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6:09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1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现就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信息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能力。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可以掌握科技发展的进展、动向和趋势,促进和完善创新构思,科学地制定科技创新战略,缩短研究开发进程,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技创新起点和层次。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传播和服务,是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二十多年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中国受理和授权的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相关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面向行业和区域服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机制;二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不强;三是能够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指导信息利用的服务队伍严重不足;四是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网络远不能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公众缺乏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权威、高效、便捷的手段。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自主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全面提高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在国家科技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以及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当对可能影响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析,加强知识产权部门与科技、产业部门的紧密配合。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实施和管理的相关环节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的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在制定指南和立项评审过程中,委托有资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各科技重大专项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小组,紧密配合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为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全过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2.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主体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要把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分析纳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机构或队伍。企业应重视跟踪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申请趋势、权利保护范围,科学地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策略、竞争与合作策略,优化技术创新路线,避免侵权。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引导科研人员把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与利用科学文献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科研人员尤其要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开发项目,要把对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分析作为立项评审和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3.深入广泛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宣传和培训。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对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和分析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实务辅导;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教育;对科研管理者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战略作用。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关于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培训,结合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活动对服务对象进行具体化的培训和辅导。

三、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队伍

1.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

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一批高水平人才。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特点,注重培养懂技术、懂法律、懂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数据加工、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分析等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指导和帮助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培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门人员。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机构的重要作用,推动和支持其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发挥其专业优势,培育一批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引导全国各地科技信息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挥各自特长,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加强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信息分析专家的合作,针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易于为科技人员所使用。加强对先进的检索工具、分类标引工具、统计分析工具的应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和分析能力。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持续跟踪分析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开展知识产权分析和预警服务,形成为特定领域服务的专业特色。

4.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制度。

政府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协会广泛吸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与科技创新主体的沟通交流渠道,研究制定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资质认证、奖励和惩戒等行业自律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交流和总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经验,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

政府系统规划、重点建设和示范引导,推动建设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职能,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专业化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向社会开展公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商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库。指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库。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集成整合资源,形成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全面、信息加工与服务水平高、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多层次需求的、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

2.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与服务的运行机制。

以知识产权信息全社会共享为目标,根据知识产权信息的加工程度、投资主体、服务内容等,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不同对象、公益和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服务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采取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等不同对象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公共财政支持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内容和方式,实行免费或低价有偿服务。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纳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有偿服务。

3.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相互支撑。

加强与科学文献、科技成果信息、科学数据、标准信息等科技信息的功能互补,共同构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支撑基础。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扩充其他知识产权服务功能,链接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信息库、技术专家信息库、技术交易信息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库等,为科技创新提供系列配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与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2

关键词:知识服务;高效;技术;一站式

知识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1999年任俊为先生在其《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较早提出了此概念,2000年张晓林教授在 “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生长点” 论述中将知识服务理念引入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中。

在CNKI《知识仓库与知识服务平台标准(试行)》中,“知识服务”被定义为: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知识挖掘手段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换言之,知识服务是根据读者的问题及环境,对信息及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和重组,以提供一种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它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充分体现了知识创新和以读者为中心的价值观。

根据知识加工整理的程度,我们可将知识服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对知识进行有序化的处理,即提供馆藏资源检索、咨询、用户借阅等服务;第二层,对知识进行整合,可提供专题信息、课题检索、科技查新、翻译、定题等服务;第三层,对知识进行提炼创新,可提供决策型的参考咨询、项目论证、专题情报调研等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知识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优质的知识服务,实现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和便捷化。

1 知识服务要始终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知识经济时代,读者更注重获取经过高度整合的信息内容、具体文献的全文、针对问题的较全面的信息解答,以及经过分析加工而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因此,必须针对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侧重提供文献全文服务和针对具体问题的知识服务。确定用户的需求,需要充分依靠图书馆的调研部门和需求感应与反馈系统,建立起一套详细的用户信息库,通过用户信息档案可以随时分析、掌握用户对知识的各种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分为学生读者群体和教师读者群体,其中又有大众读者和核心读者的区别,他们对知识服务的内容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群的不同需求,来提供不同的服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还要随着用户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的变化而变化,既相对独立又通常具有研究的相通性和延续性。用户可以提供其常用的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及其它知识需求,图书馆则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化定制服务。

用户需求不仅包括确定用户的需求,还包括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依靠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调配、信息提供平台、信息传播手段等相互协作。既要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又要提供信息的全面与准确,还要把握相关知识点的时效性。

2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使知识服务更加专业、便捷

从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智慧,不断创新,使人适其所,尽其才。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并用这些技术从事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和加工的工作,为读者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服务。总之,要全面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力求成为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充分地发挥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不断增值。还要挑选具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掌握现代信息服务技能的学科馆员,深入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现、挖掘、评价、组织和创造专业信息,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服务。

3 尝试和推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针对当前用户的知识需求,亟待数字图书馆提供较为全面的一站式知识服务,即只需要登陆一个数字图书馆网站就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知识需求,集“藏、阅、查、咨、借”于一体。发展一站式服务,首先要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研究,并为读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服务;开展信息服务,有针对性地编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录索引、文献索引数据等,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大量收集、整理和制作各类专业信息,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库。全方位的一站式知识服务模式,既需要全面有序的知识整理与检索,有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我们国内有些图书馆已渐渐实现一站式的知识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数字化、一站式、集成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为特色,帮助读者更快更准地查找需要的资源。

4 利用Web技术,构建互动式网络服务平台

梁战平研究员也认为:“要想真正达到知识服务主要解决知识表达、获取、组织、存取问题,其关键技术体现在语义网和知识组织系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个性化定制服务、Tag服务、RSS服务等,使用户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利用Web2.0技术,建立图书馆员与读者共同参与的虚拟社区,加强双向互动,实现共享协作;利用SPSS等各种成熟的软件挖掘和分析读者的结构和喜好。还要加快基于OPAC系统的资源整合,网络数据库的资源整合以及知识管理的数字整合,从大量数据发现有用知识,使信息和知识按效度序化,使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编码化和数字化。

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切实提高其服务质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也有助于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图书馆要以知识为内容,以读者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

知识服务是以学科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强调专业化和个性化,能够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利用各种先进的数据库、网络技术,切实提高馆藏人员的素质,充分实现一站式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诗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 5(1).

[2] 张树华.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4).

[3] 柯平.理解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 2006,(3).

[4] 常勇生.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6).

[5] 史建中.浅议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49).

[6] 王靖.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5).

[7]马费成.在数字环境下实现知识的组织和提供.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10):27-29

[8]来玲.大学图书馆知识挖掘及其流程的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 (4).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随着体制改革、合并重组和规模扩大,学科专业逐渐向全方位、多样化的方向拓展,其图书馆对各学科知识需求进行专业化、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主体服务形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以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中的发展进程,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个性化知识服务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概念

知识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其知识资源作为管理对象,予以组织、协调、控制,其核心是通过在组织内部创建一个有效的机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根据图书馆的既定目标,应用知识管理原理、技术与方法,合理地组织与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二)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

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应用领域,它是在研究读者的阅读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知识需求方式的基础上,围绕读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搜集、分析、加工、重组知识,为读者提供经过加工整序后的新的知识产品和与之需求相匹配的知识,并且引导读者检索利用知识信息。通过个性化知识服务使读者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内容,节约其查找信息、形成知识的时间,从而促进知识服务向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特定岗位群为目标、培养职业应用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必须具备职业岗位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直接有用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从高职教育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发挥其职能作用。我们可以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界定为:以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为基础,针对高职院校读者在知识选择、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需求,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整合,为高职院校读者提供所需专业的知识和服务,以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特征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具有如下一些显着特点:一是层次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本院校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这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图书馆要根据各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二是专业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并且其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己职业岗位所从事研究、学习及学科专业上。三是特色性。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性较强,一所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如果拥有高质量的特色资源,就等于拥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实现措施

如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是根据其性质、特点,按照高职院校职业岗位、学科专业,针对读者在教学、科研、学习和实践方面的不同需要,组织人力和资源,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一种服务方式。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在知识管理中高质量地为高职教育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读者信息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应以读者为中心,建立读者信息库。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个性化知识需求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所需信息。读者信息库除了包括读者的基本情况外,还应该包括读者的兴趣、爱好、科研领域、知识结构、阅读方式等等。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在主页上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注册入口,在进入的页面上设计一个表单,内容包括读者的基本信息,如感兴趣的专业、研究方向,想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及获取方式和时间要求、联络方式等,以便于图书馆进一步了解读者的知识需求。

(二)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就是为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存取网上的有效信息源而提供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的建立应将因特网上与本院校有关的专业、学科或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读者检索的原则组织起来,为读者查找所需要的知识资源提供检索帮助,为读者及时掌握相关领域或学科的最新动态提供一项功能。在这个整合的信息资源导航库里只存储相关信息的索引数据和uRL地址,而原始信息则广泛地分布在各地网络。通过有效地组织形成有序的知识信息引导空间,同时要集成必要的服务工具,针对读者个性化知识需求适当进行信息加工,为读者提供增值的知识服务,以满足读者在本领域全面的知识信息需求。

(三)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

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是实现高层次知识管理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借助现代网络与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优势,设计专门的计算机系统,对各层次读者提供特定的知识服务,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并做好知识推送服务,智能化知识服务,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建立学科馆员队伍,为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人才支持等服务工作。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4

烟草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烟草专卖制度,烟草专卖局(公司)具有政企合一的性质;另一方面,统一组织生产和调配是烟草行业的特性,行业内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商业企业的销售都要受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但卷烟和其他商品一样,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控生产,也需要通过完善的分销网络和物流配送控制市场和客户。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整合,及时为“三层(决策层、管理层、基础层)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加强烟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烟草行业的必然选择。

图一 烟草专卖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结构

图二 烟草专卖行业信息化知识库技术平台

就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集成的数字化阶段。为了统一、有序地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及《金叶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和应用规划。2005年10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正式签发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3-5年烟草行业信息化总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发展目标,建设数字烟草,一是要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实施行业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二是要把信息化融入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这就对国内需要依赖大量来自基层真实数据,服务于烟草行业信息化的软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积累并广泛应用行业知识资源,提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面对行业需求,北京市科委提出了“重点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及服务体系构造”(简称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先进行业知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并将“烟草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建设与示范工程”列为行业信息化知识库项目的重点子课题之一,确定由华迪计算机有限公司(简称华迪)承担知识库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华迪以烟草专卖行业信息化为重点,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华迪目前正在承担太原烟草专卖局“按订单组织货源”先进试点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基于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模式,并融合先进的技术模型,华迪不断地从业务模式、经营管理上创新,用独特的建模手段实现了业务模型的数字化,按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标准的要求做到了业务模型标准化。

两大建设并进

在烟草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开发上,华迪采用知识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两大建设并进策略。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对烟草行业进行全业务梳理,按照元数据的标准进行编目和归类,生成可以管理和操作的知识元素库。技术体系建设方面,构建以SOA架构为基础的知识库技术平台,参照业务梳理的成果,按照知识库的知识组织思路,在新架构下支撑对老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新业务的构件开发。图一描述了烟草专卖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知识架构。

一、知识体系建设业务建模和数据建模

从2006年8月起,华迪对烟草行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精细模型建设。通过业务建模和数据建模,梳理了烟草专卖行业业务流程1100多个,业务项8000多个,业务数据项1000多项,全面掌握了烟草专卖行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分工协作流程、数据元素。在进行业务建模的同时,华迪按照业务流程的发起、状态变换和终结的各个业务点进行业务评价和监控,做到了“流程可视、绩效可评”。

整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和组织机构的确定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依据。华迪以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为一级目录,分类成4个等级,建立了烟草行业标准化体系和分类规则,并使用元数据进行描述和定义,形成与业务模型的关联和标引,产生了知识元素之间的参照关系。

二、技术体系建设

知识库应用支撑平台由SOA开发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应用集成平台组成。SOA开发平台基于J2EE框架,按照服务定位和服务工厂模式,提供方便的Web Service的封装框架,支撑WSDL的SOA接口定义和管理,并可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对SOA接口进行元数据描述和注册管理。应用集成平台起到ESB的作用,通过BPM将SOA服务进行流程化操作和展现。知识管理平台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类管理和展现知识要素。SOA构件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通过元数据进行注册和描述。如图二所示。

咨询服务成核心

华迪通过烟草行业信息化知识库核心内容――业务模型的建设,构造了高附加价值的创新模式,在烟草行业和其它相关行业信息化领域形成了创新优势,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并基于知识库总体架构形成了完整的合作伙伴体系。

华迪整体结构上以行业信息化知识库为核心,构建和确立了以“总体设计部”为基础的行业咨询服务体系,形成了面向华迪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IT规划、标准体系、业务模型建设等三方面支撑,并且通过了市场验证。为了充分体现行业信息化知识库核心价值,华迪还基于GB/T19487《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标准研发了专项的业务模型建设工具(HD-BMW),并广泛开展相关的咨询服务,真正具有了知识库体系中的“专项工具”。

在合作伙伴建设方面,华迪将自身的产业定位提升到了咨询规划服务,2005―2006年针对行业内中小企业形成了本地化服务商联盟,目前已经发展和建立了两个地市4家本地化服务商,分别服务于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在专业服务提供商集成方面,华迪基于烟草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形成了针对性IT规划,构建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已经培养了6家基于华迪平台的专业服务提供商。

关于华迪

华迪计算机有限公司(简称华迪)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中国中信集团控股、职工参股的高科技企业。业务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资源和系统集成为主要方向,覆盖了政府、烟草、公安、电信、国防、铁路、电力、教育等多个重点行业。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5

关键词:图书情报机构 知识服务 模式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以往那种希望准确、高效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已经悄然转化为在方便而迅捷获取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有学者提出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已成为图书情报机构功能定位的发展趋势。

图书情报机构是知识资源储备地,担负着为高校、专家、学者提供文献、信息或知识的搜集、整理、保管、传播、与利用服务的任务。如何提高图书情报机构服务工作质量,提升服务工作能力与水平,是新世纪图书情报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知识服务的内涵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结合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具体模式,提出了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知识服务理论及其内涵

目前,有关知识服务方面的文章虽然很多,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知识服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认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知识服务,对知识服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强调用户问题的解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广义的知识服务与狭义的知识服务等几方面。

笔者认为,知识服务就是要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组织、整合和重组为基础,以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为目标,达到对问题解答的价值效益。而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是指以服务人员的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对相关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读者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而相应提供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则是知识服务的模式。

二、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具体模式

1、建立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一词由英国著名情报学家B・C・布鲁克斯在其经典著作《情报学基础》中提出,是指有别于图书情报机构传统信息资源指示地图。传统的资源指示地图只提供显性知识资源的存储方位,即向读者提供所需查找的文献数据库。读者只有通过利用文献数据库,并根据自身有限的检索知识,才能从所提供的数据库中查找所需文献,这不仅忽略了隐性知识资源的存储、开发与利用,而且也浪费了读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建立知识地图,就是要改变图书情报机构原有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非线性化、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知识地图是传统的资源指示地图的高级演化,它是在标明显性知识资源存储情况的基础之上,更加明确隐性知识资源的存储方位。在这张新型的地图上,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图书情报机构人员自身、机构自身所蕴含的知识,如:知识地图可提供不同人员的检索专长和具有的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知识,读者可与某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信息检索等方面问题的探讨。进而读者可以要求其为其提供详实的、个性化的、“点”对“点”知识服务:知识地图可提供各类知识的存储地点、存储媒介、使用渠道与范围等多种知识资源;知识地图可揭示存储于不同地点、不同介质的各类知识资源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帮助读者获取、掌握知识:知识地图可更明确地提供馆藏特色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服务。利用这张地图可以充分挖掘图书情报机构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价值,将知识资源与读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用户提供的更为人性化、专业化的支持服务。

2、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强调图书情报机构应为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由于读者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差异性较大,所以不同读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图书情报机构必须将读者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的重点内容。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情报机构在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收集读者的兴趣、专业特长、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据收集的读者信息为读者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有机结合,是图书情报机构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之一,是情报机构以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后形成的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问题和环境。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助于读者个人的、有效力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在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服务,有效支持读者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3、开辟读者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平台

图书情报机构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笔者认为除了开发利用机构文献、信息与知识资源外,还应挖掘与利用不为读者和工作人员所重视的“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资源,利用这类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实现方式是开辟交流空间,建立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库,为双方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包括:BBs论坛、Blog网络交流空间。

(1)BBS论坛

为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就某一学科或专业知识的查询、利用等问题提供答疑、解惑的空间平台。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科研、工作的需要利用BBS论坛,提出问题,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具有的文献信息素养、馆藏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问题解决所需信息或知识,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读者也可利用BBS论坛与工作人员就某一彼此感兴趣的专业或学科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彼此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和提升。

(2)Blog网络交流空间

工作人员通过建立自己的Blog网络交流空间,向读者展现自身工作、服务及研究特点,向读者提供推送服务。在Blog网络交流空间里,工作人员将自己在工作、学习、科研中获得的心得、日记、科研成果(如:论文、著作)、参与辅助的有代表性的服务项目等的信息或知识展现出来,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专业特长或服务特点,从而在读者需要进行问题的解决时有针对性地寻求帮助,发挥工作人员的服务特长,更好地为读者解决问题,提供知识服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Blog网络交流空间也可以向读者公开展现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科研内容及成果。向读者公开推荐自己的服务,实现读者问题的解决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双赢。

三、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途径

1、改变原有服务理念。建立知识服务管理机制

传统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工作基础之上,考核往往以各个部门的工作数量为重点。是一种量化式管理机制,这种量化式的管理机制很难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限制或阻碍了知识服务的实现与发展。要实现知识服务。必须将传统的量化式管理机制改变为以量化式管理机制为基础的质量化管理机制,以读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质量、工作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社会是以学习型组织模式为基础进行发展,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组织成员之一责无旁贷也需进行组织学习,所以定期地面对面式或非定期地虚拟网络化式的学习与交流。将其作为管理机制之一,图书情报机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人员与读者间定期学习与交流的管理机制。以交流成果作为员工业务能力考核的因素。以此促进员工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与能力培养,提高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水平。

2、加快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学科人员队伍

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未来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业务。员工作为个性化、知识化、学科化服务的主导力量,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知识服务模式中。工作人员担任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专业学科资源联络者,个性化学科化服务提供者,特色资料建设的推动者等不同的角色,多元的角色对其知识技能、业务素质、专业水平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及时调整专业教育培养体制,培养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的图书情报综合性人才,还可通过培训等方式对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大约占90%的隐性知识的挖掘功能。即重视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培养知识型员工。

目前,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水平较低的原因与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一定关系。因此,采取科学的措施对于提高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其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科知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

社会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每个信息收藏单位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在当今文献量急剧增长的形势下,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都不可能将社会出版的文献收集齐全从而达到独立承担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图书情报机构应有效开发并利用各自的特色馆藏,互通有无,做到资源共享,并充分对可利用资源中的知识进行挖掘。

同样,图书情报知识服务也不是某个图书馆、某类机构的问题,而是关系整个图书情报事业的问题。因此,当今图书情报界需要思考和实现的是如何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进一步现实化,如何在真正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赢。这不仅包括各机构间开展知识服务的合作,还包括不同学科专家对知识服务的支持。如。将分散的咨询平台、情报专家和知识库以及各学科专家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合作协调机制,以网络为媒介,建立人类知识共享的平台,开展合作建设、联合服务,达到服务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和知识库共享的目标,以此为基础的知识服务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四、结语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6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要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较为特殊,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集中于专家与学者、教师、学生3个服务群体。这3个主要的服务群体因其研究、教学、学习的性质不同,从事的专业特点不同,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局限于传统文献服务,而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分别提供个性化强、专业层次分明的文献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笔者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要求,尝试性提出以高校图书馆原有服务模式为基础构建知识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强调图书馆应为不同需求的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差异性较大,所以不同读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将读者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的重点内容。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在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收集读者的兴趣、专业特长、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据此信息为读者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有机结合,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之一,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以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后形成的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问题和环境,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助于读者个人的、有效力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就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满足不同读者在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服务,有效支持读者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内容

(一)为学科带头人、专家与学者开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瞻性知识服务

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是高校各学科或专业发展的领军人,他们长期的教学内容与科研是对其研究与关注的学科集中化成果性的反映,对专业建设具有指引作用和研究价值。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研究型用户的需求层面,即研究型用户是知识需求的主体,需要掌握反映当代学术水平的最新知识、信息,需要反映国内外有关课题的历史状况、当前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性知识,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个信息片断,而是精炼、浓缩的系统化知识,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需要不断地获取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系统的知识及实验数据。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他们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极为重要。

利用知识组织环节建设专家系统数据库,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前瞻性研究服务。

专家系统数据库是以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如论文、著作、模型等为资源基础,利用知识挖掘、整理等技术,实现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从而揭示各知识单元的内容,服务于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在建设与利用该数据库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以及本馆馆员的知识服务素养和能力,酌情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配备学科馆员。在相互联系中,馆员可以他们的科研成果等文献资源为基础,利用他们对信息、知识的搜集与整合能力,继续扩大专家系统的资源储备,一方面继续搜索与他们的科研成果相关的被引文献;另一方面搜集引用他们科研成果的相关文献。利用计算机手段挖掘与整理,实现知识单元的链接,揭示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内容,为他们提供科学研究服务。

与此同时,专家系统数据库绝不仅是单一的知识或信息检索数据库,它还应包括图书馆馆员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内容,即高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面对面式的或网络式的交流方式,与学者、专家、学科带头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将要开展的工作或科研所需要的信息、知识的要求,馆员应深入到某一学科中去,配合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从他们要从事的某一项工作的筹备到结束或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进行全程定期跟踪服务,对各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成果评价的知识、权威信息源或载体的知识等描述、评价和揭示,对全文数据库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提供专业细化、面向课题的个性化专题服务。此外,馆员还要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他们研究或工作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各个学科当前以至将来的研究热点,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提示和提供学科研究的核心信息源。通过搜集、挖掘、整理、提供、利用这一系列的知识服务,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对其工作与研究具有支持作用的知识或信息,同时,馆员也应在上述服务完成的某一阶段或全程服务完成后,将该服务过程中所触及到的文献、信息或知识进行整理、组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资源再次丰富到专家数据库中,既完善某一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与科研成果资源,又使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研究得以深入。

(二)建立学科导航系统,为高校教师提供定题个性化知识服务

高校教师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学层次教师,他们不仅承担教学工作,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经常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与知识资源,及时追踪所授专业或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理论,为广大学生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双重目标。所以为辅助高校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图书馆要提供充足的教学、科研信息,尽量满足所需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员可通过与教师间的联系,根据教师每次提出的服务要求,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创造性地动态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建立相应服务,如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包括:一批反映该学科专业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的URL(UniformResourLocator);一批原始信息,包括访问频率较高的原始信息资源的镜像、自建的信息资源等;一套方便组织信息、知识资源和用户查询的支持技术(检索软件)。通过建设与使用学科导航系统,馆员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或自学检索与搜集信息或知识,并利用馆员自身具备的知识服务素养与技能将搜集到的信息或知识分类整理反馈给教师,实现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要求,实施分层个性化服务

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个性化教育特征,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专、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高校学习阶段逐渐由统一化学习,即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学习进度,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或专业方向的选取,学生再选择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完成高年级或高学历层次课程教育。因此,在这种具有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完成学业,从而推动自身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时应根据高校学生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

1、为专、本科生提供有助于其学习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学习型知识服务。新型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新的教育群体,专、本科生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图书馆在原有为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例如,图书馆在学生撰写论文或课题设计时提供定题化或定项化的知识服务。学生将所需信息或知识利用BBS、E-mail等网络技术发给图书馆,图书馆馆员根据学生需求,为其搜集、整理资料,回复给学生,与学生进行不断交流,运用有关隐性知识为学生挖掘与整合新的知识,为其提供知识服务。

2、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助于开拓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研究型知识服务。由于高等教育层次多样,从专、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尤其硕士与博士阶段,他们不再以学习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是以探究某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创造某一科研课题的社会价值作为其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为在校硕士与博士提供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于图书馆为专、本科生所提供服务,它应更体现在为其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信息与知识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或学科知识增值与创新支持服务。例如,不同专业与学科、不同研究专题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研究领域里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对信息获取方式、需求载体也各有偏好。因此,图书馆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重点服务,加强图书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跟踪研究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中的某些规律、行为特征以及隐含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让他们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的链接,将图书馆新到资源及时通知他们。使他们拥有自己定制的网页,通过这种个性化页面,获得他们需要的个性化信息。

同时,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通过收集这些文献将他们进行有序整理,提供不同检索策略的检索系统,从网络方面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尉迟文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7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解决方案的目标,通过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对用户整个解决问题过程提供的经过,知识信息的吸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服务。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升华和延伸,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环境、网络化、数字化的双重冲击下寻求服务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1. 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1.1开展知识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正在由传统服务向知识服务方式转变,是新时期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然趋势。“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定位体现的就是“知识”和“服务”的价值。对图书馆来说,知识服务的提出和实践将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把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定位于知识服务,正是立足于社会和读者的需要,也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1.2开展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职能的进一步体现

新的信息资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从藏书组织转变为知识组织,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产生、传播、管理的无序性,使得用户难以从信息海洋中迅速存取到所需的特定信息。图书馆只有实施知识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献分类、知识组织方面的传统优势,把无序的知识按一定得类别加以集中分析整合,方便用户直接地搜寻、检索和获取所需信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和深入的服务,进一步体现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1.3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专业用户对知识信息的利用深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长不断加深,图书馆的专业用户(主要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不再满足于为其提供一般,而要求通过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信息加以集中组织,进行文献信息内涵知识的二次开发,甚至利用“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知识重组,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知识基因”使其使用。与此同时,知识信息的采集、组织、传递、提供和使用后的反馈必须十分及时,以适应日益加快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运用节奏。知识经济发展中的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的演化导致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形态变化,推动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知识信息服务的新的机制的形成。

2. 知识服务的内容

2.1学科知识门户服务

这种模式按照学科专业领域来组织网络资源,通过建立专业门户网站的形式来提供服务界面和网上资源,网站定期动态报道专业化信息资源更新情况,报道专业领域学术动态,组织开发专业化的资源评价,提供专业分类导航和基于语义的知识搜索引擎,以此来支持用户的知识任务,满足其知识需求。

2.2用户定题服务

该服务模式是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知识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服务,并进行知识的搜集、筛选、分析、整理,形成一个或多个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以“推”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的一种知识服务业务。用户定题服务是一种主动服务、一种跟踪服务、一种知识挖掘服务、一种面向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要紧密与用户联系,明确其知识需求,完成知识需求定位,在此基础上确立课题,进行知识挖掘,并不断跟踪用户知识需求,调整服务策略。

2.3知识挖掘服务

知识挖掘是用职能化手段,将蕴藏在大量显性信息之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如各大数据库的期刊引文等,它对各专业学科知识的相关知识应用有指导性意义。图书馆需要对权威信息源或载体的知识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提供专业细化的个性知识服务。

2.4专题服务

充分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队伍的优势,面向基层单位开展专题服务,大力开发蕴涵在馆藏信息资源的有效信息,向读者提供浓缩的直接可利用的数据、公式、事实、结论等。要结合读者的需求建立专题数据库,针对某一特定主题,选择一批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和信息源、定期浏览,根据需要设立相关主题词,从中检索、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借助于搜集引擎或网络计算机自动搜集,密切关注前沿信息,使他们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专业信息。

2.5科技查新服务

查新工作的开展为图书情报工作者带来了发展机遇,从事科技查新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理解委托课题的内涵,才能合理选择数据库,科学制定检索策略,写出高质量的查新报告。

3. 发展知识服务的措施

3.1加强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

要更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改革以“藏”为主和封闭式服务,树立开放意识,把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把滞后服务变成超前服务。工作人员要及时接受新观念,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做到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高层次优质信息服务,重视计算机与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以及其他学科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保证高质量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及高水平、深层次信息服务的持续开展。强化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教育,使他们爱岗敬业,具有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定期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尤其应加强计算机、因特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

3.2构建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平台

构建用户信息需求平台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用户需求平台构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性化服务的效果,用户平台的构建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主要是基于对用户相似的兴趣进行聚集,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描述用户的兴趣和特征、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选择建立用户平台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平台并对平台进行修正等。

3.3自建与引进数据库,完善馆藏资源。

高校侧重的学科重点建设各不相同,各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学科文献也各有偏重,除引进国内外电子文献数据库外,根据本馆馆藏的特点,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专业数据库,如我馆的粮油特色数据库和超硬材料特色数据库。读者通过校园网可以方便地利用馆藏资源,针对用户的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4. 结束语

用知识服务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藏书为用,读者至上,一切为读者,为读者一切,满足读者一切需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应以读者为中心,针对读者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从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水平,在服务内容上应该注重增加知识内涵。在信息积累和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目的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融入馆员的智慧,使原有信息系统化、综合化、实用化,成为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组合、增值。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应有尽可能宽的知识涵盖面,实施知识导航,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姚雪.论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服务[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

[2]温建英. 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7)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篇8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对管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特征、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综合素质。通过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时代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水平,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信息化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为国家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时代;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作为普通高校图书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高等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要求提出了挑战,也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新特征

1.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量非常大,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量储存知识资源,快速传播知识,扩大知识信息平台利用,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重要特征之一。

2.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新特征

图书资料的数字化采用的知识信息的结构和系统化,借助存储介质新的全文存储与全文检索技术,能够存储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全文存储的新方式光栅扫描方式,能够存储大量全文文本,综合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全文检索性能和速度。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数字化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新特征之一。

3.光盘检索系统新特征

光盘检索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光盘存储资料,从而变革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光盘检索系统能够查阅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这些信息的各种账表,设计操作方便,数据安全,易于维护和升级。光盘检索系统包括读者信息数据库、光盘信息数据库、借阅信息数据库。因此,光盘检索系统是现代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4.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新特征

高校图书馆需要为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资料信息服务,而图书馆专业化借阅模式更能满足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藏书模式,除旧布新,加强专业化借阅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借阅水平。需要加强学科专业资料的梳理和归类,图书馆下属各个部门如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要密切配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图书借阅制度。

5.图书建设模式新特征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师生。各个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但各个高校图书馆在图书建设方面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同时,高校对图书建设投资有限。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如何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科需求,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建设模式也是各个高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应依据本校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科文献信息筛选和科学整理、加工,从而建设适合本校学科需求的专业学科文献信息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优势和学科特征、图书馆馆藏规模,创新地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建库模式,扩展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资料体系。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管理员素质要求

1.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综合能力

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图书的编码、借阅、网络服务等功能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因此,现代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全面掌握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计算机技术掌握的水平不高,导致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难以适应信息资源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服务。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对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准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2.较强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加工能力

随着世界学术和知识的广泛交流,英文文献是目前世界文献的主流文献,深入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学科发展使各学科知识体系逐渐交叉融合,这要求图书管理员不断更新文化知识,扩展视野,加强信息的更新,对新知识信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挖掘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深加工,及时有效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推荐,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因此,文化知识的素质和信息加工能力是图书建设中图书管理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要求。

3.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

创新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图书管理作为知识储存、传播、交流的载体,更离不开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新的科学思想和技术不断涌现。图书管理员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扩宽创新思路,才能积极挖掘信息资源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成为新知识信息资源和信息传递桥梁。因此,建设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离不开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的素质要求。 转贴于

4.较强的知识交叉综合能力

信息时代下要求图书管理员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图书情报、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的交叉综合能力。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使文献资料信息化,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图书管理方式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因此,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管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文献资料传播和利用机制把握、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英语等技能的交叉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因此,管理员知识交叉的综合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图书文献信息进行高效交流和传递,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藏书越来越多,新旧更替频繁,专业越来越细,图书管理工作日趋繁重,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也要走专业化道路。面对庞大的知识库,图书管理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要主动探索文献信息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耐心细致地整理规范图书资料,面对读者同样需要耐心周到地解答相关图书资料借阅问题,并耐心认真按管理流程借阅图书资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也是图书资源有效管理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

1.加强新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加快图书资源数字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工,为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并加强对科普和外语文化的学习,通过多种模式和途径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创新思想培训

信息化时代下,需要打破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单一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模式,树立优质服务的目标;需要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及时掌握知识信息资源的信息动态,创新地提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3.加强激励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激励模式,是以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促进管理人员主动创新的思想和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技术技能,如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也需要上架整理书库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待遇和地位,尊重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需求,鼓励赞赏图书馆管理员个人价值和劳动成果,物质与精神激励融合,创造一个和谐自尊奋发进取的气氛,加强工作环境的建设,使管理员在舒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迸发自己的思想从而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4.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环境包含图书馆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干净整齐的图书馆场地既是图书管理员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读者乐于奔波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同时,图书馆在人文建设方面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正面心理疏导和鼓励,加强对管理员心灵的交流,激励图书管理员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5.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图书管理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管理部门除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综合教育。只有提高图书管理员思想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上一篇:量子力学概念总结范文 下一篇:儿童心理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