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8 16:32:25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大数据;税收;征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33-02

一、大数据基本理论概述

“大数据”是近几年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出现的又一热词,广泛运用于网络通信、医疗卫生、农业研究、金融市场、气象预报、交通管理、新闻报道等各个方面,譬如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我们也常听到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词。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个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它在《大数据: 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报告中指出,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二、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

一是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在税务机关内部,一方面存在横向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所得税与流转税部门、稽查与征管部门、纳税评估部门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纵向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国地税之间,同一个税务机关各个上下级部门之间由于信息共享度不高,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二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往往纳税人会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掌握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往往税务机关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三是第三方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工商部门、银行、海关、房地产车辆管理部门必须义务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这就使得税务机关在搜集纳税人有关注册登记、存款、进出口、房产车辆等方面的信息困难重重,而纳税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选择隐瞒这些涉税信息。第三方不提供,而纳税人又可以隐瞒,就使得这些涉税信息难以被税务机关完整掌控,最终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应收尽收,造成税收流失。

(二)税收违法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逐年递增,违法行为也在成倍增长。虽然政府一直在投入税收执法工作,但是相关的投入仍然赶不上违法行为的增长速度,所以无论是在惩处违法行为方面,还是在提高税法遵从度上面,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税收违法现象严重,税收执法无力。

在2013年,我国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共检查纳税人 17. 68万户,入库稽查查补收入 (含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连续第五年超过 1 000亿元;共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 17. 59万起,查补入库收入 567. 7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直接组织查处和督办了206起重大税收违法案件。

除了这些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发票违章行为,不仅扰乱经济秩序,而且造成税款流失。2013年,我国共查处9.1万起制售假发票和非法开发票案件,查获了1.3亿份各类非法发票;税务机关查处了8.9万户违法受票企业,查补了138亿元收入。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税法遵从度不容乐观,税收执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的税收征管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人均管户数量过多,不仅加大了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给税收征管质量造成了影响。同时,根据我国税收管理员的规定,税收管理员总共有六大类十七项职责。以上原因使得我国“户大管不好、户多管不了”,征管员不管、托管的现象日益严重。随着社会上创业热潮的掀起,纳税人成立、注销等一些事务变得更为频繁。同时,社会生产的趋势逐步转向专业化,纳税人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生产、管理、销售分离,跨地区、跨国经营已不是新鲜事,电子商务、电子交易也是不断增长,税务机关以现有征管方式掌握企业的跨地区经营、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困难重重,征管方式与税源变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征管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税源。

三、促进大数据时代税收征管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涉税数据分析

一方面,要全面整合数据。数据分析界古老的“经验法则”指出,数据分析工作中搜集和整理数据占整个工作量70%―80%以上,而分析本身仅占20%―30%。因此,要下大工夫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全面搜集整理纳税人基础、财务、生产、税务等各方面的数据,建立基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的数据存储仓库,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数据处理技术。

另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一是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海量涉税数据进行分析。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关联分析法、分类分析法、序列模型分析法,这几种分析方法在税务分析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比如,通过关联分析法将财务数据与物流数据进行全部核对,发现账证不符的问题;通过分类分析法建立纳税人纳税遵从度评价系统,根据纳税人的纳税及生产经营情况对纳税人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序列模型分析法对纳税人的历年纳税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出纳税人下一年度的税收收入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

(二)重构税收征管模式

一方面,形成现代性的征管理念,构建新型税收征管关系。现代性的征管理念,是指一种平等互信、友善沟通的新型管理关系。形成现代性的征管理念,不仅可以实现与纳税人之间的坦率沟通,而且更加注重纳税人的满意度及税法遵从度,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从而构建新型的税收征管关系。

另一方面,重视效率问题,实现权益和效率的统一。没有高度统一的权益归属,就不可能存在高效率的税收管理。构建新型的税收征管体系必须重视效率问题,按照效率原则重新配置我国税收征管资源,将效率放在首位,实现效率和税收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培养大数据人才

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发挥各类人才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加强数据分析的专业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同时,统筹国内外培训,引进国内外专家。不仅要培养出全面掌握数理统计知识、财会知识、数据分析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培养在各个领域造诣很高的专业化专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磊,钟山.试析大数据时代的税收管理[J].税务研究,2015,(1):89-92.

[2] 黄言利.浅谈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6):274.

[3] 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 谭荣华,焦瑞进.关于大数据在税收工作中应用的几点认识[J].税务研究,2014,(9):3-5.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我市地方税收征管改革始于年,从改革的历程来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年,为征管改革的试点和扩大试点阶段。作为全省首批个省级征管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全省建立了市级地方税收征管改革机构,并经市政府批转了《淮南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在城区各类企业纳税人中进行了征管改革的探索尝试,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实行了纳税人上门申报纳税制度,初步实现了集中征收。第二阶段,年年,根据省政府批转省地税局的《关于深化地方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模式,在城区和农村所有纳税人中全面推行地方税收征管改革,建立了以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核心的申报缴税体系、办税服务厅为载体的优化服务体系、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和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选案稽查体系等四大征管基础体系,加快征管机制转换,初步构建了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新型征管运行机制的框架。第三阶段,年,按照“集中征收、分类管理、一级稽查”的改革思路,我市对稽查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撤消了二级稽查机构,实行一级稽查。在此期间,省局统一了征管业务规程和税收征管软件,开展了标准化分局创建,推进了征管改革。第四阶段,××年至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加速税收征管改革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结合全省地税系统机构改革,我市以征管信息化为改革的切入点,按照“巩固、提高、规范和完善”的原则,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完成城域网建设,实现征管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内外网站,开展多元化申报试点,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市以全省统一征管软件系统数据综合处理平台为基础,构建起“信息集中共享、网络互联互通、优化管理服务、强化执法监督”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支撑和专业化管理的新征管模式。

通过十年的征管改革实践与发展,我市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较为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完成了征管运行机制的三大转变。在征管手段上,实现了由行政主导型向法治主导型的转变;在征管机构上,实现了由综合性、全功能设置基层机构向征、管、查专业化分工型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二、十年征管改革的成果及经验,

十年的征管改革实践证明,成绩是主要的,主要取得六大方面成果:

(一)新型征管体制初步建立。经过四个阶段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新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形成“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字税收征管模式,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都是平等纳税人的现状,适应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二)依法征管机制基本形成。表现在:一是依法治税的组织治理结构初步建立,构筑了依法治税的内部基础。征收权、管理权与稽查权的相互分离突破了征管权力过于集中的传统模式,新治理结构的构筑彻底打破了“一人说了算”的“人治”格局,为依法治税奠定了基础;二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初步建立,为依法纳税创造了外部条件。三是新模式增加了征管行为的透明度,促进了廉政建设和税负公平。征管机制转换后,实行集中征收、计算机管理、公开办税,大大增强了执法的力度和透明度,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执法;全面规范征管业务规程,建立内部制约机制,从制度上遏制了税务人员的不廉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人情税”、“关系税”等不廉行为的发生。

(三)征管质量明显提高。新模式实现了由分散征收到集中征收、由手工操作到计算机征管,由重点征收到重点稽查的转变,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税收征管质量大幅度提高,确保了新税制的顺利实施。改革年来,全局累计组织各项收入亿元,地方税收入总量从年的亿元增加至××年的亿元,为淮南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组织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强了征管质量考核工作,把组织收入和提高征管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仅以完成税收任务来考核工作成绩的状况,使我市税收征管质量稳步提高。

(四)管理基础得到加强。新模式使税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市基本按属地管理原则成立了管理分局(所),使税务机关可以集中精力搞好税源的动态监控,切实做到税户清、税源明;以创建标准化分局和个体示范街为载体,征管基础全面加强。

(五)税收信息化快速推进。新模式强化了计算机的依托作用,加速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在此期间,完成市、县、分局三级城域网建设,构筑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全省地税统一征管软件,实现市县税收征管数据信息全部集中到市局统一处理,并全市共享;建立地税综合信息网,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办税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自行设计开发多元化申报软件,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多元化申报纳税新格局。

(六)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推行网上申报、委托银行扣缴等多种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方式;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开通纳税服务热线;简化办税手续,提高办税效率;加强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开展税收维权服务。

总结我市十年征管改革的实践和成果,有以下五点经验:

一是依法治税是征管改革的核心和实质。税收征管改革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税收征管改革就是要保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税制依法实施。因此,依法治税是征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征管改革的核心和实质。

二是信息化加专业化是征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征管改革不是简单的场所和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点,在税务管理领域大量引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严密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只有把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到税收工作中,有效地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够彻底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的人海战术和劳动密集型的征管方式。只有以信息化作支撑,深化征管改革,才能优化征管模式,提高征管效率。因此,在征管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在信息化的支持和推动下,通过基层征收机构和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

三是加强税源控管是征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税源是税收的基础,没有有效的税源管理,税收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首先搞好税源监控,这个基础打牢了,才能真正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我市的征管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关键是加强了对税源的控管,始终将税源监控作为征管改革的重点和基础环节,贯穿于征管改革的全过程。

四是实现管事与管户的有机结合是征管改革的突破口。管事与管户是税收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取消对纳税人实行的“保姆”式管理方法后,纳税人一部分事项自己主动到税务部门来办理,税务部门就要提供优质服务来管理好这部分事项,这是“管事”的重要内容。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部分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意识不高的情况,一些与纳税有关的信息纳税人不一定会主动告知税务部门,需要税务部门上门了解,这就需要“管户”。因此,在征管改革过程中应将新模式中的管事制与传统模式下的管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管好事,又要管好户。

五是加强征管基础建设是征管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税收征管基础是开展各项征管工作的前提。新征管模式的运行,必须建立在征管基础工作的健全和完善的基点之上。没有坚实的基础工作支持,新征管模式将失去根基、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没有完善的征管基础,没有从严格管理中采集的征管信息基础数据,征管软件中的数据质量将无法保证,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将大打折扣,稽查选案将缺乏有效的依据,税收征管也不能有的放矢。

三、当前征管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征管改革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更深层次的困难与问题。

(一)观念和认识问题。在观念方面,主要表现为观念转变不到位。专管员管户制度向管事制度转换后,有些同志留恋过去“风光”的日子,对征管改革工作被动应付,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主动,工作缺乏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认识方面:一是有的同志只看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而看不到或不关心改革取得的成效,进而否定改革。二是有的同志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缺乏全面分析,简单地归咎于征管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及机构设置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有的地方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领导多,干活的人员少;机关人员多,一线人员少;机构多,人员少,在偏远和农村分局更为突出。二是税务干部队伍素质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税干爱岗不敬业,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征管效率和稽查质量不高,制约了改革的目标和征管效能的实现。从机构设置来看:××年机构改革时,省编委撤消大部分局的基层税务所机构,而设置的股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基层税收执法带来大量问题

(三)征、管、查部门配合问题。各系列整体意识不强,过多强调了权利,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强调了制约,忽视了配合。主要表现为:一是应移交的不移交。有的管理部门为了完成自已的税收任务,对应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的案件不移交。二是移交的也不去处理。稽查部门对已移交的有关纳税人违法事项认为查不到收入,不愿意去下功夫检查。三是日管检查与税务稽查交叉重复,尤其是对重点税源户重复检查问题突出。

(四)信息化建设问题。一是征管软件问题。现行的全省统一征管软件功能不完善,缺乏加工、汇总、分析功能,税源分析、纳税评估、计算机选案、税收决策等模块尚未开发,既不能全面反映征管全过程,也无法满足“一户式”信息储存要求。二是信息风险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税收征管,部分基层单位对征管信息既过度的依赖,又没有数据质量意识,由于基础信息采集的人为性和征管软件处理的不完善,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不仅不能正常发挥计算机的依托作用,反而制约了税收分析和决策,形成了一种“信息风险”。

(五)税收管理力度不够问题。新征管模式中,部分管理环节对管事制的理解有偏差,忽视税收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征收与稽查之间的管理环节出现空档,出现“重征收轻管理”或“重稽查轻管理”的倾向,由此相继暴露出漏征漏管严重、申报监控弱化、发票管理松懈、税源管理流于形式、申报异常户增多等管理缺位问题。

四、新时期征管改革的重点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新一轮征管改革是对以往的征管改革在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深度上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

(二)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十年来的征管改革实践和成果表明,我市征管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但问题也不少。成效不说清,不足以树立改革必胜的信心和决心;问题不讲够,,不足以明确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道路。对问题怎么看,决定今后怎么干。我们认为上述问题,是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它产生于改革进程之中,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一要正确对待改革中的问题,坚定征管改革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向新模式迈进的方向不变,边实践、边推进、边巩固、边完善,在改革中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巩固成果。二要在认真总结前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共识,把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化作广大税干的自觉行动。

(三)合理调整基层机构,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一是合理调整基层机构设置。机构设置要因地制宜,不必过分强调统一。本着有利于征管的原则,对部分征管规模较小,税务人员较少的分局可适当简并部分内设机构。对征管规模较大的分局,要向省编委积极争取,依法增设税务所机构。同时,要研究起征点调整后个体征管的形势,适当收缩部分个体征管机构。二是合理配置人员。要从当地的执法环境、公民的纳税意识、经济发展水平和税务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一要尽量精简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征管一线人员力量。二要适应多元化申报后的形势,简并办税服务厅窗口,实行“一窗多能”,压缩征收人员数量。三要控制股、所长职数配置,按照税务人员数量分配股所长职数。四要建立稽查人员淘汰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提高稽查人员素质。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税务人员中推行能级管理和岗位竞争,建立起能级匹配、能岗匹配,能级取酬的竞争机制。坚持人才兴税,鼓励在岗自学,普遍提高业务素质。

(四)加强部门配合,强化监督考核。一是加强部门衔接配合。修订税收征管业务规程,细化部门责任和分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二是建立协调和投诉制度,由管理部门牵头,定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报上级处理;对不按规定规程进行配合的行为向上级投诉。上级税务机关对投诉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明确责任,对故意违反规定的予以严肃处分。三是明确日常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从税务检查的对象、范围、性质、时间等方面划清日常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的业务边界。四是加强岗位责任制考核。将部门配合的工作列为重点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并在征管质量检查中进行重点检查。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用效果。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指导思想上实现由“以建设为主向建设与应用并重”方向转变,着力解决软件应用能力和信息质量问题。一是完善多元化电子申报软件。加快财务报表数据电子报送软件开发,拓展软件应用功能;修订完善电子申报软件,提高软件应用的稳定性。二是加强应用型软件开发。在省局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加强税源分析、税额核定、纳税评估、资料管理等征管应用型软件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各类征管信息的传输共享,征收、管理和稽查系列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应力求做到相关信息的及时传输,实现信息的共享共用,为征管工作提供服务。三是加强征管数据管理。认真落实征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加强征管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和检查,确保各项信息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征管数据质量,加强各类信息的分析对比,增强信息的利用效能,减少信息应用风险。

(六)推进征管基础制度建设,强化税收管理基础。按照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及时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一是建立落实欠税管理制度,严格欠税管理。二是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比较了解以及税源管理责任明确的优点,将管事与管户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建立纳税评估工作规范,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四是建立税源监控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分税种、分行业的结构性分析,完善动态税源管理。五是修订发票内部分级管理和发票举报奖励制度,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六是健全各项稽查执法办案制度,加强一级稽查建设。建立首查责任制,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检查、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办案速度;全面推行案件复查制度,对检查案件要确定一定比例定期进行复查,对复查中发现的问题实施责任追究;坚持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审理工作。

(七)坚持依法征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一是牢固树立依法实施税收征管的工作理念,把一切征管活动都纳入到法制、规范的轨道,杜绝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二是健全执法责任制度,从细化法定执法职责,明确执法依据及所属执法机构、组织和执法人员的责任、范围、权限入手,将执法责任逐级分解到各级地税机关和执法人员,使法定的执法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严格落实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强化社会对地税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切实纠正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征信体系建设的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来完善我的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征信体系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其发展中,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征信体系与其信息资源共享。但是,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征信业的改革,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需求也因此有所增加。同时,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出现了许多金融服务类型,网上交易层出不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金融格局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网络信贷平台倒闭的情况也频频出现,这说明我国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给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尽快加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融为一体,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的消费情况,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得到越来越多消费群众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可。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征信体系建设机构主要有三类:即一类是以阿里小贷为基础的电商平台,一类是较大型的P2P借贷平台,还有一类就是以北京安融惠众为代表的专业征信机构。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征信平台之间的信息沟通相对较少,信息的不对称严重降低了互联网征信系统的存在价值。

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征信体系仍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经济行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也相当匮乏。同时,虽然我国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对于我们建立一个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具有很大挑战。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网信贷。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对于大数据的保护能力有限,这造成了个人或者企业信息隐私暴露问题,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挑战,行业监管不到位,因此,如何来协调高速发展和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导致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原因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金融活动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逐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需要加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以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贵宾制模式的倾向越来越突出,甚至出现了少数垄断权被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困难。

(二)社会分工混乱

在当前制度下,金融行业发展混乱,出现了分工不清、竞争无序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身兼数职”从事自身以外的其他业务,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现在的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在当前的金融模下,金融活动的创新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一些中小企业也逐渐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金融创新活动的领域,金融行业达到了其空前发展的新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三)监管不严,主体不明

在我国,金融行业监管体系严格,但创新能力较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其处境有所改善,这得益于建立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但随着这种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出现了一系列监管不严、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给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匿名”情况使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模式造成了主体不明,问责无效的局面,从长远来看,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征信体系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减少建设成本,加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成本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依据经济发展目标来构建相关征信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改善金融环境。

当今,我国国内的这种体系较为分散,很难有效收集信息,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系统将信息统一汇总起来,使我们的经济活动更加透明,从而服务于消费群众。有了正确的数据支持,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约束力,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各方面各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我们国家应该加快立法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收集的合法性,防止信息被乱用。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相比之前的金融而言,在信用体系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对信用进行分析评价。在网络经济活动出现相关问题,尤其是经济活动主体不明导致的执法难度加强,我们更要严格执行法律来规范征信体系的发展。同时,我们应着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更加严密的法律制度来对网络金融进行监管,借助央行的力量发展网络金融模式下的征信体系。

(三)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混业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系已经不能有效的面对这一情况。所以,我们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在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一行三会”的沟通协调,以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现状为机遇,找到适合行业发展的监管对策,规范市场秩序,避免不同监管机构之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进行改善,加强对其的保护。重中之重的是,我们应该加强征信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理,从而形成一种长效管理机制。

五、结论

本文介绍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金融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监管不严,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探究,找到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以此来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188-189.

[2]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陈小林.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思考[J].西部金融,2015(02):87-90.

[4]蔡丽平.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思考[J].互联网金融,2015(07):50-52.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税收征管 体制 发展

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历史发展

税收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制定的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性税收制度,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原有的税收征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税收工作需要。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先后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从征管、检查两分离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的征、管、查三分离的专业化税收征管改革,在税务机关内部按照征收、管理、检查设立职能部门,实行征管权力的分离和制约,逐步实现了税务人员从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虽然这种模式实现了权力的分散和制衡,达到了管户向管事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没有突破专管员管户和上门收税的情况。1997年新一轮的征管改革正式开始,并在这次征管改革中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到2004年,这一征管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征管模式被重新表述,增加了“强化管理”,成为了34字的新征管模式。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新的税收征管模式赋予了新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征管体制,也在征管模式的优化下不断完善和创新。然而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进行改善。

二、当前税收征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监控不力,各种纳税申报拖、瞒、虚,漏征漏管现象普遍存在

税源监控就是指对税收的来源进行监督、管理、调节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对税收收入来源的具体情况(包括发展变化等)进行监督、预测、统计和分析,它是税收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从现在的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来看,存在严重的税源不清、申报不实、信息失真、漏征漏管等现象。由于现在实行税收集中征收,使得税务人员和办税地点都相对集中,这样做虽然能够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却弱化了日常税收管理,税务人员只能从纳税人所提供的有限资料上对税源进行了解,从而不能很好的对税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有力监控,这种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纳税人的侥幸心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对长期不申报、瞒报收入及零申报现象进行制约,最终造成了失踪户和虚报户增加、漏管严重。现在,税务人员很少会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因此,对税源信息的了解非常不全面,不能够保证所获取的信息与资料的真实性。

(二)税务检查没有重点,稽查机构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

现代化税务稽查手段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所获取的信息是真实、完整、及时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征、管、查协调不力,不能对纳税人的情况全面掌握,这导致税务稽查部门在工作上很难抓住重点,查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相对较低。现在因为各种管理措施不到位,同时还由于很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较低,造成很多偷逃税,使得稽查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处于被动局面,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还使得稽查机构的工作压力增大。此外,税务稽查机构在整个税收工作中的监督制约和以查促管,以及把好税收最后“一道关”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稽查体系内部的选案、检查、审理、执行诸环节存在的相互扯皮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稽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征管机构过于庞大,工作缺乏效率

当前税收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而且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有些税务机关设置十分臃肿,层次交叠,各种职能交叉,相互掣肘,各自为政,人员的分工不明,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进行部门设置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税种管理的需要,征、管、查三种职能之间相互牵制的需要,而忽视了税收管理整体功能的重要性,最终致使税收管理体制在许多环节运行不畅。传统的税务机构中有许多的中间环节,其中有很多都是重复的,没有必要存在的,这些多样的设置造成了税务机构的重叠和臃肿,为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三、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措施

(一)规范机构设置

对税收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并进行合理的权限划分是提高征管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协调不畅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对税务机构及职责的调整进行解决。

在省以下的税务系统税收管理可以按原体制实行国、地税分设,明确税种的管理权限。对于税款的征收,可以由国、地税共同成立一个征收机构,该机构直属于市级国、地税部门共同领导,并在市及市以下实行垂直管理,其具体职责是负责纳税人申报税款和稽查查补税款的受理入库。将现在实行的以职能为主导的组织形式调整优化为以流程为主导的组织形式,科学划分税务管理事权。按照经济区域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税务管理人员,尽量减少税务管理层次。

(二)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实现各个系统或者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应该根据新的机构设置和征管体制的要求,设计开发一套以通用性为基础,兼顾各地特殊情况的税收征管软件,实现软件在税收管理、征收、稽查的统一。只有软件统一,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统一。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对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真正体现计算机网络在新征管运行体制中的依托作用,从而减少税收成本,减轻税务部门办税服务厅征税期办税压力,方便纳税人及时足额缴税。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不管是进行机构的规范设置,还是对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都需要有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为此,还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使用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职工中蕴藏的潜能,优化人力资源。如果现有的人才队伍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就必须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现有的税务人员必须要加紧学习,加强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应知应会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还要抓好与税收工作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公文写作、工作协调能力等。税务部门还需要树立起全新的人才观念,这样才有利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段晓薇,张佩文.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议[J].中国财政,2010(20):78~79.

[2]耿剑锋.我国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306~307.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一、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州直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经过全系统领导和同志们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的各个领域,从业务管理到事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税收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业务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推动了事务管理现代化;深入广泛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对纳税人的服务,并从根本上改变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看到发展也要看到问题的存在,在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人的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低,应用水平较差。其次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目前多数同志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仍很难转变。因此,必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注重硬件的建设,对软件的应用上,数据的采集上,数据的分析运用上不到位。四是外部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 对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人的问题

首先是领导干部认识的问题。作为税务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很显然,原来的知识结构,甚至思维方式已明显不相适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更新,转变观念,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否则就要落伍,甚至给税收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和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搞好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队伍素质的问题。目前整个税务干部队伍的科技素质较低,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要下决心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强化和固化激励、淘汰机制,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正转变。同时,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由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应当立足于稳定和提高现有队伍,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要重视现代化管理对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其在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税收工作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解决管理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先进的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现代管理体系的支持和管理体制的扶持,就无法创造出超高的实用价值。今年,自治区地税局提出了健全制度、创新机制、落实责任的工作主线,并围绕这个工作主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地税系统加强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这就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了信息化建设能有序的开展、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的条件,细化岗责体系,在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是在勇于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继承。实事求是,探索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无一不需要创新才能实现;创新并不否定继承,信息化也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人机结合进行管理;尤其是长期以来基层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在税收管理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管理方法,我们一定很好地继承、运用和发展。

其次,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科学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业务需求的规范和前瞻性为起点。实施信息化的每一步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摒弃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按照信息技术的客观规律改革我们的税务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目前,在业务、行政、技术、后勤部门齐动手,网络大规模兴建,设备大批量采购,软件开发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在系统的兼容、信息的共享、软硬件环境的匹配、对外交流的信息安全、投资的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和隐患。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要做到既增长又升级,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讲求科学、质量、统一规范。必须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信息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和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要牢固树立应用的观念和意识

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应用,而不是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内容,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数据质量。数据垃圾的产生有文化素质的原因,有操作水平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思想作风、责任心和法制观念的问题。必须杜绝为了提高质量考核指标而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等。由于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广度大、关联性强的特点,报假数据、假信息的后果与写假材料、说谎话有过之无不及。数据质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管理质量,并且会贬低信息化建设的地位。

(四)大力推广应用新征管软件,规范软件操作行为,力求征管软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税收电子数据的分析和评测,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国税金税工程的成功运行,地税软件的升级与接轨也成了日趋解决的问题,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及时把握全区动态,在全区推行新征管软件上线是一项及时、准确的重大决策。全州地税干部严格按照区局的安排和部署,有序开展各项新征管软件上线工作。

1、新征管软件对使用人员的规范操作要求更高

新征管软件上线,为日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快捷规范和管理与服务,同样也对税务干部提出了新要求。以前6.0的征管软件,对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操作,要求不是很严,可以一人多岗操作。现在的新征管软件,严格统一了每位干部的登录编码,对每位登录人员的操作都记录在线,这样个人在严格自身登录权限的同时,也对自身管理权限负有直接的责任,一但出现问题,由于服务器在自治区局,各项权限也集中到了中软公司和自治区局,问题必会暴露在全区视野范围内,解决也要通过区局解决,对于具体操作干部就提出了高素质、高责任心的要求。各县(市)局科、所、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按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操作,确保软件运行正确流程和无差错。

2、认真做到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相适应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地税干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步,必须定期对地税干部进行全员学习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做好计算机日常应用、各操作软件应用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五)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覆盖面、数据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应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主要是防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职务犯罪活动。计算机应用的违规、违法犯罪则可能发生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税款征收、处罚、退税、稽查选案等环节,还有泄露纳税人商业机密的问题。

加强安全管理应当在网络建设、对外信息交流,特别是内部业务网与互联网等公网连接时,在目前安全技术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要把握好度,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损失放在首位;软件设计、应用,特别是操作权限设置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要对原始数据的产生变化过程全面进行记录和监控;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并及时查处。

(六)、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税收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

二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相关税种申报缴纳和其它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车辆管理)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三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流动情况的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 茂名市 存量房 交易税 税收征管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存量房交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交易税收的征管工作越来越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笔者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茂名市茂南区交易税征管相关制度完善程度、存在的问题等现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更好得促进存量房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

一、茂名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现状

房地产包括增量房地产与存量房地产两大类,增量房地产就是新建商品房,存量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手房。一般来说,房地产市场可分为三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及三级市场。房地产第一级市场,又可被称增量住房市场,是指新建房屋产权的在市场上第一次转让,例如:新建商品房的出售、租赁等,主体是开发房地产的企业,购置者有个人消费需求的,也有从事房屋租赁服务的个人和中介机构。房地产第二级市场就是二手房市场,是现有的房屋通过出租、出售或者置换等多种产权形式变更的市场。第二级市场买卖双方具有不确定性,交易主体几乎涵盖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个人,价格也是在市场中销售逐渐形成的,是房地产通过市场进行重新的调整和配置。二级市场的交易是小批量的、较分散的,交易的房产也是旧产品,就更加突出了房地产经纪人的媒介作用。第三级市场是指公房使用权交易的市场,拥有公房的使用权的人,可以自由的出租、转让和出售公有住房的使用权,三级市场相对一级、二级较简单。在房地产市场上,存量房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税种类也较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普遍性和典型性。因此,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质量的提升,对地区整体税收工作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存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征管难度较大,其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征税群体特殊。存量房交易纳税征税群体90%以上是自然人,而且大多数交易双方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的税法知识贫乏,缴纳的存量房交易税是一次性的。受利益的驱动,有些人不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这就要求税收征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税法知识,还要作广泛的税法宣传。

(2)税源分布零散。存量房交易征税的对象不集中,容易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一年中,存量房交易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交易期,而且税基不大,征管难度却很大,税收较不稳定。

(3)涉及税种较多。在存量房交易所征收税种中,可能涉及的税收有:在购买土地时有耕地占用税、契税;在房产开发环节时有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在交易环节中有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城镇土地增值税;涉及其他税种有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4)税费计算繁杂。有些税费不是简单的由应缴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得出,计算相对复杂,如:土地增值税,在实际征收土地增值税计算中,应税收入比较容易确定,但扣除项目繁杂。在扣除大项目中(土地取得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和房地产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税金和其他扣除项目等)又可分成若干个可扣除的小项目,使土地增值税计征繁琐,且征收阻力较大,征收效果不佳。

(5)征管体系复杂。在存量房交易中所征收的税款,它既不是以单一的税种征税,也不是用单一的方法核算,而是由一套较为复杂的税收体系构成。征收中,不同的税种税收优惠大多不一样,有的项目需要征税,有的项目则可以免税。而且,在税收优惠政策中,免征税条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房产面积、受交易形式、取得产权证的年限等等,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同时也对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征收存量房地产交易税中,涉及到诸多税务专业之外的知识,如:在计算扣除项目时,会涉及到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转移价格的确定时,会用专用计算机软件来确定;可能还会用到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征管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综合能力。

2、茂名市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1)存量房交易数量小。从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情况看,存量房交易量一般是新增商品房交易量的4―5倍;从广东省(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情况看,存量房交易量与新增商品房交易量的比例较大,已经超过了新增量房地产交易量;茂名市2012年存量房交易量与总房地产交易量的比例还较小。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存量房交易量占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份额将不断提高,与之相关的各项税收在房地产税收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其税收征管工作也将越来越重要。

(2)存量房交易税收入不大。茂名市茂南区2011―2012年存量房交易面积分别为431017平方米、273445平方米;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总额分别为6136万元、6157万元,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总额的比例约为1―2%。

(3)采用了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系统。存量房交易过程中,计税依据比较难确定,一方面,纳税人为了尽量少交税,另一方面,税收征管人员有多种征收方式,一方想少缴税,一方想多征税,这样就会出现征纳双方的矛盾,增加税收执法过程风险。应用房地产信息,利用软件批量评估系统,核定计税价格,不仅比较接近真实交易价格,而且公平、公正、公开,也可以增加税收收入,规范税收执法,降低执法风险等效果。同时,由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计税价格,减轻了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也节约了征税成本。

(4)近两年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构成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中,营业税收入为2347万元,占总收入的38.12%;契税收入为1583万元,占总收入的25.71%,两项目收入占总收入的68.83%,是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2年各类税收收入的变化幅度不大,总收入也趋于平稳。2012年存量房交易面积为比上年减少了157572平方米,税收收入增加了21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茂名地处粤西不发达地区,地方税源不足,投资于地方税收征管方面的资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对地方税收征管理的制约作用明显。作为存量房交易税来说,存量房交易税的征管,既需要较高技术、较高水平征管人员,又需要相关设备、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计税价格软件等多方投入,茂南区地方税务局,在人力、财力方面投入明显不够。

二、影响茂名市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的因素分析

存量房交易环节之所以存在偷、逃税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税务征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打击惩治不力的因素,也有纳税人缴税意识薄弱,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高的因素,除人为因素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部门职能相对独立,缺乏沟通与合作

存量房税收征管具有较强特殊性,存量房税收的征收和管理,不仅是地方税务局的工作,还需要国家税务局、地方财政局、土地资源管理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管控,信息共享,共同完成征税工作。但是,茂名市茂南区地方各部门之间,仍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壁垒。各部门之间受本部门利益和业务管辖范畴的制约,没有与税收征管部门深度合作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滞后,没有形成信息共享

地税机关征税,使用自己独立的税收征管系统;房管交易部门管理房产,使用自己的房产管理系统。虽然两个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很多是相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方面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无法做到信息对接,更无通过网络连通。这样,势必造成税收征管部门对相关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充分。还有的地税机关和房管部门,仍采手工报表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传递信息,导致相关涉税信息不能及时得到了解和掌握,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

3、征管基础条件较差,信息采集不完整

在对存量房税收征管中,没有建立完整的房地产信息登记系统,对部分纳税人所交易的房产,较难界定是否是家庭唯一住房。例如,纳税人出售自用五年以上房产,在申请免征个人所得税时,税收管理部门对是否为“唯一住房”的认定,仍停留在纳税人“保证”的层面上,缺乏硬性的征管条例和措施。对纳税人的隐性住房更加无法掌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收管理的力度,从而导致部分税款流失。

4、交易价格不实,造成税收流失

在目前存量房交易中,部分存量房在协议上记载的成交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偏离,价格偏小易造成税收流失,使用软件评估技术之后,有时候人为操作因素,也使评估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5、纳税人的遵从度不高,纳税意识不强

部分纳税人依法积极性不高,存在最好能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思想。一方面,目前的税收征管方式,发现纳税人偷漏税行为机率很低,即便发现,处罚也不够严厉,纳税人的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税收征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

6、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混乱,人为操纵纳税

在存量房交易市场中,二手房中介机构是搞活市场的媒介,但实际上,有些中介机构就是纳税人的“顾问”。

7、现行房地产税制构成不合理,存在明显缺陷

就二手房而言,在流转税环节,税种多、税负重,在保有环节,税种少,税负轻。由于流转环节的税费重,势必增加增量房的开发成本,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提高了消费者购房的门槛,势必造成大量商品房的积压和闲置,制约了房地产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而二手房保有环节税负种类过少,成本低,鼓励了存量房的保有,等待二手房价格的上涨来获取利益。

三、完善茂名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几方面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加强对存量房地产交易税的征税与管理。

1、大力推行一体化,强化征管,实现信息共享

(1)以网络为依托,通过现代科技提高信息利用率,大力提高征管水平。利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加快相关部门间的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简化办事环节,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存量房税收征管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2)提高信息共享质量。把重点放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对税务数据分析水平质量上,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税务信息分析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管理效能,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2、明确税费项目范畴,严格监管,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包括土地出让、土地的转让、房地产的开发、房地产的建设,而且包括存量房地产的计税依据、优惠政策等等因素。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对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有很大帮助。

(1)土地出让与使用中简化税费种类,合并收取。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按规定收取土地出让金;国家又有对土地征收税权利,又按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有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所有收入统一管理,全部上缴国家财政。笔者认为:为了简化税制,可以将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成征收。这样可以简化房地产交易税的征管工作,减少政府官员在土地买卖上的腐败行为,可以清理乱收费情况。

(2)彻底清理、规范收费项目。针对现行我国房地产行业收费项目较多的实际情况,应加以清理规范,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没有法律根据的收费项目应予以坚决取消;有法律依据,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合并到税收项目中,由税务部门统一收取。

(3)加强对各项收费款项的监管。征管机关对各项收费要严格按照相关预算管理规定处理,首先,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将所有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各级政府不得随意使用预算资金,也不得得先清算,后上缴。其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将所有收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待财政再下拨给使用单位后方要使用。支出时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安排支出。第三,严格执法,防止存量房交易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孳生。最后,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监督存量房交易过程中各项收费。

3、规范房产计税基础,建立数据库,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评估标准房价时选用市场比较法。当前,存量住宅基础房产交易较频繁,有充足的市场交易案例,具备选用市场比较法的有利条件。应用评估系统来测算交易房产的评估价格,一般来说,根据目前市场相同或者像类似的价格进行对比,通过课税房产,与对应标准房价格的比较,再应用修正体系确定相应的修正系数,对标准房价进行某些修正,来测算课税房产的市场价格。首先,控制区域的划分一般以各因素和条件基本一致的一个小区为一个划分单位,因而,在设立评估平台修正体系中就不再考虑区域因素的影响。其次,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十种:建筑物的结构;楼层总高度;建成完工的年代;所在的楼层;房屋的使用面积;内部装修的状况;建筑物的朝向;室内采光情况;楼与楼间的距离;供气的状况。最后,测试评估平台的可操作性,可以先综合选定建成年代、楼层高度、房屋面积、采光朝向四个因素形成影响因素体系,再收集试点小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再把同区域、同类型的房屋交易样点资料进行详细的对比,测算出四个房屋价格影响因素的修正幅度,形成因素修正体系。

(1)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存量房的价格信息。税务人员应该对自己辖区内各地段、各时期房地产的交易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房产市场的价格的变化情况,准确分析把握各种因素可能给房产交易价格带来的不同影响。

(2)通过各专业咨询机构、房地产评估价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利用多渠道收集不同地段的、不同结构的、不同性质的房地产交易基本参考价格,制定各个种类、各个地段房地产交易基本计税价格,并建立详细的数据库管理。

(3)利用相关模型或者指标对存量房价格进行调整,结合房屋所在区域、楼层、朝向、使用年限等因素,设计价格修正系数表,以此为依据计算出每套房屋的最低计税价格,再与交易价格比较,选择价格高者为计税依据。

4、减少交易中涉税种类,调整税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由于存量房交易征收税种较多,税收体系组成复杂,纳税人有可能涉及的税收有11种之多。其中有的税种征税金额小,有的税种部分重复征税,为了提高存量房交易征税效率,笔者建议如下。

(1)取消印花税。目前税收征管中契税与印花税存在部分重复缴纳现象,纳契税是法律有明确规定在取得房产证时必需缴纳的,其作用主要是确认房产转移书据的法律效力,近年来税收收入规模增长较大,而且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较长,人民的认可度也较高;印花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因缴纳印花税后成为合法凭证,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调节作用有限,因此建议保留契税,取消印花税。

(2)取消土地增值税。理论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行业利润率会趋于平均,土地增值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实际征收工作中,土地增值税计征较繁琐、征税难度很大,效果也理想。建议将土地增值税取消,计入所得征收所得税。同时为了抑制投机,将房产增值部分实现随持有房产年限的增加而税率递减的所得税政策。

(3)适当增加存量房地产持有环节税负。除居民的一般基本住房免税或享有低税率外,超过基本住房标准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实行较高的持有税税率,使投资者的税收成本增加,达到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膨胀的目的。

5、利用纳什均衡博弈理论,治理逃税,加强税务的稽查力度

根据博弈理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博弈是一个纳什均衡。税务机关一般是靠纳税人凭诚信自觉纳税,为了防止纳税人逃税,税务机关只在较小的范围对小部分的纳税人进行稽查。这样,纳税人就会在逃税与税务机关的稽查之间进行博弈。因此,对税务机关而言,治理逃税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惩罚和提高稽查力度。存量房交易税收的征管由于种种原因,征收过程复杂、所涉税种多,容易出现偷税、漏税情况。充分利用纳什均衡博弈理论,加强税务的稽查力度,当逃税预期收益小于零时,就不会有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6、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税务机关要将管理重心适当前移,重视宣传,积极引导,充分利用纳税人的遵从意愿,按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建立风险管理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岗位,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引导纳税人自我纠正,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声誉受到损害,将税务风险防范于未然,提高税法执行的透明度。

7、利用纳税人权利意识,监督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关系到广大纳税人的利益。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大部分为自然人,对税法的了解相对较少。税收机关要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并且利用纳税人监督税收作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首先,要普及基本的涉税知识及相关法律常识,使纳税人在处理基本的涉税事项时能够依法正确进行;其次,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税务制度,税务机关的存在不但降低了征税成本,而且起着双重监管的作用,作为税收征纳主体的第三方,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征税机关起到了监督作用;最后,成立纳税人协会,为纳税人提供一个用来相互交流的平台,纳税人协会与纳税人个体相比,显然具有更强维权能力,也为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因此,存量房交易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实现不但要纳税人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维权能力提高了,才能保障实现纳税人权利,才能有效监督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从而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管理水平。

8、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提升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

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大多数为自然人,对税法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少,这就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为税收征管人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根据“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分析引起纳税人不满意的原因,查找认知差距、标准差距、执行差距、宣传差距,从多方面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纳税服务。在实际征税过程中尽量缩小这四方面的差距,实现“基于纳税人满意”的目标,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达到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质量的目的。

总之,做好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前期的准备工作,可以大大减少税收征收的工作量,减少征纳双方的矛盾,有效提升存量房交易地方税收征管水平。

(注:本文系茂名市地方税收研究会项目“茂名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问题研究――以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SYJ2013092。)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房地产税改革的国际借鉴及建议[J].税务研究,2005(1).

[2] 贾秋菊:房地产税改革对地方财力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1.

[3] 海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房地产税计税依据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方案构想[J].税务研究,2006(8).

[4] 王海强: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举措[J].经营与管理,2010(9).

[5] 李会联、宋春红:我国二手房市场信息共享系统构建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1).

[6] 黄文凤:关于个人住宅存量房开征房产税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1).

[7]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J].财政研究,2010(1).

[8] 李宗卉、鲁明泓: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4(10).

[9] 邵峰、李檬、张海波、富春雨: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的主要经验[J].税务研究,2010(4).

[10] 王海强:开台市存量房地产交易税征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1] 周开君:论纳税服务质量及其优化路径[J].税务研究,2010(12).

[12] 张炜、王诚明:纳税服务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视角[J].税务研究,2010(12).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一)政府过多干预。由于政府自身及外部诸多问题的存在,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的过程中,这只“有形的手”很难正确的把握干预经济的度。一方面政府履行职能具有强制性,这就导致政府在政策的制定、措施的执行等方面存在偏差,、形式主义现象频繁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低效、低质的劳动,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政府若干预过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政府扩张,出现机构冗杂,机构之间责任不够分明,大量闲置人力物力产生,政府管理成本增多,履行职责、服务大众水平下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税收的增长,往往通过制定税收指标,并将其下达给各税务机关来干预税收征管工作。这种方式可能会使经济状况欠佳时,出现寅吃卯粮情形;经济态势良好时少征或不征税款的违规操作行为频繁发生,制约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间缺乏衔接性。一是税务机关按照职能、性质设置部门单位,然而部门之间信息却没有做到共享,信息相对封闭;二是税务机关组织层级多,工作分配环节多。纳税人办理涉税事物时程序较为复杂,税务机关办事效率偏低;三是部门间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税收征管过程中,出现责任过错等问题时追究不到位,不能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单位。

(三)税收征管刚性不足。我国的税收稽查工作不到位、力度较小,重查轻罚现象普遍存在。在税收计划指标的影响下,稽查工作往往仅从完成税收任务出发,从而增大了稽查的弹性,弱化了执法的刚性。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稽查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衔接,致使在日管中发现的偷逃税款情况时,各部门经常自行处理而不及时向稽查部门报送,造成征管和稽查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在稽查环节中,还存在处罚力度不够,一些税务案件仅通过补缴税款和轻微处罚处理,极大削弱税收征管的刚性。

二、原因分析

(一)税收法制不健全。政府作为税收征管的主体,要想使征管工作顺利开展需有法律法规作为支撑。而我国税收法律文件偏少、层级偏低,现行的多以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形式存在,可以说税收法制建设处于薄弱的环节,极大地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给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提供可能。我国地方政府及税务机关拥有一定的税收裁量权,但是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下,税收及税收征管工作会存在着差异,从而在实际执行中,因为不存在统一的衡量标准,会产生各地区之间税收执法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二)税务机关办理税收征管工作环境欠佳。一方面纳税申报制度是我国税收征缴重要制度,但由于我国执法机关执法力度不严,且个别机关存在擅自更改征缴制度程序,损害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及严肃性,也会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可能;部分税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而出现执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另一方面公民依法纳税意识淡薄。这与纳税人所处税收执法环境及自身素质存在密切联系。如果一个地区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偏低,也会对整个地区的纳税环境产生影响。税收征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税收无法及时足额入库。

(三)征管模式缺乏系统、完整性,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税收征管体系。税务机构部门设置复杂,管理层次多,部门之间信息不畅,信息不能达到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征收成本,产生低效率、低质量的税收征管工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部门协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仅仅依靠税务机关很难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征管漏洞百出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导致税款严重流失。

三、税收征管中优化政府行为对策建议

(一)加强税收法制建设1、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当前税收征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提议,并将其收集整理,为法律法规制定提供依据;政府应当树立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新理念,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税收征管法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2、执法方面做到公正严格。一方面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以责任为标准设定相对应的执法岗位并确定岗位职责。通过多种考核方式选拔人才,使得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与其职责相匹配,从而做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税收执法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制定相应的执法责任标准,对其行政人员实行全面的考评及责任追究。这种方式有利于保障税收职能的实现,及税收工作任务的完成。责任到人使得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在税收征管中加强自我约束行为,减少执法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二)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符合当前实际的税收申报征收体系。税务申报是税务机关征管业务的首要环节,是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的基础。二是建立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在当前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需要改变政府性质,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提高政府的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开展有效的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双方的关系。

(三)健全税收信用体系。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不可或缺原则,一个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法律体系的外在约束,也要讲求信用。从政府方面而言,应该做到:一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促进政府诚信用税;二是完善税收信用激励机制,设置纳税信用等级,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管理上可以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三是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对在税收信用上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及个人,加大处罚力度并加强监管。

(四)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首先,建立各类税收政策、法规解读中心。设置咨询服务处,对纳税人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并予以准确指导,为纳税人提供更加规范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其次,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税收法律及税收相关知识。通过报纸、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等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大型税收讲座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纳税观念。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第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选择一批专业税务人员,分别进入不同征管环节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纳税人解决各种税收问题,从而提高征管服务质量。第二,经常开展纳税服务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其法制观念,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纳税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第三,倡导团队精神和服务型税收文化。经常开展一些税收文化活动,鼓励团队协作,从而引导税务人员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增强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将纳税服务意识深入人心。

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税收征收,征管模式,优化模式

一、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专管员管户制度,采用的是“一员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职责于专管员一身的征管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先后经历了征、管、查“两分离”或“三分离”的探索。

1997年1月1日,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为标志,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拉开了序幕。该方案确立了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30字”征管模式。围绕着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确立和实施,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进入了以税收征管信息化、现代化带动税收征管规范化的阶段。

随着征管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征管模式转化过程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从2003年开始,对税收征管改革进行了调整,并实施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其一,针对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在“30字”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强化管理”四个字,形成了“34字”征管模式,即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并提出了税收征管“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其二,通过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个而实施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其三,不断深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其四,探索现代管理理论指导和信息化手段的组织机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我国税收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立统一规划的领域缺乏有效执行,税收征管软件科技含量仍不高,兼容性比较差,不能满足各管理层次的需要,且税务机构内部的统一信息平台未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也未实现。

(二)税法体系不完善,执法行为不规范,缺少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税收法规不完善,且经常变动,征纳双方在税收法规认识上存在偏差,再加上税务机关执法行为不易规范,容易造成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征纳矛盾。我国税收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纳税人不了解税法,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有的纳税人甚至故意弄虚作假,逃避税务监管。

(三)纳税服务意识淡薄,征纳关系不和谐。新的 “34字”征管模式将纳税服务放在基础地位,但在实践中纳税服务意识不强,在征纳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变化和需求难以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及评价机制却不完善,难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四)税收成本较高。大多数税务机关不能实现纸质文书和电子文书同步流转,这样纳税人为同一报税事项就会多次往返于不同的岗位,纳税人办税成本被人为增加,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也在增加。

(五)税收管理权限模糊,税源监控不力,征管失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征管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不相称,管理职能弱化,税源监控的协调机制也尚未形成。

三、优化现行征管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一步树立“信息管税”理念,通过“信息管税”来增强宏观决策能力和加强对整个税收征管运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提高宏观决策的质量,加大管理和服务的力度。正确处理征管方式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收效率。

(二)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税法的宣传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制定税收基本法,通过税收基本法指导和统领各单行税法。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税收法规规章,逐步提升其法律级次,增强其刚性和权威。积极开展税法宣传活动,鼓励诚信纳税,依托社会力量,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法技能的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和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税务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优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满意度。

(四)整合机构,节约成本,明确征管目标。整合内部职能机构,突出纳税人导向,既适度保证职能分离制约的需要,又要最大程度提高税收效率,节约纳税成本。

(五)建立严罚的稽查体系。着力健全稽查制度,实施严控管、重处罚,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稽查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稽查程序,实行分类分级稽查,使税务稽查由过去的“收入型”向标准的“执法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潘晓忠.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应进一步优化【J】.税收征纳,2012,(08)

[2]徐瑶.关于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现状的分析【J】.产业经济,2012

[3]张炜.对我国税收征收改革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

[4]朱利荣.试论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1

[5]王明明、康忠贵.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研究【J】.税务研究,2010

[6]向东.试论税收征管模式与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之关系【J】.税务研究,2010

[7]王乔、龚志坚.对我国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J】. 当代财经,2010(12)

上一篇: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 下一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