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0:59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趋势;行业服务平台;资源配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Implementation Plan Design for the Platform Frame Reengineering of “China Textile Fabric Trends Release Project”

― Analysis and Argumentation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the conception 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China Textile Fabric Trends Release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in Microeconomics. It also reflec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service platform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re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trends release; industry service platfor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ptimization

中国流行面料工程是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偕同各专业协会共同执行的行业性产品开发解决方案。该项目致力于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创新,通过有机衔接纺织行业不同产业环节,优化供应链管理,培养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快速反应方面极具竞争力的纺织品牌,并为下游采购商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提供专业服务。

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项目是中国流行面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流行趋势、推广中国优质纺织品的最佳舞台。经过10余年的运作,该项目已经覆盖到了国内所有的大型纺织服装类专业展会,全年项目多达14场,展示面积超过4000m2。产品征集范围囊括国内4000家以上的面料企业,并为国内近千家服装品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随着行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适应变化,将是保持该项目持久生命力,促进其更快更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1基于变化特征的现状分析

1.1流行趋势的产品展示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分、优化

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的两大职能是趋势传播与产品展示。从活动形式来讲,展示的主体是面料,它们既是对趋势方向的解读说明,又是产品展示的直接呈现物。趋势项目开展初期,由于资源配置不足,接触到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征集到的产品不够丰富。不过随着产业规模的增加,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以及项目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展示产品供应商的队伍中来,目前在各个品类都有大量生产企业在积极地提品用于趋势项目的推广展示。

随着项目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出现了如下的新情况:首先,产品数量丰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展示中选取更多的应该是具有趋势代表性的特色产品,不能只看数量的增长还要确保质的提升。其次,展会的规模扩大了,对于专业观众却未必只是一件好事。专业观众所在企业(服装品牌)需要快速地找到更加符合潮流趋势的新产品,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但实际情况使他们比以往更难于接触到目标产品了,展示需要更有针对性。再次,有些产业集群或具有超大规模采购量的企业,希望行业平台能够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买方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会寻求适当地扩大供应商队伍,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成本问题。

以上新情况说明,原有项目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到一定程度后已经有所局限了,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才能确保平台的动态平衡。其次,趋势项目不仅要继续承担产业串联的平台作用,还要将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把大量的企业梳理成具有细分品类特点的企业组的集成体,这样做才能更加满足产业链下游企业的需求。

1.2趋势研究方向需要适度地调整并加强深度

趋势传播的内容来自对于流行趋势的研究,而趋势的研究又主要来源于对市场的调研及对于潮流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变化。80年代后期,国内的时尚程度相对较低,只能一切朝外看,更多地受到外来的潮流和趋势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90年代起,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市场的潜力被逐渐看好,本土化趋势在研究中的话语权开始显现。新千年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土优质品牌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得到提升。2010年后,国内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蜕变后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风格。本土文化与国际潮流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未来消费趋势的大方向。在此过程中,趋势研究的方向也在由国外转向国内,再转到内外兼容。

研究方向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消费需求的转变,需求的变化影响到了资源的配置。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

(1)本土企业正在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持续创造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产品开发开始被企业更多的关注,企业将资源配置由固定资产的投入转向了轻型资产投入。

(2)企业对于趋势研究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对于产品开发的重视必然会涉及到对于市场需求的关注,而市场需求受到的影响和所呈现的变化正是趋势研究所关注的。因此企业对趋势研究的关注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而其自身获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依靠行业平台等第三方机构获得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趋势信息。

(3)行业需求催发产业平台服务的转型升级。以上两点带来了行业需求的变化与深化,原有的趋势研究以大产业趋势为主,现在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要求专业的行业机构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要有所加强,根据终端用途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从技术、潮流风格、市场应用、综合成本等层面,纵深细分趋势研究的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1.3产品周期的快速更迭需要趋势周期的相得益

从行业竞争发展过程来看,原先一款畅销产品可能会在市场中受到很长时间的追捧,但随着其它竞争者和追随者的加入,使得产品的市场周期缩短了。各品牌若希望获得更多的,或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更快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样就要求从开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压缩,特别是开发的周期。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是遵循着如此的规律,首先进入到了产品周期快速更迭的竞争阶段。

从产业链纵向传递的角度来讲,下游企业产品周期的快速更迭必然要求上游企业的产品周期也要提速。服装企业生产周期的变化很快就影响到了面料企业的发展。有很多上游企业适应不了这样快速的变化或无法全面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就造成了供需不平衡,这就需要通过新的资源配置来调解供需的平衡关系。作为调配资源配置的行业平台型工作,流行趋势项目在解决供需配置平衡的问题上有先天的高度优势,如果顺势将频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将使平台效用更佳突显。

2基于变化特征的流程设计调整

基于以上变化,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入手,具体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来对趋势项目进行调整。

2.1建立完善的核心客户平台,梳理、优化资源配置

第一步,进行两种细分类别的划分。通过多年的积累,趋势项目已拥有面料供应商4000多家,服装品牌客户1000余家。按照终端的分类方式是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等方向。按照产品类别可以分为棉、毛、丝、麻、化纤、针织、印花等不同品类。

第二步,将不同的划分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例如:男正装(毛)、时尚女装(棉、印花)、少女装(棉、印花)、休闲装户外(化纤)、牛仔(针织、印花)等近20个不同的细分品类。

第三步,从产业链下游开始梳理。将1000家品牌根据市场影响力排名缩小至300家的范围,作为重点针对对象。再将300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根据其产品定位分别划入20个细分品类群,采用效用最大化原则,最终锁定最为核心的100家品牌企业,为市场研究方向及面料供应商的梳理提供明确的品牌参考标准。

第四步,挖掘行业需求,针对上游进行梳理。100家服装品牌的行业影响力是极其可观的。他们代表着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他们的需求方向势必会形成巨大的行业导向。将他们的需求加总合并可看作产业需求,将这些需求向上游反馈,向4000家面料企业提出“特约供应商的征集”邀请,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渠道的市场手段进行告知。结合已有流行趋势的征集工作同时进行,减少沉默成本的增加。

第五步,专业工作引导,完成核心平台建设。邀请趋势研究团队及时参与,通过反馈与送样产品的比较,遴选出大约200家在以上不同的细分品类上有所专长的面料企业,并将它们划分到20个细分品类群中,这样每个品类大约由10家较为优质的供应商组成团组,团组内部的企业还会有彼此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确保良性的循环机制产生。至此,资源优化完成,核心配置更为合理。

2.2维护核心平台的动态平衡,增强已优化资源的流动性与稳定性

首先,要定期地对供需双方的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和继续优化资源库,及时淘汰发展不良的企业,补充快速成长的力量,使100家品牌商和200家面料企业形成数量固化但内容活化的两组阵营。保证各团组的活力与资源的稀缺性,以确保各团组在行业中各领域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以起到行业带动效用。

其次,结合更多专业服务,刺激流动速率的提升。要求200家供应商企业,以季度为周期定量选送最新开发的产品送到趋势研究工作组,工作组将根据企业的反应速度对企业进行动态的考评,对优秀产品给予免费的行业推广服务(媒体途径),并及时反馈企业,说明其开发优势与不足。行业媒体的出版形式以月刊为主,这将对平台的流动性形成持续的推助力。同时,趋势平台也将根据全年活动的时间及区域特点,结合趋势研究成果对最新产品进行更加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途径),推广频次的提升也将更好地促进流动率的提升和稳定性的增强。

再次,针对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确保优质资源的稳定性。针对大采购商的需求,凭借逐步形成的较为动态而全面稳定的平台资源,可提供出快速有效的定制化服务,确保企业的快速反应力度。在确保资源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增加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并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与供给。不断的商业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动态的循环,更能够提高优质资源的稳定性。

2.3核心优质平台与行业服务的相互促进,满足利益相关方的不同需求

新的核心资源平台建立后,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可以使优化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第一阶段,优质资源平台促进专业服务提升。资源优化后,趋势研究等行业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可以利用更加精专的面料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通过官方的渠道进行行业告知,如通过行业媒体、资讯网站和相关行业活动等。新平台建设增加了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的黏度和有效性,将更准确的资源信息进行了传导,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消减。

第二阶段,专业服务提升促进产业联动。上下游资源通过梳理后,短时间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原则一般不会形成快速有效的联系互动,这需要趋势研究与平台进行串联。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经由本身就具备良好口碑的行业平台进行传导,势必会加速产业链上下游的反应速度。产业链各环节在感受到趋势研究质量上升的同时,必定也会了解到其中的缘由,从而关注到与其需求有关方向的新变化,进而产生新的合作可能,形成商业机会。

第三阶段,深度促进,形成新循环。在给服装企业提品对接和遴选面料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势必要对相关的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和了解,行业机构完全有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地合理化建议,这便会衍生出分品类的咨询业务,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分品类咨询业务的开展又将会进一步地推动整体趋势研究体系的发展,使产业链深度优化,相关配置更加合理。以此形成多循环促进的模式,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3结论

通过不断完善产业资源配置而进行的项目管理构架再造,可以使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这样的行业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持续有效的开展,并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商业机会,进而加强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产业经济平衡、稳定、快速地发展。

作者简介:王 淼,男,1984年生,管理工程师。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国际油价;影响因素;未来趋势;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从工业革命至今,石油在经济、生活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任一国家发展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惹得整个世界都不太安宁。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工业产业不断发展,石油需求量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石油由于开采不足,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势必受国际油价变化重大影响。基于此,对国际油价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便做出积极应对,减少不利影响。

一、国际油价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国际油价变化

从石油工业角度看,无论投入还是产出,石油量都是较高的,侧面印证了国际各国对石油能源的迫切需求[1]。实际上,石油市场不仅是一个国际化市场,更是一个政治化市场。由于国际上石油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石油与经济紧密的联系起来,成为了一种金融工具,甚至成为部分国家主要收入之一。而且,随着石油战略地位越来越高,石油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点,更演变成为国际争斗的有力武器,是各个国家竞相争夺的关键市场。所以,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及时有回落,也会立即再上涨。2009年,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出现过短暂回落,可金融危机过后,国际油价又继续调高,各经济受到重大影响。

(二)主要影响因素

1.需求量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经济水平越高,对石油的需求量越大,石油消耗自然加大,国际油价随之上升。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石油消耗不大,油价就可能出现下降情况。所以,石油需求量多少,决定着国际油价变化。

2.供给量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必须经过若干年。而且,石油作为汽车、飞机等设备燃料,属于一次性消耗燃料,不能循环利用。虽然各个国家积极进行石油勘察开采,扩大了世界石油储备量,但是只能保证短期内供给充足,满足不了长期需求。如果石油消耗量持续加大,而石油开采供给量又不充足,国际油价势必上涨。

二、国际油价变化未来趋势判断及应对措施

(一)变化趋势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石油输出国、传统石油进口国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三足鼎立”局面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国际油价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持续下降情况,还将呈现出持续走高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兴石油进口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加大,95%以上的石油消费需求都来自新兴石油进口国,未来这一数据还将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石油进口国在国际油价机制建立上会有更多发言的权利[2]。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近些年来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在石油使用上的谨慎度有所提高,不再一味依赖石油,开始研发石油替代能源,可能对国际油价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世界石油储备的不断消耗,开发石油替代能源成为了一个全球热点问题,不少国家都加大了这一方面投入,且取得显著成果。如,研发出了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这些能源都是可再生的,且环保、健康、生态,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污染少。一旦太阳能、氢燃料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成熟,就会大规模的用新型能源替代石油能源,石油需求量也会随之降低,这样一来国际油价就会有所下降。从这一点来看,未来发展中如果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能替代石油能源,石油使用量下降,国际油价会下降。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未来国际油价变化可能出现两种变化趋势:在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能为大范围替代石油能源前,随着石油消耗的逐渐增加,国际油价可能持续走高;在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能为大范围替代石油能源后,随着石油消耗量的逐渐减少,国际油价会有所降低,最终表现为持续稳定状态。

(二)应对措施

结合当前国际油价变化及未来变化趋势,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3]。主要包括:第一,积极研发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以及相关的利用技术,扩大这些新型能源的应用范围,尽快实现大规模替代石油能源;第二,持续加大石油勘探开采上的投入,发现新的石油储层,或由浅层向深层开发,扩大国内石油储备量,降低对外石油的依赖性,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减少石油进口量,利于规避国际油价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第三,拓宽国际合作,加大海外石油勘探开采上的投入,其目的也是增加石油储备,同时增强本国在国际油价机制建立上的说话权利,降低国际油价变化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第四,适当开放国内石油市场,与石油输出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局部利益共享以扩大我国石油进口源,以便稳定油价;第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外贸出口从低附加值专项高附加值,加强石油进口资金保障,降低经济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过去几十年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油价变化持续走高,期间虽有短时间下降,但是价格依然继续上涨。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石油消耗量不断加大,国际油价基本不会出现下降情况,可能还将持续走高。但是太阳能、氢燃料、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替代石油能源,会对国际油价产生一定冲击,使国际油价变化表现出稳定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青.浅谈国际油价变化及未来趋势判断[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5):281.

[2]梁将.现阶段国际石油价格决定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张映红,马宝玲.国际原油价格的主控因素分析[J].中外能源,2010(4):12-17.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3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

2.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例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构(BPR)等。其中,经营过程重构是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一部分,它意味着对经营过程、组织结构等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就好象它们是过去匆忙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构和再造。与本世纪初科学管理和30年代行为科学的诞生相似,90年代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可能趋势

作为上述变化的回应,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发展趋势。

可能的趋势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及向直线管理部门的第二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剧烈竞争。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已不再占有昔日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却很高的小型企业,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小型企业里,管理部门,尤其是职能管理部门的浓缩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有时甚至还有财务会计部门都可能合并为一个部门,统一为企业提供综合职能支持。另一方面,巨型跨国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其巨大规模不再是优势,出于激烈竞争的压力,也在集团内部实行所谓的的"内部企业家"式的管理方式,把全球几十万人的大公司整编成数百个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享有巨大的自,在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方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这样的成本--利润中心与上面提到的单个的中小公司十分相似,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同样不可避免。

可能的趋势之二:人力资源职能的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与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如果说这四大类职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话,那么,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职能将再次分化,一部分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企业的管理职能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手段,企业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这些手段进行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类职能活动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独立的,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分化组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可能的趋势之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趋势,看起来似乎与上述两方面的内容相互矛盾,实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上述两方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弱化和分化,涉及到的都只不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职能,而非全部职能。实际上,在某些职能不断弱化与分化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些职能却在逐步加强。根据组织宏观管理理论,具有凝聚力和长期高成长能力的组织,都具有一个被组织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共同理想与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理想与使命。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趋于强调战略问题,强调如何使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作更大的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主要关注:组织对风险共担者的需求是否敏感,开发人力资源迎接未来挑战,确保员工精力集中到增加组织投入的附加价值上等。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业的核心,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培养和造就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导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这一现象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以便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会取得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有近500万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学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只有20%左右。大多数人从业经验明显不足,其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在发达国家则为75%。据统计显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紧缺型人才。

1.2人才结构存在缺陷

长时间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存在很大的结构性缺陷。从表面上来看,这一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在行业、区域、专业等方面分布比例造成的。可是从根本来说,这是由人才结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不高、协调程度不够造成的。

1.3人才流失严重

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我国优秀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统计,长期以来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中大多数未回国,回国率只有1/3左右。还有资料统计表明,中国仅在美国的各类人才就达到45万人。

1.4人力资源管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还只是处于传统行政性、事务性劳动人事管理阶段,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只是把人当做一种工具,并没有把人作为能动的、可实现创新的资源,关注的是成本、使用和控制。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也要参与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新的发展趋势,管理层只有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才能抓住机遇,取得新的进步。

2.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在新的形势下,人力资源将不再仅仅被作为管理或支持的角色,而是更多地从战略的角度来讨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对其核心竞争优势的作用在于对其战略能力的支持,然而对战略支持的前提是数据支持和事实支撑。另外,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业务的融合以及人力资源部和其它各业务部门的融合从而有效协同、共享资源已经成了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的关键思考点。

2.2人力资源管理边界变得日益模糊

从长期的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都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随着各种形式的网络组织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边界也变得日益模糊,不但跨越组织边界、不再局限于单位内部的管理事物,而且向着更为广阔的管理空间延伸。

2.3人力资源管理发生着应用性变化

从人力资源应用方面来看,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劳动力管理,然后是人才管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力资本管理。也就是把人力资源作为可以创造利润的资本,而不是花钱的成本。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将单位全部的知识保存下来,然后让所有的员工共享;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高的学习平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的服务;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公开。

2.4人力资源管理在单位价值链中所发挥的效应

怎样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价值链本身的实质就是对人才的激励和创新的过程。根据价值链来使管理范围不断拓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价值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

2.5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随着价值链理念的发展、对组织精简化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外包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可以将一些非战略性的职能模块进行外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管理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战略层,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的发展。

3、相关对策研究

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认识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和开发,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专业理论及技能,是近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当中,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树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观念,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必须把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纳入到整体发展的战略当中,深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合理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灵活地使用,从而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3.2对员工进行工作职务设计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中,为了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许多单位纷纷对传统的工作任务设计方法进行了改变,更多的是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让员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所追求的生活乐趣来合理地设计其工作职务。此外,许多单位根据员工的技能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调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许多单位在选聘员工的时候,不只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和内容,也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才能、并据此适当地对工作任务和工作团队的结构进行调整。

3.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事业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让内部员工能够公开、公平地竞争上岗,而事业单位也要做到真正的用人自主、择优录取。其次,要出台合理的薪酬政策。薪酬不仅要与员工的工作和贡献直接挂钩,还要能够有效地单位内部的公平性和单位外部的竞争性,此外还要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还要给员工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在新的形势下,员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薪酬方面。许多员工更加渴望能够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事业单位要多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使其对组织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事业单位只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才能在竞争当中抓住机遇,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爱红.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广东建材,2009(04).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1、导言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需要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保护与积极运用,以此来确保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同时,我国也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在日常的生产建设活动中,我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以及开采能力来看,我国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以及煤炭资源的储量仅仅能够维持建设活动得以继续运行十几年到几十年。因此,加强于对新能源的勘探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显的迫在眉睫,这既是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难关。

2、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2.1纯电动汽车燃油发动机是当今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而燃油发动机是以燃烧汽油或柴油来驱动汽车行驶,而这种发动机在工作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源。而纯电动汽车是以电池的二次动力为能量源,并配以高性能电动机输出的动力来驱动汽车的行使,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排放物,不会对空气造成任何的污染。动力电池、充电器、电动机及其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动力电池是汽车的能量源,是电动汽车的最为关键的部件,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电动车中的电机控制器和电机元件的组成上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各项性能,同时也包括电动车的速度和各项复杂运行的能力,相比电动车的能量本身性能来说,这种低速的输出就会配合相关的控制单元,能够更加凸显电动车的性能。

2.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输出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量源提供的,使用“汽油和电力混合”的较多,它可以通过油和电的相互补充,以达到降低排放和减少消耗,还弥补了动力电池能量不足的缺陷,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目前混合动力应用比较热门的一种类型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是一种纯电动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相结合的汽车,整车安装配备较大容量的电池组和车载充电装置,在电池容量较高时(同时速度在规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纯电模式行驶。

2.3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发电为主要能量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它的行使是通过电机驱动的,这种电动车的各项燃料系统是电动车的重要组成部氛而电动车本身行驶中所需要的燃料都是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能量,将燃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转化成与电池相同的原理,然后再转移到电池汽车上,使其能够行驶。

3、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上也有所不同偏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始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目前对以上三种新能源汽车都有所涉及,但具体应当重点发展哪一条路线仍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是事关国民生计的重要事业,必须要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并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

3.1主要发展趋势

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其同时具备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电动汽车双方的动力结构和优势,在实际研发之时可以借鉴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燃油动力相关技术。其次,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道路交通距离较长,所以汽车必须要具备长时间的驱动能力,而混合动力汽车在这方面比其他新能源汽车都更具优势。另外,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中部分燃油动力的存在,还有助于促进电动力结构的发展。近年来所出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传统燃油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需求,方便人们选择动力方式,所以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总而言之,混合动力汽车不但技术基础良好,且非常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是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3.2最终发展形态

如果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的话,那么纯电动汽车就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发展形态。无论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还是从方便使用和管理方面来看,纯电动汽车都是汽车动力方式选择的最优化结果,更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虽然纯动力汽车在续航方面和充电时间方面仍有很大不足,但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都将获得有效的解决。总体而言,阻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技术方面的不成熟,所以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为此,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汽车制造企业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看到成果。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分析之后,在对未来的汽车发展模式进行思考,不难推测,在今后的较长时间之内,小型的内燃机汽车依旧是汽车市场中的销量领先者,但是随着电力供给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将会大幅降低,且使用情况也将更为便捷,因此,电动汽车的市场比例会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电动汽车也会相应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时,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比例应当能够达到市场总量的一半,内燃机汽车也就会成为历史,其它类型的汽车也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的城市环境与空气质量势必会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就能够实现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

[1]庞德良,刘兆国.基于专利分析的日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4,05:60-65.

[2]刘颖琦,高宏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科学决策,2011,02:1-8.

[3]靖苏铜,石则强,叶松,于志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05:1-4.

[4]赵进福.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4,30:3.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6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在分析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涵义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3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环保节能设计趋势

一、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三、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篇8

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后,人们意识到太阳光能是一种可转化成电能的巨大能量来源,光伏发电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较为明晰的光伏产业。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在晶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生产,90年代中期,步入光伏发电产业稳步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在光伏行业诸多领域都取得飞跃式发展,光伏产业在我国某些地区已成为一大支柱性产业。 一、后补贴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前景堪忧 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高 回顾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的是一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有近80%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同时有超过90%的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到国外,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图1反映了我国光伏产品年出口额变化趋势。图1 我国光伏产品逐年出口变化趋势 在中国的光伏出口目标地中,欧盟占据了重要位置,消纳了中国光伏出口产品总份额的近75%。 2、欧盟地区的光伏补贴政策拉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欧盟之所以能消纳如此多中国光伏产品,与其成员国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有关。 德国一马当先,1990年,德国议会批准“购电法”,要求电力公司必须让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并按居民电力零售价格的65-90%收购全部电量,在2000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对“购电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根据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规模和地点,决定上网价格,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享受固定的上网电价。 西班牙也不落后,2001年制定了新“电力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高价购买太阳能电力;2011年,又通过了436/2004号法令,决定从2005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光伏发电系统的固定上网电价为0.44欧元/kWh,有效期25年。 出台类似光伏支持政策的还有意大利、希腊,等等。 这些光伏支持和补贴政策,有效鼓舞了业界建设光伏电站的信心。德国的光伏装机年新增容量从2003年的150兆瓦增加至2009年的3200MW;西班牙光伏装机年新增容量从2006年的88兆瓦增加至2008年的2511MW。剧增的光伏装机容量拉动了对全球光伏产品的需求。中国的光伏企业乘势而起,在制造业内积极投资扩产,实现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制造国。图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一路攀升的趋势。图2 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变化趋势3、欧盟各国紧缩光伏支持政策,中国光伏产业前景堪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与防治范文 下一篇: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