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现象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38

移动支付的现象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1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相对于以PC机为主要界面的“有线的电子商务”来说的,它是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的,指通过各种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已悄然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以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成为现代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只有深化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识,充分发掘移动商务的潜力,才能把握移动商务浪潮带来的新商机。从分析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入手,探讨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内容,就可以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三种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商业模式,分别是由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机构主导的,同时支付标准也有13.56MHz频段近距离支付标准、商业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标准等多种,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商业模式显得相当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识别出电子支付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活动流程中的核心地位,重新梳理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的产业链,找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完善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行业法律法规、深度整合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行业标准、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尽快融入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提出大力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发展的政策建议。

2 移动互联网支付环境对电子商务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在线”这件事变成了随时随地,它会将“在线支付”延伸到现实的整个日常生活中,而原本靠计算机网络和网购构建的市场,会彻底变成一个小市场。

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不断提供的便利必然伴随不断累加的功能,人们对支付宝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同时,产品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产品臃肿带来的问题从来都是在五年后显露的。简单来说:如果你将支付宝看作一个交易担保平台,那么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消费其实是不需要担保的;如果你将支付宝看作一个(比网银)更便利的管理现金和支付的工具,那么你会发现,它其实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好用。电子商务广义的来讲,包括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和各通讯方式完成的商品交易活动。此外,还有短信支付、语音支付、USSD和手机上网支付几种远距离支付方式的业务特点以及蓝牙、红外线、RFID、NFC这些近距离支付的技术方式。

3 微信支付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微信自从上市以后,就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打开市场,赢得巨大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但一直以来,微信一直没把自己定位成营销平台,而是以互动交流的功能展现在外界。然而,微信悄然为一部分公众账号开通了在线购物功能,用户可以在微信公众账号内进行购买并完成支付环节,目前支持财付通和银行卡直接支付。也正说明了,微信正在走向电子商务平台路线。

3.1 简单,而不是复杂。简单到甚至连个支付密码居然用6位数字。

3.2 去“第三方化”。微信的功能名叫“我的银行卡”,并没有传达财付通或者微支付之类的品牌名称,而是不断暗示:我这里只是个快捷入口,你使用的就是你的银行卡而已。整个产品的使用流程中,你对微信的感知只有:打开微信、输入微支付密码这两点,微乎其微。

3.3 只做支付,不做担保。微信根本就不需要你把钱交给它保管,它几乎就是一个银行的手机客户端在微信上的应用插件。目前以及可以看到的将来,微信都只会做那些即时发生的不存在信任问题的交易,例如手机充值这样的。

如果微信支付这一步能够走好,那么未来将会变得非常可怕,比如在你出差在外时,所有支付环节都是拿出手机对着票据上的二维码扫一扫来完成的,你不需要考虑交易担保问题,也不需要考虑银行转账啊限额啊什么问题……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对于阿里来说,应当不是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之前一直有恃无恐的可能是两方面:安全(技术)和用户量(网络效应)。可是安全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硬件和系统级的任务(比如锁屏密码、找回手机、iPhone5S的指纹),而用户量……说到用户量腾讯笑得最开心了。

所以现在的情形是:支付宝这个阿里最有潜力的资产(都没舍得打包上市),多少年来看似坚不可摧,现在一转眼的工夫,优势全没了。如果支付宝一家独大,那么它的未来何止千亿美金,可是一旦那些不需要担保的交易被人挖走,支付宝剩下的将只会是一个空壳。

这件事说到底是业务根性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支付宝吗?我手机上玩个捕鱼达人,充值时选择支付方式,话费支付、银行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为什么要用支付宝支付?哦是因为很多人在支付宝里都存有不少钱……可是,人们到底为什么必须把钱放到支付宝呢?直接用银行卡支付不就完了?

支付宝确实大大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它本质上其实是反互联网的――它是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网络支付体验极端糟糕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用户的银行卡和商户之间横插一杠子,让原本点对点的信息(资金)传输,变成了点对支付宝对点,并以此向商户收费,支付宝(除余额宝外的)一切商业模式就建立在这基础上,但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

那么再来看微信,它将站在一个比支付宝更大的市场上,从根本上抹消支付宝建立的无敌商业模式。这一幕我们现在很容易就能在脑中想像得到,因为它叫“颠覆式创新”,几年前360就为我们表演过。

虽然看上去微信对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大威胁,但直觉上,我不认为微信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成,移动IM市场搞不好都还有变数,更何况微信在支付业务上只是万里长征刚迈了半步,拿出手机――解锁――打开微信――支付这样的流程还是很长,将来很可能直接跳出来一个更直接更简单的移动支付工具。但无论如何,微信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具体对象,支付宝危机的本质对象就是移动互联网,没有微信也会有其他人跳出来。

有些人劝阿里走差异化的IM路线,可是就算阿里走运做成了一个亿级用户的IM和微信共存,但来自微信的威胁仍然没有消除。所以阿里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一个成功的社交工具,而是把微信干掉,SNS对阿里不重要,没有微信对阿里很重要。

把时间线放长来看,中国的信用体系迟早完善,银行的用户体验也会慢慢优化,支付宝必将失去生存的根基――除非它转型,比如把自己变成银行。

4 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改变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不在仅仅局限于语音和短信功能,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应运而生,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于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的应用。有专家称,未来,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将改变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也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2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支付,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支付渠道。当然,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关键词:

移动支付;探究

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等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范围,移动支付也朝着金融创新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是集跨行业、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于一身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它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群众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其行业的发展也朝着新常态、新经济的新方向发展与创新。

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产品支付的消费方式。单位或个人利用移动设备和互看网应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以此来做到资金转移的行为。其三大特点: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受现代人们群众的欢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支付使用也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移动支付在当前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较弱

我国的移动支付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主要体现在终端支付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支付设施的分布只是局限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支付的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和支付客户端的有金额限制款项,限制了大额单的金额支付,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支付伙伴之间缺少信任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是银行和自愿利用手机等支付平台的人,但因移动支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支付产品的金额的,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所以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重要的业务对接和贯通产业链条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开展业务,所以加强移动支付的产品互信合作机制。

(三)往来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业应用时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滞留资金,而支付机构很难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仅仅靠银行的监管和调节来保障资金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人民银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制约支付机构的规范行为,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保障资金安全性的操作没有颁发,对支付机构监管没有落实到位。

(四)移动支付宣传没有普及到位

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付款行为,但其宣传力度是大大不够的,现金支付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渠道。所以移动支付要想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刻不容缓。

(五)安全性遭质疑

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的消费手段最关心的便是“安全性”,消费者的忧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安全问题,另一类便是消费者心理忧虑。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也会有忧虑,银行担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金交付,电信运营商则担心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他们之间的合作有阻碍。

三、对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宣传力度的产生作用的认识度,选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消费场所进行宣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认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和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也需要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和好处。加强移动支付的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个消费场所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让移动支付就在人们消费场所,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二)落实移动支付监管

国家应根据移动支付产生滞留资金的原因,修改和制定相关规章法律,以此来具体规范支付机构的操作行为,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移动支付的监管,可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管能力。对违法支付步骤和套取支付金额的支付平台和个人要严以惩戒。

(三)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

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之所以日益成熟,离不开他们建立的健全的法律的支持。所以我国应健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银行承担保护资金安全性的压力。同时还应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消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获取不义之财。健全移动支付规范制度,为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行业奠定安全、和谐环境。

(四)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

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范操作行为和强大的客户源,增强了银行对移动支付合作的信心。主动营造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信任。

(五)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消费者的忧的实际的安全性是能通过客观条件改变的,例如: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的网络修复技术建设、提高设备安全性。其心理的顾忌需要移动支付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同时加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达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但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移动支付监管;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一步一个脚印,落实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计划,使移动支付行业在金融服务业站稳脚步。

作者:温远哲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

参考文献:

[1]黄跃东.影响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应用的因素与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13,10:74-75

[2]李瑞琴.移动支付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5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3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使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标准和结果大致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安全类服务,如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二是社会发展类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科研等;三是基本民生类服务,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四是个人发展类服务,如基础教育、就业服务和文化体育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

一、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一)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制度背景。1995年,为落实中央决策,陕西省实行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上缴中央级收入(占陕西省收入总量50%以上)后,省级财政集中了地方总收入的50%以上,省以下各级财政所剩不多。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城乡发展,陕西省实行了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制度起源。1995年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授权“地方政府根据上级政府有关规定,确定本级对下级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部在2007年《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中再次确认“省级政府拥有省以下财政关系处理的自由空间”。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省政府在不违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决定,是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贯彻和延伸。

3、制度历程。为缓解困难地区财政压力,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在贯彻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陕西省在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民生八大工程”纳入测算依据建立了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订了农村税费改革等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为调动财政困难地区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还建立了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先后实行了“两保两挂”收入上台阶激励奖励办法、“三奖一补”办法以及“三奖三管六保障”激励约束考核办法等。

4、省管县财政体制与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改革后,陕西省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体制。但由于县级财力低下、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管理层级多,省对县的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往往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县乡财政运转困难。2007年,陕西省开始试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生态保护和财政特别困难县的直接扶持力度,实行“六到县”和“五不变”,包括“各项转移支付补助直接到县,市级不再参与县级税收分享,不再集中县级新增财力,市级下放县级的收入损失由省级财政补助,原来市对县的各项补助和配套资金由省财政负担”等内容。

(二)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

1、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规模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中央对陕西省转移支付逐年增长,从2008年的820.8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677.06亿元,年均增长19.6%。在合理分配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同时,从省级收入中拿出资金进行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自筹财力转移支付额从2008年的150.87亿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641.8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省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2008年-2012年,陕西省坚持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支出,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支出,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显著增强,对各地市的转移支付总额累计4911.16亿元。2012年,转移支付总额达到1480.41亿元,是2008年的2.6倍。对地市转移支付总额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从2008年的39.3%提高到2012年的44.5%,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率也逐年快速提高。剔除2011年“两权”价款一次性收入增加较多的影响,对地市转移支付总额占全省财政收入总额的比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是省级收入的2.8倍以上(参见表1)。

2、支付形式逐步调整,结构逐年改善。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快速增长,占比基本稳定。陕西省一般性转移支付从2007年的292.4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11.38亿元,年均增长24.9%。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基本保持在45%;二是专项转移支付增长较快,占比逐年提高。2002-2007年,专项转移支付874亿元,其中2007年达到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2%。专项转移支付占比从2007年40.2%上升到2011年的47.3%,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均增长36.5%;三是税收返还占比小并逐年下降,对转移支付效果影响不大。一方面,陕西省经济相对落后,税收返还基数小,尽管近年来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但在全国总量中的份额依然不超过2.6%;另一方面,税收返还在省以下转移支付比重较小,由2009年的11.5%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7.8%。由于税收返还严重违背了设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初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更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背离,因此,本文以下的讨论主要围绕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二、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研究

(一)基本制度

目前,陕西省一般性转移支付遵照2008年制定的《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专项转移支付往往是一个专项一个制度,如《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

(二)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效果是否显著高效,首先取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否科学严谨。按照系统论和逻辑学理论,如果把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系统内部依循起点至终点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目标的确定性;二是内容的完备性;三是结构的明晰性;四是依据的合理性;五是运行的高效性;六是监督的透明性。

(三)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评价

1、制度目标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偏差。一是制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关于公共服务项目的“扯皮”现象很多,不利于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目标;二是陕西省转移支付的目标仍停留在保证工资和离退休金及时发放,保障机构运转。后者是对公共服务机构的转移支付,而不是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

2、制度体系不完整,缺少具有共性指导意义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转移支付只有针对具体专项的管理办法,缺少关于立项、审批、拨款、监督、考核、评估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专项转移支付政出多门、错综庞杂,极易导致管理混乱和资金效率低下。

3、转移支付项目结构不清晰,存在交叉模糊现象。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不仅包括具有税收返还性质的体制补助收入和结算补助收入,而且包括十几项补助数额相对稳定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二是专项转移支付由政府多个部门立项和审批,往往出现交叉重复现象;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几乎涉及所有的预算支出科目,但在财政决算报表上,仅反映在“专项转移支付”大类下,没有明细项目。

4、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依据不合理。首先,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测算依据不合理,测算依据是财政供养人数,而非公共服务需要和成本;测算办法对地方特殊因素考虑不够,“标准收支”与地方实际收支水平有较大差距;最低财力保障水平补助额按标准财政供养人数计算,不利于精简机构。其次,专项转移支付的立项审批不规范,易出现“寻租”行为和“跑部钱进”现象。此外,费用标准缺乏科学严谨的测算依据,随意性大,客观性差。

5、资金运行效率不高。转移支付资金在各层级间的划拨、分配,易产生截流、挪用或“设置门槛”等现象;对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随意划分,易产生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相互推诿现象,很难进行绩效考核;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立项等问题,缺乏规范科学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标准;困难地区因无力提供配套资金而降低项目设计标准或减少项目内容;由于配套无法到位或资金拨付与项目需要不匹配,资金长期滞留在专户上;专项资金专款他用、多要少用、挤占挪用等现象往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6、管理不透明,监督不到位。一是分配程序和分配结果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充分,易滋生腐败,产生负向激励和逆向调节效应。二是转移支付预算编制不完整。专项转移支付未列入预算,一般性转移支付也往往预算粗略,不便于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多部门管理和立项,缺乏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易形成“真空地带”,造成监管缺位。

三、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适度性评价――基于模型分析

对于陕西省财政转移支付适度性评价,在实证分析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全省数据研究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关系;二是参照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关系,对陕西省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性和适度性进行评价。

(一)研究变量的选取与检验

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本文以上论述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本文选取人均GDP、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三个变量作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变量,其中,人均GDP能够基本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和财政能力,人口密度能够概括反映自然禀赋和公共服务成本差异,财政收支缺口能够反映财力差距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需求程度(参见表2)。

采用ADF检验,对选取指标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收支缺口、人均GDP为二阶单整序列,而财政转移支付、人口密度则为一阶单整序列,不满足建立协整模型的基本条件。因而,本文选择建立回归方程反映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数量关系。

(二)模型的建立

基于陕西省1994-2012年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建立的回归模型和模型的检验结果如下表3。

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的系数是显著的,即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是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因素。虽然人均GDP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在实践中其对财政转移支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予以保留。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高达0.957,可以用模型来反映财政转移支付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三)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性和适度性评价

在理清财政转移支付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基础上,对陕西省10市1区的一般财政转移支付的适度性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一是按照模型计算省级财政对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值;二是对比省级财政对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值和理论值,并进行评价。

对比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杨陵、咸阳、渭南三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足,低于全省均衡水平;延安、榆林两市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明显偏多,高于全省均衡水平;其他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基本适度,与全省均衡水平持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专项转移支付相对较多导致延安、榆林两市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较大;专项转移支付相对较少是杨陵、咸阳、渭南三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议

(一)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以追求GDP增长为任务”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转变。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依照事权决定财权的原则,按照法律规定、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逐步规范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以制度、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消除上级政府随意变更下级政府事权的现象。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通过纵向转移支付实现地区间横向适度均衡,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

(二)制定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制度应明确规定专项转移支付立项、审批、资金测算方法、监督管理、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等重要事项。同级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专项转移支付均纳入制度统一管理。财政部门是各项专项转移支付的统一管理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审核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与财政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审批、考核和评估。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

(三)重新确定三类转移支付具体项目

一是体制补助收入和结算补助收入纳入税收返还类转移支付;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仅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三是原归类一般转移支付的各项比较固定的专项收入应明确纳入专项转移支付管理。财政部门作为专项转移支付的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确定项目类别、统计口径和信息披露。

(四)建立全省统筹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规范资金分配依据

一是确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将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纳入全省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内,使不同市区的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能享受国民待遇;二是充分考虑地方特殊因素对服务项目的需求和对服务成本的影响,编制具体项目标准和经费标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事权,并将其上升到制度和法律的层面;三是科学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程序、依据和测算方法。根据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人口差异、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经费标准以及财力缺口,确定适度的转移支付规模。

(五)多措并举,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一是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深入推广“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现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市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县级财政;二是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的转移支付模式。财政部门应统筹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避免出现项目重叠,资金重复投入现象;三是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考评,完善省、市、县联动的奖、补、罚考核机制。

(六)加强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管理和监督考核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4

【关键词】“以钱养事” 转移支付 农村公共服务

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推行税费改革以来,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财政“空心化”的趋势,使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职能缺位现象更为严重。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湖北省率先进行了农村公共服务“以钱养事”的体制改革,开始对以乡、镇、站、所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推行了以建立“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然而,湖北省在“以钱养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现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是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解决地区公共服务不均衡所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1、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撑和保障,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如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的主要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或者相应的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规定,使得转移支付制度在施行的过程中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客观上降低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决策和运作的民主性和规范性。

2、支农资金支付形式的不确定性

在“以钱养事”这一机制中,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专项用于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以及上级拨付的其他农村公益性服务专项资金作为“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重要的资金来源,这种把本身就因为支农项目的不确定性并具有波动性的“农村公益性服务专项资金”作为“以钱养事”的资金来源,对资金的数额、支付的时间及方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得“以钱养事”的资金来源具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3、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

根据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有效率的转移支付一般采取的是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转移支付体制,而我国一直采用单一的纵向逐级传递式模式,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这种单一的横向缺失的转移支付模式不仅不利于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而且因为资金来源的有限,也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转移支付中支农资金流经的渠道过长

我国目前有五级政府,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政府层级最多的。这种层级过多的政府结构增加了财权事权划分的难度,影响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而且,我国转移支付的支农资金从中央划拨开始,要流经每一级政府,每一级政府都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办事委员会来分析决策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这样, 每一环节的办公费用都会消耗一部分资金。同时资金流经的渠道过长,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金在拨付流通过程中缺失现象严重,大大增加了资金流动的成本。

5、资金划拨方式不合理

湖北省政府规定,农村公益性服务的项目经费应该根据合同规定,按时间、工作进度拨付,财政部门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将经费直达给承担服务的主体,保证专款专用。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不少乡镇却将拨付到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由“拨付制”改为“报账制”。而且不少县级财政部门不按政策规定将服务经费直接拨给服务主体,而是将服务经费拨付到乡镇财政,再由乡镇财政发给承担服务的主体,这样不仅造成乱报账,而且使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到位不及时,甚至被挪用、挤占。

6、资金管理主体错位,管理过程不透明

我国现行的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十分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主体错位。转移支付资金是村级组织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 而镇级农经中心是集体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 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方案应当由农经中心编制或农财共同编制, 报市农经、财政部门共同审核。这样才能避免应属财政列支的费用转嫁成为农村负担。但是,在转移支付的资金到达地方的时候,很多乡镇把已分配给村级使用的转移支付资金仍视作财政资金直接交由乡镇财政所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运行,乃至于资金的分配、使用、核算等与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基本不沾边。二是管理不透明。在很多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原则、分配额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一直实行内部操作,公众乃至下级管理主体都一概不知。特别是有的地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者与所有者分离。具体落实到一个村,对于转移支付的资金应分配多少,实际分配了多少,分配下来的资金用了多少, 用在了哪些项目上,最后是结余还是透支等等问题村民乃至村委会都一概不知,根本无法监管。

二、与“以钱养事”相配套的转移支付制度要求

1、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本质要求

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力均衡的基本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财政体制的公平与效率。特别在农业税取消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是保障村级工作正常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更是保证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柱。所以,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体制是我国财政体制的本质要求。

2、“以钱养事”要求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按照“以钱养事”中“钱随费走,费随事留”的新理念要求,将原来按“七站八所”的人头数所拨付的资金改为按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项目的多少来拨付经费。这样,“钱”就成了这一新机制成败的关键。按湖北省政府的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专项用于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以及上级拨付的其他农村公益性服务专项资金是“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从2006年起,省级财政每年筹措一亿元资金,对实行以“钱养事新”的乡镇“以奖代补”,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公益性事业发展。由此可见,转移支付资金是“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的重要资金来源,完善转移支付体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的客观需求。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一新机制实施的成败。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提高“以钱养事”中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措施,追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状态,对于“以钱养事”这一新机制的推广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以钱养事”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措施

根据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转移支付体制中的经验,要有效地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效率,不仅需要建立关于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资金来源方式、拨付渠道、管理方式以及支付方式。

1、明确、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转移支付本来就关系到国家财力在各级政府间的流动,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分配形式。具体到 “以钱养事”这一涉及项目众多、管理主体复杂的措施的落实上,规范化、法制化就成为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只有以法律的形式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使用等环节加以规范和协调,用法律把公共财政体制中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原则、资金划拨形式、划拨标准等明文规定下来,从制度上保证资金的使用,才能避免这一机制在运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性,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金的来源、流通和实施环节是关键

(1)明确多方面的资金来源。目前中央财政负担过大,我国工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只有在纵向转移支付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横向转移支付体制,才能在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加大对“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落实,使城市和农村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2)适度合理的资金拨付层次。据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转移支付的资金在拨付的过程中,经过的层次越少,越能防止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的流失,保证资金最后足额落实到“事”上。

(3)采取账户直达的“拨付制”的资金划拨方式。目前在公共财政体制里,比较常用的资金划拨方式有两种,报账制和拨付制。前者是提供服务的主体在实施完职责范围内的项目后,凭相关的发票等有效证明领取所需资金的一种方式;后者是服务主体在项目开始时就被给予了相应的资金。在公共服务的这一特殊领域,采取账户直达的拨付制的资金划拨方式,不仅能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而且能有效的避免在报账过程中的寻租现象。因次,在拨付公共服务项目经费时,应由相关部门根据有关预算标准将项目实施所需一定比例的资金用账户直达的方式,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服务人员个人账户上,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资金管理主体明确、过程透明。转移支付的资金要落实到具体的支农项目中,只有明确管理主体,并把使用资金的每一个过程 、每一个环节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才能做到既让农村公共服务的主客体放心,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特别是在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两个方面要公开透明,同时实行资金专户管理 ,把资金总额 、拨付标准向社会公开,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资金无截留和挪用,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构建“以钱养事”转移支付制度的路径选择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目前转移支付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比较滞后,人为因素影响大,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性等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保证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一是全国人大应制定专门的转移支付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收入权利,在此基础上确定转移支付的规模、责任主体、转移支付的具体形式、支付渠道等;二是地方政府应制定关于地方专门的转移支付法规,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管理主体、支付形式等加以明确规定,保证转移支付制度在地方的实施。

2、逐步建立城市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体制

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转移支付的资金都是单一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中的一部分,资金来源单一。在这方面,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纵横并举的转移支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我国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城市工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而农村发展滞后、两者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国应在逐步建立东部对西部、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从而在不增加中央财政压力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3、减少转移支付中支农资金流动的中间环节

中间环节过多,项目资金层层延压,最终实际到达村里的资金所剩无几。因此对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资金,应由中央按照相关比例要求直接拨付到各省,再由省到县,由县根据项目使用要求,采取账户直达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拨付到服务主体个人账户,缩短中间拨付渠道,防止被挤占、挪用和代扣现象的发生。

4、建立“拨付制”的资金拨付方式

为保证用于农村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的资金足额、及时拨付给服务主体,应加强对乡镇政府把转移支付资金由“拨付制”改为“报账制”现象的整治。公共服务资金的管理主体应在项目审批确定后,按预算要求,在项目开始时就用账户直达拨付相应的资金给服务主体,确保农村公共服务资金的及时到位,有效防止乱报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建立明确而透明的资金管理体制

(1)明确管理主体,搞好分工协作。可采用由专门独立的机构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管理的方法,对转移支付中的支农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建立专户按照规定的额度和期限将转移支付的资金拨付给乡镇农经部门,由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主体,设立转移支付的核算专页,单独核算,而乡镇政府的其他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不得参与资金的管理,只赋予其相应的监督权。

(2)建立支农资金公开透明的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将支农资金的分配原则及分配方式向各级政府及公众公开,让地方明白应该分配多少资金、按什么标准分配,方便地方主体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对分配下来的转移支付的资金金额、用途等,都应向村委会和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保证资金的使用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敏: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分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24卷第3期.

[2]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试行意见.鄂办发[2006]14号文件.

[3] 各级综改办要切实发挥对“以钱养事”资金的管理监督作用.鄂办发[2007]17号.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5

【关键词】移动商务,青年群体,使用意向,比较研究

一、引言。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带来商业形态的创新。伴随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移动通讯网络为基础的新商务模式——移动商务开始出现。由于移动通讯技术与现代商业模式的不断融合,产生出了基于互联网的许多新产品、新服务,伴随出现了许多新时尚、新思潮。这些正好契合了作为青年人的社会心里需求。本研究以我国青年人为研究对象,考虑我国青年人的地域差异问题,进行东西部典型地区的比较研究,从中得出移动商务增值服务使用意向影响关键因素与我国青年使用的特征,以期从青年群体的消费特征趋势把握、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行为规范等角度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选择。本研究尝试将研究对象按照典型地域分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并以现代青年群体为样本,对两个群体进行比较研究。选取的地域为东部——上海市,西部——重庆市。问卷的设计包括六部分,包括移动增值服务认知情况、移动增值服务感知风险、增值服务使用意愿、消费者个人创新性、未使用移动支付原因以及个人基本信息等。

(二)调查对象选择与数据收集。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于2011年4月在重庆与上海分别进行,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12份,上海市205和重庆市各207份。剔除内容不完善问卷并考虑到比较研究方便,上海市和重庆市的问卷纳入统计的均为200份。

(三)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统计主要采用了EXCEL2003进行,按照研究指标设计分别对上海市和重庆市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为如下部分:移动支付认知情况衡量主要有移动支付便利性情况与移动支付便利性种类两大指标,比较情况分别见图1与图2:

由数据可得,上海地区和重庆地区的调查者对移动增值服务的认同度都比较高。特别是上海地区。有60%的参与调查者认为使用移动支付会给生活带来便利。这一点一方面反映了移动商务作为新技术的产品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作为青年群体,追求新时尚、新思潮的思想正好契合在新技术的产品中。

使用移动增值服务对生活带来方便类型为多选题,由数据可得,上海地区和重庆地区的调查者对使用移动增值服务带来生活方便认同度差异不大。从对比角度来看,重庆市青年的移动商务使用渴望程度还要略高,但比起上海市不明显。 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地区,移动商务确实在青年心目中感觉到很方便。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的衡量主要有移动支付风险来源与使用移动增值服务需求缺陷两大指标,比较情况分别见图3与图4:

由数据可得,上海地区和重庆地区的调查者对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的衡量认同度差异不大。上海市略高于重庆市,但不明显。这可能与上海市青年使用移动消费的数量与频率较高有关系。

青年用户担心的移动支付的风险调查,现在主要的问题有:在操作过程中操作障碍较多,移动支付的方便性得不到体现。如上海地区有76%的调查中担心移动网络频宽不足或信号不稳定会让我无法即时使用移动支付,重庆地区也有有66%的调查中担心移动网络频宽不足或信号不稳定会让我无法即时使用移动支付,

两地青年均对移动商务使用较为认可,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的移动运营商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在移动产品的生产与创新、移动支付的场地、设备购置上以及消费金额的划定等方面均做了限制,这一点也限制了重庆市青年对移动消费的热情。上海地区和重庆地区的调查者对未来的12个月内,是否会使用新推出的移动支付认同度有一定差异。上海市低于重庆市,且较为明显。由前面的问题可知,重庆市的青年的移动消费热情受到当地移动运营商的部分限制,因此如果考虑给他们新业务的使用,他们体现的热情较之上海市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上海市的青年对移动消费种类、特征相对较为了解,不会盲目选购新业务。

三、结论

通过移动商务增值服务理论研究与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实证研究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青年群体移动商务增值服务使用意向的三大结论:消费特征中存在“马太效应”,消费观念中存在明显的“娱乐心态”,消费行为被地区经济差异放大。

参考文献:

[1]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电商服务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综合专业秘书

作为一项典型的功能型应用,移动支付与视频、阅读等内容型应用存在较大差异,很难以独立的业务形态存在,更好的选择是作为插件生长在特定业务中。

马年春节,至少有两件事让移动支付这个“准新兴事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一是春晚广告PK大战中互联网大佬们对移动支付表达了强烈兴趣,二是迅速红遍社交网络的“抢红包”游戏让人们体会了一把移动支付的魅力。数据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那么,为什么说移动支付会进化为基础插件并成长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王者?为什么说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入口级产品?为什么说国内的移动支付更容易成功?且让我们一一破拆,聊聊移动支付的那些事儿吧。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是指通过“刷手机”坐车、买东西等;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或借助支付工具进行支付。

1 为什么说移动支付会成长为移动互联

网下一站的王者?

作为一项典型的功能型应用,移动支付与视频、阅读等内容型应用存在较大差异,很难以独立的业务形态存在,更好的选择是作为插件生长在特定业务中,尤其是社交软件等平台级业务上,借助平台聚集人气的能力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用户。因此,移动支付更有可能的演进方向是进化为互联网服务的基础插件。

在互联网深入改变生活的今天,判断一个产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物品的替代。类似于智能手机对于手表、MP3、掌上游戏机等传统消费品的替代,移动支付以其便利、安全等特性受到广泛青睐,势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钱包的替代者。

在国内市场,中国正在加速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多样化的消费环境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业态的成熟。另外,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阶层正在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消费能力正在不断上升,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将深刻影响未来消费业的走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型服务需求将被充分激发。

综上,移动支付将进化为互联网基础服务插件并成长为下一站王者。

2 为什么说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入

口级产品?

当移动支付遇上大数据,可挖掘利用的想象空间巨大。以信用评估为例,传统银行业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沟通成本完成授信,甚至要为评估不当的风险买单,建立一套完备的信用评估体系较为困难。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工具可以将交易主体的数据(如企业的资金往来、应收款项等)清晰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可更为方便地掌握用户需求。

移动支付与大数据碰撞产生的实用业态很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支付所需的资金将被沉淀下来,当用户基数足够大时,沉淀下来的资金总量也将十分可观。据测算,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里,微信红包可形成60亿的资金流动,日沉淀资金保守收益为420万元,若30%的用户没有选择领取现金,那么其账户可以产生18亿的现金沉淀。巨额的现金沉淀将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

因此,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入口级业务。

3 为什么说国内的移动支付更容易成功?

从国内互联网发展史看,以腾讯为代表的“先抄后超”模式盛行。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领域,中国却似乎走在了世界的前面。红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让各种“宝”迅速掀起了一股颠覆传统银行业的力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国家对银行利率的监管政策让银行“躺着也能把钱赚了”,居高不下的存贷差盈利能力对互联网从业者形成了巨大的诱惑,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将大大加速移动支付的业务普及和成熟。

因此,国内的移动支付相对更容易成功。

4 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广阔,并已逐步完成市场导入,步入快速发展期。产业链各方凭借自身优势资源进入市场,力争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复杂、环节众多,涉及到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平台提供商、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商家等多个角色,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每个角色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难由一个环节引领整个产业链。移动支付国标尚未具体出台,支付标准仍存变数,标准不出台将继续抑制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仅能凭借企业“跑马圈地”的速度来决定移动支付未来的商业形态。同时,由于支付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其中客观存在的支付模式、身份验证、支付终端(手机)的安全性、移动支付各环节的法律保障仍有待健全,可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另外,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使用借记卡、信用卡等进行消费交易,因此移动支付要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仍需一个习惯培养期。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 互联网 电子商务 电子支付 发展

1 概述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相对于以PC机为主要界面的“有线的电子商务”来说的,它是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的,指通过各种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已悄然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以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成为现代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只有深化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识,充分发掘移动商务的潜力,才能把握移动商务浪潮带来的新商机。从分析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入手,探讨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内容,就可以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三种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商业模式,分别是由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机构主导的,同时支付标准也有13.56MHz频段近距离支付标准、商业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标准等多种,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商业模式显得相当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识别出电子支付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活动流程中的核心地位,重新梳理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的产业链,找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完善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行业法律法规、深度整合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行业标准、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尽快融入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提出大力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电子支付发展的政策建议。

2 移动互联网支付环境对电子商务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在线”这件事变成了随时随地,它会将“在线支付”延伸到现实的整个日常生活中,而原本靠计算机网络和网购构建的市场,会彻底变成一个小市场。

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不断提供的便利必然伴随不断累加的功能,人们对支付宝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同时,产品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产品臃肿带来的问题从来都是在五年后显露的。简单来说:如果你将支付宝看作一个交易担保平台,那么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消费其实是不需要担保的;如果你将支付宝看作一个(比网银)更便利的管理现金和支付的工具,那么你会发现,它其实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好用。电子商务广义的来讲,包括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和各通讯方式完成的商品交易活动。此外,还有短信支付、语音支付、USSD和手机上网支付几种远距离支付方式的业务特点以及蓝牙、红外线、RFID、NFC这些近距离支付的技术方式。

3 微信支付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微信自从上市以后,就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打开市场,赢得巨大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但一直以来,微信一直没把自己定位成营销平台,而是以互动交流的功能展现在外界。然而,微信悄然为一部分公众账号开通了在线购物功能,用户可以在微信公众账号内进行购买并完成支付环节,目前支持财付通和银行卡直接支付。也正说明了,微信正在走向电子商务平台路线。

3.1 简单,而不是复杂。简单到甚至连个支付密码居然用6位数字。

3.2 去“第三方化”。微信的功能名叫“我的银行卡”,并没有传达财付通或者微支付之类的品牌名称,而是不断暗示:我这里只是个快捷入口,你使用的就是你的银行卡而已。整个产品的使用流程中,你对微信的感知只有:打开微信、输入微支付密码这两点,微乎其微。

3.3 只做支付,不做担保。微信根本就不需要你把钱交给它保管,它几乎就是一个银行的手机客户端在微信上的应用插件。目前以及可以看到的将来,微信都只会做那些即时发生的不存在信任问题的交易,例如手机充值这样的。

如果微信支付这一步能够走好,那么未来将会变得非常可怕,比如在你出差在外时,所有支付环节都是拿出手机对着票据上的二维码扫一扫来完成的,你不需要考虑交易担保问题,也不需要考虑银行转账啊限额啊什么问题……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对于阿里来说,应当不是没有预见到这种情况,之前一直有恃无恐的可能是两方面:安全(技术)和用户量(网络效应)。可是安全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硬件和系统级的任务(比如锁屏密码、找回手机、iPhone5S的指纹),而用户量……说到用户量腾讯笑得最开心了。

所以现在的情形是:支付宝这个阿里最有潜力的资产(都没舍得打包上市),多少年来看似坚不可摧,现在一转眼的工夫,优势全没了。如果支付宝一家独大,那么它的未来何止千亿美金,可是一旦那些不需要担保的交易被人挖走,支付宝剩下的将只会是一个空壳。

这件事说到底是业务根性的问题:我们真的需要支付宝吗?我手机上玩个捕鱼达人,充值时选择支付方式,话费支付、银行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为什么要用支付宝支付?哦是因为很多人在支付宝里都存有不少钱……可是,人们到底为什么必须把钱放到支付宝呢?直接用银行卡支付不就完了?

支付宝确实大大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它本质上其实是反互联网的――它是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网络支付体验极端糟糕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用户的银行卡和商户之间横插一杠子,让原本点对点的信息(资金)传输,变成了点对支付宝对点,并以此向商户收费,支付宝(除余额宝外的)一切商业模式就建立在这基础上,但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

那么再来看微信,它将站在一个比支付宝更大的市场上,从根本上抹消支付宝建立的无敌商业模式。这一幕我们现在很容易就能在脑中想像得到,因为它叫“颠覆式创新”,几年前360就为我们表演过。

虽然看上去微信对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大威胁,但直觉上,我不认为微信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成,移动IM市场搞不好都还有变数,更何况微信在支付业务上只是万里长征刚迈了半步,拿出手机――解锁――打开微信――支付这样的流程还是很长,将来很可能直接跳出来一个更直接更简单的移动支付工具。但无论如何,微信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具体对象,支付宝危机的本质对象就是移动互联网,没有微信也会有其他人跳出来。

有些人劝阿里走差异化的IM路线,可是就算阿里走运做成了一个亿级用户的IM和微信共存,但来自微信的威胁仍然没有消除。所以阿里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一个成功的社交工具,而是把微信干掉,SNS对阿里不重要,没有微信对阿里很重要。

把时间线放长来看,中国的信用体系迟早完善,银行的用户体验也会慢慢优化,支付宝必将失去生存的根基――除非它转型,比如把自己变成银行。

4 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改变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不在仅仅局限于语音和短信功能,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应运而生,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于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的应用。有专家称,未来,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将改变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也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因此,3G时代的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工具的应用为基础,由移动通讯设备和无线上网技术为支撑所构成的移动电子商务体系。随着3G的上线推广,我国电信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电子商务活动也将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移动支付技术和应用也将快速发展。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移动支付,将越来越凸显出网络技术移动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消费应用社会化和产业链条联通化的趋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电子商务的研发与应用[J].电信建设,2001(02).

[2]高丛.电子货币支付方案的比较及我国电子货币支付的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3]王欣.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剖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4]电子商务课题组,王诚庆,荆林波,夏杰长,夏先良,赵萍,杨铁山.关于B2B商业模式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0(10).

[5]王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移动支付的现象篇8

“如牌照时代”的第三方支付从来不缺乏并购的可能性。

其理由是,在众多企业跑马圈地、快速拓展市场的情势下,并购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已经获牌的企业,其并购动机主要来自于市场扩张的需要,业务范围不同的企业进行战略合并,以扩展线下支付、预付费卡、国际支付等业务区域。另外,面对高成长性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资本的逐步介入将不可避免,未获牌照企业出于支付牌照的制约,反向收购已获牌照的支付企业也并非不可能。

而2011年下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内发生的两起并购案例也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考虑到不少重量级企业纷纷进入支付领域,有业内人士就此判断并购的大幕已经拉起。伴随而来的问题是,想象当中的并购浪潮何时会来到?

市场融合加速

在三批牌照落地半年之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愈加清晰起来。经过了2011年的飞速发展,尽管业内各家各自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但多种终端、多种业务并存的平台化支付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截止2011年底,已有101家支付企业获取牌照,这些企业涉及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众多业务领域。随着政策地位的确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得以在横向层面拓展更多的服务行业和领域,同时实现在不同业务领域产业链上的纵深拓展,为企业创造出新的盈利增长点。

盛付通CEO王静颖对本刊记者表示,盛付通将在母公司盛大集团支持下开展全方位的支付服务。“依托盛大集团已有的用户资源,服务各行业和领域商户,提升整体互联网支付规模。”目前盛付通的支付业务涉及B2C购物、数码通讯、票务、商业服务、彩票、直销等多领域商户。

“支付企业都希望为客户特别是个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支付宝副总裁樊冶铭认为。他同时也表示,除了目前已经涉及的网络购物、水电煤缴费、投资理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外,支付宝还会继续扩大服务范围,最终将涵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支付企业之所以认同这种多元化战略,与支付行业诱人的成长前景不无关系。第三方支付行业被认为拥有中国未来数年最富想象力的市场空间:在目前可以进入的领域,生活类支付是数千亿市场,商务类支付是数万亿市场,而金融类支付则是数十万亿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连续三年实现100%的增长速度,2011年增幅更是高达118.1%,交易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大关。

从支付企业角度出发,全新的支付领域意味着全新的市场机会,尚未开发的市场空间更是不能轻言放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横向介入新领域几乎是所有大型支付企业的共同方针。在牌照发放后,拉卡拉对收单业务市场的进军,财付通对保险代销等业务的切人,支付宝先后渗透航旅和基金支付领域,无不说明支付企业向多元领域扩张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无论是网游、电商等传统领域,还是金融、理财等新兴市场都不再是以往一家独大的局面,市场融合不断加速。

无牌企业面临“洗牌”

在这种态势下,各家公司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所有人都会想到,快速跑马圈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收购。

2011年9月,支付宝宣布全资收购澳大利亚的安卡国际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安卡支付。而一周前,获得牌照的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与福建信和通公司“佰通卡”的并购。“佰通卡”业务由双方共同发行受理。但鉴于支付宝的行业地位,前者在第三方支付业内更引人注目。

“通过此次收购,我们不仅可以引入有着丰富经验的安卡支付团队,还可以服务国际著名的航空公司,并与我们自身的业务整合,将支付宝的跨境业务带人一个全新的高度。”樊冶铭表示,航旅支付包括国际航旅支付是支付宝一直关注的市场,预计今年支付宝接人的境外航空公司有望超过20家。“国际航旅市场会是支付宝探索跨境业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促成此次收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卡集团属于外资,按照获牌要求,必须100%为内资企业,因此安卡支付已经失去了角逐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可能,只能通过并购交易获得回报。

易观国际报告预计,未来资本市场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将进一步活跃,—方面将有更多的外来资本注入第三方支付行业,另一方面支付企业为了获得线上线下的支付能力将会对业内企业开展横向和纵向兼并。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牌照时代,兼并与合作不可避免:拿不到牌照的小企业可能会被拿到牌照的大企业收购;或者几家获得不同支付牌照的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业务互补。比如,预付卡受到一定的区域限制,有可能企业通过合作并购完成跨区域联合。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约300多家,其中有2/3的企业尚未获得牌照。这些企业无论是否还能拿到牌照,市场的先发优势已经失去,如此一来,与已拿牌或有资质企业合作,又或者被收购无疑是一条出路,而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也将被有牌照企业迅速瓜分。易宝支付CEO唐彬表示,拿到牌照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必然将有整合发生,预计将有一半的支付企业会退出,而易宝支付也正在寻找收购对象。新领域新初会

对于企业来说,选到一个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不容易。樊恰铭透露,支付宝对于并购有三个原则:一是并购的业务是不是与支付宝现有业务契合;二是并购的业务是不是对用户有利;三是并购是不是对并购的业务本身有促进。而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周晔则看重,并购目标是否和汇付天下“让资金转起来”的公司战略一致,并能够实现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快速扩张。

但眼下第三方支付业内的并购案例并不会频频发生。鉴于央行的牌照发放还未结束,众多中小支付企业还拥有一线生机,大规模的并购浪潮直接受制于政策因素,预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2012年还不会到来。

同时由于市场空间巨大,小型支付公司不会完全缺乏竞争平台。王静颖认为,支付行业所涉及的领域遍布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差异化。“支付公司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服务,只要合理利用资源,在业务、技术以及服务上不断实现创新,有效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就有可能在支付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个看得见的潜在市场就是移动支付。在线上支付格局初步已成的状况下,移动支付将会是第三方支付下一个竞争重点。目前,多家支付企业推出移动支付战略及产品。支付宝推出手机应用内支付以及手机条码和二维码支付,通过在线技术进军线下市场;快钱推出基于“快+”平台的手机支付战略;汇付天下首期投入1亿“Asi@”移动支付战略,全面进军移动支付市场;同时中国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布局移动支付市场。

上一篇:病理学评估范文 下一篇:农业发展问题及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