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6 11:38:00

融媒体盈利模式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1

摘要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数字网络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推动了媒介时代的来临。媒介时代的来临丰富了视听的领域,使得视听逐步转型,原有的单一的广播影视传播形式的视听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使得视听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得到丰富与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视听媒介”这个新的概念逐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出新的媒介背景下的视听转型的意义。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视听转型 背景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媒介融合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是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推动而得以发展的。各种媒体的功能逐步得到统一,将各种传统的媒介的功能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媒介之间的联合发展,通过这种媒介之间的融合介入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整合,媒介功能得到加强。当代媒介所依靠的技术手段日益趋同,使得各种媒介的功能可以在同样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当代新的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媒介的新概念出现并逐步得到推广,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媒介布局,通过这种新旧媒介之间的不断融合逐步实现媒介功能的一体化,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听盛宴。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讲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通过对于概念的转型、价值的转型、产业模式转型的分析,阐明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转型带来的影响。

一、概念的转型

事物的变化是一种由外至内,再由内到外的过程,受到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动,使得视听转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要想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进行分析了解,就必须首先对内在的视听转型进行了解,了解其内在的本质、特点,这就我们常说的概念的界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首先是概念的转型,视听概念的转型是人们对于其认识不断的加深。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信息、文化、媒介这三个方面来了解概念的转型。1.信息。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以及图像对于信息进行表现,将一些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东西消除。而信息技术则是指通过借助现代新型科技将信息进行传播并对于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信息技术的实现主要是依赖于对于其他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通过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手段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相应的处理。

信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最开始的语言的产生,再到后来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产生,逐步发展到无线电的使用,实现了文字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后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媒介的出现,为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将通信、信息业、大众传媒相结合,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信息的传递由最开始的听说时代逐步发展为阅读时代,再到现在的视听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听说时代,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还可以通过歌唱的形式得以实现。发展到后来的阅读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文字交流,以及通过文字创作出无数的文学作品,使得信息可以利用文字这个媒介进行流传,通过这种文字的交流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社会交流。当电子介质兴起之后,视听时代逐步到来,最为原始的视听就是广播电影以及电视。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的不断出现,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视听时代的发展逐步加快,逐步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文字、信息的传播均可以通过视听得以实现,这就是新时期下视听转型的重大改变。

2.文化。文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劳动获得的物质财富以及收获的精神财富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而对于文化的狭义的分类,则只是侧重于对于人的精神文化的探求。在新的时期下,文化的范围不断得到延伸与发展,能够为社会民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以及享受的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这是新时期的文化所显现出来的包容性。

3.媒介。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视听媒介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媒介的概念与内涵也得到了延伸与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视听媒介这一概念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视听媒介作为媒介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概念,既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又可以作为媒介,对于信息进行传播与处理。而视听也逐步走向正规化,并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与监管。

当今,视听媒介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主流趋势,同时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媒介结构得到了重组,各个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要不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价值转型

1.经济价值。当今世界,视听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广播影视作为视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相应的视听文化的传播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通过视听媒体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是视听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经济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够带动相应的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视听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值。美国的广播影视世界闻名,虽然其每年的电影产量只占据世界总电影产量的10%不到,但是其电影的票房却占据世界总票房的70%,美国每年可以通过广播影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润。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视听媒体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GDP 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只是视听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新形势下,社会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媒介功能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地带动视听文化的发展,给予人们高质量的视听享受,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优化社会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化价值。视听已经逐步转化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各个社会主体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视听媒介来进行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新的表现形式能够扩大文化的受众面,使得更多的人来接受这种文化,有利于国家文化的传承。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视听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通过这种通用的语言,可以实现世界各地之间相互的文化交流。同时视听的转型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文化传播以及接受方式,视听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今文化传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们接受文化以及参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于视听媒介的利用,使得文化的变现更具活力,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的革新,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具有活力,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3.人文价值。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不同的视听媒介的推广,可以有效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满足人们在新形势下对于文化的需求。同时视听媒介的发展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通过各种视听媒介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扩大视听文化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新的视听媒介是一种较为便利的社交媒体,公民可以通过这种社交媒体来实现个人的人际交往,各种视频传播活动可以让公民在社交活动中使得自身素养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新型媒介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断升级,逐步变化为人和物、物和物,物人融合的交流网,这种依靠互联网作为支撑的人际交往实现了线上的人际聚合。

三、产业模式转型

1.中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对于盈利模式的探讨,一般是以经济管理的角度去进行的。借鉴相应的行业发展案例去对相应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中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是通过收取广告费以及网络收费来获取收益。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已经不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广播电视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新媒体的连接尤为紧密,所以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中国的传统广播电视盈利模式是通过广告与网络收费来获取收益,虽然近年来,比例略有下降,但是依旧占据了主体地位,是整个电视广播行业的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了,急需对盈利模式进行改革,支撑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单一的盈利模式成为了阻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于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改革,新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逐步出现并适用于行业的发展。

2.视听媒体形式下的多元盈利模式。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单一的盈利模式开始向多元盈利模式发展,除了从广告、网络收费获取收益之外,更多的新的收入渠道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线视频广告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利用新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备的广告体系,建立起定向的、智能广告的新模式,对于市场做出细致分析,了解群众需求,从而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通过这种市场细分、通过智能化的操作手段,带来了新的广告时代。利用在线视频的付费模式实现了媒体的完美转变,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APP 模式的广泛运用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利用苹果公司所开发的APP平台进行客户端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是当今世界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流趋势,通过APP平台可以为全球的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收取费用。而智能终端消费也成为了电视广播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拉动了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媒介概念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改革,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的概念转型、价值转型以及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模式转型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当今社会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转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庞井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J];东岳论丛,2012,(10).

[2]汪震宇,张小强. 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2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虚拟编辑室 通过使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建立虚拟的新闻编辑室。一种新的传媒组织结构,所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需要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城市工作传媒组织的工作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共享资源、甚至共同对内容进行编辑。新闻编辑或制作人可以坐在任何一个联网的工作台前观看或控制其他联网工作台上的内容,无论这些工作台位于何处。虚拟的新闻编辑室可以使记者在现场拥有和总编辑室一样的获得信息、处理新闻的能力。在最先进的新闻采集技术、计算机编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记者能够现场编辑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够快速实时地同其他记者、相关专家商议,并可能在其他地方获得新闻来源。 二、媒介营销中新技术带来的传媒盈利模式的转变 深受新技术的影响,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深刻的变革。中国新闻传媒的收益中,90%以上来自广告和发行,而国外媒介集团来自广告和发行的收益不超过全部收入的50%,其他收益来自多种经营。新技术条件下产生了许多新媒体,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网络电视、数字视频、移动多媒体、网上即时通讯群组、搜索引擎、电子信箱、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等。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消融了媒介的介质壁垒,带来了传受关系的消除,还消解了媒介强人的地位,导致去中心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对网络媒体而言,眼下最主要的盈利方式还在于将海量的用户流量导到广告上。但是,除了做广告之外,也有的网络媒体开始尝试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盈利:把用户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到网页游戏中,网页游戏赚钱之后分成。另外,如今网络媒体开始了付费频道的探索,迅雷也推出正版视频内容点播收费及下载服务,预计已获得千万元收入。而如今,优酷网也开始低调测试付费频道,推出20元的包月计划服务。尽管网络付费模式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但随着网络媒体持续的烧钱以及知识产权和版权的强化,网络媒体免费的模式会被逐步打破。现今在家中看电视的观众有更多的自主性。观众手中的按钮使他们可以飞快地略过商业信息,那些商业广告事实上失去了他们的观众。向使用者的电脑发送网页内容而不是使用者必须在他们的电脑中键入网址来达到他们所需要的站点,甚至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在使用者想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三、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增加品牌效应,突出媒介营销重要性 传媒产品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新技术打包后低成本地重新编辑成其他形式的传媒产品,数字技术大大模糊了传统传媒产品的形式,传媒子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各个子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随之而来“大媒体”的出现,即由不同媒体的公司、传播技术之间以及通信、资讯与娱乐等产业都出现整合的趋势和现象,因而产生新兴的传播产业形式。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界限日益模糊,这样的现实使得不同媒介寻求共生的发展道路,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他们的融合不但有利于实现内容与技术的整合,而且容易在虚拟空间获得与实现生活同样重要的品牌效应。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也表现在新媒体内部分配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徐静蕾来说,她将自己的博客从新浪搬了家,搬到了她自己当老板的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而事实是,搬后不到半个月,该网站的点击率在全球Alexa排名已达5853名。 四、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增强媒介营销的模糊化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大融合趋势。如融合新闻的出现,就是传播内容呈现融合特点的一个突出例如“融合新闻”称作“多样化新闻”,意指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融合新闻”,集团公司设立了“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使得三类媒介在新闻采编方面实现了联动。这种不同类型媒介的联合运作,能够对已经占有的媒介市场起到保护作用。但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介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化竞争为合作,结果就能够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在未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大量的内容将会来自用户,来自收视群,制作公司不再是唯一的内容提供商或者内容制造商。从多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新技术不仅是技术基础,它也在改变传媒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服务方式、盈利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各个层面。新技术所带来的媒介形态、传播状态以及经营业态上的变化,使得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就要求媒体营销管理者更新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应用技术;互联网终端设备

随着网络实时速度的指数级提高,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媒体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互联网背景下,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媒体行业迎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主体的多元化、媒体生产的多渠道性、媒体内容的实时性等是融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的典型特征。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导致媒体内容相较传统媒体时代而言呈现不同量级的增加,大量的媒体信息充斥互联网平台,人们不再面临媒体资源的短缺,而是面临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筛选的困境。各融媒体企业大量内容竞争客户的关注,不论是传统的官媒、私营纸媒,还是互联网媒体,都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改革,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盈利渠道,扩大用户群体。

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历史沿革

1.1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媒体行业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国家鼓励推动传统媒体行业和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合作。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肩负着表达国家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媒体肩负着表达地区文化,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特殊使命。传统媒体主要依托于传统媒介进行大众传播。传统媒体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进行媒体内容的传播,在长时间的内容传播中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开始降低,随之带来传统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降低。为了提高媒体服务民众的能力,传统媒体需要积极适应融媒体竞争环境,使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民众的媒体内容需求。[1]

1.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试点

我国在融媒体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央官方媒体、地方官方媒体和私营媒体三方竞争的格局。融媒体发展试点主要是地方官方媒体。地方的官方媒体积极开展媒体运营和大数据技术的积极融合,发展大数据应用媒体产业,为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表一是部分享有国务院新闻转播源地位的地方官方媒体的统计名单。截至2020年年末,一共有接近60家地方官方媒体成为可以向国务院提供新闻的传媒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相对出色的业务能力,都深入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其中一些公司的大数据产业项目部门产生了可观的盈利,能为企业持续创造经济价值。表2是截止到2020年年末,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记录了这些企业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盈利水平。

2.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现状

2.1部分中小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部分互联网融媒体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记录,即表2表明,融媒体行业的大数据产业部门,通常的利润来源主要为信息咨询、广告投放、媒体卖货、数据业务等四个方面。由于大数据业务目前并不在融媒体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

2.2融媒体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特点

根据对行业的大数据研究,融媒体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注重建立企业的大数据资料库。大数据资料库的普遍建设是融媒体行业现阶段的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特点。媒体企业根据大数据资料库的信息反馈,进行商业信息的整合,帮助企业进行媒体内容的制作,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于媒体内容的不同需求。许多媒体企业还将大数据业务独立出来,专门为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运用服务器收集分享大量的商业信息,提供商业报告。大数据业务的核心就是大数据资料库的构建。大数据资料库是媒体内容的产出依据和资料来源,是传媒企业的运营基础。大数据资料库可以帮助变革媒体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使媒体内容的生产趋向于工业化和体系化。统一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间的独立媒体运营行为,帮助企业形成全公司的人员整合,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3]

3.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问题

3.1缺乏大数据应用长久机制

根据目前的阶段性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媒体企业都没有大数据业务方面的长久规划,也并不打算成立专门的大数据部门来拓展企业盈利边界。只有少部分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利润。还有一小部分企业虽然没有专门的大数据业务部门,但是有关于大数据业务的长久规划。在开展大数据业务的少部分企业中,大都普遍注重大数据业务的短期回报,一旦企业投入过多或者其一段时间的回报不及预期,企业就倾向于减少对大数据部门的业务投入或者撤销大数据部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本身又是非常复杂的,尽管有少部分的技术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是大量的技术应用需要投入不少的时间和资金才能够被实现。一旦较复杂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企业就可以极大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建设大数据资料库,提升企业的长久盈利能力。

3.2缺乏大数据应用技术投入

大数据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大多数传媒企业专注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如果大数据业务没有短期的盈利可能,企业就会丧失对拓展大数据业务的兴趣。融媒体背景下的传媒企业多数都在盈利周期短、资金成本低的大数据应用方面有所投入。但是在成本高昂、盈利周期偏长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方面,融媒体企业普遍缺乏投入意愿,对这些项目的投入落后于其他较容易的项目。很多企业对关于高成本、长周期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没有建设的意愿,也没有建设的计划。大多数融媒体企业,也没有在年度投资计划中,加入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内容,没有划拨一定预算用来建设基础的大数据数据库。缺乏对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投入,短时期内并不会造成融媒体企业的竞争劣势,反而可能因为成本没有增加,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短期的利润增加带来的是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削弱。

3.3大数据业务收入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大多数的融媒体企业并不以大数据业务的收入作为企业的主要盈利来源,大数据业务的经营也不在这些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大数据业务甚至还没有重要到被企业列入到支出收入表格中,这充分说明大数据业务在融媒体企业的整体业务收入中占比过低,也说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程度在融媒体行业中相对不高。

4.互联网融媒体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改革建议

4.1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展媒体内容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帮助传媒企业的媒体内容生产,利用大数据技术,融媒体平台可以搜集大量的网络信息和热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理编辑、创造新的媒体内容,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媒体内容的传播。很多传媒企业都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便利内容的生产,将大数据资料库作为内容编辑的最大素材库。

4.2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媒体经营

大数据技术可以被用来改革融媒体的经营模式,使融媒体企业的经营更加便利于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大数据技术可以给用户送达符合其浏览偏好的特定信息,以客户为立足点重构信息内容,传播只针对特定客户的定制媒体内容。提升媒体经营的商业广告转化效率,提升客户群体对融媒体企业的接受度和忠诚度,实现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4]

4.3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社会大众

融媒体企业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也是大众服务的提供者,融媒体企业的产品有特殊的公共性质。业务范围内,并不占据企业的主要经营精力,因此相关的企业经营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企业利润。所以,笔者只能将大数据业务收入归入到数据业务收入之中,通过对数据业务收入的观察发现,融媒体企业的数据业务收入水平在随着时间尺度而不断增加。相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媒体企业在未来会加大对大数据应用业务的资本投入,融媒体企业会随着利润占比的变化,提升企业中的大数据业务占比。表22020年部分融媒体企业营业状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营业外收入东方网17.64亿元151.93%3530万元84.02%0.37亿元12.65%856.47万元北方网39265.11万元160.88%-870.32万元-32%-501.11万元-21.51%1504.32万元因此融媒体企业在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利润的同时,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大众的能力。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应该是主要服务于融媒体企业的自身业务发展。融媒体企业的大众服务不同于公共服务机构的无偿服务,其对大众服务的提供是有偿的。只是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通常不是通过用户的浏览来实现,其利润的获取通常是依靠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平台的销售提成等来实现。融媒体大众服务的有偿性是间接的。这种间接的有偿服务依赖于大众服务的水平高低,大众服务的水平越高,企业的盈利才越多。因此,提升企业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两者具有一致性。[5]

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带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扩张,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融媒体企业的繁荣。抓住技术变革的时代红利,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增强融媒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变革了融媒体行业的竞争模式,使企业的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行为结合到一起,缩短了企业的盈利周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婷.我国传统媒体大数据应用热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32-33+43.

[2]姜畅.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数字思维的转换与推进[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83-85.

[3]欧阳昕,张涛.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大数据运营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7(9):129-134.

[4]许辰铭.浅谈大数据分析在媒体行业中的应用[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8(1):74-79.

[5]傅志华.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应用——BAT互联网大数据应用[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5(3):13-18.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4

一、手机广播促使广电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

目前,我国手机广播的普及率很低。调查发现,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但仅3.5%的手机用户在使用手机广播服务。[1]原因是我国手机广播的产业化运营还处在市场的培育及探索阶段,没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发展模式。手机广播的发展,涉及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目前两者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辖,各具优劣之势,双方都想“一家独大”占领手机广播市场,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广电与电信适宜借此融合再生,建立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共同开拓庞大的利润市场。

(一)发展手机广播是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广电媒体来讲,手机广播正是其利用新媒体的优越性,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极佳路径。手机广播改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为复合型的收入模式,即把广播节目作为商品,及与之配套相关的互动服务,在手机平台上售卖,以此收取月租费、订阅费、版权费等,为传统媒体建立一条新的产业链。

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手机广播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客户体验。根据中国电信2011年上半年财务业绩报告,上半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1.08亿户,其中3G用户数达到2154万户,占比达到19.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中国移动的ARPU值(即每用户平均收入)却不升反降,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在探索服务内容、满足客户需求上拥有相对广阔的提升和发展空间。苹果、安卓手机的崛起展示了智能终端对通信业务的拉动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2G、3G、4G网络将继续共存。提供多样化的终端、融合化的服务,如手机广播业务,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将成为运营商的一大竞争优势。

(二)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优势互补,实现手机广播运营模式转变

从内容上看,广电媒体拥有先天优势。其具有专业的节目采制团队,拥有权威、可信的新闻信息来源,掌握丰富的版权节目储备。此外,还享受多项政府扶持政策,如涉及手机广播业务的一张“王牌”,手机音视频2G、3G牌照。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仅靠内容打天下,只会在整个手机广播产业链上沦为内容提供商。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日渐萎缩的传统受众群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广电媒体必须完成的转型。在渠道和技术上具有天然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将是其联姻的首选对象。

从渠道来看,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以及发展手机增值服务的网络优势。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6.1亿户,中国联通也达到1.82亿户。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侧重于通信系统开发,具有人才、技术上的优势,而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游戏、手机搜索等增值服务的平台开发,也让电信积累了不少营运经验,这些正是传统广电媒体迫切需要的。不过,内容是其短板,而2G、3G网络的搭建尚未完善,令其提供的手机广播服务还存在不少缺陷,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作为传统媒体的广电媒体具有广泛且稳定的收听、收视受众群体,并拥有完备的广播发射技术网络,是电信运营商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从技术上看,广电的“广播网”,成本低,效果好,是广播发射的最佳选择,但属于单向传播,只能实现信息的下传。由于没有上行网络的支持,用户的身份信息不能传递给广电媒体,系统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也不能按用户进行计费、收费,更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个性化服务,所以只适合提供免费节目。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电信网”,即通常说的“手机移动”网络,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对于手机广播而言,电信网络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节目的上传下达,但成本较高,技术效果不算太好,例如中国移动的GPRS每小时流量费高达200-300元;中国联通的手机广播电视业务流量费达2.5元/每分钟,还必须克服带宽、网速慢而导致卡壳等技术难题。

由此可见,利用广播网与电信网的技术结合,可尝试通过广电网络(CMMB、DAB、DMB)接收免费节目,使用移动网络点播付费节目。移动网络作为广电网络的上行反馈信道,在手机上实现“交互式节目、游戏、移动办公、电子商务、手机游戏、微博社交、软件下载”等应用,并实现多重服务捆绑销售。这种新的融合,将促使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在内容、渠道、技术上实现优势互补,升级转型,利益双赢,是手机广播最佳的协作运营模式,蕴含无限的市场商机。

二、广电与电信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开展业务的情况,手机广播的运营模式大致归纳为两种模式。香港电讯盈科是目前全球IPTV业务开展得最好的运营商之一,以下将以香港电信盈科与我国新承建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央广视讯为例进行分析。

(一)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运营商充当业务提供商的角色,直接管理与客户的关系,负责业务的提供、市场运作以及客户服务;内容运营商将内容卖断给电信运营商,并从电信运营商处获得授权合作费,从广告商处获得广告收入,该运营模式采用的收费是“流量费+信息费”的方式。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2G、3G流媒体手机节目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

手机视频广播在香港发展比较成熟,三重服务是常用的运营模式。即,把广播视频业务与电信、网络等业务捆绑销售。截至2010年底,电讯盈科的“Now”宽带电视用户已经突破103.9万户(家庭)。以每个客户包月165港元计算,去年全年该业务营业额高达23.83亿港元。[2]

2003年9月,电讯盈科开通了名为“Now”的宽带电视业务,成功地吸引了ATV、HBO、Cinemax、Star Movies、MGM、ESPN等30多家内容供应商,开设了包括免费和付费电视在内的上百个频道,涉及娱乐、体育、时尚、财经和教育等领域。而IPTV的主要卖点是交互,及Inter网内业务的扩充。市民可通过他们的“固网多媒体平台”非常容易地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2010年,“Now101”台推出自制的电视互动节目“按钱”(ATM)吸引众多观众,更借此与广告商合作,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电信盈科的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及互动服务可以配合流动通讯的3G网络、宽频服务,香港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看Now TV提供的内容。[3]目前,电讯盈科已经把触角伸到更广领域,又推出VOD(视频点播技术)和 HDTV(高清电视)、4G手机服务等。

电讯盈科的三重服务,用丰富优质的视听内容、低廉合理的收费,赢得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告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香港电讯盈科的运营模式在当地发展迅猛,效果良好,但若搬到内地,则存在政策管制、部门协调等问题。电盈的“三重服务”,实质上正类似时下的“三网融合”业务。内地手机广播的实现涉及到国家的两大主管部门--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电信运营商独家经营“三网融合”的相关业务,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长远来讲,广电与电信融合发展,共同开拓手机广播业务才是大势所趋。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的政策,这也为此种模式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内地电信运营商正积极探索实践,如中国移动近几年投入310亿元,在上海设立了目前中国最大的视频运营基地,负责其全网近5亿用户的流媒体视频商用运营,并已拥有5000多万成熟用户。

(二)广电媒体单独运营模式

在内地,较为典型的手机广播案例,往往是以广电为核心的模式,如CNR的央广视讯。2010年1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建的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正式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并与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视频运营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该平台呼号为“中央银河3G手机电视”,可承载100家手机多媒体内容服务机构。它的建成实现与运营商平台的无缝平滑接入,完全符合三网融合的政策要求,确保内容安全可控。[4]

央广视讯还与国内外的手机厂商形成了基于手机终端的音视频业务播控合作。例如,与NOKIA的OVI平台以及Iphone App Store平台独家合作手机音视频及电视内容。只要在有GPRS网络覆盖的区域,手机用户随时都可以使用2G、2.5G、3G制式的手机,欣赏到流畅的音视频内容。

目前,央广视讯没有广告收入,仅使用点播或包月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收取订阅费,每月的营业额达到400-500万元,并在中国移动中已拥有120万收费用户、500万免费用户。中国移动视频基地负责视频内容的分发、手机终端适配、收费及客服等。央广视讯与视频基地按照4:6的比例获得分成收入,其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

转贴于

总的看来,这还并非最佳模式,广播媒体最具有竞争力的“内容”及“网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优势。在利润分配、市场控制方面,电信运营商仍然占有主动地位,广电媒体仍无法直面受众,这不利于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制作和市场占有。

三、打造协作型运营模式

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和以广电媒体为核心的运营模式都有各自的缺欠。电信与广电合作发展手机广播的态势十分明显,协作型运营模式无疑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一)协作型运营模式的具体做法

广电媒体利用已有的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或通过接收芯片接入用户的手机,把集成内容通过广播网络播送出去,从内容播控、内容服务到用户管理的端对端全程全网管理,广播网络与电信运营商的上行通道接口处理用户需求,收取用户订阅费、接收芯片费用、广告费。电信网络运营商作为电信业务的传输链路存在,提供语音与数据服务,为用户包月或点播节目内容提供上行通道,对用户管理和收取用户的月租费、话费、流量费等,然后按一定比例与广电媒体分成。如图2所示,协作型运营模式,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等5项组成。

对广电媒体而言,该模式可以不用再过多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同时,通过节目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提高节目的占有率,可得到可观的广告收益。而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和视听牌照问题,不用增建广播网络,通过与广电的网间结算,获得相当大的网络收益。甚至可以参考香港电讯盈科的做法,采取“三重模式”的销售方式,将手机广播结合通讯资费、上网流量、手机搜索等增值业务套餐进行捆绑销售,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有效提升AURP值。广告商则可以在节目内容、节目搜索及游戏等互动服务中插播广告。

这种模式已经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手机广播电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盈利全部依赖广告。用户收看手机电视一律免费,而且内容相当丰富,信号覆盖良好。日本的三大移动运营商与广电部门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起“手机广告+手机引擎=免费型盈利模式”。到2009年3月,日本3G市场用户数达到9963万,占日本手机总户数的92.7%。日本最大的移动通讯公司NTT DoCoMo计划在2011年启动4G业务。[5]

(二)以CMMB为协作型运营模式的技术支持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目前惟一被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为行业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从技术上分析,它是我国广电媒体最好的手机节目渠道。其优点是,利用广播网发射,成本低,业务质量和接收效果都非常好,适合传输长时间的实时节目,如CMMB用于世界杯、广州亚运会、世博会上的表现都不错。它利用数字无线广播技术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网络覆盖的区域有8亿人口。

今年4月的中国通信市场年会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表示,CMMB发展态势良好,可将其作为三网融合成功样本。电信与广电在12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开展合作,而CMMB的发展则是双方在业务层面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国移动CMMB用户现已超3000万,预计五年内用户数量过亿,而广电计划于今年采购600万部CMMB终端。

由此看来,在手机广播“协作型”运营模式中,CMMB无疑是最佳技术选择。我们可以建立起手机广播运营模式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图3)

从现实情况来讲,CMMB全免费才是正途。在免费的环境下,提高用户数量之后,盈利自然不成问题:CMMB可以做属于自己的频道,来提高丰富度和内容质量,其间穿插广告,从而收取广告费用。还可以结合一系列电信增值服务、广播电视节目互动内容来收取业务费。CMMB技术与广电、电信融合,应是新媒体时代,两者新的目标与追求。

(三)手机广播是两大行业融合的路径所在

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广电、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和互动是大势所趋。建立以CMMB为基础的手机广播运营模式,将是两大行业相互融合的第一步。2011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设立合资公司,联手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占51%的股份,中国移动占49%的股份,强强联手,是三网融合背景下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重大战略合作。

“第四大运营商”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将于2011年年底挂牌,这将使广电网承载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传输等业务成为可能。由工信部管理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和由广电总局管理的第四大运营商之间,需组建统一的政府监管机构。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香港的经验,成立统一部门,集中管制广电及电信机构,或参考美国FCC的做法,成立由第三方人员组成的“三网融合”委员会,实行统一监管,有针对性地对手机广播电视、IPTV等融合业务进行监管。[6]

注释:

[1]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7-19.

[2] 香港电信盈科2010年年报[R],2011年1月.

[3] 汪卫国,贺宁.法国电信和电讯盈科的IPTV发展模式分析[J/OL].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北京:电信技术,2007-04.

[4] 央广视讯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凤凰网 科技,2010-11-07. tech.ifeng.com/telecom/detail_2010_11/15/3117852_0.shtml.

[5] 匡文波,李一.日美手机媒体发展的差异分析及其借鉴[J].新闻与写作, 2010-01.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5

美国战略学家Jarillo认为战略网络是利益一致的不同组织之间为了获得或者保持相对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长期效果的有目的活动的网络。换句话说,战略网络是稳定的企业间关系,它对网络中的企业有战略重要性。战略网络为传媒提供了这样的视角:传媒间的单纯竞争可以转化为以合作为主的协作竞争。战略网络拓宽了媒体,尤其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报网融合应当是报业与网络媒体在内容、技术、战略上的互动融合,相对于报纸办网,报网战略网络的构建更有利于双方站在战略高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以大渝网、大楚网、大粤网、大豫网等腾讯区域性门户网站为例,从战略网络的角度探讨报网深度融合的动因、成效及借鉴意义。

“大”网之报网战略网络构建的动因

报业的新技术构想。《重庆商报》、《楚天都市报》等报纸在当地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盈利点过于单一。在整体报业形势日趋下滑的境况下,报纸媒体急需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而联姻腾讯是获得新技术发展的好机会,也可以为盈利点的开拓提供支撑。

《大河报》等报纸日发行量不过百万份,与QQ区域用户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数字。腾讯网凭借其处于垄断地位的QQ终端牢牢占据着互联网桌面,凝聚海量用户资源,为即时新闻推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腾讯的IP定位技术更是为精准新闻推送和广告投放提供了可能,而且这些都为“IM传播+WEB传播+报纸传播”的立体式传播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资源的整合互补。目前,我国对网络媒体的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大部分商业网站以编辑为主进行网络新闻制作。纸媒的内容资源弥补了商业网站的内容劣势,因此,腾讯与报纸媒体合作成立地方生活门户具有非比寻常的价值。专门负责大渝网、大粤网运营的腾汇、腾南公司的成立,确立了大渝网、大粤网独立发展、自负盈亏的公司模式,为国内报纸网站的运营提供了参考。

门户网站第二轮地方割据升级。21世纪初,第一波地方门户战略未能结出硕果便在互联网寒冬中偃旗息鼓。2006年,腾讯与《重庆商报》联合打造的大渝网上线,标志着门户网站第二轮地方割据战拉开帷幕。第二轮地方门户网站的兴起得益于网民数量的持续高速增加,以及用户对地方资讯和广告的需求量不断走高。门户网站重启区域门户,一方面可以加强地方在线广告的针对性,提高传播效果,增加广告营收;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受众对新闻、房地产、生活资讯等地方性信息的需求。同时,地方门户网站的建立也为区域性互动社区的成熟和完善提供了便利条件。与新浪自建地方站点不同,腾讯倾向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入合作的战略网络模式,而腾讯的做法也体现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区域化和与传统媒体紧密结合。

市场空间与成本优势。受众对区域化信息和互动体验的需求为报网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报网战略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报纸办网在网络技术上并不占优势,需要从零开始投入大量资源。相对来说,网络更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且由于种种限制因素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放在内容生产上。因此,报业不是只有自建技术开发团队一条路径,报业和网络媒体建立战略网络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经济活动。此外,对腾讯来说,进入区域市场的最佳途径并不适用新浪自建地方门户的策略,因为新浪的优势是内容的生产展示,而这一点上腾讯并不占尽天时地利,所以与地方强势平面媒体合作成为腾讯建立地方门户的首选。

“大”网战略网络成效解读

除大秦网、大成网、大闽网直属腾讯外,其他“大”网均为腾讯与地方报业集团合作的产物(见表1)。大渝网在第一财年即实现盈利,在短短三年内就一跃成为重庆首席综合门户,成为门户网站与报业深度融合的典范。大楚网的资产三年翻了三番,2010年广告销售突破3800万,利润突破800万。2011年8月,大粤网、大豫网也陆续上线。

“大”网的技术由腾讯负责,内容运作由双方共同建设,市场推广是由在区域市场拥有丰富经验的各个报媒完成。双方优势互补,在短期内形成了“IM传播+WEB传播+报纸传播”的立体传播方式。在技术上,战略网络铺平了腾讯QQ定向传播技术的区域商业化道路,为内容与广告的精准投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及其商业化。在广告运营中,“大”网拥有独特的网络推广资源,以QQ客户端迷你首页弹出窗口、即时弹出窗口、QQ对话框等形式广告,与报媒广告联动营销,实现广告立体传播,为战略网络双方带来高额回报。在内容上,区域性报媒提供大量内容资源在“大”网平台上整合。线上线下配合、网站区域资讯的充实与互动社区的成型使报媒摆脱了单一的信息输出模式,延长了新闻生产链和价值链,为双方创造了更广阔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更多样的盈利模式,达到了“1+1>2”的效果。

“大”网报网融合的启示

构建优势互补的战略网络,寻找单个组织的优势及优势结合点。《重庆商报》、《大河报》等报纸的优势在于内容资源和市场运营,而腾讯QQ占有庞大的用户资源,其超强粘性是其独步互联网的最大利器,但腾讯在内容资源、广告营收上与新浪相比仍有差距。而腾讯与报业的联姻则实现了腾讯地方门户战略的软着陆,传统报业试水新媒体的愿望与腾讯开拓区域门户的野心一拍即合。《重庆商报》、《南方都市报》甚至选择以深度合作的联合公司形式与腾讯组建战略网络,分别成立了腾汇、腾南公司专门负责大渝网、大粤网的运营。通过“大”网平台的建立,报媒在互联网蓝海中获得新生,腾讯在区域门户之争中拔得头筹。“大”网案例作为一个较为有效的模式,为报网融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联合公司为报网深度融合提供了参考路径。以联合公司形式组建的“大”网门户解决了以往报纸办网存在的内容单一、互动性差、体制局限和人才极缺等问题。以大渝网为例,网站运作由腾讯负责,网站的经营则交给《重庆商报》,统一于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的公司——重庆腾汇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控股51%,《重庆商报》控股49%,从组织机构层面上保证了大渝网运作的正规性、专业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大渝网的市场应变能力。大渝网、大粤网在组织机构层面的深入合作实现了以往报纸办网很难做到的海量、及时、互动等特性,也具备了以往报纸办网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联合公司形式的报网融合使报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机会,新媒体又可以获得急需的内容资源及市场渠道,真正实现报业与网络在内容、技术、战略上的互动融合。双方在网络构建中共担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大规模的投入。实践证明,大渝网、大粤网联合公司的成功,为报网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条具有推广意义的路径。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6

>> 报业联合网:数字报纸盈利模式新探 中美报业数字化途径及其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 信息免费浪潮中的报业盈利模式 探讨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招聘盈利模式选择 论日本手机报纸的盈利模式 携程网的盈利模式分析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协同发展的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ESL模型的中国家具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 布局新媒体,报业急需创新盈利模式 “免费”的盈利模式 赵本山的盈利模式 基于网络营销的盈利模式研究 基于财务生命线的企业盈利模式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中国通用航空的盈利模式与发展路径分析 地方性报纸内容的商业化取材及盈利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10,2013-08-27.

[7] 王眉. “撤掉电子版”能拯救纸媒吗?[J]. 中国记者,2012(3):84-85.

[8] 郭全中.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误区、问题与可能的路径[J]. 新闻记者,2012(7):14-19.

[9] 晋雅芬. 2013年报纸广告降幅达8.1%[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29.

[10] 王菲,刘倩伶. 资源的重聚与强化[N]. 中国工商报,2014-01-07.

[11] 张立伟. 撤掉电子版 拯救纸媒[J]. 中国记者,2011(10):79-81.

[12] 余婷. 激进数字化的美国样本――新闻纪事报公司困境分析[J]. 新闻记者,2013(2):37-42.

[13] 李颖. 美国报业的“收割-衰退”螺旋趋势――对皮尤2013年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的报业解读[J]. 中国记者,2013(7):125-127.

[14] [15] [16] 弗莱德瑞克・非鲁科斯,贾金玺. 报纸为什么必须提高价格?[J]. 中国报业,2012(21):68-69.

[17] [25] 丁军杰. 实行颠覆性重构 开启报业未来――从美国报业止跌看纸媒转型方向[J]. 新闻与写作,2013(6):83-84.

[18] 陈季冰. 中国与西方报业经济结构比较――瑞典报业观察与思索[J]. 新闻记者,2004(8):37-41.

[19] [22] [23] 党西民. 网络报纸收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 青年记者,2013(7):32-35,2-35.

[20] 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

[21] 张立伟. 纸媒数字化的五种盈利模式[J]. 新闻记者,2014(2):3-10.

[24] [29] [31] 喻国明,李慧娟. 从“付费墙”到“付费门”:报业数字化的进路与策略――以英国《卫报》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3(7):56-61.

[26]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

[27] 胡泳. 解析《The Daily》之死[J]. 新闻记者,2013(1):8-10.

[28] 郭乐天.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报纸的危机与生机[J]. 新闻实践,2013(6):74-76.

[30] 谨. 收费墙导致"鬼城"网站 微型支付或能拯救报业[EB/OL]. 搜狐IT. /20121120/n358107740.shtml, 2013-09-10.

[32] 朱广盛. 地市报“收费墙”之路怎么走?[J]. 中国记者,2013(6):61-62.

[33] 李玉兰. 传统媒体:转型还是退场?[N]. 光明日报,2011-04-19.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7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这必将成为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市场地位的一种挑战,但在“适者生存”的市场机制下,或许也能成为商业银行一系列新业务的“催化剂”,创造出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一、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金融脱媒将削弱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盈利水平

日益活跃的直接融资将分流银行存款,使得银行在争取存款资源时增大成本支出;不仅如此,直接融资还将分流商业银行的贷款资源、降低贷款增长速度、影响贷款质量和贷款利率。这一趋势导致的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下降,是对商业银行以资产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经营模式最直接的挑战。

2、金融脱媒将分流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

资本市场的活跃一方面大大拓宽了社会投资渠道,促使商业银行个人优质客户大量“出走”;另一方面,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使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上文提到山西企业的新一轮融资活动就是显著的案例,这些无声的“分流”对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存量和来源显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挑战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近年来,各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迅速崛起,可以从事存款、贷款、结算、同业拆借、保险、融资租赁、办理承兑和贴现等金融服务项目,成为企业集团开展资本运作的金融平台。这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已经开始动摇银行和银行业务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如上所述,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压力之下,商业银行必将奋起直追,甚至将利用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领域渗透,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流也将更加深化,由此加快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步伐,提高业务结构水平,改变经营模式,增强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但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应该具备应对这一挑战的对策。

二、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行综合化经营

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单靠传统的盈利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竞争要求和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拓宽盈利渠道才能顺应潮流的变化。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的利润构成已有明显的变化和改善,银行卡、票据清算、资产管理、证券、保险、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服务收益业务强劲增长,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接力棒。但以目前国内金融环境来看,传统信贷业务依然是生存的根本,只有两者综合才能获得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利用资金规模的优势服务于大企业、国家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加大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对大客户逐步从单纯的存、贷和结算业务,过渡到为其资本运作提供专业金融服务的综合业务经营上来。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利用自身市场优势,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这必将对目前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也是商业银行稳固市场地位的有效策略之一。

2、积极发掘优质客户

作为利润来源的载体,客户是商业银行不可缺少的资源,面对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竞争和努力的重点是如何保留原有的优质客户,并将无法涉足直接金融市场的客户培养成为优质客户,这些客户通常是个人客户,或者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客户,尤其中小企业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力军,对信用资金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它必然是商业银行重要的服务对象。大力培育和发展这类客户中的优质客户,为银行发展相关业务提供机会才是应对“金融脱媒”的良策。

3、积极开拓网络银行业务,应对网络投资竞争

作为银行业务在虚拟空间的延升,网络银行是金融电子化领域的重大创新,经营成本低廉,支持现金存取之外的所有银行业务,服务方便、快捷、高效。用银行网络优势全面涉足零售业务,建立虚拟网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将是商业银行争取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当银行业进入混业经营时代,完善的网络投资渠道也将为商业银行阻挡一部分来自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压力。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电视;新媒体;互联网;共赢

一、在竞争与融合中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以往电视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直观、传播快捷、受众众多等优势而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近年来,虽然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在总体上还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获得稳定自己的阵地,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当是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而应对之策应是整合嫁接电视与新媒体的特性,取双方之长,共生共赢。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参与度高、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电视媒体只有与新媒体合作,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合力,充实媒介市场,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媒体格局。电视有相对成熟的节目采集、制作机制,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丰富多样的原创节目资源,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节目制作方面有着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较高水准。但电视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传播信息不具有即时性,不能提供个性化的节目和服务,对受众的关注度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全新的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在于它所具有的海量性、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高度的信息共享度上,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电视传媒与网络新媒体的优劣互见,利弊各存,使得两者取长补短、相互借力、相互融合成为必然选择。

二、更新观念,强化与受众互动

以网络为首的新兴媒体,凭借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与受众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电视媒体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观念,认真研究观众的服务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规律,利用网络的交互式特点,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即时交流,拓展新的节目形式,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之间打造出一种活跃、亲密的互动关系。电视台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丰富新闻内容,加深新闻内涵;挖掘新的节目形式,实现电视品牌节目的多媒体联动,使电视节目多渠道传播,不断拓展媒体生存空间。

三、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报道事件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让许多媒体都面临着海量信息的困扰。由于信息的门槛低,网民随时随地将身边发生的事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草根记者。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和无意义信息。而这正是电视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之处。电视媒体拥有大量专业新闻工作者,把互联网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平台,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编,经过理性分析和思考,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情发展的原因,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重大题材和社会热点,电视等主流媒体还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打造无可比拟的公信力。

四、大力发展网络电视,进军视频新阵地

网络电视集网络与电视的优势于一身,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用”电视,因其便捷吸引了大批受众,尤其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力。面对网络视频的冲击,电视媒体积极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即通过与网站联合或发展网络电视传播自身内容,扩展传播渠道,丰富报道形式,最大限度地获得网络受众。在我们身边,中原油田所在的中国石化集团也于2010年11月开通了中国石化网络电视。中国石化的网络电视借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这些员工不论身处何方,都可以随时随地轻点鼠标获取信息,同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又反馈回来,实现了良性互动。

五、探索增值服务,开创多元化盈利模式

广告收入是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电视长期凭借强大的感召力和公信力对媒体产品进行销售。但受互联网冲击,电视受众大量分流,电视台的广告业务也大受影响。因此,电视台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借助新媒体实现信息内容价值增值并实现盈利增值。实行跨媒介经营,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开发以品牌栏目、品牌节目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电视媒体把网络视频业务的触角伸向购物、游戏和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等经营性项目,广开财源。

参 考 文 献

[1]刘卫星.浅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J].中国广播.2010(12)

上一篇: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 下一篇:电气设备检修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