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08-31 11:30:19

地理教育技术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1篇

在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转变观念是根本,但要使教育技术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并以恰当的方式把它嵌入到教学环节中,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才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导入新课;二是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三是学生的能力培养要贯穿始终。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效课堂,导入为先。导入的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特点不同,设计思路也不同。自然地理主要是揭示自然界各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大多设计相应的动画或视频导入,例如:运动着的地球、运动着的大气、运动着的水、正在爆发的火山等。人文地理是探讨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的关系,我们一般是截取生产、生活中的视频,或利用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把教材中的相关理论与学生生活常识或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例如:在学到“城市化”一节,导入视频:家乡城市里拥挤而川流不息的人群、密集的楼房、冒着黑烟的工厂烟囱;学到“农业区位”,用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视频导入;在学到“工业区位”时,播放工厂车间的生产流水线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区域地理内容涉及的空间范围广泛,地球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等地理事物繁杂,在学习区域地理内容时,通过电脑播放该国家或该区域的人物、风土、名胜古迹等资料,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学到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时,向学生展示美国玉米和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储运过程的视频:广阔的田野、大型机械在作业、卡车在运粮……。在观看同时提出问题,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有何特点,区位因素如何等。学生有了视频的感性认识后,再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的导入新课,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课堂学习。

2.淡化难点,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许多地理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地理过程,如地球运动过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洋流的形成、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各类外力作用过程等等,这些都很难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借助其强大的资源管理能力来实现直观化教学,对运动变化的地理事物模拟演示,用闪动、定格、拉近、加快、放慢等动感手段,根据需要把每一个过程或瞬间的各种情况展示得一清二楚,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抽象地理原理在认知上的难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重复或后退,进行师生互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较完美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涉及水体、河流的补给(互相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何把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链,这就得借助多媒体。在学习本节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展示自然界各种水体视频,用定格、拉近、语言提示等方式,让学生看清各水体存在的环境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介绍其补给关系做铺垫;接着用动画显示:冰川和积雪融化流入河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汇入河流、泉水和湖水入河……这样的做法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明白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接着提问:这些水都流入河流,对河流来说又叫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语言提示承上启下:这既是河流的补给又是水循环的一部分。然后再闪动显示水循环的其它环节:海面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径流、植物蒸腾……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些环节的名称。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水圈内水的运动变化过程,不难看出,水循环就是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的过程,而环节就是联系的纽带,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兴致正浓之际我适时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水循环按空间范围分为哪几类?它们分别包含哪些环节?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有何意义?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示意图,总结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了用语言文字难以描述、难以阐释的学习内容,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营造了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对学习地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地图活化,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的特征,做到点面结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功能将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放在同一幅图上,区别二者的位置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热差异,又可将图放大可分别读出其地理要素特征,之后再进行缩小,将两个地区作比较。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图、用图,便于全面掌握地理知识。除了缩放功能外,多媒体还可以把不同要素的图层叠加重组,进行空间分析,例如把河流分布图与地形地势图和降水量图叠加就可分析水能资源的分布;把气压带风带图与气候类型图叠加可以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将世界风带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叠加可以分析洋流的形成;将世界地形图与六大板块分布图叠加可以分析世界海陆和地表起伏的原因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叠置开展复合分析,是研究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相互联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活用地图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二、拓展教育空间,优化教育结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代替教师面向学生,打破了学习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为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做了尝试。一是,教师将自己的电子教案上传到学校学习网上,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选择性地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实现重复学习而不受时间的限制。还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实时交互,通过和教师和同学的不断交流而充实自己,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和成长,这种建立在共享的、共讨的前提下的学习模式是传统面授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或者把网上学习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校园网中进行“以我为主”的二次学习。二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学生扫描、修图、下载、编辑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与地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录像等地理素材,上传入网,扩充教学内容,参与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有了地理素材和编制的基本技能,学生可以虚拟课堂情景,参与组编设计教案和学案,纵横自己的思维,开拓创新,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教师定出的“框架”,学生在此过程中品尝着创造的乐趣,提升创新思维的人格品质。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有的老师把现代教育技术片面地理解为教育媒体技术,陷入了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上,忽视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是展现过量的信息,干扰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1.片面追求教育媒体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的教师设计课件时,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排好顺序结构,上课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被课件牵着走,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这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环节,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只是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桥梁,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适当的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有效地“同化”和“顺应”。所以,教师一定要真正领会现代教育的内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2.信息量过大,影响学生思维

据心理学家分析得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接受主要的信息,短时间接受超量信息时,就会使人脑处于停滞状态。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选课件素材,切忌过多过滥。而有的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惟恐不能体现出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将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课堂上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琳琅满目的资料轮番轰炸,令人目不暇接,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和与之伴随的音乐之上,使学生无法专注于多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更无法进行深度思考,这就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小结

针对以上误区,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逐步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驾驭能力,争取早日走出误区。尽管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对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育思想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寻求认知规律与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仍将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重大课题。让我们广大一线中学地理教师共同探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优化中学地理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服务。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2篇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上的知识点基本是枯燥的文字信息,即使加一些图片,也很难形象说明地理知识或揭示地理内涵,尤其是一些跨越时空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理解,如风化的概念、黄土高原的形成等。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地理资源,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联想,从而有利于理解地理知识,科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比如,在进行“海陆的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领着学生读书,勾画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让学生会背就可以。这种教学模式是死板的、应试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被信息技术模式所取代,我们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科学展示海陆形成的全过程、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全过程等,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学生建立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提供保障,科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为学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教师、学生、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随时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今社会,网络资源极为丰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平台。我们地理教师也要顺应时展的脚步,结合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平台,建立班级主页,让有条件的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主页,学生小组建立QQ群,指导学生利用群空间、飞信、微博等方式进行课后交流,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这里互动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为其他同学提供好的经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西半球的国家”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材上的资源有限,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的知识不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我利用初中生天生好奇的特点,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搜索西半球有哪些国家,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特产,气候特点是怎样的,西半球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等。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浓,想尽早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学生还想了解那些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主动,变得有动力了,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搜索与整理,绝大多数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在小组的QQ群里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知识结构图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有部分学生找到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丰富了教材内容。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探究等能力。总之,地理教学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紧跟课程改革步伐,加大探究力度,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付秀香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z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3篇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性

当今,各学校的教育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应考虑如何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教师的过重负担,统筹规划好实践教学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速促进其健康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特别在以前应试教育中对哪些非考试科目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改变学生及部分教育者的传统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1.操作的简便性。优化地理学习动机因素,学生只要打开网络系统计算机,在服务器的支持下,用非常简单的方式键入指令,就可以进入操作平台,活动鼠标指点图文并茂的菜单及程序流程,就使学生在愉快中强化学习地理的动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讲授地理知识,能增强地理事物的“动感”,突出地理事物不断变化的属性,生动地展示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将文字信息在简便操作中转换为图像信息,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2.信息刺激的丰富性。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辅助教学,能集图、文、音、像、动于一体,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有助于知识的接受与强化。同时,能大量储存、快速处理、灵活调用多种信息及数据资料,并可以对一些问题作出判断并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机对话。

3.信息要求的适应性。优化地理教学方法,多媒体适应人们的思维过程,设置了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例如,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纬度、风带位置、太平洋、暖流等。不同的内容,多媒体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图像在教学中逐一呈现,层层叠加,使学生能有序地将代表各因素的图像轮廓反映到大脑中,经自我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反馈检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并理解地理事物各因子之间的联系。

4.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优化地理教学手段因素,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网络,教师能12小时利用地理教学CAI在网络中工作时提供的高质量反馈,了解学生各自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另外,软件与超文本相连,可选用优秀教师的教案制成课件,通过网络使每个学生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信息查询的快捷性。优化地理教学效率因素,地理教学CAI的设计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将控制与模拟巧妙结合起来,使一些因设备或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的实验得以实现。如:地震波的传播、火山喷发等。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也要避免走入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存在种种误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屏幕灌”又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使用新技术来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究其实质,还是一种理念陈旧的“满堂灌”——只不过由教师灌变成了屏幕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满堂转”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已走入误区,如: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教师一概让学生小组讨论,甚至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不例外;随意性大,凭教师一时的兴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甚至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得多么完美,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教师的讲授、适当的双边活动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仍然要循着一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多媒体的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而学生似乎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更感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这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学技术;地理教学;优点;存在问题

地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科目相比显得并没有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这样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了文字、图形、声音以及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优点

1.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地理学科是趣味性比较强的。另外,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能够充分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而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说在讲解《巴西》这部门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巴西特殊的图片,比如亚马孙河的自然风光、足球、桑巴舞等,还可以配上一些桑巴舞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巴西的风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之中。

2.更好的发挥地图的作用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很多知识、现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向学生展示的内容也比较少。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自由的放大、缩小或者是在地图上标注重点。这样地图就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了。比如说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时,如果教师只枯燥的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图片,学生则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来获取更多知识。

另外,在讲解《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口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能直观的感受该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并且将东南亚的位置放大,学生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东南亚的具置,以及马六甲海峡在位置上的重要性。

3.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空间的。地理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在空间中不断的变化的。因此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空间结构、空间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地理学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比如说在学习等高线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只运用平面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等高线的意义,但是如果运用Flash或者是3D等软件,则可以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等高线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宇宙空间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利用平面图形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来向学生讲述各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由于学生从未真正看过这些内容,所以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制作CAI课件,这样就可以立体的展示出各个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起到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的作用。

4.有利于突出课堂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难点、重点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靠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些难点的。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白板、多媒体、视频、音频等,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说在讲解《北美洲》这部分内容时,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只依靠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地形如何影响北美气候。但是如果应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当西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遇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形成降水。而在冬季极地冷空气从南北贯通的中部平原南下。这种立体的动画,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出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目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

(1)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没有全面的考虑课程的特点,只是机械的使用各种教学技术,这样就使得课堂没有实质内容,出现混乱状态。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国地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迎合学校的要求就大量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比如播放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图片等等。而对于重点知识却没有进行讲解。学生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收获。

(2)还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演示课时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只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很多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技术的优点,只将其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而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利用这一技术向学生演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这一技术的优点,并在课堂上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要完善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真正的贯彻和应用这一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应用这一技术的实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的普及工作,不断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更好的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静.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8

[2]蔡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反思.[J].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5篇

21世纪地理学科的发展及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迫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形式,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研究与探讨为中心。教师要让学生更直观准确地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以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向学生主导的“探究型”的教学转变。而这一转变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衡量新世纪地理教师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转变传统教学形式的重要手段。

2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图文并茂,教学效果较好

首先多媒体教学方式可直观地呈现各种地理课外材料以及图像信息。例如:地球运动这一章的地球运动三维图像教师是无法用语言能够描述清楚的,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弥补了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这种缺陷。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三维技术直观地展现地球运动的立体图像,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知识点。其次多媒体课件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再次,多媒体可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和阅读相关课外材料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大大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的劳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直观地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给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参加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2.2 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CD、VCD、摄像系统等多媒体的使用将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无限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从多角度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以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学生总是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求知欲。

2.3 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地理资料以解决有关盲点,不至于对某些知识一知半解,查阅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易出现的误区

3.1 过度依赖多媒体,学生出现视觉疲劳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而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过量的繁杂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图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个又一个的动画,甚至图文声像纷至沓来,一番狂轰滥炸,令学生目不暇接,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体现其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我暂且称其为新式“满堂灌”。

3.2 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差

毋庸置疑,无论是流行已久的CAI课件辅助教学,还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网络化教学,计算机与地理教学的联姻是地理教学史上教学手段的一次空前的飞跃,对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对其他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全然不管是否适用,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黑板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大有非多媒体不上课之势。特别是课例评比,授课比赛等,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技巧的权重往往大于其他项目,许多课例甚至以多媒体及网络来作秀,其结果是课堂上轰轰烈烈,课下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我听过一节公开课,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可谓丰富生动,但是下来以后多数同学要求老师按常规方法重上这节课,于是,出现了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4 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简单的工艺、方法、技能、设备及各种手段的总和,而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是探求在既定的地理教育目标和条件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因此,脱离学科教学就谈不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忽视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无法实现学科教学的优化和学科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能真正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地理教师“教书匠”的功能不断降低,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导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课堂以外的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节目,处理和创造教学信息等非课堂教学任务,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知识,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经过自己设计的教学软件或教学模块,才能得心应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融洽,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更高境界。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6篇

一、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性

当今,各学校的教育也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学校的发展方向应考虑如何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教师的沉重负担,统筹规划好实践教学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速促进其健康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那些非考试科目也要重视,改变学生及部分教育者的传统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地理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异性

1.操作的简便性

优化地理学习动机因素,学生只要打开网络系统,在服务器的支持下,用非常简单的方式键入指令,就可以进入操作平台,通过图文并茂的菜单及程序流程,就使学生在愉快中强化了地理学习及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讲授地理知识,能增强地理事物的“动感”,突出地理事物不断变化的属性,生动地展示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将文字信息在简便操作中转换为图像信息,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2.信息刺激的丰富性

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辅助教学,能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层次,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有助于知识的接受与强化。同时,能大量储存,快速处理,灵活调用多种信息及数据资料,并可以对一些问题作出判断,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机对话。

3.信息要求的适应性

优化地理教学方法,多媒体适合人们的思维过程,设置了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例: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纬度、风带位置、太平洋、暖流等,用多媒体将不同内容、不同色彩的图像在教学中逐一展出,层层叠加,使学生能有序地将代表各因素的图像轮廓反映到大脑中,经自我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反馈检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并理解地理事物各因子之间的联系。

4.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优化地理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能随时利用地理教学CAI在网络上接受学生高质量的反馈,了解学生各自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另外,软件与超文本相连。可选用优秀教师的教案,制成课件,通过网络,使每个学生接受高水平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信息查询的快捷性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地理教学CAI的设计,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将控制与模拟巧妙结合起来,使一些因设备或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的实验得以实现。如:地震波的传播,火山喷发等。

三、在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也要避免走入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存在种种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屏幕灌”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使用新技术来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究其实质,还是一种理念陈旧的“满堂灌”——只不过由教师灌变成了屏幕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满堂转”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已走入误区: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一概小组讨论,甚至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不例外;随意性大,凭教师一时的兴趣;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甚至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得多么完美,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教师的讲授、适当的双边活动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仍然要遵循一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而学生似乎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更感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这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地理教育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多方面的,没有任何可以取代的,只有充分利用它,才能真正促进地理教学的全面不断发展。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应用

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有诸多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领域广阔,能活跃学生思维。在讲授过程中,可设疑追索,通过多媒体展示等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讲《巴西》一节时,我在新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一组最能体现巴西特色的图片,如巴西高原、亚马孙河、热带雨林、足球比赛、球王贝利等,再配上巴西的桑巴舞曲。悦耳的乐曲、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很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图作用和效果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能放大、缩小、区域截取、重点突出等,同时还可以在图上直接标注、勾画等,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例如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有关《中国的自然环境》时,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写下来,学生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用电子白板展示出多幅中国各个区域的自然风光,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

再如讲到《东南亚》时,首先显示一幅世界地图,然后点击东南亚的位置,图上出现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东南亚位于两洲两洋之间,再点击放大突出马六甲海峡,随时转移地图突出马六甲海峡在波斯湾与日本之间搭起日本“海上生命线”,使学生更好理解马六甲海峡作为世界重要咽喉要道。

3.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离不开空间和时间。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空间概念,并由此而产生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概念,从而进行空间想象与空间思维活动。在地理教学中促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项职能。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大显身手,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较,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比如,在进行等高线图的教学时,虽然用模型进行等高线图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很明显。使用3D MAX或者Flash软件都可以制作用于等高线图教学的CAI课件,此课件可以清楚地演示立体的地形和平面的等高线图之间的转换,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效果也大不一样。

地形图教学还是比较直观的,而对宇宙空间的星球运动、天体间相互的关系等空间概念教学难度就大了,因为对此学生谁都谈不上有感性认识。要解决这一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如果使用CAI课件来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情况就会大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能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4.有利于突出重点、简化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知识。有些难点、重点仅靠传统的看看、讲讲,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效果甚微,如果用形象生动的现代教学媒体为载体,学生理解起来会较容易,效果会更好。现代教育技术能通过电子白板、音视频、电脑多媒体软件等视觉、听觉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是《北美洲》的重点,又是难点。用动画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由于北美地形呈南北三个纵列带分布,当西风带来太平洋暖湿气流时,受到北美西侧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水汽难以进入北美大陆。而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便于冬季强烈的极地冷空气南下和夏季暖湿空气的北上。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出一系列思考题,把学生引入思维的境地,让学生经过思考后集体讨论解决。经过这些过程,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8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已起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打破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初中地理在很多家长、老师、同学的心目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在地理学习上花时间,甚至连上课都不愿听而做所谓的主科作业。现代教育技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授《黄河》一课时,我先播放黄河小浪底放水的一段影视片段和音频《黄河颂》,悦耳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动听的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能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现代教育更能体现地图教学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由于没有动感变化,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节内容时,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演示图,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及地球四季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总结,使知识点一目了然,通俗易懂。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开拓创新。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人机交互,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我校地理课每星期只安排了二节,课时少,内容多,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将精选习题制作成简单的游戏型课件,以动态的图示或图表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自已操作,完成训练,全员参与,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海陆分布》一节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制一套拼图练习,让学生把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图分别移到世界空白地图上,这样学生当堂就掌握了海陆空间位置分布这个难点,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促使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写了地理教学的新篇章。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谋求自我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兴趣品质,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深厚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会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新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官,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导课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讲《黄河》一节,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波涛汹涌的视频片段,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为她哺育了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我们首先来了解黄河概况。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便利的交流工具,有效地开展协商与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教师制作的课件《地球的自转》为例,课件运用GIF动态图像结合Authorware 5.0软件的移动图标制作三维动画,把地球绕轴自转同时绕日公转的宏观运动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课件编辑了地球自转的有关AVI影像动画,生动直观地解释了自转方向、自转周期、昼夜更替、地球形状等宏观现象。动态的图象与画面,让学生容易区别自转周期的恒星日和太阳日,分析晨昏线和昼夜半球产生的原因,懂得不同经度的地区为什么地方时不同的道理,真正理解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地球两极稍扁及赤道略鼓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翻滚式的菜单:自转方向、自转周期、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地球形状及退出等的设计,不但使本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系列化、程序化,而且方便学生自学与复习。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地球运动的二维和三维空间模型,把宏观的现象具体化,抽象的物质直观化,动态的过程形象化,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并且查找相关知识较为繁琐,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简单方便,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传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

地理教育技术范文第10篇

1.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只是通过板书、口授的形式,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枯燥无味,难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观念易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固定模式,很难将一个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化和简单化。特别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同学们在课堂中易进入迷糊状态。

一旦理解不了就不感兴趣了 。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会出现满堂灌得的显现。

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2.地理学科的特点――空间性 和动态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非常广阔,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区域时,首先要了解它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而对其内部地理事物分析如河流、地形、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

地球上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学习时就要求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如上所述,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可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此外,它使媒体转换更方便迅速,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大大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憧憬。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例如,在高中地理第一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节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果教师在课前下载2~3分钟的天气预报,在课堂上,用此视屏来导入新课,这种新颖的导入肯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发产生对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边作板书边分析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符号,并由此引申到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索地理奥秘的激情。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地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的媒体进行综合教学,必将优化教育。学生不但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工作和生活能力,还要不断摄取增强素质的新知识和使用新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宽广的条件。例如:教师把将要在课堂上授课的内容用PPT做成课件,打包后储存在电脑中,上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各种颜色的地图、图片、动画、再加上优雅的背景音乐的插入,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让同学们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课后,老师可布置相关的作业,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将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互动学习引入学校、家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广度往深度上发展,在注意观察地理现象的同时,认清现象的本质特征,理解掌握它。这样让学生分辨出知识的主次关系,去伪存真,培养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理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有利于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创设出接近真实的地理事实情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当结论与验证结果一致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

5.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形象生动的现代教学媒体作为载体,相信理解起来会更容易,效果会更好。人在几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下,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长时间内的对事物认知时容易产生疲劳。

上一篇:数字教育转型范文 下一篇:初中历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