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7:35

泡沫经济的定义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1

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高潮”。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3、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以上述基本标准来衡量,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主流是处于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市统计局的2002年1~6月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汇总资料,已登记的商品房预售面积1230.14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9.9%,批准的预售面积(1138.86万平方米)与实际预售面积之比为1∶1.08,实际预售面积略大于批准预售面积。已登记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大大超过商品房竣工面积(468.51万平方米)。不少优质楼盘,出现少有的排队购房现象。前几年累积的空置房逐步消化,大幅减少。住宅市场旺盛的需求,拉动着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繁荣的局面。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长,向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2002年1~6月,已登记的存量房买卖面积达到811.23万平方米,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日渐接近增量房交易,部分区内存量房产交易量已超过增量房交易量。预示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逐步成熟。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化,市场基础扎实。与20世纪90年代初那种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的情况不同,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比较重视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定位,使房地产投资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说属于市场需求拉动型投资扩张。2002年1~6月的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355.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3%,预计全年将超过700亿元,这对拉动投资需求,平衡供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有益的。

(4)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基本合理。2001年上海的房价上升了8%左右,2002年上半年上涨了5.8%。从其成因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楼盘品质提高、环境改善,成本推进型上升:二是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转换形成的需求收入弹性促进型上升;三是商品房阶段性、暂时性供不应求的需求拉动型上升。2001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9.9%,而房价的增幅仍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房价稳中有升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合理的,它恰恰是房地产业景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人们喜欢用“冷”和“热”来形容房地产市场状态,这种通俗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提法应当用繁荣还是衰退,即景气度来表示。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的佳境状态,如果从房地产经济周期角度看,则是繁荣阶段的高峰期,笔者预测还会延续二三年时间。那种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扣上“泡沫经济”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

(3)房价涨幅偏大,经济泡沫成分渐增。要尽力避免房价大起大落的波动引起的震荡。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2

关键词:房价波动;风险辨识;房地产市场泡沫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10-0013-04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房地产占国民经济比重日益增大,并且与产出、通货膨胀具有强相关性,以及通过信贷渠道对银行系统稳定的重要影响,从宏观上进行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因此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房地产与金融系统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方面。而问题是几乎所有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都是应用到个体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这些技术有VaR技术、Merton模型、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缺乏应用的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技术,其中准确的度量风险是利用有效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从宏观层面提出对房价泡沫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辨识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价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一)房价风险的界定思路

风险现象指不确定性现象或信息不完全现象。由于立足点不同,关注的风险也不同:对于股票等金融资产所处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关注的风险在于收益的波动,并且是高效的市场,具有非常高的流动性,所以采用VaR技术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是日数据,统计学分析精度高,技术侧重于预测未来风险;而对于房产类的市场,具有相对平稳的长期运行的趋势,如宏观经济运行一样,有一个典型的运行周期,它的风险所在在于相对于长期运行趋势的偏离也是相对于均衡的波动,对于宏观政策制定者来讲,它关注的是价格波动风险而不是收益风险,并且是非有效市场,流动性很低,数据基本上是季度数据和年数据,由于数据有限性,另外受政策干预也很强,所以房价泡沫风险侧重于通过度量当前风险度准确地判断市场。

本文建立了度量房价泡沫风险的分析框架,由于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有产出(GDP)和通货膨胀率(通常用CPI的变动率来反映)两个指标,因此相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价泡沫风险辨识指标也分为两个:一是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值,用以度量超出实体支撑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二是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值,用以度量房地产价格波动引发社会资源配置失衡产生的风险暴露。

(二)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房地产价格与产出的强关联性,可以判断出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实体支撑,超出实体支撑一定程度后,泡沫一定会破灭,这也是为什么泡沫分为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的原因。

房价(缩写为HP)泡沫风险值定义为HP相对于其长期运行趋势的最大的偏离,数学定义如下:

对HP,GDP取自然对数,并对其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和,得出序列(HPtrend,)和(GDP-trend,),可以得出两序列的相对波动率曲线(VHP,)和{VGDP,},并且两曲线具有可比性,那么,波动率风险可以表示为:

VHP=lnHP-HPtrend (1)

同理:VGDP=ln GDP-GDPtrend (2)

本身VHP,VGDP就可以定义为非条件HP-at-Risk和GDP-at-Risk,指它们相对于趋势的波动。那么基于产出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定义为HP超出GDP波动的那一部分,这部分是条件HP-at-Risk(conditional House Price-at-Risk),数学表示为:

HaR=VHP-VGDP (3)

出现超出一定比例可以定义为HP存在泡沫,可以根据国家之间差异具体情况而言,一般10%-20%以上可以定义为泡沫(正向指泡沫,负向指泡沫破裂市场低迷)。

(三)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另一个是基于物价指数的房价风险值,用以度量资源的局部失衡程度。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而泡沫使资源配置局部失衡,泡沫是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大大超出一般物价水平增长幅度导致的。资产价格相对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体现了局部失衡的程度,反映了潜在的风险暴露。CPI指数可以很好地体现一般物价水平。CPI不仅体现商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还能体现其他的一些指标变动,如货币供应量、居民购买力、汇率等引起的整体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同时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也是将房地产价格分为名义房价和真实房价,真实房价是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房价。所以房地产价格相对于CPI的波动可以反映真实房价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相对波动,体现了资源配置局部失衡的程度,反映了潜在的风险暴露。因为CPI指数是相对值,所以对HP序列进行转换,取与CPI相同基期,将房价绝对值换算成指数形式HPI,使两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换算公式如下所示:

HP/HP*=HPI/100 (4)

HP是基期所对应的房价。对HPI和CPI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和,得出序列{HPltrend}和{CPItrend},可以得出两序列的相对波动率曲线{VHPI}和{VPI},即是波动率风险,也可以叫做非条件HPI-at-Risk和CPI-at-Risk(Uncondi-tional),数学表示为:

VHPI=HPI-HPItrend (5)

同理:

VCPI=CPI-CPItrend (6)

那么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2定义为HPI波动超出CPI波动的那一部分,数学表示为:

HaR2=VHPI-VCPI (7)

与上面相似,出现超出一定比例可以定义为HP存在泡沫,可以根据国家之间差异具体情况而言,一般房价风险指数10-20以上可以定义为泡沫(正向指泡沫,负向指泡沫破裂市场低迷)。

三、实证检验与应用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GDP,CPI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省略;HP数据来源于各国的官方统计网站:英国(1962-2005 yearly),Office for National Staffs-tics;美国(1967,1-2005,4 quarterly),Bureau of theCensus;香港(1993,1-2005,4 quarterlyl,Census andStatistics Department;日本(1955-2005 yearly),The

Japan Real Estate Institute.

(二)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值度量

“房地产市场需要实体支撑”有如下依据。

依据1:很多研究表明房价与产出两变量具有强相关性。

依据2:通过单位根检验,HaR均值回复至O,说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围绕经济周期波动,房地产市场由于价格增长超出实体而虚长的财富最终还是会缩水,最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一致。2004年Nobel Prize获得者Finn E.Kyd-land,Edward C.Prescott也指出,经济周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着基本趋势波动。图1a定量地揭示了基于产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与房地产市场破灭程度。由图1.1a可直观地看出英国历史上3次房地产泡沫,分别是1970-1975、1977-1980和1988-1990,而第一次风险值最高,超出实体经济波动20%。同时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风险值升高,2004年超出10%,可以判断已经存在房地产泡沫。

由图1.3a和图1.4a可以直观地看出历史上著名的香港房地产泡沫和日本地产泡沫。香港HaR在1997年非常高,接近30%,且HaR曲线90%概率水平下均值回复至0.001,说明香港的房地产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是超出实体经济运行的,也就是说明1997年的泡沫至今还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吸收。日本的地产泡沫1990年超出实体经济运行80%,而泡沫破灭的风险值也是最大的,达到-20%,使得日本经济长达10年一直处于实体经济运行以下,2002年刚刚开始复苏。

(三)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值度量

通货膨胀体现一般商品价格水平,房地产价格超出通货膨胀运行部分体现局部相对于整体价格偏离,反映局部失衡程度,产生泡沫风险。由图1b可以看出,房价的波动要比一般物价水平剧烈得多,在上升期,各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远远超出其他市场的发展速度,房价飙升,市场繁荣,房地产市场持续加速波动,此期间房地产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平均水平市场风险大。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程度远远超出以往,2005年风险值超过10%,香港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以后,房价回升,2005年年初风险值接近20%。

(四)两种风险度量工具综合分析

综合来看,可以直观地判断泡沫与市场风险类别,政府可以在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

情形1:两个指标都高。这说明资源局部失衡,且这种资源失衡程度超出实体支撑,过多的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泡沫,如图1.1,1.3,1.4透明圈内部分所示。图1-3可以很好地揭示香港1997年房地产泡沫风险情况,1997年第二季度,局部失衡超过40%,超出实体支撑超出20%,泡沫破灭后引发了长时间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图1.4所示1990年左右日本地价波动幅度非常大增长得离谱,并且两个指标惊人的一致,说明地价泡沫完全是资金大量涌入土地市场造成的。同时由图1.1可以看出英国2003-2004有典型的此种泡沫迹象。

政策建议:此时房产市场的泡沫,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控制资金继续涌入房地产市场进而控制泡沫继续发展,或者采取措施以减少泡沫破裂的损失。这些政策包括有针对限制房地产业贷款,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各种手段,或是给予其他行业优惠政策等。

情形2:当HaR很高,HaR2相对平稳。这说明整体物价水平偏高,表明通货膨胀严重,整个经济有过热迹象。如图1.1阴影圈内部分所示英国70年代初期价格上涨一度超出宏观经济发展速度20%。

政策建议:此时不仅房地产市场有泡沫,整个经济发展都存在不稳定性,需要整体的调控,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减少货币供应,调高利率,紧缩财政政策等。

情形3:当HaR2很高,HaR相对平稳。这种情况不是很典型,只有美国出现,而且与情形1接近,但还是与情形1有细微差别。此时虽然资源配置局部失衡较为严重,但基于产出的房价风险值很小。如图1.2美国的情况所示:美国的房地产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危害。2005年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基于一般物价指数风险值达到历史最高超过10%,说明有大批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泡沫,很可能存在大量投机行为。但基于产出的房价风险在4%左右,虽然也处在其发展历史的高位,但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典型的泡沫而言,处于实体可支撑范围。

政策建议:此时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调整,打击市场恶性投机行为,阻止泡沫继续膨胀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情形4:对于泡沫破裂急剧向下波动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五)上海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度量

定量度量上海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具有局部性,对区域的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采用相对应的区域的GDP和CPI。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上海GDP,CPI年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局(1952-2004 yearly),2005年度GDP数据根据上海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较上年上涨11.1%计算得出。通过对跨度5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趋势拟和增加运算精度。上海房价月度数据来源于中指研究院房地产统计数据库(2000,1-2005,12 monthly),加权平均将其换算成季度数据。由于缺乏上海GDP,CPI的季度数据,所以本文将计算得到的VG-DP,VCPI年度数据进行扩展,采用年度平均数据作为当年四个季度数据,对计算的精度虽然有影响,但从全年看,对其趋势的估计影响不大。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HPI以2000年2、3月份为基期,HPI=HP×100/基期房价,CPI数据是以1952年为基期,等于100,将其转换成2000年为基期,然后将2000年以后年度数据扩展为四个季度数据,求相对变化率。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2005年第1季度资源配置失衡程度已达到10%,超出实体经济运行部分属于正常范围,不到7%,第2季度则泡沫现象明显显现,资源配置失衡程度已达到30%,超出实体经济运行部分达到15%,经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调控,第3季度有所下降,但风险值仍很高。第4季度两个指标基本降到了合理的水平。这次泡沫属于局部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所以,发展其他的投资渠道,刺激其他行业的发展,引导资金流向是调控的重点。

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在2001年年初一度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但资源配置失衡程度没有2005年年中严重。本文认为原因在于当时股市运行态势良好,当时我国证券市场市值已经占到GDP总值的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加入WTO,创业板

的推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等吸引了大批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弱化了资源配置失衡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没有关于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定量度量工具和方法。本文从宏观经济风险管理和金融系统风险管理的角度,借鉴金融风险度量工具VaR的概念提出HP-at-Risk的概念,建立了度量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框架,通过基于产出的风险和基于物价指数的风险两个指标,分别度量其超出实体支撑的风险和市场局部失衡的风险。

这两个指标很好地揭示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泡沫和泡沫的破裂,且定量地度量了泡沫和泡沫破灭的程度,结果直观明确,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通过对HaR的平稳性检验,得出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运行规律: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的均衡――经济周期波动,房地产市场由于价格增长超出实体而虚长的财富最终还是会缩水,最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一致。

(二)通过两项风险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泡沫的不同类别,采取区分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当两个指标都高,需采取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当HaR很高,HaR2相对平稳时,则需采取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全范围的调控;当HaR2很高,HaR相对平稳,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调整,打击市场恶性投机行为,阻止泡沫继续膨胀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三)英国、香港房地产市场有过热迹象,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达到历史高位,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最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检验出上海房地产市场在2001年和2005年出现泡沫,并明确论证了两次泡沫的差异,给出了现实的合理解释。特别指出的是分析得出2005年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资源配置局部失衡导致的,应该通过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分散资金流向的方法解决,验证了目前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Flanklin Allen and Dauglas Gale,Bubbles andCrisis[J],the Economic Joumal,2000,110(1):236-255.

[2]张晓晶,孙涛.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2006,(1):23-33.

[3]J P Morgan.Riskmetrics Technical Document[M].4,Morgan Guaranty Trust.1996.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3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发展;经济泡沫

一、前言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金融经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金融经济泡沫出现了,这种问题成为了我国国民的焦点问题,所以,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找到切合实际的决绝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前在新的发展时代下,金融经济泡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第一,金融经济相关的产品在不断改进,这些新兴的产品和实体的经济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些新兴的金融经济对现实的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第二,在经济学的分析研究,很多学者关心价格问题,但是,符合时展规律的金融经济成本要在控制之中。金融经济的发展通过价格战发展,因此,对现实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在新的时代中,出现的经济泡沫对我国的现实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现实经济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第三,在我国经济系统中,经济泡沫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经济金融化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在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人们一定会关注经济泡沫这种问题。第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泡沫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总的来讲,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这个问题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不管在经济学界,还是在商学界,这种经济泡沫影响到了广大的民众,对民众具有直接的关系,假如这种经济泡沫出现了破裂,就是造成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社会出现了恐慌。所以,在经济的发展中,对这种经济泡沫的分析研究一直存在,一些有关联的话题也时有出现,对经济泡沫问题的推算一直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对这种经济泡沫的讨论呈现增多的趋势,已经成为我们人人关注的问题。

二、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基本理论

经济泡沫在其他国家最先出现,在1634年,出现了“郁金香狂热”,在1980年,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泡沫。在1997年,在东南亚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过对过去历史经济泡沫的分析可以可以看出,这些经济泡沫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尤其是在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本文的分析,对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的进基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来应对全球的经济危机,减少经济危机造成了重大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金融经济是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将技术创新和金融系统为依托。人们通常讲到的经济泡沫,其实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状态。一种产品或者多种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连续上涨,使得人们形成了远期目标一直上升的一种判断,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购买的行列中来。这些买家,基本都是想通过购买或者一定的利润,对这种产品的性质没有太多的认识。这种价格持续的上涨,一定会使得价格出现暴跌的情况,最终就会出现金融危机。通过当前人们的分析研究,学者们还没有对泡沫形成一致的定义,但是一些基础性知识,学者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认识表现如下:第一,经济泡沫一定会出现价格的暴涨和暴跌;第二,经济泡沫期间的金融投资会很多;第三,基本的调控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第四,泡沫的出现主要是房地长市场和股票的因素。

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不是一样的,这种观点在学着中已经具有一致的观点。但是,这两者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者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经济泡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问题。泡沫经济主要是一些投资者想投资取巧,将大量的资产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使得市场经济出现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是泡沫经济。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展市场经济能够很好地预防泡沫的出现。但是发展市场经济对经济泡沫是没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泡沫经济不存在这样的平衡点。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中,假如过高的对经济评估,就会造成经济泡沫的出现,经济泡沫的出现都是与实际发展不一致的情况下出现。在整体的市场经济运行中,虚拟的经济占到主导作用,实体的经济在发展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表现出的一种挤压和限制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是虚拟经济的总量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总量,虚拟经济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经济泡沫很难受到现实的考验,基本上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经济泡沫的破裂,这种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就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破坏。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经济泡沫的出现时有发生,这种经济泡沫出现之后,对我国的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学者就会思考,怎样才能阻止经济泡沫的出现,或者延缓这种经济泡沫的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人们都知道,经济泡沫的出现都是因为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导致的,但是,这些信息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欺诈和隐蔽行,这种信息在表面上看是好的,但是,这种信息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另一个角度来讲,经济泡沫的出现及发展的,都是利用了人们的经济信息,一些人们想贪图便宜,进而进行非理性的投资,这样情况出现的经济泡沫是最为普遍的。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4

[关键词]房地产业 经济泡沫 泡沫经济

一、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高潮”。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 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3.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以上述基本标准来衡量,当前房地产市场,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主流是处于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长,向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化,市场基础扎实。

通常人们喜欢用“冷”和“热”来形容房地产市场状态,这种通俗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提法应当用繁荣还是衰退,即景气度来表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的佳境状态,如果从房地产经济周期角度看,则是繁荣阶段的高峰期,笔者预测还会延续二三年时间。那种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扣上“泡沫经济”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

(3)房价涨幅偏大,经济泡沫成分渐增。要尽力避免房价大起大落的波动引起的震荡。

从总体上看,房地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出现过泡沫经济状态,个别年份曾有过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土地供应量过大、商品房空置过多等经济泡沫现象,经过前几年的调整,逐步走向平衡,经济泡沫已大为减少。房地产业的繁荣期到来,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泡沫增多的局部现象,不能掉以轻心。当前的任务是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有效需求,促进销售,平衡供求,适当控制增速,消除某些隐患,平稳发展,使繁荣期延续得更长一些,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5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危害;防范措施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快速上涨,因此,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较多争论,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如何控制泡沫,使房地产行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呢?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特征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

经济学上对泡沫的定义,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的观点,他认为泡沫就是“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陡然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根据他的观点,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二)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

1、房地产泡沫具有陡升陡降的特点,振幅较大。房地产泡沫在形态上,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在泡沫出现时,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升;在泡沫破裂时,价格又大幅度下降。

2、房地产泡沫不具有连续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在房地产经济周期上涨阶段,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

3、房地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房地产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破裂,而一旦破裂又必然会给经济带来重创。

二、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房地产价格存在着潜在升值的趋势,因此,房地产价格在人们未来的预期中也会不断上升。对房地产未来价格的非理性预期造成投资者对未来房地产投资高回报的设想,过多的货币资本投入到有限的房地产买卖中,推动价格不断上涨,从而使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二)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

由于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商仅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其开发资金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贷款。房地产的高回报,使许多银行在贷款的操作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向开发商发放大量贷款,金融风险不断堆积,使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三)土地的稀缺性

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在反复的交易中产生泡沫。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投机活动猖獗。

(二)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密切主要是由房地产业投入大、价值高的特点决定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就成为最大的买单者。银行与一般企业不同,安全性对其来说特别重要。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倒闭只是事关自身和股东,对其他主体的影响较小。而银行的倒闭不仅仅是这家银行自身的事情,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其他银行也面临挤兑风险。

(三)造成生产和消费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股价下跌等。地价和股价下跌也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资产重估损失。企业收益的减少又使得投资不足,既降低了研究开发投资水平,又减少了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生产的不景气又导致其雇佣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企业倒闭意味着大量的员工失业,收益的下降也要不断裁减人员。居民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

(四)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在金融危机下,犯罪案件激增。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社会危机逐渐加剧。

四、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

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是预防房地产泡沫的首要措施。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两重性,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十分活跃,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时,就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房地产建设的投资管理,根据收入的水平来确定投资规模,使房地产的产与销基本适当,不至于过多积压;其次,要加强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管理,防止过分炒高楼市,使房地产泡沫剧增;再次,大力发展安居型住房,同时应加强市场统计和预测工作,从而使房地产行业成为不含泡沫的实实在在的主导产业。

(二)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要严格惩处各类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非法圈地、占地行为,避免为获取临时和短期的土地收益而擅自占用和交易土地,对凡是超过规定期限没有进行开发的土地,政府应立即收回。坚决打击开发商的圈地和炒地行为。

(三)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增加监管手段,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其次,要加强信用总规模的控制,不使社会总信用过度脱离实质经济的要求而恶性膨胀,从源头上防止现代泡沫经济发生;再次,要加强投资结构的调控,通过利率、产业政策等,引导资金流向生产经营等实质经济部门。住房开发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其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机,及时进行治理,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避免泡沫破裂后对社会的巨大伤害。

参考文献:

1、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2、李涛,伍建平.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Z].

3、华伟.房地产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6

中国的12生肖就像阿拉伯数字一样,也是一组神奇的符号。牛年,出乎意料地牛气冲天,不能随机应变的人会错过股市楼市的投资机会。

今年我的贺岁短信中有两句话:“水漫金山方一岁,龙行天下旺三年”。这是用货币金融再加12生肖来预测未来,因为货币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未来3年内可能都刹不住车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几乎必然推高资产价格。2010年是卧虎藏龙,“卧虎”之势在兔年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接着就是龙年和蛇年。这或许是暗喻了新一轮的暴涨暴跌,因为飞龙在天,蟒蛇落地。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当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周期性危机有4个阶段:萧条――危机――复苏――繁荣,目前的世界经济的复苏已经无可争议,未来的趋势就是从复苏走向繁荣,可持续时间至少3年。

每一个经济周期的繁荣至少都有一个主题,所以用泡沫经济的概念来问则是:下一个“大泡泡”吹什么?下一个“大泡泡”或许就是:中国吹自己,世界吹中国。泡沫经济是货币总量持续上升的必然结果,因为“覆水难收”,流出银行体系的货币一旦体现为广义货币M2的增长,就很难突然减速,经济运行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在货币的洪流中共同受益,谁也不会因为不确定的未来风险而放弃确定的现实收益。这就是经济周期背后的人性本质与群体行为。

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在经过多年压抑后突然迸发,牛气冲天,卧虎藏龙,驱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也就酝酿着下一个“大泡泡”的周期性繁荣。虽然人们都会说,泡沫吹大了总会破的!但是资产泡沫在达到不可理喻的极限之前却很难破灭,因为资产泡沫就是现代社会的财富形态――流动性溢价,来自于投资人群体的非理性预期,恰如中国的寓言故事“齐人攫金”所描述的那样,被黄金点燃的贪欲会让人忘记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国的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流通的总量。在全球化的宏观经济体系中,可比的量化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指标,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广义货币总量(M2)。若在一张“饼”图的正反两面分别标识为主要经济体的GDP和M2,在正面看GDP,欧盟27国排名第一,接近19万亿美元;美国排第二,约14.8万亿美元;中国或日本排第三第四,按名义GDP计算,中国略高于4.9万亿美元,日本略高于5万亿美元,若按实际GDP计算,中国约为5.2万亿美元,中国略高于日本;英国在欧盟之外以2万多亿美元位居第五。把这张“饼”图翻过来看M2的分布,欧盟仍居第一,中国和日本都超过了美国,位居第二第三,美国第四,英国第五。

这个比较说明了美欧和中日的经济增长模式差异,相比之下,美欧经济更“实”一些。按照广义货币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M2/GDP),中国和日本都在2:1的区间,美国和欧盟只有0.5-0.6:1。更通俗些说,中国用接近9万亿美元的广义货币驱动着5万亿左右的GDP,美国用8.3万亿美元驱动着14.2万多亿的GDP,欧盟用近11万亿美元的广义货币驱动着超过18万亿的GDP。美国的广义货币总量略低于中国和日本,但GDP的总量却远高于中国和日本。

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中,高速增长模式的共性特征之一是政府主导下的超额货币驱动,也就是说,泡沫经济是亚洲经济模式难以避免的现象。在泡沫经济事实存在的前提条件下,还是应该在不断提示风险的前提下发现机会。所以在2010年,中国的股市楼市依然会在超额货币的驱动下保持泡沫状态,宏观决策的智慧不是否认泡沫,而是通过政策的选择,使资产泡沫平稳地逐渐化虚为实,不断遏制股市楼市的价格过快上涨。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7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元持续不断的升值,日本经济形成了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主的资产泡沫。在最疯狂的时候,东京银座一个地方的房地产值基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可见泡沫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虽然事后证明日本的这次资产泡沫是一个明显的历史错误,但谁又能否认有多少人在泡沫过程中发家致富呢?

聪明的投资人会感知并利用泡沫,而一般的投资者如果不能理性看待泡沫,就会在泡沫中迷失。

2006年开始,中国股票市场的资产泡沫开始快速膨胀。从一个明显低估的市场开始,中国A股从1000点迅速回升到1300点,当市场还在怀疑中国股市能否走出5年熊市时,市场就直接站到了1500点以上。

人民币持续稳定的升值步伐导致大量资本冲向中国资产,直接带动H股大幅上涨,并引导A股从1500多点上升到2200多点,创出历史新高。

在很多人担忧中国A股是否会太过泡沫化时,中国股市的泡沫化进一步加温,直奔3000点去,并开始带动H股市场的走势。

其实在股市资产上涨之前的两三年时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明显上涨,股票市场的上涨反而是补涨。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处于一个吹泡泡的阶段,什么能导致泡泡吹得越来越大呢,原因是对盈利的预期和对市场的信心。如果市场的信心受到严厉打击的话,泡泡一定会破灭。

从基本逻辑看,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大幅提高后必然带来本币升值。要么人民币升值,要么资产价格上涨和物价上升,引起本币名义汇率不变但实际升值。两个途径必有其一,任何货币政策都改变不了这种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投资人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本币升值环境下的资产泡沫实质,简单地根据短期市场的涨跌而判断泡沫是不是过头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在全球所有本币升值过程中重复上演的资产泡沫现象并不会在中国就有特殊的形式。

我对市场的基本判断是:一、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人民币升值的节奏,流动性过剩无法回避;二、在比较有限的投资品种选择下,在现阶段股票是优于房地产的一个投资品种,因为从基本理论讲,房地产的价格粘性比股票大些,股票是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三、整个市场高估增加市场调整的可能性和空间,如果股票的价格远远脱离企业基本面,还是有很大的调整可能性和空间的。

有人会想知道到什么时候泡沫化的进程会结束。我看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汇率加速升值,汇率变动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本币升值的预期不再,这可以根本性地消除资产泡沫化的原因。但太快的本币升值速度会让中国出口部门难以在短时间适应汇率的变化,受到实质的损坏。政府可能希望平衡汇率升值的速度和幅度,逐步调整和消化升值带来的冲击。本币升值到位的时间点肯定会有的,但肯定不是在现在。

第二个可能是央行破坏性地加息,使利率明显上升,中国经济受到有效紧缩,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不再,但这会直接打击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在是下下策。

泡沫经济的定义篇8

无论从市场情绪、炒作热点、推高估值的方式,还是从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创业板当前演绎的“大戏”与2000年前后纳斯达克“科网股泡沫”有着惊人的相似。

事实上,即使是创业板的“玩家”们,现在也并不否认创业板泡沫的存在。看多和看空创业板的两个阵营,分歧仅在于“泡沫能否持续?泡沫能持续多久?”

互联网大背景:一个是技术革命,一个是应用拓展

“创业板泡沫”是否比“纳斯达克泡沫”更厚实?从两者相同的互联网发展大背景出发,我们试图寻找差异。

2000年达到顶峰的纳斯达克泡沫依托于互联网在美国“从无到有”的兴起,这毫无疑问是一场纯粹意义上的技术革命。

而创业板泡沫尽管也顶着“互联网”、“互联网+”的帽子,但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的变革集中在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很难说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

从演进过程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舆论媒体和各种研究报告都大力推崇科技服务引导的“新经济”,而唾弃以传统制造业等为主的“旧经济”。当时美国的投资者坚信,互联网技术作为一场纯粹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将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在政府政策层面,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先后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和“因特网-II”以及“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在技术进步和政策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热门行业。

在当时互联网新经济的热潮面前,很多传统的投资理念被颠覆和嘲笑,许多美国投资者都认为“这次不一样”,更关心上市公司被勾画的“美好前景的故事”,对于所投资的公司是否能实现盈利并不关心。投资者为了追求短期的投资收益,纷纷放弃“老经济”而追逐受益于“新经济”的股票。

在本轮创业板的泡沫演进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资金对于“互联网”概念的疯狂追逐,许多创业板股票一旦“触网”就会一飞冲天。但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应用拓展,“互联网+”并不比互联网的诞生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也难以成为“创业板泡沫”更加厚实的理由。

互联网环境存差异,但泡沫未必更厚实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峰更为细致的对比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与纳斯达克泡沫时期的互联网背景差异,他认为,当前互联网发展阶段已经非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可比。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达47%,美国已接近90%,美国泡沫顶峰期也只有40%。互联网已经演进到移动互联网,解决“随时随地”问题的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并且,互联网支付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各种模式商业化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再加上中国“地广人密”,并正在简政放权、鼓励创新,这可能是比美国更加优越的移动互联网“温床”。另外,当前中国的宏观周期仍在走向宽松,这与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持续紧缩不同。同时,A股市场散户为主,也在助长对互联网概念的投机。

不过,王汉峰也并不否认创业板的泡沫化和泡沫破灭因素的存在。他指出,基于上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目前创业板“泡沫”演化可能会与当初纳斯达克有所不同。尽管短期走势难以预测,但从中期来看,其持续的时间可能甚于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而流动性紧缩、监管趋严、股票供应的超预期增加、基本面难达预期等则可能是导致泡沫破灭的潜在因素。

泡沫与泡沫并没有本质不同

回顾美国“科网泡沫”时的纳斯达克指数走势,业界普遍认为,“科网泡沫”共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酝酿期,从1991-1998年,纳斯达克在此八年时间内上涨了280%。第二个是泡沫期,从1998年10月到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在仅一年半时间内从1419点上涨到了5048点,涨幅高达256%,而同期标普500仅上涨45%。

相比“科网泡沫”,创业板的行情演进来得更为猛烈――从2012年末的585点开始,到当前的超过3500点,创业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上涨超过500%!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并不等于互联网的破灭,事实上互联网在兴起后已经对人类的生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但当年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股中,有三分之一却走到了破产、退市或者被彻底边缘化的境地!

可以预期的是,创业板当中也会诞生出伟大的公司,但板块的整体泡沫化对投资者来说,却是一个噩梦。

上一篇: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范文 下一篇:社会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