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5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高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氛围。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1.研究现状

互联网被誉为20世纪具有革命性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网络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普及,它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侧重于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我国的研究学者已经开始重视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研究学者针对网络的特点分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研究意义

高校是网络使用和发展普及最快的场所,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防范网络文化,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强化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丰富,拓宽了获取信息、习得知识的途径;促进了学生观念意识的形成和更新,如平等开放意识、独立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等;网络扩展了高校学生的交往空间, 促进人际关系的交往;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书刊、报纸、电视等传统的大众媒介,这些媒介提供的学习资源有限,不能全面地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阐述,并且获得信息速度耗费的时间较长,信息思想的更新速度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获得者,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文化的人能够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

其次,网络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真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借助高端的网络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创造出轻松有趣味的场景,塑造生动幽默的人物形象,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再次,网络为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条件。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使政治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上共同进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最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上提供和支持多种教育交流模式,针对单个或多个学生的特定问题进行教育。

2.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是网络对教育者权威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知识是教育者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了教育者即教师的权威性。但是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文化信息多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网络媒体信息文化传播快、范围广,所以当教育者在传授不具时效性的知识时,会受到学生主体的质疑,失去优先教育的优势,从而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二是网络对高校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对一些网络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得不到证实,难以控制和管理。这样的网络环境会导致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造成思想道德和人格上的缺失,一不小心就会越过法律约束的界限,造成网络犯罪,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是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网络是传播文化的途径之一,西方社会的文化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造成冲击,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使政治信仰产生偏差。

三、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指出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必须进行创新,改变传统观念,认真对待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引领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倩倩.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2]高奇志.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徐秀勇认为,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期上网易导致心理变异.网络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正确三观的形成。主要表现在“网络道德心理异化、网络恋爱和性心理异化、网络人格心理异化、网络文化心理异化、叛逆心理效应放大、网络民主意识错位、网络成瘾”等七个方面。

汪灿德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角度提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脱节;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够”。

张纪霞认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心理中存在的影响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孤独,上学厌倦,情感迷失,人格扭曲,淡化情感,人际简单化”。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网络文化、网络心理等一系列伴随着网络出现的新情况,不仅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新问题,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二、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的研究

孙丽丽认为,网络环境下呈现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认知评价盲目化心理倾向;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倾向;道德选择庸俗化心理倾向;意志控制薄弱化心理倾向;际交往放纵化心理倾向”。大学生网民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的密切关注,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既涉及社会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文明冲突、情感宣泄与情感失控的心理冲突、网上与网下的心理障碍相互强化、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的诱发与影响”。

杨志坚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网络心理问题,究其根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既与网络的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关,又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相联系,主要有“网络传播信息的高速性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时效化的个性;网络的自由性正好符合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上网的时尚性符合大学生的追求心理;网络交往的隐蔽性、广泛性符合大学生渴望真情又怀疑真情的心理特点”几个原因。

综上学者的观点,网络,尤其是网络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亦有大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是潜在的客观环境,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努力加以改进;而大学生主观方面,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及工作方法等的创新。

三、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研究

蓝新华认为,网络心理为“深入了解教育客体,增加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提高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了机遇。同时,他认为在网络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和信息资源优势不复存在,教育方式的相对滞后和教育权威的日渐削弱已成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心理对“教育理念主导性、教育方法单向性、教育模式滞后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陈选杰认为,信息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是有利于青少年独立个性的形成;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几个方面。同时,又对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精神方面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晌。

曾涛认为,网络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是由于互联网是开放性的、跨国界性的,其内容特别丰富,有信息类的,有游戏性类的,有互动交流类的等等,不同的上网内容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然而负面影响的反应日益凸显,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不良的网络文化、网络成瘾诱发心理问题两个方面。

可见,学者们均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抓住机遇,将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风险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的课题。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对策

孙跃平认为,应该从四方面入手,即第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第二,加强网络内外部环境建设;第三,加大网络立法制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第四,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干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第五,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张洋认为,大学生网络群体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三方面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网各群体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第一,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二,构建网上预警机制,建立一支既懂心理又有过硬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第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网民的网络心理素质。

汪灿德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三个方面对策,第一,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以应对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现代信息素质,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入手优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三,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增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

于钦明,崔国红认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面对挑战,引导大学生们正确对待网络。首先,利用网络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思潮的冲击;其次,制定网络政策法规,加强道德教育,营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绿色网络环境”;再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引,提升心理关爱程度,提高大学生个体免疫力。

五、结论及建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是接受网络媒体最迅速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信息传播的群体,由于大学生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因此如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面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偏低

当前高校网络思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懂思政的网络技术不熟练,网络技术熟练的往往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水平。网络思政队伍在理论修养、实践经验、网络技术、教育理念、工作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普遍不合理,特别是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难以跟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二)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调查访谈中只有30%的学生偶尔浏览思政网站,多数学生表示对思政网站的内容不感兴趣,互动功能缺乏,难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部分学生表示网络思政对自己的影响几乎没有效果,大学生对网络思政说教式的讲道理、知识灌输缺乏兴趣。

(三)对网络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机构设置,固定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主要是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分散进行网络思政,没有形成合力。网络思政工作被边缘化,对大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四)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足

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多数高校没有思政教育的主题网站,部分高校建有专门的思政网络,但是主要是各类文件,时事政策,大学生不感兴趣。在学校的二级栏目中的思政网络教育也是长期不更新,流于形式。对微信群、微博、QQ群、论坛、贴吧等大学生网络组织中教育引导力缺乏。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要进一步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把网络思政工作纳入思政工作总体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在师资队伍、办公经费、硬件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充分认识到民族宗教、人权等西方错误网络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要把网络思政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做,理清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在网络思政工作做出成效。

(二)高标准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首先,建好校园网站。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把校园网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根据学生需要,建设服务强、辐射宽、效果好的综合性校园网站,提供学生学习网络资料,勤工助学申请、心理困惑答疑、社团活动、专家讲座等信息平台。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提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其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通过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加强思政教育。

(三)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首先,加强网络辅导员咨询活动的开展。通过每天安排网络辅导员在线解疑答惑,针对大学生实际问题或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通过轻松的聊天、畅谈真正到达理论灌输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积极开展党团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将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班级骨干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开辟党团知识学习、交流互动,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理论学习。第三,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栏,普及心理健康调试方法,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异常症状测评,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调试和解除困惑。开展心理健康问题咨询服务,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咨询和追踪服务,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走出困境。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要建立网络思政管理机构。成立主管校领导为组长,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进行网络思政工作。其次,建设好网络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网络引导、舆情监控、师生交流的作用,要重视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发挥朋辈辅导员在互动交流、网络论坛中的榜样力量。第三,加强网络思政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定期培训,在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沟通交流技巧、政策舆论引导方法等方面加强培训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少平主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0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4

[关键词]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李大鹏(1979- ),男,四川万源人,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益(1981- ),女,四川中江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52-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正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必须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使网络成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举措,高校必须构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牢固地掌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体系的含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学科,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及形成的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多元主体对信息进行制作、传播和控制,进而实现用丰富、生动、正确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道德素养和网络习惯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形成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当前,国内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它针对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载体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体系构建问题;二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网络作为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体系构建问题。笔者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特征,将与其相关的各种手段、资源和思想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教育资源的开放性。网络不存在控制的问题,也没有一个中心,这是网络得以存在的原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任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选择“Yes”或“No”,这就弱化了个人对社团及他人权威的依附,它不仅构成了对权威的挑战,也是对信任权威的集体意识的挑战,这就使人更多地享受到民主和平等。

2.教育资源的整合性。网络的诞生和发展、成熟,打破了信息传输人原有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将多种多样、丰富的理论观点以及发生的事件通过影像、声音、文本和图片等快速地集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汇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教育主体的多元性。通过网络,彻底颠覆了高校这一原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唯一的实施主体。各种网络运营商和网站也必然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校园单一主体的理论将会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的现实而被多元主体理论代替。

4.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渠道不断延伸和扩展,学生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或者访问专题网站进行延伸式的学习,时刻了解和关注国际国内各个方面丰富的信息,这对大学生在掌握全面信息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非常有利的,进而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增强和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保障投入,夯实基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

1.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各高校党政应敏锐地认识到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并积极深化运用。同时在硬件上,应建立覆盖学校的校园网,使教室、办公场地、学生寝室、教师住房等全都接入校园网络中。

2.加强队伍建设,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根据思想政治的规律和网络载体特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牢固把握住,建立一个覆盖全面、方向正确、渗透立体、效果显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不断拓展渠道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探索主渠道的网络教学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优势,通过挖掘和开发网络教学手段,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网络教学实践,牢牢占领主阵地。通过开发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探索出边讲边练、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教学新形式,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信息量。

2.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第一,旗帜鲜明地开展主题网站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主题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网站。高校要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实现网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与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使网络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和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第二,精心谋划学生门户网站建设,发挥学生网站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是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载体和实现,如学习、交际、购物和游戏等。学生门户网站的建设涵盖了以上内容,这样的网站突破了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的限制,扩展为开放的立体式的教育模式,网站深得在校学生、校友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网站的访问量大、学生留言交流多,已成为了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第三,加快创新与发展,深入开展专题网页建设。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而且更新越来越快。作为思想和思维非常活跃的大学生更加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更加向往新的生活内容。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新的网络信息交流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了解并积极占领新的阵地,实现网络思想教育的全覆盖。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全面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为大学生更好地服务,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育.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王育菁.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实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学生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网民群体,网络日益成为他们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运用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远程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的行为,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开放教育学生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知的需要。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如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教师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寻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对于学习动机不够端正,单纯为文凭而求学的学生,要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分析社会发展与能力要求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谋求文凭的关系。二是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学生必然要求通过求学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人格的不断完善。因此,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要结合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学生应该面向未来、面向现实、脚踏实地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社会,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还有一层重要涵义,就是必须贴近学生,全力做好教学支持服务,为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使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人性化,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养成并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质。

二、夯实基础──加强队伍建设

抓好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作用至关重要。和普通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一样,应加强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使其在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持服务的同时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督促者,是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坚持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重的原则,选拔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的教师到管理教师工作岗位。经常组织管理教师研究工作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交流工作经验,树立良好的管理教师队伍形象。从开放教育理念到工作规范流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到职业素养,都进行系统培训,严格要求、从严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

抓好制度建设,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行为准则,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开展工作的原则依据,是有效实施学校管理和开放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在制定开放教育各项教学与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充实到了相关制度中。各类教师都应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开放教育中同样得到体现。

三、抓住重点──着力于有形和无形两个课堂

建立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放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远程开放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也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远程开放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该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营造健康、活泼、多彩的校园文化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注重虚拟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健康、高雅、活泼向上的文化氛围。设立网上学习论坛,在网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交流和热点问题讨论,引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困惑等。

现实课堂的教学辅导是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开放教育更要切实抓好“两课”、“三进”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邓小平理论等公共政治理论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教学,注重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举办网上读书月、网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和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同时也营造浓厚的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四、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支持服务

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空洞和教条的,尤其是开放教育,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贯穿于面授辅导、网上学习、平时作业、实践教学、毕业作业指导各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本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人本的思想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尊重、激励上,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开放教育的学生面临工学矛盾、家务忙、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等实际问题,只有确切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才能实现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相通。因此,要注重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需求。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注重以咨询、调解、辅导等形式,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为学生服务落到实处,把学生看成是学校的中心和主体。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应建立学生学习管理电子工作簿,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档案,包括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选课计划、课程注册信息、成绩信息、收费信息、教材信息、形成性考核成绩信息等多项内容,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也方便了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技能培训,组织教师编制上网学习预案,开展集中上网学习等服务中进行思想工作,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提高网上自主学习资源、进行网上交互的能力,以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确立正确的学习观。优质的、人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严谨的学风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都将产生久远的影响。

总之,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及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6

关键词 微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38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micro media" era, the function of networ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weak.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ombining with the micro media era give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ake wechat platform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mode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graduate life network,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te.

Key words micro medi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chat platform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微信、微博等微媒体、自媒体等终端得到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入“微媒体”时代。网上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相互作用,使得人们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此背景下,提出新型的系统教育方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研究生教育得到普及,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在经历本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大幅度提升,思想上普遍具有稳定性,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研究生群体特性存在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规模扩大、结构差异化,而专职辅导员数量有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急剧加大。近年来,研究生在高校所在比例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日渐突出,而且生源结构复杂,研究生按生源可以分为应届毕业生,工作后考入,其中还有部分工作年限较长;按培养模式分,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包括自筹和委培生,还有些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强军计划生等,同时研究生年龄从20岁到40岁不等,跨度较大,其科研和学习的侧重不同,而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数量少,以电子科大为例,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2000余人,而仅仅有20名研究生辅导员,比例近600:1,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 。

其次,研究生行政班级集体作用不明显,研究生学习、科研和活动较为分散。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少,科研压力大,在教研室生活中相对独立,且自主安排时间较为充裕,集体生活较少,加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同时,研究生因科研、讨论及论文方面的需要对网络的普及率极高。除了每人配备可以使用的电脑以外,为了达到即时通讯和讨论,安装有微博、微信、QQ等app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也极高。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平台,有意识引导受众在接受全面客观的信息基础上,吸收正确信息,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特点:首先,信息爆炸式展开使得教育内容,由平面变得立体,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当下趋向超时空;再者,思潮的多元化使得教育内容具备超信息量特质,全面而丰富,同时具备可选择性、客观性;并且,教育内容的本质得以体现,现代科技信息和历史文化知识成为教育内容的隐含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开创现代化教育方式。

2.1 “微媒体”时代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媒体”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可以为研究生辅导员提供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克服因师生比例过小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局限。“微媒体”中教育主体和研究生打破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层级分别,使得两者之间地位平等,从而使得教育主体更具亲和力、人情味和说服性,这种平等性也有助于增强双方的信任度。“微媒体”信息传播载体形式丰富、灵活,有益于走进研究生的视野,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微媒体”平台环境宽容、轻松,有益于研究生与教育主体进行互动,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微媒体”信息传播载体的虚拟性和快捷性,很大程度上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2 “微媒体”时代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信息的爆炸化,思潮的多元化使得对研究生的舆论引导难度增加。研究生思想上相对稳定,但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多样性、波动性极其敏感。“微媒体”的开放性、包容性、即时性、简洁性使得人人乐于在网上呈现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网上教育平台更容易出现不负责任、不假思索的观点和言论。这些言论因为其新奇和大胆,更容易暴露在研究生面前,吸引研究生的关注,比较而言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较为枯燥,且传播途径单一,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很容易被研究生忽视。社会思潮中较为跌宕起伏的部分在研究生生活中出现频率以及关注程度更高,而主流意识形态的部分则容易被淡化,容易引起研究生思想混乱,主流意识薄弱,难以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研究生群体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实现统一思想任重道远。

“微时代”海量信息挑战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教育主体因为知识结构相对完整,信息量较为丰富,因此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使得教育主体处在教育的主导位置,可以根据国家和社会要求,将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成功灌输给研究生。而当教育主体的信息量与“微媒体”爆炸式的信息相比时,其有限性减弱了这种教育主体所具备的权威,相对于听从教育主体的说教,研究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如何有效利用研究生的需求和特点,借助“微媒体”平台,形成教育主体易于掌握和操作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成为“微媒体”时代,教育主体面临的新挑战。

3 “微媒体”时代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微信平台为例

如今形势下,许多高校已经将建立专属“微媒体”平台,如微博、博客、微信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对于“微平台”的管理较为松散,甚至有些进行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即使有在应用,部分平台仍存在传播指数较低,关注度不足等不足,教育主体如何开展研究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微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微信平台为例进行创新性教育方式探索。微信舆论引导队伍区别于其他学生工作队伍,对队伍建设和工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电信息学院微信平台舆论引导队伍主要由科研导师等组成的网络名师团队、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团队组成,秉承“五四三二一”五个方面抓手开展工作。

“五”代表五个媒体素养。微信舆论引导队伍需具备独立思考素养、文明礼仪素养、明辨是非素养、团队分工协作素养和主动学习素养。微信平台作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众平台,目的是通过提供有效的正确信息,积极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促进研究生在跌宕多变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健全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微信舆论引导队伍需要紧跟时事,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动态,处理好各类信息,并且将各类信息分类融合,以研究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团队分工协作与主动学习素养则是尝试在日常科研工作的局限中脱离出来,根据微信引导队伍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尝试调动队伍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对微信平台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队伍成员主动思考,养成对时事、舆论的敏感性。

“四”代表四种情感教育。人情、院情、校情、国情是进行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培养队伍四种情感有利于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微信平台先后推出“我是光电人系列”,将光电研究生中科研、学术、领导力等突出的同学事迹或感想,通过先锋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品德。关注院情、校情,借助学院科研导师的号召力,推出“网络名师”系列;在校庆60周年之际,推出寄语学校、校史摄影大赛作品展,通过院情、校情的渗透增强研究生对学校和学院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国情大环境的了解也必不可少,推出“红五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展示系列,“关注两会”征文系列,培养研究生成为具国家责任感、具健全人格的高级知识分子。

“三”表示三个通道的畅通。学校-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科研导师、舆论引导队伍-研究生,这三个通道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的特点进行统一。研究生辅导员通过解读学校政策向研究生群体进行传递,科研导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将研究生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科研导师的角度向研究生展开,更具说服力,学生干部的分工编辑使得片段化的信息传达到研究生群体中。

“二”是两个发展方向的把握。一是通过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二是通过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实现学生工作自身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虽必不可少,但是研究生看不见,感觉不到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微媒体”时代,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象化,促使研究生将自身发展通过微信平台展示出来,产生强大动力,同时使得微信平台的内容更为充实。

“一”表示以人为本的动态发展理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实时性,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基于“微媒体”时代开展工作的目标也是动态的。坚持以研究生为本,不按照预定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切入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开展工作,会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7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移动设备上网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网络教

>>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建设探索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研究与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探索 把信仰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证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网站建设与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社会参与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探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建A,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郑世珏,刘三.智能手机的微型移动学习创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8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评价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1]。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必争之地。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懈怠或不重视,则必将失去对广大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背离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出现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涵义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网络作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对教育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本文主要是基于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兼顾广义概念的合理性。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确立视域,就能更好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定义和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教育主体按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果有效性。社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和评判,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依据便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是否有效,或者效果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一层面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定,也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利用。二是我们关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是以判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能否满足社会和大学生的相应需要为驱动,同时也是为了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社会和大学生需要程度为目的的。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判断时不但要结合教育结果,而且要结合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教育对象的接受、内化和外化结果等综合的进行评判。只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才更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一)整体性

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其中每个要素都是实效性评价的一个节点,但又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实效性的唯一指标,也不能简单地对各要素的实效性情况进行平均得出整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状况。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如果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可能使其他各要素的实效性发生相应变化。而且各要素彼此间很难确定准确的定量关系,也就很难对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行准确预判。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考量一定是在综合所有要素的有效性评价基础上才能得出的具有整体性的一个评价结果。

(二)相对性

首先,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而言,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往往是处于一个层次或某个水平上,暂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所确定的具体要求,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呈现的是相对性特征。其次,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是相对的。“人们作为感知着、思考着的主体,在接受某种教育的影响之前己经印刻着各种各样的心理背景,有的是过去教育环境、教育作用后留下的印记,有的是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的心理品格特征,还有是他们对待某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所持的心理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当主体以外的教育内容作用于人的大脑时,总是把信息落在每个个体特定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基础上,这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对性特征”[2]。最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后会对其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于其受教育之前的状态而言的,具有相对性。

(三)多样性

教育结果从性质看可以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积极效果即是与教育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或完全符合,消极效果是指教育的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从显现时间看可以分为隐性效果和显现效果,隐性效果是指大学生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但未外化表现出来,显现效果是指不但被大学生内化,而且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能被外界明显感知和察觉。从持续时间看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的持续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作用对象看可以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表现出的积极变化,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周围的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形成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考虑显性、直接和长期的积极效果,而且要考虑隐性效果的潜在性、短期效果的量变引起质变和间接效果的积极作用。否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都会走向片面和误区。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影响因子较多,理清评价指标,明确评价内容,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但在对实效性的评价方面可以参照要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式。据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可确定为表1。

表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一般采取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或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甚至可以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实效性、过程实效性和结果实效性进行深入调研后,经过系统分析,得出全面、准确的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践法,即评估方根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亲自实践、实际调研和比较鉴定后作出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二是模糊综合评估法,即评估小组把各评估人员根据评估指标要求所给出的评估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组成集合、建立数学模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5]。

参考文献:

[1]施尔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01.

[2]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62.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

[4]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59.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368-370.

上一篇:海绵城市经济效益范文 下一篇: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