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6:57:34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1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过于笼统,北京住宅小区生活垃圾根据《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3类;大厦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两类。目前的垃圾分类方法简单易懂,在操作上也更为可行,相比过去没有分类或者只按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分类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跟国外非常细化的分类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是跟上海地区推广的“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为内容的黄、橙、蓝、绿四色垃圾分类标准也粗略了很多。分类的简单适用于目前的情况,却不利于初始的垃圾分类与后端的资源化处理的衔接。

缺乏垃圾分类意识,目前生活垃圾主要在居民住宅中产生,一部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垃圾被居民自己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剩下的经济价值小或者没有经济价值的垃圾被居民直接投放到垃圾箱中,大部分垃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垃圾不分类的现象在居民家庭中普遍存在。

政府宣传力度不足。北京市90年代初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十个试点城市之一,但直到现在,垃圾分类工作也是一直走走停停,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垃圾分类需要的是全员参与,而政府的宣传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跟国外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相比,北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力度还欠缺很多。

缺乏完备的垃圾回收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而目前北京市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垃圾运输、处理、资源化利用的体系,大部分有价值的垃圾都是由环卫工人或拾荒者进行进一步的回收利用,垃圾回收体系的缺乏也导致了居民垃圾分类热情的降低和垃圾分类的难度。

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生活垃圾分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市民的文明程度。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合来看,其主要经验有:制定法律、管理严格、政府重视、细化分类、宣传到位。

制定法律

严格的法律是保证垃圾分类实现的关键。美国各个州和城市都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或要求每个家庭将垃圾严格分类以便回收利用,而且垃圾分类回收做得好的居民可以享受减少交纳垃圾处理费的奖励。德国1991年实施了《包装条例法》,规定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运输包装、转换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回收利用义务。欧共体则在1994年制定了统一的包装条例规定,要求其成员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对商品包装达到一定的回收利用率。

管理严格

垃圾分类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政府的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日本的垃圾投放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不可燃垃圾一星期可以扔两次,而可燃性垃圾只能两个星期扔一次。韩国对分类垃圾混装的家庭有着极严厉的惩罚,如把含水垃圾与不含水垃圾混在一起,会被处以相当于50美元到290美元的罚款。纽约有专门的环保警察检查垃圾分类情况,不在指定的地方分类放置垃圾,会面临25美元到100美元的罚款。

政府重视

德国极为重视生活垃圾的分类,各城市每个居民生活小区都设有大型专用垃圾分类收集箱,用于回收各类垃圾,商店里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各居民家庭也都有分类垃圾桶,用于分装废纸、金属等资源垃圾和普通垃圾。日本横滨政府为了帮助市民按照规定倾倒垃圾,向市民们发放了一本27页的关于如何给垃圾分类的手册,超市售出的每一样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十分详细的分类标记,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于什么样的可回收资源,以指导普通市民在家中更便利地将垃圾分类。

细化分类

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生活垃圾都有非常详细的分类。日本横滨将垃圾分为10种分类类别: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物质、纺织品、资源类、纸类、瓶罐、牛奶盒、大型废旧物、公共设施不负责处理的超大型废弃物。台北地区生活垃圾分一般类垃圾和资源类垃圾,一般类又分废纸类、旧衣类、塑料类、厨余类等;资源类包括铁罐、玻璃罐、电池、灯管等。德国居民住宅门前一般都有黄蓝黑绿四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桶上都贴着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黄桶收集废弃金属、包装盒和塑料,蓝桶和黑桶分别“吞食”废纸和普通垃圾,绿桶则收集从普通垃圾中新分类出来的茶叶和蛋皮等生物垃圾。法国的垃圾分类包括纸箱、纸片处、废木头处、废金属处、废家居处等等。分类的细化充分保证了市民投放垃圾的准确性。

宣传到位

政府非常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日本政府很早就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将垃圾问题纳入课本,垃圾分类从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而不是一种麻烦。韩国把垃圾分类作为小学的必修课,使之从小养成好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参与垃圾分类劳动,大量的垃圾分类培训和宣传使得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成为垃圾分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促进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生活垃圾的回收既是一种行为和习惯,也是一种约束和经济体系,不但需要居民的自觉行为,更需要政府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监管。有着良好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生活垃圾的分类,北京也应循此惯例,着眼于垃圾的家庭分装、分类投放、垃圾收费和监督惩罚措施等几个层次,在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体体系和居民意识的基础上,循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

细化分类标准

相比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令人炫目的垃圾分类细化程度,北京市现行的垃圾分类明显存在不够细化的问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北京市未来的垃圾处理越来越倾向于更为环保和经济的垃圾焚烧方法,那么可燃物和不可燃物的垃圾分类则应是顺应此趋势的分类方法。虽然过于细化的分类在目前的居民意识和条件下无法实现,但先进的垃圾分类方法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相关部门应制定生

活垃圾分类细化的标准和长远计划,分步骤推进,使生活垃圾的分类更为科学合理。

加大投资力度

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措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投资力度:一是加强对分类垃圾箱的布局投资。即便在现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条件下,很多社区和街道也并未设置垃圾分类箱,直接导致居民无法分类投放垃圾:二是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运输等全过程的投资。生活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分类处理并资源化,生活垃圾的运输、处理、资源化等后续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源头的生活垃圾分类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和市场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垃圾设施和分类宣传,比如在垃圾分类箱上设置广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等。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政府部门的资源化采购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由于政府部门的示范效应,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垃圾分类在全社会的推广和普及。克林顿政府就规定,政府用纸的60%必须是再生纸,这项措施很快扶植了美国的再生纸行业。北京市也有必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比如规定所有政府部门采用政府统一定制的分类垃圾箱、政府用纸全部采用再生纸等,通过政府购买行为支持并促进垃圾分类产业体系的形成。

解决城市垃圾拾宝现象。垃圾拾宝现象不解决,居民的垃圾分类就毫无意义,后续的垃圾分类处理也会更为复杂。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需要居民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政府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建议一方面加强分类垃圾箱的管理,另一方面考虑将垃圾拾宝者纳入城市垃圾分类就业体系,统一管理和培训,既可以防止因拾宝者造成的垃圾满天飞的现象,又可以解决垃圾工人短缺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中国独有的垃圾拾宝现象。

强化垃圾分类宣传

垃圾分类的意识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既要靠政府的高效管理,也来源于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美国、日本等国家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也历经了很长的时间才得以形成,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此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媒介优势,在电视广播中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传播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二是在中小学校普及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使生活垃圾分类从小就深入人心,并带动整个家庭的参与。三是加强大众宣传,深入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印制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宣传资料等,在社区、机关、校园等地区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画。组织市民参观垃圾分拣设施、垃圾处理厂,亲身感受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

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垃圾分类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已经完成了当初的承诺,北京奥运场馆、奥运签约饭店全部实行了垃圾分类管理,安全处置率达到百分之百,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有所提高,北京已经累计有2255个居民小区和社会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覆盖人口约470余万。目前,北京市正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市民的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真正达到符合北京市作为世界级都市的水平。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2

为贯彻落实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批示指示,切实增强垃圾综合治理实效,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完善XX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系统谋划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逐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升我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后力。

(二)主要原则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加强部门属地联动,强化宣传、引导、监管职能,逐步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全程分类,整体推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分类体系。统筹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党员等各方作用,强化社会共治。

政策支撑,稳步落实。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收运体系、处置体系和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并实施常态化管理。

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坚持城乡一体化,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按照我镇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实际,统筹布局各类垃圾中转、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村、社区因地制宜,探索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机制、新模式。

1.工作目标

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居民养成爱护环境、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方式,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落实。在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基础上,加快建设园林绿化垃圾、有害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到2020年底,实现我镇域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设施设置实现全覆盖;镇区(包括管理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餐厨废弃物单独收运,资源化处置率达到100%;农贸市场及农村有机垃圾专项收集、专项处理,不再进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渠道,分类处理率达到95%。

2.阶段目标

2019年,全面完成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及农贸市场有机垃圾专项收集、专项处置,不再进入生活垃圾处理渠道,分类处理率达95%;完成2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完成10个无物业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下半年,第一批试点的3个行政村、2个物业小区即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农户按照“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处理模式,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小区居民按照“户投放、督导分检、环卫再分类”的收运模式,层层把控垃圾种类。

2020年,镇区(包括管理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80%;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全面完成“园林绿化垃圾”“有害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收运体系、处置体系和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完成XX个行政村、XX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形成常态化管理。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1.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标准。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旧纺织物、废玻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类的废弃物。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剩菜剩饭、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性垃圾。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污损后不宜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餐巾纸、厕纸、尿不湿、竹木和陶瓷碎片等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2.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

居民小区、单位、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和存储容器。分类收集容器根据《XX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表》要求进行设置。

居民小区:根据楼栋数合理设置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可回收物桶配置不少于150户/个,有害垃圾箱配置不少于主要出入口数量,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应与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同步配置。未实现垃圾实时外运的小区,设置不少于1处垃圾暂存点,标识明晰且有效暂存各类分类垃圾。

农村地区:根据村庄面积和户数大小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亭,分类亭内配有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桶及有害垃圾箱,分类亭配置不少于300户/个。行政村内设置不少于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标识明晰且定期送至暂存点进行有效暂存。以家庭为单位,每户配备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各一只,其中厨余垃圾桶印有二维码。

单位:办公和经营场所应当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及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投放点。有食堂或无食堂但集中供餐的单位,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区域应当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单位配置垃圾箱房的,应当成组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产生餐厨垃圾的,还应当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公共场所: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客运站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及其他类别垃圾“两桶式”收集容器。

按照“先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后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的安排,分步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坚持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加快推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实现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和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巩固提升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成果,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二)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

1.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结合居民小区建设“美丽家园”行动,鼓励居住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以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分类投放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居民小区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定时定点投放的分类投放点设置、投放时间安排及分类投放规范等。物业公司、居委会、分类投放督导员应当搞好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的宣传引导及日常监管。

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正向激励机制

以“户分类、勤扫码、兑奖品”为方向,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每户家庭发放2个小号垃圾桶,其中蓝色垃圾桶用于存放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用于存放厨余垃圾,灰色垃圾桶贴有二维码,便于后期积分的收集统计。居民正确分类后通过手机扫码,累计积分将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3.不断完善“大分流”体系

坚持“大分流、细分类”的基本路径,不断完善“大分流”体系。加强装修垃圾管理,规范居民小区装修垃圾堆放点设置,引导居民对装修垃圾开展源头分类及袋装堆放。搞好大件垃圾收运服务。鼓励通过交换、翻新等措施,实现木质家具等大件垃圾再利用;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利用大件垃圾。完善集贸市场垃圾分流体系,强化集贸市场垃圾的源头分类,鼓励有条件的集贸市场设置餐厨垃圾源头减量设施;结合餐厨垃圾收运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促进集贸市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三)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

1.全面实行分类收运

(1)明确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分类后的各类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收运。

有害垃圾。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产生的有害垃圾,必须按照环保的相关规定交由环保部门或由环卫部门定期收运。居民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可暂存规定存放点,交由环卫部门采用专用车辆进行分类收运至太仓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处理,一周清运一次。

可回收物。可回收垃圾产生主体可自行运送,也可委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或环卫部门收运,进行再生循环利用。采取定期收运,一周清运两次。

厨余垃圾。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产生的厨余垃圾由环卫部门采用密闭专用车辆收运至由太仓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严格落实作业规范,避免收集点对周边环境影响,避免运输过程滴漏、遗撒和恶臭。厨余垃圾应当做到“日产日清”。

其他垃圾。产生单位委托环卫部门采用专用车辆收运至太仓协鑫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理,其他垃圾应当做到“日产日清”。

(2)监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督导员制度。社区、行政村根据自身需求,聘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督导员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并配备专门分拣、收运人员不少于2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督导员应当切实履行责任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义务,严格实行各类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坚决杜绝收运环节的混装混运。对收运环节混装混运的,严肃追究分类投放督导员责任。对分类质量不符合分类收运标准的生活垃圾,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分类投放督导员组织二次分拣,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品质。

(3)加强环卫部门监督管理。环卫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分类收运规范,对各类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运,杜绝混装混运,并通过公示收运时间、规范车型标识等举措,接受社会监督。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考核,将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执行情况,纳入相关企业的考核及评议制度,对发生混装混运的环卫部门予以严肃查处。环卫部门应当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建立“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后收运;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综合执法局处罚”的“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2.建立完善分类转运系统

以确保垃圾分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系统。保障镇区、各管理区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站运行正常。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布局,规范运输有害垃圾,强化有害垃圾运输过程污染控制,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协同。坚持条块结合,落实属地责任。

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并进行指导考核。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党政办、社会事业局、市场监督分局、建设局、经发局、交管所、各村、社区、企事业按照《XX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三年(2018-2020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明确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协同推进垃圾综合治理。

(二)完善政策体系

1.参照《X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评价办法》,完善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社区、行政村评分榜”、“社区、行政村红灰榜”、“小区、自然村光荣榜”、“机关单位季度绩效榜”(详见《关于完善XX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评价体系的通知》)等相关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根据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评价体系,规范督查评价工作。针对社区、行政村的督查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对连续排名在末位的社区、行政村启动问责机制。

对考核结果在95分以上的居民小区每年给予补助3万元,90分—95分给予补助2万元,90分以下不予补助。对工作中有创新性举措的社区;国家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有正向报道的,格外补助5万元。

对考核结果在95分以上的行政村每年给予补助7万元,90分~95分给予补助5万元,90分以下不予补助。对工作中有创新性举措的行政村;国家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有正向报道的,格外补助5万元。

3.完善环卫部门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建立与分类质量相挂钩的生活垃圾收费机制;研究促进居民源头分类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制定并实施源头收运能力支持政策,增加专用运输车辆能力配置,促进低端车型逐步升级改造,增强专业收运能力。强化资源利用产业鼓励政策。制定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品用于本市绿地林地土壤改良的补贴政策,打通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出路。健全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扶持政策,促进再生产品利用。建立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回收利用低价值可回收物。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专项支持政策,确保有害垃圾规范收运处置,维护环境安全。

(四)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并完善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专业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综合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落实区、街镇、社区属地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执法监管,把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小区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督办,确保源头分类实效。严格分类收运监管,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将分类收运执行情况纳入环卫部门诚信管理体系,对“混装混运”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及环卫部门严肃查处。强化对末端分类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环境安全、生态安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全程分类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五)加强科技支撑

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加强与第三方组织及相关企业合作,大力推进垃圾治理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应用,逐步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车辆装备、中转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末端处置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用好“互联网+”平台,制作垃圾分类小视频、互动小游戏,发展人工智能,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加强我镇垃圾治理的科技支撑。

(六)注重宣传引导

1.落实党建引领,通过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党员带头示范,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争做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先行者,让生活垃圾分类内化为日常习惯、基本素养,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创新平台机制,倡导全民参与,大力增强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意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通过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垃圾分类落地活动、送戏下乡活动等增强社会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各类社区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家庭餐余垃圾果皮变质食物和建筑垃圾都为不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已经倡导了很多年,而且我们身边的很多垃圾筒也分成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垃圾筒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人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到一起。

这不仅是一种对于环境的污染,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相信,当垃圾处在正确的位置,我们将会收获一大笔财富。因此,推广垃圾分类处理,不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这必然也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为全面贯彻落实《阜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及《阜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上级文件精神,我社区按照鼓楼街道办事处的通知制定措施,在辖区所有小区和街巷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

年初我社区招开动员大会,传达有关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全体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做好创建工作,城管管理日常工作为主,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全力配合,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中。同时,要求各包片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物业、业主委员会小区,切实履行好职责。

二、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每季度开展“资源回收日”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更新老旧分类垃圾桶30个。垃圾分类标识标贴30张,半年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2场。更新户外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垃圾分类宣传画3处。在小区和街巷路口发放阜阳市家庭垃圾分类宣传单50份。小区垃圾中转站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密闭运输。

三、创新举措,加强管理

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此我办创新性提出了三期工作法即“导入期”“执行期”“维持期”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其中导入期中又有更具志愿者监督员。

依托居民组长,在各小区招集环保志愿者,统一培训,教会方法,熟练应用社区垃圾方类操作指南。依靠这些居民组长和环保志原者在日常垃圾分类中起到监督和榜样作用,引导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四、展望未来,制度建设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4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环境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由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由环卫部门和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对垃圾处理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垃圾环境管理行政部门、企业和公众都要参与管理。垃圾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荣誉,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的思路

首先强化职能。应强化现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强化垃圾处理场的职能,赋予应有的权力,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达到部级卫生城市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其次分类管理。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它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但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垃圾基本上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三类:一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二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三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应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再次政策指导。环境行政管理是按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第四全民参与。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二、环境管理的途径

一是填埋。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二是堆肥。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的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三是焚烧。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用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四是再生。加工处理二次利用。

三、环境管理的措施

我国大中小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措施一般为“四结合”模式: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与行政处罚相结合;与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为了使环境管理措施发挥应有作用,应重点抓好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末端源头和产生控制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市区两级政府应利用经济手段,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整合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具体政策,通过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激活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外部良好环境和内在的动力,推动减量化、资源化发展,以获得经济效益。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5

依法管理垃圾,实现垃圾管理法制化

垃圾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的低品质资源,处理成本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其管理需要统筹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依靠法律和政策的强制与引导作用,垃圾处理产业化才可能实现。

垃圾管理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改变生产与消费习惯,保护资源环境,少产生垃圾,并协助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公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都是垃圾管理的主体。

公民具有支配资源环境和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公民享有权利的基本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垃圾管理法治化的目的是规范法治主体的行为,保障公民分享资源环境、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权利,但同量也要求公民尽到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浪费和回收资金源等到义务。

垃圾管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与制度:统筹规划、统一监督管理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化和产业化原则,污染者依法负责原则和依法惩罚污染环境行为、防止以罚代刑原则。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垃圾管理必须坚持的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经营性、服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标准制度及行政强制与经济激励制度。

我国目前《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该法创设了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多项制度,势必将促进垃圾减量、回收和循环利用。

目前,垃圾管理以行政强制为主,而忽视了行政引导。采取强制性执法手段的同时,应重视行政引导的作用。制定周详的行政引导措施,公告禁止性、处罚性和奖励性措施,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垃圾管理法治化进程,有机结合强制和引导两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垃圾管理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降低法治成本。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成为“软法”的根本原因在于依法行事的成本过高,无论公众法律意识多强,如果法治成本过高,法治化就难实现。垃圾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加垃圾桶设置、提供经济适用的家用垃圾处理设备、设立社区废物回收站和发放环保袋等便民措施,降低法治成本,让公众体会到依法行事的便捷与实惠。只有将法治成本降低到公众可以接受的程度,才有可能实现垃圾管理法治化。

制定产业化科技政策,实现垃圾处理科技化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先后建成了一批压缩站、转运站、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许多设施或关健技术具有国际水准。先进技术、工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推动了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资源环境保护作用。但是,垃圾生产与管理带有鲜明的在域性,管理者必须根据城市特点制定具体的科技政策,并选用适合本地垃圾特性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高效处理垃圾的目的。

垃圾管理存在两种指导思想:垃圾作为废物处理和垃圾作为资源处理,两种指导思想引出两种不同的垃圾管理方式,也导致两种不同的科技政策。前者将首选全量填埋或全量焚烧加填埋的末端处理处置方式,这类粗放型处理处置方式不仅处理费高而且破坏资源环境,并导致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成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值得反省的是,因目前混合垃圾热值低、发电效率低和炉渣、飞灰及烟气处理难度大,垃圾全量焚烧发电还是一种低效高耗高排的垃圾作为废物的热处理方式,而不是资源利用方式:相应的技术政策是片面扶持填埋或焚烧新工艺的开发研究,试图解决填埋或焚烧引发的种种问题,致使垃圾处理产业链及相应的技术链被人为割断。后者将要求组建闭环式垃圾处理产业链,遵循“垃圾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最终处置”的优先顺序,制定面向垃圾利用的产业与科技政策,均衡发展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填埋处置,并将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回收物质作为原料,甚至要求企业根据回收物质的特性逆向组织生产过程,最大可能地使废物回到经济循环并少产垃圾。但是,垃圾是一种低品质资源,其资源化利用需要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了有效利用垃圾的资源特性,必须对垃圾整性处理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品质,分类和加入添加剂是垃圾整性的常用方法,如将垃圾分选以提高焚烧废物的热值从而实现废物热能利用,将厨余垃圾与活性污泥混合改变碳氮比将提高沼气产气率等。

垃圾处理系统具有地域性、时效性、多层性、多元性、相关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等多种特性,科技政策必须是开放的才能支撑起这样的处理系统。建议强化政府在研究开发中的宏观协调作用,建立技术进步的促进机制,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的税收政策来推动研究开发,完善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并使研究经费的扩充呈现良性循环;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官方的密切结合,制定垃圾处理系统评价体系和促进垃圾处理系统升级的科技发展计划;鼓励垃圾综合处理模式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系统比较全过程管理型与末端处理型、混合垃圾处理型与分类垃圾处理型、集中布置型与分散布局型、多元组合型与功能拓展型、系统封闭型与系统开放型及其相关技术的优缺点:加强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研究;重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

实行按类计量收费(税),推动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按类计量收费(税)就是根据不同类别的废物分别计量并按不同的收费(税)标准进行收费(税)。计量收费可以减少垃圾产量和增加资源回收量,对不同类别废物制定不同的收费(税)标准将提高垃圾分类率,而且,把按类计量收费(税)应用到垃圾生产者和垃圾处理者,可提高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分类处理率。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实现垃圾按计量收费(税)技术上可行的。

实施垃圾许可交易,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把垃圾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许可交易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经济手段。政府根据辖区内的垃圾管理目标,综合考量各区域发展规划等因素,确定每个区域垃圾的最大排放量;然后通过发放垃圾排放许可证的办法实现排放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最后通过建立垃圾排放权交易市场,使排放权能够合法合理买卖。许可交易采用排污许可证形式量化垃圾生产者的垃圾排放权,并容许排放权像商品那样自由买卖,垃圾处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或区域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垃圾排放,剩余的排放权则转让给垃圾处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或区域,实现处理量与处理成本挂钩,从而使总的协调成本降低。垃圾生产者不再像垃圾收费(税)制那样只是价格接受者,而是在交易过程中获得了叫价的机会,更能直接感受垃圾交易市场的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与消费战略。许可交易应用于垃圾处理将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和产业化。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6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围村”,这是当前无法回避的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从我国垃圾处置现状来看,作为最主要处置方式的填埋越来越受到容量、选址、二次污染等因素的制约,实行资源化处理势在必行。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此前的数据,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80%以上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垃圾Y源化处理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有的城市或社区,分类的垃圾桶只是个摆设,各种垃圾摆放并没有分类放置,也没有人进行管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应该抓住机遇,让垃圾分类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惠民之举,为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对垃圾分类处置和回收利用,可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但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置并非一件容易事。

目前,垃圾分类是个短板,亟待弥补。有关方面要加紧制定有效措施,不能让垃圾分类依然挂在嘴上,推而不行。“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现在需要找到短板,而且应该先易后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说,面对垃圾分类收集问题,可回收物要与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对接起来,有害垃圾的收集要与危险废物收运系统对接起来,厨余垃圾收运要与生物质的利用对接起来。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做得越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就越高,处置成本越低;其次是解决终端市场问题,要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处置的市场化运营。

垃圾分类是一项典型的社会治理工程。为补足制度短板,让垃圾分类更有章可循,法制保障和刚性约束手段必不可少。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在一些单位或社区做好“样板”,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将其与单位和个人、社区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挂钩。在此过程中,有待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力推进。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处置运作机制,还要出台配套的支持政策,如通过购买服务等实现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营。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7

关键词:环境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集中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是人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许多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由于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主要由各城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实质上是由环卫部门及其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的,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了对垃圾处理厂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几乎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足够的收集处理费用、人员,垃圾收集处理单位重视的是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不多。垃圾环境管理除环境行政管理外,还包括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我国企业垃圾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垃圾环境管理也没有形成气候,参与机制很不完善。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截止2001年底,全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

1 垃圾分类收集中的环境管理

1.1 环境管理必要性

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填埋垃圾。我国对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险废物如废电池、日光灯管和废油等,不利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特别环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并不十分丰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混合收集后再利用(分选)又浪费人、财、物力。再次,垃圾混合收集可能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垃圾混合收集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

与之相对,垃圾分类收集具有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优点,但具有投入人、财、物多的劣势。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同时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国家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先试点再推广的政策,试点城市在法律政策、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实行分类收集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00年的分类回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废电池、废纸和废塑料。

1.2 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各试点城市基本上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为三类:一类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一类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还有一类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各试点城市还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1)各试点城市确定了垃圾分类收集目标。按照已通过专家评审的《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总体规划(2000~2010)》及《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规划(2000~2010)》“工作目标”初步确定:到2010年期间,在清水河环境园内建设城市垃圾分选回收中心、粗大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处理中心,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其中,2005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6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25%;2010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9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30%。(2)各试点城市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如北京市结合申办奥运会,把分类收集作为建设绿色北京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广泛性、有序性”的指导方针,并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废纸分类收集,推广使用再生纸办公。(3)各试点城市成立了分类收集机构。南京市逐步建立由小区保洁员、居民、物业管理公司和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广州市以垃圾分拣中心建设为龙头,建立了分类收集人员的室、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组建专业运输队伍,实现了25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等。(5)各试点城市根据地方特点完善分类收集的步骤。广州首先居民粗分;再运送到分拣中心细分;最后再根据各种垃圾的组成成分,分别进行再利用。对于可利用的有机物可以在住宅小区通过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绿化的原料就地“消纳”。

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第一,市民的分类收集意识并不高,管理部门采取的宣传教育措施也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和运动式的。第二,分收集处理费用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配套资金缺乏,缺乏融资渠道,尤其是利用外资方面。第三,垃圾收集主体间衔接不合理,缺乏中间环节,尤其是在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第四,公众参与不够,公益性环保组织参与停留在宣传教育的阶段,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其环境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第五,环卫部门和保洁单位习惯于传统垃圾收集方式,不适应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如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方法和收集方式掌握不准。第六,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率低而技术含量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足够数量和适宜素质的工作人员。第七,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备不能适应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式的需要。

1.3 垃圾分类收集环境管理对策

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环境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国家环境管理、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建议国家层面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名词术语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动计划以及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同时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垃圾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省级层面着重垃圾分类收集技术的宏观调控和推广应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环卫保洁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设立须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资格,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企业环境管理。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末站、港口、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本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城市集贸市场,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垃圾。各种摊点,由从业者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在市区水域行驶或者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废弃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清扫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按规定和约定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委托分类收集垃圾,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合同副本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带有液体的垃圾,产生单位应密封投放,分类收集单位应密封清运,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公众参与管理。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2 垃圾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

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后的垃圾都应集中处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国债资金的有力支持。垃圾集中处理环境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重视卫生管理,忽视环境保护。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外,很少有适宜的环境管理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选址和构造,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核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垃圾集中处理还应与垃圾减量化、家庭自身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相结合。如广州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类收集、净菜进城、包装容器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发电相结合。

2.1 填埋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2.2 堆肥

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2.3 焚烧

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3 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

我国各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原则为(1)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2)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3)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和(4)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盲目追求对垃圾良好环境管理的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但我们可以借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和分类收集试点的契机,对有经济和能力条件的城市尝试对垃圾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是一种末端控制措施,应该和源头控制和产生控制相结合。

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并整合平衡各方的利益。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在投资、税收、征地、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开放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政策,通过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激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带动减量化、资源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

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不经济性,单位和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义务。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强化环境管理,严厉处罚不执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实行居民分类收集付出成本2~3倍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分类收集或代履行收取相应费用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工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场所设置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任何人投掷垃圾必须投入且必须按分类标准或方法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罚款,对违反规定的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垃圾的环境行政管理要与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管理结合,以形成结构互补、功能配套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境管理体系。市人民政府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具体实施,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绿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应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发包、平等竞争、有偿服务的原则,鼓励单位或个人举办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的专业化服务企业。

垃圾分类回收措施篇8

关键词: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且表现出向城市群或城市带发展的趋势。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的空间、资源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下,城市垃圾数量增加,且乱堆乱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要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必须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管理。

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特点及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产生的特点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活垃圾量上升,且表现出以下特点:其一,由于中小城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造成乱堆乱放生活垃圾,且不能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产生源相对分散。其二,在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集中对回收站垃圾进行处理,而忽视垃圾的回收工作,如一些中小城市垃圾桶数量少、设置不规范,造成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其三,受消费观念、燃料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量较少,无机物比重大,生活垃圾容重偏大,热值偏低,这提升了垃圾回收、处理的难度。

垃圾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中小城市在城市化建设中虽关注到环境建设,但由于垃圾处理观念、方法落后,使得现阶段垃圾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分类收集滞后,集中处理难以实现。由于生活垃圾数量大,分散堆放,未进行分类放置,加之垃圾回收站工作量大,垃圾分类回收观念落后,使得中小城市垃圾仍旧“打包”处理,而分散的堆放状态,影响了对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其二,处理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处理并未做到日产日清,仍旧以简易填埋为主,且无害化处理设施较少,使得环境污染加重。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措施

实现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要求垃圾处理厂和社会群体协同合作。

源头控制

市民垃圾生产是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垃圾管理中,首先要控制垃圾产生源,从源头上减量化。其一,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垃圾分类与回收意识。环保部门、垃圾处理部门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工作,让市民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与社区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关系,促使市民自觉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其二,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垃圾处理部门要与各个社区建立一定的联系,发挥社区管理的力量,如调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比赛,让市民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以“社会卫生榜样”的方式,调动人们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精化分类

垃圾处理厂在收集垃圾后,要对垃圾进行精化分类。现阶段很多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厂采用人工挑选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将有用成分的垃圾回收利用后,填埋剩余垃圾,这虽在垃圾资源化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挑选手段落后,费时费力,很难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因此,必须借助设施建设、资源再利用等方式,来提升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设施是实现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理厂工作量的有效条件。环保部门、市政部门要关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在住宅小区、市场、广场等人流量大、交通密集的地区建立分类垃圾桶、垃圾回收站及垃圾回收放,对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收集分类化。

科学处理

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焚烧和生活处理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对中小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后,对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处理。卫生填埋:在采用此技术时要以沼气收集、污水处理、底部衬层处理等设施为保证,防止填埋后产生二次污染;此技术便于操作,且费用较低,回收后的沼气可用于居民生活。焚烧:是一种城市垃圾高温处理工艺,在技术使用中要控制好热值、水分、灰分、可燃物量;其具有高度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优点,但是经济投入较大,因此,中小城市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用。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环保价值较高的垃圾处理里方式,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其成本介于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技术之间,可实现资源化;要实现堆肥产品销售,获得垃圾处理效益,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配合。

循环利用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垃圾管理中要全面认识到垃圾的资源价值,在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垃圾处理后再利用,以实现节省资源、提升效益的目的。其一,关注包装环节,减少资源浪费。包装袋不宜处理,且过度包装造成严重的浪费,在垃圾管理中要关注因过度包装引起的垃圾,在对包装袋进行回收、处理后,借助社会力量,向人们宣传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以实现包装袋循环利用,减少过度包装。其二,重视垃圾回收,减少处理费用。在垃圾回收中力求做到每一片可用垃圾都要回收,这既能减少收集运输费用,且利于节省自然资源。其三,实现资源再用,提升经济效益。在对垃圾分类处理后,将其作为原料资源供给有关厂家;对回收后的剩余成分进行再加工,产生复合肥料,并将其投入市场,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

三、 结语

伴随城市化而来的除了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经济大幅发展外,还出现了城市生活垃圾量增加,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因此,要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体必须树立环保观念,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且要求垃圾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分类管理与循环利用,进而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邹莲花,龙燕,曹学新.21世纪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展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03)

[2]张宪生,沈吉敏,厉伟,解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04)

[3]闵庆文,裴晓菲,余卫东.我国城市垃圾及其处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06)

[4]高光,董雅文,金浩波,黄卫.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司法制度的改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