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9 17:27:20

理科思维的培养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1

【关键词】理性 科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8-01

所谓科学思维力,就是指孩子科学思维的逻辑性、敏感性、周密性和条理性。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只对感性材料本身特别感兴趣,常常会因为一味地操作材料而忘记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因漫无目的的操作而使探究无功而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思维周密,提高探究的效率呢?下面谈谈作为一个基层教师的我关于这方面的学习思考。

一、动脑后动手――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科学探究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我们强调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采用“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动手”只是一种手段,“动脑”才是目的。而且,动手也并不一定会“自动地”促进“动脑”。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在《摆》一课中让学生花20分钟的时间做一个15次/10秒的摆,这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有浅入深的过程。能否做成功一个15次/10秒的摆,绝不是路老师的终极目标,提出这样的一个活动要求,目的在于引起了学生对自己做摆过程的关注,关注做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注做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关注自己在做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当把摆做成功的时候不就是对摆本质了解的时候吗?

二、倾听后挑刺――提升思维严密性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涉及到自变量、应变量、控制变量方面的一些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学生甚至老师最难把握的便是控制变量范围的确定,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控制变量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稍有不慎,便会遗漏,致使实验失败。然而这也为我们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提供了一个机会,其中一大策略就是多让学生表达和倾听,学生的表达往往反映了他的内在思维过程,对学生表达的指导,让学生对他人表达的“挑刺”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锻炼过程,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

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冷热和温度》时,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手心温度。结果,一位学生汇报为39℃,老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到底是学生在谎报还是确实如此呢?教师问学生是怎么测量的,学生就演示了一遍,原来他是用双手搓温度计的方式使温度上升到了39℃,学生的汇报显然是真实的。但教师却并未就此而罢休,反而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为什么会对他的汇报产生怀疑吗?”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最后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参加的是一个验证的过程,讨论的过程,虽然最终实验证明学生汇报是科学的,但这中间教师的行为真的是一种“多虑”吗?学生所收获的只是一个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只有37℃这样一个常识吗?若教师不从心底关注学生的表达,又怎能发现这其中的“不科学”,发现这其中蕴涵着的教育资源呢?

所以,在科学课的交流中,我们也应像语文老师那样关注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并在表达和倾听中让学生思维严密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做到三思而后行。

三、反思后质疑――增强思维批判性

增强学生思维批判性的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向权威发起挑战,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比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当有学生指着那从溶液中烧出来的白色粉末状物体说是盐时,老师往往用先在水中加盐再烧的方式验证前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白色粉末状物体是盐。这样的验证真的可以说明这是盐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若在此时能问一句“你凭什么知道这就是盐?白色的物体只有盐吗?”从而引导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自身批判。“一节没结论的科学课恰恰是一堂最具科学的课”。在“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中,教材上明确指出物与像等大。可以说这是科学真理,是不容质疑的科学真理,然而在注重证据的科学课堂上有学生却质问老师:物与像的等距是怎么测出来的?这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傻了眼。接下去老师该怎么做呢?是一锤定音式的逼学生记住结论还是鼓励学生想办法去证明,将这原已成为真理的定论变成悬而未决的猜想?我想从为学生一生发展的眼光来看的话,选择后者远比选择前者的意义来得深、来得广。

四、由课堂到社会――锻炼思维灵活性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2

[关键词] 模型法 类比法 等效法 守恒法 图像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解题原理、方法和思路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的科学思维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品质。

一、重视应用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法是物理学研究和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本质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有助于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有许多物理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其研究对象运动变化过程比较隐蔽、复杂,如果选用某种物理模型来研究时,可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使复杂物理问题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平板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的方向如图所示,若平板车上装有盛水的容器相对于平板车静止时,则液面倾斜的高度h为 aL/g (设容器宽为L)。

分析:本题的难点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即:研究对象的选取,要抓住处在倾斜面上的水不会沿斜面向下流而跟车一起做加速直线运动这一事实为突破口,我们就会联想到以前熟悉的一个物理模型,放在光滑斜面体上物块跟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而同斜面体一起做加速运动的物理情境。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熟悉的物理模型,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物块与光滑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一起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gtanθ,这时放在该斜面上的所有物块同斜面体均能保持相对静止,这样,我们就选倾斜水面上的一微元水做为研究对象(犹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一个小物块),学生就容易理解液面倾斜时液面高度h的计算结果。

在高中物理复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那些貌似不同,实质相同的物理模型的习题于一起,可通过类比处理,直接利用那些原有模型的已知结论或方法,以简化求解。

二、加强类比的思维方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事物的相同、相似的方面,将已经熟悉掌握的某一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新的特殊对象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启发思维,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在物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类比法可以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定义物理量和消除模糊概念的认识,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处理相关联的问题,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比较陌生、甚至无法直接求解的问题。比如: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o点系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若V0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

分析:由受力情况同单摆模型类比、等效便可得出结论。

在高中物理复习中,往往用类比法,把类似或相同的规律比较对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印象,便于记忆和应用。

三、注重等效变换的思维方法

就是在保证某一方面物理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物理情境或过程变换为熟悉简单的情境或过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它是一种效果等价的思维方法。比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的概念、交流电的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的观点引入的。应用等效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都是抓住效果相同的条件,常利用物理模型等效、过程等效、条件等效、电路等效等分析解决问题。它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应用守恒的思维方法

守恒观点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系统中某些量的转化和转移并不影响守恒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动量守恒、能量转化和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其中动量、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始末,是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主线。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时,动能定理、功能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和热学问题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动生类”电磁感应现象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要受安培力作用,根据功能关系正是通过安培力对导体棒做负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教学实践证明,应用动量和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时,可以不涉及运动细节,而只关心过程中动量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和过程的始末状态,这样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使求解思路变得简捷。

五、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是物理学习和解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数学公式、数学规律、函数图象来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常利用三角函数法、一元二次函数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几何图解法,函数求导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极值问题。常用图像法(矢量图)处理动态的力平衡问题,优点是巧妙、直观而准确地将各作用力大小、方向等变化趋势形象地用图象形式反映出来,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和计算分析难度。比如: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相隔t时间后又以初速度v0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则t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依据S=V0t- gt2/2作s-t图像,可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如图所示,两条图线的相交点表示A、B的相遇时刻,纵坐标对应位移SA=SB由图可直接看出t满足关系式 2v0/g

可见,用图象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而且还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

在物理解题中,用到的思维方法还有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解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拨点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一些解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又可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物理学中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对其他学科也有指导意义,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将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冠军,王维先.科学思维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

[2]名师伴你行专题集.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0.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技活动;设计理念;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12-02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中国要想有所突破,从低端的“中国制造”转化为先进的“中国创造”,离不开大学教育中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信息学科的学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与特点,在国家大力支持信息行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之大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方向――即工业和谐友好发展,从高校教学层面出发,要从大学信息学科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抓起;从学生个人层面出发,大学生应通过不同途径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巩固大学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逻辑创新思维。

一、信息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

“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传统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开创出一种新的形态。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然而,纵观我国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等7个专业及26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相关知识更新得非常快,而学校的传统教学多以书本内容为主,知识更新缓慢,实践教学环节经常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而且,以语法教学为主、上机实验检验为辅的教学形式,不能突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或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践教学不足。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跟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工程时间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的转型,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阻碍了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培养及科技活动发挥的作用

作为“建筑类老八校之一”的高校,我校信息类专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在国家振兴工业发展大潮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因此,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科竞争力,我院通过多次专题会议对教学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出一系列实践经验和做法。(1)引进创新型教师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兴趣培养中学习专业知识。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大学究竟要学会什么似乎没有太多意识。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创新型教师队伍实施和完成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我院开展了如下活动: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进行教师讲课比赛,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制度,鼓励教师走进大中型企业实践学习,在课堂中增加新的教学活动。先后在各种教改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新兴创新型教师。近年来,我院先后评出多名省级优秀教师。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教师,对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在竞赛中汲取实践知识。学生创新思维模式,需要一定的外部因素来激发,因此,科技活动已成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项重要抓手。信息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渴望创新思维与先进设计理念的培养。为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我院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来培养信息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①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我院积极筹备制定了“西建大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关于科技竞赛实施办法汇编”,罗列了十几项与我院学生直接相关的科技竞赛,如“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等,设立了创新创业竞赛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委员会。各项创新创业竞赛由教学办、学工办组织学生报名,并协调相关事项,实验室和教研室教师负责具体赛事指导。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和“院团委―学生会―科技部―班委会”的双重宣传、倡导机制,成立科技类社团,确保每个团队有一名以上指导教师负责亲自指导,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②开展科技类主题教育活动。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在本专业有突出成就的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专题报告会。在各大赛事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对其参加比赛及活动经历进行汇编,并通过积极准备开展相应的科技活动主题宣讲及专题研讨活动。从科技创新的历史发展、创新实践过程和信息创新思维方法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培养先进的设计理念。③实施开放教育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模式作为科技教育活动的一种,具有蓬勃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基于总体发展趋势和“书院―学院―学科制”培养模式,我校不断深化开放课堂和通识课程教育。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公开课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化的学习平台,学习者不仅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创造者,从而实现进一步的社会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方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科技竞赛团队的培养。在各年级内树立竞赛标杆,选拔重点学生,培养科技竞赛团队,形成良好的传承机制,重点扶持,实时关注主要竞赛参与情况,扩大此类团队在学院的影响力,感染周围同学积极参与。一是学院竞赛创新,完善学院常规各项比赛,创新竞赛内容,提高竞赛实用性。二是建立本硕对接机制,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对接,定期举行本硕经验交流会,鼓励本硕组队参赛,形成老带新的参与竞赛机制,提高竞赛获奖率。(3)发挥典型校友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先进理念与创业能力。学院从1960年成立至今,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利用典型校友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校友在本专业领域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对母校的科研成果比较了解,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知名校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学长,对学生发展具有潜意识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宣传典型校友事迹,凭借校友助力,对大学生先进理念与独特创业思维的培育,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当今,创新已是很多领域的主题,特别是在信息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积极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今天,对创新型科技活动的加强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仍在继续,我们也将时刻关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侯玲.休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69.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in Cultivating Innovation Thinking and Design Concept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GU Xin,CHEN Zhang-zheng,HU Zhen-qi,YIN Yi-k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5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question existed in learning of that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and the broad environment of absence of innovation education,in addition,expounds the personal ideas and advice on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talents of students largely depend on their participation and enthusiasm in technology activity.Therefore,it is helpful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novative activity and kinds of academic competitions to enhanc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onsciousness.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以问题为中心 评判性思维 急腹症护理 高职护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3-02

PBL是以病人的疾病护理“问题”为基础,以病人的症状或主诉为中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得出准确判断的教学方法[1]。

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及知识,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时,能正确进行取舍。

急腹症是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的一类疾病,这种病情的发作往往是由于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病情所引起的。这种病症的发病人群是不固定的,有的是青少年、有的是青壮年,也有很多老年人也会有这种病症的出现。在对于外科急腹症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外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往往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或者顾此失彼[2]。因此,在这个过程中PBL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来弥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护理学家认为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为了寻找有效的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在《外科护理学》急腹症护理理论教学中应用PBL 教学法,研究发现PBL 教学法在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级全日制高职护生共216名为研究对象,男22名(10.19%),女194名(89.81%);年龄平均(20.6±0.8)岁。课程选择《外科护理学》急腹症护理理论课,任课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教师,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一般情况、课程安排、任课教师等均无差异,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护生的《外科护理学》急腹症护理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授课方法2月。实验组护生采用 PBL教学方法,即:问题是学习的内容,教师仔细筛检的临床护理病例作为主干,提出问题,课前预先将病例的相关资料通过E--mail 或QQ、微信发给学生,护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护生商量讨论(实验组104名护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6―7位),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置疑对方的意见,最后老师归纳点评。2个月课程结束后,采用国际公认的中文量表(CCTDI―CV),多选题、病例分析题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资料的获取是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回收有效率为 100%,多选题及病例分析题的编写由任课教师共同商定,遵循四个要素:测试条目合理,问题的难度与护生的认知水平相当 ,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回答问题,需要高水平的辨别能力选出正确的答案。

3.评价指标

量表(CCTDI―CV)包含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共70个条目,每个维度有10个条目,采用6分制Likert-scale量表格式。总分为70~420分,总分在210分以下代表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10~280分代表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280分以上代表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以上代表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每个维度分值为10~60分,≥40分表明该维度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间接评价指标中多选题、病例分析题满分为100分 , 病例分析题共10 个题 ,每 题10 分;多选题共50个小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采用均数及标准差及u检验,计算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及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条目得分情况见表1、表2

2.多选题、病例分析题的考试中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生的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 : 实验组护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三、讨论

PBL教学法是致力于教学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最终达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强调培养分析技能、问题的框定技能和问题的解决技能。PBL教学模式的内在本质是鼓励护生以特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表 1―2看,对照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多选题的得分明显低于实验组,说明在 《外科护理学》急腹症护理理论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1.有利于护生自觉地培养思维技巧,提高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意识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授之予鱼,护生只是等待教师的“灌”与“输”,从而产生惰性心理,禁锢了护生的思维。PBL 教学法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贯穿于《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始终,以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它以学生为中心―授之予渔,问题是学习的内容,教师以广泛收集、仔细筛检的临床病例作为主干,针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护生亲自评估服务对象,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收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共享彼此的经验,从而激发护生的好奇、神秘、陌生、成就感等积极力量,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

2.有利于拓宽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空间,培养护生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输而轻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成分较重,临床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较差[5]。在PBL教学法中,教师与临床病例为主干,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质疑对方的意见再解决问题[6]特别鼓励不同的看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形成互动,学会借鉴,完善自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护生能够博采众长,应用评判性思维理性地去处理问题,从而激发彼此的思维,拓宽了思维空间,增加了思维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表看对照组护生多选题、病例分析题的得分明显低于实验组

3.有利于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变量,在PBL 教学中,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学习者。问题由护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中实施解决方案,教师在其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由“幕前”转向“幕后”,而学生则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给每个护生提供分析、思考、审视、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培养优秀的学习小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能达到理论越辩越清晰的效果,才能提高边疆各民族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纵观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建立可行性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护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将护理知识的传授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个因素构成一个符合规律、符合目的的教学过程,是当代护理教育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郭永松,胡斯隆.问题- 讨论- 指导教学法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4):292.

[2]刘毅.PBL教学法在外科急腹症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健康世界,2014,5.

[3]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朱秀丽.护理教育中的评判性思维[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

[5]刘双红.PBL 教学 法在《内科护 理学 》教学 中的 应用[J].中 国医 药导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5

【关键词】大学物理 创造性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3-02

当今教改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开拓性人才。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在学习与日常活动中善于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或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探讨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途径对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涵义的概述

创造性思维,它是以感知、记忆和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求异的思维方向、灵活的思维结构及新颖的思维表达。人类就是凭借着创造性思维,在不断的认识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观或物化。正是这种思维推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因此,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目前为止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门学科。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已经成为其它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物理学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会转为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促成一个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如核能、半导体、激光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可以说物理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来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首先,它是逻辑性、思想性和方法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大量的发明典故及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素材。其次,物理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机会。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能讲得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就算成功。面对科学的迅猛发展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物理教学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具有怀疑精神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大量的事例表明,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不迷信书本,这是科学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拥有批判的头脑和怀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而善于提出问题,总是从对事物、现象或已有的理论的怀疑开始的,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提出一个新异而又深刻的问题,必然会导致一个重大突破的实现。在我们已往的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家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善于提出问题的灵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从而诱发创造。

2.重视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当前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系统地对物理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进行整理总结,提炼成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出,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掌握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实质。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科研本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生定律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中形成发现定律和创建理论的过程,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科学家在实际创造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

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所有结论都是物理现象的真实反馈。实验能力是一种从事科学创作的技能,在物理实验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实验这个物理学的基础,将实验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不仅包括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仅是会做几个实验和掌握一些实验技术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物理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掌握比会做实验本身更为重要。

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真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善于进行小的创造发明。比如开设一些低成本实验,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中。

4. 把握物理思维特征,强化思维技能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新的学习结构,提高创造思维的深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和聚敛思维,强调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并不仅仅只存在逻辑层面,还应重视直觉、激发出灵感。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创造工作的需要,既要使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使他们不把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必须使他们从科学发展的真实历史中受到非理性、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便对未来的创造性工作有所准备。

结论

在以上论述中,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容,不断探索和改革物理教学方法,必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毅 侯卫周 大学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7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6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三、结论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7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当前高中各学科教学任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生物难度较大,而且许多知识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一)能够更好的与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

当前科学技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各种新的科学理论不断出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则需要不断促进自己思想进步。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形成时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积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则能够更清晰的理解问题、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但这种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积累。而培养创新思维则是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常在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针对各种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以拓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其教学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如课堂教学、野外实习、演示实验、生态调查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以观察和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注重生物课堂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学生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高考科目多,难度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偏科现象,而对生物学科忽视。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学而有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要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生物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教师备课时,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讲课时,既能针对性地讲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别外还要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开展课外科技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进行日常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动物细胞的细胞壁会消失;这是否是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出现的结果。以此类推,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从与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开始的。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如在面对原有的解题思路时另辟蹊径,对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结论的正确性也有待于科学的不断证实,一旦实验发现了新的证据,那么原来作为正确的观念进行教授的内容就会被。

(五)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生态科W,在具体教学中,不仅需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开展实验体验式教学。特别是在实验课上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生物课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纯的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无法有效的对生物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通过开展实验演示,使能够能够更直观、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效结合具有必要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实验课来合理设计实验的流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基础来进行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合理调整实验内容,使其与生活更为贴近。而且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做某通过各种感官来进行触摸,观察更为真切,并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在实验课内容设计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方法,一旦问题出现则正常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好基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后,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生物实验活动结束后,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寻求解决的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课程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在生物课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是复杂的,同时生物学科的困难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相信通过教师自己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韶卿.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2-20.

[2]朱小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三角(教育), 2012-11-15.

理科思维的培养篇8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教育学家S.L鲁宾斯坦强调指出:“对于形成任何一种重要的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只有在学生对物理活动强烈需要时,才能通过物理教学活动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来源之一是兴趣和爱好,而产生兴趣和爱好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科学创造人才的成长和科学创造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人们去思考,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好奇心是青少年和儿童获得知识能力的必要条件,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历和科学成就事业深刻地指出:“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2]。可见,一个人好奇心满足了,知识和智力水平就相应提高了一步。因此,好奇心越强的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越快、越强。很多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对研究对象的豪气开始的,比如说牛顿对“苹果为什么要往地上掉”感到好奇,才会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有一定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独创、求索心理

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活动,对于学生的每一点独创表现应予以充分的肯定,热情鼓励,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求索心理也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现象在许多青少年中表现强烈,他们往往在对某种物理现象上表现出“刨根问底”。这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对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心理,尽量完整、正确、生动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求索心理,对物理学科来说,求索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发现式学习方法”,它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去探索,发现和获得科学的创造思维过程。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思维,它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的重要之点是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物理问题理解的敏感性、思考问题的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培养善于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探求物理新知识的能力,转移经验,联想等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怀疑科学的”思维能力

“怀疑”就是抓住新的事实,动摇旧的观念,由怀疑引发问题,由问题推动探索,从而达到创新。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此类实例更是屡见不鲜,如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在17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抛体运动学说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他后来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惯性原理。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在物理课的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认真备课是上课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班上创造性地落实拟定的计划。让学生在形成正确概念和熟练掌握定律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一方面,教师可采取“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法组织教学,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他们创造情趣,以增强探索、思考、分析新问题,从而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从中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在物理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六、在物理习题、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一题多联,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逆向分析,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整体研究,培养学生统摄思维能力;多解择优,培养学生发散收敛思维能力;通过评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思维能力。

上一篇: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