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2:37

品牌战略分析

品牌战略分析篇1

【关键词】 品牌;发展战略

一、我国洗发水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的洗发水消费市场呈现不断丰富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细分标准,主要有档次细分、年龄细分、用途细分以及地理细分等。档次细分:根据档次细分,可将洗发水市场分为低端市场、中端市场以及高端市场。年龄细分:根据年龄细分,可将洗发水市场分为幼儿、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市场。用途细分:根据不同人群对于洗发水用途的需求,可将洗发水市场分为去屑、柔顺、乌黑、亮泽、防脱、生发、滋润以及护理等等若干细分市场。地理细分:根据消费人群所在的地理位置,可将洗发水市场分为华南、华北、西北以及东北等市场,再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城市、郊区以及农村市场。

我国洗发水市场的竞争状态日益激烈,目前已经基本呈现竞争者饱和与垄断竞争状态。在我国主要城市,跨国企业与合资企业旗下的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海飞丝、潘婷、沙宣等品牌主要定位于中高档产品。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国产的洗发水品牌则相对来说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在我国农村地区,各种洗发水品牌共同占据着市场,不同农村地区之间差异有时也并不小,主要由于不同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我国洗发水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前四大洗发水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超过60%,其中前三名的品牌全部归属与宝洁旗下,这三个品牌――飘柔、海飞丝和潘婷则已经占据超过50%的市场集中度。

数据来源:《2009~2010 年中国洗发水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洗发水市场整体由宝洁公司旗下产品主导,紧随其后的是联合利华以及丝宝。2009年,洗发水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如下:

数据来源:《2009~2010年中国洗发水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二、“飘柔”品牌的发展简介

宝洁公司旗下的著名洗护发品牌“飘柔”是宝洁公司在中国大陆推出的第一款洗发水产品,该产品于1989年进入中国,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飘柔一直是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第一品牌,无论是销量、知名度或者是分效率都遥遥领先其他品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洗发水品牌。在90年代末,在潘婷、海飞丝等众多品牌以及许多中国本土品牌的冲击下,飘柔的销量呈惊人的下降趋势。针对这一趋势,宝洁公司从2000年开始了飘柔的大品牌战略,全方位的渗透市场,旨在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大品牌战略――“飘柔”的纵向品牌延伸

为了使飘柔产品更好的渗透市场,对抗联合利华等大型企业旗下品牌的攻击,面对不断细化的市场细分状况,宝洁公司在2000年至2004年期间,不断推出新款以及细化功能的飘柔洗护产品,开始对飘柔系列进行纵向的品牌延伸战略。飘柔从最原先的“柔顺绿飘”扩大到“滋润的飘柔、去屑的飘柔、柔顺的飘柔、黑发的飘柔、人参飘柔、油飘柔”等,细化到各个细分市场。

四、大品牌战略――“飘柔”的横向品牌延伸

2004年伊始,飘柔系列产品的各种纵向品牌延伸战略取得一定成功,成功夺回了一部分被其他企业旗下品牌所夺去的市场份额。宝洁公司在当时在沐浴洗护市场上,除了舒肤佳这样的以清洁和健康保护定位的成功品牌以外,在护理、营养肌肤等定位方面并没有什么知名品牌,加之飘柔系列产品刚刚经历完纵向的产品延伸,知名度和使用率有了大幅回升,宝洁公司决定从飘柔入手,对该系列产品采取横向品牌延伸战略。

2004年,为了弥补在沐浴洗护市场的空白,宝洁公司将飘柔的产品线延伸至沐浴露以及香皂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飘柔的身体洗护产品,并开始了猛烈的广告攻势。

五、大品牌战略――“飘柔”进军低端市场

宝洁公司的飘柔系列洗发水产品进入中国十余年中,一直是洗发水行业的领跑者。在2000年左右,飘柔的销售量突然开始大幅下降,这是在众多本土产品、其他跨国企业旗下产品以及自身推出的新品牌的影响下的结果。宝洁公司在进驻中国以来,一直推出的都是保有时尚气息的产品,并将档次定位为中档或者高档,却忽略了中国的大片低端商品市场。在各路品牌的重重进攻之下,飘柔的销售业绩下滑。于是,在2004年左右,宝洁公司决定使飘柔系列产品进军中国低端洗发水市场,率先推出的就是众所周知的“9.9元飘柔”,并随之推行大规模的促销以及降价活动,最终抢占了中国洗发水低端市场的大量份额。

六、对于飘柔系列产品大品牌战略的评价

1.“飘柔”的纵向品牌延伸。飘柔的纵向品牌延伸是飘柔系列大品牌战略非常重要的一步,经过品牌的纵向延伸,宝洁公司使飘柔得以渗透到更多的细分市场,利用飘柔原有的广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牢牢获取更多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许多在90年代末期出现的其他跨国企业洗发水产品以及本土洗发水产品对于飘柔品牌的攻击都是从飘柔原本没有涉及到的细分市场进行。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能有一个信得过的洗发水品牌就足够的层次了,人们开始不断追求适合自己发质和头皮状况的洗护产品。飘柔原先只有以柔顺为特点的“绿飘”,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此时其他公司纷纷推出去屑、止痒、防脱、乌黑以及滋润等效用的洗发水,重重打击了飘柔的市场地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挑战,事实证明,宝洁公司选择对飘柔系列产品进行纵向产品延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飘柔凭借着在中国市场长久以来的品牌实力,迅速夺回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2.“飘柔”的横向品牌延伸。飘柔的横向品牌延伸是宝洁公司在打造大飘柔品牌战略中的一步,宝洁公司此举希望能够填补沐浴露市场的大量空白,进一步实行飘柔系列的大品牌战略。事实证明,宝洁公司的这一次尝试是不成功的,由于飘柔在中国十余年来根深蒂固的“洗发水”产品形象,当其产品延伸至沐浴露时,飘柔沐浴露以及香皂的销量与其他品牌比起来逊色许多。尽管宝洁公司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可最后飘柔沐浴露系列产品也只是沦为“知者多,用者少”的局面,最终退出市场。

3.“飘柔”进军低端市场。宝洁公司在飘柔产品受到各方面猛烈攻击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决定将飘柔打入洗发水低端市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宝洁公司进入中国以来,最先退出的就是飘柔的洗发水产品,随后退出海飞丝、潘婷等等。虽然产品定位有所不同,在将产品打入市场的时候都选取的是中端市场。90年代末,在各种品牌的打击之下,飘柔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却依然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洗发水品牌。此时,在洗发水产品的低端市场,还没有一款洗发水可以占取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在飘柔产品线延伸的同时,与其让其继续与各种中端品牌以及宝洁公司自身品牌竞争,不如将飘柔打入低端市场,一举夺得大部分低端市场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洗发水产品的产品区分中,价格依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于是宝洁公司从二线城市开始,通过低价使得飘柔产品重回高销量的境况,并为宝洁公司在洗发水低端市场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资料

品牌战略分析篇2

关键词: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展望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不足3%名牌产品却占据40%的市场和50%的营业额(注1)。由此可见品牌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地位的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而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特别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大多数企业同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已形成面对面交锋。品牌的竞争也从纯粹的品牌知名度等战术层次上升到系统的品牌营销与品牌管理等战略层次。西方的品牌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练而建立起来的,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品牌战略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手段,而中国企业从90年代初品牌战略初兴算起,仅仅10多年发展史。因此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建立科学的品牌营销体系,特别是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企业能否建立真正强势品牌,以直面国外老牌企业的强大品牌竞争的关键,因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一、品牌战略的涵义及作用

(一)品牌的概念

许多人论述过品牌的定义。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用来识别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20世纪50年代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产品属性、包装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20世纪末大卫•爱格认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品牌是一个全方位的架构,牵涉到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方方面面。

可以看出,品牌的概念历经一个从标志到形象再到品牌关系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不断虚化的轨迹。在操作层面上品牌(Brand)是企业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所确立的名称、术语、象征、符号、设计,或上述的综合,以使自己的产品与其竞争者产品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品牌由“牌名”、“牌标”、“商标”组成。其中“牌名”是品牌的可念出的那部分。“牌标”也是牌子的一部分,但它只能识别却不能念出来。它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设计或一个明显的颜色或字母。最后还有“商标”,也是品牌的一部分,它是提供法律保护的那部分,意味着所有者在使用牌名和牌标时拥有所有权。“创品牌”意指一种产品创立牌名、牌标和商标的过程。品牌,就其实质来说,它代表销售者(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体现出特定的商品属性、特定的利益(如功能性利益或情感性利益),生产者的某些价值感、特定的民族或企业文化、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用户)群体类型,其中,价值、文化、个性构成了品牌的基础,体现了品牌间的差异的实质。

(二)品牌战略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品牌在经济远行中的规律,从战略的高度创建、培育并利用品牌,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全过程。品牌战略选择是企业的根本性决策,也是企业品牌经营的纲领。正确的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起点;企业如果缺乏品牌整体运作的长远规划将会导致经营混乱无序,这无疑是对品牌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同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千差万别,所采取的品牌战略也就各有千秋。但在一些共性因素的作用下可归纳出几种品牌战略的基本模式。

1、单一品牌战略

当企业把所有产品都使用同一个品牌时它采用的为单一品牌战略。例如海尔在家电领域可以说是单一品牌战略的成功典范,自海尔冰箱风靡后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甚至海尔手机等等一大批同品牌产品相继涌现,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

使用单一品牌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节省传播费用,利于推出新品、彰显品牌形象。但单一品牌战略也有它的劣势——只要其中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就会殃及池鱼产生恶性连锁反应。

2、多品牌战略

相对于单一品牌战略,当一个企业同时经营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品牌时,它所采用的就是多品牌战略。例如世界知名的美国宝洁公司旗下就同时拥有潘婷、飘柔、海飞斯等一系列成功的日化品牌;而保健品公司健康元也可堪称是多品牌战略的典范,旗下拥有多个强势品牌如太太、丽珠、鹰牌、喜悦等,这些品牌针对着不同目标市场,在经营上也是相对独立的。

实施多品牌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实现对消费者的交叉覆盖。并且还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即使一个品牌失败对其他品牌也没有多大影响。不过多品牌战略是地道的强者游戏,如果不是强势企业不要轻易尝试。

3、副品牌战略

副品牌战略是以企业中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来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

副品牌战略虽然适用面窄,但内涵比主品牌丰富。例如河南福森药业的产品有几十种,但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一一记住它们呢?副品牌战略便是解决之道。福森利用单一产品的功能属性分别为其取了非常有个性的名字。例如治痛经的产品取名福森-痛经乐,补血的产品取名福森-血源等。由于副品牌定位准确,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副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品牌传播的重心一定要放在主品牌上,副品牌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4、担保品牌战略

达克宁、吗丁啉、西比灵等都是各自领域里比较成功的品牌,探究它们成功的背后人们会发现它们都是由西安杨森出品的。在传播品牌时西安杨森有意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了消费者。与其他品牌关系相比,达克宁、吗丁啉、西比灵等品牌与西安杨森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包装上“西安杨森”的位置并不突出,它只起到一定的担保作用。但人们提起这些产品一般都会马上想到:哦这是西安杨森出品的。这就是担保品牌战略的效果。

采用担保品牌战略主要是想向消费者保证这些产品一定会带来所承诺的优点。因为这个品牌的背后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它有条件、有能力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担保品牌战略尤其适合推广新品。不过一旦有一天被担保者违背了承诺,那么担保人的信誉也将受到损伤。

5、品牌特许经营战略

特许人与受许人借助同一品牌在相同模式下实现品牌扩张达到双赢或多赢目的。当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统一的品牌、技术、管理制度、营销策略等之后,受许人要向特许人支付一定费用。品牌特许经营战略可以使品牌快速扩张,并能借助受许人的资金和渠道优势降低产品上市的风险与成本。在上海家喻户晓的金师傅馄饨和吉祥馄饨就是采用的此种经营方式。

6、品牌联合战略

品牌与品牌间相互联合以实现相互借势、达到1+1>2的目的,这样的品牌战略就是品牌联合。例如上海的多家百货零售商联合而成的百联集团。

品牌联合战略一般通过股份相互占有、技术相互转让、市场共同拥有的方式实现联合,各方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的生存与发展。

(三)品牌战略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品牌经济”,品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实物资产的作用。经历了理论教化和市场洗礼的企业,品牌意识迅速觉醒,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品牌意识已上升到品牌战略,从而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品牌战略对现代企业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树立现代企业品牌形象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使品牌信息的迅速传播,如综合运用网站、电视及各种传统媒体发动强大的广告攻势,通过对消费者购买意识的引导进行成功的公关推广,同时配合提供清晰、快捷、良好的服务等,使得许多富有价值的品牌没用多少时间就建立起来。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非常年轻的网易公司就是一个成功运用品牌战略快速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有典型案例。

2、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品牌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塑造和宣示自身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团结和忠诚,可以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凝聚力,使企业员工有共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文化纽带。

3、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相对于单一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竞争来说,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更高层次和更具综合性优势的竞争,因为成功的品牌战略的选择与运用可以透过对市场的指导和对消费的引导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4、强化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

企业品牌的独特功能和信息特征促使它成为企业与消费者这两个市场主体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成功品牌战略的实施将通过强化这种纽带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市场定位风险与成本,并通过无形附加价值来增强企业对顾客承诺的可靠性。

二、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

(一)品牌意识的萌芽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僵化体制中涌动出生产力解放的潮流。这一时期尚没有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品牌战略。当时的企业是“第一毛纺”、“第二毛纺”、“第三百货”、“第四百货”,计划格局下的编号成了品牌,加上市场短缺、供不应求,竞争在层面较低的简单价格竞争层次上,甚至价格都是计划性的、统一的。直至个体私营作为“补充”才冲破了计划定价的束缚。

80年代中期,一方面进口产品开始登陆中国;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他们追求一步到位的“高消费”,于是出现了认知品牌的需求。但当时的品牌意识非常幼稚,甚至缺乏鉴别能力,只能笼统地称之为“日本货”、“美国货”甚至是“进口货”,根本难以辨别品牌。于是用上几个拼音、取个洋名也非常受欢迎,买来太阳镜连上面的英文(或拼音)都舍不得揭下来,只能说是朦胧的品牌意识。

(二)从品牌意识到品牌战略

90年代初,中国市场上的商品开始丰富起来,供求关系逆转,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开始了辨别与选择。而厂商方面由于技术与产品的趋同以及普遍的质量提升,消费者已无法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别好坏,只是根据品牌来识别和选择产品与厂商,品牌意识清晰地凸现出来。于是各种品牌专卖店在大中城市纷纷开张,品牌广告铺天盖地。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与选择,纷纷提出品牌战略。

从社会环境上讲,90年代初以后,政府大力倡导品牌战略,27个省市自治区品牌研究或促进性社团,新华社1993年创办《中国名牌》杂志,国家商标局开始评选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片《生死悠关话名牌》,品牌被政界、商界、学界、媒介4方联手炒得沸沸扬扬。但此时的品牌战略还只是停留在尽快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较浅的层次。

90年代中期开始,是强势企业通过较为完善的品牌战略设计以淘汰杂小品牌的“清理门户”阶段。中国品牌杂、小、散、乱、多,生产要素组合不合理、规模效益差是经不起WTO和国际化考验的。因此,一些品牌不消亡,另一些品牌就难以做强、做大,企业必然只能在市场上作殊死搏杀,而此时往往决定胜负的就是企业能否选择并实施较为合理的品牌战略,也就是从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综合地培育并利用品牌,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各种战术手段在市场上占得先机,击败对手。以彩电业为首当其冲。从1996年3月起,以“长虹”为首,“康佳”、“海信”、“TCL”、“创维”等主导品牌实施集“价格、质量、服务、营销”等各种品牌战术手段为一体的品牌战略发起了“七大战役”,尽管最后表现为以大降价为主要的品牌表现形式,但仍然体现了从更高层面实施品牌战略的威力。最终到2000年,彩电业200多个品牌整合淘汰为70个品牌,且前10位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三)品牌战略素养全面提高

与20多年来国内市场演进同步,中国迎来了国际强势品牌的全面登陆:“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雀巢”与“麦氏威尔”; “宝洁”与“强生”。在与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中,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氛围中,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品牌竞争能力快速成长,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为中国“入世”完成了市场准备。纵观入世前的中国国内市场,尽管象通信、IT等行业国际品牌优势显著,但冰箱、彩电等家电行业的中国品牌却是捷报频传,全面收复失地,冰箱国产品牌的份额高达93%便是明证。“洋烟”除“三五”尚有一定市场外,其余的均几乎消声匿迹,“洋酒”市场下滑、价位下落,“洋茶”象“三顿”已难以抗衡茶叶王国的系列名茶。国际国内品牌的全面对话和交融,使中国企业品牌战略水准不断提升。

三、目前中国企业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存在问题分析

从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品牌战略起始于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企业生存抉择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并与中国的国际化过程互为因果。由于品牌观念传入中国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短,市场经济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法制经济尚在探索和实践中等原因,决定了中国品牌的发育和成长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不足的缺陷。

归纳起来,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发展中有以下主要问题:

1、品牌战略设计的核心理念——民族情绪浓重,科学理性不足

在国际跨国公司由产品进入、资本进入走向品牌进入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中带有浓重的民族情绪是难免的,无论是央视“生死悠关话名牌”,还是“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奥妮“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都表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尊色彩,公正地说,这是具有强大推动力和凝聚力的情感导向。但品牌战略的设计必须依赖于对产品的各种属性及面向市场对象的全面而科学的考察与分析,而不能仅直觉和简单的情绪反应。上述的利用市场对象的民族情绪就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过份强调而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了。如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仅出于民族情绪盲目提出“进入世界经济500强”、“21世纪是中国世纪”等口号是不客观的。事实上,在呼吁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以强势经济、文化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品牌本身就是国际化的,国际品牌的到来大大加剧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成长,这是积极的,更是必然的。因此品牌战略的核心理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必须尊重产品的使用价值及以人为本的全球共有的人性准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品牌战略决策的理性基础——追求超常跨越,缺乏专业精准

80年代的短缺经济,导致生产即赚钱的假象,为90年代盲目多元化和盲目追求超常跨越提供了社会基础。统计表明,90年代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3年(注2),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两三年”。企业品牌刚刚成形,决策人在“行业厌倦症”和“投资诱惑综合症”下急切搞品牌延伸,不但影响了品牌的专业个性,而且武断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研发力量、营销网络都缺乏必要的准备,“超常跨越”不成,反而摔个“超级跟斗”,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也毁于一旦。企业由小变大不光是量的膨胀更是质的飞跃,初创时期灵活多变、打破常规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定规模以后依然管理随意、朝令夕改是危险的。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力,大胜靠人格,企业家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和信仰建构起理念、制度的双重保障,用扎实的基础管理来保障大系统的稳定有序,用专业精准落实品牌决策的理性基础是企业真正走向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3、品牌战略实施的战术手段——倚重媒体炒作,淡化运营规律

品牌离不开传播,传播借助于媒体,媒体需要策划,策划可能有一定炒作色彩。所以中国企业品牌战略设计与推广中,对媒体炒作是十分重视的,无论广告、新闻还是公共关系,都立竿见影。于是一个又一个轰动效应,一项又一项出奇制胜,从“秦池”“爱多”的“标王”闹剧,到“南德”“亚细亚”的“超常”思维,品牌借助媒体红火起来,又在媒体的指责之下消亡下去。一般来说,品牌战略本身就是传播战略,是离不开媒体的,但又必须明白成功“90%靠做得好,加上10%说得好”,在媒体炒作的同时,将品牌置于被高度放大的环境之下,如果运营水准不高,很有可能知名度迅速上升,但美誉度提高不快甚至下降,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还不如没有知名度。品牌的创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着其内在运营规律,不知道这一切,以为只要媒体宣传上轰动了就“一俊遮百丑”,是绝对难以有可持续发展前途的。

4、品牌战略形象的创新能力——形象老化显著,创新突破不力

企业品牌形象是品牌战略的外在标志。一个成功的品牌战略形象必须是稳定与变化的矛盾统一,过多变化使品牌形象个性不清晰,过于稳定使品牌形象产生老化。过去的10年间,中国品牌战略中的创新突破不够,形象老化极其显著。以90年代初的第一代十大“中国驰名商标”为例,“凤凰”、“永久”、“霞飞”等6个品牌已严重老化,仿佛已成为久远的故事,即便是2000年评选成为的中国驰名商标,在2001年的广告与形象推广中也显得江郎才尽、后劲不足。究其原因,有许多竟是最初形象个性过于优秀,既无法突破又难以割舍所致。以曾勇夺“标王”,多年名列“中国白酒出口量第一”的“孔府家酒”为例,在《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走红中国大地时,适时推出女主角王姬作形象代言人,推出“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一贴切、温馨、极具煽动性效果的广告语,一下子提升出“孔府家酒”的品牌形象,使得品牌异常丰富而有人情味。然而正是由于这版形象过于成功,之后公司也征集过新的广告语和形象风格,总觉得难以超越,最后改了一下,成为“孔府家酒,叫人爱家”,显得狗尾续貂,加上广告播出时间过长,信息已完全抽干,根本无法产生任何震撼力,老百姓甚至随着电视剧的远去都认不得王姬为何人了,这品牌老化也就难以挽回。

企业品牌战略被重视以后,企业家们纷纷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实际上则是以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主,即取个好听的名字,再设计一个漂亮的企业标志。这些东西本来应当是企业理念的外化,但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理念则大同小异,据统计,最早一代理念中,有30%以上使用“团结”一词,其他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还有“开拓”、“创新”、“奉献”、“卓越”、“进取”、“务实”等等。这些类同又空洞的口号很难成为企业员工的内在力量和品牌个性的文化支撑,所以最后都演变成为外部包装,显得肤浅而缺乏生命力。

5、品牌战略内涵的完整体系——浅层亮相精彩,深层服务乏力

的确有一些中国企业品牌战略设计以后的亮相都比较精彩,往往让人眼镜一亮甚至叹为观止,但品牌贵在持续,而深层的工作则是以服务为中心的整合营销,在产品日益趋同、成本高度透明、促销快速克隆的今天,服务成为竞争的中心,但服务不是简单的微笑,她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之上的,由各系统要素整合而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无论是海尔的“星级服务”、美菱的“绿色通道”、小天鹅的“全心全意”,都有一套完整的思路、管理、监控体系来保证,遗憾的是这方面我国企业做得出色的并不多。

(二)解决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现存问题的主要思路

1、品牌战略面向全球市场

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一定要考虑到开拓国际市场,而不能安于国内市场。到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阶段,实际上就是到了实施品牌战略的高级阶段。到了高级阶段就需要更先进的经营策略并且要遵循国际惯例。进一步说就是需要更高效的市场策略。只有这样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设计也才会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

2、品牌战略决策的科学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就是说企业发展大的方向,大的策略是不能错。中国企业传统的品牌战略决策,主要靠经验、智慧和直觉,这些方法依然有效,但是必须要加上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一些手段。比如采用品牌形象测评体系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感受进行测量和评估,进而确定品牌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建立起科学的品牌战略管理体系或者是完善的战略品牌管理体系。

3、品牌战略的传播策略的系统整合

先进的传播策略是传播观念的根本转变,改变过去广告式的单向传播,变成与消费者间的双向传播及自愿的传播,传播的内容应该真正是消费者需要的,而不是强加的。先进的传播策略包括对于各种传播形式的系统整合,除了广告传统包括直投,还有做一些新闻报导等等多种方法。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需要系统地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

4、品牌战略要树立品牌营销观念

国际品牌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品牌营销。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特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品牌营销较产品销售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品牌营销是一种文化概念的渗透,而产品销售是一种产品性能的传播;第二,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产品具有周期性,社会公众需求的变化意味着某种产品的永恒消失。

5、品牌战略的操作要找准切入点、明确市场定位

品牌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形象,其目的是潜在地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企业必须重视对市场消费趋势及竞争态势的认真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集中企业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在目标市场上争取最大市场份额,这是品牌战略组成中的重要一环。

6、品牌战略依赖于企业核心能力

所谓“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是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

7、品牌战略形象塑造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产品、符号、企业等实力的认知印象,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企业所有或某一部分在消费者心中的投影,所以企业应该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结合本企业整体形象战略的科学导入,建立社会公众心中的长久形象魅力。

8、品牌战略实施动力来源于不断的品牌创新

(1)技术创新:技术是品牌的基础,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2)观念创新:品牌创新要树立“完整、高新、求实”的观念。

(3)组织创新:企业要注意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以提高企业组织运行效率。

(4)市场创新:企业要积极的创新改造市场,以利于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

(5)产品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消费爱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

(6)形象创新:在品牌竞争中应随着社会观念变化,重新塑造或定位品牌形象以适应消费心理的变化。

(7)管理创新:品牌的管理创新着重表现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理论体系,培养和提高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总之,中国企业应首先学会非价格竞争,学会品牌管理,懂得运用竞争以外的手段,建立品牌战略思维,从而创造长期化的竞争优势来实现持续发展,建立品牌评估体系,真正建立全方位的品牌战略。

四、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展望

如果说,80年代是杂牌与杂牌的竞争,90年代是名牌与杂牌的竞争,那么21世纪初则是名牌与名牌的竞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品牌的竞争将最终决胜于品牌战略层次,品牌战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一)品牌、企业共同进入个性化发展

如果说以往品牌战略上共性色彩多是为了提升基础水准的话,经过CIS导入、ISO认证等一系列整合,中国企业常规管理运行都完成了常识普及与基本建设程序。在这一基础上,发展思路必定产生分化,而分化意味着深化。以宁波两大“中国驰名商档”:“雅戈尔”与“杉杉”为例,这两家企业90年代所走的道路几乎一致:从衬衫到西服(另一家从西服到衬衫)作产品延伸;以服饰和地产作长短线产业组合;公开上市;参与金融增加融资能力;评上驰名商标;资助公益(雅戈尔大道、杉杉公园);央视广告;加盟连锁等等。但新世纪前夕所确定的品牌战略都差异颇大:“雅戈尔”以中高档定位作全面覆盖,扎扎实实建基地并力谋向跨国公司过渡;“杉杉”则立足高档,与洋品牌分庭抗礼,打造品牌含金量并弱化生产环节搞定牌监制,比较接近与“耐克”这样的品牌公司。应当说两种发展思路均有充分的理由,谁更成功目前尚难评论,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即她们均进入了个性化发展阶段。

(二)品牌保姆与品牌管家的作用日益增强

与90年代老总成为品牌代言人(甚至老总名声比品牌还大)相比,进入21世纪后,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品牌保姆与品牌管家正逐步全面兴起,不论是单一品牌或复合品牌、多重品牌,均从品牌诞生开始就在品牌保姆们的呵护之下成长,他们与专业品牌公司强强联合,时时监控品牌的状态,关注品牌个性的消费者评价,发现损害品牌形象的任何因素,防范品牌老化,他们的作用就象家长老师对于孩子一样,是不言而喻的。而品牌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品牌保姆与品牌经理们之间的博奕。

(三)核心竞争力成为品牌战略的关键支柱

“做大”必须以“做强”为前提,而“强”的立足点就是企业的核心优势。不论是营销网络深入、规范,铺货及信息流、资金流渠道畅顺。还是基础管理扎实、职业经理人队伍优秀,或者研发优势显著,技术领先且创新能力突出。凡是强势品牌均有一方面或几方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优势是不容易被取代或被追赶的,由此支撑起来的品牌体系也才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成了基础工作,她应运而生、顺势发展,并为21世纪初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但真正的品牌竞争才刚刚开始,以个性化、专业为特征的新一轮品牌战略不但对品牌格局本身而且对经济格局的影响亦是深刻而久远的。

引文注释:

(注1)《洛杉矶时报》2003年11月24日

(注2)《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赵琛:《品牌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2、巨天中:《品牌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英)莱斯利 德 彻纳东尼:《品牌制胜-从品牌展望到品牌评估》,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4、刘革:《大道至简—刘革品牌战略规划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5、竺彩华,李静宜:《谈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外交学院学报,2004,Mar. No.75: 83-87.。

6、余明阳:《中国企业品牌战略评析》,特区经济,2001,No.6:48-50.。

7、牛建忠:《试论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机械管理开发,2002,Aug, No.3: 15-16.。

品牌战略分析篇3

论文摘要:基于对品牌的概念及煤炭企业品牌战略内涵的理解,从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实际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煤炭品牌实施现状,探讨了品牌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有针时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营稍战略。

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在英语中,品牌(brand)一词,据说是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一同,意思是“打上烙印”。它是一个富含品质、服务、形象与承诺的综合体,所以说,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有些强势品牌,其价值甚至超过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品牌能否成为资产,或品牌资产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知觉质量、品牌的形象等,它是通过品牌战略来实现的。

品牌战略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它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趋势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的战略抉择。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实际意义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煤炭产业属于资源提取型产业,产品的差异性较小,所以,对于用户来讲,在市场竞争中价格竞争占据了主导地位,一般不存在转移成本。尽管煤炭产品的同质度高,替代性强,树立单个企业的品牌形象难度比较大,但是,煤作为天然矿物,地区、深度、形成年代的不同还是给产品打上了先天烙印。在过度竞争的煤炭市场结构中,通过树立产品品牌,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可以降低用户对煤炭价格的敏感程度,可以使大型煤炭企业避开竞争,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1)实施品牌经营是我国煤炭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展和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炭生产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主要的产煤国家中仍处于中等水平,某些方面还十分落后。严峻的竞争形势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煤炭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融人世界经济浪潮,品牌战略发展与实施势在必行。

(2)实施品牌经营是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信誉。一个品牌只有它所代表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才是有竞争力的品牌。

(3)品牌经营是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企业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许多跨国公司认为,成功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能够保证将来的收人、增加顾客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更在于企业出现危机时能给他们予以支持,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品牌经营就是商品或服务品牌的创立、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一个品牌产品的培育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得以成熟,这个培育过程是与企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实行品牌经营是煤炭企业以品牌为中心来获取额外价值,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发展企业的策略,是可待续发展的需要。

2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分析

2.1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总体概况

这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我国许多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已纷纷延伸产业链,从单纯的煤炭生产向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转变,实施“煤化工”“煤电化”“煤制油”“煤油化’等战略,创立了不少煤炭品牌,如“兰花”“阳优”“蓝焰”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推动了市场竞争由以往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下大力气实施品牌战略。

2.2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

品牌首先是商标和名称,也就是说商标和名称是品牌的标志。品牌代表着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服务性、价值比等核心内容,代表着企业形象和对消费者、环境生态和社会的责任,它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文化的和时尚的价值享受。但是,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煤炭企业对于如何创造名牌和如何实施品牌战略还存在许多问题。

(1)实施品牌战略的概念模糊。由于历史上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煤炭企业普遍重生产、轻市场的问题,缺乏品牌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大多只偏重有形资产的运作,而对以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注重不够,虽然这与行业特点有密切关系,但绝大多数煤炭企业营销观念滞后、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品牌管理还基本上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品牌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品牌产品给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估计不足。

(2)品牌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中国煤炭企业的品牌经营现状是:虽然有品牌,但品牌含义模糊,不甚突出;产品有销路、有市场,但有效的、震撼人心的广告及宣传较少;在不同时期战略有多种提法,而战略的总体性、长远性仍有不足;具有多种战略,但至今尚米见到完整的品牌战略,因而,对经济的发展带动不大。

目前的煤炭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卖产.bII:阶段,多数的煤炭企业是卖煤炭资源、卖机器设备及人力的投人价值等。如果把煤炭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成木也算进去,我国煤炭做的其实是赔本的买卖。

品牌缺乏导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的低增值环节,煤炭的再加工等高增值环节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导致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很强,但获利水平不高。

(3)我国煤炭企业的品牌管理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煤炭企业品牌管理技术落后,特别是在品牌设计、品牌评估、品牌整合、副品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大型煤炭企业集闭由多家煤炭企业组建,没有进行有效的品牌整合,以致缺乏核心品牌,在品牌方面各自为政。还有的煤炭企业集团产品多元化、系列化,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副品牌技术,无法进行市场差异化经营。

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煤炭企业从事产业科技和产业研究开发的工作者人数较少,技术创新的能力也较弱;第二,煤炭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机构缺乏独立性,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自主开发技术的能力;第三,投人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远远不足。

(4)品牌缺乏文化内涵。人们对煤炭的传统认识是取暖、燃烧用于发电等初级利用,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对品牌的认识相对狭隘,理解品牌时往往局限于企业的标志形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品牌也常常表现为仅注意维护企业的标志形象。虽然,有些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品牌管理”,但对企业品牌管理还存在片面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企业品牌就是产品品牌,给产品注册商标就是品牌管理;二是认为品牌管理就是企业形象设计。

3煤炭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1)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战略”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比较抽象。企业应明确回答创立什么品牌,实施什么“品牌战略”。煤炭产品的差异性较小、同质性较高,而且煤炭产品的生产和需求的逆向分布的状况也加大了产品创立品牌的困难,而且由于其产Anr,的自身特点就决定了其不容易在顾客或用户中出名,但是煤炭企业一旦出名,则很容易带动产品或服务出名。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创立品牌战略的对象应放在企业木身,创立品牌商号战略,即以企业作为创牌对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必须从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要性的认识着手。要认识到品牌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凡是有损于企业品牌形象的业务,即使冉有利可图,也坚决不能做,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使维护企业品牌形象成为自觉行动。

(2)企业是推进品牌战略的主体。企业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是品牌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推广者,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煤炭企业的品牌战略最终要落实到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因此,要提高煤炭企业参与品牌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煤炭企业在品牌战略推进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强中国企业对品牌的主体意识。

(3)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品牌之源。离开了这二者,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木。煤炭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及其在消费者中的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支撑的。也就是说,只有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人,才能给煤炭企业的品牌管理增加活力,提高品牌的技术含垫和附加值。

(4)充分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企业品牌包含企业的标志形象、管理和服务标准、日常经营行为等方面的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

品牌的内涵体现了企业的使命、口的、目标,体现了企业的存在价值和企业文化。品牌的传递是对人(顾客)的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品牌如同人,有品位高低之分,有格调雅俗之别。强势品牌具有高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通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产品的生产厂家推出的并不单单是产品,而同时还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即我们所说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道德文化的体现,有什么样的道德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品牌。因此,煤炭企业应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把文化财富转化为企业竞争资木,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唤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一识,吸引消费者的现实消费需求,将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使品牌文化为品牌注人神奇的活力。这样创立的品牌才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品牌战略分析篇4

关键词:跨国公司;品牌战略;品牌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跨国公司目前在全球设立28万余家附属企业,创造了全球经济1/3的产值,这些成绩与跨国公司对品牌战略十分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三星集团在华的品牌战略

“三星”是一个亚洲品牌,具备强烈的东方企业特质,这点与我国企业有较大相似性,其成功经验也值得我国学习。三星集团下属有很多产业,但“三星”品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三星电子的成功。

(一)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历程。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研发、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人,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二)三星电子在华的推广战略。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而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调整了产品战略并实施了全球性的统一营销和广告战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在广告战略上,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由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按韩国人的说法,我们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我们更能掌握三星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文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品牌管家”——忠实、专一和投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三星广告是成功的,它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道路。

(三)三星电子在华渠道战略。在渠道方面,三星电子对产品采用营销管理者责任制,对各地区采用营销员责任制。将城市、城镇、农村分为一、二、三级市场,针对不同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及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多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布点,在取得市场主动权之后再向二、三级市场扩张,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除采用传统的销售形式外,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自己的专营连锁店,在一些地区采用非常灵活的中间商和百货商厦两条渠道战略:以中间商为主经销,以百货商厦为产品展示地,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三星电子在华创新战略。1998年至今,三星电子共获得17项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简称为“IDEA”),2002年度以5项大奖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平分秋色。2004年,实现销售额552亿美元、净收入103亿美元,在“世界最受尊敬企业50强”评选中位居全球电子行业第4位;2005年,以719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9位;2005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名中,以15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位,成为品牌价值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2006年,三星电子的CEO尹钟龙说道:“对于目前的三星电子来说,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移动时代精神”,韩国三星电子公司不断追求新事物,不断革新、创新,咬定高端手机市场不放松,力求功能和设计最完美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二、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竞争战略

(一)研发战略。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跨国公司将以往企业主导型的技术开发战略转为市场主导型的研发战略,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科技创新更具本土化特点。2002年12月10日,“LG电子”在中国设立韩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科研中心;2002年12月11日,“安捷伦”在中关村设立安捷伦中国通信技术与发展中心;同时,“三星”也在沪、京、津设立研究设计中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500强中的两家企业都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我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早已进人中国的“惠普”、“宝洁”、“松下”、“飞利浦”、“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使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二)持之以恒的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把我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与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技术资源等相结合,大量吸收我国各类高质量人才,从而形成自身独特而强大的竞争优势。跨国品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链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政治、人文环境,使企业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它们通过直接聘用中国员工,开设研究院、培训中心或管理学院,与研究型人才合作,开展各种比赛、奖学金、赞助等活动实施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首先通过收购本地品牌的办法,直接经营当地品牌;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利用当地市场的品牌,或创立本土品牌,在短期内实现品牌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出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都给人一种“本土化”很强的亲切感。其实,利用当地品牌及经营当地品牌都是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的缓兵之计和障眼法,在不知不觉中渗入自己的力量。

三、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营销战略

跨国公司在实施营销战略时,它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品牌服务的,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围绕品牌而进行,其产品战略、服务战略、渠道战略及本土化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建立,都是围绕品牌的建立和推广而设计的。

(一)产品战略。无论在哪个市场上,产品都是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4P营销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早在1960年就将产品(Product)视为营销4P中的首要元素,其他三个要素分别是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在麦卡锡看来,每个企业都应不断尝试开发产品的独特卖点,同时把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产品是营销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促销战略。成功的跨国公司除开发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给予一个有吸引力的定价之外,还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保持这种欲望。因此,促销战略也是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当然,针对不同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促销战略也有很多种类。而通常的企业促销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战略,即推动战略、拉动战略及组合战略。对于推动和拉动两种战略而言,给予各种促销工具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推动战略涉及到把产品通过销售渠道“推动”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生产者将营销活动(主要是人员销售和销售促进)对准销售渠道成员,引导他们赊购这种产品并将它推销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拉动战略则是生产者将其营销活动(主要是广告和消费者激励)对准最终消费者,引导他们购买该产品。如果拉动战略行之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销售渠道成员求购该产品。这些渠道成员也会向生产者求购。因此,使用拉动战略,消费者的需求将通过各种渠道“拉动”产品的销售。组合战略则是推动战略与拉动战略的综合使用,在实际的促销战略中,一般使用的是综合战略,单纯使用推动战略或拉动战略比较少见。

(三)渠道战略。多数跨国公司的品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加之要为市场的拓展支付巨额费用,所以利润很小。通常跨国公司也会通过对我国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逐步营造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渠道战略。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之初,会通过吸引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充分利用本土的合作机构,来与消费者进行快速便捷的沟通,使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理解和认可。通常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渠道战略有三种:一是普遍战略。这种分销战略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戈伊苏塔针对其旗舰品牌提出的,即“要使可口可乐品牌的产品到达每一个角落”。这个战略让这个130年的老品牌在中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二是专卖战略。与普遍战略相反的是专卖战略。它限制产品由指定的销售场所或者一家特定的零售商销售。专卖战略通常会界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消费的档次和品牌,会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专卖店的方式,它们会认为更安全、更可信。三是混合战略。就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迪士尼是同时实行普遍战略和专卖战略的典范。如,迪士尼录像到处都可买到,在超级市场、杂货店、飞机场等等。但迪士尼知道,在创造需求的同时,抑制产品的分销,可保持更高价格。一些品牌(如小熊维尼)针对不同的渠道,已进行了市场细分,分成不同的版本来进行销售。优雅的、更抽象的“经典版”的模仿故事书里的原始水彩作品就只能在高级专卖店才能买到。

品牌战略分析篇5

研究亮点:对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经营者、消费者及全局角度对实施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只有建立生态品牌,塑造生态产品形象,对一定区域内的休闲渔业产品进行整合,才能提升我国休闲渔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关键词:休闲渔业;品牌战略;产品差异化;生态品牌;产品整合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的现有资源为依托,在充分挖掘渔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满足现代人的休闲需求,给渔民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兴产业。它不同于以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而是更多的注重休闲与旅游相结合、侧重文化精神层面的第三产业。近年来,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渔业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现代人的视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渔业。各地也纷纷发展休闲渔业,开鱼节、渔家乐层出不穷。但是由于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归属不明,地方各自为政,缺少当地特色,很难再次吸引顾客。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当地的现有渔业资源,打造绿色品牌,实施休闲渔业品牌战略。

1 休闲渔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品牌的英文单词是“brand”,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1]。品牌的实施有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弱化价格差异,同时还有利于消费者择优选择产品,避免购买风险。品牌战略是企业通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市场份额的战略。品牌战略包括产品质量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经营规模战略、品牌设计与广告策划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等诸多方面[2]。近年来,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从企业的长远角度出发,纷纷建立自有品牌,一方面可以借助品牌拓宽市场渠道,满足多元化经营要求,另一方面便于抵御恶性竞争,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

休闲渔业品牌是整合休闲渔业产品的名称、特色、标识、形象及市场影响力等要求,借以辨认某个经营者或某群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渔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休闲渔业市场,增强休闲渔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是从企业品牌战略中延伸出来的,它是指通过对休闲渔业品牌形象的设计,运用一系列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打响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前来观光、休闲、娱乐,从而提高休闲渔业的市场竞争力。构建休闲渔业的品牌战略,就是要保护现有的渔业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的人文与自然特色,开发一些休闲渔业项目,传播渔业文化知识,吸引消费者亲自参与当中,真正做到身体与精神的放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与生态效益。

2 我国休闲渔业品牌拓展的问题2.1 品牌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发展休闲渔业,但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截止2006年上半年,仅江苏省全省休闲渔业企业就近500家,大多为合伙经营,合伙人素质不高,缺乏长远规划,品牌意识不强,休闲渔业产品也仅仅是通过养殖垂钓、休闲观光、节庆旅游的形式吸引消费者,缺乏核心竞争力[3]。广东省毗邻港澳台,但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滨海旅游与休闲渔船相结合为主,形式单一,配套服务设施滞后,品牌意识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影响企业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休闲渔业经营者品牌意识的增强会带动产品价格的上扬,增加规模经济收益。因此培养品牌意识,打造核心竞争产品,是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整体规划不足,形象定位个性模糊休闲渔业缺乏理性规划容易导致盲目开发,而这种盲目、积极性的恶性循环式的开发更容易破坏渔区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4]。许多地区在开发休闲渔业时并不注重整体规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定位个性不强,形象模糊,难以与其他休闲渔业产品相区别。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2月,黑龙江全省13个地市已有各类休闲渔业场所(馆、点)近8 000处,但大多数是以垂钓为主,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发展[5],场馆太多,个性不强,整体规划欠缺。山东省近几年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2008年全省休闲渔业基地达6 000多处[6],到处可见“某某生态园”、“某某渔村”的宣传,但主题突出的产品却非常少。所以合理定位产品形象,整合现有休闲渔业产品,发挥地域优势,建立地域品牌尤为重要。

2.3 宣传力度不够,绿色营销概念不强全国许多地区无论是沿海或是内陆城市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休闲渔业,但对于休闲渔业的产品宣传还不到位,游客只能从个别渠道了解休闲渔业,有些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由于知名度低不能被消费者熟知。浙江省宁波市的休闲渔业发展迅猛,但不少外地游客除了对象山开渔节有所耳闻之外,对其他休闲渔业项目知之甚少[7]。福建省蓝色公路项目刚刚兴起,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同时在发展休闲渔业时绿色营销概念不强,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忽略生态平衡,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另外因为部分地区注重“城市化”、“商业化”建设,将休闲渔业原有的渔村气息基本抹杀,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三渔”体验的需求,与休闲渔业的发展初衷相悖。

3 构建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必要性3.1 从经营者角度3. 1. 1 品牌战略有助于休闲渔业经营者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经济收益发展休闲渔业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经济手段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人们总是愿意保护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经济价值的东西,就像加拿大通过休闲垂钓这种经济手段保护野生大西洋鲑一样。构建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有助于经营者利用经济手段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利润,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联合利华前首席执行官尼尔·菲茨杰拉德曾说过:“对我们而言,市场份额是通往利润之路,而我们的品牌是通往市场432份额之路。”研究表明,占据40%市场份额的品牌能够获得的投资回报大约是占据市场份额10%品牌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的三倍[8]。这样一来,对于经营者来说无疑是最希望看到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多意味着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多,发展休闲渔业的资金投入也就越大。

3. 1. 2 品牌战略有助于实现休闲渔业产品差异化,快速吸引消费者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产品,经营者之所以创造产品品牌就是为了使产品具有差异化,快速吸引消费者,扩大经济收益。可口可乐曾经代表的是整个美国精神,但是又有谁知道仅仅是可口可乐这个品牌的价值就高达690亿美元呢?正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伍德夫所说,即使今天公司倒闭了,明天可口可乐还会站起来[9]。产品的价值是短暂的,但成功品牌的价值却是持久的。

对于休闲渔业也是如此,经营者通过创建品牌,实现休闲渔业产品的差异化,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越不容易被其他经营者复制,越容易快速吸引消费者。但是仅仅依靠品牌是难以支撑经营者在竞争者众多的休闲渔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质量的保证,实行品质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

3. 1. 3 品牌战略有助于挖掘当地“鱼文化”,提高休闲渔业的文化品味中国是渔业大国,更有着悠久的捕鱼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渔业劳动中所形成的鱼文化,伴随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一起发展。“鱼文化”是传统文化与渔业的结合,它包括鱼型饰品、鱼图腾、鱼画、鱼的传说、食鱼文化等等。例如江西省九江市的“鱼文化”就很有特色,渔歌、渔鼓、鱼灯,以及彩龙船、蚌壳精表演等体现了当地渔民的生活情感和生命追求[10],同时正是通过对九江市“鱼文化”的充分挖掘与传播,给游客一种全新体验,在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九江市的文化品位。“鱼文化”是渔业的灵魂,实施休闲渔业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当地几千年来的“鱼文化”,使消费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鱼文化”历史,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精神生活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休闲渔业的文化品位。

3.2 从消费者角度 3. 2. 1 品牌战略有助于消费者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消费者往往通过购买品牌产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地位和身份。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顾客已不再满足于成批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对于能体现个性的产品更加青睐。例如,有的人穿Nick来展现自己的年轻、活力,有的人穿Prada来烘托自己的典雅、时髦。当今社会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发展休闲渔业就要充分考虑个性品牌的塑造,针对消费者实施个性化营销,否则消费者很难找到符合自我个性的东西,经营者也失去了众多的营销机会。而休闲渔业的消费者认为产品或品牌形象与他自身的形象相符时,就会做出购买决策,当满意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重复购买,最终体现为对产品或品牌的忠诚。因此如何树立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特别是创建名牌产品,对于吸引消费者、扩大经济效益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3. 2. 2 品牌战略有助于消费者优化选择,减少购买风险对于品牌产品消费者往往会更加信赖,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产品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同样质量的产品消费者往往倾向于品牌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品牌尤其是名牌产品就意味着优质优量。休闲渔业品牌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该类产品中的最佳产品,降低搜寻成本,减少购买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人身风险、时间风险、精神风险等)。消费者购买休闲渔业产品时的动机往往会受享乐主义的影响,期望在购买产品时能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享受,当消费者在体验产品之后与预期不符,就会产生明显的失落。因此为了减少预期购买风险,在对众多休闲渔业产品不是十分了解的情况下,消费者就会择优选择,选择品牌乃至名牌产品,降低可能出现的购买风险。

3.3 从休闲渔业整体发展角度

3. 3. 1 品牌战略有助于协调区域发展,提升我国休闲渔业整体竞争力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就越需要品牌战略,而我国的休闲渔业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全局角度出发,发展休闲渔业并不单单关系到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长远利益,还关系到我国休闲渔业市场的整体稳定。进入21世纪,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地区,休闲渔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真正被大众熟知的却寥寥无几,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休闲渔433业市场内部竞争十分激烈,受益经营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消费者也很难在众多相似产品中做出最优抉择。因此为了加快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品牌战略,这样才能通过协调区域发展,提升我国休闲渔业整体竞争力,形成企业品牌、地域品牌、国家品牌乃至国际品牌的战略体系。

3. 3. 2 品牌战略有助于打造产品知名度,增强我国渔业经济整体实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知名品牌的多少是体现经济实力的标志。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共有8. 5万种知名品牌,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拥有90%以上,出于垄断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11]。就消费者而言,对于休闲、旅游的地点选择显然更倾向于具有知名度的地方,而近些年来国内外旅游品牌的相继建立,吸引了大批的消费人群,国内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3 878. 3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 770. 62亿元,同时入境旅游人数则相应的从2002年的9 790. 83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13 187. 33万人次[12]。面对这一商机,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休闲渔业的管理力度,做好战略部署,建立休闲渔业品牌战略,打造产品知名度,以知名品牌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者,增加渔业经济收入,增强我国渔业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4 构建休闲渔业品牌战略应注意的问题4.1 定位生态品牌,塑造产品形象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休闲渔业是因为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生态质量,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

休闲渔业品牌建设不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生态利益。定位生态品牌,帮助经营者改善渔区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因为休闲渔业场所的地理位置,利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发展。塑造产品生态形象,不仅是体现产品的生态质量、文化内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同时还是休闲渔业生态产品带给消费者独特精神享受的一种利益承诺[13]。

因此,休闲渔业经营者必须注重对产品生态质量的建设,以生态利基市场,定位生态品牌,塑造产品生态形象,改善渔区及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用生态主题吸引消费者。

4.2 整合现有产品,建立地域品牌所谓整合休闲渔业产品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化、历史、地域、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全面地、跨区域地开发休闲渔业特色产品,各地区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在整合休闲渔业现有产品时,必须充分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合理创新,推出全新的休闲渔业整合产品。在整合完现有休闲渔业产品后,就要建立地域品牌。地域品牌是某个区域的所有经营者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在一定区域内众多休闲渔业经营者要通过并购、扩建、联合等方式,对现有渔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自我特色品牌,相互之间协调发展,与其他地域品牌相抗衡,在日趋激烈的休闲渔业市场中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4.3 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离不开产品质量的保障,只有拥有品质优良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我国的休闲渔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设施还不完善,质量保障方面急需加强。

休闲渔业的质量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质量,还应包括周边环境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中服务质量尤为重要。服务质量不仅包括渔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应该包括食品安全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休闲渔业主要是以水产品为主,因此要做好休闲垂钓场所无公害认证工作,使得水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让游客钓到放心鱼,吃到放心鱼。

4.4 突出“鱼文化”,巩固“乡村性”品牌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外在形象,而文化则蕴含了产品的价值情感,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味。休闲渔业的品牌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来的“鱼文化”,它是渔民生产、生活的形象写照。休闲渔业品牌战略的建立要以“鱼文化”为基础,充分体现捕鱼、养鱼、食鱼到赏鱼、写鱼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当今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不能只注重单一产品的开发,要结合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还要保留原始的乡土气息,如基础设施、村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等,不能盲目的以城市化为目标,一味提高标准。“乡村性”,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渔村性”,是休闲渔业的本质所在,是吸引消费者的根源。

5 结语

我国休闲渔业产品的品牌战略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关系到休闲渔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它是休闲渔业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成为一种时尚,休闲渔业经营者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立绿色营销意识,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必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保护渔业资源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建立生态品牌,塑造生态产品形象,对一定区域内的休闲渔业产品进行整合,创建地域品牌,增强休闲渔业区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袁建.品牌学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1.

[2] 张世贤.品牌战略[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8: 31.

[3] 路以兴.江苏省休闲渔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 2008: 22-24.

[4] 杨子江.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休闲渔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5): 470-477.

[5] 高士杰.黑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概况[J].渔业经济研究,2009(6): 37-41.

[6]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处.山东省又一批“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通过验收考核[EB/OL]. [2010-7-24] .[7] 韩雯琛.宁波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初探[ J].华章, 2009(3): 8-10.

[8] 乔恩·米勒,戴维·缪尔.强势品牌的商业价值[M].叶华,周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1.

[9] 童晓彦,杨虓.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J].编辑之友, 2004(2): 7.

[10] 罗筱福,张晓慧.对九江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初步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4): 207-211.

[11] 鲁建华.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 2004-07-05(1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品牌战略分析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竞争;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93-02

著名广告研究专家拉里·莱特曾说过,未来的营销之战将是获取品牌主导地位的品牌之战。同样,未来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必将走向品牌之战,品牌之战的实质是品牌核心价值的竞争,打造品牌文化将是品牌之战的至高境界。校园文化是高校品牌文化的主要载体,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都有一系列校园活动,不过有些活动缺少主题,至少诸多主题没有形成统一,没有彰显品牌的独特价值,没有形成“我的唯一”,没有在“顾客”心中留下应有的位置。可见,高校经过环境分析与自身的诊断,可以选择与运用正确的品牌策略,探索组织创新、内容创新、主题创新与模式创新,促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成功,最终推进学校品牌化建设进程。

1 概 述

大学校园是令人神往、让人激动、叫人怀念的场所。大学校园不是简单建筑的实体,不是环境的本身,而是洋溢着人文精神,以此来育人,以此来推进民族复兴,推动社会进步。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赖以生存发展的各要素的系统集成,包含了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但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知识、能力、素养的升华,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校园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结合体。

“品牌”的原意是区别性的标志,今天品牌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用于辨识企业的某种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和服务。品牌的本质在于体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而且是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独有价值。

校园文化品牌,概括地说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凝聚在高校文化品牌中有关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念、治学理念、文化氛围、学术态度等精神象征。校园文化品牌可以发挥教育导向、激励凝聚、协调美育、辐射等功能。

2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是“以文化人”与“以人化文”的互动过程,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彼此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座落在风景如画的钱塘江南岸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内,另有德胜校区位于杭州市区内,学校占地面积569 亩,学校环境优美,视野开阔。进入校园,就能看见气势恢宏的图书行政楼,庄重中又有一种艺术感。学校的中心广场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大特色,这里有喷水池,初看,会给人一种商业街的感觉,这正体现了商业学院的这一特色,不仅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还给人以心理体验的熏陶。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560余人,在校生1万1千余人。现有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旅游烹饪学院、应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部等八个二级学院和一个部,共有34个专业及方向。学校突出现代管理机制,在利于人文关怀和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提倡理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以人为本,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制度化为精神力量,以期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近百年来,商职院校学校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勤以求学,朴以求真”,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经济学家骆耕漠、爱国人士章乃器等著名校友,被誉为“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

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强校”品牌战略实证分析

3.1 传承历史积淀品牌价值

品牌的本义是为了区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累积的差异度将不断显现,有的不被“顾客”理解黯然失色,有的却像陈年的老酒,愈加芳香,这是品牌价值形成的过程,是品牌生命力形成的过程。在10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从杭州到金华、到丽水,从西湖到碧湖,再到钱塘江畔,历经15次迁址,16次更名,从一所旧式中等商业学堂发展成了具有显著商科特色的、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历次更名始终不变的就是“商”字。以从事商业为宗旨,授予商事知识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1913年学校确立了“诚毅勤朴”的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高度浓缩,奠定了学校商业人才培养的文化基因,成为历代师生艰苦创业的力量源泉。

3.2 抓内涵建设丰富品牌内容

高职教育进入了后示范时代,品牌战略竞争是必然的选择。而积淀品牌内涵的就是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标准为依据,着力提升办学水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已经是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近年来,学校抓住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等五个领先的要求,实施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内容的“三项工程建设”,统筹兼顾,真抓实干,练好内功,实现了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大学是大楼、大师与大爱的统一体,没有好的师资就没有大学精神。学校全面启动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师资培训工程,把教学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和基础放在努力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上,从而引领和推动各项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随着示范院校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品牌知名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办学目标,建设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政、行、企、校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着力培养现代流通业、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依托全国500强企业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在浙江省率先组建了“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与50多个成员单位和省内外著名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催生了以“雷迪森酒店管理学院”、“中冠装饰学院”、“韵达学院”等为代表的校企深度融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与海尔集团、阿里巴巴、用友软件公司、国美电器公司等数十家著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设了近40个校企合作订单班,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3.4 拓展创业教育塑品牌特色

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为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一个方向。近几年,学校依托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冲破障碍,解放思想,发扬“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的浙商精神,大胆实践“五位一体”的“全真环境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创业学生自行向工商税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企业经营活动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学校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方向,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开设了10余门创业类相关课程,构建了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努力实现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创业教育环境。学校积极营造和优化创业文化环境,坚持把浙商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依托浙商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开设了“浙商企业家大讲堂”,先后有40多位著名企业家来学校作精彩的报告,推动了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弘扬浙商精神的文化大餐,成为“传承文化、合作育人”的重要平台。

3.5 加强社会服务树品牌美誉度

学校坚持以服务浙江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学校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思路,冲破障碍,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在科研服务、技术推广、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近几年学校先后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浙江省旅游研究所、浙江省应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省形象设计协会等多个应用型研究机构,建有浙江省商业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杭州市萧山区、滨江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饭店业、海尔集团等10多个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为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各类服务。先后为滨江区和拱墅区有关部门开展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外省来杭务工人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马必学.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打造高职学校品牌[J].中国高等教育,2006(7).

[2]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沈楚.文化厚校:高职院校品牌塑造的路径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2).

[基金项目]2011年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文化强校”品牌战略策划实证研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品牌战略分析篇7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六市,土地面积39214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8.1%,其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由以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太和香椿、阜南黄岗柳编、符离集烧鸡、亳州中药材、淮南麻鸡、八公山豆腐等最为知名。这些由于受产地环境限制或生产者在特定区域集中而形成的“地名+产品名”的称谓模式被界定为“地理品牌”(牛永革和李蔚,2006)。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但是其产业化发展水平却是相邻区域的低洼地带。虽然一些地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以地理品牌为基础的区域性支柱产业,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较为落后,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名优产品少等(程宏志,2011)。地理品牌战略营销思路的滞后是制约皖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戴维(2006)认为战略是实现长期目标的方法。营销战略作为企业的职能战略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业务层战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科特勒和凯勒(2006)指出营销工作过程是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开发供应品的价值定位,其公式是“细分(segmentation)、目标(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STP”,它是战略营销的精粹。因此,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研究皖北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并进而为其突破区域限制提供策略指引,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2符离集烧鸡及其产业发展

符离集烧鸡是宿州市北符离镇的特产。符离集烧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精制而成的烧鸡,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雪白、肥而不腻,肉烂有丝连,嚼骨有余香,1956年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行销海内外。历史上,符离集烧鸡一直是以手工作坊制作。直到1998年,符离集烧鸡软包装保鲜技术试验成功,烧鸡当天生产当天销售、不能外运和易过期变质的局面得到改变。从此,符离集烧鸡的手工作坊加工逐渐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代替。资料显示,符离集烧鸡发展至今已有烧鸡食品有限公司20多家,个体烧鸡加工户30多个,外出经营符离集烧鸡的人员达200多人,年生产销售符离集烧鸡2000多万只,年销售额过亿元。已有两家龙头符离集烧鸡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两个商标成为省著名商标。与此同时,“符离集烧鸡”已经进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3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3.1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人员怎样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营销反应等方面,群体内的消费者相似,群体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格雷厄姆·胡利等,2007)。基于对符离集烧鸡产业及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选择地理、产品用途与收入作为市场细分变量。

首先,采用地理因素将符离集烧鸡市场分为核心市场、传统市场和其他市场。由于符离集烧鸡是地方特产,其地理品牌的知名度由原产地向周边呈现出阶梯减弱的差序格局。因此消费者对其有没有认知,认知的程度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而对符离集烧鸡的不同认知、认知的程度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符离集烧鸡核心市场是其原产地市场宿州市,核心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最高,对其具有独特的感情和偏好。传统市场是指合肥以及宿州周边的徐州、阜阳、蚌埠、淮北等城市,传统市场对符离集烧鸡的认知程度比核心市场次之,仅为知道或听过。其他市场是指全国其他有待拓展的城市市场,基本不知道符离集烧鸡。

其次,根据对消费者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符离集烧鸡的用途主要有自食和作为礼品赠送两种,这进而又会引起购买时对产品属性侧重点的细微差别,用于自食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因素,而用于赠礼的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包装、价格、企业品牌知名度等“面子”因素,因此将产品用途作为细分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新鲜和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都可用于自食或礼品赠送,但用于自食的购买主要是新鲜符离集烧鸡,用于礼品赠送的购买多是礼盒包装的符离集烧鸡。

最后,收入水平很显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烧鸡与否,购买什么品牌、价位的符离集烧鸡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应在细分时有所考虑。

3.2符离集烧鸡的市场细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综合地理因素、消费者收入和产品用途作为符离集烧鸡市场进行细分的依据,同时考虑到其他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特征。具体市场细分如表1所示。

4符离集烧鸡的目标市场选择

吴健安和郭国庆(2007)指出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综合考虑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的传播现状、产业资源匹配以及对各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其应选择M11、M12、M21、M22、M31、M32、M41、M42、M61和M62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其中,M11、M12、M21、M2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核心市场,消费者不仅对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有较高认知而且对其有天然的情感联系,同时市场快速成长。虽然竞争激烈,但却是产品口碑向外传播的发源地,因此必须进入并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绝对优势地位。不选择M13、M23细分市场原因在于,首先从自食角度看,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低价位卤制肉食产品会形成对符离集烧鸡的直接替代,其次低端赠礼需求更趋于务实和更高的价格敏感性,不利于符离集烧鸡地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溢价空间的获取。M41、M42细分市场是符离集烧鸡的传统市场,市场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因此选为目标市场。M31、M32细分市场因新鲜符离集烧鸡更能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过去由于物流技术和交通运输的限制基本处于空白,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向其覆盖的可能性,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进入这两个细分市场。短时期来看,向M51、M52细分市场提供新鲜符离集烧鸡产品的成本过高,因此暂时放弃。根据具体情况,符离集烧鸡可以有选择地开发和进入M61和M62细分市场中的若干城市市场(见表2)。

5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

定位(positioning)一词,是由艾尔·里斯(Al Reis)和杰克·特劳特 (Jack Trout)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菲利普·科特勒指出: 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供应品和形象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的行动。根据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资源禀赋与认知现状,其定位可以从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情感三个角度进行。

5.1产品利益点定位

特色农产品地理品牌可以从产品利益点的角度进行定位。某一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是依托区域的特色资源而形成的,与区域内的特定自然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其产品往往在某一属性上,比如各种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可以利用其产品属性的突出利益进行定位。就符离集烧鸡而言,可以从其使用的本地特有鸡种“淮北麻鸡”、长时间积淀而成的“制作工艺”以及制作过程所用辅料“中药材”作为独特的产品利益点进行定位。定位思路一:“特有鸡种,绝佳美味”。《地理标志产品符离集烧鸡》国家标准(GB/T 20558—2006)指出淮北麻鸡产于中国淮北平原,鸡体健壮、肉质细嫩。李雷等(2007)研究指出,淮北麻鸡胫长、善飞翔,且数量少,加工而成的符离集烧鸡光亮美观,骨酥、味美,口感佳。因此,稀缺的鸡种与绝佳的口感可以成为符离集烧鸡的市场定位。定位思路二:“传奇工艺,回酥留香”。符离集烧鸡生产工艺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其中“回酥”技艺不仅特点鲜明,也成就了符离集烧鸡“肉烂有丝联,脱骨有余香”的产品特点。传奇性的工艺形成极具冲击力的产品特点,易于获取消费者的通感与共鸣,从而易于实现对消费者认知的塑造。定位思路三:“地道药膳,养生佳品”。鸡肉对身体有益具备广泛的消费者认知基础,本草纲目上记载鸡肉“甘、温,补中益气 ”,在此基础上,符离集烧鸡制作过程中所加入的十多种中药材更强化了其“温”、“补”利益点。因此,塑造与传播符离集烧鸡“温中益气、养生佳品”的差异化定位不仅具备现实的价值支撑点,也符合当今大众消费的趋势与潮流。

5.2地理形象地位

“地名+产品名”的构成模式本身就赋予了地理品牌以区域地理形象作为定位点的优势。王海忠和赵平(2004)通过1005个样本测量出消费者对欧、美、日、中的原产地评价,实证结果支持原产地对消费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的显著性作用。许基南和李建军(2010)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区域形象维度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认知价值最高的部分,其差异性是区域特色农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因此强调原产地域的独特魅力并以此形成差异化可以作为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思路之一。符离集烧鸡的原产地符离镇位于黄淮平原,多丘陵地带。古符离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水草丰盛,有考古证据显示其养鸡烹鸡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千年烹鸡历史及技艺传承的文化小镇。鉴于此,符离集烧鸡可定位为中国烹鸡历史最悠久、技艺传承最绵长小镇的文化智慧结晶,其差异性与价值感知不言而喻。

5.3情感定位

定位是一场位于消费者心智中的战争,于春玲和赵平(2005)研究指出赋予品牌独特的情感内核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体验,更容易被记忆,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强,也具有更大的延伸空间。与此同时,大量的地理品牌购买行为是以赠礼为目的的,Belk(1979)研究指出赠礼者的自我形象包括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影响着礼物的选择。Belk 和Coon(1993)进一步研究指出赠礼者选择的礼物象征着其延伸自我。因此,赋予地理品牌以情感内涵,诉求建立其与目标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联系是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路径之一。符离集烧鸡的情感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拟人化,符离集烧鸡拥有悠久的烹鸡历史传承,以西汉著名学者韩婴在《韩诗外传》提到的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为基础发展品牌的个性内涵;二是增强消费者感知到的自我关联,举例来说,“千年传承、徽菜经典”的诉求就可以增强安徽消费者对符离集烧鸡的感知关联度,“中国四大名鸡之一”的诉求就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增强消费者的感知关联度,从而形成较强的情感认知。

6结论与研究展望

皖北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塑造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以及农业增效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符离集烧鸡为例,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的经典理论分析探讨了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市场定位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通过“地理”、“用途”、“收入”细分变量将农产品地理品牌市场分为18个细分市场,进而对选择其中10细分市场作为目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终提出产品利益点、地理形象和情感三个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定位思路。但是,符离集烧鸡作为一种加工农产品,由于产品的异质性使得研究结论对其他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借鉴意义降低。与此同时,不是每一个生产企业都能够拥有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完全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企业发展和塑造地理品牌的行为就有可能面临成本过大和其他企业“搭便车”的风险。单个企业如何规避这种风险,企业品牌在地理品牌的背景下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理解和协调企业品牌与地理品牌定位的关系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牛永革,李蔚.基于共享地理品牌形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营销科学学报,2006(2).

程宏志.科技推动皖北农业产业化的成效、问题及思路.安徽科技,2011(6):20-22.

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格雷厄姆·胡利,等.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吴健安,郭国庆,等.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雷,王厚朴,等.淮北麻鸡( 符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中国家禽,2007,29(16).

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中国工业经济,2004(1):78-86.

许基南,李建军.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结构分析.当代财经,2010(7):71-77.

于春玲,赵平.谈品牌的情感定位.商业时代,2005(17):46-47.

Belk,R.W.1979.Gift-giving behavior.Research in marketing,2: 95-126.

品牌战略分析篇8

关键词 品牌战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战略

自从1990年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著名论文《公司核心能力》发表以后,人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不但要有一般的竞争能力,更要有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不可模仿、不可替代、长期可以保持的一种战略资产。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②在竞争方式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即买不到、偷不走、抢不去;③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能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④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⑤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得到的;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调整性,企业必须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1] 由此可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既可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可以是企业独特的管理方法、拥有的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以及强大的营销手段。

从企业的方面看,企业通过资源、生产、组织及销售诸环节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与竞争对手形成生产成本上的或产品本身上的差异,也就是实施所谓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成本上的优势使得企业能够有较多的利润空间,或者是较强的生存能力。差异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质量或品牌等方面)会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减缓,当差异达到完全程度,企业就会在不同的市场上以垄断的姿态出现,获取垄断利润。实际中,企业间产品往往处于完全相同和完全差异之间,也就是同类产品中存在一定差异性,差异程度又不能使之成为完全不同类产品,产品就会出现以质量、品种、品牌等为内容的差异性竞争关系。

芮明杰等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2]。他们构造了一个双寡头竞争的模型,企业之间产品在完全相同也与完全不同之间选择,市场需求为线性。当两企业生产成本完全相同且不变时,若产品之间无差异,则结果是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没有超额利润;若产品间存在差异,则两企业都能获超额利润,其大小视差异化程度而定。当两企业生产成本不同且不变时,若产品之间无差异,则成本小的企业通过价格战完全占据市场,成本存在劣势的企业被逐出市场;若产品间存在差异,则企业可共存于市场,具成本优势的企业获利较高,但随产品差异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模型推导分析的结论是:无论企业间成本相同与否,追求产品差异最大化都是企业的首选,差异化具有内生性。企业通过主动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弱化价格竞争,获得垄断利润和更强的市场势力。对成本劣势的企业而言,通过差异化战略不仅可以避免淘汰的命运,还可以获得比成本有优势的企业,甚至实现超越。因此,对于缺乏足够资金而又经营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象大企业那样通过扩张规模,充分利用内部分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经营成本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处于劣势,因此上面的结论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相应产业中转换成本的大量存在,也使这一策略的实施变得相当可行[3]。

那么,企业或企业产品应该在哪些方面实现差异化呢?对此,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产品、市场、形象与服务四个方面,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有学者认为这样的提法过于机械,因为从顾客的视角,企业间竞争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即依次递进地划分为的品牌、服务、产品、业务流程、资源/能力这五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形成一条竞争链。潜在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这一链上的每一要素或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差异化[4]。链的顶端是消费者,是竞争的焦点,所有的竞争和竞争优势都是由其来判定。竞争由品牌开始,服务和实体产品为支撑,业务流程所完成,资源为保障。其中,品牌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余四个环节的或者说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和最终体现。此时,品牌不再仅仅是“一个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现标记”的单一定义和“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功能,而成为顾客心目中与产品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超越具体产品实体的形象代表和企业象征的总和。品牌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拥有一个强势品牌,就意味着拥有消费者的忠诚。一个强势品牌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而且往往能够为企业带来远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成为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的强大武器。

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比较难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品牌战略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战略。[5]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的不断变化,为求得持久品牌竞争优势,保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并使品牌得以发展,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谋划。[6]品牌战略是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产品、技术与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形势下,谋求以品牌创造差异化的战略抉择。通过品牌战略打造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立足与国际市场的致胜法宝,并最终为企业获取长期的差别化利润。

二、对中小企业构筑品牌战略的几点建议

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全面的过程,不可能朝扪夕得。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在品牌战略实施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完善。

1.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重视品牌的创立

对于中小企业的品牌创立,存在很多片面的理解和误区。有人认为,大企业注重品牌,中小企业与其无关。也有人认为,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没有能力经营品牌,搞品牌是得不偿失。在中国,的确存在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无品牌的产品多数来自中小企业,但这并不说明中小企业不能经营品牌产品。海尔、春兰、长虹、美的等,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众多名牌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一定的知名度、较高的美誉度的名牌一定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质的飞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更需借助创立自身品牌,来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了可以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名牌,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并获得发展。同时,名牌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声誉,为企业顺利筹资奠定较好的基础。

2.提升品牌理念,提高品牌定位的准确性

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必须具有独特的差异性优势。品牌的准确定位已成为品牌能否正常运营的前提与基础。品牌定位指把品牌自身的优势特征与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通过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位置,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品牌缺少系统、科学统一性,最终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的情绪,造成品牌发展的巨大损失。因此,品牌定位是企业进占市场、拓展市场的前提。不能有效地对品牌进行定位、树立独特的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个性与形象,必然会使产品淹没在众多的产品质量、性能及服务雷同的产品当中。

3.注重品牌推广中的整合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销行销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并将其结合,提供更为清晰、具有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其关键在于整合各种传播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明星广告已很难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引入整合营销传播,整合公共关系、事件营销、广告、新闻等各种传播形式,可以回避单一广告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在起步阶段目标要定得小一点,目标市场地域小一点,目标行业领域窄一点,这样就易于建立起良好的局部品牌。在确定品牌名称、注册商标等方面,注意企业品牌发展的需要。在投入少的情况下,只有长期坚持不断地注意保持品牌和企业形象,才有利于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从局部品牌向知名品牌的跨越。

4.加强品牌风险的防范

品牌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创立之后的价值维护以及风险防范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市场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品牌价值随着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增长,潜在的风险会越来越大。知名的品牌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措手不及的打击。近些年来发生的高露洁牙膏致癌事件,雀巢婴儿奶粉碘超标事件,肯德基调料里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事件,以及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都给各个企业敲响了警钟,品牌危机愈演愈烈,品牌风险的防范不容忽视。因此,正视品牌的风险管理,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5.丰富品牌文化

中小企业在创立品牌后,应当重视品牌文化的丰富,善于挖掘品牌的内在价值。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等一系列享誉世界的品牌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美国文化,而海尔、小天鹅、美加净、蒙牛则折射出中国的气息。中小企业要善于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注意品牌的文化创造,从而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信赖和忠诚。有数据显示,品牌的文化蕴涵越丰富,越长久,越与人们的活动、思想、情感有关,就越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耸、孙海燕.中小企业品牌管理的创新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11):24.

[2] 芮明杰.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7(1):37.

[3] 董佺.企业在同质产品市场的差异化战略行为[j].财经研究,2007(11):53—59.

[4] 张召龙.竞争的层次性与可竞争要素差异化战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5):85.

[5] 田茂波.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12.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范文 下一篇:重金属污染危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