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35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 儿科病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61-02

近年来,基层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出现了轻视和简化基础护理的倾向,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1]。由于儿科的质量护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要求护士长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从人员、质量、安全三方面深化、细化、量化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开展儿科新技术、新项目,既增强了自身业务水平,也增加了科室业务收入;同时利用儿科护理技术的优势,协助他科工作。笔者根据在儿科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护理意识淡漠

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做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

1.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基层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

1.3 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院没有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无法真正地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因此忽略了对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软指标方面的管理。

1.4 护士对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

自医疗行业逐步过渡为服务行业以来,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因此医院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约有4%~5%的护士自动离职[2]。加之社会群体或多或少对护士存在职业歧视,护士们经常受到患者的呵斥和无故的谴责;如果医院不能为护士提供合理的待遇,就会造成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没有足够的热情来从事护理工作,对待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

2 对策

2.1 强化基础护理意识

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3]。

2.2 提高护理工作热情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对护理的投入,提高护士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与床位之比。科学合理排班,如儿科将2名护理员分为护1和护2,护1工作时间7∶00~10∶00、12∶00~17∶00;护2的工作时间8∶00~12∶00、17∶00~20∶30,以加强中午和夜间时段的人力。

2.3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自信可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根本,鼓励护士加强理论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护理、预后及注意事项,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护理部每月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科及基础操作训练,科室每周练习一项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最重要,年轻护士平时要多留心观察,改进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也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4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实践指导手册》,使每位护士熟悉护患沟通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工作沟通指南。护理部经常出情景演练题目,科室组织讨论工作中遇到各种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多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技巧好的资深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以加强对年轻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4]。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理解家长的苦衷,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操作不尽人意时主动致歉,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2.5 严格执行值周制度

科主任、护士长每日对新入院患者首先进行见面交流,介绍疾病的知识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及协调的问题[5]。下午下班前护士长巡视病房一周,对白天病房患者情况包括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病情有无变化,家属心理动态有全面了解,并与相关人员联系,协助解决,为护士的进一步沟通提供良好平台。

2.6 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修订完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标准对临床基础护理质量评估更具客观性[6]。

3 小结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收费低廉、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淡漠、护理监控不足等原因使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处于低迷状态。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护士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职业,找出自我平衡支点,顺应形势,学会自我调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王玲,潘晓雯,等. 低创伤性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10):2144-2145.

[2] 君. 儿童医院门诊室输液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 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5.

[3]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 优质服务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4] 李友良. 2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9-70.

[5] 王绍霞,郭燕. 护士长加强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5-66.

[6] 叶天惠,陈锦秀,易永红. 儿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6,23(7):68-69.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对策

在儿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过渡阶段。但是近年来,由于儿科病患对象的特殊性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为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将就临床护生的特点、带教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对策。

1 临床护生特点

临床护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医院的临床实习相对于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更加生动,因此大多数护生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但是大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于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的操作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之前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实习期间转科频繁,存在对于医院环境不熟悉的情况。同时,面对患者沟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情绪较为敏感易怒,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在学校这一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团体中,社会阅历不足,语言沟通方面难免存在问题。还有一个临床护生的特点是风险意识不足,由于在过去的学习中偏重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具体操作中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缺乏经验,对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 临床带教原则

2.1 一对一原则

在护生入科后一般实行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带教原则,一位老师同时只能带一位护生,而且护生不能再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操作,应当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操作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

2.2 循序渐进原则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临床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一方面为护生以后投入具体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保持护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在一开始就以很大的难度使得护生知难而退,存在畏惧心理。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将教与学相结合,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每一次临床操作都要与理论相结合,专业理论作为引导临床操作的重要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给护生复习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生的入科教育,针对护生入科后心理不适应的情况,带教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安抚,并向其介绍科室的病房设置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二是安全教育,临床的护理不同于护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如果擅自进行操作极易引起医疗事故,一方面应当加强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理论知识强化,护生在实习期间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强化,最好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及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如果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在自己学习解决不了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带教老师的帮助。四是操作规范和沟通训练。在护生训练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操作录像,并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在沟通方面应当首先鼓励护生积极换位思考,接触病人,提高其倾听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采取护生之间角色扮演的练习方式。最后一点是护生的出科考试,在护生结束在儿科护理临床的实习后必须进行出科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带教老师带教效果的测评,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方面[1]。

4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4.1 护生因素

护生因素正如前面分析的护生特点,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工作积极性较差,因为护理队伍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护生,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动手能力较差,排斥基础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在之前学校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整合,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很多情况下面对临床常见的疾病都无法应对。

4.2 带教老师因素

带教老师作为引导实习生带教过程的主要责任人,儿科的临床护理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琐碎的护理内容要求护士有较好的耐心。有的带教老师由于担心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生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不允许护生动手参与具体的操作,影响护生实践性的学习。

4.3 社会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家长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儿科的工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本来是对于患儿没有伤害的部分护理体检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引起小儿的哭闹,家长就会马上制止,从而使护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各种新发疾病的需求,在高校的护理专业学习中存在诸多缺陷。此外在临床教学的法律规范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全面规范代课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2]。

5 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护生的入科教育,在入科后引导护生认真系统的复习儿科的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习中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在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入科教育中还应当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科室环境、物品设置、工作流程等科室工作情况的介绍和讲解,同时重视学生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方面的讲解,并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要重视科室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和启蒙者,带教老师的工作经验和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师生的操作行为和心理。因此必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选择可以通过公开的竞聘来选取。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带教方式。新形势下的护理带教,以传统的传帮带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应该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更新带教理念,可以从症状护理全过程为主线安排教训内容,定期进行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双向互评的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3]。

参考文献

[1]刘林.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

[2]庞新娜.加强全程管理,提升临床带教质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1期 .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4角色扮演教学法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患儿的一些常见疾病做出评估及护理,就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时,因为对这个疾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再给学生安排好需扮演的角色,至少安排患儿家长和护士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去预习和准备。上课时先由学生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为有情景,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又能亲自参与,有激情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以往成绩评定主要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学校也要求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因为平时成绩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所以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主要按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我们不能只看一两次的考试成绩。因此,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考核成绩现在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作业、练习、期中测试等来评定,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主要通过实训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以往考试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病例分析题等,但为了更好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我们对题型做了较大调整,即只有选择题,但加大了以测评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的A2、A3和A4型题的比例,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较好地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考后全忘记”的不良学风,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研究与创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会勤思考、多探索,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1-02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1]。新生儿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具有易感染、病情变化快、不能言语表达、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实习生对新生儿疾病知识及护理掌握难度大。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自2008年起,本科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应用目标带教法,让护生入科实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观察组为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科实习的护生100名,其中女性94名,男性6名,年龄18~22岁,将10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与观察组50名,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和入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带教管理,将教学任务分为制定目标和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考核评价三个部分来完成。

1.2.1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①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熟悉新生儿常见病病儿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及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病儿的抢救原则。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出院健康指导。②急救及专科技能培训:掌握危重新生儿的抢救预案和抢救药物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内用药、心肺复苏、洗胃等,呼吸机治疗病儿的基础护理,危重新生儿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管理及护理,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的应用,具有实施新生儿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1.2.2实施目标和计划。在学生入科前召开儿科带教老师会议,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新生儿临床护理教学培训表,公布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目标,按照计划目标进行带教;由新生儿科总带教脱产教学,以“一带多”形式或安排给主管护士带教,本阶段教学工作完成后,由总带教老师对本阶段带教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共分两个阶段进行。①新生儿科基本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新生儿病区的环境,要求护生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技术,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等,熟悉了解新生儿科的常用药物、常用仪器及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等等。②强化和提高阶段:在带教老师或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每位护生分管2-3个新生儿患者,按照新生儿护理流程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患儿的护理操作。安排教学查房,由总带教老师主持查房及安排老师小讲座,对临床实习中所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

1.2.3考核评价。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新生儿科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考核,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自行制定,以百分制计算。同时设计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l。

2.2 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带教老师向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0%、74.0%(χ2=9.49,P< 0.01)。

3 讨论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在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目标教学法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是成功有效的。

目标教学法让护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具有主动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惰性,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估,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需求和不足都更好地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使护生从传统的被压抑、被忽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带教模式,是在“以导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老师带教目标不明确,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效果差。

目标教学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应用,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4],使护生入科后能很快把握该专业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指定的目标查阅书籍资料,带着问题进行临床实践,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目标教学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5],使护生在较短的实习周期,很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为以后的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参加护理查房和医疗教学查房,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培养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6],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医学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很关键,目标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方慧麟,薛小玲.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0-21.

[2] 俞群亚,王蓓.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lO,25(8):717-718.

[3] 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8):37-38.

[4] 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7-788.

[5] 罗泽玲,杜春萍,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40-41.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5

但由于产妇和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对婴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加之探视人员较多,护理过程中常发生窒息、呛咳、烫伤等安全问题[2],直接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危、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在母婴同室病房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产妇135例,年龄24~36岁,平均(30.8±1.6)岁;阴道分娩89例,剖宫产46例;所有产妇均为头胎,无妊娠合并症,胎龄37~42周,新生儿Appar评分8~10分.以2008年6月~2009年6月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的62例产妇为对照组,以2009年6月~2010年6月实施层级护理模式的73例产妇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和新生儿情况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四层责任管理.

1.2.1人员配置本科室护理人员共13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31.8±2.8)岁;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助理护士2人;文化程度:研究生1人,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2人;护龄:8年以上3人,5~8年6人,5年以下4人.

1.2.2岗位职责和内容护士长由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全面负责科室管理,对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处理疑难护理问题.

其余护理人员由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科工作经验、职称和学历等综合考评,分为A组和B组,每组高级责任护士1人,初级责任护理3人,助理护士2人.高级责任护士为小组组长,在护士长指导下全面负责母婴整体护理,负责护理质量的检查,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并指导本组成员的护理工作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考核;初级责任护士负责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负责婴儿沐浴、抚触、游泳及新生儿筛查工作,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产后康复活动,巡视病房母婴情况,并指导助理护士做好生活护理;助理护士在初级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病房的卫生清洁、饮食营养、排泄等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1.2.3排班制度工作时间分为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24:00~8:00).

每个班次由高级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助理护士实行24h负责制.

1.3效果评价(1)知识掌握: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哺育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哺育知识掌握率进行调查,并记录纯母乳喂养成功率;(2)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评价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能力.

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3)安全问题:

观察并记录母婴并发症和安全问题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哺育知识掌握、纯母乳喂养和安全问题比较观察组哺育知识掌握率为95.9%(70/73),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2%(68/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52/62)和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χ2=6.86,P﹤0.01).观察组发生孕妇尿潴留1例,新生儿呛咳2例,安全问题发生率为4.1%(3/73);对照组发生孕妇尿潴留2例,新生儿窒息2例,呛咳2例,烫伤2例,红臀1·2993·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第38卷第15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1,Vol.38,NO.15例,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4.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比较观察组基础服务质量、护士服务能力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t=4.78,P﹤0.05;χ2=4.51,P﹤0.05).见表2.

3讨论母婴同室是指婴儿与母亲24h都同住在一起,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增加母婴感情,从而促进宫缩及产妇恢复.

但婴儿亲属多对抚育知识较缺乏,而新生儿由于出生时间较短,呼吸道比较窄细,自主神经调节差[3],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极易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尤其是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12781例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其中469例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呛咳窒息213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68例,中暑49例,烧、烫伤34例,摔伤、压伤各2例.

因此,相比其他科室,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更加复杂,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

2009年6月之前我院母婴同室病房实施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缺乏对不同学历、能力护士的合理调配,工作缺乏完整性、连续性和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主观能动性.

有的护士甚至认为婴儿在母亲身边,母亲是第一监护人,出现问题应由母亲承担,与医护人员无关,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于秀梅等对644例产妇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产妇及家属普遍缺乏科学的母婴护理知识,传统的旧观念影响严重,产妇的角色转换并不能一步到位,对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宣教有非常强烈的需求,但护士日常工作中用于产后母婴专项护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只占全部工作时间的12.50%,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产妇和家属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层级护理模式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功能制护理融合在一起,护士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和合理,使护士的潜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以体现[6],也让孕妇得到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护理质量也由终末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不同层级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感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对母婴进行针对性和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了母婴健康.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儿科护理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9-02

培养高质量儿科护理人才是儿科护理教育的核心和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对儿科护理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反思。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将教师的“学会教学”和护生的“学会学习”结合起来[1]。本文对反思性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课前反思、课堂反思以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课前反思

1.1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动的指南[2]。反思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1.2反思教学设计

了解护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护生的学习状态,根据每次教学具体内容及以前教学的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如何导入新课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绪论学习时,讲解儿科护理的发展现状与和就业前景,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必考的科目之一,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此外,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护生可以对周围的亲戚邻居等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当护生为人父母时,知道如何科学地养育自己的子女,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如何选择性的复习基础知识引导出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如何以问题的形式引出儿科疾病护理知识的层次,如何把握知识难易度,怎样进行人文知识的交叉引用和护患纠纷防范意识的渗透等课程准备,形成良好的授课设计。

1.3反思教师的知识储备

上好课必须以雄厚的知识作为后盾,所以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广泛阅读和积累与本教材相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和合理的调整。比如讲到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时联系目前已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进行育儿理念和知识的渗透,从而使护生感到有新意,而不是单纯的书本上使护生感到乏味的抽象概念。

2.课堂反思

2.1教学模式的反思

反思是否实施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内容进行是否生动活泼,充分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视护生的反应,努力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方法的反思

2.2.1讲授教学法

在课堂上, 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引用俗语、顺口溜,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小儿的运动发育的内容非常烦琐,引用“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的顺口溜来概括小儿大运动的发育, 简单明了,便于护生记忆,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2.2.2启发式教学法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3],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护生在学习儿科护理前已经完成基础医学和桥梁医学的学习,教师须以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纵向知识的联系,引导护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时,先布置护生课前复习生理学和生化学中的维生素D 和钙的来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理作用,通过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引导护生推导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由此引出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使护生犹如蚕丝剥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2.2.3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护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所以要有选择的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学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复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板书由同学们画出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再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畸形,使静态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2.2.4角色扮演法

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护生亲身体验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肺炎患儿的护理时,由护生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属、护士,设置场景,护生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护理操作(指导有效的咳嗽、胸部叩击、雾化吸入、引流)、健康指导等进行表演,其他护生当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对不足之处给予矫正,表现好的予以表扬和肯定。

2.2.5 PBL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5]。在PBL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对病例的设计进行反思,如何利用病例让护生在讨论中发现自身知识不足,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假设引导护生合理推理,训练护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和推理习惯。例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选择典型病例提出问题,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医学书籍等相关资料,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护生先进行概括总结, 再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来解决。

2.3课堂气氛的反思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意识,应该鼓励护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护生对问题质疑,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对护生的鼓励可使护生树立信心,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护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反思

3.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完美的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这些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 指导今后的教学。

3.2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对于每堂课的教学失误应正视它、总结它,引以为戒,失败的教训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失误,大到知识性错误,小到语言表达的精准。

3.3反思护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护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哪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等, 教师对这些问题在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有利于日后抓住共性问题对症下药。

总之,反思是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过程[7]。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教育的反思能力,将反思潜移默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适应时展和职业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颖梅.刍议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2(3):115-116

[2] 杨昌蓉.反思性教学: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3):43-45

[3] 赵红,唐云梅.小儿外科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特殊性[J].医学信息,2008,21(7):1199

[4] 杨会容.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78-79

[5] 许丽璇.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6):324-325

[6] 吴志伟.论高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知识经济,2008(2):141-142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7

    1新生儿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方法

    1.1让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优质服务的含义;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科室举行了以“心目中的优质服务”为主题的讨论会,换位从家长、患儿等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护理服务。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点滴做起,夯实基础护理,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2许多小宝宝呱呱坠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科,全身没有来得及清洁。到了这里,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阿姨们就会主动的为他们洗头、洗澡。

    1.3婴儿与成人相比由于其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不具备语言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流;因此在婴儿护理上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婴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的需要。在这里,护理人员关注的不仅仅是小宝宝们的身体变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用抚触——这一相互之间的特别语言,与宝宝进行特殊的沟通;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刺激。

    1.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素质,开展特色服务。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现代社会人才已经成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人员的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如下几点措施:①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②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护士轮流进行小讲课,内容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使新生儿科每一个宝宝都得到最优质的静疗服务,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随时进行教学,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穿刺及各类导管的维护,从而减轻宝宝的痛苦。③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一起遵循护理规范操作。④在选人上,结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采取双向选择,经考核、试岗合格、科室认可方可人岗。⑤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⑥创造机会和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改变病房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病房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位责任护士分管5~8张床,实行24h负责制。

    1.6落实基础护理:从点滴做起,仔细地观察病情,精心的喂养、耐心的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

    1.7强化专科护理:一天2次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鸟巢式护理能给予患儿全身温柔的接触,能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了住院时间。

    1.8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1.8.1沟通的方法:在每周二、五下午新生儿探视过程中,以满腔的热忱,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家长着想,理解家长对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从心开始,语言传递温暖,微笑是我们的“武器”,每次面对宝宝的家长,护士总以微笑示人,热情、耐心地接待,灵活的技巧,委婉的语气,礼貌的用语,详细的讲解,使家长心中得到安慰,我们也得到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1.8.2健康宣教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②产后第2天:纠正母亲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③产后第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

    1.8.3出院指导:①在危重症新生儿出院前几天,特别邀请宝宝的家长来到科室,进行“手把手”的宣教,让宝宝家长掌握出院和宝宝的喂养、沐浴、抚触及日常的护理,让宝宝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顾。②需要复诊的宝宝,在出院时和家长预约复诊时间;③出院时交代清楚下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④需要跟踪的宝宝,科室会电话回访,进行跟踪护理,解决家长的疑问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1.9优质护理中的细节1.9.1改变护理人员被动服务意识,护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护士有了自己的患者,患者有了自己的护士,这种明确的对应关系对保证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新生儿室走廊装扮一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广泛受到患方的好评。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时间除了关于疾病的宣教,还对患儿父母的手卫生健康进行宣教,全员参与,关爱健康,使新生儿病区内所有人员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1.9.3根据科室患者的具体情况,组织病友会,让患有相同疾病的患儿家属相互进行交流;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患儿家属讲解各种疾病知识,解答了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医患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医患友谊,使医患沟通零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和信赖的桥梁。

    1.9.4在患儿出院时将留有科里电话的随访卡送到患者手里,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与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上都是随手可以拈来的“细节”,但细节深处见真情,这些细节方便了患方,和谐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2结果

    .1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注重服务细节,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了,在服务过程中,把患儿及家属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使患方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2.2降低了护患纠纷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细节服务,使护士的思想转变了,改变了服务模式,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患方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了纠纷。

    2.3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护士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它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中担任责任护士的都是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所以护士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2.4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提高,护患沟通的加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更加正确。因此,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

    3体会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篇8

一、儿科护理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进行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影响到实习护生未来的临床工作。所以带教老师一般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临床技术操作能力、扎实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基础等,选择能够在学生实习期间以身作则、喜欢带教、并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高年资质的护士担任老师,并能够在带教之前,医院组织其进行相关带教工作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够真正任命为护生的带教老师。其次主要的带教模式是一位带教老师负责一位护生的不同实习工作,一般说来实习护生的实习周期是三个周,实习阶段分为一个周的初级责任护士阶段(主要是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以及专科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两个周的高级责任护士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技能,学习护理的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法不仅是一位带教老师负责一位实习学生,同时还应该要根据护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分阶段目标(主要是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和技能目标)教学的实施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一般是分为A(超过目标)、B(达到目标)、C(未达到目标)三个等级,总的带教负责老师进行教学实习环境、实习计划、注意事项、实习要求的介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带教老师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方式主要是:首先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形式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进行实践操作的考核,考查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以及实习的态度和素质;最后将两门考核成绩进行汇总,统计出学生的实际分数,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同时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方式组织学生对带教老师以及分阶段目标教学法的评价。

二、儿科护理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的应用效果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按照阶段目标管理一位护生,能够保证整个带教过程完整且连贯,带教老师十分清楚护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习计划的调整,进而保证整个教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既有明确的目标,又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护生逐渐掌握基本的临床病理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整个护理教学的满意程度。学生与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搭配学习和教学,能够形成比较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热情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不仅提高了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整个护理教学的满意度。除此之外,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在护生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就能够不断锻炼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带教老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护理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带教老师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来加深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语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首先带教老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的工作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不同阶段的学生,带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不断进行调整,使之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科护理临床知识和技能,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光学教程范文 下一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