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实验班范文

时间:2023-12-13 18:01:07

理科实验班

理科实验班篇1

自2009年,教育部鼓励各高校通过建设实验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学科实验班,讨论了自建立两年以来,实验班管理模式在培养方案、专业导师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并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实验班;管理制度;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场“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基础学科开始试验,其目的就是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根据国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围绕我院建设“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数理力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学院确立了“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自2013年学院开始组建了理科实验班,致力培养数理基础理论水平高、有较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入学校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备人才。在实验班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实行全程导师制(前两年为学习导师,后两年为专业导师),注重个性化培养,经过了两年的探索,基础学科实验班教学管理模式日臻成熟,但其不足之初也逐步显现,实验班管理模式仍然有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

1规范个人培养方案及优化课程大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核心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以成立较早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该学院对于实验班的培养计划较于普通班级有较大的调整,专为培养拔尖学生而量身而作,总体上通识教育、大类培养、扩大选修和分流培养的理念在其实验班的课程结构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学院为实验班前两年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大部分课程沿用与普通班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无法满足底子扎实、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院的实验班制度规定由专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学生后两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该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性,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生过分参与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个人对特定课程的好恶,通常表现为只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去考虑课程系统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如果专业导师缺少全面统筹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弊端将更突出。因此,明确基础学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和修订针对性、固定性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任务,据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选课范围并通过学分权重分配来表达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光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权限,还可以保证他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另外,较于普通班,目前我院实验班学生的必修学分数更多、学习任务更繁重,导致了学生无暇主动进行课外探究性学习。因此,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甚至为实验班量身定制学时紧凑、难度合理、综合性要求高的针对性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建立专业导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我院基础学科实验班实行“一生一导师”的管理模式。专业导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两者均进行定量考核。现有教学激励与科研激励机制相比,在评价导向上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现象。并且,担任专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酬劳,但这项工作往往需要占据大量时间,尤其是业余时间,且缺乏评价考核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专业导师的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与辅导员工作重叠,易造成责任推诿,从而出现管理漏洞。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质量保障责任主体,如学院领导、专业导师、班导师、课程负责人、辅导员等,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责任。其次,整合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其系统性,保证涵盖教学所有环节。学生、督导对专业导师评教机制有待建立,针对不同指导环节,建立评价标准、管理方法、评价指标、咨询指导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流程文件。最后,可以通过提高专业导师工作津贴来保证专业导师队伍相对稳定,激发导师队伍创新活力。

3整合全院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应建立推进实验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在课程改革与建设、国际交流、学生创新基地、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专项投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的良好环境。提升高职称特别是教授给实验班上课的比例;进一步积极引导实验班学生参加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核心课程以及国省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聘请外教组织英语学习、开辟英语角、开设适量英文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充分利用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留学项目,为实验班学生提供可选择、学术背景丰富的正规交流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短期访学、学术交流、学分互认等机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2]虞立红等.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励耕实验班建设与改革经验,中国大学教育,2009,(1).

理科实验班篇2

关键词:班班通;物理教学

随着“班班通”设备的安装和广泛应用,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打方便之门,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班班通”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以下本人浅谈“班班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收获。

一、现代“班班通”与物理教学整合

(一).利用“班班通”,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班班通”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是用一个平面图表示出来,不够形象,我用动画软件把地球、月亮、太阳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在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样的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很明白;还如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班班通”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班班通”,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还有介绍天体的运动,通过“班班通”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同学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还有像冰的升华现象模拟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形象的物理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班班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班班通”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与反馈,还能调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如“班班通”计算机制作的物理教学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章节、难易各异的内容进行学习;对重点的内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重复播放;还可以参与练习、测验等实际操作。总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的物理知识,或浏览网络上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应用“班班通”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班班通”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将弄巧成拙。

(一).“班班通”的辅。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班班通”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班班通”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二).“班班通”的科学性。“班班通”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失去科学性。“班班通”的科学性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课件阐述的物理概念规律科学、展示的时间顺序科学、场景和实验的模拟及表现形式科学、声音的搭配科学、课堂上教师对先进媒体操作使用科学等。否则,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辅助作用,反而会将学生带入误区,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人在光的折射定律模拟实验中,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线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给学生造成光线在两种物质交界处变色的误解。物理课件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科学而严密的规律,如果“班班通”手段使用不科学,给学生带来误解,给教学带来麻烦,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三).“班班通”的实用性。“班班通”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班班通”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造成画蛇添足。然而目前存在利用“班班通”工具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课件只是替代板书,失去先进媒体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只有那些老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能或不易操作,才考虑采用“班班通”。

(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班班通”使用的时间,不能滥用“班班通”设备。课件只是辅助教学,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可能学得好。

(五)、注意研究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过程,和实际教学密切配合起来,发挥其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的作用。

理科实验班篇3

关键词:实验班;改革经验;12345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搭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立交桥的背景

(一)发展新常态对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等各方面呈现出系列新常态。新常态发展关键是“创新驱动”,自学考试同样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为此,湖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主动适应形势,定位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提出了“出人才、出效益、出模式、出成果”的发展要求,推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创新。

(二)教育深化改革将自学考试提升到新高度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自学考试改革被定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三)自考学生新特点对自学考试提出新需求

90后成为了自考本科学生主体,复杂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学习上基础薄弱,进入学校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想重新好好学习,却很难适应学习环境,找不到最佳学习方法;心理上个性突出、追求自我、敢于挑战,但高考落榜、学校的边缘化使他们心理产生自卑,不敢挑战自我;生活上对未来有要求、对生活有追求,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很难让自己朝着目标迈进。为了满足自考学生的需求,学校积极探索,提出了“三分融合”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实行“分类、分段、分层”,培养注重 “内容、方法、形式”等融合。

二、搭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立交桥的实践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弘毅致远”实验班,该班是“搭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立交桥”的载体。该班级按照比例选拔出学习基础好、考研意愿强的自考本科生,根据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文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长远目标与完成自考本科学业,做好参加国家研究生考试准备的短期目标,实验班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分别有2014、2015级实验班共142人,分为农学、畜牧学、教育学、管理学4个专业。

(一)顶层设计

按照实验班培养目标,湖南农业大学凝练出了“12345”顶层设计方案,即秉承一个理念,做好两个衔接,实行三种机制,开设四类课程,分为五个阶段。

(二)具体实施

1.践行一个理念

实验班践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砥砺品德、勤奋学习、志存高远、坚韧恬淡”。从日常管理、教学运行、班级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践行此理念。班级突出“严管理、重学习、强素养、精文化”的培养特点。“严管理”,班级参照“高三式”管理模式,实行早、晚自习与班级目标管理制度,有严格的日常考勤体系与评价体系。“重学习”,实验班专门设计了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践、网络辅修“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行“导师制、导学制、导生制”。“强素养”,班级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志向远大的同时树立大局意识、团结精神,提高个人素养。“精文化”,班级设计了专门的LOGO、文化衫、文化墙、宣传栏,凝练出了“重塑自我,追求卓越”的班级精神,从各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氛围。

2.做好两个衔接

实验班为自考本科生搭建从本科到研究生上升的立交桥,重点体现在“做好两个衔接”。一是在纵向发展上“做好本科与研究生”学历提升的衔接;二是在横向发展上“做好知识与能力”综合发展的衔接。做好本科与研究生学历提升的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实验班分阶段设置了本科学历课程与所报考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在确保学生取得自考本科学历的基础上,夯实研究生专业的学习。做好知识与能力综合发展的衔接体现在实验班的日常运行中,实验班注重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3.实行三种机制

实验班创新机制,实施“导师、导生、导学制”“导师制”即聘请专业领域内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实验班学生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提升、科学研究、生活规划等方面进行两年的全程指导,2014级实验班导师制师生比率不到1:2。“导生制”指通过日常考察与各类测试选拔并结合自身意愿,成立班级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组员5-6名,小组内部对各成员的学习任务完成、学习基础巩固等进行针对性的常态化互帮制。“导学制”是指自学生进入实验班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树立远期、中期、近期学习目标,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开设四类课程

实验班课程体系由“学历课程、考研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综合提升课程”四构成,从纵向(学历提升)和横向(素质提升)两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智力保障。第一类学历课程主要包括自考本科阶段的考试科目,这一类课程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考前知识串讲的形式;第二类考研专业课程是指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综合串讲,包括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实习实践等形式;第三类素质拓展课程包含身体素质拓展和人文素质拓展课程,课程形式以现场教学与网络课程为主;第四类综合提升课程,是具有考前针对性的课程,主要有应用文写作、面试技巧、文明礼仪等。四类课程结合学生特点分层次分阶段,满足学生不同时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为完成自考本科的学业与研究生考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5.分为五个阶段

实验班实施时间为2.5学年的贯通式特定专业专门培养。根据国家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相关政策,在这2.5学年中,学生可参加5次自学考试,2次研究生考试。根据考试安排与学生身心特点,实验班学习分为“认知认同、参与融入、系统学习、巩固提升、重点突破”五个阶段。认知认同阶段使学生能够为以后高强度的学习与严格的管理做好心理准备,学生的学习以基础课程为主,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参与融入阶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到班集体、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学生开始主干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主干课与公共课(英语、政治)的专项学习,同时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以后有很清晰的规划。系统学习阶段以全面的系统性学习为主,同时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训练中,此阶段结束后,学生将参加第一轮国家研究生考试,积累实战经验。巩固提升阶段,学生全面进入研究生考试准备状态,主要学习任务为总结凝练所学知识与自考本科毕业,学习任务繁重的时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冲刺阶段,是学生参加第二次研究生考试的最后阶段,在此期间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强化与应考能力提升,开展专业知识串讲、全真模拟考试等,更要及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迎接考试。

(三)取得的实效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加入实验班以来,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理论加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能力、科研素养、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高三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思维方法、生活习惯有了较大改;“精英式”的班级文化使学生的生活态度、精神风貌有较好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日益突出,班级在学院班集体考核中居首位,学位英语过级率是平行班级的两倍,学生代表在全校比赛成绩丰硕等。

2.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实验班作为自学考试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打通从自考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真正想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目标更明确,学习更有动力,是学校继续教育“用心做教育,用爱育人才”的直接体现。自运行以来,获得了各界好评,改变了社会对继续教育重利益轻公益的固有印象,继续教育内涵品牌逐步确立。

3.体现教育人本价值

实验班依托学生实际,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开展各类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体现了“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的教育人本价值,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改革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论与反思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田”,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实验班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借鉴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一)可行性反思

通过实践证明,搭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立交桥,成立自考学生实验班,是可行的。第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新常态发展对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实验班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科研素养、人文精神的精英型自考本科生为目标,开展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深化改革。国家鼓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实验班是自考生培养领域里的大胆创新,在自考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力求培养优秀的自考本科生,树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品牌,推动内涵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深化改革。第三,促进自考学生成长成才。自考学生规模日益庞大,生源参差不齐,实验班为自考学生树立了清晰的发展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深造平台与资源,对学生的管理、教学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为自考学生创建良好的成才环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教学反思

自考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个体差异大、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均,但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却要求高,如何解决理顺这些矛盾,协调关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解决生源差异大、学习任务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实验班人才实施阶段性培养,从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学习,从系统性学习到巩固强化学习,与考研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暑假集训等,将学习任务科学分解,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第二,加强师资筛选与评价,解决教师队伍结构不均,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学院领导与各专业学院进行了专门的研讨与协调,实验班教学任务统一分配到各专业学院,同时提出了考研针对性的要求,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推荐任课老师,同时各学期对任课老师有专门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实施导师制,凸显教学的实效性。实验班学生既要补基础又要学新知,实验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又要注重知识的凝练与强化,难免出现不足,实施导师制,为学生分配资深的硕士生指导老师,能很好地弥补不足,在课堂之余开展专门性培养。

(三)管理反思

实验班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但自考学生管理本身难度就大,如何使实验班的管理服务班级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班提出了“高三式”管理的模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管理结构完整。成立实验班领导小组,由继续教育研究所、教务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院领导、学生导师与班主任老师三个层次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日常进行管理。其次,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班级管理运行,实验班制定《“弘毅致远”实验日常管理运行手册》《“弘毅致远”实验班目标管理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将学生选拔、进入与退出、出勤、评比等日常行为细化为具体条目,将日常管理制度化、量化,做到一切管理行为有据可循。最后,管理内容全面。严格的管理要求使实验班日常管理的内容囊括了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心理健康、素质拓展等,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EB/OL].新华网,2013.

[2]王佩弦.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精英”班级管理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

理科实验班篇4

关键词:实验班;管理制度;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场“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基础学科开始试验,其目的就是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根据国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围绕我院建设“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数理力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学院确立了“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自2013年学院开始组建了理科实验班,致力培养数理基础理论水平高、有较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入学校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备人才。在实验班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实行全程导师制(前两年为学习导师,后两年为专业导师),注重个性化培养,经过了两年的探索,基础学科实验班教学管理模式日臻成熟,但其不足之初也逐步显现,实验班管理模式仍然有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

1规范个人培养方案及优化课程大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核心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以成立较早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该学院对于实验班的培养计划较于普通班级有较大的调整,专为培养拔尖学生而量身而作,总体上通识教育、大类培养、扩大选修和分流培养的理念在其实验班的课程结构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学院为实验班前两年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大部分课程沿用与普通班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无法满足底子扎实、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院的实验班制度规定由专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学生后两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该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性,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生过分参与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个人对特定课程的好恶,通常表现为只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去考虑课程系统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如果专业导师缺少全面统筹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弊端将更突出。因此,明确基础学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和修订针对性、固定性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任务,据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选课范围并通过学分权重分配来表达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光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权限,还可以保证他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另外,较于普通班,目前我院实验班学生的必修学分数更多、学习任务更繁重,导致了学生无暇主动进行课外探究性学习。因此,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甚至为实验班量身定制学时紧凑、难度合理、综合性要求高的针对性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建立专业导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我院基础学科实验班实行“一生一导师”的管理模式。专业导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两者均进行定量考核。现有教学激励与科研激励机制相比,在评价导向上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现象。并且,担任专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酬劳,但这项工作往往需要占据大量时间,尤其是业余时间,且缺乏评价考核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专业导师的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与辅导员工作重叠,易造成责任推诿,从而出现管理漏洞。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质量保障责任主体,如学院领导、专业导师、班导师、课程负责人、辅导员等,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责任。其次,整合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其系统性,保证涵盖教学所有环节。学生、督导对专业导师评教机制有待建立,针对不同指导环节,建立评价标准、管理方法、评价指标、咨询指导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流程文件。最后,可以通过提高专业导师工作津贴来保证专业导师队伍相对稳定,激发导师队伍创新活力。

3整合全院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应建立推进实验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在课程改革与建设、国际交流、学生创新基地、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专项投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的良好环境。提升高职称特别是教授给实验班上课的比例;进一步积极引导实验班学生参加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核心课程以及国省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聘请外教组织英语学习、开辟英语角、开设适量英文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充分利用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留学项目,为实验班学生提供可选择、学术背景丰富的正规交流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短期访学、学术交流、学分互认等机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2]虞立红等.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励耕实验班建设与改革经验,中国大学教育,2009,(1).

理科实验班篇5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如何让学生自发对英语产生兴趣,如何把课堂变为有声有色的舞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呢?笔者认为,以“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意参与。

开展本实验研究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有效普及教育教学理论,全面促进教师群体素质提高,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笔者任教的初级中学中初二年级的学生,本届共有13个教学班,每班42人。我们选取八(13)班为实验班,八(9)班为对照班。

2.研究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娴熟的自学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3)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

3.研究工具:(1)问卷调查。在实验前采用“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情况。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访谈。(2)教学实验。随机选取由同一英语老师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八(13)班为实验班,共42人;八(9)班为对照班,共42人。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学习成绩、班级学习气氛等方面基本一致。(3)学习测试。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采用相同试卷对两个班进行测试。

4.实验过程:本项实验历时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A.做好对实验的宣传和发动工作,确保实验顺利实施。B.做好前测工作,摸清实验底数。利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进行前测及相关数据统计,为实验提供准确的参照依据。(2)实施阶段。实验教师要坚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3)验收阶段。A.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后测考试,分析实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B.做好材料积累:实验样本背景材料、前测、后测、阶段测试、实验班学生作业、教师备课笔记、各类试卷、座谈会记录、照片、录像带、课件等。

5.实验方法:实验期间,实验班的学生每天课前3分钟为自主英文演讲时间,实验班的学生每周学习一首英文歌曲,每月观看一次英文电影并写影评,每学期举办一次“英语之星”大赛。选用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符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

三、实验效果

经过两个学期坚持不懈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1.增强了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实验教师能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认真撰写文摘和学习心得。

2.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诸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班。

3.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六次统一考试。在此,对考试成绩进行了Z分数检验,结果如下面两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基础相当,没有显著差异。从表二可以看出:经过两学期的实验,实验班的中测和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其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意义上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

四、结语

调查数据表明,两个学期的英语熏陶在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作用,对提高英语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发现,本次实验仍存在一些问题。

1.本次实验的效果尽管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实验范围小;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还缺乏力度;对实验资料的积累、提炼还不够科学,影响了实验的规范化。这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由于本次实验的时间仅为两个学期,虽显示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但更长时间的英语熏陶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将枯燥乏味的语言变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生活语言,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情境,使英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2000,6.

理科实验班篇6

关键词 高校实验班 培养模式 选拨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整体专业素养下滑。那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既普及高等教育,又能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呢?自2005年钱学森之问至今,我国高校开始思考关于杰出人才的培养,2007年高校实验班开始崭露头角,至2010年,全国各地许多高校开始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实验班,北京众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班。近年来,高校实验班的培养模式也逐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视线,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

1 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班基本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方针;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选拨模式通常有两种:高考直接招录和入校后择优选取;培养模式通行为2+X型,辅以淘汰机制和导师制度。①下面从选拨模式和培养模式两方面详细阐述。

(1)选拨模式:一是高考直接招录,从总分、数学、英语三方面分别设高于普通招录的分数线,择优录取,如北京大学;二是入校后择优选取,从全校各专业新生中选取,除高考分数外,再设数学和英语考试,及面试,多层把关从报名学生中择优选取,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不需要额外开支时间和人力用于择优选拨,而学生在报考时就已经做好了实验班学习的思想准备,在学习中易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种模式的优点是较便于选取综合素质更优异的苗子。鉴于此,许多高校近两年在探讨两种方式的结合,即直招+优选,在招生时直接录取一部分,新生报到后再从各专业择优选取一部分,为了使得两种方式达成高度优势互补,一般直招生占70%以上,校内优选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2)培养模式:通行为2+X型,即先不分专业,按文理分班,前两年不分专业,扎实基础课程学习,进行两年通识教育,后两年确定专业,学习专业知识。设置淘汰机制,每学期就综合测评不符合在实验班继续学习的,根据专业意愿转入自然班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形成实验班良好学风,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竞争才有进取意识。设置导师制度,从日常管理、基础课程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都配备专门导师指导,以切实达到夯实基础,精通专业。

各高校在这一培养方针、目标和模式下,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详细培养方案,如北京大学文科综合实力很强,针对文科开设元培班,以培养综合人文素质高的领军人物为目标;清华大学理科综合实力较强,针对理科开设数理基础班,以培养科学院院士和各理工领域领军人物为目标;北京科技大学根据本校特色专业,开设冶金、材料实验班,以培养工业领域的创新大师为目标;②北方工业大学根据本校特色专业,开设信息、机械实验班,以培养信息领域或机械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等。

2 存在的典型问题

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存在问题各不相同,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但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有以下三种。

(1)专业衔接问题。首先,是否设立淘汰机制,如果不设立淘汰机制,实验班学生成为“终身制”,除非自愿离开实验,这势必造成滥竽充数者,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若是设立淘汰机制,那么在“专业淡化”理念学习下的学生,被淘汰出实验班后如何与自然班的专业学习接轨;其次,两年基础课学习后,分流到院系进行专业学习,若是按专业分流到自然班级,那么也必然存在两年“专业淡化”的学习下如何与自然班专业学习衔接的问题,若是在院系内独立设班级,那么实验班原有建制就要存在,事实上也就不再是目前的“分流”模式而是“分堂设课”模式。

(2)淘汰机制的合理性。目前,多数高校对实验班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课程学习的分数,出现了“唯高分论”的现象,这与高校建设实验班培养高层专业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唯高分论”的评价体系只能引导实验班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不利于他们积极探索课外知识,繁重的课业压力也会使他们没有精力进行专业知识实践,那么最终培养的人才将无异于高中,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与实验班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

(3)心理辅导。实验班学生一方面自身成绩优异又身处成绩优异群,担心自己落后;另一方面课业较自然班繁重,并肩负着学校、老师、家长的多重期望,害怕旁人的失望。自此,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实验班的心理辅导、压力疏导不容忽视。目前,高校实验班虽然配置了专职导师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但对心理疏导意识不足,重视不够。

3 建议及策略

(1)改进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的同时,适当保持“专业学习”。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淡化专业”与“分流培养”、“淘汰机制”一定会造成专业无法衔接的矛盾,要么“淡化专业、分堂设课、终身机制”,要么“一致专业、淘汰机制”,只要专业学习与自然班级教学计划基本一直,那么无论专业学习是采取“分堂设课”还是“分流培养”,都不会形成专业学习衔接问题。

(2)改进“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模式。一是采用“集中+分散”模式,在一起上基础课(数学、英语、计算机能力),强调基础课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各自跟随自己的学院上前两年的专业基础课,两年后根据专业将学生向学院分流。这一模式适合分布专业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如新建本科院校或一般本科院校;

二是采用“集中+集中”模式,前两年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均在一起上,采取不同专业意向学生分课堂的形式,选取优秀教师进行单独授课,两年后或按专业分流学院、或继续按专业分课堂单独授课。这一模式适合分布专业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情况,如975、211等院校。

(3)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无论哪种情况均需配置相应的淘汰机制,每个学期将不适应理工实验班学习的学生送入相应专业自然班学习。淘汰机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培养目的相吻合,例如,要夯实学生课业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那么评价指标就应涉及各种大学生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物理实验竞赛、挑战杯、创业杯等,同时鼓励实践环节。只有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日常学习,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理科实验班篇7

【关键词】高校创新班;人才培养;“钱学森之问”

0 引言

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教育的主战场,“钱学森之问”使这个战场蒙上了前所未有的阴霾,其背后是我国大学教育战线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上不够突出。为此,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提出进行创新、卓越人才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委员刘延东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明确提出了“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责”的要求,并强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的根本事业,指出要进一步彰显大学人才培养功能、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为实施创新、卓越人才教育,在高教领域实施了重大改革,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一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在此计划下,国内各大学大力兴办各类教学改革实验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北大元培实验班、浙大求是科学班、西交钱学森实验班。重点高校的实验班教育定位清楚、目标明确,成绩非常显著,证明创新实验班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英才教育模式。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普通高校进行人才教育创新以挖掘学生潜力、全面发展学生才华,是其培养创新、卓越人才的必然任务。当前,普通高校实验班教育位置比较尴尬,具体是理论教学深度、前瞻性均与重点高校有差距;而实践教学可能比高职院校又有距离。因此借鉴重点院校举办创新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开办自己特色的创新实验班进行分层教育是普通高校进行“精英”教育的重要选项。那么相比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如何组织、开展创新实验班教育并找准自己的特色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 高校创新实验班存在的问题

1.1 淘汰机制是否应该存在

如前文所述,淘汰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即是保证创新实验班成绩优异的保险,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的教鞭,同时也是制造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负担。如果取消淘汰机制,那么学生难免会有一种我一直都是实验班学生的想法,有可能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实验班学习风气,影响整体水平。但是对于长期处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大的学习压力下的创新实验班学生来说,担心自己被淘汰的忧虑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与培养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的创新实验班办学理念相悖,也不符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解决办法:淘汰机制本身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实验班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拉开了与自然班的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保留淘汰机制存在的同时再对机制本身进行改变,例如把淘汰的评判标准放在多次考试上,那样会给学生多几次挽救自己在创新实验班席位的机会,同时对转入自然班级的同学进行心理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要一蹶不振。另外,实验班也可以时刻纳入新鲜血液,自然班级中也会有很多对自己要求严格,渴望进入实验班的学生,我们可以在本科阶段的中前期设置其他考试来集中更多的精英,时刻保证实验班编制的人员数量,这种淘汰机制与重新选拔相结合的轮换方法可以时刻保持创新实验班的高水平,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安慰,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有自己掌握。

1.2 创新实验班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重视高分的学生

从创新实验班的现状来看,无论是选拔机制还是淘汰机制似乎都把学习成绩当成了评判创新实验班学生合格与否的标准,然而,大学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担负着为祖国,为社会输送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维的建立等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创新实验班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模范,更要担当起领头羊的责任。然而,实验班毕竟学习科目多,学习难度大,所以留给学生们的空余时间也没有自然班那么充裕,另外,实验班多半是由学霸组成,这也无形之中在班级里形成了成绩为重的学习氛围,所以,解决以上问题是创新实验班成长路上的重中之重。

解决办法:(1)大学不同于高中,校园活动更急丰富多彩,因此,实验班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可以考虑增加试验班学生的空余时间,也可以为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设置体育方面的评审标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体育锻炼。

(2)创新实验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大学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走出大学校门之后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承受问题,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大学阶段是我们完善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创新实验班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可以通让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来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科研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独立思考。科研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让学生参与科研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考方式,帮助他们打开视野和思路,突破思想束缚。

(3)设置针对性管理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构成强度大的师资力量,对实验班与自然班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小组要加强各高校实验班之间的沟通,以保证共同携手解决创新实验班遇到的问题,为创新实验班的成长时刻准备着。

1.3 创新实验班凝聚力不强,缺乏集体温暖

由于创新实验班的淘汰机制和创新实验班教育后期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致使实验班整体缺乏集体的团结,缺少凝聚力,班级里可能时刻都会有新面孔,可能刚认识的朋友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在自己班级了,这对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情绪、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使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创新实验班必不可少的就是优秀的心理教师,这对本科期间的学生成长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学习压力大、空闲时间少、班级体又缺乏凝聚力、周围朋友又不是特别熟悉,总之实验班教学期间心理教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实验班管理小组要增加班级集体活动的次数,多组织班级活动,动员所有人员参加,让整个班级团结起来,只有内部凝聚力形成了,班级氛围融洽了,整个大家庭才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 结语

总之,创办实验班是一种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应社会发展之需而进行的必要改革,如何把创新实验班建设成合格的一流教学体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教育改革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创新实验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老前辈的最后一次发问,也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开辟新道路,提供更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金顶兵.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9).

[2]卢晓东.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兼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1(7).

理科实验班篇8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公司党代会、职代会精神,按照公司“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中小学总校创建活动以“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教育理论深厚、管理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教职员工满意”为总要求,以“学习?提高?创新”为主题,以《中小学总

校科级管理人员发展性目标管理》为载体,以领导班子成员“六个一”实践活动为途径,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创办省内外名优学校的领导班子,全面推动公司普教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以“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为标准,着重引导领导班子形成强烈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群众意识、团结意识、廉洁意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教学策略、科研成果、学校文化武装头脑,指导学校发展。建立“星级”五好领导班子层级评价体系,调动积极性,促进实效性。通过创建活动,为创办省内外名优学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

(一)政治素质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认真落实公司党代会、职代会精神,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宗旨,为公司职工子女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树立大局意识,为集团公司实现“打造千亿企业,建设百年金川”的战略目标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团结协作好

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落实各项议事制度。党政积极配合,相得益彰,发挥成员个人优势,形成班子合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作用,调动积极性。积极开展领导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提高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能力。

(三)用人导向好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管理干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积极选拔年轻干部,形成梯级结构,确保中小学总校基业常青。创新“校长论坛”、“科级管理人员学习报告会”的形式,加大现代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化力度。建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军人才”四级培养体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需要。

(四)作风形象好

争做努力学习的楷模。深入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理论,牢固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小学总校的发展,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破解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新途径。争当真抓实干的楷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细化、优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争做密切联系教职工的楷模。及时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情况,坚持定期到教研组、班级中听取师生意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执行《总校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听评课制度》,通过听评课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教学反馈制度。教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教职工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五)科学发展实绩好

全面完成中小学总校各项教育教学质量目标,高考各项目标的完成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中考各项目标继续保持本地区领先优势。力争在教育特色、办学特色、品牌学校建设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措施

(一)以“学习?提高?创新年”活动为载体,深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中小学总校党委将2010年确定“学习?提高?创新年”,就是要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学习是发展的基础,两级党组织要将创建“五好”领导班子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成果,学校管理方法,进一步丰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动中小学总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

(二)以领导班子成员“六个一”主题活动为途径,全面提升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

为扎实深入的创建“五好”领导班子,总校党委决定在全体科级管理人员中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即每一位科级管理人员研读一本教育管理名着,对标一所名校办学经验,为学校发展提一条高质量建议,承担一项教育、管理课题或教育专题讲座,讲一次党课,跟踪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或教研组、学科的教学,以此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群众意识。党委将全面考核每一位科级管理人员“六个一”活动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以科级管理人员发展性目

标的落实为途径,引导班子成员形成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

结合“五好”班子创建,继续实施科级管理人员发展性目标管理,引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学习计划和创新性工作计划,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增强班子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个人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朝着教育专家型的学

校管理者标准迈进。总校职能部门切实抓好科级管理人员发展性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确保实效性。

(四)以“校长论坛”、“科级干部学习报告会”为手段,引导班子成员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坚持定期举办“校长论坛”、“科级干部学习报告会”,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驾驭现代学校管理的水平,寻求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策,不断增强学校管理的活力,提高办学品位。

(五)尝试选派优秀学校管理人员到国内名校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尝试选派不同岗位的学校管理人员到国内名校挂职锻炼,深入学习名校的管理经验、感受名校的学校文化、体验名校的办学特色、加强与名校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中小学总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按照总理提出的“让教育家办教育”的目标迈进。

(六)以完善“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机制为目的,建立促进领导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加大中心组学习的力度,增强实效性。二是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互通情况制度,促进民主集中制建设。三是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广泛吸取和吸收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联系教职工制度,引导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服务广大师生的意识。

(七)以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为切入,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总校被公司确定为“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要以此为切入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廉政意识教育,做廉洁文化的引导者、传播者,为教职工廉洁从教做表率。

四、创建步骤

创建“五好”领导班子活动,总校采取学校申报、总校考评、逐级晋升的方式进行,创建期为两年。2010年,重点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全面启动创建工作(3月底前)。“五好”班子创建工作涉及面广,活动周期长,各校要统筹规划,逐年安排,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按照总校《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要有明确的考评标准。各校创建活动方案要上报总校党群办公室,总校党群办公室对各校的活动方案进行评价排序,并进行结果通报。

(二)明确创建目标,确定创建重点,扎实推进“五好”班子创建工作(4月份--6月份)。方案形成后,各校要结合方案所列内容,认真开展一次自查,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对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形成问题整改方案,并按所列突出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和问题核销。

(三)开展校际互检,抓好阶段考核,有效指导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7月份--9月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校组织开展互检活动。总校党群办公室牵头,组织部分基层学校党支部书记,进行互检互查,互检结果与评优晋级、绩效考核挂钩。

(四)交流创建经验,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活动质量(10月份)。在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和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召开“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对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验收(11月份-12月份)。各校对照创建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选择对应级别,进行星级申报,总校党委按照专项考核标准,组织相关部室,对申报的学校进行检查验收。考核验收原则上与年度班子定期考核同步进行。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单独进行。

(六)巩固成果,循序推进,积极做好跨年度的达标验收工作(2011年)。对没有达到考核验收标准,未通过验收的单位,总校党委将指出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改期限,指导基层学校尽快达标,并通过验收。各基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彻底整改,并申报参加下年度的达标验收考核。

五、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

六、考核命名

考核工作以“五好”班子创建标准为依据,采取各校自查、党支部(总支)申报、集中考核、命名确定的方式进行。

1、学校申报。各党支部对照标准,对各自的创建活动进行自查,在确定达到验收标准时,分别进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五好”领导班子的申请验收。

2、组织考评。考评由党群办公室负责组织,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民主测评、个别座谈、查阅资料、考核组评价等方式进行。考评实行百分制,包括专项考评得分、年度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得分、民意测评得分三项内容,分别按50:30:20的权重比例综合计算。

3、分层命名。为增强创建积极性,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总校采取“星级”五好领导班子命名方法,综合得分85至90分的,方可提名命名为一星级“五好”领导班子。综合得分90至95分的,方可提名命名为二星级“五好”领导班子。综合得分95以上的,方可提名命名为三星级“五好”领导班子。总校要求,基层学校班子两年内全部达到一星级五好领导班子。对不达标的学校,在年终班子考核中,不得进入“优秀”行列,并限期达标。总校党委在本年度争创公司“五好”班子。

4、动态管理。对已达标的学校,实行动态管理。总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对符合标准的保持命名,不符合标准的降级或取消命名。对有“否决项”的学校,不得申报和提名“五好”班子达标验收。对已命名的要取消称号,责令限期整改,重新申报评定。

七、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是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总校发展,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校管理者思想政治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总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总校两级党组织要从加强班子建设,推动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制定好实施方案,靠实工作责任,抓好措施落实,确保活动效果。

(二)强化指导,狠抓落实。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专项指导,采取召开座谈会、交流会、书面通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了解情况,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要主动听取教职工的评议和监督,及时公布各阶段活动进展情况。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各自制定的整改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整改落实。新晨:

上一篇:群芳吐艳范文 下一篇:智取威虎山影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