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范文

时间:2023-11-15 11:25:21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1

关键词:投资型寿险 投资环境 风险防范 保险需求

从1999年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国内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保险后,友邦、中国人寿、泰康相继推出分红保险,太平洋保险推出“太平盛世•长发”万能寿险,这三类产品被统称为投资型保险,这些产品由于具有保障与投资的双重功能而倍受青睐,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因收益率低下,与业务员推销时宣称的高回报率相去甚远,出现了不少纠纷,以至在2001年底2002年初大面积出现了“退保风潮”。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务院已原则批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市场等消息不断传出,预示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将大为放宽。受此鼓舞,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寿险公司的新产品再度向投资型品种集中。多家中资、合资公司已经或即将推出新的投资型险种。在偃旗息鼓了一年多之后,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究竟是喜是忧?

投资环境开始成熟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副主任庹国柱认为,现在投资型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该是个比较好的时机,但还要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为了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中国保监会在加强对保险资金监管的同时,也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调高保险资金投资的比例。2003年5月又下发文件,调高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同时放宽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这些举措旨在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最终起到规范市场行为及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依照目前的趋势,今后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将继续拓宽,前景看好。所以,推出投资型寿险产品,其相应的投资环境已经开始成熟。

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均趋于理性和成熟

目前,居民存款不断增加,全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元,这意味着广大居民已具备较强的购买力,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来取得稳健收益。据透露,在《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中,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除了已发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还可以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可转债等。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一柄双刃剑,在可能带来资产增值的同时,不能忽视市场的风险。新投资型寿险不再说大话,过去销售人员误导“至少8%年回报率”的宣传已听不到了。太平洋寿险推出的新品种只承诺5年固定收益5.6%,平安“智富人生”万能寿险向客户承诺年利率结算不低于1.75%。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新投资型寿险回归了理性。新投资型保险能否扭转第一代产品的低收益状况,尚需要时间来回答。但投资者似乎已不抱太高的预期,而更看重其保障功能。 投资型保险产品从1999年进入市场已有五年时间,广大市民已对这类比较复杂的保险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购买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几年前,经历过投资型保险的打击后,保险业意识到保险功能应该回归到基本的保障上面,而不是投资收益,所以近两年在着重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去年还停掉了热销的分红健康险,希望能唤起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保险的意识。消费者也逐步接受保险提供保障这一理念,今年上半年,虽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下滑,但传统保障型保险仍然保持了增势,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保障功能的认同。

风险仍须防范

重现江湖的投资型保险,其实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保险公司代客户理财的一种方式,有收益就会有风险。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低于2000年的3.59%和2001年的4.3%。而分到普通投资者手中时,收益率往往只有1%。虽然国家放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即将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 但谁能保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肯定能赚钱?且不说股市已经低迷了3年,不少机构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即使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股市也存在高风险。股市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收益的地方,弄不好便会折戟沉沙,那时,不仅没有收益,弄不好连本金也要打折扣。因此 ,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日本保险业从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到最后该商品的衰败,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保险业引以为鉴。

保险公司要苦炼内功。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相对于传统的寿险商品,其不仅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包括相对成熟、规范和透明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寿险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风险控制能力。中国寿险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992年,寿险公司在技术、人员、电脑、内控、经验和实力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外部的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大力根治市场操纵等不规范行为。在投资型寿险再次升温的现实面前,保险公司是否真正有能力管控好风险,将是对未来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保险业必须首先苦练内功,虚心学习外国保险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让自己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以监管促规范。保险监管的核心是偿付能力监管。引进投资型寿险商品的初衷之一,是要化解中国国内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但前几年投资型寿险商品热销时却成为了各家保险公司突破保险产品限价规定,大打价格战,不计后果地扩大业务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未对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起到预期的作用,更使得市场不规范行为大行其道,严重影响到整个寿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投资型寿险卷土重来时,更应防患于未然。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投资型寿险商品对保险监管广度、深度和效率等的要求异常地高。在中国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力量都还需要积蓄和培育的情况下,市场呼唤保险监管创造一个良好、规范的保险经营环境和运作导向。

购买必须谨慎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险种,投资型保险并非买不得,但它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如果说保障型产品是大众化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投资型产品则属小众化的,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投资需要,这部分人应该是手中有闲余资金,但又没有时间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投资的人。因此,大家在购买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投资型寿险。

分红保险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或者可能没红可分。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

万能寿险具有分红险的某些特点,设有最低收益保障,经营成果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同分享,而交费等方面比较灵活。适合于需求弹性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保险希望有更多选择权的投保人。

投资连结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险与投资挂钩的保险,但更注重保障功能。一般设有保证收益账户、发展账户和基金账户等多个账户。每个账户的投资组合不同,收益率就不同,投资风险也不同。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保险公司在收资产管理费后,将所有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由客户承担。充分利用专家理财(行内有人称之为请专家为自己打工)的优势,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因此投资连结保险适合于具有理性的投资理念、追求资产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保人。

对于在市场上热销的这几种投资型寿险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准确分析个人保险需求。如果比较倾向于传统的交费方式,即定期定额交费,同时对投资不是特别看重,希望以获得保险保障为主,对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也比较有信心,就可以选择分红保险。投保人如果需要保险产品有足够的弹性,希望在基本的投资保证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可以选择万能寿险。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和资产的增长,并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选择购买投资连结产品,当然,这需要客户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

要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就会有一定的风险,也就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总是存在着偏差。各种投资型寿险也不例外。分红保险将保险公司的总体经营盈余的部分分配给客户,但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投保人所得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也可能无红可分。但由于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得到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万能寿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与分红险没有大的区别,也具有保证的投资回报但是超过一定水平后由客户与保险公司分享。但由于万能保险具有较分红保险更大的灵活性,所以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希望对保险计划有更多选择权的客户。投资连结保险相对来说,由于投资账户不承诺投资回报,客户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承担投资账户资产损失的风险。所以适合追求个人资产的成长为目标,并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

注意保险公司的选择。购买人寿保险是一项长期或终身投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投资状况并不代表未来,一定要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因此选择保险公司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接近,很难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投资类保险在保费缴纳、保额变更、信息披露、投资作业、客户服务等各项内部运作不尽相同,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保险,需要保险公司在管理体系与信息技术系统上提供全新的平台。决定投资型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将成为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在选择投资型保险时,应该在认真了解产品本身的保险责任、费用水平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的实力,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在资源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包括详细考察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员工素质、利润水平、以往的投资业绩、品牌形象等。

总之,三类投资型寿险产品各有自己的优势,如何进行选择,真理只有一条――只选“对”的。所谓“对”就是既适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满足投保的本质需要。当然保险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产品之间的比较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也并不充分,所以,作为客户,可通过选择专业的保险顾问来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参考资料:

1. 张洪涛,庄作瑾.人身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燕辉.用投资型保险赚钱.金融与保险,2001,11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2

险种选择各不同

养老保险是投保人按期交付保险费,到特定年限时按照约定的领取方式、领取年限开始领取养老金。如果养老年金受领者在领取年龄前死亡,保险公司或者退还所交保险费和现金价值中较高者,或者按照规定的保额给付保险金。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养老保险有传统型、分红型、万能险、投连险,这些类型的养老保险分别适合不同特点的人群。

保守人群――传统型 传统型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日后在什么时间领多少钱是投保时就可以确知的,这一类型适合于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

抵御通胀――分红型 分红型养老保险一般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往往低于传统险。值得注意的是,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主要起到抵御通胀的作用。分红又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现金分红在每年可直接兑现,保额分红从长期积累的角度看保障作用更为明显。

收入不稳定――万能险 万能险大多也有保证收益,一般在2%~2.5%,有的也与银行1年期定期利息挂钩。其交费、保额都比较灵活,对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比较适合,相应的其强制性理财的功能也就弱一些。

高收入者――投连险 投连险是各类型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而风险与收益同在,也是最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一类。它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全部由客户自负。保险公司为客户设立有不同风格的理财账户组合,其资金按一定比例搭配投资于风险不同的金融产品。投连险投资性较强,而养老保障的稳定性、可靠性较弱,适合风险意识强、收入较高的人群。

金额大小有差异

养老保险配置金额多少需要根据自己的养老规划来确定。

首先,确定实际需求的养老金额。这取决于3个因素:寿命长短、现在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的预测。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可主要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其次,确定养老金需求缺口。养老的资金需求可以从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渠道获得。可根据商业养老金在实际所需要的养老金额中所占比例来确定养老金缺口。

最后,确定实际的养老保险保额。收入水平和资金状况决定了消费者所能承担的养老保险水平。

交费形式要弄清

养老保险的交费方式有趸交和期交两种方式。趸交方式的养老保险相对较少,而期交的养老保险相对来说具有约束消费者储蓄的功能,所以消费者多选择这类保险。

由于在相同的保额水平下,交费年限越短,总的保费支出越少,但年限过短资金压力会较大,所以,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较短的交费年限。

领取时间要有数

在投保之前,要对领取时间、领取方式、领取年限进行清晰了解。

领取时间

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有多种选择,且在未开始领取之前还可以更改。年金领取的起始时间通常集中在被保险人50、55、60、65周岁这4个年龄段,也有更早或更晚的,投保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险领取时间。

领取方式

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有趸领、期领、定额领取3种方式。趸领是在约定领取时间,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期领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年或每个月定期领取养老金。大多数人习惯选择期领。定额领取的方式与社保养老金相同,即在单位时间确定领取额度,直至将保险金全部领取完毕。

领取年限

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限有终身领取和保证领取两种方式。终身领取养老金虽然说是终身,但一般终止年龄为88岁或者100岁。保证领取年金一般承诺10年或20年的保证领取期,若被保险人没有领满10或20年,其受益人可继续将保证年期内的余额领取完毕。

购买原则要坚守

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投保人还需要遵循以下几项购买原则。

组合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年金保险只是保障老年生活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较大的医疗支出,而年金保险不能保证这些大的费用支出的可行性。因此,购买年金保险时一定要搭配一些意外险、医疗保险,才能真正抵御风险。

综合比较原则 年金保险的整个时间达到几十年,如果通胀率走高,那么日后拿到的年金就会贬值。目前市场上的年金保险产品多为定额给付型,即在投保时就已确定未来每年可领取的年金额度。而一些成长型年金产品则可以在保证资金安全增值的同时,无论在年金积累期或是年金领取期,都以分红的形式不断增加年金领取额度,并不设上限,可以充分抵御通胀的风险。

及早购买原则 现在很多人都等到将近退休的年龄才开始考虑购买保险,但要知道,保费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那时购买需要支出相当大的费用,可能会给生活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保险越早购买,负担越小。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3

关键词:银行上市 资本成本 贷款定价

2004年1月6日,国家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补充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这两家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地位确定下来。虽然目前,国有银行上市的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比如:此次国家注资后,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有大量不良资产,还面临上市压力,银行在境内上市还需要满足不良贷款率在10%以下,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等硬指标。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问题无疑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股权资本在贷款定价中的作用

对贷款进行风险定价有利于对信用风险提供补偿。理论上讲,贷款价格的构成不仅应该包括银行的边际成本与利润,而且必须对贷款可能的风险作出弥补。

之所以应该计算股权的资本成本,是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不仅能为银行带来利润也同时带来了风险。而银行信贷的风险损失最后还是要靠资本来弥补,因此银行业必须为每一笔业务配置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而这些配置的资本必然要求回报,回报率以股权资本的成本为基准。因此股权资本的成本应该引入贷款定价方程。

股权的资本成本应该准确的估计,低估或高估股权成本都是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如果低估了股权的资本成本,未预期的风险将得不到足够的弥补,所有者的价值就会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股权资本成本计算高一些,因为如果高估资本成本,会使利率过高,造成贷款的紧缩,并且为了到达预计的股权收益目标,银行管理人员会被迫采取冒险的经营战略。

资本成本的计算

红利收益型

股票价格可以看作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

D(1+g)

P=—————,

Ke-g

其中P为股价,D为最后红利,g为合理的合理增长率。对于银行股而言,现金流主要是红利,计算股价的贴现率即是股东要求的股权回报。在持股人基于自己的目标收益交易股票,给出银行股价格,如果知道最后红利和将来合理的红利增长,可以计算出股权成本(或目标收益):

D(1+g)

Ke=————+g

p

市盈率模型

该模型为

Ri

Kei=——,

P

用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的比率近似作为上市银行股权资本的成本。不过这一模型很可能因为股价的波动和银行人为调节会计利润而使准确率受到影响。甚至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亏损的银行会计算出负的资本收益率作为股权成本,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利用CAPM模型,给定系统风险的情况下,上市银行的股权成本(Ri)是无风险收益率(Rf)加风险溢价,而风险溢价可以通过β模型估算,公式如下:

Ri=Rf+β(Rm-Rf),其中Rm等于市场资产组合收益率,通常以股市得指数收益率代替,以体现系统风险。无风险收益率(Rf)则一般以国债收益率计算。

不过,因为CAPM模型只考虑了市场的系统风险,还不能完全反映单个股票的特殊风险,因此对个别股票资本成本的估计有可能存在偏差。但如果讲整个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组合的化,可以得出一个平均的资本成本,作为贷款风险定价的一个基础。

国有银行上市的意义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内部精细化的管理和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得到资金边际成本、预期损失和在险资本的比较准确的估计,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企业,其资本是不可交易的,内部的企业化管理不能保证得到一个合理的股权资本的成本(或目标收益)。而国家作为一个单一的所有人,无法明确的制订出合理的股权收益目标。即使有这样的目标,由于对所属银行的父爱主义也缺乏必要的冲动来考核银行经营者。没有股权资本的成本,贷款风险的合理定价就难以实现。这就不利于银行股权资本(目前来看主要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虽然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初,其股票交易数据较少,但是也可以用简单的市盈率法计算出资本收益率。在积累了一定时间的交易数据之后,就可以用更为精确的模型了。或许一开始计算的资本成本比较粗糙,但是对于贷款定价而言有资本成本率总比没有好,并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一步步的精确化。如果不将资本成本引入贷款定价,就永远无法判断贷款的收益是否能弥补风险对所有者价值的侵蚀。

综上所述,在估计资本成本这一层面上讲,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必须保持足够多的比例,以维持交易的活跃,通过投资者的出价体现所有者的目标收益,以此计算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

参考资料:

1.王来星,国有商业银行收益风险对应的定价模型构建,武汉金融,2003(5)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4

进取型账户收益率红黑榜:

相比4月份的骄人战绩,5月份进取型账户的确逊色太多,若与3月份平均-10%左右的收益率相比,各账户还算有所进步。招商信诺、海康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2007年推出的进取型账户至今延续着负收益率的态势。

上月垫底的招商信诺先锋A、B型账户以及中意人寿进取型账户,本月以相对较低的负收益率位于榜单前三甲。

成长型账户收益率红黑榜

成长型账户本月红黑数量刚好与上月相反,整体收益率跌幅较大。信诚人寿本月仅以0.22%的收益率就占据榜首,而上月以4.18%的收益率领航成长型账户的招商信诺吉祥宝成长型账户,本月成为压底账户。遗憾的是,招商信诺吉祥宝成长型账户并非本月跌幅最大的账户,中意人寿本月近50%的跌幅,致使其总收益率由上月的79.92%大逆转为本月的-9.42%,总收益率下降90多个百分点。

平衡型账户收益率红黑榜

本月平衡型账户也以全负的业绩表现告诉投保者,它与进取型账户同样有不小的风险。位于平衡型账户红黑榜前3名的账户均是2007年下半年建立的年轻账户,虽然本月名列前茅,但它们的总收益率并不理想。

平衡型帐户同样存在大起大落的情形,招商信诺两款平衡型账户、华泰人寿平衡型账户与生命人寿平衡型II账户从上月的前5名,跌落为本月最后4名,而华泰人寿平衡型账户则一直徘徊于正值边缘,总收益率如履薄冰。

稳健型账户收益率红黑榜

本月稳健型账户同样难言“稳健”,中意人寿的智尊安逸稳健账户以-22.45%的收益率创近半年以来本刊所记录平衡型账户的最低收益率纪录,如此跌幅,使得中意人寿智尊安逸稳健账户从2004年累积下来的总收益率几乎消耗殆尽。整体来看,本月红榜稳健型账户收益率相比上月偏低。

货币型账户收益率红黑榜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5

“据我们的一项在线抽样调查显示,高达87%的受访者不知道社保和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功能,更有90%的受访者不清楚国家相关保险政策。”第三方保险平台大家保网()的CEO方玉书表示,而这一现象也让商业保险成为了理财师们必备的武器之一。

商业保险进入快速增长期

相对于社会保险而言,商业保险又称金融保险,和社保作为个人生活基础保障不同,商业保险以保障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为根本出发点。据方玉书介绍,我国商业保险经历人世后的十年黄金发展期后,开始被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及人口老龄化等各种力量裹挟着,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已越来越重。

“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大病医保靠政府到惠及10亿人的大病保险再报50%由商业保险承保,走向民众的商业保险,其庞大的市场前景和国民的刚性需求,足以撑起下一个保险业的黄金30年。”方玉书说,“一个新增有消费能力的市场,外加一个居民消费习惯正在悄然改变的市场,为商业保险的后30年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方玉书表示,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到3000美元及以上时期,商业保险需求会进入一个转折,即后黄金发展期。我国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耗时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仅用了3年。2012年1月至4月,我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5922.07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已达6.33万亿元之巨。

援引国家统计局8月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这意味着我国的消费结构仍处于一个可升级的区间,加之作为消费主体的25至49周岁人口比重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32%上升到近期的45%,以青年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决定了我国进入商业保险消费快速增长期。”方玉书说,“从大家保网的访客数据看,这一年龄结构变化所折射出来的商业保险消费占比尤为明显,25至40周岁的青年族群构成了大家保网站商业保险的主流消费群体,此外男性访客占据了60%,而在职业分布方面,教育、金融、IT等行业人士较为密集。”

保障理财复合功能产品受欢迎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消费者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中现金的比例已由2002年的84%降低到68%,而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及商业保险则由原来的16%上升至32%。2008年至2012年间,中国约有5000万个家庭年收入突破1 0000美元大关,从而加入中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这也将直接产生1亿至1.5亿个能初次购买商业险的新客户。

以商业保险中的养老险种为例,目前可分为传统型和新型投资型两种。传统型养老险的产品利率一般固定在2%~2.4%,对于保险金的领取时间、领取金额均可事先商定;在新型养老险中,既有1.5%~2%的保底利率,又有不确定分红收益的分红险是大热门。

方玉书表示,2008年以来,在产险赔付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上升仍然很快,主要是由于商业保险中的寿险给付大量增加。“由于对未来经济走向、物价等一系列因素的不确定,大多数投保人过多的关注于保险理财功能,且对于所买人的商业险种的收益状况仍比较模糊。”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6

[关键词]REITs,风险收益,保险资金运用

一、REITs的含义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REITs)是一种专门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行股票(受益凭证),集合公众投资者资金,由专门机构经营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组合,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通过将投资不动产所产生的收入以派息的方式分配给股东,从而使投资人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按照REITs组织形态不同,美国REITs可分为信托型和公司型两种。按照投资人能否赎回分类,可将REITs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REITs的发行规模固定,投资者只能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同时为保证原始投资人的权益不被稀释,上市后不得再募集资金。开放式REITs的规模是变化的,投资者可以按照基金净值申购和赎回股份或受益凭证。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REITs可分为权益型BElTs(EquityREITs)、抵押型REITs(MortgageREITs)和混合型REITs(HybridREITs)。(1)权益型REITs属于房地产权益的证券化产品,拥有并经营收益型房地产,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主要收入来源为出租房地产获得的租金,是REITs的主导类型。(2)抵押型REITs属于房地产债权的证券化产品,直接向房地产所有者或开发商提供抵押信贷,或者通过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Assets,MBS)间接提供融资,其主要收入来源为贷款利息,因此抵押型REITs资产组合的价值受利率影响比较大。(3)混合型REITs既拥有并经营房地产,又向房地产所有者和开发商提供资金,是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总的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权益型REITs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抵押型REITs,混合型REITs的重要性最低。

REITs作为一种房地产证券化产品,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在美国和澳洲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亚洲则是2000年以后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等地出现。值得注意的是,RElTs的国际化使得房地产市场超越了区域市场的局限,呈现出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比如,为了争夺REITs上市资源,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展开了或明或暗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法规建设等金融基础设施上面。香港地区允许海外REITs上市就是效仿新加坡,而香港地区修订后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将REITs借贷比率从资产净值的35%修改为资产总值的35%,新加坡针锋相对,将借贷比率提高到60%。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的机构投资者,得以REITs纳入投资视野,进而分享区域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丰厚利润。中国如果不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推动REITs在内地的上市,大量国内的优质地产项目有可能被海外机构大批收购后,再通过REITs的形式,流失到海外交易所。这样,一方面出于提高REITs回报的考虑,国内优质地产租金的定价权在很大程度上被海外机构所掌握,另外面对国内优质地产的丰厚回报,国内投资者却没有渠道和工具进行投资。到那时,国内投资者可能要遭受商业地产高租金和房地产投资无门的双重损失。

2004年中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遭受银根紧缩的压力,这时出现了两幅迥然不同的图景。一些资金紧张的中小地产商在银行融资门槛提高的情况下,转向房地产信托计划,催生了房地产信托的繁荣,也引来了监管机构对房地产信托的整顿。澳洲麦格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则趁势扩张,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大量收购购物中心、写字楼和服务式公寓等商业地产,并准备通过REITs在海外上市实现资金的增值循环。由此,REITs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应该说,从更宏观的金融稳定角度,央行乐于见到另一种房地产直接融资工具出现,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对银行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所有扩大证券市场深度和广度的产品持一贯的欢迎态度,将创造条件推动REITs上市流通。银监会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过度参与房地产市场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对信托公司能否承担起私募的房地产信托计划到公募的REITs的历史性转变颇有疑虑。总之,REITs作为一种房地产金融工具,涉及的市场、机构和监管机构众多,必须通过深入研究,细心设计,才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享受其便利和收益。

二、REITs的制度优势及其与其他房地产投资工具的比较

(一)REITs的法律安排和制度优势

在REITs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的不断完善规范了REITs的市场运作,引领了市场发展,增强了REITs对投资者的吸引力。REITs的立法普遍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凸显了其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的制度优势。一是REITs的设立遵循信托的基本原则,如香港和新加坡的REITs法规强调受托人和专业管理公司的相对独立性,以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二是投资对象明确,投资策略清晰,长期投资于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主营业务突出;三是收益强制分红,一般规定在90%以上,收益稳定;四是运作透明度高,财务可预测性强。五是通过对股东结构的规定,增强REITs的流动性,避免了将RElTs作为一个单纯的套现工具。这里,以产生稳定收入的房地产作为投资目标,把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分红,是REITs最鲜明的两个特征。

(二)REITs与国内现有的房地产信托计划、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和房地产股票的区别

REITs与国内现有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产品属性:对REITs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通过持有基金受益凭证间接拥有REITs所投资的不动产,REITs将收益的绝大部分分配给投资者,是一种股权类金融产品;信托计划有到期日和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是以一定期限内的收益换取资金的使用权,是一种债权融资行为,少数的租赁收益权信托计划一般也有固定收益的优先受益权或回购承诺,事实上还是一种融资回报,而不是投资回报。(2)流通性:REITs是标准化可流通的金融产品,可在证券交易所与普通股票一样交易;房地产信托计划是有200份合同限制的、非标准化金融产品,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3)风险分散性:REITs是房地产资产在类型、空间等方面的投资组合,风险得到了较好的分散;房地产信托计划大多针对某个具体的房地产项目,资产单一,风险较为集中。(4)投资门槛:REITs没有份额的限制,一般的中小投资者均可以进行投资;房地产信托计划由于有不超过200份、每份不低于5万元的限制,单份合同金额往往在几十万元以上,投资门槛较高。(5)运营专业程度:REITs负责提供资金并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信托计划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种融资方式,信托公司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资金的安全运用,不参与房地产的专业管理。

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是对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是以房地产为担保,由贷款利息偿还的债券。REITs与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的区别主要在于:(1)发起人:REITs的发起人一般是拥有收益类房地产的业主,MBS的发起人一般是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或房贷机构。(2)基础资产:REITs的基础资产是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地产权益,租金收入和管理收入的绝大部分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MBS的基础资产是具有很高同质性(期限、利率等)的抵押贷款。(3)发起目的:房地产商将旗下资产通过REITs上市,通过部分资产变现回笼资金,又可通过合同安排REITs持续购买旗下其他资产或成立新的REITs,实现经营规模扩张和资金循环增值。抵押贷款银行通过MBS将资产剔除出资产负债表,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缓解银行流动性风险。(4)产品属性:REITs属于股权类投资产品,与房地产市场波动和证券市场波动都有紧密联系。MBS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以按揭利息为标的,其最大的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和利率风险。如果房地产市场走低,或利率进入上升通道,都会引发贷款人提前还贷,MBS持续稳定的利息收入泣就可能会打破。另外,利率升高还会引发MBS价格的下跌,使投资者的资产缩水。

现代意义上的REITs实际上是由收益类房地产组成的一个资产组合,由于可以上市交易,又可以说是特殊的上市房地产公司,但它与普通意义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又有区别。主要体现在:(1)税收安排。REITs除了必要的费用开支,没有留存收益,不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REITs在公司层面上免税的主要原因。有的房地产公司虽然以租金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中国国贸,600007.SH)或作为稳定的主营收入(如招商局,000024.SZ),但它们不是REITs,需要交纳公司所得税。(2)分配政策。REITs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把收入的大多数分配给投资者,而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董事会决定,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以不分配。(3)投融资限制。REITs有投资政策上的限制,可以进行债务融资,如银行借入、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等,不过有最高的负债比率限制,其负债比率低于一般的上市房地产公司。(4)运营方式。REITs往往收购成熟的房地产,通过较长时期的专业经营获取收益,转让房地产一般必须持有若干年份以上。我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基本属于开发商,统揽土地——融资——规划——施工——销售——物业管理的全部环节,房地产就象工厂化产品一样,在完成项目开发后即可出售。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业分工程度深,专业化水平高,REITs也只是作为投资商和运营商成为房地产利润链条的一部分。可以说,REITs与上市房地产公司相比,财务更稳健,收益更稳定,投资风险更小,当然也无法获得房地产开发中的“暴利”。

房地产业在机构投资者眼里属于另类投资,虽然具有较高收益,但由于其低流动性,只能成为某些有独到眼光的长线投资者的领地。国内现有的房地产信托计划是在银行融资渠道收紧后的一种替代渠道,但由于其融资规模小,流动性差,私募限制等,只能在房地产开发的某一阶段作为主流渠道的补充。决定了其生命力有限直到REITs出现,挟其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由此带来的制度优势,鼓舞了投入其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极大信心,使得投资者在传统的股票、债券之外,得以将大量资金通过REITs投入到房地产业,取得了市场参与各方的共赢。

三、REITs的收益和风险考察

(一)从REITs运营的角度

不同投资对象的REITs收益来源不尽相同,抵押型REITs除了投资者本金,还通过负债融资,然后以抵押贷款的形式间接投资房地产。这里它们扮演的实际是金融中介的角色,如果市场利率提高和房地产市场萧条同时出现,抵押型REITs就很难保证派息的稳定性。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权益型REITs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值上都占绝对地位。

权益型REITs的投资价值主要来自资产净值和经营收入(FundsFromOperation,FFO)。资产净值是REITs所拥有和管理的资产价值,是REITs盈利的基础。管理水平不同,同样的资产会有不同的增长潜力。证券市场对管理水平高的REITs,会给出较高的价格。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和管理费收入等现金流人,去掉经营成本和利息支出后即可分红。较高的经营收入不但使得投资者可获得实实在在的现金分红,更可增强市场投资者对REITs的信心,推动价格的上升,使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联系到领汇基金在市场的优异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预期,原来由政府控制的物业资产在通过REITs上市后可能转向更商业化的运作,租金提升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权益型REITs还需要驾驭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两大市场的周期波动,交替采取进取或保守的经营策略,在资金和资产之间适时地转换。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的低潮期,市场利率也往往比较低,REITs管理人最需要大胆举债,在承担较低利息支出的前提下,以较低价格收购优质资产,期望未来一段时期租金的上升能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入。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阶段,REITs旗下资产价值水涨船高,出租率和租金收益率则可能不太理想,以往的高负债带来的利息支出正在加大经营成本,这时REITs需要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降低负债率和减少利息支出,抛售高估的物业资产以回收资金,通过高分红回报投资者。应当指出,这时REITs的二级市场价格往往也非常高,对追高杀人的投资者而言,分红收益率并不一定特别高。

总之,虽然REITs一般以高派息和稳定回报为目标,但如果房地产市场萧条,管理入水平不高,再加上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REITs的预期派息率并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

(二)从市场投资的角度

从产品特性上看,REITs必须保持相当的分红收益率,才能跟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竞争,如领汇基金和越秀基金的预期回报率与发行价比较分别为6%和6.5%左右。另外,RElTs具有资产增值的潜力,具有抵抗通货膨胀的能力,从投资角度更多地表现出类似股票的性质。不过,将REITs当作股票一样炒作,往往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领汇作为香港的第一个REITs上市后,受到海外对冲基金的青睐,价格上涨很多。按照15港元的价格,其预期回报率就从6%左右回落到4%左右,与债券相比就没有多少优势了。联想到1998—1999年的美国REITs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上升,房地产收购的机会逐渐减少,投资者认为REITs的收益率增长会因此下降,因此纷纷退出REITs市场,REITs指数取得负收益。

因为REITs的收益主要决定于经营收入(FFO),与股票市盈率类似,REITs可定义一个P/FFO乘数。REITs的市场价格就由经营收入和P/FFO乘数决定。如果经营收入超出市场预期,投资者可能愿意用更高的P?FFO乘数(相当于市盈率)来投资,REITs价格加速上升。相反,同样的经营收入,如果市场预期比较悲观,P/FFO乘数就会下跌,带动RE-ITs价格下跌更多。换句话说,FFO反映了REITs经营的基本面,而P/FFO乘数反映了市场心理,二者共同决定了RE-ITs价格走势。再举领汇基金的例子,当对冲基金宣布购入大笔领汇股份后,市场预期价格还会上升,这时投资者追求的就主要是资本利得回报,而不仅仅是预期的分红了。

(三)从宏观经济的角度

宏观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变量就是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业资产价值提升,REITs的净值随着水涨船高;再加上REITs的租金收益一般会随之往上调整,投资者往往预期REITs的分红收益也会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的侵蚀。固定收益证券受通货膨胀的伤害是最大的,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债券利率,债券的本金甚至要缩水。

面对利率上调的压力,经济进入下降阶段,对房地产的需求水平下降,可能影响REITs的经营现金流。另外,利率上调还会通过利息支出影响REITs的经营成本,抵押型RE-ITs受的影响要大过权益型REITs。最后,利率的上升会造成REITs市场价格降低,从而影响REITs的总体回报率。

为了对冲利率上升风险,REITs上市时有时会进行利率掉期等财务安排。在利率掉期安排下,REITs初期利息支出会较低,但在后期的支出会较高,好处是减少息率上升风险,提高初期的回报率。不过,如果日后租金大跌,可能会使得派息剧减。

四、REITs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适用性

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不过,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着三个突出的矛盾:一是金融体系证券化程度不高,证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充分满足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二是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低风险的长期投资产品很少,无法充分满足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要求。三是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长期偏低,2005年收益率为3.6%,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面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挑战和REITs市场的发展前景,需要探讨的是REITs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适用性。

(一)REITs的类固定收益特点适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保险业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REITs有预期稳定的高派息率,有专业管理团队带来的价值提升,有长期的经营期限(封闭式15—20年,开放式时间不限),再加上严格监管带来的透明度,可以说是一种较稳定的收益类证券,符合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要求。

(二)REITs的风险收益可为保险资金所承受。以美国REITs市场为例,1995年—2005年REITs的年化收益率为14.29%,高于同期美国主要股指的年化收益率:标普500指数11.41%,道琼斯指数的9.88%,NASDAQ指数的10.4%,更高过美国10年期国债的年化收益率5.07%(见表1)。REITs收益率最高的两年分别为1996年的35.75%和2003年的38.47%,也在1998和1999年分别取得负收益。这里的负收益率是指REITs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最可能的情况是股息收益不抵价格下跌导致投资者当年出现账面负收益。对长期投资者而言,一笔资本投入REITs市场,10年后的累积收益435%远高于国债的累积收益172%才更有意义。更何况,从收益的波动性来衡量,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REITs的风险远低于NASDAQ指数,比标普500指数低大约3至4个百分点。可以说,REITs在风险收益特征上也介于成长性股票和债券之间,是一种低风险的收益类投资品种。另外,REITs所分派股息不会在信托基金的层面被征税,只会在个人层面被征税,保险资金可以获得税收优惠。从亚洲市场来看,REITs的年回报大致在5%到7%之间,而国内10—20年国债平均利率为3.34%,金融债平均利率为3.5%,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也低于3.6%,REITs收益率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REITs的加入可以优化保险资金的资产组合,降低风险。首先,房地产历来被视为股票、债券之外的另类资产,与传统金融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可以为保险资产组合提供分散风险的资产选择。比如,1995年到2000年,权益类REITs与罗素2000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36,原因是该指数中占6%的比重,而与NASDAQl00指数的相关系数只有0.01。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再加上2001年“9.11”事件影响,标普500指数等主要股指连续三年取得负收益,REITs则在摆脱了1998—1999年的低迷后,分别取得25%、15%和5%的优异回报(见表1)。其次,REITs本身是多元化及大规模的房地产投资组合,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资产,不同资产之间的价格走势、回报水平的相关性较小,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与单一的物业资产相比,本身的风险波动性就比较低。经过REITs本身的物业资产分散和保险资金在债券、股票、房地产(REITs)的分散配置,保险资金可在更低的风险下取得相同的收益水平,或在相同风险水平下获得更高收益。最后,在组合中增加对REITs投资的时候要考虑原股票组合中的房地产股票比重,不能使得整个资产配置中的行业比重失衡。

总之,REITs作为投资于收益类房地产的现实途径,由于其适中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债券等主要金融资产的低相关性,保险资金可以考虑在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健全、市场完善的基础上加入对REITs的配置。

[参考文献]

[1]毛志荣.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J].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4.

[2]王庆仁,高春涛.REITs风险收益特征和资产配置作用[J].证券市场导刊,2006.

[3]李安民.中关房地产信托产品比较[J].学术研究,2005.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7

保障要求:每名员工都为意外伤害10万元,重大疾病10万元。

投资收益要求:除上述二险保费支出外,3000元以外的款项作为投资,计划3至5年取回。

能否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账号?能否为我们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保险保障方案:

广州某企业

答:事业单位的改制使得职工原有的"铁饭碗"被打破,劳动、用工、分配等制度的前后差异对员工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单位通过投保商业保险可以补充员工在改制后的保障不足,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使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得以留住人才。

根据贵单位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方案:

险种

保险责任

保险金额

保费(单位:元)

中英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身故责任

10万

88

中英附加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残疾责任

20万

44

中英团体重大疾病保险

30种重大疾病保险责任

10万

298

中英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

2570

合计保费

3000

注:以上是以35岁男性一类职业为例

注:以上是以35岁男性一类职业为例

保单特色:集意外、重疾及投资收益于一体,为每位员工构筑保单全面的金三角。

主要保险利益说明:

1、意外残疾双倍给付,保障更显人性化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员工因意外身故其家庭将获得10万元的补偿,若员工遭遇到意外残疾则可领取最高达20万元的补偿;

2、重疾保障观察期短,涵盖面广

在方案中,采用了目前市场上涵盖面最广的中英团险重疾产品,保单生效30天后,如患30种重大疾病中的其中一种,即可获得10万元的保险金;

3、分红型年金零风险,高回报,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在员工得到基本保障后,投资收益方面采用了零风险高回报的分红型年金,既有固定的保底(2.5%)收入,更有上不封顶投资收益,充分保障改制后职工的收入水平。

4、员工帐号独立,企业省心省力

每位员工都设有独立的个人帐号,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红利可作为合同期满后单位的奖金(长期服务金)或其他福利进行发放,从而加强企业的良性竞争氛围,加强员工的向心力。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篇8

会议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支持符合资质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产业、参与健康服务业整合,鼓励开发多样化的医疗、疾病保险等产品。商业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领域大有可为,亦是保险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主动提供多种医疗、重疾保险、长期护理产品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投资养老产业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如近年来保险公司大规模投资养老社区建设等,此外,保险公司还可承接企业个性化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

将保险业这一金融子行业单独拿出来在国务院层面进行讨论和决定,这种规格实不多见,意义不言自明,可谓近期保险业的重大利好。未来,我们仍期待政策层面有所突破,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与银行业一样,2013年以来,保险行业也经历着互联网金融和货币利率市场化的双重考验,在银行业存款急剧减少的同时,保费增长也呈现增速放缓之势,保险股估值也在底部徘徊,这为2014年保险股的估值修复提供了可能性。

总体而言,互联网推动的保单碎片化趋势不减,银行费率市场化包括个人大额存单快速推进等,都会对普通寿险业务的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的开启将提高市场对未来保费新单增速的预期。

从国际经验看,医疗健康险、年金保险都是在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叠加经济转型过程中得到政策支持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来看,未来1-2年内是医疗健康和养老市场的政策窗口期。成熟市场上健康险、年金和寿险基本上三分天下,未来新增保费市场重点来自于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

这并非空穴来风,新单增速预期的改善在3月中下旬已逐渐体现出来,二季度保险板块上涨7.7%,超越沪深300,主要原因在于1-3月新单销售情况改变了市场对于后期新单保费增长的预期。后期市场会持续改善新单增速预期,并且会迎来新单增速预期提高的过程。新单增速改善和提高的主要动力在于产品创新、渠道整合以及外部销售环境的改变。

另一个积极的因素则是,在新单增速改善的同时,新单利润率并不像市场原先预期中那么悲观,新单利润率预期会出现一个由负转正的过程。一季度新单利润率预期难以提升,但是二季度之后产品利润率有充足的改善预期,产品利润率改善的核心来自于新单保费结构的改善、费率市场化改革和保险监管部门对于渠道和产品的监管。

而新单增速预期的提高和新单利润率预期由负转平甚至转正将是保险股估值修复的动力。虽然目前市场估值的反映依然停留在新单保费增速预期改善阶段,但最终未来新单利润率的改善将会进一步推升估值。

费率市场化双刃剑

中报将至,目前各保险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已尘埃落定,截至4月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同比大增29%。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在费率市场化改革后,2014年1月,普通型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291亿元,较2013年全年增长78.78亿元。一季度,保险公司凭借保险产品创新,基本上实现了保费规模的大幅度高增长。一季度保险公司新单增速超预期,二季度产品利润率改善将超预期,截至中报前,市场将会持续反映保单增速和利润率改善的预期。

如同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冲击一样,费率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费率市场化改革会侵蚀单件保险产品的利润率,但只要保障型险种利润率持续高于分红险,费率市场化加大保障型险种吸引力,通过保费结构调整就依然能够达到提高利润率的效果。

2014年以来,在银保渠道和高现价产品受到规范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都加大了个险渠道的投入,这为个险保费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对个险渠道产品价值创造的要求,高投入促使个险重价值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

费率市场化改革给保险产品创新带来新的空间,加上销售环境向好,新单增速有望持续稳中趋升。保费大幅增长主要是通过产品创新分流了银行活期存款,而一季度的新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形态:1.高收益产品组合:主险产品(分红型)+附加险产品(万能型);2.高现价保障型产品;3.高现价万能险。

数据显示,一季度分红险产品+万能险产品以及高现价产品成为驱动保费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此类产品利润率基本上不高;从3月份开始,保险公司主动加大销售高保障产品力度,以中国平安为典范,在3月初就开始大力推进公司平安福产品的销售,保障组合类产品利润率依然高于此前的分红产品。而从二季度开始,市场总结一季度产品策略并加以调整,开始力推分红+万能+保障,其中重点突出重疾、医疗、养老等保障功能的组合产品增加,这既保证了保险产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增加的保障功能为提高保单利润率奠定了基础。

1-3月,各保险公司通过重推分红+万能组合以及高现价产品赢得保费规模大幅度增长,这一类产品创新后期还将持续成为推动保费增长的动力;在4月份之后高现价产品和银保渠道受到一定的约束,保险公司均加大对个险渠道的投入,也敦促个险渠道重视销售高价值产品,个险渠道逐渐形成高价值、高投入、优质保费增长的循环;在行业自身产品创新和渠道重塑的过程之中,2014年外部环境已不像2013年下半年那般严峻,包括理财产品、各类货币基金产品的销售规模和收益率都开始下滑,在宽货币紧信贷格局之下,短期资金收益率下滑成为持续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开始上升。

其中,一季度银保渠道销售高现价普通人寿保险产品成为特色,这一类产品提供3.5%-4%左右的收益率,同时保证一年后退保现金价值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较好。

个险渠道也开始大力销售主险为分红险、附加险为万能险的保障型险种,其中主险返还的生存金、期满给付金以及分红收入都可以转为万能险保费收入,创造了保费的“余额宝”。产品兼具收益率、流动性和保障的功能,自然能够吸引客户。

很明显,在与银行、货币基金争夺资金的较量中,以前总处于劣势的保险产品灵活性大幅提升,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费率市场化是重要的催化因素。2013年已经能够看到保险公司新单保费有稳中向上的趋势,但是费率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出台却使这一趋势增加了部分不确定性。

新单增速和利润率预期改善

市场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的预期是:影响不大,同时关注利润率的下滑。这表明市场对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谨慎态度,很少有机构明确指出,费率市场化将给保险公司带来产品创新的利益。

目前来看,一季度保费的高增长表明此前市场发展明显超过了费率市场化改革初期的预期。1月份普通险保费收入超过2013年全年,费改带来高现价产品的扩容以及重疾意外险的热销,是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灵活性的体现。同时,在无风险利率持续向下的背景下,保单吸引力明显提升,新单保费稳中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开门红”是保险业追求的惯例,在“开门红”完成规模要求之后,二季度产品创新重点转向保障重疾类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二季度以来,组合新增搭售产品基本上是常态,搭售产品主要为重疾险、定期寿险以及意外险产品。在主险的选择上,保险公司似乎更青睐于少儿险教育险等形态。

近两个月,中国人寿新产品的推动力度较快,主要围绕重疾险丰富保障线条,公司新推专项癌症险、康复险、定期寿险等,组合重推四个产品组合“鑫康保、放鑫保、喜庆祥和和幸福双康”;平安升级平安福,力推守护星少儿险,同时销售系列医疗保障险;新华人寿力推锦绣前程少儿险,同时配合开门红产品搭售旅途无忧险;太保险种相对稳定,鸿发年年和东方红系列产品依然是主打。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紧握分红+万能提供的收益率优势,同时通过搭售保障重疾类产品来创造价值,组合一揽子计划基本上是大公司的共同选择。

上市险企手握产品利器,开拓主险分红+附加万能账户+附加重疾保障保险组合拳,保单规模和价值都迎来双丰收。二季度的产品组合通过主险提供身故、生存金返还和分红责任,万能账户提供吸纳返还金提供高收益率和高流动性责任,重疾保障提供保障责任销售噱头,同时为保险公司创造价值,兼具收益率和高保障功能。搭售重疾险种大幅提升产品利润率,有助于保险公司适当激励人,创造销售规模。

最近几年,保险公司保单利润率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保单利润率的提升主要是受益于个险渠道保费占比的上升以及个险渠道保费结构的优化。销售高保障产品为公司创造高价值基本上是大公司主要的产品倡导方向。在目前产品创新的引导下,新单利润率还将有持续提升的过程和阶段。

在新单增速和产品创新的带动下,市场对保险估值修复预期开始转为积极。从3月中下旬,保险股开始持续超越大盘,估值开始有所修复。目前阶段的估值修复主要是反应了市场对于保费新单增速预期的改善。

3月份中下旬至6月份,保险指数持续上涨,动力源自于市场对新业务乘数预期的改变。新业务乘数主要由新单利润率和新单保费增速带动,在经历了1-3月保费尤其是新单较快增长之后,市场对新单增速的预期基本上由前期的负增长缓慢调整为正增长。

尽管一季度保险行业实现“开门红”,但市场对保险股估值预期仍比较悲观,因为新单和新业务价值都处于负增长预期,在经历一季度“开门红”较高增长之后,新单业务价值逐渐显现,市场开始修复预期,目前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新单增速预期开始由负修平。预计后期还将有一个新单增速预期由平修正,同时新单利润率修正的过程。

改革提升新业务乘数

对保险股新单增长给予谨慎预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未分化的乘数假设和非常中性的增长预期和中国现在保险市场的结构相关。中国寿险市场险种结构单一,产品过重依赖于分红险,分红险将持续面临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的竞争,增长平稳难有爆发;市场单一也导致公司同质化严重难以产生预期分化。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保费收入基本上囊括了寿险、健康险和年金这三个部分,因此,市场分化需要从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险市场着手。2012年全球保险市场寿险平均保险深度约为3.69%,中国人身险保险深度为1.7%,虽然保险深度差异较大,但是中国的保险深度主要由寿险贡献,如果按照寿险、医疗健康险和年金三分天下的格局来计算,中国寿险保险深度已经超过国际寿险平均水平。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发映出中国目前单纯寿险保费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医疗健康和年金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真正的增量所在。医疗健康险和年金领域的发展也是真正改善新单增速预期的市场所在。

城镇化第一阶段带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条膨胀,第二阶段将带来健康医疗和教育领域发展。随着城市居民保险和新农合整合、完善医保控费和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这都将为商业保险机构进入基础医疗保险领域打开空间。

GDP下台阶伴随着老龄化,抚养比的变动带来储蓄率拐点出现,居民在银行储蓄、保险资金和社会基本养老几类资产中将开始重新配置养老资产,综合利率市场化格局和收益率环境,保险产品作为养老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在不断提升。老龄化带来养老保险需求,城镇化带来医疗健康险需求。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的继续,保险行业将进入养老险和医疗健康险发展的春天。

保险业率先推动费率市场化,这一下子将保险产品定价利率提升至3.5%及以上,保险产品相较于银行储蓄存款吸引力明显提升。从费率市场化改革趋势来看,年金险产品是其中仅次于医疗健康险产品的重要险种,目前税延政策依然在探讨中,但是从大趋势来看,税延政策必然会推进,以年金为主要形态的保险产品将进一步分流银行储蓄成为居民养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费率市场化改革驱动产品正朝健康险和年金险方向拓展,同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养老体制改革在提速,商业保险作为基础医疗和基础养老重要补充的地位再次被阐述并佐以政策支持。医疗健康和年金险市场的发展是提升未来保费新单增速预期的重要动力,并且将能够产生差异化新单增速预期。随着医疗健康和养老险市场的逐步开启,未来公司新业务乘数将有较大提升。

费率市场化改革带来健康险的热销,其中缘由主要是因为健康险利润率比较高,在利差损益受到影响的同时,保险公司会主动寻求死差损益和费差损益较好的产品。从目前情形来看,意外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保险公司新业务乘数在估测过程中固然存在较多的假设差异,但由于中国当前保险业的严重同质化,使得目前行业估值乘数差异不大,市场以行业平均增速和平均利润率情况形成对未来新单增速和新单利润率的合理预期,形成行业性的溢价空间。这也导致公司之间溢价水平差异不大。

而造成新业务乘数无差异的重要原因也反映了当前保费结构过于集中、险种较为单一的现状,由于险种结构较为单一,各公司业务结构相似度非常高,未来增速和新单利润率都难以摆脱行业属性,最终导致保险股估值溢价水平难以出现明显分化。

随着医疗健康险和医疗险市场的开启,保险公司之间新业务乘数分化将会产生并加大。保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带来新单增速预期以及新单利润率高低的不同组合,从而形成差异化的新业务乘数。

互联网新渠道的价值

保险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内部产品来看,分红险吸引力在下降,费率市场化改革产品能够提供超过分红险收益率的内在收益,这也是新产品都有分红险影子的原因。从外部销售环境看,规范非标和同业,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对保险业的竞争压力明显减小。同时规范银保渠道和高现价产品,明显利好大保险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保险业也不能脱离干系,互联网渠道为保险所用已是大势所趋。

从2011-2013年间,互联网保险保费年复合增速达到201%,在个险渠道保持个位数增长、银保渠道负增长的格局之下,互联网渠道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而从各家公司的战略部署来看,互联网保险业务领域都将成为近两年重点挖掘的市场。

在经历前期的跑马圈地的竞争后,互联网保险市场格局正面临着重塑。从2013年统计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排序来看,与传统保费收入规模排序完全不同,人身险市场更加是颠覆性质的,国华、泰康、阳光、光大永明和弘康人寿跃居前五位;而财险市场中前三排序差异不大,阳光和美亚财险居于第四位和第五位。而从收入占比贡献来看,基本上小公司更加超前,小公司在运用互联网渠道方面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开放。

虽然分红寿险增长缓慢恢复,但通过产品创新,主险选择分红险依然是当前阶段的主要产品特征,主险搭售传统险、保障型险种是主要产品组合形态。在无风险利率下移的过程中,分红险收益率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一季度,部分保险公司凭借银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销售万能险,成功冲刺“开门红”。万能险成为策略型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期满现金流压力、与其他公司竞争、维护渠道以及对接项目。从公司自身价值来看,万能险更多是策略性的产品,上述情况会持续存在,保险公司会持续保留这种产品。

而高返还、高现价和高保单抵押率产品是本阶段普通寿险产品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其中高现价产品更是一季度部分公司实现“开门红”胜出的利器。

保单的保证利率通过两个部分体现出来:产品定价利率,产品的返还给付。产品的返还给付是指保单条款约定在一定条件之下,保险公司提供保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返还金。2010年保监会规定两全险种禁止设置在3年之内返还条款,现在公司多采用年金的形式规避这一约束。

高退保现金价值保单逐渐浮出水面。保单在销售的前两年中,销售费用以及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保单的累计现金价值非常低,较低的现金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消费者的退保行为。但是随着其他理财产品的竞争,尤其是为了规避保险产品灵活性不足的毛病,保险产品开始提高保单的退保现金价值,甚至出现现金价值高于起初保费的现象。此类保单的典型是太保的红利盈和国寿的鑫丰两全。

上一篇:医学遗传学概念范文 下一篇: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