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11 14:00:12

交互设计研究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交互设计;现状;前景

以往的产品设计,由于受当时观念和技术的限制,使得最终设计生产出的产品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方面大打折扣:尽管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但是需要使用者需要认真学习、具备专业的技能才能操作。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如何使产品快速便捷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产品交互设计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

1 产品交互设计概述

1.1 产品交互设计的概念

在介绍交互设计之前,需要对“交互”这一概念做一简单了解。“交互”源自英文“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指的是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的以下特点:1)具有两个以上的事物;2)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互相影响的行为。交互后来被应用到产品设计中,1900年比尔・莫格里奇创造出“交互设计”这一概念,之后这一概念被不断深入地研究,深入的研究也使得这一概念存在分歧,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交互这一行为是指用户这一使用者与产品这一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换信息的过程。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注重使用者和产品二者之间的互动,对使用者的使用经验、背景、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感受加以充分地考量,从而最终设计生产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1]

1.2 交互设计的起源

也许交互设计的理念很早就存在,例如摩尔电码的传递,计算机领域人机互动等等,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交互设计这一新的设计形式才真正存在。21世纪初,交互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和学科。该门学科涉及到诸多其他学科和领域,诸如人类心理学、社会学、艺术设计等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交互设计最初是作为解决软件界面中的使用者可用性的问题而出现的。它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人与机器的对话中创造出和谐的关系,使二者的信息交换方式更为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随着交互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其研究的范围已经从以往的虚拟界面转变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实体产品上面。[2]

2 产品交互设计研究现状及应用

2.1 产品交互设计的研究现状

就国外来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的普及,交互设计被许多国家企业和设计公司当成以后发展的重点。当前,国外交互设计思想和其产品设计的研究已经突破原来计算机领域的一些软件产品,开始向一些实体产品领域进军。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高校均开设了了交互设计这一专业,都在交互式产品设计方面有专门的研究并且建树颇丰。这些研究也使得他们领先于产业界。苹果、微软等著名公司都设有用户体验研究中心,用以交互设计的研发,并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这些年来尽管在交互设计上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我国对交互设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使得其成为制约我国产品设计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好在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信息化产品的自主创新的重视,使得交互设计开始走入大学和一些知名企业,使得交互设计开始走向产业化。

2.2 产品交互设计的应用现状

纵观交互设计的历史可以看出,交互设计是从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应用起步,逐渐发展为人机交互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位专家将该理论拓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总的来说,其历史并不是很长。目前,交互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领域,在该领域内,它对于娱乐、高科技信息产品、电话、电脑等行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好的交互设计理念能够打造一款畅销的产品,从而成就一家公司的发展壮大。国际著名的交互设计咨询公司―――IDEO设计公司,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由于该公司在经营理念上十分重视人机关系,重视交互设计,通过其不断的努力和开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在全世界设立多个分公司、在交互设计领域内有20年经验的专业的交互设计咨询公司,专门负责为其他公司设计产品和服务。它所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独特理念可以在其研发的每一款产品中寻得踪迹。我国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注重在产品设计方面加入人机交互的理念和元素,例如,联想集团内设的联想工业设计中心,积极同一些世界著名高校举办设计周和以“为用户体验而创新”的论坛等等,以此来推动企业产品的创新和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可以看出,当前,交互设计这一理念在数字化产品、手持商用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并进一步引领着企业间竞争的方向―――将竞争领域从原来的生产、价格、促销等方面转向面向用户的交互设计成果应用。

3 交互设计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交互设计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都能体验到交互设计所带来的便捷。当前,我们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阶段,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无疑将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单单关注产品的实用性,而是更加注重其使用这种产品能够获得怎样的心理体验,概括来说,是更加注重人与产品之间的感情。而能够解决人们这一未来需求的只有产品交互设计。[3]产品交互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从用户的感觉出发,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目的。应该说,产品交互设计的可用性和体验性目标极大地满足了将来信息化时代中人对产品的要求。产品交互设计中加入情感化,使得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中充分应用产品交互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4]对于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前景,我们毋庸置疑,我们能够预见其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方向或许会是其发展的重点:首先,语言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在人类文明的传播延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信息化时代,同样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语言交互是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何让人们通过语言或者语音与计算机进行人机无缝隙对话是将来交互设计研究的重点。其次,人的感觉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语言是有声音的,有迹可循的,而人的感觉例如体温的变化、心跳的加速则不是十分明显的,未来信息化时代产品交互设计同样也要关注人的感觉,研究如何在人的感觉和周围环境之间实现交互,将周围的环境进行“产品化”的交互设计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感受的变化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不远的将来,产品交互设计将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必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趣,也会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晓晖,张景,麦中凡(译).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4.

[2]赵娜.展示中交互设计艺术形态的应用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4).

[3]赵志刚.信息化社会与会计发展新趋势[J].财经界,2009(4).

[4]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5.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2篇

日益繁多的互联网产品慢慢占领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户所面临的任务复杂度也随之增长。我们需要一种合理高效的解决办法。文章试图分析归纳人的潜意识行为对交互设计的影响,通过探寻潜意识的起源,分析人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的了解其在直觉化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达到优化用户认知能力、节约学习成本、使交互设计更加贴近用户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行为分析

交互设计中的潜意识行为,间接折射了人和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产品功能的表现、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认知,反馈在物的状态上,形成闭环。设计功能表现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用户的正确认知,还有与产品的互动。因而对潜意识在交互设计中的研究,本身是一项对设计行为学的研究。对潜意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促使设计贴合用户心理预期,亦或是利用潜意识对用户进行适度行为引导。人的思想行为受到社会文化、成长条件等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程度的限制,本质上带有感性的特点。而笔者认为设计是理性思考后的感性决定,这是由于交互设计本身的虚拟使用环境所造成的,具有不受物理逻辑限制的特殊性。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有必要分析思考人的行为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其实是人在造物,而使用对象同样是人,通过对人意识和行为的思考提升设计体验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一、潜意识在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注重用户体验,由体验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中,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不仅仅限于实体商品,而是一种综合感受,包括视听、情绪甚至是精神的愉悦度。而唤起这种综合体验感受的载体是产品本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潜意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在设计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用户,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成为了一大要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交互设计通过合理利用人的潜意识进行行为引导,是赋予产品良好体验的高效方式。潜意识的产生与用户的认知与心理感受息息相关。目前在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已有很多成熟的相关理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于1957年提出的语义差异法,在语义差异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意象尺度分析法,1953日本川喜田二郎博士提出了KJ法等。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Kano)和他的同事FumioTakahashi1984年发表的《质量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MotivatorandHygieneFactorinQuality)一文,确立了KANO模型。在市场学的领域中,关于用户潜意识最著名的理论是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逐渐递增的层级,现已成为行为学的最基本理论之一。

(二)设计领域的研究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产品,例如对于产品语义学的研究,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著有《不为设计而设计》,从哲学的层面反映了潜意识JaneFultonSuri的《ThoughtlessActs》,等都是人潜意识在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在《ThoughtlessActs》中,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人们的习惯性动作,并进行了适当的归纳分类,写出了产生潜意识行为的原因和情况。让后来的设计师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很使用的成就。这些著作和文献都在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就是潜意识行为对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师应当做一个有心人,一个好的观察者。关注生活中一点一滴细致入微的细节。但是,在交互设计和潜意识行为,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目前相关文献资料较少,尚待研究和发掘。

二、潜意识行为与用户心理需求

(一)潜意识行为的概念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潜伏在我们脑中,暂时不为大脑意识所知,很难定性,我们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去分析它。分析潜意识的行为是折射人意识世界的最好方式。潜意识并不是成年人独有,从我们幼时便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小孩子经常可以不自觉的做出一些举动,不认路也能够自己不知不觉的回家,这些都是潜意识影响行为的体现。交互设计师应该善于发现用户潜在的渴望。其实我们真正要设计的,是用户的行为,是那些不可言说的感受。我们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以及我们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不自觉流露出的行为,形成了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小动作,这些不自觉产生的行为,可以说是潜意识投射在行为上的流露,是人用于平衡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自发行为,设计者抓住这种潜在的需求进行设计,正是我们所谓的痛点设计。日本的很多设计大师讲究一个“无”字。深泽直人主张的无意识设计,原研哉的虚空理念,其实都是对人本能水平的探讨,对精神和意识世界的思考。将一切产品设计都回归本源,契合用户意识层面的需求。喜欢日本深泽直人很多年,他的设计主张“WithoutThought”,强调一种“无意识的设计”,不管是产品简洁的外型,或是消费者直觉的使用,都回归到生活本质的设计出发。这与交互设计中潜意识行为的应用是一样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实现的。

(二)用户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心理模型、实现模型、系统模型是用户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三个基本概念。在交互设计的领域中,唐纳德诺曼很早也提出了关于用户心理意识的概念,我们称为心理模型,与之对应的还有实现模型。心理模型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用户看到产品之后脑海中对这个产品构建出的一个大致轮廓,“它是一个怎样的产品,我应当怎样使用它,它可以帮我做什么。”如同我们在上文中讨论过的,个体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生活经历,心理作用等等因素的影响。复杂的心理结构,基于经验的判断,就是我们对这个产品的第一印象。也可以说,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预期,不管是功能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用户希望产品能够达成的预期效果。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看到某样产品,脑海中会电光火石一般勾勒出一幅使用场景、使用方法的画面,虽然也许只有一秒,但这种“只如初见”的猜测是决定我们是否购买或使用它的第一直观因素。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必是向用户正确的传达了它的工作原理,内在构造,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一般认知构建出一个正确的,完整的心理模型。简单易用的产品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实现模型是指我们设计产品时的实际制作流程,运作原理与机制。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越相似,产品就越是易用。体验良好的设计一定是不需要用户进行大量的记忆和学习,靠惯有经验即可完成目标任务。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小心理模型与实现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距离。虽然两个模型之间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统一,但是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找到折中点,使设计更加贴近用户行为习惯。

三、潜意识行为在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一)重复性研究发现,多次重复的行为能够形成一种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性动作。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进行,无需集中注意力刻意为之。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的自动处理现象。大脑重复接收外部信息,形成一种类条件反射的作用,“潜意识习得”。一定重复的动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产生我们所说的潜意识行为。将这种潜意识加以合理利用,可以高效的节省用户学习成本。在交互设计中,我们常常通过直观而强烈的暗示,引导用户识别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特征,反复刺激用户的视觉感官,为用户制造记忆点,从而刺激用户不假思索的使用产品。以达到使用时顺畅完成任务目标的目的。

(二)自然经验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物理经验,是一种通用的,被大众接受的群体性社会经验。具有普遍性。交互设计的行为方式,要符合大众习惯认知,也要善于利用这种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引导用户。设计中的语义表达,隐喻表征,都是来源于此。交互设计中,我们借用被大家熟悉的经验特征,设计新的交互方式、反馈。对旧事物的特征提取,是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抓准事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进行重构,突出新设计方案的旧事物特征,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例如我们熟悉的手机上下拉刷新的动作,松开手指页面弹回原位,利用了橡皮筋的隐喻特征,下拉时就像皮筋绷紧,松开时就像皮筋松弛。

四、总结

交互设计是一门以人为本体现最突出的学科,个体的意识,行为都是设计时最重要的参照指标。我们应该具备强烈的同理心,更加细腻的发现用户潜意识的操作行为,探究用户真正的目标和思考方式。使得交互设计更加贴近和符合用户行为习惯,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互设计 现状 趋势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IDEO创始人Bill Moggridge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最初将其命名为“软面(Soft Face)”,由于这个名字易让人想起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Bill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如今,交互设计已发展成与视觉设计、产品设计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法体系。Alan Cooper的《About Face交互设计精髓》、Jenifer Tidwell的《Designing Interfaces》、James Kalbach的《Designing Web Navigation》等书籍,深刻影响着交互设计的发展。

交互设计分为逻辑设计、界面设计及用户体验三个层次。交互设计思想已渗透到生活诸多方面,如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个人智能电子终端设计。三星公司创建了健全的购买体验体系以增加用户粘性,小米科技通过用户心理研究,用限制性网络营销策略获取用户购买规律。目前,国内已有高校、企业、设计机构基于自身实力、市场需求进行交互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了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百度、阿里、腾讯等IT企业也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研究团队,但其研究深度、广度及方法相对国际水平尚存在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为主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上社交需求的快速增长,人机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更为人性化的网页、移动终端、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趋势。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涌现出了创新工场、洛可可、Rigo Design等设计机构。其中以广东发展最快,2010年成立了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

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国内、外交互设计的研究文献117篇(英文39篇,中文78篇)进行统计,经过数次分析筛选分别提取出56个和36个国际、国内交互设计研究的关键词,运用数量化Ⅲ类(Quantification Theory TypeⅢ)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方法得到其分布图(图1、图2)。

一、国际交互设计研究现状

由聚类分析得出6个群组,6个群组在分布图中的位置及含义可将1、2、3轴分别定义为“用户研究(行为、认知)――计算机辅助建模(数字化)”“方法应用――方法构建”及“数字(虚拟)交互――环境(实体)交互”(图1)。Group1涉及交互式游戏、电视、绘本、儿童及教育领域,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人的行为、认知进行交互研究。例如,Simone M.De Droog等人通过研究儿童在阅读绘本时的认知行为特点,改进儿童绘本的交互式分享阅读体验,以增进儿童对胡萝卜的摄入量,当前教育和娱乐领域众多APP应用设计即属于该范畴。Group2的研究涉及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用户体验及用户需求研究,如用逆转理论(reversal theory)研究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社交网站过程中,“以好玩为导向(telic)”和“以目标为导向(paratelic)”两种用户模式对互动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影响。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体验研究,以及现有制造业企业的互联网思维转型过程中的用户需求研究均属于该领域。Group3主要涉及服装等时尚领域,运用数字人建模、3D交互式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虚拟仿真设计,最近电子商务中兴起的虚拟购物、虚拟试衣技术就属于该领域。Group4偏向研究方法在具体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涉及计算机动画、用户界面的视觉设计、虚拟交互环境、3D建模、动态人机工程分析、医疗装置设计、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与导航相关的交互研究领域。Group5的研究主要涉及基于约束的建模技术,包括机械夹具设计、建筑几何学、草图设计、交互式基因算法和协同进化设计等方法的构建。Group6则主要涉及采用协同设计方法和数字工具等进行与环境设计相关的交互式工具和方法研究。图1靠近原点的方形区表明交互设计研究热点集中在人机交互设计、教育、文化、用户认知、游戏、娱乐和时尚设计等领域,研究重点是用户体验、界面以及系统人机交互中人的认知问题,如通过信息分析研究游戏、电视、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人与设计对象互动中的行为属性。在热点领域,主要以协同设计的方式,采用诸如3D交互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手段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模拟;而对人的研究则常见于互联网、商业以及环境设计相关领域,常使用的方法有参数化设计、逆转理论和设计调查等,主要针对如交互式广告设计中用户体验和数字工具进行研究。

二、国内交互设计研究现状

国内交互设计研究的35个关键词可分为5个群组,其位置和含义可将1、2、3轴分别界定为“虚拟(数字)交互――实体(产品)交互”“用户认知――构建模型”及“设计实践――设计方法”(图2)。由Group1可知,目前国内交互设计的重点是用户研究,主要包括用户模型构建、用户认知特性、用户参与模式研究,以及界面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等内容,研究涉及用户使用内容、用户认知模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Group2表明,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移动互联网领域,主要涉及娱乐和休闲方面的用户满意度和用户感知价值创造研究。例如,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碎片时间的利用问题,进行娱乐APP应用开发方面的交互设计与研究,使用情景对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行为具有决定影响的用户感知价值研究,以及用户满意度对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意向的影响研究等。Group3主要关注的是情感研究、产品(人机)交互设计、设计中的无意识行为和用户心理等领域,在产品设计实体交互方面,主要侧重于用情境化设计方法研究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情感和无意识行为,以及产品的造型设计语言与其视觉表现所引起的人的情感变化方面。Group4主要涉及网络社区、信息以及用户体验过程的可视化建模和云计算等方面研究,表明从云计算等网络后台技术入手,研究用户使用网络社区时的行为流程以及所获取信息的可视化建模是交互研究的一个热点。Group5主要包含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网络社交服务、用户习惯(包括使用偏好和需求)、个性化交互以及Web2.0方面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和网购两个关键词虽然出现频率相对不高,但在对用户年龄阶段和网络活动的考量上却极具参考价值,表明互联网方面的交互研究多集中在网购、网络社交服务等涉及使用偏好、个性需求等用户习惯、行为和动机等方面,所关注的特色人群以青少年居多,满足青少年群体的个性化、特殊化网络使用需求等。图2靠近原点的方形区域表明,国内交互设计研究的热点为用户体验(内容/模型/评价),涉及对用户认知、行为和情感研究中用户模型的构建,用户界面、产品交互设计等几个方面,重点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用户研究。

三、分析结果

由上可知,国外交互设计研究的热点是“人”,用户研究集中在用户行为和认知方面,多采用讲故事、任务分析、计算机符号学、人机交互系统等方法,研究对象多见于健康、绘本、儿童、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如数字化文本互动和视觉设计方面。常见的APP应用设计,即数字化交互设计的典型研究对象。交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可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如更多实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用户研究。

国内交互设计则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其中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的用户界面和需求研究是热点,用户研究多集中在用户体验、认知和行为方面,包括用户模型构建与评价,运用3D交互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模拟,如协同设计是常用的研究方法。由分布图可知,国内交互设计相对集中在互联网层面的数字界面设计,如电子商务及社交网络的研究。而国外的研究领域相对更广,已扩展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虚拟试衣、儿童教育相关的互动式读物等领域。换言之,国外交互设计的重点已经从人与机器的互动,上升到注重人们生活品质和体验,即从物质功能向精神体验的层次扩展,而国内交互设计的研究对象则更多地停留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低层次阶段。

图1可知,交互设计研究的热点是人,其中1至2轴第2、3象限分别表明,目前,国际交互设计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尚缺乏大量有效的用户研究方法。由于传统设计中如服装、建筑、医疗器械、时尚等长期以来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如虚拟化建模、3D交互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开发得比较多。第二,除了互联网等数字化的研究领域外,环境、医疗器械类产品、基因算法、机械等领域也逐渐采用交互的工具和研究方法,但尚存在大量研究空白,其难度和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领域对于用户的认知和行为研究不够。相比较而言,图2表明国内交互设计研究对实体产品的研究重点已转向从用户角度研究造型语言的视觉表现方面人的行为和情感,但尚缺乏关于人的情感化设计方面的研究方法及用户模型。因此,交互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从大交互设计观出发,将研究从数字、虚拟空间转向产品、环境等实体空间,重点应从系统角度进一步挖掘人的行为和认知中的各种设计方法和手段。

结语

目前,虚拟数字交互是研究热门,万物互联的时代正朝我们走来,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各种内置传感器可以记下我们和实体产品的每一次交流,大数据已不再是网络世界的专有名词,各种实体产品也将不再只是物理部件的简单组合,人与人造物的互动将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一个可以想象的未来,对实体产品新的交互方式的研究将极具价值,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交互设计的研究也将能够迁移到实体产品领域上来。交互设计的核心是用户,而用户研究的关键是构建用户行为和认知模型,最终找到适合不同对象的设计方法论并通过具体设计实践进行验证。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人精神层面的关注将成为未来交互设计发展的关键:从理性转向感性,从品质转向体验,从产品转向服务,最终实现人性的全面解放。

(注:本文为武汉大学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9274003)

作者楚东晓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系讲师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交流

移动应用是移动应用程序的简称,是指设计给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按照运行环境区分,移动应用可分为移动网页应用和移动原生应用两种。移动网页应用无需下载和安装,是通过浏览器运行的应用程序,它的界面一般与网页界面相同,是网页界面的缩小形式;移动原生应用,是指通过运营商的门户网站进行下载或者到移动应用商城购买的应用程序,这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下载安装,会更加注重用户使用时的感受。好的用户体验需要通过交互设计得以体现,而交互设计又涉及交互方式、交互内容、页面布局等方面,它致力于让产品有效易用,使用户与产品交流时更加愉悦。

1 交互方式的多样性

移动应用中,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方式是指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感性角度来说,它主要表现为用户与界面交流时用到的媒介和方法给予用户情感方面满足,好的交互方式更多体现出用户的直觉和下意识的行为,使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感到愉悦、简单和顺畅。从理性角度来说,它是指交互方式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技术支持使交互方式得以实现。以手机淘宝APP为例,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方式是多样的,有直接操作、多通道、手势以及语音等。在手机淘宝APP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对界面中数字对象进行操作,如单击进入另一个页面、拖拽页面使其放大缩小、上下滑动页面等。特别是在商品详情页中,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任意缩放,以达到自己舒适的观看尺度,直接操作缩短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减少操作步骤,使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此外,它的交互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新消息的推送,它会通过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进行提醒。在听觉方面,我们可以设置提醒的铃声;在触觉方面,我们可以设置震动的开关;在视觉方面,会有告知型控件对我们进行提示,多中外方式丰富用户的体验,减少某一方面的疲劳。语言是实现用户与移动应用交流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它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语言比键盘输入更快更有效。其次,在不同的情境中提供了更多的反应通道,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淘宝一直在探索新的交互方式,目前淘宝网计划上线Buy+应用,它使用虚拟现实技术,100%还原真实场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身临其境的购物,给用户更加真实的体验。

2 交互内容的丰富性

在淘宝APP中,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流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流、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及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交流。

2.1 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流

淘宝用户分为目标型消费者和浏览型消费者。对于目标型消费者,其设置了搜索项,可以按照店铺、商品或者天猫进行搜索,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且搜索方式也分为三种:手动输入、语音输入以及照片搜索,丰富了输入和寻找方式,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目标商品。对于浏览型用户,淘宝网设置了多个入口导航供用户选择,入口导航分类清晰,并且其在信息展示方面关注主体内容,界面简洁易懂,整个界面能使用户高度聚焦于内容,而内容的显示简单明了,可以使用最少的元素来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因为元素过多会使信息繁杂,影响效率,降低购物的乐趣。因此,淘宝APP界面中每个商品都是图片配以简洁商品描述,提升了屏幕空间的利用率,图片和文字通过大小和颜色进行划分,内容丰富,清晰可见。

2.2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途径有三种:一种是菜单栏中的社区,在社区中用户可以对自己已经购买的衣服作出评价,说出自己使用产品的感受,可以附以图片,就像朋友圈一样,其他用户可以对其评论进行交流。一种是商品详情页中的问大家,未购买用户可以向已购买用户进行提问,询问商品的真实使用情况,从而进行交流。电子购物类产品最大的缺陷就是用户不能够直接触摸或者看到实物产品,即用户缺乏对网络商品的信赖感,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可以跳过商家的干扰进行直接交流,便于用户对商品的了解,也促使商家关注产品质量。

2.3 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交流

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微淘,如果说社区是用户的朋友圈,那么微淘就是商家的朋友圈,商家可以通过微淘来推出商品,使用户第一时间看到上新的商品或活动商品,而在评论中,用户可以与商家进行交流,咨询商品情况。另一种是通过消息窗口,即为大家所说的客服,此时一般为售前或售后服务,用户可以向商家客服咨询商品情况、物流状况、退换货处理等。用户与商家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情况,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解决,减少沟通障碍,增加亲切度,提升买家好感。并且在用户与商家交流中,还可以与商家协定商品的价格,使用户以低价购买商品,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3 页面布局清晰规范

淘宝网运用色彩和层次等方式,自然而又清晰地罗列出一条视觉路线,引导用户浏览,无需用户自己费力梳理条理或者在密密麻麻的信息中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淘宝网页面布局因功能的不同,考虑的侧重点也不同,使用户有一种区块感。首先,界面布局十分有序,网格线排列整齐,区块划分清晰,按照功能划分,主次分明。其次,每个区块功能清晰,有搜索栏、导航栏、菜单栏等,位置清晰明确。再者,最重要的信息都在页面第一屏显示,用颜色和大小来划分区域。最后,相同信息保持位置的一致性,使用户无需加载页面进行重新理解和认识。所以,无论操作功能如何多变用户都能够按照习惯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4 使用符号化图标

相对于单纯的文本,符号化的图标更加符合用户认知习惯,调动用户的情感,使其与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并且符号化图标还可建立起认知习惯,使用户更快地掌握操作。在用户与商家交流页面,淘宝APP提供了配合用户性情的夸张的表情,拉近用户与商家的距离,使用户与商家之间快速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增加用户的信赖感也丰富了用户的体验。

交互设计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中的是自然存在的,然而,随着电子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功能增多,新的应用程序逐渐出现。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应用程序必须更加注重交互设计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移动设备的使用环境和物理属性方面的原因给交互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信息社会,新媒体使交互设计的研究更加多样化,无论是手机应用还是网页应用,用户都是决定其生存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体验,这样才能够吸引买家,使买家成为忠实的用户。手机淘宝APP的流行有它的必然性和理由,本文以手机淘宝APP交互设计为例,了解和分析电子商务APP交互设计的要点,以促进其他类型的手机APP交互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弗林(美).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库伯.交互设计之路(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臧小鹿,王安霞.浅析淘宝网视觉交互设计规范[J].艺术品鉴,2015.

[4] 朱晓露.基于用户体验的APP交互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字:虚拟实验;交互设计;指导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07

本文著录格式:[1]文琪琪,文福安.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J].软件,2013,34(8):20-2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实验教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虚拟实验主要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在线或远程的实验教学[4]。然而虚拟实验不同于真实实验,能触摸或者感知得到各种实验器材,并可以请求实验指导老师给予指导。虚拟实验必须配备有设计良好的指导系统,使学习者在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指导信息。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通过学习者与计算机间的交互,可以智能化地为学习者提供虚拟实验指导信息,以减轻使用者遇到问题时没有头绪而产生的焦虑。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有了自适应辅助教学系统的概念,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及相关理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国内逐渐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智能教学系统,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某研究室开发的微积分智能教学专家系统便是其中的代表。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物理远程虚拟实验最早提供实时智能指导的功能,为学习者在进行虚拟实验中提供实时的指导信息。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电路类虚拟实验提供的智能指导系统,为学习者提供递进式的智能指导,对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1-2]。但目前国内关于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方面,对基于虚拟实验教学的智能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

1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

1.1虚拟实验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5]。然而虚拟实验可能面临的挑战:1)学习者并非实际动手操作;2)在没有教学指导下的重复实验可能挫败那些还没深入理解概念的学习者;3)并非所有课程允许学习者“反馈”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便改进或反省练习[3]。

从虚拟实验面临的挑战来看,设计一套交互良好的虚拟实验指导实时指导系统非常必要。学习者虽然不能实际动手操作,但学习者可以通过反复进行虚拟实验,深入理解后,再进行真实实验(现场实验)。同时,设计良好的虚拟实验指导系统可以实时给予学习者以反馈,以达到启发学习者的目的。

1.2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用户体验和人与产品的交互密切相关,交互行为无处不在。《Don’t make me think》一书中提到,Krug可用性第一定律:别让我思考[7]。要做到别让我思考,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7]:一致性原则,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提示和信息反馈。

1.3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交互设计原则

结合虚拟实验的概念和特点,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除了需要遵循上述三条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必须符合“可用性”的设计标准[5]。因此,要依照“可用性”标准,制定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

1.3.1 指导信息与实验操作的关联性

学习者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学习环境单一,要提高学习者做虚拟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指导信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根据减少用户记忆负担的交互设计基本原则,学习者在虚拟实验系统中获得的虚拟实验系统操作说明,要与具体的实验步骤相关联[2],减少学习者在众多指导信息中搜寻与自己当前操作相关部分的操作,使学习者一步到位的看到自己对当前操作所需要的指导信息。因此,指导系统的指导信息必须与实验操作具有相关联性。

1.3.2指导信息的实时反馈性

反馈和交互意味着通过合适的反馈以及和程序之间的交互从而让用户时刻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而不仅仅是当事情出错时显示一个警告[6]。根据心理学的注意力分配模型,不熟悉或十分关注的操作都会占据人脑相当多的注意力资源,若任务有延时反馈,则操作完成后注意力发生聚焦,投射在行为发生地附近,以关注产生的结果。简单点说就是,我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连了一条电路,如果这是其中关键一步,那么我希望系统可以在我所连电路附近及时的告诉我正确还是错误,以达到给我鼓励或提示我的作用。

2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交互设计

以产品交互设计原则为指导,基于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选取“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系统”为案例进行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

2.1 帮助文档

实验帮助是帮助答疑模块的一部分,它是基于虚拟实验系统的。通过实验帮助,用户可以获得虚拟实验系统的操作说明,学习者可以在虚拟实验中获得与实验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如图1所示。

优缺点分析:不论是系统的操作说明还是与实验相关的实验指导书,用户在请求实验帮助时候返回的都是一个整体的在线文档,并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户在虚拟实验系统中获得的虚拟实验系统操作说明,没有与具体的页面关联起来,整体的在线文档使得用户还需要自己去搜寻与自己当前操作相关的部分,降低了系统操作说明的可用性和便捷性。学习者在虚拟实验学习中获得的实验相关指导,并没有和当前学习的具体实验关联起来,显得实验相关帮助不具备易用性,有可能影响到学习者在虚拟实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方案:根据指导信息与实验操作相关联的原则,针对实验帮助文档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与具体页面相关联的问题,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电路图等关键信息放在实验平台界面上,学习者在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时,可通过单击某个按钮直接定位到该实验的相关原理、步骤。如果学习者还需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之外的指导信息,可请求其他方式的指导信息。

2.2 智能指导系统

学生在做网上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单击 “请求指导”按钮得到指导。系统中智能指导为递进式智能指导。

递进式的智能指导方式,学习者在看到指导信息后,可以根据指导信息进行相应的思考,尝试进行操作。如果在看到如图2指导信息后,还是不明白,此时单击“进一步指导”按钮,如图3所示。如果在看到指导信息后,还是不明白,还可以单击“进一步指导”按钮如图4所示。此时,智能指导过程结束。学生可以根据指导信息一步一步的完成实验。

优缺点分析: 递进式智能指导并不会一次性给予学习者全部的具体指导信息,通过逐级递进提示更为具体而丰富的指导信息,启发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对具体的实验知识的思考,在实现智能指导帮助学习者进行虚拟实验的同时,留给学习者充足的思考空间[2]。但递进式智能指导信息只有在学习者单击“请求指导”按钮后,才会出现相应的指导信息,在学习者之前的操作中没有实时的指导学习者。此外,虚拟实验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近似真实的环境,而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也应让学习者感觉不到与真实实验的差别。

改进方案:根据指导信息的实时反馈性原则,学习者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操作到关键步骤时,指导系统应实时给予学习者以鼓励或者提示。例如:学习者在关键之处操作正确,指导系统应鼓励学习者“You are so great!”,或学习者在关键之处操作错误,指导系统应提示学习者“是不是需要再思考一下?”之类的信息。此外,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指导信息可以采用语音的方式来呈现,使学习者可以像在真实实验中一样可以眼耳手鼻共用来获得指导信息。

2.3 答疑交流平台

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实现各种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也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交流平台,使学习者与老师、学习同伴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知识的销量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由系统给出的指导信息。为了保证学习者能够快速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导,学习者在通过实验指导书和智能指导没有得到想要的指导信息时,还可以通过答疑交流平台跟老师沟通,如果指导老师不在线的话,可以发送离线电子邮件给指导老师。如图5所示。

优缺点分析:通过虚拟实验答疑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虚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同时答疑室也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及时的反馈。

3 结束语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扮演“在线教师”的角色,及时地提供学习者需要的指导信息,指导学习者完成虚拟实验。虚拟实验使学习者可以在一个近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而如果虚拟实验没有配备一个设计良好的指导系统,虚拟实验将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本文在对虚拟实验特点及交互设计原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为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使学习者可以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党伯伟. 跨学科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学位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母诗源. 虚拟实验综合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学位论文] . 北京邮电大学,2013.

[3] 王荣之, 辛日华. 网络虚拟实验的界面交互设计[J]. 实验室研究探索, 2009.02

[4] 吴泊晓. 虚拟实验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 2012

[5] 赵小吾, 霍剑青, 王晓蒲. 基于远程虚拟实验的实时智能指导系统[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12

[6] 杨雪, 王倩, 黄海林,李肖锋 .虚拟实验的反馈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11.07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个性化需求;智能养生壶;交互设计;KANO需求模型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更加关注。这种对健康的需求投射在饮食上称为养生。养生壶作为一种新兴厨房小家电,拥有煎药、煲汤、煮茶等多种功能。在全民养生的大环境下,养生壶成为热销产品。然而许多厂家将智能理解为多项功能的叠加[1],并且没有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还是以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来生产智能产品。生产者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没有满足用户对智能产品的个性化、功能合理化和操作易用性的需求[2]。

1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个性化需求获取

1.1KANO模型的介绍

KANO模型是由东京理工大学的狩野纪昭教授于1984年在《魅力质量与必备质量》一文中正式提出的,此后该理论多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领域[3]。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产品质量是一维的,即当产品功能满足时用户就会满意,反之则会不满意。但KANO模型提出,当产品具备某项功能时,用户不一定感到满意,有可能感到不满或者无所谓[4]。KANO模型将产品质量特性分为:魅力质量(A),该类型产品质量是超出用户期望的,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如果产品不具有该种类型质量用户也不会感到不满;期望质量(O),该类型产品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成正比,产品具有该质量时用户才会感到满意,反之则会感到不满;无差异质量(I),用户不在乎该种产品质量,无论该种产品质量是否具备都不会影响到用户满意度;必备质量(M),用户认为该种产品质量是产品所应具备的基本质量,当该种产品不具备时则会引起用户的极度不满;反向质量(R),当产品具备该种质量时反而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同时KANO模型还将顾客需求分为3种: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分别对应必备质量(M),期望质量(O)和魅力质量(A)。在对产品质量归属类别的研究中还需要借助KANO调查表、KANO评价表和KANO结果表。

1.2智能养生壶功能项的获取与筛选

通过对养生壶使用过程的分析,对养生壶用户的深度访谈以及对销售人员和从事相关设计的专业人员的访谈,获得了44项智能养生壶功能项。然后采用亲和图法对44项功能项进行合并整理,最终得到了31项智能养生壶初始功能项。

1.3确定各功能项的KANO类别

利用KANO调查表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智能养生壶的每个功能项分别设计正反两项问题。以第一项“联网搜索食谱”功能为例。

2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策略探讨

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关于人类需求的研究最经典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该理论还指出只有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并且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

2.2分层实现的思考方式

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映射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中也同样试用[6]。将KANO模型带入马斯洛需求模型,得出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模型。可见在对产品进行交互设计时要逐层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必备质量(M)如果不被满足就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因此应位于模型的最底层,被优先满足。期望质量(O)的具备情况与用户满意度成正相关,应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被满足。在前两种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接下来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差异度较小的魅力质量(A2),最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差异度较大的魅力质量(A1)。采用逐层满足的设计思路能够最大程度地均衡生产成本及用户个性化需求。

3多种个性化需求共存的交互设计策略

3.1逐层实现

依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模型和简化用户操作的原则,在进行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时,应优先满足用户基本型需求即产品必备质量(M)和期望型需求即产品的期望质量(O)。所以这两项应位于信息架构的第一层级。其次要满足用户的兴奋型需求即产品的魅力质量项(A1)和(A2),这两项应位于信息架构的第二层级。在进行交互界面的设计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必备质量(M)要优先出现在界面的醒目区域和中心位置,以便于操作[7]。再次是期望质量(O)应出现在交互界面的非视觉中心,可以是界面的四周区域。然后,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A1和A2魅力质量项。

3.2信息架构

智能养生壶属于小型厨房家电,体积较小,这些因素决定了它具有较小的交互界面,这势必会降低界面的信息容纳量。将关联性较强的功能项进行合并,能够简化操作界面,提高产品的易用性[8]。交互设计中一般将信息架构分为浅而广、浅而窄、深而广、深而窄4种类型。因为智能养生壶所需呈现的内容相对较少,且用户对操作的简洁性、有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浅而窄的信息架构较为适宜。

3.3界面设计原则

隐藏原则。个性化需求差异度较小的魅力质量(A2)多为不常用功能,为了简化操作界面可将不常用的功能项进行隐藏,只在需要的时候唤醒[9]。例如给出加盐量建议(10)(10),用户只有在不确定加盐量的时候才会需要。隐藏式交互界面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简化了界面,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二级页面。个性化需求差异度较大的魅力质量(A1)多是由于用户的交互行为触发的结果,所以该功能内容应位于二级页面上[10]。例如记录专属模式(4)是用户在选择炖煮模式时跳出的页面。二级页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差异度较大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信息展示的简洁性和有效性原则。用户一般站立操作,眼睛距操作界面距离较远,为了防止误操作,交互界面上的元素应尽可能简洁明了[11]。为了便于用户理解和防止因视觉差产生误差,元素之间的布局间距和字体应稍大。必要时可采用不同色块区分,以此提高辨识度。就智能养生壶而言,复杂的厨房操作环境和较小的交互界面使得产品的实时反馈尤为重要。对于智能产品经验较少的用户,有效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得知本次操作行为成功了,放心地进行下一步操作[12]。产品的反馈方式有许多种,声、光、语音、震动等,无论使用哪种反馈形式都要以恰当、有效为原则。有效的产品反馈能够很好地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4结语

近年来各种智能产品层出不穷,其智能性往往让人失望。不少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设计出来的智能产品并不能让用户满意。这里以智能养生壶为切入点,针对如何满足智能养生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交互设计的探讨。分层实现的交互设计思考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该研究结果对于智能养生壶及其他智能厨房小家电的交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朗,胡雅婷.“互联网+”与传统家电产品的创新之路[J].包装工程,2016,37(12):139—142.

[2]GARRETTJesseJames.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唐中君,龙玉玲.基于Kano模型的个性化需求获取方法研究[J].软科学,2012(2):127—131.

[4]蔡寿松,顾晓敏.基于KANO模型的网络购物商业模式满意度测评[J].统计与决策,2015(18):95—97.

[5]李梦,邓学雄.基于需求层次的产品设计方法探究[J].包装工程,2015,36(8):92—95.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7篇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作为一种成熟的传播媒介,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与历史象征,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无疑是新观念、新技术生长的温床。基于增项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络的数字博物馆也初露端倪。如何提高人与博物馆的互动性成为当今博物馆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博物馆现状

现今大多数博物馆依然采用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将展品放在玻璃展柜里面,全部陈列出来,旁边放上图片文字解说。这种呆板的展陈方式,游客根本不知道这些展品有什么历史故事和寓意,很多游客也懒得去看大段的文字,通常都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这样根本就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教育的意义来,游客参观完了博物馆,一点知识都没有获取到。而且让整个游览的过程少了很多乐趣,少了很多互动。因此,如何使游客在同一博物馆空间里,看懂展品,增强互动,获得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不用体验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本质。

博物馆设计趋势

1.实体博物馆

现在比较流行的展示方法就是深度研究展品背后的故事,研究如何将这些故事呈现在游客的面前。例如采用1:1的模型真实的还原当时的情景,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有1:1比例的茶馆模型,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观看,而且将展品真实的还原在游客的面前,让游客如同身临其境,简单易懂。

当然,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先进技术在博物馆设计上也渐渐运用起来。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60度全景展示等。大英博物馆推出数字展馆,游客只需戴上虚拟现实装备,就能回到青铜时代,体验到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身在其中,这给游客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参观博物馆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和难忘。这比呆板的展示和填鸭式的解说要方便和实用很多。

有些博物馆也利用终端设备,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例如浙江省博物馆,游客可以在终端设备上,对瓷器的颜色进行改变,可以自己“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这样增强了互动和乐趣,让整个参观过程不再枯燥。

2.互联网博物馆

互联网博物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实体博物馆的互联网博物馆;一类是没有实体博物馆作为依托的虚拟博物馆。两者都基于现今非常流行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博物馆app很常见,全国各大博物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app,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每日故宫》、《紫禁城十二祥瑞》、《皇帝的一天》、《故宫展览》等,苏州博物馆出品的苏州博物馆app,国外的还有大英博物馆等等等等。主要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实体博物馆搬上互联网,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但大多数博物馆app依然是图片文字语音解说,这样丝毫没有新意,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互联网博物馆很重要的一点是交互体验,所谓的交互就是人与机器、软件、界面等等之间的互动,需要用户尽可能的参与,这样才能提起用户的兴趣。

交互上比较好的有,故宫博物院出品的app《故宫展览》,如图1,就利用了导览、二维码、360度全景展示等技术,让用户可自由切换于各场馆之间,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故宫博物院的《皇帝的一天》,通过卡通人物加上游戏故事讲述皇帝一天的生活,同时将博物馆展品、历史文物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让孩子觉得有趣,也能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还有《紫禁城十二祥瑞》,不只是简单的呈现十二祥瑞的图样,而是利用有趣的展现方式,更多的让用户参与,用户可以自己拼凑自己心目中的祥瑞图。

除此外,在实体博物馆中运用的一些技术,也正在移动端得到运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平板电脑开发了一款基于手势操作好增强现实技术的恐龙互动电影,将已经灭绝的生物展现在公众面前。

现在也有虚拟的全景博物馆app,只需要借助VR设备和手机,就能随心所欲的参观虚拟博物馆。

博物馆设计的创新基础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博物馆设计中,但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为提高博物馆体验而服务的。博物馆的交互体验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博物馆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另一个就是文物背后的故事,游客在观看展品的过程中,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不能只有展品而没有故事,只有将故事融入其中,再借助技术等其它手段才能提高用户体验,才能让游客真正看懂展品,真正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了解到中华文明。

在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之间建立一条被观众感知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穿越时空的体验,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掘文物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文化背景,交互设计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效果。

结论

未来的博物馆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继承者,人们参观博物馆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学习、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与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而交互正是将这二者更好的结合,让其得到平衡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之间的“交互”。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交互设计居住区水景设计私家庭院设计

【 引言】

如果从建筑的形式上看城市建设,那么中国仅仅用了半个世纪就完成了设计史发展的一个甚至两个世纪的过程,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大规模建设的初期,中国社会的状态是完全出于城市建设为主体来思考整个建设过程的,并没有对人们的需求、渴望、期待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来考虑建设本身的问题。

到处的城市建设充斥着形式上、效率上、体量上的夸张表现。这时期的城市建设似乎失去了建设本身的意义而是完全的追求了效益上的成绩。这表面上看是一种发展,但是从建设需求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倒退。与这种形态上的倒退来比较,交互式景观设计概念的形态意识层面体现了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

2 研究现状

交互设计在居住景观设施设计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今,怎样的居住景观环境是最理想化的人居环境,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理论开始探讨。景观设施设计的过程中,生态,绿色,低碳,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在这其中其实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国内,越来越重视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而且出现了大量的新型设计原则、观念、方法,这也导致部分设计的误区显现了出来。

交互设计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新颖的,其着重研究的是比较侠义的“产品”,这导致国内对它的关注还只限于与工业产品设计相关的领域,相较而言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还是很少的,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也少,并且大多都只是作了理论研究,缺少实际项目中的运用。

对于居住区景观设施方面,更是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系统,更多的还是需要广大的设计工作着探索发现。

2.1国内外相关现状理论阐述

创作初期(1929年一1970年):1959年,专家B.Shackel发表了文章((有关计算机操控平面设计的人机工程学》,这是相关领域的首篇文章。1960年,“人机共栖”的概念由LikliderJCK第一次提出,此概念被当作后来人机界面发展的鼻祖。1969年,成功举办了国际上的一个有关人机系统的大会,同年刊物“国际上的人机研究情况(UMMS)”创办。

奠基时期(1970年一1979年):在1970年至1973年期间,一共发行了4部人机工程学专著,它们都是有关计算机的。1970年有2个HCI研究室建立:Loughboough的HUSAT以及Xerox公司的PaloAlto。

发展时期(1980年一1995年):对理论的相关研究,逃离了人机工程学的束缚,愈加重视社会科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等在该领域的指导意义。从实践领域来看,交互设计由人机界面扩宽,重视计算机给人带来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交互”这个词语将“人机界面”代替。词语HCI里的“I",也是“Interaction(交互)”替换了“Interface "。

提高时期(1996年一):交互协同化、虚拟化以及智能化等内容成为了人机交互的重点研究对象,这些技术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将“人”当作所有工作的中心。在众多的外文参考文献中没有一篇是与居住区景观设施的交互设计相关的。

居住区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供给使用者们一个可以互相接触及沟通的场所,达到人和人心灵交流的“精神家园”的功能。这需要将景观设计得满足人性心理发展,同时应该与周围生态环境空间和建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景观应该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及融洽关系展现出来,步入一个“人与自然同存”的崭新时代。

2.2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1)交互设计的研究:2001年,蒋涛,《打开交互设计之门》;2006年,张立臣,毛庆,冯德民等,《一种用户目标驱动的交互设计方法》;2008年,李世国发表《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2007,鲁晓波,《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2008年,华梅立《交互设计中的原型构建研究》:2012年,王褪发表了《交互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2)居住区水体景观的研究:2007年,白玉芳、陈望清在《杭州住宅小区水景的应用》中论述了住宅小区水体景观的表现形式、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等。并在文中论述了虚水景的应用;2008年,钱亦阳,《居住区水景的设计探讨》;2010年,李孟颖,《现代居住区水景的规划设计》;艾欣,《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20世纪80年代彭一刚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运用的是现代西方建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来读解苏州传统园林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他用图解的方式更多的是对苏州传统园林的现存空间、建筑等形态进行了类似于照相机胶片似的分析,这本书在园林的空间解读上可以说是非常详尽的。但是书中比较少提到植物与空间设计的关系,本书提到私家园林的部分的重点在空间设计,对植物配置方面可以说是一笔带过。

综上可发现,现在国内虽然对交互设计与居住区水景设计这两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研究内容都仅仅局限于这两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并没有将其相结合进行考虑,缺乏对水体景观与人的互动性的深入研究,更加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3 国外研究现状

首先交互设计这一理念最早是在国外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国外对交互设计这一理论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其次国外的很多水体景观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园林景观中的在水体景观,很少有专门针对居住区内的水体景观进行研究,这可能是一些居住形式和人文因素导致的。国外一些专家对于城市住宅小区水体景观的研究与设计还没有人对此作出整体性的研究,住区交互性水景就更加少了。

互设计精髓》;

外很少有针对居住区内水体景观进行研究的文章,多是对园林水景等进行研究。如Anthony编著的《园林水景设计》,通过实景照片以及文字介绍的形式,对水体景观的不同设计手法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宁绍强.关于产品造型的视觉情感形态―未来设计的重点话题[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11, (5).

[2]宁绍强.情感形态与家具设计[J].家具杂志社,2007, (10) .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交互设计 可持续设计 生态信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社会信息量空前增大,工业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世界工业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曾就中国设计现状指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制造力量的中国工业企业急需工业设计的催化剂。工业设计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种形式下建立怎样的工业设计体系,如何使这种体系适应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就成为设计师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现今的工业产品设计不但要考虑是否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人的需求,还要检视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能够为保护我们所居住环境的有限资源和生态平衡服务,并且以建立一种健康的、可持续性的服务设计理念和产品交互系统为目标。

在交互设计中,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体现是将环境效益作为交互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出发点,其中交互设计产品及信息系统,不但要能够给人提供便利,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还要能给予人们良好的生态信息引导,使人建立正确的观念及意识,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在产品交互设计中引入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作用

交互设计是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建立用户对产品的理解的设计,它是探索产品、人和物质、文化、历史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出色的交互设计系统会是一个长期的、可循环的并且能够提供优质效益的过程,从它自身的设计上来讲,交互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可持续化的设计元素,它会使产品的使用者获得更高的使用效率和更为便捷的服务环境,最重要的是会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的交互环境。使设计在充分考虑到人自身的发展外,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交互。因此,在交互设计中充分体现可持续性设计思想,使产品交互设计更加人性化,通过设计改变或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式,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人更加自然的存在于我们现实的世界中。

良好的交互设计能够优化信息处理环境,使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中找到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可持续性的产品交互设计可以使人与信息、环境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更有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另外,将产品交互设计融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还将建立良好的生态信息循环系统。利用交互设计原理所进行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充分的实现设计与制造之间相互渗透、贯通的关系。

因此,如果我们认同了产品交互设计中存在的可持续性设计元素所带来的巨大帮助,那么人与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与环境所进行的交换内容,将具有永不消失的现实的功能[1]。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利用这些工具所建立的人文系统和环境系统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它将是一种与当代生活越来越密切的新型的传播、交流互动性文化,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有利于生活质量,使人身心愉悦的交互产品。良好的交互设计系统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的,这是一种设计上的引导,是人们建立与产品正确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和独立的研究价值。

二、构建产品交互而可持续设计的方法

建立服务型的交互式产品,使其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交互设计中引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能够使信息更加畅快流通,通过无形的交互设计方法重新组织关系而不增加产品,用服务代替产品,达到资源公共化。通过实现所设计的产品体现以人为本,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产品的交互设计与可持续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是建立在实现产品的好用性以及增强产品的服务性的基础上的,好的交互设计可以使产品快速的进入市场流通,并在流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机和环境的因素。这种交互的方式,是一种产品设计的事前干预,它不但可以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规划,指导,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体验与交流,还可以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社会意识。例如,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常常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导致时间的浪费和购买误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前期的调研,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信息学等原理的帮助,建立购物指南或产品的预购体验区,提前做好购买产品的信息疏导,使人们的购买意识更加清醒,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避免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出现的非理性消费,已经购置的产品在短时间内抛弃。利用这种方式做到信息资源的优化,体现良性的人机互动作用,并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实现一种产品,使其有良好的交互界面,便于操作,还要利用现阶段的高科技技术建立优质的、可持续性的交互系统。这种方式是一种虚拟现实的说明书试的前期干预。他能够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持续的社会环境,是将交互设计与可持续化原理的结合。

2、如果要建立良好的资源配置关系,就需要设计师在对现有产品进行设计时,提前规划好产品的设计方向,预想该产品为现今社会、周围环境以及人的心理需求所带来的影响是否是正向的,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是否能够通过交互设计的处理来节省自然资源,让人们在与产品进行交互的过程中的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或者真正创造一种全新的、宜人的体验。如今很多高校都在使用一种图书馆触摸屏读报系统(图1),该产品是一套内容丰富的报刊资源,借助领先的传输管理平台通过先进的大尺寸触摸屏作为显示的载体的一体化的读报系统,触摸屏读报系统在保证资源内容质量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舒适便捷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一种多元化、数字化的服务模式以及全面、周到的体验。它以一种重新整合文献资源的方式,实现借、阅、读一体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交互产品不单单是在体验上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感受,创新的服务,它还比纸质的报纸更加的节约自然资源,这种交互式的产品不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还实现了可持续化原理在产品交互设计中应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出色的贡献。通常,传统的再制造是尽量加大废旧零部件的回用次数和回用率, 减少再循环和环保处理的比例, 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装备中可利用的资源,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减少环境污染。而现今我们可以通过交互式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建立生态交互信息系统的分析,来实现生态规划。综合利用产品交互式设计原理延长现有产品的寿命或改变现有的信息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3、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开发有利于人们交流的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产品具有让用户快速理解并能够充分理解用户的心理的特点。 例如,沃达丰交互式电子显示屏曾经被美国的《商业周刊》评选为环境设计金奖,它是将一个4米平方米交互式电子屏幕安装在电信公司沃达丰公司总部设在里斯本的入口处,一个浅水湖是沃达丰品牌象征的互动沟通。电子屏幕上有不同的飞机,很艺术。游客用自己的输入设备或移动电话可以在屏幕上阅读和玩电子游戏。这种交互式产品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也更具趣味性。所以说不管市场上有多少种类的产品,最终获得用户喜欢的产品都是能和自己友好交互的产品。

4、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讲,产品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是以他们的尺度来检验自身。产品设计因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需而存在,且通过改善、美化他们的生活来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在交互设计中所要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的设计思想,是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促使人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和谐关系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正如我们现今身边发生的大量事实证明,产品设计的力量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交互方式不但可以成就优质的商品,同样有助于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克服私密性个体行为和小群体行为容易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社会发展中,良好的产品交互设计可以使人建立更多的联系,并能强化生活,促进精神沟通。另外,产品的交互设计不是单纯的人机交互,他还体现在心理上的满足以及生态信息的快速流通等方面。如我们在进行分类垃圾筒(图2、3)的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分类信息并在旁边配以图像、文字说明注释,还会在垃圾桶上设计交互式的分类知识信息等,以期给人们更加明确的信息提示,从而达到直观的交互效果,这是利用产品交互设计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通过理解如交互界面中所存在的图片和文字符号去加强人们的认知心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目的。

三、可持续的产品交互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紧迫。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现今的设计师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日本设计学家黑川雅之等人曾经在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必须从多元化和更广泛的涵盖观点上,去探讨各种环境问题的时代[2]”。这种突出广泛环境问题研究的预言性建设是很有道理的。现在设计观点突出“以人为本”,但是这种单纯满足人类需求的设计却又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反而阻止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为人而服务的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以人类世界为中心并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必须是在适应自然基础上的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可持续的生活而进行的设计。

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为用户开发一种有用的、好用和想用的产品。用户在使用这种产品时不仅能通过产品具有的功能来完成预定目标,而且能感受到由于人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所带来的,具有情感成分的一种体验。同时产品交互设计的可用性目标和用户体验的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与该宗旨相吻合的任何目标均可归类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这两个层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以人为中心”并不是指通过设计满足人类的所有欲望,而是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也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是相对的和辩证的,而不是绝对的[3]。

总结:在进行产品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认识与理解又必然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匈牙利裔英国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 Arnold Hauser )曾经指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在与文化的独特联系中,在发展的某个阶段,自然条件才能成为历史的协同因素” [4]。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现实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产品的交互设计时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正确处理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才能确保创造的可持续性和永恒性。

参考文献:

[ 1 ] 吴琼.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装饰2010.1期.

[ 2 ] 黑川雅之,王超鹰译. 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 3 ] 李世国.体验与挑战(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 4 ] [匈]阿诺德.豪泽尔,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交互设计研究范文第10篇

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工作,随着设计环境的逐渐升级,交互设计成为了平面设计领域的主要方式,使用交互设计的方式对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情感构架进行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平面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

交互设计;平面设计;情感构架

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交互设计同传统的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会仅仅关注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外在状态,而是会对事物的内在含义进行表达,因此,对交互设计的情感构架进行分析,是当前很多平面设计领域专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实施交互设计艺术情感架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交互设计同传统设计的差异造成了交互设计设计等级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设计所要表达的视觉美感,而是希望通过平面设计可以实现思想观念和内在审美需求的表达。交互设计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对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描述的内容进行规划,并从细节出发,对设计人员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的描述[1]。交互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按照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界面的确定,而是要通过改造设计的方法,使交互设计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能够更加接近时尚的需求,使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更好的使用于交互设计领域[2]。交互设计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将所要表达的生活情感和艺术感受进行良好的结合,以便在交互设计的良好艺术背景下,平面设计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艺术情感架构的改良。交互设计在进行情感架构的改良过程中,可以使平面设计的作品能够更好的对艺术理念进行表达,因此,作品的重要社会意义会由此得到实现[3]。平面设计的设计人员可以按照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物资形态进行平面设计基础架构的确定,并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融入完整的架构当中,使真实的物资状态能够通过平面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理念。因此,通过对艺术架构的高水平设计,能够使设计人员将更加深邃的设计理念融入平面艺术作品当中,使作品的观赏者获得难忘的艺术效果。通过艺术架构的科学处理,平面设计作品的观赏者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思想感受,以便作品的设计者能够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平面设计作品的理念设计方面。

二、交互时代平面设计活动艺术情感表达方式

1、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表现欲望的设计

首先,平面设计人员需要对实施设计的目的进行更高水平的明确,以便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审美活动的设置[4]。首先,要了解审美活动的具体要求,根据平面设计作品观赏者的具体审美需要,对实施交互设计过程进行设计。可以根据具体艺术架构进行理念的明确,在进行交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需要保证情感架构分析的深入性,以便设计作品所表达的理念能够更好的被社会接受[5]。另外,平面设计活动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观赏需求,也要保证实施交互设计的人员能够将需要表达的思想观念进行很好的表达,因此,交互设计的意义不仅存在于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也能够满足设计人员的具体意愿,因此,交互设计是对设计作品观赏者和设计者的双重满足。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交互设计实施的状态下,外部环境的因素会成为影响交互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会随时对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影响,而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也会因环境的因素产生较大的转变。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

2、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使命意识的表达

不仅是平面设计领域,很多艺术设计领域都存在使命意识的表达,使命意识是在具备一定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进行的意识形态表达[6]。因此,交互设计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能够同社会意识形态完全适应,在进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的过程中,要将经济基础作为判断意识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以便交互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能够得到意识形态理念的支持,并完成设计人员使命意识的顺利表达。在进行交互设计的情况下,要将交互设计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政治因素和都会成为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会成为影响交互设计者使命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实现交互设计理念的完美化处理。

3、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审美需要

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审美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内容,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等级,能够使作品在审美过程中实现艺术价值的提高[7]。普通的平面设计作品观赏者,在进行作品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往往将审美诉求的表达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专业人士在进行平面设计鉴定的过程中,会首先将平面设计者对作品的物化形态作为主要的判断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物化状况,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具体价值进行明确,以便设计工作能够将主要的设计理念同设计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并将审美需求在固定的设计理念中进行普及。正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可能会将平面设计作品的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使其在形式上更加接近真实的物化标准。因此,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交互设计,可以根据设计活动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理念的判断,以便艺术作品中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得到全面的表达。在进行审美诉求的表达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详细的感情采用抽象表达的形式进行设计,进行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创作的具体理念进行设计者情感的高水平发挥,使平面艺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形态可以得到表达方式的明确,在进行自然景物因素的交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自然界富于变化的理念进行充分的表达,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可以使设计者的情感能够同自然物的具体状态相结合,以便表达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设计者可以从情感宣泄的角度入手,对实际存在的物质的设计理念进行抽象化表达,交互设计进行过程中的情感宣泄需要按照既定的艺术构架进行正常的宣泄,使情感的发挥能够充分适应情感的表达需要。在进行情感宣泄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交互设计人员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以便具备规则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能够同具备挥洒性特点的交互设计形式实现统一,使自然因素能够真正成为交互设计人员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交互时代平面设计艺术架构的具体表达途径

1、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艺术情感的创作

在进行交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艺术情感的融入纳入创作的范围之中,并保证在时间层面将艺术情感的创作作为涵盖全范围的创作内容。首先,交互设计的人员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作品艺术格局的明确,在进行自由创作之前,需要保证作品的艺术格局已经完成基本设计,并且能够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内容的充实。然后,设计人员需要将自由组合的艺术成分在艺术格局中自然融入。设计人员的设计情感表达也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内容,因此,要保证设计人员的思想情感能够在设计起始阶段进行表述,使设计情感可以同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行融合,并以正规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要将艺术作品对人性的关怀作为提升艺术作品价值的主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各类资料进行高质量的整合,使交互设计的作品能够具备充分的人性关怀表达能力。要允许在进行资料整合的过程中对情感的酝酿方式进行明确,以便情感的设计和推动可以同交互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接。进行设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调研活动所收集到的准确信息,对人本精神进行高质量的追求,以便设计人员能够将人性关怀在设计理念中进行良好的表达,提升设计理念在人本意义层面的重要性,使交互设计人员的设计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并在进行情感创作的过程中将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的展示。

2、在进行交互设计的创意过程中进行情感的表达

首先,交互设计人员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创意情感的表达,可以对需要进行转移处理的因素进行更改,并使其具备足够的功能,如果交互设计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可以保证设计的顺利进行,则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在进行情感转移的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比喻方法对需要进行表达的情感进行明确,使艺术作品展示出的因素能够具备足够的象征性,可以通过借代的形式进行创意的开发,并将需要进行艺术处理的因素进行夸张化表达,使交互设计的观赏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情感。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首先对作品想要表达的因素进行规划,并将其作为提升审美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设计水平的提高。设计人员需要在进行创意的酝酿过程中,对平面设计的具体程序进行确定,并为不同的设计程序进行设计道具的准备,使设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促进设计作品质量的提高。

四、结论

交互设计是目前平面设计领域重要的形式,对交互设计的艺术架构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平面设计的作品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实现价值的提高,也可以使设计工作受到更大范围内的认可。

作者:邸悦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杨焕.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李静.基于视觉体验的网页界面极简主义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2013.

[5]周颜磊明.包豪斯设计思想对移动网络终端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6]程雯雯.基于Android平台的网络电视互动界面整体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

上一篇:工业建筑结构设计范文 下一篇:校企合作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