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2:38

地理信息研究

地理信息研究篇1

关键词:云计算;地理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269-03

地理信息数据是用来表示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是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性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的总称[1]。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已从专业领域应用拓展到面向大众和政府部门,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获取、访问、传播、复制更为便捷,导致严重违法、侵权行为屡禁不止,而部署规范的保密设备成本较为昂贵,因此,切实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特别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成为摆在地理信息从业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信息数据的处理需求从单机处理逐渐转向网络处理,传统模式下的C/S及B/S架构的部署结构已经不能满大量的数据处理需要,计算模式逐步经历并行计算、集群计算、网格计算并向云计算转型。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本文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针对云技术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部署及效益展开综合研究,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一、云计算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界定

云计算提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Google、Microsoft 和IBM等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员,积极地研究和部署云计算,并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但是关于云计算的概念目前尚未统一,较为广泛认同的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的即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取服务的业务模式[2]。

(二)分类与特征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使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按照云资源共享的范围,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3]。云计算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以网络为中心、服务可计量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三)架构体系

云计算架构的底层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软件的系统和管理平台,包括一组部署管理软件、虚拟化组件和云计算管理系统;第三层为云计算提供的各种虚拟机;最上层是虚拟机的组合形成了各个具体的云计算使用中心,也完成了各中心对计算资源的动态和虚拟分配[4]。

二、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云计算的出现为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使用的发展。

(一)数据采集

通过一个基于云的地理信息采集软件来将每一个终端采集来的数据信息上传到云存储中,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便捷性和数据的实时现势性。

(二)数据存储

传统的方式是将地理信息存储分散的服务器或计算机上,数据往往难被有效的利用。在云技术中,可针对地理信息数据庞大、冗杂的特点,可通过云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为用户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解决海量数据动态存储的问题,还能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三)数据更新

地理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提高数据的实时性、现势性对数据质量意义重大。云技术允许所有被授权的云用户都从云终端上下载实时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地理数据准确性、实时性,实现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使用。

(四)数据使用

云用户只要连接云终端就能用一台普通PC机(客户端)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了地理信息数据使用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部署模式

综合云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现实工作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部署方案,建立一套地理信息云平台,将云计算更好地应用到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一)现状与需求

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国土、房管业务数据的管理应用部门,我们在日常工作已建立了一套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局域网络,为每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安装保密机箱,但是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仍在诸多不便。

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云平台,实现如下目标:(1)网络安全:平台必须运行在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独立网络中,防止外部黑客通过互联网对平台进行网络攻击或数据窃取;(2)数据监管:数据存储不依附于本地终端,所有数据都在服务器端集中操作,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数据在终端的丢失危险;(3)数据备份机制:建立统一的存储备份体系,在数据遭到破坏后能还原到完整状态,确保数据安全;(4)访问控制:能够在平台内设置授权访问规则,不允许网内的非法授权访问平台数据;(5)提高现有硬件利用率:平台能够把现有网络硬件进行整合,而不需大量购买额外的硬件设备,从而节约成本;(6)弹性的运行资源调度:能够根据系统运行压力,在系统资源不够应付访问压力的情况下,自动调度空余的计算资源给压力较大的用户。

(二)部署方案

1.平台选型

当前在私有云领域比较成熟的平台有IBM 公司的Blue Cloud,甲骨文公司的VDI平台以及VMware平台。VMware是一个通过桌面到数据中心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来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确保业务持续性、加强安全性。结合经济和技术考虑,采用VMware方案部署地理信息私有云平台。

2.整体架构

本次平台部署选用VMware私有云平台,采用all-in-one的部署方案把所有私有云软件都安装在一台服务器,整体架构如下:

3.资源配置

将现有计算机资源整合到云端,管理员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合理分配资源,具体资源分配情况(见下表):

(三)运行情况

经部署调试,地理信息云平台运行稳定,计算机资源经过整合优化后运行能力提高,数据统一存储于服务器,通过建立备份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提高数据使用便捷性。

四、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将云计算应用到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实现如下效益:

(一)基础架构效益

充分发挥服务器计算资源,将原来用于业务环节的各类服务器的计算利用率,预计可将计算资源利用率提高70%~200%;更短时间、更少IT人员保障业务高可靠性;将原来过多的物理服务器整合到更少的服务器的虚拟环境中,节约空间,提高整合比。

(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为:(1)降低能耗: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使新的硬件支持老的应用;现有硬件可以支撑更多硬件,节省电力、制冷成本;(2)降低成本:用虚拟架构在将来准备上的新应用,不必再单独采购新的物理服务器、PC机;推迟购买新的物理硬件,节约硬件成本重复投入;(3)降低运维成本:由于服务器数量的减少以及PC机的取消,将降低运维的复杂度和成本;(4)降低终端成本:员工办公环境机器成本,并通过动态授权,减少软件的授权费用。

(三)运维管理效益

传统方式下,运维成本非常高。如果一台物理服务器损坏了,从恢复到业务正常上线最少要花费几小时,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而虚拟化之后,可以在数分钟之内恢复业务到正常状态,对于业务部分的服务器来说更为重要,从而解决了管理的时间与成本,提高了业务的可靠性。同时,由于PC机的取消,原来用以维护PC机故障的工作得以消失,会大大减轻低端运维的工作量,降低运维难度。

(四)应用效益

可以在网络通达的任何时间、地点安全地访问桌面,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借助基础架构―服务器虚拟化,将新员工或老旧物理机器换为虚拟机,可将碳排放量降低80%之多,节能60%以上;由于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中,用户终端上不存储任何文档与数据,从而避免了数据信息泄密的发生。

综上所述,云计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广泛,模式日渐成熟,提高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的同时,在架构效益、经济效益、运维效益、应用效益等方面较为显著,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戴金英.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J].城建档案,2010,(6):23-24.

[2] MELL P,GRANCE T.NIST SD 800-145,The NIST di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S].Gaithersburg,MD:NIST Special Publication,2011.

[3] 钟晨晖.云计算的主要特征及应用[J].软件导刊,2009,(10):3-5.

地理信息研究篇2

摘要从结构功能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并且对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如面向对象技术、三维技术、图象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作了简要介绍.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空间数据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信息的诸多类型中与空间相关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三维空间中的万物无不与空间位置相关,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空间相关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GIS技术在国防、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和保护等与国民经济乃至国家命脉相关的重要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高科技热点之一[1].国家科委将其列入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MAPGIS,VIEWGIS,CITYSTAR,GEOSTAR等一批优秀国产GIS软件已经开始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内GIS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将侧重从GIS技术的角度讨论GIS的定义、研究内容及研究动态.1.GIS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1GIS的定义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要给出GIS的准确定义是困难的,因为GIS涉及的面太广,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就不同.通常可以从4种不同的途径来定义GIS[2].(1)面向功能的定义.GIS是采集、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系统.(2)面向应用的定义.这种方式根据GIS应用领域的不同,将GIS分为各类应用系统,例如土地信息系统、城市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3)工具箱定义方式.GI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这种定义强调GIS提供的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工具.(4)基于数据库的定义.GIS是这样一类数据库系统,它的数据有空间次序,并且提供一个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操作集合,用来回答对数据库中空间实体的查询.我们认为,虽然GIS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但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见图1);因此,可以这样定义:GIS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虽然GIS使用了地图、可视化、数据库等技术,但与CAD系统、计算机地图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均有很大的区别.CAD系统提供交互式的图形处理功能,以辅助象建筑、VLSI等人造对象的设计,其主要特点是设计者与计算机模型的交互.目前许多CAD开始支持对象的非图形性质,而GIS处理的数据大多来自现实世界,较之CAD的人造对象更为复杂,数据量更大.另外,CAD中的拓扑关系较为简单.更重要的是,GIS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分析,CAD这方面的功能要弱得多.计算机地图系统侧重于数据查询、分类及自动符号化,具有辅助设计地图和产生高质量矢量形式的输出机制.它强调数据显示而不是数据分析,地理数据往往缺少拓扑关系;另外,它与数据库的联系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查询.数据库系统是各种类型信息系统的核心.通用数据库侧重非图形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其图形查询与显示功能极为有限,其数据分析功能也很有限.然而,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在GIS中广泛采用,成为GIS的核心技术.由此可见,GIS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GIS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下面我们从输入、存储、操作和分析、输出4个方面来讨论GIS的研究内容.1.2GIS的研究内容(1)输入.地理数据如何有效地输入到GIS中是一项琐碎、费时、代价昂贵的任务,大多数的地理数据是从低质地图输入GIS.常用的方法是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的主要问题是低效率和高代价;扫描输入则面临另一个问题,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如何变换成GIS数据库通常要求的点、线、面、拓扑关系属性等形式.就这一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而言,全自动的智能地图识别短期内没有实现的可能;因而,交互式的地图识别是矢量化方法的一种较为现实的途径.市场上已有多种交互式矢量化软件出售.目前GIS的输入正在越来越多地借助非地图形式,遥感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遥感数据已经成为GIS的重要数据来源.与地图数据不同的是,遥感数据输入到GIS较为容易,但如果通过对遥感图象的解释来采集和编译地理信息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GIS中开始大量融入图象处理技术,许多成熟的GIS产品,如MAPGIS中都具有功能齐全的图象处理子系统.地理数据采集的另一项主要进展是GPS技术.GPS可以准确、快速地定位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因而,除了作为原始地理信息的来源外,GPS在飞行器跟踪、紧急事件处理、环境和资源监测、管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2)存储.GIS中的数据分为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两大类,如何在计算机中有效存储和管理这两类数据是GIS的基本问题.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尽管微机的硬盘容量已达到GB级,但计算机的存储器对灵活、高效地处理地图这类对象仍是不够的.GIS的数据存储却有其独特之处.大多数的GIS系统中采用了分层技术,即根据地图的某些特征,把它分成若干层,整张地图是所有层叠加的结果.在与用户的交换过程中只处理涉及到的层,而不是整幅地图,因而能够对用户的要求作出快速反应.地理数据存储是GIS中最低层和最基本的技术,它直接影响到其他高层功能的实现效率,从而影响整个GIS的性能.基于微机平台的MAPGIS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多达上万幅的海量地图库,这不仅在国产GIS软件中处于领先地位,即使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是其中佼佼者,这与MAPGIS较好地解决了地理数据的存储问题密切相关.(3)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GIS中对数据的操作提供了对地理数据有效管理的手段.对图形数据(点、线、面)和属性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大多可借鉴CAD和通用数据库中的成熟技术;有所不同的是GIS中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地物的描述,对其中一类数据的操作势必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类数据,因而操作带来的数据一致性和操作效率问题是GIS数据操作的主要问题.地理数据的分析功能,即空间分析,是GIS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用户可以从已知的地理数据中得出隐含的重要结论,这对于许多应用领域是至关重要的.GIS的空间分析分为两大类: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矢量数据空间分析通常包括:空间数据查询和属性分析,多边形的重新分类、边界消除与合并,点线、点与多边形、线与多边形、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面运算,目标集统计分析.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通常包括:记录分析、叠加分析、滤波分析、扩展领域操作、区域操作、统计分析.(4)输出.将用户查询的结果或是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合适的形式输出是GIS问题求解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输出形式通常有两种: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或通过绘图仪输出.对于一些对输出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高质量的输出功能对GIS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出版印刷等.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其主要的原动力来自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对地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许多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三维技术、图象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可直接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3].下面我们对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作一介绍.2.1GIS中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技术研究面向对象方法为人们在计算机上直接描述物理世界提供了一条适合于人类思维模式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即面向对象的GIS,已成为GIS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空间信息较之传统数据库处理的一维信息更为复杂、琐碎,面向对象的方法为描述复杂的空间信息提供了一条直观、结构清晰、组织有序的方法,因而倍受重视[4].图2展示了面向对象的GIS的一般结构.面向对象的GIS较之传统GIS有下列优点:(1)所有的地物以对象形式封装,而不是以复杂的关系形式存储,使系统组织结构良好、清晰;(2)以对象为基础,消除了分层的概念;(3)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构和组装结构使GIS可以直接定义和处理复杂的地物类型;(4)根据面向对象late_binding(后编译)的思想,用户可以在现有抽象数据类型和空间操作箱上定义自己所需的数据类型和空间操作方法,增强系统的开发性和可扩充性;(5)基于icon的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操作和使用.SmallworldGIS是目前面向对象GIS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些传统的GIS也开始部分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如ARC/INFO7.0,Intergraph的TIGRIS,SYSTEM9,FACET系统等.面向对象的GIS也存在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大对象的操作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2)对象的独立性与颗粒度问题;(3)矢量和栅格数据统一的、支持动态拓扑结构和复合对象表示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问题.2.2时空系统(spatio_temporalsystem)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只考虑地物的空间特性,忽略了其时间特性.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如环境监测、地震救援、天气预报等,空间对象是随时间变化的,而这种动态变化的规律在求解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GIS忽略时态主要是受器件的限制,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对GIS中时态特性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即所谓“时空系统”[5].地物除了具有三维空间中的空间性质外,如何刻画时间维的变化也十分重要.通常把GIS的时间维分成处理时间维(transactiontimedimension)和有效时间维(validtimedimension).处理时间又称数据库时间或系统时间,它指在GIS中处理发生的时间.有效时间亦称事件时间或实际时间,它指在实际应用领域事件出现的时间.根据处理时间和有效时间的划分,可以把时空系统分为4类:静态时空系统(staticSTsystem)、历史时态系统(historicalSTsystem)、回溯时态系统(rollbackSTsystem)和双时态系统(bitemporalSTsystem).(1)静态时空系统.它既不支持处理时间,也不支持有效时间,系统只保留应用领域的一种状态,比如当前状态.(2)历史时态系统.它只支持有效时间,这种系统适用于事件实际发生的历史对问题求解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3)回溯时态系统.它只支持处理时间,这种系统适用于信息系统的历史对问题求解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4)双时态系统.它同时支持处理时间和有效时间.处理时间记录了信息系统的历史,有效时间记录了事件发生的历史.时空系统主要研究时空模型,时空数据的表示、存储、操作、查询和时空分析.目前比较流行的作法是在现有数据模型基础上扩充,如在关系模型的元组中加入时间,在对象模型中引入时间属性.在这种扩充的基础上如何解决从表示到分析的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3地理信息建模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modellingsystem,简称GIMS)通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于大多数的应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专用模型,目前通用的GIS大多通过提供进行二次开发的工具和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如ARC/INFO提供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宏语言AML.二次开发工具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过于困难.而GIS成功应用于专门领域的关键在于支持建立该领域特有的空间分析模型.GIS应当支持面向用户的空间分析模型的定义、生成和检验的环境,支持与用户交互式的基于GIS的分析、建模和决策.这种GIS系统又称为地理信息建模系统.GIMS是目前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实现通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与各种领域专用模型的结合主要有两种途径.(1)松散耦合式.即除GIS外,借助其他软件环境实现专用模型,其与GIS之间采用数据通讯的方式联系.(2)嵌入式.即在GIS中借助GIS的通用功能来实现应用领域的专用分析模型.上述两种方式总体上对用户定义自己的专用模型的支持程度都是不够的.目前的GIS离支持实现数据集定义、模型定义、模型生成和模型检验的全过程仍有相当大的距离.GIMS的研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面向对象在GIS中的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用对象(实体属性和操作的封装)、对象类结构(分类和组装结构)、对象间的通讯来描述客观世界,为描述复杂的三维空间提供了一条结构化的途径.这种技术本身就为模型的定义和表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因而在面向对象GIS基础上研究面向对象的模型定义、生成和检验,应当比在传统GIS上用传统方法要容易得多.(2)基于icon的用户建模界面.建模过程中的对象和空间分析操作均以icon形式展示给用户,用户亦可自定义icon.用户在对icon的定义、选择和操作中完成模型的定义和检验.这种方法较之AML这类宏语言要方便和直观得多.(3)GIS与其他的模型和知识库的结合.这是许多应用领域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即存在GIS之外的模型和知识库如何与GIS耦合成一个有机整体.2.4三维GIS的研究三维GIS是许多应用领域对GIS的基本要求.目前的GIS大多提供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维显示和操作功能,但这与真三维表示和分析还有很大差距.真正的三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了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1)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数据的有效存储、数据状态的表示和数据的可视化;(2)三维数据的生成和管理;(3)地理数据的三维显示,主要包括三维数据的操作,表面处理,栅格图象、全息图象显示,层次处理等.3结语地理信息系统近年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变化.最初的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些具体的应用系统,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门技术.现在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这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地球信息科学从理论上讲是解决地球信息问题,它的范围包括从卫星航空遥感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受信息,变换和校正后进入空间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可以方便地检索、查询,在此数据库和相关知识库的基础上能够定义和生成各种领域专用模型,如城市规划模型、灾害评价模型等;运用这些模型对地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把分析结果或是决策咨询建议以直观、清晰的形式输出.这一范围包括了计算机科学、地图学、航测、遥感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总之,由于地理信息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参考文献1CoppockJT,RhindDW.Thehistoryof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London:LongmanInc,1991.21~392MaguireDJ.Anoverviewanddefinitionof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London:LongmanInc,1991.9~193EgenhoferMJ,HerringJR.Advancesinspatialdatabases.In:Proceedingsof4thIntSymposiumonSSD''''95.[s.l.]:SpringerInc,1995.4张家庆,张军.九十年代GIS软件系统设计的思考.测绘学报,1994,23(2):127~1345WachowiczM,HealeyRC.TowardtemporalityinGIS,innovationinGIS.London:Taylor&FrancisLtd,1994.105~115

地理信息研究篇3

关键词: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与作用;设计与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逐渐提高,这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就越来越大。旅游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消遣放松的行为方式,旅游业在当前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旅游产业服务质量的不断升高是建立在完善的旅游地理信息建设基础上的,因此,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旅游地理信息建设得到质的飞跃就成为了重要问题。旅游信息地理系统的建设能够使全球的地理样貌以及城市建设汇总于一台小小的电脑或者手机上,给人们的旅行提供方便。因此,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一、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与优势

人们在进行自主旅游的时候,往往都会购买旅游当地的地图作为指示向导。专门用来卖给旅游者的地图上一般都会标记出当地的游览风景名胜,帮助旅游者加深对旅游地的理解,从而进行游览路线设计以及住宿、公交路线等安排,提高对旅游时间的利用率。然而由于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使得纸质旅游地图已经无法适应时展与人们的需要[1],所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迫在眉睫。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地方的旅游景点以及街道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集中到一起,并且还可以对旅游信息进行分析与筛选,给人们提供最大的方便。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下面几点优势:

(一)便于查找与携带

由于纸质地图自身的弊端,使得人们在使用时要耗费比较大的精力来查找与研究,并且不容易携带,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直接进行信息检索,并且能够对旅游地图进行随意扩大与缩小的切换,便于人们查找信息。

(二)时效性强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高科技制作而成,因此它具备一定的时效性,能够对旅游地信息进行随时更新与改正。

(三)形式多样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旅游地图,还能够对地图进行语音表述,将文字信息与图片设计相结合,给人们提供完善服务。

(四)独立分析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查询地图,还能够给人们提供行车路线以及步行方向,其中依照用时最短、换乘最少等信息提供不同的行车方案,指示人们前往目的地。

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建设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建设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为人们提供与游览景点有关信息,二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住宿购物等信息。对于游览名胜,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要对景点的坐落地点以及行车乘车路线进行明确的介绍与规划,同时,还要注重对周边食宿地的介绍。对于美食购物休闲来说,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要给人们提供住宿酒店以及饭店的具体信息,还要提供“离得最近”“评价最好”等排行表,使人们一目了然,便于选择。对于购物商场、唱歌游泳等休闲娱乐场所要进行地点明确以及路线设计。除此之外,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还要对一些旅游地进行风土人情的介绍。

三、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建设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要分为多个模块,提高信息查询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一般来说,界面建设都会有地图显示、路线查询、步行导航、酒店购物、游览攻略等模块,除此之外,在页面上还会有搜索栏,在搜索栏可以搜索系统提供的任何信息。游览攻略会对景观建筑进行图片展示,使旅游者对游览景观有一个直观印象;酒店购物则主要显示分布地点,并且可以根据具体要求来进行自动筛选;步行导航就是在目的地离的不远时,起到领路作用,对方向等信息都有明确的指引;路线查询就是可以输入出发点与目的地从而查找需要的乘车路线,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自动定位,不需要用户输入出发点;地图显示就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游览地地图进行随意查询与观看,可放大也可缩小。值得注意的是,在界面建设的任何一个模块中,都能够对其它模块信息进行查询,这些模块信息都是相通的。

四、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建设

(一)数据建设

数据统计与收集是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建筑的空间位置数据、地理属性特点与地理差别数据可以通过地图数字化手段来获取[2],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对景观进行直观描述;视频、音频数据的建设可以利用电脑绘制来进行制作;地图文字表述数据则是将各地的文字介绍与信息扫描至电脑,再由电脑进行技术操作,传输到软件之中。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每组数据建设都是能够相互交融贯通使用的,在其中一种数据发挥职能时,其他的数据要发挥辅助作用。

(二)图形建设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建设主要包括纸质地图转化为栅格地图、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转换、以及矢量地图可视化转换三种建设方式[3]。主要充当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背景图的为像素地图,也就是通过上述第一种转换形式得来的。高程模型转换主要应用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中立体地图的建设,这有助于人们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并提高对旅游景区的立体认知程度。矢量地图转换法主要是给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地图画面的随意扩大与缩小,将原本细密的标记进行放大观看。

(三)应用系统建设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应用系统建设。它是以完善的数据建设为前提条件,以全面先进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操作设计为建设动力,通过已经建立的各类数据模型来对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各模块信息进行搜索与评估。

(四)查询与输出

要想使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真正给人们的旅行带来方便,那么相关的查询以及输出系统建设就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信息检索要能够获取数据库中的任何旅游资源,因此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要将数据通过可视化处理而得以输出与显示,并且可以进行随意的放缩切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也只是对相关设计建设结构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建设手段与技术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水平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仲益,黄卓维,佟志军等.基于Google Maps API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19-20.

[2]陆敏燕,刘婵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测绘,2012,35(4):62,64.

[3]侯恩兵,陈春晖.旅游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3):21-23,36.

[4]王红崧,周海晏.基于百度地图API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开发[J].现代计算机:上半月版,2012(8):60-63.

作者简介:

地理信息研究篇4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运行设计

引言:

国家测绘局于2008年7月份提出了关于建设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战略性决策。该决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期望建成统一的资源体系,成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化运行氛围,使国家各阶层之间的沟通加强,做到信息共享,协调发展,进而提升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技术研究在新时代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公共服务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案

(一)对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一体化建设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在各行各业均有发展,为了满足在电子政务、商务等方面对地理信息网络化的需要,或者是一些针对性需求,就要不断对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使地理信息更加的完善,更好的适应在线服务[1]。并使得国家的各级地理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地理信息服务设计的一体化建设。

(二)创造良好环境,实现信息共享

地理信息的共享的实现与其环境的开发息息相关。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地理信息的形成、开发、调用的结构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国家的各地区多种类的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研究,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服务节点,并在技术结构上、与外界的服务接触上始终保持一致。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动态处理,使用户能够更好的享用信息[2]。

(三)统一管理,实现信息网络化

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三个方面,包括信息的提供方、信息的使用方以及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将三者看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注册,对不同的级别赋予不同的权利,完善其服务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专门处理,使得地理信息资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联系较为通畅。不断更新地理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统筹服务,使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建设更加的顺利。

二、关于数据层面的平台设计方案

针对各用户在不同电子领域对数据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公共地理资源结构框架的建设,使地理信息在数据层面上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一)建立多层次的地理数据资源框架

面向网络的地理资源公共服务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地理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所得到的实践后的数字结果,此数据结果是在具体的空间范围内得到,与此范围内社会发展、自然情况、资源分布等信息息息相关,用于分析期内此类信息或与其相关联信息的具体情况。其次,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产生的关于某一国家或世界地理图形,并可以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对其实施操作,查询出使用者所需信息,其主要用于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在进行网络数据连接之后,浏览所想了解的地理数据和图形。第三,是关于某一地区特定地点的名称和位置的数字结果,此类数字信息是用于相关地理信息编写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信息查询等[3]。

(二)建立良好的数据更新机制

为了保证此类地理数据与时俱进,良好运转,应建立与其相联系的数据即时更新机制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此类机制建立时,应选定具体地点作为更新总基地,此基地负责服务范围内所有相关地理数据的维护,采用针对紧急事件进行维护和针对一定时期内信息内容更新的两种更新方式,从实处推进信息服务平台的完善与发展。

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设计的措施

(一)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平台。在进行平台建设时,应多从实践考察中得到改进意见,将服务平台各方面进行具体划分,把每一处划分之后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让此建设作为一个可长时间推进的工作进行深度开发。并转变平台服务方式,建立资源共同分享的新型信息系统,提高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扩宽平台服务业务,实现全面、开放、合理、互动的服务方式。

(二)平台信息定期更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于信息的供应与实地对应查找上,信息是服务平台长期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平台信息应定期进行检查更新,根据实地信息进行核对,缩短其更新时间,加大力度开发与平台更新相关的技术与设备帮助其更新,并且要建立合理的信息定时上传系统,搜集各种可能变更的数据,将城市地貌与城市新近建设及时上传到服务平台的信息采集库中,完善平台定期更新机制。

(三)促进服务平台规模扩大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帮助用户在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进行网络连接之后直接可寻找查看到其所需信息的服务平台,其服务方式是通过提供各种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寻找并了解信息。该平台需要长期投入大量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对其正常运营进行维护,在平台运营稳定后,应尽力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做大,推进其与其他相关企业或部门平台资源对接,增加彼此合作,扩大平台服务规模,推进其走入更多领域,拥有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

四、结束语

在信息社会,对国家地理信息进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目前我国地理相关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其顺利建成并积极投入服务中对我国的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将地理信息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并使其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要切实规划好对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使其科学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梦雄,朱勤东.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与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01(09):38-41.

[2]聂灿权.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4,02(08):11-12.

[3]郭建军,姚苏芩.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技术装备,2011,02(01):14-15.

地理信息研究篇5

[关键词]地理空间信息交互式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87-1

人类社会进化和演变的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类接受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交互的思想是怎么样渗透到地理信息的表达中,又是怎样引导地理信息表达形式与手段的发展,交互思想在地理信息表达中所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同时,对现阶段新型热门的地理信息表达技术中交互思想的做出探讨和分析。

1交互技术概述

交互技术在地理信息表达上的实现主要涉及多通道交互技术和虚拟环境中的人机交互。人机交互常见的方法有:

(1)多通道交互。交互的途径很多,人们执行的操作,表达意图,反馈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交互的渠道。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符号、图像、图形、声音等,采用多种不同的交互渠道可以大大提高交互的效率,方便信息的传输,同时,多通道交互的正确率也远远优于单通道交互。

(2)普适计算。也称为无所不在的计算,它所追求的目标无处不在的信息访问和信息服务,它的物质基础是无处不在的设备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连接。

(3)虚拟现实和三维交互。虚拟现实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信息建模、人与虚拟环境的自然交互,实时地向用户提供逼真的感知信息,使人类可以不受时空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去感知和研究复杂事件在各种假想条件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能的方法和手段。

(4)可穿戴计算机和可移动手持设备交互。这是虚拟现实采用的交互技术,可以在有限的作空间提供各种信息工具的无缝集成。系统提供了一种自然、非强制的方法来提供功能,以便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上的任务,而不被系统所分心。

2地理空间信息的交互方式

根据用户与地理空间信息交互的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基于固定点的交互,基于属性信息的交互,基于路径的交互和基于视点的交互。

基于固定点的交互:多用于用户与单个地理空间信息的交互,可以对某个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分析、检测等,了解该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空间位置,拓扑关系等所需信息,是二维地理空间信息表达中常用的交互技术。

基于属性信息的交互:多用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属性查询交互。用户可以根据某个属性条件对于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归类、总结,筛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地理空间信息,广泛用于二维、三维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交互。

基于路径的交互:多用于地理空间信息的空间分析。用户可以对于地理空间信息构成的某条直线路径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判断出某条吸纳路的优劣情况,例如最有路径选择。是二维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常用技术。

基于视点的交互:多用于仿真三维环境中。以某个视点为中心,可以与周围三维环境进行操作,了解视点周围地形、地物、地貌信息,是交互技术与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多媒体、三维地理空间信息表达常用交互技术。

3最新交互式地理空间信息表达形式的实现

地理空间信息表达形式多样,多媒体地理空间信息,二维地理空间信息,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动态地理信息,虚拟现实信息表达形式由于交互式思想的渗透与体现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广泛使用。

多媒体地理空间信息:为了使用户获取使用地理信息更加简单高效,人们考虑将地理信息使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这种多媒体的表达形式建立了一个形象亲切的用户与地理信息之间的人机交互的操作环境,基于这个操作环境,计算机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管理集成信息,地理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给用户,拓宽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形式,方便快捷地实现交互和信息的使用。

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传递给用户的是我们所生活其中的三维地理环境,因此,实现地理信息的三维化表示会使人们认识地理空间更加形象具体,用户与地理信息的交互更加简单高效。相对于二维地理信息表达立体感差,可视性差,视觉效果差等特点,使用三维图形显示技术,将三维空间数据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并产生三维立体效果,这样使得空间位置表达清晰直观、视觉效果好、信息量大、专业性要求低、仿真度高、用户操作使用方便。用户通过这种三维平台,可以非常轻松地管理海量空间信息和三维数据,轻松方便地实现多视角、全方位的快速动态浏览和漫游三维实景等方式的交互。为了适应人们大规模地形显示,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的需要,二维地理空间信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三维GIS技术产生并迅速应用与日常生产生活。三维GIS技术即是基于一种三维可视化交互模型,使用X、Y、Z三维坐标来表述空间对象,使用三维立体模型来模拟地理空间现象,在表达品面地理信息的同时能够体现出空间对象的垂直关系,并能进行空间查询分析等操作。

虚拟现实表达地理空间信息:虚拟现实是信息表达与人机交互技术的完美结合。虚拟现实是通过声像头盔,大屏幕显示器,数据手套,跟踪球等人机交互界面,沉侵并操纵计算机所营造的虚拟三维空间环境,从而达到模拟现实的实验目的。交互、沉侵、想象是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系统的更新,使虚拟现实系统发展成为数字化多维信息空间的技术支撑平台。到目前为止,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到教育、工程、商业和娱乐等各个领域。正如其他新型科学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传感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心理学等。在虚拟现实的交互界面中,当做出行走,转身等实际动作时,虚拟场景也会针对性发生改变。

地理信息研究篇6

关键词:全要素 地籍 管理 信息系统 架构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2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数字国土”、“金土工程”、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推进,使得现代国土业务由单个业务、单个部门的管理模式,逐步开放到国土资源全过程全要素之中,形成跨业务、跨部门的管理模式。多个城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搭建市级国土资源网络平台,建立了基础地理、土地、矿产资源等一批数据库,建立了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基础测绘、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农田等方面的管理系统。这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推动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根据业务部门工作需要开展的,缺少统一构架、统一设计,从总体上看,一个全面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还未完全形成,还不能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1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实质

1.1 地籍全要素内涵及分类

“地籍全要素管理”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最细粒度(宗地、图斑)的土地要素为管理单元,以涵盖所有国土资源信息的各类空间和属性要素为管理范围,涵盖国土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等所有办理环节。具体管理要素如图1所示。

(1)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是指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地籍数据是描述权利人、宗地和所有权三个地籍对象的数据,包含土地权属、利用与质量三方面内容。土地的权属、地类和面积是地籍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地籍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行政手段和两个技术手段解决三个基本问题”。行政手段是土地登记,技术手段是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三个基本问题是土地权属问题、土地地类问题和土地面积问题。(2)关联要素:关联要素主要是基础地理、土地规划、基本农田、土地开发复垦系统及其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包括基础地理所有地形要素、土地规划各功能区域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块范围、补充平衡要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3)生命周期要素:生命周期要素记录着整个生命周期中土地形态和附加的属性信息的变化,包括土地征收、储备、市场、供应、登记等。(4)辅助要素:辅助要素主要为土地报批、征用、储备、市场、违法用地查处、供地等提供依据,包括土地监察和勘测界定等。

1.2 土地生命周期管理

土地生命周期就是记录土地(具体地块)随着时间变化的属性演绎全过程,即具体地块新属性的产生、变动,到终结的过程。通过各阶段的业务关联,实现新属性各阶段状态记录的查询、统计、回溯和分析。它是以土地利用现状中根据规划建设需要划定的具体地块为生命周期的起点,经过规划预审、征收(征购)、储备、市场招拍挂、供地、登记发证、建设利用等生命环节。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土地是承载体,通过各阶段属性变化信息的关联,形成土地生命周期业务信息链,实现在不同时期、不同业务过程的查询、减少数据冗余。在土地生命周期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土地勘测界定为各阶段形态属性建立了空间参考和属性变化信息的关联。土地利用现状中根据规划建设需要划定的具体地块是土地生命的起始点;地块规划预审是孕育期,制定其“成长”规则,约束以后各种利用活动;土地征收(建设用地报批)使地块具备了身份合法性,土地储备(原处于建设状态的地块可以重新进入新的土地生命循环周期)是土地征收地块后续环节;土地交易将征收或储备的地块投放到市场进行交易,体现了地块的价值;土地供地是市场交易成果的确认;土地登记为确认该具体地块身份,实行土地“户籍管理”。土地监察是对土地生命周期的监查,使土地沿着正确的循环路线“成长”。

1.3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是将地籍业务与其它国土资源业务应用整合在统一框架下,以地籍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统一的“编号”为索引,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各部门业务协同。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作流技术、“3S”技术等技术整合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库系统,实现应用系统“图文一体化”,使业务人员能够方便地获取宗地的权属状况、地类状况、变更历史以及相邻地块的情况等信息。

2 系统层次结构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采用Oracle10i存储和管理海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Oracle10i是可扩充的、稳定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提供数据库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共享,而且具有较高的升级能力。并且采用ArcSDE空间数据引擎,屏蔽了DBMS管理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不一致的问题,通过ArcSDE和Oracle二者的集成完成对空间数据的管理。Oracle关系数据库管理底层数据,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数据;客户端用户通过DSE客户端应用程序库调用应用服务器进程,具体而言是应用服务器接受客户端的应用请求,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处理应用请求,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反映给客户端,完成交互操作。前台开发环境为微软的.NET,地理信息开发平台采用ArcEngine。

系统以Oracle数据库为依托,利用DAC和ESRI的ArcSDE引擎对数据进行访问和管理,采用ArcEngine和为开发工具,构建弘图搭建平台,通过调用不同的组件自由搭建三大应用平台:数据处理平台、GIS应用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

(1)数据处理平台:应用ESRI公司ArcEngine开发平台研制的GIS数据综合处理系统,支持多源数据的采集、检查、整理、变更及入库,并支持各种关系数据库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2)GIS应用平台:基于ArcEngine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一体化的GIS桌面应用系统,可以完美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浏览、编辑、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等操作。同时支持组件化管理,功能模块自由搭建,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要求轻松构建行业专题应用软件系统。(3)电子政务平台:以国土资源业务的具体应用,分析GIS行业工作流程的通用特性,抽象单位组织结构、业务流转模式以及业务内容等创建工作流管理和组织权限管理模型,通过自主研发的工作流平台和智能表单技术为支撑,采用组件形式封装专题应用模块,实现无缝集成的电子政务平台。系统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由数据处理模块、专项业务应用模块和电子政务应用三大模块组成,共设计有11个子系统,涵盖国土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等所有办理环节,所有子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图形和属性)均存放于系统数据库中,利用GIS应用平台提供的功能进行管理。

全要素地籍信息系统构成如图3所示。

数据处理子系统实现对地籍全要素数据的处理,完成数据的矢量化、坐标转换、数据入库;完成数据的拓扑检查、属性检查;完成数据的分割、合并、删除、新增;完成属性数据的修改、删除和增加;完成空间数据的变更或调整,实现历史数据的管理。

建设用地子审批管理系统包括审批管理、数据输入编辑、信息查询、信息统计、数据输出和综合维护等六个模块。地籍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流程控制(审批)、信息查询、信息统计、数据输出和日常维护等五个功能模块。土地调查主要完成日常对地块的勘测定界工作,输出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报告,勘测矢量数据入库,为其他应用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土地储备主要是完成对储备地块信息的管理、存量土地的管理、储备资金的管理,能分析统计储备地块的成本、收益,为土地市场中心提供基础数据。土地市场主要完成土地的交易过程管理.该系统主要以出让为重点实现,而出让合法性、合理性的调查以及出让过程的记录备案。主要设计功能如下:供地管理主要任务是利用处确定供地方式,并进行供地。主要设计以下功能:①供地数据的登记、查询、统计;②图形管理,输出供地专题图;③与地价系统结合使用,实现供地信息共享,为地价分析提供实时依据;④出让合同管理。

土地利用管理子系统设计为查询显示、统计、数据输出等三个功能模块。

地价的管理,主要是为供地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分析出让地块的周围出让或交易地块的地价及所在区域的基准地价,为出让地块的地价是否合理作出判断。土地执法监察业务主要包括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系统主要设计以下功能。土地开发复垦系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核、实施、监管、验收等业务流程的流转;另一方面,单独专项业务系统能够处理项目实施操作的专项业务,例如对项目区的查询、定位、重复开发复垦区的预警等,以及对项目的其他业务功能管理。

4 结语

通过该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应用效果:

(1)解决目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以地籍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统一的“编号”为索引,实现国土资源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各部门业务协同,彻底解决系统优化程度低、应用系统类型多而杂和系统共享性差等诸多问题。

(2)实现建设用地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地籍全要素管理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最细粒度的土地要素为管理单元,以涵盖所有国土资源信息的各类空间和属性要素为管理范围,以涵盖国土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等所有办理环节为管理线索,以所有要素信息的由生到灭到再生的循环周期为管理周期的一种新型的国土信息集成管理模式。地籍全要素管理信息系统为搭建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

(3)提高服务能力,增加业务办理透明度。

地籍全要素管理模式实现工作流程与部门职能的优化重组,将现有的资源、数据进行跨部门共享和集中管理,从而解决政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领域内的关键性技术瓶颈,改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增加业务办理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刘聚海.国外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1(10):14-18.

地理信息研究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 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是能够以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为基础来分析和管理地理信息的相关数据的系统,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输入来建立初步的数据库,而且要长期对数据进行存储,进而对于以后会应用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分析。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理论上,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运用到现阶段的所有工作和领域之中。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论

1.1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角度分析

首先在学科的角度上来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地图学、地理学、测量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新的学科,这个学科具有很强的有逻辑独立性以及完整的学科体系;其次在应用和技术的方向去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解决空间上的地理问题。并且具有独特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再次,在功能上来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显示、获取、分析、输出等处理功能;除此之外,如果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上来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完整的空间数据库结构,有着很多普通系统不能具备的系统特征。

1.2地理信息系统的进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和科学手段,它发展到现阶段也仅仅经过了40年的时间,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正在不断的完善,并且能够在各个领域内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地理信息系统会不断的完善和更广泛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之中的使用优势

2.1测绘工作的工作特点

测绘技术是通过一些手段将信息数据和地表的特征来进行测量和采集,进而形成能够反应这个地表的具体特征数据的数据资料和图形,然后用来指导行政的规划和工程的建设,其实,测绘的工作性质是对于规定地理位置的地理位置来采集以及整理数据并分析,然后测绘的结果就是能够得到一些直观的图表和数字信息,而测绘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正确的指导管理和规划工程。

2.2传统的测绘方式的缺点

(1)一些传统的测绘方式非常费时费力,因为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所以肯定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测绘完毕之后还要在所测的地点返回到工作的地点,非常耗时间。

(2)传统的测绘方式的误差比较大,很容易出现失误,而且原因可能会来自测绘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失误可能会出现在采集的过程之中,也可能会出现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在制作测绘的结果时候出现失误的概率更大,但是这种误差只能尽量减少,却不能避免。除了这两个缺点之外传统的测绘方式还有效率低、测绘的信息很难采集、测绘的结果专业性太强等等。

2.3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优势

(1)地理信息系统大大的节省了测绘过程中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因为其拥有它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及流程,而这种流程主要还是依赖于计算机的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人工操作相比,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更少、效率更高,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减少测绘工作的流程和时间。

(2)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如果设定了具体的系统行动的规则,就能够根据地理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和分析结果,地理信息系统是辅助于卫星和即时监控等等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来完成对于特定的区域的监控,并且能够根据暗送秋波的地理环境的改变来将这些变化对于测绘工作的影像及时的分析出来。

(3)能够较少失误发生率,使得测绘结果更加准确,因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测绘工作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预先设定的程序来进行的,那么所有的输入、采集、分析整理等等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自动完成的,所以可以避免在工作流程之中发生的失误,使得测绘的结果更加精准,也越来越有利于测绘结果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和工程规划的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之中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技术应用

(1)GIS的系统工作的原理

GIS系统主要是要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然后根据各种参数来确定实物的坐标位置,对于仪器的测绘和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图形的绘制进而形成数据资料,其应用为测绘工程提高员工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来得到更加准确和真实的数据资料。GIS系统的测绘过程主要是对于数据采集,然后在对其进行转换处理,通过测得各个参数进行空间的分析和属性处理,然后形成具体的影像。GIS空间的分析过程是GIS系统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理论,所以空间分析处理实际上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变换过程,空间的分析处理主要描述的是现实的空间过程,并且获取空间数据,然后对于空间做进一步的预测。

(2)GIS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首先GIS系统不仅要储存和提取地理信息,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形或者地貌的情况来对于相对应的信息模式进行建立。评价结果主要是以命令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结果;再次就是GIS既具有空间的分析和空间的查询功能,对于GIS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一般是采用构建的模式,通过输入原始图到系统之中,对于系统的查询和分析也能够被表现出来,在空间定位的方面,能够保证原图和已经处理过的图片能够保持一致,采用不同的算法对于其的测绘过程主要是对于数据采集,然后在对其进行转换处理,通过测得各个参数进行空间的分析和属性处理,然后形成具体的影像。这种空间的变换可以包括拓扑空间进行查询、分析重置、分析空集合等等;GIS的另外功能就是输出,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输出一些数字化的地图,并且能够建立相关的地图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且降低计算机的制图的成本。

3.2 CIS在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1)采集数据

数据的采集是通过对于测量仪器在外业之中的实物位置,并且通过GIS之中的储存方式把数据信息存储到其自身的数据库之内,然后栅格中的数据由数据的储存单元的相对应的行和列来组成,点、面、线的矢量表达方式来表达客观存在的对象,随着GIS的科研成果的刷新,更加依赖于GPS的仪器,随着GIS的科研成果的不断探索,误差目前在毫米以上,测量实物的坐标,并且通过GIS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工作。

(2)空间的分析处理能力

空间的分析是通过数据的采集和转换发生的数据系统信息的操作过程,通过GIS系统来得到数据,并且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通过一些图形数据的计算,对于空间的实物也要进行相应的定量的描述,GIS空间的分析过程是GIS系统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理论,所以空间分析处理实际上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变换过程,空间的分析处理主要描述的是现实的空间过程,并且获取空间数据,然后对于空间做进一步的预测。

(3)数据之间的转换和处理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GIS是通过对各种属性条件或者数字化的空间关系来进行识别,并且对于实物进行空间的链接和对数据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连接GIS时候,要对数据拓扩建模,为数据分析的高效进行而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在GIS系统对数据进行转换时候,会出现一些影响到精度的因素,这种问题要选择性的删除或者处理。

3.3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实际的技术应用

(1)相关的技术应用方面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已经非常便捷,只要通过网络就能够看到你想了解的地方的具体的地貌特征,这些都是测绘的贡献,而且测绘在测量之中能够形成比较抽象的一些影像资料,GIS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一般的系统相比较,GIS系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全面性、专业性还体现在精确性上,所以不可以用来科学的调研、规划设计、绘制图形还能够进行财产的管理。

(2)相关的专业应用方面

在专业角度上来讲,GIS系统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定位搜查和空间分析能力,能够为人们带来非常快捷的信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可以更加快捷和简便的解决某个地理区域之内的对象分布,并且对其进行非常合理的数据处理,并且通过计算机的系统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和描述。至于这样的数据转换功能,能够获取常规中很难得到的有效信息和真实的地形地貌。

(3)生活导航方面的应用

随着国家越来越城市化的脚步,经济的发展、道路的逐渐复杂化以及城市的扩建等使得人们经常会在城市中迷失方向,如果是开车族,安装了定位导航就能够解决出行困难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GIS就是结合了GPS的定位系统,为开车族设计的具有很多功能的导航系统,随着科研人员的继续研究和实验,GIS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甚至能够和其它的系统进行完美的结合,进而真实化虚拟的技术,使得使用过程更加清新,精准度更加高。

4结束语

GIS的发展迅速,正在和GPS(全球的定位系统)、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RS(遥感系统)、ES(专家系统)以及多媒体的技术逐渐融合,只要能够解决地图信息的自动采集问题,进而加强空间的技术研究,并且把空间的数据库和方法库以及知识库互相连接起来,使得GIS走向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对于测绘学科来说,GIS、RS、GPS的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测绘学科的缺陷,使得测绘将原来的只是提供信息的工作转变成为能够参与规划设计与决策管理的重要部分,将进一步的推动测绘管理的更加严格、决策更加科学以及规划更加合理化。

随着处理和获取遥感数字的图像在明显的进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之后,多光谱航空、数字化、航天遥感在质量、费用以及信息量上都会有所提升。所以,应该将遥感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要采用一些影像图来作为一些规划成果的背景图片,并且通过对于GIS的空间信息的相关查询、应用以及分析,能够增加设计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很强大的信息处理和输出能力,对于测绘的意义不断加大,而测绘结果逐渐多维化以及信息不断多元化是现代测绘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而表现出测绘工作在国民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测绘系统将会更多的和一些尖端的科技进行结合。在GIS的利用方面,我们要大胆的创新和借鉴,与时俱进,相信一定能够推动测绘技术迈上更有水平大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宋小东,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谭玉莲.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11(7).

[3]吴炳方,张明金,李新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J].地理学报,2008(4).

[4]吴秀芹.ArcGIS9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作者简介:

地理信息研究篇8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ERP系统;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的应用是促使房地产企业实现整个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迎合了知识经济时代房地产企业对降低生产成本,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运转效率,优化业务流程要求, 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优秀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是房地产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时代迅猛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房地产企业的ERP系统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ERP系统设计原则

为了顺利实现对为了确保本系统能够顺利地完成,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第一,科学实用原则,该原则是系统架构的根本出发点,立足于科学技术,一切以满足公司真实的业务需要为架构目的。第二,安全可靠性原则,最大可能地减少因系统架构故障而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同时,设计中还要规划安全体系的建设,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第三,经济性原则,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坚持在先进、高性能前提下合理投资,确保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统一标准化原则,尽可能采用业界公认的行业或技术标准,降低实施和管理复杂度。第五,开放与可扩展性原则,系统的架构应尽可能地使用开放式的技术,并充分考虑可扩展性,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业务和技术需求。

3、房地产企业ERP系统的关键技术

3.1,MVC模式

MVC 是一个面向企业应用的成熟而优秀的设计模式,修改用户界面或业务逻辑都不会影响到MVC模式其他部分,其通过模型、视图和控制器来实现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的分离。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首字母缩写就是MVC命名的来源,其主要分为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层[20]。模型层封装了应用的业务逻辑及数据结构;视图层用来实现人机交互,处理用户界面;控制器用来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关系,用于控制应用程序过程,对事件作出处理和响应。

3.2,SSH 框架

SSH框架通过Hibernate ,Spring,Struts三个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轻量级J2EE框架,改善了传统J2EE的Web开发模型。根据职责分类系统可以划分成四层,即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和控制层。系统的整体基础搭建工作有Struts进行,然后实现MVC分离,在Struts框架模型中由Spring负责业务层的实现,由Hibernate框架负责为表示层提供数据库支持。

3.3,SSH框架实现 MVC的操作过程

用户在表示层的操作看似只作用于表现层,但实际完成的页面必须依靠业务逻辑和数据持久层,这是由Struts是表现层框架的性质所决定的。用户在表示层的操作是三个框架协同工作的流程,如访问以实现业务逻辑框架Spring事务控制所需要的数据时,需要业务逻辑的数据层来确定需要提取持久层什么样的数据,例如访问数据需要业务逻辑框架Spring来实现业务控制,同时表示层的数据需要业务逻辑来确定数据持久层需要提取什么的数据,当不符合上述逻辑时则进行异常处理。

4、ERP系统架构设计

4.1,B/S架构(Browser/Server)

即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针对B/S结构软件,所有的用户都是通过一个JDBC连接缓冲池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并不保持对数据库的连接,用户数基本上是无限的。

4.2, SSH集成架构

三层分层结构是J2EE构架的核心思路,SSH架构在此基础上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控制实现不同的层次上的流程主要依靠三个框架相互协同工作。

5、系统的效果实现

5.1,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对于协助进行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各种业务以及管理的房地产ERP系统,尽管用户访问量一般不是很多,但平台的稳定性、高效性依然重要,因其要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可以采用JDK6.0+MyEclipse-10作为开发环境,以Struts+Spring+Hibernate为开发架构,应用J2EE平台和Oracle 数据库,并用 Unix 操作系统组合作为系统平台。其运行环境为:①Windows XP/ Windows200Pro为客户端方面的操作系统,同时需要IE5.0以上的WEB浏览器;②WINDOWS 2003 /WIN2000 SERVER操作系统是此服务器方面最低要求,并需要IIS4.0以上的WEB服务器及256M RAM、1GB RAM内存。

5.2,经典界面实现

到此为止房地产企业的ERP系统基本已经设计完成,现在就配合相应的文字描述,以其中的关键业务过程所涉及的界面流程进行展示:1)登录界面。用户打开系统,首先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进而在登陆界面输入相应的帐号、登录密码后,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的属性类别自动设定用户访问本系统的权限,后台认证通过后系统允许用户登录。 2)工程与进度管理模块。用户首先提交想要查询的事项,然后进入工程列表。一些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以及基本业务操作从工程列表中可以看到,用户通过点击相应的工程后就可以查看对应的工程信息。

6、结尾

房地产企业ERP系统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专业的管理软件推进了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研究开发以实现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为宗旨的ERP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RP系统原理和实施》闪四清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制造资源计划ERP系统管理及其应用》张毅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公正的社会意义范文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