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25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1

关键字: 网络教学 传统教学 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

目前,高校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历史证明这种师生面对面的现场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人格的培养。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传统教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老师采取的是一种大众化的推送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完全是一种知识被动接受的过程。计算机硬件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及网络平台支撑,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所带来的不足,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有利于师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在高校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一般都指在校园中或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教学者与学习者同时处于同一空间,在教室中学习者由于环境影响必须遵守某些行为规则及某些沟通型态[1]。

1.传统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中,“黑板+板书+口述”的教学组织形式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授[2],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及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为人师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集体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集体学习和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2.传统教学的不足

近几年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得到了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教材统一、容量太小、重理论少实践、与现实脱节。

(2)流水线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4)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缺乏个性化的培养。

(5)学生学习过程过分依赖老师。

二、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即具有一定自学、自律能力的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异地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而实现的一种以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和计算机智能协调为辅的教学活动[3]。

1.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资源可共享[4],具有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教学使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而老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5]。

(2)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本门课程老师开设的网络课堂进行学习,而且可以通过其他名师开设的网络精品课程及丰富的互联网共享资源进行学习。

(3)网络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师生只要通过网络,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就能完成教学。

(4)网络教学手段灵活,老师不再采用“黑板+板书+口述”的教学形式,而是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Flas等资源开展教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5)网络教学可以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阶段情况,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记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6)网络教学互动性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BBS论坛、视频和音频通讯工具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

2.网络教学的不足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教学也不例外,它既有利又有弊。网络教学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资源丰富导致信息量太大,学生自学过程中有时无法掌握重点,学习的盲目性也随之增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视频、音频及Flas等技术手段展现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宝贵的亲身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学生无从体会亲手操作实验过程中的质感和,并且容易对视频演示结果的真实性存疑。

(3)网络教学是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的,学生使用毫无感情的电脑,通过网络学习,缺乏老师的言传身教,缺乏师生现场的情感交流,缺乏与同学的团队协作,容易产生孤独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取代关系,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要实现优势互补,必须完成二者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回馈方式等方面的融合。

1.教学资源融合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传统教学内容主要以老师课堂讲授的课本内容为主,知识容量太小,无法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网络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但是由于信息量过大,信息流速太快,学生无法完全吸收和掌握这些知识,心理上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并且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侵蚀。

如何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首先,仍要以传统教学中老师课堂讲授的课本知识为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借助庞大的网络信息库进行知识点的扩展学习。其次,知识点的扩展学习要在授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授课老师都是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接收过长期专业和系统的训练,经过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有了很深的造诣,对庞大的网络信息有很强的甄别和知识提取能力,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小,授课老师可以在网上开设网络课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正确引导他们选择不同层次资料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融合,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2.教学手段融合

网络教学手段有着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传统教学手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且有着“言传身教”的优势,它们二者不应孤立存在于现有的教学中,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前准备、课堂教授、课后辅助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高效、高质、高量”的目标[6]。

(1)课前准备

要想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做好课前预习相当重要。老师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制定预习目标,并将一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等多媒体资料与预习要求放置于网络平台上。学生根据要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资料预习课本中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课堂教授

将网络多媒体课件引入到传统的课堂教授中,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展示和老师现场生动的讲解,不仅使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得到展示,而且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和教学互动因素,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3)课后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是一种面向大众化的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有些人觉得课堂内容不够充实,有些人觉得课堂内容很难完全消化。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依靠网络平成辅助教学。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老师只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

3.教学成果回馈方式融合

教学成果的回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课后作业的批改;一种是老师答疑;一种是学期末考核。传统教学中老师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答疑,课后收缴的作业也是在批改后由老师下次上课时发放给学生,时间间隔太久,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期末考核结果按惯例也都被学院存档,问题就更难被发现和得到解决。

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并且可以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按小组划分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题。不仅使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成果反馈的效率,真实地反应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课后发表听课感想,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依据。

当每个学生离开大学校园步入社会时,这些浓缩了师生心血的教学和成长记录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四、结论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存在优缺点,网络教学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加快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的步伐,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融合[J].科教文汇,2008,(06).

[2]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8,(2).

[3]高慧君.网络教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J].林区教学,2008,(11).

[4]倪向东,李盛林,曹杰,马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5]周颂伯,申文耀,肖擎纲.利用校园网络教学解决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J].学理论,2010,(6).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2

传统教育多数是以学校教育的方式出现的,即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一般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学演示的辅助,将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如果从经济学视角来审视传统教育,我们会发现传统教育存在这样一些局限:

(一)传统教育的资源稀缺性

人类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之所以宝贵,就是由于其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则是无限的。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世界上的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无法满足人们需要或希望拥有的一切。由于资源稀缺的特性,社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经济学这个学科所要研究的,恰恰是社会如何管理和合理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决定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教学场所的稀缺性

因为学校必须具备校园、教室、操场、办公场所、宿舍、食堂等一系列场所性条件,所以校舍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没有正常的教学场所或者无法达到正常教学的要求,校舍基本的条件不具备;或者即使具备正常教学场所的学校,由于其本身规模的限制,所容纳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

2.教学资源的稀缺性

传统教育中的学校教育除了具备基本的场所要求之外,还需要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例如:桌椅板凳、多媒体、教具、水、电、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具有稀缺性的教学资源。

3.教师资源的稀缺性

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数量上足够和质量上合格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上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的培养数量比社会实际需求量要少,所以,教师资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二)传统教育的行为成本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经济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我们在已经做出一个选择时必然要放弃的其他选择,以及放弃可能拥有其它想要的东西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中包含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就是用货币支付的一种显在的支出成本;而隐性成本就是使用某种生产要素但又没有直接用货币支付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例如时间和空间成本。经济学把社会中的人都假设为“理性人”,理性人在作为日常决策的主体时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他们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理性人绝大多数的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成本,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或者消耗。当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或继续做某一件事时,除了考量该事件对自己是否有利,还要看自己是否曾经已经在该事件上有过投入。由于学习时间和地点、甚至是学习内容的限制,受教者选择在接受传统教育时,必须同时做出放弃掉对其他事情的选择。传统的学校教育意味着人们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接受教育,同样的,教师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去传授知识。因此,除去学习费用等货币成本之外,人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跨越地域等众多行为成本,此时基于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行为成本过高,则选择接受教育的人数便会相应减少;同时,由于教师的教授知识的行为也要受到行为成本的限制,因此教师只能局限于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从事教学工作。

二、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网络教育特性分析

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指借助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向受教者传授知识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教育中需要在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我国的网络教育兴起于成人教育,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的函授、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共同构成成人教育学历中的教育模式。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共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即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2003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2〕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相对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性。

(一)网络教育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来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网络教育的这种特性表现在:第一,从教学场所来看,受教者和教授者都不需要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间上课,这同时意味着任何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用户都不需要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却可以正常地接受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信息。第二,从教学资源来说,网络教育不再需要专设的桌椅板凳、教具等有关于授课所必需的教学设备、设施。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教学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节约了一部分教学资源。第三,从教师资源来分析,一方面,受教者能够通过网络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师资源的授课,另一方面,是针对教授者而言的,在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上,他们能够面对更多的学生,其中不乏大量的外籍学生。因而,在借助现有的网络交互平台的前提下,教授更多的学生不但利于教授者吸收更多元、更高效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有益于国际文化之间的良流。

(二)网络教育有助于降低教育活动的行为成本

网络教育摒弃了传统的以学校为学习单位的教学模式,把受教者从固定的教学地点和规定的上课时间转移到灵活、机动的网络教育中。让受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支配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教育双方跨区域移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在内容的选择上,网络资源容纳量相对较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决定了网络教育能够使受教者接触到的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及相关外延的知识,网络教育为受教者能够获取更为有兴趣的知识信息开辟了新的路径,更丰富、更详细的知识内容被提供出来供受教者进行自主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受教者的知识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购买知识信息所需要的显性(货币)成本。从节约时间成本和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提供的资源没有限制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受教者可以对网络教育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随时中断和恢复学习进度。此时,受教者的选择不必因为过多的限制条件而增加学习所带来的沉没成本,这有利于受教者自由支配时间,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有效减少受教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沉没成本。

(三)网络教育自身的局限性

应该看到,网络教育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存的网络教育和受教者都没有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网络资源丰富却冗杂,如何高效地利用网络,如何从中筛选出对受教者自身有用的资源,这些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网络其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自主性等优势在网络教育领域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受教者依旧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对于受教者本身而言,其自身也缺乏网络学习、获取自身所需资源的能力。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使用有效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反馈信息不及时。受教者在对所获取的知识信息抱有疑问时,无法及时地通过询问教授者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同样的,教授者也无法在课堂上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随时变更教学内容。第三,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网络教育要求教学内容、教师能力与受教者的需求相匹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教育理论与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得不到更好融合。比如,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员很难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互相及时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造成教育理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网络技术开发出来的程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第四,缺乏监督管理网络教学质量的体系。网络视野相对开放,网络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受教者缺乏辨识的能力,而网络教育又缺乏一定监管体系。第五,一些课程难以通过网络教育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的体育课和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切身体验式的学习,这是在网络教育中无法进行的学习。这些局限的克服,则需要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整合。在教育整体环境中需要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并存,取其优势,更优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三、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网络教育虽然兴起于成人教育,但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教育来辅助传统教育,而是要把二者进行高效整合,这样就能把教育资源变得可复制、可共享,把教育功能变得多元化、宽领域。我们要把网络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并广泛应用,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益于受教者和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不同层级的教育分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一)初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初等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阶段,也是打下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多数国家都把初等教育阶段设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受教者接受信息知识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网络教育可以弥补优质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校园,让学生能够接触了解到更全面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中等教育又可以分为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承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而中等专业教育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除了需要具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中等教育还处在受教者树立三观和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对此,网络教育能够以更为多样化、多视角的教育方式来指导中等教育的受教者,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整合问题

高等教育在与网络教育的整合方面,独具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整合就是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高校基本具备良好的网络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在高校推行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整合的教育模式可能更具备可行性和一定的优势。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网络教育资源固然充足,但知识信息更新快、数量大,这对于希望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的群体来说,如何快速筛选有效、可靠的信息并没有那么容易。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高校资源结合,既能保证师资的公信力,又能保证知识来源的相对可靠。把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可能性降至最低,确保信息获取的源头可靠性。高校拥有着最全面、最集中、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但教育资源又具有无法避免的稀缺性,所以,在保证同样质量的教育成果的前提下,如何消耗最少的教育资源,或是在消耗同样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能尽可能地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就成了一个难题。传统教育中高校入学门槛较高,不但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还要求受教育者的先前学历需要达到入学标准。网络教育不受先前学历的限制,让任何受众都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信息。把高校教师的授课进行录制,共享为网络教育的公共资源,提高了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成本,把教育过程变得可以复制。高校中的优质师资力量培养起来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把高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利用起来,把有限的师资力量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能解决优质师资的稀缺。在这里,我们以美国的“Coursera”网站为例。Coursera网站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其宗旨是同世界顶尖的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其包括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众多高等学府,北大、清华等众多亚洲名校也被囊括其中。与此同时,在2013年初,Coursera宣布给按时完成课程并成绩合格的学生提供收费的课程资格认证。2013年10月,Coursera进驻中国,设立中文版网页www.coursera.org/。在Coursera逾500万的学习者中,中国用户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开设公开课项目旨在加速信息流动,使得国外、国内优质公开课走入中国互联网的趋势规模化、系统化。对于受教者来说,也增加了一个自我学习的途径和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网络教育不再局限于成人教育的概念范畴内,开始向宽领域、多视角、多层面及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资源被有偿或无偿地上传至互联网,共享给全球的受众群体。同时,受教者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体系,还包括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团队集体协作的学习。而在网络教育中,由于受教者独处在网络环境中,面对的二维空间难以提供学习人文精神的氛围和条件,所以,在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中寻求一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3

微课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eGrew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让非化学专业人士在没有正式上课的场合中了解化学知识[1]。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胡铁生于2010年基于教育资源利用低的现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微课概念,并应用于教学中[2]。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3]。微课是一种规模微小的课程,以教师讲授某一知识点为主体,通过简短的视频及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来完成授课的课程形式[4]。而《成人护理》是高职高专院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训项目是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基础,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实习和工作。笔者于2015―2016年度,在2014级护理大专的《成人护理》实训中应用了微课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笔者根据观察与学生反馈,对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现介绍如下。

一、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生对微课视频依赖度大,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笔者在传统实训课后,制作实训微视频,并上传于网络。部分学生因获悉有微课实训视频,可随时随地观看操作视频,故忽视传统实训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练习态度散漫,或者出现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等情况。这部分学生依赖教师微课的制作和上传来应付实训考试。并且,微课在教学中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5]。由于上述原因,学生未能全面理解实训要点,导致在练习和考核中出现错误。

2.微课教学法的开展对学生自控能力要求高,部分懒散的学生与微课教学法会不相适应。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是传统课堂的延伸[6]。但微课教学法需要学生在非上课时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7]。部分学生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实训考核前一天观看微课视频,仓促应付,缺乏必要的多次演练,导致实训成绩欠佳。

3.网络建设的滞后性与矛盾性影响微课开展的效率。微课的开展有赖于网络的发展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进步。在开展微课教学法时,较多学生反映因为移动网络资费贵、学校无免费无线宽带,迟迟未观看到实训微课视频,从而影响微课教学的进度。在完善校内无线宽带网络的问题上,学校存在着滞后性与矛盾性,未能为微课教学的普及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资源。并且,微课教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处于初始阶段,教师亦缺乏专业完善的微课教学培训。如何建设有效的实训网络平台,完善相关学习项目,优化微视频,完善教师微课教学培训,为实训教学而服务,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改进。

4.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实训教学中缺乏教师亲临指导,缺乏实际师生互动。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使用基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微课相比,虽然有其缺点及落后性,但在实训教学上仍有其一定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师生感情[8]。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实训教学中,将微课视频供给学生查看学习,缺乏教师现场指导,无“手把手”操作指正,缺乏教学的直接有效性。这也使得那些忽视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后期练习中未能发现自身错误动作,导致在考核中未达理想成绩。

二、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中提出以下几点改良建议

1.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在传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完善微课教学应用。微课教学法应用于《成人护理》实训是对传统实训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微课教学尚未完善的阶段,需抓好传统教学工作,严格考勤,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微课教学法填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教师与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完成传统实训教学后,教师方上传微课视频,使学生在熟悉基本实训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微课加强学习。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布置相关实训任务和实训练习,学生基于微课教学法完成相关任务,增加对实训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传统课堂的教学重视。

2.完善基于微课教学法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增强对学生练习的督促力度,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利用网络的特点,基于微课教学法,建立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在传统实训课堂后,除教师录制上传微视频,学生也要求录制并上传微视频,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平时成绩的其中一个指标,并布置完成相关微课网络平台练习题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实训练习的积极性,保证微课教学法在传统实训教学后的有效应用。综合评价体系也为教师评估考核学生实训能力提出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3.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制定微课网络建设规划,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一个共享和应用的网络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9]。构建完善学校公共网络,使微课教学法或其他网络课程得以顺利进展。在完善网络的同时,建立相关使用规章制度,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网络环境,保证学生在合理时间使用网络,并建立相关的网络考勤制度和登记制度,保证微课网络平台的正确有效使用。增强对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培训,优化并规范制作微课视频,完善微课实训网络平台,拓展相关内容,是微课教学法应用发展的必然措施。

4.充分运用微课教学的特点,促进师生交流学习,增强实训教学的练习指导。在“教、学、做”一体化的传统教学基础上,教师建立微课教学微信群,在线上与学生进行实训心得交流,进行线上答疑,充分利用微信的小视频功能,收集学生练习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在学生练习课上,教师进行统一的纠正指导,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错误,在传统实训指导上做出补充,并且在线上进行反馈互动,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克服师生的陌生感。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 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 网络课程 学习现状

一、调查的目的

为调查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其中的关系作用,了解网络教程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更好地建设网络课程平台,促进学生充分利用平台,提高学生对网络学习产生兴趣。主要调查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利用情况,探讨形成大学生对网络课程“不主动”的原因。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是对徐州工程学院全体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学校14个二级院校的各年级中平均抽取共6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除去调查者基本信息与调查说明两部分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基本了解情况;(2)学生对课程建设的认识情况;(3)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互动情况;(4)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作用;(5)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据统计回收527份,回收率达到87.8%。运用的调查分析方法有抽样调查、频数统计、概率分析、图表统计等。

三、调查的结果

从初步的统计结果来看,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建设初具规模,建设与利用比较成功,学生对网络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效果不太理想,基于数据的具体分析可看出,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情况

本次调查的第一个内容是调查学生对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基本认识,以此探析平台建设状况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关。首先我们调查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整体性评价,其中48.6%的被调查者给出了好评,觉得一般的占37.6%,8.9%认为建设情况比较差;被调查者在回答“网络课程的操作是否符合方便快捷的原则”时,28.8%选择了符合,43.4%选择了不太符合,27.8%选择了不符合;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界面,50.5%认为设计合理,布局清晰,34.9%认为设计脉络上存在问题,14.6%的学生表明设计界面差强人意;另外,58.4%的学生看好本校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32.6%认为传统教育始终占据主导地位,9%表示难以预料。

统计结果表明: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状况较好,一半以上学生满意此平台的结构布局与操作,但有不少学生期待其改进与完善,促进自身更有效地学习。上述情况说明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内容建设情况

从统计数据方面看,在统计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上,25.2%认为资源非常丰富,44%认为还可以,30.8%选择了不丰富;63.4%的被调查者表示网络课程内容贴近或比较贴近实际,23%认为有点联系,13.6%认为基本不联系;22.6%的学生非常认同课程内容简单易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7.8%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且不易于明白,21.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符合简单易懂的原则,8.2%的学生对内容完全不满意。

统计结果表明: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这是它的一大优势,但本平台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度不够,表现方式不尽如人意,仅有25.6%的学生对此表现出兴趣。

(三)互动程度与学习兴趣的关系情况

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互动。在这次调查中,25.2%的学生认同课程上的交流栏目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帮助,41.2%认为基本上有帮助,33.6%认为没多大帮助;23.3%的学生总是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栏目中的讨论,38.1%的学生偶尔登陆并说出自己的见解,27.6%的学生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剩余11%的学生完全不关注栏目中的信息;在“是否经常上传优秀资源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一问题上,回答“有”的学生占33.2%,回答“没有”的学生占66.8%;表示身边经常存在“在传统授课中不敢表达其观点的同学在平台上能够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学生占27.1%,偶尔存在这种情况的同学占41.2%,18.6%的学生还是不愿意提出问题表达看法,13.1%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

统计结果表明:总体上交流栏目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产生了作用,66.4%的学生能够从交流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帮助,但不足的是学生的交流并没有达到网络学习所需要的程度,仍有33.6%的学生对平台的关注度不够,而且不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

尽管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前提和基础,但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中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反映教师能否及时上传最新授课资料时,68.5%选择了能够(在这些能够及时上传资料的学生中,有30.2%的学生觉得老师能够随教随传,38.3%的觉得能够隔几天上传),21.4%表示教师偶尔会上传课件,还有10.1%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来不上传(见图一);12.9%的学生表示他们发到教师邮箱中的邮件能得到具体且积极的回复,15.8%表示能够回复但比较粗略,40.4%表示催促后能够回答,还有30.9%的学生表示基本没有回答过;76.4%的学生表示教师会在学期末针对考试在网络课程上进行必要的复习指导,仅有23.6%表示教师没有这样做。

统计结果表明: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地针对新授的课补充完善课程内容并且上传考试资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但上述数据同时说明一个潜在的问题,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没有充分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答疑过程中。

(图 一)

(五)学生运用网络课程的兴趣与自主性情况

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者的兴趣与自主性成为决定学习效果大小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接触网络课程,23.2%的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8.4%觉得一般,38.4%对此无法产生兴趣;平常登陆平台主要目的(见图二),32.3%的学生选择了上传作业,为下载考试资料而登陆的学生占40.4%,参与讨论与提出问题的占15.2%,随便看看的占12.1%;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实际所达到的目标非常吻合的占16.9%,比较符合的占45.4%,不符合的占27.5%,不确定的占10.2%;对于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14.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愿意,29.8%选择愿意,46.9%的人选择有时间就看看,8.7%选择不愿意。

统计结果表明: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中,61.6%的学生能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初步显示出网络课程的优越性。不足之处表现在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性,72.7%的被调查者都是基于某种目的(上传作业、下载资料)才登陆此平台。

(图 二)

四、调查分析与对策

(一)对学生学习现状的总结与原因分析

从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徐州工程学院网络课程的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的互动情况及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就全局而言,学生对网络课程利用与学习效果远没有达到建立教学平台所期中的目标,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1.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不完善。

网络课程平台的布局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了解本平台的使用效能不高。首先,进入平台程序繁琐,不少学生表示不满;就其建设情况而言,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无法得知学习情况;平台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及时地更新各版块内容,例如历年来的优秀课件这一板块,仅上传了2008年及2011年两年的优秀成果。

2.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一个网络课程能否吸引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课程内容的建设。除个别精品课程外,很多网络课程只是传统授课时课件事物“搬家”,而且多是呈静态展现,内容形式单一,例如有些课程内容只有一些试卷及传统授课时的课件。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

3.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

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没有积极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这与学习效果不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使平台上有多种互动方式,如讨论、聊天、答疑等,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在上面提出或解决问题。再者,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4.教师对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教学平台要想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不仅要有人机和谐的互动界面,充实完善的课程内容也不可缺少,要做好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教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发挥其重要的中介作用,表现在很多教师在补充内容时,仅仅流于形式,很少有实质性的内容。例如课程中的测试、计划等板块中没有内容;再者,在答复、少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回答或者回答较粗略难懂。

5.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兴趣与自主性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统计表明造成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明显表现出对学习的厌烦;三是学习动机不明确,课程平台主要被用来上传作业或下载考试资料。

(二)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几点对策

1.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网络课程资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就需要创建者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设计精巧的教学平台。从这一目的出发,创建者可以为平台设置一个单独的链接,使学生能够“一键进入”;注重布局设计的合理性,努力实现人机和谐;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制,这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同时,不断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同步补充完善课程内容,教学取材多联系实际,并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吸取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果纳入到网络课程中。

2.举办丰富的学习活动,创建良好的互动模式。

网络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自由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控制,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完全被分离开,缺少了课堂教学时的互动环节。因此,在网络课程中安排一系列的活动成为加强互动的必要手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同学通过互相交流协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在交流中产生的难点可以通过答疑的方式提交给教师,由学生对教师的答复进行评价。此外,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上传优秀资源,按登录次数、上传资料增加平时成绩等。

3.加强课程建设能力,注重因材施教。

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精湛的网络技术,能够灵活运用于建设课程板块的和课程内容的,所以,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掌握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以期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在优化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不能因为是网络课程教学就放任自流。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不同的资源模块,从实际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4.培养兴趣爱好,实行辅助学习。

网络课程的出现无疑转变了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授课方式,网络课程最大的突破莫过于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然而,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缺少一定的自主性,这是造成学习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该先培养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样式的学习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不同风格的学生。这些措施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此外,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三分钟热度”,就需要教师在中间起辅助作用。教师在网络课程资源上建立一个论坛,需要学员进行讨论的“帖子”,系统会自动对每个参与讨论学员的“发帖数”、“回帖数”和“精华帖”进行统计,作为学员平时成绩的打分依据。有了鞭策的力量,学生自会认真学习。

五、结语

通过对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网络课程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存在的缺陷,为我们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网络课程自主性,改善目前状况提供了方向与建议,促使我们有效利用网络课程,同时带动网络课程自身的发展。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 精品课程;创新意识;优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86-010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网络课堂得到快速发展。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限制,让数字化的资料能活化起来,促进网络上的分享及互动学习,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可以使传统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评价课程的好坏,其是否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已将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课程评价指标。网络学习凭借自己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可以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突破。

1精品课程网络化的国内概况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于2003年启动,截至目前共有精品课程国家级3855门、省级8279门、校级8170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几乎全部建有学习网站,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近年来,受国外著名大学开放课程的影响,许多国内高等学府也在尝试国内开放课程的建设,网络化学习的时代即将到来。

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作用分析

在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调查对象主要面向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共收回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6.5%。通过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通过调查,有75.13%的学生反映精品课程建有学习网站,有89.12%的网站建有讨论区或论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83.94%的教师会向学生推荐精品课程网站。根据调查,大多精品课程网站格调大致一致,内容更新缓慢,无法与课堂教学实现同步等缺点。②学生对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并不满意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经常使用精品课程的网站,有17.08%的学生没有浏览过相关精品课程网站,只有16.58%的学生在学习或复习时会参考其网站的网络资源。大多数学生表示还是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或者自己阅读学习,只有2.59%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来学习的;在使用精品课程网站时,有61.14%的学生认为网站内容乏味,只有9.84%的人会通过网络的讨论区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对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认识仍停留在认识层面,并没有深入对其进行应用。③关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认识无论哪种学习,学生和学校都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有55.96%的学生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70.48%的学校十分重视创新意识的教学;在各种创新性比赛中,有53.37%的学生是自主参加比赛的。学生并且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级科研项目达36.79%;学校在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上,有42.49%的学校会设有各种比赛及奖励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有31.60%的学校将课堂学习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④精品课程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有62.69%的精品课程网站会给出相关科研项目的链接,有65.28%的学生在进行科研时会求助相关精品课程的网站,有45.08%的学生认为在知识自主学习中提供了重大帮助。这说明,相关精品课程在网站建设时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但这只限于提供学习资源的帮助。调查发现网站在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并无太大作用,在设计上只起到了传统课堂的资源补充。

3关于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启示

调查发现,精品课程的网站给学习者提供了广阔自由交流式的学习平台,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但是,其网站建设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网站设计内容空洞、缺乏新意,关于学习自主探究式的培养缺乏重视。很多精品课程网站成为一种门面工具或者只是一个资源下载的链接,并没有把精品课程的先进培养理念和方式在网站中体现出来。因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①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重视硬件水平发展和专职人员维护,重视网站的新颖性和宣传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学习必将成为主流,为了使更多的人们得到知识的学习,就更应该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财力上给予支持;②精品课程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优化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将强版面设计,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合理优化,根据大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以诱导学习为主,加强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③精品课程应该加强网站学习论坛的建设,学习论坛充分体现了网络学习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学生在论坛中通过提问和回答得到知识的自主升华,所以应把论坛作为网站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随着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学习逐渐得到推广,将来高校会加大在网络学习资源的扩充,并且重视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而不是将其作为评审的工具,会将其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主体工具。

参考文献:

[1]胡海峰,李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光盘技术,2008,12.

[2]宋绍剑,廖碧莲.《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装备制造技术,2010,10.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资源;高职英语听力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34-02

一、背景

目前,就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看,大多是通过建立在线学习系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精品课课程网站,或是通过购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改善了“英语教与学的环境”;但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来看,网络资源冗余造成学生信息焦虑;网络教学内容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网络资源更新不利,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自主学习缺乏足够动力和监督难以持续等现象比比皆是,进而使得虽然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合适的教学资源少,并且大多数网络资源和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整合,致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就网络资源对于英语听力课程教学而言,其不仅可以提炼真实语境,扩充教学内容,创建互动协作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和技能实践,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辅助功能,从而营造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多向互动,有望改善教学效果。所以,探讨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与高职英语听力课程的整合设计对该课程互动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必要。

二、调查问卷

课题组立足于本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并发放了《网络资源及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的问卷,发放班级为2014年开设《英语听力》的教学班,共4个班近16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其中针对关键词“网络资源”的问卷中,就“你最喜欢的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网络资源形式?”,42%选择了“课堂资源的深加工,既有课堂内容的讲解分析,又有网络资源辅助下的拓展”,31%选择了“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只有5%选择了“网友推荐的有趣的学习资源,比如电影等”;就有关“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时,你遇到过下列哪些困难”的问卷中,“搜索网络英语学习资源浪费时间”占38%,“网上资源多又杂,不知如何辨析适合的英语学习资料”占25%;可见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态度是基于课程学习基础上的网络资源的再利用,服务于课程学习,同时缺乏足够的搜索整理和合理利用的手段和能力。针对关键词“网络资源与英语听力课程”的问卷中,就“你认为英语听力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问卷中,37%选择了“辅助课程内容的加工编辑后的网络资源”,28%为“课程录像”,18%为随机试题库或习题集。可见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可是围绕课程学习,进行课堂内容的深化、拓展和自我检测。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程学习现状”中,28%认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与评价,25%认为“无法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24%认为“缺乏趣味性和个性化”,从中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亟须营造的是教师、资源与学生的三方互动、学习与评价相伴以及自主学习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在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1.网络资源在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中的整合优化。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益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与学习者具有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在英语听力课程设计中,使认知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成为可能,也使英语听力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资源补充和拓展成为一种必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习得需要有效语言输入的量和难度稍高于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因此,教师在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细化教学任务,以听力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主题,补充课本之外的相关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对任务主题的认知、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获得自己的意义,强调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主动选择和运用,因此,利用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丰富密集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网络资源的自主组合创建中,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本课程下的自主选择资源、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形成个人风格的学习策略。因此,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对听力课程教学中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网络资源的分享共建扩建而言,是必须和可行的。网络资源在英语听力课程中的应用的前提是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即从针对性、实用性、适度性、时代性及启发性出发,结合课程任务设定的主题,进行网络资源的整理与编辑,以课程导学、知识点讲授、课业辅助、课后拓展以及文库分享的形式服务于课程。与课程相结合的网络资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课程资源类,即以微课为主要形式,在5~10分钟进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来源于网络微课,自制微课或者将公开课的定点截取,后冠以合适的标题推送,便于学生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将知识“碎片”整合为课程任务主题的认知与学习。此类课程资源可以课程导学供学生预习;课程讲授中进行重难点辅助;留存在文库分享,供学生课后查阅。比如听力课程中的语音学习部分,搜集和加工了来自中国微课大赛语音讲解的比赛作品,整合进入语音教学部分,通过全国各路英语教师风格各异的语音微课,从不同角度丰富补充了学生的语音课堂内容,也提高了语音学习的兴趣。课业资源类,即提供相应的学生作品范例,或明星英语秀视频等,同时在视频播放中,结合课程任务主题,设置思考题,或设置规范,或引以借鉴,或增添趣味,使学生与资源之间形成有效互动,辅助听力任务的实施。此类资源可以课程导学激发学生兴趣,或以课业辅助进行教学提示或补充,还可以作为课程拓展,比如语音听力教学意选择上届学生语音失误典型化的作品,设置找错题,引起学生关注;还使用优酷视频中各路明星如林书豪、汤唯、谢霆锋、陶吹刃阌⒂锏氖道与大家分享讨论。课后拓展中结合听力内容和听力主题进行资源搜集,将影视资源、演讲视频、英语新闻进行片段截取,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听同一主题下不同的表达,积累听力经验,激发学生想听懂,能听懂,敢交流的欲望。本学期进行自我介绍听力任务时,截取了12部影片中主人公自我介绍的视频,还有马云、刘强东、黄西等等英语演讲或表演视频中有关自我介绍的部分,让学生听不同调的英语,摒弃干巴巴的英语自我介绍三板斧后无语的窘态,用心体会自我介绍下的语言逻辑和丰富个性,总结自己独具个性和特色的英语自我介绍,这种角色代入式的体验和参与,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资源声色画效果的冲击,更多的是对主题任务下个人式体验的积极反思和个人听说模式的建立或习惯的培养,真正做到了教师―资源―学生的三方互动。文库分享中的资源按课程听力主题进行了资源分类,保存形式分为视频类、音频类、文档类和课件类,将网易公开课、TED演讲片段、新东方英语微课堂、教师课程录像,课程音视频库、微课程,名人英语秀,影视片段集锦、网络热门视频等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同时也以课业的形式邀请学生进行资源共建,更新,填补更多主题下的资源。同时,还设立了互动资源神器库,搜集整理了有利于英语听说练习的神功利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集学习过程体验与学习效果检测于一体,充分让学生和资源、学生和同伴,语言和能力之间互动起来。比如,绘声绘影软件加字幕,师生都可以针对输入的视频或音频,进行台词字幕加工,将重难点处进行台词听写,随时检测或者自测;利用英语趣配音软件,学生通过给追了很久的动漫、英美剧配音,提高英语听辨模仿能力,将口型准确度达到最高,使学生在娱乐体验中激发学习欲望,同时还可以将配音分享到朋友圈,瞬间接受众人点赞,秀出个性或大摆英语模仿秀擂台,以赛会友,共同提高英语听辨模仿和表达能力;利用ABOBOO软件针对发音、语调、流利度、音量精确评分,快速提高和诊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还可以将听力课堂内容或感兴趣的音视频文件作为学习资料,自动断句,进行听力、口语、复读练习,同时还可以自主制作课件并分享,同时获得别人分享的课件,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所搜集的互动资源神器,主要以APP为主,因其随身便携、自主学习、自由加工、互动无限、释放个性,与其他网络资源一起共同服务于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2.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与课程的共享形式。网络资源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资源共享,并在共享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师与资源的互动与反馈。为此,将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信息化后,实现网络课程平台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利用手机蓝墨云端课的形式,提供网络课程学习信息即时推送,解决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空间痛点。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优势;劣势;机遇;威胁

2010年,哈佛大学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和“幸福课”开始在互联网社区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这些来自哈佛、耶鲁、剑桥等名校名教授的精品课程,不仅吸引了众多网民的视线,更是在中国互联网掀起了一场“国外公开课热潮”。国内的网络公开课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批准了精品网络公开课建设项目,按照计划,未来5年,打造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内的网络公开课建设在向国外经验学习的同时,又应坚持自己的特色,这才是我国网络公开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网络公开课的基本内涵

网络公开课最初是指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的录像,来满足全世界求知者的不同需求所开设的课堂方式。网络公开课是基于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叉串联的功能,在开放大学团队的主导下,通过电脑虚拟空间营造的。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可称为优势教育资源对个人自修的赠予。

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网站是网络公开课必备的条件,来承载所有的视频课程资源。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需要将课程面向社会,进行更大意义上的推广。如可以通过各个门户网站来开展推广工作,因为这样有助于实现视频课程向全社会普及,门户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的推动力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对高校来说,建设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第一个层面要做到独立存在,这个是必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通过门户网站广泛地推广,扩大社会影响面;第三个层面,我们在建设网络公开课时,不能忽略目前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在很多青年人特别热衷于在Iphone、Ipad等系统上学习新知识,如用户现在可以在ITunes U上免费下载任何文件,走到哪学到哪,走到哪看到哪,新媒体平台将对视频公开课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网络公开课的SWTO分析

1.网络公开课优势(strengths)

(1)网络公开课受众广泛,不受年龄、性别、群体等因素限制。受众人群广是网络公开课的显著优势之一,无论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甚至无家可归者、少数民族群体、难民与罪犯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参与学习者的原因众多,其中有通过网络公开课来学习学位课程的学习者,也有把学习网络公开课作为提升自己知识内涵的学习者,更不乏关注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和发展的学者,这些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者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任何公民都有权成为网络公开课的受众者。受众者无论来自哪里,学习动机如何,普遍具有“渴求知识、分散、远距”等特点,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学生,他们也具有学习目的性强、知识背景多样、实践经验较丰富等特点。基于以上分析,网络公开课受众人群多、范围广的特点在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2)学生的自主性强,可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在有意义情况下依据某些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支持开放式学习等,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述古典诗词的《千古名月》,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一睹大师的风采,并可以在聆听大师的传道解惑中领悟千古明月诗词歌赋的意蕴。这种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形式接受的教育过程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特征,教育的形式自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同时网络公开课皆为知名教授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名师们近距离地接触,一睹各位大师的风采。在学习中又可以体验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这种授课方式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弥补了“填鸭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3)便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取而代之的是支持网络连接的所有范围。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广泛的信息资源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以网络公开课为教学媒介的全新教学体系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之间固有的角色地位被动摇,同时建立起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学习关系,在这样的学习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民主地进行探讨、交流,对学习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时反馈,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推动了我国课程改革进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可谓掀起了我国课程改革的高潮。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手段新颖,可以采用异步教学模式。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习题、教学评价的教学材料放到网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并可以查漏补缺和自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模式是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通过网络把高校精品课程展现给公众,通过公众的批评与评定,以此来推动高校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让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鼓舞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

2.网络公开课的劣势(weakness)

(1)个别网络公开课教学资料缺乏新意。由于我国网络公开课发展时间短,网络公开课的内容体系还不够完备。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录像和这些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相比,虽然都是教师的课堂实录,但我们的这些课程录像内容一般都是“我今天讲第几章第几节,是什么内容”,严格按照上级精神,不偏不倚。这样的教学录像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缺乏新意,没有渗透自己的观点,很难获得学习者的共鸣。

(2)课程理念缺失,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依旧。国外名校公开课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颠覆了国内大学生所习惯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这些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老师从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只是巧妙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这对长期接受国内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我国的课程设置特别强调系统性,而西方的课程会将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主题从某个学术领域中抽取出来,加以深入的诠释,以让学生们从实际角度去理解和吸收,这也是中国学生在聆听国外网络课程的感受。另外我国大学的技术类课程比较落后,缺乏根据市场迅速作出调整的能力,学生离开校园后就会很快发现所学的知识脱离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进行重新学习。然而,西方名校公开课如果作为完整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例如这些课程更倾向于按照学习者个人兴趣点播,并不能完全替代系统化学习,也不能在内容和功能上囊括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必经的学习环节。

3.网络公开课机遇(opportunity)

(1)教学模式改革,网络公开课得到大家的认同。枯燥、乏味、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种种弊端凸显,课程改革派呼吁推出新的课程模式。新颖、轻松、快捷的教学模式适合当代人的特点,致使网络公开课自传入我国以来就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从国外网络公开课的热捧,到国家教育部制定我国网络公开课发展规划,首批由中国名校推出的20门公开课被教育部通过网络打包展示,在5天内点击率达到惊人的10万。虽然国内网络公开课尚无法与在网上成名已久的哈佛大学“幸福课”“公正课”相匹敌,但从击量来看,网络公开课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受教育者的认同。

(2)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公开课提供了发展空间。信息经济时代,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可共享性,使网络环境五彩纷呈;同时网络对教育发展了产生影响,传统的教育结构必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重组。网络公开课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公开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及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刚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应“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这是我国正加紧部署数字家庭,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最好写照。互联网产业的最终结果是让生活更加美好,近两年的互联网发展就已经体现出这一特征。团购的出现让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微博的出现则让人们的交流沟通随时随地;当然,还少不了当下白领最热衷的公开课。在生活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给自己充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重庆某广告公司的刘小姐,就是这样一个紧追“公开课”的都市白领。她觉得公开课有三大特点:方便、内容丰富和授课方式新颖。

4.网络公开课威胁(threat)

(1)网络公开课面临国外名校公开课的冲击。所有公开课都来自世界名校,具有“名校效应”。其水平本身较高,更重要的是在其开放、真诚的态度,其网络的授课水平和制作质量都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国外的网络课程,多属于“通识教育”。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软肋。西方课堂内容丰富,与实际结合紧密,对经典内容的阐释彰显当代人的意识,无论是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领域,都有极为引人入胜的地方。国内网络公开课开设从模仿到形成自己的独立特色需要很长时间,在发展过程中国内网络公开课与国外网络公开课必然会不断地经历冲突和融合,不断发展。

(2)网络公开课教学会受到国内“教学思维保守派”的冲击。国外的授课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授们会引导学生对讲课内容进行大胆和独立思考,并且经常采用和学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和深入。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会轻易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是循循善诱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答案。而国内大学生经常是“被上课”,老师讲,学生记录,完全是单项灌输的过程。美国讲授的课程普遍有各自鲜明的风格,讲课时教授轻松、风趣幽默,且备课充分,每个知识点都会讲到并解释清楚。另外,教授和学生的讨论非常自然顺畅;在国内,师生之间进行这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我们没有形成这样的教育传统,老师讲课难以脱离条条框框,难以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网络公开课发展的建议

1.网络公开课建设需政府引导下的广泛参与

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进行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前期准备和规划,并且已经储备了一些视频课程资源。但是对于网络公开课的制作标准,大家反应不一,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尽快提供一个展示高校成果的平台,统一标准,便于课程受众的使用。

作为教育管理机构,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地引导规范,推动视频公开课建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今后阶段我国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主要是政府来引导,由学校自主建设,对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最后通过专家以及社会公众共同评判。建设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工作现在已经开始启动,对各大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专家而言,应该把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倡导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助,我们也欢迎企业能够从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共同参与网络视频公开课这个平台的建设。但是网络课程向社会公众开放应该主要从社会效益考虑,而不是经济效益。所以,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网络视频公开课欢迎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综合性项目。

2.签订学术资源共享协议,建立网络公开课的法律保障制度

学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是摆在我国高校网络公开课程面前的一个瓶颈问题。国外大学在网络课程的推进中,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习惯。国外教师在校内上的课程,都属于大学课程体系,产权归学校。校方在征求教授同意后,可以对课程版权进行支配。而国内仍然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大学和教师对于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比较陌生,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对开发网络公开课必定缺少积极性。

3.建立网络公开课要与学生的培养计划相结合的机制

在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受专业限制较多,通识类课程较少。而在国内受热捧的知名国外公开课程无一不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合理,进入门槛较低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网络技术,让社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学的责任,也是趋势。然而,国内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发展依然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各校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发网络公开课的动力不足;二是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还比较陌生,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建立网络公开课执行的量化标准

对于教育部以及教育部下属职能部门来说,应该制定一个关于“网络公开课”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各大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具体执行的执行性标准;而对各个教学基础部门,可以针对学校标准再细化自己的标准。通过每一个层级、每一个标准、每一个点去实际落实,我们逐渐探讨出一个既好操作,又符合现在和将来发展规律的一个量化标准。

参考文献:

[1]锁志海.通过网络公开课传承优秀本土文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7):21―22.

网络课程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实验室自主学习;教学效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此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这个工程的核心就是:改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如此网络教学得以迅速普及。目前,我国有四百多所高校、近百万名学生在开展网络英语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普遍实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两者各有优劣,如何有效整合,做到优势互补,成为关注的焦点。

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针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大学英语教育界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必须进行整体改革;另一种是全盘否定多媒体教学手段,认为多媒体教学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多媒体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信息传递过程。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网络多媒体教学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它体现了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优化了外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对硬件条件要求颇高,需要配置能够连接到网络的多媒体教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学配套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能迅速解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教学和教辅人员。这些方面的要求往往不是很容易就能解决的,而且成本也比较高。即使硬件条件具备,也会存在教学软件方面和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

我们还应考虑利用传统教学的一些优势,来弥补网络多媒体教学可能存在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大班上课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环境不够理想、教学手段单调、教学资源有限、缺乏趣味性等诸多问题,但传统教学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并积累了一些值得反思和借鉴的方法和策略,如传统课堂师生的人性化交流保证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师生面对面更有利于开展学习策略训练、进行效果评价等。应恰当应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发挥彼此的长处,规避二者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

教学模式优化探索:多媒体课堂

教学+网络实验室自主学习

(一)传统课堂学习+网络听说教学模式的不足

笔者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从2008级开始实行“传统课堂讲授+网络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设置,英语教学分为两部分: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读写课和采用网络教学的听说课。实践中发现,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视听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比较灵活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凸显了网络教学的优势。然而,实施一年半以来,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依然存在,而视听网络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每星期只有两课时,课程任务重,网络教室限制等多种原因,学生学习只能按照教师设定的线路走,自主性受到限制。再者由于教材设计、网络运行等问题,学生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不够充分,对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还知之甚少,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还有些学生在网络的强烈诱惑下,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扔下书本,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这些都使得网络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听力测试成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是在上自习。如此割裂课堂教学和网络实践,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实验室自主学习

如何优化这两种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呢?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实验室自主学习。这种“人机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革除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也可以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它能吸收二者的优点,克服二者的局限性,从而做到优势互补,丰富教学资源,突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课堂教学如果在语言实验室进行,效果就更为明显了。但是这对设施配套要求太高,要让语言实验室满足全校四千余名本科生的教学需要,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室可以基本满足网络化课堂教学。借助于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和大幅显示屏,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进行听力训练、测试,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教师自主补充的课件,丰富授课内容及讲授形式,改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证师生之间及时交流、互动,便于实施策略训练、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学生直接操作计算机,也就同时解决了耳机接触不良、网络断线、键盘操作失灵、学生玩网络游戏、qq聊天等诸多问题,还简化了教学程序。但是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增加。除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教师要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其主要支撑就是课件,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书本、磁带、光盘、网络资源等,截取所需要的材料来补充、丰富课本内容。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内进行听说训练,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可以采取“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获得了国内多所高校的青睐。例如,北京大学实行1小时课堂授课+3小时独立上机模式;复旦大学实行3小时课堂授课+1小时独立上机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实行3小时课堂授课+1小时集体上机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则是2小时课堂授课+2小时独立上机模式。由于我校2008级实行的是分级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西北工业大学的做法。

西北工业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在2004年被列入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并于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31个示范点之一,是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单位。该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层次要求,将大学英语按课程群设置,分为基础级课程群、中级课程群、高级课程群和自选课程群。教学模式多样化:采用具有该校教学特色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即网络视听说教学+多媒体读写译教学+小班口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突出视听说专项训练,多媒体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突出口语教学。

参照西北工业大学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我校可以在现有的分级教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为普通班和快班,分别以一级和二级为起点,一级班两年学完《新视野大学英语》一至四册,两年后开设英语选修课,二级班一年半学完《新视野大学英语》二至四册,然后进行英语选修,以满足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追求。由于网络英语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不妨在第一学期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类教学模式有个熟悉过程,了解课程设置、课程特点、基本操作等。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可以实行网络实验室自主学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1)规定学生一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说课程内容及进度;(2)下午、晚上及周末开放语言实验室,实行打卡制,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记录及管理。(3)教师采取轮流值班制,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保证学习顺利进行。这种模式可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适应不同水平、不同学习要求和目的的学生,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虽然已在高校普及开来,但仍然是个新的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不可回避的缺点。改进、完善这种模式,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

[3].刘延秀,孔宪慧.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课题的模式探索与学习者研究[j].外语界,2008,(1).

[4]秦乐娱.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4,(4).

上一篇: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范文 下一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