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5:44

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的概念篇1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 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 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 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 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 “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 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 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地下水的概念篇2

关键词:类概念、层级类概念

概念是认知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是解释我们意识中心智的术语,也是对反映人的知识和经验的信息结构进行解释的术语。概念不仅可以储存关于世界的信息,还可以充当概念系统的建构成分。它通过将信息归结到一个经过社会提炼的特定的范畴或类型中来促进主观经验的处理和加工。

对概念进行描写最好的接口是语言(Jackendoff,1993:16)。有学者认为,最简单的概念应该通过词来表征,有的则认为,简单的概念应该是在词汇成分分析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或者标记。但最为重要的概念在语言中得到编码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人类学和生物分类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层级水平的分类。而认知心理学,则按照类别的抽象水平,将类别系统地区分为三个水平(Conceptual Hierarchies,又称类概念层级或层级类概念),即下位水平类概念(简称下位类概念)、基本水平类概念(简称基位类概念)、上位水平类概念(简称上位类概念)。早期的一些研究者(Margolis,1994)及层级分类的相关研究往往将概念和类别等同起来,统称为类概念(class concept)。基于这种由类概念构成的层级网络结构,人们不断地对事物进行着日常的分类、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弄清个体对类概念层级关系的加工机制,对于进一步探讨各种高级认知活动的加工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osch认为,基本水平类概念应满足两个条件:一,类别内的成员有较大相似性;二,类别间的样例有较大的差异性。将同一物体放在不同的类概念层级上进行描述,可以获得不同的意义。可见,当我们在不同类概念层级加工同一具体事物时,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与此同时,加工的正确性和速度以及大脑中相应的神经电活动和血氧激活情况可能都在随之变化。这种类型的研究有助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内部世界,尤其认识到我们的大脑活动的规律。

已有研究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突出了类概念在生活和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儿童发展和语言进化与使用中,基本水平类概念起着重要作用。在神经心理学领域,类概念层级划分对解释语义失语症及聋哑人语言获得过程中基本水平概念的特殊地位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主要采用熟悉新颖性偏好范式、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PWI)、启动范式、掩蔽范式、基于类别的推理任务、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RSVP)等。

不同层级的类概念间的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主要有一,基本水平类概念的优先加工,儿童最先形成基位类概念,且分类时更快;基位类概念在语言中也更具活力。二,在某些特定的任务和文化背景下,下位类概念也显得尤为重要,如典型性效应和专家效应等。针对这个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进入水平类概念表征是层级类概念加工的切入点。三,上位水平类概念在某些任务中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加工优势。上位水平类概念的学习并不比基本水平类概念晚,甚至可能早于基本水平类概念的学习。与类概念层级相关的脑电研究(ERP/EEG)表明,上位类概念的获得和加工可能比基位类概念更早。

理论模型有层次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联结主义模型与平行分布式加工。

类概念层级加工神经机制进展的研究主要有一,来自类别特异性损伤的证据。二,不同类概念信息的加工和储存对应不同的脑区(fMRI研究)。三,不同类概念层级的神经机制研究(EEG、ERP研究)上存在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先掌握基本类概念,幼儿、甚至婴儿已能对基本水平的种类进行标准一致的分类,不同的研究结论不一。传统的概念发展研究以及Rosch等人的实验表明幼儿对上级类概念的分类能力尚较差,我国学者的研究得到类似的结果。一般说来,幼儿虽能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但概括的水平不高。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就是从掌握概念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认为在5-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出现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的思维,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各种概念和概念系统,而且要力求精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把它和类似的概念区别开来。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主要的和非主要的东西、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小学儿童不但能掌握各种概念,而且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都证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学会各种间接的比较复杂的推理,如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初中生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辩证思维规律,而高中生则基本上能掌握辩证思维规律,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这表现在:①能通过假设演绎进行思维,即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②思维中有预计性;③思维形式化,即无意或有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④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即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考虑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⑤思维的独创性在增长。这种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必然导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为辩证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青少年期是儿童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到了青年初期,思维能力基本上接近于成人的水平。

类概念层级的相关研究,对语言获得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类概念层级间优势影响因素的探讨,可以促使成人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层级水平的类概念。

参考文献

[1]陈安涛,王乃弋,李红,刘强,冯廷勇.(2006).类别归纳的时间过程和源定位一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以-理学掘38,815―823.

[2]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等.(2005).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心理学报.37,199-209.

[3]刘静和,王宪钿,范存仁,张梅玲.(1963).四岁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1.与分类命名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 287-295.

地下水的概念篇3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的前提,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基本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每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指与它相关的对象范围。例如“梅雨”这个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夏初梅子黄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绵阴雨叫“梅雨”,还要使学生理解梅雨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完整的“梅雨”概念,应包括梅雨的时间、地点、成因、天气特点、名称由来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利弊等。

二、讲解透彻

在地理教学中,讲解概念必须注意概念的完整性。在讲解地理概念时,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充分运用景观图、课本插图等具体图像使学生在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逻辑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区别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逐步由具体的地理表象形成抽象的地理概念,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地理事象的规律性。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动的生活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为避免照本宣科,笔者采用实地观察方法,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教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香樟树、“碧螺春”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判断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种?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帮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笔者指出,地球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教师只要讲清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即陨星就不是天体。在教学环境合理容量这个概念时应抓住“最适宜的人口”这个关键词。

2.归纳总结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例如,闪电和地震虽然有自然属性,蕴涵巨大能量,但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并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所以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

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资源”和“能源”两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自然资源不全是能源,因为有的自然资源能够提供能量,而有的自然资源不能提供能量。如阳光是自然资源,也是能源,而耕地、铁矿石是自然资源却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因而不是能源。

从能源获得的途径分类。能源有的是一次能源,有的是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因而属于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因而不属于自然资源,如阳光是能源又是自然能源。而煤气是能源却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因此不是自然资源。

3.类比地理概念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1)关于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等都属近似概念,很容易混淆。又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二者不可调换。

(2)关于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等。这类概念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循环再生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二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煤炭、石油及各种金属矿产等,而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3)关于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关于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联系消化概念培养能力

学生形成地理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背诵概念的词义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达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对于一些文字相近而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在比较中对概念加以鉴别,避免混淆概念。例如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根本区别是:A.河流长短的不同;B.河流水量大小的不同;C.河流最终归宿的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深刻理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本质区别在于河流最终归宿不同。前者是指流入海洋的河流,后者指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另外,植被主要包括森林和草原,学生很容易把“植被”简单地理解为森林,不能把握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训练掌握这两个概念。

在判断地理问题正误时,要依据概念进行分析和推理,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多雨夏干型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判断气候类型虽然是较难掌握的知识,但只要对各种气候类型的概念比较清楚,根据题目所提出的条件或水热资料,对照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进行筛选,也就不难判断。

地下水的概念篇4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导数 概念教学

选修1-1中有一道习题:“水波的半径以50m/s的速度扩张,当半径为250cm时,水波面的圆面积的膨胀率是多少?”本题学生拿到后感到很困惑,无从下手,似乎与本节内容无关,原因是水波半径以50cm/s速度度扩张与圆面积的膨胀率之间关系,学生想不到,水波半径扩张速度与水波圆面积膨胀率相对于哪一个变量(时间t),更是想不透。这两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导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体现了导数的产生过程: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

概念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一些师生认为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就够了,忽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反思的过程,而不是将单一的知识,纯粹的技巧和方法硬性地塞给学生,再通过机械重复的劳动去强化。这种做法大大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违背了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宗旨,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极不可取的。

下面笔者就导数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导数是抽象的概念,经历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到导数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思想及其用法。首先构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实例,如:登山、游览车、气温变化等。这些实例学生都有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登山在某段陡峭的山路爬山的感觉比较吃力,游览车从高处向下时人会感到惊险刺激,这些现象体现了变化速度比较快,从而引出了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显得自然且学生易懂。平均变率是一个量的增量与另一个增量的比值,是两个变量增量之间的比值,这个比值的绝对值的大与小,体现变化速度的快与慢。再回到教材,既然是变量的关系,就可利用函数数学工具进行研究,通过图像直观地体会平均变化率,最后通过量化计算平均变化率。回到登山问题,山势陡峭时为何感到吃力,原因是高度变化量与水平距离的变化量比值大,也就是平均变化率大。同样可以用平均变化率来解释游览车、气温变化等问题。体现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平均变化率是引出导数的重要铺垫。先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实例,如速度、膨胀率、效率、增长率来理解平均变化率,再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变化率的粗糙而不精确性。如何才能够精确地表达某一位置变化率呢?由此引入瞬时变化率。瞬时变化率事实上就是极限的思想,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如何用初等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这一过程呢?我们采取无限逼近的思想,自变量增量无限趋近于零,但不等于零时,平均变化率趋向的那一个值。如位移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就是速度,速度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就是加速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几何直观,反复用图形去认识和感受瞬时变化率,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认识概念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瞬时变化率认识清晰后,导数概念就不难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导数的数学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它不只是深奥的理论,而是实际生活的提炼,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到导数概念这样一个自然流程,把微积分内容变得简单化,易于理解。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成就,是成功的数学概念教学法。在导数概念教学后再来研究本篇开头的习题,自然就不难了。水波半径以50cm/s过度扩张的是水波半径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而水波半径与面积具有函数关系,而要求的水波圆面积膨胀率就是水波圆面积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从而建立了膨胀率与水波半径扩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在概念的指引下轻松地得到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材涉及很多,解法大致相同。

地下水的概念篇5

关键词:物理 概念 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当然就谈不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笔者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以下是本人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归纳的一种概念教学方式,愿与同仁一同探讨.

一、高中物理概念分类

基于发展观点,我认为高中物理概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中已形成的初浅的,甚至是不完整的概念。此类概念在学生脑子里已经形成,但不是很成熟,甚至可以说还不是很科学,称之为旧概念。旧概念教学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使其完整化、科学化,变得更严谨。另一类是属于全新概念,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新概念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要理解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又要理解概念的外延(既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个个,一类类现象或事物)。

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下面以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阐述概念教学设计。本节包括参考系、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等概念。把这些概念进行分类,参考系(相当于初中的参照物)、时间与时刻、路程应属于第一类,是初中已经接触过的概念。而质点和位移是新概念,属第二类。

1、要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旧概念教学。由于参考系、时间和时刻、路程这些概念都是在学生头脑里已经初步形成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要让学生表现出他已有的知识水平。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

2、新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形成。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新的物理概念。

例如:“位移”概念的引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路径acb、adb都从a地抵达了b地,如图所示。路程分别为25km和30km。然后向学生提问该两种路径有共同之处吗?学生可以观察出两种路径的初位置与末位置是相同的。从而引发出路程无法描述物置的变化,只能引入新概念位移:即位移是表示物置变化的物理量。如:从a到b的位移为22km,与路径无关。再问:如果从a地出发经过位移大小为22km后一定能到达b地吗?进一步引出位移的矢量性,即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通过这种设置新情景,层层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位移”,位移具有矢量性。

3、通过“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与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异同点及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体系,所谓概念体系是指由相邻概念(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力线与磁力线,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相似概念(如质量与重量,动量与能量,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等),相反概念(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正功与负功等),并列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电势),从属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点电荷电场强度等)组成了系列概念,只有当学生弄清这些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概念,防止错用概念,提高运用概念的能力。

4、编撰适应例题,巩固物理概论。概念形成之后,为了巩固新概念,可在概念上容易出错的地方,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这些问题要很容易把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暴露出来,然后澄清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便会形成正确概念。

总之,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一番设计。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有几个概念一起教学,如果不经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可能就是一盘散沙,最后也就无法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幅能够反映现象之间密切联系的,完整的物理图景。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建民、周彩莺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教学引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地下水的概念篇6

关键词:学生前概念 教学起点 课堂教学 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86-01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新授知识不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似懂非懂的状态。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仔细分析,我认为,并非是因为学生智力,而是由于他们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因素,造成了认知上的迷茫和困难。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相反,学生们就会觉得难以扎实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我认为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了解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常展示他们的前概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前概念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表现出来,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为学生搭建展示前概念的最佳舞台。只有在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并乐意把他们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释放和表达出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多关注孩子,认真分析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发现他们学习的困难所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前概念。要帮助学生加以消化理解,决不能像法官一样武断地否定一些“不科学”的前概念。教师要尽量多提供一些,让学生发现自己前概念中的错误之处的机会,让学生在后续的探究中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已有经验与事实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引发其认知冲突,促使其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促使其在现有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相信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前概念

可以说,小学生的前概念的隐蔽性非常强,这无疑就需要教师在科学课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来激活他们的前概念。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要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要围绕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回答,以此获得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还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分析、梳理和归类,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预测》一课时,课前准备了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一个放入300毫升水的量杯,一盒钩码。上课伊始,老师准备把一个钩码放入一杯水中,要求学生预测量筒内水位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前概念,进行预测“水会上升”,实验结果证明,学生的预测是正确的。但是当老师让学生预测水位上升的具体数据时,学生原有的前概念受到了挑战,产生了困惑,问题出现了。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学习。这样的设计既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又建构了问题场景,让学生主动探究成为可能。再如:学习《盐与水的分离》一课时,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器材的名称,总是喜欢用他们的语言来描述。当教师边实验边讲解饱和后的盐水叫饱和溶液后,引导学生如何将盐与水进行分离这个实验。这时需要学生分组使用酒精灯来完成这个实验。

三、帮助学生,利用教学策略改变错误的前概念

要想改变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非一件易事。有些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顽固,改变学生错误前概念一定要讲究策略,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在教五年级下册《磁铁》这一课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磁铁,对磁铁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但有少数学生的前概念中存在错误,认为:“磁铁也可以吸其他金属”。在课堂中,我采取的方法是:让这些同学试一试,用磁铁去接触不同的金属,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与自己的前概念产生冲突,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前概念是错误的,最后逐渐调整认知结构使其与真实事物现象之间达到一致,这样改变错误的前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对于如何把握和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使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中的一点认识。

参考文献:

[1]琚淑娟.提升课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科W前概念[J].考试周刊,2015(11):175-176.

[2]徐水平.关注学生“前概念”,提高科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4(9):1.

地下水的概念篇7

一、物业管理概念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应该由下列体系构成:一是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防盗报警、周界报警、出入口管理、火灾和天然气报警、求助呼叫、访客对讲、指纹识别等;二是信息管理系统:这包括三表(电表、水表、气表)甚至多表远抄、设备监控、车辆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三是信息网络系统:要求宽带接入,建立起小区共享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小区信息服务平台,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网上超市、商品报价系统、电子付款),和小区综合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等)。

地下水的概念篇8

概念伴随国内企业营销实践经历了两个阶段。刚开始为热度期,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就是厂家为了吸引眼球纷纷抛出各种概念。一时间市场上各种大小概念齐上阵,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从保健品的功效概念到保暖内衣的科技概念再到家电产品的健康概念。一度火爆的概念引得消费者跟风、媒体追捧、厂家兴奋,着实热闹了一番。热度期过后是冷遇期。由于过度宣传导致行业信誉危机使概念一下子由热炒降至冰点,曾经炙手可热的概念在日趋理性的消费者面前大受冷遇,以至于只要一提及概念,立马会有消费者作出反映:一定又是在炒作概念!对于那些一贯谨言慎行的的企业而言,概念更如同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生怕一不小心背上“炒做”的恶名。国内营销界也一度对概念嗤之以鼻,将炒做概念视为“短浅”和“浮躁”。一个在营销词典里原本中性的词汇为何招致如此之多的诟病?概念究竟怎么了?

之所以出现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究其原因就在于——多数人对概念的理解和操作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一方面将概念简单的等同于炮制一些名词、杜撰一些理论,将概念理解片面化;另一方面,概念在企业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骗取消费者信任的糖衣炮弹,导致了概念操作的扭曲化。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直接导致受众对概念信任度的普遍降低,更影响了概念作为一种有效的定位和传播手段在产品销售、品牌传播及推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概念正名

早期的概念在市场上火的快,消失的更快。原因不在于概念本身,更多的恐怕要归咎于经营者急功近利和不负责任的心态,比如某核酸产品早期为了骗取消费者信任,明明没有什么背景,也硬是要搬出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出来说事,结果遭到了舆论的一阵声讨。再如农夫山泉当年打出“天然水”的概念一度搅得水市场风声水起,但喧嚣过后市场并没有接受其“天然水优于纯净水”的论调。而各种“卡”、“素”满天飞的保暖内衣市场在短时间的风光后也依然逃不出价格战的宿命。凡此种种,当概念被玩得脱离了产品实际、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和感受,成为孤立于产品(品牌)定位体系和传播体系之外的东东,概念也就成了泡沫、成了炒做的代名词。而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企业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的不断成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早已走出了原先的误区,好的概念更以其对产品利益的精确传达、对品牌价值的传神演绎以及对目标群体的深度把握在帮助企业销售产品、塑造品牌以及建立竞争优势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蒙牛“中国航天员专用奶”的概念并非空穴来风,除了优质的奶源、放心的奶质以外,与其始终不渝坚持“国人心中的健康奶”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蒙牛在公众心目中又是一个迅速崛起、后来居上、有着超强爆发力的企业,这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是多么的相似,于是才有了蒙牛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的联姻。其后蒙牛“中国航天员专用奶”的概念更是借助神五飞天一举进入消费者脑海当中。

排毒养颜胶囊的概念营销同样精彩。首先是创造了“排毒”这个全新的行销概念。中国人普遍信奉“补”,补出健康、补出美丽,“补”成为主导健康品消费的风尚。而事实上,人体内积留的各种毒素由于无法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基于“排毒”这样一个有着巨大潜在需求的的市场,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以及“排毒”概念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而层层深入的传播概念(排除毒素,一身轻松——排补平衡,自然兼顾——健不健康看脸色)更是帮助产品实现了从品类市场的占位到对目标消费人群心理的占位。

更多事实表明,不管什么样的概念,只要合理地传达出产品的真实利益、代表了品牌的价值取向,并与消费者对产品的物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达成一致,不但不会被消费者拒之门外,反而会随其依附的产品悄悄驻扎进消费者的心田,大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品质、价格、包装及营销手段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好的概念必然成为产品(品牌)区隔于竞争对手,建立自身个性、价值以及竞争地位的独门暗器。好的产品必定是有好概念的产品,而最好的营销必定是创造出好概念的营销。这已成为如今营销界的普遍共识。

用活概念这张牌

随着国内企业对概念营销理解和运用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展,概念营销因此而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化的特点。营销的本质是将产品(品牌)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消费者,从吸引关注、形成认知到产生认同再到达成购买直至形成忠诚消费的过程,只要营销的诸多环节存在着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概念就有可能当担起传达产品利益、沟通消费情感的角色,而不仅仅限于产品化的概念。如果要对概念下一个定义,概念就是在营销传播诸多环节中能彰显产品(品牌)核心利益,具有高度传播价值的信息。因此,恰到好处地盘活概念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发挥概念的传播价值,对于提高营销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效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概念——

一、品牌(核心)概念

实际上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是品牌价值和理念最集中的体现。它一旦确立就贯穿于整个品牌传播推广的全过程。品牌概念的外在表现往往是一句高度浓缩的口号(品牌核心口号),但是品牌概念并不一定等同于品牌口号,往往更符号化、概念化、流行化。比如TCL手机的品牌概念:科技美学化,将TCL手机科技与时尚兼容、品质与外表并重的主张演绎的淋漓尽致;再比如海澜之家的品牌概念:男人的衣柜。形象化的诠释了海澜之家的品牌定位,同时传达出海澜“为现代男人营造穿衣的乐趣”这一时尚化的生活主张。

二、产品概念

产品概念是最直白的一种概念形态,所谓“概念产品化、产品概念化”指的就是产品概念。在这里概念是产品的注解,产品是概念的附着物,概念和产品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产品概念一般通过产品(品牌)名称和产品形态就能直接感受得到。白加黑感冒片无疑是成功运用产品概念的极好例子——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潜在需求将传统感冒药片分成白片和黑片,“白天服白片不瞌睡、夜晚服黑片睡得香”,从此“治疗感冒,黑白分明”,一改传统的感冒药消费习惯。白加黑不但这一独特的产品概念打响了品牌,还在强手如林的感冒药市场获得了15%的分额。象海尔氧吧、农夫果园、蒙牛干吃鲜奶片、喜之郎CICI等都是运用产品概念的精彩例子。

三、行销概念

行销概念实质上是一种传播概念,其概念与产品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关系,不象产品概念那样具有专属性。换句话说此类概念用在其它产品身上可能也合适,但是一旦这一概念被某个产品抢先占用,该产品的差异化也就立刻显现,成为区隔于同类产品的重要标志。因而行销概念对于同质化产品实现差异化突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行销概念具有极强的策略性,必须综合考虑产品、消费者、行业及竞争对手等各种因素。根据具体诉求角度的不同,又可衍生出品质概念、功效概念、技术概念、健康概念、时尚概念、礼品概念、配方概念、源产地概念等等。

1、品质概念:雕牌洗洁精——“让盘子唱歌的洗洁精”。将盘子洗出滋滋悦耳的音乐几乎每个牌子的洗洁精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要问什么洗洁精能让盘子唱歌,你一定会象电视广告中的那群孩子异口同声地喊出:雕牌洗洁精。借助概念的传播,雕牌洗洁精高人一等的品质形象从此深深印刻到消费者的脑海中。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的行销概念堪称经典。用27层净化来突出“纯净”这样一个USP,一举为乐百氏在激烈的水战中确立了差异化的地位。其实水并没有什么两样,27层净化也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但是乐百氏先第一个说出来了。由此我们发现打造品质概念的手法其实简单:就是从不为人注意的简单事实中发现重新定义好品质的标准。

2、功效概念:宝洁公司旗下“潘婷”、“海飞丝”、“飘柔”三大洗发水品牌其实就是运用功效概念去重新定义洗发水行业,创造细分市场的成功例子。根据对洗发水潜在需求的分类推出满足不同功效需求的产品品牌,用潘婷的“营养”、海飞丝的“去屑”、飘柔的“柔顺”三种功效概念去细分消费人群,创造了洗发水的半被动消费状态,几乎将洗发水市场一网打尽,从此洗发水市场难求突破。九鑫集团的螨婷系列产品(洁面乳、香皂、沐浴露)同样也是凭借“除螨”这样一个崭新的功效概念挤入了早就拥挤不堪的洗化阵营,依靠“除螨”概念在行业轻松地占得了一席之地。运用功效概念特别要强调的是产品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功效支持,切不可过度承诺,否则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前两年火爆一时的美体内衣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由于产品从根本上达不到美体的功效,“美体”这一功效概念在经历了短暂的红火之后渐渐淡出了市场。

3、技术概念:TCL数字高清彩电为了将其动态高像素2.6亿像素/秒的技术内涵通俗地呈现给消费者,设计了“数字窗”这一技术概念,进而重新定义了数字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亿万像素),而TCL数字窗的平面广告“体验高像素,飞越高清晰”更是让人对数字成像科技有了直观的认识。婷美集团中科暖卡保暖内衣也是运用技术概念强势切入保暖内衣市场的例子。中科暖卡的实质是“聚丙烯超细旦长丝”,一种由中科院数十位专家经数万次实验研制出的一种高科技保暖材料,具有超强的保暖性、透气性、排汗性和轻柔性,但是深奥的技术术语很难让普通百姓接受和理解,于是“暖卡”这一科技概念被提炼出来,“暖卡”以及“中科院”这两张牌也成为婷美科技抢占制高点的重磅武器。打技术概念的产品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内涵作支撑,同时概念表述应尽可能通俗,否则,消费者只会不屑一顾。

4、健康概念:创维健康电视无疑是将健康概念成功带入家电行业的典范。某种意义上正是“健康电视”的概念帮助创维在竞争惨烈的彩电业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一句“不闪的,才是健康的”让创维“健康电视”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伊利虽然一直比较低调,但是从它每一阶段推出的广告诉求来看,仍然可以找到其巧用概念营销的影子。比如从一开始“心灵的天然牧场”到“我们用培养孩子的方式养育奶牛”再到“天天天然”,无一不是在强调这样一个概念:天然的才是健康的,伊利的奶源健康,喝伊利牛奶成长的孩子会更健康。健康概念由于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的心理需求而大受欢迎。但是如果你用我用大家都用,诉求雷同缺乏创意,这种概念也终会成为消费者口中的鸡肋。

5、时尚概念:中国移动针对年轻顾客推出的品牌“动感地带”(M-ZONE)无疑是一个具有时尚概念的服务品牌。它的推出让追求“时尚、好玩、挑战”的年轻人有了属于自己的“通讯自治区”,而“我的地盘听我的”则尽情传达了M—ZONE目标群体对时尚的渴望与追求。乐百氏2003年推出的“脉动”饮料一方面是一种具有功效概念的维生素补充饮料(活性维生群),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被赋予了时尚概念、充满时尚气息的饮料品牌。从它极富个性和时尚色彩的名称、大口径的PET包装,还有那句让年轻人充满幻想的口号“挑战你的脉动”,无不透出强烈的时尚味道。

6、礼品概念:脑白金的“礼品”定位和“送礼”概念创造了中国营销史上定位营销和概念营销的经典。综观脑白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它发现了“礼品”概念这张王牌。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没礼就没面子,而在国人的礼品选择中,烟、酒、人民币已落俗套,脑白金的问世无疑使送礼不如送健康成为新的时尚,于是在“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的绕梁余音中,老百姓不知不觉接受了脑白金,脑白金成了礼品的代名词。

7、配方概念:嘉里粮油旗下的主打品牌金龙鱼食用油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凭借“温暖亲情,金龙鱼的大家庭”以及“健康生活金龙鱼”的感性诉求获得了中国百姓家庭的好感,但是随着小包装食用油竞争加剧,金龙鱼的品牌特征和产品利益正逐渐被各种类似的诉求所淹没。为了寻求突破,金龙鱼将目光重新投向调和油的本质,于是1:1:1的配方概念破壳而出。1:1:1直接而形象地传达出金龙鱼由三种油调和而成的特点,代表了调和油的最佳营养配方。从此也让金龙鱼一下子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8、源产地概念:水井坊对源产地概念的出色演绎造就了中国高端白酒品牌的神话。全兴集团通过利用“水井街酒坊”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机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水井坊酿造环境中分离出特殊微生物,激活繁殖了以“水井坊一号菌”为代表的古糟菌群,从而研制出具有超高价值的“水井坊”酒。随后,以“中国酒文化之源”、“中国白酒第一坊”为诉求的源产地概念更是以其神秘的色彩揭开了古井坊文化营销的序幕,演绎了一段白酒源文化的经典传奇。源产地概念作为品牌的核心资产构成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原材料、品质、历史以及区域特色等方面对消费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为越来越多地方品牌所看中,象重庆火锅、金华火腿、西湖龙井等等都是借助源产地的概念走出了家门。但是近期一些源产地品牌都不同程度遭到了信任危机,因此打这张牌的企业要切记,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小利伤害了源产地品牌这块大招牌。

四、主题概念

主题概念是企业在特定时期通过推出特定主题的传播活动来达到促进销售、提升品牌形象、建立顾客信任的一种概念传播方式,是一种具有极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概念。设计巧妙的主题概念不但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传承,更是对品牌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在我们身边各种精彩的主题概念比比皆是。

从“更多欢笑”的“麦当劳叔叔”到“我就喜欢”的“酷一族”,麦当劳借助“我就喜欢”这一新的品牌主题概念拉开了它在全球的“变脸”行动,一改几十年不变的快乐形象,为的就是使麦当劳变得更年轻、更时尚,从而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即使是品牌(核心)概念也并非是一陈不变的,尤其是当品牌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需要品牌重新作出定位的时候。而且品牌概念的主题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类似蒙牛牛奶借神五飞天推出的“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以及金六福借奥运东风推出的“金六福为奥运干杯”等则是运用公关主题概念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的例子。而近期养生堂成人维生素推出的“每天只要7毛钱”很明显是打出了以价格为核心的促销主题概念,为的是吸引消费者直接购买。

概念营销的八大原则

一、概念必须立足于产品实际,传达产品的真实利益;

概念本质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在于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价值与利益的正确认知。因此任何概念都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脱离了真实性的概念只能成为游离在产品表面的一层脆弱外壳,迟早会被击破。

二、概念必须符合产品核心定位,与品牌核心价值保持高度一致;

概念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和联想,因而需要概念信息与本品牌核心价值定位达成高度一致,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期待达成一致,忽略了这一点,概念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概念必须具备鲜明个性,与同类产品形成差异;

概念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别于传统的诉求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捕捉新的潜在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形态、建立新的认知方式来凸显产品个性,从而在同质化竞争背景下赢得更多的机会。

四、概念必须具备传播价值,实现与消费者无障碍沟通;

概念作为作为特定的信息要具备高度的传播价值,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都必须彰显特色,同时还要具备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接纳的特点,这样概念才会广为流传。

五、概念必须达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更具有穿透力;

概念要借助特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传播的效能,这种载体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名称、包装或是一次广告运动,这就要求透过这些载体传达出的信息(概念的表壳)与概念的内核高度一致,这样概念才更具穿透力。所谓概念产品化、概念包装化、概念诉求化就是这个道理。

六、概念必须依靠各种传播手段的配合来不断丰富其内涵

概念是产品(品牌)信息的高度提炼,一方面要对它作出必要的诠释,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信息不断加强受众对概念的理解和信任,这样的概念才具有内涵,才能深深扎根于消费者心中。

七、概念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

概念是新的市场消费环境下的产物,追求个性、健康、时尚、价值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消费主题,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和把握这种趋势,使概念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八、概念必须灵活运用,让它在品牌传播的更多环节发挥作用;

上一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下一篇:人体工程学的运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