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用途范文

时间:2023-12-21 16:19:17

土壤的用途

土壤的用途篇1

关键词:壤污染;危害;植物修复;修复机理

1 土壤污染的含义以及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 造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 破坏土壤的自然动态平衡, 从而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 , 并可通过食物链对生物和人类构成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包括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不易治理性和后果严重性。

2 植物修复的研究和机理

2.1 植物修复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修复有毒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的一项绿色技术,它是一项利用太阳能动力的处理系统。石油烃类作为早期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对象, 其修复机理已有较清楚的认识。

2.2 植物修复机理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的修复技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机理包括植物提取作用、根际降解作用、植物挥发等作用。

2.3 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植物修复不仅是一条绿色的,生态的净化途径,一种符合公众心理需求的新技术 ,而且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净化的方案。对环境扰动少,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也具有其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1)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所能累积的元素大多较单一,而土壤污染通常是多元素的复合污染。2)超富集植物生产缓慢,生物量低,而且生长周期长,因此从土壤中提取的污染物的总量有限。3)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几乎都是野生植物,人们对其农艺性状、病虫害防治、育种潜力以及生理学等方面的了解有限,难以优化栽培和培育。4)超富集植物的根系比较浅,只能吸收浅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对较深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则无能为力。5)异地引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6)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污染物重返土壤, 因此富集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需收割并作为废弃物妥善处理。

3 植物修复技术发展前景

1)植物修复涉及一系列技术,包括不同的植被类型,其作用对象、修复机理和能力各不相同。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加强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代谢途径对污染物胁迫下的适应性反应的研究,如光合反应、呼吸代谢、激素应激对污染物胁迫是如何做出适应性改变的,通过这种改变的机制,研究污染物胁迫下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反应以及逆境信号传导途径也是理解植物污染物耐性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3)从分子生物水平加强对植物解毒机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植物吸收污染物首先要经过根系, 因此, 应重点围绕根系来探索解毒机制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了解植物、土壤、微生物整个体系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4)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生物修复技术, 但由于降解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动态的了解甚少, 为降解机理的阐明带来了困难, 所以其理论体系、修复机制和修复技术需进一步完善。5)在基础研究方面, 除了筛选耐受性高的植物和高效微生物以外, 如何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生物的活性和环境适应性, 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4 结论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宽广,并且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根据我国国情,也是十分适用于中国的一项值得开发的新技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持久性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 土壤污染面积扩大。土壤污染不但影响农产品产量与品质, 而且涉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影响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植物修复技术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土壤的用途篇2

1耕地质量现状

1.1耕地类型与各级土壤分布

浠水县现有农用耕地面积4.3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3.31万hm2,旱地面积1.06万hm2。全县肥力较高的一级土壤6 997 hm2,占16%,肥力中等的二级土壤面积2.27万hm2,占52%,肥力三级的土壤7 872 hm2,占18%,肥力低于三级的土壤面积6 093 hm2,占14%。中低产田(土)面积3.67万hm2,占农用耕地总面积的84%。

1.2耕地地力变化态势

1979—1999年浠水县土肥站对38个地力监测点耕层土壤养分监测表明,有机质下降26个点,占68.4%,变化无差异10个点,占26.3%,略有上升2个点,占5.3%;全氮下降21个点,占55.3%,变化不明显12个点,占31.6%,上升点有5个,占13.2%;全磷下降有24个点,占63.2%,其他占36.8%;全钾下降29个点,占76.3%;碱解氮下降19个点,占50%;有效磷下降17个点,占44.7%;速效钾下降31个点,占81.6%。变化大的是有机质和钾,尤其是全钾下降0.1%~0.9%,潜在钾下降16个点,占42.1%。

1.3中低产田(地)生产潜力

浠水县中低产田(地)面积大、潜力大、改造后贡献大。按中低产田地力提高1个等级,稻谷产量增加750 kg/hm2(换算),增收1 500元/hm2计算,全县中低产田(地)面积3.67万hm2,每季可增产稻谷2.76万t,增收5 510.4万元。如果地力提高2个等级,增产增收潜力更大。因此,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耕地质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主要障碍因素类型

2000—2008年,浠水县土肥站在农业部支持下,对浠水县农用耕地进行了广泛土壤施肥和生产情况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土壤测试和肥料效应试验。

2.1土壤质地不良型

该类型主要障碍因素是耕层浅薄、土壤质地黏重或偏砂,全县水田土壤中,砂质田面积1.08万hm2,占23.4%,耕层厚度小于20 cm面积9 000 hm2,占27.2%;旱地土壤中,砂质土壤面积4 933 hm2,占旱地土壤46.5%,土层厚度小于20 cm,面积为5 933 hm2,占旱地土壤55.9%。质地偏砂的土壤,重点分布在低山区和高丘区等地的旱地和水田,耕层浅薄,土壤有机质少,养分缺乏,团聚性差,结构不良,漏水跑肥。全县水田土壤中,黏质土壤5 400 hm2,占16.27%;旱地土壤中,黏质土壤866.7 hm2,占8.12%。土壤质地黏重,通气差,宜耕期短,作物迟发,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容易板结,作物出苗和扎根困难,抗逆能力差,缺水怕旱,下雨怕涝,作物生长差[1-2]。

2.2渍涝潜育型

冷、烂、涝、渍是浠水县水稻土突出障碍因素。全县冷浸田、深脚田、烂泥田、低湖田、落河田、中层青泥田面积共7 133.7 hm2,占水田面积21.5%。其中冷浸田2 133 hm2,深脚田2 067 hm2,中层青泥田866.7 hm2,其他2 067 hm2,这类田土壤长期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释放有效养分少,水土温度低,有效养分缺乏,土烂泥深,还原性有毒物质多,土壤结构差。

2.3土壤弱酸偏碱型

弱酸偏碱也是浠水土壤中障碍因素之一,全县弱酸土壤面积有1.45万hm2,占33.23%;土壤偏碱面积746.7 hm2,占1.7%。土壤酸碱性不适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力,降低土壤养分有效性,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2.4土壤缺素失调型

该次土壤测试表明,浠水县土壤中大面积缺素,土壤中碱解氮中等偏上,磷钾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碱解氮大于150 mg/kg占12%,100~150 mg/kg占36%,50~100 mg/kg占39%,小于50 mg/kg占14%;速效磷小于7.5 mg/kg占38%,小于15 mg/kg占76%;速效钾小于50 mg/kg占69%,小于100 mg/kg占89%;有效锌小于1 mg/kg占33.3%,其中严重缺锌占10%;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小于0.6 mg/kg面积占78.8%。

3耕地质量改良对策

浠水县耕地质量及变化态势令人堪忧,耕地生产潜力大,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提高耕地质量要用现代农业的观点,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用地、养地、保地相结合,山、水、田、林、路、草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3.1农业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增施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覆盖等农艺措施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具有投入少、效果好、见效快的特点。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扭转土壤质量变化态势,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3.1.1大力推进适应性种植。注重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技术同步发展,采取适应自然资源优势的作物区域化种植,进行技术的选择和配置,以较低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不仅使生产领域的农业技术得以进步,而且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浠水县境内低山、高丘、低丘、平原等地貌类型明显集中又交叉;成土母质绝大部分为片麻岩,易风化,有很高可蚀性;历年5—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1/2左右,常有暴雨发生,每年2~5次,降雨强度大,降水时段集中。这就要因地制宜,适应自然资源,确定发展模式。宜林则林,宜特则特,宜粮则粮。在旱作农业区发展适应性特色优质种植业区域,形成浠水县不同区域优质油菜、水果、大豆、花生、棉花板块,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应用耐旱、耐瘠优良品种[3-4]。

3.1.2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土壤和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一是秸秆覆盖,必须保证有30%以上的秸秆还田覆盖;二是免耕或少耕,以松代翻保持土壤良好结构;三是实行耕地休闲和轮作,主要通过交替种植使土壤休养生息,合理利用地力,使土壤养分、土壤蓄水满足作物生长;四是配套作物品种、机械、施肥等技术措施。例如,在果园里果树树盘及大树行覆盖秸秆及其他覆盖物,保墒保土,减少侵蚀。覆盖物可以是农作物秸秆,也可以是种植的作物(绿肥等)。小稻、小麦、高梁等作物秸秆用量15.0~22.5 t/hm2,另泼洒人畜粪尿或添施腐熟剂加速腐烂。在坡度较缓旱地,大力实行休闲轮作间作套作。用地、养地、保地相结合,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

土壤的用途篇3

关键词耕地土壤;有机肥;作用;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75-01

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施肥的重要依据,土壤养分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等。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含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虽然占耕层土壤总量的比例非常小,但它是土壤的核心成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物质基础。有机肥料对土壤的结构及土壤中的养分、能量、酶、水分、通气和微生物活性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是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持土壤肥力,全面提高地力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重要保证[1]。

1土壤有机质的现状

随着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有机肥的生产投入逐渐减少,重化肥轻有机肥的问题日趋严重,致使耕层土壤发硬板结、耕性变差、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土地回报率降低、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以梨树县为例,从1981~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对主要耕地土壤进行了大量的取土化验,结果表明,目前梨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2005年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6%,与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1.8%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下降速度为0.008%,比1959~1980年21年间有机质年下降速率的0.073%略有减缓,25年间有机质变化的幅度虽然不大,但是有机质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wWW.lw881.com

2增施有机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资源丰富,但是养分含量低、肥效慢、使用不方便[2];无机肥料与之相反,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养分单一。因此,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相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充分发挥其效能。

2.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有机肥料中的主要物质是有机质,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施用有机肥料既增加了许多有机胶体,同时增加了土壤吸附表面,并且促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和调节土壤温度的能力。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活性和生物繁殖转化能力,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量。有机肥料中含有各种活性酶,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抗逆性能。

2.2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有机肥料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有机肥的施入相对减少了化肥的投入。有机肥可降低作物体内硝酸盐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3,4]。因此,施用有机肥可使农产品叶色鲜嫩、滋味甘美、口感更好,也更符合人的健康需要。以玉米为例,单施无机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都能有效地增加其产量,而且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仅作物产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而且农产品品质明显增强。

2.3提高化肥利用率

有机肥料除了供给作物多种养分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土壤有机质更新和积累,而且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氮、磷、钾及维生素和生长激素等,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并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创造条件。因此,化肥与有机肥混合后,化肥可以被有机肥料吸收保蓄,减少流失,有效地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2.4保障绿色食品生产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能够增进自然体系和生物循环利用,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返回土壤中,用于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活性,而且具有数量大、来源广、养分全面等优点。我国目前化学氮肥的利用率非常低,除少量被土壤固定外,大部分被流失,污染了环境。要减少化肥的污染,就要配施有机肥,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

3有机肥源开发途径

有机肥料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只要有人类,就有农业、畜牧业,就有有机肥源。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有机肥资源,大量积制农家肥。目前使用的有机肥料就有很多种类,人粪尿是一项重要有机肥源,同时猪、牛、马、骡、驴等家畜及家禽的排泄物数量大,是农村最大的有机肥资源。农作物秸秆也是很重要的有机肥源,其养分丰富、来源广、数量多,可直接还田,也是堆、沤肥的重要原料。

整理

4参考文献

[1] 武金果,赵广春.几种常用有机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8(2):24-26.

[2] 焦国安.如何正确施用有机肥[j].河南农业科学,2001(4):23.

[3] 孔跃,徐有明,张家成,等.生物有机肥对小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9,483.

土壤的用途篇4

关键词:农业种植 各因素 结构 影响

农业种植中,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各因素对植物的生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学结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学的技术以及欧美发达管理思想的替代农业,是每一个农业种植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现阶段下,由于土壤使用不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导致了现代农业种植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而土壤板结导致植物营养不良;肥料的不恰当使用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使生物多样化锐减。这一切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而因此使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为了改造自然,甚至发展到与自然相对抗的地步。自然界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遭劫、环境进一步恶化,而用来进行现代农业的土壤、农业资源等也被进一步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就需要选择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努力发展中国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肥料污染自然条件。农业种植不单单是施放有毒肥料才能使农作物生长迅速。中国的农业要实施全过程监控,使食品能够洁净生产,让百姓吃得放心。农业种植要在满足所需的生产条件下,充分发挥植物营养的因素,让农作物栽培能够在恢复土地生产力的状态下健康成长。农作物的栽培要能在抗御天气灾害,施放无毒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优质生产,使农作物好吃不减产。中国农业种植中,要倡导人类、自然的和谐共处,要能在注重土壤保健和植物保健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施用有机肥,才能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种植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不同。农业种植者要能在依靠自然的恢复力量提高土壤的系统生产力,充分利用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的使用技术充分调动土壤植物本身的潜能,并根据栽培的有效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弥补土壤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植物产量和优质性。在农业种植中,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解决了高产问题。

三、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

现阶段的中国农业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来,虽说产量上去了,但是土壤却搞坏了。植物的营养需求对化肥和植物营养产生了重要依赖,不施化肥庄稼无法长好,而病虫草害没有农药也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种植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种植的产量却没有得到正增长。农产品品质越来越差,土壤的板结程度也越来越厉害。因此,农业种植要充分发挥各因素在种植结构中的作用,采用有益的新技术。

1. 采用土壤保健技术

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植物系统的生产潜力,投入有益的新技术物质提高土壤生产力,这就需要土壤保健技术。土壤保健技术可以不断优化土壤生物性质,使农业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调节机能进一步增大,对土壤高产创造优质土壤环境。

土壤结构保健技术的核心是培育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使板结的土壤形成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首先要尽量增加土壤的无机胶体,然后增加土壤的有机胶体,另外还需要施入连接有机、无机胶体形成复合体的搭桥物质。搭桥物质可首选含有两价阳离子的土壤调理剂。为了使以上各种物质得到接触、混合产生相互反应,最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还要适当耕翻土壤。

土壤的功能保健技术还需要改善土壤技能的动植物和各种有益的微生物,要想使土壤恢复最佳化,要能采用有益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最后,还需要提高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抗逆能力、调节代谢能力等。

2. 农业植物中也需要采用植物保健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农业种植者要能有效采用植物保健技术。在农作物的种植中,要能使用植物营养开启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使农作物能够获取植物次生代谢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可以抵御各种灾害,增强植物抗逆性,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在给农作物施放植物所必要的营养元素以及农作物参加的植物生物化学的加氢、脱氢、供电子、受电子功能等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要能确保释放的农作物植物营养元素能够确保植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农作物只有拥有足够的植物免疫物质,才能防控病虫草害,产生丰富的产量、品质、风味物质,实现免除大部分化肥农药的高效、环保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生长环境。

植物保健技术要能使植物能够开启次生代谢途径。除了大自然的途径之外,还可以采用传统的农艺技术措施,如生育期内的中耕、多次收割、育苗移栽、等技术措施的应用等。要想促使农作物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农作物必要的营养元素。植物的营养的施放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可以利用微生物豆科和非豆科固氮技术为作物供应有效氮。另外,除去有机化肥,还可以采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作物供应磷肥和部分钾肥以及各种中微量营养元素,来减少氮氧化合物对土壤、植物栽培等严重问题以及各种生态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不但可以使土壤板结还原成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四、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1.采用良种良法配套,积极推进单产水平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调整种植结构,从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方面调整种植结构。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从不同途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最大限度挖掘现有粮食作物的品种遗传潜力。要加强标准化生产,从整地、种植、植物营养、栽培形成配套,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粮食标准化的实施需要专家到田间地头搞好技术培训。

2.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做好节水改造项目、灌区续建项目等处的建设,建成高产稳定农田。以农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作物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要能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肥料,植物营养因素的施放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种植物抵御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总之,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需要施放不同的肥料和植物营养素。只有栽培得当,才能保证高效高产的种植。

【参考文献】

[1] 孙松平. 农药精确施用机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9(03):56-59.

土壤的用途篇5

关键词 耕地;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变化;辽宁新民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44-02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s Changes in Xinmin City

WANG Fu-quan

(Xinmin Reg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Xinmin Liaoning 110300)

Abstract Using the current result data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 project,the change of soil 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 in Xinmin c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most soil in Xinmin City wa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unted for 1% to 2%,and the proportion declined,indicating the reduc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soil fertility. The proportion of low phosphorus soil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high phosphorus soil increased,both indicating the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The general trend was the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and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decreased.

Key words farmland;soil nutrient;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change;Xinmin Liaoning

新民市现存耕地近20万hm2,包括了草甸土、棕壤土、水稻土3个土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作物单产水平和土地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已成为当前生产追求的目标;保护与培肥土壤,科学平衡施肥,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显得非常重要[1-2]。近些年,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继自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之后的又一次较系统的土壤检测,获得了大量的成果数据。本文宗旨是利用现有的成果数据,对本辖区内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摸清土壤肥力及养分现状,有力地推动实施科学配方施肥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新民市已积累逾1万份土样的检测成果数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乡镇,即公主屯、于家、法哈牛、柳河沟,利用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检测化验数据和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检测化验数据进行统计比较,考察土壤养分状况变化的动态,作出当前土壤养分现状的分析。

1.2 检测方法

土壤有机质化验采用油浴外热源重络酸钾氧化,以硫酸亚铁作还原剂的方法[3];土壤有效磷采用奥森法,即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4];土壤有效钾采用1 mol/L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燃烧法[5]。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民市土壤有机质现状分析

计算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布频率,2010年与1982年有机质分布比例见表1。2007年与1982年有机质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1。

2010年的检测数值与1982年的检测数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新民市土壤有效磷现状分析

计算4个乡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布情况,2010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磷分布比例见表2。2007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磷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2。

2010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5 mg/kg的比例都高于1982年,表明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在增加。低磷含量(

2.3 新民市土壤有效钾现状分析

计算4个乡土壤有效钾平均含量频率,2010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钾分布比例见表3。2007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钾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3。

2010年土壤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低含量比例增加,标志着相应面积的扩大。土壤有机质含量1%~2%是新民地区绝大多数土壤的基本特征,其比例下降,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向降低方向发展。因此,反映了土壤肥力有退化的趋势。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直接因素,可能是不施有机肥或施量较少。培肥土壤应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入手,探索有机肥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途径,倡导秸秆还田,注重堆肥、沤肥、厩肥、土杂肥的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6]。

土壤有效磷含量同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7-8]。低磷土壤分布比例减少,高磷土壤分布比例增加,都表明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增加,高磷土壤面积扩大。总的趋势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高的原因,可能是人为连年高量施用复合肥以及磷素本身的表聚性。因此,探索磷肥的合理用量及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

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一是肥料施用量小,二是钾离子活动性大和土壤结构不良。可以计算,获得平均产量7 500 kg/hm2玉米需从土壤吸收K2O约160.5 kg/hm2,而目前施用的复合肥K2O含量仅45~75 kg/hm2,其余的钾要由土壤来补充。如果不施农肥或施量少,连年如此,土壤有效钾就处于被掠夺状态,势必成为土壤贫瘠的因素。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除增施有机无机含钾肥料外,也应重视土壤物理性能改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微聚体含量,提高土壤保肥性能[9-10]。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现状作出分析,合理改良土壤、施用肥料,平衡调节土壤养分状态问题,另需更深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张英鹏,李彦,于仁起,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10-314.

[2] 周宏美,宋晓,张彦玲,等.豫东潮土区耕地土壤养分动态监测与培肥途径[J].河南农业科学,2006(3):68-71.

[3]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9):61-63,67.

[4] 崔振岭,曹宁,陈新平,等.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19-324.

[5] 朱建祥.石嘴山市惠农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72,276.

[6] 陈翠玲,张玉兰,蒋爱凤,等.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07(2):62-64.

[7] 金文萍,袁青锋,王妙星,等.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20-221.

[8] 黄美玲,丁俊伟,吴文振,等.晋江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134-136.

[9] 路志英,龚光炎,雷敏,等.内黄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3):51-53.

土壤的用途篇6

[关键词] 土壤 镉 测定 原子分光光度 农民 生活 健康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085-01

1 实验展开地点

1.1 采样地点: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村土地中

1.2 实验操作地点: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

2 实验目的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生命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人们生活的健康,我们要对人们生活周围的污染进行检测。镉是一种重金属,土壤中镉的过量存在会通过土地中种植的植物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定期检测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小组针对镉进行的检测。

3 实验原理

采集的土壤试样用酸性溶液溶解后,通过酸性介质,经过稀释后的化液直接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在高速运动的火焰中形成的Cd基态原子蒸汽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从而产生特征吸收曲线,用作图工具excel绘制出特征曲线,测得试液吸光度(扣除全程序空白吸光度),从而可以从标准曲线查得Cd含量。计算土壤中Cd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高背景土壤(必要时应消除基体元素干扰)和受污染土壤中Cd的测定。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5―2mgCd/kg。

4 试剂和材料

4.1 试剂

HNO3-HF-HClO4或HCl-HNO3-HF-HClO4混酸体、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镉储备标

标准液、镉标准使用液

4.2 仪器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灯、镉空心阴极灯

5 实验控制条件

5.1 波长测定:229.3nm

5.2 通带宽度:1.5nm

5.3 火焰类型:蓝色火焰

6 实验操作步骤

6.1 土样试液的制备

称取1.000―1.500g土样于50mL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许蒸馏水润湿,加入20mLHCl,在电热板上加热(

6.2 按照以下表格配制

根据此表格,以此向1到6个容量瓶添加试剂,最后用0.2%的硝酸溶液将其定容到50ml,通过公式可得每个容量瓶中的含镉浓度依次为:0ug/ml、0.05ug/ml、0.10ug/ml、0.20ug/ml、0.30ug/ml、0.40ug/ml,以此从6个容量瓶中取出5ml的试剂溶液于10ml的比色管中,同时,将土壤的酸性试剂溶解溶液一起放入分光光度计中通过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灯及镉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使其产生吸收特征曲线,测定其吸光度,绘制特征曲线。

7 实验数据的处理

7.1 标准曲线的相关数据

镉相关系数r=0.9990―0.9997,回收率90.5%~105.8%,RSD3%,最低检出限0.005mg/kg。

7.2 土壤中镉的浓度

镉(mg/kg)=m/M

其中:m:标准曲线上查的镉含量(ug)、M:称样土壤重量(g)

根据此公式计算土壤中镉含量为:0.23mg/kg

8 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讨论

8.1 实验注意事项

8.1.1材料与方法:采样地点应选择在农民聚集地并且大家长期种植地,在其土地中采集的土壤更加具有代表性,同时测定方法也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方法的选择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8.1.2人为操作:人为操作时会因为个人原因造成实验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8.1.3实验条件的限制及采样地点的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都会对实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实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适当控制外界条件,选择最佳的操作条件。

8.2 数据讨论

该实验测定的土壤含镉量为0.23mg/kg,处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和二级之间,说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地区的土壤受镉的影响较小,本土壤适用于农田、蔬菜地、果园、牧场、林地的发展,同时可以看出其发展潜力较大。

附录: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参考文献

[1]朱利中; 戚文彬 镉的分光光度测定法 分析试验室 1985-05-01

[2]戴慧峰;何涛;陈丽娟;李红;张文华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土壤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上海农业科技 2014-08-05

[3]崔岩山;陈晓晨.土壤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环境科学.2010-02-15

土壤的用途篇7

关键词:施肥;土壤状况;作物生育;有机肥;化肥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43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宏观的角度上对化肥对农作物影响状况进行了估算,得出的结果显示,施肥在作物产量增产措施中所起到的作用占了30%-50%的比例。由此可见,施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1 设施土壤的现状研究

设施土壤又称保护地土壤,是指日光温室、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等园艺设施栽培土壤的总称。设施土壤不同于天然露地,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为了研究施肥对设施土壤及作物生物的影响,需要先对设施土壤的现状及改善土壤现状的途径进行研究。

1.1 设施土壤的现状

设施土壤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长期处于半封闭的状态,导致水分蒸发量小,土壤湿度大,但又缺少天然雨水的淋溶;土壤内部微生物的活动旺盛,有机质的含量很高而且分解速度快;土壤的淋溶作用很小,养分残留量高,很容易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大部分土壤的养分供应不平衡,普遍的表现为氮、磷的含量过剩,钾含量缺乏;土壤的连作栽培现象非常普遍,容易导致土壤出现连作的障碍;土壤易出现酸化现象。这些特征导致设施土壤在经过几年的连续栽培之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既影响了作物产量,又降低了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经济效益。

1.2 改善土壤现状的主要途径

培肥是对土壤合理改造的有效途径。目前,培肥的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种植覆盖作物、秸秆还田、添加有机肥。

覆盖作物是指人为的种植目标以外的作物,调节土壤质量。例如,可以用豆科作物作为“夏季绿肥”,改进土壤的耕性,为主要作物提供养分。这种措施对土壤改造作用好,但起效时间相对较长。

秸秆还田是指将秸秆直接或间接归还到土壤中,进而改善土壤现状。这种手段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秸秆后期处理工作量大且繁复,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添加有机肥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普遍的途径。合理施肥,能够保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通过为土壤添加有机肥,使肥料中的有机物利用日变幅小的土壤水热周期性动态变化,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顺利的通过了腐殖化的阶段,从而形成了保水保肥的能力高的腐殖质,进而改善土壤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最终实现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合理的为土壤添加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现状的最有效的方法。

2 施肥对设施土壤的影响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施肥对设施土壤的影响,本文将把理论与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进而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2.1 施肥会影响设施土壤的物理性状

近年来,关于施肥种类对设施土壤物理现状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农业专家的研究课题之一。李纯华就在《有机肥对紫色土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一文中对半干牛粪、半腐熟堆肥以及生活垃圾这3种极其常见的有机肥以及细沙土进行了田间试验。实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的有机肥和细沙土都能够很明显的增加土壤的空隙,使土壤疏松。而这四种实验体中,细沙土的效果最差,堆肥的效果最好。还有大量的实验也证明了堆肥中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必要成份,尤其当它与农家肥配合使用的时候,培肥效果更佳,能够明显的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

2.2 施肥会影响土壤速效成分含量

土壤有机氮,是组成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部分。通过为土壤添加有机肥可以提高有机氮的含量。经过试验研究发现,通过对日光温室土壤单独添加不同种类的有机肥,耕层氮素变化情况也不一样,虽然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呈现出牛粪大于普通堆肥,普通堆肥大于高温堆肥,高温堆肥大于人粪尿,人粪尿大于猪厩肥,猪厩肥大于肥饼的现象。因此,通过使用有机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土壤中的无机氮对土壤的酸化作用,增加矿化氮的含量。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偏施尿素来迅速提升氮含量。与此同时,研究成果也表明,通过使用生物钾肥或者秸秆还田的手段能够有效地提升土壤的速效钾含量,进而提升作物的钾含量,增加作物产量。由此可见,合理施用有机肥能够影响土壤的速效成分,进而改善土壤状况。

2.3 施肥会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小,但对土壤的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元素的主要来源。长期的施用有机肥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特别是当土壤肥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合理的使用氮磷钾肥能够显著地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质量。

与此同时,经过对葛晓光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成果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单施有机肥,将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合理的调配施用更有利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随着施用年限的增加,易氧化有机质也随之增多,有机质的稳定系数下降,提高了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和胡敏酸的比例,进而加快了腐殖化的进程,改善有机质状况。

2.4 施肥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

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衡量土壤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可以影响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也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成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增加,施肥给土壤有机碳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有机质输入的程度也不同。徐阳春等人的研究成果就证实了这一点。

2.5 施肥会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有机肥料富含微量元素。近年来,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杨玉爱在《有机肥料资源以及对微量元素螯溶和利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就指出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中锌和锰两种元素的效性;崔德杰也在《有机肥料对土壤锌、锰、铜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得出了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所含的锌、铜以及锰的含量。也就是说,施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利用率。

2.6 施肥会影响土壤的盐分

设施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其很容易形成次生盐碱化,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梁成华在《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盐分动态研究》中认为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很容易导致土壤盐分累积。然而张春兰和吕卫光在其《有机物料在设施蔬菜在栽培中的作用》中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改善了土壤理化性,降低了毛管作用,溶于水中的盐分不易蒸发,而且地面的覆盖度大,降低了土壤次生盐碱化。虽然不能正确的得出结论,但是可以看出,有机肥影响着土壤的盐分含量,因此在施用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原则。

3 施肥对作物生育的影响研究

作物的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生育期的长短与好坏除了遗传等客观的因素之外,还可以通过施肥等手段调解。施肥的目的就在于提升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合理的施肥能够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3.1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研究

连作的生产方式对土壤肥力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通过施肥,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品质。一般来说,缺乏养分的土壤如果保证养分达到适量,便能提高作物的品质。然而,如果土壤的养分由适量到过饱和则不利于作物品质的提升,因此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对曲环《长期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一文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施肥制度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对作物品质影响不同。以玉米为例,施肥过后,在北方的土壤生产出的玉米品质要高于南方玉米的品质;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着作物的品质。矿质营养作为形成好品质作物的基础,各种矿质营养的合理搭配至关重要。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改变有机肥种类、施用的数量等手段来调节作物品质,提升作物价值;针对不同土壤状况合理施肥能力高作物品质。不同的土壤状况,土壤的肥力状况也不同。黑土性状好,肥力高;红土含水率高、低密度而强度高、压缩性低;黄土结构疏松,含水量小,因此,施肥的时候应根据土壤的具体状况选择肥料的种类。

3.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施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以16a的定位实验作为平台研究了不同的施肥制度下作物的产量与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制度、施肥方法、施肥种类影响着作物的产量。由此可见,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必行措施。

不同的施肥处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多少。氮是土壤养分的主要限制因子,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够帮助作物获得更高的产量;不同的施肥制度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能够保证全面的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从而提高作物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加作物年际产量的稳定性;土壤中不同物质对提升作物产量影响不同。经过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提升土壤肥力起着主导作用,而其次是速效氮,因此,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的配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4 结束语

设施土壤的土壤状况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高产质优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设施土壤的土壤物理性状、速效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和盐分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而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推动作物品质的改善与产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土壤和作物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研究方向越来越难满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需求。证据表明,土壤生物学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地反映斜坡环境下以及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所显示的变化,可以提供早期的预警指标,来反映土壤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针对施肥以及设施土壤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向生物学发展,例如土壤的微生物、酶动力学等。相信,关于施肥对设施土壤以及作物生育的影响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邹原东,范继红.有机肥施用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03):12-16.

[2]刘爽.耕作施肥对土壤水热和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

[3]李纯华.有机肥对紫色土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23-24.

土壤的用途篇8

关键词: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剧增和各种事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土地资源具有面积有限、位置固定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便日渐变为一种稀有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讲,土地成为各业争夺的对象。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供给量的不协调关系,也是导致人口粮食土地环境矛盾日趋尖锐的重要原因。我国人地矛盾更为突出。明光市的实现也同样面临这一严峻问题。因此,国家已经把土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资源计划管理轨道,将操纵和利用调控机制对土地利用实行干预。

一评价任务

根据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全市土地资源在利用现状基础上作出适宜性评价,即对现有耕地着重潜力评价,对未利用土地和滩涂侧重适宜性方向评价。此外,还依据本市实际,对全市土地资源分别进行了宜农、宜林、宜牧评价。

二 评价原则

土地的适宜性要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进行评价。不同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状有不同的要求,土地的适宜性只针对某种具体的用途或利用方式才有其确切的意义。

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对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在长期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评价中应以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避免短期行为。

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评价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后习惯的差异,对于同一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区的适宜性会有很大差异。评价时要征询因地制宜原则。

综合性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评价中涉及到农、林、牧等各行业对土地的不同要求,以及土壤、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全面的综合分析全市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才能客观地作出评价,强调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好地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三评价系统

不同的评价目的的采取不同的评价系统。

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根据全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中的要求,土地评价系统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土地适宜类

反映土地对某种用途或不适宜。分以下几类:宜农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

土地适宜等

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依据土地的适宜程度划分,共分为三等。

一等地:对于该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高度适宜,基本上没有限制,经济效益好,能 持续利用。

二等地:对于该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中等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利用不当引起土地退化。

三等地:对于该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受较大限制,勉强适宜,经济效益差,容易产生退化。

土地限制型

反映对于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主要的限制因素及其强度,主要有以下限制型:地形坡度限制、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土壤质地限制、基岩限制、土壤侵蚀限制、水分限制等。

耕地潜力评价系统

根据耕地对作物生长的自然限制的三级有严重限制因素,它降低了对种植物的选择余地或必要的保土措施。

宜农、宜林、宜牧适宜性评价系统

采取联合国粮食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的评价系统,分为适宜性纲和适宜性级。

土地适宜纲:表示土地对确定的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种类,即适宜和不适宜。

土地适宜级:反映土地对确定的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程度。在适宜性纲为分为三级,即高度适宜、中高适宜、勉强适宜,在不适宜性纲内分为二级,即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

四、评价方法

有选择地进行宜农、宜林、宜牧、宜园评价。耕地是我们人类生存基础,是保护对象,为了人类生存要珍惜每寸耕地,不对耕地进行宜林、宜牧、宜园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改变可能性小,少数村庄可合并。搞好村庄规划可节省一部分土地。但是城镇发展要扩大用地,二者抵消,不进行对其它用途的适宜性评价。交通用地,今后要扩大现有交通用地,目前都适宜做建设用地,对现有交通用地不作其它用途评价。水域中大部分地类不能改变,为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基本不可能把水域中大部分地类改作它用,除滩涂外,对水域不作其它用途评价。林地,为保证不断降低现有森林覆盖率,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不对现状为林地进行宜农、宜牧、宜园评价。扩大果园用地改为农用,所以不对现状为果园进行其它作用评价。园地中茶园大部分荒芜,经济效益极低。虽然加强管理,但是土壤的PH值、空气湿度、气温均不适宜茶树生长,建议现有茶园中每亩经济效益在400元以上的保存,其余改作其它园地,不能让1万亩茶园白白浪费。

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明光地形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将两图叠加并进行综合归并,得到土地评价单元图,并以乡镇为单位,按顺序号填入土地评价表。

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指标的拟定

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不同,选择的分评因素及分级指标有明显差异。

在耕地潜力评价中,选择了气候因素(包括光、温、水因子,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表示),地质、地貌因素(包括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坡高等),土壤因素(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痰、钾、速效磷等)。

在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中选择了地形、坡度、土壤侵蚀、质地、土层厚度、土壤肥力、水力条件、坡向、草场质量及产草量等。

在宜农地适宜性评价中,考虑了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障碍层次出现部位、有机会含量、全氮、速效磷、灌溉水源等。

宜林地评价选择了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土壤PH值。

宜牧地评价选择了土层厚度、草场产量、质量等。为了使评价结果准确,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上上下下多次征求意见,修正评价因子,使耕地潜力评价结果干群能接受,规划期内能实行。

全市耕地118403.2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0.4%,一级耕地的土地面积6626.93公顷,占耕地面积6.0%。以少量的灌溉水田、旱地及部分菜地,水源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高,质地适中,适中作物广泛,是全市土地单位产出率最大区,粮食年产量在7.2万吨以上。

二 级耕地的土地面积67564.7公顷,占耕地面积57.1%。灌溉条件好,土壤养分含量中等,粮食年产量30.0万吨。该级土地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如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层对农作物影响极大。

三级耕地的土地面积44211.64公顷,占耕地面积37.3%,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土层中石砾较多,无灌溉条件,肥力低,土壤抗灾能力差,土地生产力极低,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素。这级土地对作物选择性强,主要种经济作物,粮食年产量有12万吨。

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全市未利用土地4890.9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2.0%。其中宜农荒地 1800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36.8%,全部属三等宜农荒地,对农业利用有较大的限制,土地障碍因素较多,农业利用要采取工程措施。其中宜林荒地800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16.3%,宜园荒地800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16.4%,基本上均属二等宜林荒地。宜牧荒地200公顷,占未利用土地面积4%。

滩涂中有大部分土地可耕种。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滩涂,对各种类型滩涂进行适宜性评价。其结果是:宜农滩涂3333.3公顷,占滩涂面积66%,一般午季能保收,秋季收获有50%机遇,但产量高,土壤肥沃。

结束语

上一篇:病理学的研究范畴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技能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