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阅读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2:27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 交互式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掌握与提升,从而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因此,交互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的被引入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交互式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优秀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其整体英语学习水平,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性。

一、阅读前教师与学生进行交互

在运用交互式阅读教学方法时,阅读前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是其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课程讲解前,需要围绕着教材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互活动。通过阅读前的有效交互,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不同的意见,以此更好的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画、幻灯片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阅读,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课文“Healthy eating”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互。询问学生“Do you have good eating habits?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have good eating habits?”。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展开自己的观点表达看法,并详细描述自己一天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一些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讨论是否是健康的饮食。通过阅读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互,让学生明白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养成健康身体的重要前提,使学生以后可以重视饮食,少吃垃圾食物。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阅读中文本内容进行交互

在阅读前师生间进行有效交互后,阅读中就需要注意文本内容间进行交互。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单词和短语,并带着任务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语句的表达以及文本的意思。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由简到繁,由浅显到深入的层层递推,使学生将文章理解通透,彻底掌握教材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在阅读前进行师生交互后,学生对于奥运会的学习将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进行课文的阅读。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新的单词和短语:honest,ancient,medal,host,magical,take part in,a set of,as well as。通过对新的词汇的掌握,学生再次进行文章阅读时,就会很轻松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重点句子:I lived in what you called “ancient greece”.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re admitted as competitors.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通过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本间的有效交互也得到运用和体现,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阅读后学生进行探讨交互

阅读后学生进行探讨交互也是交互式阅读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运用。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为其设计新的讨论问题。将学生合理分组,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以此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文章,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及巩固。通过小组间信息的分享与感悟,指导其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例如:在学习完课程“Theme parks”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探讨设置一个简单的主题公园一日游方案。学生在积极学习后,在小组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现自己的才能,将课文知识进行再次巩固,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总之,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的提升了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合理的采用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与学生进行有效交互,阅读中将文本内容进行交互,阅读后指导学生进行探讨交互,以此促进阅读的交互性实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光丽.高中英语教学中交互式阅读的应用探讨[J].读书文摘,2016(29).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阅读;交互式阅读模式

一、引言

英语阅读是通过英语文字获取一些信息,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英语阅读在目前的高中学习中,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考试乃至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阅读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和教师都为着提高阅读选择题的准确率而努力着。教师普遍把阅读课上成了语言语法讲解课或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本来的阅读文章失去连贯性,也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本文作者认为,英语阅读的教学并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它是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充分的沟通,教师只有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变化,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将以浙江省东阳市某中学中高一年级其中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采取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翻译教学模式),另一个班采取交互阅读模式,通过实践对比证明交互式阅读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他们的阅读成绩,以此来证明交互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王玉华(2006)在《交互阅读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证明交互式阅读模式培养的显著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后对自上至下和从自至上两种阅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将两种阅读模式结合起来是最好的选择,从而验证了交互式阅读模式的优越性。

张菊芳(2010)将交互式阅读模式引入到了高校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去,验证了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强化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王锦霞(2010)在《交互式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中首先提出阅读模式的相关理论,然后以学生的兴趣出发,以高中英语教学的课程要求为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交互式英语阅读模式的培养,从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主要分三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分析一节基于交互式阅读模式的阅读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并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Ellis(1994)提出,交互式阅读的模式培养下,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更感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Allwright(1981)表示,交互式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为最主要的三个部分,并将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信息的理解。

Rivers(2000)提出,交互是指在学生集中精力来接受信息的时候,能同时的学习到运用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语言交互是涵盖了信息的发送者,接受者,并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种活动。在交互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沟通以及语言的表达。

三、教学实施过程

1、针对实验班

Step1 热身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背景知识等相关问题的提问和讨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热身。

Step2 阅读前

阅读前是一个信息输入,对阅读内容预测,并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两种做法可以选择,第一种教师提前把阅读材料发到学生手中,或者提前告知他们今天要上的内容,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教师指导学生查询和收集资料,对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第二种则要求教师必须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做到合适的衔接,引导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背景材料包括PPT、语言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便于开展正式阅读的教学,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Step3 阅读中

教师应当传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英语,灵活的运用应用。因此,在英语课程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对阅读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通过精读和略读理解英文文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实施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必要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成绩。

Step4 阅读后

在阅读后阶段,学生间彼此互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阅读成绩的验证,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此外,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具有综合性的活动,比如说小组讨论,辩论赛等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一个台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通常组织三种活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1)通过提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表格分析

(3)进行小组活动

2、针对对照班

教师在对照班中运用的是传统的阅读模式。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是复习学生上一节课的知识,接着再按照课本的内容展开教学,碰到生词的时候停下来讲解其中文意思,并且罗列搭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然后最后分析这篇文章的语法,讲解完新课后,教师将给学生留时间做阅读练习,有剩余时间的话,可以把答案对了,讲解错的比较多的题目。临近下课时,教师例行布置作业。

四、结论

笔者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效,起着重大的作用。对交互式阅读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效用的调查和分析,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比较了两个英语基础和成绩大体一致的班级分别采用交互式阅读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并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经过一个学期的交互式阅读模式训练,在英语成绩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明和传统阅读模式相比,交互式阅读模式可以显著的使学生的阅读成绩提高;在所抽选的12节课,观察记录课堂参与率,发现在课堂上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增多,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时间的积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交互式阅读模式熟练的运用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适当的做出引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对交互式阅读模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起到主导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刁盼,2012.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用研究[T].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王锦霞,2010.交互式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4):92-95.

[3]王玉芳,2003.交互式语言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4):63-65.

[4]张菊芳,2010.交互式阅读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3):32-33.

[5]Allwright,R.L.1981.What do we want teaching materials for[J].ELT Journal,(1):5-18.

[6]Ellis.1994.Reflection from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Activities[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3

学校阅读资源丰富,尤其是图书馆里包含大量的阅读资源。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极其丰富,这些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具体地说,图书馆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常规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读物等,还有一部分101远程教育提供的视频资料等。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课程资源,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直观生动地展示典型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图书推荐,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量远远超过教材上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推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图书,让学生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接受事物的规律的特点,教师可以选用电子图书,尤其是电子书包——学生部分,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由于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电脑或者是平板电脑,在那里可以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通过拓展阅读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图文并茂的图书推荐手册,通过视觉感觉刺激,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学生通过阅读后,对作品有个深入的了解时,让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展示所读书目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思想,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更能有效刺激学生的阅读冲动。如师生推荐给学生系列励志丛书和科普读物,包括《小学生必读》《列那狐的故事》《三字经》《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麻辣阅读》《新人文读本》《图说天下》系列丛书等。教师在精选推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学会阅读、自主阅读,从而发挥出阅读资源的价值。

2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这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好的方法。阅读也是一样,好的方法会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科学整合教育技术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其中略读、跳读、精读都是很常见的阅读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阅读方法的指导。

2.1 利用电子白板列举优质阅读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常规阅读方法中,精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感悟能力很重要,精读是学好语文课程的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精读教材,对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知识结构,提出系列思考问题等。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深刻理解教材本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例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精读文章,自己总结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种种妙招,写在读书笔记上。之后,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动画视频,视频中各种植物妈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播种使命,动画效果形象生动,效果逼真,有效激发学生灵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精读,深刻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理解植物妈妈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2.2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播种一个动作,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命运。这就是说习惯能决定人的终身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时展的重任,努力让学生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赵州桥》和《参观人民大会堂》这类文章的教学时,笔者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当文章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时,笔者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勾画出来。由于新型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很强,学生可以到白板前用手指在白板上进行勾画、备注或者是圈点等,或者指出答案,或者提出疑问,或者写出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能主动地投入自主阅读之中,从而增强阅读效果,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深刻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理论常识,对今后的学习和运用大有益处。

2.3 运用电子白板拓展语文阅读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积淀

学生的阅读积淀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感悟能力。课程资源很庞杂,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教给学生科学选择课程资源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

例如,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网页的搜素,通过分类搜索,了解自己想要阅读的资源。如励志类,包括《思维与智慧》《名人名言》《意林》等;文学类,包括《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科普类,包括《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漠》《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或者几个学生同时选择,通过用手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勾选,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所要读的书目,或者是把电子图书拷贝到自己家里的电脑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图书搜索效率,提高阅读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阅读。

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安排自主阅读的时间,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积淀。

“授人以鱼利有限,授人以渔益终身。”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受益无限,使学生的阅读能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通过阅读交流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收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3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灵活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形象直观、人机交互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教学时,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感悟之后,笔者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人机互动,让学生结合课上所学所悟画出自己认识的桂林山水。学生利用手指在白板上绘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实践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

4 结语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4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的、为能促进心理及行为表现而进行的认知操作”。而阅读理解是“读者同时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的过程”,是阅读中较高水平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英文阅读材料时,为准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和理解文章意思,相应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英语阅读能力是儿童进行英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奠定儿童未来学习、成长发展的基石。“如何教”以帮助儿童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策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几种主要的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指以师生间的交互对话为背景,在真实的阅读任务中培养儿童灵活运用阅读理解策略,并有效提高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佩林卡萨(A.S.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充分吸收了专家支架、预期教学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英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模式之一。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培养儿童掌握“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下文内容)”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主张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提示和支架。交互式教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教师解释阅读理解策略并进行示范。教师先呈现要阅读的文章,并提供一定的线索激发儿童的背景知识。然后,在儿童默读完一段文章后,教师具体示范“总结”“提问”“阐释(疑难)”以及“预测”等四种阅读理解策略是什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其中,并给儿童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师生间进行“交互”对话是重要环节。“交互”对话特点如下: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对话应有主题、方向;灵活地利用儿童的理解,把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应帮助儿童就对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而不是只作字句的重复;教师对儿童的发言所作的评价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作出建构性的反应。

第二,儿童进行讨论与练习。教师要安排儿童轮流做小组(4~6人)的“老师”。在组员都默读完一段文章后,“老师”要像教师那样带着大家进行“总结文章内容、提问、阐释疑难、预测下文内容”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师生的自由对话和讨论中进行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形式主要有:详细阐述和评价他人的总结;提出其他问题;评价他人对下文内容的预测;请教别人,要求澄清疑问;帮助他人消除对文章的误解。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儿童能够内化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认识,独立应用策略进行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

(二)直接解释教学模式

直接解释教学指教师以直接外显的方式教授儿童一种或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最先是由罗勒(L.R.Roehler)和达菲(G.G.Duffy)等研究者提出的。它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支架式教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直接解释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强调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以使儿童能“模仿”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将对阅读理解策略的解释与运用密切结合,以便使策略性的心智活动能在阅读文章中得到立即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教学程序或步骤。

第一,教师直接解释与示范要儿童学习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师选取并向儿童介绍要阅读的文章或文章段落,一般应用出声思考的方法向儿童示范怎样应用一种阅读理解策略,使儿童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成功的阅读者利用这种阅读理解策略进行理解文章的心智加工过程。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支架式练习。儿童按照要求就教师选定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练习。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会随着儿童对策略应用的逐渐掌握而相应减少。

第三,教师说明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迁移性。教师也还要对所教授的阅读理解策略在其他类型文章中的应用进行解释说明,以促进儿童在各种阅读语境中对所学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是普雷思雷(M.Pressley)等人提出的一种以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为“媒介”,实现师生、生生间对文章意思的共同建构理解的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及师生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各自反应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聚焦于对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实施周期较长,它要融入到整个学年甚至数年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强调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建构作用,并认为教师和儿童对文章的反应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文章的理解;关注理解策略的学习过程,以此协调儿童之间的“对话”和对文章意思的建构理解;要求教师具体示范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组合应用“预测下文内容”“心理意象”“与先前知识建立联系”“自我提问”“阐释疑难”和“总结”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

交互建构策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教师的解释与示范。在教学开始,教师首先解释并示范上述几种阅读理解策略的灵活运用,包括对各种阅读理解策略的不同应用语境的说明。

第二,儿童的练习。儿童练习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教师对怎样有效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给予指导,并在儿童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暗示。

第三,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儿童轮流通过出声思考方法来使他们理解监控文章的过程外显化,向其他儿童呈现并解释他们是怎样利用相应策略去理解文章的。具体来说,儿童要向他人说明他们是怎样将文章内容与先前知识进行联系的、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过程、描述一下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故事景象以及预测的下文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儿童会各自建构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并就各自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阅读理解策略的作用,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学生明示各种策略怎样以及应何时何处使用。

二、对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of teaching is granted for reading English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Reading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an help to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Besides, th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eading English teaching can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of independently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high professional read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o carry out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reading, this paper explores reading teaching English pattern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ading English;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78-03

0 引言

英语阅读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采用系列阅读教材,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可读资源有限,教学内容、数量往往难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和知识建构所必要的输入数量[1]。同时,教师讲授阅读课程时往往多从微观层面去讲解,而忽视了文章的整体主旨大意,更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缺乏相应阅读策略,既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也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致使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阅读量;无法检查全班学生技能操练和学习成效;而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总是处于被动阅读状态,学习兴趣低,知识迁移能力差,教与学之间缺乏交流,往往沦入“阅读技巧讲授-阅读教材-课后操练”的简单循环中。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显著。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外语教学信息的载体,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人机交互技术与超强的反馈功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3]。网络不仅给英语阅读课程提供了海量、生动的信息资源,而且为今后的慕课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随着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增多,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4]。英语阅读是用英语会话的基础,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不会用英语表达,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非常差。

1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及优越性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大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改革的探索,有效地将“教、学、管、考、评、研”融为一体,多维度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并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6]。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处理信息方式,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有效阅读策略运用能力,丰富其词汇知识,提高其阅读水平。而教师在网络英语教学中扮演着促进学生反思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速度、改良阅读策略、采取诸如文本、图片、视音频演示等有效手段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并创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引导者作用。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相比传统英语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阅读材料的丰富性、实时性。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给学习者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多元的语言信息。同时,网络上的信息不时更新,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最新、最有时效的阅读材料。这也是传统阅读教学教材无法比拟的[7]。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广泛、多样的阅读内容。现在,学生在网上可以直接阅读大量的来自真实生活的语言材料,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教材内容,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和词汇量,理解了目的语文化,也使教学形式更为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更趋于自然情境。

②阅读过程的交互性、及时性。交互性是网络英语阅读的重要特色。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便捷的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自身的交际沟通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完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或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低。而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语言学习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向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与计算机可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在线交流,从而使学生思路开阔,参与愿望更加强烈,信心就会增强,最终使阅读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达到激发其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效果。

③阅读环境的实践性、共享性。语言学习依赖于大量练习,语言知识只有通过真实环境中的实践才能转化为内部的语言能力[8]。在网络环境下,每位学生都能在平等条件下参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甚至可以参与更多的学习实践活动,并且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和实践。教师通过从网络搜集资料,更多的采用创设情境、自选角色、动画演示、师生共同评议等方法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与学生和老师进行实时交流,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而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文化结合起来,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增加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④阅读行为的开放性、自主性。目前,网上资源广泛,类型多样,内容全面,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阅读教学中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1]。网络阅读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自由联络,随意进行阅读[7]。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难易程度适中的文本进行阅读,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自己掌控速度。这样就避免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焦虑这一现象的发生。

2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

基于建构主义和元认知两大学习理论,从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了“激趣(Activating)-阅读(Reading)-讨论(Discussing)-创造(Creating)-评价(Assessing)-延展(Developing)”为主线的“高职英语ARDCAD网络阅读教学模式”。其操作过程结构流程见图1。

在合作教学模式中,合作是教学方式,网络是用于营造教学情境的工具和载体,学生是是主体,教师则扮演着组织者和指导者。具体环节如:

①激趣:创设情境,任务引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出来,或者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行搜索相关内容,最后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工具将组织的内容递交给教师,教师对各组的内容集中整合后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包括图标、动画和视频等)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创设情境,并通过问题层层引导,分析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主题、内容和语言特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从而引出课文主题,提出预期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其带入课文情境。

②阅读: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以阅读思考题为主线阅读英语材料,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归纳分析、分类比较、抽象概括以及诠释、质疑、推论、批判,从中深刻领悟材料要表达的内容,这是阅读的意义所在。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校园网络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或个人电脑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此外,除了收集资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词汇和短语全部掌握、分析资料,进行广泛阅读。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快速阅读技巧,如猜测词义、扫读、略读,引导学生科学地运用这些策略技巧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对从网络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能力,同时能增加词汇量,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③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分别搜集并整理阅读资料后,以小组形式就设定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就阅读方式、文章主旨交换彼此的想法,如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问题,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各抒己见,相互之间交流思路和看法[9]。教师负责督导讨论学习的进度,必要时通过网络终端在线指导,答疑解惑的同时从大方向上把握讨论学习的主线,以免主题跑偏。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基于各自的分工进行合作和交流,共享知识和观点,通过共享与合作共同提高阅读水平。另外,讨论与合作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其合作精神。

④创造:班级讨论,阐述并展示成果;模拟实践。一旦各小组完成合作性阅读任务,就要将任务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各组代表在下次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陈述。这既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又给了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实践教学环节对高校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出色的职业技能是当下最需要的,相比于广泛涉猎更多理论知识来说,学生更加希望能够运用所学去开拓以后的职业道路。

⑤评价:自我评价和师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对组内成员的自评,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和小组对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自我评价是个性化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能力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生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在合作学习模式下,组员互评能够为教师的综合评价提供最直观的参考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组员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各小组每次完成学习任务后,都要对学生的能力及付出表示肯定,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取长补短,并给予指导性建议。具体的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表现、对阅读思考题的处理情况及其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估,以此衡量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考评方式侧重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对待阅读的态度、阅读进度以及相应的方法技巧的考察,而不是看学生的阅读成绩。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6

1.探索群文阅读议题策略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如何根据阅读素材的性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确定相应的议题标准,以此来探讨议题提出的方法。

2.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来促进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议题策略研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根据议题的原则、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议题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以此探讨课堂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阅读点,从而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更多议题探索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面对诸多阅读素材时能迅速发现自己的阅读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议题,围绕议题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从而发现议题提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群文阅读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大幅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4.通过议题策略研究,形成系统的关于高中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在未来的高中语文阅读中向全省高中推广。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我们就想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以此构建和丰富群文阅读理论体系。

二、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效率。

2.将优质多元的阅读资源引入课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群文素材,研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校本教材。

3.构建以议题策略研究为目标,以单元整组文章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足够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树立生正确的阅读观念,端正阅读态度,激发阅读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将课堂掌握的议题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打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重组教材内容,并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和学生阅读实际的校本教材,让教学目标和阅读目标更为明确。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推广群文阅读教学,侧重研究议题提出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此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实践。

3.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以议题为标准的多篇文章阅读的课堂新模式。

4.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素材中找准不同阅读素材之间的相同议题,以议题为标准广泛阅读一组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课堂容量,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

5.运用议题提出的方法,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技能。

四、群文阅读议题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多角度,多议题,多选材。结合教师的阅读教学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校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广泛收集阅读素材,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选文、读文。让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阅读一组同一议题的文章,少则三四篇,多则五六篇,这样既扩大阅读量,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

(2)多质疑,多交流,多分享。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预先设置的议题,让学生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阅读成果。让讨论和交流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养成敢提问题,提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习惯。

(3)多方法,大量阅读,实践性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围绕议题,采取默读和朗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对比式阅读以及其他在具体情境中临时应急创造的阅读方法,教师依据阅读状况,适当点拨、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阅读大量文章,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阅读专著、报刊,收看视频录像等形式收集、查阅、摘录相关资料,了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的一些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建构“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通过自编问卷等形式,定期对我校的学生、教师等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学生阅读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访谈法。深入各年级、各班级或学生家中实地考察,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交流和访谈,掌握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4)教材重组法。大胆尝试,勇于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序列,根据议题标准重组教材,编订适合群文阅读的校本教材。

(5)议题提取法。根据阅读素材的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及表现手法等内容设置议题,并以此为标准选文、读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组文章时,根据阅读情况归纳、提炼出新的议题。

(6)分组实验法。结合阅读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实验,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交流。

(7)质疑探究法。围绕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质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让讨论和交流落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8)阅读对比法。围绕议题,让学生采用默读和朗读、精读和略读、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泛读和重点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批判式、探究式阅读和休闲式阅读、研究式和消遣式阅读及其他阅读方式阅读大量文章,分析、对比不同阅读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9)经验总结法。教师在实验或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堂范例;注重经验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交流,为成果推广积累素材和经验。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7

一、何谓交互式电子白板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黑板和粉笔向学生传授知识,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是现代科学与信息相互促进而来的综合技术,它摈弃了传统的固定教育模式,打破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学习方式。该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更具灵活性、便利性、交互性,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信息资源庞大,打破了古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教学平台。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节省了教师板书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而不是课上蒙头记笔记、课后再消化的不良学习方法,让学生更直接、更快速地吸收知识。并结合多种多媒体资源的播放,让学生更直接地走到语文阅读的情境中,辅助学生巩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应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与文中相关句子描写的场景,然后加入一些背景音乐,这样会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文中的描写变得直观、具体。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的时候,挑选文中一些比较好的句子,让学生去朗读,然后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动作特效功能进行超链接,将课文中的文字和图片展现出来,再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作者当时描写的意境以及体会文中句子的修辞与美妙之处。当读“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句话时,教师就给学生展示银杏树叶的图片,并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体会此文比喻句的运用,并让学生练习比喻句的使用。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教学效果 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诸多功能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授课方式感性且直接,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刺激,让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过程更加稳固和深刻,使得古板的语文教学内容生机勃勃。交互式电子白板不同于传统的黑板,具有记忆保存的功能。语文课堂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碎,学生做笔记比较困难。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教师书写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都保存下来,其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操作性强,便于学生理解阅读资源中的含义,教学效果明显。

三、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电子白板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涉及多种主题和形式,但是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能力,依然以叙事和抒情的文章为主。在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构架尚不成熟,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电子白板增加师生互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堂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也需要学生参与,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增加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电子白板的?\用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和全面地掌握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三)通过电子白板拓宽阅读素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可以用丰富的数据资源来支撑教师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拓展,完善学生的阅读模式和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共享优势,通过网络连接和教师的简单操作来帮助学生检索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拓宽和丰富阅读的素材,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讲解《燕子》这篇文章,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拓宽和丰富阅读的素材,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通过电子白板突破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学习中有很多难点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在实施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屏幕生动和直观地展示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学生反复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语

交互式阅读教学法篇8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2.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3.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3.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上一篇: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