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29:57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

当前高校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多校区办学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空间的拓展,办学效益的扩大,办学品牌的提升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多校区办学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克服弊端,值得研究和探讨。对于理工科高校而言,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一、多校区实验室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多校区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很多问题是需

要实践和时间来解决的。目前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较显著的几个问题表现在:

(一)重复建设带来投资浪费。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由于无法克服空间距离带来的障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不可避免的会随之而来。实验室的软件资源,诸如教师资源可以随时流动以弥补多校区办学的空间距离,而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相对固定,不可能随时搬动,特别是实验仪器设备投资巨大,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更加显著。

(二)配套政策无法及时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于实验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依旧无法缓解高校扩招带来的“供需“矛盾。此外,实验室队伍由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无法享受同教师队伍一样的待遇,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致使其更容易受到忽视。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实验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的开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三)各校区之间相对独立沟通不畅。

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由于各个校区之间相对独立性太强,而导致条块分割、各行其政,无法实现沟通顺畅,影响到资源共享。实验室要实现资源共享,就是最大限度的开放实验室,让不同校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能够顺畅无阻的充分享受到全校各个实验室的资源所带来的便利。

二、多校区实验室建设的几项举措

多校区实验室建设由于缺乏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几项举措着手:

(一)充分重视,加大投资。

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的投资逐步加大,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依旧无法彻底解决学生数量剧增带来的人均面积不够、台套数不足的问题;加之高校往往陷入“重前期投资,轻后期管理”的怪圈,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经费无法到位,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投资效益低下。因此,高校还应继续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尤其对于专业覆盖面宽、学生受益面广的实验室更要加大建设投资,此外,高校还应拓宽投资渠道,例如鼓励教师自主研制实验设备,节约设备购置费;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路子,寻求资金和设备支持;以努力改善实验室人文环境和硬件条件,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优质平台。多校区办学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学生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可能往返于各个校区之间,因此各个校区的实验室建设都要高度重视,不能厚此薄彼。

(二)软件建设,不容忽视。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再完善,仪器设备再先进,如果管理制度落后,实验技术队伍素质不高,那实验室的建设不可能上台阶、上水平。多校区办学很难做到各校区资源分配平衡,一般而言,主校区的教育资源要优于分校区,分校区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和主校区一样重要,因此,就实验室管理体制而言,多校区实验室建设应在分校区配备相应数量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架设各校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队伍,并通过工作量核定、明晰岗位、双因素激励等政策导向,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并鼓励主校区的实验室队伍自觉分流到分校区从事实验教学指导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三)加大开放,建立共享。

高校的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的重要作用,除了加大投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改革实验室体制和实验教学体系,尽量避免重复的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和仪器设备购置,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室房屋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集中起来,专管共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实验室投资与实践教学需求的矛盾。在实验室投资中,贵重仪器设备数量少,但在投资比例很大,因此高校还应建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构建共享平台,在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上多下功夫。总之,资源共享是杜绝浪费,有效利用的前提,只有从时间上便利程度上真正的全方位、全面的实现实验室开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强化信息,加强沟通。

多校区办学很容易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各校区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以至于很多资源都无法真正实现共享,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可以从管理的机制上入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以最大程度的突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多校区实验室建设方面,可以从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上网入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验室网络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以节约时间和成本,逐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畅通无阻的长远目标。

综上所述,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实验室建设更是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不停的探索,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高校自己的出路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金良,周详.多校区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8).

[2] 齐宁,巴海君,王海文.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 .石油教育,2009(3).

[3] 徐芳,钱天东.多校区大学实验室用房整合与使用效率的提高[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4] 余志超,周静.地方高校多校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作者简介:

①张继霞(1978―),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及实验室研究工作。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55-03

石油高校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石油的开发与加工,涉及的原料主要为石油及其他的化学药品,产生的废液一般有毒、有害。当浓度或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后,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或造成环境污。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承担的科研实验成倍增长,随之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如果大量实验室废液最终排入了受纳水体,一些重金属或有机物将产生累积效应,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类或动物造成危害,对人畜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遗患无穷。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肩负着落实环保教育和为社会起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教学、科研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但对环境本身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生及社会的示范作用更为深远。因此,高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日本和美国高校对化学废液的管理起步较早,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1、2]。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工作。麦艺炽等[3]、贺柳良[4]和王春华[5]在高校实验室废液分类和对环境危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和处置措施。一些学者针对高校实验室中产生废液最多、危害最大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处置方案[6-8]。彭实等在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废液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9]。周俊等结合扬州大学多校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多校区实验室废液回收处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0]。王等在分析我国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处置的现状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药学院多年实践,提出了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废液的处置对策及管理办法[11]。本文结合石油专业实验室废液的组成特点和处置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类型、特点及其处置管理办法。

一、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类型

石油高校主要培养石油石化类行业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制等上、中、下游的全部学科。其中油气勘探、开发和石油加工等实验室均有大量的废液产生。尽管高校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数量少,但不同于常规的生活污水,部分石油废液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性质变化大,且易燃、易爆。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石油污染物及其少量的重金属,同时还存在部分酸碱。如果不集中处理,随意排放,将造成局部或瞬时污染物浓度过高,一旦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杀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有益细菌,造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瘫痪。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主要分为化学废液和含油废液。其中化学废液主要为含酸碱、合成反应过程中一些未反应完全的化学试剂及部分产物,同时包括催化剂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金属盐及分析过程中所用到的化学试剂等。含油废液主要包括原油及其经过加工后的汽油、柴油、油、渣油及沥青等。这些废液由于组成复杂,绝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有机物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自然降解需要的时间长,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伤害。化学废液主要以有机类废液为主,主要为油脂类废液、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不含卤素的有机溶剂类等。各类废液的具体类别和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

由于科研业务的快速发展,我校实验室的废液的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废液的收集、管理及集中处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近几年我校的废液数量如表2所示。

二、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

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和产生废液数量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废液处置的措施和办法,与有处理资质的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并由学校出资对处理费用进行适当补贴,督促工作人员主动配合废液的集中收集与处理。

1.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学校科学技术处的实验管理科作为实验室安全的全面负责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各实验室收集废液,统一发放废液器皿。各相关学院和实验室也配备了相关的人员,由相关学院派专人收取、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统一管理的危险品库房,定期集中处理。并根据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14年在学校原制度基础上修订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药品采购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指定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废液回收,保证学校有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对废液产生数量较多的院系重点监督管理,成立废液回收小组,每周五到各实验室收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并进行分类,集中存放到学校药品库进行定期处理。此举措已运行了6年,收到了很好效果:可以通过实验室上交的废液数量及品种,监督化学试剂使用种类与数量,及时发现违规购买易制毒化学品问题。同时,可以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及上交的废液数量,实现部分监控偷排废液的现象。为了便于存放日益增加的实验废弃物,2008年奥运会之前及2013年,学校分别投资10余万元和30余万元两次对危险品库房进行扩建、整修,改进排风装置,并增加监控探头,实现24小时监管。同时,配备不同规格的专用回收容器,并张贴警示标签,按要求分类回收于存放。

2.规范废液处理流程。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废液回收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强化了废液的监督管理,使废液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石油大学废液处置流程,将废液的处置分为收集、分类、回收、处置4个步骤。具体的废液处置流程如图1所示。

3.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了杜绝实验室的将废液随意排放,学校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为废液回收处理顺利地开展提供经费保证。采取教学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学校全额支付,科研实验室废液处理费用50%补贴的原则。该政策试行5年来,得到了各实验室的积极响应,回收的废液量稳步增长,老师们越来越接受废液的正确处置(表3)。同时,科学技术处会同学校保卫部门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院系也相应聘任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效果十分明显。

4.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尽管定期回收废液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但为保证管理部门和实验室之间的回收渠道畅通,学校采取了灵活的处理办法,做到特事特办。公开了管理部门联系人和实验室废液回收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实验室遇到废液回收的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人员。由于实验室的科研任务的要求,可能出现实验室废液量突然增加的问题,如果仍按照定期回收,大量的废液存放在实验室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采用相对灵活的回收机制,可以避免实验室内部存放大量的废液,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5.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及实验楼的宣传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废液回收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规定;第二,在实验室悬挂实验操作规程和废液处理要求,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师生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第三,鼓励和支持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宣传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将环保和实验室废物回收的相关要求和知识编入实验教材,并作为新生实验课程和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同时学生实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以利于学生环保观念的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学校通过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实验室巡查,监督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和排放情况。同时,制定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对回收率高,分类合理的实验室予以一定的鼓励,对于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实验室特别是发生污染事故的予以处罚,并列入晋升或晋职参考指标。

三、结语

石油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及办法、规范废液处理流程、设立实验室废液处理专项资金、采用灵活的回收机制以及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彭实,沈立娜,吴良莉.日本高校化学废液管理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65-167.

[2]程敬丽,毛黎娟.美国大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76-178.

[3]麦艺炽,张以科,何广坚,等.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414-416.

[4]贺柳良.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36-40.

[5]王春华.高校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和管理办法的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76-78.

[6]王芳,曹晓群,杨荣华,等.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7):34-35.

[7]王莹.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7,10(3):160-161.

[8]陈慧珍,乔薇,叶燕媚,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56-459.

[9]彭实,田曙坚,蔡炳新,等.对三所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废液量的统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59-163.

[10]周俊,颜为向.多校区实验室废液回收处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11-13.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独立院校 实验室 内涵建设 实验教学 科研

0 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独立院校,一直以应用型的综合人才为培养目标,办学八年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投入较大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完成了“量”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质”的提升,强化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内涵即内在的涵义,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那么独立院校实验室的内涵应该如何看待,内涵建设又该如何入手呢?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 牢固树立正确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独立院校的运行费用均来自学生,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有权利对教育的质量提出要求。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

1.2 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如果把实验室纯粹的作为一种“硬件”,只是用来接待外来参观,而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实验室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1.3 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独立院校可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费用有限,更应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尽管学校不像企业,有多少投入就一定要有多少产出,其效益也不可能马上呈现出来,但是没有产出的投入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硬件投入到一定规模,达到基本满足办学的要求时,今后的投入肯定是要考虑效益问题了。要树立效益的理念,对于效益高的实验室予以重点投入,对不能很好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效益的实验室减少投入或不再投入。

2 认真实施一系列工作

2.1 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实验室的体制问题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基本问题,要针对实验室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抓好实验室设置和布局的调整。要探索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搭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搭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用。

2.2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独立院校实验室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各级领导倡导重视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专职实验教师的岗位定位不明确,已成为实验室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数量不足、培养不力、队伍不稳等问题,为此:

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系统、全面实验室队伍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验系列要突破副高职称的限制,设立正高职称,职称评定着重突出实验技能和实际工作业绩。

第二,科学定编,合理设岗,明确实验室队伍的岗位职责。成立一支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实验室3类人员要各行其职,共同发展,队伍包括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

第三,确立实验室队伍是学校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转变观念,建成一支教学保障有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室队伍,这只队伍要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在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实验和技术开发能力强,为此,我们需要以人为本,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全面开放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根本所在,一切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宗旨,实验室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的。

第一,要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和创新型实验室。为帮助实验者完成某个实验项目提供服务,部分或全部向实验者有目的地开放,是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科学研究所能提供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开放型实验室的根本意义所在。要加大实验室在时空、内容、方法上的进一步开放,稳步推进实验室全面开放.设立创新型实验项目,给予开放经费和有关政策上的保证,及时解决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活动,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第二,编制(成)新型的实验教材,激发学生实验热情,运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及时将实验教学新体系和新实验项目进行总结,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第三,要积极开展实验方法的改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兴趣。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要求,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探讨性教学方法,教师对实验的差异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案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差异。

第四,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布置一些小实验作业,供学生开放实验之用,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要与学科发展动向紧密相连,开设选做实验,设计安排科技制作实验,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第五,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相近学科中实验学时多、实验项目多的课程设置为实验课程,要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关联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树立科学的划分观念,给予相应的学分评定。

2.4 注重创新,体现特色

所谓创新,一是指创造性、新意,优于其他院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主要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风格;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机械作为我们学院重点院系,更应体现创新抓特色。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创新设计比赛,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树立特色——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再者结合地方特色体现特色,我独立院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机械行业发达,为体验特色提供很好的机会。联系本地实际,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的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的需要,这正是特色所在。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力办实验室搞科研,只有抓住这一特色,实验室的建设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实验室的内涵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内涵建设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念,拓展内涵,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新一轮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宁.高校工科实验室的开放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10-112.

[2]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等.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21-124.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药检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31-0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单纯药品检验检测扩大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总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假劣制品造假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最终产品为检验数据。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事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为此,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和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科学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管理行动。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可调控系统,以高效、低耗和持续可靠性发挥其更大的效能。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是面向药检和科研在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器材的计划、采购、供应、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人员培养等提供最佳的方案。药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科学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要研究自身的各管理要素,又要研究实验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各省、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药检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药检机构的中心任务,对实验室药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它是从事药检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性工作,又是提高药检机构实力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因此,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药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检院已通过WHO药品指实验室认证,中检院和绝大多数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均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但是涉及的参数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资质认定范围,同时大多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还没有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内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研究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根据药检系统及药检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药检实验室在药检工作所发挥出的作用,从理论上寻找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行为科学理论。

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药检工作首先是统一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这一指挥意志上,同时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开展监督工作,所以药检工作既是指挥工作也是监督工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二者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1]。另外,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各种法规的约制,这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2]。因此,药检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指导。

2.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简称为“三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前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3]。“三论”对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匹敌的优越性。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是有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行为,主要以信息的过程进行管理。对药检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首先,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必须用系统方法去分析、组织和实施,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其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正是控制论所研究的广义控制的内容;最后,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通过信息进行指导、认识以及决策工作,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储存正是信息论所研究的[4]。总之,“三论”用科学的、定量的方法研究信息、控制与系统,这为精确科学地进行药检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它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科学理论[5]。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到对药检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贯彻始终,因而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药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检机构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检验食品药品等法定检品的质量,检验药品质量需要实验室,因而实验室是实施药检的基本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药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食品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质量的作用

1.先行性。药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实验室检验是检验药物是否安全有效的必经的基础性步骤,要进行药物检验,就要有进行药物检验的手段,需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因此,药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药检工作中起着先行作用。

2.保障性。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药检工作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药检过程中的器材、材料的供应,在药检过程当中,需要消耗一些器材,如化学试剂、燃料、易耗器材等,物资工作就要保证实验室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其次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维修,定期进行调试、维护,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最后保障药检工作运行的组织协调,在药检工作中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药检人员、待检样品以及物资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3.先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随时了解这些科技信息,及时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介绍给药检工作人员,使之保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才能在食品药品造假作伪现象不断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咨询服务性。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往往需要准备立项文件,包括研究方向、项目内容、所需资金、设备清单等,其中后两项文件的准备工作,要求实验室管理工作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咨询服务作用,如为科技人员提供有关物资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供应渠道、经济分析等信息。

2.先期保证性。科研项目立项一旦批准,就要为开展项目研究做准备,实验室管理部门就要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先行一步,即按照立项的设备清单组织物资供应,在项目所有物资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3.保障运行性。药检机构的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一般需要尽可能先进的物资条件,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更高。先进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比普通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的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另外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它对物资的需求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而物资的计划性较差,随着突击性的科研工作,就需要紧迫性的物资保障,显然物资对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效益的作用

提高药检效益是药检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用于对药物检验的经费也不断增加,用好投入资金,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是实验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把关,做好当家理财工作,药检实验室管理集中有效地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是药检系统控制预算的有效一环,也是监督和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管理要做好对药检机构设备资源统筹安排,并做好购置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出药检效益。二是要精心采购,提高资金投入效益,药检机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管理者,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添置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还熟悉供应渠道,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争取购置仪器设备优质、优价以及提供优良服务。三是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对药检工作者提供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劳务,使药检工作高效率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可以根据药检机构物资消耗的情况,找出规律,统一储备常用物资,既可以满足药检机构的基本需求,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率,通过实验室管理调配闲置物资,做到物尽其用,还要通过认真研究,把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加工网络,既节约经费,又能使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提高在用物资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

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药检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影响着药检质量和药检效益的提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对做好药检是十分重要的。药检实验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我们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兄弟机构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并建立了药检机构科学化管理体系。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体制、实验检验管理、实验经费管理、实验物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六个部分。

(一)实验室建设和体制管理

1.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药检实验室建设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发展动态,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一般以长期规划的形式体现,实验室的近期动态一般以年度工作计划的形式体现。因此,药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

2.实验室体制管理。药检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包括实验设置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立、设置规程三个方面。要对所有的药检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做到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为实验室其他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检验管理

1.药检文件管理。加强药检管理,不断提高药检质量是药检实验工作永恒的主题。药检文件管理是指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时,所有适用的相关规定文件。药检文件管理主要指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内容涵盖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实验项目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等等。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是开展药检实验的最基本的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是进行药检实验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药检项目的名称、进度、参与人员、仪器类型、实验材料消耗等所有实验过程进行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则是对药检实验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的规定。

2.药检任务管理。药检任务管理,是对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进行规划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药检实验室进行药检质量检查,药检任务管理主要包括药检实验计划、药检实验任务完成以及药检实验质量检查三个方面。

(三)实验经费管理

1.材料经费管理。材料经费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经费管理办法、材料计划的申报与审查、材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材料经费管理进行规定,实验室材料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五金杂品、低值耐用品等,总体上进行宏观管理,材料经费计划的申报与审核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各科(室)再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经费的细致管理,负责材料经费的具体使用和管理。

2.设备经费管理。设备经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经费管理办法、设备计划的申报和审核、设备经费使用和管理三个部分。实验室设备经费是用于补充、增添实验室药检仪器设备以及药检仪器设备的维修,为实现对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可以将设备经费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设备维持费和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实验设备维持费主要用于添置急需设备以及普通设备的维修,此项费用一般占总设备经费的20%左右,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占总设备费用的80%左右,用于实验室重点投入以及实验室的集中建设。

(四)实验物资管理

1.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材料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及统计上报制度、实验材料采购报销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玻璃仪器管理、五金杂品及低值耐用品管理五个方面。要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节约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购置、验收、入库、发料、结算、盘库管理程序,加强低值耐用品、工具、两用物品及危险用品的管理,对化学危险品库设置专门库房,双人双锁,建立台账,并按审批计划,领用最少的量,剧使用严格按照申请核准的数量发放。

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账务管理、上报统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报销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制度、报废闲置物资管理、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九个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财物管理制度,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价、生产厂家、使用经费、使用现状等多个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另外要加强大型精密仪器及普通设备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设备现状、使用方向及使用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自校准、期间核查、设备日常维护与维修,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好报损、回收、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五)实验队伍管理

1.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与分工细则、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保健津贴补助管理办法四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检质量及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任务及努力方向,实现实验室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随时对实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做好实验人员结构调整、定编定员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2.实验室激励管理。实验室激励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制度等三个方面。要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年一到两次的德(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量(工作数量)、质(工作质量)、勤(出勤率)的考核,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可以每年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药检实验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六)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

1.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要符合各种不同检验工作项目和技术方法的需要,防止交叉污染和互相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要通过计算机绘制详细的实验用房一览图,随时了解实验室位置、实验室调整、实验室面积等数据,并要建立实验室每日环境数据收集系统,按要求控制和记录好部分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进出人员等,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环境。

2.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等管理与检查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为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器材、急救设备工具及消防器材,并定时检查以确保有效;严禁在实验室折装改线,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毒剧试剂及药品的管理。

五、提高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科学管理。要建立以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时限管理机制,保证药检效率;建立怀疑及纠错管理为核心的改进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药检质量;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用产品标准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药检效率及质量水平;建立责任可追究的检验检测流程,保证每个药检环节的可靠性及公正性;建立药检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药检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首先需要加强实验室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药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药检机构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加强药检文化建设,要创建实验室质量文化,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实验室文化,不断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药检质量、科研工作的进展,影响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思想稳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要注重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六、总结

药检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中的六大部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实验室建设体制是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药检实验管理为实验经费提供投资依据,经费管理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物资管理水平又影响着药检实验。要正确处理六大部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完善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31.

[2] 施昌彦,虞惠霞.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依元.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三论的崛起与社会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2.

[4] 刘光霞,张文焕,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现代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2.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5

论文摘要 :新疆大学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实现了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大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积极沟通,广泛调研,以国家“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扎根实际,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对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充分利用国家“九五”“211工程”专项资金,打好基础

1996年,新疆大学“九五”“211工程”立项,全校有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 46个 ,“211工程”所属重点实验室 12个,公共教学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实验室 6个,公共实验室建设基础落后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较差,大部分设备为七、八十年代产品,不管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科研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仅 2000余万元。为保证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经专家论证,使用“211工程”专项资金 4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重点建设了网络中心 、计算中心 、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对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中文系等下属基础实验室也有所加强。通过建设,完成基础实验室新增设备近 1000台件套,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规模到 2000年底达 5000余万元,是建设前的2.13倍,全面提高了学校公共重点实验室基础装备水平,基本保障了全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 了良好的运行环境。1996年至 2001年,重点购置 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全谱直读 ICP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毛细管电泳仪、DNA测序仪 、定量 PCR仪、凝胶成像 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近 4o台件套 ,价值 1700余万元,其 中 80%以上按学校规定 由校理化测试 中心统一管理 ,专管共用。

1998年起,我校尝试推行分析测试基金制度,至2000年底,共完成 校 内科研测 试项 目 6210项,校外274项 。虽然投入金额不高,但效果较明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

经过“211工程”一期建设,新疆 大学实验室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经过补充和更新,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2 在国家“十五”“211工程”支持下。依托地方政府上水平

“十五”期问,新疆大学得到“211工程”专项资金的继续支持,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新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4亿元的由政府还本付息的贷款,其中8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

2004年 3月 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在新疆驻京办事处签署了共建新疆大学协议。从 2004年起,新疆大学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年均 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投入。

2000年,原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大学。在院系整合的基础上,为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强化资源共享,我校对 100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整合。经过整合,有公共教学中心 4个,教学实验室54个,并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 6个 ,校外实习基地 82个,建成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 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 ,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实现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

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资产管理处依托校园网,搭建了基于WEB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www.gzc.xju.edu.cn)。该系统采用先进、易用的 B/S架构 ,不仅将全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单价、厂商、购置 日期、管理单位、使用人等信息公布到互联网上,还实现了跨 3个校区仪器设备信息 网络录入、审核 、查询等。理化测试中心也专门建立了相应网页,将所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各项信息公布到网上,并附设备照片、设备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校内教职工、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 ,可 以通过电话预约或网络预约方式测试样品,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管理 ,学校于 2005年重新修订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出台了新疆大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新疆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新疆大学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关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校内外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分析测试基金发放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重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截止2005年底 ,学校单价 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生均占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优秀标准;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实现了校内资源开放和共享;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并逐步建立重点学科 的信息、环境、名师名课等共享资源体系,形成了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为自治区的社会繁荣、各民族共 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正式立项实施。2006--2007年,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以及 自治区专项资金到位前,新疆大学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对“211工程”三期建设的 6个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建设,主要购置了学科发展急需的小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设备等,为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新疆大学完成 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2007--2010年规 划。从2007年起 ,累计已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1950万元。

2007年底,“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计划”(2007--2010年)正式启 动,在自治 区重 点建设 的 16个紧缺专业 中,新疆大学就有 8个 ,获得自治区专项建设资金 2800万元,其中大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 。2008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 以及 自治 区专项资金都陆续到位 ,为充分发挥“211工程”三期建设 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相关仪器设备 的购置、维修等 ,在学校原有的“新疆大学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和“新疆大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基础上,国有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起草了“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暂行)”、”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设备的管理水平 ,我校参与了高等学 校仪器设 备和优质 资源共享 系统 (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简称为CERS)项目进行 的 CERS“十一五”调查及预申请,其中新疆大学 申请入围大型设备 7台套 。如 申请 成功 ,将极大地提高本校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增强对新疆地区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与周边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争取到一定的项 目建设经费及设备维持费。

“十一五”建设过程 中,我校将重点放在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上 ,与其他高校也进行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室资源整合方面下了更大的功夫 。2008年 ,我校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实现 了历史性 突破。截止 2008年底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 2.5亿元,是 1996年的 12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疆 大学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与许多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在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扎扎实实抓建设 ,促管理。当前我校要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使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9):201.

[2]王国强,赵月琴,朱永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55—159.

[3]徐洪民.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54-156.

[4]章奕晖.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与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93—95。

[5]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3):18-19.

[6]闻星火,梁国华,黄乐.大型仪器开放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24(6):1-5.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 实验室资源 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识码:A

Reasonable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Resources and Improve Laboratory Utilization

YI Juan[1], FENG Yuan[2]

([1]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Business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2] Tianji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 Bureau Jinnan Branch,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University laboratory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work,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laboratory to some extent reflects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and prominent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by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aboratory in ter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has a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n building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Key words laboratory resources; laboratory utilization; open lab

1 高校实验室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许多高校内部缺乏一个统一的实验室管理机构,使得实验设备重复购买现象严重,造成实验室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同时,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实验室仍然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不能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很好地融为一体,制约着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我国目前仅有少数高校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辅助设备管理,但也只局限于选排课程等一些简单应用。

(2)认识不到位,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的高校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只注重对理论教学的培养,对实验室的任务、地位、内涵、功能定位不明确,忽视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导致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特别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上高校实验教学经费有限,设备维护、维修费用不足,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流于形式,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开展,影响了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3)设备共享和开放程度不高。在许多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使用的状况。每台仪器设备的购置或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或为完成某项课题研究,在使用过程中都陷入了“专人专用”的局面,使各个实验仪器设备之间难以达到共享。再者,各个实验设备的功能、类型都存在差异,适用范围有限,比如科研型实验设备不适用于课程教学使用,专业性太强,使用范围不广,而教学型实验设备仅用于课堂教学,很少用于学生课外的实验研究工作,这些状况都导致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不高,开放程度低下。

(4)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由于高校发展相对缓慢,不能吸引高学历的实验室管理人才,再加上实验室管理岗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享受不了与普通教师人员的同等待遇,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

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支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对经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的的科技成果和发明,大多数都来源于实验室的科学实践。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标志之一,就在于高等学校已成为发展我国科技的主力军。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它不仅能够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将其合理利用起来,使其作用最大化,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实验室除了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能。高等院校是科技队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力量,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实验、工厂化生产等诸多环节,其中大量工作需要依托于实验室,有条件的高校实验室还可以在此转化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发掘创新理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有利于实验室自身的发展。

3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的办法和措施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满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办法和措施。

3.1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

(1)实验室作为一个为多部门打基础的综合性部门,必须加强校一级的综合管理,除重大项目由校领导研究决定外,一定要有一名副校长来主持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2)成立一个专门的综合管理机构来协助主管校长抓好实验室和物资的分配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相协调。(3)实验室应该逐步建立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主要负责全校实验室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包括全校实验室的整体设置、实验室的全面建设规划、以及检查督促等工作,而各学院(系)主要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统一调配和管理其所属学科(或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4)按照“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的原则,实验室要统一规划,全局考虑,分阶段进行建设,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归纳合并和调整,实现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2 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1)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各高校应该从源头上改变实验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附属存在的认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各专业应该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实验仪器设备,掌握相关实验的实验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能力。(2)加大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随着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推进,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将大大提高,实验室也将为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从软硬件各方面对实验室追加投资,提高实验室的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实验环境。(3)建立严格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和合理的实验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促使各专业了解各自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实验室建设下一步整改的方向和目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提高设备共享和开放程度

如今,网络作为高校行政办公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它的优势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因此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的重要作用,建立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实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以达到提高实验室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程度的目的。通过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使全校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实验资源共享的相关信息,包括信息的、查询以及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约、确认等,使实验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达到实验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

实验室共享资源的实施离不开实验室全开放平台的建设,从学校整体出发,整合原有的实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共同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同等质量的服务,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向全校各专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实验开放平台。为了促进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良性运转,可以鼓励大型仪器设备主动对外开放,依据有偿使用的原则,合理定价、统一收费,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维护维修资金,使实验室资源共享工作顺利、持续、良好地开展下去。

3.4 提高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作为高校实验室中“人”的因素,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一直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实验技术和待遇等方面都得不到重视,但随着开放实验教学的逐步实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所要掌握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能力越来越高。

(1)引进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才,并鼓励在职的实验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和技能水平,以此来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2)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指导教师为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3)建立健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应该予以肯定和奖励,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4 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资源作为我国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实验室,要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优化实验室设置和资源配置,改善实验仪器设备结构,调整资源布局,提高实验室开放共享率,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燕妮,刘彦强等.提高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3:54-56.

[2] 王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400-402.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岗位观念;服务意识;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11-03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2]。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逐步从传统的分散型管理模式过渡到“校—院(系)—实验中心—实验室”或“校—实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模式[3,4]。

笔者自2007年进入韩山师院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恰缝我系成立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亲历原有的教学实验室在功能分布和格局设计上逐步转变为“校—系—实验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使现有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更好地满足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但受传统实验室管理体制弊端和落后观念的延续性影响,我系目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从管理体系上看仍属“横断面”的管理[5],具有突出的平行职能部门交叉管理的特征(如图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阻碍了实验室管理的更深入改革。

高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要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要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全方位地为教育服务,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2]。结合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以及部分实验室管理队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同时为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服务于教学、科研,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体会,笔者认为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最机动、最灵活,也是最关键因素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本职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

现代管理学原理体系中的第一条便是“人本原理”,即管理活动的开展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实验室管理是对人、财、物、任务、信息等诸多要素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2]。由于实验室具有既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载体,又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等行为群体人的活动客体的综合特点;因此,实验室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上述各类行为群体人的管理,而且应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教师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的日常管理。

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既是管理又是服务的两重性[6],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否科学地看待与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管理即是服务,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形式要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科研的具体内容体现出来,同时又要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岗位观念和增强服务意识

鉴于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传统观念和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以来被误视为既不属于教师系列、又不同于行政人员的教辅人员;加上多数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养、进修提高、评优晋级等制度和政策上的不公正与不配套,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他们岗位角色错位或定位模糊,不安心工作,责任心不强,实验人员和教师工作冲突等现象,进而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和实验室发展受影响,乃至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等局面[7,8]。

在角色定位与归属仍处在传统认识误区的情况下,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来说,应尽量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岗位职责与需要,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与素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诉求,正确认识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教学科研,相对应地,实验室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树立公仆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在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在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与使用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而服务意识的增强需建立在树立正确的岗位观念的基础之上。

三、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做到“用心、有形”

规章制度是约束行为人的一把标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从来都不缺乏诸《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实验室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品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之类的规章制度[9,10];但目前的高校实验室之所以仍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与结构不合理、实验经费管理不严、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与资源共享率偏低、仪器设备管理较混乱与使用率低等诸多问题[3,11],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仍在于人,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态度。

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与运行过程中最机动、最灵活,也是最关键因素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在遵照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用实验室管理者的实际行动,真正用心投入到繁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以提升实验室效率和功能效益为目标,才能切实凸显和发挥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

以提高实验室开放度为例,我系食品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食节、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竞赛、创新实验设计与开展等活动,以及部分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而这些活动和实验的开展时间大多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非正常上班时段,如若实验员因过多地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或过分强调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额外报酬与奖励而不愿配合或不情愿开放实验室,不仅造成实验室开放率和使用率的大打折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已逐渐受到现代管理的重视,且将成为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2]。作为教研室、科研团队或学科团队,甚至整个学校或院系的实验中心,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单元,这些组织单元都是由学校主管领导、校级或院级实验中心领导、教师(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作为实验室管理的最直接实施者,若对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处理不当,则可能会使组织内的各类信息出现不对称传递甚至中断而引起相互间的关系疏远,最终也会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室正常功能的发挥与运转。因此,注重几个群体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须首先且一直要学习的工作内容。

五、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企业文化与理念、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竞争。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因具有“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管理和全员参与”的鲜明特征,以及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的特点,目前已被各类企业竞相采用;实践表明该管理体系在持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许多高校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的方法,这与ISO9000管理体系一贯强调的管理职责分明、预防为主、有始有终的管理理念有很强的相似性与相通性;因此ISO9000管理体系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具有高度的适用性[13]。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吸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并大胆地实践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宽松和谐、有序高效的实验环境。

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传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实验室工作只要认真去做则谁都会做”等错误认知已然已完全不适应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应把实验室管理当作一门学问和艺术来学习与研究。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并不是管理专业出身,也缺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因此选择《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性刊物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浏览与学习,及时了解其他院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性经验和可借鉴的方法并为我所用,以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与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水平;而管理人员的水平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有着直接又紧密的联系。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术业有专攻”、“干一行,精一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适时地利用机会积极参加相关的调研、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甚至有计划地进行在职学习或进修获取学位,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科学管理能力。同时,实验人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与知识技能,主动地参与融入到科研团队建设或学科队伍建设中去,在团队氛围下学习、成长,提升自己。

七、结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正确的管理模式来提升它的功能与效益;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项琐碎而繁重的工作,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态度、奉献、热情和创新来促进它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93-96.

[2]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激励原理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6-28.

[3]丁轲,李广录,赵芙蓉,等.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5):135-137.

[4]张建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选择与创新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7(5):78-80.

[5]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91-96.

[6]朱文强.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0,(2):136-138.

[7]黄少辉.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4-126.

[8]徐宝芳,斯琴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9):37-39.

[9]吴育廉.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55-57.

[10]舒慧,刘彤云.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实践和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158-159.

[11]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6.

[12]王启宁.对现代管理学的几个问题的探析[J].市场经济研究,2004,(4):61-62.

[13]刘玉海,李慧姝,宁剑.ISO质量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83-185.

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 中学物理 实验室 管理 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期课改后的课程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实验员面临的问题。以下根据我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物理实验室管理的方法。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同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一样,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1 学校统一规范管理

1.1 实验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教学是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的客观基础,是研究和探讨客观规律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从事科学实验活动的初步训练,为今后从事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学校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实验室是完成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保证新课标全面实施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为实验教学服务,必须为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1.3 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我校在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把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个工作管理模式中,进行统一规范管理。①学校的计划和总结都有实验室工作内容;②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了相应的物理实验室和保管室;③为加强对实验室的领导和管理,学校专门指定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实验室工作。分管领导直接指导并制定了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如财产损坏责任制、检查措施等);④物理实验室资料与其他学科资料统一实行微机管理。

2 实验员专职管理

学校实验室工作的开展,实验员起作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实验员,应在工作中应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师生服务的思想,努力钻研业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1 日常管理工作:工作量最大、最繁琐、最细致的工作任务都体现在平常的工作之中,只有做好平常的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2.2 科研工作:实验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为了促进实验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科研活动。在工作中,我参加了我校国家级课题“中学物理课外实验”的科研活动。在科研过程中,无论是阶段性成果汇报还是结题工作,我都为我校科研组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工作并撰写了研究论文并获奖。

2.3 协助教师做好物理演示实验: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我将自己研究的实验和参加教研活动学到的实验介绍给老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写了论文。

3 探索创新的实验机制

物理实验室的仪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有些复杂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一时难以掌握,这就要求实验员勤动手,常操作,熟练掌握全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操作要领。特别是二期课改后的教材中的新的实验仪器,实验员更应该及时研究、反复操作、熟悉掌握其性能,在实验中多动脑筋、摸规律,要耐心、细致地去探索、研究,要确保每一个实验的成功,并把实验过程中的捷径和注意事项提供给任课教师,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物理实验员,就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使物理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实验员不仅要为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还要善于改进和更新一些老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装置,并能在生活中利用一些随手拿来的物品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仪器。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实验员还可以配合教师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在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技巧,开阔学生的观察范围。此外,在实验室场地充足的条件下,实验员可以配合学校教导处,设计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可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实验,增强感性认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当然,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员就必须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和实验管理方法,还要参加教育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和其他学校的实验员相互交流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实验员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配合任课教师把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上一篇: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 下一篇: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