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3:44:09

理科毕业论文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高校;理科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68-02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毕业论文撰写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本科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而这二者是度量高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2]。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步入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也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实训过程[3],由此可见,毕业论文对提高毕业生全面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逐年下降,主要表现为论文设计的两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不够,态度消极,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操作流于形式,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曾被形象化为“鸡肋”,甚至有专家建议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环节[4-5]。因此看来,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管理模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目前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分析认为,导致学生毕业设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与考研就业时间冲突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一般是从第七学期启动到第八学期结束,理科学生原则上不少于14周,对于部分以生产实践为主的论文设计,如农学类的学生而言,第七学期既不是学生开展论文设计的最佳时机,也不是短短14周就可以完成的,这类设计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同时,第七学期往往也是学生考研就业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部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而言,从第六学期已经开始进入专心复习阶段,第七学期更是争分夺秒的备战阶段。选择就业的学生则须奔波于校园内外的各种招聘会以物色自己理想的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等等。因此,选择第七学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这些考研就业族而言,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成为他们优质高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要障碍。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如上所述,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系统教学工程,在工程的缔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浓厚宽广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监督是工程质量的保障。目前,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部分高校教师必须承担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有些教师因指导毕业论文人数过多而表现出力不从心,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无法全面顾及每一位被指导的学生,使得师生间在某一环节的互动与沟通短路,学生闭门造车或教师代替学生撰写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指导学生,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各阶段的具体操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没有形成让学生定期汇报、教师定期集中指导,组织学生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讨论,互相学习的长效机制,使得在教师指导层面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流于形式。

(三)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及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首先需要学生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思考过程中须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最后形成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研究性论文。然而,有不少学生在论文选题、方案设计、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重要环节上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只得依赖于指导教师,使得学生在论文设计中的主体地位被指导教师取代,学生自身的创新潜力难以发挥。此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题目主要源于教师的各级各类课题,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更有部分教师申报论文题目时很少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或学生的专业兴趣去定位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大多陈旧,更新率低,导致学生在完成论文研究内容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是其创新思维形成发展的前提。

二、提高理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研究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可以鼓励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具体而言,根据教学计划,第三至第六学期是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专业课实验的集中时期;到第六学期,学生需修读学年论文课程,且该课程主要以考核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主;到第七学期,大部分学生已修满毕业要求学分,都已开始为考研与就业做精心准备。鉴于此,我们可以考虑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前至第五学期,这一学期学生已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同时该学期与学生的考研就业时期也不冲突,学生在这一学期开展论文设计相对会更专心。具体到实践,院级教学管理人员可在第四学期末通知教师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提交论文题目,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拟定论文题目;第五学期初完成师生互选,指导关系确立后,教师应实地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相关文献的检索与整理工作及论文设计的实施环节;到第六学期,学生可将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第五学期的工作形成毕业论文的雏形。这样不仅为后期的论文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考研就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与监督

为了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应严格规范论文设计管理各环节,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已启用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而且其功能在不断完善,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此系统,从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都严格把关,对毕业论文设计整个过程中影响论文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建立有效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具体而言,学生方面,在选题开始阶段,如有个别学生的学分仍未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的,本人必须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指导教师方面,应充分利用论文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并进行指导和答疑,认真填写指导内容及改进建议;院系各级负责人员要逐级审核定期抽查,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促其真正发挥指导作用。此外,对于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抄袭剽窃行为、论文质量的评定结果认定上要有切实的奖惩制度,这对于提高师生双方对论文设计的重视至关重要。

(三)将创新意识融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努力创造条件,开发多种渠道将创新意识有效地融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创新往往是一篇高质量论文的灵魂,当然这种创新不仅包括设计内容要有新意,同时也要在设计形式上力求革新。在论文设计内容层面,首先应该明确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源于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某一专业问题发生了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让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更深层次探究,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潜力开发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而对学生兴趣的定位以大学二年级最为适宜。这一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好奇心十足,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也应注意专业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及时将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展现给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专业领域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对于已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可多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院校级实验室开放课题或省部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或积极参加各专业的兴趣小组等。耐心指导学生查阅检索文献,撰写申请书,进入实验室组织人员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必要的科研基本技能与素养。此外,在设计内容上,指导教师不仅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选题,还可以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建议相关的选题内容,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做一个必要的准备,使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层面,也要力求灵活多变,不能硬性要求所有学生的论文都在实验室完成。对于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首先应结合其考研的专业方向进行,鼓励其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即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选题的研究工作,这样不仅为其后续的深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设计论文的主动性;对于准备择业的学生,在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可考虑将其题目与应聘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同时,院校一级也应积极吸引相关企事业单位将高校作为其研发部门的一个分支,或者择优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合理有效地融入实习环节。

参考文献:

[1]朱枫,李培君,王江燕.高等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2).

[2]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4]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5]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范晶(1971―),女,河北故城人,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理科专业;毕业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23-03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提高和检查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条件有限、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3,4]。新建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明确了毕业论文实践的目的、要求以及实施方案,从学生选题、开题、写作、评审答辩等环节均作出了相对规范化的管理,但张人文[5]对毕节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调研中显示,地理专业学生在5种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不喜欢毕业论文实践,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实践中收获最大。因此,本研究在2013年对地理科学与生物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摸清当前的毕业论文实践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样本的基本信息。调查的对象是某高校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9级地理科学与生物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是2006年设置的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是2005年设置的本科专业。两个专业共计135人参加问卷调查,占当年毕业生的98.54%。本届学生的指导教师共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助教5人,外单位博士1人。

2.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设置了44个调查问题,涵盖了总体满意度、开题阶段、写作过程、答辩过程和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五个部分。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获取和处理数据资料。发放问卷135份,回收135份,未按要求填写的废表3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占97.78%。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满意度分析。两个专业有93.18%的学生清楚毕业论文实践的目的,而且有91.67%的人认为通过毕业论文实践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只有64.39%的人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不满意的人达到35.61%,超过人数的1/3。其中地理专业满意人数只有32人,占到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51.52%,而生物专业对毕业论文满意的人数明显高于地理专业,达到51人,占到本专业参加调查人数的77.27%(图1)。问卷调查的数据还表明,在不满意自己毕业论文的学生中,有63.83%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不能满足自己的研究需要。29.79%的学生自己不够努力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差的原因之一。

2.毕业论文开题阶段。在开题阶段,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有35.61%的题目来源于教师课题,其中教学改革项目占16.67%,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占18.94%。有30.30%的题目是教师根据社会需要为学生选择题目,34.09%的题目是学生自主选题。但是34.85%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是教师直接下达,55.30%的研究方案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这说明毕业论文实践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指导教师存在过多的“包揽”行为。在文献资料检索方面,82.58%的学生都能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且能够阅读10~20篇文献的同学占到46.21%,阅读21~50篇文献的同学占到39.39%,阅读50篇以上的文献的同学占10.61%,阅读10篇以下文献的同学为3.79%。但是学生对于外文文献的涉猎较少,仅占到16.67%。参考文献的标识部分问题不大,94.70%的同学都能规范标识文献,但对参考文献的管理能力较弱,仅有28.03%的人运用了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进行分类管理。此外,53.03%的学生认为开题报告难以撰写的是研究内容与方法,仅有12.88%的同学认为研究进度安排难以撰写。

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毕业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网络公共数据的获取、调查和试验获取。79.55%的学生清楚论文摘要包含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但是对于英文摘要写作能力较差,只有29.55%的同学独立进行翻译,48.48%的同学在翻译时用到了英文翻译软件。对于论文的排版和图表制作,96.97%的同学能够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制表,82.58%的同学能够规范制图,85.61%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对图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虽然经过学习在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学生最终学会了排版和图表的制作,但是仅有69.7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仅有26.52%的同学运用到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英文摘要,其次是结果分析,再次为讨论部分。

4.答辩过程。在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中,地理科学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所有学生都能利用幻灯片来辅助自己的陈述,其中91.67%的学生清楚毕业论文答辩前需要做的准备,92.42%的学生清楚在毕业论文答辩时需要陈述的内容,87.12%的学生清楚学院答辩小组的设置原则,91.67%的同学清楚答辩的流程。但是只有59.85%的学生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

5.课程教学对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辅助能力分析。该校地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均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为学生开设了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有98.4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毕业论文实践是有帮助的,63.64%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说明在毕业论文实践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科研理念、科研方法、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方法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讨论与建议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对毕业论文实践管理,有82.58%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且有85.6%的学生都能够阅读10~50篇文献,表明学生已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能力。且绝大部分学生清楚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培养方案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也给予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较多的帮助。但是调查数据与实际的调研也发现了毕业论文实践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学质量不高,实践教学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毕业论文的实践中有35.61%的同学对毕业论文不满意,尤其表现在地理科学专业更为严重,有63.83%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但该校地理科学与生物科学教学计划与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差无几。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教学质量不高,实践教学较少方面。平时训练的严重缺失,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6],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毕业论文前学生仅有土壤地理学实验课、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和2次专业野外实习,虽然培养方案中也设置有课内实践,但是很难检查课内实践的质量。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可能由于不熟悉应用专业知识,而感觉缺乏。邢爱青的研究结果[7]也认为,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程度是影响毕业论文实践的重要因素。

2.毕业论文质量标准执行的不统一、不严格,导致学生的实践态度不端正。学校虽然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制定了一套评审标准,但是该标准难以量化,评审教师在评审时往往怕学生难以毕业,把握不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自觉地放宽评审标准,仅注重格式规范忽视论文的内容。这就导致了较多的教师认为虽然毕业论文的格式越来越规范,但没有感觉到学生论文质量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周边少有同等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故评审和答辩教师的组成上也全部为该校本专业教师,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评价的氛围。此外,论文质量的把关不严,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反正都会过关”的心理,还会出现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为有的同学辛辛苦苦做了几个月实验才得以写作答辩,而有的同学轻轻松松1~2个星期写篇综述论文就通过答辩毕业了。学生心理的差异就导致了其对待毕业论文实践的态度不一,有的同学做毕业论文时不主动不积极,观望指导教师的态度,看教师怎么办,把毕业论文当成是教师的任务。有的同学想搜搜资料写篇综述论文轻松过关,对于安排有野外任务或实验任务时,抵触情绪特别大,怕苦怕累。在2013年学校初次抽查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8名同学的毕业论文,有2名同学毕业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这就是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学生实践态度不端正造成的苦果。

3.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教师责任心不一。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不科学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论文实践中表现突出,已有不少学者[8-10]提出。虽然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我们无法调查此项。但是在2012和2013届毕业论文中,我们均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做了专人审查,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上。问题主要有三:1)选题中个别学生的研究领域不属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范畴;2)个别学生的选题与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向明显不符,即指导教师无力指导此领域的科学研究;(3)部分学生的选题不具体或现有资源无法支撑其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不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实践,未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深入指导。可见,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毕业论文实践的质量[11]。

4.毕业论文实践时间不充裕,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在毕业前一年6月份,学校就启动了毕业论文工作,但是在第七学期学生的教育实习几乎占了整个第七学期的时间,而且在实习期间学生是不在校的,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寒假是难以利用的,一方面是天气较冷,其次是师生均需要回家过节。而第八学期初各种就业招考频繁出现,毕业论文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学生就业让路。所以实质上留给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仅是一个暑假,这还未计算部分学生考研也需占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毕业论文实践时间不充裕,这在其他高校也存在[12,13],关键是要合理地解决它。

5.毕业论文存在教师“包办现象”,未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查数据显示,55.30%的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其实是对学生非常不利的现象,违背了我们进行毕业论文实践的初衷。教师在毕业论文实践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14,15],但不能放任不管和完全包办。“包办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一是部分教师缺乏指导经验,指导思路和方法有误;二是学生底子差,未动脑筋,完全依赖指导教师,当指导教师未能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和处理时,直接向学生制定了研究方案和下达了研究任务。

6.学生英文水平差,不能满足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中,48.48%的同学在翻译时用到了英文翻译软件,甚至有些不经过任何修改直接应用。而且写作过程中学生认为最难以撰写的部分为英文摘要,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英文摘要并不是论文写作中最为主要和关键的部分,但恰恰给学生带来了如此大的困惑,很显然地说明学生英文水平太差,提高学生的英文翻译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7.仪器设备不足,毕业论文经费欠缺,实验室缺乏有效管理和开放。仪器设备不足、质量低下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中的一个硬伤,一般的仪器设备采购都是依照教学大纲实验设置而进行采购,而且仪器质量不高,勉强可以满足特定的实验教学需求。一旦学生拓展思维,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而科研时,仪器设备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研究,往往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经费较少是一个普遍现象,而理科专业的毕业论文实践又需要大量的经费用作调查和实践,故经费的欠缺造成较多学生不能在此环节进行实际的锻炼。此外,暑假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实践的一个主要实践时段,但是由于教师放假,实验室未有管理人员值班,不能满足学生的仪器使用和药品消耗需求,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四、建议

根据毕业论文环节调查的数据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改善目前的毕业论文实践现状。(1)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的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真实做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2)加强毕业论文实践的动员工作,纠正部分学生的实践实习态度,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与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教师参与指导但不能进行包揽包办学生毕业论文,同时对指导教师做应有的指导培训和经验交流;(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由于学生众多,教师往往是一对多地进行指导,难以像研究生一样逐个进行开题答辩,但由教学院随机抽选进行开题答辩,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以解决学生选题不当的问题;(4)合理、适当地调节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时间,解决毕业论文实践不足的问题。如与教育实习、就业招考等工作冲突严重,可鼓励学生在二年级、三年级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5)加强专业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英文翻译及写作能力;(6)加大仪器设备的采购力度,满足师生的科研需求,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开放工作,避免实验室有学生不见教师的现象,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打造一定的自主研究平台;(7)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学生自主申报省、校级自主创新项目,拓展经费支撑渠道,为毕业论文实践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洁.毕业论文写作与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王海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之我见[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167-168.

[3]吴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管理(设计)和教学环节对应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94-196.

[4]吴涛,姚志刚,刘俊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书育人,2008,(21):41-43.

[5]张人文.地方本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毕节市,毕节学院,2013,2-3.

[6]张嗥昕.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0,25(11):162-163,166.

[7]邢爱青.实践教学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关系研究[J].大学学报,2010,(25):30-33.

[8]钟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化工,2007,(3):100-102.

[9]刘存,瓮鸣.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改进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9,(7):122-124.

[10]张会明,李宏伟,于晓香.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80-81.

[11]傅怀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145-147.

[12]钟其鹏,韦丽华,黄福艳.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6):73-78.

[13]张祖庆,姜雅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19-20.

[14]段蕊.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9..

[15]张全争.浅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27-28.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理科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提高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其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现在实行通才教育,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不从事所学的专业,课堂理论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都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进行了阶段性的单一的能力训练。由于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就更需要一个综合训练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是哪一门课程能解决的,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综合性的训练环节中能够得到体现和加强。

然而,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相比前些年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并且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下滑,毕业论文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环节中的“鸡肋”。

一、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多数高校理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中本科生的学位论文时期也正是本科学生就业、考研时期。高校要面对社会对其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评价,学生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艰难的升学考试[2]。这势必造成学校和毕业生重就业、厚升学、轻学位论文。结果使得高校教学计划中原本需要6―12个月完成的学位论文,为了给就业和考研冲刺争取时间,被部分学生缩短为仅仅3个月甚至更短。而一篇理科专业的学位论文的完成在涵盖选题、定题过程时,更涉及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实验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与汇总成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尽管已完成的学位论文能够满足相关“硬件”的要求,却有部分学生抄袭论文或者对于学位论文根本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认真试验、研究,只是应付了事,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则无从谈起。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有些同学虽然认真做毕业设计(论文),但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毕业而做毕业论文,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目的。更有些同学严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设计实验、不动脑筋,不查阅文献资料,对课题目的、要求、方法等不熟悉、不理解,得过且过,打着找工作的幌子忽悠指导老师,不将毕业论文当回事。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指导老师在学生的论文辅导上投入不够,责任心不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师指导论文所花的时间和指导学生的人数上。很多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本来就较为繁重,有时还要承担各级科研任务或忙于其他教学事务,能够用在指导本科生论文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中有些教师自身要搞学术研究,还带了一大群研究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再添加一群本科生,要辅导的人数如此之多,仅凭其一人之力,很难给每一位学生以预期的投入。

4.经费的短缺给毕业课题的实施带来难度。

大部分学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不但影响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管理都极为不利。很多时候只好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做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生敷衍了事。有时也会因为仪器不够用,或者仪器出故障不能按原方案进行,不得不临时改题目,导致论文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5.毕业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尽管高校都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论文格式、字数、查阅文献数等表观因素上,在过程管理和论文(设计)本身质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收集资料、试验(调研)、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3]。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院系领导评价、督导委员评价和学校领导评价等多主体检查评价相比,毕业设计(论文)监控机制没有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

二、提高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对策

1.科学合理规划毕业论文的实施。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在一起,而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可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起来。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提前,充分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或把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第七学期开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在第七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这样就能避免做毕业论文与就业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既能保证教师指导到位,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完善,为真正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储备知识和能力。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认识到它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他们要知道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证直接关联的,是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对教师而言,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能力和指导质量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课时配备、津贴补助、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学校还要将评选校级优秀设计(论文)的权利放在各院系,充分调动各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视的积极性。

3.强化导师的责任,控制指导学生人数,指导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和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亦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可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从而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增加经费投入。

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的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5.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论文的开题、评审、答辩程序,保证有一定的淘汰率。选题、开题、评审、答辩各环节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证,每一环节都要认真执行。有一定的淘汰率是制度执行的保障,同时也是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关键。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应由讲师以上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参加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组织撰写,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和开题,学生在组织论文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虽然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环节,但通过答辩可以检查学生论文质量,考察教师的指导水平,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的毕业论文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并且逐一进行,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成绩评定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提高理科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应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和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发展调整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贯穿于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构建制度化、科学化的论文管理模式。教师应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526.

[2]刘灵芝,陈志刚,肖亦农.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4):363-366.

[3]吴石林,张.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39-40.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 文科类本科生 综合能力

当前,高校的文科类本科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自身综合能力低是其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文科类本科生的就业率,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认知问题能力、检索分析文献资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七个方面。提高这些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而且必然会缩短学生毕业后熟悉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一、毕业论文教学在文科类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

1.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文科专业相对于理科专业来说,技术切入点较低,技术壁垒较薄,再加上理科生在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很多理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文科类的工作反而更有优势,这也使得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科生“侵占”,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表达沟通不畅、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的文科生,往往在工作后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理性,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对文科实用技能也十分渴求。

2.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

(1)撰写毕业论文,一是会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从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垂直累加型转向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横向融合型;二是会促进学生与教师互动,进而训练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沟通能力。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是对学生的治学态度和人格的塑造。

(2)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考核则是对文科类本科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素质的一次检验。陈述论文观点,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论文开始答辩到结束,学生的仪态举止、谈吐和临场反应都让答辩教师一目了然。

二、文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态度消极且能力有限

(1)态度消极。大多数高校把毕业论文教学放在了大四下学期,这时学生大多忙于求职,再加上用人单位对毕业论文并不是很重视,致使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求职上,往往在毕业离校前几周才匆匆赶写论文,加之平时疏于写作、懒于思考,其完成质量可想而知。

(2)问题认知能力有限。主要表现为论文选题盲目。很多文科生在寒暑假实习中想到过为毕业论准备,也发现了一些自认为有必要研究的问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问题认知能力有限,没有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地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最后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选择纯理论选题。有些学生还出现了选题过大、过窄或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甚至不相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3)文献资料检索能力薄弱。论题选好后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有些学生不会查找资料,要求指导教师提供资料;有些学生只知道通过百度、谷歌等傻瓜式的搜索引擎检索相关资料,对学校提供的学术期刊、网络资源一无所知;有些学生不会利用资料,对于查到的资料不懂得如何整理、归纳、消化、吸收,收集到的资料只要与题目有关就都粘贴在论文中,结果导致内容陈旧,甚至自相矛盾。

2.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较慢,造成师生比例失调,同时指导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而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就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从选题到交稿,只与教师见过一两次,造成教师对学生缺少过程管理。另外一些年轻教师实践经验较少,指导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必然都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3.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文科类课程中大部分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见习、讨论等也很少,客观上造成学生缺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在学期的课程考核中,一些文科类考试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只把精力放在考试前的两三周,突击背笔记,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对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思考。

三、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文科类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建议

1.加强毕业论文写作前的理论教学管理

(1)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本科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需要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正式讨论的场合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自信。课程考核可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学生靠死记硬背突击,考后很快遗忘的状况,活学活用基础知识,为大二学习写作小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本科二年级应为文科类本科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文字逻辑方法和统计、计量等数学方法,训练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拟定提纲、如何构思及写作能力。同时,聘请有关本专业的专家或组织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为学生做论文写作的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给广大学生一个接触和了解学科专业科学研究活动和研究过程的机会。专业教师可通过写作实践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写作方案文章的讨论、比较,督促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论文,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毕业论文的效率和质量。

(3)开展社会调查,启迪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在本科三年级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调查题目,根据专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社会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将来毕业论文选题中的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增强工作适应性。对于能在刊物上公开的文科类本科生,应给予奖励,并关注教师在指导学生社会调查、论文写作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适当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强化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教学管理

(1)优化选题,提早介入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和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必要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就接触课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开展社会调查,通过选题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资料分析能力和问题认知能力,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2)严把开题质量关,顺利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通过准备开题报告,学生可以把查阅的相关文献、调查的数据资料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对于缺少的知识点通过自学来弥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以往等、靠、要的主观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过程中要在具体细节上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晰,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毕业论文答辩的教学管理

(1)细化、量化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答辩时需要完成对学生论文选题意义、论文框架结构、基础理论运用及分析能力、外文翻译质量、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质量、答辩情况等七个方面的综合评判。因此,需要对论文评定等级进行量化、分解,增加论文评定的透明度。答辩前,指导教师可以将答辩时的评分标准发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2)强化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可以采取预答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未来人才市场对文科类本科生的需求。指导教师应及时就学生预答辩情况和存在问题传授答辩技巧。

(3)组成多学科构成的答辩委员会。一篇毕业论文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答辩委员会应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和各个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这就需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来自于多学科,同时也要注意论文答辩时间的限制,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

(4)建立分批答辩制度。改变原来要求学生统一答辩的形式,使答辩时间更加灵活,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学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学院可以提前对答辩学生进行分流,以免最后毕业答辩出现的“扎堆”现象,完成答辩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到求职与考研中,答辩没有顺利通过的学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完善修改论文,防止统一答辩后论文修改流于形式。

总之,要在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文科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强调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相关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把文科类本科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以贵,赵正雄,温永琴.提高农科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2):25-27.

[2]李桂兰,李明贤.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6-67.

[3]徐静波,孙培龙,张建友.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环节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7,(7):48.

[4]史先传.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06,(5):112.

[5]何玲玲.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9):165.

[6]张传恒.地质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及其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4,(3):29.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置体系;学科前沿;团队

作者简介:李春先(1977-),女,湖北黄冈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王成志(1974-),男,山东潍坊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探索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批准号:湘教通[2011]30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7-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严密。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引起了学术界关于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存在的争议。因此分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近几年,毕业论文课题组把毕业论文的改革与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届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学校检查中名列前茅,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分别在《物理学报》[2-5]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生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说明只要改革得当,研究的质量会显著提高,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是可能的。以物理学专业为例,下面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

一、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大力开设前沿选修课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根据教师科研方向,把教师划分为六个科研团队:分子器件科研团队、光电信息物理科研团队、凝聚态物理科研团队、空间物理科研团队、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研团队、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团队。在传统必修基础课的基础上,大力增加前沿选修课,规定每个科研团队开展1~2门具有前沿性且与科研相结合的选修课,例如“石墨烯分子器件物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电池”、“光信息处理”、“凝聚态物理前沿专题”、“空间物理现象的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导论”、“量子信息基础”、“电子设计和制作”等选修课,一般为48个课时。由于选修课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这些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基础课不同,采取讨论和探索式教学的方式,手段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针对物理课概念性强的特点,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形成了“勤于思考,乐于探讨”的学术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只讲解要点,其他内容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予每组相应的内容和问题,几个人一组通过查找文献完成给定的任务,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另外,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要与该课程的相关科研手段和方法匹配,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到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该前沿方向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但具有可行性、前沿性、新颖性和专业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正是毕业论文的目的所在。

二、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的基础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一个好的选题,要充分锻炼学生利用本专业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的基础。课题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

第一,与本专业相结合,即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

第二,与科研结合,与学科前沿结合,做到选题新颖。将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融于毕业论文之中,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的课题。只有题目新,才能有创新的空间,只有内容新,才能有新的结果和结论。从学生选题来看,学生对科研型题目的选择热情逐年增高,使得这些题目具有较好的需求基础。特别是计划考研的学生很愿意接受一次科研训练,从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第三,可行性。选题难度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前沿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选题得当,本科生同样能对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量子相干态两个正交分量在相空间的几何表示是椭圆,但教材和文献上没有给出系统的证明,但是只要理解了《量子光学基础》的一些定义和物理意义就可以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给出完整的证明。

第四,实行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把题目放在网上,实行双向选择。在过去,选题方式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教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等问题。目前教师把题目、内容和要求详细显示在网络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选。在选题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充分交流使学生对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网络上学生确定题目,然后出题教师与选定该题目的学生进行面试或者交流,双方满意即可确定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这样既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指导方式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可实行团队指导。如前所述,有六个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归到相应的团队内,实行分类指导和团队指导。团队内的资源共同利用,学生统一管理,集体答疑,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答疑和检查,了解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每一阶段的要求和任务,确保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共同组织针对选题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和论文写作交流会,组团可大大提高指导效率,节约成本。指导教师之间密切协作,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大大提高了指导效率,节约了资源。团队内的学生各有所长,共同讨论问题,发现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学院和教研室强有力的管理与监管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

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实行学院、教研室两级管理,学院制定制度和措施,教研室负责具体执行。

1.成立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及答辩领导小组

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包括拟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向全院教师布置毕业论文任务、选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论文题目的审定并报学校审批。

2.物理学专业教研室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毕业论文题目审查、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报院审核;组织学生选题;组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负责毕业论文进行过程的管理、检查并及时整理有关材料;设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各组的论文审查、论文答辩。

3.课题实行两级审评制度,严把课题关

物理学教研室组织指导毕业论文丰富的教师对所报题目进行审批,不符合学校和学院要求的题目要撤掉,或者通知出题者进行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教研室把评审符合要求的题目汇总,交给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评审,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合格的课题方可进入选题系统供学生选择。

4.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

组织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任务。指导教师需提出论文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介绍主要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制订论文撰写计划;检查学生论文撰写的进度质量,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审阅毕业论文并提出论文答辩资格及给出成绩评定建议;参加论文答辩;撰写指导总结。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培养。教研室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担负着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应进行严格管理,组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或抽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五、结束语

近几年采取把毕业论文的改革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结合、把科研前沿融入毕业论文中、团队指导、强有力的行政监管等措施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进行了初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论文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增强,不仅使本科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而且得到了学校主管部门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姚明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8):147-148.

[2]梅龙伟,张振华,丁开河.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稳定性分析[J].物理学报,2009,58(3):1971-1979.

[3]胡海鑫,张振华,刘新海,等.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的紧束缚法研究[J].物理学报,2009,58(10):7156-7160.

[4]赵启迪,张振华,邓小清.低偏压下单层碳纳米管的输运特征[J].物理学报,2010,59(11):8098-8104.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 本科毕业论文 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2]马美萍,黄陈平,赵淑江.提高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20:202-203.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科研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素质从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科研意识是科研素养的基础,有了科研意识,端正了科研态度,丰富了科研知识,再加上动手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够真正地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教学中:(1)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的学术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培养其科研素质是大有好处的;(2)进行“课程论文”训练,根据课程性质,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作业,为学生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练笔”的机会;(3)科研实验研究是学生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4)进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工作单位的科研条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了解科研基本方法及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科研对护理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相关课程教学

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介绍医学文献检索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文摘数据库检索、引文数据库检索、全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因特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以及医学文献的综合利用。护理伦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护理实践中有关伦理学的问题。护理科研方法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南,文献检索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工具,护理伦理学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伦理规范,这些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从撰写科研论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教学,为撰写论文打好基础。但这些课程往往被学生看做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直到写作论文时才发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除了提高学生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于护理科研方法课程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跟随教师教学进度,同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每人完成1份开题报告及相关课题综述,既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依据,同时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始。文献检索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并重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护理伦理学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科研中涉及的各种伦理问题。

3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与论文的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论文有其固有的格式,写作应符合其规范。学生往往由于对这些要求缺乏了解造成所写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符合要求,给自己和指导教师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护理论文主要有科研论文、文献综述、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在学生论文写作时,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护理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是护理类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论文。制定统一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刊印成册,发给毕业年级学生,在手册中尤其要对论文写作格式的细节问题做出详细要求,如图表排列、格式、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使学生在撰写论文时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他们了解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毕业论文写好。此外,由于学生大多是初次写作论文,往往语言不得体,叙述不简洁,词不达意,对医学术语表达不规范,因此还需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

4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认真阅读文献,精心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并反复修改初稿,完成定稿到答辩。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必须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是:

(1)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制度和激励机制。

根据陈玉平等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论文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同时要有责任心,关心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乐于帮助,并且能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根据这些要求,建立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对教师的职称、科研能力、指导论文的效果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指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启动激励机制,对于论文指导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格外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2)指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有面对面指导和非面对面指导。在学生开始论文写作之前面对面的集中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1~3次的面对面指导。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是在职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忙碌,大多数人很难经常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讨论,那么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指导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方式有电话、QQ、电子邮件等。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还将建立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交流指导平台,教师和学生将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平成论文指导和交流。

(3)做好教师指导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

论文指导过程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往往是管理的“盲点”,因此,除了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之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行开题报告会,听取学生开题报告从而了解教师指导情况,也可以召开指导教师交流会,由指导教师汇报指导情况,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由学生反馈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对未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的教师进行撤换。

(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指导教师虽然都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仍然需要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统计学、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5加强毕业论文交流和总结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毕业论文一般都会作为教学资料“束之高阁”,学生很快也会将它“抛之脑后”。其实,毕业论文完成之后的交流和总结对做好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毕业论文交流的方式主要有:选择质量较高的论文由指导教师推荐在杂志上发表,这既可以提升学校的专业品牌也能让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每年由指导教师推荐选择数篇优秀学生毕业论文的集结成册,便于以后的学生学习和参考;定期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评奖活动,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更加完善和提高了毕业论文的书写质量。另外,做好毕业论文的总结工作也很重要,对于指导教师,召开总结会,分析论文指导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提出下次应对的措施。对于学生,通过座谈会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知和态度,包括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指导教师是否尽责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通过这些方式,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在学生中起到的效果,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问题,探索各种改进措施,对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提升广播电视大学知名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般文科称为毕业论文,理科称为毕业设计。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毕业论文任务,撰写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具体地说,在知识要求方面,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的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撰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掌握实验及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完成毕业论文,普遍的流程: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在学生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肩负起指导查阅资料、筛选资料、修改论文等作用。

近年来,学生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总是不多,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论文固然难以令人满意,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尽如人意。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以应付心态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之时,正值毕业之际,学生面对就业。由于就业形势亦不乐观,因此,学生都承受着一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求职、面试,甚至到用人单位应聘实习。而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学生不用上课,更无需考勤,对毕业论文只好匆忙应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时间少,精力也不够,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二、质量欠佳。毕业论文普遍存在抄袭现象,应付式完成论文,导致论文质量不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2004、2005、2006三个年级本科生的论文写作现状进行调查。实际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5份,有效问卷265份。69.1%的同学认为身边存在较多或很多抄袭现象,然而在发现抄袭现象后,却有47.7%的学生觉得正常,13.7%的同学甚至当作没有发现,这说明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成绩偏差,论文质量不容乐观。

如何防止毕业论抄袭呢?

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经管系率先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以毕业实习报告的形式替代。学生根据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形成毕业实习报告。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毕业论文过度抄袭。

以下是经管系营销0901班某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纲要。

实习报告题目:论电话营销———深圳阳光保险公司实习体会

摘要

关键词

1.实习单位简介(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1.1公司简介

1.2主营业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儿童保险,意外保险,教育金保险,大病保险,理财保险等多类保险业务)

1.3运作模式

2.实习岗位简介

2.1部门简介(电子商务部)

2.2工作流程

2.3岗位职责(跟踪服务、维系CRM、开拓渠道)

3.实习所感

3.1实习困惑(团队协作/人际关系的处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付出与收获的比例)

3.2实习心得(抗压力增强、看待问题多元化、脾气性格有所收敛)

3.3未来计划(潜心学习电话销售技巧及客户关系维系、尝试不同岗位)

用毕业实习报告代替毕业论文,能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减少论文抄袭。因为没有没有同实习单位同岗位的实习心得,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如何去完成本次实结,主题明确,接近生活和工作,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照搬照抄。

其次,增加学习动力。在实习报告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的了解公司,掌握工作岗位上的信息,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工作态度的积极性对其将来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在完成报告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和疑惑,学生自然的想到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再次学习使学生有所收获。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71-03

生物专业毕业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份综合考卷。《毕业设计指导》课是生物专业一门重要的限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毕业生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国内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不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教材指导

目前生物专业没有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材,现有的教材多数偏重于对一些概念和标准的讲解,同时有大量空泛的理论内容。学生拿到教材后,普遍感觉对自身专业适用性不强,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为此在主观上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学期不合理、课堂到课率较低

据调查,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基本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而第七学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学生经常请假去参加就业招聘会,课堂到课率较低,学生无心学习,学习氛围较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3.限定选修课开课的局限性致使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限定选修课,只有学生选课并且符合相关规定才可以开课。由于开课学期晚,少部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是因前几学期自己的限定选修课未通过而差一个学分才选修的,为此选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

4.《毕业设计指导》课堂重理论标准灌输,轻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理论标准灌输,教学内容空乏,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课后未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

5.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

作为一门公共课,因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不同,《毕业设计指导》课堂教学在学科、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对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供参考。为此,《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设计指导》为讲座类课程,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实现等方面介绍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选题,文献检索方法,撰写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能。通过科学规范训练,掌握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根据生物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选取几本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规划教材作为参考,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课时数的安排,合理精简理工科类毕业论文写作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提炼本科毕业设计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要点,理清各章节之间的优先顺序,优化各章节的教学课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性质,由限定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因生物专业学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只有作为一门必修课,才能对所有毕业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必修课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要求上相对较高,学生会从思想意识上比较重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课学期,由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第六学期是专业课开课的重要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指导课,可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因为该学期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验实践课,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撰写综述、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等,从专业角度丰富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毕业设计指导课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可以暂时错开与就业工作的冲突,让学生安心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时数,《毕业设计指导》课学时数由原先17学时(1学分)调整为26学时(1.5学分)。利用这增加的8学时,可以适当合理拓宽教学互动内容,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开展。

(4)穿插实践教学环节,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毕业设计指导整个过程中,本阶段直接穿插一些实践环节,让课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课题开展当中。例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到各实验室找指导教师,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或自选研究课题,选择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此过程中,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可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介绍毕业论文整个进程安排和一些规范化要求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则应向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对课题的有关要求。更重要地是,能通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宣传并教育他们按照规范要求和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

2.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优化教学进程,完善教学方法

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进程。由每周2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调整为每周3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在合理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周主攻一个专题,每周3课时的安排主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安排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安排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第三节课安排合作探究、个案研究,这种互为衔接、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安排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标准灌输调整为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研究性教学,不是将已有的结论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记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逐层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强调逻辑的推理和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启

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环节,除了适当地向学生讲解和强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标准外,重点探讨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历届不合格毕业论文在各项环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历届优秀毕业论文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课题开展合作探究和个案研究。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节课的专题任务,以学生所在开展毕业课题的各分实验室为单位成立毕业生研究小组,让各研究小组针对下次课堂专题开展调研和实践,形成调研总结报告,并于下次课堂专题中开展讨论。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3)在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实行考试改革,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具体做法是:采用“平时成绩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提问、调研总结报告、修改论文情况核定。在开课期间,将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发给授课学生,要求授课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所学内容,修改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等相关内容,由修改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成绩则以撰写论文的形式完成。实行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毕业论文相关理论标准、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要求,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要进一步与其它高校生物专业合作,在参照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安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生物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指导》课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以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论文的选新率和选优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新率和选优率明显高于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四、小结

理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 训练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27-03

近些年,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有些人认为:造成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学生、学校、导师几个方面。所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监控机制,对论文写作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以此来保障论文质量。[1]有些人认为:需要根据毕业论文的应然价值,加大毕业论文改革力度,注重常规教学,促进主体参与,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评价标准,不断提升毕业论文教学质量。[2]但是无论如何,所有的人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科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因而,毕业论文不仅是本科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而且必须完成一定的训练任务,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3]

这些说法以及这些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除了加强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约束学生和指导教师之外,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本科生毕业论文,不仅是对本科学习的一个总结,或者说,是对先前所已经具备的能力的一个检验。实际上,它还是对学生所进行的最后一次集中而全面的能力训练。也就是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它独有的训练价值。这个过程,应该是将学生之前所有积累的琐碎的知识和经验,用一根主线串联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整体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而为了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同时明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训练价值所在。笔者结合一些教育体会,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训练价值,进行了一次再思考。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资料调研能力的强化训练

一般而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选题阶段;2.资料的调研阶段;3.资料的分析与阅读阶段;4.资料的整合和写作阶段;5.毕业论文格式与形式的规范阶段;6.毕业论文的答辩。而在选题结束之后,资料调研就成了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第一要务。应该说,资料调研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之后其他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以及整个毕业论文的完善程度。逻辑很简单:资料调研是一个再度思考选题的意义以及理解选题的过程,是对选题的背景以及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

可是如何去调研资料?调研资料这个具体的过程如何展开?学生究竟能从这个过程中获取怎样的人生经验或者能力上的提升?这才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注意的问题。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不理解调研资料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就在认识毕业论文的训练价值上犯下了错误。很多学生一拿到选题,就来找指导教师,让指导教师给他们指定几本参考书。或者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这就是所谓的资料调研。其实问题远非这么简单。在资料调研的问题上,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各自同时展开许多工作,并且形成一种互动。比如就调研资料的主题,就可以通过各自第一轮资料调研之后的讨论,达到对于选题理解的一致。选题的阐述方式、选题的侧重点、选题的亮点、工作的重心等具体的写作思路,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奠定基调。然后是第二轮的资料调研,这时候就资料调研的具体手段和方式方法,又可以进行追究。在现在的这种社会环境下,我们究竟可以从哪些地方调研我们所需要的资料,这其实也是一个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究竟在资料调研的过程中有没有穷尽我们的手段?学校的图书馆、所在城市的图书馆、兄弟院校的图书馆、网络上的免费资源、网络上的付费资源等渠道,我们有没有遗漏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见,如何获得最高效、最全面、覆盖面最广的资料调研能力,也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所应该达到的主要训练目的之一。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阅读文献能力的强化训练

当学生结束对资料的调研后,将面对着已经得到的一大堆文献资料,如何高效而有秩序的对其展开学习和阅读,又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问题。如上所说,在资料调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于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思路,乃至于最后将要完成的基本面貌,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现在,应该在如何学习和阅读这些资料上,有一个明细的思路,有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高效的方法。笔者以为,或许在这关口,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引起学生的注意。

1.分析哪些资料是与选题最相关的,给予其最优先的学习阅读等级。亦即将最集中的时间、最充沛的体力、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些资料中去。

2.将次相关的资料集中起来,分门别类,将之安插到次要的时间里去学习。

3.很多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工作,在学习阅读资料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比如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部分,就可以提前写进去,这也将会为今后的写作过程,节省下许多时间。

4.在毕业论文写作的时候,往往免不了对文献进行引用和摘引,在学习阅读文献的同时,如果预感到某些资料中的某些概念、某些句子、某些内容可能在将来需要引用时,不妨先把这个工作做了。

5.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往往是对前人工作的一些介绍和对选题背景的一些简单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学习阅读文献的时候就同时做起来。这样,引言的写作,一方面是对学习阅读文献过程的监督,另一方面又是对毕业论文正文写作前思路的整理。

三、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这个时代,特意说起大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事实上,不少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且是理科生,根本都不熟悉WORD里的公式编辑器以及一些简单的画图工具。就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而言,笔者常常跟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提起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能否在遇到问题时,立即在网络上搜寻解决方法,并且准确的提问。

2.对于理科生,是否熟悉WORD中常用的公式编辑器、特殊符号,以及常用的画图工具。

3.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插图和公式的处理方式是否有规范意识(诸如公式之外的符号用斜体字、插图要有题注、公式要有准确的标号等)。

4.对于目录的自动生成步骤,是否清楚。

5.对于行间距的认识是否已经形成了本能反应。

6.对于计算机常见故障问题的排除和维修,是否能及时解决。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是否能最终按时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所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一次集中强化训练。论文在格式上规范、统一,在某一意义上,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工作,最终是要展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一定要从技术的层面考虑到观看者的感受。

四、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理解力的强化训练

无论是资料调研阶段、资料学习阅读阶段、写作阶段,还是在与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的任何一个过程里,学生都将与各种具体的问题一一碰面,并且将之一一解决。而所有这些过程,学生都需要与指导教师交流。如果单看结果,作为指导教师,他所希望看到的是一篇符合学术规范、工作量饱满、逻辑清楚、条理清晰、富有创新性见解的漂亮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可是这一结果的达成,所最终需要的还是学生本人的综合理解力。

所谓的综合理解力,在笔者看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在和指导教师的每一次交流当中,是否给出了最准确的提问,并且最准确的把握住了教师的回答。

2.在各种细节上,诸如毕业论文的格式、内容的删减增加、摘要的反复推敲等问题上,是否显示出了对于问题实质的深入理解。

3.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是否针对具体的现实场景,准确、全面、巧妙地向答辩委员会呈现出自己的工作,且对提问回答得当。

由于毕业论文涉及的环节众多,其中又牵扯到和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互动,这就使得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课程可以对学生所达成的训练目的,而这一点,也正是笔者所强调的毕业论文对学生所起到的综合理解力的训练。这一点,才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最重要的训练价值所在。

五、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生活自制力的强化训练

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论文完成,最后参加答辩,一般都会持续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的学生所要面对的事务有:毕业论文的写作、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学习、考研、公务员考试、参加各种招聘会以寻找就业机会等。在这段时间里,毕业论文的写作,已经和众多的其他问题纠缠在了一起。因此,论文写作本身就是对于学生生活自制力的一种考验和训练。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论文的写作如果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就非得学生有良好的时间支配能力和良好的自制能力。虽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坚信高等教育本身对被教育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无法保证每一个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不仅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备了强大的生活能力。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敦促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强大的支配生活的能力。或许,这才是一切大学教育的主旨,更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所应该达到的最大目标。

六、小结

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工作既牵扯到很多环节,又与学生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而在处理好这些具体的事务之后,在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产生的同时,还将同时得到进步和提升的,正是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这个过程中所获取的新的能力和新的人生经验。而这,就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所应该真正达到的训练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2.

[2]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

[3] 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

[4] 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

上一篇:大学生服务员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