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情况范文

时间:2023-12-19 17:12:33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1

一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回升

美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目前,各方面对美国经济下一步走势普遍较为乐观。这种乐观情绪是有一定根据的。从需求方面看,消费继续充当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支出今年前两个月继续明显扩张;投资从去年二季度起扭转下降局面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成为经济增长加速的重要因素。从供给方面看,在服务业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工业生产止跌回升,2003年全年增长0.2%,扭转了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下滑的情况,这是经济复苏基础渐趋稳固的标志。从目前情况分析,2004年工业继续表现良好,天然气、电力和矿业生产的继续稳步增长,延续了工业生产的增长势头。美国今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布什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维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以为其竞选获取有利的筹码。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没有得到控制,同时,今年前3个月物价水平连续上升,增幅分别为0.5%、0.3%和0.5%,这引发了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

欧洲经济有望好转。从一些主要预期指标的情况看,欧元区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出现回升或好转迹象。反映制造业信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今年初以来均高于50的基点,其中,关于订单和产出的评价均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采购经理人信心指标的大多数构成指标也分别为2000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的信心明显增强。近期,波兰等中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原成员国将面临一定的资本外流和工资下降压力,整体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但由于新成员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也会给欧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俄罗斯经济将继续较快增长。政权比较稳定,经济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原油价格继续处于相对高位,这些都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日本经济进一步复苏。从当前情况看,日本经济回升的动力仍主要来自出口和工业生产。日本出口在今年一季度达到14.5兆日元(约合132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增长了12%。由于日本企业效益得到改善,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好转,破产企业连续减少,这对设备投资的增长是有利的。目前,消费尚未摆脱颓势,物价跌幅虽有所回落,但通货紧缩状况仍未完全消除。但总的来看,全年日本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也将在出口的带动下保持较快的增长。

应该说,目前世界经济的继续回升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等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风险已基本缓和,压抑许久的投资者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明显回升,投资和消费活动重新趋于活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断增强。其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条件大都处于多年来十分宽松的时期,都将继续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支撑。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过度依赖美国经济增长,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日本和欧元区经济仍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障碍;主要经济体在连续降息和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后,政策调控余地较小;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处于多年来的高位,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成本。但总体上看,全年世界经济运行前景是乐观的。根据世界银行最新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3.7%,明显高于2003年的2.6%,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分别增长4.6%、1.7%和3.1%。

二、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缓慢恢复

1.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复苏。当前世界贸易总量温和扩张,2003年增长了4.7%。但从结构上看,出现了更趋不均衡的势头,主要表现在美国贸易逆差继续扩大。2003年美国逆差接近5000亿美元,创下新的纪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强烈抬头,相继出台了大量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限制措施。这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了普遍的不安和对立情绪。最近,欧盟已开始了历史上首次针对美国的贸易制裁,相关惩罚措施主要是对美国商品征收5%的额外关税。如果这种限制措施进一步升级为大范围的贸易战,将对2004年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国际贸易领域另一件重要事件是坎昆会议的不欢而散。在此次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以农产品贸易为核心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对立,导致了旨在推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磋商破裂,给全球贸易发展蒙上了阴影。不过,从世界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对贸易的扩大是有利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将带动整个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据联合国预测,2004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5%,高于上年的4.5%的增幅。

2.国际投资情况将逐步好转。2000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慢、股市价格缩水、公司利润下降等,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减少,到2002年跌至6510亿美元,比历史最高水平几乎减少了50%。进入2003年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减少的势头有所缓解,虽然全年跨国直接投资水平仍处于低位,但资本流动在亚太等局部地区重新趋于活跃。从200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向看,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美国大幅度增加,流出略有减少,欧元区和日本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流出均大幅减少。由于国际投资流向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关度较高,估计2004年流入美国的资本仍将增加,日本、欧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将有所增强。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1)外汇市场。近两年,外汇市场发生了重大的结构调整。美元强势货币地位大为削弱;欧元稳步升值,受到汇市投资者的普遍关注;日元对美元呈现稳步攀升趋势,在日本央行的再三干预下仍顽强挺升,成为汇市次强货币。这种结构调整过程在2003年发展得如火如茶并延续到2004年初。但从2004年情况分析,美元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经过较长时间的下跌,美元当前汇价已比较充分地释放了下跌的风险。而且,随着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的基础不断稳固,美元汇价已初步止跌,下一步回稳的可能性较大;而欧元和日元得益于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的下跌,国际汇市整体上可能将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2)股票市场。全球股市在2003年完成了由弱到强的转变,全球股市的涨幅是近年来较大的一年。道·琼斯指数上涨约20%,纳斯达克指数上涨约40%,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上涨10%,法兰克福dax指数上涨约30%,日经指数上涨近20%,香港恒生指数上涨约30%。这样大的涨幅同时也意味着,在经济正常增长的情况下,2004年很难再重现相同的涨幅。但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2004年的国际股市还是谨慎乐观的。

三、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多个方面。当前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1.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增长,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香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均增长很快,增幅分别达到34.5%、41.7%、23.4%、29%和31.9%。由于强势美元地位改变后,2004年美元可能在一个相对低价区域波动,因此我国的贸易条件仍将相对有利。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贸易的扩大带来较为严重的障碍,我国外贸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外对我发起11例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调查,涉案金额3.3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国家在特别保障条例下专门针对我国商品设立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将增加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难度,这种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当前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跨国购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我国在此方面已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于吸引国际购并资本将有促进作用。境外股本融资的形势也相对乐观。全球股市在止跌转升后,融资气氛已明显好转。这对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和发行股票融资比较有利。2003年,“中国人寿”在美国和香港股市同时上市,募集资金达到35亿美元。2004年国内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均有意抓住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赴境外融资。另外,美元贬值使欧元区和日本的投资商在我国境内采购投资品和雇佣员工的价格降低,这些也将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然而,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将吸引国际主流资本的流入,我国利用外资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2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内涵、原因及影响

1.内涵:一般而言,所谓“极”即力量中心,是一个综合国力的概念,它包括:(1)经济上在世界中占有一定比重,且具有较重大影响。(2)政治和外交上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和号召力。(3)军事上有较强实力(包括核力量)并在关键时候能使用。(4)有较大的国土面积,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定数量的人口和较强的科技力量。(5)有较为独特的文化感召力,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

2.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3.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关系趋于缓和。(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标志

1.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冷战后,世界经济有三个重要变化,且它们都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动有关系。

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的瞩目;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近期面临欧债危机的困扰);三是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趋势,经济得到强劲发展。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看,这三种变化所起的作用是矛盾的:前两种变化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它们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后一种变化则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但这三种变化自从1999年以来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和逆转性的变化。

从发达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情况来看,目前以及今后几年,美国的经济力量非欧、日所能比,但美、欧、日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将缩小,欧洲经济一体化进展给欧洲带来的整合力将逐渐发挥出来(虽然现在碰到些困难)。这些决定了美、欧、日之间经济力量的不平衡性并不像它们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势头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的―个重要特点:多极化的发展并不仅仅限于在发达国家之间。甚至并不仅仅限于大国之间。冷战后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在一个长时期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这使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能够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虽有新的表现,但它未能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二次大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和地区战争以及伴之而来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定,主要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以发展中国家为战场的,这是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未能得到应有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虽然仍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总体局势趋于缓和。这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总量的规模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对中国发展的评价或者过于夸张,或者失之贬抑,都不符合实际情况。除中国外,东亚经济目前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时期。东欧和拉美则处于经济振兴前的准备阶段。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总体在发展(近几年持续低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在发展。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即使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也难以维持一枝独秀的局面。21世纪世界经济是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将同时发展,无论亚洲、欧洲还是美洲,发展都还不平衡,但都不可能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21世纪既不是亚洲的世纪,也不是美国的世纪,而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共处、合作与竞争的多极化世纪。

2.反对单极世界的呼声日趋高涨

除了客观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层面的原因外,世界多极化涉及的另一方面原因则和世界各国政府、人民和社会团体为反对单极世界和霸权主义以及强权政治进行的斗争,同它们为争取多极世界所进行的努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利用世界力量失衡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科索沃战争以来,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表现得更为露骨,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警觉。一个由美国独霸的世界,不可能是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是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违背的,从而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例如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后表示,决不能允许美国人独断专行,必须要建立一个多极化世界。德国前总理科尔则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表示,世界将继续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他认为,亚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说明了这―点,并且,―个国家发号施令,另一些国家服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往往既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也有对抗美国霸权主义扩张的意图。比如中美洲经济合作委员会、里约集团、南方共同市场都把美国排除在外。南方共同市场更有针对美国的因素。1999年8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领导人提出:中亚五国合作已成为地区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我们必须共同致力于多极化。世界各国致力于建设―个多极世界的努力,对于美国实现单极世界的图谋无疑起了阻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世界将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在相当程度上将取决于上述两种战略、两种图谋的斗争与较量。

三、未来世界格局是不可抗拒的多极化

多极化趋势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未来世界格局不可抗拒的多极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1.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和平与发展仍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不发生世界战争和世界形势趋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集中力量于本国的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今后本国经济的起飞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均收人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的新兴工业经济国家和地区将步入发达国家行列;那时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被称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的世纪。

2.美国构筑的单极世界并未超越多极化的主导趋势

美国因缺乏公认的合法性而成不了世界警察,因缺乏偿债能力而成不了世界银行家,因自身不清白而成不了全球道德家。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以美国为例,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美国与西方大国及其他重要力量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继续缩小。军事上,美国面临严峻挑战,难以唯我独尊。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及其他先进武器足以构成对美国的致命威胁。而且,美国即使控制北约,也不可能高居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之上。如在欧洲事务上,美国长期进行多方干预,但迄今尚不能排斥欧盟和其他泛欧性组织,欧盟同美国经济上的激烈竞争长期存在,政治上也显示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在全球事务上,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尽管美国在一意孤行地谋求建立以其为霸主的单极世界,但事实是世界格局的单极化不能超越多极化的主导趋势。

3.大国关系调整,促进多极化发展趋势

中国、俄国与美国等大国关系进入相对稳定和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俄美元首间的会晤和互访,确立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翻开了俄美关系的新一页。俄罗斯同北约的关系也得到提升,正式将19+1机制提升为20机制,这就意味着双方进入了新型合作关系的新阶段。中美之间也定期进行元首互访,双方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加强了磋商与合作,对维护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两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也进行了实质性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美国第一次将东突定为恐怖组织,并采取措施切断其在美国的财源,推动中美建设关系向前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成熟、稳定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与欧盟、日本的关系也取得显著进展。

欧美关系逆向演变,裂痕也时有显现。2002年欧美矛盾全面爆发和激化,欧盟反对美国退出反导条例,并认为这将严重冲击世界安全体系,打乱世界战略力量平衡,从根本上损害欧洲的安全利益。欧盟还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独立防务能力,加速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为最终实现欧洲安全创造条件。在世界政治格局问题上,欧盟主张世界走向多极化并认为这是实现世界力量结构平衡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反对美国推行单极独霸战略。在对待一些第三世界问题上,欧盟不认同美国对其所谓的无赖国家、邪恶轴心进行制裁、封锁、打击以至动武的霸道做法,甚至反美国之道而行之,同其中的大多数国家发展关系、开展合作。这些表明,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抵制与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主要力量之一。总之,大国关系的进展从根本上说是反映和适应了大国利益交汇增多和相互依存加深的客观现实与需要,其结果之一必将是促进多极化发展趋势。

4.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将加速政治多极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金融体系的出现,使得各国的经济都紧紧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推动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某些后进国家能奋起直追,逐步赶上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世界经济的这种多极化局面,必将对政治格局产生直接影响。未来的多极化趋势是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3

三、美国金融风暴不可避免,并将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以20__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已经破了。20__年9月,美国道指、纳指双双爆跌,自那时以后直到今天,股市虽有反弹,但都未超过那次暴跌前的点位,显示出美国资产泡沫的膨胀也已到达顶峰,已处在高危期,随时有可能破灭。主张美国经济“V”型曲线和“U”型曲线的人,都是基于美国经济当前的问题仍属于传统生产过剩危机的认识,而没有与整个金融制度危机联系起来看,但美国的当权者却早已看清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可怕前景,因此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维持资产泡沫不破,主要作法就是在资产泡沫濒于破灭的时候,拼命向市场注入货币。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预计到外资和个人资金会从股市大量退出,因此在重开股市前的两周内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分两次共注入了12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按美国目前1:9的货币乘数,相当于提供了1万亿美元的信用资金供给,比中国一年的GDP都要大!二是美国证券委宣布取消了对上市公司只能持有本公司10%股票的严格限制,鼓励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象微软等一些大上市公司,在本公司股票遭抛售的同时大量接手本公司股票,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比例很快就升到40%以上,由此维持道指在短期深跌后重上万点。美国人?钌疃茫拦木梅比倮醋杂诿涝那渴疲涝那渴圃蚶醋杂诿涝什募壑担坏┟拦墒斜览#涝什涞靡晃牟恢档氖焙颍涝那渴凭突嵋怀帘劳呓猓挥辛嗣涝氖澜绨匀ǎ拦镁突崃⒓聪萑胍黄炻液脱现叵籼酢2荒严胂螅桓鼋隹糠⑿谢醣叶止?0%消费品供给的国家,当其他国家视同本国货币为废纸的时候,与今天的阿根庭有何区别?

但是,是泡沫怎能不破?美国人用供应更多货币的办法补充资本市场的资金溢出,从而维持住股市点位,这种作法只是把泡沫吹得更大,使资本市场更具泡沫化,因此是“饮鸩止渴”,只能推迟泡沫破灭的时间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美国人一直在吹嘘在“9·11”事件后经济可以迅速止跌,甚至已经出现了复苏势头,但美国去年10月份的消费反弹,主要是因为实行了汽车按揭贷款“零”利率的政策,刺激了汽车消费,但到11月和12月,汽车消费一落千丈,消费增长也再现颓势。最近美国商务部公布了1月份的先行指数,10项中有8项上升,特别是建筑业的增长令人瞩目,有人因此乐观地说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最关键的制造业定单和股市点位这两项并没有上升,能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衰退的阴影了吗?至于>!房地产,但是近些年美国房地产的泡沫也不小,美国在90年代的10年中,年均租售的办公楼面积是8800万英尺,而去年由于经济衰退,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1·12亿英尺退租,所以建筑业的景气并非反映着需求的增长,而只能预示出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泡沫化。

美国资产泡沫的总体破灭和发生金融风暴,我看也就在未来两到三年,捅破美国资产泡沫的直接诱因我看可能有三个:

第一,欧洲经济复苏引起国际资本向欧洲转移。国际资本的移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流向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二是流向利率水平高的地区,三是流向国家安全度高的地区。在整个90年代,欧洲经济长期处在启动欧元的准备工作中,为了达到启动欧元的统一标准,欧盟各国实施了强度极大的宏观紧缩,从而把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从90年代初的6%以上压到1999年3%以下。但是这带来了长达10年经济低增长,而美国经济却在90年代的10年中如日中天,所以经济增长率看是欧盟低,美国高。在20__年以前,美国的利率水平也高于欧洲,国家安全度就更不用说,在欧洲的心脏和周边不断有战争爆发,而美国则稳如泰山。但是从20__年开始,欧洲经济强劲复苏,20__年虽然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率下降,但当年美国衰退得更严重,因此去年是欧洲经济近10年来增长率第一次高于美国;去年美国为了摆脱衰退实施了11次降息,而欧元区只有4次降息,因此也是在去年欧洲利率水平高出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更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对美国本土的袭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并没有抓住本·拉登,却发现了对美国本土准备发动范围更大、后果更严重的恐怖袭?飨咚鳎悦拦陌踩砸脖扰分薷睢@省⒃龀ぢ省踩哉馊鎏跫荚谌ツ晖钡棺矗厝换嵋鸸首时净妨髂孀用拦飨蚺分蕖?

欧洲资本市场虽然也有泡沫,但从总体上看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例如以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为指标衡量,1999年美国为203%,而意大利为46%,德国为54%,法国为64%,英国最高,也只有96%。20__年欧洲的经济复苏,也主要是以传统产业的增长为主体,所以从目前看,欧洲经济增长比美国要健康得多。今年1月1日欧元纸币开始流通,欧元区各国的物价开始统一用欧元标签,立即显示出欧洲各国间同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存在巨大价格差距,从而反映出欧洲经济通过资产重组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巨大空间,欧元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的功能开始显现,这正是欧洲人在设计欧元过程中早已企盼的结果,并将形成促进欧洲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欧洲在上千年历史中始终没有出现过统一、强大的国家,因此今天欧洲的政治家普遍缺少大国政治的头脑与全球战略意识,这使得欧洲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始终落在美国人的下风,甚至被美国人利用。然而欧元的统一,开辟了欧洲走向统一国家的道路,从来都是历史创造英雄,世人已经看到,欧盟国家领袖在政治上正在逐步成熟,有能力领导欧洲加快经济与政治整合,从而形成对欧洲经济和欧元的信心。

第二,“安然”风波继续扩大,捅破美国资产泡沫。安然公司在80年代末还只是美国二、三流的公司,但在90年代这10年中竟跻身于美国500强中的第七位,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神话一般的安然曾经是美国人的骄傲,但曾几何时却轰然倒下,内幕被揭开后人们才发现,神话原来是假话。近些年安然股价之所以会不断飚升,原来是安然公司勾结美国政府中的某些当权人物,修改美国有关法律,以适应安然进行能源产品衍生交易的需要;勾结世界著名的 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编造虚假公司业绩欺骗股民;勾结花旗、摩根等美国著名银行,在安然设立公司,一方面掩盖公司负债的真相,一方面通过与公司的关联资产交易,造成公司盈利大幅度增长的假象。20__年,安然公司的利润中来自传统能源生产与销售的部分竟然只占到2·3%,绝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于资产交易,难怪人们说安然已经越来越不象一家生产公司,而更象一家投资银行。为了编造虚假经营业绩,安然在1999年创立了一家进行能源衍生产品交易的网络公司“安然在线”,当年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而奇怪的是,在这个网上交易中,几乎所有卖主都是把产品卖给一个买主,就是安然,而几乎所有买主又都是从一个卖主手中买到东西,这个卖主还是安然!这样的交易怎能不亏钱?亏到一定程度再也作不成假就只有宣告破产。安然公司从市值最高时的900亿美元到目前只剩下不到5亿美元,以及一大堆债务甩给银行。

问题并不是只有安然造假,在安然事件后美国证交会已经接到“潮水一样”的举报信函和电子邮件,仅20__年初以来就对20家上市公司发出了资产冻结令,而20__年全年却只有4家。自去年10月安然事件被揭穿以来,美国著名企业被揭露出造假、爆出财务情况不稳和宣布破产的消息简直是一个接着一个,在短短4个月中,已经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第四与第七大企业破产案。已经卷入企业丑闻和爆出财务不稳情况的著名企业已有惠普、IBM、福特汽车、爱克森美孚、泰科国际等这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甚至麦当劳和可口可乐这些国人所熟知的美国老牌公司也被卷入其中,除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配合企业造假外,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另两大事务所毕马威和永道,也相继爆出帮助企业造假的丑闻。

这种情况与日本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过程中也是大量爆出企业与政界、银行人士勾结造假的丑闻,例如著名的“野村证券”事件、“青山建设”事件、“尾七逢”事件等等一大批股市丑闻。这说明在资产泡沫急速膨胀的年代,人们在金钱欲望驱使下,普遍开始失去理智,铤而走险,不惜采取各种非法手段从资本市场获利,这在日本和美国都是一样的。而一旦造假行为难以为继,丑闻开始被揭露,由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普遍不信任与恐慌,会纷纷逃离股市,股市的崩溃就会随之而来。

第三,日本危机继续深化,牵累美国资产泡沫破裂。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经济危机没有任何好转的势头,反而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首先是日本在过去10年中虽然泥足深陷,但外部经济环境尚好,可是自去年以来却出现了美欧经济同时衰退的情况,对日本不外是出现了新的不利情况;其次是今年3月,日本将实行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银行按股票现价计算资产,会暴露出日本银行真实的资产负债比例,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信用紧缩和银行业破产,并破坏经济增长;第三,日本政府继续宏观政策的误操作,诱导日元贬值,招致日元资产大幅度贬值,引发停留在本国的资金外流,从而加重银行业危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日本企业和银行应付危机的最后措施就是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的海外资产一半以上是投放在美国,据说仅日本人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就高达20%。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人在内,早已对美国的资产泡沫胆战心惊,因此一旦日本人开始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就有可能诱发抛售美元资产的狂潮。

以上三方面,都是捅破美国资产泡沫的潜伏条件,到底最终是以何种方式捅破,或者是综合性的发作,还要继续观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以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如果发生美国金融风暴,势必引发全球金融风暴。以美日直接密切的经济联系,日本自不必说,欧洲经济即使再健康也会被不同程度的卷入。亚洲金融风暴后受到沉重打击的东盟主要国家都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发生金融风暴无疑是雪上加霜,金融体系会进一步混乱,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拉美国家与美国联系一向紧密,并已有阿根庭发生金融危机,被美国金融风暴卷入并不奇怪。因此世界各大洲的主要经济体会无一遗漏,都会被卷入这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当中,而且都会步日本后尘,走出“L”型曲线。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们明知道现存的货币制度是危机的根源,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新的货币制度来取代。人类社会少有走回头路的历史,因此可能不会倒退回金本位制,况且黄金在今天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工业用途,只能作为装饰品,这与黄金在过去年代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已大相径庭。如果说日本金融风暴还不代表世界资产泡沫的总体破灭,美国金融风暴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就已经使世界进入了资产泡沫总体破灭的时代。既然过去的货币制度已经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灾难,人类社会理所应当进行新的选择,但是路在何方呢?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理论界的难题,更是世界经济的难题,因为如果找不到制度创新方向,金融风暴过后还会卷土重来。

四、准备迎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

发生美国金融风暴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时间,有可能是明天,也有可能再拖上两到三年,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可以“一枝独秀”,在短期内我不这样认为,从中国经济增长去年跟随出口曲线走的情况不难看出,世界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全球金融风暴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千万不要开放自己的资本市场,千万不要使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就会被卷入其中。正象中国由于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而侥幸逃过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坚持过去的作法,我们也可以成功避开全球金融风暴。

在此前提下,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拉美和东盟国家都会出现较深幅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虽也要跟着走一段下坡路,但决不会出现负增长。而一段时间后,或许是三年,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极大变化,可能会出现世界经济继续下行,而中国经济出现拐点,开始上扬的变化,这是因为世界资本中心可能出现了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九五”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这个趋势方兴未艾,还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中心也会逐步演变成金融中心,就象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样,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运动主体逐步脱离物质经济而独立,制造业中心出现了与金融中心分离的趋势,就象今天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所以,如果没有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中国从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过程有可能被拖得很长。

从当代世界资本中心看,欧美各大基金的管理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很有限,这体现在在欧美的大基金机构中,专门研究中国和作中国生意的人员,100个人中一般只有1~2个,而在香港,100个人中则有70~80人。所以,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在香港“H”股、“红筹股”可以被炒得火热,但是在纽约上“N”股,一级市场上市以后,二级市场基本上没有交易,这说明在中心资本市场,中国概念的投资价值并不高。但是如果发生全球金融风暴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停留在中心资本市场的国际资本,由于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持续严重萧条而缺乏投资机会,全球只有中国经济唯一一个亮点,他们的眼睛迟早会转向中国,就会迎来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时代。

在最近北京开的许多会议上,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你既不同意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又说要准备“大引资”,这二者不是矛盾的的吗?因为“大外资”都是国际的大基金,这类资金一般只作间接投资,即只投资于资本市场而不投到项目上。我说 ,“不要忘了,还有香港”。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着一个在其境外,又仅为其服务的国际资本市场,只有中国有香港。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对内地投资平均占到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0%以上,这并不是因为香港人特别有钱,而是因为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在其中上市的1万多家公司,90%以上对中国有投资,由此形成了“中国概念股”。香港上市公司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从世界各地的投资人手中筹资,再对中国作直接投资,这样在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就不会发生投在中国内地的外资大规模抽逃的情况,这种“既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又充分享受到开放资本市场的好处”的情况,只有拥有香港的中国大陆才办得到。

当然,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碰到要求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因为外资进入中国,已大量涉及到收购中国企业的问题,这类问题必然涉及到收购后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如何实现与如何汇出境外等问题。目前外资的本金和红利汇出已有相关政策可以解决,但是如果允许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并允许其将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汇出境外,则无异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外部的金融风暴就难以避免,而把口封死,又解决不好外资的退出机制问题,人家就不会放开手脚到中国来收购企业。如果可以设计出好的办法,把外资参、控股企业的上市问题放到香港去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化解了,因为外资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可以在境外实现,对外资不开放境内的资本市场,一样可以解决还他们的股权和资产溢价收入的回收,所以并非只有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一条路。

把外资进入主渠道放到香港,也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繁荣,夯实“一国两制”政策的基础。香港过去的支柱产业有现代轻型产业、运输贸易业、地产业和金融业,但是在80年代初期现代轻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后,90年代以来,贸易和运输业的优势被中国东南沿海新建的大量港口和贸易人才与渠道分流,金融业的优势被上海所分享,泡沫化的地产市场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包袱,香港经济实际上已由于缺乏主导产业而陷入困境。相比较而言,香港目前的真正优势是健全的法制环境和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所以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资本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这一进入中国的主渠道如果建在香港,则不难预言,香港将在较短时间就可能变成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港币也会随之变成世界最坚挺的货币,这对香港经济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秘站版权所有

把外资入口放在香港,还需要作好其他相关政策准备。比如,允许更多企业到香港上“H”股、红筹股的政策,国内的二板市场还要不要上也值得研究了。

欧洲的金融业向以保守著称,但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就是泡沫小,丑闻少,所以一旦发生全球金融风暴,欧洲会先于美国复苏,欧元也会相对于美元更坚挺。我们不应只看到欧洲经济和欧元还弱于美国这些眼前的情况,而应在未来的引资政策、贸易政策和外汇储备政策等方面,把欧洲因素放得更大。

自90年代以来,日、港、韩、台加中国大陆的出口额增加了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50%以上是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出口,说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整合速度正在加快,“西太平洋经济区”已经呼之欲出。日、港、韩、台过去长期以美欧市场为出口导向,90年代以来正在朝中国方向调整,而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他们对美欧的出口将会受到沉重打击,只有加速与中国经济的整合才会找到出路,因此全球金融风暴会给“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整合提供新动力。“西太平洋经济区”的核心问题是中日关系,因为以日本的资金、技术加中国的市场和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引导“西太平洋经济区”从经济贸易联盟走向货币联盟,形成与美欧抗衡的能力,但目前中国经济与日本的整合还存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条件下,日本经济会更加糟糕,并很难得到美欧的援手,因为他们自己也自顾不暇,因此会推动日本主动消除各种障碍,加速与中国经济的整合,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五、结束语

发生1929~1933年全球性资本主义大危机后,欧美资本曾大量涌入前苏联,当时所建立的大批钢铁厂、机械厂、拖拉机厂等,为前苏联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前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物质条件。今天,如果我们在可能发生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把握好机会,作好各种制度与政策储备,一旦出现世界资本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情况,就不会措手不及,就会使中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提前10年到来。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4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都曾经采取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都取得过成功也都出现过问题,实践证明单一的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本文回顾了这两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证明了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合理经济政策。

自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3月9日完成了他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之后,“自由主义经济”就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为经济运行的金科玉律。他们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地调节供需之间的平衡,市场就是万能的上帝,而政府的角色只应是资本主义的“守夜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经济法则之下,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加。马克思当年曾经这样感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放任自由的经济必然会因其个体生产者的短视而盲目无限制地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资本主义早期经济蓬勃发展之时,放任自由的经济发展自身所具有的缺陷也就不时的暴露出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就是这种缺陷的真实写照。自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危机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困扰着资本主义世界,不仅表现在危机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所产生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每当经济危机到来之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停顿,经济滑坡,工人失业,各种矛盾极端尖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

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中,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这次危机还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的崩溃。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这场空前剧烈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主义”的失灵。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从此受到了冷落,市场万能论的声音日渐式微。于是,提出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1936年12月凯恩斯了发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本书中他说道,政府不应只是扮演“守夜人”的角色,而应该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提出了国家应该积极的干预经济,主张政府应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应该说,这种主张基本上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的,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正是接受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加大了国家干预的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才逐渐克服了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使生产得以逐渐恢复。战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还通过建立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劳资冲突,并且降低了失业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困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再次爆发,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以美国为例,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其增长速度明显地高于美国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45的3552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达1883美元。60年代美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渡过了“繁荣的十年”,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了37.5%,达到了2579美元。在度过了20年的平稳发展之后,国家干预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了出来。1973年12月至1975年4月,美国再次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7.8%,全国失业人口达850万。1975年上半年危机渡过高潮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出现了相对停滞的趋势,但同时又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西方经济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滞胀”。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胀”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根本原因在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干预的情况下,不断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另外,国家不断推行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结果使得经济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过剩的生产力和过时的机器设备不能够被有效淘汰,所以生产的潜力不能被充分释放。另外,国家的干预也使得企业自主性降低,企业的生产动能不足,组织和管理效率低下。而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当时的“滞涨”是无能无力的,因为根据凯恩斯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能并存的,但当时的情况却是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一起发生,凯恩斯主义理论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又重新抬头,曾经一度被忽视的市场作用又被重新提起。不过西方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单纯靠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是绝对不可能处理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必须要将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微观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长期平稳地运行。因此,一种试图糅合这两种经济思想优点的经济理论——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开始被后来的美国总统所采用,并作为指导国家经济运行的主要经济政策,逐渐使美国经济从“滞涨”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并在20世纪的90年代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自1991~2001年,创造了经济连续增长10年,年增长率达3.5%的世界上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周期的记录。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4.2%提高到28.6%”。可见,市场不是万能的,但缺失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又是不行的。国家干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完全靠国家干预的弊端也是十分严重的。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并不表明有效的国家干预就该在经济领域中完全撤出,必须要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微观调节作用。并且广泛吸取国外优秀的经济研究理论成果,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国经济产生大的波动,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运行,创造出惠及全国人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终实现我们目前正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77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5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

冰火间的交替运行或将是经济出现的常态

尽管再温和的投资者也会对中国股市近3个月的走势投以鄙夷态度,但很难否认,近三个月,中国股市正在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以地产、银行为首的低估值蓝筹不断下跌,在估值低洼处砸出个个深坑;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首的新兴经济小盘股不断上涨,创出了百倍上的市梦率,这形成了中国股市上证指数熊冠全球而创业板指数牛气冲天的特殊景观。

很多人,尤其是坚持价值投资的老手会对此怀疑,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市场犯错了。现在,投资者的社交网站雪球上有着一大批满仓银行、地产等蓝筹股的投资者,在他们看来,现在A股市场错杀了银行股。他们坚信,作为“百业之母”,银行在经济周期中有着特殊的优势,未来市场将会逐渐发现这点,一旦市场纠错,银行股将会回升,使他们赚个盆满钵满。不过,并非每一个市场人士都对此表示认同,很多以务实态度看待中国经济的人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传统行业的大危机还未爆发,当这颗定时炸弹因为某些外部因素引爆后,银行、地产等蓝筹股将成为爆炸的中心。实际上,这样的争论早已有之,但由于现在的时点特殊,这样的争论显得更加针锋相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改委研究员坦承:“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现在谁都看不清未来的情况,要等政策出台落地后才能说话。”

“调音师”

曾被全球称为“经济沙皇”的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我就是一位忙碌的‘调音师’,当弦刚刚显得太紧的时候,就去松一点;当弦刚刚显得太松的时候,再去紧一下,这样,我就能使琴弦永远保持最佳的音调。”凭借着这手绝技,艾伦·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更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胀”的经济奇迹。格林斯潘使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平均失业率徘徊在5.5%左右,这是一份足以名垂青史的经济奇迹。而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可能正在向这位前辈学习如何为经济调音。

不久前,说出了他对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不过这一表述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目前中国经济‘上限’调控的最大问题在于,需要在对出口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稳中有降的调控下,刺激消费这一关键增长点。”投资者高斌说。

从出口情况看,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切近企业能承受的极限。这样下去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使中国失去出口的竞争优势和世界工厂的地位。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能够保证其进程平稳,中国经济则能在这一过程中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而从投资角度看,过往的投资对应中国经济表现为有些微饱和。这是因为,过往投资适应中国在构建世界制造工厂中所需资金的总体需求,但现在,企业已出现产能过剩与产品不适应需求的情况,未来如果继续大量投资,原本还属正常的资产负债表会迅速恶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大量投资,未来随着大中型国有企业利润的日渐稀薄,国家的“现金流”也会出现萎缩,而大量的在建工程和恶化的财务情况会使国家的举债空间缩小,一旦当期现金流入无法满足当期债务支出,流动性危机就会出现。这并不是妄加猜测,不久前,2012年度世界500强榜单,根据其排名,中国有95家企业上榜,不过仔细观察增长质量,却发现一些不妙的迹象,比如,上榜的非金融类企业在GDP全年增速7.9%,企业杠杆率4.42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仅为4%左右,而美国的同类企业在GDP增速不到3%,杠杆率2.79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在8%左右。要知道,上榜的央企大多居于垄断或非充分竞争行业,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出现投资赶不上盈利的情况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急需新的行业来支撑自己未来现金流的增长。这导致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新兴行业刺激方案。2013年8月1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当天大会现场很多挤不进分会场的观众席地而坐,与其他会展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反差。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发展信息消费提升内需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在这背后,正是中国经济对增长“换挡”与“升级”的迫切希望。

不过,也有人对“上下限”的提法感到疑惑。在一些人看来,上下限的界限很难厘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举例说:“如何确定就业水平呢?现在中国统计数据的水分如此之大,根本就难以确定现在的失业率状况,所以用这些指标确定上限很容易出现失误。”

外部改变

与前几年不同,目前世界经济也处在一个微妙阶段。一方面,曾将发达国家从金融危机泥淖中拯救出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速度正在大幅减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财务状况正在发生转变,这引起了全球流动性的极大关注。根据之前金砖四国的资料,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印度增长5%左右,巴西和俄罗斯已经下降到2.5%,这一数字尚不及其经济增长高峰期的一半。对此,主流经济学界认为,新兴市场的飞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这样的判断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意义深远。最近半年来,美国国债和黄金这种低风险的资产被大量抛售,股票、信用债这类高风险的资产被不停买入,导致了信用债和国债利差之间不断靠拢,这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认为高风险偏好开始改变,也可以间接说明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实际上,欧盟也在出现相同的情况,不久前,希腊国债开始持续回升,德国国债的利差缩小到只有10%左右,这已经是欧债危机大爆发之前希腊国债与德国国债利差的数值。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6

201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运行的五大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623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7%,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6%。分产业看,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8153亿元,同比增长30.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42963亿元,增长21.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75120亿元,增长20.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逐步回落的局面可以在四季度得到初步扭转。主要原因是,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继续显现,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小幅回升的可能性大,出口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低速增长后可望有所恢复,加上2011年四季度同比基数低,预期201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将会超过三季度7.4%的增长速度,但回升的幅度将是有限的。因此,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在7.6%左右,低于2011年9.3%的增长速度。

2012年,在不断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过程中,一些问题趋于明朗化,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2013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问题一:潜在增长率降低成为现实。2012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速回落屡屡超出预期,即便采取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这固然与世界经济迟迟复苏有关,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降低的现实:一是支撑过去高速增长的因素已经弱化,构成投资的主要方面均增长乏力。二是在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和外部需求难担支撑增长的重任。三是从生产要素看,过去曾经充裕的劳动和土地等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有鉴于此,必须承认并适应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现实,在未来进行决策时必须确定适当的宏观调控目标,并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

问题二:需求固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从中长期看,要更重视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从2012年情况看,之所以做了很多努力却依然没有摆脱经济增速的下滑局面,就是因为推动需求增长的难度比以往加大。从下一阶段看,还要重视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体制机制调整,解决消费率偏低、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偏低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通过改善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上。

问题三:在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与世界经济和谐增长。过去30年来,中国创造了年均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枝独秀,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回升向好,表现出中国超然于世界的独特发展优势。但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独特的发展优势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表现在,中国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国经济融于世界的步伐在加快、融入的程度在加深,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广度在拓展、深度在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趋于全面化,这在2012年的经济运行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削弱了中国的出口,而且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对中国进口连续下降,美国、日本、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进口增速也呈现不同程度的较大回落,造成中国主要以出口产品为主的行业生产能力闲置、利润下降。特别是,这些主要对外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难以转化为国内需求的,国内相关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其次,对外贸易的萎靡不振对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明显加大。在对外贸易正常发展时,外部需求和国内需求似乎并没有显著关系;但由于中国出口规模已经近20000亿美元,出口品又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加上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当国外需求急剧减弱后,企业就会减产、利润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货币政策宽松,企业也不愿意扩大投资。出口增速回落还直接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工资水平,并从更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扩大。再次,世界经济的迟迟难以复苏加大了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世界主要国家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困难,纷纷出台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特别是美国出台了第四轮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不仅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会导致部分资金流到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宏观调控当局既要集中精力稳增长,还要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更要防范资本流入引起的资本价格上涨,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综合以上情况,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很难避开世界经济的影响,必须与世界经济共荣共生。

问题四:经济问题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如果经济问题与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那么,经济问题必然要受到影响。2012年不仅是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增速回落的一年,也是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一年。从2012年情况看,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与中日争端都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从未来情况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对外影响力的扩大,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问题还会进一步突出,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可能趋向常态化,需要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确保经济不受大的影响。

问题五:对于宏观调控的作用要有新的认识。2012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长的困难局面,世界各国都寄希望于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解决问题。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宏观调控并没有出现让人期待的效果。因此,必须对宏观调控的作用重新认识:一是就中国经济增长而言,宏观调控再也不能象过去一样可以包打天下,宏观调控是有其政策边界的。在2012年表现尤其明显,针对经济增速的回落,二季度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经济增速仍在回落,表明了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在新形势下的有限性,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二是就国外而言,西方国家尽管是现代经济学的发祥地,在运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经济现象不断复杂的今天,他们引以为傲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比如欧洲债务危机。应该说,为应对这场席卷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西方主要国家使尽浑身解数,能用的政策都用了,但仍在衰退的泥潭中挣扎。

2013:左右经济发展走势三因素

影响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在国内需求面临困难和考验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上升。几乎可以肯定,只要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就可以超过2012年。但综合各种因素,尽管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可能会比2012年略有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同时面临“财政悬崖”逼近和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有限的考验,欧洲债务问题短期内还有可能突出,日本经济的挣扎局面将会持续,新兴经济体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并限制中国扩大对外贸易的努力。二是国内需求的恢复程度。2012年中国经济之所以持续回落,主要是因为有效需求矛盾不断趋向突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得不到解决,2013年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总的看,2013年,扩大国内需求有一些积极的因素,主要是十召开所带来的政治周期效应,各地的发展热情会带动相应的投资和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显现也会从总体上扩大投资和消费,但国内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的扩大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扩大投资受制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和土地财政的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将会影响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的信心,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难以明显缓解也会影响企业和职工的收入并限制相应的消费。总之,国内需求的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大小。尽管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有所减弱,但在经济困难时期,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仍是决定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根据2013年经济的可能走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除非经济增速有大的下滑,2013年宏观调控不大可能出台力度较大的政策措施,最有可能的是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度加大力度,并把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上,因此,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综合以上情况,2013年既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存在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走势取决于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博弈。鉴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均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尽管2013年经济增速超过2012年的可能性很大,但超过的幅度将比较有限,总体而言,2013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格局。下一步宏观调控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经济运行走势的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和趋势性问题,尽力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巩固2012年三季度以来出现的企稳向好势头,防止经济出现大的回落,但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降低的客观现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上,要下更大的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加快推进改革进程,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7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让我们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鉴于人们对这些内容的熟悉程度已很高,这里我将只作比较简单的介绍。首先是全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人类是自由的,国与国之间没有界限,人们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到任何地方进行工作,自由地进行贸易、商品交换和在国与国之间的迁徙都成为可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一场关于全球化的大运动。尽管由于一战后全球化框架受到破坏以及受到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的影响,全球化新的形式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出现了。人们一般把它称作“美国道路”,它允许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生产要素交换。许多国家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利益,成为了成功者。中国这个自1978年以来就是世界最大市场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就获益匪浅。但还是有许多国家没有在这个进程中获利。如果仔细地进行分析,它们都是一些远离全球化的国家。全球化就是要涉及到变化,要涉及到规则的制定。如中非的一些国家,它们在参加全球化上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全球化”都是好的,如SARS的“全球化”和欧洲“疯牛病”的全球化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人们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抵制全球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对于全球化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们通过全球化获得的肯定比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

第二是信息技术革命。我们过去也称它为新经济,我想对于这一点更加不需要多加阐释。它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上得到过巨大的扩张。信息技术革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认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紧接着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之后的革命。信息化也可以说是把打印机的发明和电的发明结合起来的一种革命。尽管信息化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发展有所减慢,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也破裂了,它的主流地位却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使得世界生产力得以增强,这对于那些贫穷的国家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是亚洲的崛起。如果在一个世纪以前讨论这个问题,人们会说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到了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总量比排名在其后三位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然而,现在亚洲的崛起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尽管在18、19世纪,亚洲还不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如今就其经济地位而言,亚洲与欧洲、美国的重要性是平行的。

第四是欧元的出现和新的货币区域。在1971年以前美元和黄金是挂钩的,而1914年以前,世界上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少数的几个国家如中国不是实行金本位制,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成为本位货币,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但是,那些曾经是世界重要力量的欧洲国家想要恢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欧洲货币区域的建立来恢复往日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欧元的出现使得欧洲再也不用使用美元标准,因为美国已经不是其中的一份子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没有国家愿意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了。在以下这些地区,如中非、南美洲等,人们也正在讨论不同的区域货币的可能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与亚洲区域货币问题有关的情况讨论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新的情况,美国经济正在出现的复苏。美国经济经历了20年最强劲的增长期,从1982年一直持续到2002年。其中仅仅间隔了从1990年到1991年历时9个月的不景气。此时期的美国经济增长是如此强劲,被称作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日本的经济发展却越来越缓慢。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率曾经从70%下降到28%,而公司所得税也曾从48%下调至2.5%,这真是一场巨大的税率革命,同时也反映出了美国拥有极具生产能力的经济。美国已经开始复苏的阶段,而日本和欧洲的复苏期则将要比美国晚大概9个月。

二、区域货币的“三极化”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货币问题。让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有200个国家,而一个国家有一种货币,我们就有200种货币,这将会造成混乱,并对国际经济的长期繁荣起阻碍作用。所以欧洲创造了自己的区域货币——欧元。让我们来看看“三极化”的货币群:美元、欧元和日元。它们是三个稳定的货币“岛屿”。他们稳定吗?答案是在日本物价没有上涨,在美国物价没有上涨,在欧洲物价也同样没有上涨。相反,那里的人们不得不生活在对通货紧缩的担心中。日元在1985年对美元的汇率是239∶1,10年后变成了78∶1,几年后又升到148∶1,日元最后比原来升值了3倍。它的升值减缓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势头,以致导致了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败。日元对于美元的急剧波动也是亚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元、欧元、日元之间的不稳定表现并未结束,还将持续。因为某些关于汇率机制的问题并未改变。

如果我们将2003年的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货币流通范围划分为各个大小不等的圆圈,我们在这里就会有200个圆圈,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区域。该如何测量货币区域规模的大小呢?它指的是货币量,与该国的GDP的总量大小成比例。所以圆圈的面积就代表着该货币区域的GDP量。例如欧元区域、人民币区域以及美元区域等。请大家想象一下具有魔力的浮动汇率吧。假如这个世界上将会有尺寸同样大小的200个圆圈,可以设想那是多么混乱的状态。世界上就会有200种货币,那么就会有9900多种汇率。如果有某些组合的区域货币的话,我们就可以把汇率的种类减为291种。怎样的组合最有效率?不能随便的把两个区域组合在一起,要从它们的经济周期和经济需求的变动来考虑。至于政治上是否行得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亚洲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亚洲的主要趋势:亚洲经济危机后逐步复苏;日本经济表现不振以及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

日本经济1955年到1971年期间在固定汇率制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此期间,日本经济有了15年的高增长,曾经达到了年均9%的高增长率。然而日本经济的巨大顺差导致了日元升值的压力,日元对美元浮动以后,日元就一直在往上升,这必然会放慢日本经济的增长势头。

当前,日本的经济复苏所要面临的四个情况是:不良贷款的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占到日本GDP的20%~30%;预算赤字的纠正;通货紧缩的结束和日元的稳定。

在今年的10月份,我的6本著作的中文版将在中国出版发行,你们可以在其中读到更多的相关的内容。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汇率。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还能继续吗?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对外宣布中国的GDP将在20年中翻两番。别的国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会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事实上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施了新的政策,中国做到了,中国在16年以内就达到了翻两番的水平。我知道有许多人对于中国政府官方统计的GOP数字感到怀疑,同样,我有时也对美国政府官方统计的GDP数字表示怀疑。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增长;通过资本市场使得中国每年大约可以获得500亿美元。

关于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人民币目前并不可以自由兑换,尽管实现自由兑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不会很快实现。

中国是否应该使人民币升值?以下我们先来讨论人民币贬值的货币政策问题。在1994年人民币贬值的时候,通货价值更加稳定了。人民币的升值只会导致中国通货紧缩状况的恶化,还会推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实现。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同样的原因,人民币的贬值将会使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这和日本的情况是一致的,升值将使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减少,投资自然会减缓。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恶化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并增加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它还将破坏中国邮政储蓄系统的信心和恶化选择正确的政策组合。所以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进行升值的问题的答案是:中国不应该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中国也不应该将人民币贬值;中国不应该使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国应该为可预知的未来而保持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状态。

从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区域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影响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变越大。我们再来看看未来该采取的一些政策:如果可能的话,人民币汇率应由盯住美元转变为盯住欧元;对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引入欧元,进行最优组合的考虑。考虑亚洲货币区域的可能性,着眼点应该是将人民币和日元均与美元挂钩。与欧洲不同的是,亚洲货币区域中应该保留各个国家的货币;增加经济自由的指数。最后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之前提到过经济自由指数。HeritageFoundation为160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指数作了排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自由指数经过了仔细地统计,包含了10项指数。其中亚洲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香港列第一位,新加坡位居第二。此外,新西兰列第三,美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和爱沙尼亚排在第四位,英国、智利、澳大利亚并列第九,加拿大第15位,德国第20位,意大利、中国台湾是第29位,日本、韩国、法国分别是第35位、第38位和第45位,中国和印度排在第121位。这意味着有120个国家或地区有着比中国更加自由的经济环境。

我们最后再来探讨一些相关的国际问题:中国或是日本应该成为亚洲货币的发起者吗?APEC货币安排符合中国的利益吗?世界经济需要世界货币吗?

随着欧洲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亚洲经济今后将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还没有出现全球统一货币的情况下,亚洲经济发展想要继续保持当前的势头,亚洲各国就应该尽力加强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应当尽快建立类似欧洲货币组织的亚洲货币基金会(AFM),以减低市场经济中亚洲各国的货币风险,增强国际贸易服务的抗冲击力,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建立可行的新货币——亚元。亚洲货币基金会和亚元建设应该包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经济大国。

当前世界经济情况篇8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让我们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鉴于人们对这些内容的熟悉程度已很高,这里我将只作比较简单的介绍。首先是全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人类是自由的,国与国之间没有界限,人们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到任何地方进行工作,自由地进行贸易、商品交换和在国与国之间的迁徙都成为可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一场关于全球化的大运动。尽管由于一战后全球化框架受到破坏以及受到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的影响,全球化新的形式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出现了。人们一般把它称作“美国道路”,它允许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生产要素交换。许多国家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利益,成为了成功者。中国这个自1978年以来就是世界最大市场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就获益匪浅。但还是有许多国家没有在这个进程中获利。如果仔细地进行分析,它们都是一些远离全球化的国家。全球化就是要涉及到变化,要涉及到规则的制定。如中非的一些国家,它们在参加全球化上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全球化”都是好的,如SARS的“全球化”和欧洲“疯牛病”的全球化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人们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抵制全球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对于全球化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们通过全球化获得的肯定比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

第二是信息技术革命。我们过去也称它为新经济,我想对于这一点更加不需要多加阐释。它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上得到过巨大的扩张。信息技术革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认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紧接着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之后的革命。信息化也可以说是把打印机的发明和电的发明结合起来的一种革命。尽管信息化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发展有所减慢,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也破裂了,它的主流地位却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使得世界生产力得以增强,这对于那些贫穷的国家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是亚洲的崛起。如果在一个世纪以前讨论这个问题,人们会说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到了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总量比排名在其后三位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然而,现在亚洲的崛起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尽管在18、19世纪,亚洲还不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如今就其经济地位而言,亚洲与欧洲、美国的重要性是平行的。

第四是欧元的出现和新的货币区域。在1971年以前美元和黄金是挂钩的,而1914年以前,世界上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少数的几个国家如中国不是实行金本位制,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成为本位货币,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但是,那些曾经是世界重要力量的欧洲国家想要恢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欧洲货币区域的建立来恢复往日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欧元的出现使得欧洲再也不用使用美元标准,因为美国已经不是其中的一份子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没有国家愿意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了。在以下这些地区,如中非、南美洲等,人们也正在讨论不同的区域货币的可能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与亚洲区域货币问题有关的情况讨论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新的情况,美国经济正在出现的复苏。美国经济经历了20年最强劲的增长期,从1982年一直持续到2002年。其中仅仅间隔了从1990年到1991年历时9个月的不景气。此时期的美国经济增长是如此强劲,被称作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日本的经济发展却越来越缓慢。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率曾经从70%下降到28%,而公司所得税也曾从48%下调至2.5%,这真是一场巨大的税率革命,同时也反映出了美国拥有极具生产能力的经济。美国已经开始复苏的阶段,而日本和欧洲的复苏期则将要比美国晚大概9个月。

二、区域货币的“三极化”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货币问题。让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有200个国家,而一个国家有一种货币,我们就有200种货币,这将会造成混乱,并对国际经济的长期繁荣起阻碍作用。所以欧洲创造了自己的区域货币——欧元。让我们来看看“三极化”的货币群:美元、欧元和日元。它们是三个稳定的货币“岛屿”。他们稳定吗?答案是在日本物价没有上涨,在美国物价没有上涨,在欧洲物价也同样没有上涨。相反,那里的人们不得不生活在对通货紧缩的担心中。日元在1985年对美元的汇率是239∶1,10年后变成了78∶1,几年后又升到148∶1,日元最后比原来升值了3倍。它的升值减缓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势头,以致导致了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败。日元对于美元的急剧波动也是亚洲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元、欧元、日元之间的不稳定表现并未结束,还将持续。因为某些关于汇率机制的问题并未改变。

如果我们将2003年的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货币流通范围划分为各个大小不等的圆圈,我们在这里就会有200个圆圈,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国家的货币区域。该如何测量货币区域规模的大小呢?它指的是货币量,与该国的GDP的总量大小成比例。所以圆圈的面积就代表着该货币区域的GDP量。例如欧元区域、人民币区域以及美元区域等。请大家想象一下具有魔力的浮动汇率吧。假如这个世界上将会有尺寸同样大小的200个圆圈,可以设想那是多么混乱的状态。世界上就会有200种货币,那么就会有9900多种汇率。如果有某些组合的区域货币的话,我们就可以把汇率的种类减为291种。怎样的组合最有效率?不能随便的把两个区域组合在一起,要从它们的经济周期和经济需求的变动来考虑。至于政治上是否行得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亚洲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亚洲的主要趋势:亚洲经济危机后逐步复苏;日本经济表现不振以及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

日本经济1955年到1971年期间在固定汇率制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此期间,日本经济有了15年的高增长,曾经达到了年均9%的高增长率。然而日本经济的巨大顺差导致了日元升值的压力,日元对美元浮动以后,日元就一直在往上升,这必然会放慢日本经济的增长势头。

当前,日本的经济复苏所要面临的四个情况是:不良贷款的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占到日本GDP的20%~30%;预算赤字的纠正;通货紧缩的结束和日元的稳定。

在今年的10月份,我的6本著作的中文版将在中国出版发行,你们可以在其中读到更多的相关的内容。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汇率。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还能继续吗?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对外宣布中国的GDP将在20年中翻两番。别的国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会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事实上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施了新的政策,中国做到了,中国在16年以内就达到了翻两番的水平。我知道有许多人对于中国政府官方统计的GOP数字感到怀疑,同样,我有时也对美国政府官方统计的GDP数字表示怀疑。但是,有一个事实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增长;通过资本市场使得中国每年大约可以获得500亿美元。

关于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人民币目前并不可以自由兑换,尽管实现自由兑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不会很快实现。

中国是否应该使人民币升值?以下我们先来讨论人民币贬值的货币政策问题。在1994年人民币贬值的时候,通货价值更加稳定了。人民币的升值只会导致中国通货紧缩状况的恶化,还会推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实现。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同样的原因,人民币的贬值将会使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这和日本的情况是一致的,升值将使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减少,投资自然会减缓。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恶化中国的不良贷款问题,并增加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它还将破坏中国邮政储蓄系统的信心和恶化选择正确的政策组合。所以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进行升值的问题的答案是:中国不应该对人民币进行升值;中国也不应该将人民币贬值;中国不应该使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国应该为可预知的未来而保持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状态。

从世界经济中的货币区域情况来看,人民币的影响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变越大。我们再来看看未来该采取的一些政策:如果可能的话,人民币汇率应由盯住美元转变为盯住欧元;对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引入欧元,进行最优组合的考虑。考虑亚洲货币区域的可能性,着眼点应该是将人民币和日元均与美元挂钩。与欧洲不同的是,亚洲货币区域中应该保留各个国家的货币;增加经济自由的指数。最后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之前提到过经济自由指数。HeritageFoundation为160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自由指数作了排名。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自由指数经过了仔细地统计,包含了10项指数。其中亚洲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香港列第一位,新加坡位居第二。此外,新西兰列第三,美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和爱沙尼亚排在第四位,英国、智利、澳大利亚并列第九,加拿大第15位,德国第20位,意大利、中国台湾是第29位,日本、韩国、法国分别是第35位、第38位和第45位,中国和印度排在第121位。这意味着有120个国家或地区有着比中国更加自由的经济环境。

我们最后再来探讨一些相关的国际问题:中国或是日本应该成为亚洲货币的发起者吗?APEC货币安排符合中国的利益吗?世界经济需要世界货币吗?

随着欧洲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亚洲经济今后将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还没有出现全球统一货币的情况下,亚洲经济发展想要继续保持当前的势头,亚洲各国就应该尽力加强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应当尽快建立类似欧洲货币组织的亚洲货币基金会(AFM),以减低市场经济中亚洲各国的货币风险,增强国际贸易服务的抗冲击力,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建立可行的新货币——亚元。亚洲货币基金会和亚元建设应该包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经济大国。

上一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下一篇:绿色环保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