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47

粉末冶金新技术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1

关键词:粉末冶金 核心竞争力 差距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85-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粉末冶金产品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外优秀粉末冶金企业也开始进驻中国市场,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这使得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企业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跨国企业的猛烈冲击,以及上游原料成本的挤压和下游及经销商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标准。而我国大多数粉末冶金企业的现状却是专业化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弱,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较低。由此,使得企业在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下并不能有效地得到发展,迫使企业收益水平不断下降。面临当前困境,积极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粉末冶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粉末冶金行业在近10年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粉末冶金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1.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上,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综合评价,我国粉末冶金产品基本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当时,国外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典型粉末冶金制品已经很多,包括动力转向机阀套、油泵摆线转子、同步器固定齿座、同步器齿环等。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这些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开始开发粉末锻造连杆、双金属同步器锥环、组合烧结凸轮轴、温压无声链轮、组合烧结行星齿轮托架等,我国还涉足很少。

2.产品研发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来图加工阶段,一般仅承担工艺研发,基本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基本处于引进消化吸收与模仿创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微乎其微;技术研发的软件与硬件手段正处于逐步建设与完善阶段,特别是技术分析与设计验证手段很不完善;产品研发管理水平不高。

3.过程控制与产品质量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粉末冶金行业位于前10位的企业均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得到客户的认可。但过程控制能力与产品质量水平,尚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水平。

4.标准化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即没有形成完整的粉末冶金制品产品标准体系、工程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更是残缺不全。因此只能参照国外标准生产,如美国标准、日本标准等。

5.品牌建设亟待加强。尽管少数企业在国内粉末冶金行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粉末冶金制品行业的品牌效应不明显,更无法谈及在世界粉末冶金制品行业的知名度了,所以品牌建设亟待加强。从应用环境看,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师已很清楚粉末冶金制品的特性,所以粉末冶金在汽上的应用不存在任何障碍,国内还需要做广泛的宣传、解释和推广工作。

二、粉末冶金企业核心竞争力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粉末冶金企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生产和需求等方面的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全国从事粉末冶金行业产品生产和制造的企业很多,目前多达400家以上。但是,这些生产制造厂家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和制造工艺落后,造成整个粉末冶金生产制造行业结构水平偏低。行业结构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低端产品的生产过剩和恶性竞争,进而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必要的行业结构梳理和整合,淘汰产品、技术、效益等方面落后的企业,控制向低端粉末冶金产品领域的过度投资,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要坚持扶优与汰劣结合,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结合。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

2.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粉末冶金领域的产品需求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发展粉末冶金高端产品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粉末冶金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生产过剩造成一定的产需矛盾。而另一方面,在高端产品线上,又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产能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非常的重要和迫切。在技术领先的优势产品上应该大力促进在该领域的巩固和出口,并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在相对落后的弱势产品,应该走上引进、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对于高低端产品的结构控制,应该通过相关行业和税收政策来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影响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于我国粉末冶金工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目前国内企业拥有的先进生产设备少且不配套,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直接造成了竞争力的下降。同时,由于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落后,使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提高。比如,因为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多年来我国一直从国外进口预合金化易切削钢粉和低合金钢粉。加大技术投资,促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创新,是提升粉末冶金领域整体水平的直接方法。

4.新产品开发能力低。目前我国的粉末冶金技术人才普遍比较短缺,这对于推动和促进一门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导致了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下降。同时,受到工艺装备、模具模架加工制造、后续处理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行业内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也比较慢,造成了市场响应的滞后。另外,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比较少,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国内粉末冶金企业与国际化的接轨,延迟了对领域内新技术、新动态的及时掌握和应变。

5.人员结构不合理。国内大部分的粉末冶金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粉末冶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机械制造领域成员,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人员结构配置的不合理,也是国内粉末冶金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些企业重管理轻经营,或者重经营轻技术,或者重技术轻生产,这些都是非常不合适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需要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出整体协同优势,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和管理,将会导致人才队伍的流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发展。

三、粉末冶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1.通过战略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的市稣铰远ㄎ皇翘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趋于融合,原来企业所熟悉的国内市场环境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在原来较小的且受保护的市场上占有优势,而要建立在国际国内广阔市场上打拼的战略思想,从自身状况出发,考虑企业市场战略调整和发展问题,实施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以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市场战略定位,企业首先要分析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了解顾客需求,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应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如何高效率地给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为选择相应的市场战略提供依据。

2.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适应当代科技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方法之一。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技术变化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要保持并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确保竞争优势。首先,企业要广纳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联合国内权威的研究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层次和水平。其次,企业可以优化技术组合,大胆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争取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进步。第三,不断强化已有先进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坚持不懈地对其核心技术进行创新,使其保持在世界中长期领先地位。要紧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商机,及时做好企业核心技术的改造、更新、充实和提高工作。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既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又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差异化方面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和弹性化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福利方案,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首先塑造企业文化个性。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塑造,突出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充分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培育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协作。公司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和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要让管理亲和于人,使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互相激发灵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带头人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经营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如何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已成为粉末冶金企业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通过战略调整、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这几方面入手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黄伯云,易建宏.粉末冶金材料和技术发展现状[J].上海金属,2007(2)

[2] 韩风麟.亚洲粉末冶金零件产业的发展与现状[J].新材料产业,2008(1)

[3] 吴元昌.粉末冶金高速钢生产工艺的发展[J].粉末冶金工业,2007(2)

(作者单位:浙江中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2

姚萍屏,教授,1969年出生于湖南双峰,1988年在原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开始大学本科生活,并到该校粉末冶金研究所从事研究生学习和助研、副教授再到现在的教授工作,秉承中大“敬业、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始终耕耘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学材料领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国防攻关、国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民航总局PMA项目、国家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南省科委等20余项课题的科研任务,将粉末冶金摩擦学材料推广应用从深海、陆地、天空直至空间,构建了粉末冶金摩擦学材料的全空间应用材料体系。这期间,他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与摩擦学材料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8项,申请专利5项,部级鉴定项目5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目前兼任湖南省摩擦学会理事长、全国青年摩擦学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勇于创新研制航空摩擦材料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姚萍屏教授一直从事粉末冶金航空制动摩擦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工作。针对粉末冶金航空制动摩擦材料高能制动性能稳定性不足和重载耐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摩擦表面成膜机理、失效机制及制备工艺的深入研究,开发了陶瓷颗粒组合增摩技术、基体微合金化增强技术、金属陶瓷和基板梯度复合技术以及高性能特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制备技术等,主持完成了中国民航总局项目“新一代大型波音737飞机高性能长寿命国产粉末冶金刹车副的研制”,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6项产品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

国产粉末冶金刹车副研制成功后经推广使用,不仅保证了国内航空运输的正常进行需求,同时,由于国产刹车副价格较进口件低,同时供货周期由原来的预付款半年后提供改为3天内供货,大大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资金积压、库房占用和配件供应周期,根据航空公司估计,仅采用国产刹车副,每架飞机可节约直接成本为55.5万元,因此,仅在中国大陆应用国产刹车副,将为航空公司年节约直接成本2.6529亿元。项目已在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产业化推广,累计实现产值达2.1亿元,产品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成为博云新材这一上市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喜出成果攻关铁路摩擦材料

没有制动就没有高速。针对国家高速铁路的不断提速要求,姚萍屏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863项目“高速列车用制动盘和闸片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和铁道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高速动车组摩擦材料国产化的研制”,

根据高速列车车轮与钢轨粘着促转的系统特点和高速列车制动动能大、制动压力高的技术特点,采用不同颗度粉末配比,通过开展基体的选择、新型摩擦组元及组元的探索以及摩擦组元和组元对基体综合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综合新型铜基体、自主开发了专有摩擦组元和组元,开发了非金属组元强化技术和梯度烧结工艺。所获得的高速动车组闸片摩擦材料的研究成果获得产业化推广。

此外,作为国内列车用粉末冶金制动闸片的技术开创者,姚萍屏教授攻克了结构设计、闸瓦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制动闸瓦与轮对匹配设计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形成了准高速列车制动闸瓦专有技术,通过技术转让,先后培育了浙江乐清粉末冶金厂、新乡铁路摩擦材料厂和苏州华源机车车辆配件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进行市场化开发,技术成熟,能迅速投产,目前占有了全国准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闸瓦的四分之三市场,形成了“中国铁路延伸到哪里,中南制动材料技术就出现在哪里”的盛况。

立足国需解决航天关键问题

空间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是我国航天载人飞行的关键技术,也是今后扩展空间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姚萍屏教授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空间摩擦副的研制”,作为原创性的高技术应用项目,在姚萍屏教授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无参照、缺平台、时间紧、要求高的困难,解决了苛刻空间条件下摩擦副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高稳定性,发现并探明了摩擦材料常用二硫化钼组元在制造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和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机理,设计并制造了模拟空间条件的摩擦磨损性能检测装置,创造性的采用高体积百分比非金属组元获得了高稳定性和抗真空粘着的空间摩擦副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配方设计。首次采用一套摩擦副实现了两飞行器对接时制动耗能、可靠传扭和过载保护,解决了飞行器对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问题,发明了一种全功能(制动耗能、稳定传扭和过载保护功能)空间摩擦副。

作为空间对接结构的两大关键部件,2011年11月3日,采用姚萍屏教授团队研制的全功能空间摩擦副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完美自动对接中出色完成任务,2012年6月,全功能空间摩擦副再次在在我国载人自动对接和手动对接中表现突出,再一次证明空间对接机构摩擦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随着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在每一次空间对接任务中,全功能空间摩擦副都将发挥其关键作用。姚萍屏教授领导的团队使中南大学已成为世界上除俄罗斯外唯一能提供对接机构摩擦副材料的单位。

添砖加瓦推广应用风电材料

能源危机促使世界上各国对绿色能源的大投入和深入研究。根据2005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风能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重要研究和推广应用方向。姚萍屏教授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大功率风电机组用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首次总结了大功率风电机组制动摩擦材料“三高(高速、高压、高力矩)一特殊(风沙微尘环境)”的特殊使用条件研究,并相应的提出了项目研制所必须的测试条件要求,研究成果已为我国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用关键材料提供了技术和制品支持。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粉末冶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93-03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施“卓越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1]。

2011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实施领域和基本原则[2]。“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各参与高校在培养观念、培养模式、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粉末冶金学”课程是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重要分支,也是冶金和材料科学的分支学科,备受工业界重视,相关材料和制品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3]。粉末冶金学课程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属于工程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一致,为了配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对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确立正确的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个特点出发,树立课程的培养观念:一是强调课程内对学生创新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加大企业参与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深度;三是加强对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的认识,课程进行有目标的、主动的培养。

新形势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从培养目标上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具有全面性;加大课程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更具有实用性。确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1.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学习并具备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利用学习到的课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粉末冶金技术是一个复杂、影响因素诸多的材料成型过程,从制粉、成形、烧结到后处理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粉末冶金成品的质量。能够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粉末冶金技术,即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笔者通过长期的粉末冶金教学发现,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参与,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在课时、学制的影响下,无法兼顾新兴的粉末冶金技术;课内实验一方面是简单的验证性基础实验,学生兴趣不浓,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少人数多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仍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评定,考试内容大多以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这种简单的评定方式不能满足“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利于优秀工程人才的培养。

2.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面向“卓越计划”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服务于企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的力度,强调学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重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因此,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以教师为导向,教师做好引导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专业性强、知识面宽”的课程学习体系,扎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作风;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中,实施本科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科研平台或课题组制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以企业为载体,学校要加强同行业、企业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去,建设校企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探讨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根据工程实际,“粉末冶金学”课程组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多次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很好的学习粉末冶金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学以致用,按照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板化设计,把课程内容分为不同板块。比如:掌握粉末制取及其性能测定;压坯成形规律;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原理;粉末冶金材料制备的质量控制;了解粉末冶金材料及其研究的新进展等等。

2.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围绕“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物法、启发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如在讲粉末的成形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套粉末成形的模具,让学生了解成形时基本概况,让学生在学习粉末成形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感官认识;在讲粉末制备工艺时,根据制备粉末的特点以启发和诱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粉末制备工艺,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制备方式;在讲压力与粉末成形样品密度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展开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的板书或者照着ppt宣读等学生积极性不够强的手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通过搜集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图片和制作简单直观的动画,丰富课程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在讲等静压成形时,向学生展示等静压机的原理示意图,可以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了解等静压的工作原理;在讲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粉末时,可以通过Flas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械制备的过程和原理;在讲粉末冶金工艺时,可以结合网络上企业的现场视频,让学生能够轻易地接受粉末冶金工艺方面的知识,同时获得工程实践中的一些直观信息。

3.课内实验的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拓展。在课内实验方面,改善了原有的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丰富了课内实验的内容。具体的实验包括:球磨法制粉;粉末粒度和表面性质的测定;金属粉末的压制成形;粉末冶金样的烧结;烧结样抗弯强度的测试;粉末冶金样品的密度测定等等。通过这些课内实验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择使用粉末冶金材料和初步设计、制备粉末冶金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工程能力。对课内实验的改革,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围绕“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方针。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校内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已有的材料产业化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实践单位,建立“粉末冶金学”课程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尽可能地进行工程基础实践能力的锻炼。二是以企业为载体,校企合作,吸纳企业资源。培养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目标,而企业环境是工程师培养的摇篮。除了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企业、融入企业,学习和了解企业的技术,感受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培养方案应该把适合在企业开展的相关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尽可能放到企业去。三是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本科教学的同时,进行广泛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校内的有关粉末冶金类的科研项目可以和粉末冶金课程建立联系,让本科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学科前沿。在科研项目的带动和熏陶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工程能力。四是通过学科科技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类科技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鼓励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基础的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全国级别的相关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内课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对于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竞赛获奖给予奖励或者在学科考评中加分。

4.建立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粉末冶金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缺乏对工程实践技能的考核。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就不再适宜。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全新的考核评价机制,除了对学生理论部分的考核之外,要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采用多部分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理论部分的笔试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内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创新活动考核等几个部分,其中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等属于科技创新活动部分。笔试考试、实验考核、工程实践能力考核、科技活动考核等几个模块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课程开展和改革的具体情况,课程组的成员讨论协商决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公平、合理,学生也努力争先、争取获得各类奖励使自己的努力获得承认。

四、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

1.师资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取得成功,其标志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而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胜任这一使命的工科教师队伍[5]。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到“卓越计划”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所以,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在师资上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证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优秀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等。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当然,不论通过何种渠道招聘的教师,在理论教育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设计开发、技术创新这五个方面都可能存在某项或几项能力的不足或缺失,都需要高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将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送进企业进行工程培养,将企业的工程师送进高校进行专业的全面和深入学习,通过这些培养方式,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工程实践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适应“卓越计划”在高校的顺利开展。

2.经费保障。从上述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来看,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经费上相较传统的培养模式要高出很多,所以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应当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卓越计划”的实施,建立一套完整、长效的资金机制。高校在经费方面可以采用的办法[6]有:一是提高人均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具体的拨款数额与学校实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校学生数挂勾;二是为了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需要,学校经费投入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倾斜;三是采取定向的办法,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企业补贴学生的学习费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定向工作;四是争取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及校友的资助。

五、结语

本文就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粉末冶金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课程建设与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的措施,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文.

[3]李成栋.粉末冶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4,(6):22-24.

[4]顾文斌,王怡,庄曙东.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00-101.

[5]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4

【关键词】粉末冶金上盖 ; 三点焊 ; 振动试验 ; 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08-01

1.引言

材料与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粉末冶金零件取代各种应用的铸锻零件日益有吸引力。有时往往需要将粉末冶金零件相互连接或与其它材料相连接,制成一体零件。鉴于粉末冶金的独特材料组成和能压制成为复杂几何形状,因此,粉末冶金零件生产的灵活性具有巨大经济优势。

压缩机设计的目标将集中在轻量化、改进结构整体性及减低制造与组装成本上。满足设计准则的能力需要制造技术与新材料可达到较高强度,较长耐久性,较好质量及较低成本。粉末冶金零件能全面满足这些要求,因此,粉末冶金零件正在不断地替代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各种其它生产方法[1]。现已采用压缩机中三点焊的连接方法,研究粉末冶金上盖与结构钢筒体之间的三点焊接性。

2.试验材料与方案

2.1 材料与仪器

试验材料:LG粉末冶金上盖、铸铁上盖、GQ046Y4筒体、振动金属板。

试验仪器:气体保护焊机、UD?鄄T2000振动试验台(SAI90?鄄T2000?鄄53A?鄄ST)。

2.2 试验方案

将粉末冶金上盖和铸铁上盖分别在GQ046Y4筒体中进行三点焊接。制备样件数量5个,其中编号2?鄄1、2?鄄3、2?鄄5为粉末冶金上盖,2?鄄2、2?鄄4为铸铁上盖。将样件用夹具固定于试验台,夹具与台面力矩要求88N/m,在水平方向按试验条件:频率200Hz,加速度 20g,轴向水平,推力 67KN进行持续4小时振动试验,每过1小时对样件焊点进行检查,查看焊点是否脱落,并记录数据。试验结束后,线切割样件焊点,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焊点进行金相分析。确认粉末冶金焊点的力学性能。

3.试验结果

3.1 振动试验结果

振动试验是让样件承受一段给出频率的正弦振动或承受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处于离散的频率的正弦振动。是为了了解产品的耐振寿命和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寻找可能引起破坏或失效的薄弱环节,对系统在模拟实际环境的振动、冲击条件下进行的考核试验。

振动试验后,对样件焊点沿中心线切割,分析结果见表1。

由上表数据可知,在持续4小时的振动试验后,只有粉末冶金2-5样件焊点未振脱,铸铁两样件全部振脱。可以初步确定粉末冶金三点焊接已达到可以接受的最低焊接强度。

试验结束后,除了确认焊点是否振脱外,还对样件的其他部位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编号2?鄄4样件中,铸铁上盖脖子中部已经断裂。由于在振动试验后才发现铸铁上盖振裂,所以无法判断焊点振脱和上盖振裂的先后顺序,但可以说明本次振动试验强度已达到压缩机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4.结果分析与讨论

2?鄄1样件持续一个小时后焊点就振脱,主要是焊接工艺问题,焊偏导致焊缝未充满,未能与基体形成牢固的结合,而只是靠焊缝局部应力胶合,随着振动时间的增长,应力渐渐减弱,故造成很快脱落。

由于金属材料本身存在空隙或夹渣,加之焊接过程中焊料熔渣的影响(熔渣的氧化性增大时,有CO引起的气孔倾向增加;熔渣的还原性增大时,则氢气孔的倾向增加),所以任何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焊点内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气孔形成,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粉末冶金上盖焊接样件2?鄄3焊点振脱的原因:1.粉末冶金基体与焊缝界面存在气孔,气孔的存在减少了结合面的有效截面积,破环了焊点熔合区的致密性,降低了接头的疲劳性。焊点的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接过渡区,焊缝和基体有良好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而气孔作为应力集中因素,在振动过程中只是加大了焊点脱落的可能性;2.三焊点中有一焊点出现烧穿现象。可能是由于操作者在焊接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焊接速度过慢造成的。焊缝中有穿孔会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也是该样件焊点振脱的主要原因。

振动试验后,粉末冶金三点焊2?鄄5样件焊点完好, 2?鄄3样件焊点脱落,通过比较两者金相形貌,分析发现,焊缝-基体结合面的状态与粉末冶金焊接牢固性有一定关系,结合面无气孔,提高了焊接结合强度,延长了样件使用寿命。

综合考虑,振动样件焊点强度:2?鄄5>2?鄄2≥2?鄄3,2?鄄4>2?鄄1,表明粉末冶金上盖三点焊接性能等效于铸铁上盖三点焊接性能。

5.结论

(1)本次振动试验条件可以作为考核压缩机三点焊强度的参考标准。

(2)粉末冶金三点焊接力学性能等效于铸铁上盖三点焊接力学性能。

(3)通过本次试验可说明,粉末冶金上盖应用于压缩机三点焊是可行的,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4)粉末冶金基体与焊缝结合面存在少许气孔虽然可以达到本次试验要求,但对粉末冶金焊接件使用寿命影响较大。要尽量避免在结合面形成气孔,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5

1高速压制成形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1.1成形装备

成形设备是实现粉末冶金高速压制成形的硬件基础,是发挥高速压制成形技术优势的前提条件,因此成形设备的研究进展也是高速压制技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为使冲击锤头获得高速度和高能量脉冲,目前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压缩空气、燃烧汽油-空气混合气、爆炸、电容器放电、叠并磁场、磁力驱动和机械弹簧等[2]。目前,基于液压驱动、重力势能驱动、机械弹簧蓄能驱动的高速压制成形设备进展较快。Hydropulsor公司以专利技术液压动力单位控制油路系统实现锤头的高速下降和提升,可实现高速的冲击压制和在极短时间间隔内多次高速压制,该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第四代HVC压机,可供应2 000t、900t、350t、100t等不同规格的机型,并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高速压制成形技术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类HVC成形设备成本较高、售价高昂,且压制速度通常在10m/s以下,无加热等辅助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重力势能驱动的HVC成形装置具有成本低廉,压制速度调节范围大等优势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华南理工大学肖志瑜教授等人[3]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重锤式温粉末高速压制成形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独特的冲击结构,直接利用重力势能获得压制能量,通过调节重锤下落高度获得不同的冲击速度,最大理论速度可达18.78m/s,与Ku-mar[4]等人采用的重锤式试验装置冲击速度只能达到10m/s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该装置通过加热圈直接对模具进行加热,替代了热油加热,简化了加热元件的安装,加热温度可以精确控制,通过测温仪可以读出模具温度。同时,拿掉加热圈,就可以进行传统的高速压制,从而进行高速压制和温高速压制的对比实验,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华南理工大学邵明教授等人[5],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基于机械弹簧蓄能的粉末冶金高速压制压力机,并用于基础探索研究。该设备可以将气动、液压或其他动力机构能量储蓄在机械弹簧中,通过一个锤柄锁紧释放机构将压缩弹簧的机械势能瞬间释放,驱动冲击锤头达到10m/s以上的高速度,使压制瞬间的重锤冲击速度达到HVC技术的要求,并将冲击波通过上模冲传递给金属粉末颗粒,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致密成形。

1.2模具结构优化

模具的稳定性和寿命影响着高速压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而改善高速压制模具寿命的手段不外乎于合理选材和优化模具结构设计。在高速压制过程中,上模冲要承受剧烈的冲击,因此宜选用韧性好的材料;而模具结构优化方面,一般认为冲锤与模冲直径相等且均为等截面杆时,对模冲寿命和撞击效率来说 都 是 最 佳 选 择,但 这 势 必 会 缩 小 高 速 压 制(HVC)技术的应用范围,因此需要对模具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目前利用高速压制技术除已成功制备了圆柱体、环形、棒体和凸轮等单层零件外,还可以成功制备轴承盖、牙齿冒等复杂多级产品。如Hinzmann[6]等人即成功设计出可用于多级零部件高速压制成形的模具,他指出模具设计时采用单个上模冲和每级一个下模冲的结构更有利于模具寿命和冲击能量的传递;Le[7]等人用高速压制的方法将WC-Fe等材质成功压制成多级试样,并对界面的凝聚力和界面几何尺寸进行了分析;法国机械工程技术中心(CETIM)采用HVC技术成功制备了多阶零件和有内齿或沿高度方向有外齿的复杂形状部件[8];Eriksson等人[9]采用HVC和弹性模相结合的方法,使冲击能量通过弹性模以准等静压方式转移至零件的不同部位进行压制,成功制备了形状复杂的3D齿帽零件。

1.3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能大幅度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因此对高速压制致密化过程的数值模拟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对于粉末压制成形的数值模拟,目前主要是基于金属塑性力学和广义塑性力学两种方法,但在低密度情况下,其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粉末压制模型是以完全致密化材料的基本模型为基础,加上给定的一系列引起塑性流动的条件而建立的。Haggblad[10,11]等利用Hopkinson实验装置对硅胶和钛粉进行高速压制,根据所得数据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法模拟了硅胶模中压制钛粉的情况得出密度分布和最佳尺寸设计,其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中南大学的郑洲顺教授[12]等对高速压制成形过程中应力波的传播特征和粉末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压制过程中,应力波的传播会使粉末应力突跃到峰值,每层的应力峰值随时间以指数衰减,从上层到下层应力峰值呈指数下降;应力波作用后,铁粉压坯垂直方向的线密度值从上层到底层递减,中间各层的线密度均匀;压制过程开始后,密度最先变化的是底层的单元,它们之间的空隙迅速缩小(对应颗粒重排),顶层的单元继续往下运动(对应颗粒塑性变形),顶层颗粒受压继续往下运动而底层颗粒运动基本达到平衡,粉末的密度分布开始趋于均匀,这一过程与高速压制成形的试验结果相符[13]。Jerier等[14]建立了一种高密度粉体接触模型,并在YADE开源软件系统上进行了离散元(DEM)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多粒子有限元数值模拟及试验结果吻合程度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离散元法(DEM)数值模拟不能正确推演高密度粉末压制过程应力演变的缺点,为金属粉末高密度压制的数值模拟拓展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秦宣云[15]等通过等效热阻法建立了粉末散体空间导热的并联模型,并考虑了热辐射的贡献,推导的有效导热率的计算公式表达了分形维数、温度对有效导热率的影响。

1.4致密化机理

高速压制技术已经成功用于生产实际,但高速压制的致密化机理目前尚无定论,HVC致密化机理的分 析 也 一 直 是 研 究 热 点 之 一。果 世 驹 教 授 等人[16]提出了“热软化剪切致密化机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压制方程,该方程可合理地定性与定量解释高速压制下粉末压坯的致密化行为与特性;Sethi等人[2]认为HVC过程中并无冲击波产生,粉末体受冲击时,应力波形是一种逐渐上升的波形,在冲击速度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很难在粉末内产生真正的冲击波;北京科技大学曲选辉教授等人[17]对铁粉、铜粉、钛粉等多种粉末进行的压制中证明了HVC过程中温升现象的存在,但并未发现绝热剪切现象;易明军等[18]初步研究了HVC过程中应力波波形的基本特征和对压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为锯齿波形,每一个加载波形上都有数个极值点,其持续时间受加载速率的影响,且应力波在自由端面反射后会造成拉应力,从而导致压坯表面分层和剥落。陈进[19]对高速压制致密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他认为粉末剧烈的塑性变形和颗粒间的摩擦产生较大温升,对粉末致密化起到主导作用。此外在成形过程中,气体绝热压缩对致密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在高速压制时,瞬间内气体难以逸出而产生绝热压缩,使温度升高,从而使孔隙中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速,使粉末散体的传热增强,能量沉积在颗粒界面而使其软化,有利于进一步致密化。此外,高速压制的压坯密度不仅取决于冲击能量,还与压坯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采用既能体现冲击能量又能反映压坯质量的质量能量密度的概念,即单位质量的压坯在压制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能量,单位为J/g。闫志巧等[20]通过钛粉高速压制试验得知,对外径60mm内径30mm圆环形压坯,质量能量密度为40.1J/g时相对密度达到76.2%;而对直径20mm的圆柱形压坯,质量能量密度为121.7J/g时相对密度达到96.0%;不同压坯形状的致密化机理有所不同,圆环形压坯主要以颗粒滑动和颗粒重排为主,而圆柱形压坯主要以塑性变形为主。目前HVC研究的压制速度一般在10m/s左右,其机理无法套用爆炸成形的致密化机理,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与探索,尤其是重点研究粉末颗粒的微观行为,如粉末塑性变形、粉末碎裂等,以及粉末颗粒界面的显微组织形成与演变,粉末颗粒边界的扩散、焊合过程,孔隙形状的演变等现象。

1.5 HVC的成分体系适应性

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对铁粉、铜粉、钛粉、合金钢粉末、软磁材料以及聚合物等成分体系的高速压制致密化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如Bos[21]等人所在的SKF公司用HVC技术大规模制备高密度、高强度的铁基和316L不锈钢零件,所生产的铁基齿轮件密度可达7.7g/cm3;王建忠[22,23]等人对铁粉和铜粉的高速压制试验表明:单次压制铁粉时,当冲击能量增加到6 510J时生坯密度达到7.336g/cm3,相对密度约为97%;单次压制铜粉时,当冲击能量为6 076J时,试样的生坯密度达到最大,为8.42g/cm3,相对密度约为95%;Eriksson[24]等人采用HVC技术制备了致密度为98.5%的钛/羟基磷灰石复合压坯,在500℃的低温即可实现材料的烧结;闫志巧[25]等人的研究表明,高速压制可制备高密度的钛粉压坯,当冲击能量为1 217J时,直径为20 mm圆柱试 样的压坯密度 最 大,达 到4.38g/cm3,相对密度为97.4%;中南大学的王志法[26,27]教授等人在950℃高速压制获得了相对密度大于80.65%的W骨 架,从 而 为 高 温 熔 渗 制 备90W-10Cu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Andersson[28]等人指出,由于高速压制(HVC)技术能显著提高磁粉的压制密度,从而能大幅提高其磁性能,使软磁材料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Poitou[29]等人对聚四氟乙烯进行高速压制,发现其密度、晶体质量分数、抗磨损性能等物理和力学性能相对常规压制有所提高;Jauffres[30,31]等人采用高速压制技术对超大分子量聚乙烯进行成形,研究发现其杨氏模量、延伸率、屈服强度、蠕变强度和耐磨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传统压制成形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拓展合金钢粉末、复合材料粉末、铜合金粉末、钨合金粉末、铝合金粉末、磁性材料及非晶合金材料等成分体系的高速压制技术,从而为制备高密度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提供新途径。

2高速压制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

高速压制是在传统模压中输入高速度机械能产生的新型压制技术,作为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相关基础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此外,为了进行技术创新,可以考虑将高速压制技术与温压、模壁、复压复烧等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探索。尤其要深化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2.1温高速压制

华南理工大学肖志瑜教授等人[3]提出了一种高速压制和温压相结合的温高速压制(warm high ve-locity compaction,简称WHVC)技术的思路,并设计制造出了实验装备,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实验结果表明,温高速压制能否获得更高的压坯密度,取决于粉末的种类和特性。对于316L不锈钢粉末、混合铁粉、电解铜粉等粉末来说,温高速压制压坯密度高于传统高速压制,这是因为:(1)在温度场条件下,粉末中潮气得到充分挥发,同时粉末中气体也得到较好地排出;(2)在一定的加热温度下能够降低粉末的屈服强度,延缓其加工硬化程度并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塑性变形能力的改善为颗粒重排过程提供协调性变形,克服粉末颗粒之间的相互牵制,从而降低颗粒重排阻力,有利于颗粒重排的充分进行。而对于铝粉来说,温高速压制和传统高速压制致密化程度相差不大,这是因为铝是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且具有12个滑移系,发生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很小,塑性变形能力非常高,传统高速压制已经能够达到理想的压坯密度。在实验基础上,还对温高速压制的致密化机理和应力波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致密化过程中温升效应起了很大作用,致密化过程主要以剧烈塑性变形和颗粒冷焊为主。截止目前,温粉末高速压制成形技术的研究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其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有望在高密度成形中获得新的突破。

2.2条件对HVC结果的影响

由于高速压制自身的特点,HVC成形粉末时可在少量剂甚至无剂的条件下成形[32],减少了脱脂和间隙元素引起的污染。如何在剂最少的前提下获得最理想的致密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对于铁基、铜基等成形性较好的粉末通常采用模壁(即外),如邓三才等[33]研究了模壁对Fe-2Cu-1C粉末高速压制成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壁能有效降低粉末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减少粉末颗粒与模壁冷焊的机会,相对提高有效压制压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以及较弱的弹性后效;此外,在相同压制速度时,有模壁时的最大冲击力要高于无模壁时的最大冲击力,且脱模力要小5~20kN。对于钛粉、钼粉等高硬化速率粉末的高速压制,通常采用内部添加剂的方式(即内),如闫志巧等人[34]研究了剂含量对钛粉高速压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剂,可以提高钛粉成形时的质量能量密度,从而获得更高密度的压坯。当剂加入量为0.3%(质量分数)时,钛粉成形的最大质量能 量 密 度 为0.192kJ/g,压 坯 密 度 为4.38g/cm3,相对密度为97.4%。此外,适量的剂能提高钛粉压制过程中的最大冲击力降低脱模力,但却会显著降低压坯的强度,密度较低的纯钛压坯的强度显著高于致密度较高的含剂压坯。对于不同剂含量的压坯,当密度接近时,其强度相差不大。在更广泛的成分体系内,研究方式、剂种类、剂添加量对高速压制成形效果的影响,开发适合高速压制条件下的新型剂,如高分子极性剂、大分子极性剂、无机层间化合物剂等都是今后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3复压复烧对HVC效果的影响

一般认为,与传统压制压坯密度只取决于压制压力而不随压制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高速压制的能量是可以累加的,即可以通过多次小冲击能量的压制得到与一次大冲击能量压制相同的效果,但王建忠等[35]对铁粉进行高速压制时发现,在总冲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分两次压制制备的压坯密度最大,分三次压制的最小,一次压制的居中。Metec粉末冶金公司采用高速复压技术(HVR)制造出密度为7.7g/cm3的铁基粉末冶金制品,此外还通过高速压制316L不锈钢金属粉和1 385℃烧结工艺生产出高密度不锈钢零件,此类不锈钢制品在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延展性等方面性能均较为突出。陈进等[36]在多次压制的基础上对铁粉进行了复压试验,即在两次高速压制之间引入预烧结工序,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复压比二次高速压制得到的生坯的密度更高,且随着复压冲击能量的增加生坯密度逐渐增大,在相同复压冲击能量下,预烧结温度为780℃时生坯密度最高,径向弹性后效最小。复压能大幅度提高生坯密度,主要是因为压坯经过预烧结阶段的回复与再结晶,粉末颗粒的强度和硬度下降,弹性储能得到一定的释放,再进行复压后,剂的去除促进更多的粉末颗粒发生塑性变形、微观焊接和熔合,颗粒界面得以消失,这有利于致密度的提高。此外,复压能量更多用于预压坯的塑性变形,弹性能量释放的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压坯尺寸的弹性膨胀,使得压坯与模具模壁的摩擦减小,从而导致复压时的脱模力较单次高速压制时显著降低。Fe-C粉末复压压坯经过复烧之后,密度高,孔隙少,珠光体较多且分布均匀,裂纹可能在晶粒内部沿着珠光体相或颗粒“烧结”界面展开,诱发了沿晶断裂,使得抗弯强度明显增强。复压复烧工艺是进一步发挥高速压制优越性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进行更广泛、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

3结语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6

【关键词】 SVM; 图像分类; 粉末冶金零件;多类分类器;

中国分类号:TP-92

0.引言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技术。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机器学习界的研究热点,有许多学者已将它引入到图像分类中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粉末冶金(PM)也称为钢铁粉末。它和普通的机械零件的最大区别是用模具加工而成的,由于具有节能、省材、环保、经济、高效等诸多优点,所以被称为典型的近净型制造技术。随着我国粉末冶金零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粉末冶金零件的品种越来越繁多,样式各异,因此对粉末冶金零件的自动检测分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SVM对于多类分类总是将其转化为多个两类分类问题,相应地需要构造多个两类子分类器,这样不但使得分类器结构复杂,而且分类速度很慢,无法满足生产线上实时分类的需求。本文正是针对粉末冶金零件的特点,研究适合该产品的多类分类器,提高产品分类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1. SVM多类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最基本的理论是针对二分类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涉及的一般是多分类问题,就需要将原始的两类SVM转化为多类分类器。近年提出许多多类SVM分类算法,大多数方法的思路是:构建一系列SVM分类器,每个分类器用于识别其中两个类别,并将它们判别结果以某种方法组合起来实现多类分类[1].

常见的方法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2]。本文要实现3类不同粉末冶金零件的分类,因为类别不多,故采取一对一的方法。设训练集为T,待分类的零件共有3个类别,在其中找出3种类别的两两组和,共有 个,分别用这两个类别样本点组成两类问题训练集 ,然后用求解两类问题的SVM分别求得3个判别函数 。算法如下图所示:

2. SVM分类过程

本文在设计分类器的时候,所采用的软件就是LIBSVM 2.86[3]。LIBSVM属于SVM模式识别以及回归的一个软件包,它的特点是既简单、易于使用又快速有效。该软件不仅提供编译好的可在Windows 系列系统的执行文件,还提供了源代码,方便改进、修改以及在其它操作系统上应用。

目前,LibSVM已经成为国内应用最多的SVM的库,原因是它不但程序小,运用灵活,输入参数少,而且是开源的,易于扩展。

为了得到适合粉末冶金零件的分类器,本文在整个实验过程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如图2所示。

SVM分类器的输入是图像特征提取的输出文件,也就是图像的边缘方向直方图所包含的数据信息。本文选取3种零件各90幅样本图像进行训练,每幅图像对应一个40维的向量,用它作为分类器的输入。如图3所示:

图中第一列是训练样本的数量,第二列是零件类别的编号,每一行是任何一个训练零件图像的维数。

通过训练得到的SVM模型保存为文件*.model,用记事本打开其内容如图4所示:

下面对模型里面的内容作如下解释:

3.多类分类器的验证

为了更好的判断SVM模型效果,下面我们用以下8幅图片进行测试,如图5所示:

经过对以上8幅图进行测试,每幅图像分别用本文得到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测试,图像的相似度是由libsvm的置信度统计出来的,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a图和b图属于类型1,c图和d图属于类型2,e图和f图属于类型3,g图和h图看不出来属于哪一类。也就是说只要是粉末冶金零件图的话,它的分类概率就悬殊很大,直接可以分出属于哪一类了;但是如果是非零件图的话,它分类结果相差都不会太大,也就是说,很难分出属于哪一类。

4.结束语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明,本文得到的SVM多分类器的准确率是相当高的。经过试验验证,该分类器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8%以上。所以,将此分类器用在生产线上对粉末冶金零件进行分类识别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相当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花; 许姜涤宇; 于安军; 杜宇人;. 基于SVM多类分类器的字符识别 [J].成都:信息技术,2016[1].

[2] WANG Zhe ,MENG Yun,ZHU Yujin.et al McMatMHKS:A direct multi-class matrixized learning machine[J].Knoeledge-Based Systems,2015,88:184-194.

[3] CHANG Chih-Chung,LIN Chih-Jen.LIBSVM: 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EB/OL].(2008-04-08)[2008-12-22].http://csie.ntu.edu.tw/~cjlin /libsvm.

[4]孟芸,王. 矩阵型多类代价敏感分器模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119- 122.

[5]薛宁静. 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比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 Vol.32, 1792-1795.

[6]⒔啵贺振动,吴彰良,巩晓S.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油封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6 (5): 47-50.

[7]邵刚,屈保平,曹鹏,等.基于Hough变换的摄像机跟踪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3,32(8):32-35.

[8]吴彰良,孙长库.基于图像处理的油封缺陷自动检测与分类识别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34(5):1093-1099.

[9]杨金凤.机器视觉技术在空瓶检验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张小洁(197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智能化制造与检测。E-mail:,电话:15619569155。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K16-05。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VM is very suitable for solving two class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and for multi class classificat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multiple two class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accordingly need to construct a plurality of two types of sub classifiers. This not only makes the classifier complexity and classification speed have great influence. In order to fast multi class classif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 libsvm svmtrain training on the training data se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VM multi classification model, a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model of test and forecast, not only makes the number of sub classifiers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ate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inally, the 8 images selected from the powder metallurgy parts library are classified, and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7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 研究 应用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本科生进入大三和大四的学习生活中,就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在讲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中都将讲述过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已经作为金属材料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是指金属与金属间形成的金属互化物或者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比较多,而且一些常用的金属间化合物已经在工程领域得到应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中所含元素都是普通元素,是金属合金材料,所以可以将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知识内容引入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可以作为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一、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概述和应用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以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为主组成的二元或多元系合金中出现的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指金属与金属间,金属与类金属之间按一定剂量比所形成的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有的已是或将是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历史由来已久,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发现许多金属间化合物的强度并不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下降,相反是先升高后降低。因为这一特性,掀起了新一轮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热潮,使金属间化合物具备了成为新型高温结构材料的基础。现在已研究出许多方法和措施,用来改善和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为将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开发成为有实用价值的结构材料打下基础。金属间化合物是航空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强度高,抗氧化性能好和抗硫化腐蚀性能优良,优于不锈钢和钴基,镍基合金等传统的高温合金,而且具有较高的韧性,因此金属间化合物被公认为是航空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作为近20年内才发展起来的新材料,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优点和规律,广泛用于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相对于金属材料为脆性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则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且具有相当高的塑性。某些金属间化合物还具有反常的强度-温度关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对高温结构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给予很大的希望。此外许多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如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因此采用金属间化合物和其他材料相复合制备复合材料可以提高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和表面涂层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非常多,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研究集中于Ni-Al金属间化合物,Ti-Al金属间化合物,Fe-Al金属间化合物等含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目前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已经研究和开发的较为广泛。许多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已经用于铸造,锻压和高温熔炼等。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高温强度好,高温抗蠕变性能强,抗腐蚀性能好,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金属间化合物的屈服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作为使用的结构材料,还存在硬度低,断裂韧性差以及高温强度低等缺点。将金属间化合物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制备出兼具有二者优点的复合材料是当前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和较特殊的高温性能,因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耐磨损材料之一,特别是在改善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塑性后,更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很多研究工作者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中加入强化相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即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可以向金属间化合物中加入碳化物硬质相制备耐磨损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领域中。

二、金属间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应用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所以应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增加一些金属间化合物的知识和内容。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主要包括Al系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主要有Fe-Al金属间化合物,Ni-Al金属间化合物,Ti-Al金属间化合物等,还有其他的如Cu-Al合金,Cu-Zn合金以及Ni-Ti合金体系等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由于一般常用的金属间化合物是由两种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并具有典型的二元相图,所以可以通过认识和了解金属间化合物学习和掌握二元相图的知识内容。此外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方法也有很多,主要有金属熔炼法,高温自蔓延反应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反应烧结法,粉末冶金工艺等多种方法。其中反应熔炼法是将不同种金属元素放到熔炼炉中进行熔化形成金属合金熔体使其均匀混合并冷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高温自蔓延反应合成方法是通过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维持反应继续进行最终形成所需要的金属合金材料。机械合金化工艺过程是利用高能球磨机把两种纯金属粉末放入球磨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进行球磨,粉末的制备由机械合金化过程完成,块体的制备则由烧结过程实现,机械合金化工艺是一种固态反应的过程。机械合金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材料制备方法,机械合金化工艺通过对粉末反复的破碎,焊合来达到合金化的目的,由于合金化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应变,缺陷以及纳米级的微结构,机械合金化制备的材料具有一些与传统方法制备材料不同的特性。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就可以制备出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粉末冶金技术是制备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单质或合金粉末为原料,一般是先用塑性加工的方法把粉末制备成所需要的复合材料制件,然后在烧结同时实现了制件的成型。反应烧结法是将不同种金属元素粉末通过热压烧结工艺或者常压烧结工艺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粉末冶金工艺进行制备。

由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原料成本较低,制备工艺不复杂,所以对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工作可以引入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可以在实验教学的课程中增加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内容,例如通过反应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方法和粉末冶金法等制备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并对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以上实验教学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内容的认识和了解。在上述实验方法中,其中机械合金化工艺是比较实用并且能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机械合金化工艺是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粉末混合并经过高能球磨过程制成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并通过烧结过程制备金属间化合物块材。机械合金化工艺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此外在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期间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工作。通过对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工作,使得学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和熟悉,并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实验课程,并以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内容作为实验教学课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为本科学生以后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内容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三、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近年来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发展迅速,一些常用的金属间化合物已经被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领域中,还有些新型的金属间化合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中,而且有些金属间化合物作为结构材料进行使用,还有些金属间化合物成为先进功能材料和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所以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比较广阔。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实验课程,并以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内容作为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可以提高本科学生对材料专业课程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主要讲述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概述和应用,并讲述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并介绍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作者认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增加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方面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林栋梁.高温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新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32(2):95-109

[2]何慧,张晓花,杨渭.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合金化制备[J].山东冶金,2004,26(5):45-50

[3]杨晓光.粉末冶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航空工艺技术,1999(4):36-38

[4]徐润泽.当今世界粉末冶金技术和颗粒材料的新发展[J].机械工程材料,1994,18(2):1-6

[5]郭志猛,杨薇薇,曹慧钦.粉末冶金技术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2013,23(3):10-20

[6]马臣,孟延红,曹智贤.机械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44-46

[7]许家瑞.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1-4

[8]王国强,傅承新.研究型大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25-128

[9]刘飞,汪小将,张海艳.实验课程新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17

粉末冶金新技术篇8

以省部产学研合作为契机,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重要桥梁,以及作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平台,一直在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作为广州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链接产业、面上推进、省市联动”的思路,选择有行业特色、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农业等领域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同类企业水平相当的骨干企业,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十一五”期间,广州市计划在省部产学研办公室的支持下,与部属高校紧密合作,新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0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30家,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家,在条件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通过省部产学研合作,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中坚力量。

以创新型企业为基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在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面上推进”的策略基础上,利用好省部产学研结合的各种资源,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选择一批已建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与部属高校对接来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工作,大幅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金融与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对技术开发进行持续高强度投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辐射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最终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建设创新型企业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为突破口,引导企业由下游向产业链分工的中上游方向发展,在技术创新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既要扩大产业总体规模,更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既要做大,更要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一核三极”(一个核心区是以广州东部的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三个增长极是发展沿海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南部沿海港增长极、发展与物流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北部空港增长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城市中心建成区增长极)的思路积极引导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支撑和引领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无缝衔接

在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大框架内,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同部属高校建立双边与多边协作关系,开展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入股、联合办学方面的合作,大力促进企业与部属高校之间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工程类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高其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

通过强化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围绕高新技术发展重点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将广州市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计划项目相结合,建成了一批能直接面对广州市经济建设重大需求的应用型学科,构建起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型企业“三位一体”的、无缝衔接的“产学研”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与部属高校的集成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由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健隆投资有限公司承担的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广州市LED工业研究开发基地”,总投入为1.2亿元,其中广州市科技经费支持2000万元,香港健隆投资有限公司出资9000万元、华南师范大学出资1000万元。该项目的开展形成了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生产基地。其中生产基地已完成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包括数码管、背光源、LED封装等产品,已产生了约1600万元的销售收入,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研究、开发、应用产业链条,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LED芯片研发和生产基地。

由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的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经过研究开发,将粉末冶金最新成形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液压及液力传动技术、传热技术、物料输送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进行集成,研制成功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可用于成形汽车用高性能粉末冶金零件、家电产品零件、办公机械零件等高档粉末冶金零件,可大幅度降低这些零件的制造成本,提高相关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力。具备5000万元以上高性能粉末冶金制品的生产能力,形成全自动粉末成形装备的设计生产能力。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以政策为保障,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配套措施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提高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广州市的省部产学研工作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由我局牵头制定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规定》,其中包括促进自主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财政、金融、税收、人才、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项相关扶持政策。此稿经征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意见,已按反馈意见修改完毕并交市政府进一步讨论后正式。

以专业机构为依托,构建校企技术创新的服务支撑平台

发展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和局部优化的环境;继续加强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以其为龙头,加快建立布局合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市、区、镇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

上一篇:绿色设计定义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