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7:30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1

【关键词】 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质性研究

临床实践体验一直是护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为护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真正走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项研究通过调查实习护士的实践体验, 提出实际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望能够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 制定解决措施, 完善课程安排,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本年度全部163名实习护士中, 根据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 随机抽取100名护士, 全部为女性, 平均年龄18.3岁, 共分为10组, 每组10名。

1. 2 信息收集 采取分组讨论、深入访谈的办法来收集信息数据。针对某一感兴趣话题, 包括同一组内的不同对象以及不同组内的对象之间, 均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分组访谈的目的在于从预定的目标人群中对感兴趣话题获得质性信息[1, 2], 分组研究从9个与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相关的开放式话题开始, 在讨论中运用刺探和引导的方法, 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调查对象对问题的看法。问题如下:①你对学习护理专业感觉怎样?②你对护理工作的总体看法如何?③在临床领域中是否有一些令你感到担忧的问题?④你愿意谈一谈令你感到焦虑的临床体验吗?⑤哪种临床体验令你感到愉悦?⑥在临床体验中你认为可能发生的最好的和最坏的事情是什么?⑦在临床体验中实习护士最担忧的是什么?⑧你认为如何改善临床实践体验?⑨你对临床实践体验有什么期待?其中前2个问题是一般性话题, 用来打开局面, 使调查对象处于一个轻松自如的状态中, 容易与研究者产生互动, 并由此展开, 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

1. 3 数据分析

1. 3. 1 在每次访谈结束后立即制作访谈报告, 包括访谈过程、有意义的信息数据等。同其他研究者一起检查录音内容, 并思考访谈过程中的诸如手势、姿势等非语言交流信息。

1. 3. 2 在质性数据分析中采用编码分类归纳的办法。具体包括:逐字、逐句、逐段分析在访谈过程中收集到的每一条信息, 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 比较分析所有编码信息中相似和不同的数据, 进一步浓缩、分类。最后, 从所有类别中提炼升华出中心主题。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质性分析, 从所有数据信息中归纳出3个中心主题, 即“临床初体验导致的焦虑”,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临床监管问题”, 成为影响实习护士临床实践体验的重要因素。

2. 1 初次体验临床导致的焦虑感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主要的担忧是担心由于知识贫乏而误导甚至给患者造成损害。其中一个学生谈到:“当我第1天走进临床工作时, 生怕会误导患者而不敢说话。记得当时一个患者问我他的诊断是什么。我说‘我不知道’, 他很惊讶地说:‘你不知道?那你凭什么来给我治疗呢?’。”另一位学生说道:“当我为一名84岁的患者导尿时, 足足花了20分钟才完成, 中间往返处置室4次来拿各种所需的东西。我的心跳得非常厉害, 双手不停地颤抖。尤其是在患者家属和带教老师的注视下, 显得更加紧张。真是永生难忘。”

2. 2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差不多所有学生都描述了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给他们带来的困惑。有人说到:“已经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但是还是没办法把它们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根本就用不上。”其他人谈到:“在刚刚学完脑血管病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到临床去实习, 当接触到真正的脑梗死患者时, 却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我事先所想的竟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并不是完全按照书本来得病的。”

2. 3 临床监管问题 一个学生谈到:“护士长和其他老师们有时并不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 他们经常忙于工作, 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教我们。”还有人说:“有些带教老师虽然对学生比较关心, 易于交流, 也愿意帮助学生进行临床工作。但不是水平不足就是表达能力不强, 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们认为, 监管老师做得更多的是考核而不是教学。

3 讨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实习护士们对临床实践过程并不满意。初次体验临床所带来的焦虑感是被学生们最普遍认同的。因此, 培养自信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当注重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这样他们就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融入并胜任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中, 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冲突常常困扰着学生们的思想, 他们所接受的临床指导与在课堂上所学的有时十分地不同。这种担忧和焦虑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实习效果。良好的监管对于学生迅速进入临床状态, 并达到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当中, 监管老师所扮演的并不是教师而是考核者的角色。监管老师应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提高适应社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消除实习护士害怕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心理。

综上所述, 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医务人员有必要重新认识护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习护士们普遍认为,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良好的监管能够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来胜任本职工作。本项研究也应当给护理教育主管部门一些启示, 那就是重视实习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心理状态,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 从而真正达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Krueger RA.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88:15.

[2] Denzin NK. The Research Act. 3.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9: 23-25.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2

摘要:临床护理教学;教学模式;美国;借鉴

一、引言。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等的护理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具有临床实践的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引起了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分析,将中美两国的护理临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吸取并学习美国成功的临床教学模式。

二、美国护理教学现状

(一)美国护理的师资力量。美国护理教学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具有的特点是:学历高、实力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实战教学经验。美国护理教师对临床经验很重视,他们每周至少有2天时间进行临床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都是由学校教师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很快。另外,美国教学教师人数充实,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学的老师,教师带的学生比例也是有规定的,通常是1:8~10的比例,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美国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取的培训计划实施方法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总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等护理人才。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点,根据每门课程实践后的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制定具体实践要求。并注重发展多元文化的实践与护理伦理。

(三)临床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美国将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实行同步教学的模式,它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的课程中,达到两者紧密结合,并且根据学生年级的上升不断提高实践实践的比例与要求。

(四)美国临床教学的模式

1、传统教学。在学生实习时,由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教师在医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护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安排切合学生实际的实习,达到有针对性的实习,让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得到快速提升。

2、导师制教学。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护士单独对护理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学生与教学的一对一,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学校教师协调安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护士的工作情况。

3、联合临床教学。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设计协调安排学生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临床指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学生也得到合理实习。

4、伙伴式临床教学。学校教师与临床带教护士公共指导学生的实习,两者相结合,紧密合作,确保临床实习的成功完成。

5、专用教育单元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阶段性的学习,逐步增加临床实习时数,是美国今年以来最新的临床教学模式。

三、中国临床教学的现状

(一)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随着近几年我国护理高校招收人数的不断增加,护理教师人数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满足学校对教师人数的需求,高校也在不断地增加教师人数。学生获得护理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护理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的好坏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护理教师队伍中,组成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来自具有一定经验的临床护士,二是来自毕业后直接留校的护理学生。前者有护理实践的经验,但理论知识教学经验还有待提高,而后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针对中国的现状,建立一支高等的护理教师队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临床教学的现状。近年来,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对护理教育进行调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要求。

四、美国临床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一支高等护理教师的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临床师资队伍,优化临床教师师资结构和专业素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如高学历获得的在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就是说教师要在高学历的基础上,随时了解最新护理动态,做到基本理论的精通,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掌握现代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学习现代教学,灵活运用先进技术的的能力。尽量多的培养职业素质高的护理教师。

(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新的临床教学模式,做好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签订合约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任务,保持学校教师与临床护士的合作联系,加强临床护士教学能力培训和丰富学校教师的临床经验,定期对其做相关的教学培训,保证教师质量。为了达到预期的临床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的学习,学校和医院应该尝试新的临床教学模式。根据我国对目前护理教学情况、护理教师的组成结构、护理学生数量的分析,认为美国的教学模式在中国都是可实施的。

五、总结。总之,为了护理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要及时分析总结我国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有利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晓坤. 借鉴美国护理教学经验改进临床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华护理教育,2005,03:119-120.

[2] 刘丽君. 签订临床学习合同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

[3] 李春. 对临床护理实习试行沟通式教学模式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3

【关键词】校院合作 入职前 护理学 技能强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122-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往往需要与临床护理接轨。临床护理工作既烦琐又辛苦,工作内容包括执行医嘱、观察病情、制定护理措施、打针、配药、健康宣教等。如何让入职前的学生跨越学校到临床实践的这道门槛,使她们的护理操作更规范化,更能与临床实践“零距离”接轨,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部分学校的经验,与合作医院签署“护理人才入职前培训协议书”,校院合作对入职前的护士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使护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对接。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模拟病房

为使护士生达到入职护士的培养目标,学校可设计改建一些与临床一致的并且符合教学需要的模拟病房,模拟病房设置护士站并配有配药区和污物处理处,模拟病房床头设备带上装总压力表及吸氧器、负压吸引器接口、床头照明灯等。每间模拟病房配备有与病床数相同的不锈钢储物柜、模型架,贮存各项操作用物、护理模型人及褥垫、棉被、枕芯等。储物柜配有钥匙并由入职前护士班班长保管,本班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自由训练,每次实验前用物均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后整理好放回原位,清点无误后登记。

二、结合临床设计培训内容

由于入职前的护士生已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培训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利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设计常见的临床病例,如急性阑尾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将护士生分成多个小组并每组每次给予不同病例,要求护士生以病例为主线充分发挥“头脑风暴”运用护理程序寻找护理问题。先让护士生分组独立查找资料、思考、讨论,寻找出该病例的护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教师根据护士生汇总出来的问题及方案进行点评,取有效而可行的方案分配给各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带着问题进入相应的模拟病房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实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贯穿其中。通过充分发挥“头脑风暴”制定不同模拟疾病的护理措施—场景布置—准备用物—进行操作实践—操作完毕后将用物进行分类处置等系统而连贯的训练,激励学员认真采集、分析患者资料,寻求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操作程序,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有机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护理课堂训练教学与临床贴近,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既培训了护士生的专业技能,也进一步增强了护士生对临床病案的理解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情境式培训方法

由于护士生即将进入临床工作,为了让她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成为称职的“白衣天使”,能够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可在培训中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情境式培训方法,将动态、真实的过程融入每项操作技能训练中。教师安排培训项目内容,让每组护士生根据培训的内容事先分配角色,如病人、护士、家属、医师,并亲自布置模拟练习情景,把护理操作技能融于其中。角色互换能够促使护士生从多个层面体会及理解护士角色,体会病人的痛苦,理解病人的需要。护士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反复模拟练习及临床实践应用,对沟通技巧能有更深的理解,记忆也较为深刻,沟通技能得以提高。

四、在培训中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

整个培训过程以临床为背景,注重人性化的细节护理,注重沟通语言的表达,注重人文关怀的渗透。首先,要求护士生在整个护理操作中,要灵活处理,贴切实际,语言要通俗易懂,习惯使用礼貌语言。在每项技能强化训练里都要求护士生认真进行评估、核对、解释以及操作中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让护士生认识到只有通过护士和蔼、亲切、礼貌的告知,病人才能够深切体会到护士的爱护与关怀、理解治疗的目的和护理的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其次,应耐心指导护士生学习操作中配合的方法,如交谈多使用安慰性语言,多听取病人的主诉,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病人配合解决,耐心解答病人的提问、鼓励病人,使护士生懂得通过自身的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让病人从中感受到温暖,得到心灵的慰藉。再次,学会运用肢体语言与病人交流,护士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轻柔的动作往往可以温暖每个病人,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因此操作过程中,护士生应学会倾听病人的主诉,当病人感到痛苦时轻握病人的手抚摸病人并给予安慰,让其感到温暖。最后,训练中设置各种管道,如胃管、导尿管、引流管、输液管等,训练护士生学会如何处置各种管道,避免其脱落、扭转、堵塞;进行暴露性操作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用屏风遮挡、关门、关窗。对无家属陪伴的病人,把水杯、毛巾、餐巾纸、便器等放于其伸手可及之处,使病人方便取放;操作完毕应询问病人还有什么需求。

五、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一方面是监考小组成员评分。首先,随机将医院护理部代表及学校护理教师分组,同时在相应的训练场地内进行考核;其次,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五个项目评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30分、护理操作技能40分、表达能力15分、物品准备是否齐全10分、仪表仪容5分。

另一方面是考核后综合点评。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学校护理教研组长对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生及培训的每项操作进行汇总点评。考核后的点评对操作者提高、改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与临床接轨的入职前技能强化训练,在培训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教学组织形式,密切了与医院的联系,发挥了学校与医院的各自优势,把教学活动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临床技能,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学环节的过渡。这种原真性的实践培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入职前护士生的整体素养,更好地实现了护士生与医院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陈伯利.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6(1)

[2]黄文杰,李定梅,季怀平.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17)

[3]宋剑萍.护理程序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应用[J].甘肃中医,2005(3)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4

1存在的问题

护理继续教育是围绕着专科和临床进行的在职教育。虽然各医院都有教育组织,但继续教育管理标准低,临床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是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不重视教学效果,床旁实际教学明显不足,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和临床病例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和护士评优、评先、晋职挂钩,没有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能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中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内容甚少[3]。

2本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做法

2.1建立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规章制度继续教育小组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高级护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学分管理,对院内科内举办的护理业务学习、自学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全年学分不低于25分。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对外派学习、进修等,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科室护理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两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护理继续教育质量。

2.2落实院科两级继续教育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需求和护士学习能力,制定院护理继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继续教育内容和评价考核方法。科室根据院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科继续教育内容,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

护理继续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远程继续教育,阅读学术期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临床继续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2.4.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和护士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护士实践能力改革中,要注重教育方法不断优化,本院将临床病例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采取播放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在教学中告诉护士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并随机进行提问,了解护士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情况,必要时进行重复教育。通过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为有效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护理带教水平,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使带教老师掌握护士动态发展;明确自己带教目标和计划,充分了解每一位护士具体情况,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走弯路,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护士普遍反映教学方法好,大家掌握知识牢固,能和临床实际病例结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测评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率与知晓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等提高得尤为明显。

2.4.2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标准化患者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在临床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请低年资护士扮演某一疾病的模拟患者,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表现出某一疾病的心理社会特点。以此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方式,训练护士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4.3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学不单要注重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开展护士心理护理培训、心理护理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文明用语培训;注重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内容,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上。

2.4.4培养全员的角色意识

护士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可塑性大的群体,在教育中从以“护士长为中心”向以“护士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护士的教育主体作用,让更多护士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院开展小教员知识竞赛活动,科室选拔优秀的小教员参与竞赛,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调动护士的热情,并与护士年度评优评先结合。教育中增加护士授课的比例,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积极推行情景教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床旁授课、口头报告等,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

2.5继续教育评价与考核

2.5.1护理部检查考核每月科室护士长联查,总护士长专项查,护理部对科室教学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年底对科室教学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对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杜绝科室完成任务的思想,将工作落到实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护理部年终进行总评。通过讲评与考核量化技能考评指标,使护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全面了解护士,使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2.5.2院科两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2.5.2.1院级的督促院里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及科室间互教互学,对科室的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进行打分及评教,提出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科室间床旁教学及交接班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床旁教学与交接班量化表打分,对于评分高、教学组织好的科室给予表扬,鼓励科室间互学互帮互带。

2.5.2.2科室教学评教护士长要对本科评教评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教内容体现在教学组织完成情况、参加教学的人数、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学员发言情况、参加教学的人员精神面貌、教学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措施。

3小结

护理继续教育质量高低是通过教育反馈与评价指导衡量,要提高护理继续教育的质量,应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体系;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价,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发挥护士带教的主体作用,利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加强对护士的目标培养,使其成为新一代护理人才,将持续性护理继续教育质量改进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始终。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质性研究

论文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探讨其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入访谈法,对12名护理专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及时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从访谈内容中提炼出两个主题: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认到重要性但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包括对效果的不确定、角色冲突、缺乏归属感、潜在的职业危害及经济顾虑)。结论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参与临床实践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自尊的需要等得不到满足有关。

临床实践可以提高护理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信心,提高其护理理论和实践授课能力。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高校]安排专职教师以短期进修、见习带教等方式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提高护理专职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防止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国内也有关于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报道[,但多以临床实践的经验介绍等一般性报道和临床实践现状的量性研究为主;在影响临床实践的因素上也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下临床等客观因素出发,没有从教师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反映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曾参与临床实践的高校护理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有目的地选取12名从事护理教学的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进行质性访谈。年龄28~37岁中位年龄295岁;男1人,女11人;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者6人,硕士在读6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有临床实际工作经验者(不包括实习经历)人。

1.2方法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采取深入访谈法,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及体验。访谈以“请您谈谈您对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看法及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主题展开。访谈尽量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具体时间不限,以受访者认为已经较准确全面地说出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为止。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及时将访谈录音内容逐字记录。将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类,形成相关主题,并返回受访者处求证。在资料分析处理过程中尽量以受访者原话呈现,对部分表述不明确的内容经核实后予以修正。

2结果

2.1主题一: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态度

2.1.1认识到重要性在访谈中,12名护理专职教师均表示出临床实践是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有帮助。“每次学生听我讲在临床碰到的实际例子的时候学习兴趣会更浓一些,对书本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如果我给学生举的例子是我在临床实际碰到的,会讲得比较生动,会有自己的体会,不会干巴巴的,而且举例的时候更自信一点,如果是虚构的病例总是怕与实际不符,说的时候感觉底气不足。”

2.1.2参与积极性不高

受访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的意愿及态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2名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并喜欢参与临床实践。“我很喜欢下临床,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长时间不去就发现很多东西跟不上了”“;上次去医院的时候她们正好要体格检查考核,很多护士不会,我在学校正好教这部分内容,我就示教了一次正确的检查方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挺好的。”8名教师存在愿意但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的矛盾心理。“我心里是很想去临床的,但在医院又觉得呆着不舒服”“;我是愿意去的,但是现在每次去的时间太短了,匆匆忙忙的。”2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现出不愿意或不喜欢的态度。“如果可以不去临床那我就不想去了”“;我不愿意去,在那里基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浪费时间”“;目前这种临床实践的方式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2.2主题二: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

2.2.1对效果的不确定

是否能学到知识是影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有些科室带教老师比较认真,我觉得学得挺多的,那我还是很愿意去的”“;除了附属医院外,最好还能去一些其他的大医院,这样能学得更多”“;带教老师既带实习生又带我们的话,一般我们就没什么操作机会了”;“我以前在临床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护理操作也很熟练,但是临床实践还是跟着护理带教老师做日常护理工作,这样基本学不到什么,我希望能让我自己去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同年资教师应有不同的临床实践方式及目标。”

2.2.2角色冲突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碰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在那里实习,总觉得挺尴尬的,所以有时候尽量避开,不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一次我和一个学生跟同一个带教老师,当时学生说有个患者的静脉不好打,让我去打,当时我觉得心理压力挺大的,如果我没打进,那觉得太没面子了”;“带教老师一般也不教我们,她们觉得我们也是老师,可能比她们懂得更多,就让我们自己看看,不会和我们主动说一些相关知识”“;我怕万一做错了会被护士笑话”“;当学生的时候自己做得不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做老师了,总觉得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嘲笑。”

2.2.3缺乏归属感

是否有归属感也是影响老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因素。“我比较喜欢去我熟悉的科室,那里的护士、医生都认识了,感觉好一点”“;跟在医生后面查房时,医生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如果护士长能先介绍一下我可能会好些”“;刚去科室的时候,谁都不认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挺难受的。”

2.2.4潜在的职业危害

部分教师表示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安全问题及职业危害存在顾虑。“万一因为我的操作不当,发生医疗事故该怎么办?”;“我们不是经常在医院,所以很多操作都生疏了,带教老师有时候也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说实话她如果真让我做,我也不一定敢”;“真不想去下临床,医院病毒、细菌这么多”“;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扎伤,万一这是个艾滋病患者怎么办?”

2.2.5经济顾虑

“临床实践与其他工作任务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平衡,下临床也不算工作量,又没有补贴,还不如多上几节课”“;我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如果不上课去下临床或者外出进修,其实经济压力挺大的。”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职教师普遍认为临床实践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例及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但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人在表示愿意参与临床实践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因此目前参与临床实践的现状并不理想。根据访谈的结果,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不主动进行临床实践的现象可能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尚未满足所致。

3.1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与受访的12名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方式学不到知识,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及效果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教授护理操作相关知识,还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这就要求护理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还应重点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新技术新进展等。目前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以直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式为主,难以学习到护理工作以外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医院缺乏相应的带教制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带教老师对带教方法和内容也存在困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专职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产生枯燥乏味、学不到知识的感觉,不喜欢参与临床实践。

3.2尊重与自尊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仍以教师的角色要求自己,觉得教师应懂得更多,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自己曾经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往往不被患者、护士及医生所理解和认同,他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在学校上课,来医院能做什么?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3爱与归属的需要

护理专职教师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对临床工作环境及医护人员不熟悉。陌生的工作环境、缺乏共同的话题导致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及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较短,医院也缺乏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院没有提供工作服、储物柜等,而这些更加重了教师的无归属感。归属感缺乏会导致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影响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3.4安全的需要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护理工作的潜在职业危害影响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对临床实践中护理安全问题的关注开始增加,也导致教师对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存在顾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保障教师的临床实践工作。

3.5生理的需要

对于少部分青年教师,刚刚成家立业,积蓄较少,有的还需承担房贷等压力,经济因素仍是影响其临床实践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4对策

可见,要提高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应从满足教师各层次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教师临床实践现状及提高临床实践效果。

4.1建立个体化的临床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模式主要有短期进修、参与临床见习带教、不定期下临床了解新技术新进展等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及个体化需求,建立相应的临床实践目标、方式及内容。

4.2完善相关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制度

包括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制定相应制度,以加强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管理,提高临床实践效果。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及新同事,以减轻无归属感;在带教方式上,尽量安排高年资带教老师提供一对一带教,以提高带教质量;管理制度中还应包括对进行临床实践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护理安全的保障。

4.3提供相应的支持激励政策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6

1.一般资料。201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学生96名、2013级97名,其中男生6名,其余均为女生。经征得学生同意,采用系统抽样法选择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学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1.58±0.66)岁。两组年龄、性别和第五学期护理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期末总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2.方法。(1)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床边教学模式建立。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确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作为床边教学的课程。在查阅文献、学生及教师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床边教学模式。①教学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三门课程整理合成一份教学日历,将见习、技能操作练习及综合能力训练与疾病护理学习有机融合。②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疾病护理教学模式:“学生自学—病人访视—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教师重点、难点讲解,归纳、总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床边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自学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先到病房熟悉相应病人;然后回教室上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并归纳、总结。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模式:学生在病房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护理病史收集和护理体检,根据评估资料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将技能操作训练融合在每一疾病护理的学习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定期参加病房的晨间护理和交班报告会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③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即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教学效果。④教学运行———规范化。建立由学校和医院教师共同组成的床边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床边教学运行方案》;设班主任和班长管理床边教学的日常各项事宜,建立QQ群;定期组织督导听课,以保证教学运行规范化。⑤师资培训———经常化。在床边教学基地严格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培训;定期备课;组织观摩教学及相互听课;进行教学评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床边教学实践。对照组按学校常规安排授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采用讲授和PBL法教学,护理综合技能在实验室采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实验组采用床边教学。2015年3-6月和2016年3-6月分别在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床边教学。该三门课程理论和实践均在医院进行,每周2-3天。(3)评价指标。①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学期结束全体学生同时参加由学校统一命题的期末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按统一的评分标准判分。②问卷调查:在文献类似研究问卷[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采用likert五分法,即床边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很大”“较大”“一般”“不太大”“不大”。(4)统计分析。由双人核对后录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护理核心课程成绩比较。具体如下(见表1和表2)。

三、讨论

1.床边教学是护理核心课程的有效教学补充。临床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只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及反复临床[3],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绝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理论在学校教室中进行,技能操作在实训室练习,一个系统或整个学期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去临床见习相应的病例,有些学校由于招生多,教学医院少,学校与医院远,甚至不安排见习或将见习与毕业实习一起安排,不利于学生对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床边教学,将内外科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部放到临床进行教学,使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2.床边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临床护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床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自我评价对提高学习兴趣占96.7%,对提高听课效果占93.3%,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占86.7%;床边教学也能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3.床边教学有助于促进护教一体化。大学附属医院具有教学与医疗双重功能。由于医院普遍护士配备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忙碌,临床护士参与学校教学少。通过床边教学,学生在医院上课,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教学的机会。床边教学的系统备课、试讲及讲课实践,临床护士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为护教一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沈翠珍 何桂娟 徐 敏 祝亚男 余国红 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瑜,雷良蓉,余红梅,等.运用课堂与床边相结合教学法提高护生实践技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84-86.

[2]沈翠珍,孙秋华,沈勤.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西医融合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7-60.

[3]金玉梅,胡雁.以学生为中心儿科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29-233.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内涵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源于循证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er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种学习策略[2]。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寻求和应用证据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自觉地、审慎地将现有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护理患者的各项决策当中。当前最具影响的是AlbaDicenso教授对循证护理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取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为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做出护理决策,以实施最佳的护理[3]。循证护理的实践就意味着把护理人员的技能、临床经验与来自外部系统研究的最佳临床证据进行有机的结合[4]。最佳临床证据主要是指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有关诊断、预后、预防及康复等方面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新的研究证据往往会纠正旧的结论并代之以更加真实和准确的结论。临床经验是护士长期积累对个体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的选择是指患者对护理方案的特殊选择和需要。因为,每个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需要。只有这三方面的恰当结合,患者和护士就会形成护患联盟,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预后和护理质量。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在护理实践中,对患者的护理决策都应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护士对患者护理方案的确立、护理研究、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决策、卫生立法等各个方面。

Lang从三方面阐述了护士实施EBN的必要性:①促进在医学问题和医疗干预活动中护士的参与;②有益于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的确定;③加强用以描述问题、干预、结果的规范化语言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他还提出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循证护理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它是否取得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如此循环,不断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2 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2.1 问题的提出,即建立循证问题

为什么而寻求证据,要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剖宫产术后能否进行早期进食?建立循证的问题应该是与病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且在传统的临床护理经验中不易解决的问题。

2.2 查找实证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找出护理研究领域中的实际证据。目前可供使用的证据来源较多,主要有:①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ACP)JournalClub,1991年起发表有关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摘要;②英国医学会和加拿大医学会共同创办的《EVIDENCE Nursing Based 》杂志,1998年开始发表有关循证护理的证据;③Cochrane图书馆;④Mediline和Pudmed等医学文献数据库[5]。

2.3 评价实证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进行审慎、系统的评价;四是实践循证护理措施。将获得的实证与护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五是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鉴别效果。

3 证据的强度分级

循证护理的目的是进行护理决策,决策的依据是最多的相关信息,其过程是寻找、评价和利用目前的信息(证据)。因此,寻找、评价和正确使用证据构成了循证护理循证的三个基本要素。循证护理把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进行了强度分级,共分为五级[4]。一级:至少有1个基于多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Meta分析的系统综述;二级:至少有1个设计合理的RCT;三级:设计合理的非随机研究,如单组护理前后对比研究、队列研究或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级:1个以上单位进行的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研究;五级:权威观点、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和专家委员会的报告。级别越低,使用的价值越大,可靠性也越大,级别越高,使用的价值越小。循证护理把专家的意见放在最低的级别,不等于否定专家的意见[6],专家的意见是前述4个级别证据的基石。通过对专家治疗好的病例,整理升级后成为四级的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一些研究机构依据四级的分析提取护理措施,开展三级乃至二级的对照实验,最后通过RCT的系统评估,试验结果文献升级为一级证据。从证据发展来看,RCT评估其实是对专家意见汇总筛选后的证明。

4 循证护理在国内的开展情况

我国于1997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成为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也是亚洲惟一的循证医学中心[7],该中心对华西医院所有的在职护士进行了循证知识的基础培训,并邀请国外循证护理专家到医院讲学,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掌握循证护理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机会。我国循证医学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循证思想在我国护理界的传播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识与实践。黄雪玉认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8]。李锐等认为循证护理在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循证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再根据判断来实施相应治疗护理,这一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在法律法规日渐完善的今天,循证护理也是保护护士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利证据,为护士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证[9]。宋敏等在对肺组织瓣代气管行气管成形术的护理中,针对临床实践问题,运用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显示了我国护理人员能及时更新观念并有一定的循证实践能力[10]。

循证护理要求临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自觉应用科学研究的证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目前,我国临床护理界对循证护理的应用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护理问题,检索各类文献库获得相应的资料和证据,再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使护理问题得以解决。张雪梅等针对老年褥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预防和促进褥疮愈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RCT相关证据,制定了针对病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从而使该患者褥疮创面10天就愈合[11]。张德莲等将循证护理思想与ISO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将最新证据应用于临床前的评估和护理计划的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12]。陈国清等在护理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晚期患者[13]、李复华等在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患者[14]、倪霞萍等在护理高血压病患者[15]、周颂华等在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时均采用了循证护理[16],她们将可信的研究证据、病人的价值观和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护理计划,为病人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此外,循证护理也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化疗患者、小儿出血性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各类手术的配合及手术后的护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7-20]。

5 阻碍我国护理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我国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不可否认,我国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的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国1997年才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也是在这以后才了解到有关循证护理的知识,并进行循证护理的实践。就目前我国临床护理的实践来看,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1 认识不足

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护士对EBN并不是十分了解[21],实际护理工作中也很少应用。周敏等的调查显示[22],被调查的400名护士中只有40%知道循证护理,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通常还是根据护理常规等,循证护理的应用率低,而且临床护士对其相关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好,61.2%的护士对流行病学仅有所了解,另外多数护士对循证护理也仅限于对其概念及产生背景的了解,对循证护理的证据等级、Cochrane协助网等内容都不甚知晓。李亚洁等对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护士开展EBN的认知调查显示[23],313名护士中对EBN一无所知的占47.6%,听说过的占38.7%,了解及熟悉的占13.7%。万丽红等对参加广东省护理学术年会的21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护士循证护理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也不尽人意[24]。

5.2 医疗管理体制的制约

循证护理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医院,护理一般都只处于辅助或从属的地位,护士人员不足,缺乏时间,加上缺少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要随时掌握最佳证据在实践中比较难以做到。

5.3 护理教育相对滞后

循证护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然后就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运用性、广泛性等做出评判性的评价,最后挑选出最佳的证据,上述一系列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目前我国在职的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即使以后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专科甚至本科学历,但在整个护理教育过程中,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的课程不足,不能为护士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限制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5.4 护理科研方法缺乏创新

受传统观念和经验护理的影响,加上护理人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科研评价等方面知识的相对缺乏,总体来说我国护理科研的质量不高,回顾性研究多于前瞻性研究,调查研究多于实验研究,研究手段也较为落后,缺乏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可重复性差,阻碍了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和应用。

5.5 实证资源的贫乏[25]

循证护理关键的步骤是检索文献,查找可靠的证据。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满足循证护理的需求。侯晓静等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6种主要护理杂志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刊出的文献[26],初检纳入循证冠名的相关护理文献104篇,经进一步阅读全文,剔除与循证护理无关的文献8篇,最终纳入相关文献96篇。这与我国100多万护理人员相比,尚有待很大的提高。在发表的文章中,90.9%的临床研究文献没有说明检索证据的路径与策略,63.6%没有说明所遵循的研究证据的来源途径。93.9%未说明研究证据的质量等级。表明以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的内涵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6 循证护理在我国临床实践的展望

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27]。循证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法,它的应用过程同时也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促进护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加快护理观念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8]。循证护理的倡导者Nancy说[29],临床护士如果关心的是临床工作,那么必须涉及循证护理。护士发现和使用科学文献,可以减少护理决策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世界循证护理研究的迅猛发展及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现状也迫使护士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采用当前最可靠的研究结论指导护理实践,以确保病人获得有效的护理。所以说,开展循证护理势在必行,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在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循证护理在我国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护理人员也将逐步改变传统重视经验和直觉的护理观念和行为,开展以科学为依据的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瑞红.循证护理在国内的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7. 8 (5):6-7.

[2]SchlomerRG.Evidence-basednursing:amethodfornursingpractice[J].Pflege,2000.13(1):47-52.

[3]BonellC.Evidence-basednursing:astereotypedviewofquantitativeandexperimentalresearchcouldworkagainstprofessionalautonomyandauthority[J].JAdvNurs.1999.3(1):18-23.

[4]SackettDl,StraurSE,RichardsonMs,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 topracticeandteachEBM(secondedition)[M].Edinburgh;chrillLivingston,2001:1-24.

[5] 翟金国、赵靖平.循证医学及其在精神科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5):292.

[6] 曾宪容、刘鸣、杨友松 等.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循证医学[J].四川医学.2004.25(6):722-723.

[7] 王 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

[8] 黄雪玉.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折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5):470.

[9] 李锐、刘之超.循证护理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5.5(3):52.

[10] 宋敏、王鸿雁、王微.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58.

[11] 张雪梅、薛岚、郭菊红.老年褥疮的循证护理[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1):54-55.

[12] 张德莲.ISO管理在循证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3] 陈国清.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晚期患者的循证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8):950-951.

[14] 张德莲.ISO管理在循证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5] 倪霞萍、李凌霄、郑彩娥.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410-411.

[16]周颂华、石凤群、黄雪飞.循证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553-1554.

[17] 钟美容、莫海花、刘海兰 等.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J].护理研究.2006.20(2B):393-394.

[18] 王春贤、姜丽英、齐桂兰.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2C):3314-3315.

[19] 侯燕、冯萍.循证护理在减少小儿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0-762.

[20]张丽青、陈惠男、顾一吾.循证护理在腹腔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技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10-511.

[21] 傅蓉、程云.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5.5(2):19.

[22] 周敏、夏晓清、陈丽莉 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6.20(8):2093.

[23] 李亚洁、蔡文智、李瑛 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27.

[24] 万丽红、林细吟、梁嘉定 等.广东省循证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70.

[25] 邓小梅、张静平、黄海珊.国内开展循证护理的困境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57-59.

[26] 侯晓静、徐丽华.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7):542-546.

[27] 叶朝.循证护理的实践现状[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26.

护士临床实践总结篇8

一、评估新任护士的特点。

新任护士有的是刚从院校毕业走上精神科护理岗位的,有的是从普通临床科室调任至精神科护理岗位的。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精神科缺乏了解,使她们对精神科领域怀有恐惧心理。当前多数新进护士为独生子女,工作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心理应对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评判性思维差,不善于沟通交流和关心帮助患者;理论与实践转化缓慢。新进护士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临床阶段注重的是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后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质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二、制定带教计划

护理临床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护理临床教学目标即是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和依据,也是评定教学效果的标准。但当前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缺乏对学生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导致临床带教也缺乏规范的目标,学生被动实习。

1、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组织或成立护理教育管理委员会。健全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科总带教老师组成。护理部负责人担任总带教,负责制定带教方案和落实计划,各科室成立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组成带教小组,负责带教工作的管理、实施;健全临床教学评价体系。统一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总体、全面、动态的监控及评价。

严格选拔护理带教老师:选拔带教老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热爱本职,专业思想稳定,责任心强,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应具备较高学历和资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带教能力。提高带教老师综合素养:开展学习理论知识、护理科研理论与技术培训班、技术理论知识评比及考核等,不断强化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如举办教学组长培训班,交流带教的做法与体会;组织教学组长开展护理技术示范,参与全院性护理多媒体教学讲课;提高护士地位,维护教学队伍的稳定。

2、加强岗前教育,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良好职业情感,让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并激发其对专业的热爱,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培养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强化新进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自信能力。

新进护士在第一个月内,前两周跟白班。由经验丰富的护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各种精神专科的技能训练。后两周可以跟夜班。处理工作上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全面培养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临床教学目标具体化、规范化:要对不同层次的护生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规划。分层次是按本科、大专、中专制定不同的目标和培训计划。分阶段是在实习过程中由生活护理、护理技能到实践护理能力的培养逐步展开;要由护理部把关,成立各科室护理教学小组,针对不同学员制定不同的要求、标准,并对不同的实习阶段护理教学目标,实行统一的学分制量化管理和考核

3、培训重点:(1)熟悉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及护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职业素养,规范礼仪要求。(2)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和专科护理理论知识。(3)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和保养。(4)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具备护患关系协调及健康教育能力。精神科的主要护理要求及教学目标:(1)严密观察病情。精神科病人的精神症状是诊断治疗的标准。护士准确的病情观察室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到精神科医师的判断。还有病人在服用药物之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也是观察的重点。(2)保证精神病人的安全。环境上的安全和病人自身的安全,认识精神科的不安全因素。(3)培养护士的爱心耐心和慎独的护理道德。3、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结合病历,掌握精神科的各种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治疗上的护理措施。3、精神科的学习是连续的,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学习提高的。

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带教

以护生为中心,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因人施教,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培养护生从被动“要我学习”方式到“我要学习”主动方式。优化带教模式:完善新进护士培训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各项临床护理技能示范要本着“操作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步骤进行示范。考核要以理论技能相结合方式进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由带教老师指导和示范,针对不同学历组织开展不同层次、方式的教学活动。如采取晨间提问、现场指导、理论授课、护理程序查房、病案分析、师生互动、参阅文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教学,使新进护士学会临床思维来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四、建立评价机制:通过一个月的带教,使新任护士掌握精神科的理论知识,各种操作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安全意识,增加责任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护士各阶段学习进行考核评价,并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和新进护士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一个月后,在三个月、半年、一年进行考核,巩固精神科的知识。

五、参考文献

[1]夏玉兰.护理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0,20(1):144.

[2]梁健修.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J].现代护理,2010,7(3):206.

[3]杜金梅,杜金红.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上半月刊):168.

[4]陈桂芳.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63.

[5]杜慧敏,于瑞英,彭娜.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和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7,10(13):30.

[6]谭艳,邹继红.新时期临床护理带教的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7):240.

[7]王淑敏,于丽,崔丽君,等.如何快速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8,30(18):2162.

上一篇:对科技创新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文化素养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