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2:09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1

当前,面对日渐复杂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上市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上市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其逐渐意识到了相应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财务危机的爆发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其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电力上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并落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二、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本文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进而为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第二,财务风险预警。基于电力上市公司下,针对相应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以完善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基础。第三,二者间所存在的关系。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完善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落实能够为企业落实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而财务风险预警则是财务风险评价的进一步深化。

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在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通用可比性;其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在构建相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具体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

四、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在落实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的评价,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以确保能够通过对评价对象影响因素的有效收集来掌握评价对象的特征,即实现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过程中,反应各项指标的信息内容会随之指标对象的不断增多而增加,进而会出现信息重叠现象,这就为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因此,为了能够通过有效且简单的信息内容来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基于这一分析方法下综合评价函数意义不明确,因此要利用其它方法作为弥补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主成分TOPSIS法来解决以上单一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

(二)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利用主成分TOPSIS分析法来评价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可将SPSS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落实:第一,实现原始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预处理;第二,采用KMO等检验方法对所采取的评价样本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如无法满足就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替换;第三,实现对系数矩阵的计算以实现主成分的提取;第四,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获得主成分矩阵;第五,实现基于主成分下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指来完成评价分析。

五、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

首先,适用性分析。采用SVM这一识别工具,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算法下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其运用于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则能够通过自身全局最优解等优势特点来实现对高维数据的有效分类,并实现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具体落实程序。在利用这会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对SVM各项参数以及函数值的精准计算,本文采用GA算法来实现,具体的步骤为:第一,将所有样本进行输入与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以相应取值范围进行优化处理;第二,在获取种群初始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参数的编码;第三,实现对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然后需要将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处理;第四,实现遗传操作以构建新的种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好的遗传次数来重复落实优化参数这一步骤;第五,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于SVM模型中,并落实相应的计算以获取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扎实基础。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完善评价与预警来落实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本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以及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为落实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2

【关键词】 河北省制造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因子分析

一、引言

自1994年1月3日威远生化在沪交所上市以来,到2011年11月11日止,河北省共有42家企业分别在深、沪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其中有33家为制造业,占78.57%。河北省上市公司中6家发生财务危机的有5家是制造业,占到83.33%。制造业作为河北省上市公司主导行业,其经营情况直接反映本省经济发展态势。鉴于制造业5家被ST的情况,本文拟根据河北省制造业的特点,采用代表性指标,来建立适合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制造业上市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预警信号。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领域的经典成果有:一元判别法、多元线性判别法,即Z计分模型、Logistic模型和类神经网络模型。之后又有学者尝试使用新研究方法、新变量进行研究,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如Ohison构建了Probit模型,Kim和McLeod,Jr通过专家决策的方式构建了线性和非线性的破产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Galindo和Temayo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的方法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等等。

国内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及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Z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贺琼、郝汇(2007)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李月英(2010)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年所有被特别处理(ST)的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预警分析;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李娜(2008)运用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适合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二是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比较研究,将对Z分数模型与F分数模型进行比较与选择并以我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两种模型的预警效果最终得出F分数模型更适合我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结论等等。三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研究,席光继(2007)研究确定了企业经营风险中关于营销类的指标,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了预警研究。

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是由河北经济加速发展引起的,是加速发展与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矛盾的体现。本文拟通过对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偿债、盈利、运营、发展四个方面筛选出能够准确分析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能够有效防控河北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

三、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是很乐观,其风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所以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有着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负债高

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公司占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百分比由2006年的32%涨到2010年的40%,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50%~70%的公司占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百分比由2006年的52%降到2010年的32%,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却由2006年占总数的16%涨到2010年的28%,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多数河北省制造业负债持有水平在50%以上,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将50%的负债率视为企业负债过度的“标准线”相比偏高。因此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财务状况存在一定的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盈利情况不容乐观

截止到2006年河北省制造业25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亏损,亏损面为16%;2007年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亏损的有2家,亏损面降为8%;2008年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亏损的数量增为6家,亏损面达到24%,比全国平均亏损面18.54%高出5.46个百分点;2009年底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亏损的有7家,亏损面达到28%;2010年河北省亏损的公司家数又降到了2家,比2009年7家亏损减少了5家。管理者当局需认清不稳定的财务状况,分析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着手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差

通过资产质量可以帮助判断一个企业的价值、发展潜力和偿债能力。调查发现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的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差,资本结构不合理,隐含了较大的财务危机。其中部分上市公司持有较大应收款,例如冀中能源2008年应收款达到2 674 739 632元之多、河北钢铁2010年其他应收款达到了460 679 591元。

四、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一)样本的选取

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样本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实用性。考虑到数据采集的难易和河北省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资讯网公布的资料,经过数据整理和剔除缺失及特大异常数据,采用中国证监会(CSRC)1998年颁布的行业分类方法,最终选取25家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通过其中的2006—2008年的数据确定指标并建立模型,运用2009—2010年的数据进行模型应用并检验。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资讯网和河北省证监会网站。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确立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3

关键词:吉林省;公司治理;财务危机

1 概述

财务危机征兆出现的时候,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可以预知并预告,还可以及时找到致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及时了解情况并制定相关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发生。自1932年的Fitzpatrick开始,近一百年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但是到二十世纪末为止,大多数研究都是利用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困境。可是财务指标本身存在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等诸多问题,使得财务指标在财务预警中很难起到预期的效应。

企业之所以陷入财务困境,真正的原因在于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企业内部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企业经营中出现管理不善、滥用、挪用、侵占等行为,降低了企业绩效,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起到维护公司利益的作用。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层的职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是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而企业绩效的提升使得债权人的相关利益得到了保障,将有效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最近频频爆发的财务丑闻和金融危机,使得学界更加关注公司治理领域。吴星泽认为恶化的财务比率只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表现之一,不会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所以不能用于预测财务危机。而姜秀华、孙铮认为,弱化的公司治理是中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邓晓岚等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治理结构因素变量均不显著。但他们同时发现,纳入了包括治理结构因素在内的非财务因素的模型预测力更强。最后他们得出对于有关治理变量的选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尚值得研究。

2 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是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上市公司这样的优秀企业的发展会对所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2014年,吉林省共有上市公司数量40家。40家上市公司中,沪市18家,深市22家。按行业划分为:制造业27家,房地产业3家,水电煤气业2家,信息技术业2家,批发零售业3家,金融业1家,交通运输业1家,公共设施管理业1家。按区域划分:长春20家,吉林9家,通化6家,辽源2家,延边3家。2014年末,吉林省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284.70亿股,总市值达到3489.07亿元。

近几年,吉林省几乎每年都有两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宣布为带“*”号的“特别处理(ST: Special Treatment)” 的股票,说明该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具有退市预警的意思。(表1)

委托问题是导致企业低效、甚至陷入财务困境的根本原因,而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层的职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绩效,将有效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3 完善吉林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为了降低吉林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得上市公司免于被ST,应完善吉林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本文从股权结构、治理层特征、治理层勤勉程度以及高管激励的角度出发,分析吉林省上市公司治理情况;提出优化吉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几点建议。

3.1 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的集中能够起到约束和监督管理者的作用,减轻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假如公司股份过于分散,股东就会缺乏监督管理者的意识,因为监督的成本支出远大于回报。这就导致股东选择“搭便车”的行为。但是要避免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的情况,这就要求第二、第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能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形成有效的抗衡。这样方可实现既有控股股东,又有其他股东之间的制衡局面,能够防止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同时,应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因为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资金充足,信息收集能力及证券分析能力强,不但能够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还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积极股东”的作用,因此对改善公司治理环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2 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

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监督管理层并解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问题。独立于管理层才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作用。但是在吉林省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使得董事会与管理层混为一体,并不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加快两职分离的改革。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关系是密切的,,众多实践说明独立董事是管理者的有效监督者。Berger等也认为具有更多独立董事的董事会能更有效的监督管理者。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通过近些年的研究,在不断出台一系列公司治理制度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已慢慢发挥出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仅仅是形式上的“独立”,有不少独立董事是由高管、董事推荐的,这就有可能使得独立董事从一开始便丧失了其独立性,导致独立董事职位的虚设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独立董事的选举方面,应保证独立董事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董事会会议次数反映治理层的勤勉程度。有些学者认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有利于董事间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优化。除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会议频率,不必考虑到底需要进行多少次董事会会议,更应该明确的是董事会的职责。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董事会的必要性,同时避免会议中无效以及无意义讨论。防止董事之间责任推诿,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控、决策和战略职能。

3.3 健全经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层是主要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企业绩效的好坏、发展前景和股东的利益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人员的行为相关,因此,健全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吉林省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激励情况主要存在激励方式略显单一,没有明确的薪酬机制,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

目前实施的薪酬激励机制主要有年薪制、股票期权、业绩股票等。年薪制主要是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通过经理人的经营,公司业绩提升,净利润的最大化,或其他指标的上升,经理人从中获得的薪酬也会上升。这种年薪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励经理人为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贡献出最大力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有可能导致经理层短期逐利行为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控制经理人的行为,比如纳入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等方式。股票市场是长期运作的,经理人一旦持有公司的股票,就会为公司长远利益考虑,,努力提高公司的股价。从而实现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利益的统一化。同时实现经理人自我激励的最大化, 只有努力提升公司业务才能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Berger P., Ofek E., Yermack D.,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and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411-1438.

[2]邓晓岚,王宗军,李红侠,杨忠诚.非财务视角下的财务困境预警――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6,19(3):71-80.

[3]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 2001(5):19-25.

[4]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克敏,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以公司ST为例[J].财经研究,2006,32(7):63-72.

[6] 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59-65.

作者简介:宋光辰(1976-),延吉人,工作单位:延边教育出版社。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4

财务风险通俗的说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风险,在目前的研究过程当中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阶段。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当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控制重视力度不够,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当中,还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重视力度不够,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的管理过程当中,过于重视业绩的拓展,不重视潜在性的财务风险,如应收账款过高等问题。另外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过程当中,缺乏高效的控制机制,当财务风险发生之后,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二)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缺失

财务风险预警体制是当前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当中,部分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制。对内部的资金结构缺乏有效的认识,没有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缺乏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只有高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才能有效的预防并控制各种风险。部分上市公司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比如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等,是财务风险管理比较混乱,没有制度遵循。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上市公司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

上市公司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公司及所属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权。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调动多方面参与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全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职工财务风险知识教育,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具各财务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和敏感、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发现与判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公司及所属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门的方法监测、分析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预测和及时反映经营与财务状况变化,对企业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发出信号,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监控活动。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评估制度。突出现金、往来、担保等关键控制点,加强财务管理各环节和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评估;通过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等技术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三)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上市公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进风险管理方式,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强化风险监测手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控制重视力度不够,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制缺失;缺乏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上市公司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力度,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5

一、基于财务失败与财务失真的双元投资风险

为了对综合财务预警理论进行分析,有必要先对投资者的目的和投资风险进行梳理。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其目的是获取超于标准收益的回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投资决策必须是正确的,不能出现投资质量差的上市公司等风险。而上市公司上市的基本目的在于融资,即通过汲取所需资金获得健康、充足的发展。要想达到双方的目的,就要求上市公司要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要求投资者要能正确甄别质量好坏的公司。如果投资者不能够正确应对财务报告,就可能会造成投资失误,资金也就不能流向那些本应该流入的优质公司,社会资源也就得不到正确的配置。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如果大行其道,投资者利益将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这个视角来说,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都是投资风险,必须对这些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和加以控制。

二、投资者利用预警模型分析风险的方法

可以通过风险效用函数来对分析投资者如何利用预警模型规避投资风险。基于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分为两类,一是财务失败投资风险,二是财务失真投资风险。假设总风险Y=f(x1,x2),是一个由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投资风险相关的风险。两类风险之间的关系很复杂,风险函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表达式可根据实际评价对象的特点和投资者的偏好来确定,不妨假定为最简单的一种线性关系:

Y=f(x1,x2)=a1x1+a2x2

其中:Y是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总风险;x1是财务失败投资风险,是一个和公司经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相关的变量,可通过财务比率及其它相关指标来度量和刻画。x1=f(k1,k2,.....km)。x2是财务失真投资风险,也可通过财务比率和其它相关指标来度量和刻画。x2=f(k1,k2,.....kn);a1和a2为各风险重要程度指标,不妨假定为投资者对两类风险的认知程度。

参考冯・诺依曼-摩根斯坦的效用函数理论,假设投资者的风险效用函数为:

U=f(Y)=aYr

其中:U为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风险的效用函数;r为风险偏好系数,当r=1时为风险中性,当r>1时为风险喜好者,当r

则:U=aYr=a(a1x1+a2x2)r

上述函数表达式中,a1和a2为投资者对两类风险的认知程度。当投资者对财务失败风险认识不够,或认为无所谓时,a1=0,则:U= a(a2x2)r,模型退化为财务失真风险模型;

当投资者对财务失真可以忍受时,a2=0,则:U=a(a1x1)r,模型退化为传统的财务失败风险模型;

可见,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其风险效用,从而会影响到其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对上市公司质量比较关心,或对其经营风险十分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进行相应分析。对上市公司诚信比较关注,对其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否风险尤为偏好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财务失真预警模型进行风险分析。而对一个谨慎的投资者而言,两类风险都是需要加以回避的,那就要利用双元综合预警模型对总的风险有一个认识,而暂不论具体是何种风险。然后再根据需要和侧重点进行具体预警分析。

三、财务失败风险常规性分析

利用财务失败(困境)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投资风险分析工具和方法,如Altman的Z模型等。这是最为常见的常规性分析。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为此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上市发行时,要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等资料,在上市后要定期通过年报、中报、季报的形式报告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还要重大事件报告、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等。投资者可根据这些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财务失败的常规性分析,从中发现财务失败的信号。如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资料,通过财务比率分析等方法,发现公司的潜在财务失败风险。这种分析为了区别于舞弊性分析,不妨称之为常规性分析。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再加上搜索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对公司所有的财务情况都分析透彻,可以考虑利用财务失败预警模型,从短期偿债因子、股东获利能力因子、营运能力因子、盈余现金保证能力等方面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因为大多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在90%以上,通过利用模型进行财务失败投资风险预警辅助决策分析,可有效规避财务失败的投资风险。

四、财务失真风险舞弊性分析

舞弊性分析是区别于常规性分析而言的,主要是针对财务失真的投资风险。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识别出财务失真风险,是困扰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难题。

根据财务失真预警模型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财务信息所体现的财务失真的一定的特征,进行舞弊性分析。如关联交易的交易方关联度较高、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较小等。此外,还需结合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相关研究发现,仅包含财务指标的模型平均只有61.6%的准确率,而包括非财务指标的全变量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89.3%。大多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要重视对流动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边际利润率、市盈率等财务指标的分析,更要重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置状况、监事会的规模、换手率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和利用。

投资者应通过参加投资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对财务报表的阅读技能,全面提高财务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掌握基本的识别虚假信息的技术,如财务失真投资风险预警模型等,才能增强对财务失真的鉴别力。

五、财务失败与财务失真投资风险的综合性分析

从全面防范风险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应该进行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风险的综合性分析。作为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两方面的风险都是要加以回避的。实际上,两类风险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性,有较多相同的影响因素,分析风险时要从全方位来考察,进行综合性分析。

尤其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目前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其中重要特征之一便是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往往是如影随形,有着太多共同的诱因和共同的表象。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一定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进行两方面投资风险的预警。从预测模型总体正确率为87.3%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结合双元综合预警模型的研究成果来看,投资者要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构成及披露规则,关注财务信息披露相关的各方面的内容。尤其要关注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行为,分析企业与关联和潜在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有无资产重组等情况。还要加强对非财务指标信息的分析,如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全球性经济危机等环境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结合以上的分析探讨,投资者应该综合利用财务失败和财务失真预警研究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上市公司的各方面信息既进行全面判断,又要根据偏好重点分析,综合权衡,方能取得更好的预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志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预警研究》,《管理评论》2007年第1期。

[2]陈艳:《基于会计信息分析的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何卫红、郑垂勇:《财务困境及预警研究述评》,《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4]李志强:《双元财务预警理论与运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秦江萍:《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与识别》,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6]王克敏、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财经研究》2006年第7期。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6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虽然国际关税壁垒的逐步削减导致了市场范围的国际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自由度,扩大了获利空间。但是大量涌现的国内外竞争者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财务状况的稳定受到威胁,公司的良好公众形象将受到极大影响。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在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侧重预警分析机制指标的分析,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该观点没有看到预警分析机制还包括模型分析。

另外一种观点是突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风险的控制功能,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该观点忽视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其他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笔者从第三种观点出发,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进行某些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但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和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一旦公司经营处于非常状况,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同时在体系框架上将财务预警组织、信息、分析、管理子系统并列,不能充分反应财务危机的三个阶段,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根据公司财务危机的潜伏、发作、恶化三个过程,从而建立一套对应于危机过程的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运作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公司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出现异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遭受巨大损失。财务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能够适时、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先进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市场参与方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能起到报警器的作用,提醒有关市场参与方的注意。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除了要建立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还必须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财务评价体系和财务分析机制正好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证监部门就必须利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给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也要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监督上市公司增强风险意识,采取对付或化解风险的措施。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其根源是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将导致周期性的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随着旧理财模式向新理财理念的转变,企业理财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以权衡理论、成本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财务理论又成为当今财务预警理论的重要来源。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这也符合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防患于未然。因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两大技术支撑系统。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以前的研究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下分为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对每个机制的运行都作了较为合理的阐述,但忽略了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的逻辑过程,仅将这些机制罗列出来,没有体现组织的行为人角色,同时没有注意到后面三项职能机制的先后逻辑关系。因此,笔者根据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定引起财务危机的周期性这一原理,注意到财务危机可以分为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财务危机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潜伏期要注意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发作期要准确分析财务指标数据,利用模型预测危机发作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防治工作;恶化期要迅速启动危机管理专门小组,及时化解财务危机。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4.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要做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为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能从相对开放的信息资源库中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企业经营数据。这自然要求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地配备信息专业人员及软、硬件设备, 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预警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危机分析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危机分析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影响财务危机分析的一般有两个因素: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临界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应该实施应急的计划。

这一阶段的预警分析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诊断机制。面对财务层面的危机信号,应探寻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真实根源,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或是销售质量的下降、自身管理薄弱。

4.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反应迅速的危机管理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性的保证。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风险补救和改进方案,旨在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直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处理。当财务危机已经恶化时,企业领导人和财务人员不能胆怯、畏缩,应该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及时分析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诊断,全力扭转财务局面。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其次,寻求过渡时期的资产支援。分析问题之所在,主动说明目前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渡难关。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 吸取教训, 制定重整方案。其做法为: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更换高级领导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改善生产程序;改善行销方式等。

4.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成员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时,需要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前提,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

这个组织必须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它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应该有一个日常组织和一个特设组织:前者负责财务危机各阶段的日常事务,如危机潜伏期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危机发作期财务的指标和模型的分析、危机恶化期财务管理方案的实施;后者是针对财务恶化期而特设的,专门负责财务危机处理全过程,以果断、迅速、准确、有效的化解危机。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篇8

【关键词】 财务预警; 财务危机; 追溯重述; 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7-0075-04

一、引言

对于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每个企业而言,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将企业的风险进一步放大。财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适应变化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市场环境,迫切需要企业研究与时俱进的现代财务管理手段。财务预警模型以其客观性、科学性和较高的精度与效度,为方便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方法。

建立和运用正确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建立模型对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丰富企业管理理论;另一方面,风险预警模型的正确运用对于经营者正确把握企业自身财务健康状况、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政府对企业的宏观监控质量及规范证券市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一般都是采用以“ST公司”为主的单一两分法识别危机样本,没有考虑管理层可能的利润操纵行为,无法提高预警模型的预警效率,从而无法有效保护投资者。2012年7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简称“上市规则”)①,经过第七次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在对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时首次引入了追溯重述,表明了监管机构对财务重述的重视。本文通过引入财务重述对沪深两市2009—2010年的“危机样本”进行重新界定,以检验引入财务重述后的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效率。

二、文献评述

自Fitzpatrick(1932)率先使用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开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先河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

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主要有:单变量模型(Fitzpatrick,1932;Beaver,1966);Z模型(Altman,1968);ZETA模型(Altman、Haldeman & Narayanan,1977);F分数模型(周首华等,1996);LOGIT回归模型(Martin,1977;Ohison,1980);PROBIT回归模型(Ohison,1980);决策树模型(Frydman、Altman & Kao,1985);神经网络模型(Coats & Fant,1991)等。根据2008—2011年在会计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经过整理分析,上述几种计量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见表1。表1列示的是各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使用次数。由表1可见,LOGIT回归模型在实证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神经网络模型和Z-score模型,其他计量模型的使用频率较低。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Fitzpatrick(1932)通过对19家企业的研究发现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和股东权益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对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Beaver(1966)在此基础上扩充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三个财务指标能有效地预测财务危机状况,其中债务保障率指标预测的准确率最高(吴英娟,2005)。此后,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扩充,逐步形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体系。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股东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等;非财务指标主要引入了公司治理(刘孙芸和邱重植,2010)、股权结构(袁康来和李继志,2009)、经济附加值EVA(苗洛涛等,2008;梁杰等,2011)等因素。此外,国内学者还分行业和地区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试图建立适合不同行业和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赵兰,2010;刘宏洲,2011;蒋太才和韩信,2011;颜哲等,2012;辛磊和高建来,2012)。

三、研究设计

(一)“危机”样本界定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财务危机公司大都界定为被实施“风险警示”(即被“ST”)的企业,然而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善和财务信息时常失真的现实,很多面临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会因资本市场压力和高管薪酬契约等方面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这些经过粉饰的企业往往也埋藏着财务失败的种子。

2012年7月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首次引入了追溯重述,将退市风险预警定义为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本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3)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1 000万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低于1 000万元;(4)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5)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6)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中期报告,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7)公司可能被解散;(8)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9)因第12.14条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公司在规定的一个月内向本所提交解决股权分布问题的方案,并获得本所同意;(10)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②

为了使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提高预警效率,并切实保护投资者,必须对隐藏的危机公司进行深入挖掘。但是,通过对2008—2011年的财务重述报告进行分析,难以发现符合追溯重述后被ST的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原因,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这样的公司就一定存在财务危机吗?有一点可以确定,为避免被“ST”巨亏后微利的企业——类似于“洗大澡(Big Bath)”的企业——肯定是有问题的。因此,本文对危机公司的界定不仅包含传统的“ST”企业,也加入了被证监会或主流媒体披露存在虚增利润进行财务重述的企业。本文通过对财务失败企业的重新界定,试图将财务失败和财务信息质量联系起来,通过挖掘隐藏的危机公司,构建引入财务信息重述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按照本文对危机样本的界定,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中选取2009—2010年度被ST处理的37家上市公司和巨亏后微利同时进行财务重述的13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样本,另外在财务危机公司样本确定后相应地选择与之配对的50家不存在财务危机的公司作为对比样本,共100个样本观测值,其中不考虑财务重述时有74个观测值。对比样本的选取原则为:(1)配比企业行业相同;(2)配比企业资产规模相当;(3)配比企业上市时间接近。

“预”——财务危机预警的生命力所在(吴星泽,2011)。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公布其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所以上市公司(t-1)年的年报和其在第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用t-1年的数据预测第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刘克涛,2010)。因此本文采用公司第(t-2)年的财务数据建立预警模型来预测公司在第t年是否存在财务危机。比如:世纪光华2010年3月5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所以选取2008年(t-2)末的财务数据。对于巨亏后微利同时进行财务重述的公司的微利年份视为亏损,因此采用公司巨亏年份的财务数据建立预警模型。

本文使用的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子库,财务公告信息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本文主要通过STATA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假设发展

在对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关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计量问题,但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是对“危机样本”的界定问题。在对这些方法的使用价值和精确度进行衡量之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对“危机样本”界定这一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就难以得出有效的实证研究结果。

假设1:引入财务重述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够提高模型的预警效率。

四、实证研究

(一)财务预警指标选取

表2列示了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该指标体系从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六个维度列示了样本公司的财务信息。

表3列示了不考虑财务重述时危机样本和非危机样本的均值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危机样本的销售净利率(ROS)、资产报酬率(ROA)、每股收益(EPS)、资本保值增值率(RAA)和总资产保值率(TA)显著高于非危机样本公司,且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而其他变量在分组样本间的差别则不显著。

(二)预测模型与临界区域的建立及分析

表5列示了将考虑财务重述的分组样本带入模型公式(1)进行检验的结果。由表5可以看出在不考虑财务重述时模型的预测率是比较高的,但在考虑财务重述时模型的预测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对于巨亏后微利同时进行财务重述的企业。预测结果间接表明了假设1的推断:引入财务重述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够提高模型的预警效率。

五、研究结论

将财务重述引入上市公司特殊处理的判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重心之举,通过对以往经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虑财务重述的特别处理能够提高财务预警的效率,表明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表明新的上市规则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2] 刘克涛.高科技产业财务困境预警的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10(20):50-54.

[3] 卢兴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研究[J]. 财会月刊(综合),2006(1):3-4.

[4] 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1999(4):31-38.

[5]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31-36.

[6] 崔学刚,王立彦,许红.企业增长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7(12):55-62.

[7] 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会计研究,1999(10):28-31.

[8] 李心合.财务失败及其预警[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12):57-59.

[9]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10-15.

[10] (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7-18.

[11] 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0-51.

[12] 吴星泽.财务预警的非财务观[J].当代财经,2010(4):122-127.

[13] 袁淳,荆新,廖冠民.国有公司的信贷优惠:信贷干预还是隐性担保?——基于信用贷款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0(8):49-54.

[14] 朱家安,陈志斌.我国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J].会计之友(上),2007(4).

[15] CraigG. Johnson. Ratio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rm Fail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 (Dec):1166-1168.

[16] D. B. Deakin.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Business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2(spring):167-169.

[17] E. I. Altman.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September):589-609.

[18] Johnson S.,et a.l. Tunnel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2):22-27.

上一篇: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老年人护理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