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5:30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稳健;农产品价格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36-02

从2010年下半年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CPI同比涨幅7月份为3.3%,8月份为3.5%,9月份为3.6%,10月份突破了4%,上升为44%,11月份又创新高,高达5.1%。这表明,在我国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实。因此,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何在

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有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

从国际上看,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直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美联储再度声明,将在2011年6月底前发行6000亿美元钞票,同时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水平不变。这实际上是美国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粮食等价格进一步上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增加流动性这种货币行为,必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造成相当影响。我国流动性增加和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联储美元流动性增加和国际商品价格的传导影响。

从国内来看,为防止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引发次生灾害,我们采取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m指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各种存款的总和)同比增长17.8%;2009年M2猛增至28.4%。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12月初,“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达71万亿元”(前10年这个数字只有10万亿元左右),“成为全球发行货币最多的国家”总理预计2010年GDP将超过38万亿元。按上述M2已达71万亿计算,减去38万亿,超发货币33万亿元。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M2)猛增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近几年大量沉积的货币,确如猛虎出笼,必然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虽有诸多其他原因,但货币供应量(M2)大大超过财富增长量,则是其根本原因。

这次通货膨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结构性特点。这次物价上涨中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食品价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建伟、余斌两位研究员的研究表明,按2005年1月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计算,2010年全国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101个百分点,对GDP增幅的贡献从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在前10个月CPI的涨幅中,食品价格涨幅占70,9%。当然,在食品价格上涨中有该涨的和不该涨的,这里不再细分。第二个特点是这次通货膨胀只有4-5个百分点,应当说是温和的通胀。

二、为什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

针对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实,去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这里,我们要特别地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同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做法也会有不同。当前,我们处于货币大量超发的形势下,是从适度宽松回归到稳健,回归常态的轨道。这种稳健的总要求就是调节有度,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这种稳健政策,既要服务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紧缩银根,控制通胀。所以难度是很大的。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单从国内市场来说,在通货膨胀已接近5%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那样做,在国际环境恶劣的形势下,紧缩货币可能带来经济下滑。如果经济下滑,后果会更加严重。所以,在内外复杂的形势下,采取现在的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其他有关政策有力配合,就可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而且“稳健”尽管比“适度宽松”有所收缩,但它属于中性政策,不会有明显的“从紧”,在具体操作上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2011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从历史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比较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能在经济偏热时适当紧缩,也能在经济偏冷时适当放松,有助于更加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通胀

2010年11月17日,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决定。20日,国务院随即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稳定物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都作了相应的部署。

通胀是货币发行过多了的体现,控制通胀,就是要紧缩货币供应量。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有关资料测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估计可达30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为217885亿元,2009年为260771亿元),这次上调0.5个百分点,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2500亿元,加上此前5次上调,总共上调6次,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1.5万亿元。(到目前为止,共提高18.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银行每100元存款,其中18.5元必须存人央行)。提高准备金率还有充分的空间。提高准备金率的目的就是压缩庞

大的贷款数量。

(二)加息。这种办法见效快但目前面临两难的选择。在2010年,CPI一直上扬,本应再加息控制膨胀。但是,鉴于美国现在利率为0―0.25个百分点,如我国加息高于美国利率,大量美元热钱就会涌人我国套利;同时加息也会提高贷款利率,造成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在10月份加息0.25个百分点后,就没有继续加息。2010年12月份,当记者问央行行长周小川是否加息问题时,他表示:“加息是两难选择,”对加息持审慎态度。他还说,“每一项政策出来,都需要综合考虑作出权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两难。”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25日晚间宣布,自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上调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将提升至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提升至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中央银行加息时点选择非常巧妙,调节利率的重要掣肘就是国际因素。在欧美处于圣诞节假期之时,欧美股市即便开盘,交易量也比较少。经验表明,这可以释放些信息,而市场又不至于过度反应,避免热钱的过度涌人。

(三)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稳定物价控制膨胀的十六条措施。国务院的十六条措施大体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三类是重点,前者六条,后者也是六条。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供应。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2011年“三农”首要任务还是力保农业大丰收。因为农产品供应充足是稳定物价的决定性基础,是控制通胀的决定性条件。特别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增加菜、蛋、肉等产品的生产与供应。

第二,疏通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这方面的措施很多,如产销直接见面,减少流通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免收公路费;规范各种收费,减免摊位费等等。

第三,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健全价格监管法规。我国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价虽由市场形成,但加强管理和惩处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在通胀这种特殊时期。国家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加强对市场物价的监管,其中以经济手段为主。必要时,也要采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予以惩罚,如国务院把对严重违规违法者的惩罚上限从100万元提到500万元。应当说,管好市场物价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第四,发放临时性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是针对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特殊人群而临时实行的措施。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已规定严格管理措施,千方百计阻截热钱涌入;多发行国库券,吸收多余资金;组织更多资源进入市场,消化超发货币;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增加保障性住房,减少寻租空间;分别情况减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缓解通胀压力等等。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说,2011年通胀总体上会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四、从这次通胀中我们得出的重要启示

现在总结这次膨胀的经验教训还为时过早,不过有两点重要启示,现在就可以提出。

(一)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提高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必然趋势。在这次通胀中,农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提价过急过猛,是群众很难接受的。而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必须逐步合理提高。事实上中央每年对部分农产品价格都有小幅提升。2010年农民纯收入可达5800元,提高10%,这是提高较大的一年。但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将提高12%-15%。这样,城乡居民收入还有扩大的差距。所以,从长期看,必须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这种差距。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除工资性收入外,主要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且,国内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高,再加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可见,逐步合理提高农产品价格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客观必然趋势。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2

关键词:通货膨胀;理论;抑制

一战以后,德国的通货膨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超速通货膨胀对德国经济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它是纳粹兴起和二战开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通货膨胀不容忽视的,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很大。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凯恩斯主义者那里通货膨胀是由于资源被充分利用或达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继续上升而导致的。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名义总需求量的增长不能自发地带动就业量的增长。而是,当名义总需求增加时,现有产品总量不能增加,价格就必定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成比例地上升,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虽然不可预期,但是它的产生有其原因:

(一)成本推动型

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叫做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首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价格变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本的上升主要是由工资的增加引起的。在现代经济中,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存在着强大的工会组织,它们不断地鼓励工人给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而具有一定垄断性的企业又会相应地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由工资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被称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些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同时,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及由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造成的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发生的通货膨胀叫做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升使工资水平上升,工资成本上升又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由于需求方的货币竞相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将价格提高;由于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被抬高;这些现象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到来。除此之外,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产生与货币的发行量有直接的关系。货币的供给快速增加时,随之货币的需求也增加,而货币的需求又使价格水平上升。所以货币的供给通过货币的需求产生通货膨胀。此时货币变得不值钱,没有人储存纸币,反而使大量的纸币涌入市场或甚至流向国外。

(三)结构型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引起的通货膨胀。首先,高成长性产业和行业,由于种种约束,不能即时获得所需的资源和人才而将使资源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水平不断地上涨。与此同时,那些夕阳性的产业和面临衰退行业的资源和人才相对过剩。但是,由于他们的收入不会下降而引起比较效应上升,工资成本推动物价上涨。这种局面的持续会自然而然地引起通货膨胀。其次,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之间的差距将使工资刚性(工资水平能上不能下)增加。同时,这些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引起失业与空缺位置的并存,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大国或者发达国家示范效应时,小国或者发展中国家向大国或者发达国家看齐。同样,非开放的部门向开放的部门看齐。因此,工资水平和通货膨胀的国际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传递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不能预期的,也是非均衡的,它的产生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一)造成实际收入和实际财富的再分配

1、对收入的影响。如果名义工资率的增长慢于通货膨胀增长速度,公众和企业因货币贬值所获得的货币收入购买力将下降,即实际收入会减少;假如通货膨胀是由于政府借款造成中央银行向社会过量发行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则政府可以因此而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于是,通货膨胀不利于大多数工薪阶层、退休者、失业者和贫困者、接受政府救济者和债权人。但是,通货膨胀有利于高收入者、企业主、厂商和债务人。

2、对再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来讲,非预期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即通货膨胀往往不得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了很长时间,使人们最终有可能预见其发展趋势,并且市场也开始与之相适应,那么市场利率中就会逐渐地包含一种对通货膨胀的补偿部分,主要是对利率进行调整。但是在更多的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民中进行重新分配,而不会只冲击某些群体。

(二)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1、通货膨胀扭曲价格信号而损害经济效率。在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经济中,如果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上升,则买方和卖方都很清楚这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方面都发生了实际的变化,他们就可以对此做出正确的反应。相反,在一个高通货膨胀的经济中,很难区分相对的价格变化与整体的价格变化。如果通货膨胀率每月达到20%或30%,商店就会频繁地变动价格以致于相对价格混乱无序、难以适从。

2、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对货币和税收的扭曲来体现。在流通中的现金是名义利率为零的货币。如果年通货膨胀率从0上升到20%,则现金的实际利率就从每年的0降为-20%。现在还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扭曲。由于货币利率实际为负,在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持有真实资源而减少货币持有量,为此,他们频繁地进出银行。企业也会精心设计现金管理计划。实际资源仅仅被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货币尺度,而不是被用来进行生产投资。同时,有一部分固定的税收是以元来表示的。价格上升时,这部分税收的真实价值就会下降。假如在计算应交税的收入时,扣除一个价值固定的免税额;而出现通货膨胀时,那份标准免税额的真实价值会减少,所缴纳的税收的实际价值却上升。除了对税收的扭曲以外,通货膨胀也扭曲了收入的衡量标准来影响税收体系。

(三)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产出)的影响

较高的通货膨胀影响就业和产出水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能促使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雇佣工人;通货膨胀使银行的实际利率下降,这会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总供给的增加。当供给下降引起通货膨胀时,国民收入和就业量随之下降,导致大多数工人处于失业状态。

长期来说,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倒“U”形的关系。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各国的产出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而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趋势则较为缓慢。

三、消除通货膨胀的对策

根据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破坏资本的正常循环,到严重时也会引起政治危机。因此,采取一些消除通货膨胀的措施是有必要的。

(一)需求紧缩政策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政府一般都会采取需求紧缩政策。因为,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的。因此,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是需求紧缩政策的核心。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总额,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调整财政收支项目怎样能压缩公共开支,开征新税种,提高税率而控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减少社会信用规模及货币供应量。

(二)供给管理政策

供给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货币数量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都是消除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从长远看,发展生产,增加经济中有效供给是抑制物价水平上涨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根本性措施。在面临通货膨胀时很多国家都注意到了压缩总需求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集中资金优先发展占用资金不多,投产期限短,市场紧缺的产品。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较快地增加有效供给,减轻市场需求压力,改善产业结构。

(三)物价和收入政策

通货膨胀时,工资和物价都会继续上升是推进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这时有必要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增长率进行限制,特别是工资增长率。这使工资增长率不会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这需要政府拟定物价和工资标准,劳资双方共同遵守。采取这虚张声势措施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就业水平。采取措施时可以采用自愿性和强制性两种方法。自愿性的做法是政府以劝导的形式使劳资双方自愿约束价格和工资的变动,它适用于通货膨胀程度较轻的情况。强制性的做法事实上是对工资的冻结。该方法对控制成本推进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四)国际收支政策与国际紧缩政策

如今的通货膨胀与以往的相比具有世界性和长期性,这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方面。当某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后,通过外贸等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向其他国家传播,所以采用外贸与国际收支政策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制止本国内通货膨胀,也能够遏制国际通货膨胀传播。但是,这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必须依赖国际性的紧缩政策来调整,仅靠一国的力量是不够的。

(五)货币改革政策

当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恶性通货膨胀时,就应该通过货币改革加以制止。人们普遍认为,物价上涨率每月达到50%以上,每年达到600%以上,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才称为恶性通货膨胀。在此情况下,原来的货币已经失去了信用基础,通过货币改革废弃旧币,发行新币,制定保证新币币值稳定措施,是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

总之,通货膨胀的出现是不可预期的、也具有长期性。政府应针对通货膨胀期的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来减少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友龙,缪代文.现代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通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以经典的货币数量论为基础,通过对1990―2008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GDP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主要受制于所谓的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这反映出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效果滞后,亟待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

关键词 货币数量论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惯性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Gosselin(2008)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动、财政赤字正相关,与商业银行部的健康和央行的独立性负相关。熊鹭(2003)等人实证分析认为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政策在大部分时候并不理想。

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进行通货膨胀成因分析。此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是因为我国的金融体制还不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经济对利率的反映相当灵敏,利率机制僵化,导致对通货膨胀的反映迟缓,影响甚微。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也只是把总的货币供给量作为管理目标,并没有倚重利率,因此,在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这种分析方法还是切合实际的。

二、模型的建立

回顾历史,经济学家已经发现了货币数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费雪交易方程式 ,我们就可以分析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以及GDP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可由 比率来获得, 是t期的一般价格指数, 是t-1期的一般价格指数。另外,它也可由该比率的自然对数即 得到。考察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以下指标:(1)零售价格指数P;(2)表示中国实际GDP的Y;(3)作为货币供给一种度量的流通中的货币总数,这里我们用指标M1;(4)货币供给与实际GDP的比值M1/Y,(5)以 表示通货膨胀率。以 表示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成为这里我们讨论货币政策及其对通货膨胀产生效果的基础。

三、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国外的研究表明,当前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影响很微弱,可以忽略不计,货币增长率确实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滞后效应,一般有6到12个月的时滞。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金融系统的传递机制很不完善,而且其过程也相当缓慢,故我们在这里就以年为考察期间。用我国自1990以来的年通货膨胀率、年货币增长率来做分析(见表1)。

由上可知,所有的变量都通过T检验,也通过DW检验,回归效果较好。

这个方程表明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不仅受到6年前的货币增长率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其中6年前1%的货币增长率会带来现期约0.06%的通货膨胀率,1年前1%的通货膨胀率会带来现期约1.67%的通货膨胀率。这说明,当局还没有意识到前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还没有来得及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率,故存在所谓的通货膨胀惯性。这里2年前1%的通货膨胀率会使现期的通货膨胀率减少约0.67%,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当局已经意识到2年前的通货膨胀并采取措施进行了有效控制,故对现期的影响为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货币增长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相当滞后,而且也很不明显,我国通货膨胀率主要受制于所谓的通货膨胀惯性。

四、结论

第一,我国的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相当滞后,而且其效果也很不明显。这就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而不用担心其可能带来的通胀严重后果。

第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惯性”。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而且还具有放大效应;前年的通货膨胀率则对下一年通货膨胀率具有负面效应。从这种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政府采取的遏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虽然总的来说是有效的,但是这效果是比较滞后的,无法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三,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利率可以是一个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但是上面的分析我们并没有引入利率,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利率机制相当僵化,还无法成为影响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为此,我们要以“入世”为契机,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更多影响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1]王中昭,李丽明.计量经济学实验及例题分析.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熊鹭,郝联峰.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实证评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 中小企业 生存

进入2007年以来,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通货膨胀,我国也出现比较明显的物价上涨,给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危机与困难,而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

一、通货膨胀的基本问题

1.通货膨胀的概念

何谓通货膨胀?经济学界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接受或令人满意”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的观点。萨缪尔森对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在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永远是个货币现象,过多地增加通货量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注: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111页。)。综合他们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通货膨胀既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物价现象,即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而导致物价持续上涨。

2.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之间称为急剧的通货膨胀,当年通货膨胀率在百分之几百,甚至上千上万时,就构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二、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为4.8%,按照通货膨胀的类型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还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1.复杂性

在通货膨胀率逐步攀升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没停止。至2008年上半年,汇改三年来,人民币较汇改之前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15%。两种现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正在下降,而人民币升值又使得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强了。所以,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仅意味着货币币值。

2.结构性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特征明显,物价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原材料、食品及肉禽制品。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较两年前最大涨幅超过200%,导致各类能源和资源类产品大幅涨价。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最大,2007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肉禽制品价格上涨31.7%。同期其他大多数商品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等行业的价格甚至出现负增长。可见,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

3.阶段性

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007年全年4.8%的基础上,到2008年上半年呈现加速上升势头,在2008年4月最高达到8.2%,之后出现回落。此阶段的通货膨胀除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因外,阶段性特征也较明显。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短期内出现迅猛上涨,拉动CPI指数快速爬升,待冰雪灾害影响因素消除以后就会出现快速回落。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

的阶段性因素。

三、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经营成本上升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从而给经营带来困难。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价格指数(PPI)。我国这一指数近两年来也居高不下,尤其是进入2008年以来,PPI涨幅超过CPI涨幅,出现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价格指数的倒挂现象,在8月份PPI同比上涨最高达到10.1%。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等因素,经营范围一般不在资源能源领域,大多数在消费品领域,那么也就是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高于其销售商品的价格涨幅,由此必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难度。

2.贷款难度加大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而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信贷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紧缩信贷,可以减少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而言,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门槛,都会直接给中小企业造成资金困难的局面。我国目前已经有较多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贷不到款的困境。

3.其他财务风险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也会面临着贬值,而且收回的难度也会加大,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此外,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时,其长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四、企业的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并非全是负面影响,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会增加,而负债相对会贬值;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些资金能力较差的企业将会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了收购的有利时机;在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参与国际并购,从而做强做大。只要充分认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对企业的影响,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可以转危为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状况的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1.适当提高产品价格

对于一些拥有核心技术,或者占有市场优势,竞争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而言,适当涨价是最直接的措施,直接可以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利润。当然,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而言,也不是不能涨价,可以通过改变产品部分或全部性能、包装、品质等,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情况下变相提价。通过涨价可以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转移到消费品价格中。

2.适当囤积原材料

适当囤积原材料,可以避免价格进一步上涨带来的损失。企业可以在现金流量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提前购买一定量生产必需的原材料。因为通货膨胀期间,库存带来的费用有可能要远低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当然,也不宜囤积过多的原材料,因为此次通货膨胀是有阶段性的,原材料不会持续长时间的上涨。

3.清理应收账款

在通货膨胀期间,应收账款早一天收回就会减少一定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所以,中小企业在通货膨胀期间特别应该注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款工作,也要改进企业销售的付款方式,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应收账款贬值的损失。

4.参与国际重组与并购

在跨国经营中,人民币升值可以一定程度抵消国内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在国外的购买力是增强的。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国外的优质资产。在全球通货膨胀环境下,必然会有一些国外企业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面临倒闭或破产,对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并购和重组的机遇,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得机会。因为在平常可能根本无法进行的并购,在这一时期就成为可能,或者有些并购在正常时期需付出较大成本,而在通货膨胀时期成本相对要低得多。

5.创新融资方式

资金短缺成为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几乎仅限于银行贷款,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的是民间资本的支持,来自银行的融资只占极小部分。目前我国也已经出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专门机构,如民营贷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成立互相担保的信用共同体;发行企业债券也是具备条件的公司的一种选择。

6.学会“冬眠”

对于资金状况较差,融资实在困难,而产品仍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要学会以“冬眠”来度过寒冬。就是尽量压缩生产规模,裁减人员,通过减少企业的经营活动来降低经营成本,减少资金需求量,以避免资金断流导致企业破产。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企业不可能逃避,只能去适应。每一次通货膨胀都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破产,每一次通货膨胀也都会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中小企业只要能够认清形势,趋利避害,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把通货膨胀的影响变到最小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需平衡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还有失业率是最为关心的三点。其中大国最为关心的是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膨胀。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到2011年7月达到了6.5%高位,创37个月以来新高,8月份以及9月份通货膨胀率仍处于6%以上的高位,处于一个严重通胀的阶段。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通货膨胀率攀升原因分析

1、流动性过剩

我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依然偏松,根据央行的统计2011年6月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6月广义货币M2增速达15.9%远高于名义GDP增速,总量升至78万亿元,我国货币超发高达40多万亿。流动性过剩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导致大量的美元涌入国内,截止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热钱",由此导致大量的外汇占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2、积极的财政政策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实施赤字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可用于开支的收入。为了应对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实施赤字政策等手段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由此拉开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建运动。但是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GDP增长,虽然实现经济的短期增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涨。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位

铁矿石、原油、大豆等大宗物质的高位运行给我国通货膨胀率的上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而铁矿石的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从而2009年到2010年短短一年,铁矿石价格就上涨了一倍。同样大豆价格以及原油价格都从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谷底价格大幅上升,成为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因素。

4、房地产泡沫严重

十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一直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风险正在加剧,房地产行业投资额占GDP的比重逐年加大,房价收入比日益高企,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房地产怕泡沫严重导致大量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行业,由此带动水泥、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上涨。

二、降低通货膨胀率对策分析

1、加快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进程

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在降低进口价格的同时提高出口价格,从而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减少贸易顺差,消除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输入",最终使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其次,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大宗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下降,必然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品的相应降价,从而对输入型通胀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货币政策

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即央行通过卖出各种有价证券,收回市面上过剩的流动性;二是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尽管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的历史性高位,但是依然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三是利率政策,要进一步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彻底改变目前国内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鉴于贷款利率已经处于高位,可暂不作调整,即采用非对称的利率调整政策。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中央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使经济达到平稳向前发展的目的,而综合运用政府支出、税收、国债等工具调控经济运行,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方针与措施的总和。尤其是对于某些过热产业要在财政政策上加以限制,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4、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世界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然,在控制需求的同时,商品的有效供给也要适当增加,比如通过降低成本以及减少消耗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投人产出比。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通货膨胀率日渐高企的不利局面,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果断采取包括货币手段、财政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一揽子措施。另外宏观调控政策要实现抑制物价和稳定增长的双重目标,就要改变2011年前三季度单纯用收紧银根的办法来抑制通胀的调控措施,要通过增加供给来抑制通胀,特别是实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供需衔接。只有如才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的进一步上涨,从而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统计司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叶为金.关注影响全年通货膨胀率上涨的新涨价因素[J].中国财政,2010,(10).

[3]金砾.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4]卢宇荣,蔡佩伦.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基于2008年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1,(6).

[5]廖沁.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1).

[6]王薇.浅议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8).

[7]张英.经济学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6

关键词:经济复苏;通货膨胀;成因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通常被定义为一段时间内一个经济体中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投放了大量的货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减产;对国际政治环境敏感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在动荡的政治因素中的飙升。下面就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国内方面

1、信贷规模过大 2、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快增长 3、低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虽然自从2004年以来,央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将利率定价权更多地赋予金融机构。但是在我国利率离完全市场化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目前还是实行严格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对于存贷款利差方面,目前我国采用的是“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政策,存贷款利差偏高,人为地扭曲了资金价格,银行有强烈的放贷冲动。存款利率过低导致银行存款的吸引力下降,资金纷纷涌向股市和楼市,催生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低利率推高资产价格的同时,也推动食品及肉蛋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其他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

4、CPI体系缺陷导致数据失真 (二)国际方面

1、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 2、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影响民生

近几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所谓民生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通货膨胀直接危害百姓利益,是“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有着13亿人口的我国。通货膨胀会使百姓的购买力降低,当工资的上涨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百姓的福利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很多人的基本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二)通货膨胀将会加剧贫富差距

.com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尤其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通货膨胀都会侵蚀他们的财富。相对于穷人而言,富人有更多的渠道对抗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资产持有结构的多元化,特别是投资房产、股票等可以保值甚至升值的金融资产来减少通胀对自身财产所造成的损害,从而实现保值和增值目的。通货膨胀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更为严重,它会进一步恶化本已严重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通货膨胀会带来投资和消费的盲目性

通货膨胀发生后,人们会急于将手中的货币兑换成商品,导致消费者盲目消费,抢购之风盛行,从而引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加重预期又会进一步加强居民的消费意愿,进而循环放大,从而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由于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掌握全面的投资信息,投资者盲目加大投资,生产规模非正常扩张,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盲目的消费和投资将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加重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三、我国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关于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很多,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等,本文重点根据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二)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虽然人民币汇率有了一定的弹性,但总体上还是受到国家的管制。在外汇管制情况下,我国的外汇盈余只能持续转化为外汇储备,同时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向国内投放等量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央行要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就要减少外汇占款,最终就要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人民币升值为基础。

(三)继续加强房价调控

房地产价格上涨会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控制通货膨胀必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膨胀。我国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比较低,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使CPI更能反映社会通货膨胀的实际程度。国家可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控制房价上涨从而降低全社会的通胀预期。政府应该在2010年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房价的调控,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章通.结合通货膨胀分析我国民生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0(6).

2、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0(3).

3、张明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

4、刘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9).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应对措施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CPI一路走高,2010年5月份突破了央行控制的3%的目标,10月突破4%,11月突破5%,今年3月份达到了5.4%,已经形成温和的通货膨胀,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多专家学者从很多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本次物价上涨的原因和机理比较复杂,从一个方面很难全面解释。本文考虑了货币供给、投资需求、工资成本变化、经济结构和国际市场五个重要的因素,一一分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各通货膨胀成因对我国现在阶段通货膨胀的解释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正如货币学派代表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在2008年9月本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国M2供应量增长率稳定在15%到18%。2009年,随着危机影响的蔓延和加深,我国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M2供应量增长率大幅提高,从年初的18.74%一度增加到11月份的29.64%,几乎是08年低点的两倍。2010年至今,央行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量,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M2的增长率又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是,根据货币政策的时滞性,09年货币供给迅速大幅增加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这里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为方便分析,这里仅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7323.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4.8%,2008年全年投资额为172828.4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5.9%,这两年的增长率都在正常范围内。由于2009年4万亿大单开始实施,这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224598.8亿元,比08年增长了30%。2010年投资额达到了278140.0亿元,比09年增长了23.8%,又恢复了危机前的水平。但是,财政政策也有时滞,09年投资的迅速大幅增长,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产生作用,对经济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企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峰值56.5%下降到2005年的36.7%,22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应该说这段时期工资不会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随着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不断下滑,涨工资呼声越来越高,“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不低于7%,并且收入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速。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3个省份进行了最低工资标准适度调整,平均上调的幅度是22.8%。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五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局面,我国将在中期阶段面临工资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工资的预期增长对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作用很小,但有可能引发后阶段的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事所具有的特点。生产效率底下部门的工资和价格向高生产效率部门看齐,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受国际农产品和石油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肉类、牛奶、蔬菜等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多月涨幅超过10%,近两个月肉禽及制品价格涨幅超过20%,鲜果类价格涨幅超过30%。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的,我国价格上涨变现为可贸易的制造业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不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比如部分服务业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可以说,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有很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五)输入性通货膨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就是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并不是国内市场生成的,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只发生于开放性经济体中。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本流动的途径传导至国内。

今年5月,法国锡瑞镨大宗商品研究所的年度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去年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2010年整体上涨30%。研究所所长菲利普・沙尔曼说:“原材料价格从未涨到过这么高,这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涨幅。”而我国原材料、能源大部分靠进口,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产成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全球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金融资本不断抛弃美元和欧元从而投向有储蓄和经济增长支撑的新兴市场国家。2010年我国吸收外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部分以投机的形式出现,流向房地产、股市、大宗商品等领域,会炒高资本市场价格,势必会带来一定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及对我国对策的评价

(一)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货币学派强调“单一规则”对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的预防及治理。货币学派指出,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增长率上,避免货币供给的频繁变动对经济和预期造成干扰。需求政策主要用来治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它包括财政紧缩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主要依靠收入政策来管理。通过实施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调而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主要和经济的开放度有关。

(二)对我国政策的评价

我国对这次通货膨胀采取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涉相结合的宏观调整方法。投资放缓,特别是铁路投资,今年有可能会负增长,投资需求的大幅放缓会对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10年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1次,每次上调0.5%,今年更是每月上调一次,达到21%。2010年10月至今,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4次,每次上调0.25%。货币政策一般有一年左右的时滞,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央行如此频繁的收紧银根,会对商业银行及商业实体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后期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而且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会抑制本来就不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房价食品价格等政府更多是采用行政干涉的手段,行政干涉虽然能暂时缓解价格的过快增长,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

[2]范志勇.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的吗?[J].经济研究,2008,8.

[3]杨丽萍,陈松林,王红.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6.

[4]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作者简介:

石志博(1984-),男,江苏徐州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通货膨胀的措施篇8

1、促进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扩大财政投资,并采取措施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不减少,则会因总投资的增加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损害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 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3、中性论: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中和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上一篇:节约粮食的做法和建议范文 下一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