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7 02:34:08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1

1.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550张,开放5个手术间,年手术量约6000余例。收集整理2010-2011年入科的5名新护士的培训资料为对照组,2012年以后入科的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的传帮带培训模式,即新护士进入手术室后,经过护士长1周科室管理制度等培训,进行岗前理论考核合格后,指定1名热心带教、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负责新护士全程带教,从简单手术的洗手配合开始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每2个月组织一次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科内护士、手术医生对新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综合考评合格后担任独立值班工作。观察组采用集中岗前培训与专科护士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也为1年,具体方法为:

1.2.1完善带教体系

科内成立由护士长—总带教—专科护士组成的培训小组,制定1年培训计划、目标,建立新护士培训项目单。给新护士每人提供1份资料袋,内有科室规章制度手册、手术室工作流程、1年培训及考核计划、专科轮训计划表、各科手术配合手册、常规器械卡、新护士技能考核表、护士业务技能评估表。

1.2.2集中岗前培训

由总带教集中岗前培训1个月,第1周:学习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与手术室相关的职业教育;第2周:采用多媒体反复学习外科洗手、无菌操作、留置胃管尿管、手术摆放等基本操作,认识各种手术器械的名称、拆装、保养及用途;认识各种引流管、缝线、手术材料的名称及用途等;第3周:到中心供应室学习清洗、打包手术器械及各种无菌包;第4周:在示教室里情景练习各项基本操作。1个月学习结束后,由护士长和总带教对她们进行岗前理论及操作考核,2项各占50%,总分100分,成绩在80分以上即可进入下阶段培训。

1.2.3专科护士带教

将新护士分散至各个专科小组进行临床手术配合学习,我院分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6个专科,根据各个专科手术特点,安排4~12周不等。在专科培训期间要求新护士每天做手术配合笔记,写出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手术、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医生个人习惯等,做到术前预习,每重复配合一次,就将笔记完善1次,直到详尽、准确为止,专科护士每周批改1次。专科护士每周用PPT进行专科理论授课1次,并与新护士就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互动交流。

1.2.4阶段性座谈会

护士长和培训小组成员在新护士入科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组织座谈会,内容有新护士在该阶段工作中优点及缺陷,满意度测评反馈,提出下阶段培训目标,征求新护士对带教管理及科室工作的建议。

1.2.5带教过程管理

总带教定期对专科带教阶段进行检查与评估:每天有配合笔记;每周有理论课;专科出科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专科学习结束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按技能评估表内容对新护士进行工作能力测评;新护士项目培训单记录完整。

1.2.6考核标准

2组新护士均采用统一考核标准。岗前理论考核包括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基础理论包括各专科解剖知识及基础医学理论,仪器器械使用注意事项,各专科手术配合要点等;操作技能考核有手术摆放、仪器操作、无菌技术、实际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等。新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包含新护士工作态度、医护手术配合、科内护士之间配合、学习态度、对患者服务共5个条目的满意度测评,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计20、16、10分,总分100分。对新护士的理论(30%),操作技能(30%),满意度测评(20%),应急能力(20%)进行综合考评,总分85分以上为合格,即可独立承担值班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岗前理论考核、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满意度及综合考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传统带教存在弊端

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方式基本上由护士长一人管理,新护士的临床手术配合要服从带教老师的轮班需求,所以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并因各个带教老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不等,新护士培训后出现操作不规范,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现象,需相当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并存在安全隐患。

3.2新带教模式的优点

新带教模式有完善的管理及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系统的理论和操作训练使培训规范化。专科护士基本上从事白班专科手术配合,不存在轮班的缺陷,使培训计划有序进行。每天配合笔记使新护士对各种手术配合记忆更深,并熟悉各位医生的手术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手术配合更协调、默契,改善医护、护患、护士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新护士工作满意度,综合考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岗前集中培训时强调手术室护士除应具备医务人员基本素质外,还应有严谨慎独、乐于奉献和善于思考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新护士座谈会上不断强化手术室职业教育,有利于新护士树立正确职业观。观察组护士通过不断教育和专业培训,岗前理论考核、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分别达到(92.4±4.04)分、(93±4.64)分、(92±3.8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科学规范培训,在入科后6个月取得护士执业注册证后,观察组新护士均独立进行值班工作,无1例差错发生,显示了新带教模式能明显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综上所述,集中培训与专科护士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手术室新护士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较以前均衡,是培养手术室新护士的有效途径。手术室护理水平对医院外科技术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和辅助作用。如何培养优秀的手术室护理人才,是一个值得学校和医院共同探讨的课题。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2

和其他口腔二级学科相比,口腔修复学和新材料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在口腔修复材料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新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临床医生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护理工作也应及时提高。现阶段口腔科护士基本上都毕业于普护理院校,护士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并没有完全覆盖新技术和新材料。让护士及时有效地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是口腔修复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对口腔修复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修复科是我院重点科室,共有综合治疗牙椅20台,护士9名,全护士均为女性。全部4名护士为聘用制人员,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6±1.5)岁;学历:大专3名,本科1名;4名护士的修复科工作时间不超过5年,工作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腔专业培养和教育,欠缺综合的专科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正式编制护士5名,护士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年龄30~47岁,平均年龄(40.8±7.1)岁;学历:大专4名,本科1名;职称: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的工作时间长,口腔修复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

1.2方法

1.2.1组建规范化操作指导组 规范化操作组的组成包括2名护理骨干,护理骨干应该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考核组的组成则包括1名主管护师和1名护士长。统筹安排工作应该由护士长负责,小组成员则应负责计划制定,规范操作指导的编写,并实施培训,让培训工作能有计划、有目标、有序地开展。

1.2.2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编写 口腔修复材料比较复杂,因此应按照专业特点将相应的护理操作分成印模类和粘结水门汀类的调制。每类材料应选择典型的商品化产品,对操作指南和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并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在经过指导组的反复修改和讨论后,来对规范化操作指导进行制定,最后应将规范化操作指导编辑成册,并发放到每名护士手中。

1.2.3培训方法 ①首先指导组成员应结合规范化操作指导来进行练习,当操作方法充分掌握后,考核组应对每位指导组成员进行操作质量评估,之后在分组护士的训练中进行标准化操作示教。②将全体护士分成不同小组,并由指导组成员来进行指导培训,每组应包括2名护士,并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定期重点培训一项操作内容,2w培训1次,30min/次。并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小讲座。小讲座后应积极开展讨论和分析,以此来对培训效果进行强化。针对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应加以点评,以此来对规划化操作的效果进行强化。③新护士的培训重点为讲授;高年资护士则应采用标准示教的培训方法。在实际的培训中应以典型材料为重点,对新型材料和传统材料之间的护理异同点进行总结,进而来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对典型商品化的产品特点进行分析,从材料的适应证、性能、组成成分入手,对护理配合要点以及使用技巧进行总结。

1.3科学的考核评价 ①患者的反馈意见:对科室的复诊患者进行不定期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对培训前后3个季度(共20份)患者的护士操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来对医生对护士的护理配合满意度进行调查,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对意见进行反馈,让护理培训的临床实用性得以有效强化。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培训前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77.8%(7/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80.0%(16/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为100.0%(9/9),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为100.0%(20/20)。培训后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口腔治疗都是经过医护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的,医生能对护士的配合操作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传统护士带教方法主要为高年资护士口口相传的方式来完成的,缺乏标准。所以医生会觉得护士的配合比较生涩,护士的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让医护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和工作效率提高,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最终提高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

口腔修复科主要是为牙列缺失、牙列缺失和牙体缺损患者提供有效的修复治疗[1],让患者的口腔美观、发音、咀嚼等功能得以恢复[2]。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粘结水门汀类和印模类的调制技术会直接影响修复的最终质量,所以规范护理操作就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身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护理操作中只重视步骤、不重视质量,只重视技术内容、不重视患者需求等不足,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得以有效保证,最终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3~10]。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展比较快,因此探寻以护理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就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口腔修复新技术和新材料,选择"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及时更新、即学即用、让护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效率提高。同时还应重视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让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激发,最终提高全科的护理水平。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3

[关键词] 技能培训; 考核;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1-01

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护士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仅靠服务态度好,是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只有通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调查显示,新毕业的护士对技能操作的掌握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技能操作讲究的是实践性,护士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及实践中,技术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院在护士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重视对培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尝试进行分层次培训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共有护士28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8人,占护士总数的6%;主管护师50人,占护士总数的17.6%;护师67人,占护士总数的23.6%;护士81人,占护士总数的28.5%;护理员68人,占护士总数的24%,培训对象以护师、护士、护理员为主。

1.2 方法

1.2.1 学时 每月设12学时进行培训。

1.2.2 培训老师及培训对象 培训老师为参加过全区岗位技能竞赛统一培训的技能操作能手,培训对象为全院18个科室,每科2名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

1.2.3 培训内容及方式 (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标准》为主,通过规范的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以规范临床护理操作为目标,以贴近临床为原则,共拟定了41项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制订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标准,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2)培训方式:以全院18个科室,每科1-2名接受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作为培训对象,于每月中旬全面落实培训计划,通过对培训人员全面规范培训,培训人员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以点带面,达到全院操作标准统一规范,全员技能操作稳步提高的目的。

1.2.4 考核 每月中旬结束一次培训,护理部组织考核人员,按照具体评分标准对该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培训科室人员,月底对全院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组织培训老师进行分析汇总。例如:我院第三季度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内容为:吸氧法、经鼻/口腔吸痰法、双人心肺复苏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患者约束法,面部清洁和洗头、足部清洁7项操作项目,考试采取抽签的方式,每人考2项取平均成绩记入综合成绩,考核中强调操作技能的标准性和理论与操作的结合性,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及护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及护士礼仪的规范。

2 结果 考试成绩: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30人,考试平均分97.6分,合格率100%,见表1。全院参加考试人211人,考试平均分95.2,合格率100%,见表2。

表1 技能培训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表2 全院各职称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

3 体会

3.1 针对护理工作特点进行分层次技能培训 护理技能操作注重的是实践性,医院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是根据科室病人多,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完全脱产进行集中培训的特点进行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低年资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接受力强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技能培训,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掌握操作要点,动作流畅,并对突况有相应的应急应变能力,把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结合具体操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进一步的加深她们对该项操作的理解。

3.2 科学合理的安排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有力保证 首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操作考核中评价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况,关注护士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效果与表现,使各项操作向规范化、流程化靠拢。

总之,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护士要认识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医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即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也是护士自我提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2] 吴水琴,姜文莉.《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3] 侯爱和,徐运辉,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7,22(18):12-13.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4

【关键词】 护士培训;培训设想;培训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范畴日趋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在职护士都将面临着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的问题[1]。一个护士在护校学到的知识,在不到10年时间将出现老化[2]。因此,护士在护校获取的知识想要高品质地服务现代护理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只有注重在职教育,不断扩充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 我院在职护士学历状况

我院床位916张,共有27个护理单元,护理人员中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72名,占护士总数的18%;大专毕业253名,占护士总数的64%;中专毕业69名,占护士总数的17.5%。职称结构为:副主任护师占护士总数1.8%,主管护师占37%,护师占15%,护士和见习护士46%。大部分在职护士边坚守岗位,边刻苦学习,提高学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结构,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 我院在职护士培训现状

2.1 培训对象 我院在职护士培训对象根据学历、职称结构分为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①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未获得护师职称的护士、见习护士;②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具有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

2.2 培训总目标 ①规范化培训总目标: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②继续教育培训总目标:护师职称的护士固定专科,重点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能力,参与科研工作。对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士、护士长要求精通本专科临床护理理论与技能,有较强的管理、教学、科研能力,可承担专科护理课程授课及教学管理,并具有领导及组织护理科研工作的能力。

2.3 培训形式

2.3.1 院内培训 ①全院培训。护理部根据每年制定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举办1~2次全院性护理学术讲座,每年还组织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举办护士长管理学习班,带教老师培训班等。②护士轮科培训。毕业3年内护士实行轮科工作培训,每3个月轮转一个科室。③科内学习。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学习,技术操作示范,疾病护理查房、读书汇报会,外出进修学习汇报等。④坚持护理人员考核制度。护理部每年组织多次全院护理人员理论、操作技术考核,考核成绩列入科室护理质量评比及个人技术档案中。

2.3.2 院外培训 ①外出进修学习。护理部根据每年制定的专科护理进修计划,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到南宁、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著名医院进修专科护理技术。选送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各种护理专题讲座及学术会议。学习后在院内或科内汇报学习收获,使用权大家共同受益。②在职学历教育。护理部提出了到2010年获护理大专毕业文凭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80%,护理本科毕业文凭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20%,护理硕士研究生2~3名。鼓励和大力支持护理人员参加脱产或业余护理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的学习或参加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

2.4 实施中存在问题

2.4.1 部分护理专业人员认识不足 在职护士培训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培训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护理专业人员对培训认识不足,表现为消极地参加培训,不愿占用业余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由护理部或护士长组织安排,完全是被动地“要我学我只好学,要我学什么就学什么”。

2.4.2 一线护理专业人员条件有限 我们培训的形式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学习班、护理技术操作示范、外出进修、和自学、承担和完成科研课题等。一线的护理专业人员阅读学术期刊仍是他们获取专业学术信息的主要途径,参加培训其他项目活动如学术会议、专题学习班等,虽然也是学习途径,但因获得的此类信息和机会较少, 因经费问题护士外出学习的机会少,这就束缚了护理人员个人技能的开发,还因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而不能实现。

3 我院在职护士培训设想

3.1 培养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 我院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仅占全院护理人员的2%,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18%,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高职称、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势在必行,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政策鼓励符合申报高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职称的申报及学历的提高,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的作用,从临床实践、临床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出一支具有专长的带教队伍作为培训护理人员的师资力量。

3.2 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 ICU、新生儿室、手术室、产房、急诊科等这些科室均有较强的专科性,因此对这些科室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要求更高。《护士条例》的出台,要求护理人员的配备要达到一定的比例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近两年来新分配来的护理人员较多的补充到这些重点部门,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将加强对年轻护士进行抢救仪器的使用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我院到目前为止,只有1人取得ICU专科护士证,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护理质量的内涵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而专科护士取代普通护士从事专科护理是今后护理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列入中、长期培训规划中。

3.3 加强轮转学习,促进业务交流 以院内重症监护病房为护理骨干培训基地,定期选派护士学习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部分科室如ICU、急诊科、心外科、心内科把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作为工作与学习的重点,加强对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3.4 规范护士行为,加强职业礼仪培训 为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以科室或护理部为单位,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和形体训练等方式,加强护士的职业礼仪修养,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3.5 结合护理人员特点,合理安排教学 由于护理人员多半是由女性构成,其工作特点是上夜班时间多,其生活特点是家务事忙,参加学习困难多。鉴于护理人员夜班多,时间紧,不能按时听课的实际情况,授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要解决夜班多的矛盾,可采取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增强护士独立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班,根据不同的情况开设不同的班次以方便学员听课,做到脱产与业余相结合。

3.6 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 针对目前部分临床护士学历普遍偏低的现象,要鼓励临床护士加强学历提升的学习,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及经费支持,要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全国、省级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不断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更新知识。使护士能及时了解各护理专业领域的信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培训的深刻认识,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3.7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根据培训目标,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护理学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只有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摆在每一位护士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怎样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护理队伍护理水平、道德修养、技术技能的整体提高,离不开在职护士培训,护士的培训是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琳碧.浅谈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01,15(2):5.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5

关键词 护士培训 激励 应用

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新的工作模式、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都对护理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素质的目的,对在职护士进行培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培训学习的成效与学习主体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必然的联系。如何根据激励理论,完善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在职护士的学习热情,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护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动护理事业的总体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事去年受单位指派到南方某大学附属一院进修,学习了一些新技术、新仪器操作方法,回来后单位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由同事就进修所学内容进行培训。但后来在实行新技术的过程中,其他护理人员并不能完全胜任,可以在短期内掌握的工作方法、操作技巧都没有掌握。一段时间内都是由同事独立完成工作,工作量大大增加致使劳累不堪,产生学多了更受苦受累的感觉,学习热情也受到影响。据了解,这种在职护士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实际上还是相当普遍。

在职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和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在护士培训中,应当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培训与学习的必要性。不学习就会落后,甚至不能胜任工作的必然性,从而在护理人员内心形成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护理事业总体发展的需要:当前面临医学的进步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专业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卫生部和广东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中都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教育,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市场发展的需要:护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营销、树立医院新形象、塑造医院新品牌、提升医院知名度及病人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成为医院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1]。因此,护士的整体素质一定要高,通过加强和完善护士的教育培训,使护理文化建设,护理专科建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以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和需求。

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的需要:目前护理工作人力资源的现状:①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主要存在不足: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分布不均衡;人员编制不合理,临床护士编制严重不足;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和职称偏低[2]。②由于社会地位不高、薪酬偏低、工作辛苦、职业压力大、个人发展等各种原因,从基层乡镇到省级医院,从公立医院到私营医院,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使本就不足的护理人力资源,更加雪上加霜[3~5]。通过在职护士的培训,根据护理人员职业成长规律,结合护理岗位要求及护士个人的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规划长期专业发展方向,使其成长为专家级护理人才,对稳定护理队伍,防止护理人员流失有重大的意义。

护理人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明确提出,根据护理工作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建立结构合理的护士专业队伍,实现护士层级管理。并要求在2010年,初步建立我省专科护士准入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专科护士准入管理,落实岗位职责,探索与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落实福利待遇[6]。从这发展规划上看,护士发展大方向已经是相当明确,这需要护理人员个人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认真学习新知识,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才能达到护理事业发展的要求。

运用激励理论完善在职护士培训的激励机制

在职护士的培训中适当运用激励理论,从而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是不可或缺的方法。现就以下激励理论的应用,采用的相应措施分述如下。

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理论是由美国斯金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的反应,是受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和控制的,改变环境刺激就能改变行为。在培训实践中,根据此理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平时的培训、学习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实际护理工作中涉及的理论,建立必要的集中培训学习制度,严格执行。树立学习典型,强化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定期进行评比,评比优秀者,根据其取得的成果予以精神或物质嘉奖。对不执行学习制度、不参加培训的人员,根据其情节予以适度的惩戒。

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认为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励动机的重要过程。具体运用到在职护士培训学习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结合护理三基训练、晋升考试、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各种培训学习形式,分层次为护士设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公示到上级医院和院校的进修机会,并择优选送,让护士有明确学习指向目标。根据护理工作需要,设立若干理论研究题目,鼓励护士进行理论研究相关专业刊物投稿,根据刊登刊物的级别、是否获奖等情况给予不等的物质奖励。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科学技术进步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应用于临床,护士的晋升考试、进修学习和护理继续教育对都护士的培训与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真正是一种终生都要参与培训、学习的职业。新时期的护理人才是一成长性、学习性的人才,边工作边学习,是在职护士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必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保持学习精神,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个在职护士及护理管理者都要面临的问题。由此,运用激励理论,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制度化,建立、完善在职护士培训学习的长效激励机制,是调动在职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使护士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培训、学习,是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必不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伟,张先庚,苏萍.突出护理特色服务护理工作[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71.

2 任小红,朱海利.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49.

3 贺明珍,杨萍.护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4):737.

4 章飞雪,王莲月,陈春棉.民营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43-45.

5 宁宁,陈海霞,赵晓燕.影响合同制护士主动高职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0):888-889.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6

自2009年7月—2018年12月共有46名新入职护士完成规范化培训。46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50±2.04)岁。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2.17%),本科25名(54.35%),专科20名(43.48%)。平均轮转时间(34.39±3.38)个月。

2方法

2.1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快胜任口腔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医生、服务患者。

2.2培训模式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按照“理论与操作并重、培训与考核并重、组织与监督并重”模式开展:采取理论学习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学习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3年内完成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个口腔专业的临床实践,顺利通过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2.3培训方案

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及专业培训两个阶段。2.3.1基础培训。护理部组织为期2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护士素质、沟通技巧等,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2.3.2专业培训。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学习突出专科特点,强调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护理专业理论的培养,采取统一组织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护士须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临床实践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制定并下发培训实施方案及手册,使科室及规培人员明确培训及考核要求。科室严格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做好带教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达到护士的素质要求,掌握口腔接诊流程和常见治疗项目的护理工作常规及配合流程,口腔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口腔设备的维护方法及口腔器械处理方法等。

2.4培训管理

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机制,带教工作由护理部统一部署,选派科内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工作。组织全体带教共同编写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规范要求。科室根据大纲制定带教计划,按照带教演示-临床实践练习-严格考核的模式,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把控操作规范。护理部及科室分别组建规范化培训考核组,按要求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

2.5效果评价方法

2.5.1培训过程考核。规培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完成相应的科室培训,出科前接受综合测评及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结合培训人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及评分表,由考核组进行考核。2.5.2培训结业考核。对规培人员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方面考核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专题报告或案例汇报的形式考核规培人员将所学应用于临床的成果,并由考核组评分。

3结果

已有46名护士完成培训,出科考核综合测评平均成绩(95.69±4.11)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94.58±3.63)分。结业考核理论平均成绩(93.32±3.38)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平均成绩(93.72±0.93)分。

4讨论

4.1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了临床护理管理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思路是营造一个适合护理人才良性成长的有利环境[8]。通过建立规范的口腔新入职护士轮转培养模式和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教学意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人才。规范了临床理论知识框架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带动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口腔护理规范操作,加强医护配合,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也得到提高。

4.2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扩充了护理人力调配力量

规范化培训不仅能保证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持续发展,医院也能从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整体设计方案的实施中受益[8]。参加规范化培训使一批年轻护士得到成长,壮大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实护理人才梯队,作为业务骨干在临床科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规范化培训证书的护士对口腔护理工作掌握更加全面,可以作为医院整体人力调配资源,满足科室之间临时调配的需要,缓解了不同科室间人力需求的差异,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

4.3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培养了护理教学队伍

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规培人员的学习,应该选拔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9]。我院借助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组织的“口腔专业护士”学习平台,自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家《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规范的基地管理办法,选派骨干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根据不同护理专业分组,通过模拟课堂听课、观摩操作演示录像、讨论、答疑、自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的骨干护士,有效承担起规培带教的任务。

4.4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丰富了护士职业生涯

参加规范化培训夯实了新入职护士的口腔专科理论知识,强化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医护配合能力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全面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培训可以激发护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大大提高新护士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10]。举办规培人员的专题报告会可以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业深入学习,收集与专业有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强化理论知识[9]。通过对临床护理经验的思考总结,对患者安全、心理和护理服务细节的关注及护理新理念、新技术的介绍推广,锻炼了规培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规培人员的综合素养。汇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明确今后学习研究的方向。这些都为年轻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口腔新护士护士规范化培训持续改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相互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科室及规培人员座谈会,总结带教经验,收集科室及规培人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促进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逐步提高。

4.6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展望

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要求,使新护士不仅能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规范化培训工作内涵,完善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目前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缺乏对规培质量的考核手段[9],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以建立更为完善的护士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和规培的双向反馈机制。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7

关键词:自身素质;管理艺术;真诚信任;榜样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这些都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名合格的护士长不仅要有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还需要在诸多方面起表率作用,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推进,我院护士管理工作也在进一步得到完善。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责任心,树立榜样作用形象作用

1.1 热爱护理专业

要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长,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全身心扑在护理事业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一切从职业道德和病人利益出发。

1.2 精通护理业务

一名合格的护士长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重点、周有实施。每天有重点的检查护士的工作并作记录。好的方面在晨会上给予表扬,出现问题时与当事人核实并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应怎样做,共性问题在会上讨论解决。总之,要将问题彻底解决,把每一项护理工作做好。[1]

1.3 过硬业务技术

护士长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学习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因此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在操作训练及理论学习中,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先掌握。要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获得新信息,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1.4 注意个人修养

首先要做到仪表端庄,衣装整洁,语言文明礼貌,语调柔和亲切,动作轻柔,谈吐文雅,这样会给人一种亲切感、信赖感和敬重感;其次要做到公正、廉洁、热情,以身作则,事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还要做到有功不傲,一个科室有所发展,有了成绩,当然与护士长的领导有很大关系,但也应该看到,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护士长好大喜功,傲视一切,就会失去群众的拥护。

2 对护士要全面了解,要真诚信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当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护士长要了解每一个护士,就必须深入到护士中去,注意观察并多跟护士谈心,洞悉她们优良和不良的习惯。要信任理解护士,真心实意地尊重护士,满腔热忱地关怀护士,推心置腹地热爱护士。这样,护士才会信任你、尊敬你。

2.1 理解下属

护士长应当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重要地位,平等待人,做好榜样,帮助和引导护士,善于关心和体察护士疾苦,以深厚真挚的感情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人为善,而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只知道发号施令,不关心基层护理人员的痛痒。

2.2 宽待下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护理工作既琐碎又具体,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小的差错。一旦下属发生过错,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护士长应有长者的风范,当然,对于差错不排除必要的处罚。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在晨会上提出批评,使大家共同汲取教训;如是个别问题,可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提醒注意。

2.3 身教下属

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历代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2]

3 讲究管理艺术、提升护士品质

3.1 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护士长应具备激励他人的能力,善于因势利导,激励他人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创造一种团结向上的氛围,增强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对护士的工作要多鼓励多赞赏,少指责少抱怨,坦诚相待每一位护士,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群体优势,使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3.2 努力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护士长作为科室的“管家婆”,每天科内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过问,协调人际关系是护士长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做好护士长工作的关键。有资料表明,护士长实际工作中74%的时间用于交流。上至领导,下至被管理者,左至医生,右至各科之间以及与患者都要搞好关系,护士长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艺术,主动坦诚地与上级领导交换思想,争取领导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持。对待下属工作上要一碗水端平,严于律己尤其要搞好被管理者的关系,生活上要像姐妹般关心她们,把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做好各方面、各层次的协调沟通工作。

3.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

护士长是临床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应明确地传达上级的管理要求、标准,及时传达护理部的管理精神,让护士们了解护士长对待上级要求的态度、工作方式及对待检查的态度,以及管理上对她们的希望,要求达到的目的。给予每位护士明确的任务,个人在检查中应负的责任,对她们的处罚、奖励等管理理念。并与护士们达成共识,全员参与。让她们参与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标准,完成上级检查的要求,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行为准则、质量标准。

3.4 要有创新工作能力

护士长的特殊岗位,决定着对护士长的特殊要求:观念不断更新,思维不断创新。要从传统的“护理”观念中解放出来,破除只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出差错事故就满足的守旧思想;要善于了解国内外护理工作的新动态,捕捉新的学术信息,开展技术革新和科研。

3.5 做学科带头人,激励护士业务进取

护士长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等;应积极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成为学科带头人;还应该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模范,以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的佩服和信任。

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事业的发展、高新仪器的应用,给护理工作赋予新的内涵。所以,作为护士长要积极营造学术气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业务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可以带动护士在职学习,因为在职学习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又可以提高护士的实际能力。具体做法:(1)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为了保证参加的人数,将学习内容时间化整为零定为晨会后15~30分钟。(2)加强三基训练,为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和考核,以达到真正掌握之目的。(3)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安排班次,为护士创造条件。③(4)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指导护士撰写护理科研论文,不断总结护理经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增加护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21世纪的护士长,只有灵活地适应时代变化,并在这些变化中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魏瑞琴.谈新时期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实用医药,2010.

护士专业技术完成总结篇8

关键词:精神卫生 民政 人力资源 调查 对策

一提起“精神卫生”,大多数人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种场景:一座戒备森严、门窗紧闭的阴森病房里,关着一群嘻笑无常、蓬头垢面的精神疾病患者。下意识地,人们会皱起眉头,表现出厌恶的表情。然而,就有一个这样行业是以这类不招人喜欢的群体为服务对象,他们就是精神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当下,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卫生行业的发展,聚焦这一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政精神卫生行业医护人力资源现状,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新疆民政精神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共同发展,为新疆建设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和谐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一、概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深入、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我国也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人们在这种必然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医疗康复工作,由卫生、公安、民政部门分类管理。卫生部门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它承担着精神疾病的科研、预防和治疗等工作;公安部门主要承担着对危及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的收容和治疗康复工作;民政部门举办的精神病人的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一般精神病院的区别,在于收治对象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精神病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人和特困精神病患者。从全局来说,精神卫生福利事业,与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相互连结,是涉及人民健康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指导、规范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卫生法》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更是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疆的发病率已达到15.3‰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是由卫生和民政两大系统组成。在这其中,民政精神卫生大多承担着“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精神病人的救治任务。

近年来,为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新疆也先后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和特困、低保人群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民政精神病院的救助范围,扩大了民政精神卫生的救治范围。目前,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从50年代的简单收容,70年代的慢性疗养,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层次、设备先进、管理有序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

二、新疆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在卫生行政机构注册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24家,共有精神科床位3510张,其中三甲3所925张,二甲1所50张,二级12所1814张,一级8所721张;卫生系统17所2264张,民政系统7所1246张;地方所属14所2625张,兵团所属9所835,部队所属1所50张。全疆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1.61。

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拥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1303人,其中,专科医生436 人,每10 万人拥有医师数为2.0;专科护士867 人,每10万人拥有护士数为3.98。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37。

在全疆24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1303名从事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系统医护人员997人,占总人数的76.52%;民政系统306人,占总数的23.48%。在1303人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8人,本科学历261,大专学历455人,中专及以下56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38%、20.03%、34.92%和43.67%;高级职称56人,中级352人,初级及以下895人,分别占总数的4.30%、27.01%和68.69%;30岁以下419人,30-39岁481人,40-49岁279人,50岁及以上12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2.16%、36.91%、21.41%和9.52%。

1.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现有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17所,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数24所的70.83%,其中,三甲3所,二甲1所,二级9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2264张,占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510张的64.50%;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997人,占全疆从事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1303人的76.52%。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16;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29。

卫生系统的350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17人、本科194人、大专103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100%、86.22%、66.88%,形成了系统内4.86%、55.43%、29.43%的梭形学历结构。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20人、中级73人、初级及以下100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74.07%、65.77%、70.92%,形成了系统内10.36%、37.82%、51.81%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78人、30-39岁140人、40-49岁94人、50岁及以上38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80.36%、63.78%、79%、59%,系统内形成22.28%、40.10%、26.73%、10.89%,以30-4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卫生系统的647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本科30人、大专255人,分别占同等学历护士总数的100%、83.33%、84.72%,形成了系统内0.15%、4.64%、39.41%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8人、中级163人、初级及以下47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57.14%、87.50%、66.49%,形成了系统内1.20%、25.15%、73.65%的金字塔式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218人、30-39岁231人、40-49岁139人、50岁及以上59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56.12%、68.78%、68%、75%,系统内形成33.67%、35.70%、21.52%、9.11%,以4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2.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全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有7所,占全疆总机构数的29.17%,其中,二级3所,一级4所,共计床位1246张,占全疆总床位三分之一;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全疆总数的23.48%。床位与医师比例为1:0.07;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为1:0.18。

民政系统的86名医生,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31人、大专51人,分别占同等学历医生总数的0%、13.78%、33.12%,系统内学历结构分别为0%、36.05%、59.30%,呈金字塔状。全系统医生高级职称7人、中级38人、初级及以下41人,分别占各职级医生总数的25.93%、34.23%、29.08%,形成了系统内8.14%、44.19%、47.67%的梯形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医生有11人、30-39岁46人、40-49岁14人、50岁及以上15人,分别占各年龄段医生总数的19.64%、36.22%、21.00%、41.00%,系统内形成12.79%、53.49%、16.28%、17.44%,以30-39岁为主的年龄结构。

民政系统的220名护士,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本科6人、大专46人,中专及以下168人,分别占护士总数同等学历的0%、16.67%、15.28%、31.76,形成了系统内0%、2.73%、20.91%、76.36,以中专为主的学历结构。全系统护士高级职称5人、中级19人、初级及以下196人,分别占各职级护士总数的42.86%、12.50%、33.51%,形成了系统内2.16%、8.63%、89.21%的职称结构。系统内30岁以下护士有104人、30-39岁64人、40-49岁40人、50岁及以上12人,分别占各年龄段护士总数的43.88%、31.22%、32.00%、25.00%,系统内形成47.27%、29.09%、18.18%、5.46%,以30岁以下为主的年龄结构。

三、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工作重点偏重收容民政服务对象,包括“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特困、低保及城镇流浪无着中的精神病人。相对来讲,因患者的特殊性,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是全额事业单位,均设立在偏远地区、床位周转率低、工资福利待遇少。因体制和分工不同,与卫生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从本次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计3510张床位,其中民政系统1246,占总床位数35.50%。但民政系统拥有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06人,仅占到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48%。

按照行业内标准,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1:0.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而新疆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人数、专业技术人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0.18和1:0.25,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

以在处于同一区域的喀什地区第一医院(卫生系统)和喀什康宁医院(民政系统)相比:前者有精神科床位35张,专科医生9人,专科护士12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34,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6;而后者有床位126张,医生7人,护士23人,床位数与护士人数的比例为0.18,床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24。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不仅达不到行业要求不到的标准,就是与同区域内、同专业的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比,仍有1-2倍的差距。

2.学历偏低

在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56%的医生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39%的护士是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而在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仅有14%的医生是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无一人;护士中,仅有32%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大专以上的只有6名,且仅是本科学历。这种情况在较为偏远的南疆地区更为严重,以和田地区福利院为例:该院核定床位160张,有医生6人,护士12人。6名医生均为大专学历,12名护士中,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0人。

3.队伍建设出现断层

从全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卫生系统以30-39岁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也就是说这一群体在5-10后即可成为技术骨干),40-49岁的成熟型专业技术人才也占到近四分之一,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梯队,有利于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民政系统则是30岁以下和30-39岁的人群占据了系统的近四分之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化,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积累周期短,有碍于专业技术的传承。

从新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来看,高、中、初分别占总人数的4.30%、27.01和68.69%,呈较为科学的金字塔形职级分布。卫生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职级分布的金字塔形显得更加流畅,而民政系统则是由3.92%到18.63%,然后突然增加至77.45%,起着重要继承和传递作用的中间力量过于薄弱,与业内普遍认为的4:5:7的“黄金比例”相距甚远,较容易出现学科带头人的缺失、人才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不利于民政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4.技术力量分布不均

从行政管理区域和地理分布看,全疆86名民政精神专科医师和220名专科护士,大都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仅乌鲁木齐区域占据了医师总数的36%和护士总数的60%。

从每万人拥有民政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和护士的人数来说,乌鲁木齐及周边区域占有量最高:专科医师为0.09人,护士0.29人;北疆伊犁地区居中,分别是0.04人、0.09人;而南疆和田地区则最少,分别是0.03、0.06;喀什地区的医师拥有量更是低到极致,仅为0.02人。

从职称分布来看,民政系统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总计60人,但这其中近四分之三的人员就职于乌鲁木齐区域及周边。

高学历、高职称、相对属于专业技术黄金年龄段的医护人员52%集中在首府。基本形成了北疆强、东疆平、南疆弱的分布不均格局。

四、新疆民政系统精神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研究

改革体制,调整机制,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加速培育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这棵“梧桐树”,以期引来众多“金凤凰”,打开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

1.改善宏观环境

(1)理顺体制

方案一:参考内地部分省市的经验,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统一收归卫生系统管理,但设置相应数量的床位,保证符合民政救助条件人员的入院治疗和全天候的日常照料,经费由民政部门按期拨付。

方案二:在民政部门设立精神卫生专管机构,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参照内地省市成熟经验,鼓励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行“一院两制”,即在履行原有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医疗条件招收自费病员,与卫生系统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所涉及工作人员实行市场化管理。一方面解决精神科床位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带动全院医护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加大政策扶持

作为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大多设立在较为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恰恰是这些地区因为贫困,无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或因精神疾病治疗的长期性而放弃治疗,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埋下隐患。

建议新疆紧紧抓住《精神卫生法》出台及国家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的支持,配套出台向民政系统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倾斜的相关政策:

第一,民政精神卫生工作也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加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健全和完善由民政、卫生、公安、司法、教育、劳动保障、计委、财政以及残联等部门和团体组成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坚持有效的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安排“三无”、特困、低保等特殊群体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把民政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实际,提出民政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的投入,制定长效投入机制,提升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

第三,给予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学术研究。

第四,建立科学、灵活的薪酬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留得住、引得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对精神卫生资源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医疗服务水平质量。

第六,结合新疆实际,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

(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

第一,改变民政系统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医务人员获得社会的职业认同。

第二,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及精神科工作人员的偏见和歧视。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虽有一定的生物学因素,但不良的性格、个人对生活的应对方式、重大的社会事件等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新疆大、中、小学中根据不同对象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组建心理卫生组织,加大新闻媒体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在医疗卫生单位广泛地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同人群和工作性质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和心理咨询,加大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咨询和宣教活动。

上一篇:专业技术体育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国网调度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