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8 11:43:26

地下管线管理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探测技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一座城市来讲,城市市政建设将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城市市政建设当中,地下管线相当于人身体的神经网络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地下管线关乎着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的正常运行,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有的政府机构并未对地下管线管理及探测技术加以足够的重视,并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这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见,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状况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一方面的地下管线,其作为城市延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可是,最近几年中,在地下管线管理方面逐渐浅显出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地下管线建设是比较早的,当时相关方面的科技水平比较低,这就造成固有的地下管线管理欠缺完善的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各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并未真正的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必然也达不到相互监督的有效作用。

保存地下管线信息的过程当中,以往所选择的是纸张来作为媒介,可是地下管线类别复杂,纸张重量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其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形成木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有突然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找到管线的准确方位,这便会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够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建议一些正常生活、甚至产生财产损害,对人的生命财产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城市地下管线若在管理上存在问题那么将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

二、加强地下管线管理有效方法

2.1管理机制及施工方面的管理

在各个城市当中,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率属机构比较多,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地下管线管理制度,各个机构仅从自己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开展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为此,为了促使城市地下管线的有效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制度,避免多机构重叠管理的现象存在。

除此之外,增加地下管线管理强度,工程开工前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对地下管线材料的实际质量及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安排专门的技术工作者对地下管线的方位及高程进行严格的安排,在此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当地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等要素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管线施工完成之后需及时的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

2.2针对新增地下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针对出现破损的旧管线实施维修或者更换的过程当中,有关部门一定要针对新增地下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体管线方位需以‘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为设置准则,同时各地下管线之间的距离要进行科学的掌控,其中,管线间最小垂直净距为0.15米,可是像电力管沟或其他管线其最小垂直净距是0.5米,这在具体的工程使用当中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三、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方法

对于现代化城市来讲,城市地下管线是其非常重要的传到设施,但因地下管线归属隐蔽性工程,为此,在进行地下管线设计-施工-运行方面都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获得地下管线管理信息,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找到地下管线的具体方位,将其编制成图。对现代化城市发展来讲,创建地下管网信息体系逐渐变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下管线管理及技术问题。

3.1地下管线测量精准度的要求

以现有的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技术规定,对地下管线探测精准度由着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对隐蔽管线点探测精准度的要求上,其水平方位限差要控制在±(5+0.05h)的范围之内,埋深限差控制在±(5+0.07h)的范围之内,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要控制在±5cm的范围之内,高程误差控制在±2cm的范围之内,地下管线图中测量点位中误差要控制在±0.5mm的范围(其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以cm为单位。按i级精度要求)。

3.2创建地下管线探测测量控制网

与一般的地形图测量控制网类似的地下管线探测测量控制网,需在测量范围当中布置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控制网,与此同时,将其作为管线探测控制网。如果测量空间当中不包括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控制网或者控制点,那么就要对地下管线测量控制网进行重新的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地下管线测量控制最好能够进行级别的划分,顺着道路的方向进行一级导线的设置,次要道路进行二级导线的设置,不存在地下管线的地区是不需要进行控制网设置的。在探测区域比较大且不包括高于四等级水准点的情况下,需要在探测区域中进行四等水准网的创建,将其作为首级高程控制区域,将其作为基础针对测量区域进行探测和管理。

3.3地下管线的探查

在地下管线探测过程当中,地下观察的探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若想要确保管线探测结果的准确无误则需对以下问题加以特别关注。

3.3.1保证选用正确的探查方法及确保探测设备的稳定性能

要想使得地下管线点探查精准度达到规定标准,则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探查方法,对地理环境不同的探测区域及类别相异的管线进行探查试验,找到适合的管线探查方法。因不同地区进行探测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地球物理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此,一定要针对不同地区情况开展实地性的试验,除此之外,多台探测设备使用的情况下,需要保证多台探测设备达到一致性,对每台探测设备进行检查,对特殊探测设备修正值加以最终的确定。在工程作业时间比较久的情况下,需要在工程施工各个阶段设备的稳定性能进行定期检测,若探测设备的使用性能产生异常变化,要及时的查出诱因,对其进行及时的科学处理。

3.3.2管线探查时应注意的细节

(1)在对金属质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查的时候大多数选用的是电磁场感应法,若探查中有临近管线互相干扰的现象存在,那么可以选择采用直接法进行探查,如果地下管线的导电性能比较差,那么就选择使用高频率(33khz),如果排管线比较多并且要求的探测距离比较长,那么就选用低频率(8khz)

(2)针对具备电磁信号的电力、电信地下管线的探查通常选择使用的是感应法或者夹钳法,便能够达到良好的探测成效。

(3)因燃气管线具有很高的易燃性,为确保安全,通常会选择使用磁感应法来进行探查,针对具有防爆装置的探测仪,可选用直接法便能达到很好的探查成效。

结束语

作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人员,在进行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增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布局,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线探测技术,加上行之有效的地下管线管理方法,针对现已建成的城市地下管线开展科学化的成功管理。

参考文献:

[1]曾新晓,伍德群.城镇管线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建设. 2002(01) :188-189.

[2] 王俊茹,吕继东,地下障碍物雷达定位探测的技术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3(03)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K91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每天担负着传输城市所需能源和信息的职责。而城市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是管网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关系到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分析

城市地下管线涉及的范围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电信、广电等诸多行业的地下管线建设项目,担负着输送能源、传输物质和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是城市的“生命线”而且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管线维护、改建、扩建、新建#,因而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和诸多行业,情况复杂。

二、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城市政府对地下管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地下管线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城市建设长期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滞后于城市发展。

1.管理脱节,协调困难

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地下管线基本上是由各管线建设单位自行建设,各自进行封闭式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在投资、规划、建设、运行等管理过程中,涉及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市政(城管、交通)管理、经营管理、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和综合协调机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缺乏有机衔接,往往出现地下管线的管理“真空”,不能实现全过程的闭合管理。各行业管线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往往造成重复建设、反复开挖,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2.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

城市地下管线以行业管线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为主,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一是规划管理不完善,批后监管缺位。一些城市的地下管线工程未纳入规划管理审批,一些城市还存在着“重审批、轻验收”的现象,不进行城市地下管线的竣工规划核实,或竣工测绘制度执行乏力。部分城市规划监管薄弱,不按规划要求建设和擅自建设的现象时一有发生。二是管线工程施工建设监管欠缺。部分管线建设工程未纳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的统一管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管线工程建设管理要求,由于政府部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的执行情况也较差。三是管线运行维护监管不力。通讯、广电等部门和单位的运行管理,由于业主分散,且相关设施存在共用现象,导致监管薄弱,还存在着信息管线租让后监管“缺位”的现象。

3.规划滞后,建设不同步

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的具体要求。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地普遍没有编制令门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主要体现在各行业的专项规划中。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缺乏统筹和综合管理。由于建设计划、工程资金、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地下管线建设往往滞后于道路建设,建设进度难以统一。各管线建设单位的组织设计、施工和管理存在着时一间差,不能对同一路段上的各种管线进行统一设计,同时施工。此外,各管线单位的管线建设是根据用户发展情况来实施的,用户少的部门在城市进行道路建设时一也不愿意同步建设地下管线。

三、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

1、现状不明,家底不清

城市地下管线敷设的历史资料不全,现状资料也无法达到全面准确#目前,全国仍有近70%的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至今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的基本情况,提供一张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位置现状图。没有一个管理部门或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所属行业的地下管线的历史档案信息资料。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没有及时将变化的信息进行补测和移交,管线信息不能实现同步更新,导致信息资料在实际中不能被应用。各地没有建立统一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各权属单位的管线信息不能实现共建共享,无法满足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2.事故频发,漏损严重

地面工程施工单位和管线建设单位施工前无法查清管线信息,施工过程中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造成管线损坏事故频发。轻则造成停水、停气、断电以及通讯中断,重则引起危险气体泄露、燃气爆炸等灾难性事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2010年南京“7. 28”化工管线爆炸事件,导致1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施工而引发的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儿,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儿。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多为80年代敷设的,工艺标准落后,老化腐蚀情况严重,而且多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及更新,造成地下管线破裂、爆炸、泄露等安全事故。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漏损水量超过60亿立方米,漏损率己超过12%,燃气和热力管道的腐蚀率达30%,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和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突出

多数城市存在建筑违规占压管线现象。据统计,80%的城市燃气管道被不同建筑占压,由此引发的事故占燃气事故的50%。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地下管线负荷增大,加速了管道的老化,缩短了管线的寿命周期。各类地下管线的交叉“打架”现象也普遍存在,施工时-往往采用“见缝插针”的做法,新管让旧管,小管让大管,甚至有新管穿旧管的做法,造成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互相交错,给地下管线的维护和抢修工作带来了困难。无单位管理和维修的管线,仍在运行使用,一些工业废弃管道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成为潜伏在城市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四、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应用

1、 开挖沟槽前的准备工作。在开挖沟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地下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结合业主所提供的实际地下管线的资料,对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掌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会对地下管线的破坏。

2、管道铺设基础。针对钢管等类型的管道不用采取任何措施,直接铺设在土层上即可,当管线必须要经过河道或池塘下时,就需要先清除上层工,直到露出原状土层为止,然后采用4:6的砂石进行夯实、填筑,要达到设计的标准高度。

3、铺设管道。在铺设管道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构件的位置以及数量,要依照相关标准对构件进行严格的放线,安装前要对所有的管道进行统一的测量和编号,采用吊机进行管道的起吊安装; 铺设管道时要严格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铺设,为了保证准确性,可以采用中心线的方法控制管道的铺设; 如果在铺设管道进行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要暂时停止施工,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办法把管口封住; 要通过水准仪和经纬仪时刻对管道的位置进行测量,保证管道铺设的准确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城市地下管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国家带了于分恶劣的后果,因此提高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东辉. 关于通信地下管线建设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14,31:282-283.

[2]凌龙. 探讨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对策[J]. 江西建材,2014,23:47.

[3]孙成苗,焦俊超,胡振彪. 触控式地下管线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城市勘测,2014,05:44-46.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固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为了建设新型城市,保障城市容貌及环境的美观与整洁,许多城市铺设了地下管道。一方面,能够达到美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同样可以减少由于管线的不合理布置给城市居民带来人身安全的威胁。但在一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限制,以致在铺设地下管线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布置了一些架空管线,不仅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同样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线路破坏,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分析当前地下管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措施,让地下管道的建设与管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当前地下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较为有效的管线信息管理方案,以致在进行管道设计时不能根据明确管线信息策划出地下管线布置方案,造成地下管线随意铺设,具体管理人员并不明确管线的分布情况,进而在施工指导时并不能进行合理的布线安排,导致施工的盲目性。在地下管线铺设时,由于线路没有进行良好的规划,以致线路交叉,对其他线路造成干扰,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其他线路遭到损坏,限制了管线的传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地下管道布置周围人群的人身安全。

另外,通常情况下,在很多城市小区的地下管线布置规划时,管理人员一般仅考虑到具体布线地点的规模、土层的性质、整体布置方案,而忽视了对该区域较为深入的探测分析,没有根据管线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除此之外,一些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由于受到资金成本的限制,使管线工程的建设并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造成基础设施的不配套,影响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布局。还有就是没有重视对管线铺设具体、详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致使在地下管线布置规划时,没有较为明确的资料基础,进而影响了地下管线布置的管理,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二、对当前地下管线管理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了给地下管道的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首先必须健全其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建设初期,规范布局设计,确保管理的有序性,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法律体系,来执行对地下管线施工过程的管理,根据实际布线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线布局计划,健全管理体系,让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指导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实于具体工程实践中。各管理部门也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明确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职责,从地下管线的规划过程着手管理,到管线的具体建设及测量、维护过程都必须明确监控,严格规范施工行为,统筹地下管线全过程的管理,从而保障地下管线建设的质量,让其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二)提高对地下管线铺设管理的强度

为提升地下管线铺设的质量,必须提高对其布置管理的强度,具体到工程施工的每个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协调各相关部门,在严格的法律指导下,合理安排管线的规划、布置工作,制定完整的管理规范,为管理过程提供明确的现实指导依据。严格控制各个流程的许可规定,保障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是在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后再进行的建设,使管线铺设的整个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三)利用高新科技,建设信息化的地下管线安全管理体系

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为地下管线的管理提供了较多的便捷。为了有效利用科技发展的产物,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地下管线的管理,必须做到利用高新科技,建设信息化的地下管线安全管理体系,营造现代化的管理环境。首先,在管线规划时必须明确了解该区域内居民的管线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普查工作,并需建立相关的档案,随着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地下管线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科技发展的产物,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将具体用户的档案信息输入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根据管线性质的不同进行智能分类,为后期的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持。

(四)配合各部门,增强地下管线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引发地下管线相关事故的原因有人为的,同样也有客观的因素。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设计与实施符合法律规范,同样也需要建设相关的应急保障体系,预防外界因素对地下管线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第一,需要确保在地下管线建设周围设立明确的标示,禁止一些深入地表的开挖工作的进行。第二,根据各管线的性质,为其予以不同方式的保护,防止由于长久使用造成线表,造成安全隐患。第三,协调各安全管理部门,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创建针对地下管线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确保在事故发生初期能够有效处理,确保灾害不会大面积蔓延,从而保障居民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广大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了规范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从健全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提高对地下管线铺设管理的强度、建设信息化的地下管线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地下管线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出发,强化地下管线的管理,让其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江周勇.项目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以重庆市主城区未覆盖区域地下管线普查为例[J].重庆建筑,2010(11)

[2]解智强,杜清运,高忠,等.地下管线通用GIS平台建设及其在城市排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2(08)

[3]敖平平,朱岩彬,赖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以东莞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4篇

组成及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支持下,收集、储存、管理及分析各种空间信息,用很多形式输出图形和数据产品,帮助企业或政府等做好预决算的一个计算机系统。GIS可以理解为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综合体,它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具有动态性与空间性,能够收集、分析并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计算机系统支持是GIS的最重要特点,是计算机系统使得GIS可以准确快速的对地理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与空间定位,GIS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模拟各种地理分析方法,并作用于空间数据信息,分析有用的信息。GIS由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及地理数据三部分组成。软件系统又包含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应用分析程序及其他支持软件。硬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和服务器、打印设备及数字化设备构成。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有属性数据与几何图形数据两种。GIS具有采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储存数据和组织数据功能,能够将数据概化、格式化。

二.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城市管线是埋在地下的各种通信、给水、电力、燃气、工业及污水管线,地下管线是市政工程里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它担负着传输信息、传送能源及排放废物的重任,是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城市管线规划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要重视各类管线系统性,充分运用现状管线,把现状管线与规划管线有机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线的可操作性,满足各种规范要求。城市管线管理工作包含调查现状、制定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等,调查管线现状含有现场踏查与资料收集,深入了解道路地形情况、现有管线分布情况、管线属性数据及土地运用情况,掌握管线所在道路的宽度、位置等信息,收集有关市政工程的各种专项研究或报告,按照城市功能规划需求,制定管线布置方案,并合理听取有关单位意见,不断完善管线工程方案。规划与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时,管线的埋设方法、周围环境保护措施及退让距离有一定区别,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要反复比较,多总结工作经验,有效协调地下管线和建筑构及道路桥梁的地下结构问题。

三.GIS在城市管线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1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建立背景

伴随我国城市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地下管线设施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的迅速。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线状况都很复杂,一些城市已经实施地下管线探测与普查工程,因为管线分布范围较广、种类较多,获得地下管线的资料数据量非常大,也有些管线资料表格图文不一致,精度和来源不明确,管线数据资料信息一直处在更新状态。如果没有掌握地下管线分布,盲目的施工极易导致停气、停水,严重时可能导致灾害事故发生。GIS能够实现管线管理信息动态管理,给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供服务,确保地下生命线安全运转。

2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GIS系统所有研制工作的中心,系统设计既要完成各种模式要求的任务,还要实现设计系统的不断优化。设计系统时,要尽可能的少建立中间文件,控制文件扫描次数,从而才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要提高系统控制力,需要拟定字符错误与数字出错的各种校验方法,运用数据文件过程中,必须设置口令,避免数据被修改或发生泄漏,确保仅有经过特殊通道才能储存数据。提升系统可变性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模块,把整个系统根据功能分成多层模块,各模块仅执行一项功能,这样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变性。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系统分成几个子系统。

3系统各功能组织GIS系统

具有管线数据编辑和输入功能,基本管线信息与基础地形图要适应数字化、图形矢量化及实测数据读入等输入方式,编辑模块需要具有编辑图形所用的工具,能够变换图形、转换坐标及地图投影形式,管线数据编辑具有属性与图形联动编辑功能,实现图库联动,并可以维护管线数据。系统要有管理海量图库的能力,能够统一管理测量区里的所有地形图,含有删除、检索、增加等,可以结合多种方向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管线数据信息检查功能含有线号与点号的重号检查、管线属性规范性与合理性检查、管线特征值检查及测量点超限检查。管线信息统计和查询功能含有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双向查询、空间定位查询,系统分析统计可以根据属性信息查询作为参考。管线信息的分析功能对系统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管线工程时管线分析功能根据设计单位的需求可以分析管线碰撞及最短路径,提供相对最佳设计路线提供参考或给各种管线事故的抢险工作提供指导。

四.结束语

GIS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中的运用是一个较大课题,尽管将GIS运用于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中的软件开发与相关研究需要很高成本,但其具有十分明显的效益。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现代化城市的规划方法及理念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必然。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先进并不断复杂化,城市地下各类管线包括给排水、燃气以及电力等系统综合分布,各个系统纵横密布、交错铺设,承担着城市信息的传输以及能源输送的工作,可以说它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目前由于现实情况多的诸多主客观原因,我国现有的地下专业管线资料有所丢失,文件资料残缺不全,并且有些资料的准确度不高与现状情况不符,在建设施工中可能会发生挖断或损坏地下的管线,容易造成城市停气停水、停暖、通信中断等严重事故。因此采用最新的高新技术和方法来铺设并高效的管理地下管线,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系统涉及计算机网络、GIS、数据库以及工作流程等多项技术,此系统需要多种数据系统的操作平台,系统的信息量较为庞大,因此它的实施过程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并能不断发展逐步演进成更高层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各项准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是管理系统进行投入使用的关键,在进行系统应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紧贴管线系统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系统的实用功能,尽量采用简单操作界面,使系统操作较为方便。

2、可操作性以及经济性原则

管线系统的操作要尽量简单,这样一来用户能够很轻松的学习,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此外,在保证各项必须功能完整实现的基础上,以最好的性能价格比配置系统的软、硬件。

3、安全性原则

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关乎整个城市的发展,它的运行数据极具保密性,系统的查询与修改等操作都必须经过相应的认证或授权才能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标准性

系统开发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又要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定(包括地形图、管线、规划等图示符号库),确保系统标准性。

5、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系统数据应保证真实有效,以软件工程为基础,严格保证系统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同时,系统的各项功能应符合管网管理的要求,信息编码应遵循行业或地方规范。

6、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进行系统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空间,最好具有良好的接口以及方便的二次开发工具,用来满足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充、求精和完善。

二、系统实现

1、技术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是国际发展的新型学科。随着城市地下管线的不断增加,原有地下管线已被取代,应该被遗弃或者更换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时对地下管线的时空数据管理不到位,施工时常常会遇到新旧管线交错撞车、管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必要时要及时的补充新建和改建管线的信息 ,分析与记录修改的数据 ,严格的对管线信息进行时空数据的管理 。GIS是典型的时空数据管理模型 ,它用系列的图像文件反映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过程,并且能够准确的记录基本状态和现象的空间变化。它为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成,并且能够大容量高效的存贮图形数据,方便对图像数据进行管理。此外这些图形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属性,使图形与属性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系统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与模块化设计,使用户能够自由的改变系统的操作界面并增加系统功能,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

2、功能设计

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将多个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以达到资源数据的共享。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要特别注重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长期工程,在进行系统建设时最好能够将系统结构进行分类分层处理,使系统结构更加层次化和模块化,这样便于按照系统总体设计与分布实施,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建设。依据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一般将整体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

①数据输入子系统

原始的管线数据可能有多种类型,如:图纸、设计图、竣工图、竣工测量数据、管线探测数据、电子数据等,因此数据输入子系统应提供各种类型数据的入库方法,如图纸扫描矢量化、CAD数据导入、以及其他系统数据导入、键盘与鼠标输入等。系统具有数据检查功能,根据制定的数据标准,对入库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检查,以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

②综合应用子系统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权限配置与管理功能模块、显示功能模块、信息查询功能模块、统计功能模块、图库管理功能模块、管线图综合功能模块、地图导航功能模块、剖面分析功能模块、三维图形处理功能模块、管线空间分析功能模块、管线工程辅助设计功能模块、辅助决策功能模块、矢量数据输出功能模块、专题图制作及输出功能模块、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参数化设置功能模块和联机帮助功能模块等。

③动态更新管理子系统

动态更新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的权限配置与管理模块、系统的显示模块、数据信息的编辑功能模块以及系统数据查询统计功能模块、管线数据入库功能模块等。

④管网管理子系统

管线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日常对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管理工作,该系统能够进行管线信息的查询、并且可以进行管线的编辑以及更新管线数据、标注系统信息动态等。

3、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①系统数据的组成

系统数据库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主要依据城市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的需求,来确定出城市地下系统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城市地下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可以分为基础地形数据库结构、管点类数据库结构、管线类数据库结构和其他类型数据数据库结构。

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地形以及地下管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以及系统的有效运行,我们需要及时的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

②系统的信息编码

城市地下分布各类管线,且类型较为繁杂,每种管线一般分为点与线两种存储类型。管线由两个管点相连而成,这样一来,通过系统管线的数据库就能够很快的查找到组成该管线的两个管点,同样的,通过管点数据库也能够很快的查找到所有与该管点相连的管线。采用数据库来管理管线数据,对管线进行统一信息编码,在数据存储时采用点表和线表集成管理的手段来管理数据,实现对地形图数据和管线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应用。

三、结语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系统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正是这种背景下,系统更需要进行新形式的数据研制与开发。系统的开发要充分的利用蓬勃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高科技来进行各类专业管线的信息录入管理以及图幅输出功能,满足了地下各类管线的规划、勘探、维护、施工和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芮建勋,徐建华,廖红娟,周巧兰. 校园地下管线GIS及其空间数据访问技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6篇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依附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基本相同,即作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的依据的城市法律规范体系。

(一)我国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的经验,颁布了《城乡规划编制办法》;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央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1984年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发,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乡规划法》并正式颁发,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正式施行。

(二)城市地下管线规划法规体系

1、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国家法律,主要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调整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关系。通过它,确立了城乡规划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的各类主体,建立城市规划行政的程序和框架;确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置方式及执行主体;确立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城市规划的职权范围及相应的运作机制。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主要是根据国家城市规划法建立国家整体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组织及相应的行政行为。其中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分工和协作;制定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原则;明确政府城市规划管理的操作过程及运作机制的互动关系。如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等。

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地方城市规划法规,由地方立法部门根据国家城市规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地方城市规划制度的具体框架,划分地方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用来确定地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组织和相应的职责权限,明确当地规划编制、实施的具体程序和原则,建立城市规划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相互协同关系,对违法行为处置的主体和相应的量度原则等。如《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吉林省城市规划条例》、《吉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包括国家和地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开展的规章制度。该类法规应当能够覆盖城市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城市规划部门内部、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及个人与城市规划直接相关的所有行为。确立这些行为合法化的途径、界限、组织机制和相应的原则,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置的程序和量度标准等;同时应当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的依据、决策途径和相应的行政措施。

5、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其他所有行为密切相关,既受到规范这些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同时也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同时,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作为政府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的行政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

6、城市地下管线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是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的技术依据和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具有合法性的客观基础。它的内容应当能够覆盖地下管线规划过程中所有的、一般化的技术行为。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同样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性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可以与国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重叠,并根据地方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正。

(三)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行政权力、行政行为及实施管理体制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运作与公共政策、公共干预密切相关,是一种政府的行为。根据现代行政法制的原则,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各项行为都要有法律的授权,并依法施行管理。法国学者拉卡兹(Jean-PaulLacaze)说过,“人们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但是为此必须同意将它作为权力行为来研究,以便理清政治管理的决策、意识形态和专业实践经验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对城市及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与行政权力密切相关。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其行政权力来源于立法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其他的有关行政法律赋予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管理城乡建设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赋予了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及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执法方面的种种必要权力。199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相关法规和配套法规,已经使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体获得了相应的授权。《城乡规划法》实施时间虽然不长,与其配套的法规还有待完善,但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程序。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作为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权由被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的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规划行政主体的行为;二是规划行政主体对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进行管理的行为;三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由于行政行为是一种依法行为,所以行政行为的内容必然都是对权力和义务的规定,也就是行政行为对一定权力和义务或法律事实的影响。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权力和义务;二是撤消权力和免除义务;三是变更法律地位;四是确认法律事实。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实施管理,就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有关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法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保证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目标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实施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定依据,该法还授权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法制定各地的实施细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职能也在发生着转变,城乡规划体系也在悄然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各地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实施的管理细节方面略有不同,但基本程序还是一致的,基本按如下程序实施:一是工程建立依据,主要有工程计划依据、规划依据、法规依据和经济技术依据。二是报建审批,这是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实施管理的关键程序,是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超前服务,经受理审查、现场踏勘、征询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后,审批下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过程。最后,签发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绝非是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实施管理的终结。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还必须负责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后的检验和监督检查工作,对违法建设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四)《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影响

《城乡规划法》通篇强调了政府及其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编制、实施、修改和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各阶段的职责,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这是我国现行的行政法领域的一次突破。一是在政府的规划职责、行政程序补偿赔偿责任、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二是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在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等全过程的人大监督。上级行政部门监督以及全社会公众监督的法律权力和义务,为形成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新增内容,不仅有利于增强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减少规划随意调整,不按规划实施建设等行为,还可减轻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面临的各种压力,杜绝暗箱操作等现象。《城乡规划法》较《城市规划法》在对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规划执行难,违法处罚标准等问题细化了不同主体的不同法律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加大了处罚力度,进而能进一步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将对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二、我国大部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规划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2年成立了最早的国家规划管理机构,即建工部城市建设局。1955年,该局改为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56年,撤销城建总局,设立了城市建设部。“”期间建工部撤销。1979年中央批准成立国家建设总局。1982年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国家建委、国家建工总局、国家建设总局等单位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8年3月,该部改名为建设部。1998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设置建设部,是负责建设行政管理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能包括: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管理城市建设档案等。目前,国家城市地下管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及城市建设司,其职责分别为:城乡规划司:研究拟定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村镇规划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全国城市和村镇体系规划;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执法监察;指导城市和村镇规划;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拟定规划单位的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提出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城市建设司:研究拟定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措施、规章;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负责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生物多样性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

(二)规划管理体制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可以简单地分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种,而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的是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混合型管理体制。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实行的是双重领导,即既有规划系统上下级的垂直领导(纵向),又有规划管理部门所属地方政府的领导(横向),其中纵向为:中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省级(省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委员会或规划管理局)—地市级(独立规划局;或与国土局合署(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城建局;城市建设委员会等);其横向则为所在地区政府的领导。

三、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属性

(一)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及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在现代社会,公共问题层出不穷,且问题愈加复杂,性质越来越严重,对其解决和处理亦更加趋于艰难。政府如何及时发现公共问题,提出行动方案,从而化解问题,以保证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应该说是当今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所在。公共政策的定义,可谓是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有学者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公共政策,戴伊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选择去做或不做的任何事情”;也有学者从狭义的角度去界定公共政策,认为公共政策是“执行公共计划以实现社会目标的政治决定”(CochranandMalone);政治学家伊斯顿则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上的价值所做的权威性的分配;也有的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规范、措施和方法。我国权威教材《公共管理学》对它的定义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所谓公共管理,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强调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共同承担的责任;强调多元价值;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既重视法律及制度建设,又关注管理战略及方法;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则主要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公共产品则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产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资产品和服务项目。随着社会文明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公共产品日益丰富,如公路、桥梁、排水管线、城市绿地、广播电视、国家安全、基础教育、自然科学与公共技术成果以及其他社会福利项目等。可见公共产品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产品,更严格地说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西方经济学者一般将企业消耗的物质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称为私人产品,而将那些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服务型项目以及公共生活环境条件称为公共产品。

(二)城市地下管线的公共经济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之间总是存在差别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一些交易成本也会阻碍资源的自由转移。这些因素都会增强个别生产厂家影响市场的能力,削弱市场的竞争性。在城市地下管线系统中,一些行业如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等,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收益,一旦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就会阻碍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在城市地下管线中,既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这类产品必须由政府投资,如雨排水管线、污排水管线等;也有所谓的“准公共产品”,如供水管线、燃气管线、有线电视管道等;还有“竞争性产品”,如存在竞争者的供热管线、通讯光缆等。

1、城市地下管线的双重性和效益特性

城市地下管线大部分是介于非经营性和纯经营性之间的城市基础设施。既有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益性成分,也有可以通过运营获得经济效益,甚至是可以竞争的一面,既有公共性的一面,又有盈利性的一面。城市地下管线产品竞争性与公用性、盈利性与非盈利性之间,以公用性和非赢利性为主。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任何一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都不仅仅是为某个部门、企业或个人而特设的,而是为城市的整体功能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二是城市地下管线的服务对象既有企业也有居民。据资料显示,城市自来水的30%,燃气的50%用于居民生活服务,而其余的均为企业物质生产服务。城市地下管线的公共性决定了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大于直接效益,整体效益先于局部效益,长期效益重于短期效益,不可计量效益多于可计量效益。

2、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城市地下管线是一个有机的综合系统,也是城市内部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又是由分类次子系统组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自身系统性决定了其运行的系统性,又决定了其必须具有协调性,才能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协调性表现为城市地下管线必须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规模等保持协调发展,各分类次子系统的功能要相互匹配。

3、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的超前性与形成的同步性

首先,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在时间上具有超前性,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必须先行。其次,是容量上的超前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各类地下管线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但地下管线的建设由于工期长、涉及面广等原因,不可能随意地变动和实施。因此,其规划和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马路拉链”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现象,其根源就是在修建城市道路时,地下管线没有按照规划超前性原则一次建成。重复施工,既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又影响了市容。城市地下管线形成的同步性是指城市地下管线是要与其他相关设施相配套的,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服务合力。地下管线建设过分超前于其他相关设施会造成无谓的投资闲置和浪费,而滞后又会影响服务合力和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地下管线建设必须在时间和计划安排上具备形成同步性。

4、资金回收的长期性与间接性

城市地下管线的运行和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发展条件和满足城市的正常运转,增进城市的总体效能。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地下管线的投资费用不可能从其运行中直接收回。根据国际调查资料显示,通信事业的总效益中,直接效益仅占5%-10%,间接效益却能高达90%-95%。一次性投入大,使用期限长,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反映,只有通过一段长期的使用和运营才能表现出来。

四、政府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中的角色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和经营与计划经济时代有很大的不同:

(一)政府是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权力主体

政府始终是城市地下管线合理规划及建设的协调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功能定位等问题不仅关系城市自身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发展和稳定,乃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隶属于公共权力的范畴,必须由政府代表人民群众行使这一权力。

(二)政府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之一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的公益性和非排他性,政府就成为提供其建设资金的主体和中介。从国际经验来看,大约90%的基础设施基金来自政府。政府介入城市地下管线类设施建设与经营的方式无外乎有两种,即政府直接投资并控制运营企业生产和政府投资但间接调控运营企业生产。政府应该对非经营性和社会效益大的项目完全纳入政府预算。

五、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行政体制环境与社会功能分析

所谓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社会功能,是指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考察,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环境下研究,在这里着重分析一下行政体制环境的影响。根据我国政府中城市规划职能的设置情况,可以将建立新中国50多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统一规划时期(恢复初期)、规划与计划走向分离的时期(“一五”计划期间)、规划扰时期(“”至“”期间)和规划职能分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是从统一的政府城市规划职能,向城市规划职能分置的分化过程。这样一种分化的局面,虽然有政府按行业管理部门的需要的好处,但是忽视了政府规划的整体性,忽视了城市规划的综合性,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

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开创初期,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的工作与计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国际建筑与规划学届颇负盛誉的陈占祥曾说过,“我们在50年代初学习苏联经验时,苏联专家穆欣同志花了很大的劲,试图向我们说明计划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俄语中,这两个词的区别极其微小,只在字尾有一点儿小区别。翻译岂文彬同志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暂时用了‘规划’一词,使之区别于‘计划’,结果,规划一直沿用至今。而今天‘计划’与‘城市设计’(规划)实际上仍混在一起,不过规划代替了计划而已。”当时我国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计划或规划部门,而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经委员会中设置了具有计划(规划)职能的内设机构。这种模式比较有利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一五”时期计划与规划开始分离,1952年建筑工程部设立城市建设局,主管城市建设工作,而城市建设的计划职能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基本建设联合办公室城市建设组负责统管,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第一次大的职能分离。这种政府行政体制上的人为分置,似乎从制度上定下了规划只能是一种技术性工作的基调,规划的政策性被人为的分离了。在经历“”及“”后,1979年恢复国家城市建设局,下设城市规划局,负责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至1982年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后,原属于国家城市建设局的有关国土规划的职能被转移到国家计委。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理;实践与经验;政府管理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总结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地管线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对于增强我国普通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借鉴意义。

1、国外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实践和经验

国外对地下管线的管理一直走在国内的前列,国内的一些发达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都是在引用和借鉴国外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实施证明,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是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各级城市政府可以因地制宜的灵活运作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1)实践和经验之一:巧妙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主要西方国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一是通过所有权来参与地下管线的管理。主要通过将现有企业股份化的形式,将部分或全部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私营部门,或者私营部门通过特许经营、投资的方式参与新建的项目。二是通过管理权来参与地下管线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签订各类承包协议或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形成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担负某项服务的责任。

(2)实践和经验之二:强化公共政府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化政府的管理,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来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一是通过立法来确立政府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中的权威地位,从而使政府成为真正的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的权力主体。二是通过某种手段在一定领域实行建设经营特许权制度,从而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经营的水平和安全以及投资经营者的利益。世界各国广泛运用了各种政府和社会特权,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经营进行多方面控制。三是通过加强对地下管线的投资者或政府直接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控制,从而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公共效用。

(3)实践和经验之三:集成利用先进管理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在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上都采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下管线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绘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属于信息科学和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现代城市的管理,要求掌握大量现实性强、真实准确的信息(包括地上、地下、地理现状及社会全方位信息),并能随时快速查询,进行综合分析,为城市发展预测、规划、工程设计及政府各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需要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城市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主要用于普查地下管线系统的基本情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等。

2、中外部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经验与方法借鉴

总揽国内外对地下管线的做法和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2.1政府重视做好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保障。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从国内外的一些城市的实践经验看,只要政府重视,把地下管线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加以部署、加以协调,地下管线的管理存在的问题通常都会得到解决。

2.2完善的体制是作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坚实基础。由于地下管线管理要实行的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要结束传统的多家报批、多头建设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单位的利益。实践证明,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地下管线管理体制,发挥政府体制的引导、监管、协调及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健全完善机构设置才能确保地下管线的管理良好的效果。

2.3要深化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划管理是实施加强地下管线管理的必然要求。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促进城市发展所必须的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建造市政管廊就是整合地下管线,实现一次投资、持续利用、一次动土、不复开挖、减少浪费的目的,并有利于城市的更新与改造,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但地下空间资源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土地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地下构筑物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将来附近地区的使用,这就要求对地下空间进行长期合理规划管理。

2.4推进管线共同沟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各个城市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形式。综合管沟模式具有综合性、长效性、可维护性、科技性、防灾性、环保性、可靠性、新机制性等特点。此模式主要集中在新区及条件成熟的旧区主干路,可以彻底解决道路重复开挖和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但投资和风险巨大,回收期限长,资金压力大。各管线运营商对管网设施昂贵的租用费用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国家对此类管网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弱电管网一次投入成本较低,可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建设,可减少道路反复挖掘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拉链路”的现象。其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和小街小巷及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区域。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地下管线建设形式,以期达到投资省、效果好的目的。

2.5先进技术的利用是做好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第一管线的具体管理中仍然适用,只有先进的技术的实际应用,才能管理好地下管线,这是国外先进城市和广州市的最值得借鉴的经验之一。

2.6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做好地下管线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健全完备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对地下管线实施长效性的管理。

2.7充裕的资金投入是做好地下管好管理的重要保障。从广州、昆明市的实践经验就可以看出,加大经费投入,引进高科技进行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激活市场运作等等。总而言之,为地下管线管理提供充裕的资金是做好地下管好管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曙平.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趋势[J].城乡建设,2007(6).

[2]刘春彦,朱合华,束昱.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制体系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6.

[3]黄强,王清勤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现势性;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349-02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缆、弱电(有线、铁通、网通、移动、传输光缆等)、热力、工业管(沟)道、部队、民航、港口等各类地下管线,担负着输送能量、传输物质和传递信息等重大职能,成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现代化城市高效运营的基本保证。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和维护,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资源,保证正常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城阳区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于2006年5月启动,并于2006年12月中旬投入运营使用。为更好地运行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关于地下管线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现就城阳区城区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和未来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建设作一些分析和研究。

2 开展地下管线与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城市地下管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运营水平是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与城市居民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城阳区于1994年建区,至今已经跨过14年头,由最初的7条道路发展到现在的64条道路,长度由8km发展到现在的92km,路网密度达到4.6km/km2。目前已经步入管理维护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调整部署,现有城市地下管线资料逐步失去了现势性,资料的缺失、不准和信息动态管理滞后,给城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和后期城市地下管线的敷设、规划和维护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其管线的设计、施工、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埋设的管线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战,对所属的地下管线资料进行独自经营管理和保管,致使城市地下管线资料分散和管理混乱。

(2)部门主管领导对地下管线认识不深,本着“先埋设后管理”和“先有需求后行配置”,城市地下管线资料的数据未提报或延时提报入库,未为后期的其他管线敷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各管线权属单位只重施工,不重资料的竣工存档和后期管理。部分单位施工过程中现场变更与施工图纸管线定点产生严重偏差,造成一方面新建的管线没有竣工测量,另一方面提报信息与现状地下管线数据不符,形成档案管理误区。

(4)各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施工与竣工管理采用“单人制”,造成人员调整后,地下管线资料的遗失。其单位新设管线的设计、施工仅仅依赖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经历的工程施工、维护人员充任“活地图”,进一步造成施工误区,资料信息失误。

(5)各管线权属单位未能即时按规定向档案管理部门报送管线竣工图档案,造成管线档案信息资料停滞不全。

(6)专业发展不平衡。生产和生活基本保障的基础配套设施,如给水、电力、通信等专业系统得到快速发展,而排水、燃气、供热等专业受现阶段资金所限,无力全面展开建设则相对滞后,专业间的失衡,导致难以形成高效协调的专业协作。

(7)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现阶段城阳区主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层面的融资无法实现,造成投入基础配套资金的匮乏。

鉴于上述原因,城阳区以建设“数字城市”为目标,“与时俱进”为导向,于2006年5月开展城阳区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3 城阳区地下管线前景与目标

3.1 城区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的前景

作为一个新建的城区,目前已完成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所需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GIS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海量存储技术、软硬件设备、《城阳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等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目前,我们立足于当前所建立的三维仿真、规划管理系统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三大系统,认真履行城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的职责,充分利用已完成的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入库,实现已有地下管线资料信息化管理,加大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探测范围,建立地下管线的信息交流,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和共享机制,为城市建设和城区开发提供便利的管线资料的检索、查询和利用,顺利完成“数字城阳”的初步建设。其次,根据《城阳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建立具有城阳区地方性法规约束地下管线数据的管理和更新机制,在保证资料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多元化应用和最大限度的开放,完成“数字城阳”的建设。

3.2 完善城阳区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

地下管线作为城阳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命线,必须以高起点规划为先锋,建立地下管线数据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地下管线资料共享、及时更新和数据交换的平台,建立坚固的防杀毒堡垒,配置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城区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整理、标准化入库和查询功能,提供管线的后期动态管理与维护,制定相关的有偿服务条款和地下管线资料提供的格式,维持地下管线数据的交流、共享及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打破地下管线数据分散管理的格局,实现全区综合管线“数字一体化”的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3.3 建设城阳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目标

结合城阳区地下管线资料不全、不准的现状情况,根据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有限公司和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数据采集资料,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原则,制定地下管线管理的目标:建立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和各专业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公共数据交换和有偿服务平台,建立地下管线管理服务中心和公开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更新机制,完善具有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体系,实现城区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

4 城阳区地下管线建设需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内容

4.1 工作内容

(1)精心规划、科学管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城阳区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普查。

(2)严格制定和执行城阳区地下管线数字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

(3)专业人员进行地下管线入库操作。以城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为中心,建立权属单位为分支的卫星城域地下管线专用网络,实现地下管线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数据交换。

(4)各管线权属单位必须做好市政建设工程工地上原有管线的监护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跟踪监护到位,服从市政工程部门统一协调。迁移、更换和新增的管线,必须确保施工规范,管理到位,修复及时。

(5)未经批准,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个人),一经发现,必须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地方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6)责令管线权属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巡视记录,杜绝突发事件、新闻媒体曝光、群众来信来访事件的发生。

4.2 亟需解决的问题

(1)完善城阳区地下管线系统的维护更新机制,确定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和维护单位。

(2)城阳区各专业权属单位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降低行政干预,打破个别行业的垄断地位,为财政支出开源节流。

(3)对城阳区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督。各专业权属单位必须在每年年底前向城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申报第二年的管线年度建设计划,以达到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因特殊情况需增设管线的建设项目,必须及时报送城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进行安排。

(4)各管理权属单位必须加强所属设施的维护管理,保持管线设施的完好,确保安全正常运行。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设立分级、分布式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公共数据交换和有偿服务的软、硬环境,并且确定对外的无偿和有偿服务范围。

(5) 确定地下管线系统的运营机制,确定地下管线的审报和审批机制,确立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期限、工作职责。实现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避免和减少“拉链”工程,确保管线安全正常运行。

(6) 确定各权属单位的竣工测量资料日期和上报格式,保证地下管线资料的现势性。与时俱进,及时完善系统软件升级和硬件更新的章程,优化系统配置,使其运行达到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7) 加强管线权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立部门进行地下管线统一的管理。避免违规操作施工单位破坏现状道路和管线,规范施工单位的规范化操作。

(8) 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阶层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建设。

5 城阳区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建立地下管线容易,维护地下管线难。保持好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长久生命力,必须做好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管理维护工作,以确保管线数据的现势性、真实性、准确性。管线竣工测量和档案移交制度也是保证管线确保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是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重中之重。

5.1 制定规章制度

以城阳区的理念和规章制度为准则,我们已制定《城阳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和管线动态管理、权属单位材料程序报建等机制,以确保城市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

5.2 规范化管理

为做好管线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管线工作的管理,成立专门的地下管线科室负责地下管线管理工作,同时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贮备,加强城阳区地下管线规范化管理。

(1)由地下管线审批部门将管线工程施工、批准情况在城阳区网站上进行公示。

(2)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书面告知管线建设单位。

(3)管线建设单位按要求委托具有测量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管理工程竣工测量。

(4)管线建设单位将填写的城阳区管线工程档案验收申请表和整理装订后的管线档案资料报送城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的地下管线管理科室。

(5)对接收的城市管线档案进行验证,并填写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表,验收合格后与管线建设单位办理城建档案交接文据。

(6)由地下管线服务中心专人进行数据更新入库。

5.3 技术支持

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为准则,城阳区地下管理信息系统为城阳区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提供了专业技术基础。我们必须继续加强GIS专业、计算机专业、各管线专业人员的配备,积极作好技术支持工作,组织管线权属单位和竣工测绘单位学习相关技术规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按照“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公众参与的前提下,通过高透明度的政策措施,实现地下管线的规范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

6 结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战争的世纪。2004年12月15日建设部颁布的第136号令《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从政府政策对城市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信息化、空间化、数字化等建设作了明确规定,为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使地下管线进入了科学化、自动化、数字化管理阶段,为城市地下管线业务的深层次分析和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公众服务。

只有掌握资源,才能掌握主动性。地下管线不仅为管理者提供便利,也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切实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职能,既与建设和谐社会相融合,也与“与时俱进”相对应,对国计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线系统;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和“血脉”,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和公众共享的信息资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地下管线及其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彻底摸清和掌握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下面结合东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论述城市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1、东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分析

东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前,地下管线资料是离散存储,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管线资料长期得不到统一管理,因此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系统集中管理管线数据是大势所趋。

东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开展全东莞市的地下管线探查工作。伴随着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与之配套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进行了同步开发,并于2010年2月验收投入使用。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实现对东莞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更新;为东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为市政府、管线权属单位和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指挥、管理的科学依据。其主要功能有:

数据浏览:根据索引进行多种形式的调图,设置比例尺等功能。

地图操作:提供图形放大、缩小、平移、显示全图、上一视图、下一视图、距离测量,面积测量,书签管理等功能。

数据查询统计:提供对管线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查询、缓冲查询,几何形状查询,简单条件查询和相应的统计。

管线分析:提供对管线及与管线相关实体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 、水平净距分析、垂直净距分析、碰撞分析,爆管分析,拆迁分析,管线三维分析,管线寿命分析等功能。

数据监理:提供对管线数据的入库数据监理检查,更新。

工程综合:提供出图打印功能。以及多种选择,编辑,删除标注的功能。

数据输出:提供输出为多种格式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备份功能。

数据管理:提供图层属性表维护,影像数据管理及历史回溯管理。

系统管理:提供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功能。包括帐户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作用分析

地下管线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规划、建设和管理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短腿”。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地下管线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几个阶段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地下管线规划阶段作用

规划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依据,是地下管线管理的主导。由于地下管线规划审批的管理不完善,地下管线的规划审批工作制度不完善,以及缺少现状地下管线资料和技术支持,这就导致了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工作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形成规划体系,很多项目甚至就没有进行规划,最终导致地下管线建设杂乱无章一盘散沙,出现管线“打架”的现象。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管线规划中,通过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全面准确的提供各类专业管线的现状分布以及各种管线属性信息统计等。例如可湖路规划设计工程,采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的管线数据,为可湖路规划设计提供了现势性和准确性的基础资料,不仅大大缩短了搜集资料的时间和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通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横断面分析功能,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管线中找出最合适的位置排设横穿管,为新建管线的最佳位置走向的判定和决策分析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管线埋设的合理性,有利于道路及其地下管线的科学设计。

2.2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地下管线建设阶段作用

目前,地下管线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对于地下管线建设项目的管理,只是在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前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道路开挖审批许可和建设开工审批许可,而建设中并没有对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更加没有进行管线建设项目竣工测量和规划核实制度;另一方面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建设计划不能同步进行,各个单位各自开工建设,工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重复开挖比较严重,“马路拉链”现象不断,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麻烦,损害了城市形象。为避免这些现象,就需要统一协调,加强管线项目的竣工验收和规划核实,这就需要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提供技术支持与可靠依据。例如莞城珊洲桥重建工程,对新建管线的竣工测量入库,通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覆土分析和水平净距分析以及垂直净距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新建设的地下管线的埋深、地面敷设位置走向、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是否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为管线竣工验收,规划核实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3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地下管线管理阶段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而由于地下管线的隐蔽性,都给地下管线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的技术水平低,跟不上时代需求,据了解,很多专业管线的管理至今还没有建立管线信息库,管线管理手段相当低下;二是,管线的维护更新工作没有跟上,生锈老化的管线没有得到及时的替换更新,存在较大的隐患;三是,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地下管线管理的职责不明,监管力度不够,地下管线管理混乱,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薄弱。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涉及的管线迁改和补偿情况时,这就可以通过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拆迁分析,管线寿命分析,可以很容易的计算某一区域房屋拆迁费用,分析出受影响的管线,以及根据管线建设日期和使用年限,计算出管线废弃日期。例如轨道交通R2线的建设,通过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拆迁分析功能,很快分析出R2线建设需要进行管线迁改的位置,种类和数量等,节约了大量人力调查时间和资金。

3、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在社会其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在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防灾减灾、城市管线档案管理中也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政府部门、权属单位提供决策,加快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效率,也是作为城市数字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防患于未然,为城市创造美好形象。

4 、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

地下管线数据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如果没有保证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里的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系统就会失去其作用,更谈不上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了。要处理要这个问题,就要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推行管线竣工测量、验收制度,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保证管线系统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地下管线法制法规建设,加强地下管线规划批后管理和实施监督,提高地下管线审批水平,建立地下管线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机制等。

5 、结束语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起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科学地管理好地下管线的各种信息资源,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是城市建设工作胜利开展的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应重视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使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入持续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

[1]陈永刚 对新建城区建设市政综合管沟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7)

[2]李孝鸥 关于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几点探讨[J] 管理论坛 2007(11)

[3]郝红雨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 水利科技与经济 005(4)

[4]李兵弟 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J] 城市勘测 2004(5)

地下管线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下管线;GIS;应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F224.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本文以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保证城市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推进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基本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特征是:隐蔽(埋设在地下)、复杂(种类多,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动态(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新网管不断增加旧管线也不断在更新废弃)、信息量大。

3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特点

城市地下管线自身特征和管理要求,决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是一个具有时间和三维空间数据的四维信息系统。(2)在信息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建成区密度大,从中心区向城市边缘急别减少,可以与其他数据(如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规划成果图)一起具有叠加分析功能。(3)可以方便地按地形图图幅号、道路名及地名查询管线,具有图形属性的交互查询,管线长度统计、管点类型统计等功能。(4)空间分析功能。任意横断面的生成与分析交叉口分析,给水、燃气发生爆管事故的影响分析。(5)综合管线分析功能。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水平间距的判断与分析,各类地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判断与分析功能。(6)具有管线工程辅助设计,三维摸拟功能等。(7)方便管线动态更新,局部竣工信息可随时加入系统,更新原有数据,使系统保持较好的现势性。(8)方便信息传输。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优化资料的调配,处理应急事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系统架构设计

从我市现有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管理机制及松散的权属部门结构等现实情况出发,考虑到今后工作的需求及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实施的需要;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系统采取系统建设核心、系统支撑平台、系统扩展应用的三层分层结构进行设计。从总体上来说,系统的三个层次应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可通过预先定义的服务标准与接口进行相互联系,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即使任一层次的内容因为技术发展等不确定原因需要重新设计、修改甚至作废重来,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层次的实现与工作。基于上述目的,系统的架构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

4.1 系统建设核心

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服务与地下综合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其基础是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库建设。考虑到管线数据的稳定性与不变特质,将数据维护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核心。出于数据及系统后续维护的考虑,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数据维护管理平台的功能在整体结构上必须是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且在后续工作中无须进行过多调整的。如此一来,可在后续维护中由一家或少数几家机构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对数据进行管理维护,以确保基础数据的质量和合法性。数据维护管理平台所管理的数据为全市地下综合管线基础数据,在功能设计上要求以精简、成熟、稳定为主,须实现对基础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输入、输出)、更新(管线要素的新增、删除、更新等)、数据检查(数据标准检查、空间数据拓扑检查等)、维护(打印、出图)等功能。

4.2 系统支撑平台

为将地下综合管线成果应用最大化,实现系统数据以及系统功能的共建共享,最终为政府各部门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基础管线数据共享与服务,系统架构设计中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部分。

从上述系统架构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基于基础管线数据库的,以向各个管线权属单位提供标准的数据及应用功能服务为主。其中,数据服务提供主要包括权限管理、数据访问、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而应用功能服务则以提供基于地下管线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服务为主。同时,不排除在后续系统使用过程中针对各部门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逐步扩展的可能性。

从实现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采用WebService技术进行开发,数据和功能访问均以服务的方式进行封装;对外可以接口地址的形式向各权属单位提供数据和功能服务,对内则通过连接空间和业务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组织加工,进而将分析处理结果以REST和SOAP协议发送至各个应用层。

综上,通过WebService方式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开发,可最大限度的兼顾到服务提供方及服务使用方的权益,做到服务与应用平台分离,即在双方共同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对使用方来说是与平台无关的,这可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应用系统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使部门间的共建共享更易实现。

4.3 系统扩展应用

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对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和功能服务进行抽取,用于构建或完善各相关部门及权属单位的专业系统,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系统就是基于这种设计思路进行构建的,属于系统扩展应用平台的一个具体实现。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系统主要面向规划审批人员,以向规划审批人员提供专业的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主。

5 系统的动态管理与运行

地下管线数据具有很强的现势性,通过大规模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起来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如果不及时的将管线信息进行动态更新,随着城市的发展,数据库中的信息会因城市变化而废弃,造成投资浪费。因此,应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涉及测绘、物探、计算机、GIS、探查监理、法律等专业知识,涉及多专业、多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和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参与项目建设的专业单位较多,项目建设和管理有较大的难度。实行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关键要有法规和机制的支撑。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它包括:实行管线信息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建立管线信息查询制度;实行告知制度;建立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制度;专项验收制度;移交管理制度;动态管理服务制度,上述制度建立的实施是保证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充满活力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其次,在日常运行时还要有技术上的保障,需要有一定的测绘队伍,常年进行地下管线的动态数据采集和维护,保证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和数据库的现势性。最后,还要探索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要在信息系统的实际利用中,做到回收投入,积累资金和经验,为以后的建设和完善做好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准备,要走上自我滚动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建设项目方案[Z].2011.11.

[2]乔相飞,周宏伟,刘文新.城市规划中的GIS应用分析[J].测绘工程,2005.12.

上一篇:居住空间设计范文 下一篇:深基坑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