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0:05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1

为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创建“平安医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根据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现就加强医疗机构治安防范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与报告

1、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制定医疗纠纷处置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医疗投诉等工作机制,及时受理、处理患者投诉。

2、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患纠纷接待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纠纷的投诉接待工作,建好投诉登记台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越级上访。

3、各医疗机构要在市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依法、公平、公正处理医患纠纷,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矛盾。

4、当发生因医疗纠纷引发及治安事件后,有关人员应及时向市公安局关和卫生局报告,必要时要告知当事人所在镇、(街道办事处)或所在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二、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置工作

5、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公正的将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必要时按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和相关病历资料;若患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或按规定进行尸检;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要指定专门人员,以积极坦诚的态度与患方协商,患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名。

6、市卫生局接到关于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要求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派人赶赴现场,适时开展政策宣教,疏导工作,引导患方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7、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要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医疗秩序,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等有关部门法规的行为,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和恶性事件,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8、综治办、司法局、民政局、宣传部、电视台、信息办、局要根据各自职能,协助解决好医患纠纷。

三、健全医疗机构内部治安安全防控体系

9、各医疗机构要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配备足够的保卫人员,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机构,加强保安队伍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素质。组建应急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定期组织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培训。

10、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大门、纠纷接待室、大厅收费处、急诊室、手术室、病房、财会室、档案室、计算机信息室、重要物资仓库等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的管理和技术防范,按规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要加强夜间值班巡逻,防止殴打医务人员,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11、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品、剧毒药品、、化学试剂、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和监督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内部隐患,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将依法依纪进行严肃查处。

12、市应急办要指导各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防恐怖,防破环、防灾害事故、防等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3、市卫生局要加强与市公安局的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市公安局要将医疗机构纳入治安重点管理单位,创造条件设立警务室,加强警务联系,维护医院良好治安秩序。

四、加大对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14、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医疗机构的医疗秩序,维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院财产安全。

15、市公安局要及时查处、严厉打击以下违法犯罪行为;

(1)在医院聚众占据医疗机构或医疗办公场所,寻衅滋事,严重干扰医疗秩序的;(2)故意损坏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财物的;(3)侮辱、威胁、围攻、恐吓、殴打医务人员的;(4)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严重影响医务人员正常工作的;(5)抢夺患者或他人医疗文书的,以及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医疗证物,经多次劝说无效的;(6)无理占据病床据不出院的;(7)胁迫医务人员索要国家管制的品、的;(8)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或以尸体相要挟,经多次劝说无效的;(9)在医疗机构内外挂横幅、设灵堂、烧纸钱、摆花圈、贴标语、发传单;(10)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11)其它扰乱正常医疗秩序,情节严重的“医闹”行为。市公安局及医疗机构安保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清理陈设在医院门厅等公共场所的花圈、横幅、棺材等物品,对涉嫌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依照《治安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医疗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2

XXX办:

按照县委第XX届第XXX次常委会议定事项的工作要求,县XXX立即行动,研究部署全县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条例》宣传活动

县XXX下发了<关于开展《xxx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学习宣传、研讨及应用。县XXX在县委常委会上组织了学习,各镇(街道)、县级各部门将《条例》纳入了党委(党组)会;县XXXXX小组组织了相关部门,对《条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学习和研讨。

二、开展化解体制机制建设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县XXXX下发《关于开展化解社会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解纠第一责任人。下发了《关于调整县XXXX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调整了XXXX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街道)和部门也相应的成立了领导机构。下发了《XX县XXXX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工作督导,确保XXXX工作落地落实。

(二)建立预测预警预防预置工作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将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持续开展 “五进活动”“四级排查”建立重点问题人员、重点信访案件“两本台账”,实行“红、橙、黄”三个等级分类预警、动态管理,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解决方案和办结时限。

(三)完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县委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诉源治理”推进XXXX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公调对接”“检调对接”和“访调对接”等工作。初步形成 “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联动联调、资源整合”的工作格局。

三、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治理

(一)抓住关键点着重源头排查化解。完善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的排查研判工作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劳资关系、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涉众矛盾纠纷领域做到早排查、早预防、早化解。每月分析我县矛盾纠纷热点、难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针对性开展源头预防和化解工作。

(二)重点防控可能引发“民转刑”矛盾纠纷。县XXX下发了《关于建立可能引发“民转刑”命案矛盾纠纷跟踪督办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可能引发“民转刑”命案防范工作力度。截止目前,通过落实低保、解决临时救助、协调拆迁款等措施。全年,未发生一案死亡3人及以上“民转刑”案件。

四、提升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

县XXXX组织召开了“XXX2020年XXX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结合XXX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19年度对我县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逐一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查找差距和不足,分析全县多元化解工作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我县的平安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方案。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3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一年整医疗纠纷是否增加相关报到还不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医院建设发展客观上起了负面作用。医疗纠纷是客观现象不容回避。对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和遵循其规律积极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妥善处理之是十分必要的。现就这些问题我们所作的一些思考及一些做法和体会做一个总结,以资交流。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

三、讨论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4

年至今。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件、镇(乡)卫生院(含门诊部)2件,全县在县卫生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医患纠纷11件。民营医疗机构2件、村卫生室2件。11件医患纠纷中有1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占纠纷总数的9.09%经鉴定无医疗事故;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协商解决的10件,占纠纷总数的90.9%医疗机构共赔付资金102万元;存在上访、、缠访和“医闹”现象,造成不良影响和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5件,占纠纷总数的45.5%取得医疗机构赔付资金65万元,占协商赔付的63.73%

二、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一)医疗机构因素。医疗机构管理有待加强。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医患沟通不够。患者盲目认为交了钱,应达到良好医疗效果。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规范处理重视不够,医患纠纷防治办法、处理程序不完善。医患纠纷早期,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疗患纷发生后,均由本身缺少法律、心理、社会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处理,效果多不佳;一旦有恶性化倾向时,医方往往束手无策,多请保安人员介入,又加剧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当恶性医患纠纷发生后,只有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参与处理。整个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另外,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管理较为混乱,药品三统一”之后,县级和民营医疗单位药品价格不合理、收费不确定和医疗分工不合理让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患者往往会把矛盾最终发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医院和医生成了矛盾爆发的焦点。此外,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处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医闹”

二)患方因素。患者及家属认为一定是手术造成的就医观念落后,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制造纠纷或丢弃患者。例如某些癌症患者,现代医学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及家属认为病人到医院,医院就应该治好,否则就是医疗事故。部分患者认为“医闹”有利可图。不闹不赔,一闹就赔,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现实情况中,9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认为走法律途径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赔,而利用“医闹”来解决问题,不仅快捷,而且有利可图。大多数情况下,尽管医院及医生尽力而为,但有些家属不惜闹大医患纠纷,采取在医院设立灵堂、摆放花圈、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散发传单、停尸闹事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以求得到高额赔偿,使社会矛盾一并转型为医患纠纷,转嫁责任给医疗机构,讹诈钱财。例如个别患者因疾病住院,由于并发症导致残疾,随之出现夫妻感情破裂等。经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不服,对疾病的转归、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现象不理解。例如个别阑尾炎手术并发下腔静脉栓塞。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匮乏。继续到医院、有关部门甚至县领导处投诉和缠访。

三)社会因素。国家公务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介入。常以停尸闹事、摆放花圈、燃放鞭炮、散发传单等形式要挟,舆论的不客观导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少数道德和素质低下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缠讼、滥讼。职业“医闹”掺和医患纠纷。索取高额赔偿。例如,营盘镇一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在县某医院死亡,死者家属从外地请来专业“医闹”人员,开口要求医院赔付76万元,医院不赔付就摆花圈,将尸体停放医院大门口等,每谈一个价位,就要做出一个要挟行为,谈判难度极大,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如上级检查、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处理医疗纠纷时,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为顾全大局,只能特事特办、从快处理。但对一些“医闹”分子没有严厉打击,对一些冲击行政机关、围攻殴打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没有依法严惩,从而形成了一种一出纠纷就聚众到医院闹事的恶性循环。

这些医患纠纷带来的后果及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三是威胁到医疗机构公共财产安全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侵害医患双方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医患纠纷的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影响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医疗秩序。医闹”医赖”缠访”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增加了医疗机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增加了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量。

三、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促进医患纠纷不息。从近两年来医患纠纷实际调处工作来看。

一)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

二)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同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基础上进行。医学会也是下属管理机构,因医疗机构是医疗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医学会鉴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质疑,这类解决很少有成功的范例,只有在私营医院发生的纠纷容易和解,因为受市场经济影响,私营医院怕影响声誉,患者身体受到损害的条件下息事宁人,容易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三)民事诉讼法律途径解决。因审理周期、诉讼成本、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而且定案材料一般都依赖鉴定结论,加之法院法官大多不具备医学知识。鉴定程序又繁琐,当事人诉讼后又经鉴定程序的几经折腾,胜诉得到赔偿周期长,大部分当事人不愿走法律途径。

从以上三种解决途径来看。因涉及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切身利益,对于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部门保护主义明显,患者对于这种医患纠纷解决颇有怨言,很少成功。由于当前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滞后,就终极程序来说,人民法院为最终的选择。就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全来讲,只有当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和解,法院查清基本事实基础上,法律责任确定的原则下,双方调解结案,才能使双方都达到满意。

四、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建议

医患纠纷的常发性、复杂性与现行单一的调解处置机制不相适应。及时控制大量医患矛盾快速升级,为了把医患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因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的上访、群访和恶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依法处置”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及“公平公正、及时便民”原则下,提出以下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建议。

一)建立防范机制。一是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设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患方接待场所,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上述制度落实到诊疗工作之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公布投诉电话和医患争议处置程序,接受患方咨询和投诉。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设置内部保卫机构,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纠纷防范,添置技术监控设备。制定医患纠纷防范预案、处置预案,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文明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异地行医等现象,保障就医环境健康。加强医疗服务宣传,提高群众就医意识。加强纠纷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三是各镇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正面舆论导向,各司其职,做好医患纠纷防范工作,为依法规范处理医患纠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应急机制。根据医患纠纷的不同类型和恶化程度进行相应的调解和处置。各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处置工作。一是医疗机构要健全投诉机制,通力协作配合。当事医务人员、科室、医院三级响应,加强与患方沟通,告知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的途径。及时了解纠纷原因和患方诉求,对纠纷发展趋势客观评估,及时协调处理纠纷和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发生医患纠纷后,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及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报告,重大纠纷应及时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不得迟报、瞒报或谎报。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查诊疗情况,调解医患争议,宣传依法处理途径并主导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增强依法处理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重大医患纠纷,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并动态报告纠纷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建立调处机制。成立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副科级建制。专职人民调解员要熟悉医疗法律、法规及调解业务,聘请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能、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调解过程中,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下,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和处理,为医患双方公平地提供医学、法律政策等方面援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双方相应的合法权益。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5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局成立了以郭玫局长为组长,各司法所长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32个社区和35个村委成人民调解工作成员于每月25日上午9点,在我局召开各司法所所长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局长亲自主持会议,安排部署排调工作,确定排调重点,分解排调任务,掌握工作动态,分析特点、加强指导,研究制定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措施;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增长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对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使矛盾或纠纷势头早发现、早预防、早调解、早处理,杜绝或减少矛盾激化,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经费保障,组织有力,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我区率先制定并严格执行《顺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与调处工作按照标准进行补贴,民间纠纷调处补贴经费由区财政拨付。该规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区财政把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和调解人员补贴经费按时发放,为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区三级网络组织健全,全区组建各社区、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67个,组建率100%;办事处与企业建立联调组织12个,占目标的110%;调解员培训率达90%以上,调解文书规范,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文书使用率达到60%。2011年全年三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1289起(含口头调解),调解率100%,调成率96%。经审核有一百余起符合发放标准的案件,人民调解经费已由司法局统一拨付到每个人民调解员。

三、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排查

规范民调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平安河南建设纲要》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司法局工作重心下移,借和谐社区建设集中帮建活动的助力。把警力充实到办事处、社区,确保基层工作落实到位,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每星期二、四、五三天,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全员参与,编成六个组,每组4人,在辖区办事处6个社区设立固定接待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二是结合全辖区实际情况,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辖区范围安排到每一位司法所长,职责统管到位。全辖区六个办事处、两个乡,67个社区、行政村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调委会有3个以上固定的人民调解员和巡访调解员组成,街道、社区调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招牌、宣传版面、公章、台帐、档案。负责调处和预防矛盾纠纷工作。三是通过设立固定法律服务点,发放法律服务卡,在法制宣传楼道和法制宣传栏公示法律咨询服务联系方式等方法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等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四是积极组织对本辖区进行一次认真地排查摸底,掌握辖区居民的思想动态。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纠纷,久调未决容易导致突发事件、上访事件的纠纷作为重点进行排查调处。加强对重点对象的防范控制、思想转化和思想疏导工作。五是我局组织的普法宣传队,在67个社区、乡村党员电教室,为社区干部、居(村)民群众上了普法教育课。针对群众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进行《物权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劳动合同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等宣传和培训。把法律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法律的主人。六是充分发挥“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七是把排查到的不安定因素迅速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并协助进行解决,杜绝群体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6

【关键词】内科门诊;临床护理;护理纠纷;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5-02

引言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1],因而在该阶段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也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2]。而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如何,不仅仅体现院方的治疗水平,也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就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组探究中,特对我院曾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以对照分组的方法,来评价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现结合相关探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探究,均为女性。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后以奇偶数字随机分组法,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5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3.8)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及以上10名,护士6名,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1名;B组15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5±3.2)岁,大专学历4名,本科及以上11名,护士5名,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另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配给A、B两组护理人员,该240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80例,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5±13.5)岁,随机分配后,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对探究结果无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分析与护理方法 首先对我院内科门诊既往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并形成记录;其次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对B组护理人员进行宣教,促使其有效领会预防措施的护理要点,并与A组护理人员进行对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疗效,并记录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7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通过分析既往护患纠纷的案例发现,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高、内科门诊专科较多以及患者消极心理情绪。而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分组对照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各护理120例人次,发现采取预防措施的B组护理人员,其纠纷发生率仅为1.7%,护理满意度为96.7%,而A组护理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为5.8%,护理满意度为84.2%,P

3 讨论

内科门诊既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之一[3-4],也代表着医院的对外形象,因此内科门诊护理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公众对院方的看法。但是由于内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复杂[5],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也会显著增加,即使出现细微的差错,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对患者治疗效率和院方形象产生影响。对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组探究中,笔者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现结合有关资料,做如下阐述。

笔者通过分为我院门诊内科既往护患纠纷案例发现,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护理人员自身方面,这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比如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佳,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够友好,致使部分患者心生埋怨,不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以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消极心理因素增加,对待患者的问询不能有效回答,都会增加护患间的隔阂,再比如护理人员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高,一方面是在校学习时个别知识面存在真空区域,另一方面是临床带教过程中没有切实掌握有关护理内容,进而造成护理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患者投诉。其二是内科门诊自身设置方面,即内科门诊各个科室分类复杂,专科较多,患者又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往返接受治疗,加上需要进行排队、候诊,容易增加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其三则是患者自身方面,个别患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待护理人员的态度蛮横无理,或者患者由于担心病情而出现焦躁、易怒等消极心理情绪,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

而根据上述分析,我院特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且经过对照探究,也取得极好的临床实效,该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意识,通过临床宣教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养成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②扎实掌握护理基础技能,提升护理实效,护理人员要强化护理技能的训练,练好基本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可采取一对一临床带教和实践考核的模式来检查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对需要加强改进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③强化心理引导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心理引导,护理人员要以心理引导的方法,去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负面情绪,要强化护患沟通,引导患者妥善完成就诊登记、病历记录等工作,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使其在高压力的护理工作中可以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④完善内科门诊工作流程,营造更为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完善的病历收集工作,制定患者各个科室一条龙的就诊服务,由护理人员专门引导,减少患者排队候诊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改造就医环境,保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使患者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4 结论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护患纠纷发生诱因较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秉持“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加强护患沟通,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就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进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凤仙,李素英,李峰.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6):243-244.

[2] 龙少环.提高内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332-333.

[3] 朱传金.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2):358-359.

[4] 杨凤.内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08):223.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7

【关键词】 民族地区;重症病房;护理纠纷;护理质量;对策

护理纠纷是因为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发生纠葛,对过失等有不同看法,在未作出结论之前称为护理纠纷[1]。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个分支,但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些医疗纠纷虽然提出的直接理由是针对医生的,但护理工作却可以是诱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西藏高原主要以藏族居多的多民族地区。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几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重症病房的护士责任重大,稍有不慎或违反操作规程,在救治中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加之沟通不及时,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Www.133229.COm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正视护理纠纷带来的危害,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案例均为本院1998-2008年期间资料保存完整的案例,均发生于重症病房,共计126例;纠纷涉及对象均为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患者或家属,其中97例纠纷涉及对象来自偏远地区的农牧民,19例纠纷涉及对象来自一般城市居民。

1.2 方法 对本院1998-2008年期间的126例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重症病房具有疾病的突发性、病种的多科性、救治的复杂性与连续性等特点,对民族地区重症病房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进行探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

2 常见原因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m,气候环境及交通条件恶劣。患者多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病情复杂、危重,到本院治疗时已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一些世居少数民族患者基本不懂汉语,造成语言沟通障碍,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护理造成极大障碍。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如果不懂民族区域间不同的习俗就很容易引起病人不悦和反感,以上均是可能导致民族地区重症病房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126例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见表1。表1 民族地区重症病房发生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

2.1 责任心不强 大多数医院护理队伍中以年轻人员为主。护士每天接触危重病人习以为常,只是机械地执行各种医嘱。对一些不配合的患者或家属,护士未能做到耐心解释和安慰,有的护士对多次询问病情的患者家属产生厌烦情绪,对提出的问题不回答或简单回答,语言生硬等[2]。加上一些百姓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掩盖病情,使得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提出质疑,也易引起护患纠纷。

2.2 风险意识不强 纠纷的前提是医疗服务缺陷[3]。急危重患者多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的各种疾病人群,而医疗行为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4],具有高风险性。由于医疗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人群,加之有的护士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低下,导致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死亡,因而对护理安全隐患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预见性和分析认识不够。

2.3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法律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不重视护理记录文书,不按时巡视和观察病情。因民族地区同名的较多。不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未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生用错药、打错针,签字不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观察不够主动、细致,记录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及与医疗文书不同步都是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

2.4 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不能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和护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护理上的疏忽或减少操作步骤导致差错的发生,以致引起护理纠纷。

2.5 其他原因 由于现在护理工作量扩大,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造成的护理工作不到位;对操作技术水平不高或对抢救仪器设备使用不熟或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医疗水平的局限,不能完全达到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有的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好或方法不妥,而造成患者院内感染;收费项目不够明确;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及隐私权;多数患者远道而来,携带物品多,陪伴多造成病房管理困难。

3 防范对策

3.1 学习和尊重当地民族风俗 加强民族团结,学习、掌握必要的少数民族语言,增加沟通理解能力。尊重少数民族病人的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微笑服务,努力创造温馨、和蔼的治疗环境;化解因语言障碍、种族不同引起的猜疑和误解。每科应配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护士和医生,为解决临床语言沟通障碍及民族纠纷创造有利条件。

3.2 加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技能 护士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是预防或减少护理纠纷的最重要的措施。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士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5]。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护士要主动热情地开展工作 ,急病人所急,提供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以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加强护士熟练操作技能和重症监护知识,细致观察和人性化护理,护士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理解患者,多和患者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

3.3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针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全面培训护士,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6]。不定期的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分析以往存在的问题和教训,识别目前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使全体护士强化风险意识,自觉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将护理活动中高风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以护理部制定的风险管理[7]计划为前提,结合科室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护理防范措施等。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4 加强规范管理,严格规范护理文书记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三查七对”、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的有效制度。而护理文书是病案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必须是客观的、真实可信的,它为医生提供诊治的依据,同时也是成为法庭上的证据[8]。必须养成及时、真实、客观、准确书写护理文书的习惯,不能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切忌不按时书写或书写潦草、遗漏、涂改,特别注意做到准确、及时以及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9]。

3.5 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和处理护理纠纷的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对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各种状况,并作出有效地评估。对出现的护理纠纷要及时、正确、冷静处理,避免纠纷进一步升级。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即使发生了纠纷,处理时也能从容不迫,有理有节[10]。同时应以纠纷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的实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加强责任意识,吸取教训,改善服务态度。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按时有效地巡视病房,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不依赖于陪护。严格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护理纠纷也就会降到最低。

3.6 其他对策 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以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高质量、高标准地为患者服务,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11]。要打破传统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化为依法行医的管理模式,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结合实际工作合理的安排,解决工作中忙闲不均的现象,变超负荷为满负荷工作[12]。保障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重视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安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每天送上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杯水,一日清单等,使我们的探视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总之,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强化保障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追求。了解民族风情、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增进护患关系的前提。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以诚信和优质服务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和控制护患纠纷引发的不良后果,更好地为本地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许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97.

2 唐乾利,罗继红.论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2):73.

3 李殿富,于志超,褚英.医院如何摆脱医疗纠纷的困惑.中国医院管理,1999,19(9):56.

4 肖复兴,陈安银.处理医疗事故的难点及对策.中国医院管理,20007,(20):5.

5 周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3.

6 蒋艾伶.护理纠纷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华夏医学,2005,18(5):865.

7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地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8 包春艳.新形势下护理纠纷的防范与对策.中国医院管理,2008,4:58-59.

9 曾丽芳,曾爱芳,孙晓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护理质量.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22.

10 邓健,李成琳.从潜在性护理法律问题看护理管理法制化.现代护理,2001,7(2):59.

11 黄康芳.赴英访问的启迪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6.

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篇8

【关键词】 劳资纠纷;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劳动关系性质也转变为雇主与雇员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关系,劳资纠纷正是劳动关系内在利益差别与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近些年来,各类劳资纠纷呈上升趋势,建筑业也不例外,个别企业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此,认真研究分析企业中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劳资纠纷对企业的影响

劳资双方作为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是非常正常的事,任何企业,只要其在生产经营,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劳资纠纷方面的问题。当然出现劳资纠纷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企业,如果劳资纠纷过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过于突出,势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当然也就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导致企业的亏损或者停产。实践当中,不乏企业被劳资纠纷拖垮的例子,所以,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必须认识到劳资纠纷的危害性,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2 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要原因

(1)毫无疑问,当劳动者的权益受侵害,企业方面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合理解决时,将很有可能引发劳资纠纷,这也是直接原因。

(2)企业一味地追逐利润,却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在劳动过程中,企业是处于强势一方的,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这是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4)由于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意识并不强,也比较容易引发劳动争议。

3 劳资纠纷的预防

3.1 增强劳资纠纷预防意识,健全劳资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从而更加健全了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幅度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家普法教育的深入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企业,应结合实际,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及政府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劳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补充和完善。要把劳资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上升到与质量、安全、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企业各部门、各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要分工合作,负责到人,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严格防范劳资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规范化程度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在日益加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更要注意防范合同风险。要做到合同从签订履行终止的全过程管理。同时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严格坚持会签程序;二是持续跟踪履行,进行实时监督;三是定期检查确认。企管法律事务处是综合检查落实的部门,既要参与合同相对人的招投标,对招投标文件、程序进行审查,参与重大合同谈判、起草,对条款进行设计、推敲和把关;又要加强合同主办、会审、结算部门的工作协调与信息沟通,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结算,使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通过严格管理和控制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预防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3 选择正规劳务企业,签订有效劳务合同

选择劳务企业,不仅要考察其是否具有相应的劳务资质和工程业绩,更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是否拥有充足、稳定的技术工人。对于口碑不佳、实力不强或者不甚了解的包工头,即使挂着正规劳务企业的牌子,也坚决不要使用。选好劳务企业,还要依法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务承包合同,约定质量、安全、进度、计量、支付、劳务工管理与工资发放等有关条款,并按政府规定履行备案手续。劳务承包合同应尽量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示范文本。

3.4 加强工会组织的监督调解职能

工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的传统运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需要,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仅起到一般的福利机构的作用,个别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而摆个门面,形同虚设,像这样的工会是不可能担负起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的。因此有必要强化各级工会组织职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支持力度,以强化工会组织的保障、协调、调解职能,做好劳资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3.5 加大对企业资金流转的监督

国家应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制约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的流转,地方政府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掌握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状况,一旦发现资金流转异常,及时控制资金,防止员工拿不到工资而引发劳资纠纷。

3.6 依法结算和发放工资,做好工资发放记录

对于自聘员工,要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对于劳务分包企业或专业分包企业,要配合、监督其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对因计量、结算等原因不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劳动者当月工资的,要保证每月按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预结工资,并加快计量、结算进度,在计量、结算完成后及时补发劳动者工资。所有工资发放必须有完整、详细、准确的工资表格,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工资必须以现金发放,由本企业劳资管理人员监督、财务人员直接发放到劳动者本人手中,由劳动者本人签字并按手印确认。对于极个别需代领的情况,必须出具被代领者的书面委托并经有关人员审批同意,且只能由本企业和被代领者共同信任的人代领。所有员工(包括分包企业员工)领取工资时,除了签字和按手印,还要对每个人拍摄影像资料,收集保留齐全有效的工资发放证据,减少不必要的劳资纠纷隐患。对于拟退场的劳动者,因已不需再顾及与工地的后续合作,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时还会找出一些所谓的“证据”。对这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劳动者,在结算和发放其退场工资时,应当主动邀请社区工作站或者街道劳动站提前介入监督。这样,在保证这些劳动者能够足额领到自己应得工资的同时,又能依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把不必要的劳资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4 劳资纠纷的处理措施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因此,法律法规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现违约,要区别情况,及时采取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而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要认真清理债权债务,制作台账,建立预警机制,及时主张到期债权,防止因超出诉讼时效而造成企业权利的丧失。在协调解决劳资纠纷时,应优先稳定劳动者的情绪,倾听劳动者的诉求,防范劳动者采取过激行为。对于劳动者的合理要求,要迅速果断地答应劳动者并尽快向劳动者兑现,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彻底化解矛盾。切不可优柔寡断、模棱两可和拖延时间,从而激化劳动者的情绪。对于劳动者的过分要求,也不可立即严词拒绝,以免事态扩大。而要尽可能地先缓和气氛,防范劳动者采取过激行为。待劳动者情绪和行为处于可控状态时,再与其讲道理、摆事实,寻求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必要时,企业可做出适当让步。如果企业内部协调解决不成,应及时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如果劳动者已经采取或者无法避免其采取极端危险行为,或者是恶意讨薪、敲诈等情况,在努力控制事态不扩大的同时,应立即报警和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

5 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劳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秩序,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劳资纠纷的预防工作,必须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协力作用,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劳资关系。在发生劳资纠纷时,要迅速采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控制事态,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企业的劳资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祖梅,浅析企业预防劳动纠纷之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06

上一篇:内控合规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交通安全处罚法范文