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41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1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即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专业学习分析、单元课程概要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是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是指职业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岗位能力.能力本位的教育即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而职业能力系统化是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特别强调在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基本素质。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从各个方面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系统.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这一特征出发,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道路——产学结合、突出职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1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的系统化课程。称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它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将课程与职业密切联系起来.采用行业的能力分析和职业分析方法,制定出职业一学习分析表.把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在明确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出专业课程。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即根据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观集中体现在就业导向上.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1课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

国家经济建设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其重点。对岗位能力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就应该满足社会对不同岗位能力的需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

1.2课程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使毕业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就应体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

1.3课程为个人发展服务

对于我国当前国情来说.毕业生就业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为个人发展打基础.因此就业导向的课程观也是人本本位的重要体现。

职业能力概念包括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包括技术要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及综合运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的熟练程度。等等。职业关键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所以职业能力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态度素质等从业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即职业能力系统化。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职业能力系统化为目标是高职教育的特性.也是其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

2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课程应有明显的区别,其整体定位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面向学科设置的,特点是学科基础较为扎实.能够为今后从事研究或设计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适宜从事技术性较强的职业工作。而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应面向实际应用设置.专业课程要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分别设置本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内容.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

2.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我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在智能的表现上有所差异.而且会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和综合智能,以学习不同的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工作以及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和取得成功。我国高考成绩居于中间段的学生.是高职入学学生的主体.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也同时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稳定性差,缺乏创新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弱点对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更重视其他智能的开发.而上述中间分数段的学生往往更具有应用性人才的智能优势。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课程.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课程设置是在能力本位课程观指导下的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能力”的内涵具有时空属性.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形态的变化和社会劳动组织形式的演变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专业分析可直接使用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给出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在没有国家或地区行业分析的情况下.可由学校或专业自行组织进行行业分析。专业分析的最终产品是专业培养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专业职业分析一般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进行。  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由“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组成.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核心是“职业专门技术”.它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技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可外延到“职业延展能力”。某一职业的延展能力可能是另一职业的专门技术能力.延展能力主要是考虑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要体现在熟练掌握本行业主流技术、先进技术和新技术等方面.重点是培养运用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4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设计链路课程

专业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设计围绕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任务——课程链路。链路课程可以通过把职业专门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综合性任务.并考虑劳动组织形式的时空特点,按工作进程组织教学,即从整体上可以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原则。

2.5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

高职教育中的每一门课程原则上不是按学科系统化组织教学内容的.因此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不称其为科目课程,而称为单元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单元课程实施多范型原则.共包括五种基本的课程范型.即问题中心课程范型、训练中心课程范型、任务中心课程范型、体验中心课程范型、培训中心课程范型。同时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并不排斥学科中心课程.但内容上要符合“够用为度”的原则。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单元课程具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常见的一种分类是将单元课程分为通用技术课程、专业任务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和通识课程四大类。

2.6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实施“双证”书制度即学生需要取得反映大学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同时还要取得反映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当前我国职业证书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应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证书.并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其实.比证书更为重要的是证书所体现的职业能力,课程实质是要保证职业能力的质量标准。要进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建立以检测对“职业能力”的掌握为目标的考试体系.证书考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培养方案。

2.7以产学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即产业介入教育.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产学结合在课程方案中要重点体现在企业实质性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改革、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开设产学合作教育的课程、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体验课程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毕业后马上就能顶岗胜任工作。

3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课程开发方法的特点

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课程开发.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指导下,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专业学习分析、单元课程概要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开发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

3.1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形成系列课程链路.在修业年限期间,从人学开始就接触职业内容,职业能力随学习时间逐渐递增.到毕业时达到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彻底打破学科系统化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形成职业能力系统化的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训练大大增加。

3.2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面向工作过程的项目或任务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职业专门技术),又学会做人的本领(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就业方向;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

前言:

从我国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上来看,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就业发展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市场规则,抓紧就业机遇,有针对性的塑造电气自动化专业,从电气工程学院这个主体教学上来看,高校重点的建设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而由于近些年来传统专业的不断变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需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则重点介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力技术的发明、电气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在一次次工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使用电力为人类自己服务。多年的系统研究,终于逐步形成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20年,安培发现了电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后来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和光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通论》,奠定了广泛应用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建成,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20世纪初,电力的生产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此,电力取代了蒸汽,使人类历史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2.对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特点及认识

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2)过渡过程十分短暂;(3)电力系统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4)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我国,发电厂就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

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电机的自动化性能如果能够大大提升,能够有效的和常温科研超导材料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使电气的电阻损耗率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解决了电阻长时间的发热问题,又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匦Ч,会使电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在临界的粗长强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超导电机的绕组电流密度能够比常规的电机提高数十倍,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重量和体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Z;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Z的研究等。电力电子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Z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并且与机械学科一样最具基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密切,所以其他学科的发展更加需要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因而,电工学课程已经普遍在各工科专业中开设,用以普及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并且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前进,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更为迅速,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中心专业,人才需求便更加旺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多项工科技术的多样化课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未来很多科技信息领域都有着长足的法扎你空间。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还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

[2]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3] 乔新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及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4] 陈振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高职;课程再造;职业行动能力;数控机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82-03

如果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宏观角度进行探索的话,改革教学过程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根本点是对两个问题进行回答:一是“教什么”,二是“如何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职业特点决定了“教什么”,高职学生的特点则要求高职教师思考“如何教”。

笔者拟以“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在对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行动体系重构理论,以“工作岗位分析――职业行动能力提炼――教学内容重构――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五个关键环节为构建主线,探讨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和行动导向教学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再造的途径。

课程再造的目标与约束

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和行动导向教学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再造,实际上是一个伴随着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优化过程。

(一)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课程再造的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课程再造或优化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对应职业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相邻职业的迁移能力和在职业范围内进行升迁的职业攀升能力。这种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是由学生的终身就业能力需求所决定的,因为对一个职业人而言,就业能力是关系到其毕业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

要回答高职教育课程“教什么”,就要以终身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从对应职业岗位群出发,做好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准确把握符合岗位要求的行动领域,提炼职业行动能力,进而将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

(二)高职学生特点是对高职课程再造的约束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一是不擅长进行逻辑推理。从心理学上讲,人是有多元智能的,归纳起来可分为抽象思维智能和形象思维智能。据调查,大多数高职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而不擅长逻辑思维。黑格尔曾经指出,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活动方式,它不仅是抽象思维的基础,而且是人类思维的原始起点。因此,从教育或认知的角度来讲,通过实验、演示等行动的方法验证理论知识,对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高职学生的特点之二是喜欢动手实践。传统的基于学科体系的高职教育课程,将职业所需的一体化知识和技能离散化为孤立的显性概念、原理或经验、技巧,然后通过“直线型”的灌输教学,将这些静态结构化的知识移入学习者的大脑,以致学习成为了一种无任务目标、无学习情境、无主动激情、无实践反思的知识迁移过程。

要回答高职教育课程“如何教”,就必须深入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并视之为课程再造的约束条件,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行动导向”原则,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开发基于行动体系的职教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课程再造的思路与过程

(一)课程再造的思路

在对高职课程再造的目标和约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就业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围绕“教什么”和“如何教”问题,首先,应在对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特点和终身就业需求,从职业行动能力结构的角度,对多个工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行动领域;其次,围绕行动领域所体现出来的职业行动能力,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按照行动体系进行重构,将职业行动能力标准映射为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序化,开发学习领域;再次,在确定“教什么”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背景,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学习领域中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小型”主题学习单元,然后,采用“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组织教学并进行教学评价;最后,形成以“工作岗位分析――职业行动能力提炼――教学内容重构――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的高职课程再造思路,如图1所示。

(二)课程再造的过程

下面以“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围绕“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问题,基于行动体系重构理论,探讨课程再造途径。

工作岗位分析和终身就业能力评估 对从事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岗位分析和就业能力评估是本课程进行改革的起点。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和专业层面,对所有毕业生及其岗位主管进行常年跟踪调查;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和课程层面,对从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维护工作的毕业生及其岗位主管进行调查。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调查问卷是从“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课程层面设计的,是微观层面上的调查,调查的对象直接针对从事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及其岗位主管,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胜任、迁移以及攀升能力。结合两个调查问卷,形成工作岗位和就业能力分析报告。调查报告不仅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子任务进行分析,还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尤其是职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应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评估,其构架如表1所示。

围绕就业能力,提炼职业行动能力 围绕终身就业能力的全面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对应职业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对相关职业或邻近职业的职业迁移能力以及在行业范围内进行职业升迁或继续学习的职业攀升能力,其中职业胜任能力又包括技术应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对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能力单元”的流程,对数控机床电气连接、参数调试及电气故障维修等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岗位分析具体任务,最后提炼出对应的职业能力单元(如图2所示),进而建立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描述的就是职业行动能力。

围绕职业行动能力,重构教学内容 重构的教学内容要与现有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相结合,要先对现有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然后遵循行动体系进行重构。课程内容要围绕职业行动能力进行选择,根据工作过程进行序化,按照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从而将行动领域的职业行动能力映射为学习领域的教学项目,如表2所示。教学项目可根据工作子任务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教学子项目。每个学习领域的教学项目单元,其教学内容是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子任务为载体选择的,诸多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序化,以体现客体认知的递进规律性和客体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基于行动导向,设计学习情境 设计学习情境就是在对应职业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对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建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或者实验。学习情境实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为,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对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行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面向操作、面向整体的教学法,一般包括信息咨询、制定计划、讨论决策、组织实施、检测控制及评估完善等六个行动环节。数控机床电气故障维修项目中的子项目“主轴变频器电气故障维修”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主体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进程上,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在讲授方式上,理论穿插与操作演示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上,过程评价与考核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在知识与技能构建上,实践积累与总结反思相结合。同时,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主动搜集信息、查找资料,向教师咨询、在小组内讨论,制定维修方案、最终作出决策,互相沟通信息,共同协作施工,演讲汇报工作,学生间互相倾听、评价或质疑等等。

参考文献:

[1]吴振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四个环节[J].职教论坛,2009(9):6-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漆军,余蔚荔,曾德江,等.数控技术专业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习方向 就业准备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45-02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简介及运用范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等学科和专业,将强电与弱电、电工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该专业在各行各业都有发展和应用,小到电子元件,大到航空航天器材,都与它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从农业到建筑、从生产到研发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运用,发展非常迅速。从事该专业或者进行对该专业深入研究就需要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方面的能力,能够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以及管理与决策。既需要电气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能力,又要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知识面的宽度,专业基础的扎实程度,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开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必要的人文素质课和基础课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读写能力外,该专业还开设了电路分析、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开设金工实习、电路工艺实践、电气工程训练、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等课程来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信息,了解该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以保持对专业的敏锐度。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持创新意识,同时借助学校相关实验室平台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各分支学科发展方向

3.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部级重点学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的专业。该专业主要用于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可就业于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该行业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也可到电网公司,供电局,发电厂或者一些大型工厂工作,如果专注于该专业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到各大高校或科研院所理论研究工作。

3.2 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方向主要指的是现代电气技术。现代电气技术是在传统电工技术之上再结合了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方向主要用于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从事电气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可以负责信息处理等工作。在电气技术方向毕业后可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就职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公司,也可以从事该方向的科研或者教学工作。

3.3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一个特色专业,结合了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该专业主要学习的是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由于该专业兼备了电气与电子,融合了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其就业的范围也比较宽,从电力、电子,到交通、通信等行业,可以从事技术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发展空间较广。

3.4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作为部级特色专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就业前景良好。该专业主要用于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毕业后可从事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者对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的电力产品进行设计和研发,也可在各大高校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学、研究工作。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准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科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报考,相应的就会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主要有4个方向:电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电力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因专业水平有限,如果想在各高等学校就业,一般负责非教学类工作,如,学生管理等,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从事教学工作,或在高校实验室、研究所进行电力技术科研开发工作。该专业毕业生也可在国家、各地区、省及市县的电力公司或供电局就职,从事行政类的管理工作,或者是各级电网的电力输送的调度、分配,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电力工程设计等相关技术工作。擅长于电力电子相关产品制造、研发的毕业生可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就职。

经过4年的本科教育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这样的知识能力体系能否完全胜任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责专门的技术工作呢?答案就不一定了。比如:到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高新技术企业等这些要接触到电力行业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的单位企业,它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大量的高新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本科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环境不同,它不仅需要快速地掌握和吸收高新技术,还需要能够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提升为对技术的创新。在这样的工作要求下,本科生所掌握的理论构架将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加之本科阶段对知识的掌握多数停留在理论水平,运用理论的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在科研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理解和解决的“三步走”就不易施展。但到了研究生阶段,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在课题和项目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理论的掌握更加深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研究生在进入科研单位或企业所需的培训时间短,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更高,更能为科研单位或企业创造价值。

5 心得与体会

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运用范围,发展方向以及从事相应岗位或者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学们对于专业前景,就业方向的迷茫和顾虑等消极情绪,给同学制定学习目标和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信息,有利于掌握该专业的学习模式。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结合一些校内外的比赛或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今后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宋明杰.浅析测控技术[J].科技风,2015(14):121.

[2]赵宏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104.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5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移动互联网软件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尽快培养和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移动互联网相关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 就业方向能力与素质要求

 

通过到多个移动互联就业单位调研,一起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技术部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等确定了移动互联应用方向可以从事的主要的就业方向和能力素质要求。

 

2.1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

 

主要工作任务是能完成移动开发/嵌入式平台的选型、移动应用程序UI设计、开发、程序测试部署和工程文档书写。要求熟悉掌握相关移动开发语言和及工具、掌握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流程、掌握故障诊断、分析、隔离、排除的一般方法、流程;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2 移动web开发方向

 

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使用相应的开发环境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能进行Web界面交互设计;Web系统的测试、部署;熟练工程文档的撰写;要求熟练掌握Web开发语言以及开发环境的使用;熟练掌握相关数据库技术;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开发框架及第三方开发工具;熟练进行Web交互界面设计;有较清晰的程序业务逻辑分析思路,能合理的编写程序流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2]。

 

3 人才培养目标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和商业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的Web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岗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软硬件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能从事移动及嵌入式设备的软件设计开发、移动网站的搭建、移动Web应用、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与维护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4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结合CDIO理念以培养具备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CDIO理念为基础,构建面向就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在“做”项目过程中开展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单项、综合和专业应用技能,通过校内工作室),校外(公司)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方式实施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3],从专业知识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5核心课程

 

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按照“核心+岗位”课程体系设置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实施四阶段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面向就业岗位、培养IT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有“课程—技能—证书”相互依存的技能体系。

 

课程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主要技术路线,这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Java程序设计规范、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移动跨平台开发实践、移动应用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以Java为主要技术路线,从移动开发基础,到服务器端编程,然后进入移动开发实战、还涉及跨平台开发技术、此外还开设移动终端操纵硬件的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为学生今后从事物联网应用领域打下基础。

 

此外还开设专业所需要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维护、软件UI设计,Web交互式设计开发等课程,学生将来毕业也可从事移动或Web的前端设计,技术支持与维护等工作。

 

6 项目与考证

 

学生在大学三年,需要完成一定的项目设计开发,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并考取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毕业,项目与考证要求如下:

 

(1)Web应用开发(初级、简单);考核时间:第3学期;支撑课程:Web应用程序设计。

 

(2)移动应用开发(中级、综合);考核时间:第4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3)移动互联网开发(高级、产品);考核时间:第6学期;支撑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实战毕业设计。

 

(4)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工程师;考核时间:1-6学期。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初级);考核时间:2-6学期。

 

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考核时间:3-6学期。

 

7 结论

 

本文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此外,还需要实训环境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地课堂教学,才能培养更多的移动应用开发人才。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6

论文摘要:文中以机械产品设计师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背景,探讨了目前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机械产品设计员(师)就业为导向,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大力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就业意向学生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以适应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机械是工业的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各种新型机械设备、机械传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社会的需要。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师是机械行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岗位,近年来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可以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能力为培养方向,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措施下,完成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寻求机械产品设计的职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现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对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作了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与实践。

(1)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定义;(3)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与实践等。

以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以机械产品设计员职业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具体为:教学体系中技术基础课前二年培养计划不变,第三年第一学期重点开设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的课程,增设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在岗位任务分析前题下,对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正确定位,编写机械产品设计专业教材。以企业产品设计实例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内容。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打造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以机械产品设计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大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高技能型人才,使他们出了校门就能投入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和自主开发创业。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就业为导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使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蓄个人职业发展潜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有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多环节、多方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结合共同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共同编著出版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就业导向专业教学教材,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适用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4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通过在企业调研、互联网资源查询,充分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内涵、职业特点、职业任务、职业等级和社会企业需求等信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研究,打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为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机械产品设计职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创新。编著“机械产品设计”教材,教材内容定为,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员)就业为导向,按照机械产品设计任务和流程,较全面讲述机械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标准、设计工具软件和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程序,配有可实际操作的机械产品设计实例,提供实训任务等。

5 结语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网络程序设计;实例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21-03 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1)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市场,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所学的技术与企业应用的技术不匹配、技能经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修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

(3)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从主观上缺乏动手实践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一方面应广开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上,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大方向培养,每两年制订一次大纲。笔者针对第2、3条客观原因,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 改革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笔者发现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

(1)传统的网络工程建网管网用网方向,这种人才是低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高校的培养层次停留在专科层次,并且其培养受网络设备硬件条件限制。另外其就业面也越来越窄,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建设,很多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网络管理员的需求已趋饱和。

(2)从事高层次的网络开发工作,就业面相对较广,如主流网络设备公司的网络软硬件开发,互联网公司的网站技术开发,企业的ERP信息化网络应用开发,欣欣向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传统网络人才和高层次网络开发人才相结合的最好载体。要管理好网络就必须知道网络底层开发及网络应用开发过程,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从事新的开发方向。笔者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具体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1.1 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传统的C/S应用开发已趋于饱和,除了网络底层服务及应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联网应用都转向了B/S模式。Java E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而提出来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能适应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扩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经成为B/S开发的标准之一。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Socket编程内容约束,引入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除了讲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础B/S的开发技术之外,还围绕企业级应用3大框架技术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进行分析讲解,详细介绍SSH框架在各系统开发中的整合实施过程,做到所授内容与软件公司真实开发环境接轨。

除了将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还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内容。“网站+浏览器+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网站都是基于这种模式,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网站也在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

1.2 教学方法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Java EE开发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网站与AndroidJava开发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网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网和开发课程融合、利用网络程序开发加深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网络。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事企业网站系统的开发或者移动终端程序的开发,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开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设和完善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较完备且动态优化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体系,探索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方向。针对基础薄弱,只有JSP、Java基础的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实践,将SSH和Android SDK技术在具体实例的实施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3)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网络和网络开发的内在规律,创建科学有效的复合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方向转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的转移,其核心是激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从管理网站开始,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并利用相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注重学生软件开发经验的培养。

2 具体实施过程

(1)以培养适应就业形势的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明确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相融合。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授课内容,实现两类网络人才的融合。

在学院积极进行大方向培养目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课程群体系,调整相关大纲内容的衔接,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课程群体系是实现知识的复合应用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这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在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训,利用带毕业生实习的机会到软件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调整课程教学。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修订一次授课方案,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引导学生从管理网络的应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实施。教师在讲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具体实例系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讲解,增加学生团队开发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从组建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管理,开发构建网站并从事后期的维护。以大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讲解,掌握教学节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尽量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实践的学时比重。将课程群中原有实践环节整合,形成大实践环节。原有课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环节,都是在每门课上完之后各自进行。经过调整,将部分课程设计合并形成实训环节,比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3门课程合并成一个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并完成布署、管理、维护等工作。

(3)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常学生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应用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深入,再开发,学生有思想又有技术就可以试着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转移,利用互联网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活动,为培养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在网络程序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院研究室制度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WEB研究室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服务器架设、研究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等都是由学生团队完成的。

3 结语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需求,结合目前网站开发技术特点,将传统网络工程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在就业中找到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

该教改方法针对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潮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将Java EE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Android客户端开发与传统网站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从事开发和管理维护。几年以来,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就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探索新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文,刘柏,李明霞,产学研结合培养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科技风,2011(5):194

[2]路莹,唐晓君,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的探索和实现[J],计算机教育,2009(22):149-151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8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均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东北大学自建校之初便设有机械工学系,1993年7月成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其中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它是1998年学校隶属于教育部后,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的年招生11―13个标准班的一个特大型专业。

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测试技术等,由于该专业对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故在本科学习期间,还要参加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通过本专业四年学习,成绩优异、科技创新能力强、科研潜力巨大的优秀毕业生可直接选择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如果是直接就业,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专业学生可以到各大型企业,如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集团、深飞集团、北方重工集团、鞍钢集团、宝钢集团、首钢集团、华为、中兴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中国一重集团、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五矿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就业。据统计,目前该专业毕业生供少于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007年6月,经过严酷高考的洗礼,在报志愿时,我对交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全国唯一电气学科设置齐全、师资雄厚的交大电气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我也渴望循着这些前辈的足迹,走出一条同样绚烂的人生之路。最终我幸运地进入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就读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工程类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学习内容涉及强电理论和弱电控制等,主要包括电类相关基础课程、高电压技术、电网运行等强电专业知识和自动化控制类的弱电理论。各个学校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略有偏重,如西安交大在电力系统运行方面享誉盛名,西南交大则偏重于铁路供电系统人才的培养,而浙大则在电力电子方面有很强的实力,还有学校则在电机控制方面成绩突出。总之,该学科强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利用各种地质信息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认识、电工理论与电子理论相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具有全国学科设置最齐全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这里包括电机、电器、电力工程、高电压、绝缘、工业自动化和电工电子七个专业方向,我们入校时是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被录取的。我们不仅要学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全部基础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而且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还需要重点学习自己方向的专业课程,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的课程也不同,如电力工程主要课程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电压绝缘技术和过电压理论,电器方向主要学习高低压电器。这就使得我们既有全面的电气知识,又略有侧重地掌握专业知识。为了使我们更加了解每个方向的研究情况,学院在大二时开设了电气新技术专题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讲解的内容是各个方向最新的研究点和发展动态的介绍,同时授课老师都是每个方向最资深的教授,他们都是我们平时仰慕但又难得一见的教授,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器的荣命哲院长,荣老师当时给我们讲的是电器的在线监测,这是开关电器乃至整个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荣老师还提出在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启发同学们思考,和同学们交流互动。不仅如此,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做人的道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专业,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能够普遍应用到人们平时的生活中,涉及领域有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理,这使我想起交通大学唐文治校长对交大学子提出的“砥砺一等品行方能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为一等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每一个交大人不断践行的信仰。通过两年的学习,我们对电气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在选择方向前,我们去找各个方向的老师,进一步了解每个方向的情况,每一位接待我的老师都是那么真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再一次使我感受到了交大老大师可敬可爱之处。

不知不觉走到了大四,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继续在西安交大深造,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工作。其中,工作和读研的同学比例大约各50%,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下属的各供电局和电力设计院、国内外设备制造企业和研究所等。考虑到专业对口和工作待遇、性质等,绝大多数同学选择进入供电局工作。对于读研的同学,绝大多数选择继续在西安交大电气深造,一方面考虑到用人对学历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希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西安交大电气是国内电气领域实力雄厚的高校之一,能够师从高水平的教授无疑能过学到更多东西,因此,很多同学最终选择留在本校深造。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福州大学等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前期的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地完成一项工程项目,如果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出现了错误,在工程建设中期,发生了沉降问题,结果导致工程全部被停工,之前完成的也要被完全拆除。这是由于地质工程方面做的不足所导致的,由此可见,地质工程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除了理论学习,更需要我们参加更多的实践,我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本科就有三大实习基地:“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周口店基础地址实习基地”“三峡秭归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基地”等。武器系统与工程

2008年,我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就读于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在大学四年期间,无数次被周围同学闲谈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专业

的同学都会很诙谐地答出:手中有枪,心中不慌嘛!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目前在国内院校开设较少,因此,也就造就了它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个工科专业,打好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是很重要的,高等数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我们学好专业的工具,特别是英语,本专业有许多课本和资料是英语版本的。同时,学习地质工程,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专心。因为我们将来工作面对的大都是大工程,大项目,作为地质工程师责任重大,工作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另外一点就是地质工程专业应用较广,它所涉及的行业特别多,从资源勘察到工程建设,再到道路桥梁、市政等等。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一个适合您的发展方向,然后潜心去发展将会很有前途。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就业率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毕业生有被保送名校攻读硕士,也有进

独一无二的专业知识

我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本科专业武器系统与工程属于机械工程学院,是部级的特色专业。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可以说是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在其他几所军工特色院校里,虽然也有类似的专业,但是如果您想学习火箭弹是如何精确定位打击目标,末敏弹是如何高效毁伤坦克,95式自动步枪有什么特色,火炮是如何工作的等等,相信只有进入这个专业,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

大学学习风气相对高三而言不可同日而语,高考后同学们都会放松自己,进入大学后对自己要求的不严格以及相对宽松的环境等等,都会把高中养成的学习好习惯逐渐遗忘,所以逃谋的现象就愈演愈烈了。但是在我就读的这四年里,不能保证100%,至少99%的同学是肯定没有逃过专业课的。为什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投身西部大开发贡献祖国的基层建设的。每年我所在学校有大型招聘会,几百家用人单位到学校要招聘,除了继续读研或者出国深造的,基本全部一次性就业。根据往年用人需求量来看,地质队、地矿局、施工单位等的需求比较多,但这些单位有时会有出野外的工作,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在工作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汲取工作经验,根据国家标准去考工程师证等资格证件:设计院门槛高点,需要硕士以上学位。但是相应的待遇也要好些,对将来发展也会更好。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么这个专业能有这种魔力,吸引了所有同学呢?因为老师是带枪来的。您没有听错,这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的特色授课方式,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犹记得第一次上专业课时的紧张与激动。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就在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博物馆内。所以我们上课方式基本上就是就地取材。环顾教室四周,都是悬挂的各种枪、弹,以及随处陈列的各种制式火炮。所以说。我们专业的课永远不会枯燥,因为随处都是能让您感到新鲜的事物,更不会听不懂,因为老师随时都能从周围的陈列品中找出一两个的代表性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为每一个同学阐述明白。

在四年学习中,我们有许多的实验课。其中有许多关于穿甲弹、破甲弹等的试射以及参数的获取。有许多同学都会想,这种成本很高的实验是不是仅仅就是纸上谈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理工大学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所属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还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智能弹药技术研究室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这一切都保障了本专业所有的实验用的都是真正的装备,包括火炮、弹药。这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安全问题是学校绝对能保证的)。因为在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里,所有的老师都很看重实验,并且教育我们只有实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数据,日后的战争可不仅仅是看课本就能打赢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杨小佳

用一句真实并且高度概括的话说,人类的世界始终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世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当代,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学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以此,足以明了材料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我国的材料学科始于解放初期,这与西方国家的材料学起步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初期的材料学科主要是研究金属材料,因此当时研究材料学的学院大多都属于冶金部。向国家输送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军工产业以及钢铁厂。发展到今天,材料学科已经发展到一个十分庞大的领域,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无机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物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

独步天下的就业前景

当然,还有现在所有人都很关心的就业问题。从网上搜索,您会发现本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好几年都是100%。很多人都不信,但以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来看,这个数字绝对没有任何水分。我目前已经签好工作,从找工作经历来看,就读于本专业的学生,对于找工作绝对不要有任何的疑虑,很多人都是投完简历,当场都可以签,对于这点没有任何的夸张,我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来应聘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和科研院所。北方兵器工业集团和南方兵器装备集团以及众多下属子单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从用途来分可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面广,目前,许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或大类培养,如我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大专业招生,入学前两年进行基础课学习,三年级后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等若干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北京化工大学打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的基础课,设置共性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按两个专业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表面工程)学习,囊括了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复合材料等课程;同时,还增加了高分子选修课程。湖南大学该专业则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5个专业方向。

位每年都是固定来校招聘的友好兄弟单位,如208研究所,著名的95式自动步枪就是从那里定型;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集团、船舶工业集团、船舶重工集团、中电集团等科研院所,都对本专业的学生非常青睐。如果考研究生,没关系,日后更多的机会同样会有。工作后想攻读硕士提高自己,当然可以,大部分企业部支

持员工继续在系统内深造。

对于我来说,进入到这个专业学习了四年,是一个幸运的选择。对于每一个拥有报国志向的热血男儿,我也希望您也能从本专业扬起保家卫国、献身国防的风帆,乘风远航。

由于专业方向多,所以在学习中,首先要认真对待基础课程的学习,比如高数、线代、概率统计、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等。在大一大二时学习,到了大三学材料科学基础的时候,还要再学一遍。其次要努力学好专业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多,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有所不同,材料物理主要偏向于理论、材料控制工程主要偏向于实践与操作,而材料科学便介于二者之间,学习材料物理要注重量子力学的学习,材料控制工程的控制论与机械制图都挺重要。

当然,每一门专业课都是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储备,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一定要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最后,要注重实验课的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期间开设的实验课程非常多,大学四年要做近百个实验。俗话说,纸上得采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要重视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实验

相遇是一种缘分

回想与矿物资源工程的第一次相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那日,在那鲜艳的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印着“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从此,便与矿物资源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在我最初看见“矿物资源工程”时除了惊诧,更多的是茫然。因为,我最开始并没有报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但是,我想那么多专业我为什么就偏偏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了呢,或许这就是一种缘分。为了这种缘分,我便开始去了解矿物资源工程,上网、查资料、进图书馆 以及后来上学后咨诲专业老师询问学长学姐等等,渐渐地我便与矿物资源工程开始了相知。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每一个细节都应当弄透弄懂。事实上,从实验课程我们能够学习到与我们专业在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最为有用的知识。所以,要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就业前景也十分广阔,从材料学毕业的学生能去钢厂发展当然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

相知是一种福分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一般设有2个专业方向: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一般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意愿选择采矿工程或矿物加工工程方向进行专业学习。主要学习矿山地质和工艺矿物学、矿床开采技术和方法、矿物加工技术和方法、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矿物加工利用规划与设计、矿山技术经济和管理、矿产资源理论前沿等内容。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石学、矿床地质、工程测量、运筹学、矿物加工学、采矿学、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矿山企业设计原理、井巷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矿业本身就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的矿业形式更是迎来了新的春天。在这种良好形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却相对稀少。所以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都高居榜首。据了解,现已毕业的矿物资源工程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学生都从事现代化矿山开采、矿物加工、大型岩土工程规划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技术监督、资源评估、投资分析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其中不乏很多毕业同学都已当上矿业公司的总经理、矿山的矿长等,待遇非常可观。同时,由于本专业的宽基础学习,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时选择了读研,有近半左右被推荐或考取攻读硕士学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从酷暑到寒冬,不知不觉矿物资源工程已然陪我走过了近3年的光景,我们由起初的遇见变为如今的相知相伴。此时此刻,作为一名矿物资源工程的忠实支持与拥护者,为了进一步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相亲相爱,共同打造矿业的青春与明天,真诚地希望您选择矿物资源工程。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广西大学、南华大学等

上一篇: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范文 下一篇:浅谈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