两个专题在*电视台滚动播放。

3.加强技术培训,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作用,采取行政干预和技术引导相配合,县、乡、村三级联动,加大无公害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的推广力度,全年搞培训班65期,电视讲座11期,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15000多人次,印发综合管理简报8期。

4.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宣传*金丝小枣的知名度。保护光大了金丝小枣这一名优特产,我们与沧州市林业局共同进行沧州金丝小枣“中国驰名商标”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同时为促进枣加工企业拓宽市场,我们积极组织崔尔庄食品有限公司、枣园食品有限公司、绿宝食品有限公司、枣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参加首届枣业大会和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了我县枣业发展,同时为枣香村等四家企业成功申报为“河北省果品重点龙头企业”。

5.为确保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我们组成调查组对全县20多家枣制品加工企业和果品生产源头进行检查,确保了企业不用吊白块、硫磺等食品添加剂,农户不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了奥运期间食品安全无事故。

(三)、森防工作。

1.加强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我们在全县设立了15个测报点,8个监测点,共下发病虫简报10期,测报病虫20余种,有力地指导了全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继续开展美国白蛾工程治理工作。美国白蛾在我县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到现在19个乡镇中,338个村庄都有发生,总面积达到24621亩,针对这一情况,今年重点做了以下4项工作。

一是签定防治责任状,明确了防治责任,二是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三是及时进行防治督导,采取明查暗访方法,通过“听、查、督、报”,对各乡镇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防治效果,四是认真抓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疫情除治工作,在1龄幼虫盛期,及时组织各乡镇及时开展喷药防治,作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对去年第三生较重和防治不彻底的乡镇、村庄,我们进行了重点检查和督导。对疫情较重,树体高大,防治较困难的捷地减河李天木段在卵孵化盛期进行了飞机防治作业,经检查,防治效果良好。

3.积极开展科学试验,推广枣树病虫防治先进技术

为提高我县的枣树管理水平,我们在全县25个村设立了26个枣树病害防治试验点,在今年枣锈病、炭疽病和浆烂果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所有试验点均未发生枣锈病,病果率控制在2%以下,明显优于其它枣园,防治效果突出,在枣农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4、认真开展各项技术研究工作

一年来,我们积极配合省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及市森防站开展了多项技术研究工作。《金丝小枣、冬枣主要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现场验收,今年主要进行了部分田间试验和资料整理工作;《皮暗斑螟性引诱剂研究》项目的性引诱剂已经完成,经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明年将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在《枣树果实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项目中,我们对枣树树体全年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并对今年发生的枣树病果进行了分离试验,基本弄清了枣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四)、林政工作

1.严格按照程序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全年共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40份,批准采伐林木3419.27立方米。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面方面,已基本完成登录省林权管理系统工作任务,并做好了核发林权证的准备工作。

2.做好我县境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占用林地工作,对廊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125亩,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626.9亩的现场进行了勘察、组卷并及时上报,有力的支持了重点工程的实施。

3.林政执法。*年共受理林业案件4起,处理4起,案件查处率100%;配合公安部门处理破坏生产经营案件3起;配合纪检部门处理群众上访事件1起。

4.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我县2007-*年度考核指标分别为新增森林覆盖率为0.2%,农村居民区林木覆盖率指标为18.4%。目前为止,我县2007-*年度森林覆盖率考核工作已通过省局验收。

(五)良繁场工作情况

1.*林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顺利通过由河北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项目的验收,并成功通过评审成为国家首批重点良种基地。

2.《名特优经济林优质高产培育技术》、《河北省高产优质枣树新品种选育》、《不同产地冬枣的差异研究》与北京林大、省林科院合作进行等项的技术研究按计划取得新进展。

3.良繁场全年搞枣树技术培训3次,受训人数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接受技术咨询500多人次。接待全国各地林业同行,专家学者考察100多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红枣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抗灾能力差,金丝小枣晾晒技术发展滞后,产品多元化市场意识欠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枣农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2.东部乡镇干部群众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造林机制不够活化,存在工作应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等问题。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部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部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部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继续加强对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临沂市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落后东部、领先西部,总体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临沂生态市的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省建设中起着承接东西、整体推进的重要作用。建议在临沂生态市建设,给予一定扶持。一是资金扶持。对创建部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区等,建议省里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进一步激发创建积极性。二是政策扶持。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时,建议经济指标采用中部地区标准。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2003—2007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2005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部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2007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2007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2007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部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2007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2007年建成10个部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2007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2003—2007)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继续加强对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临沂市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落后东部、领先西部,总体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临沂生态市的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省建设中起着承接东西、整体推进的重要作用。建议在临沂生态市建设,给予一定扶持。一是资金扶持。对创建部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区等,建议省里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进一步激发创建积极性。二是政策扶持。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时,建议经济指标采用中部地区标准。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县政协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材料汇编

优化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幸福__

政协__满族自治县委员会

2016年6月24日

序 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县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县政协年初确定了《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协商议题,其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享受舒适的绿色空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__而贡献力量。县政协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撰写相关建议,最后确定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建议》、《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的建议》、《防治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建议》4篇专题协商会议材料。并多次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调度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帮助有关部门修订协商意见。通过召开专题协商会议,真正把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也是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县委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县政协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建言献策,协商推进,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和协调关系、凝聚力量的作用,加强了政协与党政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密切了党政相关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团结和引领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为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一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建议

多年来,我县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在优化林分质量、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非法侵占林业用地、小开荒、退耕还林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三是非法采挖绿化大苗、非法收购运输木材的行为屡禁不止。四是执法队伍建设管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按照县政协加强生态县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及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专题协商工作要求,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系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是建设辽宁生态大县,打造“休闲、避暑、养生最佳地”的必然要求,县乡政府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完善管护体制机制,明确管护任务,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各涉林单位和部门要严格规章制度,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对、管护不利,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

二、严格依法保护,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是生态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规范林业用地使用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批,从严控制林地转为非林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未批先占、未批先建、少批多占、超范围或异地使用林地,杜绝林地的非法流失。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全面清理小开荒,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巩固植绿成果。二是进一步强化木材流通领域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和流通秩序。要根据森林资源状况、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供给能力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木材经营加工发展的布局、数量和规模。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原材料的来源管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承运木材和林木产品的监督检查,做到凭证运输,依法流通,依法打击非法经营、乱收乱购行为。三是加强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实行伐区监理制度和采伐作业控制性预验收制度,严格规范林木采伐管理程序,加强伐前指导、伐中检查、伐后验收,严格履行林木采伐更新管理程序,严把林木采伐关。不断加强采伐作业施工的监督检查,杜绝无证采伐和超设计采伐,严把林木采伐作业关和验收关,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各乡镇及涉林单位和部门要加大力度,及时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非法采挖绿化大苗的行为,对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能以罚代刑。要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影响大、危害重的案件要公开处理结果,以震慑犯罪、教育群众。

三、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护能力

森林资源保护是各乡镇及涉林单位和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森林管护工作的组织保证,一是要严把入口关。森林管护工作政策性强,线长面广,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为此要严把人员入口关,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

综合素质,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和管护队伍,不断提升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加大执法保障力度。逐步加大资金投入,解决执法车辆不足、老化问题,确保及时、安全、高效执法。不断提高管护人员工作待遇,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四、注重宣传引导,不断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面对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坚决抵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一是要大力宣传林业保护法律法规,把林业法制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长抓不懈,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民法制观念,自觉保护森林资源。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弘扬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并及时曝光反面案例,增强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意识,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一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的专题协商意见

(林业局)

多年来,县林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建设“辽宁生态大县”、打造一流生态环境作为__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认真实施环保法,将生态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努力建设沈抚周边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清水之源”, 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200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样板林基地、森林认证制度试点单位,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示范单位。按照县政协关于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专题协商会议要求,县林业局重点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构建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和生态保护骨架

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切实做到保护有范围、经营讲科学、利用要合理。一是区划公益林12.69万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9.50万公顷,实施了严格的保护;二是对14.28万公顷的天然林停止了商业性采伐;三是建立辽宁浑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89万公顷,规划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9112公顷,严格依法管理;四是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青山保护规划》,区划了四级林地,划定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合理利用区三大区域,实行分区布局,分区施策,分级管理,为__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违法破坏山体、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开展全民性的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活动,大力培育

森林后备资源

一是开展全民性的造林绿化活动,大力培育森林后备资源,先后开展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大规模造林、“两退一围”坡地还林和小开荒还林、经济林建设等各类工程造林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完成各类造林65万亩;二是对生态脆弱地段大力封山育林,封育面积50万亩,完成工程围栏封山育林长度760公里,确保封育成林;三是注重科学营林,提高森林质量,通过对人工林幼、中龄林进行生态疏伐、定株抚育、林下补植、“栽针保阔”和冠下更新等措施,累计完成森林抚育70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补贴项目34.79万亩。

三、加强森林及林地保护,强化资源林政管理

1、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完善扑火应急预案,强化森林消防队和应急小分队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成立县森林消防大队,下设10支专业消防中队,加强森林消防队员专业化训练,使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确保林区秩序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实现了连续3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2、加强护林队伍建设,组建高效规范过硬的森林管护体系。在县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下,各乡镇、国有林场成立管护中队,对护林员实行专业管护,辖区护林员既是护林防火管护员,又是伐区监理、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员,同时是造林绿化宣传员,对管护区域出现的问题,除追究本人责任外,还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3、加强林木采伐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实行伐区监理制度和采伐作业控制性预验收制度,严格规范林木采伐管理程序,加强伐前指导、伐中检查、伐后验收,避免出现超界、超蓄积、超强度采伐,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设计采伐,严把林木采伐作业关和验收关,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4、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编制完成了《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经县政府批复实施,为全县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状。林业局森林公安和林政部门每年组织各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砍盗伐林木、违法破坏山体、滥占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私挖滥采绿化大苗、毁林种参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2015年共查处林业刑事案件58件,其中重、特大刑事案件8起,其中滥伐林木6起,盗伐林木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3人,目前已移送26人,扣押木材400多立方米。2014年以来,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林业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采挖绿化大苗、非法侵占林地、矿山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非法乱采滥挖山地苗木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14年10月开始,按照县政府《关于大苏河乡毁林种参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

通知》清政办发【2014】37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对58名涉嫌违法人员,非法使用林地面积257亩进行了处理整治; 2014年11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对全县非法使用和侵占林地进行了全面清查,规范林地保护管理,守住林地和森林的红线。四、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资源保护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建立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乡(镇)政府主要行政负责同志和国营林场场长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第一责任人,严格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分管负责同志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责任人,要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作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切实加强管理。要把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采伐限额执行、林地保护管理等纳入到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做为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促进责任落实。

2、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落实伐区监理制度和控制性预验收制度;严格伐区监理员必须跟班作业,避免出现无证采伐、超界、超蓄积量和超强度采伐,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对天然林禁止进行商业性采伐,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全面增强。

3、认真贯彻实施《__满自治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规范林地征占用审批和监管,建立和完善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违法使用林地的查处力度,坚守林地红线。

4、坚持打击防控并举,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违法侵占林地和私挖乱采绿化大苗违法行为,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稳定。依托林政和木材检查站组织精干人员在固定站址、高速路口和重点路口24小时蹲守,林政稽查队、森林公安分局下乡巡查、生态办护林员管护区巡查的办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5、创新机制,加大对全县木材加工厂点非法私收滥购林木的监管,认真开展全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清查工作。林政稽查队针对全县315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逐家进行清查,同当地林业站到现场核实木材来源及数量,堵住盗伐、滥伐林木的销赃渠道,做到监管无死角。加强对木材流通领域的管理,坚决做到凭证运输。

6、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等制度,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管护人员能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不断提升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水平和能力。

7、加大林业政策宣传力度,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及时曝光反面案例,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民法制观念,自觉增强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二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以及农膜的超量使用、 秸秆焚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按照县政协专题协商工作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水体功能、土壤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县建设。为此,县乡政府和涉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各级政府要利用现有人员和机构,制定防控目标,落实责任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对懒政怠政、管控不利者,要严格追究责任,同时要积极探索管用有效的防控办法,在尊重农民生产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二、树立精品农业观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一是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着力围绕“三精(精致的种植养殖业、精深的加工保鲜业、精美的休闲观光业)、三品(品种优异、品质优良、品牌优秀)、三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调结构、优布局,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二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建生态农业专家队伍,发挥中药材种植基地、花卉、食用菌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助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布局区域化、农艺科学化。要运用项目扶持、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采用农户参与式培训和推广人员积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素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地、环境、生态的危害性。加强对农业生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总体目标。

三、加强法规建设,依法控制和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要加快制定出台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二是加快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国家禁用的高毒、剧毒农药和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依法查处。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职能作用,定期对农产品基地、市场进行抽样检查,严禁农残超标产品上市销售。大力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一是要切实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生态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大力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促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鼓励农户使用低残留农药,全面实施节约型施药技术,以综合防治为主,从科学合理用药和提高农药利用率入手,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的应用。逐步普及灭虫灯、诱捕器、防虫网等杀虫设备。三是加强对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多用乡村智慧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避免二次污染。

五、注重宣传教育,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营造良好氛围

要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电台、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增强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对乡镇村屯、田间地头随意丢弃农药瓶、化肥袋等农业废弃物行为,要定期曝光纠错,在全社会营造控制环境污染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

商落实材料之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

的专题协商意见

(农发局)

按照贯彻落实环保法,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专题协商会议要求,我局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为依托,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特色、绿色产业发展,控制面源污染总量

按照《辽宁省农委关于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辽农农【2016】36号)文件要求,我县任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在农业工作会上,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鼓励乡镇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今年减少种植面积2.62万亩。同时,围绕五大农业经济带建设,扩大绿色、特色产业规模,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的投入总量:

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因其独特的产品质量要求及生产技术条件,决定其成为替代传统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项目。今年我县新增中药材2万亩,当前有百亩以上连片中药材基地240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到54个,药材初加工厂6家。有中药材生产专业乡镇8个,专业村118个,带动农户3.2万余户,安置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今年重点集中财力打通英额门椽子沟流域和湾甸子大边沟流域,发展万亩“u”型中药材产业观光带,进一步提升了我县中药材产业规模、质量和产业形象。在大苏河乡长沙村发展千亩平地人参示范基地,通过发展平地人参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参、林种植矛盾,使之成为我县人参种植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优质米。全县优质米发展面积稳定在10万亩,引进鞍山聚龙集团落户我县发展有机水稻项目,在草市、大孤家发展有机水稻9560亩,正开展有机、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这一产业的发展也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

推广观光农业。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全县总面积达到33300亩,其中新增苗木7700亩,达到3万亩,新增花卉300亩,达到3300亩。近年重点引进畅隆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口前镇王家堡村发展百合、鲜切菊、洋桔梗示范基地一处;引进抚顺市益源福花卉种植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0万元,占地120亩,建设玫瑰种苗繁育中心1座,发展露地玫瑰1000亩。在南口前镇开发岗山花海基地300亩,成为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亮点工程。

食用菌新增500万段,达到5500万袋,发展品种有香菇、黑木耳、滑子蘑等。现有食用菌产业专业乡镇6个、专业村34个,辐射带动农户2300余户,安置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有食用菌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3家,食用菌菌包厂16家。发展50亩以上食用菌小区50余处。重点发展北三家乡北三家村香菇和滑子蘑示范基地、__镇四道河村和新立屯村香菇示范基地、土口子乡土口子村香菇和吊袋木耳示范基地、夏家堡镇金窝棚村小棚层架香菇示范基地和敖家堡乡于家堡村地栽木耳示范基地等。

山野菜。新增4500亩,达到11.3万亩。重点在湾甸子、大苏河、敖家堡、南口前、南山城、夏家堡等发展林下山野菜示范基地,并已形成规模。

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重点实施推广四项措施:

1、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实施面积2万亩。通过物化补助方式,增施有机肥补助。补助资金优先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具体做法是在水稻上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造商品有机肥,每亩补助50元,增加农村有机肥投入比例。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降低面源污染。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引导、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到目前为止,我局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区域类型,为农民提供区域大配方10余个,发放宣传册600余册,组织合作社、大户、农户等集中培训3次。通过实施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县每年可减少化肥施用量400吨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0.3%。重点落实在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枸乃甸、__镇、英额门3个乡镇。

3、赤眼蜂玉米生物防治。已争取省玉米螟虫防控项目资金111万元,对全县玉米实施生物防治工程,有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总量。

4、推进农业“三品”认证。通过鞍山科大聚龙集团发展有机绿色优质米,申报有机、绿色认证近万亩,完成省大伙房有机中药材认证面积1.2万亩。

三、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为贯彻落实环保法,确保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我局成立__县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种植业),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完善机制体制,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依托乡镇现有相关站所,着力建设专业农技队伍,积极推广普及先进农业技术。二是在188个村设立监管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推广,完善奖惩机制。三是着力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爱护环境意识,引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确保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推进。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三

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的建议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保护水资源,防控水污染已成为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水务、水源、环保等部门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水土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对地表水体造成一定污染;二是部分工矿企业弃渣、废水排放及尾矿处理仍不到位;三是村镇生产、生活污水直排以及垃圾和人畜粪便随意排放,恶化了水体生态环境。四是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地表水不同程度污染。为此,按照县政协贯彻环保法专题协商工作要求,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化责任体系建设

水是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防治水污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县乡政府及涉水部门要站在对地区发展、民生保障的高度,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实调整责任单位,按照 “地方履行属地责任、部门强化行业管理”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和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相关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要建立并完善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加强水质检测,按照目标要求,适时更新维护检测设备,确保监测种类和监测指标达到标准。严格目标考核,分解落实任务。对严重水污染问题要严肃问责,造成重大危害的,要追究责任。

二、强化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构筑三道防线

要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对青山工程、城镇排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站场等建设项目投入,积极构筑三道防线,治住根本,层层设防

,不断提高净化、涵养水源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是要构筑生物防线。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加大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使雨水尽量不产生径流,变成地下水渗透为泉水涌出。

二是构筑起工程防线。积极开展荒山、荒坡的治理,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水沟修筑土、石谷坊,拦截下泄的雨水和沙石,在水源充分的沟谷修筑塘坝,从而缓解水土流失,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构筑生物、工程相结合防线。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入河生物缓冲防护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发挥坡地、坡面、沟壑、生物缓冲带等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控制能力。为下游饮水提供安全保障,为改善流域自然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三、多措并举,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

(一)要狠抓工矿企业污染防治。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工矿企业。加大对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实施清洁化改造,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环保设施。加强矿山企业管理。制定矿山水土保持治理方案,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重点企业实行实时监控。通过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采取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措施,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禁止在饮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和矿山作业”的规定,防止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加大对水库、河道等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执法力度,从重从严处罚破坏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的行为。

(二)加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区划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逐步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措施。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

(四)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规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标准,使县城和重点乡镇早日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广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城乡综合整治。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三.1

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的专题协商意见

(水务局)

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水务局始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为加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务局共完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治理3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余万亩。采取清滩筑堤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型河道治理工作,特别是“816”洪灾后,共兴建堤防工程7000公里,生态治理390公里,已有30%的河道恢复了生态效果。2015年,水务局又投资了3000万元,对县城水源地小孤家水库上游实施了封禁围栏、生态治理、退耕封育、截浅拦河、水源净化等工程建设,并对小孤家水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从2015年水质监测情况看,常规七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水务局加强了管理工作,实行了县、乡、村三级管护制度,在全县188个自然村每村配备一名水管员,全县54座水库每个水库配备2名库管员,并按照乡、村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管护责任落实到各级乡镇水利站及村屯水管员,使责任明确到人,严防人为和牲畜对水环境的破坏。两年来,依法查处侵河占河、非法淘金、破坏堤防和护岸林等涉水案件40多件,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非法淘金、破坏水环境的违法案件。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议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报纸、宣传画、倡议书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节水、惜水、爱水”的主体宣传活动,增强了全民、全社会的节水和水环境保护意识。

水务局虽然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保护水体质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根据县政协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专题协商要求,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矿山企业水土流失情况的监管。加大对矿业企业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具备生产资格的矿山企业完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措施,对按设计要求完不成的矿山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不准许生产。

二、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大水库、河道等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执法力度,从重从严处罚破坏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的行为。同时,加强水质检测工作,对现有的水质检测设备进行更新和提升,增加监测种类和监测指标,密切关注水质变化规律。严格执行“禁止在饮用水源井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和矿山作业”的规定,防止和减轻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三、加强生态治理,保护水土资源。我县是浑河、清河、柴河、辉发河的发源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水质、水量,减少河道淤积与入库泥沙量,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加快水土保持生态设施建设,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力,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利用多种治理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加大全县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实际,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确保恢复和保护植被,增加含养水源的能力,以水丰、水净为主攻方向,坚持水土保持方针,开展山、水、田、林、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治理建设。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入河生物缓冲防护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发挥坡地、坡面、沟壑、生物缓冲带等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控制能力。采取构筑三道防线,治住根本,层层设防,防止水土流失的产生,净化、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道防线:生物措施防线。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加大植被率。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产生,生物植被的这道防线,使雨水尽量不产生径流,变成地下水渗透为泉水涌出。

第二道防线:工程措施防线。采取荒山、荒坡的治理工程,坡耕地治理措施,改垅耕作和水平台田等措施锁住水份,做到水不出田,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水沟修筑土、石谷坊,拦截下泄的雨水和沙石,把第一道防线防不住的水土流失拦住,在水源充分的沟谷修筑塘坝,既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又可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道防线:生物工程相结合防线。在形成河流、水塘的地方,采取清淤积、修堤筑坝和栽植乔灌草等生物措施的工程防护措施,防止泄水冲毁农田或村庄道路造成水灾或污染源扩散,在易产生污染的水源旁利用生物措施净化水质,改善水的质量,防止污染的产生和发展,为下游饮水提供安全保障。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三.2

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

的专题协商意见

(动监局)

为了贯彻落实环保法,认真学习黄

书记、吴县长讲话精神,我局成立领导小组,优化畜牧业结构,控制养殖场数量,将畜牧业发展和水源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__生态畜牧业。截止到目前全县生猪饲养量11.72万头,牛饲养量3.55万头,羊饲养量7.28万头,禽饲养量1580万只,共可产生粪便18.74万吨。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8.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40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4%。一、全县发展生态畜牧业粪污治理的基!本情况

1、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产量。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水和病死动物产生量也大幅增加。据统计,我县每年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奶牛等5个品种粪便产生量达到18万吨,其中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产生量共达到12万吨;病死畜禽达到94万头(只)。

2、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现状。2006年至2013年,我局在大伙房水库周边及浑河流域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畜牧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90个,覆盖全县规模场的比例为51.2%。重点推广实施“五改三分再利用”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2014年-2015年我县共投资1990万元新建贮粪池115座,共计3.05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粪便5.06万吨。其中在小孤家水库和英额河上游共建设贮粪池40座、12400立方米,年可处理粪便0.99万吨。贮粪池建成后养殖户将畜禽粪便堆放发酵后全部还田利用或加工成有机肥,畜禽粪污利用率达90%。

3、坚持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对病死畜禽的处理,县、乡两级政府实行有效监督,依托畜牧业养殖保险按照无害化处理程序,通过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乱扔乱埋污染水源及环境。目前我县生猪保险共计1.2万头,无害化处理491头。

4、畜禽禁养区划定核查工作。根据我县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经我局认真组织调查禁养区养殖现状,县城居民饮用水的小孤家水源地保护区有规模场、专业户20户,畜舍面积4920平,养殖能力3.4万(只)。城镇居民区共有规模场、专业户20户,畜舍面积7560平,养殖能力3180头。禁养区将按有关政策关闭或搬迁完成,县城镇居民饮用水源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继续做好畜牧业结构调整。统筹规划畜牧业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利用我县秸秆资源,由现在以肉蛋鸡产业为主逐步向发展肉牛、绒山羊舍饲育肥产业转移, 引导养殖户发展污染小、效益高的牛羊产业。

(二)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

进一步加快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工作,计划投资848.68万元,建设日处理量10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全面实施病死动物的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将有效防止病死动物随意丢弃和流入市场等情况发生,解决全县病死动物无处处理的问题。

(三)抓好生态养殖场改造升级项目

从2015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我县准保护区157家规模养殖场的生态改造升级工作。2015年已完成改造升级38家,2016年计划对60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新建防雨、防渗贮粪池44765立方米,污水贮存池6000立,改造升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处理粪污约16万吨,我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将全部解决。

三、加强组织保障,发展生态养殖

为落实黄书记、吴县长在环境保护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局成立了以生态养殖、环境保护、粪污治理的综合领导小组,把畜禽污染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执法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坚持科学规划.通过区域布局规划,有效地利用山区资源;合理规划畜牧业用地,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保护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 ,重点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目标;坚持生态循环.按照养殖排泄物与消纳平衡原理,充分发挥山区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畜产品为重点,优先发展具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业,把山区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经济优势。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三.3

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

的专题协商意见

(爱卫办)

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集中整治了城乡结合部、各村屯、河道的积存垃圾;彻底的整治了八里村立交桥、皇家精典小区、黄土大坝等30余处县城卫生死角和百姓关注的重点部位;与此同时,在各乡镇全力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卫生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14个乡镇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全部实现了三有、三无、三定的目标,实现了长效管理全覆盖。今天在这个协商会上,根据委员提出的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的建议,爱卫办认真的进行了梳理,广泛的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结合我县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求真务实,精准发力,继续全面推进5月11日拉练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5月11日,县委黄书记在城乡环境整治拉练会上提出了12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涵盖了我们县城乡环境的各个方面,每件都事关__的发展,每件都是为百姓增福祉,前段时间各乡镇、各部门起早贪晚,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尽全力抓落实,目前有10个方面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个方面正在按照季节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下一步爱卫办继续做好督促检查,对已经完成的工作与各乡镇、各部门研究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于正在进行的工作,继续发挥好组织协调的职能,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独立完成,需要几个部门配合的就组织几个部门共同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跟进,确保12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完成。

二、多措并举,全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继续组织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特别是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要常抓不懈,巩固年初以来的整治成果,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爱卫办要继续不定期的深入到各乡镇、各部门,进行“回头看”。和各乡镇、各部门共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建立各乡镇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乡镇头的综合治理。彻底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全面转变。同时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播、传递正能量。做好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环境卫生整治的督导检查,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做好景区景点车辆乱停、乱扔乱倒、乱摆摊点等不良现象的综合治理,树立我县良好的旅游形象;做好城乡所有的在建施工场地检查工作,要设置隔离护栏,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全面实施密闭运输。确保不再二次造脏。

三、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改厕和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有效预防疾病,切断传染源,爱卫办将全力做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卫生厕所改造工作,目前720座无害化厕所建设任务都已落实到各乡镇、村,3500座

卫生厕所改造已全面启动。同时以创建卫生镇、村为载体,抓点联线扩面,有效助推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常抓常新。在去年湾甸子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向国家推荐了枸乃甸乡,目前,抚顺市只有我们县的申报材料通过了部级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我们将不懈努力,确保各项创建指标的全面完成。总之,爱卫办将通过不断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有效解决城乡污水、垃圾乱排乱倒等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业面源及地表水污染。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三.4

关于防控水污染、优化地表水

的专题协商意见

(水源办)

__县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管理办公室2014年成立以来,在加强对__区域内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水源保护工作外,加大力度、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侧重加强对县城水源地小孤家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

一、水源办先后两次组织专门人员对县城小孤家水库上、下游水源地的污染源实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畜禽养殖户的畜、禽粪便污染水源,矿山企业采区排水场没有防护措施部分泥沙流入河道污染水源,部分地段的河道垃圾清理清运不及时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县水源办会同国土局、动监局、水务局及所在乡镇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治理,一是国土局责令上游矿山企业对采区排土场等地面栽植绿化树木进行植被恢复100余亩。此项工作仍在陆续进行中。二是动监局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养殖企业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三是水务局对小孤家水库下游枸乃甸乡对小孤家水库上游的河道及时进行了清理。

二、2014年对小孤家水库库区上游近百亩土地,通过政策补偿后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日常监管,未再现复耕现象。

三、积极对上争资金上项目,对小孤家水库库区上游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建设英额河湿地工程。

项目计划投资4639万元,到位资金3711万元,建设拦河闸2座,闸长分别为125.3米、76.6米,截浅拦河坝6座,拦污网2道,共计330米,治理河道3公里,封禁围栏8公里;建设蓄砂池1座,14.8亩,水源净化区2处,56.8亩,生态护岸4840米,并对河口湿地进行各种亲水苗木补植补栽,人造湿地195亩。项目于2015年4月5日开工建设,11月20日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审计部门审计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初次验收。

通过英额河湿地工程建设达到以下几方面目标:一是建设湿地、净化水源;二是建设蓄沙、拦沙设施,对河流泥沙进行有效拦截;三是建设拦污网,有效拦截垃圾并得到及时清运;四是建设围栏,封闭管理减少人畜对区域的生态破坏,使封育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以加速恢复;五是建设生态护岸,减少水土流失,栽植适宜当地环境的亲水植物,对河流水质进行净化。

项目的建设使英额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使河流水质得以提升,为__县城水源地小孤家水库的饮水安全提供了保证。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建议材料之四

防治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的建议

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对防治大气污染工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了“蓝天工程”, 制定了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雾霾天气仍时有发生,降尘有时超标。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防污治污的压力较大。三是环保队伍建设及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助推环保法贯彻实施,进一步改善县城大气质量,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按照县政协关于如何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协商工作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声。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为民谋福祉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监管体制机制,要深入贯彻新大气法、《大气十条》和省、市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意见,严格落实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建立雾霾防治的长效机制,认真协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实现早预防、早行动。对履职不利、不作为、慢作为,导致环境危害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推广清洁能源,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低碳节能技术,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燃煤小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加强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测、监管。要重点研究秸秆再生利用,通过实施秸秆还田、青储育肥、生物能源等技术,充分利用秸杆资源化废为宝,逐步改变焚烧秸秆污染大气行为。对烟花燃放加以引导和限制,从而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三、加大整治力度,减少燃煤、降尘污染。燃煤污染仍是我县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要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集中供热,减少分散供热锅炉,要推动供暖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完成提标改造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强煤质和锅炉排放监管,开展燃煤锅炉污染专项治理、小锅炉综合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对燃煤锅炉、露天烧烤、洗浴、餐饮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治理燃煤污染。加大县城周边棚户区改造步伐,减少居民燃煤污染。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检测,淘汰落后黄标车。同时,要加大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整治力度,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交通扬尘、裸地扬尘和料堆扬尘污染。通过围栏隔离、喷水固尘等措施,推行绿色清洁施工。相关部门要严格环境执法,强化部门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禁以罚代刑。

四、 注重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蓝天工程法律法规,倡导民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公众意见,要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污染大气违法行为。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四

关于贯彻落实环保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的专题协商意见

(环保局)

按照县政协关于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要求,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辽宁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治、防、管、建、查、改、保”七字方针,结合“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任务,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为实现幸福美丽__建设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一、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新《环保法》全面、正确、有效实施

(一)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环境执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对我县4家重点国控污染源实施信息公开,做到每季更新一次。 建立县、乡镇两级环境监管网格,签订责任状,确立网格责任人,实行网格长责任制,并在县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实现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认真落实日常环境监管执法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依据《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在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领域推广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对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推广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辽环函[2015]345号)等文件精神,规范污染源日常监管工作,转变日常环境监管方式,制定__县环境保护局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实施环境监察痕迹化监管,规范环境监察巡查记录,

全面实施环境监察日志制度,做到工作有记录、检查有记载,监察有痕迹。对所有法律文书(包括询问笔录、现场监察记录等)定期归档,所有档案要在年底前完成存档管理。二、推进“碧水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区的执法监管,狠抓水污染防治

(一)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编制《__满族自治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我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制定我县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并将划定成果上报市环保局备案,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环保设施及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情况的监管。

(二)认真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对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小孤家水库、__水厂渗渠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勘界立标,并在一级保护区边界建设围栏、设置界桩,对一级保护区实施封闭管理,保障县城饮用水安全。

(三)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加大环境监察监管力度,对水源保护区域内的企业、建设项目登记造册,并对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认真落实隐患排查、定期监察、不定期巡查、专项检查和领导带队稽查的“五查”工作制度。狠抓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工矿企业,加强与工商、电力、经贸、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对偷排、漏排、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企业及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理。

(四)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密监测点位和频次,每月要对小孤家水库、水厂渗渠、沿河敏感断面水质进行例行监测,配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每季度对水质进行全项监测。达到水源地水质监测全覆盖。

三、实施“蓝天工程”,全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一)编制实施《2016年__满族自治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检查,严肃查处直排、超标排放等大气污染行为。

(二)认真落实《__满族自治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按预警等级认真落实停产、限产等减排措施,提高预防和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能力。继续加强与林业部门配合,开展“秸秆焚烧专项治理”专项行动。

(三)整治燃煤热源, 编制实施《__满族自治县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推进集中供暖行业的污染减排项目进程,开展分散式燃煤锅炉整治,计划2016年底前,县城建成区取缔50%分散式供暖、洗浴燃煤锅炉。配合推进热力总公司等供暖企业污染减排。完成脱硫、脱硝、除尘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

(四)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的监管,加大对建筑工地及露天煤场、料场的扬尘污染整治力度。

四、强化农村环境保护,严格环评审批

(一)加强__镇、红透山镇两座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每月统计在线监测数据情况,确保正常、稳定运行。完成新建设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项目竣工验收、项目评审及调试、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及项目移交工作。

(二)加强环境污染源头防治。严格执行环保审批、验收法律、法规,一是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二是在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五、全力抓好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

认真落实省政府开展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精神,编制《__县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对2015年1月1日前的未批先建、久批未验环保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整顿。

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议落实材料之五

关于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宣传

教育工作的协商意见

(宣传部)

县委宣传部将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新闻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一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组织县报、县电视台采取系列报道、领导访谈、刊发评论言论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关心关注__人民身心健康,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情况;大力宣传报道在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类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

二是开展舆论监督,适时曝光在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反面典型,通过曝光台、以案说法、事件评析等方式,做好舆论监督。坚持开门搞宣传,充分报道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搭建群众参与、群众评判的良好平台。

三是重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在县报、县电视台官方微博开设相关专题,及时相关信息,综合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和大众传播媒介,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营造网上舆论正能量。充分发挥网评员作用,切实做好在贴吧、微博等新兴传媒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宣传引导工作。

四是抓好对外宣传。适时邀请县域外新闻媒体到我县针对生态建设进行采访报道,对外树立__山青水秀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社会宣传,做好教育引导

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在城乡主要街路、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利用广告牌、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宣传阵地,开展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宣传,积极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环境权利意识和依法参与意识,共同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我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精心安排部署,把握正确导向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一、改进服务方式

1、实行首问负责制。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热情接待。

2、推行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对能够即办的事项当场办理,对因政策规定或其他原因不能办理的,在3个工作日内说明原因。

3、切实做好工作。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要立即办理;对一般件于10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结;对疑难件于30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结。

4、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在交通办证大厅通过张贴公告、设立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运输经营业务办证程序、收费情况、有关条例、办证指南、交通概况等,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

二、全面服务发展

1、推进和深化交通投融资和经营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引导民营资本有序进入交通行业,允许民间资本参股投资建设和经营交通基础设施。

2、运输企业所属客运车辆在本市辖区违章被交通部门查处的,改为对企业法人实施处罚,不当场处罚,减少车辆和旅客途中停留时间。

3、对持有江苏省交通厅、农林厅、扶贫办、公安厅联合制发的“绿色通道”通行证整车运输鲜活农副产品的车辆,在经过普通公路收费站时,免费通行。

4、对“安全诚信船舶”可免24个月安全例行检查。

三、提高办事效率

1、对符合规定者,船舶登记换证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4个工作日。

2、船员证书遗失申请补发,按有关规定处理后,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

3、船舶(船用产品)检验:辖区内48小时内、辖区外在约定时间内到达预约的检验地点。经检验合格的船舶,在2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发证。

4、定期举办船员培训班。船员考试成绩在全部科目考试结束后24小时内及时对外公布。

5、申请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经营的,运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核完毕,经批准后,5日内办理《经营许可证》。

6、客运管理工作中,办理车辆更型,班次、线路走向调整,只要符合客运行业要求,3日内给予审批。

7、为方便驾驶员办理从业资格证书,在交通办证大厅设立报名点,1日内完成审批,并迅速申报筹办培训班,考核合格者,5日内发证。

8、车辆营运证、经营许可证因丢失申请补领的,在全省网上稽查开通后,取消媒体公告程序,在2个工作日内补发。

四、强化便民措施

1、编印服务指南,宣传交通法规,公布相关部门工作职能、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联系方式等,在窗口单位、办事部门免费提供,方便办事群众。

2、增加征收窗口和设备,方便车主缴纳汽车养路费;升级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方便运输经营者缴纳运输规费。

3、开通地方海事报警短号码“12395”和运政投诉电话号码“4886077”。强化内河水上快速反应和打击违法、违章行为机制。加大打击“黑车”力度,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曝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4、公民可以个人名义申办船员适任证书、专业培训合格证和特殊培训合格证,申领《船员服务薄》等。

5、对拥有20辆以上营运车辆的客货运企业年审,运管部门上门办理有关手续。

6、公开投诉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

投诉电话∶4830546。

12、靖江市物价局

一、强化价格管理。出台农资价格监管措施、疏导农村自来水价格矛盾,实施教育“一费制”制度,严格审核商品房价格,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价费环境。

二、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教育、医疗、反价格欺诈等专项检查活动,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构筑价格信用平台,做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利益的卫士。

三、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四百”(“走百企、访百户、问百计、释百疑”)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完善听证制度,坚持集体审议制度,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执行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充分听取听证代表意见。进一步完善价格决策集体审议制度和价格违法案件集体审理制度,推行价格违法案件公开审理制度。加大价格举报工作力度,确保价格违法举报电话12358全天候开通。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五、完善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价格审批与执法的办理程序、政策依据、办结时限;完善涉农、涉企收费及价格政策公示制度;推行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公示制度。

六、全面实行限时办结制。对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自正式受理书面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不含重要项目监审、听证程序时间)内办结;需要上级机关审批或需要其他部门会办的事项,3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机关审核工作。

七、加强价格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和内部刊物《靖江物价》及时宣传价格(收费)政策、工作动态。

八、坚持优质服务。价格审批、案件审理、价格认证、价格监测等业务工作必须精益求精,确保质量,避免疏漏,杜绝重大差错。实行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九、坚持廉洁从政。局领导与各科室签订“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强化督查。严格价格工作纪律,加强行政监督和效能监察。

13、泰州市靖江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加大药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对农村药品市场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针对性抽验,重点针对急救药品、常用药品、假劣药品发生频率高的品种开展药品快检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加大药械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举办培训班、开展送法下乡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药械管理法规和安全用药知识,切实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业务受理“一站式”窗口,将与行政相对人关系密切的各类规定,及时通过政务公开栏、网站等向社会公布。

四、认真执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履行公开向社会承诺的事项,做到政策咨询“一口清”、“一次明”。

五、严格执行“十项规定”:(1)严禁在工作日中午饮酒和酒后执法;(2)严禁着药监制服到娱乐场所参加非公务活动;(3)严禁接受管理相对人的钱物及安排的可能对公正执法公务有影响的消费活动;(4)严禁到管理相对人处报销应由本人、家属或子女支付的费用;(5)严禁参加和色情活动;(6)严禁违反服务承诺,严禁办人情、关系证照;(7)严禁违反《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不泄露秘密干扰执法或包庇纵容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8)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截留、挪用、私分规费和罚没财物;(9)严禁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向监管相对人和服务对象推销商品;(10)严禁弄虚作假、出具假证明和假的药品检验报告书。

六、大力推行五条便民措施:(1)凡是涉及行政初审的事项,一律将初审依据、标准、程序、时限、结果及具体责任人等,通过上墙、上网、办事指南等形式予公布;(2)建立严格、规范的受理初审登记制度,在法定时间内办结受理的审批事项;(3)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能;(4)实行AB角制,某岗人员因故不在岗时,必须安排其他同志及时替代;(5)对前来办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和饮水工具。

七、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凡是法律法规中没有处罚依据的,不得处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允许行政相对人大胆试验和创新。

八、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接待日制度,公布稽查打假和机关作风建设投诉举报电话。稽查打假举报电话:4869111,举报、作风建设投诉电话:4862905。

14、靖江市卫生局

一、全面发展卫生事业

1、加快卫生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医疗机构改革工作。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依法管理”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医院运行机制。

2、加大卫技人才建设。做好人才资源的预测和规划,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努力创造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竞争上岗和岗上竞争,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担任学科专科带头人,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及学科基础。

3、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意见精神,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实施,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筹资到位、管理到位,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增强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4、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开展综合性卫生执法。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管理,打击非法行医,整顿违规医疗广告,开展医疗服务市场的整治,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有效监督、高效便民。

二、改进工作作风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内部管理、决策行为、文明服务、行政执法等方面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狠抓制度落实,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机关工作人员、卫生监督执法、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违诺追究制。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局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安排2天以上时间不定期到联系点了解情况,对薄弱乡镇卫生院进行重点帮扶,对困难单位制订全方位帮扶计划,加大帮扶力度。

3、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卫生局和各科室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公开审批项目的名称、受理部门、审批依据、审批时限、审批程序、申报材料及要求。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建设。

4、建立接待日制度。每个接待日安排一名局领导接访,接访的领导负责协调处理当日发生的及群众来访事项,遇有重大问题会同分管领导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会办解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矛盾,确保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三、加强行风建设

1、服务规范。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务行为规范,明确职责。服务“窗口”有岗位规范。服务人员佩带胸卡,仪表端正,语言文明,纪律严明。

2、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落实便民措施,解决好住院病人吃饭难、上厕所难、洗澡难的突出问题。抓好“窗口”建设,消除“三长一短”现象。推行门诊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无推诿病人现象。

3、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医疗服务中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推进医务公开,完善住院费用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和查询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暂停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其执业证书。

4、药械招标。健全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对药品和大中型医疗器械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杜绝药械采购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举报投诉电话:4809600。

15、靖江市供电公司

一、开通供电服务“绿色通道”。为服务沿江开发和适应建立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的要求,在供电营业厅设立供电服务“绿色通道”办公室,明确工作标准,建立客户经理制度,全面负责沿江开发客户用电工程的业务接洽和协调客户用电业务整个流程的流转。

二、进一步抓好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沿江开发区电网规划的研究,科学预测电网需求总量和布局,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不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三、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一告查实待岗制、服务承诺考核制。

四、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功能。

1、在城区和农村设立13个营业用电窗口;

2、窗口人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执行规范化服务标准;

3、在所有窗口内公开8项服务承诺,公开各项业务流程及收费标准,及时公开电费电价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提供服务指南及各项服务咨询;

4、公开95598全国统一供电服务热线及各区域抢报修电话号码;

5、营业窗口内设置客户书写台、意见簿、举报箱以及各项便民措施;

6、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坚持农村用电“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制度。即:实行用户的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制度,推行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办法,全面推行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措施;

7、营业窗口服务实行无午休、无节假日,抢报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城区45分钟、农村90分钟到达事故抢修现场。

五、进一步抓好热点服务。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实行分时电价,方便客户缴费,实行银行代收。

六、坚持停电信息预告制度。做到提前一周在《靖江日报》正常检修停电信息,重要客户实行电话通知预告。

七、着力提升全员的综合素质。公司全体人员实行文明办公,使用文明用语,形成良好的文明服务氛围。

八、认真贯彻《电力法》。加大对电力法律法规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力度,做到依法供用电。

16、靖江市林牧渔业局

一、实行首问负责制

凡与市林牧渔业局联系办理有关事项,接触的首位工作人员必须主动热情、认真耐心地倾听和接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属本科室、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尽快办理;属于其他科室、人员办理的事项,要主动交办,做好衔接工作。

二、着力提升机关形象

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来局办事人员或接、打电话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机关文明礼貌用语,交谈时应讲普通话。接待办事人员提倡做到“三个一”,即一个笑脸、一杯茶、一张凳子,确保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制订并实行以远离牌桌、戒绝,不准大吃大喝、自请自吃、醉酒酗酒,不准吃、拿、卡、要、报,上班时不准玩电脑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工作制度,管好机关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设立政务公开栏,对林牧渔业局的主要职能和各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以及林牧渔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审批程序、办理时限、申报材料目录及要求全部在公开栏里公开。设立公示栏,对重大事项的决定必须经过调研、科学论证、集体讨论并向外公示等基本程序。

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积极开展科技人员挂钩联系专业户活动,帮助农户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建立挂钩联系卡和监查、考核机制,公布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围绕局中心工作,针对林牧渔生产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定期组织专题调研,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局每年开展一次科技论文评选,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五、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一窗式”服务

所有林牧渔审批项目的办理全部进中心,实行“一窗式”服务,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做到“一个大厅办理、一个窗口办结”,坚决杜绝办事人员二头跑的现象。

六、规范行政执法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动物防疫法》、《森林法》、《渔业法》等发展林牧渔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的各项“禁令”,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确保执法科站无“三乱”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大畜牧、林业、渔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定期组织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林牧渔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

七、建立局领导值班制度

局机关每天明确一名局领导值班,具体负责当天的有关事务处理,并做好值班记录。

八、广开渠道,接受监督

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局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网络,设立了机关作风建设举报箱,公布了监督电话,聘请了9名作风建设监督员,明确了局纪委、监察室为监管职能部门。本局热忱欢迎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对林牧渔业局工作进行监督。

监督电话:4831052。

17、靖江市农业局

一、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1、落实首问负责制,方便农民群众。首问责任人对于办事人的来电来访,无论是否属于岗位职责范围,必须主动热情,认真耐心地倾听和接待,尽可能帮助解决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搪塞办事人。

2、实行限时办结制,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对农民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事件接访后,做到一般性问题当场解答,疑难技术性问题三日内答复;需到现场察看的,三日内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紧急情况立即派员处理;涉及重大疑难问题或需部门之间协调解决的,在一周之内回复办理情况。

3、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对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工作标准、考核奖惩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规范农业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

4、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强对全市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发现坑农害农案件及时查处,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严格执法程序,严明执法纪律。推行农业行政执法“四制”管理方法,即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办案程序公示制、办案督查制。对发现和反映行政执法人员“四乱”、“四难”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问题,严格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三、加大为“三农”的服务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加大宣传服务力度。充分利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掌握政策、了解法律、学习新知识提供方便。

7、加强技术服务力度。深入开展挂钩联系乡镇制度,密切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时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及时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有效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8、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技干部知识更新培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以及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努力办好农广校脱产中专班,全面落实“订单”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投诉电话:4833165

18、靖江市经济贸易局

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根据市委,市政府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的要求,将凡属行政审批的事项统一在2004年11月底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经贸局窗口办理,及时调整窗口工作人员。

二、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在局办公大厅和相关科室,向全社会公布本局及各科室的工作职能、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和联系方式,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之外的所有管理事项,资金项目等政策性资源、各项政策措施和公务文件、收费标准等。

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局领导和业务科室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不断改进调研方法和工作作风,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写出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市纪委要求,每年与各业务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员干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不少于两次向服务对象发放党廉建设征求意见表,主动接受群众和基层的监督。

五、切实做好工作。全面落实分工负责制,妥善处理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及问题,一般性的事项一周内办结,重大特殊事项争取在30天内办结。

六、精简会议和文件。全年同比压缩会议数量30%,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今年精简文件数量30%以上,开短会,讲短话,严格控制会议场次、规模、规格和会期。

七、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经贸局机关人员考核细则,奖勤罚懒,坚持首问负责制,及时准确地把来局机关办事人的申请、意见或反映问题的主要内容传交给业务科室或当事人办理,并做到“四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杯开水,一把椅子,一声再见。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重大事项办理的“绿色通道”,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

八、建立监督评议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全面接受基层,企业及社会的监督和评议,对经查属实的举报和投诉,给予相关科室和相关人员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在全局通报。

举报投诉电话:4863729、4863716。

19、靖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深入开展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为主题的“三学”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

2、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确保依法行政。

3、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服务承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办结时限制、挂牌上岗制、违诺责任追究制等服务承诺制度,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人和事,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4、培养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深入企业和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努力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想方设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

5、加快实施城乡统筹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年确保净增就业3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6、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年内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万人、8万人、6.4万人。积极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7、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贯彻企业改制相关政策,督促改制企业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认真开展贯彻《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维护劳动者在就业、分配、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8、加大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在经办机构大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适时举办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活动和培训班,继续与《靖江日报》、靖江电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广场》专题节目,办好《劳动保障工作》内部信息,建设靖江劳动保障网站。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市民群众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知晓度。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杜绝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

10、建立作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组织行风监督员经常性的开展明查暗访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作风建设检查考核制度,考核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奖惩兑现。行风投诉电话:4894099、4831376

劳动监察举报电话:4811800

20、靖江市国土资源局

抓队伍,落实以人为本措施,严明纪律。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将群众反映而本部门又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切实加以整改,以严明的纪律来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努力将建立学习型机关的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

版权所有

抓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奖惩。

1、继续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行政为民十项规定》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不断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水平。

2、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探索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以领导的带头表率作用来增强制度的约束力。

3、加大考核工作力度,按照年初下发的“双百分考核实施细则”对全系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实绩完成情况逐项打分,不打和牌,严格奖惩,真正能够体现奖勤罚懒。

抓效能,落实重点服务内容,严肃追究。

1、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在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职能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拓展服务渠道,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政府出实招,为企业办实事。

2、重点做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失地农民补偿费用清欠、土地登记发证清理等专项治理工作,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

3、切实将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企业发展作为工作标准,减少内部循环环节和周期。

4、对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做到主动出击超前服务,以快捷优质的服务,树立全系统服务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新形象。

21、靖江市规划局

一、实行首问负责制,方便基层和群众。

在局机关设立包含政务公示要目、办事指南等内容的公示栏。基层和群众来电话咨询或来局办事,首先接办的人为首问责任人,属于自身工作职责的要认真答复和办理,属于其他岗位或需要多个处室办理的,由首办人或首办科室负责协调衔接。

二、认真清理审批事项,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全面清理法规、规章中涉及行政许可证的条款。对保留的许可事项的实施,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编印政务公示手册,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健全各类审批查询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设立举报投诉电话:4891041、4891042,开展投诉举报、政策咨询、业务查询等服务。

三、推进规划民主决策,完善规划保障机制。

出台《靖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完善规划工作专家咨询、备案、协调、听证等措施,推进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等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四、加快规划编制速度,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加大规划投入,按照“着眼长远,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高品位、高质量的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力争形成体系完整,层次清楚,覆盖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五、强化规划管理与监察,提高为民服务质量。

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制度和处罚措施。推行规划报批“一窗式”服务,扩大业务范围,落实公开承诺,减少收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

加大对违法建设的监察深度和处理力度,对突击违章、私搭乱建等违反城市规划法规的,破坏城市形象的,加大处罚力度。

六、开展“规划下乡服务”活动,积极主动为基层办实事。

深入开展科技、规划、设计下乡活动。优先抓好村庄的规划工作,每位局领导挂钩1-2个镇,送规划下乡。印发《农村建房技术100句》、《新世纪村镇康居建筑设计竞赛活动优秀作品集》,解决农村建房之需。

22、靖江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

一、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1、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局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许可权责统一。

2、实施机关工作“五项制度”。实施“首问负责制”、“否决汇报制”、“关键岗位AB角制”、“限期办结制”和“申报材料一次告知制”五项工作制度。向社会作出“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服务承诺,对所有工作事项及时办理,限时办结。

3、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加强局机关网站建设,公布办事指南,实行政务公开。将各类相关文件、政策规定、审批程序、申报资格、办事标准和材料目录等,在网站上予以公布。提供网上公众信息查询服务,完善以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

二、讲求工作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4、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统筹安排各类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与规模,改进会风,注重实效。切实减少文件材料,确需印发的文件,归口统一管理,提高办文质量,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5、建立机关和基层的挂钩联系。局领导定期到挂钩点调研和指导工作。继续坚持到基层现场办公,重点帮助解决基层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各科室要积极为基层办好实事,搞好服务。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局机关中心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剖解难题,加强政策研究,提高指导基层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实行开门评议,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7、实行开门评议。局机关每年进行一次开门评议活动,结合年终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征求基层和企业对局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回复,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

8、聘请行风监督员。在镇、工业主管部门和各类企业中聘请行风监督员,运用座谈会或信函(评议表)等方式,及时收集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实施跟踪监督,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行风监督员,并对外公布。

9、设立“局长信箱”和作风建设专线电话。局机关设立网上“局长信箱”(JJ4816325@)和机关作风建设举报投诉电话:4833297、4821592,及时掌握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有关情况,落实相应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四、加强教育管理,建立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0、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坚持机关集中学习、在职自学和脱产培训并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加强对学习的检查、考核,将检查考核成绩纳入年终先进科室、个人的评比。

11、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行政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各种宴请和礼品,不准以任何名义让基层和企业报销应由本人来支付的各种费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既要热情周到,又要厉行节约。

12、完善奖惩机制。对思想消极,作风松散,不严格执行机关工作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或在基层产生不良影响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视情予以批评教育、责成检查、取消责任人和相关科室的先进评比资格,直至纪律处分。

23、靖江市环保局

一、落实整改突出“三个动真”。

1、明查暗访动真。对环保工作人员的上下班纪律、文明用语、工作状态、办事效率、廉政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暗访暗拍,并将拍摄的录像制作成光盘在局机关、监察大队和监测站进行集中收看。

2、考核评比动真。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的考核范畴,对考核评比排名靠后的科室责令限期整改,科室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名最后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实行末位淘汰;版权所有

3、查处违纪动真。认真落实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保工作人员“十条纪律”,对明查暗访中发现的不严格遵守上下班纪律、不按规定依法办事和不遵守廉政纪律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其中对2名违纪工作人员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二、长效管理抓好“三项制度”。

1、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结合环境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将工作职责、行政程序、收费标准和投诉渠道在环保网页上对社会公开,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和监督。针对以往反映比较强烈的排污收费透明度不高问题,规范程序,实施阳光操作,在《靖江日报》上对560多家排污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公示。

2、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度。根据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污染源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事项实行社会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我局与公安110联动,开通“12369”举报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

3、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靖江市环保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侵犯了国家利益或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24、靖江市水利局

一、切实维护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农民利益。对水利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补偿,严格按照国家大中型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并建立“公开、透明”的运作制度,规范操作,凡是应给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经费保证全部足额下达,兑现到户;所有水利工程都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对以上两条建立社会监督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

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按照《江苏省水利厅行政许可法实施办法》规定,实行行政审批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公示以及项目审批首办负责等制度,加强对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的督查考核,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为基层提供及时优质服务。

三、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步伐。围绕“十五”水利建设目标,市水利局已编制完成《城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初稿,将在系统总结完善已出台的城市防洪筹资政策和市场化建设运营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立项等措施,加快城市防洪和水环境工程建设步伐。近期,将重点抓好十圩港、横港、真武河等一批重点城市防洪和水环境骨干工程建设。

四、加快实施农村河道清淤。按照《靖江市2003-2007年河道疏浚规划》要求,积极组织对全市二、三级河道疏浚。通过政府补助,总结推广“一土多用、以土换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更多受益。

五、切实维护长江河势稳定。在继续加大长江节点整治的同时,认真贯彻有关条例和决定,切实加大对长江河道非法采砂行为的巡查打击力度。同时欢迎广大群众发现非法采砂及时向市水政监察大队举报,我们将做到有报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对查处的大型采砂船(吸砂王)在网上公开曝光,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市水政监察大队举报电话:4861930。

森林村庄申报材料范文第10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符兰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房地产“两个暂停”和台风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等中心工作,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整体呈现增速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农垦)43.03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41.1:12.1:4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5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增长20.8%(增速排名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4亿元,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6元,分别增长9.2%和11%(增速均排名全省第2名);城镇登记失业率2.01%;完成1754户7023名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村整村出列,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沉着应对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加快推进项目投资。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负责抓项目“六个一”责任制,开展“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有效发挥了投资对经济拉动的关键作用。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8亿元,纳入省考核的22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十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8亿元。县城供水二期工程、三道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投用,县城垃圾填埋场二期、新媒体绿都、18°花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积极组团参加省政府主办的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62亿元。谋划储备三年滚动新项目174个,计划投资624亿元。

突出抓好三大促销。借助会展和互联网、电商平台、新媒体等媒介,积极开展旅游、房地产和农产品宣传促销活动,商品房销售面积28.9万平方米,增长47.6%,销售收入20亿元,增长48%;“冬交会”签订农产品订单22宗,签约金额4.88亿元,冬季瓜菜出岛5.72万吨,实现销售总产值2.4亿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04.6万人次,增长13.2%,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70.3万人次,增长1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亿元,增长19.6%。

强化政府组织调控。实施“菜篮子”工程县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保供稳价“菜十条”措施,多措并举扶持发展生产、促进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给,物价保持平稳。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严格落实房地产“两个暂停”措施,商品房库存减少了55.26万平方米,去化期从上年的89个月大幅下降到20个月。依法从严审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加强涉企收费事中和事后监督,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2项。

(二)狠抓促农增收工作,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安排1411名党政机关干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与全县44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分3年实施帮扶脱贫;发挥37名驻村“第一书记”、208名驻村工作队员的“传帮带”作用,深入开展“日访夜谈”活动,扑下身子驻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由县党政领导任指挥长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战区分区指挥系统和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全面加强对各分战区和驻点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督查指导;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电视夜校”学习阵地平台,唤醒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意识。

稳步实施十项脱贫举措。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十项脱贫措施,整合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9亿元,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益智、红毛丹、什玲鸡、黑山羊、七仙乡猪等特色种养产业;启动番庭黎客家园、甘什村等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番庭黎客家园建成营业;电子商务脱贫扎实推进,新政镇新建村、南林乡罗葵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建成试运营;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新增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910人;安排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按照农村农业人口每人每年300元、库区移民农业人口每人每年450元的标准对全县近9.2万农村人口实施生态直补;将533户15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畴;整合投入6500多万元实施三道镇田滚村委会等8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整合投入财政补助资金约7400万元开工改造农村危房1594户,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277户。出台《保亭县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教育“1+9+3”计划,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出台《保亭县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统筹部分的150元纳入财政全额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实现100%覆盖。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提质增效明显

积极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出台《保亭县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保亭县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和促进入境旅游实施方案》等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游等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缘真神玉文化园景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并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七仙岭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茶溪谷、绿水八村画廊等景区加快建设。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间。大本驿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域旅游标识系统、村庄标识牌、观景亭、骑行道等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加快。

加快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组织编制《保亭县品牌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保亭县红毛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抓好地理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保亭红毛丹”、“保亭山兰米”、“七仙岭山竹”等地理标志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部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达5个。更新低产橡胶1902亩,改良换冠低产红毛丹560亩,新增种植益智5500亩,创建优质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700亩。推广农产品新品种5个、新技术6项,推广水稻良种面积6.8万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年签约订单农产品10.23万吨。新增规模化养殖小区43个,生猪年出栏量23万头,家禽年出栏量129.5万只,水产养殖总产量4601吨,产值3809万元。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增长5.5%。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城市光网小区和行政村光网184个、4G基站182个,完成自然村光纤覆盖405个,获评全省首批光网示范县。首个特色产品商城及线下O2O体验店建成营业,新政互联网农业小镇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县域内物流网点总量达21家。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业态发展良好,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增长6.7%。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1亿元,贷款余额26.2亿元,分别增长7%和16.5%。

(四)强化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

统筹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保亭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保亭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20个“十三五”行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保亭“十三五”期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紧跟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步伐,编制完成以“多规合一”为目标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并获省政府审议通过,为全县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性基础。

稳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宝亭大道、东环路、桃源路等竣工通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宗,新建供水管道215公里,解决了40个村小组、3所学校和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场部约1.3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什道11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提升农村道路3条8.5公里。完成藤桥东河加茂段防洪堤整治工程。完成6宗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硬化防渗及恢复渠道1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03万亩。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三道镇入选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三道镇、新政镇入选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新政镇镇墟立面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新星农场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提升文明生态村17个。南林、六弓、毛感、八村等边远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加快建设。自然村生活垃圾保洁覆盖率达80%。

(五)全面深化重点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

启动新一轮农垦改革。继续深化农垦属地化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农垦公安、卫生、住房公积金等系统及国营金江农场、三道农场4所幼儿园的移交地方属地管理工作。农垦国有农业用地规范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农场社会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县政府属地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改革红利和效益进一步释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最大限度优化便民服务”的要求,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6项、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5项,编制并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39个、责任清单45个。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一张网审批到村”。完成省政府服务平台“12345”和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282个,新增注册资本28.2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落实就业创业、社会投资优惠政策,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负约2500万元。财税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盘活存量资金9537万元,消化政府存量债务9668万元,置换政府存量债务1.25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

(六)严守底线保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拆除海榆中线、陵大线公路沿线两侧私搭乱建临时建(构)筑物约6.8万平方米。立案查处并完成整改违法违规用地25宗。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整治垃圾围城、乱摆摊点、车辆无序停放等“城市病”,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彩化。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专项行动,建立“河长制”,完成城区污水管网截流并网和主管修复工程,县城东西河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完成绿化造林1637亩,完成陵大线、宝亭大道提质添彩通道绿化工程,新增生态修复800亩,湿地面积稳定在省林业厅下达的2.69万亩指标内。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突出整治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农村秸秆焚烧等。全面推进节能减排降耗行动,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2575张,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33辆,开通县城区纯电动微公交线路15条,投放新能源环保公交34辆,新增绿色建筑备案面积21.2万平方米。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落实环境保护负面清单,严格环境准入机制,清理环保违法违规项目43个。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动态监控,严厉打击违法或超标排污等行为。实行环境治理联合执法,取缔非法采砂点25处,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0宗,行政处罚17人,行政罚款300多万元。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民生支出完成12.92亿元,增长2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省委省政府年初承诺的十项民生实事基本兑现。保城排寮、山村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完成建设。发放低保残疾对象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30多万元,惠及低保残疾对象和重度残疾对象1.4万人次。新政、毛感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80场次。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426件次,挽回损失816万元。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案件40起,为56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款1958万元。发放小额贴息及奖励资金870多万元,撬动农村小额贷款1.23亿元,惠及农户3223户。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投入6129万元实施“改薄工程”,改造薄弱学校35所。“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为1.9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2509万元,为7211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发放生活及交通补助1509万元。投入1224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惠学生1.9万人。将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原来的人均30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全面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成功举办“三月三”、七仙温泉嬉水节、“九·九”重阳节登山健身大赛等民俗节庆活动。县民族歌舞团和农村公益电影流动放映队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两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率、政策外多孩率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在省下达指标以下。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由470元提高到540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城镇新增就业157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409人。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禁毒三年大会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质量强县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获评“2016年度全省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力度加大。全力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军地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民族宗教、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邮政、通信、气象、供销、统计、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严和实的作风狠抓巡视问题整改和工作落实。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对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因“庸懒散”问题被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查处。弘扬“马上就办”的作风,对“不干事、不担事”、“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行零容忍。

过去一年,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积极配合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及专项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56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对5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法核,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件。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政府投资行为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组织实施审计项目53个,为财政增收节支4314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向省属驻保亭各单位、驻保亭军警部队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保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一年的成绩虽然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总量小、底子薄,综合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贫困发生率偏高,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一些干部作风不深不实不细,项目推动落地难;一些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努力把保亭的事情办好,让老百姓过得更体面、更有幸福感。

二、2017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城、一园、两基地”发展定位,着力抓“三农”促脱贫攻坚,抓项目促投资,抓改革促创新增活力,抓转方式调结构促经济提质增效,抓民生改善促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政府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和省第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控制目标。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不懈抓“三农”促增收,稳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落实十项脱贫措施。因户、因人、因地实施十项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确保1438户5728名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12个贫困村顺利出列。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扩大红毛丹、益智等良种良苗繁育基地规模,继续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益智、黑山羊、什玲鸡、七仙乡猪等种养特色品牌产业,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乡村旅游脱贫。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三是发展电子商务脱贫。招商引进“农村淘宝”等品牌互联网商进驻保亭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力争新建农业互联网镇级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中心30个。四是实施劳务输出脱贫。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850人。五是实施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继续实施教育“1+9+3”计划,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每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六是实施卫生健康脱贫。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保险范围,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七是实施科技及人才引领脱贫。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八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整合统筹37项专项资金,重点抓好纳入年度脱贫计划的整村推进贫困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12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人口全面脱贫。九是实施生态补偿脱贫。继续做好生态直补和耕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十是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全面落实社保兜底各项政策,实现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气调精调优农业结构,改良换冠低产红毛丹500亩以上,发展林下种植益智2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1个,新增养殖大户220户,扩大热带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新政农副产品物流园作用,加快推进县城屠宰场落地建设,大力发展农超、农餐、农企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加大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力争在每个乡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家,培育打造农副产品特色品牌1-2个。继续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进热带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培育发展一批本土农产品、企业和区域品牌。加快发展益智、降真香、红藤子、椰子油、茶叶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益智加工厂。继续开展槟榔黄化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发展立体种养业,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繁荣发展。全年安排农林水支出达2.84亿元,重点抓好农村“五网”、垃圾转运、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整治修复和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用好省民宗委下达的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实施好什玲镇水尾村委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程。新建提升文明生态村15个。改造中低产田3800亩。用好用足各级财政贴息资金,撬动农民小额贷款不少于1.2亿元。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计划,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推进旅游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新业态、新线路、新产品的开发供给。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结合,充分整合G224国道和县道两侧旅游资源,着重在沿途雨林景观、田园景观和村落景观上下功夫,突出黎苗文化包装和休闲服务站点建设,打造旅游发展走廊和“东南西北”四大旅游度假区。开展旅游要素和旅游设施国际化改造,推进景区交通无缝对接。新建旅游厕所13座。继续完善旅游标识、村庄标识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建设。做大做强乡村、热带雨林、医疗康养、民族民俗风情等旅游业态,进一步提升呀诺达、槟榔谷、七仙岭等景区的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缘真神玉文化园、茶溪谷、八村绿水画廊等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延长游客在保亭停留的时间,提升游客在保亭的消费,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以上,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经济业态。实施“网络强县”战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电商服务业、旅游休闲业。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重点依托七仙岭温泉资源优势,加快开发中医养生康复疗养、养生运动、美容美体等养生旅游配套产品,不断提升温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档次和品牌形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县域城乡公路网便捷互通,实现与周边市县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及互联互通,做大做强县域物流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用好县扶贫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会展、餐饮、体育、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壮大。

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继续落实“两个暂停”政策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按照“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调结构、提品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大力气抓好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针对岛外需求同步发展旅游地产、医疗养生地产和高端住宅地产,引导存量商品住宅转型发展。加强土地供应、规划报建管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测监管。大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产业方面,推动三道田头房车露营基地、毛感南新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雨沐香庭、新媒体绿都、18°花园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基础设施方面,确保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什道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南茂危桥、七仙一桥、金垦路等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民生方面,确保金垦小区、杏林小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入住,新星农场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加紧启动县城体育中心、石带水厂及配套干管工程,绿水八村画廊美丽乡村、仙安石林美丽乡村、脚下河文化旅游区及保亭文旅养生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谋划生成“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衔接项目。

创新项目建设机制。探索实施PPP模式,开展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试点,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解决项目土地、林地指标和环评、征地搬迁等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从县直部门入手,砍掉一批可有可无、行政效能低的单位,促进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部门、重点业务股室倾斜,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解决机关“忙闲不均”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财税等重点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落户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好“营改增”政策。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用足用好新增地债资金,完善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继续深化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继续抓好农村综合、国企国资等领域改革。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用好“多规合一”编制成果。加快推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完善规划实施的体系机制,强化对各类项目规划报批报建的审查审批,实现对“总规”最严格管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乡镇、村庄规划的编修工作。抓好“总规”划定的基本农田、山体、森林、水资源、湿地等各类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线定桩工作,把生态红线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具体项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展城市设计,划定县城及镇墟禁建区、限建区、定建区和各类控制线,加强城镇建筑布局、风格和重要景观风貌的统筹协调管控,实施国道、省道可视范围内的民族风情建筑修复改造、立面改造及平改坡、村庄综合整治工程,推动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加快推进三道、新政等特色风情小镇建设,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一镇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一批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强化总规指导管控作用,全域统筹,空间管控,合理限制高层建筑,加大对民居民宅的管控力度。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改善地区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统筹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交通扶贫“六大”工程,加快县城外环路、停车场位、公交站点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增加城镇路网密度,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互联互通路网。扩建八村、什玲、加茂35千伏变电站,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打造覆盖全县的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电网。继续实施“光网智能岛”工程,深入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力争实现城乡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完成“保亭气网”工程前期调研及立项,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线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县城东西河等重点内河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整治工程。

(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严格实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落户保亭。继续抓好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公交。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考核目标。

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工程。把山水田林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开展山体生态修复专项行动,修复山体自然风貌,继续开展“绿化宝岛”行动,完成下达的绿化造林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持续开展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从严管控私搭乱建违法行为。开展提升城镇功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棚改安居、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完善公共交通,健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城乡保洁、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园林绿化等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落实“河长制”责任,进一步完善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及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让全县人民喝上安全饮用水。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耕地修复与治理,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继续抓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推进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生态状况监测网络全覆盖。完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损害赔偿制度,探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违法用地规范化、制度化、生态化管控机制。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落实并保障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建立项目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现场办公和督促检查,全面兑现省委、省政府承诺办成的涉及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帮扶、儿童健康保障、提高教育服务保障、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以及惠民演出等方面的十项民生实事,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实施就业技能提升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建立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关心青少年发展,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努力让每个身处困难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保持物价稳定。严格落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继续加强与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抓好1800亩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全面落实保供稳价“菜十条”措施,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稳定和降低菜价。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切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建好县机关幼儿园,启动保城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继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和培养工程,力争创建一批省级标准化学校。优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实施“健康保亭”工程,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好院长好医生”引进工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提升优孕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办好“三月三”、七仙温泉嬉水节、“九·九”重阳节登山健身大赛等民俗节庆活动。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使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加强“诚信保亭”建设,整合和共享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资源,整顿信用秩序,构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信用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保亭文明大行动,倡导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深化“平安保亭”、“法制保亭”创建,打好禁毒三年大会战,依法严打黄赌毒、“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校车校舍、消防安全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县城公墓选址并实施建设,切实解决无序丧葬问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外事侨务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责任追究等必经程序。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在食品药品安全、旅游市场、资源环境、城乡建设管理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依法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资源开发、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按照“五个再砍掉一批”的要求,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实施“一张网”审批到村,坚决打通“放管服”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全面实施政府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制度,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督查问责机制。

三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防止“”问题反弹。继续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把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实干上。

四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廉洁从政贯穿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环境。继续深化预决算公开,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三公”经费支出。加强行风建设,开展行风评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上一篇:先进员工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儿童之家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