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47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1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34. 94%。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所在实习医院出生的部分新生儿黄疸病例,共9例。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病理性黄疸3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5例,中度3例,重度1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9例患儿中,足月儿6例,早产儿3 例;女婴4例,男婴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1)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护理疗效判定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9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5.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2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新生儿出生后7d内出现于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该疾病具有特发性的特点。据相关研究表明,黄疸在新生儿中极为常见,由母乳喂养引发的黄疸则占据85%左右[1]。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量不足,使得新生儿胎粪无法正常排出,从而使得肠肝循环提高,进而促使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能力增大,最终引发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若高胆红素血症较为严重则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智力、听力以及肾脏等受损,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给予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预见性护理干预,且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早期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母乳喂养,且为足月分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患儿11例,出生天数(3~27)d,平均天数(14.6±0.4)d,体重(2800~4400)g,平均体重(2734.2±189.4)g,出现黄疸时间(5~8)d,平均时间(6.3±0.5)d,黄疸指数(7.6±11.2)平均指数(9.6±2.5);对照组患儿男性17例,女性患儿12例,出生天数(4~28)d,平均天数(15.8±0.2)d;体重(2700~4500)g,平均体重(2856.7±212.3)g;出现黄疸时间(4~9)d,平均时间(6.2±0.3)d,黄疸指数(7.1±12.2),平均指数(8.8±2.1);两组患儿性别、出生天数、体重以及黄疸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需做好日常消毒以及护理相关工作,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将该病相关知识告知家长,同时将合理的喂养方式告知产妇。

观察组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1)将母乳喂养的次数增加,降低哺乳量,同时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后放进奶瓶之内,喂奶时应用60℃的水,将奶瓶捂热。(2)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20ml10%的葡萄糖补充,6次/d。(3)抚触新生儿,将室内温调至28 ℃左右,湿度保持在60 % ~65 %左右,同时抚触台温度需>新生儿皮肤表面温度住的0.5 ~1 ℃左右,护理人员需保持手部清洁以及手心的温度,避免佩戴任何首饰以及留有指甲,防止将新生儿划伤。当新生儿沐浴后、午睡后以及喂奶30分钟之后选取相对安全的护肤霜以及润肤霜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具体抚触方式:护理人员将左手放置于新生儿的右边腹部之后对其进行腹部抚触,注意方向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抚触时应保持放松,且力度不宜过大,同时用目光与新生儿进行感情交流,在此过程中需时刻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当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即哭闹以及肌张力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抚触。(4)对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长进行宣教,使其进一步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同时帮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并树立信心(5)应用皮胆红素仪对新生儿的胆红素的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黄疸消退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对比(x±s)

3讨论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产妇母乳中具有相对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开奶较迟,母乳摄入不足,则造成肠胃蠕动变慢,从而使得肝脏合成产生的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新生儿的肠道内,之后则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进行形成未结合的胆红素,同时胆红素进入到新生儿血液中进行循环,最终加重黄疸,对新生儿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随着目前母乳喂养以及母婴同室进一步增加,使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占据22%左右。据相关研究研究表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机率[4]。在母乳性黄疸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温度24~26℃,湿度保持在60%~65%,同时将黄疸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家长,并积极鼓励产妇及早喂奶,将水分以及营养物质摄入给患儿,从而可有效将其肝脏负担以及脂肪与蛋白质的消耗减轻,最终促进患儿排除胎粪,减少胆红素[5]。有研究指出,给予新生儿腹部抚触可在很大程度增加肠道蠕动,使得患儿能够更好的吸收卜葡萄糖醛酸普酶,从而加快黄疽消退,提高患儿食欲,有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6]。本研究护理方法中风对母乳加温主要目的是破坏母乳中卜葡萄糖醛酸普酶活性,减少肠壁再吸收胆红素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本研究认为,指导患者患儿少量多餐,可有效使得肠道更好的对母乳吸收,若在两次喂奶的空隙时间给予患者20ml的10%葡萄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量,从而抑制胆红素进人肝肠循环,同时还能够帮组患儿更好的排尿,促使其将有害物质排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针对新生儿早期母乳性黄疸给予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使得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缩短,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君.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35-136.

[2] 贾玉双,潘迎洁,陈春丽等.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707-708.

[3] 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23):76-77.

[4] 陶梅.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持续母乳喂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9):74-74,75.

[5] 关琼婵.母乳性黄疸的社区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9):111-112.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3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7] 王亚波,胡建儿.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7-119.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经验总结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它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持续增加而表现在皮肤黏膜等上的病理特征,可诱发新生儿神经系统遭到一定的损害,病理性黄疸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死亡。所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前期的护理与预防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给予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受到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68例新生儿黄疸者都是在该院所收治的,而且都满足母乳性黄疸诊断所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这68例新生儿中,男婴为36例,女婴占到32例,他们在接收治疗时的出生日龄都保持在24h~35d,大致范围在(14.0±3.5)d,出生体重基本维持在2100~4500g,新生儿的胎龄的大致范围在(38.6±3.2)周。其中已足月的婴儿为62个,早产儿为六例。对这68例新生儿在刚入院期间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我们得知其胆红素(IBiL)196.6~490.8μmol/L,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222.0~538.2μmol/L。对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在一天以内出现的只有一例患儿,一周以内的有30例患儿,两周之内的则为16例,15~28d时为2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病情不断加重,新生儿的表面皮肤呈现鲜黄色,舌质通红,小便短赤等症状不同程度的出现。我们将这68例新生患儿分为两组,任意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这两组患儿的病因。性别、胎龄、血清胆红素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的比较起来科学性也较强。

1.2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为他们先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后,然后给新生儿的处注入5ml的开塞露,并将其周边的皮肤捏紧至一两分钟左右。每隔12h,给新生儿喂10ml、2.5%的葡萄糖溶液,每天喂三次,一共持续三天时间。对照组:为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每天定期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胎儿的全身进行抚触并持续20min左右,特别是婴儿的背部,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肤神经促使中枢产生兴奋感,使胎儿可以尽快的将胎粪排出体外。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在于水中的导热性能强于空气中,新生儿在水中耗能多,胃肠蠕动也会不自觉的加快,食欲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增加。对两组新生儿每次的胎粪排出时间与多少以及胎粪变黄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出生第四天后对他们进行黄疸含量的测定。

1.2.2黄疸测定 由于从皮直接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从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精确。所以通过在测量时,选取额部与胸部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测量的最高值为22,最低读数为5,额部。胸部平均值保持在12,以此来断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1.3衡量疗效的标准

①显效:治疗5d后,患儿面部、全身发黄现象全部消退,而且吃奶、睡觉都表现正常,血清胆红素

1.4数据分析

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都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

2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治疗组来说,在60min之内,新生儿都将胎遍顺利排出,并且首次的胎粪量明显比较多,而对照组中只有8例尽早排出了胎便。在第四天的黄疸指数测量中,对组照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偏高的患儿明显多于治疗组。两组胎粪变黄时间与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护理干预5d后,干预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7/34),χ2=3.2,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63.

[2]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115-116.

[3]高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19:121-122.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5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新生儿黄疸; 效果; 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 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 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 循证问题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 循证支持和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 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 ℃~32 ℃,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 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 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 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循证护理逐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科研成果为依据,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结合现有临床护理资源和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过程[6]。循证护理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的过程,比常规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8]。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认识到灯管与新生儿距离、患儿体温、照射面积等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在护理干预时重点加强病情治疗的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小便次数、量,充分评估新生儿液体量,避免脱水,加重黄疸症状,同时通过饮食干预,加速胃肠道内胆红素排泄,从而减轻黄疸。新生儿抚触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促使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增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黄疸指数[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均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循证护理显著改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机制与上述内容有关。研究组护理干预以新生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特别是抚触护理,让患儿家属产生亲切感和信任,再加上出院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表现为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鞠燕等[10]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crafford C G,Mullany L C,Katz J,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jaundice among newborns in southern Nepal[J].Trop Med Int Health,2013,18(11):1317-1328.

[2]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3]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4] Xie B,da Silva O,Zaric G.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 system-based approach for managing neonatal jaundice and preventing kernicterus in Ontario[J].Paediatr Child Health,2012,17(1):11-16.

[5]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6]王彤,刘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42-5743.

[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08-109.

[8]王敏.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9):123-124.

[9]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10]鞠燕,范娟.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8-29.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6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综合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3-0096-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积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后遗症[1]。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胎龄37周以上,母亲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等疾病,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上。出生孕周37~41周,出生体重2550~3700 g。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x±s)

1.2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和按需哺乳,均早接触和早吸吮及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首先了解母婴血型、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喂养及保暖情况;经常测量患儿体温,观察大便、尿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则是早期胆红素脑病的表现,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②抚触和游泳:新生儿生后2 h内予全身抚触,以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沿肚脐周围按摩,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抚摸,动作柔和。每日2次,每次5~10 min。游泳可借助水的压力大面积地接触并运动新生儿身体各部位。保证游泳室内和水的温度,游泳时水温37~38℃。每天1次,每次10 min[3]。③排便护理 观察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如发现异常,即行肛门部位轻柔按摩或使用合适尺寸橡胶管涂抹润滑液置入肛门1~2 cm[4],或将开塞露纳肛治疗。④蓝光照射的护理 采用蓝光照射,持续1~4 h。患儿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注意将患儿会阴、肛门避光保护。每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观察和记录患儿黄疸减轻程度。注意补充足够的能量、水分和微量元素,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6 d后,患儿黄疸全部消退,吃奶睡觉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119.7 mmol/L。有效:治疗6 d后,患儿大部分黄疸消退,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范围在(119.7~171.0) μmol/L。无效:治疗6 d后,患儿黄疸无好转或者病情加重[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39,t=2.863,P <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3。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 ,P <0.05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6]。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及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7]。本研究在常规对症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实施抚触按摩、游泳、光疗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如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的大小便、尿液颜色及皮肤黄疸消退情况。新生儿肠腔内胎粪含有80~100 mg胆红素, 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的5~10倍[8],如胎便排出延迟,可加重胆红素重吸收,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抚触能够增强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加速婴儿排便,有利于减轻黄疸的症状。且我们的经验是,抚触的重点在腹部,其次是背部,抚触时用双手四指指腹,从肩部分别于脊柱两侧向下、向外滑动至骶部,从而促进肠道循环,增加出生后24 h内排出胎粪的次数和数量。近年来,新生儿游泳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一般为食后0.5~1.0 h,游泳每天1次,每次10~20 min。游泳的水压与水波对新生儿皮肤的拍击引起按摩作用,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及胰岛素的分泌,消耗能量以增加新生儿的食欲有利于胎粪的排泄,促进胆红素的排出,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9]。同时,给新生儿提供一个类似羊水的环境,使新生儿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光疗护理能改变血清胆红素的性质和排泄途径,促进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与王景等[1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综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王小环.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40-241.

[2] 冯智慧. 新生儿黄疸126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57-158.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7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5-02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大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27天,平均11天,入院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均大于15mg/L,生理性黄疸32例,病理性黄疸10例,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巩膜、躯干、四肢黄染,黄疸进行性加重,2例嗜睡,反应低下,1例拒乳。

2 结 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76%,病理性黄疸24%,经治疗护理后,25例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15例在10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2例在13天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8±1d。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教育及家庭背景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许多家长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正确认识,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此时,主管护士应耐心、反复多次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3.2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发展 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注意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等。

3.3 尽早喂养 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脏负担。

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者须戴好口罩;注重做好新生儿臀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谢绝、劝阻患感冒和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进入病室探望,告诫家属不要亲吻患儿,不要在病室抽烟[2]。

3.5 光疗护理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前做好仪器的准备,以免影响照射效果,根据患儿情况将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5%;给患儿洗澡,清洁皮肤,洗澡后不可涂粉和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剪短指甲,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会阴、部用尿布遮挡,特别要注意保护男孩的阴囊;双眼佩戴光疗防护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光疗时充分暴露患儿皮肤,使身体广泛照射,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严密监测照射过程中体温、箱温变化,每2h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若体温超过38.5℃应暂时关闭灯光,待体温正常后再继续开灯照射,箱温保持在30℃-32℃;勤换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为保证治疗效果,单面光疗应定时翻身以使各个部位得到照射;保证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箱内完成。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测量体重,与光照前体重比较,以观察有无脱水现象;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使用1000h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光疗箱的消毒工作。

4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到位地做好产后访视,缩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理性黄疸。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若有黄疸退而复现应立即来院复诊。

参考文献

[1] 梁秀兰.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99-2300.

[2] 健.早期综合护理对早产儿黄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468-469.

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篇8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黄疸;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86-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造成的,会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1],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造成新生儿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为了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日龄4 h~7 d,平均(3.2±0.7)d,黄疸出现时间11 h~5 d,平均(2.6±0.4)d;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日龄6 h~7 d,平均(3.3±0.8)d,黄疸出现时间10 h~6 d,平均(2.7±0.5)d。两组患儿性别、日龄、黄疸出现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制定的黄疸标准[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疸;(2)排除生理性黄疸和先天性胆道畸形患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维持电解质和水平衡、营养支持、纠正缺氧等一般治疗。在治疗前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游泳治疗护理 患儿在住院后及早安排每天1次游泳,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室温控制在26 ℃~28 ℃,水温控制在38 ℃左右,要保证游泳水质的清洁,颈部佩戴特制的游泳圈,在患儿游泳时用护脐贴保护患儿的脐部,每次游泳10~20 min[3]。

1.3.2 抚触治疗护理 在患儿沐浴或者游泳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治疗,抚触时按照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的顺序进行,每次15 min,2次/d,连续抚触5 d。

1.3.3 光照治疗护理 将患儿放置在消毒好的光疗箱中,照射温度设定在30 ℃~32 ℃,箱内湿度设定在50%~60%,每天照射6~12 h,对于重症者可延长至24 h[4]。由于将患儿放置在光疗箱中后患儿会产生恐惧心理,因而要用软毛巾包裹患儿适应几分钟后再进行照射,并且对患儿进行轻柔,从触觉和听觉上对患儿进行安慰,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并且及时对患儿补充水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1.4 观察指标

(1)胎便初排时间和胎变转黄时间;(2)血清胆红素和体重,其中血清胆红素测定采用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的变化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血清胆红素异常造成,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游泳治疗护理可以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胰岛素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加快新陈代谢,使身体能量消耗以增加患儿食欲;抚触治疗护理可以刺激体表神经,使脊髓排便中枢得到兴奋,从而促进胎粪的排出,还能够加速血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小肠对血清胆红素的重吸收;光照治疗护理能够改变血清胆红素的性质和排泄途径,在血清胆红素被氧化后产生胆绿素,并促进其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以减少血清胆红素的水平[5]。通过本研究发现,早期干预护理患儿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干预后血清胆红素和体重改变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国内文献[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游泳治疗护理、抚触治疗护理和光照治疗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血清胆红素的排出,缓解黄疸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萍.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2-94.

[2]肖翔燕.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以及排便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21(1):81-82.

[3]兰平.茵栀黄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340-3341.

[4]陈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5):141-142.

[5]刘丹华,李岚,刘彤,等.两种不同阶段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7-118.

[6]张锦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21(2):60-61.

上一篇:粉末冶金新技术范文 下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培养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