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01:37:01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

(一)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促进乡、村集镇科学有序的发展。

1、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集镇区的小城镇详细规化,为我乡的小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的改造,为解决集中区内的大集和占道经营和农贸市场的“脏、乱、差”现象。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不分日夜的做工作讲道理,并为农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现已基本完成农贸市场用地的征地工作。

3、对乡、村集镇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长远计划(预留),并对各村的土地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为未来几年的农业造地进行计划。

(二)加大创建文明的力度。首先通过多种方式、动员全乡人民共同搞创建、人人讲文明,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创建工作氛围。其次,对集镇的集中整治,由专人在街道的人口集中、车流辆大的路段疏通交通,定期对街道进行清扫,并由环卫站对集镇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确保集镇区内清洁卫生,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对集镇内随意乱挂、乱贴的商业广告标语进行清理,并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治。

(三)依法依规审批宅基地,规范审批程序。对每处宅基地的审批坚持先实地踏看、调查再审批的原则,对违规用地、存在矛盾纠纷、影响未来规划发展的建设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对规划区外的农房建设,必须符合新农村规划和功能要求,加强农房后期质量监管力度。通过同相关部门、村、组的通力合作,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了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总体良好。对规划区内的民房审批,积极同县城建规划局等部门协调。

(四)申报了平基村市级生态村和狮形村省级生态村,目前正在积极努力创建中,

(五)积极做好危房改造项目,对各村的危房进行全面的摸底。

二、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舒适、和谐的生活、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人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环保办为抓好的环保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为建设一支高素质而强有力的环保工作队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环保制度的建设,对环保工作实施有序的监督和管理。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人都“讲环保、懂环保、重环保”,为抓好我乡的环保工作起先导作用。

3、加强集镇街道的卫生环境管理,并鼓励和督促各村抓好环境卫生管理,现已经将村和集镇垃圾一起运送到市垃圾处理中心。

4、加强对有证企业的环境排污管理,严厉打击排污不达标的非法企业,对这些企业采取限期整改和强制关停等措施。

四、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1.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农贸市场建设的完成。

2.加强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乡容乡貌、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稳健的发展。

3.继续抓好环保宣传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4.努力做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认真做好危房的认定、建设、资金的落实。

城建环保办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集镇管理存在着很多缺陷。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38-02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饮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的。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近年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度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后国家的工作重点将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还有近1亿多人,占农村人口的25%,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目前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1)一些农村地区饮水井条件简陋,工厂、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集中供水率低,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的污染。

(3)有些地方因各种原因,由于对水库、湖泊等大的水体监管不力,而使水库、湖泊等大的水体成为较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源。

(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农业秸秆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每年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5)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原有的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都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已建的工程到现在不少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而再次改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限制。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

(6)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7)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很多水环境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研究。

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目前,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还很多,而且情况在不断变化之中,要在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及其成因和分布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首先解决对农民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2)农村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供水工作的行业管理,统筹本行政区域的城乡供水水资源配置,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3)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农村供水是改善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发展农村供水需要大量的资金,单一的投资模式是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今后应改革现行投融资体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及时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4)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农村供水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要以有利于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实现供水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现有政策法规及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农村供水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

(5)加强水源保护工作,要加强对作为农村生活用水水源的小河、小溪、水塘的保护。要大力保护农村供水水源地,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工业废水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提倡科学施肥用药。

(6)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座谈讨论及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安全饮水的重要性,唤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宣传相关知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4~7.

[2]《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On the Security Issue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Lei Jingsong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ecurity issue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ural drinking water and proposes program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Red sand is the commonly used backfill material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 its backfill technique is relatively mature. Red sand backfill has easy construc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sand backfill in the main building foundation of Block 103 of Saudi Arabia Phase 5 Camp Proj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red sand backfill technology.

关键词:基础回填;红砂;技术研究

Key words: base backfill;red sand;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1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34-02

0 引言

按照《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细度模数的分类规定,红砂属于细砂。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多采用土类或中粗砂做为回填材料,对细砂的应用较少,细砂施工经验相对匮乏,技术较落后。

本文通过沙特军营工程(KAP5)103地块主楼基础回填红砂的施工过程,对回填过程的红砂用量、饱和灌水量和机械碾压遍数进行了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回填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并量化为成果,不仅优化了施工方案,同时也为细砂在我国工程回填施工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填补了细砂回填施工技术的空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为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开发内政部安全总部-第5期-军营项目,简称KAP5项目,建设单位沙特阿拉伯王国内政部,合同工期为1440日历天。

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KAP5项目中106个地块,位于利雅得地区,共计631个单体建筑,包含办公楼、宿舍楼、活动中心、娱乐中心、餐厅、t望塔、库房、车库、加油站等,总建筑面积484358.13m2。

103#地块位于二分部A1区Training City,总建筑面积3315.83m2,单体建筑5个,分别为:警察局、拘留室、仓库、地块入口、第二道门、配电室。建筑结构为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少部分采用剪力墙,楼板、屋面多为现浇板,部分采用密肋楼板和钢网架屋面。

103#地块主楼基础面积1600m2,回填高度为2.3m,全部采用红砂回填。

2 研究目标

红砂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筑施工常用的基础回填材料,红砂回填工艺技术较为成熟。松铺厚度最大为50cm,松铺、整平和压实工序简单,容易操作,回填工期较短,适用于回填限制性的封闭区域,如基坑、电缆沟、管道沟等。

根据《沙特军营第5期军营工程103#地块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通过红砂和普通土回填技术指标对比,103#主楼基础填料决定采用红砂。

见回填材料技术指标对照表1所示。

根据《土壤最低标准密度和单位重量的试验方法以及相对密度的计算》(AMST D 4254-2014),红砂回填松铺后主要采用饱和灌水压实,辅以压路机和小型机械对表层红砂压实,压实后的相对密度不小于75%。

通过对红砂回填施工过程的管控,总结施工经验,优化施工方案,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红砂回填,为红砂类填料在国内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借鉴和指导。

3 机械设备

回填、碾压设备: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卡车运输红砂,猫车松铺和整平,洒水车灌水后机械压实表层。靠近混凝土独立基础及柱子1m内范围内采用小型机械压实。

试验设备:灌砂筒、标准砂。

主要机械设备见表2。

4 材料指标

4.1 回填红砂:选用A3红砂。取样后委托沙特利雅得SOIL&FOUNDATION CO.,LTD.试验室检测,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见表3所示。

4.2 水:采用生活用淡水,水的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

5 回填时间

自2015年9月21日起至10月3日结束(5层),共计13天。

6 回填过程

为了保证回填质量,红砂回填前由现场工程师指挥工人将基坑底部的松散土、垃圾和杂物等清理干净,露出硬底,经监理质检工程师检查并许可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

回填采用分层填筑、整平和压实,松铺厚度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规定值每层50cm,在混凝土独立基础和柱子上用红漆做好50cm标记线并报请监理质检工程师确认,红砂的最佳含水率为饱和。

红砂填料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回填区域,严禁直接倾倒入基坑内。由人工配合挖掘机、装载机摊铺,猫车BOBCAT整平,松散不平的地方人工及时找平处理,按50cm的松铺厚度水平分层填筑并整平。洒水车运送水至回填区域,灌水至红砂饱和,灌水结束3-4小时后压路机配合小型夯实机械压实。

独立基础回填高度超过顶面30cm后压路机静载压实,回填高度高于50cm后压路机方可震动压实。压路机压实部分,静压1遍振压1遍,最大速度控制在3km/h,对独立基础和柱子1m范围内采用小型夯实机械反复进行夯实,碾压时由专人进行指挥。

碾压结束后,报请监理质检工程师对夯实层进行检查验收。每层红砂的相对密度试验点数按照规范规定每200m2抽取1点,相对密度结果全部合格后碾压层验收合格,可进行下一层(工序)施工。

7 结果分析

103#基础回填每层红砂用量800m3,共计5层红砂用量4000m3,饱和灌水量1280m3,共完成试验点40个,结果全部合格。通过施工和试验结果来看,该基坑5个回填夯实层表面平整、无痕印、较密实。根据试验数据确定,每层松铺红砂800m3,松铺厚度50cm,饱和灌水用量为0.24m3每立方米红砂,并每层递增0.04m3每立方米红砂,饱和灌水3-4小时,压路机静压1遍振压1遍,小型压实机械静压1遍振压3遍,施工效果较为理想,压实指标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参考文献:

[1]设计图纸,DWG NO:KAP5-CRCC-A1-103-21-090815-DWG

-SD-1071-ST-101-00.

[2]ASTM D 2487-2011,工程用土壤的分类规程(统一土壤分类体系)[S].

[3]ASTM D 4254-2014,土壤最低标准密度和单位重量的试验方法以及相对密度的计算[S].

[4]ASTM D 1557-2012,试验室压实度标准值修正方法[S].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70-02

高校图书馆是全校师生获取智力资源和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图书资源的集中地,甚至有“图书馆是一所高校的灵魂”的说法。可见图书馆在全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及工作特点,它也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部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却因为不同程度的管理缺漏而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亟须有关部门的重视与解决。

一、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情况的分析与梳理,概括起来,高校图书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松懈

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图书馆作为一所高校的最重要的教学辅助部门和最大的公共服务部门之一,通常都有若干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读者个人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图书馆日常管理不严格、学校的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得不到严格执行,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管理上的不足与问题,甚至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不仅破坏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和良好形象,而且带来安全上的危害。例如:有的读者违反严禁烟火的规定,携带打火机进入图书馆,在图书馆产生明火;有的读者违反电器使用规定,携带电器进入图书馆使用;有的读者不爱护环境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的读者违反图书馆关于禁止穿拖鞋、高跟鞋、响底鞋进入图书馆的规定,穿上拖鞋、高跟鞋、响底鞋进入图书馆,影响了图书馆的安静氛围,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成为影响图书馆文明与危害图书馆安全的不良因素。

(二)图书破损屡见不鲜

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处在不断地流通过程中,在不同的读者的借阅过程中,图书自然的变陈旧、自然磨损属于正常情况。但是有的读者不爱惜图书,在借阅的图书上乱涂乱画、做笔记;甚至故意破损图书,撕下自己想要的内容;或者折叠图书,损坏图书的封面、封底;乃至把图书破拆成几部分进行复印,然后再用胶水胶合在一起。众多的不文明的借阅行为和人为破损使得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寿命大为缩短,许多图书不得不提前报废,不仅导致图书的借阅质量大为下降,而且浪费了图书馆的书籍采购经费。

(三)安全现状堪忧

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和读者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诸多不文明、不安全的状况,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1.环境卫生状况欠佳

图书馆作为为一个为全校师生提供图书资源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全校师生进行学习的公共场所,讲究干净卫生和清静环境。只有一个干净整洁、安静明亮的环境才有利于读者安心学习,才有利于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试想一个垃圾随地、吐痰随意、苍蝇蚊虫乱飞的不良环境,读者是无论如何也不乐意接受的。但是有的读者不遵守图书馆管理规定,携带各种早点、包装食品、瓜果、饮料等食物入馆食用;有的读者随意乱扔纸屑、塑料袋、面纸、饮料瓶等垃圾;有的读者随意吐痰,不仅给图书馆产生许多垃圾,而且容易招引苍蝇、蚊虫、老鼠等害虫,传播各种病菌,成为破坏图书馆环境卫生和学习氛围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了大家的健康,同时也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工作量。

2.火灾隐患危胁大

一般的高校图书馆都拥有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在内的上百万册的纸质藏书,加上大量的书架、书桌、椅子、柜子等木质材件,以及教学光盘、电子期刊、网络系统等电子资源,防火责任重大。可以这么说,火灾是图书馆面临的最大危胁,图书馆安全工作最紧要的便是防火。但有的读者违反图书馆管理规定,在图书馆的走廊、过道、厕所等处抽烟,甚至乱扔烟头;有的读者携带接线板插座及充电池入馆充电,或者在冬季时携带暖手宝入馆使用,容易发生电路短路及暖手宝爆炸。这些情况都会带来火灾隐患,轻则引起小火小灾,重则造成大火灾,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3.水害隐患不容小视

图书馆的纸质藏书不仅怕火的灼烧,也怕水的浸泡,因此不仅需要防火,也需要防水。一旦遇到漏水,即使图书不被水浸泡而造成损坏,但是假如书库地面进水过多,导致书库的空气湿度大,也会影响纸质图书的寿命。水害的危胁主要来自图书馆厕所的水龙头、阀门漏水,管道破损以及楼层裂缝而造成的雨水渗漏。特别是冬季,由于自来水管道老化、保障措施不力等原因,自来水管道容易冻裂,进而产生水患危险。

4.防盗措施存在漏洞

各高校图书馆虽然会在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防盗门禁系统,在纸质图书里加放防盗磁条,在出口处设置保安人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范偷盗图书的保护作用,但是有的图书馆的馆舍和布局并不是非常严密,在图书馆的窗户、过道拐角、玻璃门框等边角地带仍有可乘之隙,给一些不良读者偷盗图书造成便利条件,导致偷盗图书案件偶有发生。

二、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对策探索

针对上述高校图书馆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漏,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建设“文明图书馆”、“安全图书馆”。

(一)严格规章制度,建立处罚措施

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单位,图书馆必须建立起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充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努力建设成一个照章管理、依章办事的良好制度环境和制度文化。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保证图书馆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也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建设好“安全图书馆”、“文明图书馆”。这些制度包括:《图书借阅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入馆须知》等等。要对读者破损图书,偷盗图书的行为,在图书馆抽烟,使用充电池、暖手宝等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明文禁止,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比较严重或者影响比较坏的情况,除了对责任人有相应的经济处罚之外,还应该将其违反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通报所在的系部和单位,由所在单位和系部进行批评教育。

(二)建立巡查机制,时刻确保安全

高校图书馆每天开放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读者的人流量和图书馆的借阅量都比较大,随时都有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安全巡查机制是必要的。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起一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安、保洁员、勤工俭学学生为主体的安保队伍,每天安排若干次小组人员对全馆进行安全排查,重点检查各楼层水、电情况,读者抽烟情况,防盗情况;每周召开一次安全总结会议,通报本周的安全检查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形成维护图书馆安全的巡查机制和处置机制,做到小情况、小问题随时解决,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三)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除了在图书馆入口处和各楼层显眼处张贴《安全告示》、《入馆须知》、《管理规定》等警示标志外,各高校应当充分抓住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安全主题教育、团学活动、主题班会等时机,大力宣传包括图书馆防火防盗等内容在内的大学安全知识教育。只有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位了,大学生才能树立安全意识,读者安全入馆、文明入馆的观念才会深入人心,才能成为大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当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便会有效地减少读者在图书馆抽烟、在图书馆随地吐痰、故意损坏图书、偷盗图书的情况,而且能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都注意进入图书馆的文明形象,人人都重视图书馆安全工作,人人都注意维护图书馆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配置技术设备,构建安全网络

技术设备是图书馆安全工作的重要的物质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使图书馆安全管理事半功倍。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电脑监控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系统及物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手段,在图书馆各楼层及过道、拐角、电梯等位置配置相关的监控防盗、防火报警、消防自动喷淋、灭火器等技术设备,从技术层面为图书馆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形成一道图书馆安防的铜墙铁壁,构建起图书馆安全防范的网络体系。

(五)推进文化建设,建设文明之风

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软实力之一,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对读者会产生有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读者维护图书馆良好环境的行为变成自觉行动,内化为读者自身的文明素质。

高校图书馆应该多和全校师生互动交流,可以开通图书馆微信、微博、邮箱,广开言路,了解读者的要求和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日常工作工作中读者认为不足的地方;通过举办读书文化节、“我的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好书推介”活动,用富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化活动让读者参与进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来,形成互相学习、互助互乐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优秀读者、优秀馆员助理、优秀义工等评奖活动,给予积极支持图书馆工作的同学精神和物质鼓励,并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来。图书馆文化建设往往可以为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的正面效益。

三、结语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未雨绸缪要强过亡羊补牢。图书馆安全工作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关系到全校安全工作的总体形势。如果图书馆安全工作没做好,全校的安全工作便无从谈起;图书馆安全工作做好了,全校的安全工作便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高校图书馆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新策略,图书馆安全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做强、做实,高校图书馆就一定能够成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的坚实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晓霞,仲晓凤.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图书馆学刊,2007(5).

[2]王利,郭.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应对办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3]施振宏.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5(3).

收稿日期:2014-10-08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道工程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TE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一公司承建的中国兵器集团华锦输油管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全线途径营口市、大石桥市、盘锦市,管线末点为盘锦华锦炼厂站,线路全长约为155公里。

油建一公司华锦输油管道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开始首先确定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的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目标。项目施工实现了全无的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目标。被评中国兵器集团“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精品工程,在中国兵器集团“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

下面将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一公司在中国兵器集团华锦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中,HSE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回顾。

1 机构健全职责明确

项目施工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级领导组织机构,分层次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HSE职责。从项目部到各施工机组分级设立了主管领导、安全总监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其中包括独立的HSE部门、健康、安全、环境领导小组、风险评价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参建的7个施工机组全部设置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全部取得了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培训合格证和辽宁省建设厅安全证。项目部根据设置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HSE管理职责、规章制度,确保职责到位。

2 “两书一表”一卡在项目的实施

2.1 结合油建一公司HSE管理体系要求以及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分别编制了本项目的“两书一表”一卡,在“两书一表”一卡编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副经理多次组织由安全、技术、设备、材料、施工队长、班组长、重要岗位施工人员对照项目施工作业流程、特殊地段、特殊地点以及所有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采取下发风险评价调查表的形式,由每位施工人员识别评价本岗位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然后项目进行汇总并由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再评价,确定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削减措施,编制项目风险管理指南发放到施工机组来指导施工人员控制施工中的风险。在长输管道施工中,起重机械设备容易引发的起重吊装伤害、管沟坍塌、焊接设备触电伤害是项目施工风险控制的重点。项目针对重要风险除了编制风险控制指南,还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参加项目施工的工种编制切合施工实际的HSE 作业指导卡,确保每人一卡,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

2.2 现场检查表是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检查依据,为了确保检查到位,针对特殊地段施工编制专项检查表。别小看一张检查表,检查表编写水平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关系极大。实用性强的检查表、员工认为管用,脱离实际,内容偏重形式,员工反感,则难以推行。所以,首先要把检查表编写好,项目部编制的现场检查表是根据每个施工地点、工序分别编制,确保检查表的实效性。

2.3 检查人员持表检查的方法也很关键,项目规定检查人员按照检查表规定的点和项,走到、看到、查到、记下来。绝不能只走不查,更不能弄虚作假。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不放心的地方,一定要亲自查到。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排除隐患,从而保证安全隐患整改有封闭,得到彻底消除。

3 培训形式多样化注重实效

3.1 按照HSE管理体系运行要求,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和经过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项目部规定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甲方中国兵器集团“十一五”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的入场培训和项目部组织的HSE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由于项目施工地貌复杂需穿越大辽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针对这些关键作业点,项目部组织技术、安全等人员多次勘查现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进行专项HSE培训,如:大辽河穿越防坍塌、防机械伤害、十七公里湿地的防淹溺安全技术方案等。

3.2 培训教材要有针对性、简单、实用,便于员工掌握。项目部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以及在施工活动中承担的安全责任的差异,分层次的进行各种专项培训。

3.3 华锦输油管道项目施工有大量外雇工,同我们的员工相比,他们的现场施工经验、自我防护能力等等相对要差,项目部把培训重心放到他们身上。外雇工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安全意识淡薄、漠视安全工作,针对这些情况,除了做好授课,还在每张卷纸的上面都写上这样一段话:各位工友,你们来到油建一公司工地参加施工,出门在外容易吗?为了什么?家里人最希望什么?最盼望什么?所以,不要认为我们的安全员管理太严,违章处罚太重,这些都是替大家着想。油建一公司从事的是石油建筑安装,是高危险行业,施工现场处处有危险,处处有不安全因素,你不注意安全,你不重视安全,只要有一次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您进入施工现场前,请接受安全教育,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施工。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感到是在关心他,防止他受到伤害,让他认识到参加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让他愉快的参加安全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

4 提高施工队长、班组长的安全意识

谁是最直接的安全管理者:中队长、班组长。他们才是真正的最直接的安全管理者。项目设置的专职安全员人数毕竟有限,长输管线施工战线长,光靠几名安全员的监督检查是不够的,从项目开工起,项目部就认识到安全管理必须提高施工中队长、班组长的安全意识。项目部规定项目中队长、班组长每天到现场做的第一件事是巡检现场安全情况,然后进行安全告知。所有施工班组,每天作业前进行班前HSE告知讲话,班组长必须明确告知施工人员当天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削减控制措施,接受告知人必须经过本人签字确认。

5 目标、指标责任化

项目部下达的健康、安全、环保目标是硬性的目标、指标。首先要把目标、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机组。各机组与项目部签订HSE责任状,中队与班组、员工层层签订HSE责任书,确保目标、指标责任化,确保人人身上有指标,从而确保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

6 分包方管理统一化,特色化

项目分包方的管理是一个难题,项目成立之初,项目部就重点研究分包方的安全管理问题。开工前分包方必须提供合格、有效的施工资质、人员证件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中国兵器集团十一五重点工程指挥部的进场安全教育和项目部组织的施工前安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针对分包方负责人我们还专门组织了培训,从而提高了分包方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分包方与项目部签订HSE协议,确保责任明确。

7 规范现场HSE管理

7.1 健康:项目施工时高标准、规范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确保了员工的人身安全。根据施工特点、季节等情况严格规范餐饮、住宿管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7.2 安全:每个施工机组的安全员每天全程进行现场监控,特殊地段施工项目生产经理、安全监督必到现场,特殊危险作业技术、安全人员必须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培训。现场所有的施工设备每天施工前必做一次安检,现场配备有效的应急和逃生器材,给了员工双重保护。

7.3 环境:环境保护是项目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确保不超出作业带,不破坏古建筑,每个机组现场全部配齐垃圾桶,确保废弃物分类回收。施工的机械设备加油口全部配备接油桶,防止油品跑、冒、滴、漏。

7.4 在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HSE领导。

华锦输油管道项目部做到在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HSE领导,员工违反了规定,项目领导以一种关爱的心态,耐心地给员工讲解,并帮助违章员工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使员工的精神得到极大的鼓舞,并严格要求自己及身边的同事,积极地参与安全管理。

结论: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一公司华锦输油管道项目部,在施工中建立自己具有特色的HSE 管理模式,实现项目施工本质安全,保护员工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安全的根基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企业,继续推进具有特色HSE管理方法,为我们的企业构建起一座坚实的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6篇

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各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保障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专项整治,着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监管力量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全区食品安全“无缝隙、全覆盖”监管。

二、年度工作目标

努力保持全区食品安全总体有序可控局面,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食品安全监测指标平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年内无一般以上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一个任务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继续深化治理整顿,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推行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强化监管部门之间、部门与镇办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基本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无缝隙、全覆盖”监管。

(二)强化两个责任

1.突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许可程序,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机构和人员行为的规范,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技术规范,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定期检查企业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索票、不合格产品召回等关系食品安全的制度落实情况。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制度。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全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2.强化政府监管责任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功能,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着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依据《关于调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梳理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死角,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问题。抓好各镇办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机构规范化建设,做到机构、经费、人员“三到位”。

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完善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制度,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切实加强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执法检查,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依法从重处罚。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防止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结合“打四黑、除四害”行动,切实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案情特别重大、有广泛社会影响和跨地区的复杂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

强化食品安全督察考核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办法,科学制订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标准。探索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三)提高三个能力

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重点提高食用农产品、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数据分析及风险评估能力。进一步强化执法抽检,组织各监管部门统筹安排抽检范围、品种、频次,不断提高隐患排查能力。统筹检验检测力量建设,开展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继续支持食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检验检测能力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协助做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管理工作,力争实现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促进资源共享。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制订《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编制《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操作手册》,依托区应急信息平台设立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分级建立区、镇(办)、部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应急管理队伍,抓好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报送渠道,细化完善信息报送时限、程序、责任等方面的要求。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

提高监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执法装备、检验检测条件,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执法监督抽检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强化监管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执法程序,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侦查办案水平。依托镇办、部门、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等专业执法和群众队伍,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填补基层监管空白。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开发建设信息平台,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全流程管理,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四)突出四个环节

强化种养殖环节监管。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年内瓜菜、果标准化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主要产区基本实现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监测和抽检力度,镇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数量达到100%。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确保年底前全覆盖、全到位;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管理,禁止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等国家禁用药品、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行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全区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加强生猪检疫和“瘦肉精”等化学品检测,加强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定点屠宰率城区达到100%,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农村市场猪肉定点屠宰率达97%以上。及时按规定处理各类疫病畜禽死体,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规范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严格实施食品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督促企业切实落实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和记录等制度,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防止食品中滥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强化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出厂食品质量安全。

抓好市场流通环节监管。继续完善“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管住批发、规范零售”的源头监管措施,创造性地落实“四项制度”和“三条线”自律标准。推行供货商分级管理,规范“一票通”使用,建立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六查六看”为重点内容,规范巡查流程,突出抓好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和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健全食品经营者信用档案,逐步落实分类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抽样检验制度。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创建工作,年内全区创建覆盖率达到90%。强化粮食收购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强酒类经营管理,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酒类流通随附单使用率、经营场所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明示率全部达到100%。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业发展指导,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大“万村千乡”放心农家店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放心食品产业化进程。

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把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准入关。认真做好餐饮摊贩和“小饭桌”的备案管理,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率达到100%。落实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实现肉品、油品等原料来源有保障、可追溯。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落实学校食堂季度检查制度。配合推进放心早餐工程,确保早餐食品安全。继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建立完善全区餐饮服务单位信用档案库。积极开展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模式调研,加快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项目建设步伐,逐步规范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行为。

(五)抓住五个重点

一是开展重点场所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对重点场所、行业领域和薄弱部位进行综合治理。针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场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深化重点品种食品综合治理

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水产品、蔬菜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重点加强专项执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业清理,整顿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履行自检义务,提高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加快重点品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三是突出重点内容专项整治

1.继续深化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2.开展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监控,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强化检打联动,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等行为,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制售源头,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生产、销售的“黑窝点”。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开展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工作。

3.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强化活禽、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严惩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加工、出售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等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加强对屠宰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牛、羊、禽类屠宰的管理规定。

4.开展调味品专项整治。严格实施调味品生产许可制度和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加强调味品标识标注管理。进一步完善调味品检测方法,实施重点调味品专项监测。依法查处调味品虚假标注问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醋、酱油、料酒等调味品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

5.开展餐具、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加强对餐具集中消毒单位消毒工艺流程、使用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等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餐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针对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依法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四是深化以农村食品安全为重点的综合整治

从原料生产、养殖、贩运、成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逐项强化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淘汰劣质企业、规范行业秩序、强化企业管理、严密监管制度等措施,力争大幅度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加强农村中小学食堂、校园周边就餐点的专项治理工作为重点,严格落实监督检查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校餐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防不安全食品流入校园。

五是抓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

围绕春节、“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重点在城乡大集、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域,集中开展食品市场监督检查,确保各节日期间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科学整合各部门监管力量,预想设置多种处置预案,为绿兰莎国际啤酒节、中国()汽车博览会、陶博会等展会,以及花灯艺术节等市、区重大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

(六)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每月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和处理监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部署下阶段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联合执法方案等。

二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区《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实施方案》,科学整合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定人定片,定时定量,定权定责,定奖定罚实施监管,实现“责权明晰、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有序监管。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服务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分析、通报工作,在区政务网中开设食品安全专栏,定期编发《食品安全简报》,及时通报各部门、各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及经验做法,促进全区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实。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的途径。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核查反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防止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

五是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按照国务院、省、市部署要求,设立食品安全专项举报奖金,抓紧细化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奖励举报范围和举报受理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线索受理、核查、移送和反馈程序。保证奖励资金专款专用,规范奖励额度审定、奖金管理和发放等工作程序,完善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确保举报线索及时核查、奖励资金及时兑现,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7篇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省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省水资源十分紧缺。我省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70%分布在陕南,70%集中在汛期。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为极端缺水地区。陕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受生态环境制约,开发利用水平很低。陕南地区水资源较为富集,但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二)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目前,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远高于东部发达省份和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全省水资源短缺矛盾。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我省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受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等因素制约,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因素。目前,全省年供水缺口达21亿立方米,有30多座县以上城市、650个乡镇不同程度缺水,还有1005万群众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据测算,到2010年全省缺水量将达到39亿立方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缓解我省水资源紧缺矛盾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我省水资源紧缺的基本省情,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四)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建立健全节水制度,创新节水机制,完善农业、工业、城市节水体系,强化社会公众节水意识,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五)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流域、区域和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制度创新,深化水价改革,健全和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关中、陕北两大区域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因地制宜地采取节水措施;坚持科技创新,加快节水技术改造,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坚持节水减污并举,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

(六)目标任务。到“十一五”末,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00万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回用率达到2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0%。到2020年,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0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

三、深化水价改革,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七)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严格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明确的水资源费征费范围和征费标准,依法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服务用户、足额征收、规范使用、督查到位的征收使用管理机制。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适度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扩大不同区域、不同水源、不同行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差距,促进节约用水。对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应不低于公共供水的价格水平。

(八)深化水价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和全国水价改革与节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建立以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城市供水2008年6月30日前要全面实现水价“三步走”改革目标。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单位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设区市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每吨不低于0.8元,县(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每吨不低于0.6元,逐步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的市场化。农业用水全面推行按量配水、按量收费的农田灌溉终端水价制度,积极开展实行丰枯季节水价试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科学确定再生水水价。

(九)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在加快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用水计量与统计、节水产品认证等制度的同时,积极开展水使用权分配、水使用权管理和水使用权转让试点,推进水市场的形成,促进水权在地区间、行业间和用水户间有偿流转,促进节约用水。抓好石头河水库“两部制”水价改革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十)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规划实施管理,统筹考虑开发、利用和保护,合理确定水资源可利用上限、开发次序和供给次序,保障城乡居民、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治污力度,逐步改善地表、地下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和建设活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加强水资源论证和节水方案、节水措施审核,推行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凡未经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审批立项或核准备案。禁止在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禁止在供水管网覆盖区新增地下取水工程,有计划地关闭现有水源井,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十一)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省水利厅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节约用水规划等,研究制订我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把国家分配我省的用水总量逐级分解落实到流域内各市、县、区,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行政首长负责制。修订完善行业、产品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根据定额指标,合理确定行业、部门和单位用水年度计划,确保用水总量控制在定额指标之内。供水单位和自备水源单位要切实落实节水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年度供、用水计划申请和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重点行业、高耗水重点企业用水情况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对超额用水的用户,除累进加价收取水费外,要给予批评、警告、吊销取水许可证等行政处理。

五、加强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建设,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十二)加强农业节水。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抓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全面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高效输水技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改进田间灌水方式,积极推广小畦灌溉、细流沟灌、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积极发展“南塘、北窖、关中井”等雨水积蓄工程,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搞好养殖废水处理及重复利用。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联村、联乡集中供水,逐步配套完善家用水表和节水器具。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

(十三)强化工业节水。以电力、纺织、造纸、钢铁、石油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和日取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企业为重点,加快利用先进工艺设备进行节水改造,逐步淘汰耗水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设备,鼓励污水回用及循环用水。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严格限制在缺水地区布设高耗水项目。关中、陕北新建电力、化工等项目,要推广使用风冷技术。加强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执行和推广节水技术标准,减少水的消耗。加大对造纸、果汁、冶金、化工、纺织、印染、皂素等重点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实施减排和水循环利用工程,减少江河污染。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及节水统计工作,全面加强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管理。

(十四)推进城市节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步伐,大中城市两年内全面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任务,确保管网漏损率大幅度降低。统筹规划建设各类管网设施,城市新建区管网做到雨污分流。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渭河流域、汉丹江流域和黄河沿岸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同步抓好中心城市和重点开发区域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重点河流市界水质监测断面,严格排污控制,确保水功能区达标。加强城市公共用水管理,对用水量较大的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科研院所、宾馆、饭店、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等实行严格的用水计划管理。加强节水器具和节水产品的推广普及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节水技术标准。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鼓励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实现节约用水。

(十五)加快节水科技进步。贯彻落实《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和《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等规定,以工业节水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水循环利用工艺等为重点,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开展节水技术研究和攻关,开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制订节水型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约用水。

六、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六)落实各级政府责任。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负责、水利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监测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项节水措施落实到位。省政府将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七)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两市已进入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行列,要按照试点方案做好各项工作,迎接国家检查验收。宝鸡、两市和杨凌示范区,耀州区、临渭区、蒲城县、宝塔区、略阳县等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县(区)要抓紧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制订标准,组织开展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家庭、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城市建设活动。各级党政机关要率先建设节水型机关,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十八)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节水关键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支持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节水示范工程以及农业节水计量工程建设。建立节水激励和补偿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九)加大水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督,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抓紧制定供水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防止成本和价格不合理上涨。水价调整后增加的收入,除弥补合理的成本开支外,要用于改善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质量、改进供水服务,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

(二十)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在水价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水价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实行必要的水费减免措施,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用水。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8篇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__年5月20日)

同志们:

农业发展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县里决定召开这次联席会议,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3月3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召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安排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刚才,我们听取了几个单位的工作报告,等下,××书记、××主任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__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简要回顾

(一)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县委、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的大事来抓,组委会各成员单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制作宣传版块40块,出动宣传车56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5000份,接受群众咨询1800人次。举办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3000多人。县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农产品质量行情,县蔬菜局还专门下乡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并发放《主要蔬菜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等资料20__份;县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利用墟场向群众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农产品产地环情调查认证。20__年,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8625亩,农田保护率为82.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7.26万亩,其中,无公害梨面积2.52万亩,无公害柑桔面积2.24万亩,无公害水稻面积1.5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1万亩,建立了茶峒镇、花垣镇、麻栗场镇三个5头生猪生产基地和兄弟河水库2100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三)建立检疫检测体系,实行农产品上市检疫检测。县蔬菜局建起了州内第一家县级蔬菜检测中心,同时还获得了省技监局授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具备了开辟绿色通道的资质,农业、卫生、工商、技监、畜牧局等单位,也想方设法挤出资金,完善设备,不断提高其检测水平。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凡进入我县市场的水果苗木和动物品都必须经过检疫检测,合格后才能准入,禁止劣质种子、禁用的农药化肥进入市场,禁止乱丢农药瓶袋,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禁止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垃圾肥,禁止高污染企业落户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禁止使用牲猪“瘦肉精”。对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蔬菜、肉类上市进行严格检疫检测,在县城实行生猪统一检测屠宰,在大型农贸市场还实行了无公害蔬菜专营区,分类经营,每天对上市蔬菜进行检测,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市,全年共检测20个蔬菜品类1267个样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下,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为零。四是认真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查处涉农事件。全年共查处各类涉农事件32起,其中仅农业和环保局就查处涉农污染事件11起,面积672.32亩,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万多元。农资打假共收缴不合格品种70个,982公斤,不合格化肥25吨。初步形成了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过程监控。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还相当薄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药物和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三大体系”建设依然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要增强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统一思想,提高对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

目前,我国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用3000多个,全省有70多个,全州有3个,我县还没有。我们应该看到本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对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 产品和绿色食品,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需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产品认证许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把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与宣传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加强管理监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活动措施到位,推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安全、段持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产品普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近几年来,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产品市场消费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农产品质量隐患,如生产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加工不合格等,对市场消费安全、对消费者利益带来不良影响。只有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强化认证许可,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与维护农民的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使生产和消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数量型农业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农业,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国内贸易为主转变为国际国内贸易双重推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实践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不到国际要求,不符合国际标准,就难以打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如果上不去、安全不过关,不但外向型农业无从谈起,而且国内市场也难以占领,现有的市场也将逐步失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必须围绕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树立没有质量安全就没有竞争力的观念,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我县农产品竞争力提高,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发展外向型农业。

(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去年,我县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人均纯收入增加194元,取得了新的突破。但要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产品只有优质安全,才能销得好,卖出好价钱。目前,一些大宗农产品相对过剩,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却相对不足,优质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的5-20,市场需求旺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活动,就是要以加快发展优质、安全、特色、名牌农产品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链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今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全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下,生猪“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环境检测评价面积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突破2万亩;新增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规模5万头,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规模达到8万头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2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6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突破2万亩。

(一)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桠柑、猕猴桃、茶叶、优质水果、蔬菜、生猪、山羊、稻米等,大力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优势产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重点培育一批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牌,创建一批高规格的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加快我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的认证创牌工作。要加快健全我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网点布局合理、监测有效的原则,完善检测机构,重点建设农产品速测网点和市场检测窗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搞好水稻、油料、蔬菜、瓜果、生猪、牛、羊等产地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跟踪监督管理;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搞好农产品认证创牌工作,树立我县“品牌”意识,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强化检测手段,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建立起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为基础的强制性检验检测体系,以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自律性速测站为依托的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

(三)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在全程监控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三个关键环节,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狠抓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整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搞好水稻、蔬菜、茶叶、水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推行以蔬菜、生猪为重点的市场准入制度。要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使我县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规范化交易,力争在年内,50以上的农产品在不同层次上分别符合“放心”、“无公害”、“有机”的标准,努力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消费。办好基地与市场质量对接的试点,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超市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识农产品专销区或专柜,对检测合格标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质量对接与互认。

(四)以法制建设为重点,在推进依法管理上有新突破。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劣、销售禁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违禁制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和县直部门要把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并明确专人抓,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依法管理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特别要加强动物检疫、农业环境污染、农业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组织新闻宣传部门搞好宣传报道,发现典型,及时宣传。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公开曝光,限期整改,把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一是例行监测制度。目前我县已对蔬菜生猪开展了以农药残留、“瘦肉精”为重点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对要将这项工作制度化,监测范围要扩大到所有大宗农产品,并对监测结时进行公告。二是市场准入制度。要严禁假冒劣质、禁用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和农产品生产领域,重点是把好农药、兽药的市场准入关,堵住高毒高残留农药、 “瘦肉精”的流通渠道,要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县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质量追溯制度。要按照产品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推行农产品标识流通,今后上市农产品都要标明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联系地址和电话、检测合格证明等,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四是责任追究制度。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基础上,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强化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五是企业自律机制。要帮且和督促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市场准入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保障体系,开展行业生产经营质量承诺和行业自我约束,使企业自觉按照技术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六是农民自为机制,要通过加强宣传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和消费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强化农民的质量安全责任,使广大农民自觉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

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农部门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开展,把这项工作不断纵深推进,各单位要按照县分配的任务指标,结合各自实际,明确任务,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分项落实。

(二)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县农业局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考核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地,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展情况要及时进行通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落实好整改措施。

(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要适当调整项目投资结构,充分发挥现有农业项目资金的作用,加大对基地建设、产地认定、检测检验、技术培训等基础建设的投入。

(四)要加强部门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上下都要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工作效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工商、食品监管、质监、商贸、新闻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履行好职责,并积极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有关工作,共同推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台阶。

(五)要大力宣传,扩大影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污染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要着力宣传那些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力宣传,弘扬正气,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奔有劲头。

(六)要加强监督,注重实效。要把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反两方面和典型都要在一定时间跟踪报道,跟踪监督,力求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力求收到好的实效。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西气东输二线 标准化项目部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53-02

一、工程概况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它与现已开工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工程建设分西段、东段、管道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9102公里,工程设计压力12MPa,采用X80钢,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总投资1422亿元。这一工程可将我国新疆地区生产以及从中亚地区进口的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用气市场。它的建设,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2009年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年底全线贯通。

笔者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在西二线西段承担了第三标段B段、第四标段A段、第七标段共364.2Km的线路施工任务。2008年2月15日,开工仪式在甘肃武威隆重举行,试验段顺利打火,X80高钢级管线百口考核首家一次性通过,焊接一次合格率100%。4月12日移师新疆。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目前西二线西段线路主体已经贯通。在实践中,我公司西二线(西段)项目部摸索出“看板管理”、“阳光管理”、“垂直思维”、“平面沟通”等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做法,可以作为以后项目组建、运作与管理的有益借鉴,我们称其为“标准化项目部”,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

二、主要做法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世界之最。西二线(西段)项目部针对大口径(Φ1219)、高钢级(X80)管线首次施工的严峻现实,勇担重任,闯出了以追求综合效益排优先、增实力、上台阶的自强之路;提出了以规范有效的程序和制度为基础,以快捷务实的项目管理流程为支撑,以科学合理的施工资源配置为保障,加强沟通与协调,持续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最佳综合效益,努力创建“四型”项目经理部的整体工作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点,强化了工作措施,使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步入了快车道。主要做法如下:

1.项目目标明确。西二线(西段)项目部根据公司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自己项目目标,即创建“四型”项目经理部。其核心为“四型”,即知识型、创新型、和谐型和效益型。西二线(西段)项目部对“四型”的确切含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知识型是建立持久的学习机制,不断总结施工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实现项目管理进步与个人成长的融合。创新型就是要继承发扬公司优良传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谐型所要达到的就是培育项目部和机组员工强烈的团队精神,致力于追求持续工作进步。效益型讲的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合理有效配置施工资源,实现最佳综合效益。

2.管理主题鲜明。西二线(西段)项目部确立了项目管理主题:阳光管理,平面沟通。“阳光管理,平面沟通”就在于通过分工协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公开透明的管理氛围。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平面沟通”的效果,项目部在组织构建上遵循了扁平化的原则,设立“四部一室”,即工程部、财务部、经营部、行政部和调度室,力求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仁者播其慧、信者效其忠”,项目的成长就是我们每位员工的成长,有缘相聚,共享成功的快乐,共享成长的快乐。

3.团队组艺完美。西二线(西段)项目部秉承“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原则和“以人为本、团队无价”的理念,项目部在人员的组合上进行了差异化布局,从机关各专业部室抽调了业务精、有奉献精神、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管理人员充实到项目团队中。项目部定员44人,其中项目领导8人,其他项目管理人员36人,比例合理、整体平均年龄较轻,处于一种流动的平衡中。西二线(西段)项目团队在组建上也很值得细细品味,其将组织的科学性和人员的艺术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折射出朝气蓬勃、孜孜求学、宽松融合的创新气质。在这种独特的项目管理氛围中,团队的无价精神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决策上,及时果断;思想上,层层重视;组织上,统一步调;工作上,严谨细致;作风上,雷厉风行;精神上,锲而不舍;方法上,重点突破。项目管理从启动到每一个环节,团队效应十分明显。

4.硬件设施完备。西二线(西段)项目部设在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约30公里的昌吉市,一来距施工现场较近,有利于靠前指挥;二来业主分部、EPC项目总部就设在昌吉,有利于工作沟通;三来社会依托较好,便于工程物资采购。施工机组的营地分别设在沿线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及距离市区较近的地方安营扎寨。营地一般以当地县、镇的宾馆为首选。西二线项目部租用当地宾馆作为指挥中心,院内有停车场、景观水、绿草坪、林荫道、运动场、亭台楼榭及假山流水等一应俱全,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宾馆三、四楼为项目住宿区,五楼为项目办公区,还有标准化的中型会议室。完备的固有设施为项目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致发挥的“平台”。上墙图表、背景图案、桌牌设计等注重内涵又不失时代气息。无论在视觉还是感官上,规范程度之高、标准化流程之全、舒适化环境之美、人性化管理之细,在公司项目建设史上都堪称佳作。

5.技术创新突出。项目部坚持技术创新,在管道施工上大胆采用RMD焊接技术。RMD技术的根焊融合性能好、大小间隙均可实现填充,焊道成形更加美观,而且采用RMD焊接在根焊过程中产生的接头很少,降低了焊接缺陷出现的机率,提高了焊接质量;另外,RMD管道焊接技术比传统根焊技术节省一半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2008年6月初,在公司的推动下组建双联管机组,双联管机组此时开始组焊,经过磨合后焊接效率已经开始显现。项目部注重总结施工经验,在甘肃武威段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出“12个1施工法”,受到了业主、EPC项目部、监理的一致赞扬,业主决定在全线推广该施工方法。“12个1施工法”是一套保证管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施工方法,追求施工环节、工艺与施工环境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管理制度完善。项目部紧密围绕目标体系和管理主题,组织各专业管理人员,从208年2月份开始酝酿,4月初开始讨论,在遵循公司有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西气东输二线实际情况,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完成了涵盖质量、安全、物资、财务、技术管理等14个方面、18项规定的制度编写工作。5月中旬,项目部将各项管理规定汇编成册并下发执行,规范了各项管理行为。

7.规范管理流程。西二线项目部从2月份开始设计编制项目管理流程,作为管理规定的有效补充,并与管理规定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管理控制体系。5月中旬,项目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44项业务管理流程,保证了项目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应该说,在公司项目中,西二线项目部是首家设计编写了比较具体的项目管理流程。

8.严格成本控制。西二线项目部将油料管理作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一个突破点,专门制订了油料管理办法,还设置了一个送油员岗位,由项目部直接控制。编制油料管理程序,建立用油数据库,对机组使用的工器具进行了严格控制。项目部创新采取抵押金办法加强对工器具的管理,要求机组提料保管员为机组领(借)用者建立单独的工器具登记卡片,并按工器具原值的30%向领用者(暨保管者)收取押金(50元以下的工器具全额收取押金)。机组收取的押金交由项目部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机组员工不正确使用工器具造成损坏或因个人原因致使工器具丢失,项目部将按工器具现有价值的20%扣罚当事人;对保管工具好、使用时间长,超过规定使用期限的,项目部将给予使用工器具的机组个人一定金额的奖励。

9.追求顺序施工。西二线项目部从开工之初就从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上入手,追求顺序、平衡施工,达到整体推进之目的。项目部在减少留头、实现顺序施工上所做的努力除了明确机组人员、设备配置标准外,还采取了严格留头程序及一些经济手段。项目部规定焊接机组如果要留头,必须提前3天上报项目部批准,以此严格留头的批准程序。留头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这可能在公司项目部中不多见。项目部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审批措施,就是为了减轻以后的施工困难,提高综合施工效率。

10.全面QHSE管理。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在处理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关系时,强调“工期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管理追求科学”的原则。一是建立健全质量和HSE的组织管理体系,借鉴公司在泰国项目部的先进施工管理经验,单独设立安全总监和质量总监,成立项目质量HSE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亲自担任组长。二是项目部在各机组设立了专职的质量员、HSE管理人员和一名兼职的安全巡视员,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网络。三是项目部根据业主、监理和EPC项目部的要求,结合西气东输二线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相应的质量HSE管理目标,并将质量指标细化分解到机组和个人;在安全指标的落实上,项目经理与各机组长签订了安全环保责任书,机组长也与机组的职工个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相互的安全环保责任,形成了压力逐级传递、安全联防互保的机制。四是严格按照质量HSE标准规范作业,重视细节管理。在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加强工序施工的基础上,我们强调重视细节问题;在施焊过程中,钢管下方的地面上摆放了用于放置手持电动工具的托盘,保护使用工具。五是创建和谐施工环境,建设绿色管道。管段穿过农田地,采用“生熟土剥离”的方法保护耕植土;每天施工将作业区域单独隔离,施工人员和设备在28米宽作业带范围内活动;对施工所产生的工业垃圾集中及时回收,统一处理。

三、几点启示

西二线项目部在创建标准化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主要启示如下:

1.要有一种不甘落后、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管道行业不再是一个新兴产业,也不是一个高精尖领域,经过多年的管道建设以及管道重组,管道一、二、三、四公司同台竞技,趋于同化,并无绝对优势可言。而其他油建单位异军突起、成长较快,已经具备单兵作战、长驱直入的能力。面对来势迅猛的新一轮管道建设的高潮,我们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是要主动出击。在西二线新疆段作业带地没征下来的情况下,西二线项目部借船出海、借地施工,突破瓶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节节攀高,形成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士气,激发出战胜任何对手的智慧和勇气;在施工中寻找差距、自我加压、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各机组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2.项目部选址要体现视觉效果和文化层次的有机融合。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没有一个完备的硬件设施作载体,是无法展示一个项目的管理艺术和文化层次的,也无法提升项目乃至公司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安居”才能“乐业”、“稳定”才能“发展”。西二线项目部的硬实力代表一种时代主流导向:项目部作为工程建设的指挥中心,硬件的视觉效果和软件的文化感受要和谐统一、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规范化的项目部,要以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作为理论指导。西二线项目部的实践再次说明中国那句古老的格言:“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西二线项目部遵循公司管理理念和原则,秉承公司“管理制胜”的优良传统,借鉴发达国家项目管理先进的国际元素,在不断总结施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编写了涵盖技术、HSE、质量、经营、财务等业务范围内的40多项业务流程和18项项目管理规定,作为理论支撑,有的放矢、指导实际,使项目运作逐步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良性轨道,与世界接轨,向现代化、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的项目迈进。同时,建立健全基础工作标准、执行检查标准、评先选优标准等考核体系,严格按照“着着落实、项项争优”的工作要求,强化执行、进位升级。

4.转变传统管理观念,运用TPM思想全面指挥施工生产。管道施工的突出特点是“线性”比较强,最终交付使用的是一个“闭环”输送系统。西二线项目部“顺序化施工、全面化管理”(TPM)的做法启示我们,管道施工追求生产系统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从项目经理到一线作业者、从生产部门到经营等所有职能部门、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手段,构筑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严格控制非客观性“留头”、放“卫星”等激进做法,最终达到“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有效激活施工生产链,安全、质量、进度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5.有足够的人才作为项目管理、运作与实施的强力支撑。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一流的产品是由一流的人才作出来的。”西二线项目流畅、通达的运转,与其人才济济是绝对分不开的。该项目部目前可谓人强马壮、兵精将广、实力雄厚、堪称一流。项目部管理者总共32人,其中项目领导8名,其余24名业务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来自机关。正是这些专业部门的业务“尖子”充实到了西二线项目团队中来,从而形成了“精英组合”、“强强联合”的恢宏局面。他们的集结一并把机关先进的管理成果移植到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去,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器”、催生了强劲的“生产力”,引发了能量瞬间“裂变效应”。从生产到经营、从安全到质量、从技术到宣传、从思想政治建设到项目文化阵地,都有至少2~3人专业管理、协同作战,最终实现了西二线项目部“五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新格局。

6.要有一个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班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工程之初,西二线项目部就提出了建设“四型”项目部的目标。2008年4月25日,公司给西二线项目部确定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位,那就是:要把西二线项目部建设成为公司标准化的项目部。这无疑又给西二线项目部打入了一针兴奋剂,激发了全体将士的豪情与干劲,成为西二线项目高速推进的引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项目班子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西二线项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领导班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就会有成效,事业就会有发展。

垃圾分类安全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 国家战略 安全观 网络空间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2)02-0017-0022

国家安全观是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的威胁和维护国家安全手段等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国家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领土、社会制度、社会准则、生活方式以及国家权力和利益不受威胁的状态。传统国家安全观着眼于军事和政治领域,独立、领土完整和政治稳定是其核心目标。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安全成为包含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的一个“综合性”安全体,并呈现出高度系统化和高速传导性的“链式”安全结构。其中,网络信息安全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是该“综合性”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链式”安全结构的基础性保障,更是网络时代下其他诸多国家安全利益的交汇和纽带。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已然上升到国家核心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综合性安全战略的制高点和新载体。例如美国等国已经将其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战略目标陆续融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

因此,为适应全球安全格局的变迁和我国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亟待总结和提炼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以此来诠释和指导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规划和实践。本文从形势背景、现实价值、思想源流和理论体系等几方面,对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进行相关探讨。

一、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的客观形势

理论建构是为了客观描述现实并科学指导实践。当前,全球和我国国家安全的发展格局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基本外部环境,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需要诠释的形势背景。综合来看,我国国家安全发展格局出现形态复杂、边界拓展、重心转移等趋势,具体表现为:

1、非传统安全威胁改变国家安全形态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军事、政治和外交的直接冲突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日俱增且影响广泛,并以跨国性、突发性、复杂性、隐匿性等特点,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保障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围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博弈并存,使得国家安全形态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在复杂竞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防范和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必须回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

2、网络空间的兴起重塑国家安全边界

人类社会疆域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当前,全球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和软件、计算机/手机等信息终端、全球网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共同筑就了一个不断扩展、高度多元的网络空间。这一网络空间承载着各国巨大的现实利益和未来发展潜能,并超越传统国家管理范畴,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对国家安全带来新的威胁和挑战。因此,保障和拓展符合本国利益的“国家网络疆域”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必须回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

3、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决定国家安全前途

全球信息革命浪潮对现实社会的解构和重构效应显然比任何时代都更为迅猛而强大,也更加自发而无序,由此带来的是国家安全重心从抵御外敌威胁转向消除内部隐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国公共危机和社会风险的高发期,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澎湃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同时又将其对现实社会的破坏效应纳入到安全范畴,最终推动全社会的良性变革,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必须回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

二、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的现实价值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不仅是理论探索的需要,也是顺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指导网络社会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回应国内外各种关切和质疑,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推动国家综合安全理论体系的完备和深化

尽管我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需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凝聚共识和扩展共识,以应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一系列国家安全挑战。为此,在2011年9月26日发表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绘就了我国国家综合安全战略理论的框架。而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理论体系趋向完备和深化。

2、指导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相较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国家信息安全宏观管理中已经形成的从战略到政策再到法规的“金字塔”型缜密结构,我国信息安全宏观管理体系在系统性、前瞻性、权威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国家层面的网络信息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仍不明晰。因此,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提炼国内外信息安全宏观管理的思想、经验和方法,通过理论创新引导管理创新,指导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政策和法规的规划和实施,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格局。

3、提供跟踪全球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框架

全球网络信息空间是各国通向信息社会的共同载体,当前各国均力求扩大本国网络空间安全边际来保障国家安全,由此产生的全球安全合作与博弈并存。例如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构建一个繁荣、安全和开放的网络世界》,即被解读为既是“合作的邀请”又是“对抗的宣言”。因此,通过理论构建可以历史、抽象地分析各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意图、影响,研判全球信息安全的总体发展趋势,探索有效的安全合作机制,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建立适应国内外环境的网络安全治理话语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互联网治理的话语权,从标榜互联网“开放、共享、无国界”到借“网络自由”等抨击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治理。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但仍然未能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形成符合本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治理需要的话语体系,导致在管理实践中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因此,通过理论构建,可以明确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的基本方略,塑造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网络治理话语体系,最终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的思想源流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不仅是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更是一个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体系。因此,从国内外各相关学科汲取思想源流,支撑并融入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体系,是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的重要基础。本文简要介绍可供资鉴的国内外相关思想源流,为后续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1、军事领域的“信息战”理论

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掀起了世界性的信息战理论研究热潮。在该领域,美国和中国均走在了世界各国研究的前列。如今,信息战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日趋成熟,成为现代战争和高烈度对抗的主要模式,因此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体系的重要来源。

2、政治法律领域的“信息”理论

信息是在国家概念上演化而来的,是信息时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从政治视角看,信息是国家具有允许或禁止信息在其领域内流通的最高权威,包括通过国内和国际信息传播来发展和巩固本民族文化的权力,以及在国内、国际信息传播中树立维护本国形象的权力,还包括平等共享网络空间信息和传播资源的权利;从法律视角看,信息是指国家在信息网络空间拥有的自和独立权。它具体包括:国家对跨境数据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控制权;一国对本国信息输出和输入的管理权,以及在信息网络领域发生争端,一国所具有的司法管辖权;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信息资源共享权。当前,国家信息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理论更加丰富成熟,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石。

3、国际关系领域的“公共外交”理论

“公共外交”的概念于1965年首次提出并得到运用,目标是影响公众态度,以帮助外交政策的形成与推行,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公共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是“公共外交”试图通过现代信息通讯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公众,而传统外交则主要通过国家领导人及相应机构影响外国政府。长期以来,美国是“公共外交”理论的最佳实践者,通过“公共外交”美国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宣传输出。如今,网络信息空间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最佳实践场地。因此,无论是出于应对威胁或是构建我国“软实力”的需要,“公共外交”思想和方法都应该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予以应用和体现,并成为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支撑。

4、新闻传播领域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理论

“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是指在全球传播进程中或世界文化关系中,一系列试图改变信息不平衡或文化帝国主义状态的改革理论。这种改革试图反抗由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及其全球媒介集团支配的全球传播秩序,旨在建立一种更加民主的、公平的、均衡的并能与其它国家传播系统相互交流文化与信息的全球传播体系。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研讨,提出了一套旨在打破世界信息传播不平等格局的改革方案,试图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质手段和信息产品,从而保护与促进其自身文化传统、文化产业与文化认同,扭转信息与娱乐传播中的不平等状态,缩小信息富裕国家与信息匮乏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实践成效并不明显。尽管如此,“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和“数字鸿沟”的相关理论成果仍具现实意义,是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5、战略管理领域的“博弈论”理论

博弈论最初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行为的理论与方法。当前,博弈论在战略规划和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对抗各方是否存在最合理的行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方案,并研究其优化策略。当前,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斗争无一不具有显著的博弈属性,如国家间的信息对抗、密码的加密与破译、病毒的制毒与杀毒、网络思想文化的保护与渗透等等。因此,从博弈论的视角认识和分析各类信息安全问题,并通过博弈论方法寻求信息安全最佳解决方案,是优化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思路。如今,博弈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借鉴博弈论的指导原则和原理方法研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是科学、有效的途径。

6、公共管理领域的“公共治理”理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以“治理”为代表的新理论范式提出了多元、自组织、合作、去意识形态式的公共治理模式,即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性质,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该模式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简称“公共治理”理论。需要指出的是,“公共治理”理论在许多方面与网络空间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因此西方国家也较早的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了互联网管理领域。尽管“公共治理”理论本身存在固有缺陷和不适应我国国情的方面,但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仍可以提供重要借鉴,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重要的理论支撑。

四、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体系

通过客观形势分析、现实价值评估和思想源流梳理,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理论体系具备了构建条件。它由战略的内涵和目标、战略的基本要素、战略的内在机理和战略的理想模式等有机组成。

1、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内涵和目标

信息安全的本质内涵是维护信息系统或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类威胁、干扰和破坏,保障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属性。但是,当信息安全上升到战略层面,信息安全战略与综合性国家安全战略则高度融合,集中反映在:网络信息空间成为国家安全威胁的主要载体;谋取信息优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维护或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内涵是指:国家为保障综合性国家安全,消除基于信息网络空间的各类国家安全威胁(包括国家间信息战、意识形态渗透、低俗文化传播、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黑客攻击、关键生产领域信息系统运行风险、社会危机酝酿和传播、网络隐私和知识产权问题、网络病毒和垃圾邮件泛滥等等),运用各种国家资源和技术手段而进行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内涵,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类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确保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促进国家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的能力和素养,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公众权益的实现。

2、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

作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应由国家信息安全观、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目标、国家信息安全利益与威胁判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资源及其运用、国家信息安全政策与安全机制等五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安全观是国家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哲学,是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信息安全战略目标即维护和谋求国家信息安全利益的指标性任务,反映不同阶段国家信息安全总体发展愿景;信息安全利益与威胁判定是指根据国家利益需求和国家战略目标判定信息安全威胁的来源、范围、性质和等级;信息安全战略资源既包含狭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也包含广义的自

然资源、人才资源、经济资源、军事资源等;而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完成国家安全目标的重要保障。

3、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内在机理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并科学平衡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矛盾统一关系。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普及不断催生新的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有赖于国家信息优势的积累。因此,信息化与信息安全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二元目标需要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管理和技术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同步发展关系。国家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安全技术得以实现,支持信息安全先进技术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是战略的重要任务。但与此同时,通过法规、政策、教育、制度等完善安全管理,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更不能忽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是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过度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必将导致战略的失效。

第三、成本与收益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综合平衡关系。信息安全的实现有赖于保障成本的持续投入,而与之对应的是信息安全收益通常无法客观测度,过度的安全保障必然导致成本畸高和效率低下。因此,寻求成本、收益、效率的综合平衡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确定重点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风险收益评估体系和安全等级标准等。

第四、国家安全与全球安全在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动态交互关系。信息安全问题是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威胁与挑战,通过国际合作防范和应对信息安全威胁是理想途径。但是,由于各国在国家利益、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不一致,各国信息安全战略始终难以协调甚至存在对抗。就我国而言,一方面要立足国家利益和基本国情制定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另一方面要立足全球层面,推动本国信息安全法律、政策与国际的接轨,推进平等互利的“国际信息安全新秩序”的形成。

4、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理想模式

面对全球网络信息空间安全威胁与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美国的“扩张型”战略模式、日本的“保障型”战略模式、欧盟国家的“集聚型”战略模式以及俄罗斯的“综合型”战略模式。总体而言,全球信息安全战略的竞合关系日趋模糊且具有高度动态性,对我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规划与实施提出新的挑战。

上一篇:学校灾害安全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产主管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